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传统教师的角色范文

传统教师的角色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09:47:2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传统教师的角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传统教师的角色

篇1

关键词:教学顾问教学合作伙伴教学引擎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099-02

一、引言

教育部负责人曾指出: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交往的主要工具,英语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大学生参与就业竞争、国际人才竞争的重要方面。所以,我们要加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力度,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可以作为整个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可以为其它课程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改革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大课题。教高[2006116号文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大学英语教师有必要分析传统教学模式的负面影响,转变思想观念,努力发挥教学顾问、合作伙伴和教学引擎等作用,不断适应高等学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或以教师、学生双主体的形势发展需要,努力构建一种新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二、大学英语教师传统角色的一些负面影响

长期以来,许多人受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和束缚。误以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力量,他们决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而不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想法,不给学生有发挥自我特长的空间。教师们像封建家长那样,主宰一切,教师教什么内容,学生就得学什么内容;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得怎么学。学生们为了尊师重教而盲目顺从教师,他们不勤于思考,不擅于提问。缺乏创新和挑战意识。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忽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许多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激情和主观能动性,他们的个性特点得不到充分考虑,因材施教成为空话。在这种传统模式的影响下,许多学生暂时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在学习中所承受的被迫压力,他们屈从于对教师的恐惧害怕,不学不行,要学就听教师安排。教师安排考试,学生就盲目复习迎考,考试不求消化理解,只求60分合格,考完就忘记,考完就放弃英语学习。他们平时不敢多问,不愿意多种角度思索。学习目标单一,学习方法单纯,考试合格似乎是他们追求的唯一目标。

另外,固定僵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安排使大学英语教学缺乏生机活力。由于有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作为指导文件,地区性教学安排就难以真正落实,导致部分教师像传统的军人一样,唯命是从,固步自封,把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简单化地定格在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实用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上。他们每学期固守原有的教学程序,从讲解词汇、句子开始,然后进行课文分析、教学练习,很少主动地根据实际情况而改变教学安排。缺乏教学创新。一些教师抱怨教学任务繁重,害怕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愿意为学生提供建设性建议,同一班级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共享同样教材、同样教法、同样试卷。一部分人仅注重书本教材的语言知识,缺乏文化对比,培养的学生只理解所学过的内容,缺乏利用所具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摆脱传统僵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有必要探索转变大学英语教师的传统角色,给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注入一些新的活力,逐渐克服大众所批评的“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现象,为大学生毕业后终身学习英语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探索大学英语教师的新角色

大学英语教师在一些方面类似于体育运动中的教练员。假如教练员所使用方法科学合理,假如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运动员和其所在运动队就有积极性,他们就能正常发挥水平,赢得比赛的胜利。相反,假如教练员所使用方法不科学合理,假如教练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不和谐融治,运动员和其所在运动队就没有积极性,他们就不能正常发挥水平,不能赢得比赛的胜利。刘翔的教练所使用方法既人性化,又科学合理,他与运动员的关系和谐融洽,刘翔就能超常发挥,多次夺冠。2010年南非世界杯赛中的法国队教练与部分队员产生分歧,球队就大失水准。大学英语教师应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转变传统的封建家妊式和唯命是从军人式的角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首先,大学英语教师应学会发挥英语教学顾问的作用。顾问的英文含义是someone whose job is to give advice because they know a lot about asubieet.especially jn business,1aw or politics,英语教学顾问就是要给学生提供学习英语的建设性意见。由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影响,一些教师唯我独尊,仍像封建家长那样主宰着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一言堂”、“满堂灌”,缺乏发挥教学顾问作用的意识。因此,我们应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把传统的教师主宰者的角色变为自主式大学英语教学顾问的角色,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建议。学生要从原来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自主式大学英语教学的合作伙伴和主体力量。上课前,教师应安排一定的时间,与学生面对面座谈,主动征求不同基础学生对教学安排的不同想法,让学生自主确定想学什么?怎样学?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他们进行必要的分析研讨,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教学建议,供学生们自主参考。双方通过当面座谈和研讨,各抒己见,沟通各自的想法和建议。逐渐成为大学英语教学平等的合作参与者。

教学顾问能全面了解学生们的具体想法,引导他们从多种角度分析思索问题,鼓励他们大胆实践,不断增加创新和挑战意识。教学顾问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英语的压力,让他们不再屈从于对教师的恐惧害怕,有针对性地增加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学习英语的动力真正来源于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为他们走出校门后继续终身自主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教学顾问能引导学生正确理懈考试的作用,把考试作为自我评价的手段之一,不再仅仅比较分数高低,主要侧重分析一些薄弱环节,明确需要努力的方向,逐渐提高自我确定目标、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调整的综合能力。

其次,大学英语教师应发挥英语教学合作伙伴的作用。合作伙伴是指业务活动中的同伴、合作者,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配合协作的同伴,需要教师和学生自主教学的有机结合。学生自主就是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在教学顾问的建议下进人从学习依赖向学习自主的过渡。学生仅靠自己的力量难以独立地承担自主的责任。教师自主就是对自己的教学承担责任,在学生的配合下从教学统一向教学自主的过渡。

大学英语专业已出现了6种教学模式:(1)外语+专业知识;(2)外

语+专业方向;(3)外语+专业;(4)专业+外语;非通用语+英语;(6)双学位。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应共同研究切合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师应与专业教师相合作,由专业教师选择确定一部分专业相关的基础材料作为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其比例可达到35%,使大学英语教师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同时传授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加学生学习英语+专业的兴趣。大学英语教学中还可适当增加实用的市场经济及传统文化等题材内容,其比例可达到25%左右,使师生对生活实用的英语知识有所了解。英语中有专业,专业中有英语,英语中有实用的生活,生活中有实用的英语,这或许是今后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趋势。大学英语教师要虚怀若谷地听取专业教师的意见,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我的教学生存能力;学生要趁此机会掌握走向社会后在本职岗位上自主学习英语的策略。

大学英语教学中究竟是教师是主体还是学生是主体?传统的理论把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王才仁教授(1996)在他的《英语教学交际论》中提倡英语教学二主体论。他指出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教和学是两种活动方式,学生为主体时,要学会英语;教师为主体时,教师要教学生了解和掌握学好英语的规律。教师和学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为教学合作的双主体,双方应平等合作,忽视任何一方都不利于建立健全正常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

另外,大学英语教师应发挥英语教学引擎的作用。引擎好似汽车等机械的中枢神经、心脏部位,它决定整个机械的运行速度、时间、距离等,但不是真正的驾驶员。如果引擎能正常工作,驾驶员就能按规定的速度顺利地把汽车开往目的地;如果引擎出现故障,再好的驾驶员都只能望洋兴叹。

大学英语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平时要加油鼓劲,创新活动内容。而不能替代学生完成驾驶员的任务。学生是真正的“上帝”。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能否认可、能否接受、能否掌握为衡量标准,以能否跟上时代为重要依据。当今世界。学生的需求丰富多彩,教师要不断变化教学内容,建议学生参考相关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如对比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的不同系列教材。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的时代,教师还可建议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和现代化技术所带来的好处,注意利用网上资源,参考计算机网络、报纸杂志上的教学内容,做到纸质资料与网络资料齐头并进。不同的教材可以提供不同的教学营养物。

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向目的地行驶,在课堂上可安排一定量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结合教学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按照较难、适中、较易等类型灵活设计问题,较难的问题由基础好的学生讨论解答,适中的问题由基础一般的学生讨论解答,较易的问题由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参与解答,使各类学生均有恰当的思维空间和发挥才能的机会。教师如发现学生进行自由交谈和连贯表达时出现一些语言错误,可暂不纠正,待表达结束后稍加评析。教师还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写作比赛、pair work,email communication,etc,既维护个人权利,又不放任学生自由化;既挖掘个性潜能,又考虑教学的共性要求和实际需要,引导学生有更多机会体会驾驶的快乐,在英语活动中表现和发挥个人潜能,不断提高他们驾驭英语的能力。

篇2

关键词:教师隐喻;伦理;角色;暴力

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2)04-0005-04

一、教师隐喻及其伦理意义

教师隐喻是借用另一个事物来指代教师。它是关于教师形象的社会共识及其文化符号,是关于教师角色及其社会定位的社会期待与心理认同,是长期历史文化积淀的精神财富与生活概念。人们熟知的教师的隐喻有:“园丁”,“工程师”,“蜡烛”,“路标”,“灯塔”,“摆渡人”,“梯子”,“一扇窗”,“钥匙”,“镜子”,“拐杖”,“铺路石”,“孺子牛”,“太阳”,“指挥师”,“导演”,“教练”,“学生的朋友”,“一桶水”等,以上主要是积极正面的或褒义的隐喻;也还有消极负面的或贬义的隐喻,如“臭老九”,“警察”,“法官”,“身心摧残者”等等。教师隐喻在特定的历史文化中产生,并与世俗观念和民族文化传统有关,经主流媒体与大众舆论的推波助澜,从而广为流传,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园丁”,“灵魂的工程师”,“蜡烛”等传统的教师隐喻,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流传至今,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树立了教师的伟大的光辉形象。

传统的教师隐喻清晰地表达了教师伦理的基本价值取向。教师隐喻蕴含的伦理意义,规定了教师对学生、对知识与对自己必须做什么,及如何做等伦理责任与义务问题。具体地说,它定义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知识、教师与自身之间的关系之理。它成为教师人格的内在维度,决定着教师劳动的实践特征,暗示了教师关怀学生真实性的实现,描述了教师的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的定位倾向,说明了人们当时对教师的普遍价值与期望。如作为“园丁”的教师就要关心学生,作为“蜡烛”的教师就要牺牲自己,作为“工程师”的教师就要塑造灵魂等等。并且,隐喻的形成离不开其所处的特定时代与历史环境,如“水桶论”一直是坚守教师是人类知识的载体的价值取向;“铺路石”、“孺子牛”与“蜡烛”等隐喻要求教师大爱无痕,无私奉献的价值传统;“工程师论”恰好是工业文明中坚守科学理性的价值需要;“臭老九”却是特殊历史时代政治意识形态的产物等。

需要注意的是,传统教师隐喻有一个可怕的危险,我们在反复强调并坚守教师隐喻所歌颂的教师正面伦理价值时,似乎越来越多地发现了隐藏其中的负面价值。这就是笔者所要论述的传统教师隐喻的伦理悖论。如与人的存在及其价值有关的平等、自由和控制等教育中的根本问题,需要对之进行重新批判、审视与建构。林贤治先生有一句话特别深刻:“人类记忆中最耸人听闻的罪恶,并非一群无法无天的乌合之众所为,而是由身穿制服的唯命是从的人完成的;它不是源自秩序的破坏,而是一种源自完好的秩序的统治。”现实学校生活中,许多压迫人性甚至戕害生命的事件,我们往往将之边缘化,归咎于社会弊端或历史遗留下来的野蛮行为,从而免除了教育合理性的追问与反思。当我们被置入一个物质与精神高度剧变的复杂社会时,深感传统教师隐喻或如瞎子摸象,抓不到教师伦理的根本,难以将特殊上升到普遍。我们必须关注的是,教师隐喻应该与学生的生命属性、自由生长及适应环境等教育的实质性内容相关,它需要被重新定义。

二、角色神圣:传统教师隐喻蕴含的正面伦理价值

传统教师隐喻蕴含的教师角色神圣性,内化为教师的品质,并先于教师个体自我的存在,使教师在教育关系中成为支配者角色,规定了教师如何对学生、对知识与对自己的道德责任与实践义务,从而决定了其具有相对积极的伦理价值。下面从几个主要的教师隐喻说明其蕴含的正面伦理价值。

1 灵魂的启蒙者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实施者与创造者。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学习的盲目性和个性的复杂性,教学活动中有必要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教师是工程师”的隐喻赋予了教师职业神圣性以现代性内涵。教师通过对灵魂的不断认识、加工和唤醒、设计与规划,希望塑造人类的灵魂,把一个个幼小的儿童塑造成具有各式各样主体意识的个体。教师对受教育者加工的同时,也需要对自我加工。通过唤醒别人的意识以唤醒自己的意识,从唤醒的意识中认识自我,最后不断地形成新的意识。正如希腊德尔菲神庙前的那句话:人啊,你要认识你自己。虽然这是几千年前的一句话,在现在看来又是如此平凡,但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重要特征,更何况是作为灵魂启蒙者的教师。所以,教师要不断地认识自我,关注自我,在学习工作中认识到自己主体意识的存在,要反思自己的责任,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意识。所以,教师是灵魂的启蒙者,是从提升自己灵魂品质开始并最终指向、启迪学生灵魂并使其得到升华的。

篇3

关键词:出纳;小班;角色扮演;带教法;实训

出纳综合实训是财务专业士官学员将在校期间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的非常重要的实践手段之一,是学员正式实习、上岗前的“技能综合演练”。出纳综合实训具有专业内容广泛、演练科目众多、场地转换频繁、沟通协作困难等诸多特点,按照传统单一的带教法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实训科目正常推进,实训效果差,所以,如何进行有效的出纳综合实训,以期将多课程专业知识整合转化为学员实践操作技能,这对于出纳综合实训意义重大。我们在襄阳士官学校基层财务系对财务专业课程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在出纳综合实训中将传统的由专业教员带教模式结合小班分组角色扮演,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一、研究样本与研究方法

(一)样本抽取

本次实验选择财务专业(中职)2011级学员22队共100名学员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教学计划,在2012年5月份出纳课程综合实训中,学员22队一区队45名学员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单一带教法,实训作业在固定位置的教学楼306大教室进行,学员不分组,主要依托专业教员的示范带教进行;在2012年6月份出纳课程综合实训中,学员22队二区队55名学员(含17名女学员)作为实验组,采取小班分组角色扮演与传统带教法相结合的模式,实训作业在不固定位置的教学楼505财务实训中心进行,学员按每5人为一组,共分成11个财务作业小组,区分人员角色和作业场地,实训科目主要由实训作业小组共同协商讨论,专业教员个别指导帮带进行。

(二)实验方法

2012年5月份对照组45人按传统单一带教法进行,2012年6月份实验组55人除重要科目接受传统的专业教员带教外,在实训全过程还采取分组角色扮演的小组共同作业模式进行,具体作业方法如下:

实验组学员每5人为一组,成立财务作业小组。小组成员分别扮演财务科长、会计助理员、出纳助理员、业务经办人员、银行等其他机构工作人员等角色。专业带教教员主要是引导学员对模拟业务进行判断分析,协调同一作业小组不同成员达成共识,形成业务处理意见,指导各作业小组有效完成整个实训作业流程,同时在实训过程中对学员综合表现进行评判打分,为实验提供数据。

(三)评价指标

军队出纳综合实训结束后,学员实训成绩根据最终形成的会计实训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其主要根据财务业务工作流程按模块重点考核以下几个方面:1.财会基本技能,2.票证处理技能,3.现金银行业务,4.账簿处理技能,5.会计档案整理

以上内容共分成10项考核指标,包括职业态度、财会三功、现金业务、银行业务、数据较验、票证处理、账簿处理、运算能力、凭证装订、协作能力等10项考核点,每项10分,满分100分。

(四)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采用分类比较法,其中计数项目采用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计量资料采用秩检验。

二、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两组学员的实训综合成绩主要指标数据比较如表1、2所示:

三、实验结果分析

从实验过程中实验组样本学员的得分情况就可明显看出,在实务操作中其得分普遍高于对照组,可以说小班分组角色扮演模式结合传统带教法在实训过程中有以下显著优点:

第一,按军队财务工作业务流程和岗位分工设置了不同角色,由各小组学员分工协作完成,这可以使学员更加直观的了解军队单位财务业务流程、岗位职责分工,同时在作业过程中学会协作沟通的工作技巧,这种实训模式还能理清学员在实训过程中的工作思路,对军队出纳工作形成整体认识,为今后部队实习、上岗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军队出纳综合实训科目涉及军队财务专业众多课程,知识面广泛,专业带教教员由于专业限制,无法精通各门课程的相关内容,因此,在实训过程中实行小组作业模式可方便学员集体协商讨论,共同整合业务处理意见,将专业课程知识融会贯通。

第三,分组实训可有效提高实训效率,在较短时间内可开展更多演练科目,同时分组角色扮演模式形式有趣,参训学员兴趣热情高,互动交流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随着基层财务系军队财务教学实训中心软硬件设施设备的不断完善,在今后的军队出纳综合实训中采用小班分组角色扮演模式结合传统带教法的教学实训方法将极大的提高综合实训效果,增强学员岗位任职能力,从而缩小与部队用人单位对后勤士官人才需求的差距。(作者单位:1.襄阳士官学校;2.信息工程大学第二干休所)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网络教学;行为与角色;关系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122-02

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学生”这一学习共同体中,教师角色占据中心地位,如今网络教学环境打破了传统的师生交流平衡,网络学习结构扩展了交互、选择和运作的范围,解决和有效的改革了教学方法,教师在此情境中角色必须从传授者升华成设计者、终身学习者、管理者等诸多角色,而教师角色的变化必然驱动教师自身行为的变化转换,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由于教学环境的变迁,教师扮演的角色以及教学行为会对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的的实现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将着重分析此背景下教师行为与角色变迁转换的过程及其互动关系和动力建构,阐述网络教学中教师角色与行为相互驱动产生的效应以及如何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1 从传统教学到网络环境:教师行为与角色的变迁

系统论认为,教学行为不仅仅是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技能等的构成体,而是由一个行为主体及其相关的因素、在整个教学中显性和隐性的行为构成的。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者一个“教学者”的角色,在教师事先设计或限定的范围内为某个教学环节服务,呈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错误倾向,导致教学过程中师生主客体错位,成就了一个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扮演权威型的角色,构建了整个教学设计过程、讲授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师是“讲坛上的圣师”,“先知先觉之师”以及信息的权威拥有者。因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演”的角色,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作为知识的复制者和灌输者,其教学行为的主要承担着帮助学生记忆和存储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的教学任务,教师只负责复述课本的知识,借鉴前人的观点的思想,只是解说和注解书本上的各种条框。而网络时代,教师角色转换,意味着教师的真正功能将更加凸显,教师原有的不适应网络时代的角色将不断地被解构,被消除,被更换,而整合为新的角色。教师的社会地位、身份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全新变化,教师在网络社会中应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及时地进行角色转换,即将由知识学习指导者、文化知识传授者、课程教材执行者、教育教学管理者逐渐转变为未来生活设计者、知识体系建构者、课程教学研究者、人际关系艺术家。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关注教学行为的点在于自己在课程中的角色和表现,单方面的传输知识。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自身知识的精准性及广博性制约了其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及课堂的精彩程度。为此,教师必须苦心钻研教材,准备例题材料等诸多细节活动,教学行为的开展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较低。而随着网络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变迁,以及网络教学开放性的原因,教师其角色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导师,其行为是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学知识,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教学策略设计时,加强教师的引导性作用,变“教学”为“导学”。

这种教师行为与角色的变迁的作用在于使学习者获得有效学习绩效的同时产生较高的学习满意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学习活动已成为学习者进行自主化、个别化和协作学习的主要模式。

2 教师行为与角色之间关系的动力建构

网络教学的广泛应用,传统教学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新型的教育理念正在形成,新型的教育模式正在建立,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改变了教育活动中信息的呈现方式,改变了教学的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与传统方式下的教与学的目的、过程及环境有很大的不同,网络环境下教的过程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的过程,而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教的目的不再是培养单一掌握基本知识的理论人才,而是指导、帮助学习者,使之成为具有个性和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教与学的环境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室,而是通过教育技术建构起来的充满信息、易于获取信息的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由传统环境转变为网络教学环境这一教学环境的变化是教师角色与行为之间的变迁的根本性动因,综合表现在多个方面和层次推动着教师角色和行为的变迁。而系统理论和建构主义都认为,教师的角色和行为应该相符合,表现出一致性,网络教学中的教师也不例外。网络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的变化驱动着其行为上的表现的变化,行为的变化又作用于角色的扮演,两者表现的关系便可以得到一个它们之间动力转换的模型。

教师的角色和行为的变化处在一个循环转换推进的系统中。教师由于所处的教学环境由传统的讲台面对面教学转换为网络多媒体教学,其扮演的角色和表现的行为都在不断变化之中。由系统论观点,与此变迁相适应,传统意义上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将不复存在。教师的角色地位也将从长者、智者和权威的旧的角色地位转变为集合教学性、管理性、社交性和技术性、协作性、指导性、帮于一身的新角色。

如此教学环境下,教师被视为成功结合计算机与学科教学的关键因素。教师是网络教学环境的创造者,其行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重大的引导作用。教师在网络教学中扮演的角色的转换必然会作用于教师自身的行为上,这就会驱使教师从旧的行为(如权威者而严厉教学、教授灌输学生知识、准备指定内容的教案等旧行为)转换为新的行为(如权威下降而为学生更多的提供服务;介绍引导学生学习;找寻、分析、甄别和设计网络教学资源等等),以适应当前网络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实现教学目标,新的行为又会作用于旧的角色上,促使其转换为新的角色以适应教学需要,如此循环往复。

3 教师行为与角色相互驱动产生的效应

在网络教学这个大环境中,教师会采用两类网络教学模式,即集体教学模式和自主学习模式。教师在其中扮演的主导角色也会有所差别,但无论是哪种模式,教师的行为与其自身角色往往是息息相关的,并且相互作用,以期达到角色与行为的整合,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在集体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与行为的变迁转换的效应呈现“双赢”效果。在采用集体教学模式这一路径时,教师会在整个网络的虚拟环境中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并采用讲授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景。基本的概念、理论框架构建后,教师作为讲授者、设计者、引导者的角色的任务已经结束,接下来学习的细节基发散思维方面的学习就需要学生去实现。学生可以在Web上搜寻信息,组成一个学习小组,针对教师给定的题目讨论交流,进而思维风暴,对题目透彻的了解。难题也因为网络的迅速可以传输到教师的计算机上,此时教师的指引者角色便体现了,寻常的难题可以通过留言簿、论坛、语音等手段对提问者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典型的错误可进行网络系统广播功能进行系统指导,以达到借鉴效果。在集体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摒弃了以往“教师主体”的教育思想,行为上奉行交流者、参与者的姿态布置交流的课题,在网络互动过程中,语言温和,循循善诱,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这样,“学生主体”的网络教学得以践行,教师的角色与行为“正位”,对于师生而言,是个双向受益的双赢学习过程。

而在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角色与行为的变迁转换却表现为碰击的过程。自主学习模式中整个系统是平行开放的,没有信息的控制者,只有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参与的双边实践活动。教师承载着角色期望,教师在教学中所承担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角色将让位于指导者、组织者、研究者、学习者的新角色。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的自主、实时交互以及信息的即时交流大大增多,教师与学生容易形成“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双向互动行为。迅捷的网络环境使得教导者,师生关系的主线由“主导、从属”到“交互、协作”,教学活动是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师是引导设计者,从而推动了教学行为的变迁。原先围绕“教师”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授课形式及师生关系转化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行为,师生通过多媒体的媒介接触,对教师的各种教学行为参数得到完整的评价,有利于师资水平的提高。另外一方面,网络情境下教师行为对如今教师角色正位提供了参考标准,推动了教师角色的强化。宏观上,教师应该介绍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计划和进度;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学习资源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采取哪些学习策略使自主学习取得最佳效果,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等等。微观上教师也要学生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并要求学生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估。总之,教师不仅仅担任是讲授者、监督者等传统角色,而且要升华成为引导者、设计者、终身学习者诸多角色,以此避免了教师的角色和行为的缺失带来的不良影响。

4 教师行为和角色关系良性互动的实现

随着网络教学促使传统教学环境的变化,网络教学中教学对象的多样化、教学依赖资源的变化、教学环境人文特点突出、教师权威的变化,都在驱动着教师的边扮演的角色与表现的行为处在不断转换之中。如何实现教师角色和行为的关系良性互动对提高网络教学质量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实现必要的一些角色和行为的转换。

4.1 促成学生主导地位,变自身为引导者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传统的教育者是“牧羊人”的形象,他挥动着羊鞭,起承转合,乐此不疲,结果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而在网络环境下,学生或是自主探究、或是小组协作,教师再也不能“灌输”、“填鸭”了,这也归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

这种促成教师的主要角色和行为由“教”变为“导”是必要的和务实的,因为在信息时代,人们很容易从网络等媒介中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已不在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可能通过各种信息途径获取比教师更多、 更精确的知识。因此,教师的职责已经不可能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教师的任务更多的体现在“导”上。教师的职能和角色由主导转为辅导,由台前转入台后,由只管教授不管接受与否的旧行为转向了解学生需求、按学生需要供给的新行为,昔日定时、定点、定员进行面授的教学行为方式转为今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信息的采集、分析、加工和传播的新行为方式。

4.2 整理优化网络资源,充当教学设计师

在“知识爆炸”的网络教学的环境下,教师不仅自身也要扮演“挖泉人”的角色,不断挖掘“活水源”,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和价值实现。还要为了学生的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为其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即进行信息资源的设计,确定学习某种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学生所拥有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网络资源极为丰富,者就需要教师整理优化,而由于网上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区别,教师的角色、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教师由原来的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教师的课程设计行为也发生很大变化。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在自己教学的全过程中,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状况、了解个人的学习风格和期望、 个人的学习兴趣和特长;了解学生周边有哪些促进其发展的资源,只有在充分分析学习需求的情况下确定的学习主题和按照主题做出的教学设计,才能够“通教知学”,具有最实用的价值。

4.3 适应网络教学新环境,成为人文关怀者

由于网络学习特殊环境,其中人文关怀、人文氛围相对缺失,以致学习者容易产生孤独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为了解并解决这类问题,教师要成为学习者的“知心朋友”以了解学生心理,保证相当的人文关怀,以成为充满人文精神的教学环境设计者。教师首先必须重视与学习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要掌握一定的关于心理学的知识和交谈的技巧,从语言行为等方面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减轻负担,实现良好的交流。教师这一角色的扮演以及其行为的表现涉及学习者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开掘、培养和训练,对学习者心智的健康,学业的完成、终身学习能力的获取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朱曦.论传统教育模式与网络教育模式[J].科技信息,2009,(27).

[2]陈奕宏.网络教学模式和教师角色定位[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8,(3).

[3]蒋华,王涛.从建构主义教学观看网络教学环境中的教师角色[J].成人教育,2005.

[4]张建琼. 国内外课堂教学行为之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2005,(3).

篇5

关键词 语文改革 角色定位 价值 角色转变 教师素养

今天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已进入新课程时代。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的一场深刻的变革,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许多要求。作为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者,能否摆正自身角色位置,事关新课改的成败。为了保障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为了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完善,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师角色必须转换,因此必须对新型的教师角色做认真的思考,加以重新定位。

一、 传统教育中语文教师角色定位的反思

中国是一个教育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曾指出:“自有人生,便有教育”。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到将教师放在与“天地君亲”并列的地位。在传统教育中,教师角色定位甚高,尤其对肩负传播中华文化的语文教师更是非同一般。

(一)教师是“燃烧的红烛”、“吐丝的春蚕”、“辛勤的园丁”

无论是红烛、春蚕还是园丁,它都体现了教师职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反映了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角色的崇高期待。教师的“师道尊严”应运而生。教师作为“圣人”成为权威的象征,是学生的标准。然而,红烛光亮有限,只能照亮一部分学生,甚至只能照亮学生的一部分;春蚕丝少时限,未必能满足学生日益增加的求知欲;园丁则过多按自己意愿修剪枝条,重视种子的开花结果,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语文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同时注重学生心灵的发展,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但学生与教师同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具有同等的生命价值,怎能按统一的标准塑造学生呢!黑格尔说: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意在说明人的复杂性,学生是有思想的人,是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个体,而“工程师”式的教师却过于用整齐划一的尺度和标准来衡量和检验每一个“工业产品”。

(三)教师是课堂上的统治者

传统教学中的语文教学一直以来以效率低下的讲解法为主,教师授课一直拥有的不过是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以及三寸不烂之舌。课堂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我教你学”、“我讲你听”,学生完全受教师摆布,受教师灌输。“灌输——训练”是语文教学长期以来的主要方式,教师不怒自威,处于统治者的地位,师生关系极度失衡。一位教育家针对这种教育状况说过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话:“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打了个颠倒——站着的教师占据着至尊地位,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甚至跪着的灵魂。”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定位必然抑制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以上是传统的语文教师角色,在今天,这种与时展极不相适应的陈腐观念还在有形无形地影响着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必须从根本上突破它们的束缚,改变这种种情况。

二、新课程下语文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一)语文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习惯于“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教学模式,成为“知识的传声筒”;习惯于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按照自己的要求把学生“格式化”,充当课堂教学的霸主,成为“教学内容”完成者;习惯于唯教育行政命令是听,唯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是从,是完全的“遵命教学”,成为“课程计划”执行者;习惯于认为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只是“你、我、他”某个人的事,行动上单兵作战,成为“个体劳动者”……这些传统角色,忽视了教师作为一部“生命经典著作”的价值。

(二)新课程对语文教师角色转变的呼唤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自主、探究、合作成为学生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特征。学生的学习,可能是独立自主地学习,也可能是与同伴的合作进行学习,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显然,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已不再适应当今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面对新课程改革,必须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师角色,并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语文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角色重新定位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新课程下语文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师如何对自身角色重新定位呢?教师不是作为单一角色出现的,而是一个“角色丛”或”角色集”。因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是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

1.课堂教学活动的“总导演”

传统见解认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关键在于教师的出色“表演”,教师的“表演”水平越高,这堂课的“艺术水准”也就越高,因此一味追求课堂的“表演”效果。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形:语文课上,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甚至手舞足蹈,而学生在讲台下无动于衷,安静得一潭死水,或瞠目结舌,如坠入五里云雾之中……这样的课堂,“双边活动”变成“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如何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知识的贩子,而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总导演”。

篇6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social productivity has been greatly develope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very slow. After entering the new century, based on the original curriculum of teaching in our country has 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times,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state vigorously promote the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new curriculum system to replace the original curriculum based teaching. The new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ed and comprehensiv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his reform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forc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 teacher's rol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chang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eory of role and teacher role of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discusses in the new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change the role of the strategy of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teacher; role change

我??在经过基础课程的改革之后,教学大纲体现的全新的思想政治课课程理念也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消极地、被动地接受着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转换问题也日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 角色理论与教师角色

“角色”一词最早是出现在戏剧之中的一个名词,它是指演员在戏剧舞台上依据剧本要求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在戏剧之中“角色”一词也称作“脚色”。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米德第一次将“角色”这个词引入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之中。米德在他的理论之中运用“角色”这一概念对个体在社会之中的不同身份和行为进行说明,在社会心理学之中“角色”这一个术语包含着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一套特定的社会行为模式,在社会之中的每一个角色都体现着一种特定的社会行为;第二层含义是指角色的行为对角色在群体之中的社会地位的反映;第三层含义是指社会对每一种角色的行为、义务等的规范,从这一层含义之中反映了任何一种行为不仅仅是角色扮演者的社会地位及个体心理的反映,还是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反映。

在社会之中,角色的分类有很多种类型,分类的依据是社会对个体期望和个体执行角色的情况。现阶段,学术界将社会角色大致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期待性角色。这种角色是社会要求的角色,期待角色身上有许多社会群体期待的内容,这就造成了期待角色往往是一种理想化的角色;第二种类型是主观角色。担任这种类型的角色的个体,在实际的角色执行过程之中,需要对角色的身份、职责、义务等要素有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认识;第三种类型是实际角色。这是指人们在实际的生活之中表现出来的角色。三种不同的角色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在客观要求、主观要求、主观和客观综合作用下的三种生存模式,这三种模式为个体在社会之中角色价值的实现以及进行准确的自我社会定位提供了参照。三种角色的关系是以主观角色为中介,期望角色不断的转变为实际角色的过程。教师身上同样具有着这三种角色。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应该重视并努力将三种角色一致起来。

教师角色,对于社会群体而言它是一个期待性角色,对于教师本身来讲它是一个主观性角色也是一个实际的角色。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格伦指出:“一个教师所要了解的第一件事就是他自己和他周围环境的心理因素与力量。”这句话实质上就是强调了教师应该有一种角色意识,要明白自己具体扮演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角色,个体又该如何发挥这种角色的作用。著名的社会教育学家比德尔在对前人有关教师角色的研究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之后,将教师的角色分为三类:一是指教师的行为;二是指教师的社会地位;三是指教师角色对教师的期望。

在教师角色理论的研究方面,目前我国的研究水平还落后于国外水平。因此本文在此简要阐释一下国外的教师角色研究成果。国外对教师角色的研究是以两个方面为重点的:一是建构主义理论下的研究;二是人本主义理论下的研究。在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之中,教师在与外界交往的过程之中发挥其角色的作用,在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之中得到发展。在建构主义理论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者,但是在学习过程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的学习,并解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遇到的各种学习问题,还要为学生创建一个有利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建构主义者的理论之中,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学习者的智力活动。依据这一观点,建构理论将积极学习者的特点归纳为“要能够提出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要深入调研,解决矛盾冲突和勤于反思”。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建构主义理论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认为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的核心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资源和促进学习氛围,学生自主决定如何进行学习。罗杰斯认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鉴于这种现状,罗杰斯提出了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这一主张。人本主义者认为教育应该具有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综合发展的特点,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教学之中的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对20世界各国的教育模式的改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教师一般是指“向学生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我国相关的法律之中对教师的定义是“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我国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是指帮助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专业人员。

2 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的传统定位

2.1 学科知识的传授者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之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传授现成的理论。对于这一现象夏?D尊先生说:“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只有知识的授受,毫无人格上的接触,简单的一句‘教育者是卖知识的人,被教育者是买知识的人罢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仅仅是对知识的结论进行传授,这一本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在教授思想政治课的过程之中教师明显的表现出了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的一种倾向,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教师仅仅将自己的角色定义在知识的传授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是将教材之中的内容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授给学生,教师解决了学生知不知道、会不会的问题,却没有考虑到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直接导致了思想政治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完全割裂,在这种教育的过程之中完全的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信念以及道德行为的教育,导致了学生不能做到知行合一,形成了巨大的人格障碍;第二个方面是传统的教师在进行实质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重点在教而忽视了学生学不学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讲课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展开学习,教师控制了教学过程,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之中,造成了教学效率的低下;第三个方面是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之中重视给学生讲授某些重点结论,忽视了对结论的来龙去脉的解释和知识的拓展运用,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记忆标准答案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缺少必要的思考和思维活动,致使学生在需要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时,表现出思维能力的严重不足。

2.2 思想道德的说教者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重视对理论的讲解,却完全忽略了社??实践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的重要意义。这种教学方法的结果是思想政治教育未对学生产生实质的影响。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与重理论、轻实践相似的问题还有重灌输、轻引导。传统教育之中大多数思想政治课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灌输式教育,在教的过程之中完全的忽视了学生这一教学的主体的存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逐渐变成了一个“说教者”而学生则沦落为“被说教者”。一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包含的情感体验,行为养成等都以“说教”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之中,迫于考试压力,则完全接受了教师的说教,实质上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也未对学生产生实质的教育。这种现象的普遍使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普遍表示出一种不满,认为思想政治课就是大道理课。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仅在扮演“说教者”身份,还是学生学业的仲裁者。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评定学生学业时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成长过程。在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时运用了绝对的标准,磨灭了学生的个性。从以成绩为标准的评价手段就可以看出传统的评价手段重视知识的评价强调一种共性,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评价,从而轻视了学生的个性。

3 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转变的策略

3.1 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有两种引导学生的方式。第一种是教师根据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和设计的教学方案向学生传递一部分与所教授内容有关的信息,这一过程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职能有点类似;第二种引导方式是先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探讨和学习,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遇到问题时,向教师寻求帮助,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在发生变化。教师需要改变传统上对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教师应该由重视知识的传递转向重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的过程要强调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发展和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由重视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要逐步的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懂得如何探究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著名的德国学者第斯多慧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独立地掌握他们。”这句话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之中的引导作用。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要实现将“目标――策略――评价”这一过程与“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

篇7

关键词:学生视角;教师角色转换;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034-02

一、引言

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活动或教学手段的转变,而且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又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课堂教学的效果既取决于教师,也取决于学生。本文调查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换的认同和建议,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研究设计

1.调查问题。①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英语教师应在课堂上担任何种角色?②学生应在课堂中扮演何种角色?

2.调查工具。①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以往研究教师角色的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对于外语教师角色的研究主要是从教师的视角出发,从教育理论的角度进行探索新型高校英语教师角色(田凌晖2002;郑新民、蒋群英2005;张翅2006;张绍杰2008)。诸多研究认为大学英语教师扮演着教育者、研究者、组织者、引导者、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心理辅导员等角色。关于外语教师角色的实证研究大都是从教师的视角出发的,从学生的角度探讨外语教师角色的研究尚不多见。②问卷调查法与调查对象。被调查对象为非英语专业的182名学生。依据文献综述中对教师角色的定义,问卷设计了21个封闭式问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按照真实情况完成问卷。共收回问卷153份,有效回收率为84.1%。③访谈法。以班级为单位,任意抽取三个班,在班级QQ群里以聊天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访谈,让同学们在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表达自己对英语课堂教学的看法,讨论同学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三、结果与分析

1.学生所期待的教师角色与教师的实际教学行为存在很大的差距。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定量分析,对比教师实际课堂教学行为与学生所期待的教师教学行为后,发现学生心目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的实际教学行为差距很大。

调查结果显示,61%的学生认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作为指导者,评估者、监督者、资源提供者等角色均得到学生的认同。68%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的不多,不能按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上课。96%的学生赞成教师批阅作业,81%的学生同意定期测试会对学习效果有所强化。这说明虽然大部分同学认可英语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他们却赞同教师批阅作业和定期测试等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

2.学生的传统学习观念制约着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对学生的访谈进行分类整理后,发现只有一小部分同学认为他们在英语课堂上参与小组活动时,有自己的见解,能主动学习。而大部分同学认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传统课堂中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教学方式,他们只需当好听众。有些学生认为课堂活动与成绩挂钩,为避免出错,他们就不会积极回答问题。还有同学认为如果教师讲授的少,而学生做的活动多,那么教师就是不负责任或是不称职的。甚至有学生认为只有教师在课堂上详细全面的讲授,而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走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显然学生的看法深受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英语教师角色的有效转换。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本院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教师角色的看法,结果表明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一个动态和双向的过程。一方面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传统角色,另一方面,学生如果错误地认为语言学习只有在教师的详细讲授下才会取得成效,那么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只会流于形式,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教师在跳出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权威型的教学方法时,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否则有些学生会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予配合,甚至会有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影响教师角色的有效转换。

2.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实现自身角色转换的同时,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约束和管理,积极帮助学生及时转变语言学习的观念。

3.调整评价方式,对学生分阶段进行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与评价,而不应该以应试成绩做为学生最终的评价结果,评价方式改变了,学生对语言学习的观念也会随之改变。

参考文献:

[1]张绍杰.外语教师角色与学习型教师[J].中国大学教学,2008,(11):88-91.

[2]田凌晖.网络教育:挑战传统的师生观[J].教育科学,2002,(2).

[3]张翅.近十年来国内关于教师角色的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6,(10).

[4]郑新民,蒋群英.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师观念”问题的研究[J].外语界,2005,(6):16-22.

篇8

【关键词】大学英语 多元教学模式 教师角色 转变 “度”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056-01

多元教学模式的出现让传统教学课堂迎来了挑战,教师的角色定位也产生了变化,在大学英语课程的多元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传授个体。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适当转变教学观念,在允许范围内进行角色功能的转变,正视大学教学现状,把握角色转变的“度”来促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一 影响教师角色的因素与角色功能

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所充当的角色有很多种,而影响教师角色的因素也非常多,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质量。人们对于语言学习的观念不同,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存在着复杂的人际因素,还包括了与任务相关的因素等。教师角色涵盖了社会地位、社会角色与社会权利等特征,而学生则包括对学习目标确认、挖掘潜在情感与认知能力以及激活学习任务等特征。因此,教师的角色主要有以下三个功能:(1)承担着教书育人的教育功能;(2)促进学生学习的管理功能;(3)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的功能。

二 大学英语多元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1.课程执行者转为课程学习者

当今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让英语教育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开始对英语课程产生兴趣。在这种发展形势下,英语教师在教学方面就要开始从教材执行者向研究者与学习者转变。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其既是课程教材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学习者,对外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而在多元的教学模式中,大学英语教师已逐渐成为教学的开发者和设计者,除了要对教学内容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同时还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需求来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来创建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为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封闭独立者转为开放合作者

多媒体教学模式中,以计算机网络为首的各种信息技术将各学科领域结合在一起,由此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教学课堂,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能为不同地域的研究单位、学习团队和个体提供合作机会与知识获取途径,因此,教师的角色也开始由单一个体向相互合作者转变,这种转变对大学英语教育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不仅要打破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束缚,建立起具有新型合作关系的教学模式,更要在以往的教学制度上进行创新,避免个体之间工作隔绝的问题。多元教学模式已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角色,由独立性、封闭性的教学模式变成了合作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三 大学英语多元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转变的“度”的把握

1.坚持革新者角色,实现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互补

如今的大学英语教学仍然处于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化教学模式转变的过渡期,与我国教学改革中的现代网络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就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来说,单一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显然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现状,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存在久远,教师和学生都已经习惯了传统授课模式,在多媒体设备应用研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教师难以对大量的语言资料进行教学安排,课堂重难点也常常被忽视,且多媒体教学还缺少了一定的情感因素,很难长期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是革新者角色,教师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时也要适当运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精华部分,基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多媒体教学革新,采取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互补的教学模式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革新。

2.坚持传授者角色,将讲授型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融合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网络技术除了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所学语言反复练习和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之外,还能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丰富的教学语境,为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练习。教师的多元教学角色是当前大学英语课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分清教学的重点,遵从教学过程的简约性,为学生提供一个简洁明了的接受过程。与此同时,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的这一教学模式也是知识构建的必要过程,学生运用教师讲授的知识来形成自身的知识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教师应在多元的教学模式下,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更需要对自身角色进行准确定位,将讲授型教学方式完美地融合进网络英语教学中。

四 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多元教学模式下的角色转变一定要学会由课程执行者向课程研究者转变,合理倾听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同时运用合作模式,打破单一的个体教学研究模式,把握好转变的“度”,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学环境,以此推动我国英语教育改革的进行。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英语教学;角色扮演;教学定位

角色扮演法就是用表演的方式来开展活动、组织教学。比如:运用教材中的角色特征组织一段小品、短剧,或是模拟表演现实中有趣的一个片段,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英语教学的过程增添一点生活化、艺术化的气息。并且,角色扮演法也能够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习与生活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激发其对未知知识领域的探索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浓厚的兴趣基础。同时,英语角色扮演教学法也是角色表演的一种细化和提炼,需要讲究团队合作和群体参与。即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创造出一个该情境下的英语学习氛围,在语用中掌握英语口语,有助于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教学法可以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是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的一种突破。因为它改变了教师作为课堂的唯一中心体、主导者,使教师变成了教学中能把握全局的一个互动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教师与学生间互动的频率,从而有助于改善课堂上严肃的师生关系。

一、英语教师角色扮演的定位

英语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采取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需要相应地改变自身的角色与身份,根据不同的时期变换不同的身份职能。曾经有一位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Jeremy Harmer,在How to Teach English 一文中提到,教师的角色应该定位为:organizer(组织者),controller(控制者),participant(参与者),assessor(评估者),prompter(提示者),和resource(资源)。这无异于告诉了我们,教师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是需要不断变换的,根据不断出现的、无法预测的课堂进展情境,适时引导,应运而生。在角色扮演教学中,教师既承担了前期的策划工作,也参与了中间的扮演活动,更是后期的剪辑者,对教学做好总结归纳。

首先,教师作为角色扮演教学的组织者,需要充分策划好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充当好组织管理者这一角色。在备课时,教师需要对角色扮演教学活动进行整体的、详细的规划,如活动分几个步骤进行,难度是否适中,每种难度安排的人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教师的前期工作做得充分,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才会得心应手。

其次,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一个控制编排的领导者,如同戏剧中的导演一般,角色扮演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编排引导。这种编排引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驾驭教材、理解教材、参透教材的能力,同时也体现着教师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毕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同的能力,学生们之间也存在着个性与共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找到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教学方法,适时地设定合理情境,就学生的个人水平安排适合的角色。

最后,教师是英语角色扮演教学中的提示者,在需要时给学生一个提醒,如同行军中参谋的角色。在教学活动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必事事俱到,只需要给与学生适当的提点,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引导学生的积极发挥。并在学生分组表演时,教师分配在各组的指导时间应大致相同。同时,在学生互动时,师生间也需要互动,教师应适时的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学生活动中,避免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以使角色扮演教学的效果发挥到极致。

二、英语教师角色扮演的困惑

教师在角色扮演教学中通常也不是一帆风顺,经常会遇到一些困惑。比如:教师角色认知困惑,即站在教师的角度所呈现的视野与站在学生的角度所呈现的视野,很多地方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由于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经验、知识水平、人生阅历的不同所造成的,这就导致教师的角色认知出现误差的不可避免性。在很多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认为“常识性”的东西,学生理解起来就很有难度,可能演绎得就不尽如人意。尤其在英语角色扮演中,学生对题材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使得他们很难在情感上跟作者有共鸣,表演出来的角色特征往往就形似而神不似了。

其次,教师角色地位的困惑。由于我们国家长期以来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尊师重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得部分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不能很好的将教师看成扮演成员中的一位,过于紧张而久久不能融入到自己的角色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授课中要为角色定位打好基础,做到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他们不仅能尊敬教师,同时也能与教师成为好朋友或是合作伙伴。

最后,教师角色技能的困惑。实际上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为了要突出角色的个性特征,也是需要一定的表演技能的,而教师平常可能就刚好欠缺这方面的表演天赋,结果让学生感觉不出角色的个性特征,觉得这个表演很乏味,就会给今后的教学活动造成一定的阻碍,有可能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10

    [关键词]  课程改革  教师角色  基本职责 

    诱导学生   自主学习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教育史上空前的改革,新世纪中小学课程由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历史将由此开创。而实现这一历史转变的主要角色,是千千万万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和学生。因此,承担这一历史使命的主体角色必须和新课程一起更新一起发展。新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随着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学生角色基本职责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的基本职责,也必须与时俱进地随之转变;并作出言简意赅的基本解读,以便千百万中小学教师的领会和操作,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一 传统教学角色基本职责的历史演变和历史局限

    千百年来,韩愈《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直被尊奉为教师角色与基本职责的经典解读,根深缔固地影响着我国的学校教育和教师行为。这种解读,有其历史的积极意义,也有其时代的历史局限。上世纪末,依据填补历史空白的首部《教师法》,虽有“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1] 的新说法,但教师行为并未有多少实质性的改变。随着新世纪课程改革的推进,随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2 ] 的确立和贯彻,对于教学角色及其职责、行为、作用的讨论空前广泛,空前深入。人们从国家、学校,组织、管理,科研、创新,文化传承、社会发展,等等不同的角度,赋予中小学教师种种职责;从各自不同的需要,期盼中小学教师承担种种角色。从传统的春蚕、蜡烛、园丁、人梯、助产士、人类灵魂工程师……到现在的向导、参谋、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管理者、参与者、促进者、激励者、对话者、合作者、咨询员、催化剂,等等——这些探讨和演绎,对于全面了解和全面发挥中小学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全面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从社会学的角度说,角色是社会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角色体现着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系列的权利义务和基本职责。从小农经济时代到计划经济时代,传统的教学,教是“上所施,下所效也”(许慎《说文解字》);师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传统的教师在扮演着先行者、有道者的角色。在欠发达的社会,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有道的偶像和道德的说教者,是有学问的尊者和活的教科书。教师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没有教师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天地君亲师的威严和霸道,传统的学生角色只能是驯服的羊羔。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的描绘;读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乏味读书生活的回忆;查魏巍《我的老师》全文对三位老师的不同介绍;听郁秀《花季·雨季》中“又搞突然袭击”和同学背地里喊老师“陈老太”、“老古董”叙述;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的传统教学,师生关系,其历史的演变和局限,或许可由此而见一斑。这些是艺术的真实,也是生活的真实。

    在目前中小学传统教学中,学习(读书),或者更确切说——接受学习(被动读书),作为传统学生角色的基本职责应该说也是很明确的,甚至是唯一的;与之相应的,这时教师角色的基本职责,最传统最通俗的说法就是教书——按书教学生读书(按课本给学生讲课)。几十年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一直是统一内容和标准、材和教参、统一考试和检查。人民教师一切行动听指挥,已无昔日塾师那样的“课堂主宰者”的风光和自由。无奈的教师只能被动地且必须严格地执行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课程计划,忠实地做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考试内容的教书匠。无奈的学生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书本知识、考试内容,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信息的容器、应试机械人。教学双方同在无奈地扮演着被动的角色,被动地履行着无奈的职责。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讲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传道授业解惑”与“教书育人”只剩“传道”与“教书”,教师只能仅仅是作为书本知识传授者在苦苦支撑着自己的角色。

    二  课程改革中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篇11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角色;教师角色

教师职业从经验化到专业化经历了很长一个发展过程。上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教师角色发生着深刻的改变,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在新的教育理念影响下,首要的就是要对现代教师的角色重新认识,利于加深对教育的理解。

一、教师角色的认识

“角色”一词来源于戏剧,后来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研究中。一般人认为,角色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身份以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教师是在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角色。这一角色有自身特殊的身份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要求教师在其角色行为上,表现出独特的职业风采。教育社会学家比德尔在前人的基础上,概括出教师角色概念三种含义:

(一)教师角色即教师行为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教师的行为是客观存在的实践,是能够直接观察到的,主要是指教师在特有的工作环境中,即学校或课堂上的行为。此外也包括可能影响学生的师生交往行为。教师在学校以及与学生的交往中,是知识的传授者、管理者、合作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咨询师、教育的研究者等。

(二)教师角色即教师的社会地位

教师角色来表示教师们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这一观点侧重教师的静态特征,承认教师具有独立的社会地位,以及教师的组成、状况、进入或脱离教师队伍的条件。

(三)教师角色即对教师的期望

教师角色指的是对教师的期望,其中有教师自己对自己的期望,也有学生家长、学校行政领导、学生、政治家或社会公众对教师的期望。有些期望属于一般规范性的,如要求、标准、责任等,而有些期望则反映了某些信念、偏爱或别的思维方式。这种观点认为教师是能够进行理性思考的人,他们可以达到自己的期为目标,并且会影响学生的行为。

总之,教师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多种社会角色。教师能正确地认识自身的角色,是明确自身责任的基础,是做一名优秀老师的基石。在教师专业化大背景下,教师应不断进行角色转变、角色适应、角色调整,从而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教师角色转变的外部条件

社会的发展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各国加快发展教育,力争培养最优秀的公民,以便在将来的社会发展中处于制高点。外部条件的改变,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终身学习型社会的需求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打破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一次学习,终生受用”的模式,而是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无时不学习,无处不学习”便是学习型社会的真实写照。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代名词,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教学不再是权威的指令,取而代之的是平等相待、互动合作的学习过程。那时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都不断更新,必然要求老师不断进行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换代,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技术意识。因此,教师要具有终生学习意识、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终生学习的楷模,即终生学习者。

(二)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趋势

教师职业已经由经验型向专业型演变。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各国都在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摒弃传统角色,从传统“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任何一种潮流利于社会进步时,我们不能等闲视之,而应该认清形势,去掉传统角色的惰性。教师遵循教育规律,顺应教师专业化发展潮流,以新的角色投入教育实践中,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

三、教师角色转变的内部条件

(一)教师的职能决定教师的角色

传统最具代表的观念:“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首要功能就是传道,古代的“道”也就是一种高深的学问;帮助需要学习的人解怀释惑,传递人类文明。“古之学者必有师”,学习就得有老师,学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教师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传递人类文明,师者闻道在先,为学生积累学习方法。文明是人类活动的结晶,教书育人是教师肩负的社会责任。教师的职能决定了教师的角色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以学生为本,做学生学习的同路人。

(二)教育新理念的内化结果

随着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在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时期,传统教师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要求。新时期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学习再也不是终结性的活动,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就必须做终身学习的楷模。21世纪是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讲究民主平等,教师再也不是传统的知识权威,跟学生应该平等相待,以学习为共同目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路人。开放的社会,人们再也不能闭门造车,作为教师就要“学会合作”,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校领导都要通力合作;为了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也为了教师自身的提升,一定要用开放的思想教书育人。教师要对学习的本质进行深入渗透,学习是人类的客观活动,学习的主体是人,作为现代教师,心中要有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好的思想指导好的行动,教师要适应新的时代,应先从思想上改变,让行动更富有教育的新理念。

(三)教师自身素质修炼的需要

教师专业化素质发展,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从学生、初任教师、然后成熟教师、教育专家,这本身就是角色不断转变的过程。教师要学会学习,做终身学习者;教师要讲究教学方式方法,得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正如老教育家吕型伟所说:“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奉献精神,就得有自己的公众意识、服务意识;要了解儿童、学习教育理论,就要向科学家一样求真务实;新时代的教师可不能当老学究,不能当知识的容器,得将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得有灵气、有创造,把教书育人生涯演绎成真正的“艺术人生”。因此,当代教师更应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

(四)教师人生价值实现

教师是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职业者,教师传递着人类文明。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渴望在精神领域获得价值的绽放。教师角色的转变,映衬着教师人生价值的追求。教师自我实现的载体是专业化活动,在教师专业化进程中逐步实现。教师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就需要对自身角色重新定位。因为教师工作对象是学习知识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寄托,教师的人生价值在满足这些人群的需求中得以实现。一位教师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就会感到无比充实;如果在教学科研中取得一些成绩,就能够感受到人生的精彩。

四、现代教师角色体现

教师是学习者,教师教育已经将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提倡教师终生学习,构建学习型组织。教师是研究者,已经从经验型教师向创新型教师过渡,研究教学活动的各个因素和环节。教师的各种教研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对教学的仔细计划安排。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平等合作。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学习“才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真谛。现代教师要以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生涯,应该以崭新的角色面对教育工作和学生学习。

我国的教育改革进行了很多年,教师观念也有诸多改观。教师要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真正体会教书育人的内在魅力,完成教师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责任,引导学生追求完美人生,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施光跃,李荣,邬旭东著.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发展[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105-107.

[2]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8-129.

篇12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英语教师 角色转换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充当着知识的传授者和教学的主宰者角色,但这一角色随着教学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也面临着转换的必要。这种转换的必要主要是因为他们在知识结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诸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所以,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他们必须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中来。

一、转换的必要性

(一)传统高中英语教学的弊端

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中心,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充当着知识传输的工具。他们将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原封不动地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收这些知识,然后死记硬背,进而存储到自己的大脑里。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很大程度上便是一种知识的记忆过程,而教师的主要职责也就是帮助学生记忆这些确定的知识。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主宰着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但随着英语教学的发展,这种模式也越来越体现出了它的弊端。

(二)新课改英语教学的优势

针对传统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英语新课改做出了自己的一些调整。这些调整旨在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独立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影响转换的因素

虽然英语教学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决定了高中英语教师的角色转换,但还是有很多因素在这种转换中起着影响甚至是阻碍作用。

(一)教师个人原因

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的困难,很大程度上与教师自身有关。大部分的教师,其中也包括一些年轻的教师,他们一直接受的都是被动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至于他们已经习惯于这种教学并对它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崇拜,从而难以接受未知的东西,故而不敢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他们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他们很多时候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以教师为中心,注重语言知识传授”的教学理念,并认为这一理念贯彻之下的教学仍然是行之有效的,所以一时难以转变自身的角色。

教学观念的落后伴随着的还有知识体系的陈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相当一部分老师的知识体系自身便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同时,在教学中又缺乏提升自己的积极性。这就导致了他们业务知识和能力的普遍低下,从而为角色的转换造成了不小的难度。当然,这种知识的陈旧也与他们缺乏一定的培训有关,很多教师表示他们根本就没有接触到关于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和知识。所以无从谈起角色的转换。

(二)学生方面的原因

除了教师方面的责任以外,作为新课程改革中课堂的中心,学生方面也有相当的责任。对于这一点,比较明显的情况出现在中小城市的中学。由于这些地区交通闭塞,开放程度相对较低,所以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相对大城市要晚得多。同时,他们可供学习的资源也非常有限,所以英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便要落后于大城市的学生,尤其是在口语交际等方面。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教师转换自己的角色,从传授者变成引导者甚至是参与者,这些学生便会感到学习的吃力。学生的这种反应便在一个方面给教师的角色转换造成阻碍。

(三)现行教育制度

另外,现行的教育制度,尤其是高考制度的存在,是影响教师角色转换的一个很大的原因。高考这种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素质的方式,使得学生从小在英语学习上便把精力投入到对语言点和语法知识的关注。而学校也用升学率这一指标来对教师实行量化管理,用成绩来评判他们在教学上的贡献。在这样的一种选拔体系之下,即便是新课标大力倡导教师角色的转换,但实施起来,依然有相当的难度。

三、转换的方式

(一)教育理念的转换

要实现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的转换,首先在于转变他们的教育理念。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将教师自身所学习到的东西固定地传授给学生。而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角色的转换首先便需要他们以学生为中心,而教师自身也不再仅仅是一个教授者,而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自主思考;同时也是一个参与者,真诚且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给学生提供一些想法和意见。但需要通过联想、推理等思维方式用英语分析和解决相关的问题时,学生便需要发挥自身的能力,努力去解决这些难题。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在关注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关注学生自身的差异性,懂得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决不同学生的问题,鼓励他们独立思考。

(二)教学方式的转换

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的转换,最重要的在于教学方式的转换。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被证明了只能培养出会阅读和做题的哑巴英语。而对观点的表达和思维的锻炼却收效甚少。新课改便试图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代之以一种新型的“任务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活动为中心,强调学生对于课堂活动的参与度,试图通过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用团队的形式来将他们进行划分。每个人在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同时,还要对团队同伴的学习负责。大家通过共同努力,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实现小组目标。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之前的“教”和“授”,而更重要的是一种引导者。他们最重要的工作是运用一系列的课堂活动使得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尽管教师自身,学生方面以及现行教育体制都在进行着一定的阻碍,高中英语教师的课堂角色仍然要经历一定的转换。这种转换多数通过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来完成。

参考文献:

[1]刘慧,隋欣.小议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及专业发展[J].才智,2012(5).

[2]夏育文.新课改形势下高中英语教师的角色转换[J].教学与管理, 2010(11).

篇13

关键词:大学英语;改革;教师角色;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必然性

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是被动接收的角色。此模式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略了学习策略和语言技能的培养。

1.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束缚了学生学习潜能、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其次,不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略了语言技能的培养;第三,妨碍了教与学双方的沟通,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2.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性

社会的发展对既懂得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外语的优秀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大学英语教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鉴于实际问题,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纷纷展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有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充满了必然性。

二、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现代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转变的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角色的转变程度和教师素质的高低将最终决定教学模式改革能否真正成功。

首先,教师角色的转变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自主学习的知识建构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主动建构知识。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的合理转变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教师角色的转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改后,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的英语学习成了不断建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搜集提供最新的学习资料、创造协调的学习场景有利于学生增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第三,教师角色的转变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职能角色,给学生更多练习英语的机会。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为学生创造有利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运用及交际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变中的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提供了理论依据,确定了发展方向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提供了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与他人交流和互动的过程。教师要教给学生英语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起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同时也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成为了教师角色转变的理论支点。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师角色的转变确定了发展方向

(1)确定了教师是学习信息资源提供者和整理者的发展方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后,教学模式开始以强大的网络资源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后盾。这样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不应只是传统意义上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教师应广泛地收集各种分散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信息,并把这些资源和信息加以分析和整理,使学生的学习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确定了教师是学习情境创设者和课程设计者的发展方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创造英语语言环境,营造新奇生动的课堂氛围,使之在不断接受新的语言信息的同时,建构对新的语言信息的理解。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又为教师设计教学情境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3)确定了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组织者和指导者的发展方向。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学习给定的学科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扮演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应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计划和协调。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提出了具体要求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这要求教师在掌握好外语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知识,使自己能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需要。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教师要主动适应新的英语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从以教师为主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的角色上来。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多重作用。要求教师转变为课程学习的导演与教练、组织者、学习的参与者、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师角色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榕.《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大学外语教学》.2003,(01).

篇14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生物教师角色定位

一、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生物教师的角色

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和权威,教师负责知识的教授而学生则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传统教学下,高中生物教师也是一种生物知识传递者的角色,通过对教材基础知识和理论的讲解使学生记住相关知识应对考试的要求。而对于一些争议问题教师也是知识的权威,课堂讨论往往以教师的总结和结论的给出结束。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负责知识的灌输而学生被动接受,很少有学生自己思维的表达,教师主导整个课堂的进程,通过学校的集体备课等形式实现学校范围内的教学的相对统一。

二、新课标对高中生物教师的要求

新课标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锻炼,而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起着引导、指导和参与的作用。因此新课标对于高中生物老师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首先,高中生物老师应以新课标为指导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并且提倡学生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提升等。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该从新课标的内容和实践要求出发对自己原有的教育理念进行相应的更新和完善,并依此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影响,明确教学的具体目标和方向,以新的理念为指导改进教学,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效果更加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其次,新课标要求高中生物教师要对教材有深入的研究。以教材为基础开展的教学,教师便应该对教材内容有充分的了解,通过深入的阅读和知识结构的分析结合自己教学的实践实现对教材知识内容的重新构建,以此来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效果。对教材内容的掌握还要分析其语言应用的特色以及编写思路等,尽量讲编者的思维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拟定出引导学生思路的教学方案。当教师对教材内容充分掌握时才能更好的将书本知识以自己的思维和语言传递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最后,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创新不仅仅是对学生培养的目标也是对教师自身的要求。为实现新课标教学目标,高中生物教师也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可以体现为教学方式、内容等的创新,只有当教师以创新思维来进行课堂教学时才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学生学习和全面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还应该关注生物学科的发展动向,将新的学科发展融汇贯通到教学中。

三、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师的角色定位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作用的实现便要教师对自己正确定位,充分认识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并且明确自己所承担的教学任务,通过教学方式的改进实现新课标赋予高中生物教师的使命。

第一,教师应该认识到其在教学中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该角色要求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来实现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生物教师应该从教学和研究的角度出发,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教学的每个环节并勤于思考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生物学科知识的研究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同时基于教学的思考而产生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教学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以优化的教学方式将自己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作用发挥好。

第二,教师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并进行反思。教学中的反思能够使教师更好的认识自己,能够更理智的审视自己教学中的优缺点,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职能。教师的角色反思会让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加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还会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实现知识传授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教师应该在充分认识自己角色的同时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更好的发挥自身角色的作用。教师可利用的资源不仅限于课内及教材内容,两者之外的以许多资源都是可以被引入到教学中。对于高中生物教师而言,便要结合教学实践的需求充分利用自然界、实验室等条件并且结合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其知识构架。并且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与教学的联系来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第四,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自己角色并充分发挥该种角色的作用。新课标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指导者,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便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来课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这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参与者的身份,因此教师便要放下传统的权威,尊重学生的新思维和观点,为学生观点的表达和交流提供有效的平台,使学生们在互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生物学知识。同时,教师又是引导者的角色,该种角色便要求教师多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并将该种学习能力贯通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指导者便是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实验操作等给与一定的指导、对于学生的疑惑进行相应的解答,为其思维的养成提供一种可行的路径等。当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三种角色的内涵和要求时,其教学行为也便得到规范,新课标下生物教学的目标也便易于实现。

参考文献

[1]吴仕进.谈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师角色定位[J].生物学杂志,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