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0 09:47: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历史教学;素质;农村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110-02
农村,尤其是偏远的农村,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相应的历史博物馆及历史文物设施较为稀少,因此,农村的孩子对于历史这门学科了解很少。另外,由于教材的改革,目前的农村只有在初中教学中才有历史课程,这两方面的原因形成了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独特特点。
1.学生兴趣浓厚。初中的教学对象以14~15岁少年为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思维最为活跃、兴趣广泛、好奇心胜。而从未接触过的历史教学内容,极大的满足了他们那份好奇心、那份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历史学科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
2.知识内容丰富。由于从未接触过,所以什么内容对孩子们来说都是新奇的,课堂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在大大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每节历史课都能学到丰富的知识。
3.老师讲解为主。由于大多数农村初中教育院校缺少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导致都是以历史老师的课堂讲解为主要教学方式,学生只是安静地听取、记忆老师讲解的知识点,再辅以查阅课外书籍,或者收看收听有关报道来学习历史知识。
4.课堂为主要学习场所。一方面,大多数农村没有历史博物馆和历史文物遗迹;另一方面,限于经济条件,农村的初中院校无力组织师生去外地观看历史博物馆和相关历史文物遗迹。因此,农村的初中历史教学还是停留在课堂讲解上,通过展示历史影像照片或者老师手书版画的形式给学生进行讲解。
2001年我国颁布了新课改通知,开始了教育改革,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素质教育,使得我国的教育行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众多农村初中教育院校也采取了一系列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变革,比如师资力量得到提升、信息技术的加以应用、新型教学设备的建设等,整个教育水平上升了一个大台阶,取得了不小效果。可是由于传统应试教育思想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1.新型教学设备没有得到合理应用。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新型教学设备的维护费用比较高昂,再加上缺乏专业的设备调试人才,以致很多农村初中院校配备的新型教学设备,都是锁在实验室或办公室里,搁置一旁,或只是简单的操作一下,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
2.历史教学流于表面讲解,缺乏创新。限于不能参加历史博物馆及相关历史文物遗迹的实地观察,只是以历史老师的课堂讲解为主,造成不少历史老师只是简单的将历史教材读解一遍,教学内容枯燥、单一,缺乏知识的创新。
3.学生以死记硬背为主,缺乏灵活性。没有实地的观察,以历史老师的课堂讲解为主,造成学生只能拿笔记下老师所讲内容,然后死记硬背,把老师讲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间以及相关历史影响、意义等强记下来,缺乏知识应用的灵活性,不了解历史思考问题的方法,对于同性质的历史事件缺乏分析能力,只会照搬记住的历史知识。
4.偏离历史教学的本质。推行素质教育以来,我国教育界普遍倡导,开展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可是在广大农村初中教学中,尤其是在传统思想认作副课的历史教学中并未得到重视,依然是以考试分数为最终目的。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课程,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农村初中历史教育偏离了素质教育历史教学的本质,依然片面的追求分数,导造成学生对历史知识运用能力的缺失,历史思维的欠缺。
三、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农村是我国人口分布最多的聚集地,占据我国五分之三的人口,因此做好农村的教学工作对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战略有着重要意义。农村初中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它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农村初中历史教育作为现代农村初中教学中问题较为突出的学科,我们必须要做好它。
1.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合理利用教学新设备。强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的办学、教学能力。尤其是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一些老教师来说都是“一窍不通”,新来的老师也是一知半解。要加强新型教学设备使用技能的培训教育,开展教师补习班,通过专业人士的讲解提升教师的教学设备使用技能,合理的利用教学新设备,提高课堂讲学效率。组织课外实践,提升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没有历史博物馆和历史文物遗迹,但是历史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事件的调查互动,比如中国近代史部分的,可以找村子中的年长者进行提问,收集课本上没有的史料,加以分析、整理提升自己的历史知识,并尝试给自己的调查结果做结论,最后由历史老师做评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还增长了学生的历史探索、历史史料收集以及对史料进行分析总结的历史思维能力。
2.加强思想培训,回归历史教学本质。加强农村初中历史教学思想的培训,打破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错误观念,推行现在的素质教育观念。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为出发点和根本,合理设置历史课程和历史知识点,做好备课工作,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参与师生互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问题的调查活动,并辅导学生进行历史调查结果总结,在历史调查中提高人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历史知识运用能力。
3.建立有效的教学规范章程。建立有效的教学规范章程,通过规范的章程明确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各项内容,使课堂教学有章可循,达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教学目标的双赢。
4.家长互动教学。完善的历史教学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课堂上,尤其是在广大农村,教育资源本来就相对短缺,因此,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努力发掘各项教育资源。通过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让学生家长开展互动教学,让学生在家里通过家长的辅导进行额外的历史知识补充,这也是提升历史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的地方,限于经济、文化等条件影响,师资、教学设备、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都存在一些不足,造成新时期推行的素质教育取得的效果甚微。但是我们不能气馁,产生敷衍的思想,相反,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参与对外界的交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努力开发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主动与领导进行沟通,开展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改革,这样不仅使我们农村初中历史教育的问题得到解决,教学质量得到提升,而且我们农村的整个教育水平都可以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费为群.质疑·联想·求证——初中历史教学的突破口[J].上海教育科研,2012,(5):81-82.
[2]薛军.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3,(1):55-56.
[3]陈章灿.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活动课[J].职业时空,2009,5(12):137-138.
[4]叶爱明.关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建议[J].中学教学参考,2012,(3):79.
一、问题
1.历史教学目标与实际需求相脱节。传统教学中长期的教学模式,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安排开展课堂教学,教师教学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完成教学大纲教给的任务,只求学生能把知识记住,历史知识在学生眼中没有一点兴趣,都是些条条框框的东西,学生的任务就是死记硬背。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教师教学不是根据学生兴趣来进行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而是按照个人的感觉想当然地开展教学,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感受,新课程改革在推进的过程中,受到很大阻碍。这样的教学目标严重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求,长期的教学,就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会变通,只是生搬硬套。
2.课堂导入设计与历史课程相脱节。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施行,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课前导入教学,他们把功夫用在了课堂导语的设计上,这就是为了创设出能够让学生乐于参与的、身临其境的教学情景。能够重视课前导入,这是一种进步,值得提倡。但是,一些教师过于重视导语的设计,过于追求新、奇、异等,把一些与课程无关的内容弄进来,甚至一些内容还与教学内容相冲突,不但不利于教学的开展,还可能会让学生产生错觉,搞得学生不知所措。
3.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平常评价教学效果好坏用得最多的就是考试,分数的高低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对以往单一的考试的评价方式有了很大的改革,多样化、过程化的评价方式更注重从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也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虽然提出了过程化的评价模式,但这种评价方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还只是一个简单的接触,评价体系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4.教师还没有完全养成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习惯。长期思想观念的影响,让一部分教师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就是知识的权威,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自己说的都是对的,不容置疑,学生都必须无条件地听。对教材没有起码的怀疑精神,认为只要是教材上的,就肯定是完全正确的,也肯定是真实存在的,不会也不敢质疑教材。因此,学生上课其实就是学教材上的,听教师的。
二、对策
1.制定科学、合理、正确的历史教学目标。开展课堂教学,正确的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就像大海里的灯塔,有了灯塔,大海里的轮船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行驶,才不会触礁或远离正确的方向。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教学中要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要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向,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营造民主、平等、活跃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不能老是死气沉沉,要营造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的课堂氛围。教师、学生要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单靠教师或学生是无法达到这样效果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设计得好,学生进入状态好,整个课堂效果就一定会不错。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激起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一单元中《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部分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先用播放一段远古人民生活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从感官上感知远古生活,增加学生了解远古生活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教学中去。
3.完善历史教学的评价体系。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地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能够真正挖掘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亮点与学生的优势和特长,也能够看到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因此,学校作为评价体系建立的主体,要结合学科实际、学校实际、学生实际等,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评价制度,推动历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 问题 解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7-0127-01
培根曾说:“历史使人贤明,诗造就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福楼拜也说:“我们对历史的无知使我们诽谤我们自己的时代。人们总是如此。”美国教育界认为:“历史知识是在政治方面具有明智才能的前提。没有历史,社会就不能分享如下的共同记忆,人们曾经在哪儿、人们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或历史上哪些决定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没有历史,一个人无法明智地研究社会中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繁文缛节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展要求。近年来,中学各个学科进行的改革,就是尝试着对僵化的中学教育做一些改变。但多年的尝试,在笔者看来,依然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一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脱节
教师每天和学生在一起,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怎么能说与学生脱节呢?事实是此脱节非彼脱节。大家都有上公开课的经历,每当公开课开设时,几乎每一位教师都会着急,甚至是几天前就睡不着觉,即使老教师也不能幸免。接下来很多非常负责的、认真的老师就开始全面准备。他们在网上找资料,包括课件、文字资料,向同行请教,一次又一次地试讲,最后是比赛。整个过程下来老师犹如重生一般。但我们想过没有,我们自己在做事情,学生在哪里?我们的所有工作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提前设定好的,甚至是说的每一句话。学生的学习就是老师把备课的成果灌输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看起来非常流畅、完美无缺。但只能算是一节优秀的传统课,学生如果认真听课、勤奋复习、练习,考个高分应该不成问题。
2.教师与学生的过度交融
师生关系融洽,这原本是件好事,然而,过犹不及,任何事情都有个度。师生关系过于融洽并不是个好现象,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如学生起哄让教师讲某个问题,教师怕伤学生感情就被学生牵着走,表面上课堂气氛活跃,但实质上学生一无所获,这样的师生关系是不可取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既要放得开,也要收得住才行,要恰到好处。
3.教师的创新性较少
网络遍天下,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便利了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教师每天用电脑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同行之间也更方便相互借鉴。但借鉴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抄袭。试问哪位教师没有过“粘贴”、“复制”的经历,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创新性丧失。如一个课件,即使是公开课,也随处可见一点都没有修改的网上下载课件。至于教案,同一课题不同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相似度高达80%以上,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这种“复制”、“粘贴”的课件、教案只会降低教师的水平。
4.教师过分依赖于教材而不敢有所突破
历史教育在初中阶段较简单,许多内容学生在小学时通过看《上下五千年》就已了解,此时,教师如果再按照教材“一步步”地讲,就会使原本生动有趣的历史变得毫无生机和活力。又如初中历史教材摘选的往往是比较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此时教师切不可只讲教材上的内容,这只会使学生的视野狭窄。另外,有些教师在备课时过分依赖教参,殊不知教参已过时、陈旧。
二 解决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1.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备课
历史教学,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又要在组织课堂活动时控制好课堂。中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积极性高,教师要让学生有秩序地参与,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试讲,然后教师补充,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2.历史的拓展要恰到好处
《普通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较少,尤其是较为死板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历史问题,更深层次地探索历史的奥秘,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历史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感悟。此外,对知识的扩展,要根据学生的时间和兴趣而定,不能太深,否则会使学生失去对历史课的兴趣。
一、丰富历史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纵观当下的历史教学方式,许多学校的历史教师只注重枯燥地讲解课本上的知识,让学生进行机械记忆,而不注重将课本知识活灵活现地演绎和输入到学生的头脑中,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广大教师应当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并加以丰富和创新,努力提升历史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随着时代的进步,大部分学校配备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施,初中历史教师要合理利用资源,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历史知识,体会历史内涵,感受历史底蕴,转变之前的单一教学方式。比如,在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中的核心片段,帮助学生理解当时那个年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深刻理解的过程和意义。在讲解日军暴行时,可以让图片来说话,将日军的丑陋嘴脸揭穿,让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国耻,奋发进取,为中华的崛起而努力。此外,在课下教师可以组织相关历史学习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们去参观一些历史遗留建筑,参观文化宫,去学校或者当地的图书馆阅读历史名著。寒暑假期间,教师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家长携孩子去参观游览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帮助学生亲身去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明,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去感受历史、铭记历史、爱上历史。
二、加强教学思想反思 回归历史教学本质
当前的历史教学很大一部分是流于表面讲解和死记硬背,教师不仅不重视,而且也不用心备课讲课,直接让学生考试前磨刀上场。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广大教师就应加强教学思想反思,回归历史教学本质,打破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错误观念,关注学生人文素质、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运用能力的提升,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实现历史教学目标和意义。
历史教师在讲课之前,要在基本知识、培养能力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进行认真备课。例如,在讲解时,关于基本知识,学生需要掌握有关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例如,的时间、地点、参战方、原因、过程、意义等等;关于培养能力,学生需要锻炼历史逻辑思维,历史事件分析能力,学习交流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开展辩论赛,题为“利大于弊”,让学生进行辩论,帮助他们形成辩证思维,更好地分析历史事件,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内涵和意义;关于情感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中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牢记国耻,从历史中积累教训、获得经验,刻苦学习,积极上进,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以洗前耻。通过上述备课,教师完整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也从中获取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头脑也得到了滋养,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帮助学生提升了人文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由于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味地注重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学生的思辨能力、探索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造性等都受到了遏制,不利于学生学习探究能力的提高和历史思维的培养。教师应拜托依赖教材的传统教学,将一些时事材料与历史事件和故事等内容渗透到历史课堂中,设置一些教学环节,在教学问题探讨中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适当的鼓舞,创造良好的历史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农村初中;历史教学;新课程
因为农村教学的特殊性,在新课程实施中成效并不明显。这主要源于在农村初中的历史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下文将作具体说明。
一、历史老师的素质不高
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历史老师,不仅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积累,还要时刻关注历史学界的发展动态。但在农村中学里,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历史老师大都没有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有的甚至是因为缺少历史老师而临时换的学科。如果没有专业的历史老师,那新课程将很难实施下去。
其次,因为历史老师的缺少就进一步导致了教师工作量的增加。通常一个老师至少要带五六个班的课,平时教师忙于不间歇的上课、改作业和备课,自我学习的时间几乎没有,那自身的素质自然就难以得到提高。
最后,教师和学生的关注不够。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都忙于语文、数学和英语这类“主课”的学习,而无暇顾及考试分值少的历史学科。在教师和学生不重视的情况下,历史教学就很难开展,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就很难得到提高。
二、教师教学方式的不足
初中历史包括很多丰富的知识和文化,所以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会存在很大的困难,要想让学生完全理解吸收,对初中历史老师的要求就更高。但这样要求,农村中学中出现的问题就更明显。
首先,对现在农村的初中历史老师来说,他们仅仅局限于口述的课堂教学,将自己的主观思想强加给学生,这样学生很难吸收,同时学习效率也不高。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如在学习《八国联军的》时,历史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的纪录片,让学生通过画面对日本的罪行有个深刻、清晰的了解,让学生在对课本知识有个全面把握的同时铭记历史。又如,在学习《汉字的演变》时,老师可以让几个学生来扮演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等等不同的汉字,让他们各自举例写出属于自己的汉字,并按时间的顺序排列站队。在这样多样的教学方式中,让学生在感受快乐的同时学习知识。
然后,在农村历史教学中,通常由于教师对课堂结构设置的不合理,而导致学生一直被动学习。另外,有些教师依然坚持单一的教学方式,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是在负责讲授知识实现教学目标,把知识点一股脑都塞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死记硬背,不理解记忆,而不注重学生的吸收成果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不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也会越来越低。
最后,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长期占据着领导地位,而不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在复杂的历史教学中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师生缺少教学互动
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中体现互动交流,这就要求老师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身份,和学生做朋友,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但现在大多数的教师依然保持着“我是师长,我应该得到尊重”的想法,和学生之间存在陌生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和学生的互动往往实效性不够。如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教师会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秦孝公为什么会支持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但还没等学生思考出结果,教师就会自己公布答案,这样就会存在“只启不发”的问题,让讨论、探索只停留在表面上,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是没有得到提高。这样的“启发式教学”不仅没实现教学目的,还让课堂变得枯燥无味。
四、评价方式的片面化、单一化
现在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标准仍然停留在升学率和成绩的层面上。所以,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就不得不一味地追求学生的成绩,但用考试来考察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单一片面的评价方式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如果教师追求改革的意识强,用创新思维来对初中历史进行教学,但取得的成绩往往还不如用单一教学方式的老师时,那改革又该从何说起?所以在新的评价体制未健全,旧的单一的评价体系也无法废除时,这其中平衡点的掌握就需要学校、教师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了。
新课程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是一个坎坷且复杂的过程,它包括了社会、学校、教师、设施等等诸多的问题。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但只要出现问题时不逃避,而是迎难而上从而解决问题,那笔者就有理由相信,新课程实施一定会在农村中学教学中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向玲.略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2010(10).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
初中历史教学在取得较大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部分问题,文章对此展开了阐述,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对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益探索。
一、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不够
当前教育体制下,初中历史课程往往被当做小三门看待,并未给予历史课程应该具备的地位和重视,和其它学科相比,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在部分老师看来,历史课似乎可有可无,对历史课的重视好像会削弱其它课程的分量、影响其它课程的教学、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对历史课持有的态度往往是只做表面文章、不注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教学管理缺失
在历史课程的设置上,部分学校在初三甚至出现了历史课的缺少,少排或者不排历史课。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语数外等主要课程往往占有历史课的课时,在这种背景和管理模式下,历史课的教学任务明显会受到影响甚至不能完成。
3、师资队伍不稳定
目前初中历史师资队伍尚不能完全保证,其中不少教师是学校内部转行教师,常常是一些年龄偏大、身体欠佳、不能胜任其它课程的教师甚至部分教师兼职其它课程教学任务。即使某些历史老师是专职教师,也有部分是半路转行的,在这种师资队伍无法保证的条件和环境下,历史教学质量怎么得到保障?
4、课堂教学效果差
很多学校内的历史课程大都是非专业的老师从事,是为了补缺而转行的,这部分老师大都存在不会教,不知道怎么教的特点,他们普遍抓不住教学重点,找不准教学难点的所在,这就导致学生学习很被动,跟着老师盲目学习,此外很多文科类教师敷衍教学,不认真备课,照本宣科,更有甚者将其改成自修课,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质量自然不会有好的效果。
5、学生对历史学习的错误认识
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存在错误的认识,学生们认为初中历史在中考派不上用场,觉得学习历史就是浪费时间、精力,尤其是到第三年,很多学生为了中考甚至放弃学习历史,将历史课作为一趟自习课或是作业课对待,有的在历史课上做数理化的作业,有的利用历史课的时间背英语单词、语文课文,有的更是利用历史课的时间补充自己的睡眠,学生对历史课的热情越来越低,课堂上大家各忙各的,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踊跃发言,导致老师的教学情绪也受到影响,教学质量也无法提高,更有的老师为了赶课程借用历史课,占用历史课的时间补其他课。这样使得学生变得更加被动。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1、必须完善中考制度
中考是学生和家长都很重视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内大家以赢得中考为主要任务,学生家长老师都重心和注意力转向如果顺利通过中考,自然而然就会对必过的会考科目和硬性要求更加重视,比如体育,虽然分数不多,但是要求必须达到最低线方可顺利通过中考,所以无论学生在忙再累每天都会抽出一部分时间突击训练,得到家长、学校、学生的重视,如果将历史列为中考的范围或是按比重算,那么历史学科也一定会引起学生、学校、家长的重视,历史的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的人文素养一定能得到提高。所以应当走出误区,认为将历史、地理、生物列为中考范围,就加重学生负担。应该看到这是基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有助于民族文化水准的提高。不能认为历史、地理、生物等可以在初中先放一放,等高中文理分科时在继续教学习。
2、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和健全的人格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重点之一在于应该通过初中历史教学提升学生的精神情操和文化素养,客观的说,历史并非数学那样可以称之为实用性学科,更应该倾向于培养文化素养的人文性质的W科,正如专家们一致认为的“历史教育就是以人类历史文化的丰厚营养来促使学生的智慧、情感和人格不断得到发展、完善和升华,以促进学生的生命整体不断获得发展为根本追求的学科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初中历史教学必须一改传统的注重知识点的灌输,应该将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并可以做出正确的历史选择,最终实现为社会服务、为人类尽责的人生价值理念,从整体上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
3、丰富历史教育活动
初中历史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加之很多老师都是非专业性老师,对历史本身了解不详细,抓不住重点,掌握不了正确的教学方法,另外很多学生本身就存在偏科现象,对历史不感兴趣,把历史课当成自己的自习课,这种情况下历史课的学习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应该丰富历史教学活动的方式,认真备课,针对每一节课都要准备好富有思想教育素材,开展一些趣味生动的活动,如历史故事演讲比赛、专题评论,并利用学校当地环境优势组织学生参观古迹、遗址、纪念馆,组织观看历史片或是百家讲坛,还可以像数理化一样举办省市全国性的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4、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153
初中历史是中学阶段的一门主要学科,作为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分子,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每一个初中生都有责任和义务学好这门课程。但是,由于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就从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来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教师对于历史学科教学的研究不足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过程中,广大历史教师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观念,一种观念倾向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就应该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宰者,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师的要求为学习的准则,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讲台下一定要认真倾听、做好笔记,把教师所讲的一切内容完整地记录下来,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被当成知识的容器,没有自己独立思考、消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本身的主观能动性毫无体现,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了。而另一种教学观念正好相反,它强调的是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持有这种教学观念的多数都是年轻教师,他们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积极地践行着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为了让自己的教学与时俱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他们时时处处考虑学生的感受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热烈气氛,这种想法本来四无可厚非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过分地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而完全忽视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者的重要作用,导致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课堂活动看起来轰轰烈烈,可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没有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的历史知识相对零散,系统性不够,知识面窄小等不良现象,这样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往往也流于形式,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校缺乏历史课程的专业教师
初中历史课一直都被学生、家长认为是和语文、数学、英语完全不同的副科,没有足够的重视,很多的学校和教师也抱有这样的想法,只要在历史课上加强背诵,学生就能够取得高分。于是,历史课要为语、数、外等主科让路,被安排在了上午的最后一节或者下午的第一节课,这些时间都是学生学习状态不够好的时间段。很多历史教师也不是本专业的教师,年轻力壮的主力教师都在主科上奋力拼搏,年龄较大的教师只好半路出家改教历史,这些教师转专业度不够,自己对历史学科就没有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很多地方自己都弄不明白,所以,历史课堂教学中就只能照着课本念,然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历史教学毫无趣味性,学生当然不会满意,学习兴趣更是无从谈起。
(三)我国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
虽然我国已经倡导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还是围绕着应试教育来开展教学。虽然考试作为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水平的一种评价方式具有客观、公正、可控性强的特点,这种评价方式在整个教学评价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它也有着一定的弊端。单纯靠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学校为了追求较高的升学率,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对重点知识的讲解、掌握和强化,忽略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学生也总是围绕着考试的重点来死记硬背,反复做题,沉浸在题海当中,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我们想要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针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职责,深入研究教材,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想办法、找对策,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二、解决历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专业素质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新理念,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先进理念,并结合自己实际的教学工作,创造性地应用这些教学理念,不能一味地盲目模仿,杜绝矫枉过正的现象出现。同时,历史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的历史考试的侧重点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过去的死记硬背变成学生能力的测试。但是教师始终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不管是培养学生的何种能力,都要以先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为基础,这就跟建造高楼大厦是一个道理,不管你要多高的楼层,打下坚实的地基是第一步。所以,要想让学生学好历史,一定要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去谈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探究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存在问题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45
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到历史学科学习,因此,对学生而言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点的讲解,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而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精力旺盛,记忆力强,正是学生有效进行历史学科学习的大好时机。现代教学倡导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的将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然而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只有有效解决了存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首先对目前存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学生没有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
初中阶段是学生进行历史学科学习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而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避免学生在历史知识点学习的过程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无疑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而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方面存在不足,教师按照教学步骤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没有对学生该如何更好的掌握知识点进行引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不仅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而且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的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进而使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而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的情况,影响了知识点有效呈现,同时较为单一的教学方法,也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纳入教学过程
为了使初中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历史学科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之中,将学生纳入教学过程,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点,也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知识点。而就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学生纳入课堂教学过程引起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对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中来没有引起重视,同时也没有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无疑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四)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方面存在不足
历史虽然是一门学生十分喜欢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学习难度相对不大的学科,然而,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历史学科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而目前初中历史教师并没有对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方面引起重视,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没有将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与知识点的讲解结合起来,使得学生难以在有效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引导下更加高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
二、应对存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措施
上文对目前存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加以解决,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针对上文中提出的目前存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
针对目前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对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基础之上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还要引导学生积极的理解知识点。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理解知识点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养成通过理解知识点进而深入掌握知识点的好习惯,避免学生在新时期的历史学习过程中出现机械的记忆知识点的情况。
(二)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针对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在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将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多种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三)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纳入教学过程
针对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纳入教学过程之中。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将学生有效纳入教学过程之中,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互动,例如:本人会针对教学的内容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让学生进行集体作答,这样就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堂教学中来。
(四)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问题;对策
初中物理这一门学科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物理规律与相关的物理概念,进而能够使学生应用物理知识,以推动自然学科的发展。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人们也日益注重改革初中物理教学。为了适应社会对物理人才的需要,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就务必要摆脱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有效地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不注重物理教学,物理教学走向边缘化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仅仅注重升学率的高低,在中考总分数当中,物理这门学科占了较小的比重,不少的学校只是注重语文、数学与英语这三科,而不重视物理教学,从而使得物理教学走向边缘化。因为学校的顾此失彼,使得教师没有足够地重视物理教学,也造成学生忽视了物理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存在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低下的问题。没有学生愿意参加一些关于初中物理的应用竞赛与知识竞赛,使物理教学走向边缘化,进而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学生的探究习惯问题
不少学生缺少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探究问题的欲望与爱好。为此,教师就应当为学生安排一些探究实验任务,以使学生能够实施探究活动,可是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并不明确实验的目的,以及怎样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实验现象等。不少学生非常喜欢做实验,然而,他们仅仅是为了热闹和好看。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学生也仅仅是看客,而没有动手操作。
3.实验仪器的问题
新的教材就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实验仪器。当前形势下,不少学校的实验仪器过于陈旧,再加上受到实验经费的限制,致使不能够进行跟新教材相关的实验活动,同时,也不能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有时候只能是由教师和几名学生共同演示或者是教师一个人单独演示。
二、解决初中物理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1.注重物理教学
对于不重视物理教学,使得物理教学走向边缘化的问题:
第一,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根据现实生活当中的物理问题与物理现象,指导学生实施探究,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
第二,学生的录取依据等级学科的要求实施,针对语文、数学与英语总分数达到录取分数线的学生,要求物理学科也达到一定的标准,否则,也不能够录取。
可以说,初中物理是高中物理的基础,为此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加强宣传,以使学生、家长和学校充分意识到物理教学的重大意义。
2.以探究性的实验替代演示实验
在传统意义上的物理实验教学当中,演示实验的主体通常是教师,学生只能是观看,不能够参与,这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为此,需要以探究性实验来代替演示实验,以使学生动口、动手和动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比如,针对摩擦起电这个现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衣服上摩擦塑料尺子,再让学生用塑料尺子接触碎纸屑,让学生自己观察能不能将纸屑吸附住,使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再比如,教师在讲解惯性方面知识的时候,可以指导学生在一个纸条上面放置几粒棋子,随后让学生将纸条迅速抽出,以使学生自己观察棋子是不是倒下了。这种探究式的教学策略,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的良好习惯也能够逐渐形成。以自主探究实验代替演示实验,不但能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不断完善实验仪器,注重实验教学
第一,培训教师的实验技能与提高教师的实验意识。
第二,注重归纳与总结实验的经验,科学地组织实验,增强学生的实验创新观念,安排一些骨干教师不断地改进实验,不断地探究实验,设计跟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实验方案。
第三,应用新课改的教材,增加实验的课程安排,不断地改进与建设实验室,真正完成“迷你实验室”和“实验和探究”等实验内容。
第四,学校应当争取有关部门与政府的帮助、支持,大力投入实验仪器,提高实验仪器的配置标准,不断地完善实验仪器。只有如此,才可以切实搞好实验教学,进而实现理想的实验效果。
总而言之,教师只有转变物理教学的思想意识,重视物理教学,勤于探究,不断地改进物理教学的方法,对学生实施正确地指导,才能够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深刻地影响学生。
参考文献:
[1]樊建安.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
[2]刘海连.初中物理实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09(2).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179-02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行初中物理新教科书中,几乎每节课都穿插了实验内容,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学生能够深刻地掌握物理学知识、具备良好的实验能力。在教学中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养成物理思维的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而,实验显得尤为重要。
1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时间的问题。
实验探究活动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作保证。但是在初中阶段每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5分钟,而且物理每周的课时又只有2―3节。物理教材的内容从章节数来看没有语文、数学、英语等课多,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完成新教材安排的这些内容却是需要很多时间的。如果仅仅为了赶进度而使学生草草地完成实验,在没有深入思考的前提下草率地得出结论,是达不到探究的效果的。
1.2 仪器设备的问题。
新的教材必须有与之配套的实验设备。目前很多学校的实验设备都还是前几年“普九”、“普实”验收时根据老教材的实验配备的。由于经费的原因新教材安排的实验活动很多都不能开展。一些实验探究活动并不能让每个学生进行,还是由教师一人或者教师同几个学生一起在教室里演示。
1.3 探究的习惯问题。
很多学生由于从小没有动手的习惯,没有探究问题的爱好和欲望,因此,教师布置实验探究任务希望学生能自觉主动地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结果学生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也不知道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去观察实验现象,如何记录实验数据等等。很多学生一说做实验就精神来了,别以为每个学生都是有目的地准备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其实他们当中有一些是抱着好玩的心理进实验室的,他们认为实验课好看、热闹、没有课堂作业。有时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没有动过手,完全是一个看客。
1.4 考试制度的问题。
中国的考试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笔试检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运用情况。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并不能真正在有限的卷面上完全反映出来,科学探究的精神也无法得到体现。虽然近几年很多地方的中考试卷在改革,但是也只是题目的形式改变而已。学生并没有实际操作实验去收集数据,考察的重点也就是设计实验和分析数据的抽象思维能力等。
2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之成因
据笔者了解,在乡镇中学及部分城区中学,造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2.1 主观原因。
长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物理实验不受到重视,教师对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缺乏正确的认识。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普遍存在。考试及评价制度这根无形指挥棒却指引着教学内容与方式。社会往往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衡量教师水平的高低。因为教师都认为做实验很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考试时又不考实验操作,所以习惯于“老师嘴里讲实验、黑板上画实验”、“实验教学习题化”的模式,存在着“重讲解、轻实验”、“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的错误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实验课难以开展。“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这句话一时间成了物理教学中的经验之谈,也成了部分教师放弃实验教学的理论依据。
2.2 客观原因。
教学仪器严重不足、实验设施极度缺乏。由于农村中学资金短缺,致使大部分学校教学仪器严重不足、实验设施极度缺乏。现有的教学仪器陈旧、设备落后、仪器残缺不全、实验仪器和新教材内容相比严重滞后,大部分学校不能完全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的要求开齐开全学生的分组实验。虽然部分学校对物理仪器进行了配备,但易损易耗仪器得不到及时修理或补充,实验教学无法正常开展或很少开展。
3 解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的对策
以上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问题,极大地影响着物理教学质量,与物理教学目的、教育改革的要求和物理实验教学重要地位很不相称,与时展对人才的要求很不适应。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从以下几点努力。
3.1 转变教学观念。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观念有关,要促进实验教学改革,转变观念是关键。不能把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单单归咎于物理教师。其实不少教师是深知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而且也曾经设想或尝试采用较好的教学方法,但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教学课时上的限制,最后不得不放弃。因此要转变观念,就要转变整个社会的观念。要让学校和教师,特别是社会上的人们认识到教育不能带有功利性,而要为社会培养真正的人才。学校领导树立了新观念,观念端正了,才能在课程设置、经费投入、师资调配和其他相关方面充分考虑到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实验教学改革给予保证。同时也只有让学生、家长知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才能大步向前迈,才能改进现状。
3.2 将实验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
为了解决前面提到的教学时间和教学目标的矛盾,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将一些需要长时间探究才能有结果的实验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例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探究浮力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外开展各种迷你小实验,如用废旧牙膏皮制作小船、用饮料瓶制作潜水艇、用排液法称物体的质量等等。学生在实际探究时不但可以学到相关的物理知识,而且还能体会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小制作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对知识有新的认识和发现以及新的感悟,也很容易有一些新的问题提出来,有时还会闪现出成人无法想到的新奇的想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7
引言
在物理教学中笔者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物理规律都是死记硬背,没有做到融会贯通,一旦遇到综合性问题就束手无策,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觉得自己学会了,却不会做题的原因。物理相较于其他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性和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一定要重视初中的物理教学。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过于抽象
物理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为研究对象,不同于语文的记忆式学习也不同于数学的公式推导式学习,而是通过数学的方法来研究物理现象的变化规律。初中阶段,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学习的内容也比较简单,大多是一些生活现象的理想化模型的研究。例如八年级下册《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主要学习的知识就是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而现实生活学生所看到的现象是你推一下小车就会运动,不推则原地不动,这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知识的初中生的思维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牛顿第一定律既不能像数学公式一样去推导也不适合死记硬背,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做起题目就更无法灵活运用了。
2.实验教学比例较小
实验就是物理的灵魂,实验教学对于初中生基本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实验中通过切身的实践还可以有效培养初中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但是,如今的初中物理教学中过度强调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不能发挥实验课应有的作用。例如九年级《欧姆定律》的学习中,教材直接给出了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老师在教学中也就对课本进行讲解,学生很难接受电阻是电器元件固有属性这一结论,也很难掌握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如果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测量电阻两端电流和电压的多组数据,寻找三者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还能够让他们对欧姆定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于知识更容易接受。同时在自己做实验、搜集数据、发现规律的过程中给他们有一种自己发现了物理规律的感觉,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树立了自信心。物理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无论是死记硬背还是题海战术都没有效果,只有真正理解了物理公式的含义才能做好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3.课堂练习题目广而不精,缺乏实践题、开放题
课堂练习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课堂时间较紧,题量不能安排过多,因此要格外注重题目的质量,要选择本节课知识点相关的有代表性的题目呈现给学生。另外还要加强开放性问题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如在八年级第二章《声现象》中,有课后习题:假设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1000km,如果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那么远,计算所需要的时间。类似于这一类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查资料,寻找出火车、飞机等生活中的交通工具从北京到上海需要的时间,与声音传播相比较,对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但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对这一类的问题视而不见,认为是浪费时间,这样的观念与新课标是不相符的。
二、改善初中物理教学的措施
1.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很多初中物理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都太抽象了,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是教材中知识点的抽象可以通过老师的教学方法来弥补。老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对物理规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密度的相关知识时,由于密度是看不见也不能感受到的概念,直接讲解相关知识学生不容易理解,可以将密度与质量、体积等学生比较熟练的概念结合起来。“同样体积的一桶水与一筒油哪个质量更大?”“为什么同样体积的铁比棉花质量大很多?”通过这样的问题来引出密度的概念,学生对于铁、棉花、水、油等生活中的物品都有一定的了解,也都知道同样体积的铁比棉花质量重这一生活常识,学生也就更容易理解密度的概念,接受质量、密度、体积之间的关系。
2.强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因此必须要强化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初中生物理的学习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有重要作用。同时实验又有直观性,让学生对物理规律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和认识,通过生动的表象自己推理出物理规律。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中,老师可以通过将摩擦力直观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一个固定斜面上,让小车自由滑下,用不同的材质做小车的运动表面,如毛巾、瓷砖、木板、玻璃等。同一个小车同样高度同样倾斜角的自由滑落在不同的运动表面上下滑的距离是不一样的,通过这样直观的实验观察,再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就不难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了。
3.加强课堂练习开放性习题的训练
物理在初中的学科中是最锻炼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的,因为很多物理规律本身就是从具象的生活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因此,在平时的习题训练中也要加强学生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的扩散性思维。老师选择的题目要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尤其是要针对重点、难点和考点加强训练。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习题资源,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动手动脑学物理”这一板块,里面有很多开放性、实践性的问题,如九年级第十八章《电功率》中让学生咨询老师、家长,估算出一年的用电量,并寻找节约用电的有效方法。这一类的问题虽然很可能得不到答案,但是学生在查找资料、咨询、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对所查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还提升了他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新课改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方法的教授、价值观的树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要全面贯彻新课改的思想,增加实验教学与实验演示教学,变抽象为具象,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问题与对策
1 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
从历史教育的角度看,以人为本符合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的教学要求。历史学科不仅仅是史实的载体,更是人文精神的载体。作为一种完整的教育,历史教育显然可以且应该为构建未来新型人才所需的人文精神的趋向而努力,应充分发挥其陶冶人格情操、深化精神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文养育功能;应积极开发其激活人的心灵,为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疏源导流,促进智力发展的益智功能。
2 重视讲解,充分发挥教师在历史教学的主导作用
乡村初级中学由于地处偏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手段较少,知识面相对狭窄。可有些历史教师以为历史知识是死的,所以不重视讲解,每堂下来,不是让学生读课文,就是让学生在课本上勾勾画画,读后勾,勾后背。形成一条教师只读不讲,学生只背不知的恶性教学循环链。久而久之,学生必然会对学习历史毫无兴趣。因此,历史教师必须重视讲解。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比如讲点课外知识以扩大知识面;讲点有趣的典故以引起思考;讲点历史变化变迁的原因;开历史故事会让学生自己讲述历史;组织学生编个历史剧等。这样使学生始终有兴奋点,思维一直围绕历史转,从而冒发思想的火花。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兴趣的激发。一是结合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时,可利用时事资源,引发学生对当今世界各个地区发生的热点问题感兴趣。如朝鲜核问题、我国举办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让学生对国内外的形势变化发展的思考;二是利用古今对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古今的一些名人或英雄相对比,探究中华民族的一些发展史和人文美德;三是借助实物、图片等教具创设相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如动员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珍藏的各朝代钱币,学生平时买的文物古迹宣传片,以及在名胜风景区拍的相片等,在课堂展示出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引发了创新思维。
4 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有生命的历史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总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旁观者角度,即使再感人的历史事实,也无法激起他们内心的波澜。
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走人历史人物的内心,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走进历史情境,体验人物心灵,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而发展“言之有据,论者符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理解偏见、容纳悖论”的人文精神。要实现这一点,可以通过情景假设法、角色扮演等方式。如讲左宗棠时,可采取讨论的方式,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左宗棠,你该如何?让学生积极讨论,课堂效果良好。当然,还有很多的方式:如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就某一个专题的分组开展辩论赛,编排和表演历史短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学唱历史歌曲,编写家庭史、社会史,举办故事会,撰写学生小论文等等,都会让学生感到有趣,也就会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5 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对策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既对学生起到科学思维与数学方法的训练,又对学生进行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物理教学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科学的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农村初中实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观念落后、方法陈旧,停留于浅层次的要求上;注重重复操作,缺少科学探究,更谈不上实验创新,忽略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培养;更有甚者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不重视实验,学生实验走过场,实验应有的功能大打折扣。做为一名农村初中的物理教师,就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思考。下面谈一谈我自己一些粗浅的想法,供同行们参考。
一、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设备、器材存在的问题
前几年,我省虽然实施了“四配套”工程,对农村初中的实验器材进行了充实,但还不能满足开全所有初中物理实验的需要,出现想做的实验而做不了的情况。而我校的物理实验器材,一部分还是十几年前学校购置的,都比较老旧,已经无法与现在的教材实验相匹配。
(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初中物理教师的自身素质不高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能否提高。从目前农村初中物理教师的队伍来看,呈现专业化教师偏少,课时负担过重的现象,还不能适应新课改下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教师的思想观念落后,在实验教学中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参成为教学的主要工具,不去设法组织学生进行有关实验的探究,而是把实验教学流于形式。使学生的观察局限在老师预设的范畴之内,缺乏创新性、趣味性。做与不做差不多,学生体会不到自己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带来的乐趣,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过分要求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而忽视实验探究的过程,从而影响了实验的预期效果,在实验教学中培养能力成为一句空话。
2.实验过程中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能力,自控力能力较差
自主探究是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使某一现象发生或重演,促进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消化和扩展,更好的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过程中,有些学生怕出错、怕麻烦,总是看旁边同学做,自己不去做,或敷衍一下,到实验结束时,抄袭别人的实验数据和结论。特别是两人合作时,有极少数学生只看不动手,也不留心实验观察,不记录相关数据,更谈不上去思考。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引导他们突破思维定势,不利于他们创新思维方法的形成,更不利于他们智能的开发。
(三)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农村初中没有专职实验管理人员,所以实验室很少对学生开放,除教师取器材和做实验这段时间以外,实验室的大门一般是“铁将军”把门,学生进入实验室的机会少之又少,造成了有限的资源也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二、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采取的对策
(一)多措并举,解决实验器材、设备短缺的问题
1.加大政府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应对现实的挑战,促进农村初中物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是摆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农村学校及教师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只有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教育现代化建设力度,为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顺利实施提供物质的保障。
2.积极自制教具,弥补实验器材的不足。农村初中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实验器材存在严重不足,作为物理教师应设法予以解决。教师要积极带动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器具进行实验,从而弥补实验器材的不足。为提高师生自制教具的积极性,可以定期进行自制教具的评比和展览。
(二)改变策略,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物理教师的实验意识和实验技能。物理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是顺利实施物理新课程的基础,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依赖于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教师培训,迫使物理教师对物理实验提高认识,真正理解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当中的重要作用,以此提高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改革现行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学习方法。教师要有更新自己知识结构的紧迫感,主动探讨适合农村初中学生具体情况的教学设想,构建全新的教育理念。针对农村中学生思辨能力差,缺少独立思考的依赖心理,积极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要从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中走出来,彻底改变那种教师一讲到底或靠学生死记硬背带来分数的陈旧方法。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学校应尽快改变实验室的封闭式管理状态,制定开放管理办法,鼓励学生主动做课外实验。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课堂上所学理论,边学习边实践。
4.加强实验室的管理,提高实验员自身素质,确保实验教学顺利开展。学校实验室要配有专职的实验员,要求实验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时也要具备科学管理的素质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对策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
物理教学的开展中,实验教学是一项辅助型教学活动,也是帮助学生理解的关键性教学内容。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不仅需要对实验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和使用,更加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实验教学总会出现一些状况,以下是笔者的统计结果。
1、教师的实验教学观念滞后
实验教学作为教学形式的一种,在课堂上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学生也能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学到课本理论知识之外的操作性知识。开展实验教学也是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单纯的理论知识的讲解对初中课堂上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通过物理实验,学生能够比较直观的将理论知识的形成与原理同实验过程相结合,从而推动物理课程进程。但从实际的教学现状来看,部分物理教师为了追求高效率的课程讲解,对一些物理实验进行选择性的演示,或者并不进行实验教学。
2、对学生动手实验的重视不够学生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占据着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引导,并且在开展实验教学时,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确保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操作。物理知识的学习不仅包括基础性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需要结合实验来辅助理解。在部分初中笔者发现,物理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对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过于看重教师的演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不仅能够推动物理教学的进程,更加能够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教师对学生的重视不够,直接导致学生缺乏对物理课堂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
3、实验设备以及实验室的配备不齐全
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有相应的实验设备以及实验室等教学资源的支持,但是部分初中并没有建立完备的实验室,相关实验设备的配备也并不完善。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演练时,由于实验设备的局限,并不能够为学生进行整个流程的实验演练,另外,在开展学生的实验实践活动时,学生没有相应的物理实验室,导致实践活动的难以开展。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和学校结合物理教学条件以及自身教学方法的情况进行相关改进。
1、教师和学校都需要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
物理实验也是物理基础知识的一种,加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是教学目标之一。初中物理知识体系内涉及到的知识点大部分都需要有相关实验的支持,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的形成,因此,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十分必要。教师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需要教师将实验教学与理论知识教学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认识到实验教学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推动作用,同时,教师需要结合优秀物理实验以及物理课堂的特点来开展相应的物理教学。学校在加强对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视时,需要对学校内部的实验教学条件加大投入,购进完备的实验体系。在这一基础上,学校也要向教师强调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对部分教师进行培训,确保教师实验流程的规范性。并且,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物理实验室,并加派教师进行实验指导,减少学生实验过程中事故的发生。
2、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动手实验的重视
学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不仅能够通过物理试验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也能够在对实验流程的观察以及多种实验的对比分析中形成自己的思考,这对学生的后期发展十分有利。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注重演示的教学模式,推动学生的实际操作,并给予一定的实验指导。
3、加强学生实验习惯的培养
物理知识的学习需要进行大量的物理实验,教师需要结合课本知识的特点以及相关思考问题,让学生积极的开展实验活动。物理实验与化学实验一样对实验流程的把控十分重要,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实验习惯,确保其实验的有效性以及科学性。实验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深入学习物理知识十分有利,一方面,实验习惯的养成能够推动物理教学的进程,确保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实验习惯的培养能够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
4、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多媒体等新式教学手段的应用,必然会促使素质教育的发展,中学各学科在教学方式上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来说,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形、声音及动画等优势特点,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注意力和兴趣.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工作环节。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结合课本知识以及相关教学材料帮助学生加强理解,同时,学校也需要对实验教学予以足够的重视,完善实验室的构建,推动物理实验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长远来看,实验教学是一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牛志荣. 物理实验教学应如何运用信息技术[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