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09:47: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篇1

关键词:历史教学;素质;农村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110-02

一、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特点

农村,尤其是偏远的农村,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相应的历史博物馆及历史文物设施较为稀少,因此,农村的孩子对于历史这门学科了解很少。另外,由于教材的改革,目前的农村只有在初中教学中才有历史课程,这两方面的原因形成了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独特特点。

1.学生兴趣浓厚。初中的教学对象以14~15岁少年为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思维最为活跃、兴趣广泛、好奇心胜。而从未接触过的历史教学内容,极大的满足了他们那份好奇心、那份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历史学科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

2.知识内容丰富。由于从未接触过,所以什么内容对孩子们来说都是新奇的,课堂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在大大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每节历史课都能学到丰富的知识。

3.老师讲解为主。由于大多数农村初中教育院校缺少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导致都是以历史老师的课堂讲解为主要教学方式,学生只是安静地听取、记忆老师讲解的知识点,再辅以查阅课外书籍,或者收看收听有关报道来学习历史知识。

4.课堂为主要学习场所。一方面,大多数农村没有历史博物馆和历史文物遗迹;另一方面,限于经济条件,农村的初中院校无力组织师生去外地观看历史博物馆和相关历史文物遗迹。因此,农村的初中历史教学还是停留在课堂讲解上,通过展示历史影像照片或者老师手书版画的形式给学生进行讲解。

二、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2001年我国颁布了新课改通知,开始了教育改革,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素质教育,使得我国的教育行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众多农村初中教育院校也采取了一系列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变革,比如师资力量得到提升、信息技术的加以应用、新型教学设备的建设等,整个教育水平上升了一个大台阶,取得了不小效果。可是由于传统应试教育思想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1.新型教学设备没有得到合理应用。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新型教学设备的维护费用比较高昂,再加上缺乏专业的设备调试人才,以致很多农村初中院校配备的新型教学设备,都是锁在实验室或办公室里,搁置一旁,或只是简单的操作一下,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

2.历史教学流于表面讲解,缺乏创新。限于不能参加历史博物馆及相关历史文物遗迹的实地观察,只是以历史老师的课堂讲解为主,造成不少历史老师只是简单的将历史教材读解一遍,教学内容枯燥、单一,缺乏知识的创新。

3.学生以死记硬背为主,缺乏灵活性。没有实地的观察,以历史老师的课堂讲解为主,造成学生只能拿笔记下老师所讲内容,然后死记硬背,把老师讲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间以及相关历史影响、意义等强记下来,缺乏知识应用的灵活性,不了解历史思考问题的方法,对于同性质的历史事件缺乏分析能力,只会照搬记住的历史知识。

4.偏离历史教学的本质。推行素质教育以来,我国教育界普遍倡导,开展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可是在广大农村初中教学中,尤其是在传统思想认作副课的历史教学中并未得到重视,依然是以考试分数为最终目的。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课程,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农村初中历史教育偏离了素质教育历史教学的本质,依然片面的追求分数,导造成学生对历史知识运用能力的缺失,历史思维的欠缺。

三、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农村是我国人口分布最多的聚集地,占据我国五分之三的人口,因此做好农村的教学工作对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战略有着重要意义。农村初中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它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农村初中历史教育作为现代农村初中教学中问题较为突出的学科,我们必须要做好它。

1.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合理利用教学新设备。强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的办学、教学能力。尤其是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一些老教师来说都是“一窍不通”,新来的老师也是一知半解。要加强新型教学设备使用技能的培训教育,开展教师补习班,通过专业人士的讲解提升教师的教学设备使用技能,合理的利用教学新设备,提高课堂讲学效率。组织课外实践,提升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没有历史博物馆和历史文物遗迹,但是历史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事件的调查互动,比如中国近代史部分的,可以找村子中的年长者进行提问,收集课本上没有的史料,加以分析、整理提升自己的历史知识,并尝试给自己的调查结果做结论,最后由历史老师做评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还增长了学生的历史探索、历史史料收集以及对史料进行分析总结的历史思维能力。

2.加强思想培训,回归历史教学本质。加强农村初中历史教学思想的培训,打破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错误观念,推行现在的素质教育观念。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为出发点和根本,合理设置历史课程和历史知识点,做好备课工作,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参与师生互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问题的调查活动,并辅导学生进行历史调查结果总结,在历史调查中提高人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历史知识运用能力。

3.建立有效的教学规范章程。建立有效的教学规范章程,通过规范的章程明确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各项内容,使课堂教学有章可循,达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教学目标的双赢。

4.家长互动教学。完善的历史教学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课堂上,尤其是在广大农村,教育资源本来就相对短缺,因此,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努力发掘各项教育资源。通过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让学生家长开展互动教学,让学生在家里通过家长的辅导进行额外的历史知识补充,这也是提升历史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的地方,限于经济、文化等条件影响,师资、教学设备、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都存在一些不足,造成新时期推行的素质教育取得的效果甚微。但是我们不能气馁,产生敷衍的思想,相反,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参与对外界的交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努力开发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主动与领导进行沟通,开展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改革,这样不仅使我们农村初中历史教育的问题得到解决,教学质量得到提升,而且我们农村的整个教育水平都可以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费为群.质疑·联想·求证——初中历史教学的突破口[J].上海教育科研,2012,(5):81-82.

[2]薛军.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3,(1):55-56.

[3]陈章灿.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活动课[J].职业时空,2009,5(12):137-138.

[4]叶爱明.关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建议[J].中学教学参考,2012,(3):79.

篇2

一、问题

1.历史教学目标与实际需求相脱节。传统教学中长期的教学模式,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安排开展课堂教学,教师教学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完成教学大纲教给的任务,只求学生能把知识记住,历史知识在学生眼中没有一点兴趣,都是些条条框框的东西,学生的任务就是死记硬背。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教师教学不是根据学生兴趣来进行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而是按照个人的感觉想当然地开展教学,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感受,新课程改革在推进的过程中,受到很大阻碍。这样的教学目标严重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求,长期的教学,就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会变通,只是生搬硬套。

2.课堂导入设计与历史课程相脱节。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施行,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课前导入教学,他们把功夫用在了课堂导语的设计上,这就是为了创设出能够让学生乐于参与的、身临其境的教学情景。能够重视课前导入,这是一种进步,值得提倡。但是,一些教师过于重视导语的设计,过于追求新、奇、异等,把一些与课程无关的内容弄进来,甚至一些内容还与教学内容相冲突,不但不利于教学的开展,还可能会让学生产生错觉,搞得学生不知所措。

3.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平常评价教学效果好坏用得最多的就是考试,分数的高低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对以往单一的考试的评价方式有了很大的改革,多样化、过程化的评价方式更注重从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也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虽然提出了过程化的评价模式,但这种评价方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还只是一个简单的接触,评价体系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4.教师还没有完全养成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习惯。长期思想观念的影响,让一部分教师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就是知识的权威,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自己说的都是对的,不容置疑,学生都必须无条件地听。对教材没有起码的怀疑精神,认为只要是教材上的,就肯定是完全正确的,也肯定是真实存在的,不会也不敢质疑教材。因此,学生上课其实就是学教材上的,听教师的。

二、对策

1.制定科学、合理、正确的历史教学目标。开展课堂教学,正确的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就像大海里的灯塔,有了灯塔,大海里的轮船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行驶,才不会触礁或远离正确的方向。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教学中要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要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向,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营造民主、平等、活跃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不能老是死气沉沉,要营造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的课堂氛围。教师、学生要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单靠教师或学生是无法达到这样效果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设计得好,学生进入状态好,整个课堂效果就一定会不错。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激起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一单元中《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部分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先用播放一段远古人民生活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从感官上感知远古生活,增加学生了解远古生活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教学中去。

3.完善历史教学的评价体系。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地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能够真正挖掘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亮点与学生的优势和特长,也能够看到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因此,学校作为评价体系建立的主体,要结合学科实际、学校实际、学生实际等,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评价制度,推动历史教学的发展。

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 问题 解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7-0127-01

培根曾说:“历史使人贤明,诗造就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福楼拜也说:“我们对历史的无知使我们诽谤我们自己的时代。人们总是如此。”美国教育界认为:“历史知识是在政治方面具有明智才能的前提。没有历史,社会就不能分享如下的共同记忆,人们曾经在哪儿、人们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或历史上哪些决定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没有历史,一个人无法明智地研究社会中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繁文缛节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展要求。近年来,中学各个学科进行的改革,就是尝试着对僵化的中学教育做一些改变。但多年的尝试,在笔者看来,依然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一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脱节

教师每天和学生在一起,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怎么能说与学生脱节呢?事实是此脱节非彼脱节。大家都有上公开课的经历,每当公开课开设时,几乎每一位教师都会着急,甚至是几天前就睡不着觉,即使老教师也不能幸免。接下来很多非常负责的、认真的老师就开始全面准备。他们在网上找资料,包括课件、文字资料,向同行请教,一次又一次地试讲,最后是比赛。整个过程下来老师犹如重生一般。但我们想过没有,我们自己在做事情,学生在哪里?我们的所有工作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提前设定好的,甚至是说的每一句话。学生的学习就是老师把备课的成果灌输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看起来非常流畅、完美无缺。但只能算是一节优秀的传统课,学生如果认真听课、勤奋复习、练习,考个高分应该不成问题。

2.教师与学生的过度交融

师生关系融洽,这原本是件好事,然而,过犹不及,任何事情都有个度。师生关系过于融洽并不是个好现象,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如学生起哄让教师讲某个问题,教师怕伤学生感情就被学生牵着走,表面上课堂气氛活跃,但实质上学生一无所获,这样的师生关系是不可取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既要放得开,也要收得住才行,要恰到好处。

3.教师的创新性较少

网络遍天下,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便利了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教师每天用电脑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同行之间也更方便相互借鉴。但借鉴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抄袭。试问哪位教师没有过“粘贴”、“复制”的经历,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创新性丧失。如一个课件,即使是公开课,也随处可见一点都没有修改的网上下载课件。至于教案,同一课题不同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相似度高达80%以上,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这种“复制”、“粘贴”的课件、教案只会降低教师的水平。

4.教师过分依赖于教材而不敢有所突破

历史教育在初中阶段较简单,许多内容学生在小学时通过看《上下五千年》就已了解,此时,教师如果再按照教材“一步步”地讲,就会使原本生动有趣的历史变得毫无生机和活力。又如初中历史教材摘选的往往是比较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此时教师切不可只讲教材上的内容,这只会使学生的视野狭窄。另外,有些教师在备课时过分依赖教参,殊不知教参已过时、陈旧。

二 解决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1.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备课

历史教学,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又要在组织课堂活动时控制好课堂。中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积极性高,教师要让学生有秩序地参与,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试讲,然后教师补充,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2.历史的拓展要恰到好处

《普通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较少,尤其是较为死板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历史问题,更深层次地探索历史的奥秘,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历史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感悟。此外,对知识的扩展,要根据学生的时间和兴趣而定,不能太深,否则会使学生失去对历史课的兴趣。

篇4

一、丰富历史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纵观当下的历史教学方式,许多学校的历史教师只注重枯燥地讲解课本上的知识,让学生进行机械记忆,而不注重将课本知识活灵活现地演绎和输入到学生的头脑中,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广大教师应当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并加以丰富和创新,努力提升历史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随着时代的进步,大部分学校配备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施,初中历史教师要合理利用资源,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历史知识,体会历史内涵,感受历史底蕴,转变之前的单一教学方式。比如,在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中的核心片段,帮助学生理解当时那个年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深刻理解的过程和意义。在讲解日军暴行时,可以让图片来说话,将日军的丑陋嘴脸揭穿,让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国耻,奋发进取,为中华的崛起而努力。此外,在课下教师可以组织相关历史学习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们去参观一些历史遗留建筑,参观文化宫,去学校或者当地的图书馆阅读历史名著。寒暑假期间,教师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家长携孩子去参观游览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帮助学生亲身去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明,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去感受历史、铭记历史、爱上历史。

二、加强教学思想反思 回归历史教学本质

当前的历史教学很大一部分是流于表面讲解和死记硬背,教师不仅不重视,而且也不用心备课讲课,直接让学生考试前磨刀上场。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广大教师就应加强教学思想反思,回归历史教学本质,打破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错误观念,关注学生人文素质、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运用能力的提升,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实现历史教学目标和意义。

历史教师在讲课之前,要在基本知识、培养能力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进行认真备课。例如,在讲解时,关于基本知识,学生需要掌握有关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例如,的时间、地点、参战方、原因、过程、意义等等;关于培养能力,学生需要锻炼历史逻辑思维,历史事件分析能力,学习交流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开展辩论赛,题为“利大于弊”,让学生进行辩论,帮助他们形成辩证思维,更好地分析历史事件,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内涵和意义;关于情感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中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牢记国耻,从历史中积累教训、获得经验,刻苦学习,积极上进,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以洗前耻。通过上述备课,教师完整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也从中获取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头脑也得到了滋养,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帮助学生提升了人文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由于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味地注重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学生的思辨能力、探索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造性等都受到了遏制,不利于学生学习探究能力的提高和历史思维的培养。教师应拜托依赖教材的传统教学,将一些时事材料与历史事件和故事等内容渗透到历史课堂中,设置一些教学环节,在教学问题探讨中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适当的鼓舞,创造良好的历史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篇5

关键词:农村初中;历史教学;新课程

因为农村教学的特殊性,在新课程实施中成效并不明显。这主要源于在农村初中的历史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下文将作具体说明。

一、历史老师的素质不高

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历史老师,不仅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积累,还要时刻关注历史学界的发展动态。但在农村中学里,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历史老师大都没有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有的甚至是因为缺少历史老师而临时换的学科。如果没有专业的历史老师,那新课程将很难实施下去。

其次,因为历史老师的缺少就进一步导致了教师工作量的增加。通常一个老师至少要带五六个班的课,平时教师忙于不间歇的上课、改作业和备课,自我学习的时间几乎没有,那自身的素质自然就难以得到提高。

最后,教师和学生的关注不够。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都忙于语文、数学和英语这类“主课”的学习,而无暇顾及考试分值少的历史学科。在教师和学生不重视的情况下,历史教学就很难开展,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就很难得到提高。

二、教师教学方式的不足

初中历史包括很多丰富的知识和文化,所以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会存在很大的困难,要想让学生完全理解吸收,对初中历史老师的要求就更高。但这样要求,农村中学中出现的问题就更明显。

首先,对现在农村的初中历史老师来说,他们仅仅局限于口述的课堂教学,将自己的主观思想强加给学生,这样学生很难吸收,同时学习效率也不高。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如在学习《八国联军的》时,历史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的纪录片,让学生通过画面对日本的罪行有个深刻、清晰的了解,让学生在对课本知识有个全面把握的同时铭记历史。又如,在学习《汉字的演变》时,老师可以让几个学生来扮演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等等不同的汉字,让他们各自举例写出属于自己的汉字,并按时间的顺序排列站队。在这样多样的教学方式中,让学生在感受快乐的同时学习知识。

然后,在农村历史教学中,通常由于教师对课堂结构设置的不合理,而导致学生一直被动学习。另外,有些教师依然坚持单一的教学方式,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是在负责讲授知识实现教学目标,把知识点一股脑都塞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死记硬背,不理解记忆,而不注重学生的吸收成果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不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也会越来越低。

最后,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长期占据着领导地位,而不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在复杂的历史教学中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师生缺少教学互动

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中体现互动交流,这就要求老师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身份,和学生做朋友,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但现在大多数的教师依然保持着“我是师长,我应该得到尊重”的想法,和学生之间存在陌生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和学生的互动往往实效性不够。如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教师会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秦孝公为什么会支持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但还没等学生思考出结果,教师就会自己公布答案,这样就会存在“只启不发”的问题,让讨论、探索只停留在表面上,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是没有得到提高。这样的“启发式教学”不仅没实现教学目的,还让课堂变得枯燥无味。

四、评价方式的片面化、单一化

现在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标准仍然停留在升学率和成绩的层面上。所以,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就不得不一味地追求学生的成绩,但用考试来考察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单一片面的评价方式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如果教师追求改革的意识强,用创新思维来对初中历史进行教学,但取得的成绩往往还不如用单一教学方式的老师时,那改革又该从何说起?所以在新的评价体制未健全,旧的单一的评价体系也无法废除时,这其中平衡点的掌握就需要学校、教师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了。

新课程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是一个坎坷且复杂的过程,它包括了社会、学校、教师、设施等等诸多的问题。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但只要出现问题时不逃避,而是迎难而上从而解决问题,那笔者就有理由相信,新课程实施一定会在农村中学教学中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向玲.略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