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0 09:47: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校网格化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模式;高校;学生管理
大学生网格化管理是网格化管理理念和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是一个新兴的学生管理模式和概念。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尽相同,目前,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一种观点认为,大学生网格化管理主要是基于学校电子专网和基础信息系统,运用编码技术和信息技术,将信息化技术、协同工作模式应用到学生管理中,实现联动的管理模式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学生管理系统。另一种观点认为,大学生网格化管理就是采用单元网格管理法,应用、整合多项数字技术,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学生管理模式。还有观点认为,大学生网格化管理是以信息化为手段,综合集成各种管理资源,在特定的校园网格内,及时发现并综合解决各类问题,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和管理需要的一种管理模式和机制。以上观点所处角度和概括方式各不相同,但在基本认识上是一致的。
笔者认为,所谓大学生网格化管理就是指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的,以单元网格管理为特征的一整套大学生管理思路、手段、组织、流程的总称。大学生网格化管理是在不改变现有学校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从管理结构、功能、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重组或重新设计,把管理内容划分为部件和事件,把管理范围划分成以网格为最小管理单位,明确管理的标准和流程,建立相应的组织保障体系,配置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和设备,形成科学的管理系统,实现学生 “立体化”管理,形成“条”、“块”整合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二、高校网格化管理模式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网格化管理是实现“学生为本”的有效手段。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大学生群体特征的变化,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由于学生众多,管理人员有限,传统管理方式下管理人员无法深入有效地与每个学生进行思想交流,而每个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没有有效机制保障,只能依赖学生自发的交流。
网格化管理模式有利于高效的整合学校资源,有利于畅通学生群里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因材施教管理,使“以学生为本、以服务为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学生管理理念得以践行,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和教育,实现学生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精细化和系统化,从而为学生提供个性的服务和教育引导。
2.其他领域的应用成果是高校网格化探索的理论实践基础。目前,网格化管理在城市建设、社区管理、劳动保障等方面已经有相对成熟的应用实践成果,同时高校网格化管理的概念已不断的被专家学者诠释和完善,为网格化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前提和基础。
3.高校学生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网格化实践的平台保障。高校学生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已不断广泛,学生教学、党建等多方面的信息化平台不断完善,网络信息资源的应用技术不断成熟,这为网格化管理的推广和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4.现有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利弊是影响网格化管理推行的重要因素。从现有学生管理模式分析,不难发现,网格化管理雏形一直存在于高校学生管理中。可以形象地将现有的“班级—年级—学院”看成是一种简单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其中班级即网格化管理中的最小单元格,但这与真正意义上的网格化管理又有一定的区别。一是信息技术的运用并不充分,网络系统功能并未被充分发挥;二是层级之间更多的是单向管理功能,且存在最小单位规模偏大、无法实现管理全覆盖等问题;三是学院层级以思政工作为主,与学生教务管理分离,无法完全实现网格化管理所提倡的组团式服务,不利于管理的整体性与精细化,无法提供较好的个性化服务。
5.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改革春风是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探索契机。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改革和创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国家、省市以及学校各部门对教育改革重视程度不断上升,对创新研究投入不断增加,这都是该网格化管理方案和今后有效实践的重要推动力量和有效环境保障。
三、结语
通过有效网格化管理,集成学院学生管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以学生为本、以服务为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学生管理理念得以践行,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和教育,实现学生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精细化和系统化,从而为学生提供个性的服务和教育引导。
参考文献:
[1]林正游.试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1).
[2]李荣华.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模式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3]余淑均,肖坤.高校学生工作创新的若干理论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06(1).
关键词:政治学;高校;网格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02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0.011
一、大学生网格化管理
大学生网格化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在管理高校学生的时候应用网格化管理这个理念,这种学生管理模式是非常新颖的,所以人们对其也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种观点认为大学生网格化管理是在学校的信息系统以及电子专网这个基础上,进行信息和编码技术的合理利用,在学生管理中有效地应用信息化技术以及合作模式,完成学生管理系统中的资源共享以及联动管理。另一种观点认为大学生网格化管理就是在管理中使用单元网格这种管理方法,将各种数字技术整合起来并应用,优化学生管理模式使其得到全方位的覆盖并且变得更加准确和高效。还有一种观点提出,大学生网格化管理就是将各种管理资源综合起来,然后通过信息化的方法在校园网格内得以应用,有问题出现及时发现并且进行解决,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以及管理的一种管理机制。上文中所说的观点之所以各不相同,是因为使用了不同的概括方法、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但是拥有相同的基本认识。大学生网格化管理虽然没有对学校目前的管理体制进行改变,但是重新对其管理的结构以及具体的功能进行了规划和设计,通过对管理的划分形成了最小管理单位,对管理标准和管理流程进行了明确以及规范,并进行对应的组织保障体系的建立。
二、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应用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
(一)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有效推行“学生为本”理念的手段
如今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高校也将其招生规模一再扩大,加上具有很大不定性的大学生群体特征,如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例如学生数量过多、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且没有形成完善的团队、受到传统管理方式的影响管理人员和学生的思想交流不够有效等,而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也没有一个有效的机制对其进行保障,所以只能依靠自发行为。
网格化管理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将学校的众多资源高效地整合起来,打开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渠道,对于学生管理来说可以更好地实行“因材施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实现将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这种理念,使服务和教育可以通过管理体现出来,更加系统化、信息化并且规范化的进行学生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服务以及教育引导。
(二)探索高校网格化的理论基础为其他领域的应用成果
目前在城市建设、管理社区等领域都已经应用了网格化管理,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果,而且如今的专家和学者们还在对高校网格化管理的定义进行进一步的诠释和完善,这种理论方面的基础为高校学生网格化管理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条件。
(三)管理大学生过程中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是实践网格化的平台保障
在大学生管理中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早已是常态,并且应用的技术种类越来越多,学校都在不断地完善自身的学生教学、管理以及党建等方面的信息化平台。学校更加熟练地掌握并且应用网络信息资源,这无疑是为推广和应用网格化管理提供了一个足够坚强的技术保障。
(四)影响网格化管理推行的重要因素是如今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中的优缺点
目前的学生管理模式其实是有网格化管理雏形的存在的,我们非常常见的“班级、年级和学院”就可以看做是网格化管理模式中比较简单的一种类型,在这个网格化管理中班级就是最小的单元格,但是又不完全同于真正意义上的网格化管理。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充分地运用信息技术,所以没有将网络系统的功能完全地发挥出来。另一方面是因为层次之间使用的功能都是单向管理,而且最小单位具有比较大的规模、没办法真正全面进行管理。还有一点就是学院层次主要负责的是思政工作,没有和教务管理之间的交流,网格化管理中所倡导的团队服务不能得到充分地实现,会影响管理的整体性和精细程度,对个性化服务的开展也有不利影响。
目前,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主要以专业和班级的为主,学生公寓为辅的组织管理形式。学生公寓的管理工作还停留在探索阶段,对学生公寓内党员、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的组织和管理没有深入,而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将管辖区域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按照学生公寓管理实际需求及特点入手,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它是一种数字化管理模式,针对公寓工作中的活动开展,信息数据采集,安全管理都有较好的管理作用,能将学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入。针对目前学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实际情况,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和研究,初步形成了学生公寓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
一、公寓安全管理存在的现状及原因
(一)人身财产安全
近年来由于学校扩招学生增多,导致学生公寓的治安管理方面出现许多问题。由于学生自我防盗意识不强,公寓防盗设施不全,管理上也存在漏洞,学生公寓失窃事件频频发生。且被盗财物主要集中在现金、手机、电脑等不易查追查的物品,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许多的不便,在社会上对学校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公寓内学生们在寝室的集体活动主要集中在聊天、上网、打牌甚至喝酒聚会,导致酗酒、赌博、打架、外来人员随意出入和群体性哄闹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给给公寓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
(二)消防安全
消防安全是学校公寓安全管理中重点。由于学生的消防意识不强。很多学生在寝室内甚至床上抽烟;为了熄灯后上网、打游戏,在寝室内私拉乱接电线;在寝室内使用热得快、电饭煲、电热毯等大功率用电器,使公寓消防安全危机四伏。另外由于部分学生恶意损坏公寓内配置的消防设施,如:应急灯、安全疏散标志等,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心理健康安全
少数学生由于家庭、成长等环境原因导致他们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并且这一情况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在学习和生活中随时会突发,预防和管理难度大。同时,还有少数学生存在情趣贫乏、心里孤独、情绪烦躁等方面的心理亚健康症状,容易诱发安全事故的发生。甚至存在由于心理问题而在学生公寓内引发自杀、自残等安全隐患。
(四)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公寓安全管理隐患存在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安全意识淡薄,防范意识不强。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学生社会视野更加开阔,但是其安全意识却有待加强。由于学生自我保护和保管能力明显不足,防范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差、自理能力差,给公寓安全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同时对与自己不相干人员的不闻不问,看见有人违规或犯罪的行为也漠不关心,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学校在公寓安全管理中信息收集和传递机制不健全,造成对公寓内信息掌握的不及时,也是造成公寓安全隐患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公寓学生安全管理网格化建设的思路
学生公寓网格化管理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根据公寓所处地点不同和公寓楼自身特点,将全校的学生公寓按楼幢划分成若干网格,由学校宿管中心统筹,后勤和保卫部门配合进行管理。每单独一栋楼为一网格,每个网格下设立一级网格长、二级网格长和三级网格长,每三到五个网格组成一个片区,设片区长。片区长由宿管中心人员担任,一、二级网格长由辅导员担任,学生担任三级网格长。网格划分思路:在每一一级网格内,将10-15个宿舍划分为一三级网格,每8―12个三级网格组成一二级网格,每个一级网格分别安排后勤和保卫部门人员负责联系。通过网格的建设,明确责任,将公寓管理的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三、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网格化管理的运行和保障机制
(一)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机制
公寓安全管理网格化体系在运行过程中,依托网格层级划分,逐层实现信息传递和收集。由最小网格单元的各寝室提出需求或服务请求,反到三级网格长或二级网格长,再有二级网格长将信息进行整理后反馈给一级网格长,最终由一级网格长向学校宿管中心反馈,各级网格长是信息反馈和传达及公寓管理的关键节点,要求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将各寝室所提出的建议、要求等汇总后反馈并将学校或者公寓内相关信息及时快速传播。作为各级网格长还需全面的掌握所管辖网格学生的信息,包括寝室数量、人员、有无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等等,并做好信息的及时跟新。各级网格长对于在公寓内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到在权限范围内的及时处理并汇报。
(二)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网格化管理的保障机制
为了保证公寓安全管理网格化的顺利进行,公寓安全管理网格化建设需要有队伍、物质及制度的保障:
1.队伍保障,首先,强化角色定位,突出各级网格长综合管理服务作用。其次,制定三级网格长队伍的选拔制度,保证学生组织和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和威信,同时还要制定好网格管理队伍的换届制度,保证队伍的稳定性。
2.物质保障,公寓社区内的基础设施要完备,比如公共活动室,会议室,心理沟通室等便于学生与公寓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
3.制度保障,为了保障网格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必须建立和完善网格化管理制度,对各管理网格的职责进行明确,制定网格管理的片区长职责、网格长职责和寝室长职责,规范日常检查和走访工作,实现分片包干、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格局,形成一套体系完整的公寓管理规范和标准。并且需要打破二级学院管理概念,实现大学校管理体系,实现统一统筹安排。
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工作关系重大,是高校安全工作的重点、难点。做实、做细、做好,学生公寓安全工作关系到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更关系到学校的正常教学、生活秩序。学校必须不断加强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工作,切实维护好学生公寓的安全,为广大学生创建平安和谐的校园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黄飞凯. 高校学生公寓网格化管理研究[J].企业研究,2013年10月
关键词:高校;学生安全;网格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2017102
随着高校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安全管理的压力也随之增大,一些高校积极探索学生安全管理模式,并做了有益的尝试。我们认为,网格化管理模式作为一个较好的管理模式,可以引入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中,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本文就此加以分析:
1学生安全网格化的内涵
网格化管理就是把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个网格单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各网格单元间建立起协调机制,使各个网格之间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透明地共享组织的资源,以最终达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新型管理思想。它对推动管理方法科学化、管理技术信息化、管理职能高效率化、管理组织系统化、管理方式民主化等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安全网格化管理是指网格化管理理念和技术在高校学生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其含义是指建立在数字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以单元网格管理为特征的一整套学生安全管理思路、手段、组织、流程的总称。它也是在不改变现有学校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从管理结构、功能、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重组或重新设计,把安全管理范围划分成以网格为最小管理单位,明确管理的标准和流程,建立相应的组织保障体系,配置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和设备,形成科学的管理系统,实现学生安全工作“立体化”管理,形成“条”、“块”整合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学生安全管理内涵丰富,包括学校和学生个人两个层面,而学校层面主要包括用火用电安全、治安环境安全、设施安全、食品安全、专业安全、踩踏安全、节日安全、外出交通安全、集体活动安全等;学生层面主要包括财物安全、人身安全、心理安全等。
2网格化管理在学生安全管理工作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多领域相对成熟的应用及理论成果为网格化管理在学生安全工作中运用提供了实践与理论的基础。当前网格化管理模式已经在城市建设、社区管理、劳动保障等领域已有相对成熟的应用及实践成果,当然高校网格化管理模式及概念也不断地被专家与学者所诠释和完善,这些都为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安全管理中积极而充分的应用提供了实践前提和理论基础。
(2)网格化管理模式能成为推进和实现“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良好手段。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大学生群体特征的变化,不断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挑战。由于学生众多,管理人员较少,传统管理方式下管理人员无法深入而有效地与每个学生开展思想交流。网格化管理模式有利于整合学校优秀资源,有利于畅通学校与大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对学生倡导因材施管,践行“以学生为本、教育与管理服务并重”的学生安全管理理念,可以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服务和教育方面的引导与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
(3)当前学生安全管理模式的弊端是促进网格化管理模式推行的重要原因。在分析当前学生管理模式后发现,网格化管理模式的雏形一直寄存在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现有的“班级—年级—系—学院”看成是一种单一的、直线型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可见班级即成了网格化管理中的最小单元格,但这与真正意义上开展的网格化管理又有着一定的区别。导致存在这种问题的主要表现为:第一,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充分,网络系统功能未被充分发挥;第二,各层级之间更多的是趋向单向度的管理功能,并且存在着最小单位规模偏大及无法实现安全管理全面覆盖等之问题;第三,各层级开展的主要是思政工作,无法完全实现网格化管理所提倡的规模化和组团式服务,影响和阻碍了管理的整体性与精细化,更无法提供一些具有个性化的服务。
(4)信息技术在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为网格化管理实践提供了平台保障。当前信息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已广泛运用和普及,学生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等的信息化也不断完善,加上数字化校园的学生管理系统的较好实施,网络信息资源的配置完善,这些都为学生安全工作中推广和实践网格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平台保障。
3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安全管理中的实践
学生安全网格化管理总体思路是:按照“一网三级、一级多格、一格多点”的模式,从“学工办—班级——宿舍”三个层次整体推进,筑牢“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盲区”的学生安全防控网。其主要做法是:
(1)做专学工办“大网格”,构建学生安全管理平台。发挥学工办组织和综合协调的优势与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做到每个工作人员首先是一个安全平面,同时又是一个安全平面的重要结点。借助第一课堂辅助作用、发挥第二课堂辐射带动作用、加强第三课堂主阵地的管理和教育作用,利用三个课堂“堂堂相通”的优势和平台。及时传达贯彻学校学生安全会议精神,强化对学校有关学生安全管理制度的学习和把握;定期召开工作例会,部署阶段性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抓紧落实学生管理工作各项措施;强化责任,奖罚分明。
(2)做强班级“中网格”,壮大一线班级安全管理队伍。在“中网格”中,发挥班主任重要节点作用,利用学生自治组织、社团组织中的骨干力量,以及班级学生干部的力量组建一支班级安全管理队伍,并发挥出他们对学生个体和班级的指导和影响作用。在班级中,班主任在一线班级安全管理队伍中担负主要角色,起到中枢和协调作用,角色和责任不可推卸,指导班级安全委员开展工作,积极推动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3)做实学生宿舍“小网格”,突出学生群体安全主力军作用。在结合学生公寓实际情况,把每一处公寓当作一个网格,每个学生公寓又是在此基础上划分出的“小网格”。把每个学生公寓的宿管员当作学生公寓的直接责任人,即为学生公寓的首要网格节点,担负起本公寓的安全责任片区,做好为学生安全教育的义务宣传员。把每个寝室的寝室长当作“小网格”的末级节点,也是处于“六级安全管理层级”的最基层,起到安全员、信息员的主力军作用,应及时反馈本寝室的安全动态,对于各类危机和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报告相关责任人,便于及时处置不安全事件,确保学生安全工作责任到人、管理到位。
通过将网格化管理模式引进到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当中,并完善制度,各节点责任人积极努力,采取措施,减少或排除各类安全事故,把安全损失降低到最小、最少,稳步推进学生安全管理网格化建设,就可以不断地提高学生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平安和谐校园的创建。
参考文献
[1]张琴.我国高职院校危机管理的内涵、问题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2):711.
[2]张人崧,陈朝新.辅导员应对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工作能力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0):4750.
[3]郑士源,徐辉,王烷尘.网格及网格化管理综述[J].系统工程,2005,(03):16.
[4]陈建波.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创新模式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7,(01):8384.
[5]尹菊琴,刘丹,卓亨逵.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成功(教育),2012,(05):297.
[6]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高职院校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研究报告[R].中国行政管理,2006,(10):69.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 资固定产管理 管理新模式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101-02
2016年4月,教育部的《中国高等教育系列质量报告》显示我国高等教育“硬件”建设数量上呈井喷式增长,从2010年到2014年年底,全国高校固定资产总值增加42.15%,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增加57%。由此可见,国家及地方政府对高校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推动了我国高校的高速发展,也使高校的固定资产大幅度增加。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方式方法相对滞后,不论是宏观的体制机制建设上,还是平时的管理细节上,都很难适应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总体要求。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当代高校新型信息化教育重要的辅助手段,如何提高固定资产的科学配置和最大利用率,促进高校资产管理的科学水平;如何建立起与高校信息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是高校高速发展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高校在管理上过于涣散,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组织不力、落实不严,配备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不够,导致固定资产不能科学管理,造成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存在漏洞,这对高校的稳定发展埋下了一定的隐患。有的高校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严格按照“谁使用、谁保管”的原则进行资产管理,存在固定资产采购合理性较差、入库登记保管手续不健全、领用及调拨处置不科学等现象,造成固定资产随意放置,甚至造成固定资产流失,间接地导致高校的经济损失。
(二)建档立卡不到位。在现行管理体制下,我国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主要以部门管理为主,难以明确谁对国有资产管理负责。同时,不少高校的固定资产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依旧停留在手工登记造册,工作效率不高,也无法全面反映资产的闲置状况、存量分布和动态变化。另外,由于资产主管部门与资产使用的职能部门缺乏一体化的管理手段,不能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起唯一有效的“身份证”标识,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难以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三)动态监控不到位。高校存在校区分散、人员分散且缺乏专人管理,导致资产无法实现全方位动态监控。有的高校仅由学校财务部门对全校固定资产进行电子价值的数字管理,有的高校仅由后勤管理部门对全校固定资产进行登记造册的管理。在现实运作中,各类固定资产又分散到各使用部门管理,导致管理松散、责任不清、追责不明。这不但影响了学校领导的整体决策,也影响了资产的优化配置和发挥最大使用效益。
二、构建高校“互联网+”资产管理模式是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在适应潮流发展,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推动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快速提高,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然而,作为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基础的固定资产,在我国一些高校尚以简单手工记录的方式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造册管理,并未在教育信息化大潮中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实时化的管理目标。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大量的教学设备不断购进,基建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越来越跟不上高校发展的步伐。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使用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而实现固定资产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这将是“互联网+”环境下探索与实践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与自动化管理的创新模式。
三、“互联网+”环境下打造平台构建高校资产管理新模式
(一)运用“互联网+”打造网络化统一资产管理平台。网络化统一资产管理平台能够实时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整体状况,具备查询和跟踪功能,确保固定资产安全,最突出的特点是其能够起到“时时、处处、人人”的作用。高校运用“互联网+”打造网络化统一资产管理平台,借助平台相关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高校各个部门也可以通过平台资产需求、库存、报废等信息,实现固定资产的“流动”管理。网络化统一资产管理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高校的自身内部管理模式,促进固定资产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进而提高了固定资产的综合利用水平。
网络化统一资产管理平台根据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业务需求,通过平台数据接口将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连接到平台上来,形成数据共享和业务联动。平台要重点开发以下模块:建筑管理模块、国土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图书管理模块、文物管理模块、家具管理模块、办公管理模块、植物管理模块等。同时,为了更好地支撑固定资产的互联互通管理,平台要具备无形资产管理、采购管理、报修报废管理、共享使用管理、固定资产折旧管理等应用和协调功能。
(二)以平台搭建为抓手构建网格化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高校网络化统一资产管理平台的建设和使用,将为高校实施固定资产网格化管理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高校固定资产网格化管理就是用数字信息化方式管理固定资产,在全校范围内,主要将房屋及构筑物、土地及植物、仪器仪表、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印刷设备、卫生医疗器械、文体设备、文物及陈列品、图书、家具、行政办公设备等不同类型资产分为相对独立的“格”,确定每一“格”的管理专员及管理权限,负责管理“格”内资产业务,将网格的管理职责落实到人,进而建立起全覆盖、无盲区的高校固定资产“网格化”管理体系。
同时,高校要充分依托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开发基于手机的固定资产管理APP动态监管平台。手机APP动态监管平台将强化高校上下沟通和联动,所有固定资产管理员能够“时时、处处、人人”为师生提供资产使用、申请维修、报废处置等业务的手机平台处理,一揽子解决教职工多部门奔波签字之苦。通过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网格化管理及手机APP管理平台互为补充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实现固定资产管理方式网络化、业务分析信息化、资产指标实时化、动态监控常态化,从而构建新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模式。
四、加强“互联网+”高校资产管理平台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一)在制度上要完善资产管理配套制度体系建设。高校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和处置的规章制度,才能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高校要制定一套科学、严密、系统、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根据《高等学校新会计制度》精神,要及时完善及制订出台相对应的《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细则》等制度,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使用制度、购置制度、定期检查制度、报废核销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管理制度,使固定资产购置、使用、保管、移交、处置及损坏赔偿等各环节都有章可循,切实做到用制度管理固定资产。
(二)在管理上要加强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在使用网络化统一资产管理平台后,对高校内部的资产管理方式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其一,高校要坚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明确学校一级与院、系及职能部门等二级使用部门之间的固定资产管理关系,建立结构简单、通俗易操作的管理运行机制。其二,要改变固定资产数字价值与实物价值不相符的情况,加强网络化统一资产管理平台与财务平台的有效对接,实现全校固定资产调配处置与财务平台同步更新、账目一致。
(三)在宣传上要加强资产保值增值的宣传。要通过门户网站设立专栏、定期举办培训班、开展固定资产清查等形式,宣传固定资产管理政策法规,让广大教职员工了解固定资产对学校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和保障性,提高依法管理和自觉遵守固定资产管理法规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王观宏.浅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J].财会学习,2016(15)
[2]丁连勇.浅谈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4)
[3]代惠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商,2015(52)
[4]黄忠林.《高等学校新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管理[J].内江科技,2015(11)
[5]黄鹏奎.浅谈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