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业设计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业设计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09:47:3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业设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业设计

篇1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作业设计

不少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地注重基础知识、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课程目标,使学生感觉没有成就感,很多只是机械地应付,甚至不完成作业。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作业,减少作业数量,难易适中,形式新颖,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这样不但不会使学生感到是个负担,反而会积极去完成,效果也会明显提高。作业设计是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其研究对于小学教学实践的深化和教学理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布置思维化作业

教师应遵循新课改精神,体现语文作业活泼多样化,布置一些学生内心真正喜欢,能提高学生能力的作业。

(一)想象性作业。儿童的天性是富于幻想,想象力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记忆性作业。记忆是成功之母,记忆的知识越多,“库存”也就越多,将来可提出的“货”也就越丰富。“死记硬背”显然是不行的,提高记忆力应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有些学生联想记忆好,能够做到由此及彼,只需记住头尾,便能记住整体;有些学生情绪记忆好,特别高兴或悲伤时记忆的东西就相当牢固。因此,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不同的记忆性作业。

(三)推理性作业。推理是有严密逻辑性的,根据线索推测下一步的发展。学生很喜欢侦探故事,教师可以借助惊心动魄的故事,告诉学生一般的推理方法,学着运用推理方法来指导新一轮的学习。如非常受学生喜欢的猜字谜、填成语等形式。

二、布置生活化作业

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手段、方法与过程。要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概括能力等,教师必须努力创造条件,让言语实践活动在课堂中变单纯的问问答答为其他多种形式的学习。让作业回到生活,使作业变得亲切、生动起来,在生活中完成“作业”,也能达到获取语文知识的目的。

(一)“听”培养听的品质。听的品质对于一个人很重要,生活中有许多要求去听的事情。在生活中,可以布置学生认真听爷爷奶奶讲讲过去的故事,听一听邻里近期又发生了什么趣闻,然后讲给班里的学生听听。

(二)“说”训练说的准确性。学生在家里能无拘无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为此,在家里可以进行有目的的说话训练。学生往往愿意把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父母,基于此,老师可以通过家长会事前和家长交流好,提醒家长在孩子说话时适当指点孩子说话要通顺、连贯,有重点,用词恰当,等等,将语文学习融入生活中。

(三)“读”引导思的方向。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在生活中,学生不仅可以读书,还可以读标语牌,读小动物,等等,拓宽读的视野。认真思考标语牌的意思,仔细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等,并在此过程中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要求“读”出重点和特点。

(四)“写”真实的感受。在通过听、说、读的训练后,就可以要求学生把生活的真实感受用语言记录下来。

三、布置个性化作业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成功的教学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释放学生的创造,张扬学生的个性。语文学习原本就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参与教学活动的。语文作业在考虑共性的同时,也要兼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还要设计一些符合学生个性的作业。

(一)独创性作业。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实践性、开放性的作业正好满足了学生这一强烈需要。所以,作业形式还应打破常规,鼓励学生展现不同的风采,培养敢于创造尝试的性格。

(二)注重趣味性作业。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心强,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我很注重趣味性,使作业题目一下子就能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其求知欲。

(三)侧重实践性。实践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这很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再用于实践,在进行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有时可以通过大自然中的现象对课文知识进行验证。

(四)提倡开放性。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的“空白”,我注意挖掘这些潜在的因素,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发散思维敢于提出各种问题。

作业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途径,凭借一定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伴随一定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全面发展。总之,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要纯粹地让学生做作业,而要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还给孩子们一片自由、晴朗的天空。

参考文献:

[1]许培卿.从课程开放视角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5).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开放性作业 作业设计

一、前言

传统语文教学是将老师放在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学习,而教育改革还原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传统教育中,作业也存在较多问题,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也成为改革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作业负担过重,还会出现很多其他问题,主要有表现在作业更多是为了巩固学生课堂知识,但涉及实践应用的较少,此外,很多作业是书面性的,并且统一,学生不能自主选择等。这样就使得作业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学习,还成为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因此,合理的设计语文作业,尤其是开放性作业,是非常重要的,其改革也势在必行。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设计开放性作业的必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传统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使得教学多数以“填鸭式”进行,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发散,缺乏创新意识。小学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语文老师应该在设计作业时进行创新,尤其是开放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差异性作业给每个学生自信

个体是具有差异性的,一个人至少具有七种智力,如语言智力、人际关系智力、音乐智力等,每个人的智力不可能是相同的,各个智力的发育也是不一样的。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得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样,也就是成绩有好坏之分。传统教学中,老师设计的作业都是一样的,学习好的同学来说,没有挑战性,不能促进他们的学习,而学习差的同学又不会,打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感觉作业既不太难也不太容易,使学生能在作业中取得成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

2.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桌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作业让学生禁锢在课桌上,仅仅是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完成作业,就像把河水限制在规定的池塘里。而开放性作业让学生走进生活当中,通过亲身体验,收集资料、数据等,才能完成作业,有时候还需要同学之间、或者与家长一起合作。这样既让枯燥的语文增添色彩,又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感受。

语文本来就是语言教学,来源于生活,也应回归生活,将学校内容融入到具体的生活场景当中,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写日记时,以往很多学生都是像记录流水账一样,老师可以设计让学生去观察上学路上发生的事这样开放性作业,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开放性作业设计策略

开放性作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减轻了学生负担,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在生活中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发生思维。但我国传统教育更多的是单一的作业形式,如何来设计开放性作业是小学语文研究方向,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作业形式多样,内容综合

开放性作业不只是简单的让学生选择作业,或者答案不是单一的,开放性作业应该形式多种多样,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还使得学生体验生活。首先,开放性作业应该具有趣味性。这要求老师根据教学内容,找到结合点,注重学生智商、情商的培养,在作业形式以及内容上革新。例如,《微笑着承受一切》中如果让学生背诵课文,或者熟读表现主人公坚强的句子,并不能让学生真切体会。可以让学生分组体会坐在轮椅上的生活,然后给自己或者课文中的桑兰写封信。其次,作用应该具有层次性,才能更好地针对个体的差异性,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设计开放性作业时,可划分短期作业、长期作用以及实践作业。短期作业也就是平时的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拓展。长期作业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老师引导。而实践作业包括观察式、表演式、操作式作业,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以及合作能力。开放性作业设计在形式上多样,还应该注重内容的综合,知识综合以及能力综合,使得学生全面发展。

2.作业评价多向发展

作业评价是作业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开放性作业评价应该多向发展,不仅仅是单一的对错评价,优秀的教学应该挖掘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并进行合适的表扬,对于学生的作用评价也应该这样。第一,重视学生的作业过程,在其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进行了解,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第二,采取多种评价形式,作用评价不仅局限于老师给学生打分,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评价,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多向作业评价,对学生好的习惯、品质进行表扬,不好的习惯勉励,既不伤害学生的信心,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

3.让作业走向自主

开放性作业的核心就是自主,小学语文教学注重的就是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成为一个充满个性、灵气的个体。让作业走向自主不仅是学生自主选择题目,还应该让学生自己来设计作业,让他们当一回老师,作业的设计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熟悉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四、结束语

作业是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业设计应该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小学语文开放性作业应该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地设计短期作业、长期作业以及实践作业,不仅形式多样,内容也应该综合发展,评价更应该多向化。

参考文献:

[1] 朱家俊.浅谈小学语文开放性作业的设计[J].小学教学参考,2012,(21).

篇3

1. 作业设计要体现趣味性,让学生喜欢做语文作业

一直以来,作业的功能被定位在“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上,直接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时总要贪多求全,生怕有遗漏,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事实上,能力的高低与机械的记忆书写没有多大关系,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那种机械的书写作业已达不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一些学生经常完不成作业,其实是那些单调的书写作业让他们对作业丧失了兴趣。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的特点,把作业设计得形式多样,争取让作业内容丰富而又不失创造性,让学生通过做作业全面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可以设计出不同类型的作业,比如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实践性较强的作业。

2.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业要体现层次性

(1)作业量的分层。

对作业量增减的依据是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对其发展的要求。内容简单、容易掌握的就少布或不布,切忌重复布置简单重复性强的机械性作业,这会极大挫伤学生写作业的兴趣。对于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以不留作业,给这些学生减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发展其他爱好,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发展时间和空间。对于学习能力弱、态度不认真、知识掌握不牢的学生,可适当增加作业量。这样,所有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2)作业难度的分层。

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遵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给学生一个可以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做较难的,能力稍微弱些的可以选择简单的。由于小学生的好胜心较强,有些学生会知难而进,还有一些学生会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跳一跳,尝试“摘树上的果实”。这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类别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作业,作业要有层次、有梯度、难易有别。对于读书笔记这类作业,低年级应以摘抄为主,中年级要以概述为主,高年级以谈感受为主。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学习相同的知识会取得不同的效果。如果设计作业不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结果往往是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而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了”,语文能力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我在作业的设计中,撇弃了过去那种强制、命令式的作业布置方式,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多梯级作业,充分给学生留出自主选择的空间,让优秀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能承受,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3. 作业设计要体现多样性

传统的作业读写训练量大,形式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效率较低,不能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可学生的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会在学生的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学生在形式丰富多彩的作业诱导下,必然会对做作业产生兴趣,学习积极性也必将大大提高。

(1)演说交际类作业。

可以是演课本剧,如学习课文《三顾茅庐》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排演课本剧,起到理解深化、巩固的作用;还可以设计一些辩论题,让学生通过辩论表达自己的看法,这种方式的作业可以让学生迸发灵感的火花,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把口语交际课中的观点拿到生活中实践一下,学习与人交往,锻炼口语交际、待人处事的能力。这类作业真正让书本知识融入生活,让学生把知识放在生活中进行检验、进行思考,达到了活学活用的目的。由此可知,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

(2)读写积累类作业。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必要的积累,这类作业也是发展语文能力的重点。这类作业可以是把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可以写读后感,可以对精彩片段进行比较创作,以提高语言和写作能力;还可以是一些“信息收集”类的作业,对广播、电视、报纸里的内容进行采集,并定期进行交流。通过对学生摘抄内容的跟踪调查发现,经过摘抄等作业无意识地诱导,童话和故事已不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方面,诗歌和散文已经进入许多学生阅读的视野。这类作业的主要作用不仅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积累了语言素材,发展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为更好地进行写作做好了铺垫。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实践作业 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这充分说明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

近年来,人们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已有很大进展,但是,在学生作业练习方面,机械、重复的识记练习还大量存在。反复的听、读、写、练虽然能够识记大量语文课本知识,但难以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难以孕育实践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如何使语文作业走出反复操练的泥沼,让它飞扬学生的个性?下面谈谈在实施实践性作业中的几点体会:

一、创造课本,开发创造智能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笔者利用课文材料设计了一些课外练笔,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想象训练。这种凭借课文内容进行小练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理解文章蕴含的丰富内容,还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诱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智能。

1.仿写。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在仿写时,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如《迷人的张家界》主要写了山野、水野、动物野、人野。这篇课文在构段方式上是从整体到部分,在写法上运用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文后,我要求学生按这种构段方式运用这两种描写方法来写一处家乡的美景。

2.续写。此举要求学生根据原文的叙述,合理推敲故事的发展趋向。这种形式的练笔,能够培养学生想象的完整性和完美性,把学生的想象引向纵深。如学了《去年的树》后,让学生想象写:化为了灯火的大树在听完小鸟的歌声后,心里会有哪些话想对小鸟说?你能代他说出来吗?请你以大树的身份给小鸟写一封信……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二、超越文本,拓宽知识面

在教学实践中,应立足课内,注目课外,拓展性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1.预习性的课外阅读。这种阅读通常在课前进行,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探究性的阅读。这样既可以提供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又在阅读、加工、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参与了阅读实践。如上《猴王出世》一课前,由于课文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就让学生选读《西游记》的有关章回。

2.课文内容的课外阅读。这种阅读是在学生学完课文后,延伸性地阅读有关资料,参与语言实践。比如学习了《鲁滨逊漂流记梗概》后,学生被鲁滨逊的那种勇敢坚强、不怕困难、学会生存的精神所感动。教师抓住时机布置学生阅读语文选学读本中的《鲁滨逊漂流记》。读完故事,鲁滨逊的坚强意志、学会生存的事迹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更全面、更进一步地了解了鲁滨逊 。再让学生深入到鲁滨逊的内心世界,写一写鲁滨逊在荒岛上会想些什么。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从学生心理特点入手,将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言语表达需求,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强烈的表达欲,从而实现语言与精神共生的目的。这种创造性的拓展延伸,深化了课文内容,给课文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

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例如:在学习了古诗《鸟鸣涧》、《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后,在班上开展“古诗朗诵会”:第一,让学生对学过的古诗进行整理,按诗歌所学内容分类,可按季节分,也可按诗人分,还可按年代分,看谁读的古诗多。第二,向大家推荐一首你最喜欢的诗,介绍诗歌的作者,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句、喜欢的原因。第三,选你最喜欢的方式展示古诗,如书法、做书签、画画等。这些实践活动,既达到了运用知识去认识同类事物、扩大知识范围的目的,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了课内外的联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语文实践活动,弥补了单纯的课堂教学的不足。

篇5

一、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

(1)作业设计缺乏差异性。一个班级的学生个体是有差异的,有的教师只注重文本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难以对这样的语文作业产生兴趣。基础薄弱的学生做起来有困难,基础较好的学生则不屑完成。长此下去,就会造成一些学生吃不饱、快不了,一些学生吃不下、跟不上的现象,学生对完成作业提不起兴趣,这样的作业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2)作业布置缺乏系统性。今天布置什么作业,明天布置什么作业,全凭教师兴致,往往缺乏科学的统计依据,教师布置作业的量显得较为随便,导致学生有时忙,有时闲。且作业设计有简单化、模式化的倾向。例如,在课后要求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而阅读材料与课堂教学缺乏实质性的关联,且教师又没有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这样的作业学生往往难以落实。实际上,这些简单化、模式化的作业,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而且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毫无实效。

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

(1)作业设计要体现针对性。因材施教,发展特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作业要体现个性化,要有助于“提优、抓中、补差”。设计作业应注重作业的层次,有一定的灵活性,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选择作业时能“爱我所爱”、“对号入座”,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作业设计要体现开放性。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开放式的作业要求学生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使作业和生活接轨,让学生通过课外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设计开放性作业,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3)作业设计要体现趣味性。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认为负担重,除了指作业量多以外,还有一个方面是作业乏味。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乏味的。兴趣跟时间的占用是成正比的。兴趣越浓,就越舍得花时间。当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种种途径、方式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有趣的事情之后,还应该在作业布置让学生感受到创作自己的作品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学生的智慧与趣味化的作业设计碰撞在一起,经常会产生很多闪亮的火花,让我们为之惊叹。如学习诗词时,为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不妨设计诗词配乐、配画的作业。学生尝试用音乐、画面来诠释它,看是否能淋漓尽致地把词中的意境表现出来。也可设计配乐朗诵,举行了一次诗歌朗诵比赛。能说的说、能奏的奏、能画的画,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才能,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巩固。这些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一方面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4)作业设计要体现实践性。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能力的舞台。课改后的语文教学,更应体现“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构建开放、适应时展的课程体系”的理念,语文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学得”又要关注学生的“习得”,提高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与时代生活联系起来,设计注重运用性、实践性的作业。这样的作业能让学生在读读、议议、演演的实践过程中,充分运用语文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而有所体验,有所发现,有所积累。这些实践性的作业设计,超越了文本课堂,引导学生走向现实生活,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

(5)作业设计要体现自主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而且学生一味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一方面学生对作业失去兴趣,另一方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再说,由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查缺补漏设计自己的作业,更适合他自己,他也会更加喜欢自己的作业,完成起来也比较容易。这样,学生就会将学习视为一种自主性、赏心悦目的最具创造性的活动。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途径

小学语文是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尤为必要。小学语文教学在渗透德育方面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教师凭借小学语文教材,发挥自身优良品德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各种语文活动来进行。

一、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1.是解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发挥不够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的德育具有重要作用,一些小学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就整体状况来说,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发挥仍然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小学不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不注重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二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对教材的德育内涵挖掘不深、不透、不够,不能有效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三是有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功底不够扎实,在思想认识上不注重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这些都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的发挥。面对这些问题,只有不断地使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注重发挥其德育功能,才能切实加以解决。

2.是完善小学德育内容、充实小学德育手段的需要。教育部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指出,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特点

1.层次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随年级段的不同表现出层次性。就英雄人物题材的课文来说,大多表现英雄人物为人民的利益勇于牺牲自己的崇高品质,如低年级的《刘胡兰》、中年级的《》、高年级的《舍身炸碉堡》。讲授这些课文时,教育重点是要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有所侧重,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只要教育他们学习刘胡兰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就行了;到了中年级,就要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爱人民、恨敌人的思想;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强调学习为人民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这样,道德教育既易于接受,又能收到实效。

2.审美性。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多是文质兼美的。因此,阅读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及其中所闪耀的思想之美的感知与欣赏过程。作文教学则是指导学生对审美意识的表达。这一特性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美感教育,使学生受到思想美的熏陶;另一方面,学生在感知美、欣赏美的过程中,自己辨别美丑的能力也将得到不断提高。

3.共鸣性。好的文章从来都是“有情物”,教师教学时不但要吃透词理,也要深挖其“情”;只有使文章之“情”与学生的感情产生共鸣,才能达到德育的目的。因此,“共鸣性”不失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4.渗透性。“渗透性”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基本属性,德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及作业、考试之中。识字教学可以结合字的形、义及字的形成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阅读教学是渗透德育的主渠道,教师要有意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作文教学可以从观察、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审美情感;作业中要对学生进行意志品格的训练;考试中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诚实、慎读等优良品质。

三、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途径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所以,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2.语文课外活动。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重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针对小学生处于幼稚、不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交织且其行为富于模仿性的特点;课外活动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其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可以通过举办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等形式开展语文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3.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并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例如针对某些学生阅读时只注意故事情节,就要教育他们在阅读文艺作品时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参考文献:

篇7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深入实践,小学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学生课业负担重等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但减负过程中却未能实现增效,究其实质,小学语文教学实施“减负增效”只是停留在表面,拘泥于形式化的内容。为了进一步增强小学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实施效果,本文从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现状出发,探究减负增效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小学语文 减负增 实施策略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更多的可能性,在面对纷繁信息的冲击下,小学生的思维会发生变化,脱离传统教育观念的认知范畴。当今小学生好奇心更重,求知欲更强,具有自主学习的潜力和条件,但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学习兴趣也难以长久维持。实施“减负增效”,一方面可以调整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实现内部优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创造性。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课堂教学手段单一化

大部分语文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在教学过程中懒于创新,总是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方式,和学生缺乏基本的互动。单一化的教学模式根本不适应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也无法适应变化着的形势。小学生大多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单一化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2.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能力培养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停留在过度理论化教学的怪圈之中,不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语文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进行由浅入深地讲解,始终围绕某个理想化的主题设计课程,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变得越来越乏味,逐渐失去主动学习探究的兴趣。教师还布置了大量的理论作业,学生深陷题海,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断削弱。

3.应试教育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

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进的背景下,应试教育仍然存在小学教学中,对处于基础学习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这无疑将产生长远的不利影响。学校教师评价、学生测评、课程评比等都已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指标,为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通常会布置大量的作业练习,无形中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二、实施“减负增效”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课业负担重、教学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大力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实施“减负增效”策略是必要之举、迫切之举。在实施“减负增效”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追求教学内容的创新,而不是一味地机械地增加练习量,通过与学生的良好互动,有效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其潜力。而学生在课业负担减轻的情况下,将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并参与一系列学习探究活动。

三、小学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实施办法

1.联系学生实际,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立足点,也是检验教学质量高低的试金石。制定教学目标首先需要教学者深入研究教材,将教学内容划分层次,注重每块内容之间的因果联系,进而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其次,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清楚每名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多样化的教学方案,在教学目标中融入考察学生的内容。

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组中的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教师应抛弃针对课文词句而布置的大量练习,应以文中包含的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互动,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该课文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好人好事,以实际生活中的生动案例为素材,培养当代“小雷锋”。

2.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陷入一个误区,即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将重难点知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但学生的学习成绩仍然未能显著提高。研究发现,学生在教师高效的教学方法下增强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但在解决相似问题时,学生又陷入了一筹莫展的境地,究其实质,学生未能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性方法,未能形成解决相关问题的完整思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语文教师在“减负增效”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组中的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时,教师应先向学生推荐几则类似的寓言故事,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和分析寓言的一般方法,然后再将学生的视野引向课文。在探究寓言故事背后的含义时,教师教会学生学习寓言的基本流程,学生按照此步骤循序渐进,从熟读课文、归纳概括文章大意,到分析课文,探究其中的哲理,再到最后进行自我吸收,并进行适量的练习,全面掌握两则寓言的基本内容。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要想取得“减负增效”的良好效果就必须杜绝形式化、表面化,将“减负增效”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细节之处。具体来说,就是要减少无效作业量的基础上增加有效作业的设计,使学生从课后学习中真正获得提高。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日益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也必将为整个语文学习过程提供借鉴和参考。以“减负增效”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无关内容或没有必然联系的教学内容进行剔除,重点围绕教学主题引进更多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资源,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提高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2)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减负;增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64-01

减负增效一直以来是教学中所面临的较为复杂的议题,既要在减负的同时又要增效,这是我们教师所期盼的理想境界。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充分的认识教学现状,认识减负增效,积极的从教学观念的转变入手,提高备课的质量,优化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全方位的去实现减负增效,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的几点肤浅教学见解: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效率依然不高。首先,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依然传统化,或是“新策略”和“传统式教学”并用,实质上就是打着课程改革的旗号搞传统式的教学,以教师教为主,教师大量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课堂的主体角色不突出,无法实现减负增效。其次,课堂形式比较单调。由于观念的传统化,教学方法的按部就班,致使其课堂的形式单调、枯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负担较重。最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冲击,教师无法正确抉择,加大了减负增效的难度。我国的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致使教师、家长与学生都关注分数,升学率成为了评价学校、教师的指标,最终导致学生将面对众多的作业与任务,学生的学习压力巨大,加之素质教育的冲击,很多的教师陷入迷茫中,不知应是“抓成绩”还是“抓素质”,使得教学一会儿注重素质,一会儿又回到了成绩上,不利于减负增效教学策略的实施,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重要性分析

所谓的“减负增效”,其实也就是在减少负担的同时增加效益,但并不是减少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不是减少上课时间,而是减轻不必要的负担。就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而言,减负增效势在必行。通过减负增效,学生将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实现师生互动,实现二者的共同学习与进步。主要是教师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开展教学,并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自主的学习与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实现增效减负的目的,这既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也是落实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摆脱文山题海,通过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加课堂效果,是提高整体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三、小学语文教学实现减负增效有效策略分析

1、转变教学观念,充分明确教学目标

观念决定一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想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减负增效,我们应积极的从教学观念的转变入手,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和知识技能,认真学习课程改革指导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树立科学正确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实现真正的减负增效。此外,教师还应要有明确教学的目标意识,目标决定着教学内容、教学节奏、教学方法,甚至决定着教学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有了目标,才有教学的针对性。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仔细斟酌,学会结合学生,结合实际,结合教学大纲,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合理利用教学时间,以实现减负增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注重备课,优化教学环节

备课作为教学的初始,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减负增效教学目标的实现。新课改提倡“大语文教学观”,“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善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认真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的从备课环节入手,注重对课堂质量和内涵的深层次挖掘,注意到课程内部所能够蕴含的知识点,提高备课的质量,优化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活”起来,从而实现减负增效,提高教学效率。为此,在备课环节中,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备课时,教师要静下心来,反复研读教材和各种资料参考书,把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其次,教师要读透学生。充分的搞清楚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水平、个性差异以及学习的兴趣动机。最后,教师要学会渗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结合学生学习方法,综合考虑教材、学生、和教师自身的特点,通过比较和分析而得出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充分的去提高备课的质量,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环节,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减负增效。

3、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实现减负增效,不仅要关注课内,也要重视课外,更要注重教育学之间的互动,更需要看到效益和减负之间的互相联系。因此,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方面,我们教师还应重视其质量,减少其数量。作业设计时,教师要注重方法,讲究科学性、合理性,对作业的安排教师要以“精”“少”为原则,结合课堂教学目的,突出重点,而且要力求让学生在学校内完成作业,减少学生的课后负担。这样,课堂内外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

总结: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实施减负增效策略,既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师教学的需要,更是课程改革得以落实的需要。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的总结教学方法,不断的去探究教学途径,让减负增效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分层 教学模式 有效性 应用

在每个班级内,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智力水平的发展及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都不同。为了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实行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作业要求及评价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树立起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运用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分层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具有鲜明的有效性:其一,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案,对其进行有效指导和帮助。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需求,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整体优化,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其二,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通过设计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教学目标和练习,促使教师充分考虑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充足的准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因是对学生量身打造的教学方案,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习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最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二、分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教学的应用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和学习方法,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为了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有必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一)学生分层

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这是分层教学的关键。充分研究学生的学习和个性特点,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接受能能力、认知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差异性,把班内学生按较优秀、中等、落后分成A、B、C三个层次。分层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避免伤害学生自尊心,不使用差生等词语。同时教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要平等关爱,尊重每个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得分层教学顺利开展,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树立起学生学习信心,实现学生整体提高,个性发展。

(二)教学目标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其认知能力、智力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因而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也要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认真分析语文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科学制定出既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的教学目标。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更好地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同时,促成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的基础和发展需要选择目标,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度,增强了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

(三)课堂教学分层

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后,必须根据不同教学目标来科学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A类优秀生,其认知能力,接受知识能力及其智力发展水平较高,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能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对于B类中等生,语文教师要指引他们掌握教学大纲任务,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逐步提高学习成绩;而对于基础较差的C类学生,语文教师可适当放低要求,让学生尽量掌握所教知识,树立起其学习语文的信心,同时激发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来。通过课堂教学分层,同时语文教师运用贴近生活、内容丰富的多种有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让落后学生容易学习、中等学生乐于学习、优秀学生爱好学习的良好学习局面,促进全体学生向更高层面发展。

(四)作业分层

练习分层是课堂教学分层的进一步延伸,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完成后,还要设计不同要求的练习作业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由浅入深一般可分为基础题、简单的综合题和综合题与探索题这三个不同层次。C类学生完成第一层次基础题,教师当天面批,及时检查其掌握程度,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B类学生要求其完成第一二层次练习,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并学会简单应用。而A类学生则要求其完成第一三层次练习,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其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并拓展其思维。在分层练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挑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五)评价分层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与其相应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对落后生,可以采取表扬性评价,充分挖掘其优点,肯定其进步,消除其自卑心理,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对中等生,可采取激励性评价,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的同时,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指出努力方向,促进他们积极向上;而对优秀生,可采取竞争性评价,肯定其成绩,坚持高标准来要求他们,帮助他们取得更高的成就。当然,学生等级不是固定的,在阶段考察基础上,教师要建立一个动态分等级机制,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调整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平等尊重每个学生。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整体学生的发展和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扬。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运用好分层教学模式,为推进我国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 出现问题 对策分析 教育

一、引言

现如今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很多教师而言,就是一种课时性的教学任务,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小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启蒙教育,更是其未来学习和发展的坚定基础,所以小学语文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要想使现如今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变得更好,首先就应该积极找出现如今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正确的措施及时解决。

二、小学语文教学现存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相符

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相符是现如今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现如今的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经常会看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课文内容,这样的课文虽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但是并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想法和思维方式。如果让正处于天真烂漫时期的小学生去感受这样具有悲伤色彩的课文,往往会降低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情绪,导致学生对于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消极性。所以,在语文教学当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教材内容的选择。

(二)教师依然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当中,教师都是依靠着自己一概的“灌输”方法去教导学生,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往往也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为了顺应新课标的发展趋势,但是只是在形式上注意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没有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行开发。在我国现在的小学教学当中,很多教师依然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去“灌输”给学生一些特定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是起不到重要作用的。

(三)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现代化的小学教学当中,教师往往都是规定学生一定要完成的任务,并没有给予学生去积极创造和发挥自身潜质的空间。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这样的教育形式对于学生而言,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出自身的主观性和能动性,不仅不能够及时提升学生的学习素质,还会影响学生对于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四)没有开放性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设计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往往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布置作业。小学生实际上在内心当中对于事物都会有着自己的看法和创新意识,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够及时给予小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仅仅是根据教材中的内容来布置作业,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本身就处于对于新事物感兴趣的阶段,如果在作业布置和讲课当中教师总是一味地强调同一件事情,长期下去就会令小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

三、小学语文教学现存问题的对策

(一)教学内容回归学生的实际生活

笔者认为,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对一些不利于小学生成长的课文进行删减。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不应该出现一些过于具有悲伤情绪的课文,这样的课文在内容上是会对学生进行一定意义上的教育,但是并不适合正处于青春烂漫时期的小学生。在对这些小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内心想法和感受,不要将一些过于悲伤的情绪带给本应该开心快乐的孩子们。

(二)拓宽语文课堂的宽度,构建开放型的语文课堂

开放型的语文课堂在我国的小学教育当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相反在国外的一些小学校园当中就将开放型的教育模式运用得很好。中国式的教学模式总是希望可以将一些内容强加给学生,父母对孩子溺爱,教师对孩子缺乏开发性的教育,这些都是现如今我国小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建设开放型的课堂,才会令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着更好的积极性。

(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切记不可以将两者的位置颠倒。要想让小学生能够将内心的想法和意见积极地展现出来,就应该给予小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不要让教师一味地占据着课堂,应该让教师去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这样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而言,都具有很好的促进性作用。

(四)作业布置要具有开放性

作业布置的开放性非常重要,因为语文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所学的语文知识在日常生活当中都会用得到,语文与现实生活同在。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语文知识的延伸,不要仅仅对学生讲授课本中的内容,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对策,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现如今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很多,需要教师去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只有运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才会全面提升我国当代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穆伟,李依萱.保定市区大班条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语文建设,2014(18).

篇11

一、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现状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线教师不仅掌握了新课改理念的新要求,而且也努力将新时代诞生的新的教学方法融人小学语文的实践教学中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也得到了有效提高。但是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致使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与理想的教学效果依旧存在一定的差距,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依旧不够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对于新课改理念下诞生的新的教学方法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实际使用过程中形式化和模式化严重,例如,对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很多小学语文课程成为多媒体展示课。

二是一些教师依旧没有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依旧是教师为尊,老师努力讲课,学生被动记忆,反之一些教师则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自己退居幕后,使得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感情、说话的场所,教学效果大大下降;三是教学过程很难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新课改理念下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工作的方法

通过对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阐述可知,虽然取得了成绩,但是依旧不够理想,因此,为优化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工作,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差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即学生应该是语文课程的主体,学生应该主动去学习语文知识,做自己喜欢的作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教师不能也不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基本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W习目标,开展不同的教学工作。

就拿学生的日常作业来说,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选择语文课外作业的内容和形式。针对自己的特点设计出适合学习发展的课外作业。这种课外作业,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能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巩固学习的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成就感,保证了学习积极性,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鉴于学生之间个性发展的差异,课题组对自主性课外作业进行了探讨,对作业量、作业难度和作业方式进行了设计、重组,让学生自主选择、设计作业。

2.立足生活,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语文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取得联系的学科。“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性资源,让学生视野由课内向课外和生活延伸拓展,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如参加学校文学社各种文学活动、当学校播音员、参加辩论会、办手抄报、演讲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活用了知识,增长了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在实践中通过谈一谈、说一说、想一想、写一写、演一演、问一问、查一查、画一画、做一做,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与唱、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恰当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身边的事物,懂得自己和社会、国家的紧密相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并且在学习研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创造的快乐,不断地成为个性健全发展的人。

3.有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就是说,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所教授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将情境教学法、情感体验法、问题探究法、故事导入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应用到小学语文的实践教学中去,并通过科学合理地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和触觉,给学生营造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三、结语

篇12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理念

任何教育在教育之中都应当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进行设计,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如果小学语文教学只注重成绩的提升,而不注重通过对整?w教学对学生进行塑造,那么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与意义。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学生的个人情感以及对社会的认知在不断发展,语文教学作为小学生人生中的起点,求知并不应当成为教学的唯一要求,而应当注重通过运用关怀以及塑造的理论,激发小学生的灵性成长,保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小学语文知识的积累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学习,从而运用积极向上的态度促使小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面对困难。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理念应当是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全面促进小学生智力、审美以及人生价值观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不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在进入小学初,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头语言能力,小学语文教学通过课堂教学,能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云纹口头能力。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应试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目前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汉字的识别以及断句能力的培养仍然占据教学的重要地位,并且教学以为强调对学生语文思维进行培养,没有注重文字的重要性,这也导致小学语文教学的残缺,是一种不科学的教学方式。加之小学语文教学时间的有限,小学生无法在课堂中吸收语文思维的转化。大多数小学生语文基本功不扎实,基本都是文字能力不足而产生。所以小学语文小学应当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互动少

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教学缺少互动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之中往往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只需要被动的听课,这种教学方式往往致使小学生缺少独立思考。另外教师在语文课堂之中,往往并没有设计一些课堂思考题,或者思考题设计的相对较为简单。例如:在语文教学之中,教师提问学生“文中有一段是全文的中心思想吗”,而学生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就可以,这种思考题缺少对小学生思维的调动。还有一些教师对语文思考题持有置之不管的态度,这些问题都说明了语文教学缺少必要的互动性。

(三)缺少必要的阅读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都是将教材作为中心,将教学任务完全归于教材中而教师通常也会认为,只要将教材中的内容完成,那么也就意味着,本节语文课的完成。,那么背诵课文也就成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方式。这种枯燥的背诵课文往往造成小学生无法利用更多的时间阅读课外刊物,这种教学方式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三、改善小学语文教育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改善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可通过结合其他类学科教学方面的优点,在通过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状况,针对性的运用具有意义的教学方法,并将语文知识融入到其中。例如运用计算机进行动画模拟教学,通过将课本中的内容以动画等方式进行播放,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但改善教学氛围,也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扩宽语文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针对当前语文教材内容枯燥的现状进行教学内容的扩充,将书本中的内容进行灵性化和生动化。教师可在语文教学中将教学内容设置成故事情节,通过运用故事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关注度,增加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故事中不但获取语文知识,同时故事也强化学生语文知识点的运用。另外教师也可在教学之中运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游戏以及教学图片等方式,提升语文教学的色彩性与趣味度,让学生在娱乐之中潜移默化的学习语文。这样不仅有效促进学生自发学习语文知识,同时也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很大帮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根据教学而安排的一种学习活动,其时间在课堂之外,同时也是课后的一项活动。常见的方式有游戏竞赛以及分组学习。可要求教小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进行作业的完成。也可通过学生的分组,并针对不同组学生选择适当的任务,让学生在自身的周围通过选取与任务合适的资源完成,教师在评价之中可运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展示,不但促进学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扩展,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篇13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整合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5―129―02

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

作为高职高专中的师范类学校,培养对象是从事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培养则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而师范生专业发展潜能的培养是迈向教师专业化的第一步。如何培养师范生的从教素质,提升其专业发展潜能则成为师范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高职高专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坚持以基础教育改革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理念为指导,准确合理地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教学中,既要传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从教技能。但是目前使用的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的特点是章节多,内容多,而实际的授课时数少,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处理这种矛盾?首先,要更新观念、更新内容、更新体系、更新要求,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和运用能力,使教学具有实用性;其次,要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本着“边学边用、学用结合”的原则,加大从教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坚持“实用为目的,训练为手段”的原则,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

“实用为目的,训练为手段”的原则是要求我们在教法课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其学科特点――实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课堂对于师范生来说是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记忆。虽然学校每年都安排一周的教育见习,但是时间短,学生只了解些皮毛,不能深入地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所以就出现了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时候做不到理论联系实践。教师讲课的时候举了很多的教学案例,很有代表性,可学生听过之后并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效果并不理想。最后只能是累垮老师,耽误学生。现代教学理论强调“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起的作用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咨询者”等多种角色。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应该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沉闷局面,把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的教学案例融入教法课堂中,加大学生收集和整理教育教学信息的能力训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兴趣。通过模拟教学,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探索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依据学科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在教师指导下,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师生教与学的共同活动,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复杂的学习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活动是贯穿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所以对教学过程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效果是否理想。下面以笔者一节研讨课为例,谈谈如何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理念为指导,在教法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

1. 适当地进行教材内容整合,便于学生的学习和运用

笔者讲授的是第四章“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第四节“教学策略”中的第三个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策略”。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五个内容:预习指导、课堂导学、作业辅导、板书设计、教学机智。这么多的内容不可能一课时完成,基于新课程、新课改对教师把握教材、挖掘教材和整合教材提出的新挑战,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这节课的安排是学习课堂导学中的导语、提问、讲解、板书设计,然后进行模拟教学,利用拟教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引出教学机智的内容,其余内容自学完成。整合之后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可以更深层次地领悟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更快、更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加大课前的预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整合之后的教学内容也很多,所以要让学生充分预习教材内容。授课对象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经过高中的紧张学习的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学流程是这样的:布置预习作业――收集整理相关的课外资料――上课伊始进行预习汇报。通过汇报,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通过预习还可以减少课堂教学的负担,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适当缓解因“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而产生的矛盾。

3. 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质量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合一”的教学理论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笔者采用的是点拨法、案例分析法、拟教法。

点拨法,在学生充分预习、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使他们更快地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案例分析法,使教学内容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结合得更紧密,让学生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与研究,能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锻炼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方法,同时在拟教过程中,师生可以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教学角色。

4. 精心设计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要精心选择引入课题的材料,因为导人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序幕,要力求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如本节课给同学们讲《公鸡吃米》的故事:“1938年,教育理论家陶行知先生到武汉大学作演讲。走上讲台,陶先生从皮包里抓出一只大公鸡,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讲桌上,陶先生按住公鸡头逼它吃米,公鸡只叫不吃;又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塞进去,公鸡挣扎着仍旧不吃。当陶先生松开手,把公鸡放在桌上,不一会儿,大公鸡就开始吃米了,而且吃得津津有味。”陶先生用这个深入浅出的道理批评了生活中那种“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的现象。其实,学生学习就如同公鸡吃米,应该是自觉自动的行为。这就涉及如何处理“教”与“学”的问题,我们要做好哪些工作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的第三个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策略。采用讲故事导人,达到“有趣、生动、引起注意的目的”,同时又为学生的练教作了榜样。

5.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落实“教学做”合一

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是自主-合作-探究-拟教。在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教材内容,并收集整理相关的课外资料。上课伊始进行预习汇报交流,教师适当进行点拨、评价,然后引导学生共同研究“怎样才能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设计和使用‘教学实施策略’”。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案例,做到教法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结合,填补教材的空白,便于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同时也达到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求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最后以模拟教学的形式呈现学习成果,师生共同评议,讲课者自评,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征,在“教、学、做”中把发现、感悟、交流、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

6. 充分利用备课小组,努力实现全员参与拟教训练

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少数学生能在课堂中进行模拟教学。虽然师生一起听课、一起评议,没讲课的学生也能从中获得收益,但那只是“纸上谈兵”而已,要想“绝知此事”必须“躬行”。因此,本着“学中做,做中学”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备课小组,小组内学生一起备课,组内讲课、评议,组长记录,教师及时检查。每个小组要推选一名代表在下次课进行课前练讲,从而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每次的模拟教学中,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从教技能。

总之,作为高职高专的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学校的发展方向,明确高职高专师范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合理地进行教材整合、学科整合,突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专业潜能的挖掘,使师范生达到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的要求――具有熟练的小学语文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11―16.

[2]李志厚,新课程教学方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肖川,名师备课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韦志成,周庆元,语文教学设计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篇14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趣味性

一、前言

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来看,新课标给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发展方向,对小学语文教学做出了具体规定,使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了满足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的重要手段。基于这一现实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应积极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结合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特点,从教材运用、故事教学和课后作业入手,认真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升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应通过灵活运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

语言文字,尤其是低年级的汉语拼音是一种枯燥无味的字符,要让学生想学、乐学,就要变无趣为有趣,充分利用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例如在学习韵母“a o e”时,可以根据书中的插图引导学生编故事:早晨,太阳公公出来了,小朋友和小动物们都起床了。新的一天开始了,大家可高兴了,你看,小妹妹来到了小河边开始练嗓子了“a a a a a…a a”,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编上相应的儿歌,每个字母编一首儿歌,便于学生记住它们的音形。如:圆圆脸蛋扎小辨,张大嘴巴a a a;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 o o;清清池塘一只鸭,水中侄影e e e。当学到声母“d”时,我问:“你们准备怎么记住‘d’的样子呢?”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学着编了一句儿歌“小马下山坡,左下半圆d d d”。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加深了对字母的印象。

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考虑到新课标的具体要求,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就要从教材运用入手,做到合理选择教材,正确选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进而满足课堂教学需要。从目前小学教学的发展来看,灵活运行教材,提升教材的利用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重要手段。

三、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应通过讲故事的手法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年龄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就要采用讲故事的手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课堂教学中加入讲故事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加入讲故事环节,应开辟专门的讲故事时间,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有专门的时间听故事,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故事教学中,应在时间上保证故事教学得到有效开展,保证故事教学的整体效果。

2、改变正常教学内容的叙述角度,引入故事情节

除了要开辟专门的故事时间之外,还要在正常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改变叙述角度,积极引入故事情节,使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形成故事教学的良好氛围,满足课堂教学需要,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所以,在故事教学的开展中,叙述角度的选择十分重要,我们应积极做好故事情节的引入工作。

3、根据学生兴趣爱好,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阶段,应明确故事教学目的,并认真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以此作为选择课堂小故事的依据,使课堂小故事能够满足教学需要,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故事教学法的运用,应使课堂小故事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

四、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应从课后作业入手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

如果说课堂内容的丰富多彩是增加课堂趣味性的主要部分,那么课后作业的趣味性也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孩子的天性是爱动好玩,针对孩子的这一特性,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作业不能只限于抄、读、写。它的设计要可读、可写、可看、可玩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了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应对课后作业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1、明确课后作业的目的,优化课后作业的设计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阶段,设置课后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并巩固课堂知识。在这一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趣味性,就要明确课后作业的目的,并对课后作业的设计方法进行优化。

2、在课后作业中,更加关注作业本身的趣味性

在设置课后作业时,应选择有趣味性的内容,同时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课后作业,使学生的课后作业既能够满足趣味性需要,也能够满足实际教学需要,起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

3、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从目前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性教学的实际开展来看,趣味性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同时对学生的整体能力形成良好的培养。而这一切的实现,课后作业是重点,因此应通过课后作业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十分必要的,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就要从教材运用、故事教学和课后作业入手,采取积极的教学措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根本上提升整体教学效果。从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来看,趣味性教学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认真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 陈东生;;如何搞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阅读与鉴赏(上旬)

[2] 高多多;;浅谈实施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

[3] 李丽丽;;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J];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