发布时间:2023-09-20 09:47:5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工程建设管理思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结合新时期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就管理创新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如观念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组织机构调整、工程项目控制管理等思路,希望能为实际工作有效开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
工程建设;管理创新;观念创新;进度管理
0引言
工程项目建设中,综合采取有效对策,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对工程建设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应该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结合管理工作需要采取创新对策,促进管理水平提高。但目前工程建设管理存在一些不足,管理的创新性不足,制约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提高,应该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推动工程建设管理创新,促进项目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1观念创新及其思路
要实现工程建设管理创新,首先就要在观念上创新,尤其在新形势下,更应该吸收新思想,树立新观念,更好指导工程建设各项工作,推动项目建设创新。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用全新的观念指导实际工作。施工企业是项目合同承担者,其思想观念、每一项决策都会影响工程建设,都会对工程管理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而在新时期工程建设中,创新管理者的思想观念是十分必要的,对他们的管理方式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只有实现观念创新,让管理者对日常工作有全面认识,明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才能更好开展工程管理各项工作。工程建设中要注重优秀人才引进,不断充实管理队伍,加强考核与培训工作,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增强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和业务水平,更好落实创新管理理念。同时,新时期工程建设和管理中要重视创新思维应用,结合市场需求和项目工程建设实际情况,认识工程管理的重要作用,将工程管理创新提升为战略高度,为工程建设和项目管理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注入生机与动力[1]。
2管理模式创新及其思路
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对协调施工企业各项工作,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一些施工企业管理模式比较落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工程建设管理需要,与工程项目施工现状不符合,不能很好反映工程建设各项活动的规律,有必要创新和改进。管理模式选择上应该建立具有弹性生产力、刚性产业结构、贴近市场的组织结构体系,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使管理模式既符合工程行业特点,又符合工程管理自身特征,为创新工程建设管理奠定基础。
3组织机构调整及其思路
组织机构调整也是创新工程建设管理不可缺少的工作。具体来说,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符合弹性生产原则。考虑新时期工程管理需要,以实现管理创新为出发点,合理划分总承包人的职能,正确区分施工管理职能和技术职能,符合弹性生产原则,恰当安排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确保他们胜任各项工作,更好服务于项目工程建设;第二、符合刚性产业结构原则。为扩大施工企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更好拓展市场,增加市场占有份额,有效提升新时期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施工单位可以进行跨区域经营,实现规模化经营,促进其影响力提升。与业主签订合同,加强合同管理,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证双方都严格遵循合同规定,推动工程建设有效进行;第三、贴近市场要求。新时期,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应该具有灵活性特征,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合理配备管理人员,科学设置管理组织机构,并增强组织机构的灵活性,从而方便管理人员的联系,更好开展决策,为工程管理活动有效开展创造条件[2];第四、降低行政成本。根据新时期工程管理需要,合理设置管理机构,恰当调整机构设置,避免机构设置过于冗杂,人员配备过多现象发生。将节约行政成本作为约束指标,在满足新时期工程管理需要的前提下,减少管理人员数量。并密切相互配合,增进管理人员之间的联系,促进管理工作效率提高,实现节约行政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
4工程建设进度管理创新及其思路
新时期工程管理中,进度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对确保施工单位遵守合同规定,避免出现延误工期的情况具有重要作用。加强进度管理能确保施工单位严格按要求开展项目工程建设,并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施工,促进工程建设综合效益提升。因此,应该综合考虑工程量、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机械设备性能等,制定合理的进度计划。并对施工材料、人员、机械设备等科学规划,充分调动积极因素,更好服务于工程项目建设。制定进度计划时,要将工程项目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利用网格图模式描述工程系统中的每个要素,预测进度计划的不利因素,对工程建设统筹规划,确保合理的工程项目建设目标。同时在工程建设中,严格遵守合同管理的规定,严格执行进度计划,确保进度计划目标有效落实[3]。此外,工程施工中,由于受到自然环境、不可抗力、人为因素等影响,可能需要调整进度计划,这时应该认真处理和应对,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条件,确保进度计划严格遵守和执行,避免延误工期的情况发生。
5工程项目控制管理创新及其思路
工程项目控制的目的是确保制定的项目计划顺利实施,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提高项目工程效益。一方面,要根据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的要求,结合新时期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要求,开展项目管理工作,保证工程施工有效进行,现场秩序良好,防止不必要损失出现;另一方面,及时评价和衡量工程项目管理,加强现场巡视和检查,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不必要损失出现。工程项目控制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主要做好图纸会审和审核,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和组织施工人员。事中控制要求加强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严格按要求巡视和检查,确保工序质量合格,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和施工人员管理,促进现场施工效率提升。事后控制要求做好工程项目验收工作,注重工程质量审核,确保施工任务严格按要求完成,对存在的缺陷及时处理,促进项目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提升。
6技术管理创新及其思路
整个项目工程建设中,技术创新也是不容忽视的内容:第一,重视新知识和新技术运用。根据新时期工程建设具体需要,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开展项目工程建设。这样既能有效满足施工需要,还能节约成本,确保项目工程质量。注重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管理培训,促进他们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为技术创新提供人才支撑;第二,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产品。通过新产品的开发,有效满足工程管理需要。技术开发离不开专业人才支持,要注重调动技术人员积极性,让他们有效适应具体工作需要。注重优秀人才吸收和引进,加强培训管理,有效提升综合技能[4]。此外要重视后备人才选拔,充实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增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综合技能,构建具有活力的管理队伍。加强日常学习和管理,丰富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为工程建设提供支撑。
7文化管理创新及其思路
文化是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提高企业凝聚力,具有创新性文化的企业更具有生命力,更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壮大。因此,工程建设管理创新中,文化创新也不可忽视。企业文化创新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方面,致力于企业价值观创新,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企业凝聚力;另一方面,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文化创新离不开有效的管理机制,要加强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激励和传播机制。同时,以企业文化创新为契机,引导企业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注重企业各项工作的协调,使企业文化创新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为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注入生机与活力。
8结语
新时期,工程建设管理创新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企业要想更好应对激烈竞争,占据有利地位,必须想方设法扩大市场份额,把握好每一个机会,提高项目工程质量,给业主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本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工程建设行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工程建设管理中必须注重创新,尤其是要做好技术创新工作,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技术,将技术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此外,还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提升企业的文化品牌效应,进行文化创新,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增强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意识和创新水平,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氛围。最终提高项目工程质量和工程建设的经济、社会效益。
作者:耿蕊 单位:唐山交通建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李娟.浅谈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创新问题[J].建筑设计管理,2013(12):47-49.
[2]段宇航.新时期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新思路分析[J].山西建筑,2014(8):268-269.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思路
引言
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创新思路总结与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来说,各种内外部因素都会影响水利工程项目中创新建设管理应用工作,因此,工程管理在建设阶段必须将各种影响因素充分考虑在内,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尽可能实现整个水利工程项目创新建设管理中以总结与分析新技术为基本理念。只有这样,水利工程项目的创新建设管理应用才能得以强化,从而为水利工程项目创新建设管理乃至整个项目管理打下扎实基础。
1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创新思路
1.1改变管理模式,创新管理理念
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创新思路中,要改变管理模式,创新管理理念,只有创新了理念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管理模式。因而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就应当尽量培养全新的管理理念,以新的理念为指导,对陈旧落后的管理模式加以改革创新,并从技术上加以改革,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管理技术,引进新的管理方法,学习新的知识,进一步促进管理模式的改变。
1.2建立健全工程材料管理体系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容易受到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集中表现在市场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工程的成本控制,材料费用、机械购进与租赁费用以及用工费用等均属于市场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为了避免材料费用和预算产生较大出入,进而极大影响水利工程成本控制乃至整个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就必须创新思路,健全水利工程材料管理体系,高效科学地管理水利工程材料,保证工程按进度计划如期开展建设,不断提高材料使用效率。
1.3认真细致地做好图纸会审和建设方案优化工作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要对有关专业图纸进行严格把关,保证项目建设有正确的依据。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现图纸中存在不合理之处,则应立即改正和完善。如果设计图纸与最佳图纸的差异较大,应马上对其进行调整。因此,应对建设方案进行科学合理规划,为水利建设顺利进行提供保障。缩减工程造价成本,优化水利周期,充分保证水利质量。水利方案的确定还应该充分考虑水利工程建设结构与建设工艺等内容。
1.4增强工作人员质量意识,全面提升人员素质
在建设水利工程过程中,应保证建设良好的质量,因为工程建设与经济、行政、技术等各方面内容有紧密的联系。水利队伍能否具备较强的执行力与良好的素质水平直接由能否良好控制水利质量所决定。在进行水利建设时,相关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质量观念,要保证工程表面质量,切实对水利整体质量体系进行有效控制。目前,如果要不断推动水利水平的发展与进步,应当积极强化水利人员的质量意识,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选拔机制,建立一支专业水平高、素质能力强的水利人员队伍,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有效处理好出现的质量问题。
1.5加强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现代化的通信方式、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性能。因此在水利工程中,应该进行特殊通信线路的建立、全程监控网络的建立以及相关数据库的建立,并根据水情的状况,进行适当的优化处理,使水利工程更加趋向于现代化、信息化,从而能够更好地为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服务。
2结束语
对于现代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而言,在整个体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就是工程创新建设管理,各种内外部因素都容易对其产生影响,因此,必须以创新思路总结与分析作为其管理依据,有助于建设单位提升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品质,保障广大社会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唯有保证水利工程项目质量良好,积极做好创新思路的总结和分析,才能确保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品质。
参考文献
[1]陈晓兴.新时期背景下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创新[J].工程技术研究,2016(8).
[2]戴龙.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思路探究[J].水利技术监督,2016(1).
【关键词】公路工程;机械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建设思路与建议
一、引言
公路工程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同时是市场经济体制作用于人类经济社会的重要物质前提,因此如果没有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社会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因此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政府也相继对公路工程建设单位体制进行改革,使其成为了自负盈亏、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同时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在公路工程的建设中,机械化水平业也逐渐代替了部分人工操作,因此不断加强公路工程的机械设备管理,提高其机械管理信息化水平,对于社会发展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公路工程建设机械管理的现状
(一)传统的管理制度与新的体制相矛盾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公路工程施工的要求,许多企业也都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相继进行企业体制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但是在企业完成体制改革以后,却出现了新体制与旧的管理制度相矛盾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没有对旧的管理制度进行变更,在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上依然存在错误的认识,多数情况下都忽略了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只对机械设备管理中的机械设备给予重视。这种管理制度势必会在对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造成影响.导致企业的机械管理工作由于没有在制度上做出统一的安排、调试而形成混乱的局面,公路工程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问题亟待解决。
(二)机械设备的档案管理混乱
由于受到以往经济体制的影响,如今存在部分公路施工企业没有对企业所用的机械设备建立机械档案设备管理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体系,有一些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由于没有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只是由其他的负责人兼职管理工作,使得企业的机械设备的档案管理工作基本上流于形式。由于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上的力量不足,因而导致企业的整体发展受到影响。
(三)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低下
作为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的重要资源之一的机械设备,如果能够将其作用充分发挥,使其为人类服务,将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但是目前我们却看到在部分企业汇总出现机械设备利用不合理的现象。一般说来公路工程建设都是综合性较强、阶段性较强等特点,但是在施工比较忙的时期却出现机械设备短缺,而在非施工的时候,机械设备却大量闲置的现象。这种机械设备资源不合理分配利用的现象导致企业资源和资金大量流失,企业经济效益低下。这些现象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由于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内部的各个施工部门在机械管理工作上缺乏联系和沟通,各自为政,导致机械设备供需之间不平衡,在施工中机械设备难以按照施工任务统一协调、配合,因而设备利用不全面、不充分,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
三、加强公路工程建设机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思路与建议
基于以上对目前在公路工程建设中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以市场经济为指导,完善机械设备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企业要想获得一定的地位就必须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在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之下,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就必须要以市场经济为指导,进一步完善机械设备管理体制,同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要做到这些首先企业要从思想上作出改变,要意识到企业内部的机械设备使用和管理部门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员工激励手段,员工工资分配缺乏灵活性等导致的,要解决二者之间的问题就要进行彻底的改革。目前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采取月度单机核算制度.同时还可以建立员工工作业绩考核的各项制度,为了真正落实这些制度,而不是以前只停留在形式上,企业还可以把机械设备的消耗、利润与员工个人的利益联系起来,并将考核的结果与员工工资直接挂钩,奖惩分明。这样一来既能够增加员工的工作责任心,注意设备的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还可以减少企业用于维修设备所需要的资金。
(二)积极引进机械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机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创造了很多的财富与价值,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是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以后,在工作中采用信息化的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公路工程建设过程本身就比较复杂,例如施工所需要的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由于在机械设备运作过程中需要对大量的复杂数据进行计算与整理,如果这个过程用人工完成,其工作效率和质量都会无法确切保证。如今在机械设备管理中引入微机技术,建立机械设备管理的信息系统,就可以代替人工劳动,将大量复杂的数据处理程系统化、规范化的信息,缩短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质量与效率。因此.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必须加快引进机械设备管理的信息系统,争取全面实现机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系统化,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三)重视设备管理员工的职业道德与业务技能,加大培训力度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与汗水,因此提高机械设备管理水平,重视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非常重要。首先对于职业道德,企业需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不断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工作责任心,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其次对于业务技能的提升,可以组织员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业务培训。为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还可以采取奖惩措施,及时奖励管理优秀的员工,而对于管理工作差的员工给予处罚。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条件的环境之下,面对竞争激烈的发展环境,企业唯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够获取成功。公路工程建设对于社会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企业为了社会发展,为了自身发展,务必要做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与业务水平,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永福.当前公路施工机械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企业技发.2011(13).
1)有利于建筑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工程建设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这些因素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此外,现代工程建设对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装备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标准,行业内各个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有利于全行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由于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所以良好的质量管理水平有助于工程建设各方顺利完成复杂的建设任务。建筑行业门类众多,每个细分行业都有各自的专业要求和标准,加之施工过程受自然、社会环境影响较大,大型的建设工程需要工程参建各方接驳的方面越来越多,所以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对全行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3)有利于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随着科学发展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广泛应用于现代工程建设中。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出现和推广使用,使工程建设领域充满了现代气息,这也要求建筑企业需要用新的管理理念和新的技术工艺作为发展支撑。
二、当前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若干因素
1)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仍需完善。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固有体制上通过逐步改革、调整形成的,部分地区和部分企业还存在着政企不分、管理混乱等状况。由此形成的管理模式,难以实行公平、公开和公正的质量监督和行业管理,不利于规范和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容易导致一些地方政府执法不力和地方保护主义等情况,使建设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2)建筑行业市场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行业逐步走向市场化、国际化,然而由于行业固有的相关法制不够健全,导致建筑市场的一些不规范行为仍然存在,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的形成。
3)工程参建各方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行业规范的颁布实施,既明确了工程参见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明确了参建各方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质量监督中的具体要求和指导规范。但一些企业、部门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羸弱,在施工活动中违规操作,质量监督管理不到位,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质量安全事故不断发生。
4)工程参建相关人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仍有不足。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人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在某些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单位和施工企业由于部分领导者素质不高、专业水平较低,导致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无法正常展开;大部分施工人员来自农村,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在实际施工中很难做到按相关规范和规程操作;相关的服务人员责任心不够、服务意识不强,导致日常技术服务质量和生产生活服务质量不高,间接地导致了工程质量水平下滑。
5)建筑材料的质量无法充分保证。工程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如果建筑工程材料达不到工程规定的使用标准和要求,其相对应的工程质量也就无法保证。比如民用建筑中砖混结构占到了总比例的85%左右,粘土砖是主要的墙面材料,但却有50%是不合规格的产品。
6)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监督水平相对落后。由于部分企业为了节约前期成本投入,造成相当数量的专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管理培训无法及时跟进,导致专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普遍不高,无形中影响了工程质量管理的精细化和严谨化。
7)建设现场监理方的管理缺位。监理管理控制体系的不健全、工程建设现场部分监理人员的缺位,成为导致最终建筑工程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部分监理企业的现场监理人员很多都不具备执业资格,专业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养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监督管理的需要,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
三、工程建设不同阶段对最终质量成形的影响
由于工程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任何一个阶段出现问题,必然会对后续的质量管理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工程的最终质量形成。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紧密衔接且相互关联制约,每一个阶段均对工程质量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
四、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改进措施和合理化建议
1)进一步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制。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制是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合同质量指标和设计要求指标、实现工程建设质量科学管控的根本保证。工程建设内涵丰富,系统中包含了多种彼此协调、承包和管理关系。
2)全面提升建设过程中各类参与者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工程建设参与人员涉及管理决策层、管理监督层、管理落实层和施工作业层四个层面。这就要求工程建设相关人员应该具备管理决策能力、管理监督能力、管理经营能力、管理控制能力、施工操作能力以及专业道德品质操守等多方面素质。
3)不断完善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障体系。在日常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相关企业、单位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制定并严格落实质量管理措施,可以在积极吸收和学习国内外成功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和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运营模式,并建立健全适用于自主管理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
4)不断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监控管理。在工程建设中,可以通过积极推行样板管理来超前布控工序质量监督;不断加大现场巡检力度,将第一手资料掌握翔实,使各类工程质量问题,及时掌握、及时处理、及时控制,有效避免积重难返,避免因重大质量事故造成的返工损失;不断加大工程建设现场质量管理监督执行力度,从而有效确保各类工序活动在平稳、有序、健康的条件下进行,严格杜绝各类质量失控情况发生的可能;不断改进施工工艺,科学谋划施工方案,充分利用现有施工机械和设备,大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切实提高工程生产效率,有效保证工程质量的均衡性和稳定性。
5)全面加强工程材料质量管理。对各类工程建材进行严格管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不断提高工程材料采购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素质,加大材料采购的质量审查力度;积极采用最优比选等方式,从审查产品合格证书、材质证明及使用说明书等入手,全方位、多渠道的进行产品选择和购置;建材进入施工现场时,材料员应根据工程建设要求和相关规范标准积极会同施工负责人及监理、建设方相关人员对进场材料质量进行取样试验。
6)全面提升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水平。从每项工程的各个分项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方案抓起,积极落实质量目标分级审批制度;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随时出现的各类问题和情况,迅速、及时地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改;从技术管理、施工工艺、组织计划、操作流程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统筹分析、全盘考虑,力求全过程质量控制方案科学、成本合理、利于施工。
7)持续加大工程监理的管理力度。工程建设是各个环节相互协调、相互关联的实施过程,每一个环节的实施情况都对工程最终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通过科学优化监理目标责任机制,不断加大工程监理方的监督和管理力度,有效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水平。
五、结语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思路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加大力度建设农田水利工程,更好的开发与利用自然界中有限的水资源[1],相关工作人员在建设农田水利工程时要创新管理思路,切实提高自身管理能力,推动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
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较多,若不注意这些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不利于水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1提高管理水平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面临各种问题,最重要且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水的性质比较独特。水是可以自由流动的,要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应用先进设备控制流水。现如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程逐年增加,但也面临比较复杂的情况,如水流不稳定、施工复杂以及环境恶劣等[2]。在此背景下必须应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强化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加大现场作业监督力度,提高工程建设安全性与协调性。
1.2协调施工现场与周边环境
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之前需要深入施工现场,提前勘察施工地点的水文地质情况,这是因为其对后期施工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部分地区存在普遍的地下水体活动与地下溶洞的问题,增加了工作人员控制水流的难度。若没有提前了解相关情况,后期可能存在防范不到位的问题,极易引发各类安全事故。因此,工作人员在施工前要做好相关勘察工作,及时了解地下水流动情况与地下环境,协调施工现场与周边环境,避免存在施工对当地水文环境产生破坏的问题。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创新思路
2.1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首先,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建立健全农田水利管理体系。其次,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合理应用资源的能力,避免施工现场存在浪费资源的问题。最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部分大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安装了自动控制系统,需要工作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合理应用控制技术,最大程度减轻工作压力,这是落实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关键。
2.2增强责任意识,加大安全管理力度
若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则很难在日后的工作中履行义务与责任,也很难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质量。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较多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质量与安全层面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管理者管理意识不强,要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提高管理者管理意识,提高建设质量,并防范风险因素。首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在相关环节中最大限度发挥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的作用,奠定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基础。其次,加大培训力度,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意识,落实相关制度,提高管理效率[3]。最后,确定相关责任制度,明确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找到相关负责人,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质量。
2.3完善监督机制,落实管理规定
完善的监督机制对工程各个环节而言相当重要,若没有完善的监督机制,很难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要创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思路,以具体的情况制定完善的监督机制,严格落实相关管理制度,优化监督程序与问责制度,强化监督机制执行力,使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可以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与规定做好验收管理工作,全面、综合检查各个环节,有效消除存在的隐患,保障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提高工程安全性。此外,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相继应用了新的技术与新的材料,需要工作人员做好验收工作,创新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方式,使其更好地满足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要。
3结束语
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加大力度做好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发挥工程施工管理的价值与作用,积极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创新管理过程,最大程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水利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葛俊亮.新时期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思路[J].水电水利,2020(2).
[2]王海峰.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及创新思路[J].乡村科技,2020(10).
关键词: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发展思路
1引言
在我国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严重阻碍了各种生产生活,农业、工业发展等都深受其影响。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各个地区都加大了在基层水利工程方面的投入,此类工程项目的开展能够兼顾大坝、水库、桥梁、泄洪区与灌排渠道等功能,降低水旱灾害的威胁,进一步为周边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现阶段,一些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着力解决这些问题。
2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偏低
在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其工程规模相对较大,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于人力资源的数量需求量较大,这种情况下,一些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对较低,一些建设与管理人员的学历相对较低,多为在职函授大专,甚至一些人员是在高中毕业以后直接分配到地方水利工程单位的。此外,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其工作范围相对有限,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员在自身的岗位工作上不思进取,一些管理人员甚至存在“得过且过、能完成工作任务就行”的意识,并没有在自身的岗位上不断积累知识,利用空余的时间来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与管理水平[1]。相关水利部门虽然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逐步加大了在人员培训方面的投入,但是,其培训的效果微乎其微,导致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长期偏低,难以为工程建设与管理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持。
2.2工程建设资金链不稳定
近年来,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水利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非专业施工单位、施工人员逐步进入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中,这些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对偏低,并未完全掌握水利工程的建设程序,所编制的施工组织实施方案并不能够完全达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再加上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匮乏,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签证过多、成本增加的情况。现阶段,国家逐步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水利行业的总体发展,在工程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严格的管控,任何施工单位都不得存在随意增加建设成本的情况。由于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其工程资金往往是由融资与政府扶持的,如果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无法及时结算工程款,存在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这种情况下,后续的施工难以正常进行。即使近年来国家与政府加大了在基层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但是,很多水利工程建设中依旧着资金链不稳定的情况,难以促进基层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2.3工程设计不规范
基层水利工程设计不规范的现象是建设管理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在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工程设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保障了工程设计的总体质量,才能够为工程建设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但是,部分基层水利工程中依旧存在着设计不规范的现象,而此现象往往是由以下因素所造成的:(1)基层水利工程项目中,其设计费用多是由地方财政来承担的,而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过重,虽然设计费用的占比很小,但是,在负债累累的情况下,很多地方政府并不愿意承担工程的设计费用,在此情况下,工程建设企业往往需进行设计费用的拼凑,甚至存在与设计单位讨价还价的现象,由于设计费用的限制,设计费用难以设计出符合水利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的设计[2]。(2)在一些设计单位,部分设计人员为刚毕业或者实习的学生,这些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十分有限,再加上缺乏工程设计经验,最终的设计方案并不理想。(3)前期的时间安排紧凑,在后期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申报项目,存在让设计单位赶进度的情况,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时间限制,没有时间来对设计方案加以审核,导致设计方案的一些错漏问题没有及时被发现。比如,以疏花干渠改建工程为例,在39+500处跌水设计中,设计单位的设计方案存在问题,导致在设计中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在此项目完工投入使用以后,发现设计时对地质条件的掌握不够充分,使得改建工程渠道存在冻胀现浇混凝土预制板滑的现象,排水管道设计不当,使得该渠道在冬季极易出现结冰情况,虽然工程建设与管理部门及时进行了相应的处理,但是给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2.4工程建设监管措施不完善
虽然近年来水利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各种规模、类型的基层水利工程项目逐步开始兴建,但是,大部分基层水利部门并未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监督与管理体系,工程建设监管措施并不完善,缺乏对先进监测设备、技术等的应用,导致在工程建设管理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监测结果并不能够为工程管理提供切实参考,在工程投入使用以后,出现了各种的质量与安全问题,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诸多的不利影响。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局在基层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总体上遵循的是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了专门的质量管理与监督体系。为提高工程建设监管体系,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成立了专门的质量监管部门,并严格落实了质量监管责任,进行了质量监管任务的细分,使得参与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各个人员都能够积极根据这些岗位职责划分情况,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执行质量监管工作。虽然质量监管体系的构建对于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工程现场,依旧存在着管理人员的技术管理问题、监管不到位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
2.5各部门职责不清
基层水利工程项目实施中,工程参与部门相对较多,再加上在不同的工程阶段,各个部门的建设管理任务也有所区别,要提升工程管理水平,促进工程整体效益的实现,工程建设参与部门需在工程建设管理的过程中,进行严格的岗位职责划分,保障各个部门的职权划分清晰。但是,实际的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中,工程企业对各个部门的职责划分混乱,各个部门无法认清自身的岗位职责权限,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存在一定的交叉与重合,无法落实责任制度,导致工程的质量、安全问题频发[3]。对每一个基层水利工程项目而言,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各个部门需保持良好的协调与沟通,才能够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一旦相关部门在工程实践的过程中难以实现协调与配合,将会导致在出现问题时各个部门存在互相推诿等现象,工程的进度、成本管理都将会受其影响。
2.6运管体系有缺陷
在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运管体系也会影响建设与管理的总体水平。从现阶段基层水利工程的实施情况来看,在施工单位的选择上,大部分都采用的是招投标制度,要提供招投标这种相对公平的方式来选择最佳的施工单位,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转包与分包现象依旧存在,小型施工单位的施工资质往往不足,为获得施工机会,往往会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再加上小型施工单位往往会存在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匮乏、管理人才缺乏、建设与管理的理念、方式落后等问题,这些运管体系的问题都将会影响水利工程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实现[4]。
3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发展思路
3.1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在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基层水管所的能力极为关键,如果基层水管所的能力较强,就能够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切实履行好自身的管理职责,发挥其专业素质优势。因此,有关企业需在实际的工作中需加强对职工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的培养,并结合职工的具体情况,制定更为科学、完善的培训计划。比如,在职工能力的培养方面,可以建立在职培训、脱产学习等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培训来提高职工的专业能力,使得所有的员工都具备基本的水利知识、工程建设与管理能力。为保障职工培训的有效性,相关企业可以定期对职工进行业务培训与技能考核,使得职工能够在自身的岗位上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不断积累工程经验。有关水利部门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定期组织专家来开展相应的学术讲座,在此过程中加强专家与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交流,切实解决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3.2扩展融资渠道,稳固工程建设资金链
我所在的单位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局一般是对所辖的骨干工程争取项目进行改造维修,斗农毛渠等末级渠道由用水协会所在的乡镇负责管理。基层水利工程项目中,由于工程性质、投资建设资金来源的特殊性,为提升建设、管理的总体水平,相关部门需在日常的工作中逐步扩展融资渠道,保持工程建设资金链的稳定性。比如,基层乡镇政府需尽量争取国家专项财政扶持资金,并将此资金投入到基层水利工程项目中;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相关财务人员需结合基层水利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工程资金的合理分配,保障工程的配套设施费、整体设计费、管理维护费等的分配尽量合理。基层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应用多种不同的融资方式来进行融资,保障建设资金的稳定性,缓解建设单位的资金压力,在项目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资金的使用情况,一旦发现资金供应紧张的问题,要及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3.3严格遵守国家的工程建设标准
基层水利工程项目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其在项目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都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规范与要求。工程设计是基层水利工程项目的基础阶段,最终所确定的工程设计方案将是后期工程建设的重要参考,一旦存在设计缺陷与漏洞,极易造成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等问题。因此,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标准与要求,与设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设计单位合作,确定最符合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的设计方案,注重设计细节的把控。
3.4严格落实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理机制
监理机制是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重点内容,通过监理机制的构建,能够为工程的质量管理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从根本上看,监理机制能够促进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使得基层水利工程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完成。监理机制项目法人组建如表1所示,在监理机制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实现了项目法人责任、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结合,使得在基层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工程的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都能够得到全方位的管理与把控,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施全过程监控,严格划分岗位责,使得监理机制能够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5明确责任部门,实现责权统一
基层水利工程项目是为周边人们服务的,其建设管理任务相对较多,包含了诸多部门的参与,为提高其建设管理水平,工程建设参与部门需在实际的工作中严格落实责任制度,结合工程的建设管理任务与目标,明确责任部门,严格划分岗位责任,使得在出现问题以后能够追究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的责任,通过责任制度的落实来提高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责任部门的明确、责权统一的实施,能够促进工程项目的高效实施,提升水利工程的建设效率与质量,使得在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能够各司其职。
关键词:西南山区;中小型水库;工程建设;工程性缺水
引言
西南山区是以山丘地形为主,水库工程分布于全西南山区,中小型水库占水库工程总数95%以上。几十年来,这些小型水库工程的农业生产和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建设时因受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工程设计标准较低,有些甚至没有进行设计,而且大部分以群众运动方式修建,加上经过50多年的运行使用,工程设施普遍存在老化和损坏,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效益的发挥,威胁着水库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给社会造成不利的因素,也给工程管理方面带来不少问题。本文对西南山区中小型水库工程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还有建设管理的思路作探讨。
1西南山区旱情主要特点和影响
西南山区属于我国降水相对丰富地区,多年平均降水均在1000mm以上,西南许多地区属于多风且风大季节。降水异常偏少导致江河来水较多年同期减少严重,水库、塘坝等水利工程蓄水严重偏少。长期无有效降水加之气温偏高和多风风大等,不仅导致土壤水分难以得到补充,而且土壤失墒严重。西南山区旱情最严重时,耕地受旱面积一度达到亿亩。众多中小型水库、山塘、水窖干涸,山泉枯竭,导致大量居民和大牲畜饮水困难。严重的干旱灾害造成夏粮作物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经济作物也同样因旱灾几无收入,导致粮食问题没了依靠。西南山区是我国森林覆盖率较高地区,长年的久旱无雨,加之气温偏高和多风,致使森林火险持续偏高,森林火情、火灾频繁发生。连工业生产也受到了影响。
2西南山区中小型水利水库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中小型水库的病险问题尚未全面整理,开发工作薄弱。
对山区居民实用有效的中小水利工程不足问题由来已久,而且已有的中小水库病险问题也尚未得到全面整治,山区居民干旱灾害脆弱性未能得到减轻。西南地区不仅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极低,而且山区地下水资源勘察、规划及开发工作薄弱问题在应对西南地区特大干旱灾害中充分显露。
2.2制度改革不规范,蓄水、用水问题显现,对中小型水利工程治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目前旱区农村供水设施缺乏有效管理,加之水费征收标准低,维护经费投入不足,管护困难。许多村庄的蓄水池、小坝塘靠天蓄水,管理不到位。在一些尚未贯彻落实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山区农村,旱情发生前一些村民不重视水利设施管护,不注意节约用水,在旱灾发生时面临无水可用。
2.3中小型水库建设的财政投入不足,实施困难。
如农村塘坝、小(二)型工程除险加固投入偏少,对在县域中具有骨干性的小(一)水源工程,中央财政投入不足,地方财政困难,导致工程前期工作和项目实施困难重重,项目迟迟不能上马,不能发挥效益。小型水源工程和山区“五小”工程往往是解决农业灌溉、人畜饮水效益最为直接的项目,但是问题不少。
3西南山区中小型水库工程建设管理思路
3.1制定水利连片建设规划
应结合西南山区生态安全战略部署、主体功能区划等要求,按照“宜县则县,宜市则市,宜省则省”的原则,科学确定水利规划和建设单元,以利借助集中连片扶贫政策机制,适度集中资金、物质、技术等要素,形成合力,增强项目辐射力,促进资金投入效益最大化和设施功能效益最大化。具体来说就是: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环境趋同的区域内工业化、城市化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制定覆盖整个区域的水利建设规划,确保规划具有整体性、协调性和约束性,切实做到各个层级、各个“板块”规划相融合,并与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规划和公共服务、社会事业体系相衔接,以利分级、配套、衔接等责任得到落实。打破条块分割,加强部门联动,建立有利于地方政府间合作实施水利建设的机制,引导地方政府在一定区域内、一定层面上“打捆”实施项目,杜绝“撒胡椒面”现象的出现。
3.2扎实抓“小”、着力抓“大”
在坚持“尽快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引提水和连通工程,支持农民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的基础上,根据西南山区水利设施配套性差、功能不强的实际,批准一批大中型骨干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其与现有的和规划中的中小型水利设施有机融合,形成完善的配套渠系,大幅度提升西南山区水利体系抵御旱洪灾害的整体能力。允许地方政府将分散的中小型水利项目合并为整体项目上报立项,以利中小型水利项目按照国家和区域水利发展总体政策框架要求协调推进,以实现抓紧“小”项目快速发展、抓牢“大”项目有序实施的目的。
3.3全面拓宽贫困地区水利建设资金来源渠道
应按照“公益事业政府办”的原则,着眼于西南山区经济普遍不发达的事实,明确各级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立项和出资的责任,并依据立项的权力层次来“挂钩”相应的出资义务,使贫困地区水利建设得到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制定税收、保险、政府担保等优惠政策,引导国有、民营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性产品,加大对民间自主小型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将水利设施纳入国家水资源储备战略,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益补偿制度,将水资源资本化,授权地方出让,各级政府合理计提出让金,专项用于水利建设。要求水利企业按照水资源地实际需求,平价供应生产生活用水,以利水资源地发展产业,培植后续财源。
3.4探索建立连片管理机制
应根据水利设施功能覆盖范围,明确相应的管理责任主体,着力解决“重建轻管”和“各自为阵”现象。功能辐射效应跨行政区域水利设施,应在明晰产权,明确政府及集体、个人权利义务的前提下,以政府联席会、高层次行政部门为领导,企业或相关机构具体操作执行等方式进行管理,并建立长效政策机制保证管理效能。功能辐射效应未跨行政区域水利设施的管理,应以行政首长负责制、政企(村)间合同制等方式予以加强。
3.5坚决杜绝“形象工程”
应明确基层政府对水利建设项目规划和论证的责任,只赋予其评审当地承接项目经济社会能力和环境承载力、协调下级与上级之间的关系等权力,水利项目规划立项权明确由较高层级政府承担。要求各项目主管部门和较高层级政府对水利建设项目加强综合评估,并实行全过程监控,准确把握水利建设项目成本信息,按照实际需要拨付资金,严防水利建设成本“虚高”,防止“胡子工程”、“烂尾工程”出现。
4结语
对西南山区水利工作提出5点建议:
一要把握人均供水量这一关键指标,科学设置水利工程建设目标。
二要明确重点,优先集中解决特旱、严重干旱地区缺水问题。
三要统筹考虑,科学布局水利建设项目,做到大中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相结合,提、引、输工程相结合。
四要建管并重,统筹考虑管理、节水、治污等问题,保障已经建好的水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五要进一步完善规划,加大各级资金支持力度,多方筹措,抓住机遇,采取非常之举解决非常问题,推动西南山区水利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作为国土面积广袤的大国,我国自然水资源分布广泛储备雄厚,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自然水储蓄。目前我国水利工程主要涵盖了海堤、大坝、水库、桥梁、泄洪区等多功能多形式的工程建设,有效减少了自然灾害所导致的地域性损害,为人民的生活安康提供了基础保障。目前,水利工程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就,但也逐步暴露出制约我国水利工程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本文就如何构建一套合理科学的基层水利建设管理技术标准体系开展了思考和讨论。
1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1我国水利工程的现状
我国国土广袤、地形地势复杂多样,整体呈现出南北差异大、西高东低的趋势。目前我国最突出的水资源问题表现为水资源分布不均、局部地区用水资源短缺,为解决这一基础的民生问题,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大多数分布于黄河以及长江流域附近,以南水北调为主导,将水资源丰富地区的水通过水利工程将水输送至水资源匮乏的区域。通过开展南水北调这一水利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消除了当地居民的用水问题,同时极大程度的降低了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危害,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1.2基础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尚未能实现工程设计规范化。实地测量是基层水利工程设计的关键性一步,实地测量数据对于后期设计的进一步修改具有指导意义。但是许多基层水利建设工程未能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导致在资金的提供上出现了重重阻碍,以至于实地测量无法有效进行。此外,当前严重缺失具备充分实战经验的水利工程工程师,许多参与水利工程设计的工作人员都为刚毕业或实习的学生,极度缺乏实际经验,导致工程设计过于理论化难以进行施工。(2)建设、管理方面资金短缺。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民生问题已然成为了当前最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人们对用水需求的不断提升,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的要求也随之增长。尽管当前国家已经开始增大了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但是面对浩大的需求量,特别是目前农田水利建设方面,远远无法达到,导致了建设过程中出现资金链的断裂的情况,无法开展下一步的建设工作。(3)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在目前的水利建设工程中,大部分施工单位仍旧采用老式管理方案,进一步导致水利工程建设难以快速展开,无法及时达到民众对用水的需求量。除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以外,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偏低也是导致目前水利工程建设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4)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未能有效将部门之间的管理权责有效分离,则无法进行协调,工程的质量未能得以保障,如若在出现问题部门之间权责未明确,多个部门相互推诿,解决问题的效率低下,最终导致工程的下一步建设受到严重阻滞。(5)运管制度不够健全。众所周知,没有承建资质的小企业并不具备专业的技术人员以及先进的施工设备,这些原因最终都会严重影响后期的工程质量,导致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短、养护耗资较大。不够健全的分包转运、运管制度亦是导致目前水利工程建设效率以及质量低下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2加强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积极意义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庞大而细节之处错综复杂,需要多个工作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共同管理为基层水利建设工程提供质量与安全的保障。因此,加强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意义重大。总所周知,安全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前提。在进行基层水利建设施工之前,制备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施工管理体系,从根基之上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安全与质量的保障,从科学角度规避了风险发生的概率,为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以及施工过程的高效开展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保障,使基层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能够在交工日期之前高质高量的完成建设任务。除此之外,加强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可以在施工建设前对所需资源进行合理的平衡以及优化,以期在施工过程之中减少不必要资源的浪费,降低对国家批复资金的使用量,为前期的设计工作提供充足资金,形成良性循环机制,确保水利工程能够以最少的资金完成高效高质的基层水利工程建设。
3强化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发展的具体措施
3.1严格规范招标过程
鉴于我国大多数基层水利工程建设工作都是由国家进行招标寻找具备一定资质的施工团队进行工程建设的现有国情,利用目前反腐倡廉的政治环境,要求当地政府以及招标机构和相关的工作人员严格落实相关的招标制度,严厉打击行贿受贿行为,清除企图通过让利、贿赂获得招标资格的无资质企业,确保招标活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为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高效高质实施树立第一道保护屏障。
3.2严格落实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理机制
监理机制是保障基层水利工程建设有效开展、高质高量完成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监理机制即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度以及合同管理制度进行三位一体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投资的具体施工进度以及质量的全面监控,强化信息实时同步技术,将责任明确划分至各个单位、各个人员,确保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在建立机制下公开透明的展开,使基层水利建设工程的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资金流动以及企业中标的情况受到相关部门的监理,为基层水利建设工作提供更有效的保障,使民生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
3.3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基层水利工程建设涵盖了农田水利、水库、大坝、灌溉区、灌排系统以及田间工程等多个不同类型不同功用的项目组成。修建一套完整的基层水利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以确保基层水利建设能够在设计、招标以及施工三个环节之中高效开展,保证工程建设在规定日期内高质高量的完成。资金的投入需要由中央以及政府的明确和批复,继而增加各个地方政府对基层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以满足基层水利工程建设对资金的需求,全面贯彻落实解决民生问题。
3.4推进强制性标准的实施
鉴于基层水利工程建设工程浩大、历时时间较长,导致目前在工程验收阶段相关管理部门缺乏判断基层水利工程建设是否合格的统一标准,以至于出现了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程度参差不一的现状,为一些没有资质的小型企业提供了可趁之机。强制性标准是当下建筑行业针对工程建设质量问题以及工程建设环境问题制定的唯一标准,涵盖了安全、质量、环保以及卫生等多个角度的基层建筑问题。切实推进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使基础水利建设管理体系的构建更加科学化、可持续化,为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提供了最权威的保障。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思路探讨
中图分类号:TV93 文献标识码:A
1 当前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
农田水利建设是保障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环节,有利于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对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近几年来,广大农民群众及各级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并不够重视,导致对农田水利建设公共投入不足,甚至有些农村原有的沟、塘、渠、堰等因无人管护而荒废,致使枯水季节缺水灌溉,丰水期,水泛成害。
1.2 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着投入大而短期效益不明显的特点,有些基层政府官员只看眼前利益,而对农田水利建设不够重视,不愿投入人力、财力、物力,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质量不过关、科技含量低等多种工程隐患。如,有的地方田间灌溉渠道工程,属于农业开发项目,虽然由县(区)政府负责管理,可是没有配备专职管理人员,造成工程完成60%~70%,停工1a多也无人关心,该渠道内80%沉积大量淤泥。
1.3 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
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短缺,导致一些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不高,建成后管理不到位,造成过早的失去其应用价值,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有些县(区)部分农业开展项目,项目建成后,并没有落实到部门单位管理,以致建成1a时间不到,就出现引水渠道淤堵,泵站毁坏严重等问题。
1.4 工程建设缓慢,老工程年久失修
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到位,建设过程中也存在部分纠纷问题,拖延了工程建设进度甚至长期拖延,对开发农业以及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如,有的施工队伍不规范,监理机制不健全,施工前期存在着质量问题,致使建设进度缓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了解农田水利建设和治理存在的问题,将促使人们进一步去思考如何加强工程监管制度和健全管理体制,去解决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根本问题,让水利建设变成真正的阳光工程、便民工程。
2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思路探讨
2.1 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对农田水利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向规范有序方面发展。
2.2 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
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依据审批工程的规模,树立健全资质认证制度,确保聘任具有一定设计资质的、从事相应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设计,严禁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取从事水利工程设计的权利。设计图纸必须加盖资质证章方能有效。所有审批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招标办招标。招标办组织建设单位和有施工准入证的3家以上企业或单位,根据设计工程项目进行投标,落实工程招投标制度,引进竞争机制,规范施工管理,明确工程投资,遏制工程建设中存在腐败现象,签订公证合同方可进入施工程序。
2.3 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和实施工程监理制度
施工准入证是指具有相应的水利施工技术和条件,达到相应的施工治理水平的施工企业,方能准许其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一种制度。以取得水利施工准入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生产装备和有实践经验的施工人员。施工准入证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并检审。在工程施工阶段,质监单位配备相应数量的质监员,施工单位的技术员随时配合质监员对工程各个部分进行检测,填写检测记录,特别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如设备、水泥、钢材、试件、试块等能验证和影响工程质量的材料,双方共同到相关权威部门做鉴定,才能作为保证材料、必备材料和安全材料汇入施工档案,为综合验收和今后工程治理检验提供可靠真实依据。
2.4 全面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必须得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过程透明,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优质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完成,为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要使其长期充分地发挥其经济效益,作为以后水利工程建设起到一个参照示范的作用,那么,对已有的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工程建设每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尤其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专门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现有工程项目尤其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形,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
2.5 推广技术,造就人才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长期工程,因此建设规划一定要有长远的目光。地方水利部门应多派遣工作人员到外地实习访问,通过相互交流的方法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可以实行短期培训的方法,做好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管理层的业务能力。要抓好工程建设中的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工作,让农田水利建设与日益发展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相适应,使现有的、在建的和规划中的农田水利项目都能充分发挥它们的自身效益,真正做到服务于民。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施工场地;泥浆池;再生处理;施工管理
一、施工场地布置
结合场地和周边环境的实际情况,为保证施工的文明和效率,对施工队伍和机械进入场地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出合理的安排:场地的生活和办公用房区域与施工区有严格的界限,保证生活和施工互不影响,场地内的交通道路作合理的规划,确保施工机械的畅通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施工必须建设布局与施工的合理性,保证施工的便捷;根据现场施工进展情况,督促、检查总平面布置执行情况和因工序变化而对总平面进行的调整工作,合理解决平面和空间的安排,确保工程顺序、均衡地施工。由于占道施工,故场地周边的围挡设施要有明显颜色警戒。
二、泥浆池设计思路
为了发挥泥浆的功能,最好在泥浆充分膨润之后再使用。在一般情况下,使用泥浆沉淀池使挖槽过程中混入泥浆里的土渣沉淀,同时该池又作为新鲜泥浆的储浆池使用,但这种方法在泥浆循环速度快的情况下,泥浆会得不到充分的水花膨润时间。考虑到漏浆等事故时会紧急需要大量的泥浆,所以最好设置新鲜泥浆的专用储浆池。根据膨润土的膨润特性,泥浆应在储浆池内至少储存12h,最好24h。一般泥浆储浆池采用钢制储浆罐,若在地下挖坑作为储浆池使用,必须防止地面水流入池内。
泥浆循环采用3LM型泥浆泵输送,4PL型泥浆泵回收,由泥浆泵和软管组成泥浆循环管路。在地下墙施工过程中,因为泥浆要与地下水、泥土、沙石、混凝土接触,其中难免会混入细微的泥沙颗粒、水泥成分与有害离子,必然会使泥浆受到污染而变质。因此,泥浆使用一个循环之后,要对泥浆进行分离净化,尽可能提高泥浆的重复使用率。
槽内回收泥浆的分离净化过程是:先经过土渣分离筛,把粒径大于10mm的泥土颗粒分出来,防止其堵塞旋流除碴器下泄口,然后依次经过沉淀池、旋流除碴器、双层振动筛多级分离净化,使泥浆的比重与含砂量减小,如经第一循环分离后的泥浆比重仍大于1.15,含砂量仍大于4%,则用旋流除碴器和双层振动筛作第二、第三循规蹈矩环分离,直至泥浆比重小于1.15,含砂量小于4%为止。
三、泥浆的再生处理及施工管理设计
(一)泥浆的再生处理
循环泥浆经过分离净化之后,虽然清除了许多混入其间的土渣,但并未恢复其原有的护壁性能,因为泥浆在使用过程中,要与地基土、地下水接触,并在槽壁表面形成泥皮,这就会消耗泥浆中的膨润土、纯碱和CMC等成分,并受混凝土中水泥成分与有害离子的污染而削弱了的护壁性能,因此,循环泥浆经过分离净化之后,还需调整其性能指标,恢复其原有的护壁性能,这就是泥浆的再生处理。
1、净化泥浆性能指标测试,通过对净化泥浆的失水量、滤皮厚度、PH值和粘度等性能指标的测试,了解净化泥浆中主要成分膨润土、纯碱与CMC等消耗的程度。
2、补充泥浆成分,补充泥浆成分的方法是向净化泥浆中补充膨润土、纯碱和CMC等成分,使净化泥浆基本上恢复原有的护壁性能。向净化泥浆中补充膨润土、纯碱和CMC等成分,可以采用重新投料搅拌的方法,如大量的净化泥浆都要作再生处理,为了跟上施工进度,可采用先配制浓缩新鲜泥浆,再把浓缩新鲜泥浆掺加到净化泥浆中去用泥浆泵冲拌的做法来调整净化泥浆的性能指标,使其基本上恢复原有的护壁性能。
3、再生泥浆使用,尽管再生泥浆基本上恢复了原有的护壁性能,但总不如新鲜泥浆的性能优越,因此,再生泥浆不宜单独使用,应同新鲜泥浆掺合在一起使用。
4、劣化泥浆处理,劣化泥浆是指浇灌墙体混凝土时同混凝土接触受水泥污染而变质劣化的泥浆和经过多次重复使用,粘度和比重已经超标却又难以分离净化使其降低粘度和比重的超标泥浆。在通常情况下,劣化泥浆先用泥浆箱暂时收存,再用罐车装运外弃。在不能用罐车装运外弃的特殊情况下,则采用泥浆脱水或泥浆固化的方法处理劣化泥浆。
(二) 泥浆施工管理设计
各类泥浆性能指标均应符合国家规范、地方规范和"施组"的规定,并需经采样试验,达到合格标准的方可投入使用。成槽作业过程中,槽内泥浆液面应保持在不致外溢的最高液位,暂停施工时,浆面不应低于导墙顶面30厘米。
为了加强本工程建设中的质量管理,明确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的责任,保证工程按计划优质快速、顺利建成,特制定本质量保证措施。施工单位在本工程建设中将遵照本质量保证措施,开展工程质量管理活动,承担质量责任在本工程施工中抓好每道施工工序的质量,以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用科学的管理、严格的制度来创造优质工程,把因人的因素对工程所造成的隐患降低到最低。
四、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一)文明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把文明施工列为主要内容之一,以"方便人民生活,有利生产发展,维护市容整洁和环境卫生"为宗旨。做到施工现场人行道畅通;施工工地沿线单位和居民出入口畅;施工中无管线事故;施工现场排水畅通无积水;施工工地道路平整无坑塘;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必须严格分隔,施工现场必须挂牌施工,管理人员必须佩卡上岗,工地现场施工材料必须堆放整齐,工地生活设施必须文明,开展以创建文明工地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等,具体措施如下:
施工区域或危险区域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定期组织专人检查。工地主要出入口设置交通指令标志和示警灯,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施工现场设置以明沟、集水池为主的临时排水系统,施工污水经明沟引流、集水池沉淀滤清后,间接排入下水道;同时落实"防台"、"防汛"和"雨季防涝"措施,配备"三防" 器材和值班人员,做好"三防"工作。工程材料、制品构件分门别类、有条理地堆放整齐;机具设备定机定人保养,保持运行整洁,机容正常。施工过程中对可能发生意外情况的地下管线,事先制订应急措施,配备好抢修器材,以便在管线出现险兆时及时抢修,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环境保护
在建设施工的全过程中,根据客观存在的粉尘、污水、噪声和固体废物等环境因素,实施全过程污染预防控制,尽可能地减少或防止不利的环境影响。
预防为主,加强宣传,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改进工艺,节约资源,为企业争取最佳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颁布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加强土方施工管理,挖出的湿土先卸在场内暂堆,沥干后再驳运外弃,如湿土直接外运,则使用经专门改装的带密封车斗的自卸卡车装运湿土,防止湿土如泥浆沿途滴漏污染马路。加强泥浆施工管理,防止泥浆污染场地;废浆采用罐车装运外弃,严禁排入下水道或附近场地。设立专职的"环境保洁岗",负责检查、清除出场车辆上的污泥,清扫受污染的马路,做好工地内外的环境保洁工作;施工单位必须确保施工期间,其发生的噪音不超过周围环境噪音的规定值。施工废水不允许未经任何处理而直接排入城市雨水管道。
参考文献
[1] 刘晓峰. 设计管理中的蝴蝶效应控制[J]. 建筑设计管理. 2012(05)
工程管理专业系列课程建设是对工程管理所涉及到的技术、经济、管理、法规等系列的专业特色课程进行课程一体化建设,具体地包括以《建筑施工技术》、《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课程为代表的技术、经济、管理与法规等四个系列中的专业特色必修课课程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见图1。工程管理专业系列课程的建设的目标包括:(1)在内容上,加强系列课程之间内容的衔接与联系,加大教学内容整合力度,并对不同层次的课程提出不同的要求,便于课程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内容搭接;(2)建设层次分明,风格统一,考核合理的课程体系,注重课程共性与个性的建设;(3)通过系列课程的建设,深化和加强学科建设,推进教师之间的配合与协作,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4)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按照系列课程教学要求来设置实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系列课程建设还必须体现强化基础理论、处理好学科重点与内容交叉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体系和实践环节的整体优化等目标。系列课程必须相互支撑,构成合力,不能是单门课程的简单叠加。
二、工程管理系列课程的共性与特性建设
1.系列课程主要建设内容
工程管理专业系列课程建设各课程具有共同的建设标准与内容:(1)完善教学文件的建设。教学大纲、教学指导书、习题集、案例库、实验指导书等齐全完备,质量高,并能严格执行。1)组织参与各门课程建设的教师认真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大纲,使教学大纲适应学校的人才培养特点,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时数的要求,课程内容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既重视基本理论、设计原理与方法等基本知识知的讲解,又注意介绍学科最新成果和研究进展,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2)加强试题库及案例库建设。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组织教师编写系列课程的试题库。试题库的建立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基本训练,还能规范和完善考试制度。同时根据课程教学中应采用大量案例教学的特点,结合本地区大量工程实践或国内外的工程实践编制各门课程的案例库,重在进行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还可结合工程实例编写读书报告,或撰写科技小论文,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根据系列课程的特点和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需要,在系列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研制、购买、收集整理等途径增加多媒体教学资料,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强教学直观性、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修改性强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弥补教材相对滞后的不足。(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系列课程建设为契机,从着力培养高素质的教学队伍的目标出发,通过教学研讨、教学观摩、教学竞赛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并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派相关教师相关的教学培训,参加相关教学会议,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4)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加强实验室及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系列课程建设中各门课程应设置与完善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通过课内实验、课程设计、课外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的配合建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搞好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教师与企业科研合作的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本着双赢的互惠互利原则,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服务社会,通过学校、学院等不同层面与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综合性、专业性、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架起学生和老师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5)注重教学过程质量控制。要求将讲课及教学环节(批改作业、辅导、答疑、研讨课、实验、考核等)的质量较长时间内稳定在较高水平,注重学生能力、全面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主讲教师授课效果要获得听课学生和后续课程任课教师的好评。(6)注重教学改革与教育研究。要求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等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和教学成果总结。工程管理专业系列课程体系建设框架,如图2。
2.系列课程建设中各门课的建设特色
在满足系列课程共性要求的前提下,系列课程中各门课程应具有自己的建设特色。本文以《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建设为例,阐明各门课程的建设特色。(1)通过多媒体资料库的建设达到“虚拟施工现场”的效果,提高间接性实践教学效果。工程技术类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根”。其中,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在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实践性强,讲授难度相对较大。且存在内容多、学时少、教学目标高、涉及面广、工程实践性强等特点。在课程建设中,重点收集与整理大量与建筑施工相关的工程图片,照片,录像视频,动画等资料,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达到以丰富的图形界面、逼真的视频动画、生动的音响效果,增强物体的立体感、动态性和表现力,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主动性,大大缩短认知进程,提高讲授效率,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总之,通过课程建设,使课堂教学环境达到一种“虚拟施工现场”的效果,使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吸取“间接实践经验”,弥补课时较短,实践时间不足的缺憾。(2)改善教学条件,通过直接与间接实践教育提高工程管理学生实践能力。建筑施工课程教学必须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方面入手,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直接经验是通过课内实验环节,结合课外实习与生产实习使学生直接接触工程实际,增加直观经验。间接经验包括阅读专业刊物,间接接触工程实际。课程建设中应注重教学条件的完善,引导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扩充性资料,间接接触工程实践。例如,国内著名的建筑施工类刊物有《施工技术》、《建筑技术》、《建筑技术开发》等,这些刊物介绍了大量典型的施工案例,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施工管理的好经验及招投标新动向。经常阅读这些刊物,可间接获得大量工程实践经验。还可通过为学生提供典型的专业网站帮助学生获取更为广泛的信息。同时,完善实践性教学环境建设方案、网络教学环境建设方案。在网站上提供相应的规范规程与工艺标准,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基础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标准》等,供学生免费下载学习。
三、工程管理专业系列课程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公路桥梁;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思考;对策
公路桥梁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安全发展”、“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一旦松懈,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如何在公路桥梁的施工中以安全施工保证工程进度顺利开展,是各级都重点关注的现实课题。
1建立完善的施工人员安全的管理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会因为自身心理因素、外界环境因素等原因产生不安全心理这样的情绪,自身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人员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等,外界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劳动管理方法等,如果人员在施工操作过程中产生这样的不良情绪就会容易导致事故的频繁发生,通过对施工人员不良情绪产生原因的分析,完善工人工作环境和施工管理,这样就能有效避免失误及违章操作的发生。
因此,要对施工人员在不同环境情况下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行综合的分析,要消除施工人员的不良心理情绪,这就要求基层管理人员在日常的施工过程中要深入施工人员周围,观察收集施工人员情况,及时发现其心理变化动向,从而降低因施工人员的情绪问题导致的操作安全问题。
(1)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防止人员过劳因为工程施工人员工作强度大,工作量大,因此就要合理、适时的安排人员的休息时间,施工人员通常采用轮班制的休息方式,在长时间工作以后要让工作人员得到充分的休息,以缓解人员身心压力,减少工作中的疲劳程度。并可以通过开展文体活动,以增进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发展。
(2)通过培训,减少不规范操作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可以提高人员的工作熟练度,提高对机械的掌握运用程度,增加施工人员的信心,这样就能大大减少安全隐患。并且提高生产效率。
2路桥工程的质量管理
我们首先认真落实了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工程质量监督制和合同管理制。从工程一开始就建立健全了“企业自检、社会监理、业主管理、政府监督”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
(1)建立一套完整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以及推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总监委派总监代表(副总监)常驻工地,并成立总监理工程师办公室,下设费用管理、质量管理、合同管理、进度管理、资料管理及电视监控、中心试验室等。由此构成一套周密的完整的“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
(2)制定路桥工程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依照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制定相应的工程项目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把各分项工作质量检验内容明确划分为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鉴定和质量保证资料4个部分。
(3)强化质量意识,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施工单位分阶段由各单位总工亲自给全体施工管理人员授课,提示重点,分析难点。监理部针对本桥的结构特点,开展斜拉桥知识讲座。业主工程监理部全体人员抽时间参加公路工程监理工程师培训,再次系统学习监理“三监控两管理一协调”知识。通过培训和讲座,全面提高了参建人员的整体素质,为建好大桥,打好了基础。
(4)认真编制和审查施工方案。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总监办对所有施工方案都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和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确保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在经济上合理。对于重大施工技术方案,建设路桥工程各方的技术人员和专家都反复讨论过多次,并慎重确定具体方案。
(5)强化现场监理。为控制现场施工质量,监理部在每个分项工程开工前要认真检查施工单位分项工程实施细则;施工时,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后才能做下一步工作;坚持现场巡视,重点工序实行全过程旁站,发现施工质量问题及时解决。设计单位派代表常驻工地,及时解决设计与施工的有关问题。
3路桥工程进度控制
工程建设进度控制是指对工程项目各建设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持续时间和衔接关系编制计划,将该计划付诸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要求进行,对出现的偏差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直至竣工、交付使用,进度控制必须要与其他控制过程紧密配合。进度控制的内容主要有:对造成进度变化的因索施加影响,在变化不可避免时,一定要取得各利害关系者的一致认可;测量实际进度,将其与项目进度计划进行比较,查明实际进度是否偏离了计划;当实际进度偏离计划时,对进度实施管理。本文就公路工程旌工进度控制的方法与措施进行初步探讨研究,以期能进一步发挥进度控制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进度计划实施的关键是要对计划的权威性给予高度重视并建立责任制,做到层层分解到责任人、管理层的负责人及作业班组的负责人,各责任人按计划安排的活动作业时间严格保证按时开工、按时完工。施工过程所需的各种资源(人力、物力、财力)要随计划安排形成资源需用量计划,由资源供应职能块保证所需资源按质、按量、按期供应。笔者建议实行周作业计划制,对整个施工对象的进度计划和相应的资源需用计划在时间上按周分解,形成周作业计划。施工过程中做到及时总结处理过去周、保证当前周、准备未来周,逐步、渐进、滚动推进。有条件的施工单位应积极采用计算机辅助管理(CAM)技术,做到计划实施始终处于及时的可控状态。
4保证施工环境条件
(1)采光照明问题施工现场的照明设备、色彩识别标志、环境温度对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的影响十分巨大。这就要求施工方要根据不同的周围环境采用不同的照明设备和色彩标志,并且色彩标志颜色要醒目。比如用红色警告牌,绿色安全网,红白相间的栏杆等,都是能有效预防事故的明显标志。
(2)环境温度问题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接近37.5℃时,人体内部的热量就难以通过皮肤散发,人就会产生不适感,比如头昏脑涨、手脑配合失调、应变能力减缓等。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也容易导致施工人员因身体缺少水分而虚软无力,这样也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反之,在低温环境进行施工作业,人体热量流失大,手脚容易僵冷不灵活,也易导致事故发生。
(3)现场环境问题如果施工现场器械、堆放杂乱无序,机械无防护装置,施工人员工作环境粉尘飞扬,噪声刺耳等,会使施工人员生理、心理难以承受,这样就必然引起安全事故。
关键词: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参建单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规模也在飞速扩大,但高速公路建设过程耗费时间长、消耗资金多、技术性强,其建设工作涉及到前期勘察、分析研究、设计、施工等方方面面。因而,在工程建设中,相关的参建单位也比较多,与工程相关的因素就显得特别多,使得高速公路的合同纷繁复杂。为此,必须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维护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实施,应对不安全因素,严格要求各参建单位在工程建设中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以确保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能够正常、高效开展。
1高速公路合同管理的重要意义
高速公路建设合同对合同双方在项目建设中的工作范围、内容等权利与义务作了非常详细、全面的规定,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考察设计、监理、施工等相关事项等都随之被纳入合同的规范之中。可以说,合同体系的建立与整个项目工程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息息相关,其贯穿于工程投标到竣工结算的全过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加强公路工程建设合同管理,有利于维护合同双方的权益,避免双方在履行过程中存在争议,减少一些复杂的经济纠纷,为实现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的健康、有序开展提供法律保障。
2高速公路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执行不够严格
高速公路合同管理体系仍不完善,不同部门规章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实际工程实践中,执法力度和规范效力还不够,项目参建方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对合同的相关规定不能够认真遵守,监理管理不到位,造成工程的原材料等质量不过关,给工程质量埋下安全隐患。
2.2双方法律意识淡薄,增加了管理难度
合同是维持项目工程各参建方利益的法律文件,有的单位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利欲熏心,置法令法规于不顾,在工程建设中存在违法违纪行为;有些企业为谋取私利,不签订正式施工合同等。这些现象给建设单位合同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2.3合同模式单一化,示范文本不全面
合同模式单一化是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发展的障碍,而且合同文本缺乏全面性,只能够满足普通的高速公路工程合同。如果高速公路项目管理呈现多元化发展,合同的签订就无章可循,容易引起建设单位与承包商间的纠纷。
2.4组织机构不完善,合同管理不到位
在工程建设中,有些参建单位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为了减少人员和成本,没有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忽视档案管理工作,不按规定履行合同,人员分工不明确,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合作意识,给建设单位的合同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
3加强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建议
3.1完善法律法规,严格落实与执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实施项目合同管理就要加强建筑市场的法制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建筑市场法规体系,推动建设单位合同管理的顺利实施,以保障建筑市场的繁荣和建筑业的发达。另外,还要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的同时加强对参建各方行为的监督管理,加大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使工程合同管理能够在法制化轨道上运行与开展。
3.2完善示范文本,采用多元化合同模式
根据高速公路特点及行业内合同管理特点、效益,全面考虑施工方不同要求、工程项目的类型、项目管理方式以及各企业经营战略目标,逐步完善合同示范文本。在制订合同示范文本时,要注重格式统一、内容全面,明确操作流程和工作责任及要求,提升合同示范文本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并推动合同示范文本的使用和推广,以全面提升高速公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3.3做好诚信体系建设,确保管理顺利实施
高速公路合同管理中需要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确保合同管理顺利进行。具体可从以下2方面做起:①建立市场进入制度。严格审查各种承包商从业资格及发包方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审核管理建筑施工队的质量以及开工命令的审查工作。②在建设高速公路诚信体系方面,应该合理计划,循序渐进,由容易的向比较复杂的分类处理,全面地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惩罚机制,同时,还要加大对失信的惩罚力度。
3.4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提高管理效率
要想提高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效率,必须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组织管理,要参建方树立大局意识,站在高速公路项目整体建设的高度上去思考问题,互相沟通、互相协调、互相支持,有效提高合同管理效率。具体需做好以下3方面的工作:①结合工程项目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组织机构,明确划分各个部门的职责,保证合同管理工作顺利进行。②组织机构内每个部门的工作应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质量保证措施,严格约束合同管理中的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等,确保合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如果遇到特殊问题,可以结合实际情形适当调整。③合同管理涉及项目各个方面,需要施工单位、建设方、相关职能部门和各环节互相衔接、密切配合,确保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有序开展。
4结束语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体系日渐规范,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着重对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方法和措施,完善合同管理中的一些不足,通过工程项目合同的订立和履行,使高速公路工程项目中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等工作能够规范开展,促使工程项目内部各部门、各环节互相衔接,密切配合,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确保项目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从而达到高质量、高效益,满足社会需要,更好地推动高速公路建设事业向健康良性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虚拟公司;创业公司;实践课程
在大学教育中,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目标,学习的内容也较为散乱,学生因为学习目标的缺失、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学习积极性也受到影响。不仅学生,大学教师也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本文对以设立虚拟公司以及后期设立创业公司为基本思路来建设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进行了探究。
一、以虚拟公司为依托的实践课程设置
(一)理论课程体系的重构
基于应用能力的工商管理课程应该以应用为核心。因此,在重构理论课程体系时首先要与企业做深刻的互动并且要进行深入的调研,围绕企业所需的管理能力,甚至以企业运作过程的管理职能作为依据,嵌入相应的支撑学生能力的课程。
(二)以虚拟公司为依托的实践课程的设置
学校通过组织学生设置虚拟公司,围绕虚拟公司设置相应的实践指导课程。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以软件为工具设立虚拟公司,在设立虚拟公司的过程中,结合模拟公司实际运营的需要开设相应的实训指导课程。经过虚拟公司阶段,学生对基本的企业运作有了一定的了解,理论和实践的知识及经验已有所积累。但是虚拟公司和实际公司的运营还有较大的差距,重点的实训阶段放到创业公司阶段。
二、以创业公司为依托的管理实践实训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进行实际的管理实践来理解理论是比较困难的,模拟只能解决基础问题。笔者在研究了硅谷与斯坦福的案例之后,认为斯坦福与硅谷的成功是相辅相成的。斯坦福从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大学成为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与其成功的战略定位与运作密不可分。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要通过实践学习理论知识。比较好的选择是鼓励部分有创业能力的学生或者教师进行创业活动,或者建立学院的孵化园区,给予学生相应的支持,以此带动其他学生的参与。进一步可以扩大孵化园区的面积和范围,引入外面的企业进驻园区,打通学校和创业园区的知识流动的途径,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以创业公司为依托的实践和实训主要是通过三种方式来打造的。
(一)硬件准备
学校毗邻创业孵化园,这是很多高科技产业园区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于学校来说这是理论结合实践的良好平台。学校应先协同政府等机构搭建起这样的硬件设备。如模仿斯坦福大学将毗邻学校的一块土地租用给企业,形成了毗邻学校的产业园区,或者学校牵头建立起孵化园区。
(二)战略目标的确定和组织文化的建设
以斯坦福大学为例,1944年斯坦福大学制定了未来20年的发展规划,将未来20年的主要发展方向定为建立斯坦福大学研究园区,形成“学术研究、产业促进、大学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在此基础上,笔者根据实际,提出了具体的措施:第一,利用优势学科,将学校建设成为工业研究和开发中心,使大学和工业紧密相连,以此来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第二,集中大学的资源来吸引优秀的人才,打造顶尖的研究机构,建设一流的学科;第三,将通识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第四,制定一套经济性的报酬制度以激励教师与工业界的联系,优先结合有利于大学目标实现的企业。这种高屋建瓴的创业型大学,为后面很多具体的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也解决了工商管理学生以创业为依托的实训平台的问题。而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多专业互融共享的平台,可以成为企业和学校互动合作的平台。
(三)基本制度的建设
为管理实践建立起一个创业基地,实际也是高校其他学科共同的需求。其涉及基础的软硬件的建设,也需要制度去落实和推动,需要打破学院的界限,甚至打破学校和企业的界限。鼓励教师和学生创业创新,鼓励学校和企业交流互动,鼓励知识向企业的传导和转化。一旦建立起创业园区,打通知识向企业转化的通途。那么,不光可以解决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困境,同时也可以解决其他专业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问题。理论和实践也可以形成良性互动。同时还可以解决学校发展的问题,向外界寻求资源,进一步吸引高素质人才,建设顶尖学科,发展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