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0 09:47:4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思想与政治的关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结合当代社会环境背景,同时也要注重把人文关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落实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引导的工作,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而达到构建和谐高校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人文关怀;思想政治;大学生;政治教学改革;学生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工作者在学生管理方面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的思想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念成为了广大人士关注的焦点,其中,人文关怀就是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措施。
1 人文关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人文关怀早在我国古代儒家文化中就已有研究和推广,这种人本思想倡导为政者和上位者必须重视人、关爱人、知人善用和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在西方的学校教育中,学校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人文主义和人格上的平等和尊重,体现的正是人文关怀在实践教育中的运用。马克思哲学也阐述了人文关怀的深远意义,如今,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强调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的引导作用,实行人性化、尊重个性发展和个体差异和平等的教育方法,切实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培养思想政治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在平等、尊重人性的校园环境下,才能促使大学生关注自身、关怀生命和肯定自我,满足大学生的精神发展需求和主体自觉意识,从而形成健康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此外,通过人文关怀还能塑造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不畏艰难的良好品质,把正能量传递给更多有需要的人。因此,高校教育者必须把人文关怀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真正满足大学生的成长需求,达到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境界、培养大学生的伦理情操、构建大学生精神家园的最终目的。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弊端
人文关怀要求教育者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动态,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单纯的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要根据时代要求和社会背景,积极探讨更加符合大学生特点和需求的思想教育工作方法,切实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忽视人文关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高校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者,在教学过程中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理论与真理,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是庄严神圣、不容置疑的,无形中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主体意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完全体现不出来。第二是不能切实满足学生的自我需求。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育内容,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广大学生。第三是忽视学生的情感需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停留如何规范管理学生的层面上,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忽视学生成长的所需的人文关怀,并不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对于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途径
3.1 构建高校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如何落实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对学生引导思想和疏导心理的功能是高校面临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中,构建高校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是有效途径之一。构建高校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首先,高校要培养雄厚的教师资源教师,教师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是传输正确思想政治观念的媒介。培养雄厚的教师资源不仅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工作能力,与时俱进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还要注重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和高度职业责任感,从而主动关爱和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其次,高校要根据社会背景和校内实际情况,比如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需求强度的不同以及需求的目的等情况来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总之,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自尊、自爱、自信的良好心态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共同目的。
3.2 以人文关怀为指导思想进行学生管理工作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人性化理念成为了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高校的教育管理也逐渐变得人性化,人文关怀成为了高校学生管理的核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手段。高校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以平等的方式进行,做到尊重学生,关怀学生的实际需求,积极主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困难,做好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减少校内突发事件的发生,保障校园环境安全。其次,教育者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主动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高校的教育者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校内热点话题,掌握学生的思想走向,及时对消极负面的谣言进行澄清,引导舆论的方向。此外,对于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教育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如违反学校纪律的目的,情节影响程度酌情小惩大诫,并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的错误,促使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上。
3.3 利用网络进行道德和法制教育
随着网络在全球的深入推广,传统的教育模式早已淘汰于历史的洪流之中,遵守传统的教育者的权威性和信服力日益下降。高职院校除了通过组织知识讲座或者开设选修课等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学生在面对当今世界文化冲突、各种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的时候,能明辨是非,判断对错,坚持真理。此外,高校可以利用网络,采用校园贴吧、校园论坛、教师博客等交流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与沟通,从而把正确的科学的思想理论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学会判断、选择,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和不良网络文化的侵袭。
4 结语
高校是培养建设和谐社会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广大的教育者肩负着培养优秀人才促进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责任,高校学生管理的人文关怀是高校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因而高校广大教育者必须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时代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丽杰.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2(10)
[2]曹文涛,孙垠,马云香,汪琯琪. 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21)
[3]张鹏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的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21)
关键词: 企业管理; 思想政治工作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s the lifeline of all the 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o provide political support and ideological prop for the enterpri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plays a guiding role in policy decisions, in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the reasonable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business management, so that the two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to promote enterprise reform deepening in the complementary and competitive marke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e two closely related, with a major role for effec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the management of modern enterprises,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the.
Key words: enterprise manage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中图分类号:D631.19
前言
在深入发展的改革开放和快速进步的我国经济中,中国特色较为显著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同时,适应于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和利益原则也使企业员工在思想政治等方面受到较大的影响,从而使企业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人员面临着较多困难。因此,在对改革进行深化,对企业市场竞争力进行增强进而提高其经济效益的同时,对企业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进行探索, 进而促进二者有机结合意义重大。
一、 企业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
(一) 企业管理
首先, 在企业组织和开展的经济活动中, 有很多内容需要管理,而所有管理的重点归根结底都为人的管理。根据实现途径,企业所有管理工作都需要通过人的努力进行实现和完成;根据管理要素,人始终处于运动状态, 其行为是不断变化的, 因而在管理工作中较难进行控制; 根据能动性,人属于主动的个体;根据相互间关系,其他因素只有与人的有效结合, 才能使产品得以形成, 管理目的得以实现。其次, 企业对人开展的管理活动将思
想的管理作为重点。作为行动的指南, 思想总是因矛盾、 因地、 因时而呈现不同的状态。因此, 企业管理要将人的思想进行时刻关注,在将企业核心价值观作为共同导向, 引导员工对正确的利益观、 思想观和人生观进行树立的基础上, 使员工的创造性、 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和发挥,从而使管理工作中的协同效应得以最大限度发挥, 进而促进企业最大价值的创造。
(二) 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进行的思想政治工作通常是指管理人员根据员工存在的各种思想矛盾, 通过对正确、 科学的道理进行宣传, 在使员工思想问题得以解决的同时,也促进其正确价值观、 人生观、 世界观的树立, 使员工在工作、 学习和生活中保持积极姿态, 从而实现企业全面发展的疏导教育工作。
二、 二者关系
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涵义, 在企业中, 其与管理工作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组成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机部分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管理主要包括软管理和硬管理两部分。其中, 硬管理通常是指将计算机信息系统、 行政命令及各项规章制度等作为依靠, 将现代化物质手段作为途径, 从而实施的管理; 软管理是指通过细致深入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使企业和谐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风气和共同的员工价值观得以形成,而使管理企业的目标得以实现。从本质上来看, 软管理就是对员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事实上, 硬管理对组织纪律和企业制度的管理主要靠强制性,而唯有细致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等才能使员工对制度自觉遵守。
(二) 在对企业管理的吸收和利用中开展现代思政工作
现代企业管理中组织和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将传统思政工作的继承和发展作为基础, 在对现代企业管理科技手段、 理念和制度的充分吸收和利用中, 不断寻求新的内容和形式。根据新时期国家对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和改进的指导,企业要重视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从而使人际关系的处理得以保持正确方式。同时, 企业还要在对国家有关政策文件的认真贯彻和深刻领会中,使自身的思想得以进一步解放, 在对保障经济服务和融入等工作原则的围绕下,对企业思政工作的内容进行拓展, 对其工作的方法进行拓展, 从而使心理疏导工作得以从人的思想感情上激发。
三、 在企业管理中, 有效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重要作用
作为企业其他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不可或缺的生产力要素,为其他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企业管理活动中, 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有利于其市场竞争力的有效增强, 对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意义重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能够使企业员工间的人事矛盾得以化解, 为其营造和谐、 温馨的工作环境和人事氛围, 对于人心的凝聚和员工创造性、 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具有重大作用。
四、 在现代企业管理建设和发展中,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
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涵义及其重要作用,结合其与企业管理的关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对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坚持,而使思想政治工作得以不断创新和完善。
(一) 为与时展的需要相适应, 需要在内容形式上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改变在工作方法选择上, 要以 “引导式” 代替 “说教式” ;以 “激发式” 代替 “号召式” ;以 “参与互动式” 代替“我讲你听式” , 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的感染力得以强化。在活动形式上, 要在对实际结合的基础上, 通过将 “创建学习型组织” 、“双好双新” 及 “学、 转、 谋、 建” 等形式各异的活动作为载体,在将思想教育向员工生活、 学习和工作中渗透的过程中,使职员的参与自觉性和广泛性得以提高,在使其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的同时, 也使其素质得以提高, 情操得以陶冶。
(二) 企业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寻求机制、 体制和制度上的创新。在对企业思政工作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对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结合中,对员工思想实际进行紧密联系,从而使与企业管理协调的、切实可行的制度规定得以制定, 进而使企业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得以从根本上确立。要对权责明确、 分工科学的组织体系进行建立。企业领导者管理过程中, 一方面要善于运用发展的观点, 在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重视,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策划的同时, 将思想政治的强化和改进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另一方面, 在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开展的过程中, 还要重视其内容的科学分类, 在对党政工团各层次、 各级权限职责进行明晰的基础上, 促进严密的执行层、 管理层和领导层组织体系得以形成, 从而使企业发展的完整战略得以形成。
(三)现代企业管理中, 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对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坚持。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方式,人本管理重视将员工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在对其人格和思想的充分尊重中, 使企业各级职工的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得以培养; 在对激活员工潜力工作的充分重视中,使各级职工自身的素质得以极大提高; 在对员工创造性、 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中,使企业的凝聚力得以极大增强。同时, 作为企业组织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归宿和出发点,企业员工思想认识问题的解决十分必要。因此, 企业领导者要善于将思想政治工作向现代企业管理范畴纳入, 作为一种实质上属于以人为本类型的发展战略, 思想政治工作对其企业外部竞争力和内部凝聚力的增强意义重大,对于企业物质文明建设和制度建设及全面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各级领导和相关工作者要在对企业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进行明确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实际,对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手段进行探究,从而使企业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企业最大价值得以创造。
参考文献:
[1]何峰.浅谈新形势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山西煤炭2010(08)
[2]呼海平.浅论企业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J].经营管理者2009(16)
[3]王丽.与企业管理相结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J].政工研究动态.2009(14)
[4]安超.浅析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管理的构想[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04)
一、新常态下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
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全面发展是有别于以前教育模式下的新型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存在两大发展基础:第一、理论基础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即“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都得到充分、协调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第二、现实基础为新常态下科技、经济和教育形式的转型升级。新常态下,塑造能够面向世界化、现代化和未来化的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体系是关系国家未来发展命运的大计。大学生是新常态下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对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常态下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内涵为:以平等和谐发展为基础,促进个体发展,通过个体发展带动整体发展,最终实现整体水平的提高。从现实角度讲,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单纯的科学文化知识、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的学习,更要求其拥有正确的政治观、健康的思想和完整的价值观。
二、新常态下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
(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新常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育拥有正确的政治观、健康的思想和完整的价值观的大学生,这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新常态下的创造性运用。新常态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始终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始终以独特的方式关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始终以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理论指导,为大学生全面发展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始终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宗旨,最终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不仅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也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进行了深入阐述,即人的全面发展存在着两大发展条件:第一、生产方式的全面发展;第二、人所受教育的条件。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当前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强大助推剂。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渗透性要素,存在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环节,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部分:第一、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价值导向;第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大学生协调处理社会关系;第三、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价值观;第四、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正确的思维方式。
(三)思想政治教育诉诸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新常态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以下基本矛盾: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需要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社会思想政治的代表者,是主要矛盾,与此同时,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低位同样不容忽视。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常态下在教育领域内开展的与政治意识形态密切相关的教育方式,其直接目的是通过教育进行政治意识宣传,以促进大学生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对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出的要求,最终为社会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新常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全面发展密不可分。
三、新常态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弘扬人文精神教育,坚持人性化教育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是具有独特人格的群体。因此,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大力弘扬人文精神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坚持人性化教育原则,切记采用强迫、专制的教育方式,应对大学生时常进行鼓励和支持。
(二)以发挥学生主体性为前提,拓展多元化的教育形式。以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往往存在诸多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未得到充分尊重。因此,新常态下,应充分尊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将常规教育方式和互联网教育模式相结合,拓展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学风建设,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高校学风是大学生治学态度与求学精神的外在体现。高校学风的好坏决定了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风的好坏,与其说受学校师资力量、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影响,不如说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因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学风建设为主线,针对新常态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困难,制定出适合大学生群体特点的学风建设机制。全面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激情,形成大学生的学习纪律性和学习作风,从而在深层次上解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上的薄弱环节。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内涵
思想政治工作就在一定的范围内,为了完成某一政治任务而进行的活动,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就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将其与时间教育相结合,引导人们有积极的政治思想以态度,提升其心理素质与道德水平。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当中的以项新学科,企业文化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之下,在企业的管理当中创造具有企业精神的状态,企业的文化的应用能够给企业关注活力,促使企业在经营的过程当中有效的增长其经济与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是将企业的价值理念作为中心对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一种政治思想文化的教育体系,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两者都是对人思想观念以及高的水平的教育。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高职院校作为高职学生迈向社会的重要过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更根据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要求进行,这样可以更加有利于学生迈向社会工作,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吸收企业的一些优秀文化及内涵,投入到高职院校的建设当中去,这样既可以使高职院校的发展符合社会的需要,又能够为社会及企业输送有用的人才,让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建设想结合成为可能。
二、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学应当结合思想政治的规律,围绕高职教育的目的及特点进行思考,寻在思想政治课和高职教育的契机,高职院校的教育主要是以培养综合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就业为指导的教育导向,高职学生想要顺利就业,就应当具备最基本的道德,职业道德也是道德范畴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应当把职业道德观念思想的培养作为重点贯彻到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因为只有采用这种手段,才可以让高职思想政治课具备于一般本科院校思想政治课完全不同的特色,所以重点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提升思想政治课和高职教育有机结合的最终目标[1]。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
建立校外的实训基地,让学生深入到社会中去,接触优秀企业文化的改造是为高职学生提供了解社会、接触优秀企业文化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学生在校外实习期间,学校是是施教的主体,企业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的施教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不但是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更是贯穿学校教学和生产实践、实习的整个过程和每一个具体环节,所以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上,不但要考虑与学生专业的融合,更要考虑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延伸[2]。
重视高职学生社会调查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会调查是学生融入社会、接触企业、进入行业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有选择性的加入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当中进行调查、分析,是提升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最有效办法,指导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当中学习企业优秀文化的精髓,学习企业经营理念,通过实地学习调动学生主动面向企业的积极性,养成正确的职业道德,积极引导学生勤工助学活动,高职院校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强,更容易接触到相关行业、企业,在勤工助学过程中,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快速融入社会,深入企业,吸收企业文化的精髓,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养成产生重要的影响[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哲学思维 话语对应关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84-01
0.引言
思想政治的话语逻辑各项常规属性,尤其是各种边缘性理念的提出和使用,不但是我国当代时代特点背景下被赋予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要求,而且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过程中,最本质的属性表现与哲学思维系统的组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哲学话语范围的学术研究和属性话语的对应关系,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建设与实践教育探索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大众化实践意义明显。
1.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属性话语范围的三维趋度学术发展
1.1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属性话语范围的话语向度理念
向度其实就是向量,是和向量这一数学概念相一致的哲学范围内的数学名词,也就是事物的具体发展方向和实际的发展程度。所以,向度的理念和向量、适量都是来源于数学中的一个哲学话语区间。这个话语范围内,也同语言学角度下的哲学话语范围相适应。这表示话语向度就是哲学维度下的话语范围内方向发展,指的是其的发展方向和具体的发展程度。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属性下话语范围的话语向度,不但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针对性与时效性的发展,同时也表示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方向下理论和教育发展中的同向型原则[1]。
在遭遇到国际化、大众化的发展意识冲击下,马克思的中国片化话语回答和应对话语发展的研究有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其将思想政治教育哲学视线下的话语向度发展作深刻揭示,并且克服了思想政治教育和说事话语中的话语困境,进而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说事话语与文化话语的一种全新发展形式,提供了全新的发展观和方法论。其实可以这样认为,展开此项研究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唯一渠道。
1.2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属性话语范围内的三维趋度学术发展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属性的话语范围,在其三维趋度的发展空间中,具体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学事业下的常规属性、边缘属性以及非常规属性等各种话语范围。有三个较小的维度发展方向,依次为以下几种:
1.2.1形而下
思想政治教育哲学话语中的形而下方式思想其实就是实践应用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属性中的话语范围形而下趋度发展,其实就是思想教育哲学属性中的话语应用范围。同时其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形而下的各种研究应用,简单的说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体系构建的原因。
1.2.2形而上
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理念中的形而上方式其实就是理论抽象思维方式,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属性中的话语范围形而上,其实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属性话语范围中的思维使用在话语研究理论中的抽象词语研究方向[2]。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围中的形而下和形而上之间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哲学关系,同时其形而上也指导形而下的发展。
1.2.3创新维度
哲学范围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存有属性话语和非属性话语两种概念的差别,这些用于不但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形而下的具体应用,而且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形而上的空间发展。
2.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维下关系下的话语创新发展
2.1积极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这些思维模式下的对应关系的创新建设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应的关系属于一种立体的空间,同样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发展中不断发展的源源动力。其表示开始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维下的对应话语创新研究平台的建设,最基本的思想就是将话语当成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主要的研究平台、区间和载体。使用哲学思维模式做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对的关系话语作为一般的研究宗旨,积极的展开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观念相对应的话语研究,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维下的话语创新研究载体的建设,就能找寻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关系中各项研究主体、时间与空间等。
2.2构建哲学思维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应关系和研究立体空间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所对应的关系和研究的立体维度与时间维度理念,详细的说其实就是用思想政治教育常规性属性的话语对应关系和研究为基本出发点所组成的话语观点群与观念系统的空间,或者可以表述成用时间和历史环境的发展变化而组成的非常规性的话语属性空间[3]。
2.3组建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系统下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话语体系
组建思想政治教育哲学话语教育全新体系,其实就是组建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维理念下与之对应的各种关系话语教育体系,简单的说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所对应的关系体系。其充分表示在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哲学话语教育体系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开展具有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体系,也是促进我国当代现代化发展的大众职能。
3.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应的各种关系区间一旦建立,就能够最大程度的对人类物质世界有认知或者反馈,同时能够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科技含量与人生的哲学思想内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学体系全新建立方向的时代性标志。
参考文献:
[1]李宪伦,梁小延,覃萍.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逻辑常规属性、边缘属性与哲学思维构建――步进当代中国大众化的启示[J].广西社会科学.2009,07(14):8-12.
[2]梁小延,李宪伦. 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维下边缘属性与非常规属性话语的应用[J].广西社会科学.2009,09(12):1-4.
[3]黄超,李宪伦,冯振萍. 哲学思维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词与话语还原关系探究与运用[J].广西社会科学.2010,05(13):135-138.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 价值 关系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价值的研究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导向价值;激励功能、激励价值等之间的机械转化,即人们往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价值之间划上了等号,这样就给二者各自的研究带来了盲点,以下本文将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及其实现过程
我们要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首先应该明确功能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将功能解释为“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辞海》中对功能的解释是:功能与“结构”相对,指有特定结构的事物或系统在内部和外部的联系和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功能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体性活动系统本身对外界产生的作用,它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决定其功能。因此,我们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入手,分析其功能的实现过程。本文仅从其内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过程。
从内部结构看,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等四个要素,主体是人和社会,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介体是主体和客体发生作用时的中介或桥梁,环体则是环境等一系列影响因素。在这个系统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这样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作为客体具有自身的属性,它在与主体发生作用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属性得到外化,进而产生一定的功能效果。因而,我们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时,应该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本身,即从客体本身的属性角度分析其功能。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过程
我们同样应该首先明确价值的概念。马克思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的需要的资料的外界物……进行估价,赋予它们以价值或使它们具有‘价值’属性”。价值是事物或现象(包括物质的、物质的和精神的事物或现象)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是其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价值是一个关系概念,它反映了人与物的联系和关系,而更为关键的是,价值是指向主体需要的,只有满足主体需要的事物才是有价值的。
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从本质上讲,也就是它对于人的发展的意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问题,有学者认为是客体主体化的过程,即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客体作用于主体——社会和人,客体的属性作用于主体,内化为主体的意识和动机,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与品德,从而得到进步和发展。这一客体对主体产生的实际效应,实现客体主体化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本质。这一说法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过程。需要强调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属人的,必须在满足主体需要的前提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才能实现,否则,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本身也是不存在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价值的关系
功能与价值具有密切的联系,功能的实现,如果满足了主体的需要,便产生了价值。但是二者之间有区别。功能反映事物本身的属性,而价值则是指向人的;功能属于实体范畴,价值则是表示主客体关系的概念,属于关系范畴。功能与价值之间的关系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是基本符合的。
通过以上对功能、价值的概念分析,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价值的实现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主要是作为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属性对外部主体的人或社会发挥的作用或功效。当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不是自发的,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必须满足主体人或社会的需要,只有满足了主体需要的功能才形成价值,也即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前提条件,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满足主体需要的结果。
以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价值的关系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理论上来看,厘清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价值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在不混淆二者的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从而为进一步完善学科的理论体系打下基础。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效果来看,人们往往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具有功能性的工具,意识不到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性,也就是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进而排斥思想政治教育。这实际上也是混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导致的。因此,厘清二者的关系也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有用性,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09.
关键词:企业; 政工网络; 思想政治工作; 关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政工网作为石化企业内部普及使用的一种传播、交流工具和工作平台,已为广大干部职工熟练掌握运用,也为石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新机遇、开发了新阵地。
1 网络时代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1 网络时代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
1.1.1 政工网的覆盖率突破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时空局限。政工网尽管是局域网,但它已渗透到企业干部职工工作学习的各个方面。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应充分利用政工网对干部职工全面覆盖的特点,随时随地施加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1.1.2 政工网所包涵的海量信息,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网络可以无所不能地承载各种类型的信息,供思想政治工作者选择利用。思想政治工作者既可以选择先进文化等主流信息供干部职工学习阅看;也可以选择一些腐朽没落的文化供干部职工思考批判。
1.1.3 网络的平等性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时了解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成为可能。在网络交流中,人们可以畅所欲言。只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密切关注网络,关注干部职工普遍关心的话题,关注干部职工普遍存在的思想困惑,随时在网上讨论交流、释疑解惑,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问题就会解决在萌芽状态,网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便捷性和实效性就能充分显现。
1.2 网络时代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1.2.1 互联网的多元性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权威性。在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来源多由教育主体提供,往往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而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这种权威性已经弱化,干部职工与教育主体拥有了同等的获取信息的机会,不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教育主体的信息灌输。
1.2.2 网络传播的快捷性对思想政治工作者观念、知识、能力不断提出考验。不同的网站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经营理念,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政治倾向,尤其是敌对势力对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意识形态、文化道德、价值观念的渗透和入侵,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思维僵化、因循守旧、疏于创新,势必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减小。
2 当前运用局域政工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不足
2.1 局域级政工网宣传教育方式单一。由于局域级政工网的定位与技术支持问题,目前其宣传教育方式依然沿袭灌输式的单向交流,网络具备的强大平等互动性能没有充分显现。客观上,在其中干部职工只能被动接受信息,上级机关和领导也难于通过网络了解干部职工的所思所想所困,干部职工也无法了解上级的意图和苦衷,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很少运用政工网络与干部职工沟通交流,无法达到在互动中解心结、激斗志、聚人心。
2.2 局域级政工网信息内容相对单调。在大部分局域级政工网里,除了政工动态、上级文件、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外,干部职工希望了解的其他政经社会新闻、文体娱乐新闻、书籍等知识和信息还相对较少,或者更新不够及时。干部职工普遍感到严肃有余、活泼不足。
3 强化政工网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建设
3.1 树立人才理念。思想观念是先导,牢固树立“人才为先”的思想观念,大力挖掘本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在各基层单位建立政工信息报道员队伍,储备一批业务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人才。
3.2 打响文化品牌。文化建设是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命题。政工网建设就要牢固树立打响“文化”这个品牌,把先进的文化、鲜活的文化、富有特色的文化展示在干部职工面前。打响“石化文化”品牌,政工网从形式到内容上都要体现石化企业鲜明的特色。
3.3 完善工作机制。良好的工作机制是发挥政工网阵地作用的关键。逐步建设和完善工作机制,首先是激励机制。对各单位政工网投稿上稿量进行量化评比,通过奖优惩劣,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参与政工网建设的热情。其次是技术保障机制。政工网建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吸收社会资源、内部特长人才建立网络技术支持人才库。依托网络人才库力量完善政工网络资源。
4 强化政工网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建设的几点思考
4.1 突出政工网的权威性。要提高认识,加大人员、装备、技术投入,丰富政工网信息内容和形式,把政工网页建成干部职工喜闻乐见的思想文化阵地。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作用,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弘扬主旋律,开辟广阔空间,把政工网建成传播先进理念、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道德的阵地、窗口和载体,牢牢占领网络阵地,引导干部职工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健康文化的侵袭。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干部职工趋利避害,养成正确的上网习惯。要指导干部职工正确发挥网络的资源优势,切实为工作、学习、业余文化生活服务;要对干部职工开展网络政治观教育,引导干部职工以批判的精神对待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意识形态的侵蚀。
4.2 强化政工网的互动性。要创新运用政工网的手段和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要在技术支持的基础上,强化政工网互动交流功能,如开辟厂长、书记信箱,政工部门短信QQ平台,定期与干部职工网上互动机制,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定期组织网上问卷调查机制,开辟网上讨论区,政工部门就干部职工关注的热点,与干部职工进行分析探讨,帮助干部职工答疑解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思想政治自主学习学习方法初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教育学科,它是新时期培养初中生成为高素质人才的纽带和桥梁,在对中学生教育中它具有特定的不可取代的功能,对中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所谓“教学”,应该包括“教”与“学”,即教师“教授”,学生“学习”。“教学相长”即是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以达到学习的方法与过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通常是教师的“倾囊相授”,不太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现在的思想政治教学,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自发学习,而教师的职能也应由“教授”转向“指导”。
一、课前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需要准备,教师应备课,而学生应预习。教师课前备课是为了能够在课堂上准确清晰地向学生转达课本的重点,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要点及方向。学生预习,是为了在开课前,预先对教材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学生通过预习可以达到自我学习的目的,并在对教材有了一定的熟悉程度以后更好的通过教师的讲解掌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查缺补漏。但是,现在的很多学生却并不重视课前预习,作为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并作出相应规定要求学生完成,具体可分以下几点:
1.明确预习的范围和重点
教师应在课前明确指出需要学生预习的课程范围,注明重点并围绕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认真思考。
2.提出预习的目的
教师应当让学生知道预习的目的,例如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而非只是通读一遍完成任务。
3.提点预习的方法
教师在要求学生预习的同时,应该交予相应的方法要点,例如让学生预习时自行标注重点、难点,在有疑惑的地方提出思考,未能解决的标注后留到课堂上询问教师等,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保证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应予以必要的督促与检查措施,如笔记的检查、课前提问等。
二、课堂之上
课堂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应当予以重视。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实例的讲解,而非照本宣科,防止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导致兴致怏怏、注意力不集中等。在课程环节中,教师还应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可以采取提问、分组讨论等方式,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
1.集中注意力
集中注意力,是保证听课质量的重要条件。只这样学生才能跟上教师的进度,抓住教材重点、解决难点,从而提高听课质量。只有集中精力,学生才能作好笔记,为课后的作业和应考复习打下基础。
2.“听”“看”“思”“记”结合
“听”即要求学生认真听教师的授课内容,学生只有认真听课才能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看”是要求学生注意看教材、黑板或多媒体的内容去了解课程内容,看教师的手势和眼睛去体会教师想传达的意思。“思”是指学生在跟上教师授课思路之余,还要勤于思考,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到不仅是学会记忆,还要懂得思考。“记”是指学生应该认真作笔记,在教材上相应地方记下要点、做好标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即便课堂之上记得再牢,也难保课后遗忘,“记”不单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本的记忆与理解,也能作为备案在将来应考复习之时有所作为。
只要将“听”“看”“思”“记”很好的结合起来,不仅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轻松不少,并且对于学生对课本的理解、记忆、掌握以及日后面对考试都大有益处。
3.注意方法
学生的学习,不光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好每一步,还应当注重完成这些要求的方法。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在全力以赴之后带来成功。
(1)听
在听课的时候,学生应该注意教师对重要问题的讲解分析、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的答案、重要的名词和概念等,而非漫天撒网,一字不漏。
(2)思
学生在听课时要跟随教师的思路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特别是那些重要的与现实联系紧密的问题、容易混淆以及易引起争议的问题。
(3)记
学生在做笔记时一定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要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切记主次不分、语意不清,也不要一字不落地照搬。
三、课后复习
1.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地回顾课程的内容,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掌握课本上的重点与难点。
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有针对性的选择与教材重点、难点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在平时的作业训练中,逐步学习并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与路线。长此以往,不禁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期在考试中得到一个好成绩;还可以有效的巩固复习课本知识。
2.应考复习
不管是传统的应试教育还是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考试始终是衡量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因此,应考复习也是课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理应对学生的应考复习做相指导,要根据不同的考试,让学生知道考试的范围,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复习方法。
关键词:医患关系;政治思想工作;医院
一、前言
当下社会中的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关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更成为了医改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与内容。医院属于医疗卫生事业其中重要构成,其中思想政治工作更能够在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当中实现重要作用的发挥,从而令医院建设以及医疗质量、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得到保证。
二、和谐医患关系与医院政治思想工作
1.加强医院政治思想工作对于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的必要性
所谓医患关系,实际上就是医护人员以及患者、患者家属相互的关系,想要让当下越来越紧张的医患关系得到改善,真正将和谐的医患关系实现构建,那么无疑需要对医护人员做好思想工作,改变医护人员的思想观念,从而实现紧张医护关系的改善。为此,加强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促进和谐医护关系的构建已然成为了必然趋势。与此同时,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断改革与发展,而医院想要适应市场发展无疑也需要进行相应改革才行。医院如果进行改革,矛盾与问题是必然会遇到的,医患关系实际上也属于矛盾之一,加强医院的政治思想工作,能够将改革期间碰到的一些矛盾实现化解。利用政治思想工作,实现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既能够令时代要求得到满足,又可以令医院自身的改革发展需求得到满足。
2.和谐医患关系与医院政治思想工作的关系
医院的政治思想工作以及和谐医患关系之间首先具备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体现在原则上的一致性。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人,需要将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贯彻与落实。在进行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的时候,医院人员也必须能够坚持将患者作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要对患者足够理解、关心以及尊重,更应该对患者进行引导,使得其了解到医务工作本身是复杂的,更要令其能够配合治疗,在这里面体现出来的也是以人为本的原则问题。同样,医院的政治思想工作以及和谐医患关系之间的一致性还体现在目的与对象上。对于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其根本的出发点以及落脚点都在于内强素质和外塑形象。实现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能够令医务的对外形象实现提升,可以说,医院的政治思想工作落实的重要目的就在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医院在进行政治思想工作落实的时候,其对象在于医护人员以及患者、患者家属等,也就是说在于医患关系的牵扯对象。因而,医院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对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医院的政治思想工作以及和谐医患关系之间同样存在差异性,相比之下,医院的政治思想工作其范围要比和谐医患关系构建要更大。医院的政治思想工作其内容包括医院的领导干部和医院职工之间、医护人员之间、医院不同部门之间、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相应和谐关系的构建,这就表明医患关系只属于其中的一个内容。进行医院政治思想工作,解决的是医院内部的问题,而实现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解决的是医院内外部之间存在的问题。
三、医院政治思想工作对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发挥的作用
1.思想教育和价值导向作用
医院的政治思想工作的落实,可以实现思想教育以及价值导向的作用,这同样意味着可以在和谐医患关系构建期间,让人们思想认识得到提升,也对人们进行引导,令他们将正确思想观念以及价值观念顺利形成。医患关系属于医疗服务活动当中,客观形成的以后双方以及双方利益存在密切关联社会群体与个体的一种互动关系,它包含了医生、护士及相关医务人员群体,也包含了患者及其家属甚至相关工作单位等。实现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对于国家的卫生部门改革而言,同样是重要内容。医护人员应该将患者的根本利益相应维护这一思想高度作为起点,对医患关系有正确认识,再借助于政治思想相关教育工作的展开,让医疗人员明白自身职业道德坚守的意义,明白和谐以后关系构建的重要性,从而可以实现患者利益第一以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2.激励效果与人文培育
医院的政治思想工作的落实更能够实现激励作用,让医疗队伍的向心力得到提升,让医护人员将服务精神实现发挥。医院政治思想工作的一大目的就在于将服务意识实现对医护人员日常生活与工作的渗透,进而让职业归属感以及责任感得到形成,也增强医护人员的认同感以及自豪感,令他们可以在工作里找到自身的价值。积极有效的医院政治思想工作,能够让医护人员更自觉为医院整体的价值目标而努力。相关工作目标以及工作责任的明确,同样是令医护人员其积极进取精神得到激发的办法,相关激励制度的建立,能够令医护人员工作更加积极也更加具备创造性。医患关系除了是人际交往关系之外,更是对病人合法权益的尊重,以及对病人在精神上的一种人文关怀。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注重医院政治思想教育的加强,倡导人文精神,都可以使得医患关系不断往和谐健康的发展持续发展。和谐的医患关系的建立,更能够令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减少不必要的误会与问题,让相互之间更加理解与尊重。
四、结束语
医院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与建设,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都是为了能够令社会主义建设相关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使得相互理解与交流的和谐医患管理得到真正实现。这样一来,不但医护人员工作更加顺利,患者也能够在治疗期间更享受到人性化服务,更可以让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事故得到减少。
参考文献:
[1]孙杰.浅谈医院政工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在医患关系中的核心作用[J].医学信息旬刊.2013(15).
[2]许士明.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与医患关系构建[J].卷宗.2015(5).
[3]杨小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医患关系中的重要作用[J].职工法律天地:下.2014(11).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政治;探讨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在当前医改大环境下,县级综合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究其主要是做好内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还可以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思政工作是针对医院全体职工,能有效解决职工思想以及政治立场等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事实上思想政治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存在紧密关系,其目标和对象都是医院员工,最终的目的在于实现人与医院的双赢,可见思想政治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和不可或缺。
一、思想政治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1.思想政治工作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钥匙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是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石,更是不可或缺的钥匙,利于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
2.人力资管理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保障
医院职工不断的加强学习,提升个人能力、素质和业务水平,促使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高层目标的实现。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果,使管理工作事半功倍。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就是提供职工思想觉悟,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引导职工树立科学的大局观,明确奋斗目标,培养团结协作意识与能力,不断强化组织能力和医院凝聚力。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的相互融合
对于医院来说,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展开,不仅有利于科学整合人力资源,更能够促进政思工作的开展,是不可或缺的统一体。
1.树立以人为本思想
纵观县级综合医院,人才、技术、管理三大重要要素最重要的是留住人才医院加强思想政治的宣传和教育,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手段和方法,采用引导启发等方式,激发职工潜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思想,着手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实现凝聚人心以及医院双赢发展的目标。可见尊重员工、培养员工、重视员工,不仅仅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还需要合理规划人力资源管理。
2.塑造两者相互融合
在医院的人才任用上,纵观各个医院各不相同,医院管理的方法和管理措施上,重专业轻思想政治工作较为普遍。近年来,随着医院的发展和医改大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开始得到全院职工的重视,职工素质普遍有了质的提升,可见人力资源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是相辅相成的。
(1)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强与学科建设与同等重要
医院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职工思想觉悟,了解职工思想动态,通过常联系、常走动,来增强医院职工关系。将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地融入到医院人力资源应用中,有利于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用好人才。第一,发现人才,学会留住人才;第二,选拔人才,重视人才;第三,用好人才,学以致用。比如,根据医院现状,设立各种机会职工奋斗的奖项等;同时,业务研发奖、人才培养基金、研究生奖励机制等,作为专项基金,从而为科研工作的全面开展以及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立,提供物质基础。
(2)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融合思想政治工作
医院注重人才培养,医院引进人才时,应当加强培养和发展后备人才,为医院扩容做准备。鼓励在职人员继续读硕士等,组织向上进修、学习、培训,走出去学习与请进来进行相互融合。如邀请著名专家和教授,来院做学术讲座、业务指导等。此外,还要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从而提高医院业务水平、提高医院业务能力。医院提升职工的同时,医院与职工是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好的发展平台有利于与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相互融合。
(3)营造良好的氛围
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实际,切切实实营造良好氛围。比如,节假日对退休职工进行走访、生活上对年轻职工多关爱,提供医院良好的人性氛围。职工定期免费体检,关系爱护职工,解决职工心身问题。医院应也立足实际,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宣传教育,营造一种重人才、重知识的环境氛围,鼓励创新,正确认识和对待人才。结合公立综合医院发展现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宣传教育中的激励功能,不断创新机制,以此来激励和发挥人才在医院党建和发展中的作用。采用医院成本核算法,结合医院成本、职工效益、效率以及技术质量和对医院的贡献等指标,进行考核,多劳多得、不劳不得,拉开分配档次,采用该种绩效工资分配方式激励员工。
三、结束语
在县级综合医院的医改大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工作中应当加强思想政治宣传和教育,不断完善工作模式、方法,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手段,促进医院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英.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互动性的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5(07).
[2]周丽桃.基于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04).
[3]赵丕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研究[J].学理论,2015(02).
[4]蔡晓曼,张玉洁,周超,马继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4(04).
关键词:大学新生;困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8-0085-02
实施以思想教育服人和以心理教育感人的双重影响,以情感沟通促进理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融入大学氛围;迫切需要思想教育工作者给与真诚的关心和帮助,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将为整个大学阶段的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有利于大学生在以后的整个人生道路上顺利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加强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新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各个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教育。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必须根据新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做好新生思想引导工作,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顺利完成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为整个大学期间的学生思想政治
工作,乃至为学生以后的大学学习、生活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大学一年级新生常见的困惑
1.对新的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大一”新生入学年龄一般在18岁左右,处于未成年向成年人的转折时期。而他们从小没有远离过父母,大多数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他们现在需要独立处理吃、穿、用等原来被父母包办的各种生活琐事,会一时难于适应。[1]刚离家的大学新生,由于缺乏理财观,自己随意支配生活费,超前、过度消费,大学生中入不敷出的大有人在。有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大学生平时消费来源来自父母,越来越多的学生月消费都在千元以上,在钱不够用时,更有少数学生开始使用银行信用卡透支。另外,学生生活习惯各不相同,部分学生不能忍受他人的不良习惯,也不喜欢本应自我决定的作息时间被限制,由此产生了对环境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常表现为恋家、失眠、郁郁寡欢、自闭等。
2.对人际交往的困惑
“大一”新生从不同的环境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大学,组成一个新的集体,由于性格、经历、习惯的差异,往往很难迅速融入这个新集体中。部分学生在经过几次交际后,发现这个集体中没有与自己趣味相投的朋友,于是从思想和行动上就把自己独立于集体之外。这很容易导致他们时常会产生与人交流、与人相处等许多困惑,感到自己活得比同学累许多,乃至产生自闭等心理疾病。常表现为独来独往、不与班级或宿舍同学交流、对情绪和情感的控制能力较弱、容易被他人的一句话伤害等。
3.对自我专业学习的困惑
大学与中学在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中学的在课程设置上,都是一贯制。为了在中考、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学生往往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几门主要课程上。而大学每一学期都要开设好几门不同的课程。不少学生对大学课程仍沿用不适用的中学学习模式,结果造成学习上疲于应付,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学习内容上,中学时一堂课通常只讲一小节内容,而大学则要讲几节,甚至几章。不少学生适应不了这种快节奏的学习形式而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在学习方法上,中学阶段主要是应试教育,老师不厌其烦地辅导,学生则被动地接受。而大学阶段强调以自学为主,课余时间较多。面对大量的课余时间,一些学生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利用它去充实和完善自己,表现出空虚、无聊的情绪,产生莫名的烦恼。他们在此时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失落感,对学习产生焦虑情绪,有的甚至会自责、自卑、自暴自弃,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4.对人生目标缺失
人生目标这一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成才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生目标会为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中找出确定性,不为外物所动摇;在茫茫人海、纷繁复杂的生活中,人生目标会指明前进的道路和奋斗的方向;在生活和奋斗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人生目标会自己激励,克服困难,继续前进。但是,人生目标的缺失,却会在许多大学新生的身上表现出来。大学新生在考上大学以前,他们的目标就是要努力学习,考上大学,这是他们在整个中小学阶段奋斗的最大动力。而考上大学以后,这种维持了十几年的奋斗目标就不复存在了。在这个时候,大学新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目标迷失。在这种情况下,新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或者有的新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太感兴趣,以致出现厌学情绪。
三、提高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有效性的措施
1.充分认清教育对象的特点
80年代以后出生的大学新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一起成长起来。随着物质条件和社会实践的丰富以及互联网的影响,他们受环境影响较大,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同时又缺乏长远规划,易感情用事。再加上一直以来他们都在父母的悉心照顾和亲戚朋友的关心和爱护下成长,他们在中学往往就是较好的学生,自我定位较高,成才欲望非常强,但社会锻炼太少,几乎没有受过困难和挫折,缺乏艰苦奋斗的品质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心理发展还在走向成熟,较易出现情绪波动。因此,充分认清大学新生的各种特点,针对性地对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能收到实效。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流,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够适应的方面,把握工作重点和突破口,以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引导新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发展目标
作为一名现代大学生,就是要把修身和做人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大学新生可塑性强,要抓住时机,在学生才进大学期间,帮助其确定坚定的人生理想与信念,引导大学新生勤于修身,学会做人。[2]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健康高尚的道德品质,把自己培养成为符合时代精神的国家栋梁之材。
3.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环境
从新生报到至军训开始前的这一时段,工作目标可以设定为熟悉学校环境与加深学生对学校、集体的了解,形成初级归属感。
首先,对校园软硬环境的熟悉。校园硬环境主要是指对关系到学习生活的校园环境、硬件设施及其可提供的服务等。校园软环境主要是指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包括学籍管理、安全管理制度等。对环境的熟悉可以通过讲座、参观、与高年级学生交流、知识竞赛、个案分析等多种形式进行。其中,针对软环境的制度教育需要长期进行,不可一蹴而就。这不仅仅有利于学生迅速适应校园生活,更是对教育管理者未来规范管理,做好预防性工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培养归属感。归属感是一种集体的凝聚力,是化解新生心理问题、解决现实困难、提供心理扶持的情感力量。首先要强化对学校、院系和专业的归属。通过邀请各级领导与老教师对院系历史、专业特色、发展前景、师资状况、培养方式等进行介绍,消除陌生感,增强亲和力,帮助新生稳定专业思想,建立初步认同;其次要强化对本班集体同学的认同与归属,这一情感归属在新生适应期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多种合作性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加强自我意识,加深同学之间认知与了解,让他们在短期内相互熟悉,学会在同伴中寻求合作与帮助,初步建立对班集体的认同与热爱。
4.加强心理指导和心理咨询。大学新生的心理已经有了一定的闭缩性,加上对心理咨询的不了解,他们即使遇到心理问题,也往往不会主动寻求心理帮助。因此,大学的心理指导和心理咨询活动不能“守株待兔”,而要主动出击,积极了解学生的心态,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早以积极措施实施心理干预。通过团体心理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形式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及时掌握和反馈大学生思想动态。排除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困扰,恢复心理平衡,更好地发挥个人潜能;同时构建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有针对性、多层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构建必修课与选修课、课堂讲授与心理训练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3]实践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主要是成长中的困惑,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低年级。针对大学新生,开设的专题讲座和报告应有所侧重,主要解决其适应性困惑,使其能很快地融入集体。
综上所述,特别是针对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大学新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效果上是相互促进的,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生中发挥导向标的作用;新生正确思想观点的初步确立,又可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在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迈向社会阶段的第一步,新时期的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彻在新生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有针对性地给予其指导,帮助其明确目标,学会学习,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活。
参考文献:
[1]蒲俊霖,浅谈大学一年级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灌输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246-01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当今这个社会,我们只有把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相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一、灌输与渗透的涵义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从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这就决定了它具有灌输性和渗透性。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的灌输,很多人将其理解为表面上的含义浇灌或者是将其等同于应试教育中的死记硬背。其实灌输不仅是一种方法,还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必须坚持的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引导和启发为主,用科学的理论来教育人、武装人。1902年,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进一步论证并深化了马克思关于必须把科学社会主义从外部灌输到工人运动中去的思想,列宁当时提出“从外面”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强调的是科学、系统的社会主义思想不可能通过自发的方式产生,而只能通过学习、教育、宣传等自觉的方式才能掌握。[1]
另一方面,渗透性则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平日的业务和管理工作一起来开展,用人们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体现的是“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使有关的理论更好地为人们所接受、所理解。即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程度,把思想教育深化在文化知识教学、审美欣赏及衣食住行等日常行动中去,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方式。
二、灌输与渗透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指向是人,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必须了解灌输与渗透二者之间的关系,将灌输与渗透进行有效地结合,对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是指社会的教育者将特定的思想观念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用一种能够让受教育者接受的方式、方法,把科学的理论内化在教育者思想中,成为受教育者自身思想观念的教育过程。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还应该坚持渗透原则,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需要将教育的内容、方法理论融合到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之中,做到贴近实际、融入生活、面向群众,把日常事务和管理工作有效结合,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只有将灌输与渗透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我们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是灌输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二者有时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不坚持渗透性的灌输,就是脱离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在自然熏陶下得到提高,是一种“空对空”,渗透是为了增强灌输的实效性,是以收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成效,为了灌输而渗透,不坚持灌输性的渗透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2]
如在日本人的世界观里总是脱离不了等级的传统观念,对于日本人来说,承认等级制度就像呼吸一样极为自然。因为日本人从小就被灌输了一种等级制度的观念,当孩子还在襁褓的时候,母亲就会按住自己孩子的头部让他学会鞠躬,立足于辈分、性别和长子继承权的等级制度,构成日本的生活基础,同时也使得等级观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是在灌输的同时将其观念内化于生活中,从而渗透扎根于骨子里的一种东西。对此,我们可以借鉴的不是日本的等级制度,而是其将灌输与渗透运用得淋漓尽致的方法。
三、工作中要防止的两种错误倾向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为了更好地将灌输与渗透结合起来,要避免出现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只强调灌输而忽略了渗透,这样就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即一味灌输,急功近利,死记硬背马列主义词句,搞本本主义。这样只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总是在原有的起点上无所寸进,难以从更高、更深、更全面的角度来实施德育教育。而另一种是只重视渗透而否定灌输,一少部分教育者在所谓“改造思想政治工作”的借口下,片面否定灌输的重要性,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讲渗透就行了。长期如此,必将使我们的德育教育出现滑坡,因为它主动放弃了思想政治工作这块主阵地,放弃了长久以来党在宣传工作方面的优良传统,消减弱化了人们在政治觉悟上的先进性,人们也将失去精神支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全方位的巨大工程,完成这项工程我们不能将灌输与渗透当做对立面,而是要在教育的形式上做灌输,在教育的方法和载体上融入渗透,做到将两者有机统一。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学校日常的行政管理、文化课教学、党团组织活动以及行为规范教育等相互配合、互相融入,才能使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达到效果。
【参考文献】
Abstract: the value of education is educational value subject on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a view or viewpoint, the value of education is a kind of subjective choice, but it is false only by the education to the test of practice.
关键词:价值 教育价值 教育价值观
Key words: value education value the value of Education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逐步摆脱了思维上的桎梏,对许多问题的看法也趋向多维。从历史上看,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一方面有利于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另一方面也会出现思想上的碰撞,引发百家争鸣的局面。但在今天的实际争辩中,笔者发现了许多争辩的观点貌似相反,实际上却基于相同或相似的理论基础。此种情况下,即使从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之后,也很难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到最后似乎总可以归结为一个基点。这种惊奇的一致性根源何在?这种“貌离神合”的争辩能否促进认识的深化?以及我们是否需要突破这种一致性?下面笔者以教育价值为例试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反思。
一、价值论:哲学谱系上的新分支
要谈“教育价值”,自然要先阐释“价值”。“价值”一词,我们对之是耳熟能详,可对其概念的解释却是众说纷纭。在社会科学中,越是常用的概念,就越难以有一致性的精确概念。日常使用中,“价值”相当于“功能”、“意义”、“作用”等涵义。如“经济价值”、“人生价值”等。可在哲学层面上,价值的概念是如何定义的呢?纵观历史,主要有四种观点:
(一)主观价值论
该论认为价值是主体的情感体验,兴趣,欲望等主观的范畴。
(二)客体价值论
该论认为价值是客体自身的属性或功能,客体是价值之源。
(三)关系论
该论摒弃主观价值论和客体价值论,简言之,价值是一个“第三世界”
(四)相互作用论
该论认为价值是主客体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的解释中,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如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统一说,社会关系说等等。
在哲学中,主客体间的关系主要有三对,即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包括审美关系)。主体是对象性关系中能动地作用于客体的人,客体是对象性关系中主体作用的对象,主客体二者相互联系,同进产生,相互作用,相互改造,相互促进,相互转化,构成三对基本关系:
(一)实践关系
实践是主体改造客观世界及自身的客观物质活动。
(二)认识关系
认识关系实际上仍是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即在实践活动中,主体结合主体的能动性和客体的客观性,能动地反映客体规律以指导实践的过程。
(三)价值关系
在实践过程中,除了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客体对主体也有作用,这种“客体对主体的一种功效或效应”。关系就是价值关系。在以上三对关系中,实践是最基本的关系,它是价值和认识的来源,也是价值和认识的检验标准。
二、教育价值:一个模糊的概念
“教育价值”的日常使用同“价值”一样几近泛滥,作为哲学层面上的教育价值,是教育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价值哲学在教育领域里的延伸。对教育价值的研究,必然涉及教育价值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教育价值到底指的是什么?
(一)过去研究的述评
在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育价值问题的是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他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之后,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把价值分为“内在的价值”和“工具性的价值”。另一位美国教育家波特则提出了教育的“社会性的标准”,认为教育的价值看能否有助于受教育者对其生活的社会环境有比较好的了解。
上述各种定义各有见地,但把教育价值同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的选择相重叠,或是把教育价值同教育功能相等同,这是不全面的。
(二)自己的看法
教育主客体划分的差异的根源是由教育价值的定义所决定的。若我们把教育价值看成是主客体间的一种关系范畴,那么对主客体的划分就有较大的回旋空间。
从中观上看,学校活动是教育活动的核心。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的内容也相应地拓展。教育者中除了教师,还应包括学校中所有参与教育活动的人。在受教育者这一极上,除了学生外,也包括各种情况下接受教育的人。教育中介则包括了所有具有教育意义的一切物的方面。若我们用价值主客体的关系来分析,可以发现本体价值的主体是受教育者,而社会价值的主体则成了社会系统(即教育者)。由此可见,对教育价值的认识,关键在于明晰教育价值的主客体,特别是主客体在特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否则,教育价值的概念就会变得极其模糊。
关键词:郑观应;职业教育;思想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史上早期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思想核心是“富强救国”。在长期经营工商业的过程中,认识到各种专业人才对实业发展的重要性,主张结合中国国情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为我所用,逐渐形成了从商战到学战的职业教育体系。
郑观应于1842年7月24日出生,正是中国历史上内忧外患最为深重的时期。许多爱国人士都在积极探索中国的救亡和富强之路,郑观应也不例外。他意识到只有进行全面的变革,才能与外国侵略势力抗衡。变革成为他职业教育思想的主线。
一、摒弃八股文,以实用的格致之学为主
曾受科举八股之苦的郑观应,对旧式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认识的非常清楚。所以,他认为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必须改变广大青年的心力才智“消磨于无用之时文”的情况,国家应变通选拔人才的方法,增加格致等实学内容。同时,郑观应结合自己丰富的从商经历进一步指出“国家欲振兴商务,必先通格致,精制造;欲本国有通格致,精制造之人,必设立机器、技艺、格致书院,以育人才。”这些充分体现了他在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方面“戒虚务实”的理念。
在他看来,中学崇尚“时文”,空谈性理是“虚”;西学讲求格致,注重科学是“实”,要用西学的“实”改造中学的“虚”。他认为,造成中国教育空虚的根本原因在于八股取士制度,因为它禁锢人民的思想,“凡能开启聪明启人知识之事,悉欲抑而屏之”,使中国学人“莫窥制作之原,循空文而高谈性理,于是我堕于虚”。所以,郑观应主张扭转中国教育的价值取向,从重虚的时文转向重实用的西学。在《易言》里,把文科考试分为四类:“一曰考经史以观实学。二曰策论时事以观卓识。三曰兼是诗赋以验其才华。四曰博询政事以考其吏治”。武科则分三类:“一询山川形势,军法进退,以观其韬略。二问算学、格致、机器制造,以究其造诣。三考测量枪炮高低命中及远,以尽其能事。”可见文科考试内容以“经世致用”的“经济学问”为主,武科则大部分是西学的内容,这无疑是对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的重大冲击。在《盛世危言》中,把西学分为天学、地学、人学三类。天学“以天文为纲”,推衍出算法、历法、电学、光学诸艺;地学“以地舆为纲”,推衍出测量、经纬、种植、车舟、兵阵诸艺;人学“以方言文学为纲”,推衍出政教、刑法、食货、制造、商贾,工技诸艺。他认为西学“皆有益于国计民生”,所以主张广泛学习西学,用西学改造传统教育。他吸收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兴办新式学堂,在学校中增设西学课程,曾几次为格致书院课士命题,出的都是一些与现实联系紧密的题目,从侧面反映了郑观应讲求西方实学,改革旧教育的思想。但是他反对全盘西化,主张融汇中西之学,贯通中西之理。
二、仿照西方学校制度,设想建立中国近代学制
郑观应非常重视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认为西方之所以拥有雄厚的人才基础,关键在于学校制度的健全,符合国家、社会的需求。他指出:“夫泰西诸国富强之基根于工艺,而工艺之学不能不赖于读书,否则终身习之而莫能尽其巧,不先通算法,即格致诸学亦苦其深远而难穷。所以入工艺书院生徒,皆须已通书算,未通者不收。”这就具体阐释了完备的教育体系、扎实的基础教育对于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巨大作用。但当时的中国学校基本沦为科举考试的附庸品,根本无法起到学校教育人才的作用。因此,必须仿照西方学校制度,建立中国近代学制。
郑观应在《易言·论洋学》中,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的学校制度,认为西方各国学制以德国最完备,“其学堂自乡而城,而郡、而都,各有层次”,各地方设乡塾,儿童不论男女,自七、八岁起都必须入学,至十五岁为小成,乡塾为义务教育段,乡塾之上有郡学院、实学院、仕学院、大学院,各成系统而又相互衔接。他还较为详细地介绍乡塾教学的组织形式:“塾中分十余班,考其勤惰以为升降,而实学院有上、下,分十三班,考工计程以定进止。”给人们描绘了班级教学制度的基本特征。由此可见,郑观应已经认识到西方教育分普通、专门两个系统,以此勾画出西方近代学制的基本轮廓。
郑观应根据西方近代学制提出自己的设想:“仿照泰西程式,稍为变通:文武各分大中小三等。设于各州、县者为小学,设于各府、省会者为中学,设于省会京师者为大学。”另外,他还制定了升学制度,要求“每科必分数班,岁加甄别,以为升降”。从这些内容看,在郑观应的思想中已经对建立完备的具有近代学制的学校有了明确细致的设想,而且可操作性很强。
三、倡导在中国实行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新式教师
郑观应对教育非常重视,他认为任何经济、政治的改革最后都要通过人去完成。面对拥有先进的生产力,拥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作后盾的列强的入侵,中国要发展工商业,要与外人抗争,对人才的要求更加迫切。他认为:“二十世纪之天下,乃商战竞争之天下也。”然而“商战”首先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国如欲致富强,必从广设学校开始”,因为“商务、实业、工艺与各种人才,无不由学校出”。可见,他知道经济竞争的背后是以人才作为支撑点的。 在《易言》中,郑观应就开始关注教育问题,写有《考试》《西学》等篇讨论教育改革。在《盛世危言》中,他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专列《学校》篇,详细介绍了西方近代学校制度,并提出设立我国自己的新式学校,以培养新式人才。
郑观应不仅在理论上重视教育,在实践上也是如此。根据他经营工商业的经验,他感到如果不重视培养自己的科技人才,仅仅依靠外国人,就会出现外国技术人员操控中国企业的不利局面。所以,他积极倡导结合企业生产实际,设立专门学校。对“实业人才”的培养,郑观应主张采取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1894年,他创设驾驶学堂,培养驾驶人才,改变船长期由洋人驾驶的怪现象。先将买来的“泰安”船改为教练船,“凡驾驶轮船各学生,即在船上学习,无须另设学堂”。1896年,在总办汉阳铁厂时,他制定的汉阳铁厂技术学校筹办方案,主张将其办成“上午读书,下午入厂学习机器”的半工半读学校。除此之外,他还建议向日本学习,在师范学校的周边设置附属性质的农田、工厂等实践基地,用以培养学生掌握耕织工艺技能。这样,一面学习理论知识,一面练习实际操作,促进了学与用的紧密结合,保证了培养的人才能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对近代中国企业来说,这种职业教育思想符合其发展壮大的切实需要。
郑观应非常重视师范教育,他将培养师资视为发展近代新式教育的关键一环,把师范教育看做是陶冶国民的基础。他所希望培养的新式教师既包括普通教师,也包括在工艺院、机器学堂任职的职业教育的教师,这就兼顾了国家、社会在教师需求方面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他认为兴办教育,其他条件均可依赖财力解决,“惟有道德、有科学之好教员诚不易”。因此,他极力主张要“各省急设师范学堂、专门学堂,广育师资,以备充各学堂教授也”。他还试图通过发展师范教育,使众多深通外文、具有较高素质的青年成为适应时展和社会需求的新式教师。这样,既可取代那些除了“教授举业”之外对其他事物茫然无知的旧式私塾教师,以及在各类学堂中占有重要职位的外国平庸教师,又可以节省下高额的办学经费,并且可以将教育权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避免受制于外国人。但是,单纯地通过师范教育来培养师资,并不能完全解决职业教育优秀教师缺乏的问题。于是,郑观应提出了替代法。聘请国内外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教习,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向受教育者传授技艺,使学徒在实践中通过观摩、实际操作等方式能尽快熟悉生产工艺和操作程序,而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马上请教,并获得及时的指导。从效果来看,这种方式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在解决职业教育教师数量不足的同时,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最快的速度培养出人才。
综上所述,郑观应的职业教育思想是他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的社会改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教育的重视,对改革教育的要求,在经营近代工商业实践中一贯重视对科技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近代学制的倡导;对在中国实行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新式教师的倡导,给近代中国思想界以积极影响,对近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梁启超.变法通义[M].上海:中华书局,1989.
[2]郑观应.盛世危言·道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3]孙培青,李国钧.中国教育思想史·第3卷[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