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意义范文

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意义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09:47: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意义,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意义

篇1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小学教育的逐渐关注,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小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多元智能理论的引入,为小学教育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首先阐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背景和内涵,之后从多角度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证明了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教育的策略及方法,本文的研究使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逐步深入,为小学素质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小学教育;素质培养

1.多元智能理论的背景及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由国外心理发展学家HowardGardner(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他指出人类一直强调注重的读写能力,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展现出不同的智能组合。学校对学生的智能评价方式并不合理,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并未起到最大化的教育作用。多元智能理论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教育学家的广泛关注,这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力挑战,对教学改革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现如今,素质教育深入人心,教育改革中,当教师对学生评价感到困惑之时,多元智理论就会带来很多启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主要存在于多个方面:逻辑智能,语言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等,传统的单一的智能理论并不准确,也不利于对教师对学生准确的教学评价。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生长环境,兴趣都不相同,所以个体的发展也不应采取同一种方式。社会需要多种人才,只要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并加以培养、锻炼,每个人都会是社会的栋梁之才,都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智能教育,使学生在长处、优势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2.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多元智能理论可应用在学生培养的各个阶段、小学教育是人才培养中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所以在小学教育培养上就要重视。多元化的智能开发智能理论,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准,为学生设定适合其发展的培养计划。多元智能理论应该得到学校及相关任课教师的重视与关注,应置于与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同样重要的学科地位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证明了多元化的智能开发培养对人才发展更有帮助作用,甚至应当把语数的教学作为基础,而把其他具有职业前景的学科作为“主科”对待。实践表明:学生的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是某一门特定智力教育的结果,而是各门相关学科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在学生的培养上,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培养,教学内容应该横向流动、发展,各门学科的教学目标相互渗透,方法手段相互借鉴,为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提供多种方法和思路。多元智能理论的加入,会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小学学科组织的现状,基本上呈现出单科学科组、年级学科组、语数科任学科组三种形式,形式较为单一,教育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不利于小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掌握。如果加入多元智能理论来丰富这三种教研组织,即符合多元理论发展需求,又为课教学增添了活力。

3.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教育的策略及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以独特的智能诠释和极大的整合性为完善教育课程提供了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和新的思路。该理论倡导多元、开放、尊重文化和个体差异、重视实践效果的智能观和教育理念。

3.1多元智能理论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多元智能教育重视个性化培养,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进而深入分析了开展多元智能课题研究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深刻意义,老师们应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以课题研究为平台,相信学生人人有才,助推人人成才,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之下,使学生从小就能够把我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学习中做到取长补短,引导学生从小做好规划,学会从各种回馈中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学会独立的思考,进而在今后的个人发展中能够有自我选择的空间。

3.2多元智能理论要求立体化的课堂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应摒弃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加大愉快教育,环境教育,养成教育的培养,用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既不能以国学、环境等某一方面为特色而忽视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教育;也不以单纯以体育、艺术为特色培养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学生。更不能以“诵读经典”等学科为特色培养满腹经纶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亲不认”的心智不健全学生。

3.3多元智能理论注重设置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从主观上来讲,师生关系应均衡发展,没有所谓的学生聪明与否,只有智能强与弱,从而建立和谐校园;摒弃“差生”观:每个学生都是多元潜能生;“天生我才必有用”。从客观上来说,使素质教育项目化、优质化、常态化;以大项目带动小项目,小项目引发学生多元兴趣,多元兴趣促进多元智能成长,使学生心智教育达到基因裂变的效应。

4.总结

多元智能教育对我国的小学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强调通过个性化的培养手段,因材施教,为不同学生制定适合其智能全面发展的培养方法。本文从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从而引出了多元智能理论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要求立体化的课堂教育和为学生设置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这三种教学策略。多元智能理论多我国教育改革有着重要影响,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重视每一个学生特有的认知发展和智能形成过程,进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随着多元智能理论与小学教育结合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改革将展现出新气气象,学校也将为社会的需要做出更有意义的智能培养。

参考文献:

[1]赵利霞.人教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内容分析研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7).

[2]朱云水.多元智能理论与中职英语课堂教学[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0,(8).

篇2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教育改革;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我国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结合我国教育改革的现状,深入思考和研究。

1 智力观。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大多数人具有完整的智能,但每个人又有其独特性。在八种智能方面每个人所拥有的量是不同的,八种智能的组合与协作方式各有特色。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偏重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强调语文和数理化等学科的教学,而忽视对学生其他能力方面的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在传统的教育中不能受到尊重,他们的特长可能难以被发现,这对于学校和社会都可能是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真正有效的教育必须认识到智力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智力能力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音乐、体育、美术、历史、地理、社会常识等学科,对促进学生智力的多方面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狭隘的智力观必然导致狭隘的教育内容,而狭隘的教育内容只可能培养出片面发展的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甚至扼杀学生多方面的潜在能力,从而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教学观。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而且每种智力有其独特的认知发展过程和符号系统。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因材施教。教师应当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有适合学生特点的有效方法,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地发展。对教师而言,更为重要的是,不仅要辨认我们身心系统的智能,而且要认识到我们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和学习的“聪明环境”,使他们置身于积极、富有营养、充满刺激和交互作用的环境里,才能够持续地促进心智能力的发展。

3 评价观。

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标准化智力测验和学生成绩考查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传统的智力测验过分强调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能力,只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知识,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考核。因此是片面的和局限的,它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智力和教育测验应当通过多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进行;教师应从多方面观察、记录、分析和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和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不同的课程、教材和教法,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测验的目的不应该是对学生分类,排名次,或者贴标签,而应该是帮助教师和家长认识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其潜能。应当明确智力测验是手段,不是目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组成的综合体。因此学校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也应当多元化,并使学校教育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的智能的培养,应加大情景化考试力度,以发现每个学生在环境测试中显露的区别于他人的智能特征。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智力测验中发现自我的价值,使教师通过这一过程更加充分了解和认识学生的不同潜能特征,从而把握和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4 学生观。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的智力结构和学习方式千差万别。加德纳所倡导的“以个人为中心”的多元智能学校教育理论,有以下原则:(1)所有学生都具有多元智能和不同的发展潜质,学校教育应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建构一种可选择性的教育以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潜质、不同学习方式和不同发展需求;( 2)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学校教育的每项改革必须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最大效益;(3)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社区建立密切合作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有机会获得广泛的学习与发展经验,使学生的学习与自身的生活建立真实而完善的联系。真正有效的教学是应当能够将学生的智力特点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Campbell etal, 1998)。同时,多元智力理论也为教师们构建了健康乐观的学生观,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特长,并相应地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方法,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习困难的学生,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所在学校的教育不适合他们,没有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强势智能没有被激活并在学习中自如地运用造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指导。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的不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让学生有机会用他们最强项的智力和学习方式获取知识,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需求,保障每位学生学习、享受教育资源和发展的权利。

5 发展观。

按照加德纳的观点,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应该让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发现自己至少有一个方面的长处,学生就会热切地追求自身内在的兴趣。而这种追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是学生坚持不懈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这正是熟练地掌握学科原理和创造发明所必备的品质。按照“短路理论”,如果缺乏创设相关环境和给予强化而不去唤醒我们的潜在能力,相关的神经功能就会衰退,这些能力就会自我衰退,甚至会消失。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校当局及教师应明确在当前课程计划和课外活动中,包含了哪些在学生身上可以培养的多元智能要素,教师应致力于普及这些要素,确保所有的学生能够从中受益。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理解智能和教育的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开阔的思路和前景。尤其在教育改革的课程标准设置方面,不仅应重视学生不同的智力倾向,而且应拓展学生智力发展的空间,开发、挖掘和促进学生各方面智力的发展,尽可能地发挥每一个人的潜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3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幼儿教育发展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所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自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纳,并逐渐成为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近些年,伴随着社会对智能观念的改变,素质教育的深入,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也从国外流传进来,为越来越多的幼教人士所接受。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涵义及内容

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八个范畴,这八个范畴的内容如下①:

(一)语言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

(二)逻辑数学智能

从事与数字有关工作的人特别需要这种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智能。他们学习时靠推理来进行思考,喜欢提出问题并执行实验以寻求答案,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

(三)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是指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四)肢体运作智能

肢体运作智能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这种智能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五)音乐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六)人际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及与人交往能力,包括四大要素。组织能力,包括群体动员与协调能力;协商能力,指仲裁与排解纷争能力;分析能力,指能够敏锐察知他人的情感动向与想法,易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人际联系,指对他人表现出关心,善体人意,适于团体合作的能力。

(七)内省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

(八)自然观察智能

指个体辨别环境的特征并加以分类和利用的能力。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从对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多元智能理论在充满发展希冀的同时,其在中国的教育土壤上的实践有着强烈的丰富性、复杂性、长期性与艰苦性。

(一)接纳求同阶段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一经引进中国,便在中国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中受到了广泛而热烈的欢迎。公众特别是幼儿教育界对这一理论欣然接受。幼儿教育在课程体系、教育评估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和摸索,并使多元智能理论在学龄前儿童教育中广泛应用。

多元智力理论在教育界得到迅速广泛的传播和接受,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基本思想迎合了中国的教育改革气候。80年代初期,中国幼儿教育界已认识到传统教育的消极影响,开始全面深刻地反思幼儿教育所面临的危机,并力图寻求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正值此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挑战,为帮助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者进一步充分认识和发挥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提供了一个新颖的有力的理论依据。同时,幼儿教育界不满于传统智力和成绩测验,力求平等与卓越的多元化教育正在兴起,“以人为本”的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也逐步壮大。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多元智能理论一经引进,便被中国教育界广泛接纳。

(二)反思质疑阶段

中国的幼教界,在接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同时,也走过不少弯路。90年代末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教育理论不断涌现,很多教育工作者盲目地将其与多元智能理论套合,肤浅地将其混为一谈,并未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同时,在引进与实践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人关注的仅仅是理论本身,而忽视了这一理论提出的背景,没有对其加以改革和创新,而是机械地照搬照用,造成理论与实践的架空,不利于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深入地、客观地、正确地把握。就当时的状况和有关幼儿教学课例来看,很多幼教工作者没有理解多元智能理论的精髓,大部分幼儿园为了体现出教学的改革成功,将教育形式设计得过分花哨,课程内容繁多,课堂一派热闹,有的教师认为,实行多元智能教学就必须在每个项目里把每项智能都体现出来,因而表面看来课堂上热热闹闹,但实质上这背离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初衷。教师们很累,孩子们也很累,效果却并不明显。

篇4

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 艺术专业 语文课堂教学

一、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向传统的智商测试进行了挑战,被各国教育学、心理学界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1]

1.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加德纳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除了:语言-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这两种基本智能以外,还有其他六种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公平地看待全体学生,最后比较全面地评估个别学生的成就,并发展学生的潜能,从而重建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兴趣,最终达到个人全面的改进和发展。因此,有学者认为,多元智能理论将是 21 世纪的主流思想之一。[2]

(二)多元智能对教育的启示

1.改变传统观念,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智能倾向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位学生都有相对的优势智力领域,如有的学生更习惯于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思想,有的学生运动能力比较发达,承认人的智力优势的差异,就可以在教学中更加注意挖掘学生的潜在优势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才能。因此,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育观念是: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角色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认知自身潜能,挖掘学生身上的优势智力领域,并引导学生将这种优势智力领域迁移到其它弱势智力领域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改变教学方法,为实施个性化教学创造条件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是动态性和开放性的,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没有一种教学方法适合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智力倾向。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充分观察并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挖掘学生身上的优势智力领域,并引导学生将这种优势智力领域迁移到其它弱势智力领域中。

3.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优化学生的培养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可造之材,每个人都有可能将任何一种智力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对我们的教育对象加以良好的教育引导,每个人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因此,我们要优化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不再用标准化的分数来衡量我们的教育对象,真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并培养学生的优势智力即智力强项和特长,使我们的教育成为发现差异、因材施教、培养特长的教育。

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在艺术学校语文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1.艺术院校文化课教学的特点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由于个性、认知、受教育方式等方面的特点,他们身上体现出了与普通专业类学生不同的特殊性。他们从小学习音乐、舞蹈、绘画、戏曲和曲艺等专业知识,从智力开发上,右脑更多地接受了锻炼。所以,这些学生思维活跃、反应敏捷、记忆力强、感情充溢,同时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与较强的自我意识。但专业课的学习无疑占用了大量的文化课学习时间,这就导致艺术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较弱,文化积淀不足。

由于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再加上相对于专业课来说普遍对于文化课不是很重视,因此,如何在文化课教学中让学生感兴趣,进而愿学爱学,就需要教师革新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多元智能理论就起到了非常好的指导作用。

(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创设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情境

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教师“一言堂”“独角戏”的教学模式就是普通日校学生都会兴趣缺缺,对所学内容提不起兴趣,更何况是性格活跃个性突出的艺术类学生呢?因而,在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堂上,就需要老师针对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诗词鉴赏教学中,关于诗歌的意境和风格的赏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歌的“意境”这个抽象概念,不要单纯从理论上引用王国维的“意境”说,而应该选择两首词进行比较赏析,即柳永的《雨霖铃》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布置学生挑选两首乐曲进行配乐朗诵。这一点不同专业学生又有不同要求:对器乐专业的学生要求是自己选择两首乐曲弹奏并录制下来带到课堂上,其他专业的学生只要选择适合的乐曲带到课堂即可。这样,就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学生为了选择合适的乐曲朗诵,首先就要认真揣摩两首词的内容,对词的意境进行初步意义上的感受和体验,然后再从他们喜欢的角度去选择相应的乐曲:柳永的词比较伤感凄恻,乐曲适宜于悠扬婉转悲伤的风格,很多同学选择了古筝曲《湘妃泪》;而苏轼的词比较慷慨豪放,乐曲适宜于大气磅礴的风格,同学选择了古筝曲《将军令》,钢琴曲《蓝色多瑙河》,还有的同学选择了《滚滚长江东逝水》等。然后通过课堂上大家的展示和朗诵,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鉴别乐曲和词作内容的结合是否合适,在形象的意义上理解了“意境”和“风格”这样抽象的概念。实验证明,在学生进行乐曲的选择这个环节上,学生投入了难以想像的热情。这就是运用多元智力理论从音乐智力的角度进行个体智力的挖掘和引导。[3]

2.创设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师生活动方式

在多元智力环境里,为学生提供单一的、直接用于激发学生某种智力的素材可能并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设计出一些让学生感到有意义的活动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各种智力的组合,而基于发展潜力的多元情景化作业则为学生发展智力强项改善智力弱项创设了新的空间。在语文课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的活动形式有很多,常用的有讨论、辩论、演讲、日记、书评等。而在艺术院校的教学中,由于其专业得天独厚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可以把语文课与学生们的专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多项智能。如前面说的通过鉴赏音乐来感悟“意境”。下面举我在教学中的尝试为例:

针对舞台艺术设计专业的三个专业方向(舞台戏剧影视化妆造型、灯光音响、美术设计),我在教授《黛玉葬花》一课中,设计了音画欣赏、合作探究、实践设计等活动,并纳入课程学业评价中。①音画欣赏:同学们事先查找了《红楼梦》的大量文字和影视资料,通过剪辑和整合,我们制成了PPT,在课堂上播放出来,有助于他们直观的感受书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而把握难以言传的《葬花吟》这一经典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②合作探究:我让同学们按照专业方向分成三个小组,探究话题为通过赏析《葬花吟》讨论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塑造,进而按照各自的专业方向设计出林黛玉这一人物在舞台上的造型、出场灯光、舞台背景等。实践证明,这一活动的设计大大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她们在课外查找了大量文字和影视资料,带到课堂上,每个小组都是热情高涨的讨论,达成共识后,推举出组长拿着各自小组的意见在三个小组之间进行积极探讨辩论,三个小组相互合作,最后拿出一个同学们设计的《黛玉葬花》的舞台效果设计来。③实践设计:通过前面两个活动,同学们已经很好地把握了《葬花吟》的赏析和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分析,进一步的了解了《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的地位及其思想内涵,较好地学习理解了文章围绕中心事件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手段塑造个性化人物的笔法,可以说较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那么,这个活动的设计,实际上有点倾向于是课业评价了。这个活动就是刚才合作探究活动的延伸:让同学们将在谈论辩论的基础上得到的结论,运用到专业设计上。这堂课的作业是:如果需要你来设计黛玉葬花这一场舞台戏剧的演出,舞台效果或是灯光效果或是人物造型你会怎样设计,说说想法和理由。要求在课上说出设想和理由,课下通过绘画、电脑、或是文字形式表现出来,并以此作为课业评价。

总之,作为教师,只要掌握了多元智力理论的本质,能够联系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智力特点,认真思考,努力去做,总会找到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

(三)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于学业评价

多元智能对学生的评价是评价标准的多样化和评价指标的科学化。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点,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如下几种评价方法:1.编制学生行为日志。教师可以定期绘制学生成长进步的行为曲线,以便掌握学生的动态学习过程。2.编制非标准化测验题。如成语抢答、演讲辩论、根据课文内容选择音乐等,都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智能焦点。3.学生访谈。定期地与学生会面,讨论其在学业上的进步、兴趣所在、目标,及其他相关问题。

三、基于探索实践的思考

借鉴多元智能,开发学生潜能,为语文学科教学设计打开了思路,不论是情境设计、问题设计,还是活动设计,都极大调动了教师智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在借鉴过程中,教师必须牢固把握语文学科特点,关注中国的文化传统,惟其如此,才能有机巧、有深度,体现语文学科特色,满足学生需求。

结束语

艺术专业的学生属于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如果教师的教学策略随波逐流,不独具特色,那么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的“因材施教”。教师应根据学习者不同的智力倾向,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作为一名艺术院校的教师,只要我们抱着赏识鼓励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名学生,充分发现和调动他们的多种智力,就一定能做到因材施教、因法取胜。

参考文献

[1] 霍华德・加德纳著 沈致隆译 《多元智能》, 新华出版社,1999 年版

[2] 祝智庭 钟志贤著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篇5

一、什么是多元智能理论和差异化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1]。随着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以来就一直受到各方的欢迎,现在我国教育工作者们都深深被之吸引,甚至掀起了一股“多元智能热”。那么要如何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下进行七年级的道德与法治差异化教学呢?首先要解决的是差异化教学问题。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全面发展。差异化教育的优点在于能够使得社会和学校不再仅仅关注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开始转而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学生的兴趣发展程度[2]。就当前的教育形式来看,差异化教育会成为以后的教育趋势,但是目前差异化教学还没有被大规模的推行,因为道德与法治本身就是一个带有差异甚至某些情况下还有对立的词汇,所以推行道德与法治的差异化教学其实是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的。

二、如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差异化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所提倡的“为理解而教”、“个别化教育”等理论。

首先是“为理解而教”意在启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更多地注重学生的理解,而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如果只是将课本上的知识大声地朗读一遍,那么教学就变得毫无意义。理解的教学更有意义,明确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法治”、所谓道德就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是一个相对比较“软”的词汇,它没有什么条例的硬性规定,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行为准则,因为德多在人心,道德的标准也在人心,有这么一种说法“罪莫大于无道,怨莫大于无德。”;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约束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人们常说的一句话“现在是法治社会。”要依法治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实现真正的法治国家。法治是硬性的条文规定,是一个有着强制规定需要的遵守的准则,法治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实际案例、分组讨论等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道德”与“法治”这两个词汇的真正意义,教学的目的不是教而是学,真正学到了才是教学。

再次是“个别化教育”,个别化教育是一个类似于差别化教学的词汇。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一个目前还是应试教育的教育体系中提倡个性化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道德与法治来说,因为是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词汇,所以就有了实现差异化教学的可能,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对比讲述,从概念到授课方式,从授课方式到讨论分析,从讨论分析到提高总结。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结合实际进行分析,针对学生的个性,以及学生不同的学习理解情况进行教学,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以期达到一个氛围良好的教学环境,达到了一个各方都满意的教学情况。

三、结果和建议

无论是多元智能理论还是差异化教学都是帮助学生接受教育,帮助老师进行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要学会合理利用,将理论与现实实际情况相融合,真正实现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真正实现一个良好的智能教学。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在利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同时也要警惕过度使用或者滥用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真正将多元智能理论融入教学之中

教学的辅助方法有很多,真正实现价值是要将其彻底融入教学之中。多元智能理论是一个相对而言其实比较复杂的理论,在教学之中一定要正确理解并真正将其融入其中才能达到实现多元智力理论的重要作用。无论是“为理解而教”还是“个别化教育”对于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差异化教学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七年级是初中教学的开始,是中学生的一个阶段,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要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他们以后更好的发展,所以要将多元智能理论真正融入教学之中,学会融会贯通,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一样,学习不是简单的相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理解,是一种学会学习的能力,学海无涯,学习这条路没有尽头,所以只有学习的方法才是茫茫学海上的一叶扁舟。

(二)警惕过分沉迷于教学方法而忽略教学本身

篇6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理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多元智能理论;刍议

引言

从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看,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而且还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个性发展机会。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将多元智能理论合理的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就需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此制订出不同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从而也才能促进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起源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特点

2.1学生存在差异性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至少可以分为七个范畴,而每种智能在每一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也大不相同。

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很容易发现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实际上是不存在优等生与学困生区别的,只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巨大差异而已。这也意味着老师只凭借某一个方面去评价学生的好与坏,则是完全不能真正地反映出学生真实水平及能力的。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

2.2学生课堂的参与性

高中生作为整个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更应该体现出自身的主体性。而且随着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高中生的主体地位显得更是尤为突出。

作为教师,在多元智能理论运用背景下,不仅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还要注意别将个人感情带进课堂。这样,学生的中心地位才能够展现出来,同时也更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与此同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除了积极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之中,还应该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从而使得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并促使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得到不断地提高。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3.1有助于高中生健康快乐学习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中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之下,他们的内心情绪常常处于比较压抑的状态。如果语文教师在重要的阅读题型教学中,还一直采用比较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且用单一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发展,这将会对学生个性的发展造成严重的伤害。

随着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则意味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智能现状,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与发展途径,这不仅更加符合现代教育观的要求,而且也更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化的发展,进而确保在高中语文阅读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中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3.2有效纠正教师的错误教育观

在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观念依旧比较严重,学生的潜能也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发展,但是多元智能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尤其是对纠正教师错误的教育观更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个性是完全被教师忽视掉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也都是统一安排的,这样只会使得一些学生对语文学习完全失去兴趣。但是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则使得教师能够及时发现个体身上的组合形式与表现形式是不同的,以致于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差异问题会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今后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将更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并促进学生现个性化的全面发展。

3.3促进教师对学生评价更加公正客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校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并且帮助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智能。在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是依靠单纯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优秀与否。由于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智力,从而对学生其他智力发展的评价显得尤其不公平,这样只会严重阻碍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融入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而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使得教师的评价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例如,对学生的语文阅读成绩进行评价时,会对学生进行语言结合能力、思维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考查,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协调发展。

四、加强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4.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高中语文的阅读也为多元智能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好的教学平台,由此可见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考虑到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概念,即每个人的智能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教师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的基础、智力结构特点等内容,并将它们进行最佳配比以及融合,最终才能够使得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发挥出最佳的效果。比如:有的学生语文阅读基础比较差,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进行相关题型训练的时候就要以基础性为主,主要也是为了让他们熟练答题,阅读的步骤和模式。反之对于基础比较好的的学生,就相应的加大训练难度,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还能体现出多元智能理论为语文阅读教学打开了创新的思路,最终更利于良好语文教学效果的获得。

4.2营造良好的学习意境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下,多种教学工具和方法开始应运而生,同时也有效提高了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而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获得,还需要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意境。

以著名抒情散文《荷塘月色》为例,在本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得每个学生都能以适合自己智能特点的途径达到教学所要求的目标。比如:通过欣赏河塘和月色的物境之美,从而使学生领悟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要的章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为他们提供相关的视听材料,这主要是为了给学生创造出更多能运用语言表达的机会。与此同时,通过画面或语言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他们必定也能受到美的熏陶,在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则可以鼓励学生选取适合本文意境的背景音乐,并为此进行配乐朗诵,这种形式不仅能使学生在视觉、听觉上感受荷塘恬美的景色,而且还能提高整个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

又比如:在《再别康桥》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阅读到“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这些诗句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去想象,只要深入其中,学生必定也就会感知到具体景物的存在。

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在语文阅读课中,他们的音乐智能、画面智能、语言智能等都将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提升,同时,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会得到升华。

五、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在这一理论的运用影响下,不仅打破了传统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模式,而且还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个性发展机会。因此,为了促进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除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解外,还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促M学生全面发展,并有效推动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云飞.浅谈多元化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教育,2010.03

[2]孙永强.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妇女:下旬,2013.11

[3]郁苗.让课堂变成学生展示智能的博物馆――浅谈借助多元智能理论促进语文阅读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122

篇7

1、阅读思维的多元化。由传统教学观点的一元化到多元化是教学思维上的一项突破。这是参与人员必须首先确认的,即确认每个学生的智能都是多元的。我们推行这套理论方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所有学生的各种智能在语文阅读过程中都能发掘出来,使得那些单元智商高的学生考得更好,而那些考差了的学生仍能充满信心;最后不仅是获得了学校语文阅读的课本知识,而且还获得了社会实践的能力。因为实际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的,这样培养出来不同智能强项的多元人才都能符合社会需要。真正印证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观点。

2、阅读目标的多元化。基于多元教学理论认定学生智能的多元化,那么每个学生的个性、感悟、智能的展现兴趣偏好当然都不会完全一样,如果用统一的目标去套用本身就不合理,也不符合我们一贯强调的“因材施教”的观念。 所以目标多元化的实质是对于不同的学生和他的智能强弱展现,应该赋予这门阅读课程中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目标。从广义地讲,大纲所赋予“知识目标”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能力目标”;完成考试要求的目标之外,还要求社会赋予的“实践目标”。新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提出了这一点,即三维目标的确定,从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出了要求。

3、阅读方法的多元化。“工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方法是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工具,是入门的钥匙,过河的桥梁。我们要坚持科学观点,在语文阅读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才能更好地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贯彻多元智能理论。因为根据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只有建立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才能在适当以保留传统教育优点基础上,全面吸收和开展实现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工作。学生必须掌握各种科学方法,随机而用,所以自主学习中拥有多元学习方法确对提高学习效果是极为重要的。

篇8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论与差异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论核心就是学校和教师应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不同的选择机会。Gardner认为所有正常人都有8种智能,而且这8种智能所拥有的量各不相同,每个人的智力都有其优势领域和劣势领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通常并非是一种而是几种智力在相互作用。

差异教学策略是指尊重学生个体智能差异为前提,以学生个体的优势智能为着力点,在差异教学观念、理念和原则的指导下,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系统规划,对学生实行有差异的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节教学方案,使得教学与学生个性达到最佳匹配状态。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差异教学策略,是要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智能的差异。在实行教学之前,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以深刻了解各个学生的智能特点,从而依据学习者的智能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准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以及对于每个学习者的评价也是基于不同的智能特点而作出学生是否学有进步、有多大进步的评价。

二、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没有透彻地理解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差异教学本质。初中教师对差异教学本质、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等先进教育思想了解不多,农村部分教师根本就不知道。缺少坚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的理念;不能透彻地理解和掌握新课改中倡导的自主学习、分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这是初中英语差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英语课堂教学是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和各种智能的活动,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复杂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承认学生差异的存在,但是针对差异,教师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或教学策略。

英语教师任务重,压力大。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是人一生中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关键期,有很大的可塑性、向师性和发展性,但同时又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叛逆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知道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应建立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之上,但却不重视对学生差异发展状况的具体研究,没有形成学生差异发展状况的有效理论分析框架。英语教师整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改卷、学校各种日常检查等,教师任务普遍过重,压力过大。初中生正处青春期,有很大的逆反心理和批判心理,教师很难在课堂中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差异,这也是差异教学难以实施的一中重要原因。

三、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差异教学策略

(一)备课的差异化。初中英语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了解初中学生的特性,并熟知自身特长和教学的资源,对于教学设计需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活动类的设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设计需充满趣味性和多元化,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获,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备课时,教师需将多元化的智能成长考虑其中,并针对学生的智能类型,帮助其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或者学习模式,让学生能进行轻松的自主学习。让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读一遍,用中文翻译一遍,让英语底子较差的学生也能听懂,教师再要求学生用英语将答案说出来。这样的课文导入方式,比较自然,也比较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的差异化。教学过程包括词汇教学、听说教学、读写教学、课堂提问等,相关研究表明,同时采取多种智能学习相同的内容,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现有的英语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智能类型等,设置不同的问题,使之贴近初中学生的知识领域和真实生活,积极主动思考,促进各种智能类型的学生全面发展。如学习“颜色”时,教师可让说唱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念歌词, 让表演能力较强的学生随着歌词表演,同时也可让颜色识别能力强的学生在纸片“小人”身上涂画歌词中的颜色,让善于评说的学生对整个活动进行点评等,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英语课堂中找到自己可参与的环节,并学会与颜色相关的词汇的读音和写法。

篇9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初中英语 差异教学

前言

现如今,随着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各科教师在教学时要能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同时,教师也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了解学生的内在差异,进而做到因材施教。

一、关于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为问题分析

虽然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没有得到转变,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取得良好的升学率,教师在教学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的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性的英语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单一,而且教师与学生之间也缺乏互动交流,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英语教学内容失去学生的兴趣。其次,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进而使得教师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十分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为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完全没有达到因材施教的要求,现如今,大部分教师都会根据教案进行教学,而且没有考虑到教案是否能起到良好的教学作用,这样的教学不仅会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氛围,致使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缺乏活力。通过分析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初中英语教学需要深思熟虑,对英语教学方案加强探索,要能站在新课改的理论基础上,探索初中英语教学之间的差异。

二、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初中英语教学差异教学提出的策略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做到尊重学生,给学生的充足的发言时间,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目前,教育学心理学已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教育学中加德纳的《智力的结构》促使人们发现智能具有多元化。也就是说,人们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找对方法必然会培养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但是不可否认,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后天因素影较多,由于生活环境、基因、教育文化程度不同,使得人与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如此。这就充分的表明,教师在教师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设计教学方案,规划教学程序,要能尊重学生的差异,在交流合作中发现学生的潜能,进而充分的培养,只有教师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

1.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明确教学目标。英语教学时,如果教师没有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而展开教学,那么学生只能在学习时,培养言语能力,却无法充分的发展其他能力。因此,基于此问题,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比如:在牛津版七年级上册《Unit4 Food》的教学时,为了有针对性的展开智能化的教学,教师要采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让学生都可以积极主动的与教师进行沟通,只有学生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学生才能得到实质性的锻炼。所以,教师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则应是:(1)分组探讨总结,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词汇;(2)用于描绘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但是要能具有趣味性;(3)画一幅关于本节课的图画;(4)选择一首关于Food 的歌曲。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的探索知识,从而掌握更多的英语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的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教师在教学是不仅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同时,该需要借助先进科学技术,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家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主动融入到教学中。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Unit1 Friends》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关于朋友之间友情的小视频,用动画的方法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深刻的掌握关于朋友的词汇和相关的语法句式,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较大的影响。

3.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展开合理的教学评价。每一个学生都是成长的中的人,初中生虽然形成独立的思想,但是其身心发展并没有完全的成熟,仍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引领,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对学生展开教学评价时,教师要避免过于评价学生的缺点,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加以评价,多鼓励学生,才能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教师切勿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教师要加以支持。尤其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则需要加强沟通,进入学生内心世界,才能发现学生的之间的差异性,从而正确的评价学生。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学习九年级上册《Unit2 Colour》的过程中,为了更合理的评价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生的知识展开表演,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习的知识边小故事,这时教师则要表扬学生,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良好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意识到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的重要性。所以,教师要能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文化水平,创新教学方法,站在多元智能角度的角度上,展开合理的教学,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三位一体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一、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具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省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1]。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使教育界认识到智力并不等同于语言和数学能力,而这两方面历来是学校和教师关注的重点。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2]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不应只局限于语言智能或任意一种单一智能,而应是有利于多元化智能结构的形成。

同时,从2004年以来,电子科大学生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过关率与优秀率节节攀升,英语不再是考试、出国、考研或找工作的工具,学生充分认识到有必要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了解文化背景,拓展文化视野,体会文化内涵来全面提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电子科大学生把注意力和精力主要放在成果显著的专业教育及科研方面,而对见效慢的外语教学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其数理逻辑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较强,但其他方面智能开发较少,普遍存在人文精神较缺乏、英语听说能力较差、综合素质亟待提升、多元智能亟待开发的缺点,这势必会影响其多元化智能结构的形成,削弱其参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而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只注重学生语言智能的开发,使学生在其他领域的智能发展受到限制,导致大学英语课堂过于单一,教学模式过于僵化。笔者试图探索新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和多元智力结构的形成,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

二、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笔者与学院同仁结合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革新教学理念,建立起了大学英语三位一体的立体课堂教学模式,旨在为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以便教师根据不同学生智能结构的差别,“寻找他们的优势智能加以利用、劣势智能加以弥补”[3],提供最合理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模式将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语言文化欣赏”课堂建设相结合,提出大学英语课堂应该是“三位一体的立体课堂”,即“立足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开发第三课堂”。

三位一体的立体课堂模式把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与三个课堂融为一体,拓展了传统的教学课堂,使大学英语课堂虚实合一,有机结合。三个课堂彼此促进,有机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教师既可在一种课堂中促进学生多种智能的全面发展,又可在多种课堂中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挖掘自身特色智能,促其个性化发展。

1.立足第一课堂

在三位一体的立体课堂中,第一课堂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课堂,而是教师塑造学生多元智力结构,学生展现多元智能的乐园。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教师在第一课堂通过清晰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形象的描述,以及图片、音频、视频、flash等多媒体辅助手段,激发学生语言智能、音乐智能和空间智能。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篇章结构、理清文章脉络、进行中西文化及语言的对比、总结交流学习语言的经验,激发学生数理逻辑智能、自省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

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章节的讨论主题,学生按照自愿原则组成若干小组,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课后进行资料的收集、检索、分类和汇编,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英语短剧表演、视频制作等不同的陈述方式,对主题进行详尽的阐释和展示。某一小组展示结束之后,教师再通过邀请小组成员进行自评、不同小组之间进行互评、教师最后进行总评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并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客观处理信息、合理分析资源及清晰陈述问题的能力得到锤炼和提升,学生的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省智能得到充分淋漓的展现。

2.丰富第二课堂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生来就具有多种智能的组合而突出一两种智能[4],大学英语教学应变传统的“求同”教育观为“求异”的思维模式[5]。学生不是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整齐划一的产品,而是各具特色,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在三位一体的立体课堂中,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发掘自身潜力,发展个人特色智能的舞台。

教师帮助学生积极开展与大学英语课程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举行包括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知识竞赛、英语短剧表演、英语诗歌朗诵比赛、英语歌唱比赛、英语辩论赛、英语谜语竞猜等。第二课堂侧重实践锻炼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通过组织或参与第二课堂的活动,相互沟通学习,综合能力和特色能力得到了展现和增强。在活跃的第二课堂气氛中,学生既要学习与同伴合作沟通,培养自身的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意识等基本的能力素质,激发人际关系智能和语言智能,又要善于挖掘个人智能潜力,取长补短,激发自省智能、数理逻辑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更要抓住机遇,参与适合自身特点、彰显个性和特色的活动,激发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和肢体运动智能等。

3.开发第三课堂

篇11

一、差异教学的内涵

华国栋在他的《差异教学论》中指出:“差异教学是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由于学生在性格、学习兴趣、态度、学习风格、智力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差异教学就要在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速度、学习方法上的不同要求,促进其智能最大限度地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差异教学是一种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看到学生的共性,更要看到差异性,并且将这种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多元人才。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信息技术差异教学的启示

1983年,美国的认知和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至少具有以下八种智能: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每个人的智能组合及表现形式不同,因此,每个人的智力特点都各不相同。教学的任务不是去辨别哪些学生聪明,哪些学生不聪明,而是要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势智能和潜在智能,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其智能的发展。

这一理论为差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益启示。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形成“差异发展”的教学观,从差异出发,为了差异发展,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强势智能,提高其弱势智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多元智能理论,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与动机,帮助学生挖掘和发展自己多方面的智能,实现全面发展。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中信息技术差异教学策略

1.学习形式分组化

虽然信息技术教学在机房进行,但教师只是把课本上的内容搬到了大屏幕上,其教学形式的本质没有变,依旧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间的互动。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智能优势和劣势,教师应当在完全掌握学生智能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组,以达到智能互补的效果。就信息技术而言,有的学生身体运动智能较好,在学习中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但可能逻辑思维较弱;有的学生数理逻辑智能较强,对学习算法编程比较轻松,但可能在空间智能上存在劣势,不懂得如何对网页进行布局。那么,教师就可以把这些学生分在一组,具有不同智能优势的小组成员通过合作,借助彼此的优势,取长补短,不仅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还能改进自己的弱势智能。在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也会促进学生人际关系智能的提高。但是,这种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2.教学目标层次化

想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学目标不仅包含学习目标,还要包含能力目标,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八项智能。单一的目标无法满足具有不同智能水平的学生,因此,必须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真正发挥其作用。以“文本信息加工”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例,可设置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1)基本层次-能利用Word软件的常用工具对文字、段落进行设置;(2)中间层次-会在Word中制作一份电子小报;(3)最高层次-能将Word中的操作迁移到其他文字处理软件(如WPS)中,利用其他文字处理软件也能制作出电子小报。在这一教学目标体系中,对于基本层次,要求所有学生必须达到,大多数学生也都可以达到中间层次,而最高层次,可能暂时只有少数学生可以达到,但教师要鼓励达不到的学生,努力向最高层次目标靠拢。

3.教学方式多样化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差异教学策略强调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使智能优势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以“多媒体信息采集、加工、集成与交流”的教学为例,该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制作一个“菁菁校园”专题网站,其中涉及图片、视音频的采集加工,动画制作,文字编写,视音频合成,网站开发及。教师通过该任务将真实的材料引入学习环境,图片、视频的采集来自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让学生自己拍摄获取素材,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信息环境,从而也激发了他们对这一课程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自然观察智能优势的学生可以亲自操作拍摄校园图片,而音乐智能较强的学生可以上网下载完成音频的采集,文字编写工作可以让言语智能较强的学生完成。在网站设计阶段,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优秀的网站案例,让学生借鉴学习,最终完成网站的布局设计。该环节不但满足了那些身体运动智能较强的学生动手的需求,也使那些空间智能较好的学生有了用武之地。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观摩、讨论等多种方式开发学生多种智能,给学生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不仅发展了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还提高了教学效果。

4.评价方式多元化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科目,不参与期中期末考试,这也为实施多元化评价方式提供了契机。多元智能理论提倡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新的多元评价方式。尊重差异的评价不以成绩高低论优劣,强调识别学生的智能强项和弱项,以评价结果为依据,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提出建议,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智能强项,提高智能弱项。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做出很多作品。针对这些作品,教师不能一概而论,要从多方面进行评价。以网站设计为例,教师可以从内容介绍、色彩搭配、结构布局等多方面分项评价,同时,可以采用小组互评和自评的方式,用多维的评价标准来进行多维的评价。

总之,面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全面接受学生的差异,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探索差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树仁.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

究,2006,(8).

[2] 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篇12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幼儿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3-0093-01

一、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可能性

(1)多元智能理论是一套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目前,美国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著作已有40多部,分别从不同层面与角度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了理论研究[1]。因此,具有较为完备理论体系的多元智能理论可以保证幼儿教育从一开始就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使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更具意义与价值。

(2)多元智能理论与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相吻合:多元智能理论提倡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而我国的素质教育要求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因此,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几乎相同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多元智能理论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提供了完备的理论基础,而且更容易本土化,保证了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更具推广空间与开展市场。

(3)多元智能理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目前,国内外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已经非常成熟,总结出了一系列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教学方法,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而且现有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可以为我国幼儿教育提供指导、参考与借鉴,保证了其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应用与实践的可能性。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对策

(一)树立全新的幼儿教育观

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要想推进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幼儿都具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与学习方法。因此,在幼儿园里就再不应该有“笨小孩”的存在,而是具有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学习类型与不同智力特点的可造就的“小幼苗”。幼儿教师应该承认幼儿智能的特殊性与差异性,摒弃传统儿童观与教育观的偏见,透过多元智能,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只有具备了这样积极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幼儿教师才能避免消极教育行为,积极的做好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二)创建多元开放的幼儿教育环境

(1)丰富教学材料:操作材料是学习的媒介,幼儿通过对操作材料的反复操作与把玩,运用自己独特的智能优势、学习路线与学习方法探索未知,不断积累经验。因此,幼儿园必须为幼儿提供可以激发单一智能或者多种智能的操作材料,才能引发幼儿大量不同的学习探索机会。比如可以为幼儿提供各式各样的玩具汽车与模拟汽车跑道,就可以激发幼儿不同的活动兴趣与学习方式,有的幼儿在车道两边不停跳来跳去,一会单腿跳,一会双腿跳,这表明这类幼儿的动作智能发展良好;而有的幼儿喜欢将汽车玩具按照颜色、型号、大小等进行分类,表明这类幼儿的数学逻辑智能良好;还有的幼儿一起玩赛车或者售车游戏,并在共同游戏中进行大量的语言交流,表明这类幼儿的语言智能与交往互动智能良好。由此可见,丰富的教学操作材料可以引发幼儿不同的玩法,也会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2)丰富幼儿园环境:智能潜能能否被激发,也有赖于特定的教育环境。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善于创设不同的教育环境,也激发幼儿多种智能潜能。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创建“图书角”,以激发幼儿的语言文字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等等;也可以带领幼儿种植花草,饲养小兔子,以发展幼儿感官的敏锐性、自然观察力等等。

(三)有效运用多元智能评价

(1)教育评价应该成为自然学习环境的一部分,评价应该在教育活动中进行评价,教育也应该在评价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幼儿的真实情况,而不是传统评价理论那样将教育与评价孤立、分离开来。

(2)评价应该在自然的、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

(3)为了更加准确的评估幼儿,评价不仅要在幼儿园中进行,也要在社区与整个社会中进行,只有联系日常实际生活,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评价,才能真正发挥多元智能评价的作用,因此应该加强家长、社区、社会与幼儿园的合作,促进多元智能评价的社会化。

(4)多元智能评价应该“以人为本”。每个幼儿都具备相对独立的8种智能,而且这8种智能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在每个幼儿身上进行组合,使每个幼儿具备不同特点的智能水平[2]。如果评价方案不考虑幼儿智能的差异性,就会阻碍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应该给予幼儿发挥各自所长的机会,并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智能优势作为其他弱势智能发展的切入点,实现智能的多元、全面发展。

三、结论

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进行应用是可行的,而且具有重要意义,要想做好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就必须树立全新的幼儿教育观、创设多元开放的教育环境、有效运用多元智能评价,以促进幼儿智能的多元化、全面化发展。

参考文献

篇13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1]

加德纳对“智能”一词所下的定义是:人类在解决难题与创造产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又为一种或数种文化环境所珍视的那种能力。这大大不同于智力测验所探寻的信息,在智力测验中往往偏重“知识的掌握”,而对“知识的应用与迁移”则不予以重视,很少能估价出一个人吸收新信息的能力或解决新难题的能力。由此带来的种种弊端使我们认识到,教育要以儿童的认知发展为基础,设计符合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案;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特征,提供发展智能、创造力的机会和环境,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是因材施教,改善教育模式,发现儿童潜能和智能的差异性。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比较多地重视多元智能理论中所论及的语言智能和数理智能。学校和幼儿园的教学大多是围绕着这两种智能进行的,而对其他几种智能很少涉及。教育被简单地等同于智育,智育又被简单地等同于以培养语言智能和数理智能为核心的教育,而这两种智能又简单地同读书、考试和升学划上等号。这样一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就成了以狭隘的知识教育为主,以升学为惟一目标的“精英”教育。在传统观念指导下的我国基础教育极大压制了很大一部分儿童多方面智能的发展,极大地埋没了社会所需的多方面的人才造成了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

多元智能理论对我们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有着积极的意义。根据该理论,每个人的智能都有着相对独立的多个领域,各领域在智能的整体结构中都占有主要的位置,正如加德纳指出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这种观点与我们现在所进行的新课程实验所要求的“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不谋而合。因此,我们要树立起大教育观,并切实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展示。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影响

我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的素质教育,采取了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儿童观、教学观、评价观等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多元智能理论恰好契合我国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从理论上诠释了我国教育目标定位的科学性、正确性,对我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给予的启示和产生的借鉴作用,已经在我国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尤其明显。

(一)多元智能理论儿童观的影响

多元智能理论把教育目标定位在儿童的全面发展上,其目的就是要促进学校教育面向每一位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全面发展其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让每一位儿童各项素质都得到发展;二是所有儿童的共同发展。

1注重儿童多元智能开发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的是人的多元发展,而不是实践低能、应试高手。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和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落实到学前教育阶段注重的是儿童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单一的学习智力的发展,因而,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注重儿童的多元发展,注重儿童多元智能的开发,应该成为素质教育及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2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为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素质教育以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和儿童的多元智能的开发和发展分不开的,通过多元开发儿童的智能,延展儿童的思维空间,促进儿童不断由善于解答问题朝着善于解决问题的方向转变。

3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

多元智能的儿童观是努力发现每一个孩子的天赋,让人人都能成功的儿童观。多元智能的儿童观,关注的不是哪一位儿童聪明,而是某位儿童在哪些方面更聪明。强调的是每位儿童都要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学校里每位儿童都能成才。因此,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将努力发展每一个儿童的优势智能,提升每一位儿童的弱势智能,为每一位儿童都能够取得最终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观的影响

多元智能的教学观是因人而异和因内容而异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智能领域有其不同的符号系统和交互方式,同一领域内因人与人智能结构不同也存在着学习的差异。因而,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会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教育领域,灵活多变地采用适合不同智能领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同一类教学内容,教师也会关注每一个儿童的现状。

1“为多元智能而教”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推行新的活动设计而改变传统活动设计,改变了对原有教育目的的认识。在传统的活动中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为一两种核心智能而教,主要通过整齐划一的直接讲授来教。这样的学校课程使得我们培养的儿童不仅是片面发展的儿童,而且是循规蹈矩的、缺乏个性和创造性的儿童。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教师根据不同儿童的智能结构和智能特点设计教学方案,选择教学手段,通过多元化、个性化活动的开展,实现“因材施教”的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实现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多元智能人才观。

2“通过多元智能来教”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摒弃了原来的以语言智能、数理智能为中心的惯有思路,把儿童多种智能领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予以考虑。这样的观点,与我们新课程中设置的生成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所要求的实行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整合的观点是一致的。教师在原有知识经验的指导下,基于对本班儿童个体情况的了解,充分认识到不同儿童有着不同的智力和个性特点,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想法充分渗入到活动中,通过活动使每一个儿童的智能强项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从每一个儿童的智能强项出发,带动其他各种智能领域,特别是智能弱项的发展。

3“通过多元智能来学”

随着教师教育目的的改变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儿童有了更自由的学习空间,真正实现了“玩中学,做中学”。教师能随时抓住儿童思维的变化,根据儿童兴趣点的变化,临时生成教育目标,改变教育内容,使整个教学活动真正满足儿童的需要,儿童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下学习,每个儿童在活动中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获得最优的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评价观的影响

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不同的评价观对教育的发展和儿童的发展会产生不同的导向作用。就教育评价而言,只有充分注意了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发展性,评价才真正能够成为促进每一个儿童全面发展的有效工具。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是多元多维的评价观,动态的评价观,个性的评价观,注重的是被评价主体的发展,强调的是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正是我们目前需要借鉴的、贴近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科学的评价观。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传统对儿童所实施的评价主要由教师进行,家长等其他人员很少参与对儿童发展的评价。而实际上,正如《纲要》所指出的那样:“管理人员、教师、儿童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新的儿童发展评价应由教师、儿童自己、同伴、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共同操作,只有将涉及儿童的所有人(包括儿童自己)的意见、观点都加以综合,评价才能真正反映儿童发展的真实水平;只有通过各方的对话,儿童才能不断地成长。这种评价不再是教师对儿童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教师与儿童之间的互动过程。

2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就评价内容而言,新的儿童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儿童在各学习领域知识技能的获得,也要关注儿童的学习兴趣、情感体验、沟通能力的发展;既要关注儿童目前的发展情况,同时也要注重分析过去,预期未来,注重发现和发展儿童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儿童发展中的需求。

3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当前的儿童发展评价不仅要使用量化评价方法,更多地要以质性评价为基础,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发展特点,运用多种先进的评价方法,尤其要重视观察、谈话、作品分析、描述性评价等定性评价方法,能够发现每一个儿童的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保证每一个儿童在不同方面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扩充了智能的内涵,加强了智能理论与儿童发展的联系,对我们开展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考。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传统教育观念与实践的挑战,不断地引发我们的思考,拓展我们的思路,激发进一步深层次地探索素质教育的实施及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化。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张晓峰.对传统教育评价的变革———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评价[J].教育科学研究,2002(4).

篇14

关键词:幼儿教育;多元智能;意义;策略

随着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一场新的教育变革也正在积极地进行着,多元智能理论为如何更好地实施幼儿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幼儿多元智能培养的意义

幼儿时期是人的智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加德纳说过:“儿童在某些智能领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早于理解能力的发展。”可见,在幼儿时期对其智能的发掘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促使幼儿智能发展的一个最为关键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对幼儿进行多元智能的培养是对幼儿发展的一个质的提升,所以,作为幼儿教育者我们要多设计一些多元智能的教育游戏,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自己喜欢的方式下进行学习,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促使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而这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多元智能的实施策略

1.丰富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环境对幼儿的感知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对幼儿多元智能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加德纳认为:“智能基本上是一种生命的心理潜能”,而这种潜能能否被激活有赖于特定文化下的环境和教育。幼儿时期又最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喜欢去发现感兴趣的事物,因此,我们要给幼儿一个丰富多彩的幼儿园教育环境,给幼儿提供教育的环境,让幼儿有机会去发现、去感受、去体验,让幼儿的感官得以充分调动,这样十分有利于幼儿多种智能的发展。如在“图书角”中激发幼儿的语言、视觉空间等智能的发展。

2.丰富幼儿教育材料

智能的发展总是在组合形式下进行的,每个幼儿智能的发展都有着自己“特有的路线”,而教育材料是幼儿进行学习的媒介,幼儿通过自己独有的智能优势进行探索,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可见,幼儿教育材料能够引发幼儿大量的科学探索活动。如在“汽车城游戏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玩具汽车和模拟跑道。

3.家园构建良好互动,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

正所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如母”,孩子自幼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父母对孩子的潜能、个性都能在生活中有所知,有所感。可见,父母是幼儿多元智能最先的发现者。基于这点,教师要积极地与家长进行联系,加强家园的交流,为幼儿多元智能的培养提供更多的途径。

总之,关注幼儿多元智能的培养势在必行,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要坚持通过多元智能来教,坚持为多元智能而教,开放幼儿的智力潜能,促使幼儿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佳英.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J].理论学习,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