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现代德育的核心范文

现代德育的核心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09:47: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现代德育的核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现代德育的核心

篇1

德育的核心价值就是教人做人,学做真人,德育是做人的工作。人既是道德产生的原因,也是道德的载体。所以,从道德与人的关系看,德育必须以人为本。教师要深刻认识到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和提高,而且教师要敢于承认自己在某些问题上不如学生,充分认可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辨能力。相信他们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有超过自己的思考,主动与学生交流,虚心接受学生意见,与学生平等沟通,共同提高。学生要消除对教师、对家长的依赖思想,真正认识到自己是个人道德生活的主体,以对本人负责的态度和责任感,主动进行道德学习,自觉磨炼道德意志,积极投身道德实践,以一种积极进取、自觉成长的生活观,与教师相互探讨,共同思考,日益走向道德成熟。我们以这样的德育核心价值取向为指导,学校德育的方法可以采取民主对话、主题辩论、质疑答疑、师生研讨、情感沟通、心理咨询、两难问题抉择、价值观辨析等方法,调动师生积极性,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双向互动,实现道德的共同进步。

二、 抓好德育的本质,回归生活,重在体验

道德是生活中的道德,道德离不开生活;生活是道德的沃土,道德源于斯、长于斯,与生活“同呼吸、共命运”,没有生活,也就无所谓道德,生活的过程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生活的教育包括道德的教育。正是在生活的过程中,人们习得作为品德历史积累的规范,即“拥有德性”。同时,人的德性又必须以德行加以确证,即通过生活过程展现自己的德性。也就是说,“德性之知”不同于“见闻之知”,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体验并通过生活过程加以确证的实践之知,是一种“亲知”,而不是“闻知”或“说知”。所以,从道德与生活的关系看,德育必须回归生活,重情感体验。德育曾经是庄严神圣的“道德高标”和抽象虚无的“宏大叙事”,近年来,德育开始回归它本来的面目――将德育工作落实到具体的活动和细节中,把生活化的德育交还给学生,通过活动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催生内化体验,激发崇高追求,实现德育与生活的沟通,课内与课外的打通,德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爱因斯坦说过:“当一个人忘掉了她在学校接受的每一样东西,剩下来的才是教育。”现代教育是越来越注重挖掘“剩下的东西”。“剩下来的东西”就包括“个性思维、道德养成、人格感染”等非智力因素,让孩子具有远景发展、潜能发展、创造能力、服务于社会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无论怎么放大升学率崇拜,教师和教育也不能将孩子的剩下来的东西扔到一边。这是教育和教师不可或缺的独立信仰,也是教育的底线。

三、抓好三个“主”字,为学生发展奠基

“主旋律”。这个主旋律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高扬;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要高扬。

篇2

普及与公平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重点之一。教育要保障每一个人公平的受教育权。教育改变人的命运,教育之所以崇高和神圣,就在于它是改变社会分层、促进社会流动、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这就要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和发展教育事业。2014年,我国义务教育已经实现了全面普及。学前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毛入园率达到70.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6.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5%。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城乡二元结构,地区间、城乡间、校际间的教育差距凸现出来,因此国家明确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并把均衡发展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努力实现基本教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结构与质量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另一战略重点。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性特征,就是要由“有学上”到“上好学”,要由“教育大国”转变为“教育强国”,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提高教育质量,就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就要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坚持学习者中心的教育新理念,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战略上面向全体,在策略上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学生主动和生动活泼地发展,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就要完善教育结构,努力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各级各类教育相互沟通衔接的教育结构体系和人才成长立交桥,努力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人人、时时、处处泛在学习环境和全民终身学习体系。

条件与保障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其一是教师,这是教育中的第一资源。要进一步提高专任教师学历水平,提高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并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研修。其二是硬件办学条件,这就要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学校传统基本办学条件达标和进一步改善,并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着力提高信息化配备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其三是教育经费,这体现政府教育投入的保障能力和努力程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今年5月在韩国召开世界教育论坛,形成的《仁川宣言》倡导各会员国将至少4%-6%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或15%-20%的公共支出用于教育。

篇3

关键词:现代雕塑;现代景观;融合设计;创新

Abstract:Modern sculpture transits from the traditional form to the modern form. Designers have gradually combined modern sculpture with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They regard the outdoor venue as the main object of the sculptural creation, and they regarded landscape as space sculpture. The boundaries between sculpture and landscape are increasingly intangible. In this case, landscape sculpture emerges at the right moment. On account of this,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and analyzes how to make design and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fusion of modern sculpture and modern landscape from five aspects: refining and summary, rhythm and cadence, actual and virtual design of sculpture, adaptability of creative themes, and the harmonious artistic conception of sculpture.

Key Words: Modern Sculpture, Modern Landscape, The Fusion of Design, Innovation

雕塑作为景观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在传统园林中多以装饰形式展现。随着艺术的进步,雕塑受到抽象主义、构成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等新设计思潮的影响,其空间形态、表现手法及材料选取方面出现了明显改变,其不单单是环境的点缀,而变成一种独特的创作理念,开始注重空间的流动性、扩张感,可以多方位供人们观赏。下面本文主要探讨以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相融合的设计创新情况。

一、提炼与概括

写实是雕塑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但写实也不能过度真实,主次分明,才能让雕塑作品免于庸俗。一位杰出的雕塑家,既要善于写实,还要善于概括,才能使创作的雕塑作品产生生动的效果。概括可谓是写实的高度提炼,其与写实相互补充,形成了美丽的雕塑艺术。环境雕塑重视形式的改变,追求简洁明快的形象形成的韵律、艺术氛围及节奏,故提炼概括可谓是环境雕塑的一种语言特点。基于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的提炼、概括是对各种自然形态站在审美视角对最具有感染力的美感因素进行取舍,从而将其中最具表现力的造型特点提炼成清晰而单纯的形象语言,形成了景观雕塑在审美、形式及造型方面的必须元素。1

景观雕塑是创作者从感受、把握形象直至创作形象的一个过程,是其摆脱纯粹自然形象,继而将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素材进一步加工、升华,集中、生动地表现出理想形象的过程。一名雕塑家对自身所感受到的各种因素进行提炼概括,可以说是其艺术灵感最生动、最贴切的表露。如图1所示。

二、节奏与韵律

基于现代雕塑和现代景观合一的景观雕塑,在某些方面和音乐有共同的特点――重视节奏感。艺术上的节奏感主要指在表现艺术的过程中,借助几种彼此对立的元素,依照相应的规则进行穿插或者重现,在对立与统一中深深地触动观赏者的内心。节奏作为音乐的灵魂,它是音乐最为本质的特点。与此同时,节奏感也是音乐体系中多种艺术语言表达体系内最抽象的,其隐藏于旋律、音调中,可让欣赏者不知不觉地体验到音乐的深层次结构。而雕塑的形体及体量变化,有明显的方向性、倾向性,尤其是以组成手段创作雕塑的设计,其形体的排列、组织有明显的秩序。雕塑形体的秩序可以说是雕塑语言的修辞方法,在主次之间能让雕塑的动态、张力更显突出,同时将雕塑的重心、动态及形体根据主次关系,有规律地组织整合,展现出独特的秩序感。2

篇4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设置问题,

体验心理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正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高中生来说,其重要性毋庸赘述,但只靠单纯的、课程化式的理论说教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符合学习主体的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去。情境的创设和再现,在心理健康教学中至关重要。只有体现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心理活动的体验,从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自觉进行心理素质的锤炼。情境创设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多媒体在这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运用多媒体手段,把大量生动的、丰富多彩的文字、图表、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片和录像片等,以电子化和形声化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视听并举,加深、加知和理解,从而更直观地体验心理活动,提高心理适应能力。这对启迪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深远意义。

例如,围绕“如何应对挫折”的话题,可以把学生在生活中常遇到的一些挫折以一组小品的形式制成计算机教学课件,在大屏幕上播放,使学生明白,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实际生活中,总要面对成功和失败。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系列挫折、失败,我们应如何对待呢?可以请同学们选择屏幕上任何一种情况谈谈自己将如何面对及解决挫折。这种通过创设情境进行设问的方式使学生们有真切的体验,因此发言十分踊跃。学生们在情境中体验心理活动,认识和印证理论知识;在活动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并显示出一定的创造力,不仅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也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边倾听,边点评,并进行鼓励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都得到较好的训练。

二、发挥网络优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网络虚拟现场,解答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也就千差万别,要解决这些复杂多样的、具体特殊的心理问题,必须通过个别的谈心与疏导,让学生的不良情绪得以渲泄,减轻他们的心理负荷,然后再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逐渐提高其心理素质。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国人对心理咨询讳莫如深,使许多有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很难鼓足勇气走进心理咨询室,而通过网上聊天的方式,可以利用语音技术虚拟现场,直接与来访者进行对话,不仅可以克服面对面谈话的缺点,同时还可以避免“移情现象”的发生。另外,心理咨询网站的建立也为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及时矫治学生的心理障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利用网站可以及时向同学们传播心理知识,使他们逐渐了解并认同心理咨询,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自我疏导技巧,使学生学会自我调节,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优势,定期对学生进行网上心理测试,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及时进行矫治,将一些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

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

电视媒体具有直观、视听结合及能有效地展现动态变化等特点,通过电视媒体,可以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进一步增强心理活动体验,增强心理素质,使学生进一步悦纳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促进其个性形成。如利用学校的电视台,通过闭路电视系统,每周向学生播放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片及讲座,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及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自我意识,从而有意识、有策略地应对各种心理危机。

篇5

一、巧妙预设,激发阅读兴趣

如同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那样,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行为的一种教学技能。恰当地运用好导入能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画面、声音、图像、动画等,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刺激学生多种感官,给学生留下初步的整体印象。初学《灯光》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华灯初上的课件,让学生置身于灯光所带来的美丽世界,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再以“六十年前,见到电灯却只是许多人的一个美好梦想”这样的导语,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反差,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突出重点,降低教学难度

阅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灯光》一文的重难点之一是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如何让学生理解发现这一崇高的人性美呢?教学中,我先出示思考题,安排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有目的地独立阅读,再课件显示八至十自然段,集体有针对性地阅读,并以红色醒目地标出重点词语,从视觉上引起学生的关注。在汇报交流后,师生合作,反复以不同身份多角度地阅读,在这一次次的阅读中,学生明白了郝副营长行动的重大意义,对人物产生崇敬之情。

三、直观展示,引出精彩生成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充分的多种形式的阅读给了学生理性上的认识,但还不是发自内心的。这时,用课件呈现郝副营长高举燃烧的书为部队指路的画面,在背景音乐战士的高喊声中,在教师动情的解说中,直观上让学生对郝副营长的牺牲感到遗憾时,更为他那种人格魅力所感染。埋藏在心地的那份激情,那份英雄气概便喷发出来,让他们有了强烈的阅读与说话的欲望。再次的朗读,便有自己的独特体验,能做到声情并茂了。然后趁热打铁,以“你想对郝副营长说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面对画面中的郝副营长倘露心扉,使情感得以升华,有效地教育学生好好学习,珍惜今天这一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四、资料拓展,延伸语文教学

经过前面几个步骤的阅读、理解,文中郝副营长的壮举已让学生感动不已,他的那种献身精神也让学生热血沸腾。这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开去,假设自己处在郝副营长的位置时会怎样做,并联想到更多的“郝副营长”。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用多媒体向大家介绍其他的英雄人物,这就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了学生的人生。

篇6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而运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以往的体育课教学由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已经对这种教学模式感到乏味,而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就截然不同,在这里有一个神奇的世界,教学课件中教学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处理,远远超出了教师的讲解示范。授课时学生顿时会精神百倍、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法,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克服了过去老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既符合青少年的求知、求新的心理特点,又能创设比较好的情境和情绪体验,引起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一教师讲解现代奥运会的历史与发展时,教师先给学生播放北京申奥成功的精彩片段,紧接着问:“同学们,你知道奥运会的来历吗?你知道举办奥运会的目的吗?你知道历届奥运会的盛况吗?你想了解中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吗?(学生的情感一下子集中到奥运会上)老师早已为大家准备好了一档奥运大餐,不信就请打开校园网关于奥运知识的专题网页,和奥运零距离接触。”“奥运昨天、今天、明天”栏目了解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诞生、发展、振兴,铭记对奥林匹克运动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历届盛会回眸”栏目分析了奥运会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尤其是给举办国带来的深远意义;“奥运精神”栏目昭示现代奥运精神的内涵,这是一个互动模块,让学生将如何传承奥运精神的感受与大家分享。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仪式”的了解,这一栏目让学生通过网络的搜索继续查询,这样学生可继续深入学习,从中也会有意外的收获。

二、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统一规范技术动作

教师要上好体育课,必须设法帮助学生建立统一、规范、正确的技术动作。高中体育教材内容广泛,而且增加了新内容、新规则。体育训练活动模仿性极强,要求的示范动作直观、形象、生动、得体。因此,体育动作表象的建立和动作概念的形成,是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重要环节。而采用教师或优秀运动员的示范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学生的体育基础不同,接受能力有快慢,受体力、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很难使每个学生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然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教师可以将要示范的动作要领制成课件,采用慢速播放、随转等动作设置,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的技术动作细节,大大优化了课堂效果。为了实现每个学生都进步,教师有必要将教学内容到校园网站,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在观察和分析的过程中形成清晰的动作表象。

三、实现教学重点可视化,动态剖析教学难点

体育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形成标准规范的技术动作并能灵活运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大多数技术动作都是一连串的,要求在一瞬间就要完成,因此示范正确、讲解清晰就显得尤为重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课堂,能从各个角度、不同侧面动态地剖析教学难点。尤其是技术战术的教学,现代教育技术能使教学内容在大小、远近、快慢、虚实之间快速转换,实现重点可视化,难点清晰化。如在篮球技术动作教学中,高标准的动作示范和生动的语言讲解需要完美结合,简单的动作学生能结合教师的示范和讲解顺利掌握,但像腾空投球、三步跨篮之类的复杂动作,只靠教师一两次的讲解和示范是很难完成的。如果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采用慢放、回放等方式,帮助学生抓关键、领神韵,则可以大大提高训练速度。再如跳远项目的空中挺身展腹动作及落地前的收腹动作,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很容易把每个瞬间动作技术的细节表现出来,学生形成标准规范的技术动作,不再是个难题。

四、了解体育前沿知识,拓宽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让大学生掌握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本领,掌握科学健身的本领,为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仅靠课堂教师的传授、课本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掌握最新的体育信息,及时地更新教育方式,教师要经常上网,将收集到的最新知识通过多媒体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也会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检索和搜集,教师将这些成果与大家分享。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出来,既拓宽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结构。

篇7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学科 课程整合 教学方式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使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有效工具。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两个教育平台呈现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原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与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这样,如何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就成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的“十五”课题“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及其规律”的研究,与全体语文组教师一起,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本文就我们前阶段的探索实践作一个小结。

1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情操的培养,高分低能、缺乏创新精神的学生比比皆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也正进行着,新课程所推崇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起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教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具有全新的教学理念,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

另外,教育家奥苏贝尔指出,要想实现有意义学习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途径或方式: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前者主要是依靠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并通过“传递――接受”的教学方式来实现;后者则主要是依靠学生发挥认识主体作用,并通过“自主发现”学习方式来实现,据此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往往以“接受学习”的方式为主,而忽视了“发现学习”这种方式。

上述两种理论相结合就成为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效整合的理论基础。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资源的海量化、形式的多样化、活动的交互性、学习的主动性等特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扩大认知空间,增大信息量,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可感真实的教学情境,提供更多更有效更迅速的交流方式,从而实现“生与生”、“师与生”以及学生与校外专家、学习伙伴之间的广泛交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顺利实现知识意义的建构,实现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为课改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这是我们全体语文教师达成的共识。

2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现状

2.1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两种偏向。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教师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容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课题刚开始时,我们老师制作了大量多媒体教学课件,它在提高教学效率,创设生动情景,增大课堂容量等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渐渐地,我们发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存在着两大偏向。

首先,片面追求教学媒体的高档化,夸大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有些教师认为多媒体技术是一种万能的教学手段,是否使用了多媒体成为评价课堂教学水平高低的最重要的标准。教师在准备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并非花在钻研教材教法上,而是用来解决多媒体制作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如画面追求漂亮精致,文字出现富于变化等,从而忽略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我们的学习主体――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大量多媒体课件就是把传统教学中该说的、该板书的信息材料变成电声光教育媒体,到必要时放出来给学生看、听。我们的课堂看起来是丰富多彩、热闹纷呈,但教师仍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仍是知识的接受者。

其实,这以上两种偏向是对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的一种狭隘的认识,它仅仅看到了多媒体教学的外在的“形”,而没有真正看到它的内在“本质”。如果在实践中延用传统的教学理论,必然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更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不能仅仅是教学手段的更新,更应该是教学观念上的变革。有了以上的认识,我们开始思考摸索既能吸纳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又能体现教学观念变革的课堂教学。

2.2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偏重知识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教材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文;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探究学习。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开放的网络环境作为探究学习的一个平台,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情境的创设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其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出来。可以用图示来表现:

整合的语文教学有以下特点:①教学内容的问题化。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把它作为学生在课内外探究性学习的起点。②教学过程的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教师制作的资源、网上的相关资料或其他网络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相关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协作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加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③教学活动的网络化。一改过去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④教学结果的创新化。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改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需要指出的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是动态变化的,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安排的,并不意味着每一节语文课都适用,并不意味着某一节课必须具备所有环节。

3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实例

3.1 课堂教学。余光中、席慕蓉的《乡愁》是新诗中的精品,均把抽象的情感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教学内容则围绕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采用朗读、品味、迁移的方法来以理解促诵读,以诵读促理解,读而有感,感而能发。我们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A、导入:以二胡曲《江河水》为背景音乐,学生回忆、背诵写“乡愁”的古诗词,创设符合情境的学习环境。B、诵读:首先欣赏Flash制作的课文朗读课件,以及著名歌唱家佟铁鑫演唱的余光中的《乡愁》,其中画面、配乐、朗诵、动态文字,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激发了学习动机:其次学生进行分组诵读竞赛,体悟了诗歌情感。C、品味语言特色:三人一个小组讨论你最喜欢的诗句及其原因,在论坛上以简洁的文字陈述出来。这个过程中鼓励学习小组互相协作、互相交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去。网络在这里提供了一个生与生、师与生直接对话的环境。D、迁移训练:仿照两首诗作中“乡愁是……”的句式也来写写乡愁,可以是一句或者多句,可将学生写的诗句在论坛里发表,互相交流。有兴趣的学生课后还可以继续写。

在整个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网络教学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主动探究、创新的意识增强,使语文学习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3.2 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我们尝试着建立了一个语文研究性学习之窗的网页,帮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研究性学习。这个网页包括方法指南、网站推荐、计划方案、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等,起到了方法指导、制作示范、提供资料交流平台的作用。

教师与学生一起选取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选题,作为课题式的“长期作业”。如“从胡同文化看中国人的性格特点”、“从成语等材料看对狼的认识差异”、“狼仇恨和狼崇拜”等。学生组成研究学习小组,选取课题,分工合作,利用“十一”长假及寒暑假,在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在社会上走访调查,积极收集材料,然后对获取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结论,最后以Word文稿、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形式在课堂上展示成果。

经过两三个月的研究学习,在成果展示会上,学生们大胆言辞,有理有据,演示着自己的结论。教师们明显地感受到,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通过研究学习,他们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和评价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信息能力与素养得到了提高,做事、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探究意识、合作精神、勇气毅力都得到了加强。

4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实践中引发的思考

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冲击,技术方面的阻碍,在我们体验着探索艰辛的同时,也深感着创造的快乐。学生兴趣的高昂、思维的活跃、能力的创新都让我们感到意外和惊喜,并引发了许多思考。

4.1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应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教师应对教材的处理、学生的特性和个性、教法的变革等都能有很好的把握,在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方面均有不俗的修养。要热心关注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积极探索如何应用教育技术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4.2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主动发现、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由被动地接受到自由选择、自由探究,部分学生容易在浩大的信息海洋里迷失,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因此,信息化教学就要求学生有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篇8

这些造星运动来势凶猛,让地处中原的河南青年蠢蠢欲动。2005年,河南本土选秀运动《新声带民星秀》横空出世,它为中原青年张扬青春展示梦想提供了广阔的本土平台。从2005年开始的《新声带民星秀》至2010年已经成功举办了5届,参加比赛的选手多达10万人,它在河南本土中推出了安旭、刘庆辉、高庆峥、臧苗苗等众多具有明显河南标志的本土明星,也顺势造就了“新声带现象”,“新声带现象”是凭借什么样的魅力在当今河南大众娱乐生活中大行其道?

“新声带现象”标志河南

“品牌本土化”

首先,“新声带现象”具有典型的河南“品牌本土化”特点。

《新声带民星秀》从2005年首届选秀开始,就已经深深地打上了“河南本土化”5个字的烙印。《新声带民星秀》是由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主办,电视剧频道是河南本土的地面频道,它覆盖广,也有一批超级忠实的观众粉丝群。

《新声带民星秀》从河南全省选拔优秀歌手。既然是民星,顾名思义就是平民歌星,零门槛,只要有梦想就可以参加的标准让来自河南全省18个省辖市的青年人为之雀跃不已,毕竟河南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娱乐,有了自己的选秀活动。

《新声带民星秀》从海选到初赛再到复赛,评委专家们也都来自河南本土,他们深知河南当下的娱乐发展道路、河南青年对时尚文化的了解程度,评委的身上也打上了“河南本土化”5个字的烙印。2007年,《新声带民星秀》的胜出者们还在全省进行了“新声飞扬——电视剧频道新声带民星秀”巡演活动。

其次,广电系统资源整合利用的优势在《新声带民星秀》中显示殆尽。

《新声带民星秀》是由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主办,但利用同属于广电资源的《东方今报》的报纸优势,和报纸、电台等强强联合,也使活动在河南形成了立体式多元化的传播方法和传播效应。《东方今报》从2005年开始,就大篇幅专题式报道《新声带民星秀》活动,从前期活动筹备开始,海选、初赛、复赛、决赛每场均派优秀记者进行报道,这种广电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活动中也显示了河南独有的特色。

“新声带现象”激活河南本土娱乐意识

可以说,2005年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是在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将火未火之时独具慧眼,充分联合广电媒体整合广电资源,用《新声带民星秀》活动激活了河南本土的娱乐意识,也在河南上演了一场大众选秀娱乐游戏。

笔者认为,相对于湖南、北京、上海等省市,河南在目前娱乐资源匮乏的状况下,河南人的“娱乐精神”是缺失而又疲软的。可以说,日常娱乐是人类社会一个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它能帮助人们调节紧张的神经,也能帮助社会释放压力。但河南人在背负了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下,精神生活层面始终有沉重感和负重感,但也正是如此,它造就了河南人的内敛含蓄委婉和深沉,这让整个河南本土文化产业缺乏“原动力”、缺乏“娱乐资源”和狂热的“娱乐精神”。

虽然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星登陆》以及河南电视台精品博览频道都有一定的娱乐资源,但是“星登陆”推出的歌友会都是全国知名的歌星明星,河南本土的极少;河南电视台精品博览频道的娱乐资源更多的则是“舶来品”——来自韩国等地的时尚娱乐元素。在河南青年的内心深处,河南的娱乐明星是缺失的,如果说上一代中常香玉等豫剧大师是河南文化娱乐的一个标志性里程碑,如今谁也无法接起常香玉先生传递的接力棒。虽然在河南电视文化中,“梨园春现象”、“武林风现象”也推出了庞晓戈、晨东等明星主持人,但他们的观众群相对稳定、相对狭小。多年以来,河南已经没有出现过能够得到全国观众认可的明星,整个河南本土娱乐都缺乏“明星制造”,面对这样的状况,河南媒体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所以,从2005年到2010年,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主办的《新声带民星秀》不仅引爆了河南人自娱自乐的行动,是一场在强势媒体的集体轰炸下引发的“造星全民娱乐活动”,而且也填补了河南电视文化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规模、连续性、全民化、草根派的娱乐空白,它将河南最底层的娱乐精神得以发掘,让河南人充分感受到娱乐精神的洗礼。

“新声带现象”推动河南娱乐精神的复苏

何为娱乐精神?通俗来讲,娱乐就是“玩”。娱乐,就是要制造轻松环境,松弛紧张心情。经过多方面论证,娱乐也是需要精神的,它不仅仅是玩乐,更需要人性的光辉和人文的关怀。娱乐精神不仅是现代人适应社会的一种生存状态,也是排解生存压力、表达人生态度的一种生活方式,娱乐精神不应该是追逐时尚、愚昧跟风,首先应当是找到自己。

《新声带民星秀》作为一档以音乐选秀为外壳的大众娱乐性电视节目,它奉行“不论年龄、不问地域、不拘外貌、不限身份,真正无门槛选拔”的活动方式,并通过层层淘汰选拔,征选出真正具备培养前途与明星潜质的歌手。《新声带民星秀》紧贴大众性和亲民性两大主题的理念,开辟了海选、梯级淘汰等环节,通过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悬念式结果,充分表现了一种新颖且“没有距离感”的大众选秀景象。

《新声带民星秀》不拘泥于演播室形式,而是搭台唱戏,没有门票、没有名角,比赛具有大众性、自发性和平等性。不甘于平凡是大多数人的天性,这类低门槛的比赛正好迎合了人们的心理。对于观众来说,平民化也拉近了他们与比赛的距离,在电视上舞台上表演的不再是一些看得厌烦了的明星,取而代之的很有可能就是你的亲戚、朋友甚至是自己。电视剧频道通过和《东方今报》的强强联合放大处理后,造成广泛而直接的社会效果:河南人在“玩”娱乐,河南人会“玩”娱乐,河南人的娱乐精神在复苏。

“新声带现象”将推动河南娱乐精神的再造

为什么说《新声带民星秀》将推动河南娱乐精神的再造?

对于如今的河南人来说,河南面临着重新塑造对外形象的任务,说起河南人,追溯源头则是炎黄子孙,但说到近处,似乎就没有什么能够代表我们河南人形象的标志,一个更为成熟的河南娱乐风向标的出现将对重塑河南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重塑河南形象,不可或缺的就是河南人要有属于自己的娱乐精神,属于河南方式的娱乐意识。怎么理解时尚,如何能够引领时尚,如何才能敢于表现,勇于创新?《新声带民星秀》就是在充分自我意识下自培表现出来的“娱人娱己”的一种能力,不仅能够娱乐大众,还能够满足自我精神需求,它火爆出场,满足了河南青年对娱乐精神的渴求,构建了充分展示自我的一个平台。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娱乐方式依然层出不穷,各种娱乐精神在大众媒体的激发下也越来越自我。所以,要真正使河南娱乐资源丰富并发达起来,强势媒体间的强强联手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新声带民星秀》中电视剧频道和《东方今报》强强联合,但今后的合作方式也需要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有了娱乐方式和娱乐精神,当务之急是通过娱乐活动,每年能够真正推出一至两个具有河南观众缘以及全国观众认可的河南本土的娱乐明星,他不仅能够被大众普遍接受和关注,而且也会受到全国各大媒体的连续关注,对于对外树立河南形象也将起到一定的作用。前期电视台或是广电局一定要对《新声带民星秀》加大资金投入,在包装形式上要紧跟时尚流行趋势;最关键的是一定要把握娱乐的主要消费群体,把时下的河南青年拉拢过来、聚集起来、利用起来,使《新声带民星秀》和湖南的《超级女声》、《快乐男生》相媲美,成为社会茶余饭后的谈资,利用河南娱乐精神开拓《新声带民星秀》的成功之道。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体育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34-02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整合的必要性

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整合符合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需求。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利用网络体育教学资源平台,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身体素质情况和自身的体育兴趣选择相应的学习和锻炼内容,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也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从而做到因材施教。还有利于创设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情境、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堂演示,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从而激发了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整合

(一)信息技术教学对体育教学的应用

体育教学个性化、人文化是学生不仅在体育课堂上完成和学习,而且可以很好地在网络中寻找适合自身的练习方法,制定自身的标准,设计自己喜欢的动作内容,动作效果,通过以上这些练习方法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体育知识和练习的自信心。譬如,鱼跃前滚翻动作在教学中,初学时,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不一定能完全听懂、看清楚,对动作的了解多数依赖于观察,但是此项动作迅速连贯,不一定让学生看清楚,分解教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形成分解做动作的习惯,忽视了迅速连贯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授课,就会避免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学中体育教师的动作讲解与示范直接播放给学生听与看,对于重点与难点进行反复慢放,并用特定的声音、图象显示,突出重点与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掌握动作,提高教学实效。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应用,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加深了对所学动作的理解、记忆和掌握,而且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思维,观察学习的能力,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许多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技术特点、以及有很多不同的展现方式方法,这些技术特点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起着很好的辅助和帮助作用。通过应用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教学资源是网络教学为学习和锻炼者提供必要的信息环境,它有着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多样的主观形式,不同的图片展示

学习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强大的数据库能够尽可能地满足学习者不同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多方位的信息资源来提高自我锻炼的方法。锻炼者与网络的相互性有利于加大锻炼者的参与程度,帮助锻炼者协作意识的形成和学会协作学习。在体育课堂上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的多方位性来提高学生上课的质量。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鼓励、吸引、强调学生自己运用手中的信息动手实践和协作学习。

2、信息技术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合作性,拓展性、想象性

体育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的相互性促进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交流、交谈,为学生学习与锻炼环境的营造、学生学习与锻炼团体的形成提供了极为有用的价值支持。学生学习与锻炼者在决定锻炼目标后,分析问题,利用信息工具获得相关资料进行精选、分类、加工、组合、建构、拓展,通过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师或服务器联系,或在学生学习与学生锻炼之间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进行现场讨论分析,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应乐于听取其他学习者的不同观点,慎重考虑后,对自己的原始资料做出调整,从而达到或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与目标。在整个过程中锻炼者可以通过网络这一多方位途径取得所需要的相关信息,使有价值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更好的体现出来,并可以得到体育教师适当引导、启发、巩固提高,因此,锻炼者的目标能更好地完成。

3、信息技术可以为我们师生间及生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教育的整合,教育的发展,教授的技术运用提供施展空间

在现代的体育课堂中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育是跟不上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体育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接受和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体育教师对教育的深刻认识,增强更新的观念,增加自身的教学手段,丰富自身教学的手段,是我们体育教师现阶段应尽快完成,完善和成长的需要。信息技术的突出特点是开放性,综合性和跨越性。信息时代教育对所有学校的每一个体育教师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努力学习,充实自己,才能站在时展的前沿,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真正成为实现现代化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生力军和顶梁柱。学生锻炼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体育教师教育学生学习的观念,这种利用信息技术的教育不仅是时展的象征,而且对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体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增加相互探索相互合作能力,体现主题性教学

根据体育教育学科的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有价值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堂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从而达到教学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他网络资料,在获取基本知识之后,围绕相关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内容以传统型转变为探究型,教学活动的网络化。

(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进行创新性体育教学的课堂教学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师生学习共同体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确定,学习与锻炼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在专题学习网页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中进行体育课程学习的学习方式。其学习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即: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引入体育学科课程知识;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如,情境——探究模式;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由于应用环境和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远程协商模式、专题探索—网站开发模式,多元智能模式等。信息技术是教师的帮手、但是合理和科学性的运用整合过的材料才是学生所需要的材料。

三、小结

教育现代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了,现代信息技术已走进了校门,进入了课堂。但是必须明确的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不能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它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是一种手段,一种形式,对教学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只有明确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关系,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才能在体育教学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我们只有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正视传统教学手段中的实用价值,才能合理、正确的使用它,从而真正进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时代。

参考文献:

[1]黄荣怀.信息技术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02,(1).

篇10

关键词:教学;语文;信息技术;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068-01

“现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这种集多种信息功能为一体的教学,以全方位、多层次吸引学生,增加信息获取量,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趣味盎然,让学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开拓了获取信息的途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幅度地增加语言的训练和实践,突出教学重点,提高语言信息的活动强度,扩大知识面,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新识,丰富了语言的文化内涵。

一、整合的概念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载体,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现代教育向前发展。

二、整合的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过程有机整合,使我们以前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很容易的把40分钟课堂轻松驾驭,让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强烈的兴趣,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处于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通过视频,声音,画面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有效提高了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深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同学们由“迫学”变为“乐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还可以扩大学生的课堂容量,通过语言难以表达的知识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展现出来。互联网上有着丰富详实的声像图文资料,是我们语文教师教学取之不竭的源泉。在进行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很快进入问题的思考,加快了课堂教学进程,增加了练习容量;通过网络引入一些补充材料,加大语文课堂的信息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探究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用途

信息技术的运用毕竟是一种手段,巧妙合理起到画龙点睛,生搬硬套就成画蛇添足,粗制滥用就是哗众取宠,使整合误入歧途。

1.借助声音和图像,美化文本。在现在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要让学生品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给文本配上适当的声音和图像会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在惬意的诗化的教学境界之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就会日渐提高。

2.集合各种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研读文本。学生可以随时从网上获取一些相关的资料,如作家作品介绍,时代背景、写作情况等。不仅便利学生知人论世,加宽加深对作家的认识、对作品的理解,而且便利学生搞研究性的学习,还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3.通过多种艺术的联想和转换,激活学生的思维。语文的主要凭借是文字,而文字是实际生活的反映,所以注意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将文字与具体的事物进行转换,更能显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多媒体可用一支乐曲、一幅图画等来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语言行动,多种的艺术联想与转换增设了教学情景,增添了教学效果。如六年级课文《詹天佑》,我在上课时,为同学们制作了动画课件,出示两种凿井法和“人”字形铁路。这样我把抽象的东西用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他们很容易的理解了课文内容,达到了预期学习的效果。

4.多向互联互动,加强合作交流。多媒体和网络的使用大大地拓展了学生讨论与交流的渠道,使小组活动、班级活动更易组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为广泛和便捷,尤其是可以不受课堂时空的限制,通过网络与外班、与外校交流。这样,相互间的信息反馈也更为及时,便于教学的调控,便于互相促进,真正能够做到在交流中增进合作、在合作中加强交流。

四、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首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教学首要任务,多媒体技术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多媒体教学的手段有动画,有声音,有影像,有模拟,在一堂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运用哪种手段,哪些手段多些,哪些手段少些,哪些手段先用,哪些手段后用,都要根据教学要求的需要,以服务教学要求为标准。只有紧紧围绕教学要求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才能到达教学目的,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篇11

(一)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属于声音与图像的综合作用,高校学生可以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感受到更多的学习乐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对生动具体的新鲜事物更加容易提起探索欲望以及学习欲望,所以高校音乐教学应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与其他学科不同的课堂环境与氛围。比如:在学生进入教室之后可以先播放一段音律优美、情感积极的乐曲,将学生带入到音乐的世界之中,更好的集中注意力,而且在教室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加入适当的背景音乐作为衬托,将枯燥的讲课内容与音乐的旋律融合在一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以及独特性。又如:在介绍西方音乐历史的过程中就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同时期的音乐进行背景播放,像《土耳其进行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一边了解中西方音乐发展历程一边感受当时音乐的特点与形式,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而且对于集中注意力也非常有效,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避免了过去那种枯燥的讲解式教学形式。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

音乐是声音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音质清晰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来并诱发美感的产生,而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教学也非常重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协助下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深入的感受音乐魅力,为音乐审美氛围的营造提供帮助。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对教材中的文字、符号、乐谱等形成了教学依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感到乏味,这样也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对音乐的偏见,不能很好的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音乐的美,而只是束缚在课本的知识点之中,产生一种学习态度上的消极应对,并且教学材料只能呈现文字、乐谱这些可以看和阅读的知识内容,而对于其中蕴含的关于音乐的实质性的却不能明确的、直白的表达出来,也就是通过听觉所感受到的音乐,它与通过看和读所感受的音乐是有很大的不同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色彩图片、新颖的谱面、重点强调的内容引入课堂,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构成音乐的各种声音进行数码形式的采集与编辑,经过一系列处理之后得到自己想要的音乐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指导音乐形成的具体过程,将听觉与视觉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达到声、韵、义先融合的学习状态,更加深入的感受音乐,从而激发出学生的个体情感,最终实现音乐学习中的领悟,对于教学成果的实现非常有益。

(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除了要选择有艺术价值的表演曲目外,还要注意活动形式的趣味性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广泛性。音乐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可以对学生参与音乐学习起到推动的作用,在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课件的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这一点内容,不仅要将需要的知识囊括在其中,还应该使课件内容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直观的、清楚的对学习的音乐知识进行了解,也可以调动起学生加入音乐实践学习的热情。学生在进行足够的音乐欣赏之后,可以通过内容丰富的课件展示的知识去参加更多音乐学习活动。在音乐的表达上就可以对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刻画的音乐形象做一个很好的阐释和展现,比如:在学习民谣《樱花》的时候,通过视频为学生展示出日本樱花开放的盛况景象,给学生带来直观、强烈的视觉上的震撼,学生在观赏视频并学习歌曲后可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体会传统情感的表达。另外,现代信息技术使得音乐获取的渠道更加广,这就为音乐创造能力的养成提供了条件,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加强音乐方面的想象能力的培养,比如:在音乐剧的表演中学生需要扮演不同的动物的角色,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展示动物的活动、习性的视频以及在不同的场合的声音等内容加深了解和体会,为生动形象的塑造角色提供帮助,也使学生进行更加真实的音乐表演创造。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教师通过录音机、谱例、磁带等工具进行教学,而且课前的准备工作也非常繁琐,耽误了正常的教学时间。这种音乐教学形式对于学生也是一种煎熬,需要耐心的等待,而且由于教学的中断也会使学生分散注意力,甚至失去音乐学习的兴趣,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也是极大的阻碍。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利用各种先进的科技将声音、画面进行完整、清晰的呈现,而且不会受到空间、时间的影响,也不会耽误课堂教学的时间,只需要简单的几个操作就可以将需要呈现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屏幕展示给学生们,实现音乐视听结合的发展效果。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和补充,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真实、完善的教学环境,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的兴趣,增加音乐创造的灵感来源。高校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需要接受更多方面的音乐知识来对自身的水平进行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将世界各地的音乐相关的内容快速及时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的音乐理论转变为更加直观的画面或者声音进行具体分析,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音乐教学的整合

艺术课程之间都是相同的,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多种艺术形式的整合可以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艺术的美,感受到音乐与其他艺术的内在联系以及音乐的重要作用。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融合则是实现这种多形式艺术相互合作的重要前提条件,通过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将音乐课教学作为一个切入点形成影视课、戏剧表演课等教学形式,可以达到艺术的高度融合。比如:在教学中以“黄河”做为主题进行艺术综合课程的教学,首先需要让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整体的了解,通过多媒体观看配有轻缓音乐的黄河风光介绍视频,然后结合《黄河船夫曲》进行美术作品《黄河船夫》的欣赏,然后在音乐的衬托下进行形体表演,让学生通过音乐表达的情感通过形体展现出来,如与风浪进行抗争、船夫的坚毅精神等。还可以让学生欣赏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民歌《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对与黄河相关的诗句进行有感情的朗诵等,这些教学内容都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呈现,将舞蹈、影视、诗歌等多种艺术进行了整合,在这种变化之中对学生的听觉与视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刺激,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升华。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音乐教学的情景化

大部分的音乐作品都是进行的具体内容的表示,尤其是歌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对这部分的音乐配上适合的画面,不仅可以诠释音乐想要表达的内容还可以将学生带入情景之中。比如:在进行《长江之歌》这首歌曲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表现的内容,可以根据这首歌截取一些具有实际表达效果的画面,如长江的源头、奔腾的波涛、灌溉土地等,然后进行重新的编辑,与这首歌曲结合在一起进行观看欣赏,学生可以更好的体会到“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等歌词的具体意义,也可以更好的挖掘其中的情感,将学生直接带入相似的情景之中,加强学生对歌曲音乐的理解。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高校音乐教学的科学化发展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介绍不同音区、声部的音色的时候,是不可能通过自己的模仿去让学生完全领会掌握,而且也容易出现理解的偏差。现代信息技术的加入可以更加科学的实现音乐知识的教学。比如:在《黄河大合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影像资料,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介绍其中的演唱知识以及进行声部、不同音区音色的划分等内容,然后可以进行教学的拓展,让学生理解独唱、合唱、重唱等演唱形式的区别,而且可以对混声合唱中的四个不同声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些教学内容的实现都需要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也是传统教学形式无法实现的,所以说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必须对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重视,增强两者的有效融合,提高音乐教育教学水平。

三、结语

篇12

关键词:影视教育;互联网+;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6-0130-02

一、信息革命时代背景下的影视教育亟待改革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混合现实、人工智能……我们正身处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数字化的新时代,一个改变是不可避免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新时代,现代新技术以其极快的速度、更为深入地渗透到各个领域。

以往各种人类新技术的突破性变化首先应用在教育领域,目的是榱巳酶多的人接受新技术、新知识,在教育领域发生的改革都是顺应当时的新科技、新技术的。印刷术的发明使教育实现普及化,而当今的主流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正是起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兴盛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这种教育方式的最大特点是使用标准化课堂、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考试、统一的标准化答案。而我们当前所处的以数字化制造及应用为代表的崭新的信息革命的新时代,则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需要大批能够追踪尖端科学和最新发展的人才,我们如果仍使用以前的传统教育方式显然是不能适应这个新时代的需求了。更多尖端技术应被被引入教学环节,推动者教学工具与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

影视艺术作为当今人们主要娱乐方式之一,从前期拍摄、编辑,到后期发行、播放等环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景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从陌生的名称到当今的热词,使得我们从事影视教育的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思考影视教育与现代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及时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有研究报告表明,多年来我国传统的影视教育模式基本保持不变,而这种传统方法更适合培养的是类似流水线上的工作人员,僵化而缺乏创新。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者要培养学生会学习、会思考、并且具有创新与合作精神,教育者要在传统媒体与各种新媒体环境中科学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便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充满科技感的未来。

我国传媒类院校的影视教育大都还在采用传统的教学基本模式,即以教师讲解为主导,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或演示,学生统一集中听课、记笔记、做练习、统一考试……,这种典型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率高,学生课程完成率高。但缺点也很明显:过分依赖老师的个人水平及经验;过分强调统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与差异特征;学习内容仅限于指定教材;学习评价过于单一;师生间、学生间的协同学习、探索学习、互助分享空间明显不足。

2015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我们常说教育有自身的规律,有自身的特点,教育也要适应时代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在这个提倡终身学习的,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的“互联网+”新科技时代,我们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利用最新的技术与机制,以更低的成本、更大的规模、更新的模式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不远的未来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影视教育者要具有互联网思维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互联网技术通过建立网络,将一切物质的、精神的转化为可以通约的比特(Bit),由此实现任何事物之间的互联互通。“互联”成为这个时代思考和研究问题的基本认知范式[1]。

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新的教育模式转变,首先应该在思维方式和教育理念上做出革新。传统的影视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模式,传统教育模式过度重视标准,重视考试成绩和就业率。当然这些标准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未来的改变性与未知性,我们教育者应该更多的加入互联网思维方式,开放和共享是其最明显的时代特征,开放的特点打破了教育者垄断知识的特点,正如乔纳森・哈伯的《慕课》一书中写道:慕课的出现,促使高等教育机构一夜之间解禁了其全部的知识储备库,改变了高等教育资源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以来被特定机构垄断的局面,使得这些宝贵的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被平等分享[2]。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种现代信息传播渠道获得知识,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已然发生改变,教育者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演变为相关知识的合理架构者,并提供能够提供引发学生进一步去思考探索及创新的动力。共享的特点让我们能够更容易地拥有先进的现代新技术,更丰富的教育资源,怎样才能运用新技术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内容,运用更适合互联网原住民学生的交流方式,以更加有趣而不是呆板单调的教学方法去讲授知识,能够更精准地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将知识关联,深度和难度层级递进,在学习中培养洞察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互动合作的能力,能将各种所学融汇贯通,进而真正掌握这门学科,增强他们的内在自信心,并能够真正享受学习的整个过程。这些都是教育者在新时代需要认真思考的。

如何在教学中实践这些新技术,对于教育者来说首先要快速提高数字素养,对应从事影视教育的高等院校教师来说,主要包括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和信息素养。

面对层出不穷的现代新技术,如何将传统的教学状态做转换,如何获取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何深度设计教学模式,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如何制作基于互联网传播形式的教学资源,掌握现代新技术是前提条件。

影视生产与消费方式在这个新时代也不断快速地发生着改变,影响着影视的内容、制作、编码等,提高教育者的信息素养可以使我们不迷失在海量数据中,可以使身处互联网大数据、信息爆炸的新时代的影视教育者能够在海量课程资源中搜索、分析、归纳、并整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科学优化课程结构,以最佳的方式制作、组合各类教学资源,适配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与学界、业界需求对接。

三、现代影视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现代教育正在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2016年《地平线报告》中认为高等教育的短期趋势是混合学习设计的应用与日俱增,现代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是教育模式的竞争与个性化学习。怎样善于利用新技术,利用潜在的学习模式的动态转换,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寻求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好的联系互动方式,让他们能够更加适应我们所存在的这个新世界,运用新技术改革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模式是我们教育者要深度思考和实践的。

在传统影视教育中,按照影视制作流程分类,很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影视摄影、影视后期编辑、影视后期特效等课程仍然大都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学生在课堂听老师讲授、老师采用讲授、演示课堂案例等形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

现代数字信息时代,已深刻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主动和被动关系,积极适应新时代师生关系,其核心便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在这种大背景下产生了很多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可汗学院、微课、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慕课”(MOOCs)等,真正体现了现代信息时代的开放、共享、免费、个性化等数字“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各种团体、个人上传了大量的收费、免费网络教育内容,包括视音频教程、各种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

把握影视教育本身的特点,根据课程性质和课程内容,把传统教育模式和各种多元的在线教育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这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和知识传递中,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教学过程包括面对面的线下教学与学生在网络上学习的线上教学,并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达到一个合理的学时分配。这就是在运用现代新技术的基础上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学习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网上资源、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是提倡合作和自主探究的学习,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是一致的[3]。

线下学习模式与线上学习模式相结合。影视教育的某些课程,如影视制作相关课程本身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根据课程特点可将基础理论知识录制视频课件制作成微课等短视频形式,收集整合按照影视制作流程及功能模块制作一些优秀网络学习资源,让学生自己课下在线自主学习。课堂上则根据情况集中或个别答疑,并开展综合性的项目教学模式。基于影视创作实践课实践性强、技能性强的特点,可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开放性、综合性的项目,通过让学生独立或合作的方式,结合基础知识共同探讨实践完成。以充满活力、互动积极的方式探究运用知识,以逐渐达到深度学习的模式。

整体学习模式与碎片学习模式相结合。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可以⒂笆咏萄内容扩展到更广阔的范围,一些理论性强和难的内容设置为整体课堂讲授,而一些具体的影视制作模块性、操作性、技巧性的内容让学生利用手机等移动互联设备在零散的时间根据喜好去选择自学,教师主要收集并整理一些优秀的、相关的、有趣的网上教育资源,合理顺序组合,推荐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设计个人和小组实践作业,通过作业完成时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灵活采用课堂答疑或学生互相帮助的方式来解决,充分运用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程完成率高等优点;而现代教学模式不受场所限制,不论学生身处何处,只要网络畅通,都可以独自进行学习活动,可以充分适应学生的个性特征。

现代信息技术时代带来的影视教育变化是飞速的,影视教育者要依据教学大纲,但又不能固守传统的教育模式,新的影视制作技术与传播模式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必须及时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教学过程,及时了解专业发展动态与社会需求,并能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更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教师更多的责任是教会学生怎样构建知识和怎样学会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未来的影视教育发展趋势应该是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智能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真正自主的学习主体。

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飞速变化的新时代,一个提倡终身学习的新时代,一个互联互通、分享合作的信息化新时代,师生关系,学习环境,学习方式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学生和教师都要学会互相成就,互相进步,我们教学的目的早已不仅仅是让他们掌握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具有创新精神,拥有改变世界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云生.论“互联网+”下的教育大变革[J].教育发展研究, 2015(20):10.

篇13

一、学习榜样,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要激发学生乐于创新的兴趣,养成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的精神,如让学生通过看书、听故事,了解祖冲之、诺贝尔、爱迪生、牛顿等科学家勇于创新,关于创新,给社会带来的巨大贡献,认识创新的积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巧妙安排,激发求知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必须是相对强烈对比显明,不断变化,富于新奇性的事物,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会主动涌现,它取决于老师所创设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合理巧妙安排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不断创设富有变化且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研究问题。为此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教材,根据数学本身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逻辑性,分析教材中的创新意识内容,使学生手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比如在教学9加几的计算方法,接着在教学8加几、7加几的进位加法时,运用9加几的经验,探讨8加几、7加几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运用直观,激起创新愿望

课堂上直观手段有两点:一是教师的体态语言,二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生动、活泼、形象的教学体态、语言或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手段会让学生赏心悦目,易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尤其注意运用“三童”(童心、童话、童趣)组织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愿望。

四、指导学法,培养创新思维

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动力。在学法指导上鼓励学生提问题,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会使学生提问题,提有问题,提有价值的问题呢?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变“学答”为“学问”。通过“自思提问验证的方式启发学生多提问,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一旦学生提问了,无论对错及质量如何,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作出合理的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自尊自信,长此以往,便可养成提问题的好习惯。教师要把学生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视作珍贵的礼物,当作教学的来临。教师要关于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之处,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及时表扬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引导扶正有错误的意见,补充不完善的意见,无论对否,加以鼓励和表扬,使他们始终处于信心十足、情绪高涨的心理中,有得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五、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

篇14

关键词:中医心理学;现代心理学;人格模式;文化背景

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3-0530-02

Integration of TCM Psychology with Modern Psychology

LIU Jia-qiang,WANG Mi-qu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Chengdu 610075,Sichuan,China)

Abstract:The psychology of TCM and modern psychology discuss a portion of people mentality,integration of them is holistic psychology. The key of integration personality frame of reference that be controlled by congenital Shen. The personality frame of reference is background of mentality and behavior of people.

Keywords:psychology of TCM;modern pysychology;personality frame;culture background

中医心理学是用中医理论和实践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心理因素在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而现代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这两门科学都是对同一个人的心理所做研究的科学,是对人的心理不同侧面研究的,而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的,所以这两门科学是可以结合的。

1 中医心理学的特点

中医心理学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的突出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它把人体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形与神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内外统一性,因而完整、活体、动态地看待具有情感思维的人及其疾病的反应状态,所以重视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中医理论体系中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这些心理学思想贯穿了中医的整体观思想,突出体现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建立在脏腑功能基础之上的;同时人的心理活动有个体差异性,必然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中医心理学是从中医学这个母体中分化出来的学科。

中医心理学既不同于传统的中医学,也不同于现代的医学心理学,并有异于中国古代的中医心理学思想。它是在当今多学科研究中医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并与现代心理学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2 中医心理学和现代心理学结合的不同

《黄帝内经》建立的年代社会极端落后,人们尚处于原始社会,人们不可能看到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发展的现在状况,对人的意识也只能从原始功能方面进行论述;中医心理学是以心理的整体功能为主论述人的心理的,讲的是人的先天功能,而先天功能是人的自然本质,但是没有结合到人的社会本质,没有论述到人在社会中的心理及行为。人是社会整体的组成部分,自从人的产生,人就不再是自然的人。因此中医心理学应该从所存在的社会条件下论述人的心理以及意识、行为等,构建完整的人的心理行为模式,建设完善的现代中医心理学;这样中医心理学有较大的适用范围,更能适应社会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指导社会中的人的心理健康。否则中医心理学仅仅是一门不能适用社会需要的学问。

现代心理学是从人的大脑的具体结构为生理基础论述,论述了人在社会中各种行为性格等,这是人的后天功能,对人们的各种行为意识均有科学的描述,对人类心理健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但是现代心理学没有与人的整体功能结合在一起,没有指出人的根本的社会本质,所以也是有非常大的缺陷的。

结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人的各种语言、行为以及意识思维等都是在人的元神的支配下进行的,元神是最根本的自我。而心理的进行是在社会背景条件下的,一切心理行为都有社会背景的,社会背景形成了人的心理参照模块、人格参照模式,人格参照模式下的元神系统构成了人的社会自我,心理的行为是在元神的支配下通过心理模块进行的,以此结合这中医心理学和现代心理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心理问题。佛学对人的心性理论有深刻认识,但是借鉴之前必须彻底抛弃佛学所具有的唯心思想,心性理论中性与元神相关,而心与元神、元神支配下形成的人格参照模式有关。

3 中医心理学和现代心理学结合的关键点

心理的本体是人的元神,元神是由心(为主)之气升华而产生,与其它四脏之气升华合而生之。在元神的支派下产生各脏腑器官局部之神,在肾为志,在脾为意,在肺为魄,在肝为魂,在心为神。元神居于脑,是神的功能的综合的集中表现。识神是元神的活动过程和内容,是元神的功能表现。

元神的功能:元神的功能可以分接受信息,加工、储存、提取信息,发放信息3个方面。人出生时意识是白净的,但是在人从出生开始,人就在不断接受信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不断学习,不断加深信息,积累信息,使元神中的信息不断强化与激活而得到强化,最终形成了比较固定的人格参照模式。这个参照模式一旦形成,就形成了新进入的信息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人各种意识、行为的模板,形成了特定的性格参照模式。

人的性格模式是在元神支配下形成的,但是性格模式一旦形成就对人的元神、人的生理发生作用,形成了人的后天行为的文化背景和模式。人的性格模式与人的后天社会文化环境有很大关系,它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4 中医心理学和现代心理学是功能与应用的结合

元神是人的整体功能,人的五脏情志、七情等都是人的元神功能的一个方面,但是这些情志的发生必然受到人的性格模式的影响,性格模式又决定了情志的发生模式。中医心理学仅仅论述了人的心理的功能方面,对于功能的应用没有认识到。现代心理学讲述了心理发生模式的后来的发生以及结果,是人的功能的应用,没有认识到人的功能及其根本。所以中医心理学和现代心理学都是不是完全的,各讲述了人心理的一个方面,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人的心理整体过程。

5 人格参照模式与七情病

人格参照模式是元神功能的调节方式,它影响和调节元神功能的发挥,在统一中构成了人的心理整体。在后天生活中,由于人接受了外在信息的影响,元神行使了它的功能,如果人格参照模式不能接受这种信息,而内化不足,这就在人格参照模式中形成了滞点,这个滞点构成了新的人格参照模式,滞点在以后的生活中可能不断扩大,以致影响了元神的功能,这就是情志病,甚则造成抑郁病或者精神病。与五脏对应,五脏是模块化的,由对应的网络模块构成,同理人格参照系统也由相应的心理模块构成。心身相合,不但是元神,而且也包括人格参照模式。所以,意识上的情绪处理不好,形成人格参照模式的滞点,影响来功能的发挥,日积月累可能造成身体的疾病。

人的心理在当今社会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现代心理学、中医心理学都有各自的认识,但是它们又不是完全的,正确的认识是将它们结合起来,建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整体的心理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米渠.中医心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