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0 09:47:2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风险管理风险评价,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环境风险评价 识别
环境风险管理
应急预案
环境风险是指由自发的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对自然或社会)引起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能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产生破坏、损害乃至毁灭性作用等不良效果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而环境风险评价和管理就是指人类的各种开发活动或面临的危害(包括自然灾害等)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等所引起的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由此进行管理和抉策的过程。目前,我国正处于环境污染事件的高发期,认识和重视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管理对开展好现阶段的环境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环境风险评价。
1. 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分类。
按照环境风险事件分类,可分为突发性环境事故风险评价和非突发性环境风险评价;从其评价范围而言可分成三个等级,即微观风险评价、系统风险评价和全国(或宏观)风险评价;若按环境风险评价的应用领域,则可分为自然灾害的危险评价、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生态风险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
2. 环境风险评价的具体步骤
(1)环境风险识别
环境风险识别是在环境影响识别和工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辨识风险影响因素。它包括两个层次:项目筛选和风险因子识别。项目筛选法一是利用核查表筛选,二是应用概率风险评价方法筛选,如德尔斐法等,对一些新的、复杂的、蕴含风险因素的项目进行筛选。经筛选后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进行影响识别,确定有那些是可能引发重大后果的风险因子以及引发的原因。识别项目风险影响是在该项目的一般环境影响识别和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对识别出来的影响因子进一步筛选。
(2)环境风险预计
随着科学的发展,目前已有多种预测方法:如初步危险分析法、故障树和事件树分析方法等,这些风险预计的方法都可用于环境风险评价事故的计算,目前通常采用故障树法和事件树法,它们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能够使评价的安全性问题更加系统、准确事件树分析法是一种逻辑的演绎法,它在给定一个初因事件的情况下,分析事件可能导致的各种序列的结果,从而定性、定量地评价系统的特性,并帮助分析人员正确决策。
(3)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评价的目的是确定什么样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可以说环境风险评价是评判环境风险概率及其后果可接受性的过程,事故性风险概率分析的最终结果可以两种形式表述,即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
二、环境风险管理。
1. 环境风险管理的目的
环境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建立于环境风险基础之上,在行动方案效益与其实际或潜在的风险以及降低的代价之间谋求平衡,以选择较佳的管理方案。决策的过程必须在潜在风险和现实需求之间取得平衡。
2. 环境风险管理主要内容
显然,环境风险管理属于政府同时也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职责,而风险管理是建立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首先政府应该研究制订相关的法规条例及环境风险评价的技术规定和理论方法,为合理有效开展环境风险评价提供指导和依据。其次,政府的决策者应根据评价出来的风险和可能的代价,以及预防和减少风险措施进行决策,在效益和损失面前进行权衡,同时在决策过程中要考虑公众的可接受性,让公众积极参与进来。最后是政府监督落实各种防范和预防应急处理措施的落实,形成政府监督、企业具体落实、公众参与的管理格局。
三、建议。
1. 加强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在吸收、借鉴国外环境风险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我国的环境风险评价的模型、方法个系统,研究制定环境风险评价的法律程序、相关政策.为在我国科学开展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管理提供保障。
2. 将环境风险管理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政绩考核体系,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推动各地政府提高认识,促进监管力度的提高。促进各地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从源头降低环境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风险意识。对存在环境风险的企业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教育,要加强环境事故隐患教育,通过定期的应急处置预案的模拟演练,提高事故的应急处置的科学性、有效性,健全环境风险事件处置的应急机制。对居民开展必要的环境事故应急处置和防范知识的教育培训,培养风险意识和应急知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4. 加强法制建设,制订有关法律、法规或条例,对潜在的环境风险源隐患的环境风险应急管理工作加强法律监督,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安全保障。
5. 利用科技手段,建设信息化的环境风险管理与应急系统。利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环境风险源数据库,环境质量与污染源在线数据平台,构建环境风险防范系统,为事故的应急处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总之,随着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管理研究的深入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必然会促进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管理的新发展,为我们更好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陆雍森.环境评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胡一邦;彭理通.环境风险评价实川技术与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2000.
[3]张忆普.环境影响评价使用方法.陕西科学教育出版社.1990.
[4]海玲;程声通.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初探.上海环境科学.1995.
[5]郭文成;钟敏华;梁粤瑜.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风险管理.云南环境科学.2001.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 骨科; 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1-0073-02
在医疗机构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是当前护理人员面临的难题[1-2]。在骨科外伤中,病情复杂并多变,治疗时间较长,给护理带来更大的难度[3]。现代护理管理应该正确评估、防患、补救风险,不断提高护理质量,这是骨外科护理管理需重视的[4]。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12月对收治的68例骨创伤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护理,与同时收治的68例仅接受基本护理的骨创伤患者进行风险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方面的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骨创伤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并将其作为研究组,其中男43例,女25例;年龄53~72岁,平均(62.3±3.9)岁;其中上肢骨折28例,下肢骨折2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0例、其他5例。选取同时期收治的68例骨创伤患者实施基本护理,并将其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56~78岁,平均(64.5±4.2)岁;其中上肢骨折21例,下肢骨折33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1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而研究组患者除了接受基础护理外,还给予风险管理,具体风险管理措施如下。
1.2.1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管理 如护理人员可能存在对业务不熟、技术水平低、临床经验不足等问题,则强化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十分重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技术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可预见的护理能力,能帮助其在不同类型的抢救中针对病情能够准确及时判断,找出现存或潜在的护理风险[5]。
1.2.2 心理护理 病情的严重与其心理压力呈正相关,心理压力越大,心情就越郁闷,康复也就越慢。一些重症患者可能一时难以接受病情,情绪非常低落。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生活环境、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方案差异,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6]。
1.2.3 完善并落实护理制度 依据护理工作制度,完善科室各个岗位的职责,使得护理工作有章可循,切实把各项制度贯彻到日常护理工作中。
1.2.4 完善服务设施 病房、走廊、卫生间等地面保持干燥,设防滑标志。骨科患者大多在手术后行走不便,地面湿滑容易造成患者再次骨折。定期对患者的住宿环境进行检查,不要让一些危险品对患者造成损害。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的风险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满意度评价采用问卷调查法,并以满意和非常满意计算总满意[7]。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风险事件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风险事件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医护人员、患者、医疗规章制度等存在的风险因素实施有效的管理。在医疗护理中,一切影响到患者康复的因素都是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8]。骨科手术后患者组织修复能力较差,需要长时间恢复,如果得不到有效护理,不仅会影响患者康复,甚至会引发多种并发症[9-10]。及时地预见、发现和有效地处理各类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是当前骨外科护理管理的重点。护理风险管理能减少护理纠纷,降低护理风险。针对骨外科护理特点和护理工作上的薄弱,采取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护理不良反应的发生。在本研究中发现,当研究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后,术后风险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发生风险事件仅1例,并发症也仅2例,而对照组风险事件9例,并发症11例,两组风险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郑晓芳,叶晓明.骨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干预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5):1796-1797.
[2]廖容,王石,刘志霞.护理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6,6(9):39-40.
[3]刁冬梅.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J].护理研究,2007,21(3):629-631.
[4]李晓慧,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7.
[5]王向云.骨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4): 110-111.
[6]王国强.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目标[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4):42-43.
[7]刘光维,赵庆华,刘丽萍.SWOT分折法在NICU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9,38(3):263-264.
[8]李晓慧,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 40(5):355-377.
[9]何春桃.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4):1514-1515.
【关键词】项目经济评价;风险管理;研究
1引言
目前,由于我国对产能过剩的调控和频发矿难事故的治理,使我国的煤矿企业总量不断减少。在这个背景下,需要煤炭企业开展项目经济评价和风险管理,以实现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项目经济评价
煤炭项目经济评价分析分为3个模块,分别为投资估算、资金筹措、财务评价。下面进行详细阐述。2.1投资估算投资估算,是指针对煤矿工程各项目中需要用到的各项投资进行整合并估算。一般来说,在煤矿工程中要对矿井和选煤厂的井巷工程、土建工程、设备及工器具购置、安装工程、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工程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等方面的资金进行整合。另外,还需要进行矿业权价款投资,这部分投资采用的是分期支付方式,在建设期缴纳一部分的金额,剩余下金额在合同规定的生产期年限中逐年交付。对于一些生产要求较高、安全意识较高的工程,在上述投资中,设备投资比重较大,这也是目前煤矿工程投资的一个发展趋势。主要注意的是,针对流动资金的估算需要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要包括生产安全事故、救灾和善后等方面的风险抵押金[1]。
2.2资金筹措
资金筹措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投资使用计划、资金筹措和资金筹措方案分析3部分。投资使用计划是针对建设期、交叉期和生产期3个阶段的资金投入进行统筹规划,并通过企业自筹和银行借款2个途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的比例。最后是要进行资金筹措方案分析,确保资本金能够有效供应,确保企业具备一定的偿还能力和可靠的资金来源。
2.3财务评价
2.3.1财务评价指标。财务评价包含的层面较多,需要针对多个参数指标进行评价。一般来说,财务评价的参数指标分为基础数据和原煤生产成本数据。在基础数据中,企业需要针对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资源税、所得税的税费以及利率、计算期、生产负荷、基准收益率、折现率和盈余公积金等相关参数收集资料。原煤生产成本包括采煤方法和生产工艺,并且在建设所在地的人工、材料、电力等价格的基础上进行计算,需要包含建设工程以及日常成本的方方面面。另外,企业需要针对目前煤炭价格的浮动趋势确定销售价格,该工作需要经过对上述财务评价指标进行严谨的分析获得。2.3.2财务分析。根据上述指标,煤炭企业财务部门需要进行财务分析。一般来说,财务分析分为3个部分,即盈利能力分析、偿还债务能力分析和财务生存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是指在该煤炭项目达到一定生产能力后,扣除相应的销售税金和上缴的增税值后达到的年平均利润总额和年平均总利润所体现出来的企业的盈利能力。偿还债务能力就是在合同规定的借款条件下,煤炭企业的借款偿还期内是否能保证债务资金按期偿还,也就是其借款偿还期内年偿债备付率是否大于1。财务生存能力分析,需要遵守资金平衡原则和财务生存能力分析原则,前者指的是在还款资金短缺时,先动用以前年度累计盈余资金,累计盈余资金不足时,动用当期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若还是不足,则借用短期贷款。而后者根据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可以看出,计算期内各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均大于现金流出。2.3.3不确定性分析和财务评价结论。项目评价过程中,数据一般都是预测和估算得到的,必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在经过上述步骤后还需要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一般以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为主。综合上述评价信息后,需要得到关于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等多方面的结论,并探究该项目的可行性。
3风险管理研究
3.1项目主要风险分析
项目风险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和生产运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会影响企业建设和生产运营的风险。一般来说主要是投资项目风险,也就是在市场预测、技术方案、工程方案、融资方案和社会评价论证的基础上对投资项目主要风险进行识别。而项目风险则包含多个层面,主要为安全风险、市场风险、资源风险、技术风险、工程风险、投资项目风险、政策风险、外部协作条件风险、社会风险、外汇风险、环保风险等。这些风险都是贯穿整个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中的,是风险识别与管理的重点。以安全风险为例,煤矿工程的重点在于矿井的开采,并且大多是在地下进行作业,特别容易发生水、火、瓦斯、顶板、煤尘等多种灾害。所以,在安全风险的管理上,需要企业着重针对开采技术、探勘技术、防火防爆技术等方面的投入[2]。
3.2风险管理措施
在风险管理方面,需要在风险识别工作的基础上制定风险管理策略。首先是对资源风险的管理对策,需要煤炭企业加强对勘探技术的投入,并及时将原地质资料进行修补,从而促进开采计划和生产计划的顺利进行。其次是安全生产对策,其核心在于确保勘探、生产、建设过程的安全。要求企业能够做好质量检测工作,开展质量达标活动,对于矿井通风设备、煤尘灾害控制技术、采煤技术等进行优化和改进,要保证施工现场能够在合理的管控下,确保操作流程、作业流程和安全规定的良好实施。同时消除一些会影响施工现场安全的隐患。为了做到上述几点,还需要企业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职工体系的素质,严格审查各职工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资格。然后要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行控制,这部分工作要坚持效益第一的原则,将投资效益和投入产出效果进行分析,尽量缩短工期、提高建设和生产效率。另外,还需要做好项目评估和管理,通过兼并和收购达到低成本扩张的效果。最后则是环保和政策2个方面的风险管理。对于前者,需要企业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采用绿色环保技术减少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护工程所在地的植被、水资源、空气、声音等。后者则是需要企业能够实时掌握国家的政策变化,以更加敏锐的经营嗅觉,在政策的允许下开拓市场。
3.3风险管理手段
风险管理手段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自担。风险回避就是直接隔断风险,这主要是对一些危害巨大的风险采用的措施,这部分风险的治理代价往往过于昂贵。风险控制本质上就是优化设计,依靠先进的设备、技术达到对施工过程的成本、投资等方面的控制。风险转移就是将一部分风险转移出去,如保险公司担保、移交项目承包商等。风险自担就是企业自身对一些代价较低、损失较小的风险进行承担。
4结语
・我们最近从美国得到的教训是,金融稳定要求中央银行向投行提供现金流支持。两个月前,我们还不是这样想的
・我特别想强调将人民币升值和某种程度上收紧的货币政策结合起来。这个结合将有利于缓解中国的通胀压力
由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问题引发的一场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美国经济增长,它给人们最重要的教训是什么?对于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又该如何面对金融全球化的大潮?
“需要深入地重新评价私人部门的风险管理方式。”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研究部主管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作出的回答。4月10日,在IMF-世界银行春季会议期间,西蒙・约翰逊接受了《财经・金融实务》记者专访。他提出,在风险预期和风险控制方面,私人部门存在着失误。犯错误的是那些受过很好教育、很好培训、操作熟练,并且以大量个人财富作赌注的人。
他提出,新兴市场国家需要在金融全球化带来的机会和风险间作出权衡,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实现明智的风险监管,并管理全球化的过程。
在就任IMF研究部主管之前,西蒙・约翰逊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是金融和经济危机方面的专家。在过去的20年里,他的研究领域包括危机防范和缓解、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财经・金融实务》:金融市场的信用危机会持续多久?危机将仅限于房价高、金融产品复杂的发达国家,还是会蔓延到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影响将在哪些地方体现?
西蒙・约翰逊:当前,金融危机的定义有狭义的也有广义的。狭义的危机指银行因美国次贷或其他按揭贷款而遭受损失。这类损失主要局限在发达国家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我们知道,新兴市场受到些微损失,中国的损失非常少。但金融危机正在更广泛地影响全球增长,包括中国。它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并连带影响其金融市场。现在美国经济要走下坡路,欧洲经济也将放缓,而中国超过一半的出口都是面向发达国家的。在这些国家经济放缓的情况下,中国的出口产品卖到哪儿去?除非中国能找到新市场,在其他地区为这些出口找到相应的需求增长,否则中国的出口增长将会放慢。
《财经・金融实务》:IMF总裁卡恩呼吁要加强政府干预,如何理解这一干预的实质和内容?
西蒙・约翰逊:在当前的情况下,政府有很多可为的空间。IMF提到三道防御线。第一是货币政策。这是政府,通常是中央银行的职责。美国政府已经非常积极地使用了这一政策。我们认为今年它也可以被其他国家采用。第二是财政政策,譬如通过财政刺激政策来增加政府开支。这个美国也采用了,而且其方式是IMF所支持的。但我们不主张将财政刺激政策作为主要手段。第三道防线就是卡恩所说的,使用公共资金来支持金融系统。这一方法,在贝尔斯登濒于破产、投资银行系统陷入现金流困境的时候,美联储也采用了。只有在环境十分严峻的情况下,IMF才支持以公共资金来维护金融系统。这不仅限于美国,也是其他负责任的政府的一个选择。
《财经・金融实务》:你认为美国政府使用纳税人的钱来解救贝尔斯登这样的私人公司是正当的?
西蒙・约翰逊:从更广的层面看,无论在哪种金融系统中,私人部门犯了错误都会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这个时候,公共部门不得不介入。当然,公共部门历来对这种情况都感觉不太舒畅。如果时钟可以倒拨,你可能会要求私人部门更为稳妥地操作。但时刻保卫金融系统的稳定是公共部门的责任。我们知道,金融系统的崩溃会对经济增长、就业和其他方面造成很大的困难,所以,公共部门有时不可避免地要提供这种帮助。我们认为,人们应当有周全的规划,而且要找到一个低成本、低副作用的最佳方式。但这个愿望并不总可以实现。
《财经・金融实务》:贝尔斯登出事后,美国无论是政界还是学界都在讨论现行金融系统在法规和监管方面的漏洞。纽约大学的Nouriel Roubini教授总结出十点教训,第一点是“金融系统中银行家和操作者的薪酬补偿机制存在缺陷”,鼓励冒险,第二点是证券化模型未能有效激励放贷方去监察借贷方的信用。这几个问题都没有在财长保尔森的金融监管系统整改方案中体现,你是怎么看的?
西蒙・约翰逊:现在是反省美国、其他发达国家及非常广泛的金融系统运行的好时机。在IMF,我们不认为人们应该急急忙忙去规范,但我们的确认为现在是审视系统的不同部分如何整合在一起的好机会。这是一个由不同的动机、所有者和资金可得性组合在一起的系统,所以必须从整体上做考虑。在最近公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我们提了一些具体的建议。那里面列出了我们优先考虑的问题,以及我们认为应当立刻采取的具体步骤。但这还不够,我们得更为仔细地考察各个方面,想想如何才能绘出全景,了解今后还需要做些什么。
《财经・金融实务》:你认为政府有权、有必要规范华尔街的游戏法则吗?你认为金融系统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西蒙・约翰逊:政府一直在某种程度上规范华尔街,问题是谁在制定规则,又是谁在执法?举个例子,可能因为美联储进一步涉入面向投行的直接贷款,它就理所当然地希望对投行加强监管。这并不离背我们在其他国家看到的情况。在欧洲,商业银行和投行之间的界限没有那么明显,它们的整合度更高,成为所谓的全能银行,所以中央银行借贷的对象,是那些同时具有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功能的银行。在美国,虽然废除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业监管的法规,但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商业银行和投行的界线还是比较清晰的。所以,美联储一视同仁提供现金流,一视同仁地监管,这是可行的。
《财经・金融实务》:你认为美联储到底该不该做投行的最终借款人?
西蒙・约翰逊:我觉得所有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有维护金融稳定的根本任务,问题是,如何才能实现金融稳定呢?我们最近从美国得到的教训是,金融稳定要求中央银行向投行提供现金流支持。两个月前,我们还不是这样想的。这是一个重要信息。在美国金融系统如何运作、继续发展需要哪些改进这些问题上,人们观点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财经・金融实务》:对于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能从这场金融危机中学到什么教训?
西蒙・约翰逊:管理好金融全球化对于所有的国家都十分重要。金融全球化固然带来了重大的机会,但也带来了风险,各个国家要在机会和风险间做出权衡。譬如,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实现明智的风险监管,并对全球化过程进行管理。
《财经・金融实务》:你在最近发表的文章中,流露出对财富基金投资其他杠杆基金的担心。如果问题的确存在,后果会如何?
西蒙・约翰逊:杠杆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这通过规范银行,以及限制对冲基金和其他不受规范的机构的杠杆提供来解决。我们已经认识到,银行向对冲基金提供资本和借贷的规范是有问题的。这个模式正被重新评估。此外,人们对财富基金的担心还包括:它们是否会向任何人提供流动性和杠杆?这将如何与商业银行的规范相结合?
《财经・金融实务》:IMF正在筹划制订管理财富基金的最佳操作标准。现在进行得如何?有什么阻力吗?
西蒙・约翰逊:不少财富基金都告诉我们,制定一个指导方针是很有建设性的。我认为,总的来讲,财富基金在全球资本流动和金融稳定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这正如我们之前九个月所看到的,有必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点。我听说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高西庆最近在CBS的60分钟节目中就中投善意的投资意图做了阐述。(记者插问:但高西庆也指出,这个规定既不经济也不实惠,而且在政治上很愚蠢。你怎么看?)在资本输入国和输出国之间建立起共识和信任感,是很有必要的。实际上,也正是IMF之所想。IMF就是一个由185个成员组成的俱乐部。这个俱乐部努力让各方都相信,俱乐部里的每个人都会采取对其他成员和这个系统有益的、负责任的行为。
《财经・金融实务》:包括美国在内的不少国家已经设置了外国投资委员会,对有可能威胁国土安全的投资进行审查,为什么还需要IMF的这个规则?
西蒙・约翰逊:每个国家都有资格就国土安全事务进行审查,这个IMF并不参与。IMF关心的是,牵涉的各方和各国国民是否了解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何这是合理的。就我们所了解,财富基金是完全合情合理、符合商业原则的。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让那些接受投资的国家的人们放心呢?比如,好几家著名的公共退休金基金,包括加州公务员退休基金,他们的投资目标和投资依据都很开放。
《财经・金融实务》:如果这样,为什么会有抵制情绪呢?为什么一些财富基金不愿意公布他们的信息呢?
西蒙・约翰逊:我不认为有很多抵制情绪。我们还处在磋商阶段。我们得等到最后,看看谁在最佳操作守则上签了字。我想,总的来讲,很多投资者都希望能秘密操作,因为他们不想让别人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尤其当他们是大型投资者的时候,因为透露信息很可能会让外人得利。在商业操作中,人们合理地要求一些保密权,这是正当的。但他们须求得一些平衡,须向监管机构,或政府部门,或其他人们披露一些信息。
《财经・金融实务》:关于人民币升值,多快才是足够快?中国政府担心金融系统无法承担人民币过快升值带来的压力。您有什么建议吗?
西蒙・约翰逊:如果从中期均衡汇率看,我们认为人民币是严重低估的。在今后五年或更长的时间里,我们预期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有效汇率升值会加快。这不意味着中国马上就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能体会到中国需要避免破坏,需要时间来做调整。我们的确认可中国在这个方向上所做的一些努力,但还需要更进一步。我们认为中国政府可能通过升值途径来缓和通货膨胀压力。此外,它(人民币升值)有助于以可持续的方式实施紧缩货币政策。它还有助于减少目前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这将发生在重新平衡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常常说,他们不仅要扩大外需,也要扩大内需。这是很有道理的。
《财经・金融实务》:是什么导致了全球食品价格的上涨?
西蒙・约翰逊:一些长期存在的因素导致了食品价格的上涨,譬如一些国家的生物能源政策,又如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收入的上升。粮食供给方面也存在干扰。此外,我们认为金融动荡――特别是此前几个月的动荡――导致商品作为资本的需求的上升,从而提高了以名义美元计算的油价和部分食品价格。还有,一些国家对大米等粮食采取了出口限制,这也推高了世界市场价格。这些影响很不幸地汇集到了一起。
《财经・金融实务》:美国经济的衰退会有助于缓解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通胀压力吗?
西蒙・约翰逊:我认为美国经济的衰退有利于降低商品价格。它会减少其他地区的通胀压力,这点对中国也是有帮助的。我认为,在通胀方面,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会更果断。我特别想强调将人民币升值和某种程度上收紧的货币政策结合起来。这个结合将有利于缓解中国的通胀压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患有内科疾病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平均分为两组,各40例。80例患者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20~47岁,平均年龄3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情况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对患者治疗期间,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均需要采取传统的护理措施,但试验组应该在实施传统护理措施的基础之上加以风险管理措施,在对两组患者护理一定时间之后,采取一定的标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风险管理的内容有很多,实验组必须做好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在对实验组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部分的风险管理内容。
1.2.1对于护理和治疗过程中所需要的医疗器械以及相关药品必须定期检查,保证医疗设备随时处于能够工作的状态以及急救药物都能够被应用。
1.2.2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医患关系,医护人员要及时的和患者以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尽可能的避免双方产生冲突。对于患者的病情状况以及用药状况应该及时和和其患者进行通报,把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不良情况及时的告知家属。另外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尊重患者,尽量少做或者不做某些可能对患者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的事情,为患者积极的面对治疗创造条件。
1.2.3加强对内科护理制度的完善和规范,要想实现对内科护理的风险管理,相关部门就必须对内科护理人员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关的护理流程进行明确,并对其给予一定的制度保障,从而最大程度上降低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内科护理过程中产生风险的几率,使得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以及护理效果得以进一步提升。
1.2.4在实验组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对风险评估制度的落实。所谓的风险评估制度就是对患者在护理过程所存在的风险系数进行评估,这个评估的进行要充分结合患者自身的条件,对于某些存在坠床或者跌伤风险的患者在护理时应该加以重点的关注。另外为了把相关风险降到最低,在患者入院后,相关的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的对所存在的风险向患者进行宣讲,尽可能的让患者能够从自身减少护理风险所产生的可能性。在对患者的风险评估完成之后,护理人员应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及时的对患者采取相关的风险预防措施,加强对重点风险对象的关注程度,护理小组应该根据患者病况的不同制定出相关的应急措施,加强应急方案的制定,最大程度的保证在风险出现之后,护理人员能够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降低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
1.3评价标准
对于患者的风险评估标准依据护理小组对于患者自身情况的考核情况为基础进行打分。不同级别的护理风险应该被打以不同的分数。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可以分为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两种,前者主要包括因为医护人员的操作不当所导致患者产生的风险,像给药错误、输液反应等。后者主要包括由于患者以及家属的操作不当而导致的风险,譬如摔伤、财务丢失等。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的处理以及分析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对照组发生风险事件总共有8例,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输液反应,有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摔伤,有2例患者出现财务丢失的情况,有1例患者出现给药事故,总的风险发生率为20%。实验组发生风险事件2例,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输液反应,有1例患者出现了摔伤,总的风险发生率为5%。
3讨论
【关键词】风险管理; 内科; 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66-02
伴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对医疗知识的逐渐掌握和日渐增强的法律意识,使患者不但对院方的医疗条件和医疗质量有了更高要求,对于诊治后的医疗护理工作也有了更高要求。为了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水准,减少护理过程中的护患纠纷,风险管理[1]已经成为高效而可行的最佳实施方法。下面将对2012年12月-2013年10月进行风险管理的患者与以往收治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进行比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00例实行风险管理的患者中,其中女患88例,男患112例;年龄25-77岁,平均年龄(54.62±10.43)岁;疾病类型:糖尿病34例,脑血管疾病63例,呼吸系统疾病25例,心血管疾病72例,其他6例。对照组中200例患者中,女患76例,男患124例;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54.42±10.32)岁;疾病类型:糖尿病38例,脑血管疾病57例,呼吸系统疾病21例,心血管疾病78例,其他6例。对照组与研究组内患者性别、年龄、与自身疾病类型统计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通过调查将采用风险治疗的小组,与日常内科[2]普通护理小组的治疗满意程度进行比对,并且为患者制定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护理办法。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 成立风险管理护理队伍
由护士长担任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组长,下设服药护理[3]小组、文书质控小组、消毒隔离小组、输液护理小组,首先对各小组风险管理职责进行明确划分,护士长针对风险管理标准和制度,每周对护理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指出以往不足,讨论应对策略,并提出新的护理目标,以此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
1.2.2 风险管理实施
1.2.2.1 识别护理风险
结合护理风险总结结果,结合患者护理反馈,对风险予以识别,主要是由于患者病情重、急、危以及医院护理人员手法技术良莠不齐、监护治疗管理的仪器存在漏洞、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不够所造成。
1.2.2.2 护理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护理小组对已经识别到的护理风险做出评估,结合患者护理效果反馈,将潜在及现存的风险进行系统排序和划分,做出相应且具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
1.2.2.3 护理风险管理控制
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控制的目的在于,控制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产生率,树立完备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在护理过程中,从院方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实施。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同时,做到规范实行护理方法,保证医护设备、仪器正常运作。另外,提升医院护理人员的风险护理意识也尤为重要。组织医护人员开展院内学习,以法律知识指导、基本业务训练为主,护理沟通技巧、护理理念、安全意识教育为辅。在此基础上,对以往风险管理护理中总结的经验进教训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考核制度也是一项高效而可行的实施办法,为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制度,在充分调动了人员积极性的同时,也使制度的执行更加高效。结合医护的技术与患者对风险管理实施的建议与要求,对风险管理条例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加强。
2 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后较之前相比,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护理理念、安全意识都有所提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将风险管理应用到日常内科护理当中,不但增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也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了下来。建立完备风险预防体系,对提高患者满意程度和护理质量,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加进推广。
3 讨论
风险管理指的是院方将可能存在于医护人员、探视者、患者之间的潜在风险,进行划分、识别、分析和衡量,通过风险管理进行高效处置,从而将风险规避,是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高效管理办法。
1980年,“风险管理”由欧美管理者引入到了医院管理当中,从而风险管理在医院诊疗效果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改善作用。由于临床护理具备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因此护理风险在护理当中极易发生,从而引发医患及护患矛盾。在护理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办法,对于提高护理质量,避免医患、护患矛盾发挥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尚冰阳.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求医问药[J],2012,l(7):745.
[2]Aufseeser Weiss MR,Ondeek DA.Medication use risk management:hospitalmeet home care.J Nurs Care Quid[J],2001,15(2):50-57.
[3]李晓燕,翟丽,刘一,等.风险管理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J],2012,16(4):455-457.
[关键词]全面风险管理 绩效评价 EVA
一、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绩效的理论方法
全面风险管理在金融行业应用比较广泛,一方面是由于金融企业高负债运转的特殊性,
另一方面是在于金融企业高风险,高联动性的特征。全面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主要存在与金融企业。20世纪80年代美国管理会计委员会从财务效益的角度了“计量企业业绩说明书”,提出净收益、每股盈余、现金流量、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市场价值、经济收益及通货膨胀后的绩效等8项计量企业绩效的评价指标,以便更综合、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生存能力。20世纪90年代,以银行财务报表作为分析基础、以股权收益率(ROE)为中心指标的杜邦分析法得到推广。紧接着,EVA评价法的提出让理论界耳目一新,EVA即经济增加值,等于税后利润减去债务和股权成本后的剩余收入,体现了银行创造的真实利润。美国的卡普兰和诺顿提出的BIS综合平衡计分卡将银行的远景、使命和发展战略与银行的绩效评价系统联系起来,以实现战略和绩效的有机结合,实现对方的平衡。
(一)RAROC法
资本报酬率可定义为净利对资本(无风险调整因子)的比例。当资本具有风险性,即金融业者积极投资风险性资产时,资产组合的风险增高,致使资本报酬率无法客观反映此类风险性资本报酬,因此将资本风险值导人资本报酬率计量中,从而形成了RAROC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RAROC=(净收益一预期损失)/经济资本
RAROC即风险调整资产收益,该指标是由银行家信托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其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度量银行信贷资产组合的风险。RAROC的核心思想是对当期收益进行调整,衡量经过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大小。将收益与风险联系,克服了传统绩效考核目标中追求单一盈利目标的缺陷,将风险因素纳入到企业整体绩效评价体系当中,为不同产品、客户和部门的风险建立共同的衡量基础,优化资源配置,引导经济资源从低效率部门流向高效率部门。
业绩评价体系不仅是对企业经营状况好坏的评价也是对企业所处环境的考核,指标的大小反映经济问题。实际上近几年出现的巴林银行倒闭、大和银行亏损等事件,业绩评价不合理是一个重要原因,没有合理正确的指标体系指导和反馈企业经营状况,企业就像空中楼阁。利用RAROC方法,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经营业绩,并对过度投机行为进行限制,从而有助于将风险控制在一定水平,并获得收益。RAROC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EVA法
EVA即经济增加值,是指从衡量经营者为股东创造多少财富的角度出发,将会计利润调整为经济利润,将资金成本纳入在经营者绩效考核之中,从而真实地反映了经营者通过生产经营所创造的财富。EVA指标在目前世界范围内为企业所使用。企业从全面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经济增加值可以更好的反映在考虑资本成本的同时如何更多的获取营业利润,便于找出影响营业利润的因素,并做出相应调整,取得更多的收益。
EVA=企业经过调整的营业利润(NOPA T)口资本成本(WACC)
EVA是一种全新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引用《财富》杂志高级编辑埃巴是的评价,EVA是现代管理的一场真正革命,它不仅是一个高质量的业绩指标,还是一个全面的财务管理的架构,也是一种经理人薪酬的奖励机制,它可以影响一个公司从董事会到基层上上下下的所有决策,EVA帮助管理人为股东、客户和自己带来更多的财富。
(三)BIS法
BIS即平衡计分卡是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的战略落
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平衡计分卡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实现战略制导”的绩效管理系统,从而保证企业战略得到有效的执行。因此,人们通常称平衡计卡是加强企业全面风险战略管理执行力的最有效的战略管理工具。
平衡计分卡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只注重财务指标的业绩管理方法。平衡计分卡站在全局的高度衡量企业的业绩,平衡计分卡认为,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只能衡量过去发生的事情,却没有前瞻性。在过去的工业时代,企业为求生存,注重财务指标的管理方法还是有效的,然而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传统的财务指标分析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它具有重大的局限性,必须全面的看待风险、看待管理,组织必须通过在客户、供应商、员工、组织流程、技术和革新等方面的投资,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平衡计分卡方法应运而生,即组织应从四个角度审视自身业绩:学习与成长、业务流程、顾客、财务。
二、完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绩效体系的策略
虽然上述指标使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有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EVA主要是从财务角度来衡量企业的经营活动,虽然EVA被认为是一种全面风险管理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但在反映价值创造上存在滞后性,忽视了对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无形资产、人力资本等非财务因素,且对那些有助于培植企业长期核心竞争能力的非财务指标缺乏研究,容易导致短期行为。
(一)进一步强化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充分考虑风险因子
我国许多企业虽然都在引进经济资本管理方法,但经济资本的理念尚未在各企业中真正建立起来。因此建立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机制首先应该正确处理规模增长、利润增长和价值增长的关系。规模增长和利润增长是评价商业银行竞争能力、经营效益最直观的指标,但是不考虑资产组合整体风险状况而盲目追求快速增长必然是以损毁股东价值为代价的短期行为。企业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要时刻保持一定的风险敏感度,及时处理风险,规避风险,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完善的绩效评价包括一套规范的、全面的、科学的评价指标,以进行明确的定量或定性分析。尽管我国企业正逐步采纳RAROC、EVA等先进指标来评价企业的业绩,但相关的指标体系尚不完备。全面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企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保持良好竞争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基础,对推动企业改进风险管理,防止和化解经营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建立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绩效考核战略导向
我国企业普遍存在忽视长远利益,追求短期利益的问题,正是因为缺乏全面管理的战略导向。这种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全面发展战略和全面风险管理能够对各级机构和个人在不同考核期的工作目标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使绩效考核成为连接企业长期战略发展与短期经营管理的重要纽带。因此,有必要改变目前战略实施与绩效考核相互脱节的局面,企业的战略应具体转化为相应时期、各个层面、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四)健全风险管理绩效考核信息系统
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影响企业风险管理绩效考核的真实性,因此,为确保绩效考核的信息真是的反映了企业的现状和所处的环境,企业必须配备开发和完善相应业绩评估信息系统,开发数据库,记录真实的数据,保证绩效考核结果的真实可用。绩效考核对企业而言,是一面镜子,反映过去的问题,为未来的工作规划提供了依据。只有掌握现在,才能把握未来。毋庸置疑,未来的全面风险管理绩效评价需要配套的信息系统来支撑。
参考文献
[1]李京元《基于经济资本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理论探索,2009.09
[2]黄光阳《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30.4
【关键词】 风险管理; 效果; ICU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4-0070-02
风险管理护理是指评估识别可能对护理人员、患者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并积极实施正确行动的过程,这是一个干预、教育、发现的过程[1]。ICU患者都处于病情危重期或大手术术后,病情进展迅速,护理质量的高低对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有十分重要的影响[2]。ICU病房也是易造成护患关系紧张的高发地带,有研究认为在ICU临床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可使护理质量有效提升,效果确切[3]。探析ICU病房的最佳护理方法至关重要,故笔者所在医院对42例ICU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8-11月笔者所在医院ICU患者84例,入选标准:大手术后、创伤严重、严密监测生命指标者;多脏器及重要脏器衰竭患者;心肺复苏;重度败血症、中毒等患者。其中男47例,女37例;年龄57~73岁,平均(55.9±6.2)岁。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包括:(1)提升医护人员法律认知度,定期对《护理管理条例》进行理解分析、掌握学习,增强自保意识;(2)增强培训护理专业技能和知识,制定符合自身的计划,考核培训操作,对护士的行为操作进行规范;(3)完善和健全制度及各项规章,成立检查组,要求护理工作落实到位,如无意识无法配合的患者及操作具有侵袭性者,需对患者家属进行告知,避免出现纠纷;(4)加强病历及护理记录书写工作,规范书写,记录及时,突出观察重点,全面评估。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患者和家属满意度、及患者预后情况。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估:优秀(4分)、良好(3分)、一般(2分)、较差(1分)。满意度=优秀+良好。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的评估:显效(4分)、好转(3分)、一般(2分)、无变化或加重(1分)、死亡(0分)[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护理质量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评估
护理后观察组的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ICU病房集中危重患者,通过保障技术、物力、人力使救治效果达到最佳,病房内配备病床监护设备可对患者进行直接观察,床边配有气管插管器械、起搏除颤仪、心电图机、呼吸机等。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护理方法是否得当是影响ICU病房患者生命健康质量的关键因素,护理质量高低与患者的预后情况呈正相关。目前除常规护理外,对ICU病房患者的风险管理护理越来越受到国际的普遍关注[5-7]。
本研究对ICU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护理,使护理人员明确风险护理内容,了解发生风险规律,提升防范风险能力,有效回避风险护理,为患者提供有序、安全、优质护理,提升了预后改善情况,延缓了病情的进展程度。风险管理护理是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必备条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护理质量满意率(80.95%)高于对照组(5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骆春兰,袁红.ICU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9):173-174.
[2]牛冬花.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 (8):53-55.
[3]王茹春,陈友红,李云婷.风险管理在急诊科ICU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702.
[4]姚娴凤,秦洁.风险管理在综合性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4):16-17.
[5]李晓燕,翟丽,刘一,等.风险管理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4):62-63.
[6]杨方明.风险管理在儿骨科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9):117-118.
关键词: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管理体系;评价体系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China's effort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various large-scale projects have been approved, objectively to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enterprises; accordingly, as a security risk is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areas, due to the lack of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 management level, safety accidents occur frequently, make people to think about and solve engineering problems of domestic construction project safety risk. Security problems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not only affects the 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the social image, more related to people's life safety and property safety, not to be let down. This paper will be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domestic construction project safety problems are discuss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management system; evalu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A
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数量达到4160万,这一行业容纳了全国就业人数的5.5%。从最近两年的发展情况来看,随着建筑行业吸纳投资不断增加,公共设施建设速度与数量持续增长,这一数字也将处于持续快速增长势头。
建筑工程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所占的主导地位毋庸置疑,尤其是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建筑工程市场和相关政策日益成熟,其规模和产值也日益壮大;同时另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也摆在眼前:由于管理体系、思想意识、防控措施等方面的不到位,建筑行业已经日渐成为社会高危职业。相关数字统计,2000至2003年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而这一时期的全国建筑行业发展也呈现井喷状态;在2004年中央政府及各地方开始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监管,这一数字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仍然仅次于矿产事故的第二大安全风险领域。为了应对复杂多年的行业现状和社会环境,必须加强对建筑行业及工程施工的安全风险管理。
中外建筑项目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国外企业项目建筑工程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企业建筑项目工程的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更应该从国外吸取借鉴先进的理论经验。
1、美洲国家中,美国是最先通过劳动职能部门对企业建筑工程和施工现场建立监督机制的国家。在美国的宪法中,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对内部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全程负责,同时在联邦各州中对这一项的要求更加苛刻和严谨。例如,规定建筑企业必须为员工购置巨额的商业保险,为了应对医疗体系的不完整性,保险金额的浮动是随着每年伤亡人数进行调整,这从根本上解决了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正式由于这种措施,美国最先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了建筑行业的高薪制度和职业肯定,每年都有很多专业性人才涉足这一行业。
2、亚洲国家中,日本由于受到土地面积和人口密集的约束,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一直非常严格。由于日本常年收到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困扰,同时由不得不发展高层建筑,因此对建筑项目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立格外注重,时时进行完善和修改。早在1949年,日本政府就成立了“建筑安全协会”,对全国范围内从事建筑行业的企业——包括材料供应商、工艺加工、特殊建筑承包商等,常年进行行业培训和安全高风险管理教育,整体国民的建筑安全意识非常强烈,受到良好的效果。目前,日本也是亚洲国家中建筑项目工程风险防控方面首屈一指的国家。
3、欧洲国家中,德国对建筑安全风险管理的体系建设理论体系研究最为深入。德国建筑施工企业非常注重施工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这其中就包括各种安全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如高空作业的安全系数与相匹配的安全保障措施,升级频率多少,防护设备的更换和销毁等等。事实上,世界各国的建筑行业都不约而同的实践、使用着德国建筑安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模式。
我国企业项目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1、我国在建筑项目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我国对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是针对建筑行业的资金安全风险展开的。由于国内经济体质的原因,长久以来各个我国相关部门对建筑项目的投资十分严谨,在可能发生的经济风险方面防控措施比较完善。通过经济学理论建立数据模型,并逐步模拟出风险造成的经济范围、经济影响等因素,通过定量、定性的研究理论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其二是针对建筑工程本身展开的安全风险研究,在这一课题下阐明了安全业绩和经济效益的直接关系,为建筑行业的安全风险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我国企业建筑项目工程安全风险体系的初步建立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相关研究机构和各大高校建筑专业的专家经过细致研究,开创了建筑行业安全风险分析和决策的专注理论,从此以后,这一理论的才进入实际论证期。
但是和国外的现代建筑企业理论研究相比,我国的起步仍然很晚,在理论研究的高度上还存在差距,尤其是在整体防控和评价体系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实践理论支撑。这有待进一步时间的印证。
2、我国建筑行业安全风险制度的确立。从1986年开始我国进入了建筑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的法制道路摸索。原国家建设部编写一系列的建筑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并未以后的《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提供了素材。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国家+群众”监督、企业“负责+管理”的安全风险管理体制。
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基础和必要性研究
安全风险管理的概念在因为不同的国家体制而不同,在国内,主要认为安全风险管理是针对“项目存在出现损失和误差的不确定性,而在特定时间和特定环境对其在可支配资源下进行的正确轨道调整”,而这种行为也存在预定性和既定性。简而言之,安全风险的行程必须有三个要素,即风险因素、风险环境、风险损失。
1、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一般定义。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实践目的,是实现在风险因素行程、环境变化和损失程度等不同阶段的控制,最合理的做法是在风险因素为构成之前进行综合预防,将项目建筑工程的损失降到最低。这就不可避免的设计到建筑工程的内部流程问题,如质量管理、制度管理、进度管理等等,最终目的仍然是保障安全措施得以顺利执行。
2、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必要性研究。事实上,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是将安全管理和风险管理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管理体系和方法。之所以要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理论引入到风险管理的之中(反之亦然),是从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的。第一要素是由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壮大和从业企业的数量增多,与之相匹配的是投资额度增加,从业人员成分复杂和不稳定性,又间接导致了这一行业的风险系数增加。一种科学方法的诞生离不开实际实践的验证,事实证明,安全风险管理的运用在预防各种风险和安全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也就增加了继续研究它的必然性。
企业级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评价体系建立
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成成分比较复杂,建立过程也需要依赖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不单单是独立的经济学理论、商业理论和建筑学理论的综合学科;因此,从它自身所引申出来的评价体系更为复杂,却能够深刻反映出安全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本文在分析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原则,同时针对特殊情况加以分析。
1、科学性。建筑行业符合中国传统的“行易知难”哲学理论,从这个角度出发,要建立起完善的评价体系并不容易,需要科学的统筹方法和分析方法。首先对理论进行剖析,从安全管理和风险管理两方面独立的层次进行研究,从中找到契合点,并对契合之后的理论进行论证,最终形成能够反映建筑工程对象的主要判定因素。
2.系统性。系统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还存在区别,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虽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却在纵深方面更加复杂,在不同建筑施工领域进行细致的划分,因此各个指标体系的判定标准有相对独立。这是完全依靠实践来指导的评价体系,因此才具备良好的反馈性。
3、整体性。整体性研究对建筑行业协调工作具有宏观意义,全面性、多因素的考虑项目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尽管会造成一些后期失误、弊端,但不会涉及到主要问题。选取指标的要素来源于多重数据的积累,在操作过程中的遗漏部分,也是完善评价体系完整性的重要内容。从这个角度说,整体性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国企业建筑项目工程安全风险管理评价体系的实践部分非常完善,在评价方法方面虽然过多的借鉴了一些欧美国家专家的理论,但整体上仍比较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行业现状。如经典的层次分析法;上世纪70年代美国数学界提出来利用层次结构模型,通过定量信息和决策思维的量化模式,实现对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定性和定量,从而制定出安全风险方框的最低数值;在具体对策方面,项目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仍然以预防为主,除了加强安全防护措施以外,应重点培养从业人员的安全思想意识,并完善安全事故上报制度,确保信息能够及时反馈。
参考文献:
[1]许霞.论建筑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j],价值工程,2010(09)
[2]张卓.浅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价值工程,2010(21)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水电站工程;风险评价;风险管理
1 层次分析法在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进行风险管理最可靠的前提就是可以准确地进行风险评估,而进行风险评估又必须具备足够的风险识别能力,可以在遇到风险时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及结果进行定量并且充分的估计,这也正是风险管理中最为复杂并且重要的一部分。而对于水电站工程而言,就必须借助数理统计法与概率论对其失事资料进行分析,然后定量估算出其发生风险大的概率和相应的损失程度。风险评估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风险图分析法、综合评价函数法、层次分析法等等。下面,笔者将对层次分析法展开详细的说明,并探讨其在输电工程风险评价中的具体应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著名教授运筹学家萨蒂首次提出了层次分析法,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能够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在一起。
对复杂系统中所包含的相互关系和因素展开详细的分析,并对问题进行分解从而得到不同的关键因素,对这些关键因素进行划分同时归并在不同的层级之上,以构成一个多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即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其中,对每个层级中的因素可按照统一的准则进行对比,并以矩阵的形式列出,然后建立相应的计算方式得出同一层要素相较于基本准则的权重值,以为最优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参考。下面便是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步骤:
1.1 判定问题的关键,有针对性的构建梯级模型 G代表最高层,即目标层,是系统运行的最终目标;C代表中间层,即准则层,是系统达到目标所需要遵循的各种准则;P代表最低层,即措施层或者方案层,里面囊括了应用于这个系统的所有方案。
1.2 构建一个用于两两比较的矩阵 针对上层某元素,本层次与它相关的单元间的相对重要程度的比较即为判断矩阵的作用。假设C层中有一个元素Ci,其与下层中的P1,P2,…,Pn有对应关系,那么该判断矩阵可见表1。
在进行矩阵的判断时必须满足下面的前提条件:
当i=j时,Bij=1;Bij=1/Bji Bij=Bik/Bjk
假设,死亡3人,一般事故的经济损失为30万元;死亡10人,重大事故的经济损失为100万元;死亡30人,特别重大事故的经济损失为300万元。
根据表2计算的结果,可以认为:当L
2 基于水电站工程的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
拒不完全统计,我国总的水库数量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但同时发生在我国大坝上溃坝事件的平均量也处在了世界之首的位置上,通过计算得出,我国的年溃坝率可在世界平均水平的1.4倍左右。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并且投入使用的水库总计86900座以上(图1),其中以发电为主要功能的大中型水库约有110座,是我国重点水电工程。此外,还有一部分中小型水库是以发电为主或者兼并发电功能的水电工程。在已经建成并正在投入使用的这批水电工程项目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考虑水电工程的项目特殊性,如果发生事故,就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且损失程度会远远大于具有普通功能的水库。所以,对正在投入使用的输电工程进行保险加固已经成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工作重心,任重而道远。
大家一定还记得,1998年在松花江嫩江和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灾害,有过这样的经验教训以后,国家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都尽可能地加大在水电工程上面的资金投入,以尽量将隐患扼杀在萌芽当中,但我国投入使用的水电工程不但面积广而且隐患较多,而相对的加固资金又十分有限,所以需要更多的经济投入。从层次分析法的角度考虑,价值=功能/成本。所以,在固定资金投入有限的前提下,要将“风险”的概念贯彻于水电工程的管理当中,以其安全运行为最大目标,以实现发电功能为最终目的,完善这个风险管理过程。那么,从风险评价角度对水电站工程的风险等级进行划分,然后根据其是否需要进行加固的紧急性进行安排。目前,我国水电站工程已经对开展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用电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对水电站工程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实施以后,建设水电站已经成为发展最为迅猛的产业之一。我国政府沿着长江干流金沙江的石鼓至宜昌段设计了14个水电站工程,他们均以发电为主要功能,且呈梯级形式运作。众所周知,云南属于我国境内水源颇为丰富的一个省份,凭经济实力可在省内建设最大总容量为9795万千瓦的水电站装机,名列全国第二。所以,对于云南省而言,水电产业已经成为全省的支柱型产业,并且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云南省委省政府还专门制定并实施了“云电东送”和“云电外送”等项目。截止到2010年,云南全省的输电站桩机容量已经超过了1839万千瓦。如此大的投入就是为了能够实现丰厚的经济回报。但是高投入就意味着高风险,价值的体现源自于项目的功能与投入成本间的比。水电站的功能性不言而喻,所以其存在创造高价值的可能,但同时其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它本身就存在了极大的风险。所以,在大量中小水电站的建设过程中,人们不可以再抱有先建设再加固的传统思想,应该在建设初期就引入风险概念,在水电站的设计目标阶段、建设阶段、施工阶段和投入生产阶段都贯彻实施好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将隐患扼杀在萌芽当中,让风险尽可能的降低,价值尽可能的升高。
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水电工程风险管理的理念
风险是一种新的概念,是以人为核心基础的,它不仅仅致力于工程建设的安全,更关注公用安全,并且强调应该从预测、预防、预警及预案等方面入手,贯彻风险管理的理念。过去,我国在水电站工程安全方面的管理概念比较保守,主张先建设然后再进行加固处理;而“风险”概念的引入则更科学,其能够从全局角度出发综合并且定量地反映工程的质量,并且使之与社会、人等关系紧密连接起来,更合理且更具有防范意识。
相较于国际上那些发达的西方国家,我国在水电站工程的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相对落后,仍然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且针对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并不多。但在20年前,发达国家针对水电站工程建设的风险管理体系就已经初步形成,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完善。而基于层级分析法的水电站工程风险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层次分析法可以将水电站工程建设分为三个层次,即目标层次、准则层和执行层,并通过矩阵的形式分析出存在于工程建设中最为关键的元素,及其与上下层相对应元素间的关系,为工程建设提供最可靠最科学最合理的参考。我国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已经初见成效,至今为止已经小有成就,但目前我们的研究重点还是以工程安全为核心,对于风险管理体系的整体规划还是不够重视,而这与我国人民政府的风险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这种理念,必须加快发展水电工程风险管理研究,并且从风险评价角度出发,完善整个水电站工程风险管理体系,希望可以早日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王仁钟,李雷,盛金保.水库大坝的社会与环境风险标准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01).
关键词:敏感性缺口分析 存续期缺口分析 凸性
正文 :随着利率调整的加快,利率风险的加大,我国主要依靠利息收入获取收益的国有商业银行开始频繁地暴露于利率风险之下。由于在我国,商业银行对存款利差的依赖程度很高,因而利率风险管理便显得日益迫切。
一、两种利率风险度量模型概述
1、 敏感性缺口
银行把在某一时期内到期或需要重新确定利率的资产和负债称为利率敏感性资产或负债。二者之差即为重新定价缺口(Repricing GAP)或资金缺口(Funding GAP).正的重新定价缺口使银行面临利率下降的风险,负的重新定价缺口使银行面临利率上升的风险,当缺口为零时,利率变动不会影响银行的净利差收入。它对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利率变动的层次具有针对性,并依据银行资产负债在央行基准利率变动时所遭受的利率冲击的程度不同建立了不同的计量方法。
2、存续期缺口模型
存续期模型反映了在市场利率变动时,银行资产与负债净值的变动。它是以现金流量的相对现值为相权数,计量出的资产(或负债)中每次现金流量距离到期的加权平均期限,反映了现金流的时间价值。在存续期缺口模型中,有上点需要引起重视,就是债券的价格-收益率曲线的凸线性(Convexity)。由于凸效应的存在,当利率下降幅度较大时,该模型低估债券价格的上涨幅度;而当利率上升幅度较大时,又高估证券价格的下跌幅度。这使得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人员能够利用资产与负债组合的凸效应来规避利率风险。理想的资产负债组合应该是资产的组合的凸性大于负债组合的凸性。
二、两种利率管理方法在银行实践中运用的优缺点
近年来已经有少数商业银行开始尝试运用利率敏感资产与敏感负债的分析方法来研究资产负债状况。有资料显示,1995至2002年利率下降期间大多数银行依然保持着正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可见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意识极为薄弱和有限。而在实践中,敏感性缺口方法的缺点体现在:1、贷款和存款现金流在时间上的匹配。它假定一个时间段内的所有头均是同进到期或重新定价,因而银行是否获益取决于每一时间段内资产与负债重新定价的实际时机。也就是说,哪怕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的价值相等,也可能因利率变动而蒙受损失。同样的,对于客户由于提前还款而造成的期权风险也不能够准确反映。 2、缺口时间段的选取。不同的银行根据资产管理需要的不同也不一样。精确度较高的测量,比如选取时间段为一天,即每天都对银行重新定价缺口进行调整,这样成本必然很大,操作起来也比较复杂。
存续期是是对某一种资产或负债的利率敏感程度或利率弹性的直接衡量。若一家银行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之间存在着存续期不相匹配,它的资本净值会因市场利率的波动而受到影响。该模型比较完全的反映了银行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的匹配问题,为国有银行的利率风险测量提供了较合理,科学的评价手段。这就克服了敏感性缺口分析静态分析中仅以利差稳定为目标的局部分析法。但是,问题的关键是按什么样的利率作为贴现率,这一贴现率应该能够准确反映现金流量出现时的预期利率。由于我国利率尚未真正实现市场化,这样,我国银行在进行缺口管理时,究竟选择哪种利率为参照利率仍然是一个难点。
三、对于提高两种利率管理方法的适用性的探讨
商业银行现阶段性进行敏感性缺口与存续期缺口的应用时,应充分了解各种方法及工具的基本特征与我国经济与金融环境的适用性,同时结合自身对成本、效益与风险的要求,进行灵活机动的调整与选择。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对以下几点做到心中有数。
1、确定适宜的基准利率。从西方发达国家推进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来看,短期国债利率是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是衡量市场利率水平涨跌的基本依据。我国目前已经放开了国债回购利率,下一步应该是建立起国债与其它金融工具收益率之间合理的比价关系。国债的发行不再比照银行同业存款利率,而是以发行人的资质,信用评级结果为基础,参照市场利率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得出大致合理的利率空间,通过招标方式决定最后的利率水平。这样,外汇市场远期交易,期货交易,互换交易,期权交易缺乏所需的参照基准收益率曲线也会建立起来。
2、建立风险度量的评判标准,能够反映风险的动态化。(1)利率风险模型不仅能反映当期风险而且能对影响未来收益及经营策略的利率因素提供量化依据;能够评估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头寸相关联的所有重大风险,包括银行所有交易和非交易业务所形成的利率风险头寸;银行的存贷款的重新定价风险,由于存贷款利率变动幅度不一致辞导致的基差风险、收益曲线的凸性风险和以及客户掌握的期权性风险。(2)能够对必要的假设和惯例的进行修正。银行的资产与负债管理人员应该尝试针对还款人,借款人不同的还款情况及央行所赋予的授信额度,分门别类地考察与分析。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人员在拟定风险—回报组合时,也要预先确定最优化的方案,即回报一定的情况下,缩小利率变动的幅度;以及在风险一定的情况最大可能提高利差的期望值。
3、量身定做风险模型。各银行应该根据自己的财力、技术水平和资产负债表的复杂程度选择一套适合的利率风险衡量软件。银行的利率风险头寸是由构成资产负债表的无数存款、贷款和投资交易的累积结果,每笔存贷款都有自己的现金流量特征。在编制缺口报告时,应该根据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状况及市场利率的波动状况自行决定这种报告编制频率,每旬一次的周期较为适宜。太长会影响到准确性,太短又会加大操作成本。
国有银行应该建有负责设计风险管理系统的独立风险控制部门,并确保有足够多的、能够进行稳健的风险管理的人员。
4、加强利率预测的准确性。利率预测的准确性应该是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人员首要考虑的问题。在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的预测主要根据中央银行的利率体系来判断。央行的利率体系包括再贷款利率、准备金存款利率、备付金存款利率。在缺口模型中,银行并不能一味地追求零缺口,因为由于期限结构的错配,基差风险及期权风险的存在,零缺口并不能保证风险也能够降为零,这只是在银行不能准确判断利率走势时采用的一种防御措施。风险的最终消除仍信赖于利率预测的准确性。
5、 加快现代化信息系统建设。有效的利率风险度量和管理离不开全面、准确和及时的基础数据和信息。我国国有银行分支机构众多,要实现对全行的风险控制更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快辖内乃至全国间畅通的信息系统平台,实现行业内的信息共享。目前,各商业银行都加大了在电脑网络上的投入,建立了各行的数据中心。但并没有拥有一支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及能够进行复杂数据库操作处理的职工队伍,而这正是保证数据资料真实准确、及时有效的前提。
在我国,商业银行只是金融资产价格的接受者,本身并不具有根据市场供求进行资产价格调整的自,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要丧失在利率变动中,丧失从事利率风险管理的主动权。在动态中求发展,在稳健中求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把握主动。
参考文献:
1. 王光伟:《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焦点问题研究》复旦大家出版社 2003年1月版。
2. 刘锡良:《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老年医学科;应用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在常规组60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62—91岁,平均年龄71.34±3.29岁。风险管理组6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62—92岁,平均年龄72.55±3.45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是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的日常护理管理,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的全面监测,另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用药指导和心理疏导,保障患者的及时康复。对于风险管理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通过前期疾病知识的宣传,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情况的认知水平,逐步认识到自身机体水平下降的影响。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在日常护理工作开展的时候,需要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要求,通过对日常相关疾病知识的宣讲,逐步提升患者及家属对病情的了解。通过张贴宣传画和发放宣传手册,提高患者的认识。对于跌倒高危老年患者,要给予充分的重点看护,设置相应的防跌倒设施,注重夜班值班管理水平。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有的老年患者自身的意识状态较为异常,因此需要采用针对性的保护性措施,实现老年患者日常保护力度的提升。对于自身痰液比较多的老年患者,要及时的进行吸痰处理。在日常进行病房管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持地面的清洁干燥,对于道路两旁的危险性器械设备,要进行及时的清理。另外还需要在浴室、楼梯等位置安装充分的扶手。对于每个老年患者都要给予充分的风险管理,实现护理人员自身护理风险意识的提升,做好药物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利用x±s表示。
2结果
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
在本次实验中,常规组60例患者中,护理非常满意18例,满意31例,不满意11例,护理总满意度为49(81.67%),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2(20.00%)。风险管理组60例患者中,护理非常满意32例,满意28例,不满意0例,护理总满意度为60(100.00%),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3.33%)。风险管理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风险管理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及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
3讨论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一般自身的年龄都比较大,因此自身的免疫力比较低。在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有可能需要进行长期的卧床治疗,十分容易导致出现压疮等其他风险事件的发生,这对于患者的后期康复有较为严重的影响。通过对我国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进行分析发现,跌倒患者占到所有老年患者的五分之一,在后续的治疗中,跌倒患者很多都会需要长期的卧床休息,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为了更好的提升老年患者的康复速度,更多的发呼出护理的重要作用,笔者在本文中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老年医学科日常护理中,分析研究具体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如下。
[关键词] 风险管理;神经外科;护理;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c)-0138-02
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是对现有的或潜在的对患者、探视者、工作人员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一旦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即给病人和家属带来痛苦。因此,要有效的回避风险,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2009年1月1日始,该院护理部制定了风险管理制度,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降低了纠纷和投诉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1 神经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 制度、职责执行不到位引发的风险
护理服务有多项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医疗护理中严格按照这些规章制度进行,则能有效避免和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有章不循,是造成责任风险的重要因素。如交接班执行不到位,可导致皮肤压疮的发生;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到位可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如未按级别护理巡视,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处理不及时引起纠纷等。
1.2 专科业务技术不熟练造成的风险
各项新技术的开展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实际护理工作中,个别护理人员专科技术不过关,加大了护理工作中的技术风险,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如颅内出血患者不宜多搬动,要注意保护头部,尤其在翻身时动作要轻缓,避免因护理不当加重出血;急救操作不熟练,急救仪器设备不会使用或使用不熟练;对专科病情观察要点不知晓,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等。
1.3 护患沟通不到位造成的风险
神经外科颅脑患者因发病急、病情较重、预后差,很容易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再加上入院初期对环境比较陌生,对病情的发展、转归不了解,心理会极度紧张,此时他们对医护人员既信赖又怀疑,他们渴望医护人员能详细的向其介绍疾病的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预后等信息。这是,如果医护人员如不能跟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则有可能使护患纠纷产生,导致患者投诉,如护士护理不到位、态度不好、病情观察不及时、操作技术不熟练等。所以,病人入院时,护理人员应在抢救病人的同时,还应积极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住院事项、病情发展与治疗等情况,以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1.4 环境管理不善引发的风险
神经外科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存在精神症状,如烦躁多动。因此,医院环境管理不完善常给患者带来潜在的危险,引发医患纠纷。如床栏、约束带使用不当,或因陪护者离开等因素造成的患者坠床和管道滑脱;医院突发停水停电导致的抢救设备使用中断,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抢救设备故障;另外,恢复期的患者在下床活动时因地面湿滑导致跌倒等都是造成医疗纠纷的因素。
1.5 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造成的风险
疾病治疗经过及其治疗效果原始记录的病案是疾病诊断依据,也是判断医护人员治疗措施实施情况以及医疗行为是非的凭证。记录不及时不完善,一旦病人死亡,发生医疗纠纷时家属可指证护士观察不仔细、延误了抢救时机。
2 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举措
2.1 加强风险教育,提高法律法规意识
建立健全护患沟通制度,要求护士在与患者沟通时要态度和蔼、服务热情,要求自己以一个要求,两个掌握,三个留意,四个避免,五个沟通方式为准则。一个要求是要求自己多与患者沟通,耐心地多听患者及其家属诉说,多向他们介绍相关病情、安抚患者情绪;两个掌握是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变化以及治疗情况和患者的医疗费用相关情况进行掌握。三个留意是对患者及家属的情绪,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和医疗期望值,自己的情绪、态度控制的留意。四个避免是避免使用对方难理解的专业词汇,避免使用过激性语言和词汇,避免对对方情绪刻意改变和压制,避免使对方强迫接受事实;五个沟通方式是交换性沟通,预防性沟通,书面沟通,集体沟通,协调统一沟通。在抢救过程中为缩短抢救时间,需规定由哪个班次完成准备供氧吸痰装置、开放静脉通道、准备床单位、备血、剃光头(备皮)、陪送急查头颅CT等,做到团结协作,分工明确,使与辅检科室的联系与沟通加强,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辅检结果的反馈。为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实行主动管理风险,尽量减少护理各个环节的风险。 为帮助树立正确、积极的护理风险意识, 经常在科室学习中对一些护理安全方面的实例进行分析。为提高护士的法律法规意识, 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法律教育,懂得在尊重和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运用法律武器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2]。
2.2 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医院、科室建立科学、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护士长在护理质量管理中重点督查制度落实情况。进一步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制定专科护理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应急培训,明确各类紧急状况的处理程序,要求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并进行不定期的检查。
2.3 护理警示标识的应用
护理警示标识是指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由于生理、病理、心里、社会、环境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或难以预料的意外事件或风险事件发生,而制作各种有针对性、目的性、科学性的警示标识所采取的护理安全措施,使全员皆知,达到广而告之,让护士了解自己在工作中面临的风险,可以降低风险的发生[3]。标识的种类有:①药物警示标识:包括药物过敏警示标识及特殊药物如化疗药、高危药等挂特殊警示标识。②预防意外标识:包括防跌倒、防坠床、防管道受压扭曲等标识。③提示标识:如患者身上的各种管道标识、温馨提示等。
2.4 提高专科业务技术水平
护理风险时常在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处置、临床护理操作、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发生。对年轻同志加强规范化培训,加强三基理论及操作培训,科内组织业务学习、护理查房、病例讨论,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努力学习新理论,新知识,不断更新护理方法,经常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专科知识的考核,病区制定专科护理常规、常见疾病观察要点以及常用药物不良反应及观察处理要点,护理人员需要熟记。风险管理四要素护理人员应掌握即交流、同情、表格化、能力,有关颅脑损伤患者观察与护理的课件如如何观察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变化、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与应急措施、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护理、颅内出血保守期治疗患者的病情观察,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等需由神经外科学科主任、年资高的护士准备,并在学习中进行讨论,以提高护士基本素质和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医护沟通效果。
2.5 规范护理记录
每1次护理行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有利或不利的证据。神经外科病人大多数病情危重、变化快,要求及时准确地记录病情变化及处理、用药情况,如因抢救未能及时完成护理记录,应在抢救结束6 h内补记,并注明抢救时间及补记时间;对死亡病例组织科内讨论,护士长、科护士长把关检查,最大限度地防止风险的发生。
2.6 履行告知义务,加强护患沟通
神经外科急诊入院病人较多且病情起伏大,患者及家属大多没有思想准备,对突发意外有焦虑或恐惧情绪,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会影响其对事物的判断。护理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要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这样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使冲突发生的频率降低。尤其是行侵袭性操作前,充分体现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利,得到家属和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提高患者满意度。
护理风险防范和管理需要常抓不懈,要使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不断的强化,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持续健全,要深刻了解医护工作中存在的安全意识,提高责任意识、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应对能力,使护理风险防范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郝改琳.风险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7(9):20.
[2] 黄芳.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初探[J].浙江创伤外科,2009,2(14):1.
摘 要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事业单位管理财务风险的理念和手段也在同步发展,要想规避财务风险,事业单位就必须提高其本身的事业单位管理信息化水平,只有恰当评价这种信息化程度,才能正确引导事业单位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系统。本文针对财务风险,建立了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评价指标,并进行实施。
关键词 财务风险管理 评价指标 建立与实施
一、不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是产生财务风险的直接原因
1.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应对复杂的财务管理环境。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指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事业单位外部条件。财务管理环境是事业单位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事业单位财务决策更多的是适应它们的要求和变化。财务管理环境涉及范围很广.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事业单位之外,但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事业单位带来财务风险。目前,我国许多事业单位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在机构设置、管理人员素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认识的滞后性。事业单位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在现代事业单位管理中,有许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的本质,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概念狭隘,缺乏正确地市场风险意识,这也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管理方法落后造成风险可控的局限性。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主观判断,财务管理依据的信息也是不完全的。事业单位进行财务预测.决策和控制所依据的会计报表、财务分析、经营分析、市场分析等信息都只可能尽量接近真实情况而不可能完全反映事实,管理依据的不可靠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存在。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常常会遇到不同财务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的情况,这时决策人员就要判断哪个方法更科学,哪个方案更可行,大量的判断也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存在。
二、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指标的设计原则
1.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原则
任何指标体系都应该建立在特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科学性是制定指标体系的最基本原则,风险管理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依据的是信息化和风险管理的有关理论。同时,管理信息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化工程,事业单位在建立指标体系时,就要把事业单位信息化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借鉴成熟系统的先进思想和做法,保证测度结果能够反映事业单位风险管理信息化的实际水平。
2.代表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
指标体系应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指标所组成的统一整体。构成指标体系的指标,立足于将复杂现象简单化、数据处理少环节,既可以是直接从原始数据中得来的,用以反映子系统的特征,也可以在对基本指标的抽象和总结的基础上,用“比率”、“程度”等表示指标,用以说明指标子系统的内在联系。描述事业单位风险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因素很多,但并非越多越好,因此要在众多可用指标中筛选具有代表性、灵活性的主导指标。这些主导指标不仅要有相对明确的含义,比较准确地描述所要表达的内容,客观反映问题,还要能够容易取得较为准确可靠的数据,具有统计的可操作性,以达到用尽量少的指标完成综合评价的目的。
3.可比性与导向性相结合原则
风险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比较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此通过指标值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是设计指标体系和实际运作中的重要环节。选用指标时要将不可比因素转化为可比因素,并保证指标口径的一致性,使指标体系不仅能进行事业单位间横向比较,而且可以针对某事业单位进行某一时间序列上的纵向比较,以利于对信息化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和探索。从而充分发挥指标体系在实施过程中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促进事业单位风险管理水平的快速提高。
三、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
1.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总体水平指标
(1)信息化投入比重。信息化投入主要包括软件、硬件、网络、信息化人力资源、通信设备等投人,这项指标反映了事业单位对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它用信息化投入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来度量。
(2)风险管理人员计算机拥有量。计算机拥有量的计算口径为:能够正常运转的大、中、小型机以及服务器和工作站,本指标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总分最高为100分):
(本事业单位能够正常运转的计算机总量/员工总数)×100
(3)风险管理系统的网络性能水平。网络性能水映了信息化基础设施状况,可以按事业单位网络的出口带宽进行分级打分。
(4)风险管理平台的计算机联网率。计算机联网率反映信息化协同应用的条件。本指标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
(接入事业单位内部网的计算机总量/本事业单位能够正常运转的计算机总量)×100
2.事业单位信息化应用水平指标
(1)信息采集的信息化手段利用率
本指标反映了事业单位有效获取外部信息的能力,主要从事业单位在进行政策法规、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等4个领域信息采集时是否运用了信息化手段等方面来评价打分的。
(2)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程度
本指标反映了事业单位在协同网络上办公自动化水平,它主要从是否实现信息流程的跟踪与监控、面向外部的电子公文交换、文档共享等功能来评价打分的。
(3)财务决策信息化水平
信息技术对重大财务决策的支持水平,比如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方案优选系统,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等。
3.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经济效果指标
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的基本功能或期望功能是提高资金效率或降低资金成本、更好地支持管理决策、更快地响应风险管理用户的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压力是事业单位应用包括MRPII、ERP在内的风险管理平台的直接动机,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应变能力是事业单位提高竞争能力的两个基本手段。计划(预算)控制水平表现为事业单位的内部监控能力,监控能力是市场适应能力的基本保障。更好的决策支持和信息系统特征可归结为“应达结果”和“应做事项”两方面能力。以制造业为例,可以设置如下具体指标,在应用时同样采用百分制为每个指标打分,便于比较和综合。
4.财务风险管理竞争力指标
(1)系统集成性
系统集成性是管理信息化对事业单位竞争力得到提高的一个重要反映。由于财务风险的外部性和联动性,致使内部风险管理系统与外部环境系统必须在充分集成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和控制。
(2)风险管理信息化人才开发
可以从以下指标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信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数、事业单位员工素质的提高程度、员工参与信息化的程度、信息化人员队伍培训状况等等。
(3)信息化组织和控制
管理信息化的实施总是依托于某一类型的组织结构,完成信息技术对信息的方便、高效地存储、使用、修改、积累和传播,从而为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质的飞跃提供可能。在组织保障方面,对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定额与标准、计量与代码等的基础管理工作等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与提升功能。
四、评价指标的实施
1.数据收集和准备指标体系的测度必须建立在翔实、准确的数据基础之上。一般采取的方式为调查问卷形式。调查问卷的设计要根据体系中的各个指标的具体内容来考虑,需要准确数字的以回答提问式为主,并标注好数据的单位;对定性方法评估的内容以选择回答为主,在选项中列出相关的程度序列,为量化打好基础。
2.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在实施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反映事业单位信息化的指标不仅数量多,而且属性不同,量纲不一,要使众多的指标能够构成一个数值,对事业单位信息化程度进行评估,就要对多指标进行综合测评。计算前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从而方便分析。数据标准化的方法有:最高值法、最低值法、级差法(最高值―最低值)、平均值法、标准差法、理想值法、特定数据法。具体的标准化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
总之,财务管理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是无止境的,掌握先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信息化发展趋势,及时跟进、缩短距离。注重财务人员的培训,造就一批财务管理和信息化水平双高的复合型人才,保证事业单位的可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