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范文

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09:47: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关键词:大学生;常见疾病;预防;健康教育

一、大学生常见疾病的主要特点

第一,大学生心理疾病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一些大学生偶尔在情绪或者行为上表现有些异常,容易被人们视为大学生个性的一种表现,很难与心理疾病联系到一起,只有在大学生出现特别反常的行为时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所以说大学生的心理疾病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一般很难发现。一些大学生在受到强烈的刺激或者过度气愤、喜悦等情感,引绪失常,造成心理疾病的爆发。有个别大学生会因为长期的情绪失落而造成心理抑郁甚至走向极端的现象出现。第二,大学生体质疾病表现不明显。大学生发生体质疾病的概率很大,除了运动中的磕碰等损伤之外,大多都没有明显的表征,大学生本人不容易及时发现,一般在参加军训活动、激烈的运动项目时容易发病。此时,大学生的体力和耐力等消耗比较多,容易造成大学生病情恶化或者突发状况导致的疾病加重。第三,大学生常见疾病大部分是由于长期累积导致的短期快速发病。从现阶段大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素质现状来看,发展形势不容乐观。这是因为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不良习惯、负面情绪等没有及时得到纠正,长此以往,多种不良因素叠加起来将引起大学生的心理反应异常以及身体健康的威胁,引发身心疾病。心理疾病造成的身体健康受损的情况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比较普遍的现象。

二、大学生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

1.加强自我调节,缓解精神压力。大学生的压力来源主要为两部分,一是来自于学业的,二是来自于人际交往方面的。有一部分大学生所选专业并非自己喜欢或擅长的,这使他们长期处于矛盾和痛苦之中。这就需要高校进行教育改革,为学生调剂专业提供通道,为学生减少学习负担,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部分大学生不善表达,人际关系不好,虚荣心过强,这些都给大学生带来了精神压力,造成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诱发身心疾病。这需要大学生学会自我疏导和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改变自己对待事物的态度,改善性格,减少精神压力和焦虑等负面情绪的产生。充分重视情绪给身心健康带来的影响,释放内心的压力,调节好自己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减少身心疾病的产生。2.科学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学校可以制定一些帮助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措施,保证学生作息规律。同时,大学生应该加强对自我的约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尤其是减少在周末和节假日夜晚的活动量,避免狂睡或狂欢的情况,摒弃上网通宵和考试期间通宵学习的不良习惯,按时休息和起床,保证每天有充足的睡眠。3.加强体育锻炼,科学安排膳食。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消化和增强食欲,有助于缓解精神上的压力,辅助治疗某些精神疾病,提高抗疲劳能力;还能增强活力和情趣,使自己的内心愉悦。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增加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机会。大学生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业,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多参加一些健康的社团活动。学校应该开展健康饮食的专题讲座,提高学生对健康饮食的重要性的认识。

三、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新时期以来,人们进一步提高对身体健康的重视,通过多种方式渠道追求身体健康。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其中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心理素质、遗传以及病理是现阶段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几个主要因素。一些大学生习惯于不吃早饭、经常熬夜,存在一些吸烟、酗酒的不良现象,对体育健康锻炼没有明确的计划。一部分人在体态上开始趋向于肥胖,身体的机能、耐力有所下降。一些学生有挑食等不良习惯,导致身体缺乏一些必需的微量元素,影响了身体的综合健康素质。由于学业繁忙,加上自身惰性等原因,学生的体育锻炼明显不足。因此,大学生的健康问题必须引起高校的重点关注,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强化大学生健康教育,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和改善身体状况,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四、开展大学生体育健康教育的路径分析

1.提高对大学生健康体育文化的重视。我国的体育教育机制不够完善,人们对健康体育文化不够重视。这需要大学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体育文化,通过科学的锻炼方法和规律的运动时间实现身心健康,丰富学校的体育内涵。2.培养大学生科学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育健身计划的制定应该根据个人的身体素质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选择锻炼科目和运动量,大学生正处在生长和发育的时期,可塑性大,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将终身受用,培养科学的锻炼习惯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不同年龄和不同身体素质的大学生应该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和组合形式,遇到生理变化或者疲劳之后应该及时调整运动内容。另外要注重运动项目的组合,有主要项目,也有次要项目,根据身体的变化来调整。第二,选择合适的运动负荷。运动应该做到劳逸结合,肌肉组织的修复和功能的增强必须需要时间,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和效果。适当的运动后应该感到身心愉悦,食欲和睡眠都会很好,轻度疲劳是比较合适的,切不可过度疲劳。第三,做到持之以恒。实践证明,体育锻炼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坚持的时间。一般来说,大学生每天的锻炼时间应该在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要有三天锻炼。意志薄弱是中途放弃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结伴锻炼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的作用,有利于长期的进行体育锻炼。3.营造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环境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要与家庭、社会联系起来,共同为大学生营造起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使大学生处于健康的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健康教育的感染,自觉以健康的心态和体魄来要求自己。例如,在校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身体素质情况针对性地开展体能拓展运动,可以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体育竞技活动,吸引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可以参加社会上组织的竞走活动、马拉松比赛等,锻炼自己的意志和身体素质。4.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在人们的生活学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造成人们体能运动时间的减少,生活方式更加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着生活方式的健康。因此,学校要促进大学生改变熬夜、不吃早餐等不良生活习惯,积极培养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五、结束语

身体健康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学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学校要深入了解大学生常见疾病的特点,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进行有效的预防。高校要加强健康教育的开展和落实,通过科学的教育手段,帮助大学生树立自我健康意识、终身健康意识,使学生增加体育锻炼,积极参加各类体育运动,以此为社会培养更多学业良好、身体素质高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刘武晶.大学生门诊常见疾病的预防及健康教育[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3.05

[2]郭静,王秀彬.北京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健康教育需求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01

[3]陈海春.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提升研究——以海峡西岸经济区大学生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07

篇2

[关键词] 社区健康教育;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7(b)-130-02

婴幼儿常见疾病多以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腹泻常见,常占就诊率的60%以上[1],且多在气候多变时发病,特别是抵抗力差的婴幼儿,有的一年7~8次甚至上10次发病,在临床治疗护理此类患儿时,通过与其家长或看护人沟通及社区访视中了解到多因大人缺乏婴幼儿方面的保健知识和这类疾病的预防知识,没有给婴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导致他们体质弱而常发此类疾病。为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减少日常疾病的发病率,降低危重患儿比例,减少家庭医疗费用支出, 2007年6月~2008年6月,对我院附近的宝真社区110例0~3岁婴幼儿采取各种方式进行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改变家长错误的养育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6月~2008年6月宝真社区110例婴幼儿为观察组,其中,0~1岁35例,1.1~2.0岁38例,2.1~3.0岁37例;以2006年6月~2007年6月该社区102例为对照组,其中,0~1岁38例,1.1~2.0岁37例,2.1~3.0岁27例,以每年发病4次(含4次)以上为阳性,观察两组在常见病的发病率、危重病例例数、平均一年医疗费用支出三方面的差异。

1.2 方法

首先得到宝真居委领导支持,从2006年6月1日开始对宝真社区102例0~3岁婴幼儿建立儿童档案,请家长配合,从建立档案开始,宝宝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腹泻常见疾病算发病(以到医院门诊或住院为准),以出现危急生命症状算危重病,并请家长保管好就诊时的各种费用收据或发票,每个月进行一次资料收集登记,截至2007年6月30日,统计出该年内每名患儿发病次数、出现危重疾病次数以及在一年内医疗费用支出。然后算出该社区102例在这一年内的发病率(以每年发病4次或4次以上或出现危重病为阳性)、危重病例的比例及一年内医疗费用支出。再从2007年6月新建好0~1岁儿童档案,保留上一年0~2岁儿童档案,并开始对该社区的110例0~3岁的婴幼儿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并及时收集登记好婴幼儿发病次数、重病次数及费用支出(标准同上),到2008年8~10月统计出这一年每名患儿发病次数、出现危重疾病次数及一年内医疗费用支出,并核算出该年110例婴幼儿的发病率、危重病例的比例及平均一年医疗费用支出。对两组的这三方面作比较。

2 结果

通过社区健康教育,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常见病的发病率、危重患儿病例例数、平均一年医疗费用支出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三方面的比较

3 社区健康教育措施

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根据婴幼儿发育特点,把整个社区的婴幼儿分为两组,0~1岁为一组,1.1~3.0岁为一组。分组做好时间、内容的具体安排,定期做健康知识讲座,向婴幼儿家长或看护人教授婴幼儿安全保健知识及日常疾病预防知识[2]。

协助和指导家长制订婴幼儿膳食计划,监督家长和鼓励婴幼儿在多吃奶类及其制品的同时,把握好食品的种类和数量。

指导家长培养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根据年龄特点及季节特点安排一日的生活内容,如睡眠时间、饮食时间、活动时间(每日至少1~2 h的户外活动)[3]。另外,指导家长做好家庭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如经常洗头、洗澡、换洗衣服等。

指导家长做好婴幼儿预防接种及定期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体格检查,1岁以内每年体检4次(生后3、6、9、12月),1.1~2.0岁2次(生后18、24个月),2.1~3.0岁1次(生后30个月)[4],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改变措施。

定期访视,每个月进行1次家访,对婴幼儿睡眠、饮食、衣着(特别适中)、卫生等习惯及家庭环境进行具体指导。并与其家庭保持电话联系,定时询问宝宝近期情况,家属也可随时来电话咨询。

通过指导,问卷式调查,评价,使每个患儿家庭都得到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并根据婴幼儿家庭对其宝宝在这方面的保健知识及日常疾病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决定是否结束健康教育。

4 讨论

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家长的合理喂养、正确护理密不可分,很多婴幼儿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都与家长健康知识的缺乏有关,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是婴幼儿疾病的诱因。譬如:衣物的不及时添减可能导致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甚至肺炎等;饮食的不合理可能导致腹泻、肠炎、营养不良、贫血等;睡眠,家庭卫生环境等都与婴幼儿健康有着方方面面的联系。因此,对婴幼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意义。

笔者对该社区的婴幼儿家长实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产生了良好效果,通过对患儿饮食、睡眠、卫生、衣着等方面的指导,提高了患儿的机体抵抗力,明显减少发病次数,降低危重患儿比例,节省了患儿家庭开支,有利于宝宝健康成长。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护理观念的推广,社区护理已成为护理学不可少的一部分,护士职责要从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转向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减少痛苦,集医疗、预防、护理于一身。但现在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还缺乏政府的有效政策、财政及其他方面的支持,做好这项服务需要很大的人力、精力、财力,我院仅对一个社区婴幼儿进行了上门健康指导,付出了很多精力和时间,事实证明,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对疾病的预防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建议政府加大这方面的投入,社区服务点履行好职责,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轮流到自己管辖的社区进行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促使人们自愿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4],且能有效地节约卫生资源。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2.

[2]桂月娥.社区护理干预在儿童晚发性佝偻病治疗中的作用[M].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0):65-66.

[3]石洪.社区护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1-83.

[4]高同娟.社区护士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和能力培养[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3):153.

[5]司凤梅,常杰.临床路径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3):73.

篇3

肠造口患者大多数是因为肠肿瘤、外伤、肠先天畸形不得不将一段肠管开口于腹壁,临床上称为“人工”,使其代替的作用。术后患者将长期携带肛袋,从而产生生理、心理上的压力。由此可见,肠造口护理是一种特殊护理,它需要不仅是医护人员还有病人及家属共同参与,帮助患者适应疾病本身和造口带来的变化,面对现实,克服各种障碍以达到最大限度的自我照顾的能力,提高其生理心理和社会两方面的生存质量,增强其回归社会的信心。

以往我科对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单人讲解,集中授课,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出院前进一步加强肠造口护理指导,出院后个别病人进行咨询,经长期观察问题性肠造口发生率极高,大多数病人情绪低落,精神萎靡。

为了进一步对肠造口患者实施全程有效的健康教育,我科通过严谨、科学的设计,制做了肠造口多媒体健康教育软件,通过发放光盘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多媒体健康教育软件的内容设计

内容分为:肠造口护理的意义;肠造口种类;造口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如何正确选择造口袋及附品; 如何正确应用造口袋及附品;回肠造口、结肠造口的饮食原则。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功能,用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形式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健康教育软件,将健康教育内容更生动、更有效地展现给患者,使患者进一步得到系统、全面、规范化的健康教育。

2 临床应用

自2010年4月~2011年4月,将光盘应用于肠造口患者78例,其中乙状结肠造口患者65例,横结肠造口患者9例,回肠造口患者4例。在病人出院前集中观看、讲解,让病人对光盘内容充分理解,同时将光盘发给患者出院后继续观看,以保证健康教育内容的有效实施。

3 应用成效

3.1健康教育形式新颖,患者易接受 通过多媒体技术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使健康教育视、听、教、学于一体,形式生动活泼,易于各层次患者接受,特别是儿童、老年人、文化水平低以及文盲患者,充分激发了患者的积极性,变被动教育为主动学习,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加大了护患之间的亲和力,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护士开展健康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健康教育知晓率达到了100%。

3.2 健康教育内容全面,利于患者掌握。 在教育内容上,解决了没有材,其深度和广度不好掌握,随意性较大,使健康教育流于形式的状况,优化了健康教育环境及内容,使健康教育更加全面化、系统化、规范化。

3.3 健康教育方法简单,护士可操作性强 解决了健康教育受护士个体素质、知识结构、科室人员编制、工作时间等条件限制,可根据患者的需求随机进行健康教育,充分满足了患者的个体需求,保证了健康教育时间、内容、效果三落实。

发放光盘一年来我科肠造口病人健康教育知晓率达到了100%,问题性肠造口发生率为零,多数患者找回自信、自尊,重归术前生活及社会活动。总之,面对社会需求,我们应转变教育观念,满足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积极向患者传授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知识,形成人们科学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提高生存质量,有力地推动护理现代化的进展,真正达到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

篇4

【摘要】:目的:提高银屑病的治疗效率,缩短银屑病患者的治疗时间及疗程,加快痊愈的速度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将银屑病患者的光照前的辅助治疗方法进行示范教育、口头教育、书面教育,将药浴中的注意事项及操作方法告知患者能够达到更深层次的教育,更好的配合窄谱UVB进行光疗,缩短病程,达到疗效。结果:进行光疗浴前的准备工作,明显分优于直接光疗的患者,更快更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结论:系统有效的进行健康卫生宣教及光疗前的药浴指导,能够使病人放心,舒心,达到痊愈的疗效,减少了病人的费用,病人乐于接受。

【关键词】中药淀粉浴 窄谱UVB 寻常型银屑病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原因不明的皮肤病,其表现为全身皮肤红斑、丘疹或斑片,呈浸润改变,上覆有较厚银白色鳞屑,可见于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冬季较重,常易复发,给患者造成了身体及心理上的痛苦,其目前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有关,经我科中药淀粉浴(止痒洗剂本院自制+淀粉医用)再联合窄谱UVB照射后,患者皮疹明显浸润减轻,皮屑减少,无新发疹,可使病人减轻痛苦,让治疗成为享受,增强了患者的自信心,通过了这种健康教育的方法,达到了治疗银屑病的目的及加深了病人对该疾认识及了解,现介绍如下:

1 健康教育的方法

根据银屑病的特点,我科制定了普遍的疾病知识及健康教育手册,病人中每人一册,内容有:疾病的相关知识,用药的原则,皮肤保护的方法,饮食的要求等。

1.1.1 示范教育:自己亲自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健康常识及光疗知识,药浴方法,已做到的老病人向新病人转述如何进行操作的。

1.1.2 口头教育: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对不同的病人讲解疾病的原因,经过,结果及转归并向其家属宣教并积极指导病人实施,对年龄大,文化程度低者,优先需要,重点选择该记忆的内容。

1.1.3 书面教育:对文化程度高,理解能力强的患者,加快新的知识点,增加疾病预防,身心因素及对以后的保养进行整体培训及指导,做些光盘,电子书籍等进行书面学习,做些健康教育小处方让每位病人人手一册。

2.1.1 药浴的健康教育

药浴具有安抚、消炎、止痒、收敛等功效。根据病情使用不同药物,通过洗浴能清洁皮肤,软化上皮,祛除痂皮及鳞屑,利于药物吸收,为下一步的光照打下基础,提高治疗效果。

2.1.2 药浴治疗前的指导

治疗前细听取护士的指导并阅读药浴治疗须知,穿防滑拖鞋,如年龄偏大的老年患者,医生开出陪伴医嘱时,必须家属陪伴后才能药浴,告知病人药浴时间为15分钟,不要空腹或饱餐后1小时内进行药浴,防止发生晕厥或虚脱。

2.1.3 药浴中的指导

药浴时由护士配备药液(止痒洗剂200ML+淀粉0.25KG)放入水中,混匀后进行泡浴,水温37-42摄氏度为宜,水位不超过两连线,治疗过程中请不要自行加水,以免热水烫伤及药物稀释,如有需要随时按呼叫器,洗浴过程中用软毛巾清洗皮肤,不可用强力搓洗,以免刺激皮疹,再照光时造成灼痛。

2.1.4 药浴后的指导

药浴后,请病人直接出桶外,不需用清水冲洗皮肤,让药液在身上保留,擦干皮肤即可,浴后马上进行窄谱UVB的照射。

3 窄谱UVB光疗的健康教育

患者沐浴后,更衣,穿上光疗特殊短裤,充分暴露皮疹区,病人及医护人员均应佩防护眼镜,病人必须带光疗头罩保护面部。局部照射时屏蔽非照射区,治疗前护士向患者详细讲解进舱的知识,如何操作,达到治疗最好的效果。

3.1.2 窄谱UVB光疗中的指导

光疗时充分暴露皮疹部位,除外位及面部外,其它部位的皮疹均可照射。女性患者部位或是皮疹比较局限的患者,对于非皮疹区域或给予屏蔽,保护正常皮肤不被紫外线照射,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始终佩带护目镜,经常巡视患者,告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能随便更改及睁开眼睛,以防灼伤。

3.1.3 窄谱UVB光疗后的指导

光疗后的患者告知如何出舱,取下护目镜及头罩,外用硅霜(本院自制)润肤霜涂擦全身,以防止紫外线照后的干燥及瘙痒感,当天光照后出门不可大量的曝晒,出门时穿长袖衣服,撑遮阳伞或戴帽子,如光疗后病人在1-2小时后出现了红斑反应,应告知医生,出现轻度红斑反应及灼热感,一般不需要处理,常于6-10小时自行缓解,如红斑反应明显伴灼痛,给予外用药物及冷敷灼痛部位,每日数次,每次三十分钟,直至红斑症状消失后再行光疗,之后再根据病人皮疹情况酌情减量照射。

篇5

关键词:大学生;亚健康;营养;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167-03

一、研究目的

目前大学生的营养健康、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慢性疾病,例如肥胖、高血压、恶性肿瘤、精神病等正在逐渐地侵蚀大学生的身体[1]。相关研究表明,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模式是导致慢性疾病发生的病因[2]。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社会不同群体,即便受过大学教育者,也很难系统地知晓不良饮食习惯是大多数慢性病发生的主因。同时由于现代社会工作的快节奏,很多职业人员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如心慌、气短、全身乏力、头疼、头晕、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反应迟钝、失眠多梦、白天困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烦躁、焦虑等症状。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总人口数的15%,其中15%的人患有疾病,7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而大学生群体中患亚健康的比例逐年增加,这应该引起学生、学校和社会的重视[3,4]。本文分析大学生饮食习惯和健康状况,旨在强调对大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科学的膳食方法,引导大学生改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营养观念;引起高校与社会对大学生健康的关注。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其脑力和体力活动旺盛,对营养需求量大,同时学习和就业压力越来越重,合理的膳食、健康的生活习惯对大学生的身体发育,学业的完成和社会的整体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5]。如何在教学中通俗易懂地阐明饮食与疾病的关系、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使学生不仅仅是掌握营养学基本理论,同时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结合实际,将营养与健康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至关重要。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于2012年9~12月,对选《营养与健康》课程的17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18~22岁的大学生,其中男84名,女92名。

2.研究内容及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状调查方法,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6,7]自行设计《饮食与健康问卷调查表》。本次调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饮食习惯,另一部分为健康状况。共设置34个问题。被调查者以无记名方式填写调查表,当场回收调查问卷。调查时间分别在开设《营养与健康》课程前和结束该课程后。共发放问卷176份(选课的大一和大二同学),回收176份;有效问卷176份,有效回收率100%。

3.统计学处理。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编号,资料和数据输入Excel,对数据进行x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

4.结果与讨论。第一步是利用电脑统计软件SPSS17.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三、结果

1.营养教育前后学生的生活习惯。分别在营养教育前后对学生的生活习惯进行了调查,其中影响因素较高的是:作息时间、运动情况、大便是否规律等5项内容,具体结果见表2。从表2可知,与教育前相比,学生熬夜习惯和大便不规律情况大大减少,作息时间不规律现象也有显著性的降低。

2.营养教育前后学生对营养认知情况。表3显示,不同性别的学生对营养知识的了解情况有显著性差异。教育前后,女生对营养知识的了解都要优于男生。

3.营养教育前后学生的饮食习惯。分别在营养教育前后对学生的生活习惯进行了调查,其中影响因素较高的是:不吃早餐、饮食搭配不合理、经常吃零食、吃夜宵等。从表4可知,营养教育后大学生吃早餐的人数明显增加,饮食注意营养搭配,吃夜宵和零食的同学大大减少。

4.讨论。首先一些学生由于学习任务重,作息时间不规律,很多大学生习惯于“开夜车”,早上起床晚的现象较为普遍,但是大多数大学生喜欢体育健身,近60%大学生健身安排有一定规律,每周保证3次锻炼,并且每次运动30分钟或以上。其次,大学生不讲科学饮食,习惯于馒头、咸菜等,根本没有考虑到每餐的质量。并且饮水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正常需要。大多数有吃零食的习惯,不正常的饮食习惯不仅造成大便不正常而且使得摄入的各种营养不均衡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并且可以看出,女生营养素摄入量个体内和个体间的差异高于男生,原因可能是女生的食物更为多样化或食物摄入不规律等造成[8]。再次,教育前对于疾病与饮食习惯的相关性了解不全面,不确切,营养与健康教育后对大学生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均有一定的影响,对疾病与饮食和生活习惯的相关性意识具有一定的提高。

通过对比调查可知营养与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来讲必不可少,大学生的营养与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学校、社会的关注,从全国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调查以及有关学者进行的大学生调查中,都说明大学生对营养知识掌握的很少或漠不关心,没有注意自己的膳食行为是否会影响自身的健康状况,从而凸显了营养教育的重要性。而高校恰恰是扮演教育者的最好角色,营养知识的普及是解决大学生营养缺乏现象的根本。大学生的营养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它是学生完成学业的物质基础[9],整治优化大学生消费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和消费环境。关注并注重促进大学生的膳食健康,才能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更加重要的是,这些良好的营养习惯对于其一生的健康都非常重要,同时还能通过他们向整个社会传递正确的营养健康习惯,为减少常见慢性病的发生做出潜移默化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彦杰.浅析大学生膳食与健康[J].中国食品与营养,2006,(6):61-62.

[2]Kant AK. Dietary pattems:biomarkers and chronic disease risk[J]. Appl Physiol Nutr Metab,2010,(35):199-206.

[3]傅善来,蒋有倩.走出亚健康——21世纪健康新视角[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4]Whiting P,Bagnall AM,Sowden AJ,et al. Interventions for the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a systematic review[J].JAMA,2001,286(11):1360-1368.

[5]刘翠格.营养与健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

[6]曾翔云.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解析[J].中国食品,2004,(3):42-43.

[7]李里特.国外营养教育与管理[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5):4-6.

[8]Store KS,Radechi-SV,Moshfegh AJ,eta1.The number of 24h dietary recalls using th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s automated multiple-pass method required to estimate nutrient intake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adults[J].Public Health Nutr,2011,(18):1-7.

[9]李源晖.安徽省大学生饮食习惯与营养健康调查[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2,18(6):83-86.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复旦大学本科教学研究课题基金(2012)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