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民营企业融资服务范文

民营企业融资服务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09:47:1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民营企业融资服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民营企业融资服务

篇1

【关键词】湖南;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1.目前湖南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现状

1.1 融资服务体系以内源融资为主,外源融资比重较少。湖南省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资金,绝大部分是来自于内源融资;而外源融资较少。据资料统计,湖南地区中小民营企业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分别占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35%和30%之多。

1.2 直接融资市场体系不健全。湖南省直接融资不发达,中小民营企业缺乏多元化融资渠道,资金来源过多依赖银行贷款,直接融资市场体系不健全。由于中小企业普遍不具有现行证券管理标准所要求的规模和投资回报,基本上被拒于证券市场之外。

1.3 民营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作为湖南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源性融资渠道——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而缺少长期性信贷,且中小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很大。

企业的短期贷款占银行全部贷款的比重更是少之又少,亲友借贷,内部职工集资等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湖南省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的构建

2.1 商业银行应成为中小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渠道

首先,现有银行应针对中小企业设计完全不同于大企业的审批程序和判断标准,在信贷发放上应体现中小企业的特色,并为中小企业提供灵活、个性化的融资品种。其次,简化贷款审批手续;把贷款融资和企业财务顾问业务结合起来,逐步将贷款业务融入企业财务顾问业务之中;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快捷、方便、小额结算服务工具,再者,应创新融资工具。如:借鉴外债管理的好方法,给企业设立还本付息专户,事先与企业签定协议,约定有关专户存储的要求,以使贷款到期及时归还银行。在面向中小企业客户提供短期资金方面,银行可考虑采取英美银行“透支账户”管理方式,即给这种账户合格的申请者一个可透支额度(并相应规定好利率水平和归还时限等),并根据情况发展调整这种额度。总之应通过发展各种金融服务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助与辅导。降低交易成本,积极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

2.2 直接融资市场应成为未来关键的融资渠道

(1)建立中小民营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

风险投资的功能在于将社会闲散资金聚集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风险投资。许多国家都通过风险投资基金来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发展,当今许多著名企业如微软、英特尔、康柏等都是风险投资基金耀生的结果。风险投资基金的雪中送炭式投资能适时化解融资危机且能最大限度激发中小民营企业的经济潜能。

所谓私募股权基金,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私募股权融资与银行贷款相比,对企业的资格限制相对较低,更适合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不仅有投资期长、补充资本金等好处,还可能给企业带来管理、技术、市场和其他企业所急需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如果投资者是大型知名企业或著名金融机构,他们的名望和资源在企业未来首次上市募集时还有利于提高上市的定价,提升二级市场的股价。

(2)建立产业投资基金

产业投资基金可以发挥其中介作用,能够促使间接融资直接化,打通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通道,构建金融体系内银行信用与市场信用的转化机制,是当前形势下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的一种理想选择。产业投资基金以直接股权投资的形式为未上市的企业提供融资,降低企业的负债比例,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有利于扭转湖南省中小民营企业高负债运转的局面。

(3)成立湖南省中小民营企业金融互助协会

许多国家政府通过规定协会的组织职能,鼓励中小企业进行自助和自律活动。建议成立湖南省中小民营企业金融互助协会,按地区形成小企业内部的资金市场,如用自有股权向银行申请质押贷款,推出采矿权、旅游景点门船票收费权、在建工程等抵押、质押贷款。由牵头企业组织相同或相近区域、资产和规模相当、彼此熟悉的企业组成联保体,联保体成员相互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主要包括生意圈、老乡、同行联保贷款。但在运作上必须接受央行的监管,以防扰乱金融秩序。如允许其自由参与同业拆借;缴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比率可比国有商业银行低一些等。注重区域性商业文化的形成和培养,如历来的徽商、晋商等文化精神,通常商业文化精神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商业兴衰。

2.3 其他融资渠道可作为重要的补充渠道

(1)票据贴现融资

票据市场主要是通过对商业票据(如商业汇票、本票)的贴现、转让,进行资金借贷、融通,而这些票据都以真实的商品交易为前提,其中商业汇票中的银行承兑汇票更是以银行为第一债务人,用银行信用做担保。银行不按照企业的资产规模来放款,而是依据市场情况(销售合同)来贷款。企业收到票据到其兑现之日,往往是少则几十天,多则三百天,资金在这段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企业如果能充分利用票据贴现融资,远比申请贷款手续简便,而且融资成本很低。

(2)典当融资和融资租赁

中小企业经常有一些融资期限相对较短、金额不大的融资需求,这种融资需求从主要提供中长期贷款的银行很难得到满足,而借助于典当行就很容易解决。其优势在于:只要注重典当物品是否货真价实,只要证件全,手续完整,当物权属清楚,来源合法,一般就能即当即兑现,拿到借款可以动产与不动产质押二者兼为。比较适合资金需求不很大,但资金需要很急的小型企业融资。当然,由于机构小、规模小,提供融资服务的能力有限,融资成本高,贷款期限短,抗风险能力弱,这些决定了典当行这种新的短期融资渠道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对承租人所选定的租赁物件,进行以其融资为目的购买,然后再以收取租金为条件,将该租赁物件中长期出租给该承租人使用。其优点:对企业整体资信能力要求低,不需要额外担保,手续简单融资速度快,费用相对较低,租金支付灵活,可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利于中小企业利用外资,避免通货膨胀影响,减少设备陈旧过时风险,优化资本结构。

(3)非正规金融可发挥应有的作用。

非正规金融在促进储蓄转化为投资、促进资本增长、弱化金融体系脆弱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些作用的发挥体现在对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上。鼓励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发展,让民间融资从地下合法地转到地上。如:可考虑在严格创办主体资格、注册资本等市场准入条件的前提下,允许创办私人银行,同时央行要加大对其管理力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边是巨额的民间资本或仅用于储蓄或到处寻找投资机会;一边又是众多的中小企业缺乏资金。建立湖南省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服务体系能够有效协调好这两者的供需,也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省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大友,刘倩.“双紧”政策下湖南中小企业融资策略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0):31-34.

[2]彭十一.湖南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J].商业时代,2008(6):23-26.

[3]顾光青.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经验与启迪[J].上海经济研究,2008(8):9.

篇2

(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大连 116300)

(Applied Technology College of Dalian Ocean University,Dalian 116300,China)

摘要: 本文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针对民营企业存在的融资现状、发展规模进行研究、分析。从企业自身、金融机构、政府三方面入手分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解决路径。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pres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China, this paper researches and analyzes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the scale of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analyzes the solution for the financing difficulty of private enterprises from the enterprise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government.

关键词 : 民营企业;融资困境;解决路径

Key words: private enterprises;financing predicament;solution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170-02

1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截止2013年底,民营企业的数量已经高达1870万户,已经是全国企业总数的84%。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命脉,每年缴纳的税收是全国总税收的70%,民营企业是今后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2 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银行贷款。调查显示,30%的民营企业将银行贷款作为主要的融资渠道,调查了100家民营企业,其中25家企业在中国银行有贷款,30家分别在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有贷款,45家在三家或更多家有贷款,数据显示,大多数民营企业在银行都有贷款,银行贷款仍然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渠道。民间融资。在民营企业融资方式中表现较为活跃,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均有过通过民间借贷方式进行融资的经历,融资利率在上44%左右,是典型的高利贷。

有项数据表明大部分民营企业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15%的民营企业表示从银行贷款还算顺利,35%的民营企业表示较难,50%的民营企业表示十分艰难。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已经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3 造成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原因

3.1 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原因

3.1.1 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会计核算混乱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民营企业常常不设立专门的财务机构,有的民营企业准备一套账本,专门应付税务部门检查。实则,账目不清,有的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也存在缺陷,管理者只考虑是不是自己家人而不考虑业务水平,财务人员身兼会计、出纳、稽核等多个岗位,无法有效地实现财务的管理监督作用,财务制度落实不到实处,资金管理混乱,经营决策不靠财务分析而是经营者自身的经验,没有科学化的依据。

3.1.2 资金链存在风险 民营企业银行贷款难度较大,民间借贷数额较小,自有资金周转频率有限,压资本金的情况时有发生,政府扶持惠及民营企业的机会较少。民营企业的资金链随时存在崩溃的可能

3.1.3 抵押、担保困难 缺乏可以抵押担保的优秀资源,民营企业由于规模有局限性,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少,可以抵押的固定资产少、设备老化、厂房建筑物少之又少、无形资产更是罕见,难以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品,也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担保人,民营企业贷款常常因为找不到担保人、抵押物而不能实现。自然而然形成融资能力低下的情况。

3.2 金融机构的存在原因 商业银行是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民营企业信贷支持机构的缺位和多元化债务融资工具的缺乏,使民营企业不能像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那样通过债券市场股票和债券来筹集资金。

3.2.1 融资费用高,地区差异明显 在资金筹集过程中,民营企业在贷款申请环节,都需要进行固定资产抵押登记、信用评估、财务审计费用的支出,民营企业一般融资金额较少,筹集资金的费用所占比例较高。

据中国人民银行(行情专区)调查统计,2013年度终了,东、中、西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分别是8.98万亿元、2.76万亿元、2.36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总额的52%、18%、16%,区域不平衡状况明显。

3.2.2 从金融机构的设置上分析民营企业融资困境

从当前我国金融机构的设置情况来看,缺乏对民营企业服务的民营金融机构。随着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以及中国民生银行等他们的数量和资金实力还远远不够,不足以提供融资支持。

3.2.3 限制条款多,数额有限 股权筹资与债务筹资相比存在资本成本高、股利一般会在税后支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发行公司债券、股票的费用。降低净利润。并且都有比较严密的制度限制,造成与大型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融资来源狭窄。

3.2.4 银行体系制约民营企业融资 民营企业融资主要通过银行业,银行事先会对融资单位进行调查其偿还能力和资信状况、抵押担保能力、贷款管理成本等才签订合同。与大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无论从其哪一方面都存在缺陷和漏洞。银行就会区别对待大企业与民营企业。典型的结果就是金融机构更愿意将资金贷款给规模大、管理健全、信用等级高的大型企业而民营企业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融资需求。

4 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解决路径研究

4.1 从银行方面解决融资困境

4.1.1 深化金融业改革,完善金融企业制度。①增加融资服务窗口,适当放宽对民营企业融资门槛,改善审批环节复杂、繁琐的弊病,提高服务质量,开发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特点的信贷品种。②积极发展资本市场,营造上市环境,使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尝试债券与股权融资,同时积极推进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采取兼并、联合等手段积极吸收资本,扩充民营企业自身实力。

4.1.2 建立和发展直接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民营合作银行或合作金融组织。①针对民营企业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②发挥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面向民营企业,服务于民营企业的金融机构并且多发放小额贷款。③发挥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融资机构金融租赁、典当行的作用。④建立民间信贷融资平台。利用民间资金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引导民间融资成为银行和民营企业之间的纽带。⑤大力发展以股份制为主体的非国有金融机构,并放宽政策,提供优惠,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自由、平等、广阔的融资平台。

4.1.3 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融资担保,即借贷活动的信用保证,是融资活动中担保机构以一定的财产为基础约定的保证债务的履行和保障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各项法律措施和手段。简单地说,就是担保机构为债务人融资所做的保证。为民营企业进行融资担保,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担保的扶持力度,缓解民营企业融难的关键性问题,许多地方财政局决定对担保机构提供贷款担保费补贴,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4.1.4 改变银行信贷的规模经济,从投资浮动、投资结构、基本建设贷款等方面入手优化投资机构,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有效控制信贷投放和优化信贷结构。

4.1.5 建立完善的民营企业资信评级制度。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是极具生命力和成长性的因素,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交易链条,信用出现问题双方的交易成本自然偏高,建立民营企业贷款信用评级制度是维护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改变以往评估机构技术落后、管理单一、可操作性差、机构数量少,服务水平不足的缺陷。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资信评估体系,加强评估人才培养。

4.2 民营企业从自身解决融资难困境

4.2.1 加强财务管理 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有利于调动管理者和劳动者的积极热情,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能够改善民营企业财务基础薄弱,账目不清,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完善的财务体系是企业竞争力的保障。

4.2.2 发展行业协会 各民营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到协会当中,经常与会员交流、探讨,许多会员熟悉行业内部事务,协会一般与政府还保持密切的联系,能够有效地实现企业与政府间的信息沟通,维护各方利益的同时,问题可以得到及时地解决。

4.2.3 有效利用P2P贷款模式 P2P—可以简单解释为“人人贷”有资金、有理财想法的个人,通过中介机构,使用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贷给有借款需要的单位或个人。无需抵押,通过了解身份信息、银行信用记录来确定贷款额度和贷款利率。双方签订借款协议。P2P模式能够直观、透明地感受到自己为他人创造的价值,风险分散、门槛低、渠道成本低、每个人都有可能是P2P信用的受益人和传播者,使闲散资金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有效利用,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便捷服务。

4.3 政府层面解决融资难困境 为了贯彻十精神,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采取市场化方式,完善服务体系,改善融资环境,促进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4.3.1 为民营企业设立发展专项资金管理 政府制定中央财政预算时可以按比例提取一部分资金设立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改善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民营企业可以利用专项资金,研究和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核心技术,发挥专项资金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引导作用。

4.3.2 改善融资环境 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优化建立办法,实施服务品质奖励等机制,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努力,鼓励民营企业参股担保公司,制定合理的担保金比例,理清各方面利益关系,使信用担保机构发挥最大作用。

4.3.3 完善服务体系 构建多元化的民营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民营企业服务机构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快实现民营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运行,争取能够建立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渠道、多领域、专业、便捷的服务体系。例如:组织一批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针对民营企业中存在的财务管理、数据共享、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技术升级和改造、创业指导、法律顾问、风险评估、质量标准等,进行一对一的公共服务。

4.3.4 促进民营企业国际合作 发挥中央财政在民营企业国际合作的统筹和协调作用,鼓励加快引进先进技术,避免盲目引进和恶意竞争,鼓励民营企业从国外合作单位引进先进技术,提升我国技术研发水平,提高我国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3.5 实施监督检查 政府各级部门,民营企业主管部门、商业主管部门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和检查,对违反法律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跟踪改进。为民营企业建立起良好的法律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民营企业提供社会基础服务,吸纳了数以亿计的就业人员,发挥着经济产业链基础配套调节的重要作用,只有打通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瓶颈,民营企业才能得到长足稳定的发展,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我国的经济才能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何婕.海南省民营企业融资对策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09-05-01.

[2]张一扬.吉林省民营企业提升融资能力的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8(09).

篇3

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银行贷款。调查显示,30%的民营企业将银行贷款作为主要的融资渠道,调查了100家民营企业,其中25家企业在中国银行有贷款,30家分别在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有贷款,45家在三家或更多家有贷款,数据显示,大多数民营企业在银行都有贷款,银行贷款仍然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渠道。民间融资。在民营企业融资方式中表现较为活跃,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均有过通过民间借贷方式进行融资的经历,融资利率在上44%左右,是典型的高利贷。有项数据表明大部分民营企业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15%的民营企业表示从银行贷款还算顺利,35%的民营企业表示较难,50%的民营企业表示十分艰难。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已经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2造成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原因

2.1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原因

2.1.1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会计核算混乱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民营企业常常不设立专门的财务机构,有的民营企业准备一套账本,专门应付税务部门检查。实则,账目不清,有的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也存在缺陷,管理者只考虑是不是自己家人而不考虑业务水平,财务人员身兼会计、出纳、稽核等多个岗位,无法有效地实现财务的管理监督作用,财务制度落实不到实处,资金管理混乱,经营决策不靠财务分析而是经营者自身的经验,没有科学化的依据。

2.1.2资金链存在风险民营企业银行贷款难度较大,民间借贷数额较小,自有资金周转频率有限,压资本金的情况时有发生,政府扶持惠及民营企业的机会较少。民营企业的资金链随时存在崩溃的可能

2.1.3抵押、担保困难缺乏可以抵押担保的优秀资源,民营企业由于规模有局限性,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少,可以抵押的固定资产少、设备老化、厂房建筑物少之又少、无形资产更是罕见,难以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品,也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担保人,民营企业贷款常常因为找不到担保人、抵押物而不能实现。自然而然形成融资能力低下的情况。

2.2金融机构的存在原因商业银行是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民营企业信贷支持机构的缺位和多元化债务融资工具的缺乏,使民营企业不能像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那样通过债券市场股票和债券来筹集资金。

2.2.1融资费用高,地区差异明显在资金筹集过程中,民营企业在贷款申请环节,都需要进行固定资产抵押登记、信用评估、财务审计费用的支出,民营企业一般融资金额较少,筹集资金的费用所占比例较高。据中国人民银行(行情专区)调查统计,2013年度终了,东、中、西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分别是8.98万亿元、2.76万亿元、2.36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总额的52%、18%、16%,区域不平衡状况明显。

2.2.2从金融机构的设置上分析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从当前我国金融机构的设置情况来看,缺乏对民营企业服务的民营金融机构。随着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以及中国民生银行等他们的数量和资金实力还远远不够,不足以提供融资支持。

2.2.3限制条款多,数额有限股权筹资与债务筹资相比存在资本成本高、股利一般会在税后支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发行公司债券、股票的费用。降低净利润。并且都有比较严密的制度限制,造成与大型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融资来源狭窄。

2.2.4银行体系制约民营企业融资民营企业融资主要通过银行业,银行事先会对融资单位进行调查其偿还能力和资信状况、抵押担保能力、贷款管理成本等才签订合同。与大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无论从其哪一方面都存在缺陷和漏洞。银行就会区别对待大企业与民营企业。典型的结果就是金融机构更愿意将资金贷款给规模大、管理健全、信用等级高的大型企业而民营企业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融资需求。

3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解决路径研究

3.1从银行方面解决融资困境

3.1.1深化金融业改革,完善金融企业制度。①增加融资服务窗口,适当放宽对民营企业融资门槛,改善审批环节复杂、繁琐的弊病,提高服务质量,开发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特点的信贷品种。②积极发展资本市场,营造上市环境,使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尝试债券与股权融资,同时积极推进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采取兼并、联合等手段积极吸收资本,扩充民营企业自身实力。

3.1.2建立和发展直接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民营合作银行或合作金融组织。①针对民营企业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②发挥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面向民营企业,服务于民营企业的金融机构并且多发放小额贷款。③发挥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融资机构金融租赁、典当行的作用。④建立民间信贷融资平台。利用民间资金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引导民间融资成为银行和民营企业之间的纽带。⑤大力发展以股份制为主体的非国有金融机构,并放宽政策,提供优惠,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自由、平等、广阔的融资平台。

3.1.3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融资担保,即借贷活动的信用保证,是融资活动中担保机构以一定的财产为基础约定的保证债务的履行和保障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各项法律措施和手段。简单地说,就是担保机构为债务人融资所做的保证。为民营企业进行融资担保,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担保的扶持力度,缓解民营企业融难的关键性问题,许多地方财政局决定对担保机构提供贷款担保费补贴,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3.1.4改变银行信贷的规模经济,从投资浮动、投资结构、基本建设贷款等方面入手优化投资机构,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有效控制信贷投放和优化信贷结构。

3.1.5建立完善的民营企业资信评级制度。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是极具生命力和成长性的因素,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交易链条,信用出现问题双方的交易成本自然偏高,建立民营企业贷款信用评级制度是维护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改变以往评估机构技术落后、管理单一、可操作性差、机构数量少,服务水平不足的缺陷。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资信评估体系,加强评估人才培养。

3.2民营企业从自身解决融资难困境

3.2.1加强财务管理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有利于调动管理者和劳动者的积极热情,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能够改善民营企业财务基础薄弱,账目不清,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完善的财务体系是企业竞争力的保障。

3.2.2发展行业协会各民营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到协会当中,经常与会员交流、探讨,许多会员熟悉行业内部事务,协会一般与政府还保持密切的联系,能够有效地实现企业与政府间的信息沟通,维护各方利益的同时,问题可以得到及时地解决。

3.2.3有效利用P2P贷款模式P2P—可以简单解释为“人人贷”有资金、有理财想法的个人,通过中介机构,使用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贷给有借款需要的单位或个人。无需抵押,通过了解身份信息、银行信用记录来确定贷款额度和贷款利率。双方签订借款协议。P2P模式能够直观、透明地感受到自己为他人创造的价值,风险分散、门槛低、渠道成本低、每个人都有可能是P2P信用的受益人和传播者,使闲散资金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有效利用,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便捷服务。

3.3政府层面解决融资难困境为了贯彻十精神,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采取市场化方式,完善服务体系,改善融资环境,促进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3.3.1为民营企业设立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政府制定中央财政预算时可以按比例提取一部分资金设立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改善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民营企业可以利用专项资金,研究和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核心技术,发挥专项资金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引导作用。

3.3.2改善融资环境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优化建立办法,实施服务品质奖励等机制,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努力,鼓励民营企业参股担保公司,制定合理的担保金比例,理清各方面利益关系,使信用担保机构发挥最大作用。

3.3.3完善服务体系构建多元化的民营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民营企业服务机构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快实现民营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运行,争取能够建立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渠道、多领域、专业、便捷的服务体系。例如:组织一批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针对民营企业中存在的财务管理、数据共享、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技术升级和改造、创业指导、法律顾问、风险评估、质量标准等,进行一对一的公共服务。

3.3.4促进民营企业国际合作发挥中央财政在民营企业国际合作的统筹和协调作用,鼓励加快引进先进技术,避免盲目引进和恶意竞争,鼓励民营企业从国外合作单位引进先进技术,提升我国技术研发水平,提高我国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篇4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融资渠道;内源融资;外源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与特点分析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具有一定的共性,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以来,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上升等问题更加突出

2004年初中国实行宏观调控政策以来,经济局部性过热和结构性失衡的矛盾已有所缓解,但是贷款投放量下降,会影响到民营企业的贷款。同时,由于企业对再次获得贷款的预期较少,出现逾期不还的现象增多,信用风险增大,不良贷款增多,影响银行资产质量,反过来又制约了企业融资。

2、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单一,金融支持受到限制,中小企业板在融资中作用有限

从资金的来源看,民营企业可通过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其内源融资有限,更多是依赖外源融资。外源融资的主渠道仍然是间接融资。

根据有关调查,我国民营企业的外源融资近99%依赖于金融机构的贷款,其他渠道的融资几乎可以称得上微乎其微。近年来政府因势利导,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至于融资租赁,在我国的发展还尚未成熟,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还很小。

3、民间融资“补充作用”被肯定,但其消极影响仍然存在

民间融资不仅优化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为民营企业、县域经济融资另辟蹊径,还可以减轻民营企业对银行的信贷压力,转移与分散银行的信贷风险。但是,民间融资的消极影响仍然存在,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解决,不仅民营企业不能从中受益,而且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金融环境和秩序。民间融资的缺点是:一是风险大,利率高。二是影响金融秩序。由于民间借贷利率高,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加之对投资选择又存有侥幸心理,致使社会一部分资金被高利贷所分流,影响了金融秩序。

(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一般特点

我国民营企业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民营企业资金需求表现出“数额小”、“时间急”、“频次多”的特征;其次所筹资金期限以短期为主,有向长期发展的趋势;最后民营企业更加依赖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设备租赁等来自非金融机构的速效渠道以及民间的各种非正规融资渠道。

民营企业融资表现为更偏好内源融资,更加依赖债务融资,尤其是经常性的小额短期银行贷款,以及更多地求助于商业信用和非正规金融等特点。总的来看,这些融资特点一方面反映出与民营企业的经济灵活性相对应的金融灵活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民营企业由于金融压抑所产生的金融脆弱性。

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原因分析

1、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中国的民营企业大多由家族式企业发展而来,投资主体与经营主体重叠,企业规模扩大了也仍然没有摆脱家族管理的模式。很多民营企业不能利用资本的有限责任来确立资本结构,维护资本所有的权力,没有按公司法进行改造。民营企业这种家族式、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缺乏现代科学管理理念,难以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得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遇到很大的障碍。

2、经营能力不足

民营企业投入资产规模小且产出规模小,对市场的影响非常有限,它们只能是市场变化的被动接受者,承受风险的能力远不及大企业,一旦市场发生风吹草动,民营企业很容易被波及,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同时,限于自身实力有限,民营企业难以承担市场交易中高昂的信息费用和交易成本,不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也缺乏对政府政策、宏观经济变化、科技动态等信息的了解,在进行决策时缺乏信息基础。

3、自有资金少,资产负债率偏高,财务风险大

在实际经营中,民营企业由于自有资金少,所需的营运资金主要依赖银行的短期贷款,从而造成流动负债比率偏高,导致“短款长借”、“短贷长投”的想象严重,财务风险增大。

4、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

大多数民营企业的领导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凭借个人的直接控制和直接观察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已经足够,不需要再去建立内部控制。另外,还有不少民营企业的领导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内部控制是“对下不对上”,这种自我控制的排斥影响了企业员工对控制的理解与执行。

同时,与大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财务管理不规范表现在:管理层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详细的财务规划和预算,使收入、成本、资金等财务指标不明确落实。

(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原因分析

1、体制上的歧视

(1)间接方面。长期以来,我们以生产力标准来决定民营经济的进入领域,人为国有经济与高水平的生产力相结合,集体经济与处于中间水平的生产力相结合,而民营经济只能与低生产力水平相结合,从而制定歧视性市场准入政策。

(2)直接方面。首先民营企业面临直接融资障碍,民营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和公司上市的渠道并不通畅。其次,在我国,间接融资的信贷资金绝大部分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不发达。民营企业户数多,申请贷款的数额小,由大银行来承担本应由中小金融机构承担的任务,使金融服务受到限制。

2、法律法规不完善,法律保护滞后

尽管我国政府在改革开放以后曾先后颁布实施了《公司法》、《乡镇企业法》、《中外合资企业法》、《中外合作企业法》、《合伙企业法》等,但仍然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立法,法律保护相当滞后。

3、金融政策歧视,金融机构结构不合理

随着银行企业化改革力度的加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进行了经营策略的重大调整。它们大幅度地缩短战线,削减分支机构的信贷管理权限,强调面向“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客户和重点地区”提供金融服务。基层商业银行向民营企业提供服务的能力由此受到很大的限制。

从我国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来看,目前主要有四种形式,即国有商业银行、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金融机构总资产的70%,处于垄断地位,其他金融机构的比重仍然较小。这反映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虽然金融机构的数目不断增加,但仍没有改变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及市场竞争力相对有限。

4、信用担保市场体系建设滞后

与国外先进国家担保水平相比,我国担保业务总体比较落后,担保机构运行状况不太良好,直接影响了民营企业的融资,主要表现在:

(1)信用担保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缺乏完善的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法律环境。

(2)地方政府对担保机构的调控存在一定缺陷,直接制约着民营企业融资担保业务的发展。

(3)民营企业信用缺失,直接影响其融资担保业务的顺利开展。

(4)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使担保机构在为民营企业服务上孤军奋战,影响了担保效果。

三、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民营企业应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融资能力

l、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民营企业应紧跟时代,建立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功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对资产规模小,资信程度低的民营企业来说,尽快理清各种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资信能力

2、合理规划资本和资金需求,提高资金统筹能力

在进行负债融资时,民营企业一般只考虑显现的债务成本,很少考虑由于高财务杠杆可能导致的破产成本。民营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就应该从价值链的视觉诊断自身问题,根据企业自身所在行业,不同发展阶段,自身特点及投资需求,分析面临的产品竞争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等融资环境,合理规划资本和资金需求,安排相应的资本结构和融资结构。

3、强化内部控制,完善财务管理

①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第一、更新控制观念。民营企业的管理阶层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学习,树立现代管理思想,更新内部控制观念,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并自觉接收监督,并且通过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来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方式,使控制观念深入人心,以使员工在内部控制的落实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第二、树立风险意识。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及时树立风险意识,充分认识风险与机会并存的道理,在企业的日常内部控制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长处与短处,分析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使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及遭受的风险损失降低,另一方面应随时在风险中寻找转化机遇的契机。

②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

在会计基础工作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控制系统。在制度选择上,根据企业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来选择《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或中介机构记账。其次,在制度建设上,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建立恰当的会计岗位责任制度,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核算规程,严密的凭证制度,严格的日常核对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功能。

4、树立稳健作风,提升信用水平

①树立信用意识,增强信用观念。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诚信教育,要使诚信的理念深入人心,要把信用观念渗透到企业运作的各个方面,让每个员工都意识到信用好坏对企业有着生死存亡的意义,以此提升企业整体的信用意识水平。

②加强信用管理,提升信用水平。首先,可在企业内部设置信用监理,由其专门负责行使信用风险管理职能;其次,企业应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实行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定期评估,以确保企业自身的利益。

(二)政府积极扶持,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本文认为,要突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打破体制歧视,实现“国民待遇”

为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应该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实行“国民待遇”。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实力的增强,是促进民营企业融资的经济基础和必备的条件。

2、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融资的法律环境

近几年来,尽管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法律环境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但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与民营企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为配合《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顺利实行,国家有关部门应逐步推出配套政策和办法。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民营企业法律保障体系。

3、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缺陷是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加强各项金融服务功能,以满足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

①改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服务。

②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③引导并规范发展非正规金融融资。

4、完善和发展民营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①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民营企业融资担保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建议国家尽快出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对担保机构的准入、退出制度,业务范围和操作流程,风险防范和分担等方面作出规定,以促进信用担保机构的有序和健康发展。

②政府应加大对担保业的调控和支持力度,有效促进民营企业融资担保的发展。具体方法为:

第一、理顺和规范担保机构各自为政的局面,提高担保机构对民营企业的综合担保能力。

第二、减少行政干预,提高担保机构市场化运作能力。

第三、建立健全对民营企业担保资金的财政支持体系,以便融资担保机构有能力承担其必要的社会职责。

③信用担保机构应加强自身建设,规范管理和运作,逐渐形成市场公开操作型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第一、力争实现担保机构的股权多样化,优化治理结构,保证担保机构按市场的要求规范运作;第二、建立内部风险防范和分散机制,保持担保机构的良性发展。

四、结论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只重要力量,民营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收入、社会稳定以及形成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方面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但融资难却成为制约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急于求成。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强内源融资能力;改善金融服务,完善金融体系;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民营中小企业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氛围,这样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昱,曹丽华.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金融制度[J].经济纵横,2006(6):12~15.

[2]樊纲.金融发展与企业改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61~63.

[3]孙俊波,杜信立.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监管环境策略探析[J].金融论坛,2008(2):37~41.

[4]林毅夫.服务民营中小企业,银行贡献社会和谐[J].新金融,2007(2):17~18.

[5]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课题组.民营经济发展和民营企业成长研究[J].经济参考消息,2004(22):2~12.

[6]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新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55~65.

[7]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8~l0.

[8]胡健,李茗,张树琴.如何看待民营资本对中小商业银行的改造[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1):45~46.

篇5

关键词:民营经济;民营企业;融资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亮点和动力,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提供社会服务、增加财政收入、出口创汇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民营企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自身缺陷和外部环境多种因素导致面临许多问题,其别突出的困难是融资问题。融资问题已成为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已成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

1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其成因是错综复杂的,针对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障碍,究其根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

(1)规模问题。资产的规模和质量决定了经济主体抵抗风险的能力,并由此影响其融资能力。我国的民营企业个体规模普遍偏小,抵御风险的能力薄弱,因此通过举债融资的规模必然受到限制。有资料显示,国有商业银行80%以上的贷款被国企占用,这表明民营经济的融资能力和融资地位远不及国企,原因在于民营经济的个体规模尚未形成对巨额融资的承载力。

(2)运作机制问题。我国民营企业家族化现象比较普遍,管理模式大多表现为家族式、粗放式管理,产权单一,不具备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的实际控制权集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多未分离,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制约机制;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比较差,致使银行无法甄别企业经营绩效及发展前景方面的真实信息。

(3)信用缺失问题。社会的整体信用低下和信用观念淡薄已是目前无法回避的事实,尤其在金融领域,信用缺失现象更为严重。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全社会统一的企业和个人诚信系统,银行、投资者与企业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而且金融立法和金融监管也相对滞后,导致金融市场上形成违约收益大于违约成本的心理预期,造成一些民营企业缺乏诚信的内部动力和维护自身商业信誉的积极性。

1.2 商业银行等融资机构方面的原因

(1)国有银行贷款条件苛刻、市场定位不准。国有商业银行的融资条件要求较高,并且针对县域民营企业的贷款还需附加许多额外条件,这无法满足民营企业急、频、快的资金需求特点,结果是掌握了70%以上金融资源的国有商业银行无法为80%的企业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此外,具备一定规模且发展前景较好的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相对容易,而大多数处于上升阶段、发展前景尚不确定和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企业,虽然资金需求旺盛却难以获得贷款。

(2)民营银行发展滞后。虽然中小企业增长迅速,但以它们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却相对缓慢。从所有制结构方面看,目前只有中国民生银行一家是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虽然一些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定位在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但机构设置上只允许在地市一级设立,而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又重点投向农户的农业生产,县域内许多民营企业很难获得信贷服务。

1.3 直接融资渠道不畅

主要表现为股票、债券发行的政策歧视。我国的资本市场一直是作为国企融资及产权转换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市场制度,同时还担负着为国企改革服务的非市场功能。同时,由于法律对企业发行债券的条件要求比较高,即使是经营很成功的民营企业也难以争取到发行债券融资的配额,只有极少数特大型、效益很好的民营企业才能够争取到上市或发债融资的配额,众多的中小企业被拒之门外。

1.4 社会环境因素

首先是社会观念问题。由于我国长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再就业选择、投资创业等方面对民营经济还存在着歧视现象。资本市场的所有制偏见和政策歧视使一些具有竞争优势的非国企、民营中小企业得不到平等的融资机会,虽然国有经济已有多种融资渠道可供选择,但这些融资渠道尚未对民营企业全面开放,民营企业的主要投资来源仍是自有资金。

其次是政府支持力度不够。虽然民营企业已逐渐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但政府对它们的支持和服务却相对不足,无法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专门的融资担保、信息、行政审批、私产保护、劳动保障等多方面的服务与支持。

2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成功经验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成功经验很丰富,综合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1)采取多种措施,从根本上提高民营企业层次。以日本为例,其制订中小企业政策的基本理念是尽量缩小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间的差距,着力于提升中小企业结构层次,改变其在经营活动中的劣势。

(2)政府建立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信用担保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从西方国家的情况看,政府有关部门每年均定期披露关于中小企业及其融资状况的大量信息,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此外政府还设置信用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融资给予支持。

(3)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虽然各国的大银行也对中小企业放款,但主要是为了填补大企业贷款减少所带来的空白,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为此有必要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一套维持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中小金融机构。

(4)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承担责任,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在融资方面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必然涉及到资金问题,特别是其中的损失弥补最终只能由政府承担,因此中央与地方政府应在资金共同分担、政策协调配合等方面形成默契,建立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尽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

3 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途径

民营企业融资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待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综合上述分析并结合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经验,解决这一难题应做好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工作。

3.1民营企业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和信用形象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善运作机制,提高持续经营能力。为此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改进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价值,克服经营上的盲目性,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培育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各级政府也应在产业升级、结构调整过程中对民营企业给予引导,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规避短期行为。二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增强财务透明度,向银行和相关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数据,降低管理和财务风险。三、树立诚信守法的新形象,赢得金融机构的长期信任。

3.2健全为民营经济服务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立法是发达国家支持中小企业融资、规范各类小额信贷活动的重要措施。我国虽在2002年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包括中小民营企业在内的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融资提供了法律上的保护和支持,但还缺乏更为细致、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与之配套,如应制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中小企业融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和政策,用以规范民营企业自身的组织和经营行为,调节金融交易各方面的责、权、利关系,为民营企业以平等身份进入金融市场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3.3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基本上是间接融资,存在的主要困难是抵押担保难。由于民营企业可供银行抵押的资产很少,所以建立信用担保制度必要而迫切。从原则上讲,信用担保的对象应是那些产品有市场、技术含量高、有发展前途的民营中小企业,具体的商业化运作可参照国外的经验,排除人为干扰因素,科学选择被担保企业;在申请担保企业素质、经济实力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可采用个别选择法,即信用担保机构对提出担保申请的企业逐个进行风险审查,确定其中一些为担保对象。

3.4建立多样化的融资制度,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1)建立民营企业风险投资体系。风险投资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高新技术类中小企业成长最有效的一种制度安排。民营企业对外部资金的需求很迫切,故而应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多渠道、全方位进行融资,可尝试申请创新基金、引入风险投资基金等方式进行融资,这对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科技含量以及提升我国产业结构和层次都有重要意义。

(2)规范民间资金交易“灰市”,拓宽民间融资渠道。许多中小企业需要从民间(“灰色市场”)筹集资金,但目前民间筹资不为法律认可,这又堵塞了民营企业融资的一条路。前几年民间集资之所以出现较大问题,主要应归因于不规范,而不应归因于筹资行为本身,故而短期内禁止和整顿是必要的,但从长期来看,应予以规范而不是简单的禁止,否则被禁止的不仅是一种筹资方式,而且会影响到经济发展。

总之,解决好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可使民营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这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可以在国家、社会以及民营企业自身的共同努力下得到很好的解决,民营企业也必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成为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1]王书玲.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7,06.

[2]顾建莉. 浅谈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J]. 现代交际,2011,01

[3]魏文轩.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研究[J]. 统计与管理,2013,01

[4]刘晓根.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 企业研究,2013,

[5]谷华.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 理论界,2008,01

篇6

【关键词】转型期;民营企业;融资

一、引言

民营企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持续性活力,其生产总值已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对外贸易及增加就业岗位的作用直接为社会提供了众多益处。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部分。然而,融资难一直影响着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因此,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分析有着重要意义。

二、转型期民营企业融资原则

民营企业受市场竞争及资源环境的制约,发展已经呈现出后劲不足的状况,部分中小企业已经陷入发展瓶颈,为了实现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必须实现转型,以摆脱发展困境。

1.保持民营企业私有体制

民营企业改革落后于其他社会系统,要实现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就应该保持民营企业的私有体制的可持续发展,将企业运营、服务、竞争模式的转变引导至内涵建设、现代化管理、系统化管理之中。

2.坚持优化资源使用

民营企业应当坚持优化资源使用,避免由于向外拓展引发的投资失误,进而引发资金链断裂。以信泰集团为例,企业将短期贷款用于适合长期投资的太阳能行业,直接导致了资金链断裂,险些引起温州民营企业连锁倒闭。因此,民营企业必须坚持关注资源使用问题。

3.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过渡

首先,要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即粗放模式向集约模式发展;其次,要实现经济体制上的转变,即要以市场为核心,避免计划控制。这两个方面的过渡实质上都是为了建设企业内涵,要让民营企业挑起富民重担,避免政策限制、融资困难、生产环境问题,要充分利用民营企业经济效率优势,避免国家过度调控。

三、民营企业融资难点分析

1.商业银行贷款难度高,关系短板表现突出

一方面,当前市场上民营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近几年民营企业废逃银行债务的现象多发,在为银行带来损失的同时损害了民营企业的形象,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积极性削弱;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管理水平普遍较低,违约状况常见,在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原则下,银行不愿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

2.融资政策偏重大型企业

客观上来说,虽然当前国家政策已经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许多便利,但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与中小民营企业之间的贷款待遇差异还是很大的,优先级上,贷款排序首先选择国有中小企业,然后是“三资”企业,最后才是民营企业,贷款额度也是最低的。同时,民营企业贷款贷款存量低、增量缓也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限制。

3.融资途径单一

当前,民营企业主要的融资途径还是银行贷款,在未经资信评估与贷款担保不足的状况下,银行贷款受限。同时,基于民营企业资金规模、管理水平限制,民营企业内部融资匮乏,多数民营企业也无法实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

4.融资平台发展滞后

商业银行贷款倾向偏重于大中型企业及国有企业,信用社也将服务定位于“三农”,因而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力度不足。同时,我国对融资的管理基本采取“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模式,因此,民营企业以债权模式实现直接融资,或采取股权融资的方式基本不显示,在担保平台不健全的基础条件下,民营企业资信问题也成为了融资短板因素。

四、基于融资困境的转型期民营企业融资策略

1.专门化金融支持

针对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间的关系问题,建议鼓励金融部门对民营企业强化专门化支持力度,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应当采取不同的融资支持手段。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是一个持续增长的过程,在采取不同阶段专门化支持的过程中,要根据民营企业资源积累状况及融资能力强弱创建服务支持体系,在满足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系数。

2.鼓励金融机构参与企业发展规划

参与民营企业发展规划,而后实现针对性政策扶持。发展中,应鼓励金融部门参与民营企业发展规划,逐渐参与到民营企业战略规划架构中,从而提高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发展状况的把握能力,从中长期发展出发,为民营企业提供转型期战略发展的金融服务。此外,参与企业发展规划后,金融部门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的了解加强,也能进一步促进我国金融服务体系创新。

3.促进企业内部融资机制建设

内部融资机制的建设能够避免外源性融资中较高成本的问题,在优化整合金融资源配置的同时,还能提高融资便捷性。同时,由于民营企业经营波动性及轻资产性等特点,银行信贷难度也较大,因此,依靠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多种形式的直接金融服务实现融资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解决融资难问题。建设过程中,民营企业可考虑构建财务结算中心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及调动,或以股权结构改革为契机,以关注企业战略、优化股权结构设计及员工持股方案、制定高层激励等为入手点,激发企业内部融资活力。

4.创新金融监管,降低企业融资风险

第一,应当强化并完善金融监管,针对私募基金、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等问题制定专门监管法律条文,将金融监管拓展至金融服务公司、金融衍生品等方面。第二,要审慎进行金融开发,转型过程中应关注内外金融市场监管的协调,对内要提升国际竞争力,对外应防止资本入侵,全过程中辅以风险控制手段,以提高金融开发的实效。第三,要积极创新并强化风控,要以实际需求为准,以宏观调控与监管相适应为原则,在强化创新的同时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经济复苏 民营企业 融资 对策

自改革开放,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自身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然而,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作为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营企业也未能免除灾难,很多民营企业都在这次金融危机的暴风雨的洗礼中倒下,或者大伤元气。随着经济的复苏,各行各业都慢慢恢复了原有的生机盎然的景象。 然而,由于内部外部等多种原因,融资依然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经济复苏时期的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迫切需要重新获得市场,但是由于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一、经济复苏时期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一)经济复苏时期民营企业生存环境现状。

经济复苏时期我国民营企业面临诸多问题,如筹资时面临着不公平和歧视,使得民营企业只能在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的产业链上苦苦挣扎,市场空间制约了民营企业的成长升级。经济复苏时期行业准入门槛高,存在“玻璃门”和“弹簧门”的现象,“非公经济36条”的很多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有人形象地称为,“上面放,下面望,中间制造顶门杠”。此外民营企业还面临税收及税外负担重、融资难、国际市场萎缩、转型压力加大、经营风险加剧、管理风险要求提高等挑战。

(二)经济形势对民营企业的冲击。

随着进出口贸易额的不断增长,我国企业的外向型程度不断提高,对外依存程度日益加深。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外部需求锐减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影响在所难免。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对外出口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压缩民营企业的利润空间,甚至出现亏损,金融危机以来中小民营企业倒闭,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增长。

(三)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经济复苏时期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市场萎缩、税费趋重、融资艰难、竞争不公、创新不足和责任加重,有一个统计,银行贷款中民营企业只得到了贷款当中的8.5%。政策“兜底”也使国企的竞争优势加强,例如在航空领域,同样是亏损的情况下,我国很多民航几乎是惨淡经营,而国营的航空公司得到了大量的贷款。民营企业在经济复苏时期,即使发展良好,由于信贷政策的压力,也很难融资,更不用说得到政府的财政补贴。

中国股市多层次细分的市场架构民营企业基本成形。但实践证明,在资本市场上,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门槛较高,加之上市融资成本代价大,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望而止步。我国对于新股发行一直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总量控制的办法,2000年实行“核准制”以来,符合上市条件的民营企业寥寥无几。虽有几家民营控股民营企业的上市公司,但融到的资金数量很少。根据《公司法》和《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对发行债券的企业有基本要求,民营企业很难取得发行债券融资的资格。

二、经济复苏时期影响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因素

(一)民营企业自身原因。

首先,民营企业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不仅仅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其管理者也大多缺乏管理的意识和决策能力,对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的理念缺少认识。同时财会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会计账目混乱,使得银行无法从其账务中分辨出其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其次,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经营效益不高。因为民营企业普遍规模小,经营管理不规范、产业结构层次低、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等级低、自主创新能力弱等,这些问题导致资金周转能力差、抗风险能力低。再次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缺少诚信意识,存在逃避银行债务的现象,加深了社会各界对民营企业的偏见。最后,目前我国的大多数民营企业仍然选择家长式的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主要体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经营者既是企业的所有者,也是企业的经营者,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

(二)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扶持、管理力度还不够。

在当前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经济复苏的特殊趋势下,要想使民营企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政府十分有必要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帮助。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扶持民营企业的政策,资助民营企业创业、实行税收优惠等,但是这些举措执行力度不够,有些政策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来配合,例如我国目前缺乏和信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完善社会信用。现在处于经济复苏时期,银根缩紧,本来贷款就困难的民营企业的状况更加恶化。不健全的政府融资服务体系,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三)金融管理体制不健全。

资本市场是所有企业融资的直接渠道,但是大多数的民营企业规模小,不能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来直接进入资本证券市场融资。经济复苏时期,我国经济面临风险的影响,我国股市不景气,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雪上加霜。我国资本市场虽然不断发展,但是对于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进行筹资的门槛依旧十分高。虽然我国证券市场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是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局限。

近几年,中央银行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但仍未彻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首先,对金融机构来说,民营企业的交易成本高,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贷款审核、发放、催还及提供存取、代收、转账等服务时,需花费更多的人力、财力,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其次,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银行很难掌握民营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对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流动资金比例、产品销路、信用度、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等情况很难做出正确的评判。部分民营企业向银行提供的账目不完整,财务报表经过粉饰,使银行很难掌握其真实的生产经营和资金运用状况,严重损害了民营企业的整体信用。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降低金融风险,很少向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制度不完善,信用担保体制是许多发达国家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有效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中国实际的效果并不好,主要原因是担保公司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经营运转资金有限,无法满足广大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况且我国企业通过抵押、担保贷款等方式进行融资时,必须面对去政府部门登记、进行评估等复杂的环节,还得为各环节支付高额的手续费。我国的担保制度尚不完善,担保公司的担保资金风险分散转移的能力很弱,使得民营企业通过信用担保手段筹措发展资金也十分困难。

对民营企业来讲,融资的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如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租赁等方式,但比较而言,融资租赁的进入门槛较低,适合民营企业进行融资的首选方案。然而,目前我国融资租赁发展水平滞后,融资租赁在民营企业融资中发挥的作用更小。融资租赁机构不多、经营规模较小、发展速度缓慢,远没有发挥其促进经济发展的潜在作用。

(四)融资环境不佳。

经济复苏时期宏观经济形势风云变幻: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上升;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民营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不断攀升,带来生产成本的大幅提高,挤压着民营企业的利润空间;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局部地区用工难、用工荒问题十分又减少了民营企业的利润;输入型通胀,严重影响了中国对外出口规模的增长;外汇储备面临贬值风险等。与此同时,央行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抽紧市场资金的流动性,引起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营企业融资环境不容乐观,金融环境不佳制约民营企业融资。

三、经济复苏时期民营企业融资策略

(一)加快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

民营企业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关键在企业应该加强自身体系的完善和经营水平的提高,首先民营企业应完善财务制度,通过健全的民营企业的财务制度,为企业的各利益相关方提供真实、公允的财务。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能有效地提高企业在市场的信用水平,有效的解决融资难问题。另外,还应切实加强公司管理体制的建设,促进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以市场和品牌建设为重点,着力增强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积极引导民营企业适应贸易方式的变化,充分利用网络交易、电子商务、信息化等现代化手段,全面提升民营企业拓展市场能力。深入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创建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以品牌提升民营企业产品美誉度。尤其在经济复苏时期,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具有品牌效应,使企业可以在竞争中赢得更多的优势。民营企业有了自己的品牌才能赢得更多的“信任和融资”,最终才会产生“服务”和“效益”。

优化企业结构,转型升级。金融危机时受影响最大的是那些技术含量低、处于产业链底层的劳动密集型、纯加工型或初级生产企业。要改变这种状况,民民营企业营企业必须借此全球经济复苏的势头,优化民营企业产业结构,推进转型升级,提升民营企业在企业链条中的位置。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素质。济复苏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是民营企业是发展力量培养的重点对象。金融危机民营企业给民营企业引进人才提供了机遇,民营企业未来的竞争主要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我国民营企业应该培养一支职业管理者队伍并进而建立起民营企业良好的运行机制与监督机制。

提高民营企业对融资方式的认识,让民营企业认识除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外其他的融资方式,如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信贷、政府贷款补偿贸易、项目融资、租赁等。

(二)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支持。

在经济复苏时期,世界处于缓慢恢复阶段,民营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国家要大力扶持民营企业,解决它们发展中的困境: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提供信贷;在财政和税收上适当予以减免,帮助企业摆脱目前的困境。政府还应该在财政中增加对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投入,吸收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作为信用担保机构会员,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同时政府为民营企业要制定一些特殊的扶持政策。

完善政府融资服务体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经济复苏的特殊时期,民营企业对经济的发展起着特殊作用,政府对民营企业经济的发展和健全中仍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解决我国民营企业出现的融资难问题,应当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完善政府融资服务体系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从而使得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政府应该充分重视产业集群的发展,以产业集群的理念考虑产业的地区布局和引导地区经济的发展,制定和实施产业集群倡导计划.并根据产业的经济特征,促进专业化分工和相关企业在地域的相对集中,注重培育集群的形成,吸引要素集聚的机制以推进科技创新为突破,提高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完善金融机构管理体制。

首先,加快银行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使银行真正树立竞争和服务意识。从对民营企业的“惜贷”转为对民营企业的“争贷”;简化贷款程序,适度的简化审批环节,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快建立以民间资本为主的村镇银行、科技银行等中小银行;发展和规范私募基金和股权风险投资,拓展民营企业融资通道。其次,加强创新的融资方式建设,让营企业融资更快捷有效。大多数民营企业贷款信用匮乏,这时民营企业可以利用自有资金互相提供担保获得银行贷款的模式,大大增加了民营企业的流动资金,缓解了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供应链融资方式主要帮助那些位于供应链上端的民营企业获得资金,通过供应链最下端的企业与银行签订协议,保证供应链上端的民营企业的现金流,这种方式不仅解决了供应商的资金问题,也解决了民营企业原材料供货的衔接,达到多企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梅浩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9).

[2]侯春来.如何破解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J].中国商贸,2012(4).

[3]李云燕.民营企业筹融资难问题探讨[J].企业研究,2012(12).

篇8

关键词:融资;融资渠道;融资风险;融资结构

民营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对中国GDP的增长、国家税收的增长以及市场经济的活跃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由于历史、文化、社会、法制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及其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导致我国的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外部资金很难争取等融资问题。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1.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较窄

据调查统计,在中小民营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中内源融资的比重平均约占90.50%,而银行贷款占4.0%,非金融机构融资占2.6%,其他渠道占2.9%。虽然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越来越多,民营企业的上市公司在全部上市公司中占比超过50%。在资本市场融资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但与我国民营企业已经超过840万家的总数相比较,显而易见占的比例极小。由此可见民营企业主要依赖内源融资,银行信贷是债务融资的主要来源。

2.民营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

由于我国民营企业主要是通过内源融资来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但是内源融资受企业规模和所有权益的限制,而相对的外源融资表现出结构单一,其中间接融资是主要渠道,但融资成本高,并且融资数额有限。在这种不合理的融资结构下,资金的筹集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3.民营企业抗融资风险能力低

企业融资风险可以分为负债融资风险和权益融资风险,结合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和渠道选择,企业融资风险对于规模相对较小,资金比较匾乏的民营企业而言,极有可能导致其财务状况恶化,甚至面临破产的危机。

二、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

1.企业自身信用不足

企业信用是是其外部融资的基础,其缺失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市场经济运行效率的高低。在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在土地和房产上,没有法定占有权,由此限制资产抵押发挥作用。另外50%以上的民营企业或多或少存在财务管理不健全的问题,导致自身信用能力不足,使得民营企业进行外部融资困难。

2.产权结构不清晰、经营管理不规范

我国民营企业在管理上比较落后,大多采取家族式组织形式,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统一,两权界限不清,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制度管理,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盲目性大,抗风险能力差,从而消化信贷资金的能力较弱。

(二)外部经营环境的原因

1.国家宏观政策的缺失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良性的宏观环境,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都受到一定的阻碍,主要体现在资本市场的门槛过高,使得民营企业很难直接在资本市场融资;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的保障,没有统一的规范性的法律法规,造成民营企业的贷款困难。

2.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困难

金融创新动力不足,运行机制存在缺陷,不利于民营企业的融资。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在放贷过程中考虑自身的效益和风险,从运作成本角度讲,管理民营企业贷款管理费用高,难度大;从安全性角度讲,民营企业发展中市场风险和信息的不对称,加大了信贷的风险,使得银行不愿轻易向民营企业放贷。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建议

(一)提升民营企业自身素质

1.应用现代企业制度,加强民营企业管理

产权关系不清晰从根本上制约民营企业发展,不利于达到规模经济,因此要实施现代企业制度来进行产权结构转变,明晰产权关系,建立多元股权的产权结构,提高经济效率。同时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完善企业内部监督和审计,提高企业的抗融资风险能力。

2.提升民营企业的信用

民营企业应该从企业家个人信用和企业信用两个方面入手加强企业的信用建设。企业家要具备信用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自觉实践于经营管理过程。同时企业要建立一套规范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并将其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

(二)加强政府宏观层面的扶持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法律上促进民营企业融资规范化,鼓励和保护民营企业的发展,落实对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给民营企业创造宽松、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引导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扩大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功能,积极推进建立民营企业信用制度,提升民营企业自身融资能力。

(三)加快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服务创新

1.信贷机制创新。建立起由政府和担保公司担保、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管理模式,提高民营企业在贷款申请、审批和放贷流程上的效率,同时更应该探索并建立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流程制度,包括审批制度及贷款风险控制流程,增大基层机构的贷款审批权。

2.金融产品创新。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方式,开展应收账款、出口退税单、存货等的抵押贷款业务,扩大产权、非专利技术和股权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贷款,开办融资租赁、公司理财、账户托管等多种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以思路创新和产品创新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

3.贷款方式创新。现在民营企业贷款的方式绝大多数是抵押,为了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应该扩大抵押和质押贷款范围,允许民营企业联保,以及适销对路的库存产品、专利许可证、保险权利和可靠应收账款作为保证向银行申请贷款。

四、总结

在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一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情,其存在的融资问题是需要长时间来解决的,不仅宏观上需要制度层面的保障与资本市场的完善,金融机构的创新,最重要的是民营企业自身的建设,强加企业规范化管理,提升信贷信用,提高抗风险能力,解决融资问题。(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婷.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企业经济,2007年第2期.

[2]章安平.规避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政策路径[J].浙江金融,2005(6).

[3]戴小平,陈靖.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及其防范[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

[4]杨笋.民营企业融资行为与商业银行制度和业务创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

篇9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融资方式

一、新常态下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现实情况来看,民营企业在我国企业中还属于弱势群体,在经济的潮起潮落中,只有少数民营企业抓住了机遇,越过了初创期的艰难。而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创业后的成长期。与此同时,却有不少民营企业成立后不久又消失了;还有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在市场的夹缝中惨淡经营。政策环境的局限和民营企业的自身弱点阻碍了多数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有这些中,尤为突出的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融资渠道不畅已经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新常态下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制约性因素分析

新常态下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究其深层次原因,既有外部融资环境、金融体制、政府政策服务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民营企业自身素质方面的原因。1.融资市场体系不健全。民营企业正规的直接融资方式可概括为股权融资、债权融资、风险投资及资产证券化。由于大部分民营企业不具有现行证券管理标准所要求的规模和投资回报,基本上被拒于证券市场之外。具体表现在:一是我国尚未完善适合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多层次、不同风险度的资本市场。二是民营中小企业较难利用债券融资方式。尽管我国民间投资的潜力巨大,但社会投资需求与民间投资供给的长期错位造成了民间投资领域的极度狭窄。三是风险投资体制发育不全。2.我国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够成熟完善。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着重加强对国有大型企业进行资金、政策方面的倾斜,受财政收入刚性的制约,对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力度不大,服务体系不健全。具体表现在:一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与经济结构的调整,未能相应的建立起专门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二是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我国众多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作用仍然定位在“补充”上,没有把它完全作为一支重要力量来看待。3.民营企业自身信用能力不足以及经营管理不规范。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自身信用能力不足。多数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不透明、不健全,甚至有一些民营企业任意私自改动会计资料,或建立两本内外不相吻合的账簿,致使民营企业偷税、漏税现象愈演愈烈;在现实的生产经营过程当中,民营企业之间以及与其他性质的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债务关系远远超出三角的范围,发展为多角债务关系。上述情况导致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存在着较大的道德风险和信用问题。

三、改善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建议

1.政府要制定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宏观政策。现行关于民营企业的融资政策无法很好地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应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对相关的融资政策进行修订、完善。建议从下几点做起:(1)在基本原则方面,政府及相关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对大型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应该遵循平等原则,不应该在贷款条件上歧视民营企业。(2)成立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如政策性银行、商业性中小银行,既能有效缓解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又能够优化我国的金融结构,维持金融秩序的稳定。(3)对民营企业相关业务给予更多的免税及其他的优惠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开展业务,节省经营成本,提高民营企业的利润空间,实现自身的发展。2.完善民营企业融资体系。我国的民营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形态。在直接融资方面,以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为重点,扩宽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一是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投资体系。进一步加大风险投资对民营企业的投入。二是逐步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证券市场。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三是发展债券融资市场,扩大债券融资规模。在间接融资方面,以金融创新为切入点,完善民营企业的间接融资体系。有步骤的开放民间资本参与城市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的重组改造,积极开展中小企业项目利用国际金融机构贷款,鼓励和帮助民营企业利用国外政府和商业贷款,组织中小企业项目招商引资。3.完善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民营企业要通过多种途径有效获取资金,必须有完善的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的支撑。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的完善能极大缓解民营企业与资金供给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效疏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渠道。完善的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主要有资信评估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以及风险评估机构等。

四、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策略建议

民营企业的最优融资策略是动态的。民营企业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风险等级的不一致性,导致潜在投资者对投资时机的敏感,从而使得民营企业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最优融资策略。在企业初创期,企业的规模一般较小,获利能力相对较弱。企业内部融资先于外部融资。企业的利润一般全部再投资到企业生产经营中去。企业可以采用附有优先购买权的租赁方式获得资产的使用权,而不必拥有资产的所有权。同时也可以灵活机动争取其他外部资金,如吸引风险投资者的投资以及获取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基金等。在企业成长时期,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获利能力不断增强,企业逐步具备了向外部筹资的条件,外部融资成为企业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一是争取金融性机构的贷款。企业应通过资产抵押、担保人担保甚至利用企业自身的信誉担保来取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二是利用资本运作的方式来获取资金。利用相互参股,横向或者纵向的兼并与合作等资本运作方式是一种可取的融资方式。三是积极创造条件,获取创业板上市或吸引风险投资的机会。在企业进入成熟期后,企业已具备了较强的外部融资能力。此时企业需要考虑以相对较低的资金成本获取企业持续发展的资金。一是企业可以通过证券市场发行债券或者股票的方式来筹集资金。二是积极运用资本运作获取资金。三是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具有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民营企业融资策略的优序选择:自筹资金、留存盈利、风险投资、政策性资金、借债(或发行债券、可转换债券)、发行新股、借债。即先内部融资,后外部融资;在外部融资中,先权益融资后债务融资,再股权融资。这是由其信息不对称和风险等级不一致的特质所决定的。除此之外,民营企业还应规范和完善自身管理组织机构、健全财务制度、强化社会信用观念及金融意识等,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建设。

参考文献:

[1]韩春明.经济周期中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6).

[2]傅爽.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张迎维.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5-45.

[4]赵岳,谭之博.电子商务、银行信贷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12(7).

[5]于蔚,钱彦敏.转型经济中宏观冲击与公司融资决策——基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框架的实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11,10:24-30.

[6]孙英姿.浙江省上市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篇10

【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困境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过去近40年,中国经济增长超过60%的贡献来自民营经济,而民营企业占有不到30%资源,创造的GDP接近70%,中国的国有部分占有近70%的资源,对GDP贡献只有30%左右。2015年云南省非公经济增加值已达到6389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46.6%,根据大理州人民银行的调查,大理州内90%以上企业为民营企业。数量众多的民营企业,不仅对全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事关民生、就业、社会稳定等重大政治问题。

在经济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民营企业的近况有许多方面不容乐观,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现象十分突出,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已成为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在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呼声中,为了解云南省民营企业融资的真实情况,2016年,我们组织了全省15个州市的人民银行、昆明辖区全部12个县市区人民银行,共投入60多人,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我省民营企业融资情况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在全省15个州市及昆明辖区12县市区内,各选择15个不同行业的民营企业,共选择了405户民营企业样本,对2013~2015年近3年的融资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调查选取的企业涉及农林牧渔业、制造业、采矿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制造业、建筑业、水利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15个行业。

这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走访、与金融机构座谈、典型企业分析等方式,就调查的405个样本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有效样本351个,主要情况如下。

一、云南省样本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从样本企业近3年生产经营情况看,由于受宏观经济形势及行业经营特点的影响,各行业经济发展缓慢,传统行业经济增长吃力,盈利能力状况整体下降。

(一)颖酒笠挡值波动、销售值和库存值呈上升态势

近年来,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云南省样本民营企业生产规模呈波动状态,产值有所波动,销售值和库存值有所增加,经营压力加大。从样本企业的生2013~2015年,样本企业生产值分别为613.12亿元、610.36亿元和648.46亿元,2014年和2015年增长率分别为-0.45%和6.24%,企业产值呈波动状态。2013~2015年销售值分别为663.66亿元、675.62亿元和720.54亿元,呈现逐年小额增长的态势,2014年和2015年增长率分别为1.80%和6.65%。2013~2015年库存值分别为133.65亿元、151.94亿元和162.39亿元,2014年和2015年增长率分别为13.69%和6.88%,库存值呈上升态势。

(二)样本企业利润额下滑严重,盈利能力持续下降

市场持续低迷,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下滑,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生产效益下降2013~2015年利润额分别为107.40亿元、104.21亿元和72.00亿元,2014年和2015年增长率分别为-2.97%和-30.91%,利润逐年下滑,2015年利润下滑较快;近三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4.56%、12.54%和11.38%;平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17.83%、20.11%和13.45%;平均资本收益率分别为17.42%、17.01%和13.72%,2015年下降明显。

(三)企业资产收益率下降、但债务风险状况平稳

样本企业经营困难,资产收受益率下降,但资产负债率率尚处于平稳状态。2013年,样本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为14.56%,2014年为12.54%,下降了2.2百分点,2015年继续下降,降到为11.38%;下降了1.16个百分点,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样本企业资产负债率2013年为47.16%,2014年为41.75%,2015年41.36%,呈较平稳的状态。

二、云南省样本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主要问题

我们从近三年样本企业的融资渠道、获贷率、贷款用途、贷款期限等方面来考察民营企业的融资情况。

(二)融资渠道单一,以银行贷款为主

目前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仍比较单一,向银行贷款仍为主要融资方式。2013年样本企业融资总量206.11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占98.46%,2014年融资总量231.34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占99.25%,2015年,样本企业融资总量为231.49亿元,其中银行贷款占98.03%,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占1.13%,民间借贷占0.84%(具体见下表)。

(二)获贷率较高,呈逐年下降趋势

从样本企业总体获贷情况来,金融支持民营企业政策在一程度上得到体现,近几年获贷率处于高位水平,但随着银行不良资产的上升,银行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惜贷、抽贷现象较为常见,样本民营企业获贷率呈现下降的趋势。2013年,样本企业贷款申请次数为802次,贷款获得次数749次,贷款获得率为93.39%;2014年,贷款申请次数为867次,贷款获得次数790次,贷款获得率为91.12%;2015年,贷款申请次数为819次,贷款获得次数735次,贷款获得率为89.74%。

(三)贷款获得总量和贷款余额增加缓慢,不能适应民营企业的发展要求

多元化的经济战略,使民营企业发展较为迅速,民营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张,对资金的需求不断加大。2013年,样本企业累计获得贷款179.97亿元,累计归还贷款115.73亿元,年末贷款余额193.61亿元;2014年,样本企业累计获得贷款220.61亿元,累计归还贷款152.21亿元,年末贷款余额240.65亿元;2015年,样本企业累计获得贷款223.49亿元,累计归还贷款149.36亿元,年末贷款余额290.49亿元。部分企业表示,银行贷款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个人、小额贷款公司等民间借贷途径融资,有样本企业一年内8次申请贷款,却一次都未能获得贷款。

(四)融资成本贵,利率上浮30%的贷款占2/3以上,部分贷款利率上浮50%以上

我们对样本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作几个不同利率档次的分析,且考虑了融资过程中包括贷款利息、担保、“搭桥”评估费等中介服务相关费用。

调查显示:2015年10月24日,人民银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调为1.5%,一年期贷款利率调为4.35%,2015年底,根据我们的测算,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期限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83%,调查企业获得的贷款中,仅8.28%的贷款执行基准利率及以下利率,68.06%的贷款执行基准利率上浮30%以内(含30%),13.44%的贷款执行基准利率上浮30%~50%(含50%),10.23%的贷款执行基准利率上浮50%以上(具体见下表)。

样本民营企业融资的价格水平年利率2013年9.34%,2014年为7.02%,2015年为7.42%,2015年,样本企业累计贷款总额17.18亿元,其中银行金融机构成本占比94.08%,非银行金融机构占比0.89%,民间借贷占比1.68%,评估费、担保费等占比3.34%。2015年样本民营企业平均贷款成本为7.42%,全省平均加权平均贷款利率5.83%,高出27.27%。

(五)贷款多用于流动资金周转,贷款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居多

2013年,样本企业获得179.97亿元贷款,其中121.59亿元为期限1年内(含1年)的贷款,占贷款总数的67.56%,超过2/3;2014年获得220.61亿元贷款,1年以内(含1年)贷款为133.13亿元,占贷款总额的60.36%;为2015年,样本企业1年以内(含1年)贷款119.61亿元,占比53.52%;1年至3年(含3年)75.64亿元,占比33.85%;3年以上贷款28.63亿元,占比12.63%。

2015年,161.99亿元贷款用于流动资金,占当年累计获得贷款总量的72.48%。

(六)民营企业信用体系不够健全

由于信用体系建设不健全,银行与民营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融资。一些民营企业缺乏诚信的内部动力和维护自身商誉的积极性,贷款到期后虽具有偿债能力也不愿意还款,尤其在经济下行期间,在经营困境的压力下,也千方百逃避债务、转嫁风险,部分民营企业的短期行为,使得一些优质民营企业无法获得资金,从银行的视角看,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必然要有严格、甚至是繁琐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度,增加了融资成本。

三、解决云南省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建立多样化的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用好用活货币政策。人民银行应加强与地方政府、商业银行的沟通协调,不断探索创新,引导和支持商业银行将更多的资金投向民营企业。二是进一步挥农村信用社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生力军作用。利用网点、客户等资源优势,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为民营企业提供安全快捷的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三是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的技术、客户、信息等优势,充分利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惠农服务点的效能,节约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成本。四是引导新型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通过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组织,为地方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融资便利。

(二)推进金融中介组织建设,健全民营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金融中介是资金供求双方的纽带和桥梁,是金融体系中

不可或缺的要素,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中介机构,扩大和延伸金融中介在支付结算、信息、抵押、担保、再担保等多方面的金融中介业务,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融资担保等服务,以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提升金融中介服务水平,促进民营企业融资的便利。

(三)完善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在现行的对企业信用评价基础上,将部门、行业的评价整合,建立对企业信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成立专门机构或委托中介机构,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动态的综合评价,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建立企业信用查询平台,向社会公开企业的信用记录,建立激励机制,大力鼓励引导企业诚实守信,以促进民营企业融资,降低融资成本。

(四)积极拓展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民营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间接融资,渠道单一,是造成融资难一大因素。应该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企业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推动各类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以此作为我省发展和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点和突破口,大力支持和鼓励创新型、创业型和成长型民营企业到“新三板”挂牌,支持挂牌企业利用“新三板”实施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并购重组和股权激励,进一步为民营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更多机会。

(五)完善银行贷款流程,贴近民营企业需求

一般企业从申贷到放贷,需要经历1~2个月的周期,遇月末、季末等银行考核时点,民营企业贷款或延期提取。这不适应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银行应针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制定更科学、高效、务实贷款审批流程,贴近民营企业的实际需求。

(六)加强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提升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财务互信

民营企业应规范企业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正确披露企业财务信息,真实反映企业实际资产、销售、负债情况,对外展示可信的财务形象,积极营造与银行或其他资金提供方之间的财务互信基础。

课题组组长:张旭明

课题组成员:刘敏丽

课题参与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15州(市)中心支行、

昆明辖区12个县市区支行.

篇11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on increasing revenues, improving employment and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but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private enterprises,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is limited, the financing problem is the important bottleneck which restricts private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inancing status quo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ivate enterprises, the paper innovates financing mod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ivate enterprises, aim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关键词: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信用共同体;金融创新

Key words: private enterprise;current financing state;credit community;financial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190-02

0 引言

随着中小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融资状况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尽管我国政府和人民银行扩大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增加信贷规模,陆续出台中小民营企业金融支持的各项政策和实施意见,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民营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然而,抵押物不足、信用信息不透明、信用记录不清楚等诸多因素,导致民营企业融通资金仍然十分困难。因此,加强对中小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建立相应的信用体系是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关键。

1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中小民营企业在增加财政收入、解决社会就业、发展地方经济和聚拢一些特色优势产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问题却成为了制约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主要是自有的资金、银行信贷和民间资本等渠道,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中小民营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主要有“急、频、小、险、高”的特点。由于负债较多、经营业绩恶化、信用急剧下降,使得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抵押物不足、信誉偏低,在借贷方面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面临着资金可获性难度大、资金需求弹性大和资金回笼慢的困难,民间资本利率高、风险大,也给中小民营企业带来了困难,往往形成“资金缺乏——业绩恶化——信用差——资金缺乏”的恶性循环。当前很多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和加强信贷资金管理,进而加剧了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往往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规模大、资产雄厚的企业中。

2 中小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中小民营企业自身因素 企业信用机制缺乏,导致融资渠道不畅。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大多数停留在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上,缺乏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人才,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表现为对失信行为惩罚不严,对守信者激励不够。使失信者的获益大于失信成本,造成对企业行为的不良诱导。甚至出现了违规操作,更有甚者通过转移企业资产,扰乱金融秩序,恶化了融资环境。由于企业信用制度缺少和滞后,导致信用危机频频发生,乃至银行惜贷,投资者惜贷。很多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大量破产、兼并等活动,导致大量的债务问题,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债务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由于信用意识缺乏,很多即使有能力按期偿还债务,却不及时偿还,如故意拖、赖、逃,甚至贷款一到手,马上人间蒸发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2.2 银行方面因素 商业银行服务的重心为大企业对民营企业存在“惜贷”现象。我国金融政策和融资体系实施对象倾向于国有企业,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将贷款的75%-80%分配给了国有企业。银行将给大型企业贷款视为“批发”,风险小,效益高,成本低,规模效益明显;而将给民营企业贷款视为“零售”,认为风险大、成本高、效益低,且缺乏规模效益。

调查显示,民营企业信用识别是银行最为困惑的问题。按照现代金融理论,信用贷款是商业银行贷款的高级形式。但是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民营企业信用很难准确区分,只能采用担保贷款,以保证贷款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导致民营企业从商业银行融资数量非常有限。

2.3 信用担保服务不到位,民营中小商业银行数量严重不足 当前,我国信用担保机构少、资金缺、风险大,仅有的也只是一些地方性信用担保机构。社会征信系统建设滞后,现有征信机制权威性不足,以致双方互不信任,导致民营企业融资效率较低。中小商业银行机制灵活、能够提供适应中小企业需要的优质服务,也非常适合民营企业特点。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适合民营企业融资的中小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3 基于信用体系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创新

近几年来,为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我国产生了很多的金融创新,如基于信用共同体的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创新,有效解决了中小民营企业高风险特点和商业银行低风险偏好之间的风险收益匹配问题。这一金融创新将融资关系由原来“单一银行与单一企业”发展为“单一银行与一个由众多中小民营企业组成的共同体”,即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共同体融资,主要包括互助担保、互助联保、风险金信用共同体、网络联保、伞式/箱式信用共同体等。但从组织管理的复杂程度来看,信用共同体融资有两种最基本的模式,即互助联保(图1)和互助担保(图2)。其基本要素包括成员企业是否缴纳担保费、是否缴纳风险基金、是否存在管理机构和管理机构的组建形式、成员企业的规模实力、团体的抗风险能力、成员企业的违约责任分担方式、成员企业的数量构成、与银行的议价能力、如何设置反担保措施等。

实践表明,根据各利益相关方(银行、企业、行业协会或商会、政府部门等)所处的特定环境,围绕会员企业的互和非盈利性,通过对互助联保、互助担保提供的基本要素的不同组合,可以创新出若干种信用共同体融资模式。一般来说,互助联保形式(图1)的共同体具有企业规模小、无固定的组织形式、团体内成员数量较少、团体运作费用低、与银行的谈判能力较低、抗风险能力较低等特点,主要适应于小型、微小型企业、聚集区的商户等。互助担保形式(图2)的信用共同体偏重于企业资金实力较强、抗风险能力较强、有固定的管理机构、团体内成员较多、与银行有较强的谈判能力能获得优惠利率、有一定的运作费用、可通过有效的反担保措施对违约成员施加惩罚等特点,主要适应于产业集群内的中小民营企业。

为实现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共同体融资的高还款率,应在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共同体融资的金融创新产品设置相应的条款,具体应包括为会员企业提供足够吸引力的融资条款、惩罚会员企业的能力和措施、会员企业如何实现横向监督的措施、搜集会员企业的私有信息、识别风险低和收益高的优质投资项目的专有技术和管理程序等。

4 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共同体融资的政策建议

①中小民营企业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信誉积累,切实履行横向成员间的监督责任和缴纳风险金的义务,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盈利能力,按期归还银行借款,积极尝试信用共同体金融创新以缓解融资难问题,通过与相同类型或业务有关联的成员企业组成信用共同体,获得银行很多方面的优惠条件,同时,提高贷款可获得性、降低融资成本。②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共同体融资创新应根据相应的特定环境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争取得到利益相关者(银行、企业、行业协会或商会、政府)的高度关注。③商业银行应建立有针对性的独立风险管理、借款审批等良好的机制,积极开展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共同体金融创新,扩大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规模,并分担一定比例信贷风险,提高金融服务效率。④行业协会(商会)组织要利用信用共同体融资的社会监督职能、低成本信息优势,充分发挥联系企业、银行和政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提供良好地运作和服务平台。⑤政府应该强有力地行使“支持之手”之职,让行业协会(商会)发挥更大的“媒介”或者“当事人”的作用。为提高信用共同体融资的抗风险能力,政府可以拿出一部分专项扶持基金充当风险基金,为中小民营企业分担一定比例的的信贷风险,避免风险扩散。总之,积极开展基于信用体系建设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创新对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共同体融资,一方面要具备识别风险低和收益高的质投资项目的专有技术,另一方面也要能利用这一组织形式本身具有获得会员企业各种信息成本较低的优势,增大借款企业的造假成本的能力、低成本横向监督的能力、惩罚借款企业的能力、为借款企业提供足够吸引力的融资条款的能力,这也正是信用共同体融资运作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彭宏超.关于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1(9).

[2]刘倩薇,杨惟舒.浅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相应对策[J].中国商贸,2011(05).

[3]邹高峰,熊熊,冯绪.试论以互助担保为基础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之重建[J].现代财经,2009,29(6).

[4]王蕊.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与制度环境构建[J].财经政法资讯,2010(04).

[5]杨鹏.国内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以及新型融资模式的分析[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5).

篇12

[关键词] 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方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 F2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8-0143-03

[作者简介] 何伟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商业经济。(浙江 宁波 315012)

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小型民营企业量大面广,分布在农村和城市,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但是这类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其中融资问题特别突出,使得这类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遭遇到了日益凸现的资金瓶颈制约。目前多数小型民营企业筹资渠道狭窄,方式单一,银行贷款难度很大,贷款期限短,难以满足生产经营需求。为此,研究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探寻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的新思路,创新金融产品,对于化解其融资难题,促进其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我国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小型民营企业融资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其中,内源融资包括企业主自筹资和企业自身的内部积累,而外源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但从现实情况看,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途径狭窄、渠道不畅通,所筹集的资金量无法满足其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具体表现为:

1.小型民营企业内源融资比重过高且严重不足。内源融资是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之一,但从其正常发展所需资金量角度来看,绝大多数小型民营企业存在权益资本不足或严重不足的问题,这类企业的启动资金主要来自创业者个人的储蓄、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自有资金比较少,导致大部分小企业资本偏小甚至难以全部到位,且处于创业初期的小型企业,自我积累少,融资数量仅供维持企业简单再生产。

2.信贷融资期限短且规模不大。据统计,我国目前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量约6000万家,其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提供全社会75%左右的就业机会,创造全国50%左右的出口收入和财政税收。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十分有限,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而且银行主要提供短期贷款,很少提供用于微小企业项目开发和扩大再生产等方面的长期信贷。

3.民间融资风险大。合法的民间融资能重新配置民间闲散资金,解决部分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但民间融资的法律地位尚未确立,一方面巨大的民间“财富”进入小企业受到制约,另一方面民间融资大多以半公开、半地下的方式运行,信息不透明,潜在金融风险大,经济纠纷甚至犯罪行为时有发生。

4.小型民营企业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不仅权益资金的来源极为有限,而且很难获得长期债务的支持。

二、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从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融资难”已经成了制约小型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主客观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小型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与金融体系特点相冲突的原因,还有来自我国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的特殊原因。

1.小型民营企业自身的融资缺陷。(1)企业规模偏小。小型民营企业拥有的经济资源有限,整体实力弱,申请贷款时无力提供足够的抵押物,大多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因为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不动产几乎是实际操作中惟一被银行等贷款机构认可的抵押物,而中国目前仍然实行土地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的制度,导致很多民营企业并不拥有可用做抵押的土地使用权或房屋建筑。(2)信息透明度极低,进而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源于经营特点和竞争的需要,或由于人才缺乏,多数小型民营企业信息不透明、不真实,必然影响到小型企业的融资效率。(3)经营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企业存续的变数大、风险大。小型民营企业的不稳定性及高歇业率或倒闭率,加之在市场变动和经济波动中表现出的脆弱性,是金融机构惜贷的重要原因。小型民营企业处于初创阶段,面临着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且抗风险能力较弱,因而失败率较高。小企业的高失败率,不符合银行稳健经营的原则,以致银行“惜贷”、“慎贷”。(4)小型企业类型多样,资金需求单笔数量小、频率高,导致融资复杂性加大,融资的成本和代价高。(5)与大型企业相比,许多小型民营企业的社会信誉度偏低。有的小型民营企业还贷意愿不足,甚至出现恶性拖欠贷款的现象,不仅严重有损企业的诚信形象,也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许多小型民营企业不注重信誉,对履行债务的义务重视不够,逃废债现象时有发生,债信问题的存在,使银行贷款风险程度大幅度升高,以致出现银行“恐贷”现象。

2.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支持不足是造成我国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又一个主要原因

(1)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尤其是四大银行正处于转型之中,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商业银行近年来实际上转向了面向大企业、大城市的发展战略,在贷款管理权限上收的同时撤并了大量原有机构,客观上导致了对分布在县域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大量收缩。(2)银行信贷动力不足,改制中的银行及法人银行从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出发,相应提高贷款条件,而小型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财务管理科学化的欠缺,往往达不到银行规定的标准。(3)银行普遍实行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制,信贷人员往往认为向小型民营企业放款责任巨大。(4)金融机构向小型民营企业放贷的经营成本较高,由于金融机构贷款的发放程序、经办环节等大致相同,而每户小型民营企业平均获得的贷款大大低于大中企业,因而小型民营企业每笔贷款的经营成本对金融机构来说相对较高。(5)金融机构内部缺乏竞争,贷方市场占主导地位。如果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竞争,企业就能以自己的条件来选择金融机构。但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金融机构不是提高利率,而是减少放贷,不管企业愿意付出多高代价,也不给发放贷款,从而导致符合信贷条件的小型民营企业贷款受阻。

3.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建立。我国征信体系和担保体系虽有一定进步,但针对小型民营企业的担保体系仍需大力发展。(1)全国征信体系有待建设。小型民营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与其外部融资的难易程度是密切相关的,由于征信体系缺乏,从而使许多小型企业贷款受阻。(2)担保体系建设滞后。一个健全的担保体系应包括政府担保、商业担保和互助担保等。由于我国担保制度才刚刚起步,担保机构少、担保基金小,无法满足广大小型企业的需求,因此,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指担保难。

三、促进小型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融资创新途径

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企业自身、金融体系、信用担保体系等多方原因交互形成的结果。要化解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政府、金融机构及小型民营企业应共同配合,积极创新融资理念,开发金融产品,从多种途径创造新的融资供给以满足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

1.加强小型民营企业自身的建设,规范其金融行为。小型民营企业的自身缺陷是造成其融资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这类企业应正视其缺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苦练内功:一是提升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素质,提高经营水平,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二是遵循诚信原则,切实履行借贷合同规定的义务,构筑良好的银企关系,增强信用意识,杜绝不良信用记录,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三是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及时性和透明性,以赢得商业银行的支持。

2.建立服务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的信贷机制。商业银行资金雄厚,机构众多,具有良好的专业人才和技术基础,银行对民营经济的支持要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改变商业银行主要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指导思想,把贷款投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效益好的企业上来;增加对高新技术小型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重点扶持科技含量高和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鼓励小型民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为小型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资金上的保证。二是改革银行贷款审批程序和信息获取渠道,形成适合小型民营企业贷款要求的运作机制和政策方针,同时设立私营经济贷款的专业部门,专项解决小型民营企业的信贷问题。三是成立一些具有鲜明专业性经营范围的金融机构,特别是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要目标客户的银行。现有的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银行等应转变经营理念,主动定位中小型民营企业,从金融机构建设途径来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从根本上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3.建立服务小型民营企业的信用评估系统。面对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应尽快建立相应的信用评估系统,使银行有条件甄别出守信企业。应由银行、工商、税务、司法等部门协作,从法律、制度、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系统性调整,在银行信贷登记系统基础上,采集小型民营企业的资信数据,建立民营企业信用评估系统,有效甄别守信和失信企业,尽可能地解决民营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在经济交往中的信用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为民营企业的融资开辟绿色通道。同时,小型民营企业要建立企业信用机制。企业内部要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配备专职人员,管理和监督本企业的信用关系,并制订企业信用管理规则,将信用管理贯穿客户开发、合同管理、贷款回收等整个交易过程。另外还可以建立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市场化运作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可以利用专业和人员优势,对民营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查、分析和评估,为其提供信用调查报告、资信评级报告等信用服务,弥补商业银行自身掌握客户信用信息不足的状况,把银行的经营成本减少到最小。

4.创新适应小型民营企业特点的融资方式。目前我国民营经济由于自身信用水平不高、信息不对称、风险高等原因在信贷融资方面形势很不利。一般小型民营企业没有足够的不动产向银行申请贷款,因此,开发动产抵押贷款的要求就日益迫切。动产抵押是指抵押权人对债务人不转移占有,而针对其提供担保债权的动产设定抵押权,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可以占有抵押物,并可以出卖或申请就其卖得价钱优先于其他债权而受清偿的担保形式。具体可以开发金融租赁、存货融资、应收账款融资、仓单抵押融资、知识产权担保融资等新的信贷品种。这些新的动产贷款品种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是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

对小型民营企业来说,典当融资这种新的融资方式与其他融资方式来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典当融资对企业的资信能力没要求,不需要担保,在发放贷款的时候,只要企业证件齐全,当物合法,都可以通过典当融资。典当融资方便、快捷、费用低,取得的贷款用途不受限制,而且质押范围广泛,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来满足民营企业季节性和应急性的资金需求。

当前还应大力推广融资租赁方式,使之成为我国小型民营企业的一种全新的融资方式。我国小型民营企业往往信用度不高,而融资租赁合同期间,不变更租赁物的所有权,对企业信用要求大大降低。企业每期支付较少的租金就可获得100%的设备使用权,以此开发新产品或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既可降低投资风险,又能解决设备投资资金。

5.推进民间金融机构的建设。积极创设各种有利于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民间金融机构,建立民间金融市场。民间金融机构一般具有浓厚的地方性,对当地客户情况较为了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没有那么严重,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民间金融机构能够与民营经济一起探索出新的“双赢”之路,成为民营经济的推动力量,其最大的优势是机制灵活,效率较高,可以在细化市场后把民营企业定位为自己的重要目标市场。发展民间金融机构,可以有效的引导居民资金流向效益高的投资领域,从而实现资金的最佳配置和运用,如果民间筹资机构能够发展并逐步壮大,将从很大程度上缓解民营企业筹资难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建立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包括柜台交易市场或产权交易市场,主要为达不到上市资格的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建立区域性柜台交易市场体系,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众多小型民营企业权益性融资缺口。

6.建立信用担保机制。建立完善的担保机制可以降低贷款风险,促进金融机构对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因此,解决担保难题也是解决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构建我国微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首先应积极借鉴国外的经验,运用信贷担保运作模式,各级政府分别设立全资或合资的担保机构,对小型企业的银行贷款提供政府担保。其次,我国小型民营企业量大面广,仅靠政府担保难以满足广大小型民营企业的需求,因此,政府在提供担保的同时,大力发展商业担保和互助担保。

7.大力发展为小型民营企业提供创业资本的创业投资。在我国由于创业资本的缺乏,使中小民营企业创立与发展相对比较缓慢。探索主要支持中小民营企业的投资公司,做好深圳创业板上市工作,争取设立多种形式的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为小型民营企业提供创业资本。创业投资公司带有一定政策性的特定类型的创业投资公司,具有半官方性质,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对扶持小型民营企业成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创业投资基金,要完全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实行商业化运作,面向全部中小民营企业,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创业投资基金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才能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真正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红珠.金融环境下民营企业的融资新思路[J].商场现代化,2006,(10).

篇13

(一)直接融资渠道堵塞

我国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步伐一直比较缓慢,而债务融资市场的起步时间较晚,这使得我国目前直接融资所占的比重偏较低,这种融资结构是极为不合理的。因为处在这种直接融资所占比低的结构中,所以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规模所占的分量也极为有限。2011年我国累计有257家民营企业年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共计1,754亿元,大部分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占总发行规模的比例只有7.4%。纵观目前的中国资本市场体系,能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要的小资本市场寥寥无几,在这种融资环境非常不利的情形之下,很多较为成功的且经营良好的私营企业要想通过股票上市或者发行商业票据等途径来进行资本筹集也非常不易。

(二)银行贷款期限结构和企业需求不相符

在目前的融资体系中,民营企业的贷款年限被要求以一年为期限。就目前很少会看到有银行会对私营企业开放技改贷款一类的项目,因为大部分商业银行认为批准这些企业的长期贷款存在很大风险的,因此不愿给发展前途尚不明确的民营企业给予商业贷款。2012年全国工商联的《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调查报告》显示,90%以上的受调查民营中小企业表示,实际上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全国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在过去3年中有62.3%的融资来自民间借贷。据介绍,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已经超过84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87.4%,占GDP的贡献率也从最开始的1%发展到目前的60%多。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却只能获得非常少的金融资源,这显然是不合情理。民营企业获取资金难度可见一斑。

(三)非正式金融部门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选择

2008年6月初爆出的浙江明星企业———飞跃集团财务危机案,是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一个缩影,也是地下金融“蚕食”实体经济的典型案例。当时,浙江台州银监局调研发现,已发生的15家中小企业业主因财务危机逃逸,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利贷的压榨。不过,在宏观紧缩的背景下,像飞跃集团那样通过民间借贷、解决资金周转困难而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不在少数。近年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融资主体通过银行以外的非正规渠道借贷的规模出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2008年5月,在山西平遥、介休、太原等地对多家民营煤炭、焦化和铸铁企业的调查发现,它们通过非正规渠道融资的比重平均为85%。在很多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一些小微企业获取资金谋求生存的压力相对要高一些。然而,往往很难用常规的手段进行资金筹集的,非正式金融活动应运而生,尽管各种民间金融活动受到有关监管部门的严格限制,但是由于很多的民营企业都没有办法得到有关金融部门切实有效的资金帮助,所以非正式的金融活动依然比较活跃。短期来看,这种现象不可能消除,将继续成为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选择之一。

二、民营企业融资障碍

(一)所有制歧视

所有制歧视是指,国有商业银行长期把国家大型企业当成服务重点来对待,并且给予优惠,却从不给民营企业相同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的歧视态度。所有制歧视的普遍存在,对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造成非常大的阻碍。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是追求稳定和高效益,因此相较于发展不成熟风险较高的民营企业,银行普遍更愿意将贷款拨给国有企业。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一大软肋就是机制缺乏灵活性。因此,在民营企业贷款时,遭遇严格苛刻的贷款条件和被批准较少贷款这类问题现象时常出现。纵观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所创造的产出值占社会经济总产值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批准对民营经济融资贷款的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银行还只是相当小的一部分。所有制歧视的存在给原本效益业绩较好的民营企业顺利发行债券、股票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堵死了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道路。

(二)行政力量要比市场力量强

由于推行的政策都是由政府来决定的,其施行的主体仍然以政府为主,而不是市场力量调节的结果。以政府参与出资建立金融机构为例,在许多地方首先要获得区县财政所的审批,之后贷款才允许进行,还因此造成了很多政府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形。在机制体制都不完善的情形下,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的问题,行政力量的确是不二的选择,能使民营企业得到有效的支持。但是,由于政府的力量不是无限的,所以只有部分民营企业得到支持,一些官员的腐败行为很可能在这不公平的资金分配中出现。最需要重视的是,由于行政人员并不是很熟悉市场,所以政府来配置资金的效率并不会很高。一味靠行政力量改善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终究不是长远之计。

(三)证券市场的限制

现如今民营企业并不是证券市场的主要扶植对象,一些大型或中型企业可以轻松的在市场上进行融资,而小规模民营企业却不行。我国公司法规定:要具备5,000万元的股本总额,是公司上市要达到的最低要求,而大多民营企业会受到种种不利条件的影响,其资本远远不能达到公司上市的要求,因此无法进入股票市场进行融资。类似于在股票市场碰到的问题,很多民营企业也不能进入中国的债券市场。要让公司进入证券市场同时还要满足政府政策要求,无疑是给本就艰难的融资渠道上添堵,增加了融资障碍的难度。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相应措施综合前文分析

民营企业在社会经济中如此重要,制约民企的发展就是阻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已经放缓,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迫在眉睫。

(一)政府的力量

要缓解民营融资的困境,政府的力量同样不可忽视。政府应当正确引导银行对各种所有制性质的企业采取正确的态度,鼓励银行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帮助和其他支持。要尽可能为民营企业制定可行有利的保障措施和优惠政策,切实保证政策的有力执行和政策作用的有效发挥,放宽民营企业融资的外部环境,放缓其融资压力。

(二)民营企业自身改善

1、加大兼并与联营、合资力度

与资金实力较雄厚的企业联营或者兼并发展较好的企业,也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障碍的重要途径。联营兼并不仅可以缓解资金问题,也可以壮大企业规模,为之后的发展道路铺垫。高德2002年成立的民营企业通过多次的合并和收购,2010年7月在美国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成功上市。除此以外,民营企业还可以积极引进外商,这样企业所有制性质发生改变,在所有制歧视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可以获得银行贷款的相对优势,缓解资金压力,在提高资金实力的同时,又能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加强企业融资能力。

2、改造企业股份制,健全治理结构

企业融资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能力水平的高低。股份制本身就是通过规范企业治理结构来加强外部融资的一种制度。企业可以通过股份制改革,使股权的转让交易更利于外部融资。合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由“家族式”管理模式向专业化方向转变,完善企业内在功能和运行方式,从人治管理转向科学制度管理,健全治理结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度分开,使管理更加科学、理性、制度化。民营企业要对自身的科学管理进行改善。企业需要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构,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相对应的能力,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得到保障,由此才能改善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态度。只有民营企业不断地加强公司建设,企业的融资水平才能有所提高。除此之外,民营企业也可以积极引进外商,改变企业所有制性质的同时,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能力,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从而加强融资能力。

3、目前民营企业在社会政府和银行中的信任度较低

要赢得其支持,就需要加强和完善企业自身建设。在为消费者提品和服务质量保证的同时,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建立可靠的信贷融资。提高企业信誉同样是获得银行融资的重要手段。王健林1989年担任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至今。把诚信经营和狠抓工程质量作为开创事业的立足点。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宏观大势下,他所带领下的万达集团始终坚持诚信、创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自1988年公司创立以来,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包括资产、销售、利润、纳税、创造就业连续多年名列中国民营企业前茅,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龙头企业。

(三)拓宽融资渠道

1、建立信用担保体系

民营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预期偿债能力弱,可用的信用资源非常有限。一般是借助第三方信用来弥补信用资源的匮乏问题,个体信用通过依靠社会信用的共享被扩大。所以为了缓解民营企业由于信用问题导致融资难的局面,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建立信用担保体系作为手段之一。2009年,我国有4,247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至2011年,已经达到4,439家担保机构。担保资金2009年超过2,000亿元,共担保企业近91万户,2011年已达到129万户受保企业。2009年中小企业贷款金额达到将近1.7万亿人民币。2011年新增1.56亿元担保额。可见,信用担保机构对解决小型和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具有重要作用。2008年担保机构为23万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贷款共计7,221亿元人民币。由于各国政策和具体国情的不同,操作这些信用体系的机构和运作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政府部门掌管,有的是信用保证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运作。但不管其监管部门和运作方式等有何差异,都可以有效地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扩大其融资渠道。

2、建立民间金融机构,提供政策性金融服务

一般的民间金融机构都是些比较小的银行。民营企业选择这类机构获取融资的方式比较多。常见的是担保补贴,或者高利息的短期贷款。然而,这些流动资金都是短期的,要获得长期的贷款仍然是个难题。要解决这类问题,仍然需要依靠政府的和帮助,对民营企业给予优惠政策。例如,政府单独出资或者与商业银行合资建立金融机构。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成立的中国民生银行是我国第一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它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除了政府参与建立金融机构,还可以建立一些专项基金,通过提供贴息贷款、信贷担保或者特殊项目等金融服务来扶助民营企业。通过向缺乏资金但有市场、有前途的民营企业提供低息融资,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还可以实现政府的一些特定扶持目标,例如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人群提供扶持贷款,弥补了民间金融机构的遗漏和不足。

3、建立创业扶持基金,改善直接融资市场

在近年常用的融资渠道中,风险创业投资发展较为迅速。为了鼓励创业投资和科技发展,国家政府会扶持高科技和高成长型企业的发展。然而,这类企业由于本身特性往往需要大量融资,却又达不到上市要求。为满足其发展需要,政府需要开展创业扶持计划,拓展多层次的直接融资市场。在中国的一些地区都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江苏省内多个主要城市都成立了风险投资公司,如南京紫金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南京市级平台的专业风险投资机构,支持和服务于南京市范围内的中小型科技企业,重点投资科技型项目,全力助推南京市创业创新事业的发展。然而,由于这些风险投资公司是由政府参与设立经营的,所以在运作模式上并不符合市场自然发展规律。因此,要有效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运作方式需要市场化和规范化,直接融资市场需要更加完善健全。

(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政府应当正确引导银行对民营企业融资采取正确的态度,鼓励银行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帮助和其他支持。帮助银行转变观念,尽可能打破和消除所有制歧视。银行应该明确放贷标准,创立公正平等的融资制度。作为中国第一家全国股份制银行,民生银行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构成,至今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中已经投入了超过60%信贷资金。民生银行提出的“做民营企业的银行”的市场定位,现在,曾经被忽视的民营企业和小型和微型企业被民生银行作为主要的目标客户,并且在大力促进民营企业战略和小型微型企业的战略。基于此战略,民生银行的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2012年全年营业收入就超过1,031亿元,同上年相比增加了近823亿元,增长2518%,净利息收入在其中就占有771亿元,而净非利息收入占有260亿元。不仅如此,金融管家团队结构也是民生银行着重改善的一方面。通过吸引专业人员加入到团队中来,力求专业服务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并购融资及顾问业务等民生银行原本涉及较少的服务方面,民生银行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12年被选为最佳小企业贷款银行,帮助许多小型微型民营企业融资成功,并迈向更广阔的市场。

(五)发展融资租赁业

融资租赁由出租方根据承租方的要求提供设备物件技术等出租从而获取融资,在融资的同时还能融物。在这种贸易方式下,企业可以通过较低的资金支出而获得所需设备物件,降低固定资产折旧成本,融资渠道得以拓宽的同时,企业资产管理效益也被提高,并且其风险要比其他长期融资方式低,手续和限制也更小。政府应当积极发展融资租赁业,给予优惠政策加以扶持,促进其健康发展。

四、小结

篇14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

近期温州老板集体外逃和温州企业的倒闭潮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时间温州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长期以来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关键的制约和影响其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

一、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在融资问题主要集中在:(1)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来源有限。我国货币市场存在极大缺陷,发育程度低,一直没有形成规模,中小企业通过票据贴现、承兑来进行短期融资存在很大难度;债券市场起步早,但发展慢,且融资门槛高,大部分中小企业几乎不会也不能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对我国中小企业民营来说直接融资的几种融资渠道都存在这较大的缺陷,资本市场融资门槛较高,风险投资基金融资运作难度较大,私募方式融资风险大,成本大,商业信用易于获得,但期限较短。而属于间接融资的银行贷款,理论上讲应成为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但现实生活中难度相当大。(2)通过银行贷款筹资困难。不健全的银行金融体系导致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渠道狭窄,审批门槛过高。大中型国有企业占用了绝大部分的银行贷款,而中小民营型企业得到的银行贷款数量少、期限短、成本高。(3)从资本市场上筹资困难。我国资本市场成熟度很低,适合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不多,配置不合理。民营中小型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主板市场的准入门槛高、上市成本较高,中小民营企业很难进入主板市场融资。我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属于传统的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很难进入创业板市场。(4)企业自身缺陷导致融资困难。中小民营企业规模小、人员少、资产有限、可抵押品少。使得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很难达到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所要求的抵押贷款条件,获得得抵押贷款,而其他商业银行也会因为中小民营企业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考虑到可能产生的违约风险而减少贷款。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活动范围较小,涉及的产品行业、市场范围有限,抵御市场和行业波动的能力低,经营稳定性差,生产周期短,经营风险大,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成本高,负债能力有限,中小企业的企业制度不健全,治理结构不规范,经营透明度低,尤其是其财务制度不合理,财务机构不健全,财务报表账簿不完善,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存在作假帐的现象,很难向银行和其他投资者提供经过会计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表,这些原因导致资金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这样一来自然就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或其它外部资金融资。

二、中小企业的融资策略分析

要解决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必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改善自身缺陷,加快企业发展

中小型民营企业应当关注市场,注重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不可避免的存在规模小、人员少、资产有限、经营范围小等问题,但是我们要紧跟市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尽快实现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中小民营企业应该健全监督管理制度,提高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水平,尤其是要健全财务制度,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改善财务状况。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强化信用意识,提倡“信用文化”,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缓解信息不对称现状,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改进金融机构融资服务体系

首先要积极发挥中小银行在支持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优势。中小银行由于其地域性的特点,长期接触中小民营企业,可以比大型银行获得更多的非公开的信息,他们更加了解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和融资风险。通过政府的适当干预通过制度改革、政策倾斜等措施把中小银行发展成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专门化银行。中小银行也应该在市场竞争中找准市场定位,认真分析自己业务覆盖区域的中小企业的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大力加强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完善金融服务功能,这样既可以避免与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同一市场的竞争,又可以找到差异化市场的生存空间。其次要加强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服务。大型国有控股有商业银行还是要发挥自己在资金实力、信贷审核等方面的优势,解决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要增强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服务意识,公开信贷政策,简化贷款业务流程,合理配置贷款权限和资源,拓展面向中小民营企业的业务,把对中小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措施落到实处。最后要加快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商业银行针对中小民营企业信贷融资需求的特点,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是解决中小民营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中小民营企业抵押不足等问题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