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简述德育的重要意义范文

简述德育的重要意义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09:47: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简述德育的重要意义,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简述德育的重要意义

篇1

在体育教学中,虽然体育教师动作示范、传授运动技术占了相当比重,但体育教师的语言表述能力同样十分重要。语言艺术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对正确的技术的形成是大有益处的。语言的运用,是教师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的语言准确、精炼、生动、形象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对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提供了方便,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些人认为体育教师的语言表达并不十分重要,其实“语言”同样是进行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同一教学内容,有的教师讲授能使学生茅塞顿开,很快掌握动作的技巧,有的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却并没有使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如果体育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词不达意,或不注意表达方法,尽管动作示范无误,仍然难以传授运动技术,达不到授课目的。在体育这一以人体运动为主要内容较为特殊的教学科目中,语言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现在的体育教学不仅要求教师的示范动作准确、清晰,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修养和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作为一种语言艺术,体育教学的语言也有其独到性和技巧性,体育教师同样要追求语言的生动性。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如果能在体育教学中注意以下五点,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文明性

文明用语,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要求,在教学中还能起到沟通师生感情的作用。对学生多使用“大家好”、“谢谢”、“对不起”等话语。课堂上使用文明用语,可以大大缩短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在学生眼里会认为你是一位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教师。在教学中绝不能用“笨蛋”、“你的动作真差劲”、“猪脑子”等语言来挖苦学生,更不能用侮辱性的语言。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是凭着对教师的好恶来进行学习的,学生喜欢哪位教师,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试想假如学生排斥反感教师,那不论教师的知识有多渊博,也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样性

在教学中多使用提问、比喻、对比等方法,将比较抽象的概念、技术具体生动化。例如,学习前抛实心球,对于出手时机的掌握可利用圆的切线原理来启发学生,在什么位置出手,实心球的出手角度最合理,过早角度太大,过晚角度太小。学生通过思考、对比,较快地掌握了技术。教师还要恰当地使用无声语言,无声语言往往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学中运用无声的语言主要包括:眼神、手势、表情、姿态等几个方面。会说话的眼神是心灵的窗户,面部的表情是心灵的一面镜子;手势、姿态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表述思想感情,无声语言运用得恰当,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更加富有感染力。

三、精练性

课堂上学生总是随着教师的语言开拓思路的。教学中中心不突出、东拉西扯、动作要领讲解不清,重演示轻讲解;说话速度过快或多次重复不重要的话,这些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归纳、提炼,把复杂的问题简化为几个字、一两句话,变为口诀、顺口溜等容易记的要领。例如,在预防和处理运动损伤的理论教学中,对损伤的症状,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几个字,使学生迅速记住了损伤的特征。

四、规范、科学性

体育教学也是一门科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动作时,要用具体、准确的语言去讲解动作要领,如果教师讲解过程中词不达意,含混不清,就会使学生茫然不知所从。在学生掌握了分解动作要领后再强调动作的完整性。只有这样由浅入深的讲解,由部分到整体的训练中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动作要领,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受到感染和触动,从而使学生掌握每个动作的要领及完整动作的技术要领。在教学中还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语言教学方法。对低年级学生多使用生动、浅显明了的教学语言。对高年级、基础较好的学生则采用专业术语。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要使用普通话教学。有些教师有方言口音,学生的注意力会分散到揣摩教师的表述上,有的甚至没听懂教师在说什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生动、鼓励性

教师语言明快清晰,快慢适当,娓娓动听,声色并茂,就能引发学生的好感,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增强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处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生动有趣、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常使学生有新鲜感,而新鲜的东西又易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注意,从而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记忆。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况:教师的知识水平相近,教育对象及教学内容相同,但教学效果却迥然有异。对学生的进步或正确的姿势及时给予表杨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育课教学有个特殊性,直观性较强,所以学生假如不能正确地掌握动作的技术要领,动作做得不如周围的学生,心里会有压力,容易产生厌烦、畏惧心理,没有自信心,教师用鼓励的话语、和蔼的语气,可以帮助他们鼓起勇气,树立能战胜困难的信心,对他们取得的哪怕是细小的一点进步,要及时表扬,教师对一个或几个学生的表扬肯定,能引起多数学生的注意,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篇2

1.用心感受数学,欣赏数学,掌握数学思想。有位数学家曾说过:数学是用最小的空间集中了最大的理想。

2.要重视数学概念的理解。高一数学与初中数学最大的区别是概念多并且较抽象,学起来“味道”同以往很不一样,解题方法通常就来自概念本身。学习概念时,仅仅知道概念在字面上的含义是不够的,还须理解其隐含着的深层次的含义并掌握各种等价的表达方式。例如,为什么函数y=f(x)与y=f-1(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而y=f(x)与x=f-1(y)却有相同的图象;又如,为什么当f(x-1)=f(1-x)时,函数y=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而y=f(x-1)与y=f(1-x)的图象却关于直线x=1对称,不透彻理解一个图象的对称性与两个图象的对称关系的区别,两者很容易混淆。

3.对数学学习应抱着二个词——“严谨,创新”,所谓严谨,就是在平时训练的时候,不能一丝马虎,是对就是对,错了就一定要承认,要找原因,要改正,万不可以抱着“好像是对的”的心态,蒙混过关。至于创新呢,要求就高一点了,要求在你会解决此问题的情况下,你还会不会用另一种更简单,更有效的方法,这就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平时,我们看到一些人,做题时从不用常规方法,总爱自己创造一些方法以“偏方”解题,虽然有时候也能让他撞上一些好的方法,但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因为你首先必须学会用常规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你才能创新,你的创新才有意义,而那些总是片面“追求”新方法的人,他们的思维有如空中楼阁,必然是昙花一现。当然我们要有创新意识,但是,创新是有条件的,必须有扎实的基础,因此我想劝一下那些基础不牢,而平时总爱用“偏方”的同学们,该是清醒一下的时候了,千万不要继续钻那可怜的牛角尖啊!

4.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

5.多听、多作、多想、多问:此“四多”乃培养数学能力的要诀,“听”就是在“学”,作是“练习”(作课本上的习题或其它问题),也就是把您所学的,应用到解决问题上。“听”与“作”难免会碰到疑难,那就要靠“想”的功夫去打通它,假如还想不通,解不来就要“问”——问同学、问老师或参考书,务必将疑难解决为止。这就是所谓的学问:既学又问。

6.考后总结

老师、家长在学生考试后总是关注学生成绩于上一次考试比有怎样的区别。学生们也总是在没考好时找各种理由,无论是为了安慰自己还是安慰老师和家长。家长们在看到孩子成绩下降后不要过分紧张,只要让学生养成一个很好的考试习惯,不愁成绩上不去。

学生在考试后应该总结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这次考试中有什么优点值得表扬。这是自我肯定的过程,太多的人让学生总结丢分原因了,却忽略了除了丢的分,学生还得到了很多分呢。学生要客观分析得分情况,哪些分是靠自己扎实的知识和解题的技巧轻松拿到手的;哪些分是脑中有大概印象再加一点运气成分拿到手的。不管是怎样拿到的,只要是得分了,就值得表扬。

第二,自己还有哪方面问题。在肯定自己优点的时候要客观,分析问题的时候更要客观。很多学生喜欢说一句话“我马虎了,不小心算错了。”我相信,这是实话,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马虎?其实究其根源是计算能力不过关。这是小学算术没学好,我没有办法。计算也是一种能力,需要学生反复训练才能得到的一种能力。发现问题,针对自己的问题制定相应训练,防止下一次考试时再在同一个问题上丢分。

第三,总结心理。心理因素也是影响考试成绩的一部分,例如此次考试是全年级打乱顺序,学生坐在陌生的教室中考试感到紧张,这就有可能影响考试的发挥。这种问题不是发现后短时间就能解决的。要知道,高考时不止是打乱班级顺序的问题了,你可能到一个你根本没去过的学校参加考试,身边的坐的同学是你认识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学生要学会自我调整,不要让这些客观外在条件影响考试水平的发挥。

篇3

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相互交融。但随着工业化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民间剪纸艺术深受影响开始走向衰退。在小学教育中开展民间剪纸艺术教学,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普通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使学生对中华文明有更为深刻的认知,更有利于民间美术的传承。

关键词:民间剪纸艺术;小学教育;审美;传承

1中国民间剪纸

1.1民间剪纸的概述

剪纸,在古代被称之为“剪彩”,民间称之为“剪纸”“绞纸”“窗花”“花儿”“窗染花”等。从材料与技艺来看,剪纸通常是指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以纸为主要材料,通过剪、刻等技法进行镂空雕刻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追随纸在中华大地运用普及,剪纸艺术也随之兴起。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剪纸作品是北朝时期的一幅团花剪纸,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88号的北朝墓葬中。剪纸艺术作品最初是被运用在宗教与祭祀方面,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剪纸艺术用途愈加宽广,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愈加密切,品类也愈加繁多。民间剪纸的用途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作为美化居室的装饰类剪纸,主要包括:窗花、墙花、顶棚花与门彩等。二是作为礼仪习俗中需用的剪纸,主要包括:喜庆花、寿花、礼品花、灯笼花与丧葬祭祀花等。三是作为装饰工艺美术作品的精美剪纸,主要包括:扇花、灯花与走马灯人儿等。四是生活民俗剪纸,它在民间生活中用途广泛,包括运用在刺绣、蜡染、陶瓷制作中的贴花,运用在工匠在家具上的施艺雕刻中的图案,同时它亦运用于一些食品的制作中等。

1.2民间剪纸的现状

民间剪纸脱胎于古代精湛的“剪影镂空”的艺术形式,自魏晋时期开始,就广泛流传,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方各面。至明清时期,我国民间剪纸无论是从它的题材内容、形式种类,还是从它的运用范围、技艺手法来看,都已达到鼎盛时期。一代文学巨匠曹雪芹在《红楼梦》四十一回中,对剪纸绣谱普及性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刘姥姥因见那小面果子都玲珑剔透,便拣了一个牡丹花样的笑道:‘我们这里最巧的姐儿们,也不能铰出这么个纸的来!我又爱吃,又舍不得吃,包些家去给她们做花样子去倒好。’”后,我国民间美术逐步走向衰落。作为民间美术之一的民间剪纸亦是如此,一些地方尤其是沿海的商业城镇,它的式样为了迎合市场,出现了外国人需要的洋化图案和低俗的商业化图案。2003年,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启动,经过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将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第二个重点项目。自此,民间剪纸这一伴随中华民族千年之久的民俗文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拉开了距离。

2小学民间美术剪纸教学的重要性

为了适应时展与全球化进程,使国民素质与时代的发展要求相一致,自1994年美国公布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开始,各国先后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并深刻地意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即没有美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且美术教育应从小就开始进行。一般而言,小学美术教育是最为基础的美术教育,它对后续的美术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民间剪纸艺术的教学,不单单是作为一种普通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与创造能力,它还以直观生动的形象将中国民间美术制作工艺与中华传统道德对学生进行展示,有利于对学生民族自信心的培养。

2.1民间剪纸艺术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社会学三巨头之一卡尔•马克思曾经指出:社会的进步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在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的需求越来越高,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功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受到真、善、美的感染与熏陶,思想上深受其影响,道德与智慧得到提升,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美术教育又不同于其类型的教育形式,它是以审美价值为基础的教育形式,它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美术教育的教育作用绝不是干巴巴的道德说教,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强烈的感染性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例如,民间剪纸艺术的教学中教师展示作品《卧冰求鲤》,然后对《卧冰求鲤》的内容、技巧、大小等进行深层解析,引导学生构思出场景———雪花纷飞的寒冷时节晋人王祥卧在寒冰之上为继母捕鱼,使学生感受到“孝”之道的重要魅力,生动的述说或是音频的放映,加深学生多大红色《卧冰求鲤》作品的映象,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孝”的影响,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与发扬。

2.2民间剪纸艺术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与发展取向的教学设计理论一直是小学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不仅仅只是重视学生对美术的基本知识与基础技能掌握,更注重培养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大多是由普通群众所创造,他们没有对艺术进行过系统的学习探究,所以他们的作品并没有严谨的规范性,且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使得学生思维空间留下大片的空白,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民间剪纸艺术的创作并非是对传统艺术的复制,它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动脑能力。教师教授学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民间剪纸艺术创作方法并能进行自我剪创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主题,从中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内容,使学生自己动手去创造美,感受民间剪纸艺术所带来的乐趣。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及时的反馈,指出优点以及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方法。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创作能力得到提高,且创作的成品在日常生活中可进行运用,这种形式以一种实体化的方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了鼓舞,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3民间剪纸艺术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传统道德

王国维先生曾指明,“美育者一面使人情感发达,以达到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先生则在《美育》中强调,“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德育的发展尤为重要。在义务教育开始之前,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作品的作者大多是普通群众,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他们剪纸艺术作品的创作主题大多是来源于生活与神话传说,所以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在构思与制作的过程中深受中华文明与传统道德的影响,其剪纸艺术作品亦大多是与中华文明与传统道德相关。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作品的作者通过心灵手巧的剪裁,将中华文明与传统道德的精粹融入剪纸艺术作品的制作中,如《卧冰求鲤》与《慈乌反哺》象征“孝”,《孔融让梨》象征“悌”,《曾子杀猪》象征“信”,《程门立雪》象征“敬”等等。民间剪纸艺术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传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教化作用,使学生从小在欣赏、娱乐的同时受到中华文明与传统道德的熏陶,且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中华文明。

2.4民间剪纸艺术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归属感

在全球化的社会中,为适应当今经济、科技与教育发展的需要,顺应我国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的潮流,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得到开发。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农耕社会中诞生的一种艺术形式,大部分以民俗为基础,与民俗活动有紧密的联系。它与其他民间艺术、民间游艺,特别是民间习俗,都密切地交织在一起。可以说,它是一个立体的存在。同时,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功能之多、作者之多是其他艺术种类难以比拟的。民间剪纸艺术来自民间,它的创作主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它的创作成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婚礼中必然用到的大红“喜”字、丧礼中必然用到的白底黑字的“奠”字、最能表达中华民族传统节庆文化中必然用到的大红色要倒贴的“福”字,等等。在中国,在众多艺术作品中,只有民间剪纸艺术,才如此贴近并传承传统文化。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不是建立在西方教育体系的基础之上的,它富有我国浓郁的乡土气息,与我国文化、历史、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学习过程中,无疑能使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大大增强。在小学教育中开展民间剪纸艺术的教学,有利于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更有利于对中华文明进行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张卉.中国民间美术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2]崔锦,王鹤.民间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陈竟.中国民俗剪纸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篇4

一、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状况

包豪斯建立世界最初的设计学院,开设了艺术设计学科,奠定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在《包豪斯宣言》中强调工艺、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认为设计教育应该是重视技术性的基础,加上艺术式的创造的合一,强调技术性、逻辑性的工作方式,逻辑性的,理性的教育的根本,建立艺术家、工业企业家、技术人员的合作关系,提倡在学校当中加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作业同时是企业的项目和产品,培养了众多的设计人才,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现在有很多高校还未达到包豪斯当年取得的高度。从现在国内各院校设计教育看,学科建设及教学大纲还是几十年前的年级制和专业严格划分制度,学生专业学习方向单一,知识结构单一,就业出路单一。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不能解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二、加入实践教学体系的必然性

艺术设计类学生往往在毕业时,甚至在毕业前,就已与社会、与市场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了。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校期间就已经有了不少的从业经验,为社会也为自己创造了一定的价值。这种教学与实践、与市场紧密结合的结果,正是我国当代设计教育应当努力实现的目标之一,也是实践教学体系中具体体现的一部分。它不但是个别学生,而且是所有学生都应当参与进来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体系强调了艺术设计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是能改变人类生存状态,提高生存质量,引导生活方式,指导消费导向的实用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项目教学是综合实践教与学的方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与社会、企业、市场的联系。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把企业特别是校外实习基地的设计项目作为课题纳入教学中,使教学与企业的订单或设计项目相结合。这种教学客观地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也主观地解决了目前高校设计教育出现的某些不客观现象,为今后的设计教育发展指明了道路。

枥析久美子曾说,比设计更珍贵的是设计的过程。在设计的过程中创意的产生,与客户的交流,对市场的考察,实际问题的解决等会让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勤于动手,普遍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也增强了学生的个人素质,学会为别人着想,为社会服务的精神。这样的设计教育给予学生的,不仅是当下在校受到的教育,更是未来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正如著名设计师张达利,他是一个不愿意重复自己的人,要不断地抛弃自己,不断尝试新的理论和方法。设计,他认为就是不断地探索、尝试和体验的过程,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对设计领域,对未来有所贡献。

为了学生长远发展和设计教育的持续良性发展,培养他们面对客户和市场尤为重要。“很自然,当你与客户交往时,你当然不能凭自己的感觉来进行图像设计,你与之交往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以相互间建立起一种关系才是明智之举,尽量详尽的了解对方的市场情况,并向他提供你的最佳方案。”(史伦斯旺,英国平面设计基础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学校是不存在客户的,但我们可以到外面引进客户。学校是教学场所,没有市场,但我们可以走入市场。把固有的传统教育模式应随时代而变化,即有利于学校发展,也利于学生成长。

篇5

中医药养生保健科普书籍热销的原因,大致说来,有以下两点:一是中医讲求的顺应自然、平衡协调、审机论治、三因制宜、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等基本理念符合了时下养生保健发展的趋势。人们当罹患现代医学无力救治的疾病时往往会求助于中医,并时有起死回生之“奇迹”发生。这不仅是中医能够在当今社会中发展的基本理由,而且也是中医养生保健类书籍能够引起社会共鸣和强烈反响的根本原因。二是自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和文化的转型,本来广为流传、深入人心、浅显易懂、明白通畅的中医理论逐渐变得玄妙神秘、晦涩难懂起来。时至今日,人们普遍对中医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不知晓。对中医理论的思想表述方式不了解。而中医在现代医学无能为力的众多疑难病症治疗和预防保健方面,却有着令人注目的出色表现。这不仅是人们争相阅读中医药养生保健科普书籍的原因,同时也是当前中医保健养生类书籍成为畅销书的更为深层的社会文化因素。

然而,在中医药养生保健科普书籍一派繁荣的景象中,也存在着不少令人十分担忧的问题,需要我们中医药学界以及出版界的专家、学者加以反思和引导。

在目前大量的中医药科普作品中。普遍存在着不严谨、不科学之处。具体表现是:①以个人经验或体验代替普遍知识,把一些尚未经过实践检验肯定的、处于试验阶段的方法,进行不适当的宣传和推广。②孤立地、片面地、绝对化地宣传中医理论和防病治病的手段和方法,如介绍大补元气的人参,只讲人参的种种好处,似乎吃人参有百利而无一弊。其实,任何药物都是有利有弊的,人参也不例外,若长期过量地服用就可能引起滥用人参综合征;附子是补阳散寒、回阳救逆之佳品,但关键在于使用是否恰当,否则,就会导致中毒,甚至致人死亡。③重视中医药一方一法的普及,忽视中医药学基本思想、方法和精神的传扬。许多科普读物往往只限于将中医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用有趣的、可读性强的通俗语言加以介绍,这实际上不过是一种变相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