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0 09:47: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语文的教育随笔,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年级 阅读教学 随文练笔 策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并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众所周知,写作与阅读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而,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需要充分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而且还要基于阅读教学进行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和提升。
一、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及随文练笔的兴趣
受小学生年龄较小的影响,他们的注意力要比高年级学生更容易分散,为此只有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才能较长时间的吸引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必须注意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文章的趣味性,并不断提高文本内容的趣味性,能够将学生吸引到文章内容中去,从而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趣味。对于学生来说,自愿接受教师的指导,可以让他们的阅读水平有更好的提高,而且可以将这种阅读技巧应用在日常的随文练笔中去,进而达到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合理设计阅读教学的文本和情节
在日常语文写作教学中,扩写是语文教师常用的练笔手法,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展开更进一步的写作,在扩写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接下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合理的展开文本阅读。对学生开展阅读教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展开文本内容与情节的方式,培养和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和随笔写作能力。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练笔点出发去感悟和理解文章中的人物情感,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故事情节的写作。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叶公好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再现叶公见到真龙时的情境,并且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角色表演,让他们亲身感悟和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学生完全理解这则寓言中的内涵意义之后,再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扩写,将文本中的情节进行合理的拓展,这种训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悬链学生的随笔写作能力,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最终达到促进学生阅读水平提高的目的。
三、充分发挥文本情感的作用
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萌芽期,这一阶段他们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他们的未来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在Z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文本的情感作用,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都是经过教育专家的精心选择集合而成,教材中的文本大都是结合小学生的身心、情感发展特点而设计的,为此,教师可以重视书法文本情感因素,并充分发挥文本中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通过文本中的情感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融入到课文中作者所创作的意境中去,从而不断加深学生对情感的理解,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另外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并能够对文本内容进行自己的情感判断,而这也更有利于语文教师开展课堂随笔联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用随笔的方式写出来。对于教师来说,对课堂随笔的练习文本也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真正选择一些能够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的文本,以达到更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目的。比如,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语文教师就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在课文讲解之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悟以随笔的形式写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爱的理解和感悟。
【关键词】语文教学 心得 改变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宽阔的知识背景,这一独特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如《再见了,亲人》一课,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强烈,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不但能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是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在理解第二段课文时学生在理解小金花失去妈妈的心情过程中,总倾向于小金花对敌人的恨,而忽略了她失去妈妈的悲痛。因此朗读这段课文时,要先让学生通过自由找出最能表现刚强的词语“脚一跺”、“抽动两下”,而又引导理解这些词语中流露出的情感。通过分析,学生体会到小金花是把失去妈妈的悲痛深埋在心底,更把满腔的仇恨对准了敌人,化悲痛为力量,发誓要为妈妈报仇。学生理解了课文,也就把握了朗读的情感基调,进一步体会情感。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如我在教《长城》一课时,先让学生说出祖国大地上的名胜古迹,学生们兴致很高。随即我热情洋溢地告诉他们,笔者亲眼看到许许多多的外国朋友,成群结队不远万里来到我们的长城上。站在长城上,会想起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丰富的美感和民族自豪感充溢着我的心头,连我自己也感觉到语调是那样激动,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带着对长城的向往进入课文情境,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一、 低估学生能力,沿袭传统教学模式
课堂中,我们常会有这样的体验:每一个教学点,我们总期望学生能更好更全面地理解,深入地渗透,于是尽显十八般“武艺”,费了一大箩筐口沫,不遗余力地倾囊相授。很多时候,课堂中针对的并非很复杂的问题,这样大费周章去讲解毫无必要。我们太低估自己学生的能力,不相信他们的理解力和创造力,很少给他们自主探索、发现的机会。如此“填鸭式”的教学违背了有效课堂的原则,学生总是机械地接受,学习上形成依赖的惯性,不动脑,懒思考,又何谈创造?所以课堂上我们更应尽量减少教师讲解,不可面面俱到,只适当作一些点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发现。这样即有效利用了课堂,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很多教师在课堂提问上也有低估学生这一弊病。“懂了吗?”“好不好?”等等一系列毫无价值、浅显无趣的问题充斥着整个课堂。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提问有笨巧之分,巧妙的提问可以开启智慧,激起思维的火花;笨拙的提问则会降低兴趣,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因此,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帮学生走进课堂并与之溶合,激起智慧,拓展思维。我以前在课堂中也常犯滥用提问这一毛病,很多浅显无趣,学生一看便知的问题占据了课堂宝贵的时间,降低了课堂效率。而今想来,这正是低估学生的行径。
二、 课堂目标模糊,教学内容求全求多
一堂精彩有效的课堂,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应重于学生学会了多少。一些老师,课前精工细作,作了大量准备,只为着在课堂短短40分钟里,让学生如海绵吸水一般尽数拿去。然而教师再勤勉,疲而不倦地想方设法让学生掌握尽量丰富的知识,养成尽量多的能力,学生可能接受?有道是:水满则溢,你的努力未必能取得等同的回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费”,语文课堂教学亦是如此。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如同导演,教学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学生就会无所适从。所以,课前作大量准备工作,不完全是要我们将知识全面化,最重要的是深入钻研教材,找疑点、难点,明确教学目标。比如,这堂课是要学生掌握哪几个重点词句,锻炼某一种能力等等,老师一定要心中有数,不可遍地撒网似的全盘一把抓,你求全求多,学生也只能是囫囵吞枣。
三、 教师霸权主义,扼杀学生创新思维
无论是随常课,还是公开课,我们经常能听到老师一声预备起后学生整齐划一的朗朗读书声,一句“表扬他”的命令后同出一辙的“棒!棒!你真棒!”,学生的思想行为似乎总要随着一声令下达到或接近老师心中预定的要求。老师说这句话应怎样读,学生便怎样读,难道学生没有个人独特的感受?老师说这课的中心思想是如何如何,学生提出异意便会遭到否定,难道学生就不能有不一样的想法?各人站立的层面不一样,感受就会不一样。几天前听了一堂二年级语文《采磨菇》的课,老师问:文中“期望”一词还可用哪些词语代替?一个学生回答“等望”,教师立马予以了否定并请其他同学回答,这显然与老师想要的答案不符。可词典中确实有“等望”一词,只是不常用罢了,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该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一个引导者,难道此时能说他的答案错了幔磕愕姆穸就是扼杀他创造自信心最具杀伤性的武器。老师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否则,学生慢慢地就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以教材为本,当教师为圣,对教材和教师没有丝毫怀疑,这显然与“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发现、鼓励他们的创新意识,师生协同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四、重知识轻养成,忽视能力习惯培养
一同事特别敬业,每次备课从不马虎,大到句段,小到字词,查资料,翻字典,皆是毫无疏漏。据我了解,她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可阅读和作文能力却总不能跟进。纠其原因,这位同事重此失彼,犯了重知识、轻养成的错误。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的教学活动不是对教材的简单复制,而是对教材的再开发、创造的活动过程。学生学不能致用,学而无益,能力培养才是教学根本。其实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各阶段的能力培养有了非常明确的要求,每个单元都有一固定的能力训练项目。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明确该时段的训练目标,做到有的放矢,不乱方寸。在学习课文中,我最是讨厌刻板地逐段逐句分析讲解,教师累,学生更烦。不如抓住重点或具有代表性的文段,进行针对性的能力训练,有时甚至抛开课文,另找文段让学生进行训练,效果还很不错。
1.1课堂提问中重数量轻质量。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一改以往满堂灌的教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因而,有些教师就把课堂提问的数量作为了衡量一堂课是否学生活动丰富的一个标准。然而,在课堂上由于问题太多,有时学生穷于应付,看似师生交流频繁,实际上学生对这些问题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因为学生根本没有自己消化吸收的过程,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无法获得完整的知识。
1.2重提问而轻反馈。有些教师,上课的时候也是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当学生在回答时,却经常把学生晾在一边。有时学生刚刚回答,老师就接住学生的回答,一讲到底。长此以往,学生非但不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去,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的麻木和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性。
1.3盲目提问,让学生回答无从入手。有的教师过多地提一些诸如“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问题。有的只注重问,不注重讲,简单认为提问的多就是启发式教学。表面看,提问多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热闹非常,实际上并无实效,长此以往,反而会使学生养成轻浮态度和懒汉思想。
1.4先点名再提问。有些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尤其是在对以往知识的回顾当中,常常会先叫起某位同学,然后再提出问题要求回答。一方面,被点名的学生不知所措,而其他的同学同时不会对问题加以思考,而仅仅充当了一个听众的角色而缺乏了对以往知识的自主性的回忆。
1.5假借提问而惩罚学生。给学生个“难堪”,这不仅不利于教育学生好好学习,而且往往引起学生反感,严重妨碍搞好师生关系。
2.数学课堂提问的目的 课堂提问是由教学目标决定的有计划的教学手段。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多元情景化”的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加德纳指出,教学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它不象工业化生产那样“以逻辑方式大量制造的手艺”。这就是说,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教学活动的“中心精神就在于教学的乐趣”,“采取不同的方法,尽可能有力而正确的把重要内容传授给不同心智的学生”。加德纳盼望老师能够有“引人入胜的切入点”。“问题教学”也正是利用一个“有意义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来传授重要内容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数学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其目的在于:
2.1激发学生根据提问进行积极思考,为学生创造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条件。在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具体要求,给学生提出问题,给于学生思考的方向,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的放矢。
2.2通过问题的反馈功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对于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很多学生往往因为知识网络的不全和思维的局限性,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考虑问题不全面或者解决问题受阻等情况。通过对学生对问题解决情况的反馈,及时地优化学生的思考,克服问题的难点从而让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进行到底。
2.3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有的学生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只带嘴和手,缺乏动手操作意识。因而在学习当中,很容易出现听课的疲软。适当地设置问题,将课堂的教学过程丰富多彩,跌宕起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开拓学生思路,启迪智慧,使学生学会良好的构思和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爱看小说的人不一定能写出优秀的作品,只有不断地尝试写作,才能提高自己写作的能力。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述能力也同样要在不断的训练当中加以培养。不断地让学生在问题当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表达,才是提问的真正目的所在。
3.数学课堂提问中的心理分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创造生动活泼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然后在提问的互动过程当中,教师的心理和学生的心理往往会对提问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下面从在提问的互动过程中教师的心理和学生的心理方面阐述笔者的几点想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语感 建议
随着我国教育的快速发展,使社会对教育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语感,以促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可得到无意识的培养,对积累小学生语文素养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并未意识到培养小学生语感的重要性,甚至不能有效参与到语感培养工作中。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语感培养中,相关教育者应针对教学实践而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感能力尤为重要,不仅与素质教育理念相适应,而且有助于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进程。首先,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够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发挥语文学科对小学生的教化作用,同时可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在提高小学生语感能力时,学生可以更为深入的理解语文内容。其次,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对语文文本内容进行主动的阅读,并非被动式接受,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可促进小学生深入挖掘语文世界中的美,获得良好效果,增强小学生的审美意识等。最后,语文教学中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语感,能够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具有重要性[1]。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建议
(一)在诵读中进行语感积淀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实现语感培养,有必要在诵读中进行语感积淀。首先,在背诵时,不提倡机械式记忆,应引导小学生在背诵中融入情感,可加快小学生的语感培养进程。例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中,要求小学生进行全文背诵。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为小学生提取“小溪、细雨、小路”等意象,在激发小学生联想的基础上,促进小学生更好更快的背诵。其次,教师引导小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基于此,教师可对小学生进行朗读示范,使小学生能够精确掌握文章的基调,以感受文章的魅力;另一方面,教师利用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进行朗读。如在《村居》教学中,可为学生播放朗读录音,使其感悟古诗意象的魅力,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感[2]。
(二)在语言中构建语感桥梁
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应注重从语言文字的心理活动、认识过程视角着手。首先,语感培养,不应停留在言语直X、经验方面,而是应对语言文字进行分析。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小学生进行咬文嚼字,对语文文本中的精彩句子、段落等进行深刻领悟,以增强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其次,教师要在语言中构建语感桥梁,必须从语言文字进行语感训练。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抓住语言文字的重点语句。如,“文眼之语句、形容性语句、修辞手法的语句”等。通过在语言中构建语感桥梁,能够使小学生深刻领悟文本内容,并逐渐感知语感的艺术魅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
(三)在词汇积累中奠定语感培养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应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引导小学生将语言进行内化,使其形成一种独特的能力,在无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小学生能够通过存储知识完成语感的培养。首先,加强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引导小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积极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其次,在小学生识字过程中,应激发小学生的识字兴趣,增强小学生的识字体会,并尝试多元化识字方法。在词汇积累过程中,小学生应根据已有认知、生活经验等,鼓励小学生产生联想,以不断深入的学习语文知识和提高自身的语感能力[3]。
(四)在语境中挖掘语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有必要将其放置于语境中,以更好培养小学生的语感。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其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置于不同语境中,表达的情感有不同,所以应在语境中深入挖掘语感。例如,在学习《买木雕的少年》教学中,其中蕴含的“诚恳、语无伦次、遗憾、洁白”等词语,具有更为深层的含义,如若能够在培养学生语感中,与语境相结合,则可以增强小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如,其中的“洁白”,在课文中表面描写的是“牙齿”,但实际上是表达卖木雕少年拥有一颗纯洁的内心。如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小学生通过对文本字词的深入理解,可促进语感能力的提升,为语感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五)在写作中提高学生语感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重要环节,只有鼓励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随笔习惯,才能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感素养。要在写作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感素养,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随笔写作习惯,在此过程中,小学生可以深刻理解语言,有助于其语感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小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和促进其与他人交流。首先,引导小学生写作时,应激发小学生的真实情感,使小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以期达到提高小学生语感能力的目的。其次,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鼓励小学生积极开展阅读活动,为写作奠定基础。基于此,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语感能力。
三、结语
在小学生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占据重要地位,只有确保对小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此外,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至关重要,因而相关人员应提出语感培养的合理建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在诵读中进行语感积淀;二是在文字中构建语感桥梁;三是在词汇积累中奠定语感培养基础;四是在写作中提高学生的语感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丽韫.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关系研究[D].广州大学,2011.
[2]张蕾.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问题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培养;写作;积累
语感通俗的说法其实就是在对语言学习过程中对于所遇到的语言和它生成的综合全面的直觉的语言能力。它的整个运用与形成的结果都是通过大脑的潜意识形成的,也就是无意识的。而这种无意识又与有意识不发生矛盾,而这种过程与结果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是一直自然而然的运用直觉迅速准确的、不需要思索就能把握所看到的语言内容与形式的一种能力。
一、写作随笔,养成语感学习的习惯
写作随笔都是帮助养成语感学习的一种良好的习惯。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接触到的,不管是看到的还是听到的还是亲身感悟到的都可以记录下来,而且随时写作也不会拘泥于长篇还是短篇,只要喜欢,要是有感而发,真情流露,都是一种训练a与提升。小学生的素材基本上是来源于生活,所以更要积极地调动小学生语感与情感的整体结合,努力感悟与体味生活。写作就是一个吸收与积累的过程,所以,从阅读中学习写作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老师要鼓励学生多多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感悟、去理解、去表达。从看与亲身体会出发,感悟到的一定是真实的,有素养,有基础的。老师要不断地去帮助与引导学生随时地去写,并且也敢写,将看到的、感悟到的统统都写到文章中去,这样,一定可以不自觉地养成语感学习的好习惯。
二、积累语汇,夯实语感学习的基础
语感,它主要是借助各种语言的实践活动来形成的一种内化的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通过大量的信息,大量的阅读存储来作为基础的。所以,在引导小学生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注意语言素材的积累,要让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来养成识字的习惯,这样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扩大他们的文字存储量,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语感的学习。随着他们不断的知识积累的完成,他们会更容易通过各种途径去继续学习。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他是小学生语文教学质量的基础与关键。所以,老师一定要适时地去引导、去鼓励,这样,小学生才愿意去探索和运用。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意志品格的培养都有着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不坚实,对于我国母语教学综合水平和整体质量的提高将构成严重的阻碍,基于多方面因素,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用心钻研教材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钻研教材不够重视,把主要精力放在收集课外资料和制作课件上,没能做到认真研读教材。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之前,必须紧紧把握好教材,反复深入地阅读课文,这样才能在授课时讲出精髓并收获更大的实效。教师要做到通过阅读与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等资料,从编者的角度对教材作一个整体的了解;再用心去读好每篇课文,做到有所感悟并用自己的感悟去揣摩学生读后的感悟,力求在教学中与学生产生共鸣;同时还要注意教材的前后联系,将课文前后联系对比,寻找知识的关联处。
此外,教师还应认真筛选教材内容,突出语言的训练,在理解课文方面不要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达到理解目标时不要脱离课文语言进行架空的分析。总之,在钻研教材时一定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编者的编辑意图,把课文的内容、语言、写法结合起来体会;既要“得意”又要“得言”,务必抓住语言文字这一主线。例如,景美情深的课文就可以“以读代讲”,有的课文在语言上有特点,就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课文的语言;有的课文在句式、构段上。在整篇课文的表达方法上有特点,那我们就要对应地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二、加强朗读训练
厨师烧菜不能缺少“盐味”。课堂阅读教学也不能缺少“言味”。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诵读。“多诵读,熟读成颂,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强化学生的朗读训练。才能读出文本之“味”。让语文课体现真正的“语文味”。具体朗读的形式有:范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小组读、自由读、开火车读等等。具体的朗读方法可分为:默读、浏览读、从文本的不同角度读、联系上文读。如此变换方法与形式进行朗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更好地体味文本的思想,读出文本的“味”,实现“积累语言”和“促进人发展”的意义。
在实际的阅读课堂教学中,我发现许多老师都能做到伴随着课文的语言在朗读中行走,在读中悟。悟后读,读与思紧密结合。然而。有些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总是一厢情愿,把自己的成年人的思维强加给学生,逼着学生进行虚假表演,强行重读或轻读某个词语,结果学生读来读去,也不能读出文本之“味”。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带着某种感情去读书:“你能读出酸酸的语气吗?”“你能读出高兴的语气吗?”如在教学《一路花香》一文时,在没有创设有效的朗读情境与联系上下文的情况下,直接让学生带着“自豪”、“惭愧”的语气来读,都是行不通的、无效的。
三、灵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并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在实施阅读教学中要做到因文而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景色美、意境深远、感情深的课文,可以采用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对于那些童话、寓言类的阅读课文,可以采用“初读知顺序,熟读记语言,再读演一演”的教学模式:对于有值得思考与深入探索的问题的课文,可以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与学生进行较深入的互动与探讨:对于写法有比较鲜明的特点、能对学生的阅读写作有一定借鉴意义的课文。可以采用“了解内容,领悟写法,尝试运用”的教学模式;对于那些着眼于开阔学生的视野的选读课文,可以采用“一读粗识课文,二读略知大意,三读交流思想心得”的教学模式。
四、创设趣味情境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刺激。”然而,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由于手段单一,方法老套,教具缺乏,较难培养稳定、持久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内驱力。实践表明,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课本中“静止”的知识,教师必须着力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把“静”的教材内容转化为“动”的外部活动,如此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 在学习能力不断培养的过程中体验求知的乐趣。
例:一位老师教学《九寨沟》一文时,充分利用网络向学生边展示九寨沟那茂密的森林、神奇的湖泊、壮观的瀑布等美丽迷人的景色,边播放歌曲《神奇的九寨》。在充满激情、悠扬动听的旋律声中,结合具体课文内容,教师进行了生动的讲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如此设计,不仅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无需教师冗长的语言描述, 学生便仿佛身临九寨沟那美丽神奇的胜景之中,被其迷人的景色所倾倒。
五、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学生阅读量很大,但往往是边读边忘,收效甚微,这与他们阅读时不做阅读随笔有直接关系。因此,教师不能任由学生随意阅读,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做好读书笔记。对阅读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进行圈点、摘抄、评注,让学生弄清作品“写什么”“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长此以往,学生就可以养成读书摘录习惯,会激发他们的文字敏感性,让他们学会积累优美的语言知识。同时,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也将大大提高,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除了养成阅读中的“随笔”习惯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收录阅读作品集。教师可以每隔一段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阅读作品展”,并附上阅读随笔。学生会用心制作出自己的阅读作品集,在展览过程中,还能够观察到其他学生的阅读作品集,会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结语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能进一步加强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究,结合学生实际,才能把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丽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思考[J].教育科研论坛,2008.
关键词:高段小学;语文阅读;写作能力
G623.2
语文教育,有侧重点,只有,在教育中,突出重点,采取有效的教学行为,才能够真正达到你想的教学效果。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从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更加需要得到教师的科学指导,才有助于他们学习与探索能力的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简单通过知识记忆能够达到的,而是需要不一样的教学途径。阅读与写作,是高段小学需要着重教学的。这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巨大动力。
一、高段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学生能力提高
我国教育的发展一直处于不断改进的状态,这是因为我国将教育当做一项长远的发展任务。小学生朝气蓬勃,如果能够给予科学的引导,将会极大地促进他们以后高效学习。由于教育改革的进行以及深入,教师调整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采取了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小学语文教学有了一定的改观。学生更加热爱语文学习,整体语文能力得到了提高。[1]
2.实效性不足
语文教育具有明确的目标,对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具备比较完善的教学模式,能够解决多数教学问题。尽管如此,小学语文教育的效果并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状态。通过对学生的检验,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语文教育的成效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更重要的是,有许多学生对语文教育产生了反感情绪,更加不利于语文教育的高效进行。语文教育实效性不高,是目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得到解决。
3.阅读写作教学需改善
尽管小学语文教育进步明显,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有许多部分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教育的要求。许多学校依然一味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有欠缺。此外,阅读写作方面的不足是一个较大的问题。这两方面的学习是每一个语文学习者都必须高度重视的。广大语文教师没有做到根据形势变化调整教学,导致教育中存在较大的不足,不利于后期学生的语文学习。
二、高段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语文教学的需要
教育发展作用明显,能够让广大学生受益。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把握重点,才能够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教学问题,改善教育。小学语文教育不能仅仅依靠以往教育中的经验,而是要不断前进,争取更多有利的因素,有效改进教学情况。在把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上,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必要内容,阅读、写作的方面的学习不容忽视。学生需要更加客观地看待这两项。这是为教育发展注入新鲜活力的途径,是新时期小学语文教育发展解决所遇到问题的重点所在。
2.促进学生进步
我的教育发展一直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教育是我国一直以来在进行改良的重要对象。以往教育在如今已经显现出许多漏洞。而现今社会情况变化,要寻找更加适合学生需要的教育途径。学生们需要认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并且在学习活动中正确把握两者,这才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阅读与写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不断充实自身,是学生获得不一样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
3.解决教学问题
小学教育持续发展,改进教学十分必要。这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展开探究,正确把握不同性质的教育问题。虽然打好基础在语文学习中是有必要的,但是处于高段的小学生,不能一味依照以前的学习模式。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得到尽快的解决,才能够改变当前不良的教育局势。现今小学语文教学形势并不是完全乐观的,许多学生没有认真学习,忽视重点的学习内容,平常上课没有积极性。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2]
三、高段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
1.不断积累
高段小学语文教育中对阅读与写作教学,学生首先应当在思想上对这两者进行肯定。这是促进学生从行动上展开针对性学习的前提。学生们应当明确了解这两项能力的提高,并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够达到的。教师要学会引导,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重积累,长期积累能够产生明显的效果。坚持积累,学生能够充实大脑,在无形之中拥有一定的阅读与写作灵感。通过优秀文章的阅读,如《师恩难忘》、《滴水穿石的启示》等文章,进行不断的积累,并切实实行,才有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促进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阅读与写作互相促进,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3]
2.注重锻炼
语文学习需要学生用脑,其中,阅读与写作就更是如此。阅读与写作学习在难度方面也明显不同于基础知识。学生要具备耐心与毅力,不能半途而废。注重锻炼是学生必须要做好的工作。教师需要在这项工作中发挥指导作用。如在一个星期内,专门利用两三节课进行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训练。选择好的阅读篇目,如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可以进行着重阅读,因为这篇文章中所体现出的情感是小学生们需要进一步理解的。除了阅读,也需要学生们自己动手写作,进行课堂随笔练习。如果能够把握好文章中的精髓,将大大有助于学生相关能力的提高。
3.进行总结
任何科目知识的学了坚持,也需要进行总结。总结是查缺补漏地重要方式,是学生明确自身不足,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的重要途径。总结工作,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让老师进行参与。由于学生在整合能力方面尚有欠缺,教师的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阅读,存在一定的相通性,教师可以对不同的篇目进行分析与总结。如对于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对于这类相似的文章,可以拿出来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相通点,这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途经。
参考文献:
[1]邓雯.妙笔生花――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随文练笔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47:268-269.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过听一些课,隐隐觉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像这样教学,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窃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小学生对教师的某些习惯的培养还不能理解到一定的高度,但对他们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好问的习惯;七、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还是以写字习惯培养为例来说,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
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一定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过困惑,有过思考,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把自己平时的一点心得拿出来“晒晒”,希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助。
在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乏味,还记得我上小学时就经常在语文课堂上“溜号”或困乏了。但是,如果能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小孩子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和表演的兴趣远比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
一、巧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联想空间,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元素,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就不仅能调动课堂气氛,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锄禾》这一课中,我教学生改读为唱,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安排绘画加深直观认识。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教学《云房子》这一课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印象画出心中的“云房子”,加深了学生对“云”的直观认识和这一课的理解。
三、即兴表演激发学习兴趣。
在此,将本年度工作简单回顾
一、深化网络教研,精心打造学科活动的独特个性。
二、深入一线,有效调研。
教研员的生命在基层,活力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本学期是下乡范围最广泛、时间最长久、次数最频繁的一学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我耳闻目睹了大量最鲜活、最真实的教学现象,并及时撰写了教育随笔,充实了自己教研员的经验。调研活动情况
2月24—25日,参加了xx镇教学能手的评选活动。
3月5日,参加了实验小学高段语文组的现场教研。
3月10日、3月24日、5月5日分别参加观摩了xx联校、xx联校、xx联校的拉网式听课活动。
4月13日和6月16日,随局领 导分别到xx中学和xx联校调研。
11月3日,到xx督查防控甲型流感情况。
2、参与全局活动情况
3月17—20日,3月25日,参与并协助组织全县小学语文教师美文诵读片赛和县赛,并作《奏响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小型专题讲座。
3月26日,在第二小学观摩了古诗文教学研讨活动。
4月8—23日,参加中学教学能手评选暨兼职教研员评课团体赛。
5月11—15日,参加并组织小学远程教育课堂教学团体赛。
5月19日—6月5日,进行历届小学教学能手考察评价。
8月8日,在xx参加了xx村招聘小学教师的活动。
10月20日—30日,参加并协助组织小学教学能手送教下乡暨兼职教研员评课团体赛。
三、锻炼能力,提升素质。
(1)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xx培训基地的五期培训。
(2)3月1—3日,9月13日—15日赴xx参加xx省实验研究课题培训暨观摩研讨会。
(3)共听课160余节。
(4)3月21日,受xx县教育局之邀到xxxx小学作示范课,并作《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专题讲座。
3月31日,在制丝小学讲示范课。
8月22日、27日、28日分别在实小、xx联校、xx李家完小的教师培训会上做讲座。
9月26日,参加xx省第13届小学名优教师做课会,所做的示范课《艾滋病小斗士》荣获特等奖,同时做报告《我在课改中成长》。
(5)力争笔耕不辍,在《xx教育》第1期发表《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追问》,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小学语文教师》第5期发表《三年级期末试题》。《学习报》(教育周刊)第39期作了《山丹丹花开——记xx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张江霞》的报道。教研快讯《送教下乡促教研》发表在《学习报》(教育周刊)第45期。论文《追求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和《多种形式阅读培养学生语感》均荣获省级一等奖。
(6)参与编写了xx省“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与检测实验研究”课题语文二年级上、下册工具书。
(7)命制语文、艺术b卷12份,命制语文调研测试题(卷)若干份。
将本年度工作简单回顾如下:此。
一、深化网络教研。
二、深入一线。
活力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本学期是下乡范围最广泛、时间最长久、次数最频繁的一学期。正是这些活动中,教研员的生命在基层。耳闻目睹了大量最鲜活、最真实的教学现象,并及时撰写了教育随笔,空虚了自己教研员的经验。
1调研活动情况
参与了镇教学能手的评选活动。2月2425日。
参与了实验小学高段语文组的现场教研。3月5日。
3月10日、3月24日、5月5日分别参与观摩了联校、联校、联校的拉网式听课活动。
随局领导分别到中学和联校调研。4月13日和6月16日。
督查防控甲型流感情况。11月3日。
2参与全局活动情况
3月25日,3月1720日。参与并协助组织全县小学语文教师美文诵读片赛和县赛,并作《奏响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小型专题讲座。
第二小学观摩了古诗文教学研讨活动。3月26日。
参与中学教学能手评选暨兼职教研员评课团体赛。4月823日。
参与并组织小学远程教育课堂教学团体赛。5月1115日。
进行历届小学教学能手考察评价。5月19日—6月5日。
参与了村招聘小学教师的活动。8月8日。
参与并协助组织小学教学能手送教下乡暨兼职教研员评课团体赛。10月20日—30日。
三、锻炼能力。
1参与了中国教育学会培训基地的五期培训。
9月13日—15日赴参与省实验研究课题培训暨观摩研讨会。23月13日。
3共听课160余节。
受县教育局之邀到小学作示范课,43月21日。并作《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专题讲座。
制丝小学讲示范课。3月31日。
8月22日、27日、28日分别在实小、联校、李家完小的教师培训会上做讲座。
参与省第13届小学名优教师做课会,9月26日。所做的示范课《艾滋病小斗士》荣获特等奖,同时做报告《课改中成长》
教育》第1期发表《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追问》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小学语文教师》第5期发表《三年级期末试题》学习报》教育周刊)第39期作了山丹丹花开—记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张江霞》报道。教研快讯《送教下乡促教研》发表在学习报》教育周刊)第45期。论文《追求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和《多种形式阅读培养学生语感》均荣获省级一等奖。5力争笔耕不辍。
6参与编写了省“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与检测实验研究”课题语文二年级上、下册工具书。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经过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究,建立了多种创新性教学方法,经过笔者实践考察以及对数据的对比整理,在众多创新性教法中,增强课外阅读积累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在我国大力推行新课改的情况下,我国大多数小学学校的学生依旧存在阅读量不高,阅读能力差、阅读兴趣不佳等情况,导致小学生作文创造水平不高。对此,应当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高度重视课外阅读,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知识面,扩展学生视野,为促进学生健康的、良好的成长创造条件。基于以上内容,笔者将在下文中详细分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一、课外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在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小学教育受到教育部的高度重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此种情况下,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积极落实课外阅读是非常必要的,其作用之一就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我国推出的小学课外读物类型较全、形式多样、教育方法合理,这使得小学课外读物本身就有一定的趣味性,加之课外读物内容有趣,或与学生小小的梦想贴近、或与自己的生活贴近等,容易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外阅读当中。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进行课外阅读呢?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则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为学生推荐具有教育性、趣味性的课外读物,让学生阅读他们感兴趣的课外读物,促使学生深受课外阅读的影响,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课外阅读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作文中的社会意识
教育者必须要懂得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着手,才能够帮助他们积累到更多的写作素材,避免让小学生的作文变成毫无意义的文字重叠。首先,当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时,他们的社会意识会得到较好的体现,为了能够让小学生可以有更多的创作灵感与词句选择,教育者就要通过一些教学手段将语文课程、作文课程、社会环境三者巧妙地联系到一起,让小学生所创作出来的作文可以拥有更多的情感。其次,小学学校对于天真烂漫的小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由于当代的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或农村留守儿童,他们在家长长时间的呵护或无人管教的情况之下很少会有主动接触社会的机会,教育者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方式来填补学生在这方面的空白,让他们从书籍中了解到国家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一些奇闻轶事等,帮助小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视野,从根本上激发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最后,伴随着课外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作文课堂中的不断深入,学生会在各类课外阅读书籍的帮助之下更加懂得怎样去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幸福生活,并且拿出更多的精力来投身到教学课堂中,在无形当中激发出小学生对作文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开展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与作文素材。语言材料与作文素材首先要从生活中获取,另外,还可以从阅读中得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写读书笔记,勤做阅读卡片,同时相互交流、评议。评议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数量的积累,也要重视质量的提升。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这样做不但能够充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巩固阅读的成果,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得课外阅读工作全面推进。而且,写作并不是单纯的作文,还应包括和学生年龄相适应的体裁,如儿童诗歌、童话故事、随笔等等。而要想写出优秀的作品,是不能够离开丰富的课外阅读积累的。只有积累了充分的知识储备与优美的词句,才能够自然而然的写出声情并茂、文采斐然的文章。
学生认真进行课外阅读,将自己喜欢的文字、内容摘抄并且收集起来,长此以往,就能够深化对阅读材料的印象与理解,不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培养了阅读能力的提升。材料积累的一项良好方式就是阅读,可以使学生有丰富的写作材料。其实,作文写作过程也就是丰富的素材进行重组、提升的过程。阅读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尤其是当下推行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学生有了更多的课外自习时间,丰富其课外生活就显得尤其重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到课外阅读上,学生的课外生活也能够变得丰富多彩。学生课外积累的知识多了,便能够自如地写出优秀的文章。
阅读是一种输入性方式,以语言文字为切入点,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W习表述方式;作文是输出形式,需要使用学生课堂学习到的各种方式进行语言表达,看清语言的共同点,并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就能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作文知识积累与作文能力的锻炼,要将作文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丰富的课外阅读来促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 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83-02
教育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基石,而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教师素养,又称教师素质,是指教师根据专业和职业需要,在先天自然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社会学习养成的,作为教师角色必备的身体的、心理的品质。当今,教育十分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则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科学文化、活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为根本目的。学生将以过去接受教师传递知识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完善个性的主动角色。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健康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俗话说:“什么样的教师,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语文能力的高低可以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甚至影响学生以后的工作。所以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奠基工程,相应地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具备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外,还要有多方面的素质。在此,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必备素养作些探讨。
欲求教好书,必先做读书人。作为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即语文文化理论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广泛涉猎经典童话名著。教师只有了一定宽度和深度的阅读,才能口吐莲花,妙语连珠,才能让我们的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训练场,更是传递思想,启迪智慧,充满人文情怀和生命活力的大课堂。 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结合文化理论知识,做些课堂内外的小游戏,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
1语言素质
语言素质,包括了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口语,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课堂教学中,都有其重要作用。暂且不论口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口语是影响学生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因素。若教师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必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语言的良好环境。很难想象,一位说话不清晰、吞吞吐吐、辞不达意的教师,能把教学搞好。特别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没有较好的口语交际能力,那是根本无法胜任小学语文教学的,是不合格的教师的。
书面语言,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书写上。教师的书写应当规范,语文教师更该如此,尤其是教低段的教师。学生的书写习惯受教师的影响很大。如果教师能写一手规范、漂亮的字,这对学生无疑是非常有利的。另外,教师写评语、或写一些随笔及学术性文章的时候,用词应该确切。教师的语言修养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质才会提高。
2文史知识和文学修养
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小学语文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诗歌、散文、小说、议论等各种体裁都有,如果教师缺少一定的文史知识,就很难把课讲好。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不仅要对古代诗词有较深的理解,也要对现当代的文学有个系统的认识,还要了解一定的外国文学作品。一个博学的教师往往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没有学识的教师是没有威信的。
3自然和人文科学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还要有比较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甚至还必须了解一点高新科学技术,因为所有这些都会在语文教学中用到。例如:《黄河像》、《琥珀》,有考古、生物学知识,《凡卡》要有旧俄时代的历史知识,《冬眠》有动物知识等,还有生理卫生、天文地理、民族风俗等方面的知识。所有这些仅有语文知识是讲不透的。
4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教师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只有在文化修养上达到较高的水平,才能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吹拉弹唱、能书能画的教师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尤其重要的是书法,老师的“三笔”字写得好,学生的字体自然就好,因为学生的模仿性很强。教师的宿舍既是书房,又是画廊、展室,文学名著、文房“四宝”、名家书画、名言名句贴满墙壁,都会显出小学语文教师的独特风格,从而影响学生。
5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电脑是现代化的重要教学工具,作为教师要熟练操作,在系统安装、办公软件的使用、网络运用方面要相当熟练,能用不同的输入法输入文字,速度快,效率高,能编辑各种的文档。能够上网查询资料,计算机网络给教师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通过网络能够资源共享,可以参考运用别人先进的教学软件,能极快地运用外地先进的教学科研成果。教师用电脑备课既方便又实效,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我是一名普通、平凡而又充满着极大工作热情的青年教师,在小学这块育人的热土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极度的热爱和努力向上的敬业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学生是我工作的原动力,而“爱”就是我愿意和能够付出的全部。
一、优化班级管理,提高学生素质。
自从走上工作岗位以来,我曾先后担任过班主任工作、学校管理工作。在班级管理中,我从自身做起,加强心理学和管理学的学习,尽量对孩子多一些信任、多一份尊重,努力创设民主化的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近年来我在班中实施了班干部竞选制,采用先民主后集中的方式。通过活动一方面使班干部树立了为同学服务的思想,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同时也加强了集体的凝聚力。于是一种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良好班风形成了,受到了家长和同事的好评。近几年的学校团体比赛中,捷报频传。
二、为人师表,乐于奉献。
我热爱本职工作,平时按照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守师德,身正为范,用真善美去启迪一颗颗心灵,用满腔热情点燃学生胸中的“理想之火”,用知识的钥匙帮助学生打开神秘的大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重身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形象率先示范,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道德素质的提高。为了孩子们,为了心爱的教育事业,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放弃了许多休息时间,常常是早出晚归。“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自我要求使我形成了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
三、尊重学生,以爱育人。
对于教育来说,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是成功的原动力。我热爱教育、挚爱学生。爱,滋润了孩子,成就了事业,也升华了我自己。正是这份挚爱,促使我深入地了解孩子、公正地对待孩子,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并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和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发展创设最好的教育氛围。老师的一个赞赏、一个关注的目光,一个信任的点头,在他们眼里都是一种“爱”。对每一个孩子都一视同仁,不歧视差生,而是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课堂上发言优先照顾,作业优先批改,适当降低要求,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树立自信心。事实证明:孩子在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后,常常会在学习中产生更大的动力,在行为上出现明显的趋善性。当学生有痛苦和不幸时,老师的同情和开导使他们得到慰籍,当孩子有缺点时老师的热情鼓励和帮助,会使他们从中获得信心。
四、学无止境,致力科研。
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在工资比较低,个人购书还不盛行的情况下,我毫不犹豫的订阅了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书籍,弥补自己的不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确如此,由于读书,我了解到了课堂教学最前沿的东西,并把它们实践于课堂。在我的执著努力下,我们终于看到了丰硕的果实:
XX年在山东省举行的健康教育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
XX年评为区课改先进工作者、区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能手;同年出示市级观摩课;
XX年在淄博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同年被评为高新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区优秀教师、区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XX年被评为淄博市优秀女教职工;同年撰写的教学随笔《那只可爱的小黄狗》获省级二等奖;教学论文《低年级口语交际的实践与探索》获国家级二等奖;教学随笔《一段意想不到的小插曲》获市级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