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故事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故事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09:47:3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音乐教学故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音乐教学故事

篇1

关键词:音乐教学; 生本教学; 情感体验; 提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064-001

小学音乐的教育绝不是单纯的专业知识传授,而是更为全面、深刻的音乐素质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做到精心设计,耐心引导,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多从音乐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并从中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知识技能,全面提升音乐素养。

下面仅以苏教版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材中的《土拨鼠》一课为例,与大家进行有益的探讨。笔者感受到在教学时如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则能更好地理解歌曲,准确表现乐曲,提升音乐素养。

笔者初步的教学流程是这样设计的:

一、音乐导入,创设情境

课的开始欣赏《欢乐颂》,由《欢乐颂》引出作曲家贝多芬,然后再介绍贝多芬这个人物的背景,引出同时期的大诗人歌德写的一首诗《土拨鼠》,最后由我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朗读这首诗。

二、感受旋律

当学生了解了《土拨鼠》的作曲者是贝多芬之后,接着我便引导学生词与曲的完美结合使整首歌曲更加增添了悲伤地情绪,让学生仔细回味歌曲的情绪。

三、学唱歌曲

首先我让学生回忆六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从而开始节奏的训练。节奏训练完之后,我还稍稍讲解了下歌曲的调性和让学生找出主干音。接下来便是演唱歌曲,在这个环节中我用了各种形式来让学生熟悉旋律,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轻声哼唱,找出歌曲中相似的乐句等等,从而达到让学生会唱歌曲的目的。最后便是处理歌曲,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找出歌曲的换气点和如何运用力度记号来表现歌曲。最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分析,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土拨鼠》是一首表现游子思念亲人、家乡的歌曲。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两首同样是表现游子飘零他乡的孤独与凄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的乐曲让学生欣赏,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五、课外活动建议

建议学生回顾所学的内容,课后了解贝多芬更多的生平事迹和他的音乐作品,了解贝多芬不平凡的一生。

原以为精心设计的一节课会上得得心应手,但是真正实施起来,确发现并没有之前所想的那样,问题一大堆。比如,导入环节对于贝多芬的全面介绍,并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与学习兴趣。新授环节,教师总是牵着孩子的鼻子走,学习的主动性不够,课堂气氛不活跃。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整节课基本上都是在师问生答的模式下进行,学生学习太被动等经过组里面其他老师的讨论和我的反思,我发现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

做了以上的分析之后,笔者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做出了这样的调整:

一、音乐导入,创设情境

导入时由小曲导入到大曲。我先播放《土拨鼠》音乐,同学们都不知道作者是谁,非常好奇,我再播放《欢乐颂》,告诉孩子们两首音乐作品的作曲家是同一个人。这时孩子们恍然大悟,作者是贝多芬。有时候教师的“卖关子”反而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在介绍贝多芬时,点到即止,只介绍贝多芬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被称为“世界音乐文化史上的巨人”,代表作有《第九交响曲》等等。因为长篇的介绍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调整后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所提升,倦怠感消失了。这样的调整也留给学生更多对于贝多芬的研究空间。

二、感受旋律

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之外,老师也要投入感情,声情并茂的演唱加上丰富的肢体语言,才能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沉浸在音乐教学当中。

三、学唱歌曲

1.从学生的年龄层次方面来看,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比较羞涩,因此,在读歌词时,可以全班一起朗读,而非像低年级的学生冲动活泼、爱表现,一人读即可。在节奏训练方面,点到为止即好,不需刻意的加入动作或者节拍。

2.用学生的听代替老师的教。让学生学会主动体验歌曲情绪,不依赖也不迷信教师的知识传授。

四、拓展延伸

用不同的形式感受歌曲。在拓展延伸方面,我们除了可以拓展一些情绪相似的歌曲之外,还可以加入乐器(如竖笛),用不同的形式来演绎歌曲,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五、课外活动

篇2

一、聆听音乐,在“听”中创新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美妙的音乐能引发学生无尽的想象。小学古诗音乐欣赏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古诗音乐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教师要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认真聆听古诗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在音乐天空中翱翔。如:在教学古诗歌曲《七步诗》(〔三国·魏〕曹植诗,李普权曲)时,课堂上教师只提示乐曲名称,不作其他任何暗示,让学生反复倾听,鼓励学生说出对他所听到的音乐说些什么或描写什么,学生们能根据音乐情绪,结合自己掌握的部分知识描绘出了不同的古诗画面,有的说:“在雄伟的皇宫里,聚集着满朝文武官员,和曹坯商议如何处置曹植。”有的说:“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曹植面对哥哥曹坯对他的处理,正在慢步思考,编出一首诗来,让他哥哥满意,不杀他(曹植)。”也有的说:“曹植不满他哥哥曹坯的领导,写出诗来反抗他。”有的说:“曹植眼看被曹坯杀,在屋子里渡来渡去,准备写出一首诗来,结果在七步之内写出了一首世间绝妙的诗篇,曹坯不得不免死曹植。”还有的说出了他听到或想到的各种场面,还用动作来进行了表现。各种各样的意境,可见他们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在他们心灵深处不断进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提出问题,在“议”中创新

问题是创造之源。教师的提问目的,不在于考学生,而是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好奇心,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如教学《寻隐者不遇》(〔唐〕贾岛诗,李普权曲),待学会歌曲后,教师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师:“童子”是谁?你能伴伴“童子”吗?

生:(先小组讨论再集中回答)“童子”是男孩子,是这位隐者的小徒弟。部分同学能维妙维俏地伴伴“童子”。

师:“隐者”又是谁?他为什么是一位“隐者”?

生甲:“隐者”就是一位隐士,即隐居的人。可能这位“隐者”是一位很有学问、很有才干的人,他看不惯当时的官吏欺压百姓,贪账枉法,所以他不就不愿做官,隐居深山老林,采他的药,读他的书。

生乙:可能这位“隐者”曾经是一位县官,他为官清廉,百姓拥戴,可他的上级老是与他为难,所以他看不惯,弃官隐居深山,以采药治病来服务百姓,为持生活。

生丙:可能这位“隐者”曾经是朝庭的一员大官,他为天下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使得当朝其他官员没得到好处,遭到这些官员的排挤,致使皇帝听信谎言,被贬至边塞,而他又恨不下这口气,弃官从民,隐居深山。由于他为官期间做下了大好事,所以他隐居后还有不少的人来拜访他。

……

师:根据这个情节,你能创作出一首同名的现代诗来吗?

生:(同学们热情高涨,先小组讨论,再回答)

一组:迎客松下问童子,我友王仙在何处?您来深山访我师?上山采药明日来。

二组:大树下问徒弟,贵师傅在不在?我师清早去采药,不知何时才回来。

三组:书童清晨玩得兴,问师得知去采药。山高路险雾迷漫,恐怕一时难找到。

四组:书童玩耍松树下,通报师傅好友到。童言师傅采药去,不知何时采回药。

……

这些诗篇,太美丽了,太具有创新价值了。转贴于

三、表情歌唱,在“唱”中创新

表情歌唱是音乐教学人文本质。歌唱教学的人文何在?就在于唱出山、唱出水、唱出景、唱出情、唱出神,即歌唱者进入角色,以情感来歌唱,并伴以较有表现力的具个性的体态语言、表情语言,唱出人的一种精神,唱出风景的一种美丽,唱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兴旺。如古诗歌曲《石灰吟》(〔明〕于谦诗,李普权曲),这是一首借咏石灰,表现自己(作者)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甘为民众的利益作牺牲的高尚精神的高风亮节篇。教师按常规给学生教会后,学生演唱很平淡,教师通过精细的启发、引导学生以刚强的气质,坚刃不拔的精神,气贯山河的热情来演唱这首歌,学生通过认真的领会,加以具个性的体态语言、动作、表情,其效果令人满意。

四、创设情境,在“演”中创新

篇3

对于古诗词,《乐记》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古往今来,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唐诗、宋词、元曲,大都能作为“歌曲”演唱。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入古诗词歌曲演唱,直接用“以唱代教”、“以唱抒感”、“以唱代背”的方式进行教学,那么,歌唱熟了,诗词自然也就背熟了,有利于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和复杂情感。具体做法如下:

一、用音乐营造课堂气氛

俄国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魅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为可能。”用音乐导入,在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情感,进行审美熏陶等方面可以发挥独到的作用。

如讲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播放王菲演唱的流行歌曲《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哀婉绵长、柔情似水的声音,深深地吸引住学生,悠扬的乐曲声把学生带进了凄丽迷茫的意境中;讲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以《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浑厚的男中音、雄浑的气势,让学生仿佛看到了当年赤壁鏖战时,年轻有为、意气风发的周瑜谈笑风生、指挥若定的神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流行音乐,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二、用音乐指导学生品评古诗词

古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很多古诗词中的意境和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学生很难领会。将音乐融入诗歌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而且能陶冶情操,并使诗歌潜入心扉。

如讲授李白的《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我播放翁培伦演唱的流行歌曲《护国良相狄仁杰》片头曲《饯别》,“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悲怆中包含高昂乐观的乐曲,加上翁培伦那至情至性,忧郁但不消极的男中音,把作者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学生似乎看到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为黑暗污浊的环境所压抑,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的诗人,面对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仿佛现实中一切黑暗污浊都已一扫而光,心头的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了九霄云外,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想高飞远翥到天上去摘取明月。但现实“夷羊满中野,盈高门”的可憎局面,又让诗人觉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通过流行歌曲,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更能体会出作者面对实际生活中的种种缺憾,不屈服于环境的压抑,也不屈服于内心的重压,不甘沉沦的、豁达乐观的精神。

现代流行歌曲白话歌词,把晦涩难懂的古典诗词演绎得通俗易懂,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真正体会到作者的情感、领会了诗的内涵。

三、用音乐帮助学生背诵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很多优秀内容被很多现代的音乐制作者制作成具有时代风格的音乐。在教学时,教师借助这些流行音乐,能使古诗词长留学生心间。在讲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播放了王菲的《明月几时有》,学生们边学边唱,不亦乐乎。十几分钟的时间,他们就把这首词全背了出来。这次尝试,拓宽了我的思路。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听一些这类歌曲。如:根据李煜《相见欢》改编的《独上西楼》、李煜《虞美人》改编的《几多愁》、李商隐《无题》被改编的《别亦难》、李清照《一剪梅》被改编的《月满西楼》等。渐渐的,当初不喜欢古诗词的学生也加入吟唱的队伍,古诗词的默写有了很大的改善。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恰当应用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进行古诗词教学,不但能使学生体会到音乐之美,而且为古诗词课堂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大大地提高了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4

一、用耳朵听,在“听”中创新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作为一种艺术教育,音乐教育需要创新,有创新才有发展。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音乐艺术实践中重要的环节。音乐是经过强弱、快慢、升降、混合等艺术加工过的声音,是有节奏、旋律或和声的人声或声器、音响器材等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文学通过语言文字,美术通过色彩线条,音乐就是运用优美、悦耳的声音,传达人类的各种情感。优美的音乐不会随时间而消失,有着永恒的生命,美妙的音乐能引发学生无尽的想象。小学古诗配乐欣赏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由于每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古诗音乐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教师要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认真聆听古诗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在音乐天空中翱翔。通过音乐形象,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阅历和见闻,以及教师在课前给予他们的提示,通过上网、看书所获取的一切资料慢慢展开想象。

二、用头脑想,在“议”中创新

问题是创新之源。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考学生,而是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活他们的思维。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到“备问题”的重要性,在课堂上由教师提出一些有利于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想象力、激活思维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积极议论、积极想象、积极创新,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比如,教学《悯农》一课时,先由学生自由学习这首歌曲,待学会歌曲后,教师可以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和想象,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达到在“议”中创新的教学目的。

三、用表情唱歌,在“唱”中创新

每个孩子的歌声都是天籁之音,“唱”这一教学手段一直以来都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情感,我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在正确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音乐特征、歌曲意境之后,引导他们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情去表现歌曲的情感。然而,表情歌唱是音乐教学最突出的人文本质,那么,歌唱教学的人文本质在哪里呢?就在于唱出山、唱出水、唱出景、唱出情、唱出神,就是让歌唱者进入角色,以情感来歌唱,所谓的“歌以咏志”指的就是这个。同时,伴以极具表现力的、极具个性的体态语言和表情语言,唱出人的一种精神,唱出风景的一种美丽,唱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兴旺。

四、创设情境,在“演”中创新

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诗歌情境,可以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发展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古诗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众所周知,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往往不满足于仅用歌声来表达情感,也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更喜欢手舞足蹈用动作表现,动作是他们认识音乐和从音乐中获得快乐的最有效途径。正因为这样,我们教师就更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让他们的想象力得到激发,并且用他们自己的思想表现出古诗词音乐、歌曲和创新音乐的时间、空间。

五、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创”中创新

我们主张不论在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还是在演唱、演奏、音乐律动的过程中,都要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运用学过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以自己独特的感受来理解音乐、表现音乐,赋予音乐以个人情感的审美个性和生命力。

“创”其实很简单,让学生自己选取他们最喜欢的一首诗词,先自己把歌曲谱出来,经过同学们的商议和老师给予的一些意见,选出其中较好的几首,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取乐器,还要自选打击乐器伴奏,然后以自由的形式把他们自己“创作”的歌曲,通过自己的打击乐器配乐,进行“自创”表演。当前的学校教学倡导学科综合,“吟唱古诗词”融合了语文和音乐两门学科。作为语文课和音乐课的补充和延伸,在配乐朗诵和歌唱的过程中,学生会体验并逐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美感,增强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六、古今结合,在“拓”中创新

篇5

关键词:小学音乐;奥尔夫教学;突破;创新

音乐教育作为构成我国小学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塑造学生的审美个性作用显著,也是践行全面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但从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具体实践状况来看,小学音乐教育依旧处于一种固化的模式下,无法适应现代教育要求。而奥尔夫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对小学音乐教育突破与创新具有积极作用,其优势与应用价值较高。

1 小学音乐教育中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的应用讲究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一切从学生的角度作为出发点,进而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实践,这一点符合新课程标准对于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顺应教育体系改革的发展步伐;其二,奥尔夫教学法主张并强调营造一种欢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能够很好地被体现。同样,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从多层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感官体验,更好的展现出他们的学习效率与学习热情,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其三,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存在,也不可忽视教师所能够发挥出的辅助作用。奥尔夫教学法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让传统音乐教学解脱出来,在突破与创新中绽放音乐教育的魅力与价值。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融入,有助于提升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与全新音乐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共同进步,为现代音乐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2 小学音乐教学中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小学音乐教育中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已经得以明确,其具体的应用策略则需要结合教学实践来具体尝试与突破创新。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如下:

(一)音画结合培养学生兴趣

奥尔夫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其根本是以学生为核心,做到充分了解学生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显然所能够发挥出的教育价值将被无限放大。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对于抽象知识点与艺术内涵的理解不够全面,反而对于一些形象、具体的内容兴趣较大,关注度也更高。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学生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便捷性做好音乐与画面的有效融合,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课之前利用多媒体播放《白雪公主》等类型动画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音乐为不同的动画进行配乐,结合故事情节做好音乐的搭配,加深学生对于音乐及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的理解,让小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当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这种方式,充分将音乐的内涵与具体动画融合在一起,以“看”带动“听”,以“听”理解“看”,最终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二)游戏教学增强学生参与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的应用,强调在游戏中学习,从而让音乐教学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换言之,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当中,在游戏中学习,消除负面心理与情绪才是小学音乐教学的理想状态,而奥尔夫教学法的游戏教学则能够最大限度上增强学生参与度。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游戏教学过程中,前期的准备阶段应该规划好游戏内容,做好对音乐知识点的拆分与分层设置,降低难度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逐步去掌握。例如,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节奏方面的练习,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其次对各节奏进行联系,最后可以采取传统“击鼓传花”的方式深度拓展。这样循序渐进的音乐教学模式,既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也能够在根本上提升学生对于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

(三)故事教学加深学生理解

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有一个故事,都是由创作者根据特定历史与情境展开。小学音乐教学中则可以充分运用故事教学的方式做好引导,取代传统“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奥尔夫教学法倡导的故事教学,对小学音乐教学是一次全新的突破。但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储备与理解能力有限,在故事的选择与易读性方面教师需要做好衡量,保证发挥出故事教学的优势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例如,在教学《游击队歌》时,就可以应用故事教学的方式,讲解在当中众多游击队英雄的光辉事迹,如“地道战”、“地雷战”及“放牛郎王二小”等故事与英雄人物,让学生加深对《游击队歌》内涵的理解,更容易从歌词当中联想到当时的历史背景,领略歌曲背后深刻的内涵。奥尔夫教学法当中故事教学方式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的应用,有助于W生理解音乐教学内容的内涵与背景,从而拓展对音乐的理解,为今后接受音乐与养成审美个性奠定基础。

篇6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学观念是以教师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多半都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课本的知识点完完全全地给学生进行讲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就是“死记硬背”。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语文课堂产生厌倦心理。而且,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随着新课改的出台,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音乐选择

将音乐元素引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中的目的是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不能随意地引用音乐。语文课堂中的音乐选择,应该注意一定的方式方法,选择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并且能够有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音乐。接下来,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的教学特点,提出进行音乐选择的几条途径。

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音乐选择,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维持注意力的时间短;记忆主要以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为主;思维的发展必须依靠具体事物的支撑。因此,老师在选择课堂音乐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尽量选择节奏简单、明确,容易引起学生注意的音乐。例如,《生日快乐》《蓝精灵》《数鸭子》等等。这些音乐能够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融入到语文课堂中,为老师接下来顺利开展阅读教学做好铺垫工作。

四、根据课堂内容进行音乐选择,营造教学氛围

将音乐融入课堂的目的除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语文课堂氛围外,还要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理解能力。因此,在进行音乐的选择时,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作简要的分析,然后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选择适宜的音乐。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音乐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迅速地进入到阅读的故事情节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能力,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对故事情节进行分析。例如,在讲解《王二小》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阅读分析前,播放《王二小》的音乐,让学生们在音乐中去体悟故事情节。经过教师的分析,学生们就能清楚地掌握故事情感,理解课文内容。

五、根据课堂活动进行音乐选择,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7

关键词:小学音乐;小学生;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55-01

小学音乐教学相较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很大的差别,其传授的主体并不是单纯的知识和理论,而是丰富的思想和情感,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能够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增强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使学生领悟到自然、社会的和谐之美,从而带着积极的心态融入到以后的生活中。

一、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音乐学科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音乐课程的开展规模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然而由于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所引用的音乐素材,大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模式仍比较传统和单一,因此无法满足小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真正需求。并且教师在音乐讲授过程中,只是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教学内容十分枯燥乏味,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无法提起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技巧的训练和识谱能力,而忽视学生对于音乐内涵的理解和情感的领悟,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但无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阻碍了学生审美情感和音乐创造力的发展。

除此以外,由于当前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教育工作者对小学音乐教育的认知不够全面和清晰,使教师在教学中无法领会教育的真正要领,更无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造成小学音乐教育改革速度慢、质量差等现象,进而影响小学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如何改善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关键。

二、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改善学习环境及教学氛围

教育的环境和氛围与教学质量是密不可分的,优良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首要条件,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优美的环境创设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首先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布置教室,在墙上挂满各种乐器和音乐家的照片及名言,也可在黑板或墙面相应位置设置一个音乐专栏,让学生每天在音乐专栏处分享自己所了解到的音乐知识和信息,建立起学生之间音乐沟通的桥梁,使学生置身于有优美的充满音乐氛围的环境中,并对音乐产生一种由衷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激情[1]。

其次,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亲切的互动,拉近教师与学生距离的同时,还应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让学生们互相分享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在团体融洽的氛围中,喜欢上音乐教学的课堂,进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

2、运用形象直观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大多初步接触音乐,其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还只能停留在对音乐表面形式的理解,而且小学生上课过程中,自制能力比较差,所以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的多种感官加以刺激,增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如运用录音机播放音乐的同时,教师对音乐进行示范演唱,并让学生进行模仿;亦可播放幼儿演唱和舞蹈视频,让小学生跟着音乐唱歌和舞蹈,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并可以让学生充当其中的角色,既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趣味性,又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2]。

3、运用故事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心智还很单纯,所以小学生普遍对听故事十分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心理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将歌曲与童话故事相结合,吸引学生对于音乐好奇心,教师在音乐的背景下,对故事讲授过程中,应该注意符合语境,并且运用趣味性的语言对故事加以阐述,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3]。教师也可在教授和灌输音乐知识的同时,对音乐作者的生平故事以及创作歌曲的背景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了解音乐背后所蕴藏的内涵,使学生对音乐产生美好的印象和情感。

4、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器乐教学

新时代的音乐教学,不能只依靠传统的听唱及视唱教学,更需要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融入新的教学元素,例如在音乐课堂上引入乐器的教学,使学生不是被动的学音乐和听音乐,而是主动地演绎和创造音乐。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引入,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对于乐器以及音乐学习的乐趣,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不同乐器的指导教学,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和喜好,给其安排不同的乐器,并在教学进行的过程,组织学生对多种乐器进行合奏,不但能培养学生音乐方面的兴趣爱好,更能促使学生增强合作意识和对音乐学习的主体意识。

小学时期是每个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教育需要在该阶段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教育,小学音乐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审美意识,更能促进学生从小养成用欣赏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良好习惯,以及从音乐的角度鉴赏世界的能力,可见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只有从学生的心理和实际情况出发,全面改革小学教育理念和方式,才能有效地发挥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胡家玲.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21):495-591.

篇8

关键词:讲故事法;表演法;多媒体教学法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常常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欣赏中去呢?人们常说:“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因为有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学习,才能让学生爱上音乐,懂得去欣赏音乐。我在教学中有三种方法教学效果很好,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讲故事法

每个学生都爱听故事,一听到教师要讲故事他们都昂着头挺着胸,竖起耳朵认真倾听,再配上音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在这时我的声音戛然而止,学生要想知道故事如何发展,请自己听音乐想象故事情节。例如,《彼得与狼》一课整堂课都在“说故事、听故事、演故事”的过程中进行。故事层层深入,学生在不断设疑、不断解疑中兴趣盎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主动地去表现故事。带入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主观情感因素,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倾向,并带着主观情绪体会音乐形象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感悟真、善、美。又如,在二年级童话欣赏课《龟兔赛跑》欣赏的故事情节,以管弦乐器特有的音乐和表现力,塑造了小兔子和乌龟的形象以及他们各自的动态。乐曲发挥了管弦乐队丰富的表现力,生动地描绘了林中清晨的景色和龟兔赛跑的热闹场面以及欢乐愉快的舞会等情节。乐曲通俗易懂,特别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儿童一边听故事一边听音乐,可以从中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和关于管弦乐队的知识。

二、表演法

在音乐欣赏课中我一有活动机会就让学生演一演,爱表演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希望教师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的展是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例如,我在教学《鸭子拌嘴》一课时,我采用了表演的形式,用打击乐伴奏引入欣赏,学生自制头饰、道具,根据分析音乐的内容进行自编自演,展现了生动活泼可爱的小鸭子形象。这种快乐学习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轻松、愉悦地学习了音乐,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各表演融思想性和趣味性、音乐性和舞蹈性于一体,是最简易的音乐和舞蹈的综合艺术形式,也是学生最易接受的一种表现方式,它把无形的声音同无声的形态动作结合在一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运用远程教育教学多媒体制作优美的画面,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情绪,使他们融情于音乐艺术之中。音乐教学应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的手段,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训练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如,在《音阶歌》一课的教学中,播放远程教育光盘里《音乐之声》的电影,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家庭教师玛利亚和少校的七个孩子共同演唱七个音符的快乐场景。通过这样的教学,枯燥的音符在学生的眼里变得那么有趣。合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采取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教学方法,广泛借助美术、文学、语言等多种艺术形式,使较为抽象的音乐教学变得具体可感,可以使音乐教学达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简到繁,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9

关键词:审美教育 小学音乐 审美能力

音乐是一门声乐艺术,作为一门课程来说,可以说是美育课程,在开展审美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活泼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审美观念的培养,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欣赏氛围中培养审美意识。

一、开展音乐体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首先开展基本的有关音色、音律、节奏等理论知识教学,让学生对声音有基本了解,然后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审美情趣。比如说,根据音乐作品本身的旋律将其划分成不同的部分,用直观的数据图像画出曲子的结构图,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曲子结构图,引导学生探究音乐美。例如:在《喜庆胜利》教学中,先将三段结构图画出来,然后借由结构图开展音乐教学,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节奏、旋律。在这个曲子中,第一段以欢快、喜庆的气氛为主,表达人们对胜利的向往;第二段以抒情为主,表达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第三段是整首曲子的部分,表明人们对迎来胜利的激动心情,气氛较前面更加的欢快、愉悦。教师借由结构图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音乐美,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其心智还不成熟,可以采用简单的故事串联法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情操。例如:在《龟兔赛跑》中,先问学生乌龟和兔子赛跑谁会赢,小学生回答“当然是兔子啦”,“那我们就来看看今天的赛跑谁会赢呢?”接着播放音乐,教师随着音乐给学生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并引导学生跟着音乐节奏打拍子。通过这样故事化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再加上教师恰当的指导,审美情趣也被激发出来,利于教师开展审美教育。

二、聆听音乐,丰富审美教育内容

音乐是声乐艺术,需要学生用耳朵去听,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听音乐,去感受音乐的层次、顺序以及实际形象,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想象到音乐作品中讲述的故事、情景等,通过聆听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比如说:在《朝景》一课中,教师先带着学生跟着音乐打拍子、哼唱主旋律,然后引导学生去聆听主旋律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以及地方,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就会不由自主的跟着哼唱主旋律,反复播放两三遍后,学生就会哼唱主旋律了。接着,教师以《朝景》的歌词和乐曲情韵为背景,开展诗歌朗诵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朗诵诗歌的同时感受音乐想要表达的情感,将音乐美与人声美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的眼前浮现一幅幅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审美教育内容。

三、以音乐情操带动审美情操的培养

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有故事背景,都表达一定的情感。教师可将音乐背景知识导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与音乐创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升华学生的音乐情操。比如说,《二泉映月》的作者华彦钧是一个命途多舛、自强不息、坚强勇敢的音乐人,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华彦钧的故事,然后再播放音乐,让学生将音乐与作者身处的时代、作者情感等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表达出来的沉思、忧伤、悲愤、追求光明等情感,通过这样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四、音乐文化的导入,深化审美教育

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有一定的文化土壤,他们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每一个国家的音乐都是有所不同的,教师可以将文化内容导入到审美教育中,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音乐思想,在文化中感受音乐,在音乐中体验文化的魅力。比如说,《看龙船》讲述的是端午节竞渡龙舟的故事,21世纪的小学生都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但对于竞渡龙舟来说没有太大感受。教师可以先设计电子课件,将竞渡龙舟的视频和图片搬到课堂上,扩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了解端午节的来源以及竞渡龙舟故事之后,再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竞渡龙舟的情景,“龙头扬,龙尾翘,船儿好似浪里蛟”一句中的“扬”、“翘”、“浪里蛟”将生动形象的竞渡龙舟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视野扩宽了,了解到更多有关端午节的故事和人文知识,了解到华夏文化的源远流长,深化了学生的审美情感。

五、丰富音乐形象,提升审美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是感知、感觉的生物,他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是自身的感知和感觉。在音乐教学中,由于是声音的艺术,需要学生用耳朵去聆听,而耳朵的感觉远没有眼球的视觉冲击来得强烈。这个时候,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提升审美能力,教师应积极将音乐变得形象具体化,让学生主动去深入探究音乐表达的内涵、情感等,随着音乐的节拍而发生情感的起伏变化。而丰富音乐形象最简单常见的方式就是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亲自去表演,在表演中感知音乐美,提升审美能力。举例来说,在《森林狂想曲》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并采用故事化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讲述的故事,乐曲结束后,进行小组合作教学,分析故事中每一个动物的性格特征,最后将音乐作品中的故事搬上舞台,让学生自己去表演,在表演中感受音乐美,感受各个动物的心理活动。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力,音乐感知能力也提高了。真实的音乐形象有利于调动小学生的激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结束语

小学音乐就是在聆听音乐、唱歌中激发音乐情感,丰富精神生活,扩宽视野,培养想象力,提升审美能力。广大小学音乐教师要将一节节普通的音乐课变成音乐与审美相溶的美育课,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激发音乐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在音乐审美教育中注重学生创造精神、审美情操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音乐教育 情感教育 情绪效应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242

在课堂教学中,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受。通过音乐跳动的音符,使学生将压抑的情感释放出来,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尽情地遨游在音乐的世界中。音乐具有调节人的情绪的作用,音乐也是情感的艺术,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就要做到以情为本,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来实现良好的音乐课堂效果。

1 调动小学生对于音乐的情感

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与学生的情感息息相关。如果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存在着排斥的心理,就会将抵触情绪发泄出来,从而影响了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音乐课堂教学首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特点为突破口,特别是小学的音乐教育,由于学生年龄小,没有太多的生活阅历,对于音乐表达的内涵不会有所掌握,此时,音乐教师就需要营造与音乐相当的氛围,让学生进入角色,并以音乐为背景,使学生体会音乐的故事,并从中感受音符所带来的美的意向。每一段音乐,都是一段故事。小学生正处于喜欢听故事的年龄,如果让音乐以故事的方式表达出来,就会激起小学生的兴趣,此时,再配合音乐,将故事与音乐融为一体,就很容易将音乐以情感的方式传输给学生,并被学生所消化理解。比如由贺绿汀所创作的钢琴独奏《牧童短笛》就是以其本人童年的故事为背景的。音乐所描绘的是牧童骑坐在牛背上,走在绿草青青的田野上,而这首钢琴独奏,就宛如是牧童吹出的曲调,飘荡在草原上空。此时,音乐教师就可以以这一背景为主题,请同学们伴随着《牧童短笛》的音乐讲一些相关的故事。再如,《鸭子拌嘴》是一曲打击乐,在听过音乐之后,可以让小学生判断一下什么动物在走路,并走到讲台前来学一学动物走路的样子,使音乐课堂更为生动有趣。同样,在欣赏《跳圆舞曲的小猫》的时候,可以先请学生描绘一下小猫的特点,并模仿猫咪的各种姿态和叫声。在学生充分地领会了猫的形象之后,在这曲管弦乐的伴奏下,就可以使学生很快地融入到乐曲当中,并使自己的情感得以释放。

2 引导小学生对音乐内涵的更深入了解

当小学生对于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正处于兴趣盎然之中,音乐教师就可以改变教学方式,将学生从想象中带回到现实中来,让小学生在意犹未尽中体会音乐的实质性内容。此时,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比如多媒体课堂教学。伴随着音乐的响起,从幻灯片上出现了学生们都熟悉的龟兔赛跑的影像。乌龟在慢慢地爬行,兔子在快速地奔跑,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将课堂的氛围带动起来,并同时加深了对音乐内涵的理解。

如果对于音乐无法理解,小学生就不会展开活跃的思维与音乐教师产生互动,更不会积极地接受音乐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只有当学生在情感的带动下,主动地、自发地参与到音乐教学内容当中,并以积极的态度来配合音乐教师教学进程的时候,音乐课堂教学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3 引导小学生对音乐的驾驭

从体验音乐,到感受音乐,其目的并不是要小学生体会音乐的美感,而是要将这种美感进行升华,成为自己切身体会中的一部分,并可以将其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驾驭,使音乐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有人说,艺术从生活中来,所以要将情感融入到艺术中,才能够体会艺术之美。艺术的创作来源于实践,其以抽象的、强烈的表达方式,将情感宣泄出来,让听众去感受,去体会,并将音乐融入到生活中,去寻找生活原型。所以,音乐之美,并不在于享受其中,也不在于可以模仿,而是要在音乐的感染力下,使听众与创作者之间产生情感的冲撞。对于小学生的音乐教学,则需要音乐教师来引导,将小学生对于音乐的想象力激发起来,将音乐以文化知识的方式传输给学生,给小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另外,还可以改变常规的教学方式,采用其他的方式来代替乐器的演奏。对于小学生来讲,在短时间内熟悉乐器的操作是非常困难的,此时,教师可以选择使用其他的方式来替代,比如,在桌面上放置一排玻璃杯,每一个杯子里面都装上不同量的水,用小竹棍轻轻地敲打水杯,就会有不同的音符传了出来。首先由音乐教师示范演奏,那清脆的乐声响入耳畔,加之水杯的弹奏,使学生的积极性被带动了起来。此时,音乐教师就可以请小学生到前台来进行演奏。经历了情感体验之后,小学生对于音乐的思维潜能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被激发了起来,从而懂得如何驾驭音乐,以为将来的音乐创作打下基础。

4 情感教育与个性发展相配合

对于音乐的理解,与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天赋关系密切。有音乐天赋的学生,其对于音乐的驾驭自然是很轻松的,而且能够配合音乐教师将教学内容高效地完成。然而,有些学生对于音乐毫无兴趣,甚至于从心理上对音乐课就有一种莫名的排斥感,这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释放的情绪,就会影响音乐教学效果。对于这部分学生,音乐教师在教学当中,就更应该深入地研究,体会其中的原因。小学生处于爱玩好动的年龄段,此时,教师可以在音乐课上设计各种游戏,让游戏与音乐相结合,把课堂的主角让给学生,而音乐教师辅助引导。让学生在玩乐中领会音乐,发成为一种情感的体验。

5 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每个人来讲,音乐都是一种良好的沟通方式。通过音乐来调节情绪,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对于小学生来讲,音乐教学不仅是文化课,也是培养情感交流的一种尝试。将情感教学引入到音乐课堂当中,让学生潜移默化中领会音乐的内涵,可以使音乐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邵健华.将情感体验进行到底――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J].教育研究,2012,(6).

[2]陈志刚.情绪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研究,2012,(3).

篇11

低年级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适当安排儿童音乐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大有益处。音乐是善于表现以及激感的一门艺术,音乐剧表演则会使该艺术更加生动、更加感人;在表演音乐剧过程中,应当重点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音乐;儿童音乐剧;应用策略

儿童音乐剧,以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故事讲述形式,将人物、时间、事件以及地点等构成情节用以冲突的展开,体现一定的人文主题和人文关怀。本文将对儿童音乐剧如何走进小学音乐课堂,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深挖教学内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音乐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应当共同体验、创造、发现以及享受和表现,将儿童音乐剧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去,结合新教材改编、创作、演出以及评价等,即对该过程进行全新的阐释与演绎。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在逐渐提升。在新教材中,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适当安排儿童音乐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大有益处。对于儿童音乐剧而言,其综合了文学、戏剧、音乐以及美术和舞蹈等学科,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也拓宽了小学生的音乐视野。在此过程中,很多比较高尚的道德内容给小学生们以启发和熏陶。比如,《小青蛙找家》《三只小猪》以及《东郭先生和狼》和《小乌鸦爱妈妈》等;以《小乌鸦爱妈妈》为例,老师应当启发学生进行自主表演,需要注意的是小乌鸦怎么照顾得病的妈妈,该故事情节中,会对妈妈讲什么、做什么,表演时面部表情以及动作和语气如何把握,才能将自己对妈妈的爱和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当小学生上台表演时,能够快速进入角色,用柔和、恳切的声音,安慰妈妈,并且与妈妈进行眼神交流;给妈妈盖被子、端水、量体温以及喂药等,这些都是情真意切、入情入景的。课后与扮演小乌鸦的学生进行交谈,得知他在表演过程中想到了自己的妈妈以及被妈妈照顾时的场景,有些台词曾经妈妈也说过;相信如果孩子的妈妈在场,他们一定会对妈妈说“我爱你”;甚至有些孩子流着眼泪说,“我想妈妈了。”还有的说:“妈妈等您像老乌鸦一样老了,我一定会像小乌鸦那样去照顾您。”从他们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已经对妈妈的爱不再麻木,真正能够理解和体会妈妈的爱,这让人感到非常的欣慰,也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儿童音乐剧的应用价值体现。

二、利用音乐剧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是善于表现以及激感的一门艺术,音乐剧表演则会使该艺术更加生动、更加感人。以《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为例,这部音乐剧之所以具有悲剧色彩,主要是因为老太婆自己太贪心,最终导致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好逸恶劳以及贪得无厌的人,最终只能不劳无获。故事所讲述的浅显道理,其实不用老师花太多的时间去教导学生,他们就能够明白。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充分发挥该音乐剧的作用,陶冶学生的情操,至关重要。同时,还要引导孩子们领悟故事中所蕴含的更多道理,结合八荣八耻,问学生有没有在其中找到该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学生唱完一遍该首歌以后,快找就能够找到“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趁热打铁,在音乐课堂上,让全体学生跟着唱一遍这首歌。当孩子们加深了印象以后,再提问:“今天我们能否将该故事进行改编,使其成为现代版的音乐剧?比如,可以让老太婆变成正面人物,让她作为我们学校的榜样,好不好?”话音刚落,学生的热情被快速调动起来。在此过程中,规定故事开始时的情节照样,只是老太婆不再要“新房子”,不想再“做贵夫人”,最后要的是什么呢?给学生一点讨论的时间,讨论后得出结论:要智慧、善良、勇气以及正义等;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他们对该创意的兴趣非常浓厚,甚至还要求改变该音乐剧的主题歌,在原来的基础进行大调试,使之更像新版故事内容生机而充满活力;有些学生还建议将歌词进行适当改动,比如将“蓝色的大海岸上有一所破泥房,老婆婆伴着旧木盆老公公守着破渔网,”改成“蓝色的大海岸上,住着幸福的老两口。老婆婆勤劳而善良,老公公勇敢又坚强。”小学音乐教学中儿童音乐剧的应用,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与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够打开孩子们认识人性的空间。

三、在教学实践中渗入音乐剧

在表演音乐剧过程中,应当重点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氛围。仍以《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为例,小学生被崭新艺术表现形式吸引,就连平时不愿当众表演的学生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虽然班里有些学生对此感到诧异,甚至嘲笑他,但是结果该学生的表演非常的好,语气入情、台词简洁,与平时胆怯的他(她)简直判若两人。在表演完以后,获得了其他学生的掌声,挺胸抬头走下“舞台”,脸上洋溢着自信。此时,应当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其实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缺点和优点,我们不能总是抓住别人某个缺点,嘲讽别人,这是不对的;刚才大家都看到了,刚才那位同学的表演特别精彩,我们再给他一点掌声好不好?掌声四起。”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心态较之于以前,大有不同,多了一些宽容、平和与理解。

总而言之,儿童音乐剧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非常的显著,实践中,我们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不断创新音乐剧应用形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作者:叶艳华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平西乡杏山小学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小学音乐;精彩课堂;趣味教学

音乐趣味教学法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展开趣味教学,有助于最大化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谐发展;有助于活化课堂教学等。那么,音乐教师应如何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堂教学实际,构建有效、精彩的小学音乐课堂呢?

一、情境渲染,引发学生童趣

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因此,音乐教师必须摒弃传统单调的教唱、灌输乐理知识的模式,而是从导入环节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多年的实践中,笔者发现,小学生本来年龄较小,对于一些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因此,音乐教师要结合这个特点和教材内容,以情境渲染,引发童趣,激发学习内驱力。例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音乐《小朋友的家》这一课时,教师以情境作为渲染,将学生的童趣引发出来。首先,利用多媒体的音频功能播放《米老鼠进行曲》,并随着音乐律动进教师。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家,米老鼠也一样。大家快来猜一猜米老鼠的家在哪呢?看多迪斯尼动画的学生很快高呼“迪斯尼乐园”。“真聪明”。此时,音乐教师利用PPT呈现一组有关迪斯尼乐园的图片,带领学生进入童话世界,激发学生的童趣。学生被迪斯尼乐园的图片吸引住了,各个睁大眼睛观看图片。师趁机引导:同学们,迪斯尼乐园中有那么多的卡通人物,如果没有歌声陪伴,它们也会很孤独哦。大家想不想学习一首歌曲,然后为这些卡通人物歌唱呢?学生齐欢呼“想”。这样一来,学生能以愉快的心情进入课堂学习。因此,音乐教师可以遵循孩子特点,利用一定的手段,引发童趣,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

二、丰富形式,打造趣味课堂

趣味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如果仅以单一的模式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也会产生厌倦心理。小学生需要源源不断的新事物的刺激,才能维持住其对某一学科的关注。因此,音乐教师要丰富趣味教学形式,以打造趣味横生的课堂。

(一)故事教学,营造和谐氛围

动听的故事往往能瞬间吸引学生。对于小学生而言,有时单纯的故事内容不足以吸引其参与课堂。因此,音乐教师还要结合故事内容,融入情感,声情并茂的讲述故事,吸引学生,并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音乐《游击队歌》这一课时,教师以故事教学,为学生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首先,音乐教师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述抗日游击队的故事,并以屏幕做背景,呈现游击队的经典图片。在教师的讲述下,学生被一个个游击队勇敢抗日的故事所感动,情绪被调动起来了;其次,播放歌曲《游击队歌》(第一遍播放),让学生体会歌曲中抒发的感情。等歌曲播放完毕后,出示问题:歌曲中游击队员的形象,生活与战斗条件,精神状态都是怎么样的呢?然后,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判断歌曲的节奏、曲调和风格。从以上案例中可知,利用故事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也容易过渡到新歌的学习。

(二)活用教具,构建精彩课堂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具的使用也是较为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活用教具,以构建精彩的音乐课堂呢?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教具,如图片,然后再灵活使用,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小学四年级音乐《我爱我的家乡》这一课时,在学生学完这一歌曲后,教师布置了一个动手任务: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画笔画出你的家乡。这样一来,音乐教师有效将音乐与绘画联系起来,让教学变得趣味盎然。等学生绘画完毕后,音乐教师点名让学生上台展示作品,然后再让下面的学生用歌曲表达作品(即看到这幅作品,你想用哪一首歌曲表达)。这样的形式让课堂教学变得格外精彩,学生学得开心,课堂是真正的“热闹”。在这个案例中,音乐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画画,然后再以作品作为教具,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活泼、精彩。

三、融入角色,巩固课堂教学

让学生融入角色,在角色中将歌曲演绎出来也是趣味教学的一种形式。这样的形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音乐《游击队歌》这一课时,等学生学习完后,让学生融入角色,演唱歌曲。具体要求是:学生一边唱《游击队歌》,一边加上动作,体会歌曲表达的感情,并将歌曲中的情绪、声音、力度最大化表现出来。又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四年级音乐《彼得与狼》这一交响童话时,教师也运用了角色扮演这一趣味活动,巩固学生的认知。学生同音乐,自主选择角色,如彼得、狼、小鸭、小鸟等,随着音乐的旋律,将童话演绎出来。

篇13

1.传统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不足及儿童音乐剧的重要性

一方面,我国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以教师为课堂主体,日常教学过程中,由教师选择歌曲,进行演唱示范,学生进行模仿和跟唱练习,直到完全掌握歌曲的唱法为止。这一过程中,教师会适当的对一些音乐知识和技巧进行讲述,学生往往无法深刻的掌握其内涵。同时,这种教学模式的长期应用,导致学生失去了对音乐展开想象和创造的能力,从而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小学生年龄和音乐课时的限制,导致学生的音乐素养无法得到有效培养,无法充分发挥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另一方面,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小学教学积极进行了教学模式及理念的改革,儿童音乐剧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引入小学音乐教学当中的。教师在利用儿童音乐剧进行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需要严格按照课时进行讲解,而是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理解,将音乐的内容运用跳舞和唱歌的方式展示出来,学生可以自动的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任何形式的表演都会受到教师的鼓励,因此对于开发学生想象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2.儿童音乐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1 引导小学生理解音乐剧的审美理念

兒童音乐剧一般都具有深刻的寓意,教师可以以一些寓言故事、生活故事、成语故事等作为表演内容,引导小学生进行表演。比如以《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为题材,组织小学生表演音乐剧。通过这个故事,小学生要明白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更好的生活,如果过于贪婪,最终将失去一切。在表演时,由于小学生对这个故事背景有一些了解,所以能对其投入更多情感。这时候,教师就要首先引导小学生来模仿美声唱法,完美演绎音乐旋律;其次要引导小学生用心刻画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比如老头的懦弱、老太婆的贪婪和金鱼的善良。

2.2 应用儿童音乐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只会纯粹的复制音乐,将无法真正感受到音乐知识的艺术魅力、学习的乐趣,以及充分展现个人才能,让他们以邯郸学步的方式学习音乐技能,并不是音乐课程教学的初衷与目的。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应用儿童音乐剧教学方式,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引导他们在音乐剧表演中发挥个人能力,展现自身的优势,培养和提高其创新能力。例如,在进行《螃蟹歌》教学时,教师不仅需让学生按照准确的奏、自然的节拍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以及充满风趣地演唱歌曲,还应引导他们个性化的对这首音乐进行创新。教师可应用儿童音乐剧,将会学生分为演奏组、舞蹈组和歌唱组,演奏组可自制螃蟹胸饰;舞蹈组自主编创螃蟹动作,表现出歌曲的诙谐;歌唱组则唱出歌曲旋律诙谐与活泼。

2.3 音乐剧验证阶段

在音乐剧进行最后的表演验收之前还需要进行选角,在进行选择的时候要从性格条件、外形条件、嗓音条件等多个角度进行考虑,选择好适合每个学生的角色,逐渐让学生树立信心。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渴望表演但是缺乏自信,此时教师就需要给学生安排合适的角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此外,还需要对音乐剧进行排练,排练的过程是枯燥辛苦的,学生需要记台词、做动作还需要进行演唱,教师要时刻对学生进行鼓励,保证音乐剧最后的质量。比如在学习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四年级上册《我的祖国是歌乡》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对台湾高山族的风土人情进行了解。而高山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这课内容进行改编,以音乐剧的形式表现出来,此时教师就需要带领学生学习高山族的舞蹈个歌曲,学唱《阿里山的姑娘》《我的祖家是歌乡》《天呜呜》台湾名歌,然后将歌曲和动作结合起来,以高山族的风土人情为主题来进行创作。在音乐剧排练过程中需要学生刻苦练习民族歌曲和舞蹈,和教师一起来进行剧本创作和修改,这样就丰富了学生的音乐体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会得到提升。

2.4 搜集音乐素材

篇14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法;小学音乐;有效策略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小学音乐教师深受以知识传递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音乐教学也成为一个灌输理性知识,对学生进行理性、枯燥的节拍、节奏、音程和听觉训练的课堂。然而音乐课程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与数学等理论学科有着本质不同,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应该富有情感的熏陶,强调在学生主体的参与下,在和谐向上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意识。体验式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性的情感意识有着积极作用。

一、小学音乐教学应用体验式教学法的优势

所谓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亲自体验教学内容中的闪光点,去领悟知识的存在价值,从而达到能力的形成、情感的培养和知识的建构。音乐教学其实就是一个让学生品味音乐和体验音乐的过程,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音乐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融入音乐、感受音乐,进而体验到亲切、温暖的情感,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音乐素养 体验式教学法强调学生主体的参与过程,即使是平时内向害羞的学生,也能在音乐教学中寻找到体验的乐趣,因而它比其它课程更加生动灵活。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也更加高涨。在体验式教学法内,学生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

2.使音乐教学真正实现审美教学 体验式教学模式引导下的小学音乐课堂从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学生自身个性和能力的发挥,它强调学生审美意识的自由化,有利于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升华。教师通过创造更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和教师能够加深音乐情感体验,不仅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也有利于学生独特个性的自由发挥。

3.有利于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做好小学音乐教学,就必须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体验式教学正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开展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使学生认识音乐、感知音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能够获得显著提升。

二、小学音乐教学应用体验式教学法的措施

1.创设真实生动的音乐场景 许多优美音乐都描述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小学生尽管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但由于自身阅历和对音乐的解读能力有限,脑海中所想象的音乐场景也不够生动具体,导致对歌曲的情感和意境的理解也会产生偏差。因此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结合歌曲内容,通过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描绘音乐所描绘的情境,弥补他们想象的不足,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真切领会到歌词之美和歌曲意境之美。如在学唱歌曲《踏雪寻梅》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表现作曲人在严冬里去寻找梅花的主题。通过多媒体,学生既能体会到冬之美,又能体会到作曲人不顾严寒出门去寻找梅花的那种爱梅和喜悦的感情。

2.开展一系列音乐活动 小学生大多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由于是对角色表演有非常浓厚的兴趣,音乐教师可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质,在音乐课堂上开展一系列与主题相关的活动,通过学生们的积极参与,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领到表演角色的任务后,为了演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他们必然会仔细地钻研音乐课本,认真地学习歌曲唱法,揣摩作曲人所表达的情感,通过这一系列的准备,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入,而表演又能使学生个人和歌曲情感实现真正的融合。如在学唱歌曲《二小放牛郎》时,教师就可根据歌曲内容编排音乐剧。这首歌曲讲述的是王二小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日本侵略军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从而使得父老乡亲和干部们脱离危险,但是这个放牛郎英雄也为此牺牲了年轻的生命。根据歌曲内容,教师可以设置二小、日本侵略军等若干角色,让学生们分角色扮演,余下同学观看。通过表演和观看,学生能够更真切地体会到歌曲所描绘的情境,体会到二小小英雄的机智勇敢,钦佩之情也油然而生。

3.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教学方式 小学音乐课堂不仅要学习唱歌,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乐器知识。因此,在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师在开展歌唱表演活动之外,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开展打击乐伴奏表演或续讲故事等活动。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具备乐器使用能力,教师在请小学生上台唱歌之外,还可以请学生表演自己擅长的乐器来进行伴奏。这一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小学生爱表现、爱动手的天性,还能激发他们对演奏方式进行创新。而续讲故事就是教师给故事开个头,让学生接龙编故事。如《小青蛙找家》主要讲述的是小青蛙如何找家的故事,老师在讲解时就可以给故事开个头,让学生自己来完成这个故事。通过天花乱坠的想象和讲述,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得到释放。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