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医基础知识汇总范文

中医基础知识汇总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09:47: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中医基础知识汇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医基础知识汇总

篇1

表1~表3显示,护士对中医基础知识及专科护理认知平均值不高,说明二级中医院护士对中医药专业及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低,尤其在中医病因中药学及专科病护理特色康复较陌生,相对护士对临床较常用的中医操作项目及应用较熟练。

2改进措施

2.1实施护士分层次中医药知识的强化培训根据护理队伍现状(初级护理人员约占临床45%)、参考文献报道及护士管理经验,护理部制订各类人员培训计划实施护士分层次培训。即新职护士(N0级)强化岗前中医药护理知识35学时培训并考核;1年~3年低年资护士(N1级~N2级)院内培训或半脱产中医药理论及技能100学时培训;3年以上“住院护士”重点培训专科护理兼顾基础培训,分期分批实施培养计划。目的加强住院护士对中医药护理专业的认知及辨证施护应用能力,使中医护理元素融入到责任制护理中。通过短期强化培训结合个体化训练,结合院内中医护理“扫盲”班突击培训,每季度护理部针对住院护士进行中医专病辨证、案例分析及中医技能考核,半年度组织中医药基础知识竞赛及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大赛活动。1年后追踪护士对中医药及专科护理的认知均提升10%以上。

2.2加强中医专病护理与特色康复指导按照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及医院等级评审检查标准,建立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常规、制订中医特色康复指导手册,科室拟订专科专病护理常规并征求医生意见,护理部审核校对形成汇编册下发至各护理单元。科室根据专科专病特点实施开展,并探索中医专病临床路径。针对中医特色康复宣教这一薄弱环节,科室制订专病宣教手册、刻录光盘、培训演示及视频播放等形式,护士熟悉掌握专病知识后指导给病人。通过科内自查、护理部督查及专项培训考核相结合,对病人实施中医特色康复宣教明显提高,并于2012年10月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

2.3从整体观着手综合提高中医护理的软件建设根据医院等级评审检查要求,强化中医护理继续教育的频度与力度,借鉴他院培训经验建立护士培训手册及个人技术档案。护理部及部门制订中医护理培训内容及学时,要求每次培训做好记录并阶段考核,个人技术档案轮转科室延续培训及考核,年末个人技术资料汇总到护理部,使中医护理教育及档案管理上升一个台阶。护士长通过晨间提问、病例点评及查房等,使护士掌握了专科护理及专病施护特点,并运用望、闻、问、切等评估病情及书写记录,既锻炼护士系统观察病情和健康评估能力,也锻炼了护士收集、分析及归纳能力。

篇2

    1医院结构与护理人员现状

    1.1我院是1所2级甲等中医医院,收治的以老年病、常见病及需长期治疗护理的患者居多,中医护理技术的开展对此类患者有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非药物疗法如针灸、推拿、熏洗、贴敷和拔罐等方面,这些疗法具有操作方便,使用器具简单,使用范围广和见效快的特点[1]。护士直接参与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有8项,包括拔罐、刮痧、肛滴、耳穴,电针,熏洗,帖敷和磁疗[2]。

    1.2我院护理人员中,中医护理专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的护士8名,只占全院护士的5.7%。

    2中医基础知识与中医护理技能的开展情况

    2.1我院的护理人员大部分是西医院校毕业,在思想上深刻接受了西医理论体系,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相比之下中医理论抽象、模糊,使护理人员倍感晦涩难懂[3],从而使护士缺乏学习中医护理技术的主动性,中医理论基础较差。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少,护士工作性质约束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应用。护士要进行中医护理操作,必须在有医嘱的情况下进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写出版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一书要求操作均需先核对医嘱)[4]。从医院的调研中发现,医师很少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从而使护士应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受到约束,医嘱少、实践机会少也直接影响护士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准确程度、熟练程度,从而影响中医护理技能培训效果。

    3培训方法

    3.1理论培训

    3.1.1护理部每个月组织2次中医护理基础理论讲座,请院内中医医师或中医护理专业毕业的高年制护师担任主讲,其内容为中医基础理论、常用穴位的定位、辨证分型、中医健康指导等内容,课后对重点内容进行考核,要求人人过关。

    3.1.2科室每周2次晨间提问中医基础知识,每个月组织1次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内容业务学习,强化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基础知识。

    3.1.3实行护理查房中西医交替,每个月1次中医护理示范查房,由护士长或中级以上护师担任,内容涉及中医辨证护理、中医饮食和用药指导等。

    3.1.4凡西医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进院2年内分批次送入中医药大学参加100学时中医理论基础知识培训,保证医院西医护士有扎实中医理论基础知识。

    3.2操作技能培训

    3.2.1根据2级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细则,并结合本院实际工作情况选定了穴位按摩、中药熏洗、刮痧、耳穴压豆和艾条灸等共8项中医传统技术操作作为培训内容。

    3.2.2护理部依据《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制订中医护理操作规程,操作考核标准。

    3.2.3选择中医护理专科以上学历、责任心强,具有娴熟的护理技术、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及教学能力的护师或主管护师担任操作示范老师。

    3.2.4每个月组织1次集中操作授课的培训方式,由专职操作带教老师演示护理操作过程,讲解操作要领,适应证、注意事项等内容,培训对象为各科操作带教老师和护士长。培训结束后,考核组按照考核标准对每位培训对象进行考核,直至合格方可在科室传授。

    3.2.5制作8项中医操作视频作为学习教材供科室带教老师传授辅导。

    3.2.6每季度组织召开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体会交流,探讨运用技巧,进一步提高中医护理技能培训效果。

    4临床实践

    4.1学以致用,医护加强沟通,医师根据患者病情积极主动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增加中医护理技术临床运用,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4.2护士长对科内西医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开展情况进行统计,每个月发放调查表,征求患者意见,汇总反馈至护理部,护理部对影响中医护理技术开展的非护理因素进行分析,定期总结培训效果,及时调整培训方案,满足临床所需。

    4.3培训计划实施8个月后由护理部对西医院校毕业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为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护理技术,理论以笔试为主,操作由院内操作考核小组按评分标准随机抽考8项中医护理操作中的1项。并分别对培训前后的理论与操作平均成绩进行比较。

    5效果

    我院西医护士培训前中医基础知识平均分为56分,培训后平均为78分;培训前中医护理操作平均分为68分,培训后平均分为92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6讨论

    6.1国家目前针对中医护理人员培养、专业技能的继续教育机构较少,西医院校毕业护理人员在中医理论与中医技能操作上非常欠缺,且中医传统技术临床应用少,制约了中医护理技能的培训实施与发展。

篇3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应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教学的优势,主要是运用声音、图片、视频等模式,将传统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及软件,加强教学内容直观性、生动性和应用性。以中医妇科疾病望诊为例,可针对不同证型患者的舌质、舌苔,各种疾病阴道出血、恶露及带下的性状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图片;分娩过程、妇科检查程序、常见妇科手术过程,均可利用视频等方式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反映多媒体教学比单纯的语言描述要形象、生动、直观,印象深刻,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从课堂教学向临床实践的过渡。

    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不足通过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此基础上,还可采用目前较为盛行的PBL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及案例教学法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之不足,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指导并组织学生对临床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交流,从而逐步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案例教学围绕病案这一主线,创设模拟临床情境,培养学生将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综合学习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2]案例选择是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案例分析、讨论及交流能否顺利完成。中医妇科学的教学,注重学生临床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及训练,选择案例以中医临床优势病种为主,例如崩漏、痛经、不孕症、滑胎、胎漏、胎动不安等。教学中以案例为主线,围绕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逐步提高学生搜集临床资料、综合辨证要点、制定理法方药的能力,进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使学生由课堂教学阶段更好地过渡到临床实习阶段,为培养成为合格医生奠定扎实的基础。

    PBL教学法1969年,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首创了PBL教学方法,近年来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逐步开展,逐渐成为一种适合医学教育特点的新型教学方法。在这一教学方法中,更关注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考、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以具体案例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地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作为学习主导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3]。通过PBL教学法的应用,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沟通协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因此深受师生欢迎。运用PBL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使用PBL教学法,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阶段花费时间及精力较多;课堂教学花费课时较多;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较好地完成病例的深入分析、资料搜集与汇总、综合讨论与总结。在一些中医院校现有条件下,本科层次的学生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有一定难度。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PBL教学法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对学生进行PBL学习方法的培训、加强文献检索方法及技巧培训、加强师资培训、逐步增加PBL教学方法课时等方式,提高PBL教学法在中医妇科教学中的分量,进而充分发挥其优势,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中医妇科学的整体教学水平。

    中医妇科学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新型中医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长期从事中医妇科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应扬长避短,应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质量,为各级医院培养合格的中医妇科医师奠定基础。

篇4

关键词:以问题为基础;以授课为基础;中医学;教学

中医学科内容丰富,涉猎广泛,实践性较强,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力[1]。目前,学校仍采用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lesturebasedlearning,LBL)教学模式展开中医教学,难以满足当前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教学要求。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要求教学工作者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展开讨论式教学[2]。随着国内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PBL教学法在国内外多所医学院校中取得了较大进展。为了探讨更加合理的教學方法,本文就LBL结合PBL教学模式在中医学相关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索。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选取我校2016级学生82名。纳入标准:①统一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考核;②学生同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未参与教学反馈调查;②中途退出;③相关资料未完整保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1名。观察组男23名,女18名;年龄17~22岁,平均(20.26±1.37)岁。对照组男22名,女19名;年龄18~21岁,平均(22.48±1.09)岁。组间基线数据均衡性良好。

(二)方法

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模式,包括目标展示、组织教学、归纳总结、讲授新课、课堂反馈。观察组采用LBL结合PBL教学模式展开双轨教学,主要内容如下:(1)准备教学讨论提纲,在展开每项疾病教学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小问题,辅以相应的病例,制作课堂讨论提纲。(2)教导学生收集资料,使学生借助检索工具完成资料查阅,对教师布置的问题进行答案探寻。(3)分组讨论,将学生随机分组,每组6~7名,每次讨论前随机指派组长。讨论围绕教师设置的理论问题、临床问题,组员相互纠正和补充,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好记录工作,汇总各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4)课堂启发教学,每堂课开始后简要介绍疾病概念、病理机制、辨证施救、最新的研究进展等内容,以便学生展开讨论。(5)课堂集中讨论,采用PBL教学法,使学生以问题为基础展开讨论,由各组组长发言,总结小组的意见,阐述并说明对提纲中设置的若干问题、临床病例的观点,使学生畅所欲言,营造良好的辩论氛围。(6)教师负责归纳总结,在学生讨论结束后,由教师针对重难点问题、共性问题、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详细分析,总结并归纳要点,并对各组发言加以点评,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法。

(三)观察指标

(1)根据中医学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设计出各科考核试卷,全部参与研究的学生均进行中医学相关课程的专业知识考核,其中的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等内容,考核题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附加题,总分100分。实践操作考核包含现场考核(40%)和日常课堂表现(60%),总分100分。综合成绩包括学生日常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满分100分。(2)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于学期末对参与研究的学生展开教学反馈调查,评价内容包括教学形式、总体评价、学习兴趣等,满分100分,①优(≥90分);②良(80~89分);③可(60~79分);④差(<60分),优良率=(①+②)/41×100%。

(四)统计学方法

用SPSS23.0处理数据,以t检验定量资料(`x±s),以X2检验定性资料(%),P小于0.05,表明有差异。

二、结果

(一)考核成绩对比

观察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见表1。

(二)教学反馈结果比较

观察组教学反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见表2。

(三)讨论

LBL教学是当前应用广泛的教学模式,要求以教师为主导,按照学生认知活动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教学过程,能够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强调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主动性欠缺,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研究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理论成绩、实践成绩、综合成绩高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应用的教学模式可明显提高教学效果。研究后发现,中医知识点内容繁杂。学生在学习期间容易产生倦怠感。而采用LBL结合PBL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双轨教学的优势,在课堂设计中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采用知识密集型授课,为学生系统、完整、全面地讲授中医学相关课程知识,易于被学生接受。且从问题入手,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对中医学知识的了解,提高教学效果。

篇5

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方法,现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教学方法之一[1]。将PBL原理应用于医学教育,就出现了课堂中以临床病例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CBS)。中医急诊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从业人员有较强的应急能力及较强的应变能力。在中医急诊的临床教学实践中,我们运用以病例为引导的中医急诊临床教学方法,以中医急诊模拟教室及急诊科病房为依托,使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相结合进行急诊临床教学改革,对2006级五年制中医临床专业学生及2005级七年制中医临床专业本科阶段学生进行了CBS教学方法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今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

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2006级五年制中医临床专业本科班分为对照组45人,实验组34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专业2004、2005级本科阶段七年制班分为对照组121人,实验组82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历年招收的学生水平无明显波动,调查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入学条件无明显差异;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无明显差异;七年制中医临床专业学生参加实验均处于本科阶段;对照组和实验组期末考试试卷采用A、B卷形式,五年制用A卷,七年制用B卷,两试卷题型、难易程度无明显差异。

1.2教学方法

1.2.1教学前准备

教师由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的副教授以上职称者担任。教师授课前准备1~2个临床病例,课堂教学以病例为引导,采用启发式课堂教学方法,临床见习中在急诊科挑选典型的、有一定难度的见习病例,并由带教教师围绕病例提出多个问题,临床操作训练使用模拟示教室示教设备。

1.2.2教学过程

中医急诊临床教学与临床见习及技能训练同步进行。采用CBS教学方法,以启发式进行中医急诊课堂教学。利用急诊模拟示教室对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模拟及气管插管、除颤等临床操作训练。临床见习课,以学生为主体收集临床资料,课后要求学生将临床所见病例及病例追踪调查结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总并查找病例相关资料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及诊疗过程制作成ppt形式,全班讨论课时学生利用多媒体对本组病例进行讲述(每组15min以内);然后教师和其他组的同学围绕病例提问题,学生解答(15min);最后教师针对病例及问题进行补充及讲解。采用传统中医急诊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全部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形式进行。临床操作训练方法与实验组相同。

2教学效果评估

2.1成绩测试

课程结束后,根据教学大纲有教师出期末考题,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试卷考核。将进行统计学分析,见表1,可实验组的成绩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由实验组学生填写对CBS教学方式的看法。调查问卷包含8项,均采用3级评定方法即A为喜欢、满意或有帮助等;B为一般;C为不喜欢、不满意或没有帮助等。结果如表2。大多数学生喜欢CBS形式的教学方式,认为此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临床思维及诊疗能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讨论

PBL教学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横向拓展学生的知识面[2]。笔者曾对10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希望在急诊教学中加强理论和临床实践的联系,希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本研究以PBL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提高学生临床的诊疗水平、应变能力及学习的主动性为主要目标,进行CBS教学方法的尝试,通过对学生成绩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不会降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相反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并将被动学习过程转为主动的学习过程,这不但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而且为今后的临床实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篇6

[关键词]PBL; 病理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R3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224-01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上世纪引入我国的一种以问题为基础,指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对医学生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1]。病理学作为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将疾病与临床紧密结合在一起,涉及内容较广,内容较为枯燥且难以理解,是很多学生头疼学,老师头疼教的课程。PBL教学模式与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有所不同,通过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2]。本文对比分析总结了我校近年来通过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现报导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校2008届三年制中职护理专业学生112人,按授课班别,一班为实验组56人,二班对照组56人。两组学生既往学习成绩差异较小,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授课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各章节课时安排相同。

1.2 教学方法

1.2.1 传统教学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由授课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具体课时安排对学生进行详略得当的教学。

1.2.2 PBL教学 实验组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以教科书及书本内容为基础和主线,针对病理学课程中的难点和常见问题提出质疑,将学生随机分为七个小组,每八人一组。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课本内容及图书馆、网上检索等参考文献进行分析汇总,然后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根据相关知识的课时安排进行详细讨论,以加深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认识。通过对问题的阐述和讨论,最终由教师根据大纲内容及最新研究对问题进行正确的处理和汇总。讨论过程即要由学生发散性的思维和认识,也要有教师控制主线方向;既要有多角度的争论,也要有教师控制最终的结论结果。

1.3 评估方法

所有课程结束后,分别给两组学生发放课程设计匿名满意度调查问卷,并针对所学课程考察统一的考核试题,比较两组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情况及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 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且P

2 结果

两组各发放调查问卷56份,回收56份,回收率100%。实验组教学模式改革的评价结果为:好:54例;一般:2例;差:0例,实验组课程设计好评率为96.4%,对照组教学模式改革的评价结果为:好:45例;一般:9例;差:2例,好评率为80.3%,两组对课程设计的好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病理学为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其能够将病理学与临床紧密结合在一起,涉及内容较广,内容较为枯燥且难以理解,是很多学生头疼学,老师头疼教的课程。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将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的方式较为死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对问题提出及分析能力不足以在日后临床工作中应用[3]。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上世纪引入我国的一种以问题为基础,指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对医学生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PBL引入病理学教学模式之中,针对病理学中常见的难题及多见问题,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辩论讨论,拓展学生思维的方法,将书本知识与临床实用性相结合,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处理能力及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4-5]。PBL教学法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之中已经初见成效,在国内的部分医学院校逐步启动PBL教学,且相关报道效果较好。

PBL教学法应用于病理实验教学中,结果显示与传统“填鸭式”教学相比,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①PBL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因病理学内容较枯燥和抽象,属于形态学科,PBL教学模式,对抽象的病理变化结合具体典型的临床病例来教学,使学习过程由静变动,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气氛也活跃轻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②以学生为主体的PBL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思想的体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对病例的研讨过程中交流,从看、写、查、合、讲、结环节中相互讨论,贴进学生思维和思想,新知识新内容易于学生吸收,使课堂学习轻松愉快。③PBL教学模式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了提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对资料的查找、整合和分析,来形成自己的观察和看法,不同智力水平、认知风格、思维方式的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同时可共同提高,实现互实,学生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质疑和老师的询问引起进一步的思考,使思维始终保持在活跃、积极、主动的状态。PBL教学模式充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倾听技巧、沟通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得到了充分培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④PBL教学模式使病理学与临床其它学科的联系增加。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对病例进行研究时,会自觉的把疾病的病理变化、病因与临床表现结合起来,即加深了对病理学知识的了解,又为后续学习其它临床各学科课程垫定了病理理论基础。

本文对比分析总结了本人近年来通过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PBL模式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掌握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内容较为枯燥和难理解的病理学知识教学,学生满意度较高,且对学生的成绩有较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裴丽霞.局解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对比[J].中国临床解剖学.2007,25(4):95-96.

[2] 王金德,陈邵春,范艳,等.教与学互动的解剖学PBL教学模式[J].中国临床解剖学.2007,25(4):96-97.

[3] 吕磊,张正厚,李永珍,等.PBL结合LBL在医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0):65-68.

篇7

关键词:酶工程 教学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125-01

酶工程是一门应用很强的学科,在生命科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目前,酶的应用已遍及医药、环保、轻化工、能源开发及生命科学理论研究等多个领域,如何有效地将酶工程课程理论转变成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符合工科学生特点,又不偏离医学院校自身的办学特点,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酶工程理论更新和技术的进步,给实际教学工作带来了更高的要求。而在中医院校这样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环境下开展酶工程教学,使生物工程专业的酶工程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时展要求,培养能够从事酶工程研究及生产的技术人才,使酶的应用与开发得到进一步拓展,是酶工程教学研究的重点。

中医院校滨江学院有其自身的办学特点,传统的课堂填鸭式讲授的教学方式虽然能使教师较系统地将课程涉及的内容向学生做全面讲授,但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很好得以发挥,缺乏趣味性、互动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这样的社会背景条件下,酶工程教学要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找到合适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笔者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相关的教学心得。

1 选择适合的教辅教材

教材选用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有效地选取符合中医院校学生学习的教材是课程教学的基础。我校是以中医中药为特色的办学模式,我院学生选用的是由梅乐和教授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精品规划教材,该教材能够结合医药特色行业的发展,系统介绍酶学基础知识,同时对酶的前瞻性研究作了介绍以及酶的非水相催化在手性药物的制备方面,能够满足生物工程类专业的学生使用,又与医药息息相关,也能满足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使用,近年来学生反映普遍较好。

2 课堂教学方法的实施

2.1 集体备课

本课程在以往单纯授课的基础上,增加了说课这一环节。学院课程组负责人组织主讲老师在开课前对课程进行说课,就教学内容、需要学生达到的目标、内容时间的分配及重点难点进行说课。课程负责人对授课教师的授课情况、疑难点、重点之处及教案进行点评并做好相应的备课记录。实施该项以来,明显地感觉学生对知识系统有了更强的逻辑能力。

2.2 增加学生部分的自主讲课

在传统讲课模式基础上,让学生亲自走上讲台,讲述老师所布置的部分章节内容,让学生7人一组通过课后查阅相关文献,制作PPT,上台进行讲授。学生自主授课的内容通常为酶工程目前发展的某些前沿性知识,如“酶在医药、轻工、化工、食品等行业方面的应用,抗体酶、模拟酶、核酶等最新的研究进展,酶与医药相关技术等方面”的课题,分组同学课外通过上网查阅相关内容、PPT制作、上台讲述,课后讨论分析等环节的锻炼,加强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点深度与广度的了解,提高学生分析、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3 增加师生互动环节的综合运用

在酶工程教学过程中,笔者总结了4个策略的教学方法,即:综合运用“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学生讨论-课后小结”等。以酶反应器的设计和放大模块为例。

第一步要课前预习。比如在酶反应器的设计和放大章节里课堂教学之前,给学生布置酶反应器这章节的重点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提供给他们参考书和相关网站,再寻找答案,与教师课堂讲授内容进行预测对比,通过这一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第二步要进行课堂提问,课堂上老师将内容进行串联,学生可根据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碰到的疑惑向老师提出,或者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结合教材的知识点提出设问,比如如何根据生产需要筛选出所需的反应器类型?学生从教师的提示中去寻找答案,通过这一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步要进行课堂讨论,课堂上留出时间给学生就课堂内容进行讨论,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再就典型问题进行讲解,并和学生进行讨论,以解决学生的疑惑,通过这一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最后一步小结,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老师总结教学过程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疑惑的地方细讲,巩固学生所学知识,通过这一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复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2.4 定期展开座谈会

座谈会是学生对老师授课方式的意见或建议,一般设在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召开。通过召开座谈会,让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有无意见,课堂教学气氛是否喜欢,实验教学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任课教师的课堂态度、精神面貌等,及课程教材的适合度等方面展开讨论。任课老师作为今后需要提高的方面。

3 实验教学改革

根据学校教务处的精神,工科学生实验应提高设计综合性实验和开创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的要求,综合性实验主要为与目前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木瓜蛋白酶或菠萝蛋白酶的提取和活性测定等内容,所有实验小组约7人为单元,采用学时制小实验授课及考核方式,实验报告以研究论文的形式计入实验成绩中。

4 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不仅仅是期末考试的成绩,而是将平时成绩、课堂提问、出勤情况和实验成绩汇总到一起的总成绩。评定方式包括两个部分。

篇8

关键词:重症患者;临床护理;护理实验

文章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危重患者所采取的护理方法及感悟加以总结,此278例患者均为危重患者,患者的年龄从6个月~85岁不等,男女比例约为1:1,患者均为本地居民,文化水平基本相当。此278例患者的基础病各有不同,但是入住我院时总体表现均为:病情重、身体虚弱;病情变化快、有时在几分钟即可死亡;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一般都是卧床患者;一般都有生命体征的变化;多有饮食不振或不能进食。因此,对危重患者的护理不仅需要扎实的护理技能而且需要高度的责任心以及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

1 重症患者的护理要求

1.1  护理人员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敏锐的观察力: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涉及到多个器官和系统,对于患者不仅要观察本专科方面的病情,也要观察其他方面的疾病。

1.2  重视危重患者心理感受:在抢救过程中一些神志清楚的患者难免产生紧张、焦虑。这样交感神经的活动就会处于兴奋状态,那么患者的呼吸、心率和血压均有一定变化,而这些变化也可能影响到病情变化的判断。因此,护士在抢救的同时要注重患者心理反应,同时作好安抚工作,稳定患者情绪,在短期内达到心理顺应状态,调动患者精神力量,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抢救治疗效果。

1.3  抢救仪器、设备的熟练应用:医学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高尖端的医学仪器应用于临床治疗,而这些技术设备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先进,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最新仪器的应用与特点,以保证安全和效果。

1.4  加强基础护理,防范护理并发症发生:①护士必须认识到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加重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②预防为主,强调并发症预防重于治疗;③护理工作应该积极主动。

2 影响重症患者护理的因素

2.1  护理人员知识缺乏,观察不力:护理人员基础知识不牢固,对病情认识不清,仅从患者表面现象判断病情而忽视了对患者各系统整体的观察和监护,以至护理工作缺乏主动性和预见性。重症患者病情多变,而护士往往只注重观察本专科情况却忽视其他方面变化。

2.2  监护技术滞后:在医院中,大部分的高、精监护设备集中在ICU和CCU,有些护理人员根本就不会正确操作,即便是使用一些简单的监护设备,如使用普通心电监护仪时,一些护士也仅注意各种数据变化,忽视甚至不会看心电波形变化,影响监护结果。

2.3  护理者的知识水平影响重症患者的监控:只有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其专业水平达到一定的深度,才能更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做好抢救及护理的工作。

2.4  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不强:有些护理人员只做表现的护理工作,尤其是重症患者,病情变化记录不及时,主要问题描述不具体,用药后不注意效果观察,采取的护理措施也不到位等。某些护士不愿意做基础护理,如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尤其在病情稍微稳定或恶化时,更放松这方面工作而影响护理质量[1]。

3 护理实验教学在临床上的应用表现

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是护理人员从单一的疾病了解到多元化健康服务的桥梁。在护理实验教学中,护理人员能够全面了解融会基础知识。它是实现护理人员顺利走向临床护理的必修之课。

3.1  护理实验教学的目的:通过护理实验教学能够使护理人员学习到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良好的专业行为和职业态度。同时,也有助于护理人员获得和提高直接经验,为日后的临床实操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护理实验教学的方法与内容:首先,深入了解和掌握护理的基本知识,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会汇总很多常见的和不常的特殊个案病例并分小组讨论和做实验报告总结,使护理人员学会用护理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真查找资料,从中学会自己归纳、整理学习内容,再分组进行讨论,拟出最佳方案[2]。通过这类的学习探讨,小组合作的模式,使护理人员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的同时,积极发挥个人的最大能动性;最后,情景模式教学。在学习的时候,就把临床上的问题引入到课堂上,并且由学员分角色的扮演和讨论,这样使护理人员亲身体会患者的感受,融入护士角色和患者角色,更有利于护理人员真正护理工作内容的思考,通过观察、体验,不仅学到了护理工作的方法,护理人员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规范,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组织合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应变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培养了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

4 小结

通过上述对重症患者临床护理方面的实际思考,在总结护理过程的影响因素的同时,我们更提出了护理实验教学的新标准、高要求。我们希望护理实验教学能够真切地为临床培养出大批量的有作用、有作为、有能力的合格人才。尤其对重症患者的护理内容,如果能够顺利地应对这类人群的护理工作,那么他们在护理的工作岗位上就一定是合格的。

5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留学生 中医药学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119-02

目前,来华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中医药专业仅次于汉语言专业位居第二。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它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结晶,更是其中一颗璀璨明珠。因此,高等中医院校应加强对留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1 加强留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1.1 中国传统文化贯穿于整个中医药教育

中医药学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并紧密结合在一起,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整个的中医药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因此形成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的中医药教育理论体系。因此,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就是要加快中医药国际人才的培养,中医药专业留学生教育俨然是中医药国际教育一个重要的特征和主要形式,通过留学生教育让世界了解中医药、认可中医药。

1.2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医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随着留学生人数的增多,国别也出现了扩大化,最初来华学习中医药专业的留学生以中国的近邻日、韩国家的学生为主。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欧洲、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的许多留学生也把中医药学作为来华留学的首选专业。但是留学生很难理解中医学的内涵和精髓以及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来自汉文化圈的日、韩、东南亚的留学生,虽然能理解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但是毕竟还是与本国文化存在着极大差异,因此他们对中医文化内涵的理解也同样存在着一定的盲点和障碍。

因此在中医药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国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仅是会说流利的汉语,会日常的交际,还要懂得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知识,中国文化课程是汉语言的有力支撑。正因如此,高等中医院校不但要以专业知识传授为主体,更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不能让文化成为专业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而要使文化学习成为专业学习的良好基础。

1.3 高等中医药院校在留学生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留学生学习中医,汉语言是基础,没有过硬的汉语言水平是肯定不会在专业学习中取得成绩的,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汉语课程的学习,打好汉语言基础。但是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日常交际口语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系统学习并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了解中国的民风民俗、历史文化背景、人文地理知识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悟中医药文化的深刻内涵,否则只是表面肤浅的认知记忆。但目前各高等中医院校此类课程开设不足,学生缺乏系统的学习,造成在学习中医经典著作的时候显得尤为吃力,只是死记硬背,不能深刻领悟其中的内涵。人文学科、文化课程开设不足,学生缺乏必要的文化知识、文化素养,很难形成中医思维和逻辑。

因此,中医药国际教育不但要加大汉语言课程的教学力度,还必须加大人文课程的教学,优化中医院校的课程设置,逐步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其教学地位。开设如中国古代文化史、古代经典著作鉴赏等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显得尤为必要。这种新问题的提出就要求中医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外事管理干部不仅要拥有渊博的中医药知识,更应掌握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提升思辨和领悟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把握中医灵魂和命脉的大医精诚的高级人才。

2 重视留学生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保持中医优势特色的途径

2.1 拓宽文化教育空间,创建文化教育新模式

为增进留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学校应力求为学生营造氛围,无论从教室的布置还是体验活动的安排,都要充分考虑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打破以往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应努力创造具有烘托中医文化氛围的活动,使学生积极营造有中医药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更多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如定期举办人文、社科类讲座,举办艺术节等以提高留学生人文素质为宗旨的大型活动。定期开展中外学生联谊会,不但能增进中外学生感情,同时也可以在相互交流中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例如:我校近年来连续举办了中外学生中医基础知识竞赛,竞赛内容既有中医学知识又包含内容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这种竞赛不但能激发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更能加深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记忆。此外,我校部分留学生代表参加了“中医中药中国行走进天津”、“中医中药中国行走进北京―― 大型科普晚会”的活动,通过文化娱乐活动留学生们对中医药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热爱,并能切身体会到中医药对人类发展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2.2 培养专业师资队伍,引进高水平人才

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质量,就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技术精湛的教师队伍,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大多数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都只对其中某个领域有比较深的研究和造诣,若要精通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恐怕是有一定难度的,就此问题,高等中医院就要从引进师资方面考虑如何解决。如果只引进医学方面的人才,不能满足人文学科的教学任务,那么就要考虑从文科院校直接引进具有人文科学研究的专业人才。迄今为止,能独立承担本学科教学任务的老师还占少数。

此外,也可重点培养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一些即将毕业的本校本专业的学生,使其成为适应课堂教学的一专多能的人才,学以致用,在留学生中大力弘扬中国文化,做文化传播的使者,而不是照本宣科,更不可以视留学生教学为儿童教学,只讲一些肤浅的,皮毛知识,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深入贯彻留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2.3 创新文化课程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创新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的教师上课要么照本宣科,要么按照PPT宣读,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只会让学生认为中医教学就是陈旧的,呆板的。而PBL启发式教学法已成为当今教育界发展的一种教学大趋势,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效率,引导学生自主式学习,在传统文化这门课程中尤其适用。PBL即“问题导向学习”,它与传统教育模式有着很大的差别。问题式教学方法促使留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国文化的深邃以及留学生自身的文化背景、文化差异,都会增加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难度。因此,当前教育存在的一大主要问题是留学生无法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之中。而PBL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提出问题后,由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以问题激发兴趣,促使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无疑可以减弱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困难,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尝试提出新颖有趣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形式查找信息,探究答案,总结规律,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以讨论的形式汇总大家的观点,在沟通交流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体会。

3 加强对留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3.1 是留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需要

留学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求学,说明了他们对中国,对中国文化、对自己所选院校和专业的热爱。但是由于受本国本民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语言、等的影响,会让留学生在新的环境中产生陌生感、恐惧感和思乡感,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就会严重影响到他们在华期间的学习生活。

因此,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使留学生尽快的熟悉中国国情和民俗习惯,还可以大大提高留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是向世界宣传中国、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有效途径

留学生这个群体来自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让留学生从初来中国的陌生感、恐惧感,到逐渐了解中国文化、认识中国文化并且接受中国文化,成为中外交流的使者,是我们外事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同时也是对外宣传中国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陈红梅.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研究中医思维培养途径[J].四川中医,2008,26(8):41-43.

[2] 周仲瑛.加强中医传统文化研究,保持中医的优势和特色[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63.

[3] 胡森.高等中医院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的必要性及思考[J].中医教育ETCM,2004,23(3):81-83.

[4] 薄彤,张杰.中医文化在中医药对外教育中的作用[J].西部中医药,2011,24(8):57-59.

篇10

教学改革完成后在每年12月底对参与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与评价。调查内容为对本教学改革方法的看法、兴趣、适应情况,参与方式、个人收获等。 教学方法改革实施 教师以《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分类教学法为基础,即从临床最有效、安全治愈疾病的方法入手,将儿科疾病分为第一类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第二类中医药治疗为主、第三类现代医学治疗为主、第四类单纯中药或西药治疗4类,选择第一类疾病中的某一个病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阶段完成教学改革。本课程开设在大四年级,分三阶段进行: 准备阶段 指导老师由高级、中级、初级老师组成一个团队,准备阶段指导老师由年青教师、研究生担任。(1)第一阶段:由教师选择有中西医结合代表性的疾病,如肺炎、支气管哮喘等,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查阅阶段。一般在正式讲课前4周,2007级学生采用班级学号自然分组方式,每个自然班分为4组,平均分配人数,各小组自行选出组长;2008级学生采用自由组合的方式。拟题:将疾病分为中西医概述和病因病机、中西医辨证与辨病(含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特色和优势、中西医结合研究进行4个方面的内容,每组一个主题内容进行资料查阅,完成相关报告。(2)第二阶段:学生自学与相互讨论阶段。正式讲课前2周,由各组组长组织同学在一起,把第一阶段查找的资料进行汇总,交流并讨论,,拟定本组交流内容和主讲人,完成PPT初稿。(3)第三阶段:指导老师与学生进行问题交流阶段。正式教课前1周左右。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在一起,对各组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学习探讨和交流,根据学生完成的汇报资料和PPT,进行启发式修改和指导,并找时间组织学生试讲,期间应多鼓励,少批评。课堂教学阶段 本阶段指导老师由主讲教师或高年资教师担任。(1)各组代表根据准备阶段完成的资料,推荐一人在课堂上公开、正式用PPT形式交流本组所负责的内容,接受同学的提问并解答。(2)指导老师根据各组的总结报告、PPT、课堂讲课发挥内容进行评分。其中课堂发挥占成绩的50%,PPT占30%,讲稿占20%。(3)指导老师对各组的情况进行案例分析和点评,并就疾病内容进行重点点评和讲解,解析学生的疑问和难点,指出各组优点与特色、不足的共性问题和存在问题。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应用的四种分类教学法2012年获本院教学成果奖,其源于临床,创新性用于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配合多元化教学法改革的实施,使学生充分了解临床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而教师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未来医生[3],培养学生独立辨证与辨病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学生通过多元化教学法,提高查阅资料和应用能力、临床与基础知识相结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沟通、协作能力,掌握实用技能,为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和更好服务社会打下了良好基础。

本研究有效问卷率达96.1%,结果显示:(1)学生对教学改革积极参与的态度,和良好的认可度与期待值,说明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在小组合作形式、自己所起作用和能力发挥方面自由组合团队与自然分组组合团队有显著差异,2008级学生明显优于2007级学生,说明学生分组形式在多元化教学法改革中的重要性;(3)2008级学生比2007级更赞同多元化教学法改革,且认为教学改革很有必要,证实了本次教学改革的成功;(4)在多元化与自主学习方式感兴趣程度上和学生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方面,2007级和2008级学生无差异。2008级学生以自由组合为小组团队,组合属于主动性,学生在团队中主动参与合作意识好,能较好发挥个人能力;而2007级学生以学号自然组合为小组团队,组合属于被动性,缺乏积极性,在团队沟通、协调、合作上欠佳,比较懒散;故2008级学生比2007级学生更喜欢、更认可这种小组合作形式和自己在小组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肯定小组团队的组合形式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多元化教学法及发挥自己作用最大化的关键因素。提示今后实施多元化教学法时,在教学资源充足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用自由组合团队方式,使学生在团队合作和个人所起作用等方面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

作者:罗红平 冷丽 杨见辉 庞平 费翔 彭玉

篇11

甘孜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甘孜州 626000

[摘要] 目的 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为高血压防控提供有效的指导方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到医院进行高血压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60例,进行健康指导;对照组60例,无健康指导,运用随访的方法观察高血压病人的恢复情况和治疗依从性等。结果 通过长期随访,我们发现进行健康指导的实验组患者恢复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有效及时的健康指导能够帮助高血压更好控制血压。

[

关键词 ] 高血压;健康指导;自愿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2(c)-0014-02

Health guidance in hypertens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iscussion

LI Yuanqiong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ganzizhou, Sichuan 62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effective guidance for hypertens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Methods Select 120 patients who go to the hospital for hypertension treatment in May 2012 to May 2013 as the research object,12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given effective guidance,and control groups were not.The condition of resuming and therapy compliance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recovery of experimental group is significant ba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effective healthy introductions can be good for the patient’s recovery.

[Key words] Hypertension;Effective healthy introductions;Free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到医院进行高血压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60例,男性为38例,女性为22例,平均年龄为(59±8.3)岁;对照组60例,男性为31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为(61±9.2)岁。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均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保证了健康指导的有效进行。

1.2方法

对照组不进行健康指导,实验组进行健康指导,健康指导如下。

1.2.1规律健康习惯 对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进行健康指导,引导高血压患者在日常行为上能有一定的规律。首先是对高血压患者的作息习惯进行调节,高血压患者需要有一个规律健康的作息习惯,能够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并能够有高质量的睡眠。其次是对患者的运动进行指导,对于重度高血压患者的运动指导应格外注意,重度高血压患者由于自身身体原因,心脏承受能力和血管的压力的限制,应进行一些较为舒缓的运动,其中比较容易实现的有太极拳、散步、慢跑等,对运动的强度需要循序渐渐,并时刻对患者的状态进行观察。

1.2.2改善低盐、低脂饮食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是一项很重要的部分,据统计分析,高血压患者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肥胖引起的,而饮食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健康的饮食会造成能量物质的过度积累,从而导致肥胖的产生。合理的饮食可以有效控制并减轻体重,减轻肥胖症的发生,从而控制高血压的产生。对于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应当注意保持清淡,尽量以素食为主,减少盐和油的摄入量。对患者应以低盐低糖,低胆固醇的蔬菜类为主,并以加工较为简单的粗粮为主,减少或杜绝动物内脏、油炸类食物的摄入,尽量以禽类、鱼类、牛羊肉等为肉食类食物,减少猪肉,特别是脂肪较多的猪肉的摄入。控制患者的盐摄入量,应控制在每日摄入量3~5g为宜。

1.2.3用药指导 高血压患者的药物质量是一项长久的治疗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并能够保证每日保质保量的完成。坚持长期服药的同时,还应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应按医嘱服药。高血压患者服药需要长期且具有连续性,服药的剂量和实践得到保证,避免中途停药,引起其他反应。

1.2.4心理护理和自我监测 高血压患者由于其病变的长期性,治疗的持久性,需要得到亲友以及医护人员的充分的人文关怀。此外,还应注意对患者进行教育,引导患者进行病情的自我监测,对自身机体的一些细微病变观察留意,能够及时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保持联系。

1.3观察与评价指标

(1)经过3个月系统的健康指导后,对120例患者进行随访和问卷调查,记录患者病情稳定及恢复情况。

(2)统一对12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有关高血压基础知识的问卷调查,分析患者的基本患病情况及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家庭遗传病史、生活习惯等;有关基本高血压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获知来源,包括诱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何正确测量血压、高血压的主要治疗措施等;该调查问卷总分为100分,共分为优(>80分)、良(60~80分)、差(<60分)三等。

(3)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分;具体评分项目如下:

①您是否经常忘记服用降压药物?

②您是否不注意按时服药?

③您是否擅自停药?

④您是否忘记定时复查?

以上问题每题一分,三分及其以上为依从性好,三分以下为治疗依从性欠佳。

1.4统计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计量资料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进行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

2结果

2.1 120例高血压患者病情稳定及恢复情况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通过系统化的健康指导,78.3%的高血压患者病情稳定,显著优于(P<0.05)对照组患者(53.3%),具体情况见表1。

2.2患者对高血压防护基础知识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20份,回收120分,有效率为100%。调查问卷得分情况汇总见表2。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接受系统健康指导的实验组患者对高血压防护基础知识的了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3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

调查结果显示经过系统健康指导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好,能够更好的配合医生治疗,见表3。

3讨论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是诱发人类脑中风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十分容易受到患者心理状态、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影响。对高血压患者病情影响的主要有几下几点:

注意调节患者情绪:过多的不良情绪如:紧张、压力、烦躁等,会引起人脑兴奋和抑制过程失调,使得血管压力升高,加重病情。健康指导应当注意稳定患者情绪;注意调整患者饮食结构:调整患者饮食结构,帮助患者坚持低盐饮食,是健康指导的重要部分。通过控制饮食,达到调控患者血压的目的; 加强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能够使得患者情绪放松、愉悦,健康指导通过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系统的健康指导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参考文献]

[1] 殷爱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与社区健康指导[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1):1015.

[2] 左爱华.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对高血压患者的必要性分析[J].生命科学与医药卫生,2012,2(2):79-80.

[3] 姜蕾,桂文,吴金玉.社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J].内蒙古中医药,2012,6(2):I19-120.

篇12

关键词:基因工程 翻转课堂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184-02

基因工程在医学院校课程建设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医学专业学生视野的拓展、专业知识的完善及以后的学习、科研都大有裨益。我们教研室教师在多年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希望能够制定一套完整的符合中医药院校特点的基因工程教学方法,能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思辨能力,为培养高水平中医药专业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在基因工程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1 基因工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综合发展基础上于本世纪70年代诞生的一门崭新的生物技术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基因工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教学内容抽象难懂,理论知识及实验技术更新较快。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暴露出教学质量与效率低下的不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及创造性思维,不利于人材培养。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我们对基因工程的教学产生了新的思考和建议。

我们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基因工程教学工作,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增加课堂信息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艺术和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及创新的意识,使我们培养的医学生从应试型向素质型转化。

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思路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让学生面对丰富的学习资源,根据学习需求自由掌控学习进度。我们通过对翻转课堂特点的研究,并结合该校医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翻转课堂在基因工程教学中的应用,其构思的分析过程如图1所示。

2.1 教师制作教学视频

教师根据基因工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和章节系统性制作教学视频。视频不宜过长,但应明确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最终教学目标。在视频录制过程中应充分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要能体现其较强的交互性和可选择性。并且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针对性的制定课前练习,合理设计练习题的难易程度和数量,课前练习题的难度要恰当,数量应适中,不宜过多或过少,应该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

2.2 学生课下自学

学生根据自身的时间来安排在线视频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自由选择教学视频,以自身为主体,自由掌控自己的学习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反复观看视频,查阅教材及相关资料,并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和收获记录下来,以便和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和分享。学生在教学视频学习之后,为了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要及时完成教师对学习视频提前制定的相应课前练习。在此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应重新观看视频并加以思考,如果自行解决不了的问题应记录下来以便下一步的互动交流。

2.3 在线交流

学生在课下的自学中可以通过网络交流渠道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应给予指导并及时汇总,为课堂的学习做准备。学生之间也应就自己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讨论,获取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4 课堂活动

教师根据课前与学生在线交流中收集来的问题,总结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以面对面交流的形式与学生共同讨论并解决问题。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其它章节所学内容,让学生对知识能融会贯通,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再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

2.5 教学评价与反馈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课前练习的成绩、独立学习过程中的解决问题能力、在线交流中提出问题的情况、课堂活动中的表现等多方面。教师根据这些反馈的评价结果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和确定下节课的探究问题。

3 教学效果

该研究对2016年选修基因工程的学生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通过教学评价与反馈的信息看出, 大约75%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该教学模式表示喜欢;大约25%认为教学效果较好,学习的时间更自由,减轻了学习负担,对教学模式表示认可。期末考试学生成绩普遍较好。

通过对成绩及试卷分析结果也显示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对于拓展性问题分析、解答的能力明显优于往届,教学效果较好。

4 结语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里,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求自由掌控学习进度,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则更多的是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学习的引导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初步教学实践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基本能克服基因工程课程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及个人时间管理能力等,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挖掘了潜能,有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Z].2011(6):5-6.

[2] 郑少燕,杨锦华,何萍,等.创新医学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5):32,34.

篇13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教学设计;多元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4-0073-02

1 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1]。这就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树立为专业服务、为就业服务、为市场服务的理念,从而最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广泛采用了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通过创造某种特定的情境,以项目进行任务驱动,倡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2],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最关键的环节是课程教学项目设计,课程设计的优与劣直接关系到项目教学实施的成与败[3]。因此,如何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转化成与学生需要相关联的一系列项目,就成为项目教学活动中的关键任务。

计算机作为信息工具,其价值不在工具本身,而体现在计算机的应用层面。因此,不能将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教学设计局限于计算机知识技能本身,而要依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专业、职业、岗位、市场等要素整合进教学项目设计中,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才能有效地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任务。

2 项目教学设计中的多元整合方法

与专业主干课程整合 护理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在第一学期开设的,同学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有正常人体学、中医护理、护理礼仪等。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学生的专业需求,在计算机教学项目中整合医学专业课程相关内容,让学生在完成计算机教学任务的同时,增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实现公共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的目的。

在对护理班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Word章节的教学中,项目设计为“利用Word知识制作医学专业电子书”,项目内容并行包括正常人体学、中医护理、护理礼仪等科目,考虑到任务量和新内容衔接的难度,允许学生依据专业课程的教学进度,分组完成部分章节。项目实施过程中,学习小组选择一门课程作为项目对象,将从多种渠道获取的内容资料、课堂笔记、实验记录、操作视频等作为内容热点纳入电子书项目。内容资源分类搜集完毕后,运用Word排版技术进行加工处理,最终形成各学习小组独特的专业电子书。整个设计和实施过程,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医学专业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学生分工合作、探讨学习,既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又加深了对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的认识。

与健康教育活动整合 护理专业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在掌握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有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教学设计中,整合与学生职业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依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计划,10~12月将进行Word、PPT等章节的教学活动,这个期间,社会上会开展高血压日、糖尿病日、艾滋病日等疾病预防日的宣传活动,借此机会,将活动纳入课程整合的范围。让各学习小组确定一个宣传主题,运用前期学过的Internet知识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汇总,运用Word和PPT知识进行加工,运用色彩、表格、图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进行渲染,增强资料的表现力和说服力,从而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这样,学生在掌握计算机技能的同时,又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到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认同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与工作过程整合 职业院校的学生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在学校时不爱学、学不好,但是到医院实习2个月,基本操作都会了。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教学环节和工作环节相脱节,另一方面则是知识在得不到实践应用的情况下难以巩固。因此,给学生营造工作情境,让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手段。

在对护理班进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PPT章节的教学中,教学项目设计为利用PPT知识制作静脉注射讲座。由于项目内容涉及一年级护理班学生未学过的专业课程,为了降低项目实施难度,提高项目适用性,给学生提供许昌中心医院护理SOP手册,并请护理专业教师为学生做了简要示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阅图书、去医院实地观察、搜索教学视频等资料,通过录入、扫描、拍摄、剪辑等多媒体处理手段将资料数字化,最后用PPT软件将处理过的静脉注射数据有力地展现出来。这样,学生一方面在计算机项目中体验了本专业的工作情景,促进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学生会积极探究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方法,提高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力和计算机技术的掌控力。

与就业方向整合 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导向,就会偏离目标或不能有效地完成目标,最终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动力。因此,学生入学伊始,职业院校就会开展职业方向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导向和职业目标。然而职业方向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还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营造和加强。

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这个信息工具,更好地了解岗位知识,定位职业目标,弥补自身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就成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最后一个综合项目设计为年度护理专业岗位需求报告,引导各学习小组通过网络搜索、电话访谈、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搜集本地医疗单位的岗位数据和用人条件,然后将数据输入Excel中进行分析处理,生成岗位需求统计图表。最后,各学习小组将调查报告以PPT讲座的形式展示出来,形成最终的岗位需求报告。整个计算机项目的实施过程,既是学生一步步认识岗位需求,查找自身不足,明确努力方向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专业服务、为就业服务的过程。

3 多元整合需要注意的问题

整合的专业课程内容不能太超前 要考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控制项目实施的难度,做好可行性分析。应该整合学生正在学习的专业课程,这样对学生而言,一是愿意做,由于项目内容本身是需要考核的,在目的导向作用下,学生有了学习驱动,可以边做项目边复习专业知识;二是可以做,项目内容需要的资料是正在学习的课程,教材、图片、音频、视频等数据都是现成的,便于搜集。这样就能增强项目与学生之间的关联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

教学设计方案要增强互补性和耐受性 项目内容应该设定多种选择方案,一方面增加学生的选择余地,突出学习小组的个性化特点,在成果展示阶段就降低了出现雷同事件的几率,不至于单调乏味;另一方面,还可以扩大涵盖专业知识的范围,提高各学习小组二次实施的热情。

教学项目设计要循序渐进,要重视知识掌握的规律性 多元整合这种模式的教学设计,增大了学生学习的信息量,加强了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要求也就更高。为了保证学生项目实施的有效性和质量,要提前做好计算机知识的铺垫,还要有一定的伸缩度,不要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要培养学生利用已有计算机知识获取新的计算机知识的能力。比如,制作电子书项目要求进行目录编排,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上没有涉及,但是学生可以利用前面章节学过的Internet技术,找到目录编排的操作方法,并将它应用到电子书项目中。

4 结束语

基于多元整合基础上的项目教学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视野、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职业教育理念。学生自主构建的计算机知识体系,将成为构建专业知识体系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欢.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9):73-78.

篇14

沈阳市胸科医院药剂科,辽宁沈阳 110044

[摘要] 目的 了解该院住院科室注射抗菌药使用情况,探讨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收集该院2014年6月1日—30日的8个住院科室应用注射抗菌药有关数据,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计算不同科室抗菌药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并进行分析。 结果 住院科室注射抗菌药涉及6类21个品种,统属β-内酰胺类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菌药占抗菌药物使用总强度的94.5%,而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复合制剂占抗菌药物使用总强度的41.4%,DDDs排序前5位依次为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地嗪钠、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头孢甲肟和磺苄西林钠;DDD排序前10位的抗菌药中有5个品种DUI值等于或接近2。结论 个别住院科室可能存在用药集中、过度用药及单次用药剂量偏大的问题。

关键词 注射抗菌药;药物利用指数;用药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c)-0008-03

抗菌药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使用不当,会使体内某些致病菌产生耐药现象,由于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已造成临床的治疗困难和医疗资源的浪费。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抗菌药合理使用问题,并出台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对抗菌药的规范使用制定了相应标准[1]。目前,国内有关抗菌药的使用以医院或一个科室为单位研究多有报道,该研究对2014年6月1—30日的该院部分(多个)住院科室注射抗菌药应用进行调查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利用该院用于统计分析药物应用软件,随机调取8个住院科室,心血管内科,胸外1、2、3科,呼吸2,骨1,干诊及神经内科使用的注射抗菌药(不含抗真菌、寄生病原虫、病毒及抗结核药)的规格、数量及使用该药天数。

1.2 方法与计算

通过抗菌药使用量、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计算抗菌药用药频度(DDDs),DDDs=该抗菌药使用量÷该药DDD值。其中DDD值的来源为2011年4月卫生部的《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药品字典及DDD值》,如没有记载的依药品说明书取主要适应症的成人日剂量范围内的中间值。对各科抗菌药DDDs汇总与排序,观察抗菌药使用分布与总强度(频度);对DDDs汇总排序前10位的抗菌药计算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tion index,DUI),DUI=使用该药DDDs÷使用该药天数,观察抗菌药日使用强度。习惯以DUI≤1为用药合理。

2 结果

2.1

8个住院科室应用的注射抗菌药共6类21个品种[2],青霉素类及其复合制剂5种、头孢菌素类及其复合制剂7种,非典型β-内酰胺类5种,前三类或统称β-内酰胺类抗菌药占抗菌药使用总强度的94.5%,大环内酯类1种,占抗菌药物使用总强度的0.47%;氨基糖甙类1种,占抗菌药物使用总强度的2.3%;人工合成类的喹诺酮类2种,占抗菌药物使用总强度的2.7%;而青霉素类复合制剂3种和头孢菌素类复合制剂2种占抗菌药物使用总强度的41.4%,DDDs排序前5位依次为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地嗪钠、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头孢甲肟和磺苄西林钠。其品种、DDDs及排序见表1。

2.2

DDDs排序前10位DUI近于1抗菌药有5种;近于或=2抗菌药占5种,其DDD、DUI见表2。

3 讨论

3.1 用药频度分析

抗菌药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调查统计显示,不同科室抗菌药DDDs不同,但每科DDDs高的前3位抗菌药(除神经内)均在DDDs排序前10位之内,科室DDDs高,反映了科室对该药物的选择性大。其中,胸外1、胸外2、胸外3及呼吸2 DDDs高的前3位抗菌药均在DDDs排序前5位之内,说明同类或相近科室用药有着相似的选择。而心血管内和神经内为非感染类主科室,抗菌药DDDs相对较低,特别是神经内科抗菌药DDDs占8科总DDDs的2.4%。由于科室、病种、病情及收治患者数量不同,对科室及住院医师抗菌用药评价应区别对待。

从抗菌用药种类及品种看,抗菌药主要集中在青霉素类、三代头孢菌素类及非典型β-内酰胺类,其中头孢菌素类作为主体[3]大于50%,而早期应用的青霉素和一代头孢替唑及头孢硫脒用量极少,占总DDDs的3%,其他用药依次为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及大环内酯类。需要提出的是非典型单环β-内酰胺类药氨曲南,是该次调查用药科室较多,DDDs适度,DUI值较为均衡(DUI≤1),可为氨基糖苷类的替代品,青霉素、头孢类过敏可选用,在体内分布广,可透过血脑屏障,同时对细菌产生的大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的窄谱抗菌素,多科室选择该药说明注重针对性用药。亚安培南西司他丁钠和美罗培南,尽管是迄今已知的抗菌药物中抗菌谱最广的,抗菌作用最强的,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的一类抗生素[2],由于其属于特殊限制使用级药物,DDDs最低。符合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要求。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可以有效防止细菌体内β-内酰胺酶对β-内酰胺药物的水解,也由于扩大了相应药物的抗菌谱,对某些三代头孢无效的耐药菌感染可能有效,应用本类药是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的重要措施;同时,由于临床过分依赖抗菌药,有保险用药心态和片面追求“高”、“新”药的市场短期行为,使本类药物使用大为增加。该院部分住院科室使用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复合制剂DDDs偏高,有的科使用本类药占本科使用抗菌药总DDDs的69.7%,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为限制使用级类抗菌药,使用范围和指征应有限制,不排除一些科室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个别科室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DDDs明显偏高与有关报道[4,5]一致。另外,显示有单科使用抗菌药DDDs占8科总体DDDs的1/4,是同类科室2.8倍(可能收治患者数量和病情有所不同)。DDDs过高提示,可能存在用药集中、过度用药的情况。

3.2 药物利用指数分析

调查统计显示,科室用药DDDs排序前10的DUI,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头孢西丁钠和氨曲南DUI近于或=1,个别抽查DDDs排序前10以外抗菌药DUI(除头孢替唑钠)其结果都近于1,说明8科室多数抗菌药的使用趋于合理;而头孢地嗪钠、头孢甲肟、头孢米诺钠、头孢匹胺钠及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DUI皆远>1,且前4种DUI均=2,DUI高度一致。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作为中重度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选用药[6],而有科室DDDs较高(本科第一),相当一部分处方日剂量达到8g,既DUI=2(头孢哌酮与舒巴坦各含4g),其中舒巴坦日剂量4 g已是极量,当有肾功不全的患者日剂量不得大于2 g。同为本药,但有的科室DUI为1,突显了用药合理性。DUI偏高的现象提示可能存在单次用药剂量偏大。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用药剂量偏大与有关报道[7]一致。进一步调查发现,同为住院用药,DUI偏高主要集中在头孢菌素类,而青霉素类包括前述DDDs排序前10以外的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决大多数DUI都近于1。分析原因可能与青霉素类限定日剂量(DDD)值较高、对副作用大的药物使用趋于谨慎和考虑病人耐受性有关。至于有2个科室使用于磺苄西林钠DDDs较高(本科分别第一和第二),DUI明显偏低,DUI在0.5以内,其疗效与剂量关系有待深入研究。

3.3 思考与建议

从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看,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主要包括:无指征的预防和治疗用药、错误地选择抗生素的品种和剂量、不合理的给药方案等[7]。而用药集中、过度用药和单次用药剂量偏大的后果必然会造成药物资源的浪费,导致患者体内菌群失调,医院耐药菌株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因此医师对住院患者病情的评估、适当和足量的使用抗菌药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应不断进行抗菌药基础知识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的学习,严格掌握各类抗菌药的适应症、用药剂量、给药途径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准确用药;同时也应对患者进行宣教,纠正其对抗菌药的一些错误认识,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配合[8];医院要定期公布科室抗菌药的使用情况,对临床抗菌药的使用进行实时评估,对于用药过于集中、过度用药及单次用药剂量偏大的问题实行干预;加强病原学的诊断,减少经验用药、盲目用药和不适当的预防用药;发挥院内感染管理部门和药事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切实有效地实行抗菌药的分级管理,确保抗菌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S].2012.

[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药学专业知识(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54-85.

[3] 夏荣.2008—2010年该院抗菌药应用情况调查[J].中国药师,2012,15(8):1179-1182.

[4] 甘泳江. 2006—2010年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强度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1,20(6):310-312.

[5] 程军,张士勇,叶云. 2010—2012年该院抗菌药使用强度调查[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3,22(11):609-611.

[6] 卢雅敏,邹安庆,侯佳惠,等.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体外药敏实验结果评价[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1,36(11):872-874.

[7] 徐善超,高跃进. 该院急诊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2,21(3):16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