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药化工行业现状范文

医药化工行业现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09:47:0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药化工行业现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药化工行业现状

篇1

【关键词】医药化工;产业化;发展

1.医药化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医药化工生物技术的现状

我国的医药消费水平与国际上先进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其中,进口药占的比例大,国产药的市场很小。近几年,我国已经成为原料药的出口基地和成品药的销售市场,因此,加速我国药物的研发和市场的拓展是我国重要的国策。已经批准的基因工程药物有: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红细胞生长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重组表皮生长因子等。近几年,还研究出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基因工程新药,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等。

1.2药物化工生物技术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我国的医药化工行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并且成为生产大国。但是,由于大量的药物生产,我国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是未得到根本解决,其中,废气污染是其主要问题,并且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由于废弃的排放量大,其中主要污染物是苯类、醚类等有毒且有难闻气味的气体,进入自然环境后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的纷扰络绎不绝,目前已经成为废气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1.2.1清洁水平低

我国医药化工行业的清洁水平较低,大多数工人不注意厂内的清洁,与其他国外同类企业相比,我国入门标准较低、规模小、资金不足、技术欠缺、创新能力不强,并且生产管理和工艺等方面也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

1.2.2废气处理方法不当

据调查,目前我国处理废弃的方法有冷凝法和有机溶剂吸收法等,缺少经济有效的处理废弃的方法。我国对废弃的技术水平低、投资成本低,但是有机溶剂吸收法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开发和创新经济、有效的废气处理技术已成为今后医药化工行业发展的重点。

1.2.3监管部门管理松懈

由于缺少经济有效的废气处理技术,大多数企业为了应付环保单位的检查,采用一些简单的废气处理技术,但是,这些简单的废气处理方法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并且不能达标。因此,要严格管理医药化工企业的生产,对其产生的生产问题进行严肃处理,甚至通过停产等方式来保护环境,一旦监管部门有所放松,就会出现反弹污染加重的现象。

由于医药化工行业的废气种类多、成分复杂,并且环保部门监管不强,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废弃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尽管一些医药化工企业能达到排放标准,但是有机污染物的排放量还是很大,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要加强监管措施,对医药化工行业加强监管。

1.2.4环保措施不足

医药化工产品的种类繁多、更新较快且采用小型的批量生产,一些企业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和逃避责任,随意排放污水和废气,从而导致环保部门难以掌握生产的实际情况,造成执行困难。由于废气的排放扩散快,因此,发生废气污染时,无法准确确认排放废气的企业。我国的环保标准和技术都不完善,对医药化工废气的污染特点和治理技术不够了解,造成了环保执法简单,未得到有效的控制。

1.3废气排放的特点

废弃的排放点较多,无污染的排放较为严重。医药化工产品对溶剂的消耗量大,几乎每台设备都会有几个废气排放点,且都无组织的排放,厂子里的废气浓度较高,并且间接性的排放多、排放不稳定、废气的成分复杂、影响范围广。由于生产过程中易燃、易爆的物质多,反应过程过于激烈且风险大,加上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水平极低,因此,造成事故增多。

2.医药化工现存问题的解决措施

我国的废气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了有效的治理,一些生产方式落后、污染极其严重和治理无望的一些企业也已经被强行关闭。医药化工企业周边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环境质量明显提高。但是,要彻底解决废气污染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2.1源头控制

要结合医药化工行业废气排放的特点,对其进一步加强严格的环境执法监督和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并且建立完善的废气污染防治技术。据调查,大部分的医药化工企业已经建立起了清洁制度,并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生产技术的改造,冷凝法等废气处理方法得到普遍的应用。采取清洁生产、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相结合的全过程控制废气治理技术路线,优先采用能源、资源节约型的废气治理技术是现在较为有效的废气处理方法。

2.2完善的技术

医药化工企业的数量多、更新快,事故性的排放时有发生,并且废气的种类复杂,因此,需要迫切开发经济有效的废气治理新技术。现如今,新的废气处理技术相继涌现,其中碳纤维吸附法最具代表性。碳纤维吸附法适用于几乎所有溶剂废气处理,采用碳纤维作吸附剂时,回收的溶剂品质高,但投资、运行成本较高,一般用于回收溶剂的场合。应用最广泛的废气处理技术是冷凝法和吸附法,通过对它们的改进,将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尽力解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效率最高的废气处理技术是催化氧化法,在新技术研发时,要加强新型催化剂的研发,提高其利用效率。现如今,等离子技术的处理技术较高,设备维护简单,资金投入较低,适合处理浓度较低的废气。

2.3提高入行的门槛

在招收车间技术人员时,要对其进行严格的专业技术的考评,通过多项技能测试确定从业人员。提高入行门槛是为了规范和指导医药化工企业废气污染防治行为,全面提升医药化工行业生产和环保装备水平,防止一些应付环保检查的措施或设施被滥用,有必要制定医药化工行业溶剂废气污染防治技术规范,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2.4政府要大量扶持医药化工行业的发展

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医药化工行业的企业,政府相关的部门都要与企业建立责任制度,为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并且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并且运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知名的医药化工企业。

2.5制定相应的废气排放标准

企业要结合生产、环保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制定具有指导作用的医药化工行业废气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相关监察部门要制定废气排放标准,实行排放制度在环境保护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环境监管的技术依据。由于缺少完善的排放标准,并且没有确定的控制指标,因此,要对医药化工行业制定相应的排放控制标准,并对废气实行总量控制。

由于医药化工产品种类多,新产品更新快,制订溶剂回收率控制指标,以提高有机溶剂回收水平。制订区域医药化工行业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对废气实行总量控制,防止溶剂废气稀释排放。

2.6其它

要从医药化工企业的选址、工艺方案和生产技术、环境保护、安全、事故应急措施、环境监测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从废气防治技术、废气处理技术以及运行管理等方面规范废气防治的基本技术要求。

3.医药化工的发展方向

针对一些重大疾病,开发一些能够治疗神经系统、艾滋病、心血管疾病等新生物技术产品。选择一些市场市场前景较好的生物技术产品进行开发,我国在这方面已有一定的研究。开发治疗抗肿瘤的药物,利用抗体对癌细胞进行全面攻击,把药物准确的引向病原而不伤及其他组织和细胞。进行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开发,并且把血液替代品的研究放在重要地位。

4.结语

目前,我国医药化工行业的发展迅速,医药化工企业的数量也迅速增加,但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待解决,要运用各种新技术对医药化工行业的废气污染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并积极研发新的生物技术,以解救更多被病痛折磨的人类,为社会的发展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凤仙.含制药残液废水的处理工艺研究.环境科学研究.2000.

篇2

[关键词]煤化工 环境保护 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 TQ5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266-1

0引言

重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中化工行业发展的历史久远,种类繁多,生产的工艺技术含量也愈加高,但是化工行业生产材料本身的性质,使得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污染物质,为保护环境增加了困难[1]。而煤化工行业,则是以煤炭为原料的,经过化学工业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物质以及副产品的工业,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气态的、固态的以及液态的产品或半产品都是煤化工产业的经济效益来源,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深加工,进一步转换成化工产品以及能源等。煤化工产品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燃气、液化气等等很多都是煤化工的产出物。

1煤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

煤化工行业是煤炭产业链中的一环,是承接着煤炭和化工生产的中间环节,也是我国现今市场中能源供给的重要来源。随着对能源需求的不断上升,对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1.1传统煤化工的发展现状

传统煤化工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一直以来,我国在合成氨、焦炭等传统化工产业产品的生产中都为世界产量最高,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钢铁锻造和建筑建材以及轻工业等。但是金融危机以后,对传统煤化工产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而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和新兴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产业结构落后的传统煤化工面临巨大的挑战。

1.2新型煤化工的发展现状

我国新型煤化工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只建设了一些示范单位。新型煤化工的内容主要包括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和煤制乙二醇等,其主要包括的技术有空分技术、气化技术、合成技术等[2]。新型煤化工产业虽然是个年轻的产业,但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基于我国传统煤化工产业的资源和经验的支持,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世界范围的煤化工领域内的突破,首次实现了煤基路线烯烃生产,相信在日后的发展中,在得到更广泛应用的同时也会有更高层次的突破。

生态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共同的时代主题,保证煤化工行业健康、无污染、可持续的发展是煤化工行业的发展方向,节能减排,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企业是国际经济发展的方向,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要求。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勇于探索,才能实现煤化工企业的快速良好的发展。

2煤化工行业产生的环境问题

煤炭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共同构成的,在煤化工生产的焦化、气化、液化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包括废气、废水、废渣等,排放的废气物对空气、土壤以及水资源都有较大的污染。而煤化工工业的流程复杂,设备相对石化也并不甚完善,在回收环节时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环境问题。

在焦化时,装煤和运送环节产生粉尘,因为在户外作业,较难实现收集和除尘,直接飘散在空气中,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带来很大的损伤,而炼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和废水,经过澄清和分离后排放依旧有残留,因为成分复杂,工艺繁复,投入资金多,很多煤化工企业的投入也不到位。

气化主要是将固体的燃料和液态的燃料在气化剂的作用下合成能源的过程,气化后的煤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相对来说,液化的过程产生的废气物较少[3]。这些生产过程中,产业链上出现的问题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也是煤化工企业保护环境头痛的环节,至今尚未找到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对策

保护环境归根结底是治理污染,只有从源头上切断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斩草除根”方能一劳永逸,永绝后患。因此,除却在煤化工的废物排放上下功夫之外,最主要的是在各个环节上,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从循环利用的观念出发,变废为宝,一方面有效减缓了环境污染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煤化工行业增加效益。

循环利用,创建环境友好型产业,分为五个阶段,即源头预防阶段,过程控制阶段,污染治理阶段,循环利用阶段,环境管理阶段。

源头预防即是保证煤化工生产时要达到一定的清洁标准,从源头开始防治污染。而过程控制阶段则是根据相关规定,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半产品、副产品以及废弃物进行实时监测,一方面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使得需要排放的废气物符合清洁和环境承受力的排放标准。污染治理阶段是关键的一环,在此过程中,要求煤化工产业排放的废物在国家规定指标之内,方便后期的环境管理环节,也为后面的循环利用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循环利用阶段是所有环节中的重中之重,这一阶段主要是将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水流、能流进行整合,经过处理后得到合理的利用,合理资源的配置,形成整个生产环节的循环,做到即节约成本又能实现环境保护[4]。最后的环境管理,除却对排放物和产品以及流程的管理,还有对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生态低碳意识的宣传。

4结语

综上所述,煤化工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也是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工业,但是不得不注意到的是,煤炭化工行业在生产出大量产品的前提下,也产生了很多污染物,对越来越脆弱的环境增加了负担,与生态环保的时代主题不相符合,所以,在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的同时,如何解决污染问题,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全的发展模式,是当务之急。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适度地发展煤化工行业,促进煤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的“两型”煤化工产业。

参考文献

[1]张国恩.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验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J].破产保护与利用,2009,100(5):4-6.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化工、石化及医药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364-375.

篇3

生物化学工程(又叫生化工程或生物化工)是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生物化工是生物技术的重要分支。与传统化学工业相比,生物化工有某些突出特点:①主要以可再生资源作原料;②反应条件温和,多为常温、常压、能耗低、选择性好、效率高的生产过程;③环境污染较少;④投资较小;⑤能生产目前不能生产的或用化学法生产较困难的性能优异的产品。由于这些特点,生物化工已成为化工领域重点发展的行业。

1.世界生物化工行业的现状

生物化工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最早主要是生产抗生素;随后,是为氨基酸发酵、舀体激素的生物转化、维生素的生物法生产、单细胞蛋白生产及淀粉糖生产等工业化服务。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兴起,生物化工又利用重组微生物、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等手段生产药用多肽、蛋白、疫苗、干扰素等。而且,生物化工的应用已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农业生产、化轻原料生产、医药卫生、食品、环境保护、资源和能源的开发等各领域。随着生物化工上游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以及化学工程、信息技术(IT)和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等学科技术的发展,生物化工将迎来又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生物化工行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整个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态势。下面简要描述生物化工行业的现状。

1.1工业结构

由于生物化工涉及面广,涉及的行业多,所以从事生物化工的企业较多。据报道,90年代中期,美国生物化工企业有:000多家,西欧有580多家,日本有300多家。近年来,虽然由于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生物化工企业有较大幅度减少,但与生命科学(主要指医药和农业生化技术)诸侯割据的局面相比,生物化工行业依然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既有象诺华、捷利康等从事生命科学的世界性大公司,也有象DSM、诺和诺德等大型的精细化工公司,当然也有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小公司如Altus等。而且,由于世界大公司正把注意力向生命科学部分转移,生物化工行业百花齐放的局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什么改变。

1.2产品结构

传统的生物化工行业主要是指抗生素(如青霉素等)、食品(如酒精、味精等)等行业,而在目前,它已几乎渗透到人民生活的各方面如医药、保健、农业、环境、能源、材料等。同时,生物化工产品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医药方面有各种新型抗生素、干扰素、胰岛素、生长激素、各种生长因子、疫苗等;氨基酸和多肽方面有赖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等以及各种多肽;酶制剂有160多种,主要有糖化酶、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青霉素酶、过氧化氢酶等;生物农药有Bt、春日霉素、多氧霉素、井岗霉素等;有机酸有柠檬酸、乳酸、苹果酸、衣康酸、延胡索酸、已二酸、脂肪酸、卜酮戊二酸、l亚麻酸、透明质酸等。还有微生物法1,3.丙二醇、丙烯酞胺等。

目前,全球生物化工年销售额在400亿美元左右,每年约以7%~8%的速率增长。从产品结构来看,生物化工领域生产规模范围极广,市场年需求量仅为千克级的干扰素、促红细胞生长素等昂贵产品(价格可达数万美元/g)与年需求量逾万吨的抗生素、酶、食品与饲料添加剂、日用与农业生化制品等低价位产品(部分价格不到:美元/g)几乎平分秋色。高价位的产品市场份额在50%~60%,低价位的产品市场份额在40%~50%。而且,根据近年来生物化工的发展趋势及人们对医药卫生的重视来看,高价位产品的发展速率高于低价位产品。

1.3技术水平

生物化工经过80年代以后的蓬勃发展,不仅整个行业技术水平有大幅度提高,而且许多新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

1.3.1发酵工程技术已见成效

据估计,全球发酵产品的市场有120~130亿美元,其中抗生素占46%,氨基酸占16.3%,有机酸占13.2%,酶占10%,其它占14.5%。发酵产品市场的增大与发酵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现代生物技术的进展推动了发酵工业的发展,发酵工业的收率和纯度都比过去有了极大的提高。目前世界最大的串联发酵装置已达75m\许多公司对发酵工艺进行了调整,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如ADM(ArcherDanie1sMid1and)和Cargill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初对其发酵装置进行改造,将以碳水化合物为原料的生产工艺改为以玉米粉为原料,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ADM公司生产的赖氨酸成本比原先降低了一半。

1.3.2酶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酶工程技术包括酶源开发、酶制剂生产、酶分离提纯和固定化技术、酶反应器与酶的应用。目前世界酶制剂从酶源开发到酶的应用都已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各阶段生产企业和用户关系密切,合作广泛。据报道,1998年全球工业酶制剂的销售额为13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将增长到30亿美元,每年以6.5%的速率增长。其中食用酶占40%,洗涤用酶占33%,其它(主要是纺织、造纸和饲料等用酶)占27%。

1.3.3分离与纯化技术也有很大进步

影响生化产品价格的因素,首当其冲的是分离与纯化过程,其费用通常占生产成本的50%~70%,有的甚至高达90%。分离步骤多、耗时长,往往成为制约生产的“瓶颈”。寻求经济适用的分离纯化技术,已成为生物化工领域的热点。已大规模应用的分离纯化技术有:双水相革取、新型电泳分离、大规模制备色谱、膜分离等。

1.3.4上游技术广泛应用于下游生产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不但成倍地提高了酶的活力,而且还可以将生物酶基因克隆到微生物中,构建基因菌产生酶。利用基因工程,使多种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氨基酸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得到改造、克隆,使酶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得到提高,氨基酸合成的代谢流得以拓宽,产量提高。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的蛋白质工程发展迅速,显示出巨大潜力和光辉前景。利用蛋白质工程,将可以生产具有特定氨基酸顺序、高级结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的新型蛋白质,可以定向改造酶的性能,从而生产出新型生化产品。

1.3.5新技术在生物化工中也得到了极大的应用

比如,在超临界液体状态下进行酶反应,从而大大降低酶反应过程的传质阻力,提高酶反应速率。超临界C02无毒、不可燃、化学情性、易与反应底物分离。利用超临界CO2取代有机溶剂进行酶反应,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又比如,微胶羹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细胞和酶的固定化以及蛋白质等物质的分离方面。

2.世界生物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

2.1工业结构

行业与行业间的划分将日趋模糊,企业间的合作将加大。目前,许多从事医药、农业、环境、能源等方面生产的企业,正在从事生物化工生产。特别是某些从事传统化工行业的生产厂家,也纷纷涉足生物化工领域。如杜邦公司,长期以来主要从事有机化工和聚合材料的生产,现在正加大生物化工的开发力度,已开发成功了生物法生产1,3-丙二醇工艺,并正在开发用改性大肠杆菌生产己二酸工艺。DSM公司以前主要从事抗菌素方面的生产,现也加大了生物化工的投资力度。

由于生物化工涉及面广,许多生化公司都有自己的专长,它们之间为了商业利益的合作也非常活跃。此外,随着从事传统行业的生产厂家的加入,由于技术与生产方面的原因,它们与从事生物化工开发与生产的企业合作也很频繁。所有这一切,都使生物化工行业的合作越来越广泛。如杜邦公司与杰宁科乐公司合作开发用生物法生产1,)丙二醇,进一步生产PTT树脂。荷兰的Purac公司与美国Cagill公司合资建设年产3.4万tL。乳酸装置,并计划进一步发展到6.8万V入DSM公司与美国Maxygen公司签定了三年的研究合同,以利用Maxygen的

DNA重排和分子培养技术,开发在7一ADCA和其它青霉素生产中使用的酶和菌种。

2.2产品结构

生物化工产品正向专业化、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传统的低价位产品受到冷落,而高价位产品如生化药物、保健品、生化催化剂等则备受青睐。许多公司为了追求较高利润,都将低附加值的产品剥离。如日本武田药品工业公司不再生产味精,转而生产其它高附加值的调味品如肌甘酸二钠(IMP)和鸟甘酸二钠(GwtP)。另外,生物化工将涉足它以前很少涉足的领域如高分子材料和表面活性剂等。

生化药物由于附加值高而成为今后生物化工领域发展的重点。1997年生化药物市场销售额达130亿美元,其中细胞分裂素80亿美元,激素30亿美元,其它20亿美元;就具体药物而论,促红细胞生长素35亿美元,人胰岛素18亿美元,粒性白细胞克隆刺激因子16亿美元,人生长激素15亿美元,小干扰素11亿美元。预计今后其市场销售额还将以8%的速率增长。

在氨基酸方面,虽然用于药物合成氨基酸的量相对较小,但其发展潜力很大。据报道,500种主要药物中,有18%含有氨基酸或其衍生物的合成。在药物合成中,使用最广泛的是L。脯氨酸、r苯甘氨酸和r对羟基苯甘氨酸。L。脯氨酸用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合成,匹苯甘氨酸和r对羟基苯甘氨酸用于抗生素的合成。另外,多肽也是今后的发展重点之一。多肽是指有2以上氨基酸用肽键组成的化合物,在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治疗癌症、HIV病毒和兔疫系统功能减退、对传统抗生素产生抗体的感染以及疫苗等。全球合成多肽原药的产量在100kg左右,但销售额达2.5亿~3亿美元,而做成制剂的销售额则达25亿~30亿美元。多肽原药需求量的年增长率在10%以上。

碳水化合物方面,用于临床的碳水化合物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用于临床的碳水化合物结构复杂,如一对单糖,其不同的化学键就多达22种。因此,用化学法合成复杂的碳水化合物比较困难,难以实现工业化,而用酶法合成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作为生化催化剂的酶,也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1997年,生化用催化剂销售额约1.3亿美元,在过去的3~5年间,每年增长速率在8%~9%,预计在未来的3~5年间,将以同样速度增长。生化催化剂主要用于手性药物的合成。当前,手性药物已成为国际新药研究与开发的新方向之一。

1997年手性药物制剂世界市场的销售额为879亿美元,占药品市场的28.3%,到2000年将达到900亿美元。在未来的25年内,约有一半的手性药物要通过生化催化合成,因此,生化催化剂无论从需求量和需求种类来看,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生化表面活性剂由于具有无毒、生物降解性好等优点,今后可能成为表面活性剂的升级换代产品,但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生物化工在高分子材料、特殊化学品、生物晶片、环保等方面也将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2.3技术水平

不断提高菌株活力、发酵水平、生化反应过程、分离纯化水平,依然是生物化工面临的课题。

在菌种开发方面,由于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自然界中筛选菌种以获得新的代谢产物的机会明显减少,人们便考虑利用已知菌种经适当改变其代谢特性后生产新的产品。如日本协和发酵公司已成功地把生产谷氨酸的菌种改为生产色氨酸。

在生化反应器方面,反应器放大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因此,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整个生化反应过程进行数字化处理,从而优化反应过程,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在分离纯化方面,亲和层析受到广泛重视,并有人研制了一种综合专家系统软件包,可在几分钟内告知对方被分离物系的分离方法和顺序,以便根据产品所需进行取舍。

另外,在生化过程的在线检测和控制方面,利用生物传感器和计算机监控,依然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在酶催化反应中将发展有机溶剂中的催化反应。

生物上游技术的发展,将对生物化工产生深远影响。人们对从病毒、细菌、植物、动物到人类基因组顺序测定工作十分重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因许多产品一哄而上,盲目上马,遍地开花,最终形成恶性竞争,许多企业破产倒闭。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企业,也是元气大伤,难以进一步组织技术改造。如仅江苏省停产的发酵生产线就多达上百条。另外,行业内企业间的生产水平相差悬殊,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20%~30%,多数处于20世纪60~70年代水平。

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低档次产品重复生产,不能适应需求。在我国高档的医药生化产品如激素、生长因子、干扰素、药用多肽等,有的产量很小,有的没有生产,因此每年都需进口。

三是在生产技术上,工艺、设备不配套,上下游技术不配套,产物的收得率低。我国虽然某些产品如柠檬酸、乳酸等发酵水平较高,但大多数产品的收率都低于国外,酶制剂的活力也明显低于国外,生化反应器和分离纯化技术更是落后国外15~20年。每年都要花费大量资金从国外进口生物反应器、细胞破碎机、分离纯化设备及分离介质、生物传感器和计算机监控设备。

四是有些产品投入产出比达15/=以上,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五是基础研究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吸收能力差,生产发展多数依靠传统的夕蜒型、粗放型扩大投资的增长模式,效益低、市场竞争力低。

3.2建议针对我国生物化工行业存在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建议:

3.2.1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竞争力要鼓励建设大型的生物化工企业集团公司,使之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干一体。尤其要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同时,也要鼓励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特色的小型技术创新型生化公司的发展,并淘汰一批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从整体上优化我国生物化工的产业结构。

3.2.2调整产品结构要发展高档产品,如高档医药生化产品、功能性食品及添加剂(主要有低热值、低胆固醇、低脂肪、提高免疫功能、抗炎、抗癌等产品)、生化催化剂等。另外,也应发展众多精细化工产品及用化学法无法生产或很难生产的产品,如微生物多糖、生物色素、工业酶制剂、甜味剂、表面活性剂、高分子材料等。版权所有

3.2.3节约有限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在生化生产组学(genomics)。近年来又在信息学(informatics)的基础上建立了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信息学的内容包括信息科学十生物技术十生物工程十生物动力学等的综合信息系统。可以预见,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在生物化工中应用的商业前景极为可观。

另外,其它行业的新技术如分子蒸馏技术、组合化学(combinatoricalchemistry)等,也将在生物化工中得到应用。

3.我国生物化工的发层现状及建议

3.1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化工行业经过长期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生物化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目前生物化工产品也涉及医药、保健、农药、食品与饲料、有机酸等各个方面。

在医药方面,抗生素得到迅猛发展61998年我国抗生素的产量达到33486h青霉素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其它生化药物中,初步形成产业化规模的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乙型肝炎工程疫苗。

在农药方面,生物农药品种达12种,主要有苏云金杆菌、井岗霉素、赤霉素等。其中,井岗霉素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在食品与饲料方面,作为三大发酵制品的味精、柠檬酸、酶制剂的产量也有很大的增加/1998年味精产量从1990年的22.3万、增加到56.4万一柠檬酸产量从1990年的6.13万、增加到56.4万一酶制剂从1990年的8.5万t增加到24万t。酵母及淀粉糖的产量也有明显增加。我国的味精生产和消费居世界第一,柠檬酸的生产和出口也居世界第一。另外,1998年乳酸的产量在1.5万t左右,赖氨酸的产量在2万t左右,卜苹果酸的产量在6000t。

在有机酸方面,衣康酸的产量达5000乙我国开发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工艺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生产能力达500Va以上,并有数家企业有建设长链二元酸生产装置的意向。

在保健品方面,我国已能用生物法生产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核酸等。另外,我国生物法丙烯酞胺的生产能力达到2万V山与日本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化工行业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是我国的生物化工产业主要以医药、轻工、食品业为主。部分企业对生物化工产品大都是精细化工产品这一点了解不够,加之行业规范也不够,导致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原料,以降低成本与消耗,并加强废物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3.2.4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特别是下游技术水平因为我国生物技术上游技术水平与国外相差仅3~5年,而下游技术水平则比国外相差15年以上,改造传统发酵产品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发酵法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开发生物反应器,提高我国生物化工产品分离和提纯技术,大规模开发生物化工装备等应首先提上议事日程。另外,还应积极采用微生物法代替化学法,开发基础化工新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技术。

3.2.5加强产学研结合,注重上下游结合国内生物化工技术力量分散,为了做到优势互补,应加强产学研结合。另外在生物化工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上、下游结合不够紧密而影响技术经济指标。因此,在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上,应考虑上下游结合,以加快生物化工产业的发展。

篇4

生物化学工程(又叫生化工程或生物化工)是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生物化工是生物技术的重要分支。与传统化学工业相比,生物化工有某些突出特点:①主要以可再生资源作原料;②反应条件温和,多为常温、常压、能耗低、选择性好、效率高的生产过程;③环境污染较少;④投资较小;⑤能生产目前不能生产的或用化学法生产较困难的性能优异的产品。由于这些特点,生物化工已成为化工领域重点发展的行业。

1.世界生物化工行业的现状

生物化工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最早主要是生产抗生素;随后,是为氨基酸发酵、舀体激素的生物转化、维生素的生物法生产、单细胞蛋白生产及淀粉糖生产等工业化服务。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兴起,生物化工又利用重组微生物、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等手段生产药用多肽、蛋白、疫苗、干扰素等。而且,生物化工的应用已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农业生产、化轻原料生产、医药卫生、食品、环境保护、资源和能源的开发等各领域。随着生物化工上游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以及化学工程、信息技术(IT)和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等学科技术的发展,生物化工将迎来又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生物化工行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整个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态势。下面简要描述生物化工行业的现状。

1.1工业结构

由于生物化工涉及面广,涉及的行业多,所以从事生物化工的企业较多。据报道,90年代中期,美国生物化工企业有:000多家,西欧有580多家,日本有300多家。近年来,虽然由于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生物化工企业有较大幅度减少,但与生命科学(主要指医药和农业生化技术)诸侯割据的局面相比,生物化工行业依然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既有象诺华、捷利康等从事生命科学的世界性大公司,也有象DSM、诺和诺德等大型的精细化工公司,当然也有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小公司如Altus等。而且,由于世界大公司正把注意力向生命科学部分转移,生物化工行业百花齐放的局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什么改变。

1.2产品结构

传统的生物化工行业主要是指抗生素(如青霉素等)、食品(如酒精、味精等)等行业,而在目前,它已几乎渗透到人民生活的各方面如医药、保健、农业、环境、能源、材料等。同时,生物化工产品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医药方面有各种新型抗生素、干扰素、胰岛素、生长激素、各种生长因子、疫苗等;氨基酸和多肽方面有赖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等以及各种多肽;酶制剂有160多种,主要有糖化酶、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青霉素酶、过氧化氢酶等;生物农药有Bt、春日霉素、多氧霉素、井岗霉素等;有机酸有柠檬酸、乳酸、苹果酸、衣康酸、延胡索酸、已二酸、脂肪酸、卜酮戊二酸、l亚麻酸、透明质酸等。还有微生物法1,3.丙二醇、丙烯酞胺等。

目前,全球生物化工年销售额在400亿美元左右,每年约以7%~8%的速率增长。从产品结构来看,生物化工领域生产规模范围极广,市场年需求量仅为千克级的干扰素、促红细胞生长素等昂贵产品(价格可达数万美元/g)与年需求量逾万吨的抗生素、酶、食品与饲料添加剂、日用与农业生化制品等低价位产品(部分价格不到:美元/g)几乎平分秋色。高价位的产品市场份额在50%~60%,低价位的产品市场份额在40%~50%。而且,根据近年来生物化工的发展趋势及人们对医药卫生的重视来看,高价位产品的发展速率高于低价位产品。

1.3技术水平

生物化工经过80年代以后的蓬勃发展,不仅整个行业技术水平有大幅度提高,而且许多新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

1.3.1发酵工程技术已见成效

据估计,全球发酵产品的市场有120~130亿美元,其中抗生素占46%,氨基酸占16.3%,有机酸占13.2%,酶占10%,其它占14.5%。发酵产品市场的增大与发酵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现代生物技术的进展推动了发酵工业的发展,发酵工业的收率和纯度都比过去有了极大的提高。目前世界最大的串联发酵装置已达75m\许多公司对发酵工艺进行了调整,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如ADM(ArcherDanie1sMid1and)和Cargill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初对其发酵装置进行改造,将以碳水化合物为原料的生产工艺改为以玉米粉为原料,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ADM公司生产的赖氨酸成本比原先降低了一半。

1.3.2酶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酶工程技术包括酶源开发、酶制剂生产、酶分离提纯和固定化技术、酶反应器与酶的应用。目前世界酶制剂从酶源开发到酶的应用都已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各阶段生产企业和用户关系密切,合作广泛。据报道,1998年全球工业酶制剂的销售额为13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将增长到30亿美元,每年以6.5%的速率增长。其中食用酶占40%,洗涤用酶占33%,其它(主要是纺织、造纸和饲料等用酶)占27%。

1.3.3分离与纯化技术也有很大进步

影响生化产品价格的因素,首当其冲的是分离与纯化过程,其费用通常占生产成本的50%~70%,有的甚至高达90%。分离步骤多、耗时长,往往成为制约生产的“瓶颈”。寻求经济适用的分离纯化技术,已成为生物化工领域的热点。已大规模应用的分离纯化技术有:双水相革取、新型电泳分离、大规模制备色谱、膜分离等。

1.3.4上游技术广泛应用于下游生产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不但成倍地提高了酶的活力,而且还可以将生物酶基因克隆到微生物中,构建基因菌产生酶。利用基因工程,使多种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氨基酸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得到改造、克隆,使酶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得到提高,氨基酸合成的代谢流得以拓宽,产量提高。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的蛋白质工程发展迅速,显示出巨大潜力和光辉前景。利用蛋白质工程,将可以生产具有特定氨基酸顺序、高级结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的新型蛋白质,可以定向改造酶的性能,从而生产出新型生化产品。

1.3.5新技术在生物化工中也得到了极大的应用

比如,在超临界液体状态下进行酶反应,从而大大降低酶反应过程的传质阻力,提高酶反应速率。超临界C02无毒、不可燃、化学情性、易与反应底物分离。利用超临界CO2取代有机溶剂进行酶反应,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又比如,微胶羹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细胞和酶的固定化以及蛋白质等物质的分离方面。

2.世界生物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

2.1工业结构

行业与行业间的划分将日趋模糊,企业间的合作将加大。目前,许多从事医药、农业、环境、能源等方面生产的企业,正在从事生物化工生产。特别是某些从事传统化工行业的生产厂家,也纷纷涉足生物化工领域。如杜邦公司,长期以来主要从事有机化工和聚合材料的生产,现在正加大生物化工的开发力度,已开发成功了生物法生产1,3-丙二醇工艺,并正在开发用改性大肠杆菌生产己二酸工艺。DSM公司以前主要从事抗菌素方面的生产,现也加大了生物化工的投资力度。

由于生物化工涉及面广,许多生化公司都有自己的专长,它们之间为了商业利益的合作也非常活跃。此外,随着从事传统行业的生产厂家的加入,由于技术与生产方面的原因,它们与从事生物化工开发与生产的企业合作也很频繁。所有这一切,都使生物化工行业的合作越来越广泛。如杜邦公司与杰宁科乐公司合作开发用生物法生产1,)丙二醇,进一步生产PTT树脂。荷兰的Purac公司与美国Cagill公司合资建设年产3.4万tL。乳酸装置,并计划进一步发展到6.8万V入DSM公司与美国Maxygen公司签定了三年的研究合同,以利用Maxygen的DNA重排和分子培养技术,开发在7一ADCA和其它青霉素生产中使用的酶和菌种。

2.2产品结构

生物化工产品正向专业化、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传统的低价位产品受到冷落,而高价位产品如生化药物、保健品、生化催化剂等则备受青睐。许多公司为了追求较高利润,都将低附加值的产品剥离。如日本武田药品工业公司不再生产味精,转而生产其它高附加值的调味品如肌甘酸二钠(IMP)和鸟甘酸二钠(GwtP)。另外,生物化工将涉足它以前很少涉足的领域如高分子材料和表面活性剂等。

生化药物由于附加值高而成为今后生物化工领域发展的重点。1997年生化药物市场销售额达130亿美元,其中细胞分裂素80亿美元,激素30亿美元,其它20亿美元;就具体药物而论,促红细胞生长素35亿美元,人胰岛素18亿美元,粒性白细胞克隆刺激因子16亿美元,人生长激素15亿美元,小干扰素11亿美元。预计今后其市场销售额还将以8%的速率增长。

在氨基酸方面,虽然用于药物合成氨基酸的量相对较小,但其发展潜力很大。据报道,500种主要药物中,有18%含有氨基酸或其衍生物的合成。在药物合成中,使用最广泛的是L。脯氨酸、r苯甘氨酸和r对羟基苯甘氨酸。L。脯氨酸用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合成,匹苯甘氨酸和r对羟基苯甘氨酸用于抗生素的合成。另外,多肽也是今后的发展重点之一。多肽是指有2以上氨基酸用肽键组成的化合物,在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治疗癌症、HIV病毒和兔疫系统功能减退、对传统抗生素产生抗体的感染以及疫苗等。全球合成多肽原药的产量在100kg左右,但销售额达2.5亿~3亿美元,而做成制剂的销售额则达25亿~30亿美元。多肽原药需求量的年增长率在10%以上。

碳水化合物方面,用于临床的碳水化合物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用于临床的碳水化合物结构复杂,如一对单糖,其不同的化学键就多达22种。因此,用化学法合成复杂的碳水化合物比较困难,难以实现工业化,而用酶法合成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作为生化催化剂的酶,也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1997年,生化用催化剂销售额约1.3亿美元,在过去的3~5年间,每年增长速率在8%~9%,预计在未来的3~5年间,将以同样速度增长。生化催化剂主要用于手性药物的合成。当前,手性药物已成为国际新药研究与开发的新方向之一。

1997年手性药物制剂世界市场的销售额为879亿美元,占药品市场的28.3%,到2000年将达到900亿美元。在未来的25年内,约有一半的手性药物要通过生化催化合成,因此,生化催化剂无论从需求量和需求种类来看,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生化表面活性剂由于具有无毒、生物降解性好等优点,今后可能成为表面活性剂的升级换代产品,但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生物化工在高分子材料、特殊化学品、生物晶片、环保等方面也将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2.3技术水平

不断提高菌株活力、发酵水平、生化反应过程、分离纯化水平,依然是生物化工面临的课题。

在菌种开发方面,由于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自然界中筛选菌种以获得新的代谢产物的机会明显减少,人们便考虑利用已知菌种经适当改变其代谢特性后生产新的产品。如日本协和发酵公司已成功地把生产谷氨酸的菌种改为生产色氨酸。

在生化反应器方面,反应器放大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因此,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整个生化反应过程进行数字化处理,从而优化反应过程,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在分离纯化方面,亲和层析受到广泛重视,并有人研制了一种综合专家系统软件包,可在几分钟内告知对方被分离物系的分离方法和顺序,以便根据产品所需进行取舍。

另外,在生化过程的在线检测和控制方面,利用生物传感器和计算机监控,依然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在酶催化反应中将发展有机溶剂中的催化反应。

生物上游技术的发展,将对生物化工产生深远影响。人们对从病毒、细菌、植物、动物到人类基因组顺序测定工作十分重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因许多产品一哄而上,盲目上马,遍地开花,最终形成恶性竞争,许多企业破产倒闭。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企业,也是元气大伤,难以进一步组织技术改造。如仅江苏省停产的发酵生产线就多达上百条。另外,行业内企业间的生产水平相差悬殊,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20%~30%,多数处于20世纪60~70年代水平。

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低档次产品重复生产,不能适应需求。在我国高档的医药生化产品如激素、生长因子、干扰素、药用多肽等,有的产量很小,有的没有生产,因此每年都需进口。

三是在生产技术上,工艺、设备不配套,上下游技术不配套,产物的收得率低。我国虽然某些产品如柠檬酸、乳酸等发酵水平较高,但大多数产品的收率都低于国外,酶制剂的活力也明显低于国外,生化反应器和分离纯化技术更是落后国外15~20年。每年都要花费大量资金从国外进口生物反应器、细胞破碎机、分离纯化设备及分离介质、生物传感器和计算机监控设备。

四是有些产品投入产出比达15/=以上,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五是基础研究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吸收能力差,生产发展多数依靠传统的夕蜒型、粗放型扩大投资的增长模式,效益低、市场竞争力低。

3.2建议针对我国生物化工行业存在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建议:

3.2.1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竞争力要鼓励建设大型的生物化工企业集团公司,使之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干一体。尤其要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同时,也要鼓励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特色的小型技术创新型生化公司的发展,并淘汰一批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从整体上优化我国生物化工的产业结构。

3.2.2调整产品结构要发展高档产品,如高档医药生化产品、功能性食品及添加剂(主要有低热值、低胆固醇、低脂肪、提高免疫功能、抗炎、抗癌等产品)、生化催化剂等。另外,也应发展众多精细化工产品及用化学法无法生产或很难生产的产品,如微生物多糖、生物色素、工业酶制剂、甜味剂、表面活性剂、高分子材料等。

3.2.3节约有限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在生化生产组学(genomics)。近年来又在信息学(informatics)的基础上建立了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信息学的内容包括信息科学十生物技术十生物工程十生物动力学等的综合信息系统。可以预见,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在生物化工中应用的商业前景极为可观。

另外,其它行业的新技术如分子蒸馏技术、组合化学(combinatoricalchemistry)等,也将在生物化工中得到应用。

3.我国生物化工的发层现状及建议

3.1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化工行业经过长期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生物化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目前生物化工产品也涉及医药、保健、农药、食品与饲料、有机酸等各个方面。

在医药方面,抗生素得到迅猛发展61998年我国抗生素的产量达到33486h青霉素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其它生化药物中,初步形成产业化规模的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乙型肝炎工程疫苗。

在农药方面,生物农药品种达12种,主要有苏云金杆菌、井岗霉素、赤霉素等。其中,井岗霉素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在食品与饲料方面,作为三大发酵制品的味精、柠檬酸、酶制剂的产量也有很大的增加/1998年味精产量从1990年的22.3万、增加到56.4万一柠檬酸产量从1990年的6.13万、增加到56.4万一酶制剂从1990年的8.5万t增加到24万t。酵母及淀粉糖的产量也有明显增加。我国的味精生产和消费居世界第一,柠檬酸的生产和出口也居世界第一。另外,1998年乳酸的产量在1.5万t左右,赖氨酸的产量在2万t左右,卜苹果酸的产量在6000t。

在有机酸方面,衣康酸的产量达5000乙我国开发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工艺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生产能力达500Va以上,并有数家企业有建设长链二元酸生产装置的意向。

在保健品方面,我国已能用生物法生产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核酸等。另外,我国生物法丙烯酞胺的生产能力达到2万V山与日本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化工行业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是我国的生物化工产业主要以医药、轻工、食品业为主。部分企业对生物化工产品大都是精细化工产品这一点了解不够,加之行业规范也不够,导致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原料,以降低成本与消耗,并加强废物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3.2.4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特别是下游技术水平因为我国生物技术上游技术水平与国外相差仅3~5年,而下游技术水平则比国外相差15年以上,改造传统发酵产品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发酵法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开发生物反应器,提高我国生物化工产品分离和提纯技术,大规模开发生物化工装备等应首先提上议事日程。另外,还应积极采用微生物法代替化学法,开发基础化工新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技术。

3.2.5加强产学研结合,注重上下游结合国内生物化工技术力量分散,为了做到优势互补,应加强产学研结合。另外在生物化工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上、下游结合不够紧密而影响技术经济指标。因此,在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上,应考虑上下游结合,以加快生物化工产业的发展。

篇5

关键词:化工行业;税收发展

一、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1、行业优势历史悠久。高新区竹埠港化工园诞生20世纪60年代,化工行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1年年产值40多亿元,完成各类税收近2亿元,是经济发展的功臣。该区现有化工企业主要分布在竹埠港、易家湾、高新创业工业园内。

2、税收收入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该行业近几年入库税款情况来看, 2008年入库税款5735万元;2009年入库税款5203万元,同比下降10%;2010年入库税款7028万元,同比增长35%;2011入库税款7987万元,同比增长14%,收入基本呈上升趋势。

3、平均税负较高。该行业近几年的税负和税收贡献率平均水平较高。2009年行业平均税负达3.68%,2010年3.26%,2011年3%,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税收收入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化工行业税收征管现状及难点

1、联产品、副产品销售不入账。化工企业各个生产工艺过程中,伴随产出的不只是产品或中间产品,还有联产品、副产品。企业往往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协产品、副产品直接销售不入账,财务处理时往往直接冲抵购货款或不做收入,成本直接归集到成品中去,销售收入进入小金库。

2、研发产品直接销售不入账,不申报纳税。化工企业产品研发费用一般占销售收入的4%―5%左右,研发过程可分为小试阶段和中试阶段,一般小试过程中的相关费用直接在管理费用中列支,中试阶段研发的产品基本属于合格产品,而且数量较大,企业往往将中试期间的产品直接销售不入账,相关成本在管理费用中列支。由于行业的特点,客观上需要不断研制新品,再把试验品、样品送去检测或给客户,在对这部分产品的处理上是否做销售或及时做销售处理也是一个漏洞。

3、企业与关联方之间的购销业务,或者挂往来,或者不按照独立企业间的正常交易价格调整收入。目前,各地新建的化学工业园区税收优惠政策较多,利用在园区内新成立公司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关联企业交易;或是与在减免税期间的外资企业进行关联交易,通过转让定价,转移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利润,达到避税目的。

4、非正常损失进项部分未转出。化工产品一般有一定的有效期,企业对过了保质期的库存产品,不及时进行涉税财务处理,以致于相应的进项税转出被人为推延;对事故导致的材料、产品以及设备等的损失,也可能存在非正常损失部分进项税金不转出;有部分企业将不用开票而销售的产品不计入销售,作为过期产品进项转出。

5、账实不符现象较为普遍。该行业企业的账很多交由兼职会计或代账公司做,而兼职会计或代账公司仅凭企业的实际经营者提供的会计原始凭证把账做平即可,难免会与实际经营活动相脱节,造成企业的账务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也给税务检查造成难度。

三、高新区局的主要做法

1、加强专业化分类管理。对辖区内化工生产企业的产品名称、产品结构、生产工艺流程及耗用主材的组成、数量、单位能耗等指标进行全面摸底,并将其分类记录备案。

2、加强对固定资产抵扣的管理。根据化工行业设备更新换代较快的特性,不定期实地查验,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台帐,并严格区分自制固定资产所用材料和生产所用材料,防止企业虚抵增值税进项税金。

3、加强对企业技术开发费等费用列支的管理。要求企业严格做好研发机构人员工资、研发设备、研发耗用材料和研发成果情况说明等相关资料的台帐,防止企业虚列成本行为的发生。

4、加强化工企业的总体审核和日常评估工作,按照企业生产产品如颜料、化工助剂、医药中间体等不同类别,对相关企业就投入产出、能耗产出、税负率、利润率等指标进行纵向、横向比对分析,对发现异常的企业进行日常评估检查。

四、加强化工行业税收征管的几点建议

1、搭建税源监控平台。针对化工行业税源大小不一,各企业经营状况不一,产品价格变化起伏明显,税务机关监控难度较大的事实,建议设立专门监控台账,定期调查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掌握企业的生产规模、产量、销量、销售价格等项目,采集各项相关信息数据,同时监控纳税人的资金流量、支出状况,建立行业征管档案,便于开展专项调查、对比,有效防止税款流失。

2、合理分类分析数据。税收管理员应按月采集纳税人原材料耗用信息,根据纳税人耗电指标、原材料耗用指标,结合纳税人生产设备设计生产能力及投入产出比,测算出产量。再结合供求量、平均市场价格测算出企业销售数量、金额,对比纳税人每月申报的销售额,看是否一致。如果企业申报生产产量大于实际生产能力,则应调查企业是否存在虚开发票等问题;如果企业申报销售额小于测算的应纳税额,则应调查企业是否存在隐瞒销售收入等问题。

3、优化行业评估模型。通过各类检查,运用纳税评估、税负预警等科学的业务手段和方法,丰富和优化已制定的行业测算参照值和行业评估模型。利用销售收入、材料购进、销售额变动率、毛利率、税负率等数据指标,对纳税人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数据分析利用并套入评估模型进行比对,利用科学手段测算出整个行业的可控指标,以可控指标来公平税负,查找疑点,堵塞征管漏洞。

4、加强与相关部门的配合。与环保、发改委等部门加强联系,认真搞好各项服务工作,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环保指标,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形成强大竞争合力,共同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地税、工商、海关等部门定期交流信息,随时掌握税源变化情况,保证税款应收尽收。

篇6

一、我国化工业现存的四大问题

我国化工行业总体发展形势良好,但仍然存在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来自贸易环境变化、产能过剩、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和全球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4个方面。

1.贸易环境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都在逐渐加深,导致贸易竞争日益激烈。各种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合作组织的出现,正是国际贸易竞争激烈的表现。各国在传统贸易壁垒之外,也纷纷实施各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反倾销与反补贴成为保护本国产业利益的最佳措施。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最大受害国,遭受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都有增加趋势。2.产能过剩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石化行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包括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而分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创新能力不足,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少等。比如:水泥行业,我国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只是低水平上的过剩,为此,必须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规模效益;焦炭行业,我国焦炭行业配置不合理,行业集中度极低,2/3的焦炭企业远离其主要用户——钢铁企业,难以做到综合利用。3.国际油价持续高位。我国的石油能源储量有限,国内煤、电、气等能源价格持续上涨,所以我国对能源进口的依赖度较高。4.环境保护。各国的石化行业都在制订新的环保政策,要走清洁生产之路,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将被拒绝入境,我国石化行业面临的环境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二、我国化工业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案

1.制定相应政策适应贸易环境变化。2007年,五矿商会在上海举办了“欧盟REACH法规(预)注册规程与数据填报培训会”,协助企业积极应对REACH法规。2.产业布局合理化。从2007年起,化工行业整合加快,大部分上市公司通过直接融资获得资本壮大自身,或者合并行业内其他企业,扩大规模。经过这些整合,小化工厂将会迅速的退出市场,被那些资金雄厚,规模庞大的大型化工厂商替代,化工行业整体竞争实力将会得到迅速提升,我国化工行业将被这些大型化工企业所主导。我国化工业需在行业内部淘汰落后工艺和装置,提高行业竞争力;通过行业整合,打造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尝试跨国并购,参与竞争,形成国际竞争优势。为中国化工行业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是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3.寻找可替代资源。我国的能源现状是“多煤、少气、缺油”,鉴于此,以煤为原料的煤基化工正在加快发展。所以,我国富煤、少油的局面决定了以煤炭为主要生产原料的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崛起。另一方面,替代能源的兴起,极大地刺激了包括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工品的需求,其中钾肥等行业的景气度持续提升。4.“节能、降耗、减排”目标。落实在化工行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七部委在2006年已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电石行业结构调整有关意见的通知》,严格控制新上电石项目,压缩高耗电行业。另外,对于其他高污染、高能耗的小化工厂也正在进行专项治理,目前已初见成效。国家解决“节能环保”问题的相关措施:国家环境保护的立法方向已从污染治理,转向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我国化工业使用的新技术

目前我国化工行业新产品、新技术不足仍然是制约我国化工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在各个发展期间应大力促进自主创新高科技产业化,为传统化工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并提出了今后化工高新前沿技术的发展重点:

篇7

生物上游技术的发展,将对生物化工产生深远影响。人们对从病毒、细菌、植物、动物到人类基因组顺序测定工作十分重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因许多产品一哄而上,盲目上马,遍地开花,最终形成恶性竞争,许多企业破产倒闭。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企业,也是元气大伤,难以进一步组织技术改造。如仅江苏省停产的发酵生产线就多达上百条。另外,行业内企业间的生产水平相差悬殊,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20%~30%,多数处于20世纪60~70年代水平。我国生物化工行业经过长期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生物化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目前生物化工产品也涉及医药、保健、农药、食品与饲料、有机酸等各个方面。在医药方面,抗生素得到迅猛发展61998年我国抗生素的产量达到33486h青霉素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其它生化药物中,初步形成产业化规模的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在农药方面,生物农药品种达12种,主要有苏云金杆菌、井岗霉素、赤霉素等。其中,井岗霉素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在食品与饲料方面,作为三大发酵制品的味精、柠檬酸、酶制剂的产量也有很大的增加:1998年味精产量从1990年的22.3万增加到56.4万;柠檬酸产量从1990年的6.13万增加到56.4万;酶制剂从1990年的8.5万t增加到24万t。酵母及淀粉糖的产量也有明显增加。我国的味精生产和消费居世界第一,柠檬酸的生产和出口也居世界第一。另外,1998年乳酸的产量在1.5万t左右,赖氨酸的产量在2万t左右,卜苹果酸的产量在6000t。在有机酸方面,衣康酸的产量达5000t我国开发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工艺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生产能力达500Va以上,并有数家企业有建设长链二元酸生产装置的意向。在保健品方面,我国已能用生物法生产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核酸等。另外,我国生物法丙烯酞胺的生产能力达到2万Va与日本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我国生物化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化工行业存在着许多问题:

2.1我国的生物化工产业主要以医药、轻工、食品业为主。部分企业对生物化工产品大都是精细化工产品这一点了解不够,加之行业规范也不够,导致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原料,以降低成本与消耗,并加强废物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2.2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低档次产品重复生产,不能适应需求。在我国高档的医药生化产品如激素、生长因子、干扰素、药用多肽等,有的产量很小,有的没有生产,因此每年都需进口。

2.3在生产技术上,工艺、设备不配套,上下游技术不配套,产物的收得率低。我国虽然某些产品如柠檬酸、乳酸等发酵水平较高,但大多数产品的收率都低于国外,酶制剂的活力也明显低于国外,生化反应器和分离纯化技术更是落后国外15~20年。每年都要花费大量资金从国外进口生物反应器、细胞破碎机、分离纯化设备及分离介质、生物传感器和计算机监控设备。

2.4有些产品投入产出比达15%以上,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5基础研究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吸收能力差,生产发展多数依靠传统的夕蜒型、粗放型扩大投资的增长模式,效益低、市场竞争力低。

3解决我国生物化工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3.1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竞争力要鼓励建设大型的生物化工企业集团公司,使之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尤其要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同时,也要鼓励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特色的小型技术创新型生化公司的发展,并淘汰一批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从整体上优化我国生物化工的产业结构。

3.2调整产品结构要发展高档产品,如高档医药生化产品、功能性食品及添加剂(主要有低热值、低胆固醇、低脂肪、提高免疫功能、抗炎、抗癌等产品)、生化催化剂等。另外,也应发展众多精细化工产品及用化学法无法生产或很难生产的产品,如微生物多糖、生物色素、工业酶制剂、甜味剂、表面活性剂、高分子材料等。

3.3节约有限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在生化生产组学(ge-nomics)。近年来又在信息学(informatics)的基础上建立了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信息学的内容包括信息科学十生物技术十生物工程十生物动力学等的综合信息系统。可以预见,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在生物化工中应用的商业前景极为可观。

3.4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特别是下游技术水平因为我国生物技术上游技术水平与国外相差仅3~5年,而下游技术水平则比国外相差15年以上,改造传统发酵产品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发酵法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开发生物反应器,提高我国生物化工产品分离和提纯技术,大规模开发生物化工装备等应首先提上议事日程。另外,还应积极采用微生物法代替化学法,开发基础化工新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技术。

3.5加强产学研结合,注重上下游结合国内生物化工技术力量分散,为了做到优势互补,应加强产学研结合。另外在生物化工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上、下游结合不够紧密而影响技术经济指标。因此,在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上,应考虑上下游结合,以加快生物化工产业的发展。

篇8

关键词:石油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研究

引言

近几年,农业、建筑、建材等工农业迅速发展,尤其是石油化工行业,作为化学工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之一,其发展的进程和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密不可分的直接关系,因此,促进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具有其深远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而石油化工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所以,当前阻碍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水资源的紧缺。基于此,本文就石油化工中废水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经验,浅谈几点废水处理技术在石油化工中运用的效果,从而为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1.石油化工废水处理现状

石油化工的工艺程序主要有:分裂、提炼、分馏、合成,这样的流程下来,就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这些废水具有数量大、成分复杂的特点,因此,一方面给我国紧缺的水资源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还会给生态系统造成失衡的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石油化工的提炼技术越来越精纯,近几年,石油的质量不断增长。众所周知,原油中含有大量的杂质,其中硫化物质就在原油中的占比可以达到百分之六七十,也正因如此,我国工业废水的量日益增加,工业废水不经处理的排放到环境中,继而对我国的土壤、水质等自然资源造成了不利影响,因为水资源的质量下降,在石油提纯的之后,因为水资源的杂质,以致于石油提纯后的质量远不如之前,继而降低了石油化工企业的利润,阻碍了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从而出现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近几年,水资源紧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石油行业在提纯的时候越来越重视水资源的加工利用。传统的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分为:混凝、沉淀、过滤处理、滤后消毒处理,随着水中杂质的增加,传统的废水处理技术已经很难满足人们对于用水的需求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研究石油化工处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2.传统的石油化工废水处理技术

在石油化工废水处理的传统技术中主要有:吸附法、气浮法、超滤膜、粘附法和生物法,下面吸附技术和超滤膜技术进行具体的分析:(1)吸附法这种废水处理工艺的方式有很多中,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活性炭处理技术。因为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所以在石油化工废水处理和水质的空气净化处理方面,常用到这项水处理工艺。活性炭处理技术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吸附石油化工废水中的杂质和空气中的介质,然后进行分离,达到净化水资源的目的。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两种活性炭就是颗粒活性炭和粉末活性炭两种。这两种活性炭都有着自己特有的优点,(2)超滤膜所谓超滤膜,其实质是一种孔径规格一致微孔过滤膜,并且,它的孔径只有0.001-0.02微米,因此,这种技术可以过滤很细小的杂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超滤膜技术在工业发展中得以广泛应用,可以用于分离、浓缩生物制品医药制品等,也可以用于废水处理和水处理工艺中的最后阶段,不光可以过滤掉铁锈、泥沙、悬浮物等大颗粒的杂质,还可以过滤掉水中有害的杂质等大分子有机物,从而实现水净化的最终效果。这种水资源的处理方式属于一种高科技技术,它可以水质中的污染物进行高效分离,这种处理技术的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这种工艺的实施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介质,借助附加的能量,从而实现分离溶液的目的。(3)粘附法粘附法在工业废水中的应用可以粘附悬浮物、乳化油以及一些硫化物。一些石油化工在运用同时,还会在废水中投放一定量的微生物,主要目的就是来分解废水中的亚硝酸盐氮、锰、有机污染物等,从而过滤掉废水中的更多杂质,实现净化水的目的。另外,如果工业废水中有害物质杂质含量较低的时候,就可以选择其他的生物处理方法,例如:悬浮填料生物流化床、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活性碳或者生物转盘等。(4)生物法生物膜的基本组成为菌类和藻类,所以微生物在固体的表面就会发生新陈代谢,运用生物膜法处理方式就可以有效分解表面的微生物,达到降解水污染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因为这种方法在石油化工中的运用所需空间小,成本低,所以在工业废水处理中也是常用技术之一。

3.传统的石油化工废水处理技术

在石油化工废水处理的化学工艺中,主要以絮凝技术和氧化技术为主,下面就这两方面的处理技术进行具体的分析:(1)絮凝技术在石油化工废水处理的工艺中,一般在运用絮凝技术的时候都会配合物理技术中的吸附法一同使用,从而提高废水处理的效果。絮凝技术这种化学处理污水的工艺原理,主要就是通过向石油化工废水中投入一定配比的化学物质,继而这些显现出一种化学变化,在废水中,会出现物质沉降的现象,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其中投入的化学物质的主要功能就是将石油化工废水中的浮油物质和一些悬浮物凝聚,从而变成大块物质,有了一定质量后,就会出现我们之前看到的物质下沉的现象。(2)氧化技术氧化技术作为一项新型的化学处理工业废水的工艺,其最大的有点就是不会对水资源造成二次污染。另外,这种工业废水处理的工艺在操作的过程中,也极其简单,也不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需要很小的空间就可以帮助水资源达到清洁的目的,而且还不会受到水温和水质的影响,因此,这种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效果更为显著。

结语:

根据上文叙述,我们发现,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中,与时俱进的更新废水处理技术对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另外,因为化工行业的发展可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因此,对于石油化工的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就当前的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分析,发现废水处理的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这几种废水处理技术相较于以前传统的废水处理,效果更为显著,并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以此提升我国的国民经济。

【参考文献】

[1]石英.石油化工废水处理技术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2):614-615.

[2]马鹏良,张海.石油化工工业废水综合治理[J].环境工程.2012(09):78-79.

[3]李多民,乔东凯,郑英杰.石油化工废水处理链条式刮油刮泥机结构改造[J].给水排水,2014,37(04):101-103.

[4]李凯,郑英杰.石油化工废水处理链条式刮油刮泥机结构改造[J].给水排水,2013,37(11):251-253.

篇9

关键词:石油化工 行业特点 发展现状 人才需求 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途径方法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提出,我国21世纪新人力资源的开发体系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全方位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在职业培训教育的目标中明确提出了以能力为核心、实现能力人的培养。特别是高技能的创新人才的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定义是: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8个模块。尤其强调为适应国际社会的飞速发展,要特别观注和强调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的规划布局必须适应产业的发展趋势。当今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趋势是“集约化、大型化、园区化、临港化”,而职业教育的相关专业布局却呈现“小型化、分散化”状态。调研中发现,差不多1/3的职业院校承载着60~80%的专业规模,相当数量的专业点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严重,也带来了管理上的难度和质量的严重参差不齐。教育部为加快推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成立并重组了53个行指委。2013年成立的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石化行指委),作为石化行业指导的有力抓手,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作用逐渐凸显。行指委建议,应当压缩、撤减“小、散、差”的职教专业点,资金和政策向石化专业配套倾斜。

一、石油化工行业人才需求状况

(一)石油化工行业特点

石化产业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对安全生产要求高,生产连续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对节能、环保及物流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对技能型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近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大典”中,石化类职业岗位和职业资格标准有了很大变化。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先进生产工艺、高科技产品和新型装备的不断应用,以及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工人的技术能力、复合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企业采用了更多的先进设备和生产线,生产一线涌现出许多与高新技术有关的职业岗位,一线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已难以满足岗位的要求;在一些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对人员知识技术层次要求逐步提高,急需大批高端的具有良好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能源产业、原材料产业、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由小到大,初步形成具有40多个子行业,生产6万多种产品,门类基本齐全,品种基本配套,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完整工业体系。2012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克服了下行压力,实现企稳回升。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2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占全国工业总产值13.3%,利润总额15.3%。2013年,石化行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态势,稳中趋好。目前我国石化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7万家,从业人员700多万人。全行业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二,其中化学工业2010年起位居全球第一。“十二五”期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石化行业仍然需要增加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全行业技能劳动者每年需要增加27.4万人,高技能人才每年需要增加10.4万人,而目前职业教育的培养能力远不能及。

在工业领域,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简单操作性技能人才需要量越来越少,大量的手工劳动已被机器替代。但与此同时,设备安装、调试、维修的难度越来越大,对操作者技术知识要求越来越高。生产者只有具备现代技术知识和创新能力,才可能解决生产中不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首先就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较强的创新能力。职业技术教育担负着培养一线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企业急需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只有培养目标和培养途径问题解决了,才能彻底打通学生就业之路。

(二)吉林省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

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历经5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石油、天然气、汽柴油、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化肥、农药、氯碱、浓硝酸、橡胶制品、涂料、化学试剂、赖氨酸、燃料乙醇、化工醇、化工机械、化工仪表等多门类千余种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成为我省具有代表性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十一五”以来,我省石化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9.2%。200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11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5.6%,居全国同行业第16位;资产总计1274亿元,居全国同行业第14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9.2亿元,居全国同行业第10位。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形成规模。石油和天然气750万吨/年;原油加工量1200万吨/年;乙烯85万吨/年;燃料乙醇50万吨/年;赖氨酸50万吨/年;丙烯腈42万吨/年;尿素40万吨/年;氯碱30万吨/年。重点企业为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长春大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中化吉林长山化工有限公司、通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美国嘉吉生化有限公司松原分公司、四平昊华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锦湖轮胎(长春)有限公司、汪清龙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吉林省新大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四平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行业85%左右。我省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早,起步高,具备适当快速发展和产业跃升的条件。2009--2012年,石化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实现了2000亿元,年均增长11%;实现工业增加值达到780亿元,年均增长12%。地方化工企业总量有较大幅度增长。全省石化产业产值在全国位次前移。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长。2012年,原油加工量达到1200万吨;乙烯达到115万吨;ABS树脂达到58万吨;化工醇达到100万吨;氯、碱产品达到40万吨;苯乙烯达到35万吨;丁辛醇达到48万吨;丙烯腈达到42万吨;苯酚丙酮达到37万吨;双酚A达到15万吨;乙丙橡胶达到7万吨;赖氨酸达到50万吨;苯胺达到30万吨;子午胎达到1000万条。

2009--2012年,建设吉林市国家级化工园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新能源化工;建设松原市省级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生物化工、石油机械;建设长春市玉米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多元醇、乳酸、氨基酸、合成纤维、生态和工程塑料、聚乳酸等生物化工;建设四平市氯碱化工基地,重点发展氯、碱产品;建设白山市临江硅藻土环保功能材料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新型建材、医用材料、复合颜料催化剂、精品助滤剂、无毒杀虫剂;农安、扶余、汪清、桦甸开发油母页岩,重点开发页岩油、联产发电、集中供热、轻质建材。所以,吉林省需要大批实用型高技能的创新人才。

(三)石油化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最近几年,我国各类院校石油和化工及相关专业学生总量持续增长。2011年,在校生规模突破了百万,其中本科在校生占总量的59%,高职占25%,中职占16%。本科继续增长,高职与中职招生则出现连续下降。虽然人才总量持续增长,但却存在着结构比例失衡的问题。2011年,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对部分石油和化工企业职工结构和新进员工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员工总数中,生产人员所占比例最高,达69.09%;其次是管理人员,占13.71%;研发人员和营销人员的比例接近,在4%-5%之间。在新进员工中,生产人员的比例高达76%。另一方面,来自连续多年的调查显示,全行业每年新增从业人员总量中,职校毕业生占77%,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培养规模与企业的需求存在着严重倒挂,这也预示着,大量本科毕业生将面对就业难题。行指委建议,今后一个时期,要控制本科规模,大幅度地增加高、中职后备人才的培养比例。以满足我国对石油化工行业大量一线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石油化工行业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明确培养目标

梳理创新教育的教学理念、理论体系;归纳总结构建创新教学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各种新模式;投置创新实践活动体系。通过对吉林石油化工行业、企业的调研分析,企业普遍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良好的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良好的成长发展潜力。根据石油化工职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具备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石油化工工艺基本理论和从事石油化工生产操作、工艺运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精工艺、懂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途径和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职业院校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比较研究,我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内涵研究,二十一世纪对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具备的基本素质的研究,尤其是对我省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运用的研究,创新实践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基地实训研究及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深化石油化工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研究等。确立科学正确的人才培养途径和方法。

1.要提升学校对技能型创新人才模式培养理论教育水平

企业在发展中有与教育机构的需求和愿望;发挥校企合作中政府的作用,努力营造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环境;构建技能型创新人才机制的实践探索;职业院校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难点与建议。对创新人才利益驱动机制、政策、法律保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基于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的专业教学方案开发研究,基于技能型创新人才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使用、评价研究。

2.撰写石油化工类企业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调研报告

了解周边化工企业现状,分析化工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预测化工技术专业的未来前景,为学校专业建设和调整提供依据。调查本专业毕业生在企业的就业岗位,明确岗位任务和要求,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分析岗位工作任务,明确不同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课程建设提供依据。调研周边典型企业对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和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看法和基本要求,为我院教育建设指明方向。为吉林省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较高技能创新人才需要培养做出贡献。

3.坚持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构建完善石油化工专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通过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来构建课程体系的课改思路,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邀请行业实践专家(如技师,班组长等),通过研讨会共同回忆和陈述个人职业历程及工作任务实例,确定本专业主要从事的职业工作岗位,找出各成长阶段有代表性和挑战性的工作任务,通过分组讨论和集体研究提炼出描述该职业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并为教学过程设计确定这些任务的难度范围和归类,深入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以及子任务的汇总,构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4.明确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职业技术领域对应的工作过程分析、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调研,企业可为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提供的职业岗位主要包括:石油化工生产操作(工艺操作)、化工产品检验(化工分析)、化工设备维护(化工机械)、化工电器及自动化、化工产品营销、车间管理等岗位。其中石油化工生产操作是目前化工企业的急需岗位。需要的核心能力主要有:工艺操作能力,事故判断与处理能力,设备仪表使用维护能力,识图、制图能力(CAD),班组日常工作管理能力等。需要的基础知识包括基础化学知识、化工原理、化工机械与设备、化工仪表自动化、化工工艺以及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等。

各岗位对石油化工专业人才的要求各不相同。企业中大专层次毕业生的就业主要是生产车间的技术骨干、技术员、车间主任。对就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为:具备扎实的基础化学知识,懂得化工产品的基本性质,了解化工产品的检验方法,熟悉化工生产流程,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技能、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一定的工作协调能力。

5.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理实―体化的教学方法;案例;行动导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实验法等等。

改革考试方式,减少背诵性的试题,实行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以实际技能为导向,把实践能力和项目能力纳入考核范围,逐步与职业资格考试接轨。可采用笔试、口试、机试、综合作业、项目评审、毕业实习考核等方法,并以此全面衡量和控制教学质量。

6.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师资与教学条件配置建议

继续参加国培省培,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拓宽教师的视野。技能型人才培养应采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现有专业教师要定期到石化企业学习和实习,地方和学校要为教师的企业实践创造必要的条件。

7.合作开发实训资源,建成一流的应用化工实训基地

大资金投入,建立多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校企结合,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8.强化技能大赛引领专业建设

主题为“技能―中国化工”的石化行业技能大赛,自2005至2011年来已成功举办7届33场行业全国大赛的基础上,2012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成为23个与教育部合作主办技能大赛的部委及行业之一,全国石化行业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首次纳入教育部技能大赛系列,由国家教育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联合主办,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化工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承赛院校等承办。石化行指委提供技术支撑。来自全国29个省市地区的253个职业院校参赛队伍参加了石化类大赛。其特点:一是石化行业和教育部共同搭台,是政府与行业合作,教育与企业交流的平台;二是石化赛项专家组由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专家组成,比例各半,确保竞赛内涵与现代石化工业发展接轨;三是石化赛项技术方案由石化行指委相关专业委员会制定,覆盖化工领域职业教育的重点和主干专业,竞赛方案贴近行业对企业职工的技术技能要求,大赛内容覆盖专业核心技能点;四是公平办赛,办绿色竞赛,启用行业企业专家现场裁判,第三方执裁。赛场即是竞技场也是德育教育基地。使赛项内容引导专业教学改革,竞赛设备引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大赛。

9.教产对接搭建职教与企业互动平台

10.文化对接 瞄准行业企业对人才素质的核心要求

总之,一方面,收集和发现和实践石油化工行业“技能人才”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提出培养主要模式和各环节的规范性要求,以及评估验收标准;教学资源开发共享的办法。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模式化、标准化的梳理,提出“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职业院校专业方案建设规程”等。另一方面,从制度机制上提出突破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难题办法。着重提出解决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学校师资队伍难以适应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教学的实际需要的可行办法,包括理法建议、政策建议、制度制定等。

参考文献

[1]《高技能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成果公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现代技工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郭俊杰―维普资迅网

[3]《基于高校管理理论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研》。黎明〈职业与教育〉2010年第5期

[4]《国家技能振兴战略》文献国家社会和劳动保障部

[5]《以行业后备人才现状调查和需求预测为基础,不断加强石化行指委的指导和服务能力》文献

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3年5月

[6]《熊勤会长在2013年在教育部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致辞》文献

2013年4月

[7]《教育部职成司葛道凯司长在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及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石化类赛项专家组会议上的讲话》作者:系统管理员来源:时间:2013年4月

篇10

一、引言

踏入二十一世纪,高度的人类文明已经今非昔比。强大的科技不仅是我们提高生活水平的工具,也是决定人类自己命运的有力保障。以生物科技和信息科技作为核心的产业潜力无限,在新兴产业领域异军突起。

有位生物领域专家曾这样预言:经过几个世纪的积累,生物科技已蓄势待发,新的世纪必将属于生物科技。这位专家所言非虚,刚踏入新的时代,生物科技领域成果卓著。日本、欧美等生物工程领域强国正在日趋增加该领域产业资本投入,各跨国企业在生物工程领域所开展的新计划以及新兴公司成立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

相对他化学工程而言,生物化工的特点非常显著。首先生物化工所需反应条件没有传统化学工业苛刻,其要求的温度、气压可维持在自然状态下。其次生物化工所需能耗、生产前中期资本投入以及声场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都相对较少。第三,针对传统化学法无法生产的,亦或是其极难生产的产品,生物化工都能以较高生产效率进行生产。

二、生物化工行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生物化工的发展,起源于半个多世纪之前,生物学家对抗生素的研究,之后随着维生素的生物产生法研发成功、氨基酸发酵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单细胞蛋白生产的工业化发展,生物化工逐渐在生物技术领域周露头角。其应用领域涵盖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食品、医药、资源及能源的利用、环境保护等,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

走过这短短的半个世纪,生物化工已经日趋成熟和完善,形成了有独立特色的工业产业体系。下文我们将详细阐述本领域的发展现状。

(一)市场发展迅速

生物化工应用范围广阔,生物科技产品市场需求量巨大,涵盖生活生产各个领域,为满足市场需求,生物化工领域的公司在近三十年内不断涌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欧美、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生物化工领域的企业就达到两千多家,美国占近五成以上。随着越来越多大型跨国企业倾囊致力于生命科学技术研发,该领域在不远的未来的发展势必是大势所趋。

(二)产品结构丰富

生物化工企业在上世纪主要生产食品及抗生素药物。但伴随生命科学技术近几十年的迅猛发展,传统产品格局历沧海桑田,生物化工产品已经涉及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医药领域有新型抗生素、疫苗、干扰素、胰岛素及生长因子等。农业方面,生物农药有井冈霉素、多样霉素、春日霉素,在环境、材料、能源方面也成果卓著。

目前高价位产品,如促红细胞生长素和干扰素等,已经与抗生素、食品饲料添加剂等低价位产品市场份额旗鼓相当。并随着医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昂贵产品的发展呈现增长趋势。

(三)科技成果斐然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际生物化工技术不断发展,我国该领域科研水平不但紧跟世界步伐,而且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将理论科技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产品开发中去,逐步带领我国生物化工业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我国农药领域,生物农药包括苏云金杆菌、赤霉素等十二中,其中井冈霉素产量雄踞世界第一位。在医药方面,抗生素发展迅速,我国抗生素中青霉素产量居世界首位。柠檬酸钠、酶制剂、酵母及淀粉增量迅速。乳酸、赖氨酸、卜苹果氨酸的生产总量可达十万吨左右。不仅如此,其他化学要集中干扰素,白细胞介素以及乙型肝炎工程疫苗已初步形成产业化生产链条。我国用生物法生产的丙烯酞胺与日本不相伯仲,同步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并能独立生产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核酸等。

三、国内生物化工的发展、问题及建议

(一)我国生物化工产业主要问题

国内生物化工领域虽然发展迅速,但目前国内生物化工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国家以及各企业对基因产品普遍看好,各种资本纷纷进驻,企业大量涌现,导致市场需求过度饱和,产生恶性竞争,影响市场发展。其次,上下游技术水平不均衡,如国内乳酸、柠檬酸生产水平完全高于其下游领域,导致每年需要花重金从国外购买分离纯化设备、生物反应器等,致使大多技术优势产品实际收益甚低。第三,产品种类单一,产业结构不完整,整体层次偏低。我国生产药品主要集中于低层层次领域,激素、干扰素、生长因子等高档药品产量尚无法满足国内需求,每年需要大量进口。第四,环境及资源浪费严重。由于产品生产技术过低,生产原料无法被高效利用,生产过程中剩余物质不能被高效分解,形成二次利用,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二)针对较为突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针对目前我国生物化学领域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有以下几点:第一、发展大型企业。我国市场上目前存在大量中小型企业,此类企业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质量品质差、技术层次低。为优化国内生物化学市场的产业结构,应该建设一批注重科技研发的创新性企业,建设集开发、生产、研发、销售为一体的大型生物化工企业,并鼓励建设小型技术创新型公司,是我国的生物化工市场更具有活力。第二、注重整体技术水平,一条产业链条的发展遵循木桶原理,短板往往制约整体的水平,我国生物技术由于下游与国际水平相差近二十年。因此,应着眼于提高,包括生物化工设备、生物化学分离与提纯技术等下游滞后性技术,以达到提升整体实力水平。第三、发展高层次产品。国内生产的产品多集中于低层次,低附加值的产品,而这一层次产品在市场中所占比重并不多,且业已饱和。我国应着力发展市场需求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优化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1]于建伟,李宗来,曹楠,等. 无锡市饮用水嗅昧突发事件致嗅原因及潜在问题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1):1771-1777

篇11

    今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生物学工程的发展也在不断向前,并已有一定的基础。调查显示,当前生物化工的产品已经涉及到保健、医药、农药以及食品等各个领域与方面。①在医药方面,抗生素得到迅猛发展,并且在临床中的使用最普遍,相关数据表明,目前我国抗生素的产量达到世界首位,此数据还在不断增长;②在农药方面,生物化工的农药品种也层出不穷,主要包括井霉素、赤霉素以及苏云金杆菌等,该技术不断进步,并且逐步满足了我国农业生产的需要;③在食品与饲料方面,氨基酸、柠檬酸等的产量不断加大,并呈现数倍增产的趋势,该产品已经不只为了满足于本国市场,还出口到世界各国。

    2、我国生物化学工程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经过深入调查分析可知,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使得我国生物化学工程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着手分析:

    (1)我国生物化学工程的产品结构布置不够科学,许多企业往往存在品种单一、低档次等问题,不能满足当今市场的需求。对于档次较高的医药生化产品例如激素类、干扰素、药用多肽等,在我国的生产技术还不完善,不能满足本土市场需求,每年还需花费大量资金从国外进口。

    (2)当前我国的生物化工产业主要局限于轻工、医药、食品业等。所以,许多企业对生物化工产品尤其是精细化工产品这一领域的了解不足,不利于扩大生产,更不用说通过这些技术引领企业走向世界。此外因生物化学发展速度较快,我国相关部门对该行业的研究及规范还不成体系,导致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技术在低水平徘徊。

    (3)在生产技术上存在许多不足,生产设备与工艺配套不完善,上下游技术不配套,产物的收得率低,生产成本高企业效益低。相关数据表明,虽然目前我国的产品如柠檬酸、乳酸等的发酵水平较高,但其他绝大多数产品的技术明显低于国外。从而,某些企业为了引进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只能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从外国进口细胞破碎机、生物反应器、计算机监控设备以及生物传感器等,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生产目标。

    (4)我国生物化学工程的发展历史较短,基础研究的投入较薄弱,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科研体系,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同时,相关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吸收能力差。调查显示,当前该行业的生产发展多数依靠传统的粗放型扩大投资的增长模式,从而生产效益低下、市场竞争力不强,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3、我国生物化学工程发展问题的解决建议

    本文经过深入探究分析我国生物化学工程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1)合理调整产业化结构,扩大并发展高档次的产品。例如加大对医药生化产品、功能性食品及添加剂等高档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此外,使生物化学工程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着重生产如生物色素、微生物多糖、工业酶制剂以及表面活性剂等多种精细化工产品以及采用传统技术无法生产的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

    (2)不断扩大生物化工的生产规模,提高竞争力。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出台更多有效措施来鼓励建设大型的生物化工企业,使之能够将研发、生产、销售融于一体,从而节省生产成本。尤其要加大力度去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此外,还要鼓励那些具有发展生物化工产业的企业加入该技术发展行列,向着创新型生化公司的方向发展,并淘汰那些生产技术落后,市场竞争力低下的企业,从而提高我国整体生物化工行业的竞争力,并有利于扩大我国生物化工的产业规模。

篇12

近5年来,我国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迅速,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精细化工生产大国。据相关数据统计,2006—2011年,我国精细化工行业总产值从1万亿元增长到近3万亿元,增长了近2倍。而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行业的进步,特别是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和染料中间体等都得到了迅猛发展。

据全国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行业协作组理事长揭玉斌介绍,由于医药中间体不受专利保护限制,其市场和应川前景普遍看好,而且全球化的产业转移也推动了我国原料药和中间体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06~2011年,我国医药原料药和中间体行业产值由1283亿元增长到3082亿元左右,年均增率达到19%;原料药及中间体企业达到5000家:企业逐步向园区化发展,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台州化学原料药产业园区等;中间体企业也由单纯的国有企业发展转变成了国有、民营、外资三分天下的局面。

除了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和染料中间体行业在近几年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据悉,截至2011年底,我国规模以上的化学农药生产企业有774家,可生产300多种原药;已生产的农药中间体品种达800多种,产量近300万吨。我国农药工业已建立起从原药生产、中间体配套到制剂加工在内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而伴随着我国染料大国地位的形成,染料中间体行业也发展迅速。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可生产的染料品种约有2000个,常年生产的染料有800多个品种,中间体产量约为60万吨。此外,由于我国染料中间体的质量良好、价格低廉,已在欧美市场上取得优势地位,产品出口到世界上约30个国家和地区。从品种上看,我国每年出口染料中间体近160种,其中以苯系及萘系品种居多,分别占50%和26%,葸醌及杂环系中间体则分别约占14%和10%。从出口量看,我国每年染料中间体的出口量超过10万吨,其中量最大的是苯系中间体。

然而,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我国的精细化工中间体行业在近几年虽然规模在扩人,整体盈利水平却呈下降趋势。

揭玉斌表示:“随着上游化工原料价格波动和医药价格政策对下游医约企业产品价格的影响,我国医药中间体的平均毛利率整体走低,由2002年的14%下降到2011年的11%左右,特别是对于那些老白姓常用药品,生产企业比较多、供应充足、企业竞相压价等因素也是致使医药中间体行业利润率下滑的重要原因;在农药中间体行业,利润水平虽然整体较高,但2008年以后也一直呈稳中有降趋势,基本维持在13%左右;我国染料中间体行业则受当前经济环境的影响,行业毛利率从2010年的12.8%下降到2011年的11.2%。”

从农药中间体和医药中间体企业也得到了类似的答案。河北宏远化工有限公司是国内重要的医药中间体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生产左旋对羟基苯甘氨酸邓钾盐医药中间体。该公司市场部经理陈志新表示:“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医药行业出口增速放缓。这导致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需求不足,部分企业效益下降。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利润率较去年同比下降了10%。”

苏州雅本化学公司市场部经理龙泽也表示:“农药中间体企业的生产原料主要是基础化学原料,企业的议价能力比较低。我们企业部分产品采用了委托加工的方式。此外受人工成本及水电费上升、国内外经济环境不好等因素影响,我们公司农药中间体盈利能力出现了比较大的下滑,毛利率由去年的42%下滑到31%,下降了11个百分点。”

去年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南》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精细和专用化学品率将提高到45%以上,进入精细化工大国与强国之列。作为精细化工发展重要支撑的中间体行业发展现状如何?能否跟上精细化工行业发展的脚步?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产品附加值低 品种结构单一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我国精细化工中间体行业目前这种只见规模长、不见利润增的状况,主要是由于这个行业存在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以及企业竞争激烈等比较突出的问题。

“目前国内生产精细化工中间体产品的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首先,国内生产企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形成规模经济的企业屈指可数,大工业、大集团精细化工企业更少。这就导致企业的经济实力不行,在产品开发中的投入也很有限。其次,企业的产品结构趋同,低端产品居多,附加值不高。目前国内厂家的低水平建设比较严重,结果导致部分产品的产能过剩,开工率严重不足,企业竟相压价,经济效益下滑。”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处长文剑表示。

“特别是在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这类问题更为突出。目前我国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数量多达5000家,但生产规模普遍偏小,其产品供应也比较分散,市场竞争激烈。”揭玉斌说。

一家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的经理也表示:“当前,国内外整个大的经济环境很不好,特别是随着原料成本、人工成本的增加,这么多企业都想要生存,就必须打价格战,竞争非常激烈。”

农药中间体、染料中间体行业的情况也是如此。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农药技术经济发展中心技术总监胡笑形表示:“目前,我国农药中间体生产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大部分为农药企业,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只有几十家,行业面临着资源重新配置等问题,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另外,目前我国农药中间体多为大宗、附加值低的产品,而高附加值的如含氟农约中间体产品等大部分还需要进口。”

同时,揭玉斌指出:“我国染料中间体企业一方面在生产技术上还不够先进,磺化、硝化、还原等单元反应主要采用传统工艺,生产过程也多采用人工或半机械化操作,与欧美等国产品相比,在质量指标和可用性方面存在着差距;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染料中间体的生产基地,但目前企业仍以生产酞菁酮、乙酰苯胺类等附加值低的染料中间体为主,生产高附加值染料中间体的还较少。因此,与国外染料中间体企业相比,国内企业还缺少竞争力。

重视市场分析 向高端化发展

面对精细化工中间体行业方方面面的问题,接受采访的专家们也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揭玉斌表示:“精细化工不同中间体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在应对上也会有所区别。我认为今后我国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是产品类型由生产粗放型的低端产品向精细型的高端产品转变,不断向下游供应链延伸和转移,逐步增强深加工能力;二是抓住‘重磅炸弹’级药物专利逐渐到期的机遇,发展仿制药;三是鼓励兴建千克级的生产装置,今天的千克级订货很有可能是明日的大市场。此外,国内企业还应积极获取国际认证,这样才能顺利进入发达国家医药市场。”

对于农药中间体行业,揭玉斌则建议,为了使农药中间体市场行为适应我国农药发展要求、农药产品结构调整的要求,并缩短与国外农药工业的差距,农药中间体企业未来应将含杂环的农药中间体、含杂环的高效杀虫剂的中间体、含杂环的高效杀菌剂的中间体、含杂环的除草剂的中间体、含氟的农药中间体、手性中间体等列为重点发展产品。

“在染料中间体方面,我国染料中间体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持续的优势地位,不仅要继续做强做大现有的产品品种、完善产品质量,还要向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方向发展;重视新品种开发,如苯系衍生物、杂环类和多环类中间体、含氟化合物以及分散染料、酸性染料等专业中间体的开发;发展致癌芳香胺代用品;大力采用清洁工艺等。”揭玉斌说。

篇13

化学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更是重庆的“6+1”支柱产业和未来十大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汽车、装备、轻工、建材、医药及军事等各大领域应用广泛[1]。目前,重庆地区应用化工类人才面临较大缺口,难以满足化工产业大规模发展的要求。

一、重庆地区化学工业的发展现状

1.化工产业发展势头较好

近年来,重庆化学工业发展势头较好,门类齐、产品多,初具规模,在能源、石化、轻工、医药及新材料等领域有很大市场潜力。截止到2014年底,重庆地区有400余户规模以上的化工企业,实现年总产值超千亿元。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和壮大,重庆已逐渐形成了以长寿、涪陵及万州为中心的特色化工产业集中区,且规模仍在不断扩大,这也为多元化的化工产业在重庆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重庆政府也陆续出台了化工、能源及材料的三年发展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力争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打造西部千亿综合性化工基地,成为长江上游一流化工特色产业的桥头堡、国家新材料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重庆是天然气化工的重要基地,拥有国内外成熟的天然气化工特色产业链和世界先进技术,产品种类多,历史悠久。重庆化学工业发展迅猛,规模优势明显,在西部化工总产值中位居第二,且比重逐年攀升[2]。重庆的化学工业已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长寿、涪陵、万州及丰都等为中心的特色化工产业集群式的发展新格局,规划了化工产业园区,并不断完善园区功能,实现了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合理利用,促进了产品链的不断扩张与延伸,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环保和安全生产水平,增加了化工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改造、整体外迁、兼并重组及引进先进技术等多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大幅提升了工艺、技术及装备等各方面的水平。通过人才引进和自主培养,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市已拥有两万多名化工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多个国家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重庆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3]。

2.化工产业发展机遇良好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世界化工产业的较大冲击,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及技术措施支持工业企业的转型,技术升级,落后淘汰,加快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为化学工业的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和技术保障。

重庆化学工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加之重庆及周边地区天然气、页岩气、盐卤资源相对丰富,区域资源优势明显,为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提供了有利的资源保障。重庆与沿海地区相比,在水、电、气、土地及劳动力等方面的成本低1/3左右,具有较大竞争优势。

重庆化医集团是重庆化学工业的龙头,业务范围涵盖了化工领域的多个产业,如今面临天然气价格紧张的局面,部分产业发展亟待转型,目前已在长寿化工园区规划了“气改煤”替代天然气项目,人才需求大,然而全市范围仅我院开办有煤化工专业,但远不能满足本地化工行业多元化转型发展的需要。促进了重庆化工行业对应用化工技术人才的极大需求,更为长江中上游化工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同时,重庆已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能源、化工、新材料等多个领域。2015年9月,由重庆化医集团与德国巴斯夫合作的年产40万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项目在长寿化工园区正式投产,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MDI项目,建设以MDI为核心的上、中、下游产品链全面配套的大型化工一体化工程,总投资350亿,预计年销售额超500亿,将拉动重庆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新材料等产业2000亿产值,有利于统筹川渝及周边地区的天然气化工及石化等产业的发展,推动本地化工产业升级。

二、重庆应用化工类人才需求状况

根据2013年以来对重庆化工行业的调研,对比近几年专业毕业生的供需情况,市场对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重庆多元化化工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势必带来化工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通过调研和市场分析,化工企业一线操控工、化验分析员、产品销售员等职位需求预计在5万人以上[4]。

三、重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办学现状

在重庆40余所高职高专院校中,仅重庆化工职院在化工类技能人才的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办学历史,但该校也是2010年才开始高职办学,每年的毕业人生人数偏少。此外,近几年还有5所高职院校陆续开设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但专业方向单一,办学经验不足,化工类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规模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篇14

虽然被称为氯碱前三名,但是三个省氯碱产业的含金量却有很大差异。本文分析三个省的氯碱发展情况,探讨河南氯碱行业下一步的发展出路。

一、三省氯碱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国氯碱行业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两大主要产品,烧碱和聚氯乙烯产能均跃居世界第一产能大国,2010年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烧碱产能2973.5万吨。山东烧碱总产能698.5万吨、江苏347万吨、河南186.5万吨。2011年1~6月份,全国烧碱产量1235.1万吨,山东285.83万吨,江苏119.84万吨,河南80.83万吨,鲁苏豫三省烧碱产量分列全国各省产量前三,总产量占全国烧碱产量的39.38%。

可以说,“十一五”是氯碱产业积极扩张、快速发展的五年,但在产能扩张后又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市场状况,为氯碱企业的产品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国内的氯碱企业大量生产通用型PVC树脂,一方面造成了国内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另一方面却难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下游需求,塑料加工行业需求的新品种PVC特种树脂仍需从国外大量引进。由于市场的变化,三个省的氯碱行业发展各有不同。我国东南沿海,是氯碱产品最大的消费市场,山东和江苏是国内化工最强的省份,氯碱产业也不例外。目前,山东烧碱产能、产量已占到全国1/4以上。到2010年底,山东烧碱生产企业39家,产能850万吨。江苏省共有氯碱生产企业24家,烧碱总产能达351.5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11.7%,仅次于山东,位列第二。山东不仅产能最大,而且近年来氯碱下游产业链延伸得也比较快,耗碱、氯、氢产品发展迅速,按产能计算,本行业耗氯量达到了50%以上。江苏虽然氯碱产能居于第二,却是氯碱“产业树”最茂盛、产品种类最多、园区发展最完善、效益最好的省份。相比较而言,河南氯碱下游产品链条比较单薄,资源型能耗型的产品比重偏大。

二、河南省氯碱行业现状

(一)成就

“十一五”期间,伴随着河南省盐化工上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氯碱行业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产能、产量、企业规模连年翻番,产业结构不断提升,技术进步实现突破,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对河南省工业及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产能产量大幅增长,企业规模明显扩大。“十一五”时期河南省氯碱化工行业飞速发展,产量大幅增涨。2010年底河南省烧碱产能达180万吨,产量140.23万吨;PVC产能130万吨,产量98.38万吨。与2005年实际产量相比,烧碱增长206.7%,PVC增长323.9%。河南省的神马氯碱、昊华宇航化工、联创化工、东大化工等氯碱化工企业已在全国行业名列前茅,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

2.产品结构趋于合理。伴随着行业科技进步,经过“十一五”的发展,河南省氯碱化工行业产品结构得以进一步调整,不但更适应了下游市场的更高产品技术含量要求,也为节能减排、提高企业效益作出了贡献。

3.全行业技术水平快速进步。随着世界及我国氯碱行业技术装备的快速发展,河南省的氯碱化工行业技术装备水平也日新月异,大型离子膜电解槽甚至零极距电解槽、传统盐水精制工艺已被膜过滤技术所取代,一些新型节能减排技术已被企业广泛使用。

4.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成为氯碱化工行业的共识。“十一五”期间,国家积极推进工业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河南省氯碱化工企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按照国家氯碱行业清洁生产要求,积极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如淘汰隔膜法烧碱、直接使用盐卤生产、氢气综合利用、低汞或无汞技术的采用、电石干法制气、电石渣再利用生产水泥等不仅减少了原料、能源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做到了清洁生产,保护了环境。

(二)河南省盐化工行业存在的问题

1.全国氯碱行业的产能过剩,波及河南省产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下游产业的强力拉动,氯碱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产能、产量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盲目投资、盲目建设、快速扩张的现象导致氯碱行业进入了产能过剩的时期。2010年年底,全国烧碱产能仅仅发挥了65%。这导致企业装置负荷降低,同时为了占领市场,低价倾销,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各企业间产品同类化,尤其是耗氯产品主要为PVC,产品雷同,附加值低,企业间容易出现降价竞争等市场行为,缺乏企业间产品差异化发展。

3.园区化循环经济产业链仍不完善,大多数企业主要以烧碱、液氯、PVC等低级产品运往园区外销售,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短,这不仅增加了运输销售成本和安全隐患,而且不利于园区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减弱园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4.节能减排、环保、安全压力加大。氯碱、PVC等属高耗能危险化学品生产行业,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环保、安全生产等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必将给企业带来更大压力和挑战。

三、今后3~5年河南省氯碱化工行业发展的建议

当前,氯碱行业主要矛盾是产能过剩,而根源在于产品同质化严重。面对政策和市场的变化,下一步氯碱行业必须逐步摆脱单纯以追求规模扩张为目的的增长方式,进入以产业结构调整、行业增长质量提升为核心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走差异化道路、发展高端产品才能生存和发展。

(一)具体措施

“十二五”期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由氯碱、纯碱大省向氯碱强省转变,实现差异化应该是重中之重。建议宏观战略如下:

一是合理调控烧碱、PVC等产品总量,以优势产能替代落后产能。“十二五”期间应严格新建项目审批。提高新建项目的规模和技术门槛,遏制盲目建设,对管理水平差、环境污染严重、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制定鼓励退出政策,引导或关闭破产,实现落后产能的平稳退出。二是鼓励兼并重组、强强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支持业内龙头企业、能源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整合生产要素,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产业链条化,形成大型化和集约化的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和竞争力。三是鼓励氯碱化工产业集聚化、园区化发展,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下游精细化工、医药化工、食品化工、新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逐步使河南省盐化工产业由资源拉动经济,向技术和科技拉动转变。四是以自主创新引领行业技术市场进步。加快氯碱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立以生产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省级、国家级研发中心或研究院所。加强关键和前沿技术攻关。加快新型节能推广应用,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余热、余压,实现能量梯级利用,降低原料材料及动力消耗。五是开发应用清洁生产和环保技术,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尤其在“十二五”期间,要推广低汞化、无汞化,重点进行低汞触媒研发和推广,到2015年普及使用低汞触媒。加大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全面推广低汞、无汞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搞好三废的资源利用。

(二)政策措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