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成本管理与控制课程范文

成本管理与控制课程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09:47:0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成本管理与控制课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成本管理与控制课程

篇1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 F406.7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反映了项目运作和项目管理的客观规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研究出来的,同时又用来指导实践活动。通过加强项目管理,实现项目合同目标,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提高工程投资效益,才能达到最终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求得全方位的社会效益,从而获得更为广阔的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空间。

一.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和特点

1.1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三控制三管理一协调”

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是研究如何以高效益地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对项目按照其内在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适应内部及外部环境并组织高效益的施工,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保证施工生产的均衡性,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以实现项目目标和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施工项目管理是为使项目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项目的目标界定了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三控制三管理一协调”,即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和组织协调。

1.1.1 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指在力求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目标的过程中,为满足项目质量要求所开展的管理活动。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机械、材料、方法和环境五个方面。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是一个全面的、全过程的控制,项目管理人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从思想、业务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人的素质,保证参建人员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工程建设中;根据工程项目的工艺、技术要求,合理选用机械,确定机械设备的类型和数量,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施工机械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工程建设中;严把材料检查验收关,正确合理地使用原材料,检查、督促做好收、发、储、运等技术管理工作;通过分析、研究、对比,在确认方法可行的前提下优化方案,选用符合工程建设实际、设计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可行、缩短工期、降低能耗的方案。通过指导、督促、检查,为参建各方建立良好的技术、管理和工作环境,为实现质量控制目标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调查研究外部环境和系统内部各种干扰质量的因素上,要做好风险分析和管理工作,预测各种可能出现的质量偏差,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使主动控制措施与监督、检查、反馈等被动控制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发生偏差及时纠正,使工程项目质量始终处于项目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督控制之下,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1.1.2 进度控制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是指在项目目标实施的过程中,为使工程建设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要求相一致,按计划要求的时间施工而开展的控制活动,是对工程项目从编制项目建议书开始,经可行性研究、设计和施工,直至项目竣工验收、投产使用为止的全过程控制。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目标是使工程项目按照预定的时间完成,交付使用。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度往往不能按计划实现,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存在一定的偏差。如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素质和能力较低,材料供应不及时,机械设备数量不足,建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施工技术水平低,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达到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目标,必须认真分析各种因素对工程进度目标的影响程度,并对影响工程项目进度的各种因素加以控制,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减少或避免这些因素对工程进度的影响,使工程进展具有连续性和均衡性,缩短建设工期。及时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对比,发现偏差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影响,并采取赶工措施使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保持一致。组织协调是实现进度控制的有效措施,为有效控制工程项目的进度,必须协调好参建各方的关系,处理参建各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协调的工作关系,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做好联络、联合、调和工作,搞好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

1.1.3 投资控制

工程项目投资控制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在满足质量和进度要求的前提下,使项目实际投资不超过计划投资的控制手段。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建设合同进行工程结算,严禁超计划结算。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不是单一目标的控制,应与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同步进行,工程建设质量不经验收合格,不予结算工程价款。项目管理人员在对投资目标控制时,应考虑整个目标的协调、统一,反复协调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之间的关系,考虑采取投资控制措施对质量控制、进度控制产生的不利影响,使投资控制与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降低耗资,力求实现三大控制目标的最佳配合。

1.1.4 合同管理

建设施工合同是指承发包双方为实现建设工程目标,明确相互责任、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控制工程项目质量、进度、投资,进而保证工程建设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法律文件。有效的合同管理是促进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全面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确保实现建设目标的重要手段。合同在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合同管理目标责任的分解,可以规范项目管理机构的内部职能,紧密围绕合同条款开展项目管理工作。合同中明确约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是承发包双方的最高行为准则,是双方履行义务、享有权利的法律基础。建设项目由于建设周期长、合同金额大、参建单位众多和项目之间接口复杂等特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业主与承包商之间、不同承包商之间、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以及业主与材料供应商之间不可避兔地产生各种争执和纠纷。合同是处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争执和纠纷的法律依据。

1.1.5 信息管理

信息与物质、能源一样,是构成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某种信息的处理工作。建设工程项目各方面的管理活动并不孤立,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联系。于是,各管理活动之间必然需要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与繁重程度直接决定了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流动的复杂和频繁等特点。通过信息反馈与调控,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综合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实现项目的目标。项目信息交流管理,系指为确保项目信息快速有效地收集和传递的一系列工作,包括信息交流规划,信息传递,进度报告和施工资料文件的管理等。

1.1.6 安全管理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是指通过建立各项制度,规范建设工程的生产行为,提高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水平。由于建设工程规模大、周期长、参与人数多、环境复杂多变,安全生产的难度很大。所以,《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等建设工程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对政府部门、有关企业及相关人员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和管理行为进行了全面的规范,确立了一系列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现阶段正在执行的主要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政府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措施计划制度;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制度;危及施工安全工艺、设备、材料淘汰制度;施工起重机械使用登记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三同时”制度;安全预评价制度;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等。

1.1.7 组织协调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多部门、多专业的综合全面的管理。它不单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生产管理,还涉及到技术、质量、材料、计划、安全和合同等方方面面的管理内容。一个工程项目由于工程量大小、难易程度、分项工程多少等不同,这就决定了一个工程项目的实际状况组建项目部,并配好项目经理,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项目经理的组织领导协调能力如何,技术业务是否熟练,是项目管理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以要求项目经理必须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品好、素质高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加强相互沟通,及时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管理水平。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对于较复杂的部位,应组织专门的协调会,使各专业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

总之,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反映了项目运作和项目管理的客观规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研究出来的,同时又用来指导实践活动。工程项目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工程项目施工活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使工程项目在约定的时间和批准的预算内,按照要求的质量,实现最终的建筑产品,使项目取得成功。我们要在项目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创造出一条施工项目管理的成功之路,促进企业、社会的稳定发展。

1.2 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

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加强施工项目管理,必须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详细分析,认真研究并强化其管理。对施工项目生产要素进行管理主要体现在四方面:(1)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即适时、适量、比例适当、位置适宜地配备或投放生产要素以满足施工需要;(2)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即对投放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在施工中适当搭配以协调地发挥作用;(3)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动态管理是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与保证,动态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生产要素,使之在项目中合理流动,在动态中寻求平衡;(4)合理地、高效地利用资源,从而提高项目管理综合效益,促进整体优化的目的。

二.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

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有技术、社会、经济三个分系统,这三者是施工项目系统的三个不同的侧面,三者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1 技术系统

技术系统是三个分系统的核心,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是技术系统的重要内容。

2.2 社会系统

施工项目是由人来操作的,故必然产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即为社会系统。项目管理,人是第一要素。工程施工项目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除必须具备较高 琡素质、具有较全面的施工技术知识、具有较高的组织领导工作能力,而这组织领导工作能力高低的体现关键就在于能否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这也是顺利襀项目目标的关键所在。

2.3 经济系统

经济系统是项目管理施工系统的关键系统,是“目标分系统”之一。工程施工是一种生产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经济活动过程。工程施工势必投入“人、材、机”及资金,投入太多会造成浪费,投入不足又会影响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

经济系统是与技术系统、社会系统相伴随而发生的,是一个投入和产生的系统。工程项目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就要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成本核算过程与施工生产过程同步进行,在时间上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才能真正做好项目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半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的原则

项目管理成本控制原则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因此,项目管理成本控制应把握五原则,即成本最低化原则、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动态控制原则、目标管理原则和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3.1 成本最低化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的最低目标成本的要求。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实现合理的成本最低化。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采取各种措施,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以客观条件和现实的技术水平为依据,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3.2 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却人人不管。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应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3.3 动态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了纠差,也已来不及纠正。

3.4 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即PDCA循环。PDCA循环是全面目标管理的一种工作方式,它是指一项工作的开展要经历计划(Plan) 一实施(Do)一检查(Check) 一处理(Action) 四个阶段。

3.4.1决策阶段一计划(Plan) 该阶段包括企业制订某段具体时间如一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的目标管理计划;分解和设定目标管理内容。选定企业管理目标的依据主要是企业该段时间的工作方针,以及企业在该段时间的生产状况等。管理的目标一经选定就应成为企业该时期管理工作的主题。 3.4.2计划实施阶段一实施(Do) 依据细化后的目标管理计划,企业中各有关部门和个人应层层负责、逐级落实,按照既定进度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各单位或个人可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也可在自身的工作范围内进行新的PDCA循环(该循环包含于企业的总的PDCA循环之中)。经过一定阶段的实施后,企业目标管理计划的总目标负责人集各分目标负责人,分析和汇总各部门的实施情况,以便对计划及实施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实施进程进行分析、协调及修正,必要时还可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最后确定出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通过几次反复循环直到所制订的目标最终全部完成。 3.4.3效果检查阶段一检查(Check) 当制订的管理目标达到或计划进行了一段时间后,企业各部门、各单位均针对自身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但其最终的、整体的效果如何,还需在生产过程中检验和确认。这种对初步实施效果进行检验或确认的过程称为成果巩固期。巩固期过后,企业管理目标负责人或其业务主管部门应及时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最终的检查和评估。

检查评估的内容一般应包括:计划的实施情况,如:哪些目标完成了,哪些目标没有完成,原因何在,完成的效果如何。使用的图表一般有:排列图、控制图、折线图、柱状图等。

3.4.4汇总总结阶段一处理(Action) PDCA循环的关键环节是总结阶段,它是管理水平改进与提高的基础。具体做法为:对实施情况检查评估后,企业管理目标负责人召集有关单位或部门负责人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讨论、汇总和总结,并将有效的经验或措施用书面形式固定下来,依照既定的工作程序纳入企业有关的技术或管理标准之中。

3.5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各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四.项目成本控制措施

4.1 组织措施

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组织项目的部的成本管理工作,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4.2 技术措施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充分发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制订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提高机械化操作,严把质量关,缩短验收时间,避免返工损失,节省费用开支等。在实际工作中还要随时收集实际发生的成本数据和施工形象进度,克服和避免盲目突击赶工现象,掌握市场信息,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施工方案的内容包括: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选择合理的施工机具、安排合理的施工顺序和组织有序的流水施工。

4.3 经济措施

4.3.1人工费控制管理

人工费一般占工程全部费用的10%左右,所占比例较大,所以要严格控制人工费,加强定额用工管理。主要是改善劳动组织,合理使用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执行劳动定额。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建立劳动奖惩制度,加强对一线工人的技术培训,严肃劳动纪律,减少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的人数,从而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以达到降低人工费的目的。

4.3.2材料费控制管理

材料费一般占工程全部费用的65%~75%,是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的直接影响因素。主要是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实际操作中要做好材料用量和材料价格控制两方面的工作来严格控制材料费用。在材料用量方面: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和坚持按定额或计划实行限额领料制度,贯彻节约用料、合理用料制度,提高材料的利用率,综合利用一切资源;合理堆置现场材料,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等。在材料价格方面: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择优购料;降低运输成本和存货成本。4.3.3机械费控制管理

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和特点,正确选配和合理利用机械设备,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修理工作,提高机械的利用率,从而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机械使用费。同时还可以考虑通过设备租赁等方式来降低机械使用费。4.3.4间接费及其它直接费控制

主要是合理确定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精减管理机构,开源节流,有计划地、合理地控制各项费用开支,建立费用审批制度,以节约施工管理费。项目成本控制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三者是融为一体、相互作用的。项目经理部是项目成本控制中心,要以投标报价为依据,制定合理有效的项目成本控制目标,各部门要通力合作,才能形成以投标报价为基础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

五.结论

综上分析,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能控制项目成本;也只有达到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有意义。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体现了施工项目管理的本质特征,并代表着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的客观、公正的标尺。

参考文献

臧秀平,201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2

目前,我国酒店成本控制不尽人意,酒店成本居高不下已经成为许多酒店利润空间缩小甚至亏损的主要原因,“开源节流,挖潜增效”已成为酒店管理永远的话题和不变的主旋律。

酒店客房收入占酒店经营收入比例很高,其经营收益大小、成本控制与管理效果在酒店管理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控制好客房的成本,对酒店来说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酒店客房成本控制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酒店服务业一方面在国内发展迅猛,另一方面又存在管理技术落后,满足不了酒店业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酒店的成本管理意识薄弱,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较差,盲目性、短期性地降低成本费用支出;二是酒店沿用了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使得成本管理对象和内容都较为狭窄。忽视对人力资源的控制,人员配备不合理,造成人力成本过高;三是酒店的成本控制方法落后,偏重于事后的成本控制。没有建立全面的成本预算、分析及考核体系。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国内酒店业出现了“如火如荼、举步维艰,发展迅猛、亏损经营”的尴尬局面。

客房成本控制是现代酒店行业经营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总体来说,客房成本控制的误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因成本控制而降低酒店的接待标准 对于酒店来说,其服务都有严格的标准,不能随意降低,否则,既损害了客人的利益,也损害了酒店的自身形象。

2.因过度强调成本控制,而造成设备设施的提前报损,不能达到预期的使用寿命 在设备维修和保养的问题上,客房部应与工程部有良好的配合,制定酒店客房设备设施的维修和保养计划,并使该计划得以实施。切忌不愿花费必要的人力和物力而导致设备设施的提前报损造成更大的浪费。只有确保设备设施的预期使用寿命,才能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

3.成本控制无法满足客人的需要 对酒店来说,满足客人的需求是第一位的,这也是酒店实现自身目标的前提。各种设施老化或各种低值易耗品已明显陈旧而不及时更换,表面上看来是节约了成本,降低了开支,但从长远来看,满足不了客人需求,而最终将损害酒店的利益。

4.酒店经营费用的过度控制 不能省的费用坚决不能省。酒店业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宣传费用、锦上添花的费用不能出现过度控制,事实证明,合理的经营费用投入,可使酒店获得更多机会,经营更具有竞争力。

三、客房成本控制点分析

归纳起来,客房成本控制点主要有如下几个环节:

1.采购管理。酒店首先要根据经营状况、未来的营业量及目前的资金周转情况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并且制定与之配套的采购程序;其次,对多个供货商进行比较分析,选择质优价廉的物资,降低采购成本。如何结合实际需要,实行优质采购,批量进货,以确保客用品成本的有效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2.人力资源管理。其失控原因主要表现在:(1)人员劳动效率不高。由于人员素质欠佳,缺乏严格的岗位培训,加之一些布局不合理,先进设备使用量不够等,使劳动力的潜能不能得到很好的挖掘,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使得经营成本加大。(2)管理水平欠佳。由于缺少完善的操作步骤和明确的岗位职责,使部门内出现低效率区域,加之定员定编不合理,不能根据需要实行满负荷工作量定员法以及劳动力调配的欠灵活性,导致不能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和淡旺季业务的需要而适时变化调整,都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3)员工流动频率加大而产生人工成本提高。由于人员流动频繁,使客房在招聘、培训、督导等方面增加资金投入,也使客房成本费用上升。人工成本的控制难度较大,必须认真落实、严格遵守各项经营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人的潜能,达到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

3.物品控制。大多数酒店对一次性物品都是按照标准用量进行发放,虽然满足了客人的需求,但却存在着隐性的成本浪费。因此,对一次性用品必须实行按实际用量发放,否则,就会造成物控失效,物品流失。

4.设备设施保养。客房部的设备不但种类多、数量大、使用频率高,而且设备的资金占用量也居酒店前列。在设备保养中,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日常的保养和定期检修,做到小坏小修、随坏随修,减少设备损坏程度,增加使用周期,减少设备更换频次,避免造成大量的成本浪费。另外,客房部应注意在本部门中培养兼职维修人员,通过专业知识培训,可对一些设备设施进行简单的维护、保养,进行及时处理。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维修费用的支出,还有利于延长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

5.能源管理。在保证服务质量的情况下,降低能源消耗是酒店进行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供电、供水、供气及供热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实行能源成本量化管理,制定节能措施。二是由于酒店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和运营费占总成本的比重较大,所以要加强对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减少各项维修费用支出。作为客房部管理者,必须随时把握客房动态,根据客房淡旺季的变化,适时封闭部分楼层,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篇3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uiyang tobacco enterprises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its 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 Although the modernization of cigarette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 of Guiyang tobacco enterprises is higher, its distribution is also more extensive.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 It leads to the controllable cost of the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 is not well controll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the lean management of the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 according to the PDCA cycle theory, the lean management system is constructed, and the safeguard measures to promote lean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cigarette logistics; controllable cost; lean management; PDCA

0 引 言

烟草行业不仅属于我国的利税大户而且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烟草行业在提升服务竞争力的同时,造成了管理环节的浪费。由于烟草行业的垄断性,整个行业在盈利的同时,很容易忽视许多管理环节的成本浪费问题。针对企业生产及非生产环节造成的浪费,部分学者提出将精益管理思想应用于制造企业运营的各个层面中。唐魁敏通过分析精益管理的特点和内涵,指出精益生产在企业生产和非生产环节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并提出精益管理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对策[1]。李永祥提出将现代流行的各种先进管理思想与精益生产方式进行有机结合,构筑先进的精益管理模式[2]。国家烟草专卖局李克明副局长在2013年全国烟草行业企业管理现场会上提出推行精益管理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是行业发展转型的需要,是挖掘行业发展潜力的需要,并提出了五个精益:导入精益思想、推行精益方法、建立精益组织、形成精益流程,实现精益目标[3]。华一锦围绕昆明卷烟厂的管理、工艺现状,将精益管理应用于昆明卷烟厂运营的各个层面上,并对阶段性实施结果进行评价,提出优化建议[4]。高鹏程探讨了精益管理在烟草行业的应用探讨、实施方向以及突破点,并提出了适合烟草行业各自特点的精益管理体系[5]。

物流环节作为第三利润源,自然而然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可以作为精益管理的突破口,以有效提升效率。本文主要通过针对贵阳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可控成本控制,构建精益管理体系,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精益管理体系的构建能够极大提升企业竞争力,使贵阳烟草企业进一步适应烟草行业国际化竞争趋势,对其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 烟草商业企业公司物流现状

1.1 贵阳烟草企业物流现状分析

(1)配送中心规模大。贵阳市烟草公司卷烟配送中心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小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大道,距离市区约18公里。配送中心总占地面积为55 14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9 824平方米。贵阳烟草配送中心目前是贵州省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配送中心,集仓储、分拣、配送、信息处理等多功能一体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

(2)配送中心现代化程度高。贵阳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实施科学化管理,拥有数字化仓储管理系统;作业中心基本实现全自动化,拥有现代化基础设施。贵阳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较高,使得仓库利用率和运作效率较高。

(3)配送服务范围广。贵阳烟草配送中心配送范围较?V,依托其发达的配送网络体系,配送中心除了承担贵阳市城郊配送任务以外,还承担了开阳、清镇、息烽、修文三县一市的配送任务。

1.2 贵阳烟草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作为贵阳烟草企业的核心部门,在其储配、分拣、配送以及综合管理环节的物流成本管理过程中,客观或主观地存在着资源浪费现象,尤其是可控成本部分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1)物流成本较高,效率较低

贵州山区道路差、客户散等客观原因,导致卷烟物流中心的运输、配送成本高。另外还存在一些主观原因,比如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低,没有规划好合理的配送方案和路线,导致迂回运输等不合理的现象,使其时间成本及配送成本较高。

(2)对物流成本管理的不重视

由于烟草行业的特殊性,在市场上缺乏强大的竞争力,利润较丰厚。物流成本只占烟草营业收入的一小部分,对该企业整体营业水平没有造成影响。因而,该企业忽视了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高物流成本,对物流成本管理采取不重视的态度。

(3)物流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

大多制造企业不太重视物流成本的核算,按照会计准则对其进行核算,将本属于物流费用的费用计入其他科目,导致物流成本不清楚,不能很好地分清物流成本。由于企业没有采用专业性会计核算准则,其物流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导致企业在统计物流成本的过程中,忽略了物流成本的可控性。

(4)对可控成本控制的意识不强

企业在统计运营成本时,没有对成本进行细化,没有明确分离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没有意识到可控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另外由于企业统计物流成本的核算体系不健全,将本属于物流的成本统计到其他科目中,忽略了物流成本的重要性。企业将可控成本分离出来,进行精益管理,对企业提高运营效率、节约经营成本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2 推行精益管理体系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分析

精益管理源自于精益生产,衍生于丰田生产方式。精益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基于可控成本的控制,在贵阳烟草企业的卷烟物流配送中心推行精益管理,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1 推行精益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推进企业精益管理的意见》强调,各单位要把推进精益管理作为“管理创一流”活动的重要载体,切实安排好、组织好精益管理工作。国家烟草专卖局以及贵州烟草专卖局都将精益管理视为烟草行业发展中生产和非生产环节过程中的重要理念。在烟草行业的运营现状和所处的商业体系下,以及在国家局的要求和指导下,将精益管理思想运用于贵阳烟草企业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可控成本的控制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另外,贵阳烟草企业属于国企,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属于该企业的核心,贯穿着整个烟草企业运营过程。企业力图改革创新,将精益管理这种新思想运用于企业的核心部分,对整个企业的运营具有极大地推进作用,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故在企业的重视下,基于可控成本的控制,推进精益管理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2 推行精益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烟草行业作为我国的垄断行业,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资源浪费现象。由于烟草商品的特殊性,地方市场竞争力较弱,利润较丰厚,企业没有重视运营环节中的可控成本的控制。另外,烟草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物流成本占比较小等原因,企业忽视了物流成本的重要性,其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且由于卷烟产品的特殊性,贵阳烟草企业的卷烟物流由自己的运输车辆进行配送,没有将其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其卷烟物流具有不可替代性。在物流作业环节中,部分物流作业环节造成了浪费,可控成本的控制对减少企业物流成本、优化物流作业环节、提升作业效率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因而,将精益管理运用于可控成本的控制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3 基于PDCA的精益管理?w系建设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最早由休哈特提出,后被称为质量管理运动之父的戴明进行循环,是一种质量管理的通用模型,分为四个阶段,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 Action(处理),这四个阶段是个不停顿、周而复始地运转过程,是符合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要求的[6]。本文以可控成本控制为目的,根据PDCA循环理论,构建贵阳烟草商业企业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精益管理体系。首先提出烟草商业企业的精益管理体系建设的计划方案,其次构建精益管理体系,接着对构建的精益管理体系进行评价,最后对精益管理体系构建方案进行改善。以可控成本控制为目的,基于PDCA循环理论,构建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精益管理体系,使卷烟物流配送中心能够得到精细化管理,其运作效率能够得到提升。

3.1 P阶段―精益管理体系建设方案计划

(1)确定战略目标

贵阳烟草公司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作为贵州省会的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应以“卷烟上水平”为整体战略目标,以一体化建设为服务宗旨。精益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应以可控成本的控制为目的,以提高作业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减少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等为运营宗旨。

(2)确定建设方案

贵阳烟草企业作为国有企业,要严格遵循国家烟草专卖局的要求,按照烟草行业准则、烟草行业安全规范、烟草行业物流标准等来制定贵阳烟草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精益管理体系构建方案。综合国家、社会、企业以及消费者的要求来制定建设方案,确保精益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的一致性,以保证每个阶段工作成果可衡量。

3.2 D阶段―精益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实施

一是编制卷烟物流中心精益管理战略路线。围绕贵阳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战略目标,设定企业的短期、中期以及长期目标,遵循精益管理的原则,编制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精益管理战略路线。

二是落实精益管理体系保障。落实精益管理体系保障,需从组织保障、政策保障、理论保障等方面着手。落实组织保障;培养专业团队;强化人才支撑;加强领导力的注入。政策保障:在国家政策以及贵州地方政策的支持下,如《国家烟草专卖局办公室关于开展科技物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烟草商业企业标准建设指南》等,推进贵阳烟草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精益管理体系构建。理论保障:根据贵阳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实际情况,将价值链管理、作业成本法等现代管理思想与精益管理思想相结合,对贵阳卷烟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科学化管理。从各方面落实精益管理体系保障,推进精益管理体系的建设,优化精益管理实施方案,保障精益管理体系建设方案的顺利实施。

三是实施精益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在贵阳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战略目标及精益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基础上,以及各项政策的保障下,以可控成本控制为目标,推进精益管理体系的建设。对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储配、分拣、配送以及综合管理环节,进行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对各作业环节进行分析研究,以提升运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3.3 C阶段―精益管理体系建设成果评价

有学者在构建精益管理成果评价体系时,引入了集对分析方法(set pair analysis,SPA),同时,以网络层次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确定指标的权重[7]。为了达到贵阳烟草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对可控成本进行控制的目的,需要科学设置贵阳烟草精益管理体系建设成果评价体系,全面搭建量化评价模型,使各阶段建设成果可衡量。

一是全面梳理贵阳卷烟物流中心的管理流程,建立全面的精益管理网。为了达到贵阳烟草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对可控成本进行控制的目的,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要采用合适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目前,物流行业比较规范的成本核算体系是作业成本法,通过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可对各环节作业进行精细化管理,减少操作流程,进而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围绕作业流程,试图实现全面精益管理,覆盖贵阳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各作业环节。

二是建立多维度评价指南,确定精益管理实施评价体系的指标。对卷烟物流中心各作业环节构建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设立指标的权重,设置多维度评价指南。制定诊断评价细则,从不同的维度,建立精益管理的综合评价体系。

三是分析薄弱环节,确立改善目标。根据评定细则,按照评价模型,诊断每个流程作业节点的表现,判断该流程作业的表现情况。通过评价、分析、比较,找出各流程环节中的薄弱环节和精益管理过程的短板,确定改进的目标及方向。

3.4 A阶段―精益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改善

建立精益管理成果评价体系后,根据评价结果,找到精益管理实施过程中的优势与短板。对于优势地方,进行推广和持续的固化。对于短板地方,分析不足的原因,提出改善对策,制定新的建设方案。对整个流程的精益管理方案,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使各个流程环节达到最优状态。充分利用资源,将浪费现象降到最低,是贵阳烟草卷烟物流配送中心构建精益管理体系的核心所在。

4 贵阳烟草公司精益管理体系推进的保障措施

(1)注入领导力

领导力是企业进行改革的重要力量,因此企业在进行精益管理体系推进过程中,必须注入强大的领导力。公司领导参与到精益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带领员工进行变革,创造优秀企业文化。

(2)构建培训体系

构建精益管理体系,需要有完善的培训体系来支撑人才培养,以满足精益管理对人才的需求。通过构建培训体系,为员工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一方面为企业培?B专业性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内外培训,使员工的思维更加开阔,提升员工自身素质。

(3)推行标准作业

规范物流作业的时间节点、运输路线,推行标准化作业,以对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可控成本进行控制。通过推行标准化作业,可精简作业环节,进而提高作业效率、整合资源、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使得可控成本得到控制。

(4)构建精益服务运营体系

要推行精益管理体系,需要有一个精益服务运营体系来支撑。针对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在对客户进行精细划分的基础上进行精准营销。有的放矢,让客户获得理想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投诉和资源浪费。

篇4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教学过程管理 节点控制法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快速扩张,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由于受到教学资源和管理水平的制约,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却困难重重,对于处于地市州的本科院校而言,问题尤其突出。当前,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建立起了校院系(或者专业教研室)三级管理、以二级学院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体制,下移管理重心,下放责权,扩大院系办学自,以发挥院系从事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从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情况来看,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重心下移也可能会带来目标不清、实践环节难抓落实、教学质量滑坡等问题。

过程节点控制法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有非常重要和比较广泛的应用[1,2]。目前国内高校教学管理中,有不少关于教学过程某一方面的过程控制的研究[3,4],但是尚无系统地进行教学过程节点控制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一、二级学院教学过程的节点控制设计与能控性分析

1.二级学院教学过程的节点控制总体设计

根据ISO的定义,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一个过程的输出是另一个过程的输入,各个过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根据控制论原理,控制是作用者对被作用者的一种能动作用,被作用者按照作用者的作用而行动,并达到系统的预定目标[1]。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在教学资源增长无法满足学生人数增长的情况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对教学的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要实现对二级学院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必须认真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严格教学管理”的精神,按照学校和学院的教学发展规划,遵循教学发展规律,设计出周密的和切实可行的教学过程流程和节点控制法,以高效地实现对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控。

教学过程的节点控制设计共分三个步骤。首先,建立教学过程节点控制的“三维体系”:一是识别节点的关键控制要素。教学过程需要控制的要素很多,但只有少数几个起关键作用,控制住了这些关键要素,不仅控制住了过程,而且对过程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二是把握节点的关键控制环节。教学过程活动都有它自身的内在规律和最佳路径,识别和控制其中的关键环节,不仅能控制和驾驭其规律,而且会对优化对过程的性能产生影响;三是明确节点的关键控制责任人。过程的控制是由人来实施的,但关键要素和关键环节的控制人对过程控制具有关键作用。明确并落实关键责任人的责任,是教学过程节点控制的核心。

其次,完成教学过程节点控制中的“三个细分”。一是过程细分,即按照教学环节的流程和路径分解为若干子过程;二是目标细分,即:按照过程细分的每一个子过程,分解为不同的子目标;三是责任细分,即:按照细分的子过程、子目标分别明确不同的责任人和具体的责任制。

最后,绘制出“教学过程节点控制图”。图1为我院某学年下学期教学过程总体节点控制图。

图1 我院某学年下学期教学管理总过程节点控制图

2.教学过程节点控制法的能控性分析

除了人才培养这项中心工作之外,高校还需要承担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其他任务,因此,教学管理很容易受到教学之外各种工作的冲击而变得不易控制甚至是支离破碎。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只有把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深度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所有过程的“能控”。例如,地方本科院校的科研应该以教学学术为主,以专业学术为辅,不应该把大量的精力用来争取国家级的科研项目,而应该通过激励措施鼓励老师们在进行专业学术研究的同时,更多地投入精力进行教学研究,多思考如何创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如何提升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如何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先进性,等等。另一方面,地方本科院校的社会服务也应该以产业与学校的深度联合为目标,以培养合格人才满足地方产业需要为主,以直接为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问题为辅。学校只有站在企业需要的立场上开展专业教育,而不是站在自身学科和专业发展的立场上,才能够真正把课堂教学、课程建设、专业实习、学科竞赛、毕业设计乃至学生的就业等各项工作统筹起来,为实现教学过程的“能控”创造条件。

为了真正做到所有教学过程的“能控”,需要着重从三方面入手对教学过程的“能控性”进行约束和管理。第一,要以目标责任制为“抓手”进行目标的层层落实,以倒推法进行分类和管理;第二,要分析制约教学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为教学过程的控制提供条件保障;第三,要努力提升教学过程的管理力和执行力,其核心是教研室主任和教务科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执行能力。责任意识可以通过教育、制度和监督来提升,而执行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教学管理各个层次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及分明的奖惩制度来保证。

以年度教学目标为例,以教学质量建设工程项目为核心指标,学院控制层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校企合作改革等,教研室控制层为课程建设、教研项目、专业实习等,教学科控制层为常规教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等。如此层层管理,层层落实,将极大地提升教学管理的“能控”性。

另外,教学过程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学校的各种教学活动都不会停止、由于办学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及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都会影响到教学过程的能控性,因此,教学过程的节点控制需要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从而实现动态的“能控”。

从我院近三年来的教学管理的经验来看,由于我们在每学年和每学期之初总体规划、周密设计,进而分析每个节点的能控性,真正实现了教学过程的高效的节点控制。

二、教学管理子过程的节点控制的创新实践――以毕业论文(设计)为例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质量是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集中体现。尽管各高校在认识上都非常重视,也制定了不少规章制度和评价标准,但是对于毕业论文的过程有效控制却缺乏有效的办法。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尤其是面临着与学生毕业就业的显著矛盾。要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就必须从选题开始,明确每个节点的关键控制要素,把握节点的关键控制环节,明确节点的关键控制责任人。以机械类专业学生选题为例,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联合起来协同创新,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有工程价值的、技术先进的真实课题,来源于企业的真实课题就是选题节点的关键控制要素;而选题节点的关键控制环节是校企的深度合作和实习基地的建设,也只有校企深度合作,高度互信,才能够使得校企双方指导教师成为实质性的选题节点的关键控制责任人。毕业论文(设计)的其他环节也是如此,通过过程细分、目标细分和责任细分,形成闭环的节点控制网络图,通过奖惩措施,达到责、权、利一致。图2为我院机械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节点控制图。

图2 机械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节点控制图

多年来,我院深入开展校企联合办学,狠抓毕业论文质量,毕业论文(设计)从选题节点开始,实现过程的节点控制,有将近50%的学生在本地企业完成了毕业论文(设计),校企双方教师深度合作,学生所学为所用,很好地解决了毕业论文(设计)和学生就业多年来一直存在的矛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时,我们也注意因材施教,对于考研的同学,单独进行管理,这部分同学的选题主要来自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横向和纵向),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安心准备考试,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将来读研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准备。还有一些学生,通过公开或取得专利授权,免修了毕业设计(论文)。因此,对教学过程的节点控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灵活地加以运用。

三、结语

节点控制法通过明晰教学过程控制要素、把握住关键环节、明晰责任人有效控制教学过程,可以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提高高校运转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大学文化等“软实力”,同样会对最终的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只有将节点控制法融合到学校教学的系统工程中,才能使得节点控制法发挥预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新怀.“过程节点控制法”的创新实践,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11):32-34.

[2]姚侃.大型海船建造检验“节点控制法”研究与实践,江苏船舶,2008,(5):38-40.

[3]朱建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研究,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5):31-32.

篇5

1、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分析

1.1 加强项目成本审计调查,提高项目工程成本真实性

1.1.1 明确项目工程成本审计调查目的

其目的是:维护工程成本管理制度和国家有关财务支出规定,强化内部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保证项目工程成本核算真实正确、完整,消除工程成本不实的隐患,寻求降低成本的新途径。

1.1.2 完善项目工程成本审计调查内容

项目工程施工具有规模大、内容多、消耗大、周期长、涉及面广的特点,这些特点必然造成项目工程成本费用核算的复杂性。审计调查时主要看工程项目实际成本支出的核算、分配、结转是否合法、合规、合理;工程预算成本收入和实际成本支出的口径是否一致;属于项目成本开支的期间费用(如管理费、间接费)的核算是否合理,有否乱摊乱挤项目成本。

1.2 加强项目成本核算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1.2.1 建立规范、统一、标准的责权相利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施工项目是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主体的核心领导,对成本管理体系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以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

在责任支配下完成工作任务后,需要用一定物质奖励去刺激,彻底打破过去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格局。这样层层落实,逐级负责,使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做到责权利无空白,无重叠,事事有人管,责任有人担,杜绝了推倭扯皮,一切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便于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便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2 强化经济观念,树立全员经济意识

施工企业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员经济意识。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施工人员要进行经济教育,灌输经济意识,把一切为了效益的意识深深地刻在每个职工的脑海里,使每一位职工都能把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放在主要位置。

1.2.3 完善成本管理办法

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根据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项目成本管理办法,如项目质量成本管理办法、工期成本管理办法、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合同评审管理办法、材料使用控制办法等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办法应是责任到人、切实可行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办法,使项目的成本控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1.2.4 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

工程的现场管理要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以控制成本为目的的人、机、料的管理;二是严格按照质量体系的要求对现场进行全过程管理,以保证工程的质量。三是工程现场要做好以下记录,以确保各项工作的可追溯性。(1)是人、机、料的消耗和管理记录;(2)是管材、设备的进货检验记录。

1.2.5 组织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

应组织工程成本核算的培训,调动工程的各级人员当家理财的积极性,讲一下如何才能做好工程成本核算,真实的反应工程的成本和盈亏情况,进一步全面推行工程成本核算。

2、工程项目预控机制的分析

2.1 规范操作流程

制定相关办法;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编制项目责任预算;建立项目内部责任体系;分解责任预算;进行责任成本核算;进行效绩评价。

2.2 处理好两个层次的经济关系

项目责任成本预控机制要长期有效地实施,除了有一套完善的保障措施外,还必须处理好两个层面的经济关系,用经济利益这一内在的驱动力促使每一个层面都主动地、自觉地去控制成本。

2.2.1 处理好工程与项目部的经济利益关系

工程与项目部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可用一个等式表达:项目合同总额=项目责任预算总额+工程费用上交额。该表达式恒等,但等式两边的金额是不断调整和变化的,工程必须及时地调整项目责任预算,并及时调整项目的上交款指标,实事求是地反映项目的成本变动状况。因此,建立责任预算的动态管理制度是处理工程和项目部经济利益关系的关键。

2.2.2 处理好项目部与各责任中心的经济利益关系

项目部与各责任中心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也可用一个等式表达:项目责任预算总额=各责任中心责任预算之和+项目经理调控基金。

2.3 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篇6

【关键词】成本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目标

当前,我国经济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的变化与发展也在促进会计学科的变化与发展。这些年来,会计学科的发展有一个明显特点:每门课程的“外延”不断扩张,以至于课程之间“边界”越来越模糊,各门课程的“内涵”也处于经常变化与调整之中。从会计实践层面来看,会计工作也在“管理整合”的浪潮中走向趋同或交叉。我们在感受这种快速变革与整合的同时,也必须保持应有的专业理念。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进管理会计知识体系以来,会计理论界对管理会计学科体系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目前会计学专业的两门核心课程――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在教学内容上存在很多的重复现象,这对学生的学习、理解以及老师的授课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造成这种现象除了因为一些内容确属具有学科之间的共同性外,还在于一些学者一味强调自身学科的重要性,而对其它学科抱有偏见,致使很多学生大学四年毕业之后仍搞不懂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各学科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关系及渊源。为此,本文旨在对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两门课程合并后的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在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方面做一些分析和研究。

一、成本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课程分析

成本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会计的基本原理和一般原则,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管理会计是通过一系列的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统计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使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整个企业及其各个责任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与评价,并帮助管理当局做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在企业愈发重视成本管理的今天,重新审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定义会发现,二者的重心都是为企业成本管理服务,正因为如此,许多高校采用的教材中,两门课程相互渗透和重复的内容越来越多。这种现象使成本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给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造成了两种困境:其一,企业怎样把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工作区别开来;其二,大专院校怎样开设成本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课程,才能为企业培养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方面的人才。为走出困境,一些大专院校尝试将成本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课程合并设置,这样做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避免两门课程内容的重复。二是有利于两门课程内容的融会贯通和知识体系的完整。如在学习管理会计学中的变动成本法时,要与成本会计学的制造成本法(或完全成本法)相比较;学习标准成本制度时,可以结合成本性态分析技术,还可结合成本会计中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三是有利于两门课程知识在实践中的综合运用。

二、成本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课程合并的框架结构

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高校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规划中,通常作为核心课程来开展。在现行的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教材中,我们很容易发现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内容上存在很多交叉。急需对两者进行融合,作一体化处理。近年来,针对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交叉的现象,我国会计教育界对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为成本管理会计的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大致提出了板块式结构、融合式结构和应用式结构三种模式。板块式结构是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作为独立的部分汇编在一起。应用式结构主要是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安排其内容体系。这两种形成的结构缺乏完整性和有机性。融合式结构则是将构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内容先进行分析研究,剔除重复的,然后按照它们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体系――成本管理会计。

目前我国会计教育界采用的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实际上是借鉴西方的成本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课程内容体系基本上是照搬西方的一套,国内的成本管理会计学者也往往致力于介绍和推广西方成本管理会计最新发展成果,而对我国成本管理会计实践成果总结不够,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教材内容偏重技术方法、数学模型,应用价值不足,这就造成一种奇怪的现象:学校教的是一套,而实际工作中做的是另一套。

三、成本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课程合并后的教学内容设计

对于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内容交叉的现象,有必要将其合二为一,融合为成本管理会计一门学科。这种融合至少有两个明显的好处:一是可以消除由于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界限不清给人们造成的认识混乱;二是从会计专业教育的角度看,可以避免教学中由于要单独开设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两门课程而造成的教学内容重复或取舍困难,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通过成本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成本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从事管理会计工作应具备的专业判断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造就适应21世纪企业管理工作的“通用型”专业人才,同时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具体来说,成本管理会计的理论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内容基本属于成本会计,包括四章内容:总论、成本费用及成本核算程序、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成本计算方法;第二部分内容基本属于管理会计,包括八章内容:变动成本计算法、成本控制、本量利分析、预测分析、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管理和责任会计。

四、成本管理会计的目标

目标是系统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根据不同的系统所要解决和研究的问题,可以确定不同的目标。成本管理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研究成本管理会计的目标自然要立足于会计学。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强调“会计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是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特点。会计作为一种服务性活动,它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协助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进行有效决策的手段。成本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提供管理信息的会计,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著名管理会计学家卡普兰教授认为:“成本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为了提供有助于经营管理人员作出计划与控制决策,它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分类、信息加工、信息分析以及信息传递等”。全美会计师协会下属的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认为:“成本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营管理责任履行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常设分会财务和会计委员会认为:“成本管理会计是在一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进行计划、评价和控制的信息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编报、解释和传输的过程。”综合以上观点,不难得出成本管理会计的目标是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提供有助于作出计划、预测、决策的财务信息,这些财务信息往往是根据管理人员的特殊需要而加工整理的。

五、成本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

成本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是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中与实践联系最为紧密的一

个环节,它是以成本管理会计假设为前提,以成本管理会计的原则为指导,以成

本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为基础,从而实现成本管理会计目标的一整套方法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学规划与决策方法

1.基础性方法:成本性态分析法。2.预测分析法:①定量分析法;②定性分析法。3.决策分析法:①生产决策法;②定价决策法;③存货决策法;④投资决策法。4.预算编制方法。

(二)有效控制与业绩考评的方法

1.成本计算的方法:例如,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2.成本控制的方法:①事前成本控制法;②日常成本控制法;③质量成本控制法。3.合理组织的方法。4.业绩考评的方法。

成本管理会计是由成本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两门课程合并而成,是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而促进高校会计教育逐步从以往核算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转向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守明.成本与管理会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余绪缨.管理会计学(第一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篇7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分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摘 要】近年来,如何优化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成为职业教育最重要的话题,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给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微课”、“慕课”等网络教学模式层出不穷,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也如火如荼。因此本文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物流成本管理》为例,将“微课”融入课堂教学并与实训平台有机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从而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教学做”一体化。

关键词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微课化”

基金项目:湖州职业技术学院2014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014kg07);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3326)浙江省专业带头人专业领军项目(lj2013118)。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作用是培养能够为企业的生产、建设、管理等第一线进行服务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的战略选择。而创新型、高技能的高职人才的培养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家政策对职业教育的倾斜,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但是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优化人才的方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最重要困难之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带来了改革的新方向。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大高职学校平台、资源的建设以及整合,将视觉感官、课堂、实训有机融合,真正的实现高职教育的“教学做一体化”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全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因此关于物流管理专业的改革以及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的改革历年来都被许多专家与学者争相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大部分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的研究都是关于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改革等。针对“微课”的研究最近两年来虽然很多,但是很多针对如何拍“微课”、如何设置“微课”课程以及如何建设“微课”资源平台。但是对于“微课”与课堂教学以及实训三者结合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应用到物流管理的专业课程方面的研究。

“微课”作为一种新生力量在资源建设的大军中迅速崛起。“微课”主要是以微视频作为媒介呈现课程内容,对一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设计的资源,是为了支持1:1的学习行为,如电子书包、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类别的新型学习行为方式。“微课化”就是打破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本中的知识点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并且与实训平台相结合,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养成随时随地学习的习惯并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物流成本管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物流成本控制是与企业实际联系相当紧密的学科之一。为了达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符合现代社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并且使得课程的内容以及学习方式不与高速发展的社会脱节,所以,本论文采用“微课化”的形式,对《物流成本管理》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主要是为了实现:(1)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真正的实现高职教育的“教学做”一体化;(3)将课堂教学与“微课”融合;(4)将“微课”、实训平台相结合。使学生在对《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理论学习中,通过新技术与方法迅速掌握专业知识。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达到优化人才的目的。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微课”及《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现状

1.1 高职“微课”现状

“微课”在高等学校教育方面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它成为许多高校紧跟经济时展的步伐,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微课”在开发的过程中形式也是多种多样,高职教育的“微课”资源主要是为了实现培养高新技能人才的目标,因此,它主要是按照目标导向的教学法进行开发。主要形式如图1所示。

“微课”的出现,掀起了教育的改革热潮。部分高等院校开始建设“微课”资源库,另外也有部分高校在进行“微课”比赛等一系列创新教学方式的途径。从许多获奖的“微课”中可以看出,这些获奖作品制作都很精美,但是许多“微课”都是独立于课程而存在,系列化的“微课”较少。许多专家和学者顺应时代潮流研究的“微课”设计、制作很多,但是针对以一门课程为依托,开发一系列的“微课”资源的研究很少。

1.2 高职《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现状

物流成本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控制过程,不能把它看做静态的成本计算之后进行物流成本的管理和控制,物流成本管理的本质是对未来的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物流成本管理》作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与《采购与仓储实务》、《配送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等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物流成本管理》是研究如何利用成本管理的手段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研究与学习本课程,让学生能够全面认识物流成本管理的概念,并能够独立进行企业物流成本的计算、分析、预测以及控制。在该课程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各任课教师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实训手册的撰写,但是这些远远达不到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的目标。与同等地位的其他几门核心课程相比,《物流成本管理》的教学与创新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2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

2.1 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脱节,缺乏衔接点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训也是采用原始的手工计算方法,即使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结合实例,但是学生很难去把握案例与脑海中的成本概念到底有多大关系,也很难记住知识点。课堂教学与实训各自独立,很难让学生真正的实现学习与技能同时提升,这也就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2 知识点零碎且多样化,缺乏合适的教材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物流成本管理》教材都不一致,内容更是多种多样。教学大纲不统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不具体。目前使用的课本中部分以物流成本的分析、计算、预测和控制为主要思路,侧重于理论研究;另外一部分是以物流的各功能的成本分别计算为主要思路,侧重于计算方法。任课教师在选择参考书以及推荐参考资料时很被动。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本科生,对于理论和计算的学习能力稍差,因此对这种课程提不起兴趣。合适的教材是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面临的困难之一。

2.3 枯燥的理论知识偏多,缺乏合适的案例

授课过程中,合适恰当的案例可以将知识点与实际融会贯通,使课堂生动、活跃。学生可以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而物流成本管理方面合适的案例相对较少。原因是成本管理涉及的内容较多,比如在进行运输成本的核算时,首先应该确定运输方式(不同的运输方式计算方式不同),其次是确定商品包装方式(商品运输包装不同计算方式也不同),再次确定装卸搬运方式,最后确定运输路线。这样才能够进行成本的计算。在具体计算过程中要考虑商品损耗等因素。这样一个案例就涉及运输、包装、装卸搬运等物流环节。而目前的教材,没有提供需要全面分析的案例。

2.4 信息化程度较低,缺乏实训教学软件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训的内容多是课本基础知识加计算,与物流基础课程的实训内容多有重复,距离核心课程的实训要求还距离甚远。在企业的管理中物流成本管理很少被企业重视,因此很少有公司会有独立的管理物流成本的软件。高职院校开设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相关实训教学软件也缺乏。未来的企业竞争主要体现在成本的竞争,现在的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基本的数字化计算成本的方法肯定要学会,因此该门课程需要一个专门的实训软件。

3 提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堂效率的措施

3.1 以《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技能目标为导向,设计系列“微课”资源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学的载体由原来的面授变成现在的计算机和网络。国外的网络教学已经相当成熟,比如国外的开放大学,开放资源库等等。国内许多院校也在开设网络课程,尤其以中小学为主。高等教育的网络教学模式也成为大势所趋。“微课”、“慕课”等的出现,我国许多高等学校开始进行网络授课模式以及“微课”比赛、“翻转课堂”风采展示等。“微课”的主要载体是视频,刻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内容上较一般课程精炼,形式上比较微小,主要是追求整体效果的妙处。

对于高职的学生而言,系统的理论学习是一个最痛苦的过程。《物流成本管理》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知识零碎且多,如何让学生进行愉快的学习并尽可能多的掌握专业知识是许多《物流成本管理》课程任课教师头痛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以《物流成本管理》的技能目标为导向,进行“微课”教学改革。首先,将物流成本课程分成若干个模块,例如:物流成本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法;物流成本预测方法-量本利分析法;物流成本控制方法-目标成本法。将这每一部分提取理论知识和实训题目,做成一个个视频,供同学们在课后以及实训的过程中随时随地查阅知识以及解题方法。

实施“微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高职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精力去进行实践学习,在微小轻松的氛围里掌握理论知识。既避免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又可以节约时间,来完成高职学生更重要的实践过程。更好地体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2 根据改革思路,设计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物流成本管理》“校本教材”

目前选用的教材多是零碎的知识点的组合,以物流中七大功能的物流成本为主线的教材,而高职院校现在许多课程均采用项目化教学,因此现有教材不能满足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趋势,自编《物流成本管理》教材以项目化教学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编写。比如,在编写的过程中,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先易后难或者积累为主的教学方法,将一个具体的任务细化,每一个小项目都是一个教学目标,根据实际的项目去编写教材,在实施的过程中与“微课”(每一个知识点的视频)相结合。

3.3 开发实训教学资源,创建《物流成本管理》实训平台

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不管从事物流方面的哪种职业,与物流成本都有一定的相关性,所学的理论知识都将运用到实际。但是现在的企业都有自己独立的业务操作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可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需要将所学知识与计算机紧密结合。

目前的《物流成本管理》教学,在进行物流成本的核算时运用的是手工计算方法。比如运用作业成本法-资源、资源动因、作业成本、作业动因、产品或服务进行计算,首先作业成本法的物种要素的网状关系学生就很难理解,在进行计算时更是容易出错。在具体的企业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时,成本核算部分包括成千上万条数据,如果手工计算,对企业的实际工作没有任何价值。更何况企业一般是以操作为主,因此需要将企业实际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产学研”等校企合作关系开发适合学校以及企业员工操作的实训以及工作平台。

3.4 转变任课教师思想观念,建设“微课化”实施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已经不能达到现代高职教育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材、“微课”资源、实训平台三者具备的基础上,需要将三者有机结合,转变《物流成本管理》任课教师的思想观念,使其认识到网络教学以及实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实施方案师的教学思想,真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4 总结

随着国家教育部对高职教育的重视以及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高职教育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将高职的专业课程的课程改革符合社会和企业的要求,成为许多高职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伴随着“微课”的盛行,本文将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物流成本管理》与“微课”结合,使得课堂生动活泼,设计的知识点更符合企业的实际,讲授的方法更引起学生的兴趣。为高职院校培养高新技能、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烨.“微时代”下的“微课”浅析[J].经济管理,2013(5).

[2]程岚,肖贵桥,王英,朱莉.微课教学设计思路探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3]张世军.物流成本管理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8).

[4]李慧兰.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研究[J].物流工程与质量,2009(3).

[5]郑宁.Excel在运输路线规划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1(19).

[6]王丽新,孙丹,刘海泉.Excel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1).

篇8

关键词: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技能考核改革;过程性考核;结果性考核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254-02

目前,高职院校《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授,但是《物流成本管理》课程中的内容一般都很抽象枯燥,如果单纯采用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常常会使学生形成厌学情绪并觉得课程学习枯燥乏味。如何进行《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技能考核改革以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现完美融合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技能考核改革的设计思路

为了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从枯燥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中解脱出来,愉悦和轻松地学习课程知识,必须进行《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技能考核改革。

(一)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目标为依据进行课程目标定位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教学应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目标为依据进行课程目标定位,以《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基础理论和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为主线,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基础理论、主要方法和核算技能,并学会依据各种物流业务选择合适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同时进行物流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二)按照情境学习理论选择课程内容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在真实情境中学生才有可能获取真实的职业能力,并使自身的理论认知水平得以发展。因而,《物流成本管理》课程要对偏重讲述理论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把实际项目练习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同时又尽量考虑到高职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要求,并把实际物流工作岗位中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人员对理论知识、业务技能和工作态度的要求融合起来。

(三)以仿真的学习情境进行项目设计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可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分为不同的学习项目。《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按知识体系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模块:物流成本管理基础知识、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和物流成本的管理对象。模块一是物流成本管理基础知识,包括一个学习项目即物流成本管理认知;模块二是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包括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物流成本预测与决策、物流成本预算与控制等三个学习项目;模块三是物流成本的管理对象,包括运输物流成本核算、仓储物流成本核算、配送物流成本核算、包装成本核算、装卸搬运成本核算、流通加工成本核算等六个学习项目。《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内容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分析能力,每个学习项目都指出了具体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同时附有物流各个领域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以帮助学生了解课程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背景,改善学习效果。每个项目都由若干具体工作任务组成,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模式引导课程内容的讲述,讲述时先采用由浅及深和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任务分析,然后结合有关知识点详细讲述任务实施的程序,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物流成本的具体核算方法和有关职业技能。

二、《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技能考核改革的实施方案

《物流成本管理》的教学改革首先要从课程考核方法上进行改革,《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考核应该摒弃传统的闭卷考试的考核模式,实行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结合的模式。《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独立设计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案,因此,《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结果性考核应该依据学生设计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案。同时,要使学生能为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案进行设计,学生要学会分析物流成本的组成,运用各种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为物流企业制作物流成本归集表和成本分配表,对物流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这些业务技能又必须经过对各种类型的物流企业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来演练,对各种类型的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实质是过程性考核的内容。

(一)考核的组成部分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应该紧密围绕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应以不同类别的物流企业为依托,并以学习项目中所包含的物流成本核算工作任务为主线进行教学,课程的考核体系包括两部分:过程性考核(50%)和结果性考核(50%)。因此,《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成绩形成主要包括过程性考核成绩和结果性考核成绩。在过程性考核中,学习态度考核占20%,即通过课堂抽查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物流成本管理知识的学习情况,通过考勤评价学生的出勤情况,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专业技能考核占30%,即通过学习项目下的典型工作任务评价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参与情况、操作能力、完成情况等。学习质量考核占50%,即通过学习项目下的其他工作任务评价学生应用物流成本核算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结果性考核是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案的设计评价,重点考核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物流成本管理的工作内容,以及学生对物流成本管理知识的应用程度。

(二)过程性考核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

过程性考核主要是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主要内容包含学习态度考核(20%)、专业技能考核(30%)和学习质量考核(50%)三项。学习态度考核方式如下:若按时出勤,一次计1分,满分10分,若学生每缺课一次则扣1分,迟到一次扣0.5分;在课堂提问时,回答情况按回答次数计分,学生每回答一次问题计1分,满分5分,不能回答问题或回答错误则不能得分;在课后作业上,按上交次数考核,每上交一次计1分,满分5分,及格分为3分,若少交1次则扣1分,共5次课后作业,作业质量好加0.5分,加满至5分为限。专业技能考核主要是对学生掌握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程度进行评价,包含工作任务参与考核和工作任务完成质量考核。在进行工作任务参与考核时以小组形式完成,各小组应依据分工情况共同完成学习项目中的任务,若少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则扣1分,满分15分,扣完即止(按组考核)。工作任务完成质量考核是依据各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进行细化考核,以各小组核算的计算步骤、方法、计算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满分15分(按组考核)。学习质量考核是对学生在各种类别的物流企业下应用物流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成本核算的能力进行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在课程教学和实训过程中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代表性项目应用参与考核是依据各小组成员分工情况和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各小组应完成其他学习项目中的工作任务并提交,满分20分,若少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则扣2分,扣完即止(按组考核)。代表性项目应用完成质量考核是依据各项目任务的具体要求进行细化考核,满分30分,以各小组核算的计算步骤、方法、计算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按组考核)。在进行过程性考核时,对学生进行分组,各小组应依据教师安排的工作任务进行组员分工,由各小组组长对任务完成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实际表现进行记录,从而实现对物流成本核算进程的评价。接着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考勤表和小组组长提交的过程性考核记录表进行统一考核,给每个学生进行过程性考核总评。在进行过程性考核中的专业技能考核时,可尽量选取一些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考核。

(三)结果性考核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

在学期期末,学生学习完全部学习项目,必须分别针对几种不同种类的物流企业设计物流成本核算方案,这一考核主要是评价学生综合应用物流成本核算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分析企业物流成本的能力。结果性考核分值占总评分值的60%,若针对某一企业进行方案设计时总分为50分,则结果性考核可围绕以下内容进行评价:物流企业的成本组成分析(分值为10分,评价时主要看结果是否完整和正确),物流企业的成本计算方法解释(分值为10分,评价时主要看结果是否清楚和正确),物流企业的成本归集表制作(分值为10分,评价时主要看结果是否合理和完整),物流企业的成本分配表制作(分值为10分,评价时主要看结果是否合理和完整),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整体方案设计(分值为10分,评价时主要看结果是否正确和严谨)。

三、实施效果

笔者把上述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具体应用到了日常教学中,通过在本校2012级和2013级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中推行这种考核方式,结果表明:考核方式的改革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能应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继而实现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目的。通过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努力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实操任务。另外,通过小组多个成员共同合作以此来准确高效地完成任务,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能够形成换位思考和团队合作的作风。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是一种值得高职院校广泛推广的技能考核方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课程;改革;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主要岗位的共性能力需求,培养学生的基本的职业判断能力、成本核算能力、以及物流企业全过程成本控制能力。针对《物流成本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一、课程改革设计思路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改革以实际物流成本为切入点,即以一套物流企业的成本资料为背景,按实际物流工作流程,指导学生按实际工作步骤和内容完成一个完整物流工作流程的成本核算与控制过程的各项工作,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并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知识需求时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以汽车物流企业的工作过程为主线,阐述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采购、运输、仓储、配送、包装及流通加工等成本的组成内容、核算及控制方法。本课程采用模块化结构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将课程主要理论知识点和实践技能分为八个模块。

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突出企业需要的物流成本业务处理能力的训练,并反映当前物流领域发展动态,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

课程内容完全根据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及相关岗位直接领导的调查研究结果确定,培养物流企业特别是汽车物流企业一线操作管理人员(如对应岗位群为信息员、信息员、核算员、计划员、成本会计员等;学生未来发展目标:班组长、工段长、仓管主管、物流主管等)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并对完成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为总目标。

2.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课改项目组老师首先设计教学情境,教师在各教学模块中均采用“先抛出学习目标,由学生分组完成教学任务”的模式。同时,学习目标应尽可能地行为化、可观察、可测量,使学生不但明确学习目标,并可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用“学生能够说明……;学生会……”等类似的语言代替以往常用的“掌握……;了解……”等评议进行描述。通过老师指导,强调学生自我构建行动过程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掌握了若要原理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元将教师设计好的学习情境进行深入分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总结行动过程中的问题所在。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真正培养学生独立制定行动计划、独立实施行动计划并最终进行回顾总结活动,从而真正做动P(计划)-D(执行)-C(检查)-A(反馈)的PDCA良性循环。

3.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相结合

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等方法能力,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最终解决问题;学生实践活动采取分组进行,每个小组成员既有明确的分工与责任,同时又需要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作来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由此培养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社会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由“职业技术”到“职业技能”,再到“职业资格”,最终到“职业能力”的跨越。

4.以人为本

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的考核与评价,坚持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课上考核与课余考核相结合,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同一性评价与特质性评价相结合,以人为本,遵循评价的完整性、连续性、互动性与科学性的原则,过程评价作为考核的重点,注重学生能力发展的渐进过程。

考核评价采用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两种方式,先由学生分组将各工作模块的原理性内容进行筛选,教师试卷主要参考学生已筛选的重点、难点内容,对于学生未筛选出的重要原理部分,由教师补充后统一考核。这样,既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教师的必要补充考题也是对试题覆盖面的综合把握。

二、《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改革创新点

1.突出了职业性

《物流成本管理》是以实际物流工作任务为驱动,以企业实际物流工作过程为主线,将割裂的成本核算方法,融于物流实践工作过程中,在实践工作需要时引入相关的知识,包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配送成本、流通加工成本、装配和搬运成本等,强调的是成本控制方法的实际运用,突出了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

2.突出教、学、做的有机结合

在《物流成本管理》课程中,我们将以老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导向式教学,教学的主线是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成本核算与控制工作,并针对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需求引入相关知识,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通过操作来学习相关知识,为了操作而学习知识,从而将教、学、做有机地结合,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

3.突出了实践性

在《物流成本管理》课程中我们还通过采用企业的案例资料,仿真的工作场景,真实的工作任务,与实际工作中完全相同的账、证、表、单,给学生创造了逼真的职业情境,有效实现了课程教学与工作实践的零距离对接。学生在课堂上学的、做的,就是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所面对的。

4.突出了职业能力的评价

针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化,我们在《物流成本管理》课程中建立了以职业能力评价为核心的成绩评价体系,课程考试中引入实务考核内容,采用真实的帐证资料,涵盖了成本核算与控制工作过程中各工作步骤的内容和操作方法。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Z].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896-897.

[2]陈强.怎样当好一名职业学校校长[N].中国教育报,2007-10-15.

[3]夏仁康,罗辉.课堂教学模式辨析[J].教育技术研究,2000,4.

篇10

1 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

战略成本管理,就是从战略角度来研究成本形成与控制的成本管理思想。20世纪80年代,战略成本管理思想首先由英美会计学者提出。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在社会中这一思想也逐渐被日本及欧美的企业管理实践所证明,证明战略成本管理是可以指导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

同传统的成本会计有着较大的区别,战略成本管理已经不再简简单单的局限于传统成本核算,而是不断的向外扩展,逐渐突出了成本的管理职能:战略成本管理将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多学科进行交叉,应用专门的先进的管理办法,如价值链分析、产业链分析、SWOT分析等,将更为科学的成本信息贯穿于企业战略管理的整个过程之中,通过分析企业的成本结构、成本动因等,实现企业更为全面的成本控制,从而改善企业的成本及管理状况,获得更为持久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2 战略成本管理角度下成本会计教学的不足

既然是“战略”,那么在成本会计教学安排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去考虑学科及课程的安排。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安排中,教学矛盾比较突出:

(1)现在的成本会计教学,过多的将重点集中在成本核算部分,而且是传统的制造业成本会计核算。虽然,制造业的成本核算很具有典型性,但基于社会实践的需要,各行各业的成本核算都是存在一定差别的,教学的扩展性不足。

(2)成本会计的前沿内容虽然在不同的教材中均有涉及,但都是作为附属部分简略的介绍,然而在企业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逐渐推广,成本会计教学的重点显然并没有随之变化。

(3)成本会计教学由于过多侧重于成本核算,也就忽视了成本预测、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考核等成本管理的部分,而在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职能也是不能忽视的内容,它是企业战略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成本教学多是黑板书写,教学的流畅性不足,而且教学的效率也不高;多媒体成本教学随着电脑的普及也逐渐增多,但是课件多为传统板书的简单罗列,并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形象化教学,让学生更加清晰的梳理出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

(5)成本会计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案例式”、“参与式”、“分析式”等教学方式很要运用,多为“讲述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思维灵活性。

3 战略成本管理的缺陷

战略成本研究是现代企业成功发展的必要保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引入战略成本管理,也存在种种困难:

(1)战略成本管理理论研究体系并不完善。由于战略成本管理属于新兴学科,其理论部分还是众说纷纭,没有权威的论证,缺乏专业的教材去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就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直接将不成熟的理论引入到成本会计教学中的阻碍比较大。

(2)战略成本管理与其他学科交叉的内容较多,而在专业的会计学教学安排中,这些基础课程课时较少,学生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已然导致战略成本管理课程的基础不牢,即使勉强学习,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

(3)战略成本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虽然越来越多,但是成功的典型案例较少,特别是在我国。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无法形成系统的教学理念,也没有充足的教学案例资料去丰富学科的内容。

4 战略成本管理下成本会计教学的改进

思想走在社会的前沿,而学校是先进思想的摇篮和集散地。在国家推广素质教育、提倡教育改革的浪潮下,我们在成本会计的教学改革方面也应该突破传统的牢笼,开设发散思维的教学。

(1)教学定位上重视战略成本管理理论。

战略成本管理在实践中的成功案例使我们可以预见其应用前景,广泛的应用预测促使我们必须重视这门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也必然反过来推动战略成本管理在实际中的应用。那么在教学工作中,也应该预见到这种发展趋势,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和传播途径。

此外,战略管理虽然广泛应用于企业,但是在高校教育改革中也同样适用。我们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去安排大学教育。高校教育要与时俱进,开设“战略成本管理”课程是大势所趋。

(2)开设战略成本管理课程。

开设战略成本管理课程并不是说要取代传统的成本教学,而是在传统成本会计教学的基础上,增加战略成本管理的教学安排,使其成为传统成本会计的高级专业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将战略成本管理作为一门成本会计专业课进行教授,以便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

虽然战略成本课程的理论体系不成熟,但是正式这样,教师和学生才有想象、发挥的空间。一方面,这可以提升教师的科研兴趣,对于战略成本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成熟起到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这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他们的思维发散能力,活跃学生的课堂气氛。

(3)以现有的学科体系,研发战略成本管理课程。

战略成本管理属于前沿的成本理论,在其理论框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要想发展战略成本管理学科体系存在很大的困难。但是,在注册会计师内容中,已经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2008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财务成本管理》教材第十七章中添加了相关内容,在意识到其重要性时,于2009年单列出《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作为一门考试学科。这正是战略成本管理学科建设的先驱和模范。战略成本管理的教学改革可以以此为学科出发点进行延伸。

(4)注重战略成本管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密切联系。

不同于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战略成本管理的教学安排,除了成本核算以外,更多的需要考虑其他外界因素,也会使用多种研究分析方法,其侧重点在于成本管理方面。简单的通过手工模拟实习来达到锻炼成本管理的效果,显然不太科学。因此我们应注重同实际经济活动的联系。就笔者所在的单位而言,已经有所突破,与当地多家企业联手打造了“大学生实习既定”,在这种优势的引导下,战略成本管理的实践教学将大有所获。

(5)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

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进行小型的创业实践,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在校知识的学习,也是一种敦促和检验。

篇11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物流成本管理 课程标准 创新

一、中、高职衔接的“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标准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建设已进入课程标准研究的新阶段。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研究是人才培养“立交桥”建设的深入和具体化,它不仅提升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办学内涵,而且丰富了“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改革内容。本项目主要通过对“中、高职衔接的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标准”的研究,构建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衔接的“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标准,为中、高职衔接的物流成本管理人才培养的连续性、系统性提供了具有普适意义或应用价值的参考。

二、中、高职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中高职物流成本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清晰

通过调查发现,中、高职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基本都是立足于培养物流服务一线的技能型成本管理人才,即在企业从事基层的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相关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培养目标虽然都考虑到了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但其目标定位却没有明显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没有充分考虑中职物流成本管理人才培养是属于物流成本认知及日常成本事务处理技能培养的最初级层次。这种不够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仅导致最初级的中职教育基础不够扎实,同时也会阻碍后续的高职教育发展空间。造成中高职物流成本管理人才的重复培养,进而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更不利于职业教育的贯通教育理念形成。

2.中高职院校界限不明,课程内容重复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壮大,原来的一些中职院校都通过大规模的合并重组变成了现在的高职院校,这些近亲繁殖的高职院校虽然名称由中职上升为高职,学校规模也通过新校区的建设和招生人数的扩大迅速扩大。这些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引进一些高学历的专业人才来充实师资队伍,但绝大多数专业教师也都是在合并重组过程中由中职转变而来的,因此其办学理念也大多沿袭了过去的中职模式。而且其专业开设、课程设置 、培养目标都与中职具有很大的同质性。特别是一些学校既有中职,也有高职,其课程开设是一套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讲授也都是同样的教师,这就导致中、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开设基本相同。由于使用的教材也基本都是一样的,因此中高职课程内容也基本相同。这种重复的课程开设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技能成长,也严重浪费了教育资源。因此中高职衔接的递进式课程标准的研究就成了相关课程教师的一项迫在眉睫的重任。

3.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

职业教育改革正在各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中如火如荼的在进行,那些传统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的教育模式也将被以技能为主的创新教育所取代。但遗憾的是职业教育改革目前还基本上处于教师的理论研究阶段,因为大多数教师都没有企业实践工作经验,他们研究的课程内容基本满足不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岗位需要。在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内容选取上主要是物流成本的基本认知,物流成本的构成与分类、各物流活动的成本计算方法等。而与物流成本岗位相对应物流成本预测、决策、预算、控制等基本岗位需求技能培养却较少。即使有,也只是比较片面和单一的作业形式存在,不能形成对学生物流成本管理能力的整体认知。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一定要深入企业一线,并与企业专业人才一起共同研究物流成本管理人才的技能培养重点和形式。做到校企合作,集教师的教学优势和企业岗位技能优势,来共同完成对职业教育的实质性变革。

4.适应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资源极度缺乏

在中高职物流成本管理的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一是物流成本管理涉及的专业领域相当广泛,教学内容选取的立足点不同,导致内容杂而不精,可借鉴的教学资源极少。二是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所以相关教师研究的课程资源也不够规范,不具备参考价值。三是物流成本都是各个企业的核心机密,教师们在课程研究的过程中很难得到企业的支持和帮助,导致技能训练设计只能是纸上谈兵,脱离企业实际,不具备可操作性。

三、中高职衔接物流成本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举措

针对上述教学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中高职衔接的物流成本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举措:

1.以贯通教育为宗旨,定位培养目标

由于中职和高职教育都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属于同源教育,但两者却又处于职业教育的不同层次,其中,中职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基础,高职教育是中职教育的延伸,高职教育处于中职教育的上层,两者“互相衔接”。因此中、高职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应该呈现出差异化的特征。教学内容的选取应该具有延续性和连贯性,通过大纲与课程的对接,保障这两层次职业教育的顺利衔接。

2.以能力递进培养为主线,规范课程标准

中高职教育都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中、高职衔接的物流成本管理人才培养是通过课程教学实施的来实现的,因此应该根据中高职学生所从事的不同层次的物流成本管理能力要求来规范课程内容,并根据课程内容来设计和规范教学环节。课程标准不仅包括相关的理论课程,也包括为培养物流成本管理人才所需的实践教学环节。

3.以知识对接为手段,序化教学内容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关键是知识和能力的对接,具体的体现就是序化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课程内容选取上,中职培养应以培养学生的成本认知和成本管理基础知识为主,而高职培养课程内容应立足于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即物流成本的预测、决策、预算、核算、控制和绩效分析等。在岗位能力培养上,中职主要立足于培养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素质较高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能力培养以“够用”为原则。高职主要立足于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较高层次物流成本管理人才,能力培养以“应用”为原则。

4.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对接岗位能力

中高职物流成本管理人才的贯通培养的核心是能力对接,企业是人才的直接需求者,对专业人才的技能需求能够准确定位,这就必须要求行业专家及企业骨干人员参与到人才培养的研究中来。通过校企合作,由专业教师讲授专业知识,由企业专业骨干根据一线行业业务流程来开发实习实训课程方案。即:通过专业教师的课程教学――企业骨干的技能示范――学生以学员、学徒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教学,不仅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二维教学模式,而且通过企业参与,把不同学习阶段的岗位能力进行了有效对接。

5.以立体教学资源为载体,丰富标准内涵

由于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指导性的文件,如何才能保准课程标准落到实处?因此在对中、高职衔接的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标准的研究中,会配套建设一系列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具体包括:中高职衔接的“物流成本管理”配套教材、教学单元设计、教学课件、电子教案、习题库、试卷库、实训手册等。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立体化课程资源不仅有效地呈现了课程标准的内容,还保证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

总之,中高职衔接的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标准的创新研究,不仅为人才终身教育提供了培养途径;而且为中高职人才培养提供了知识标准;其丰富的研究成果也将为各级人才培养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吴国伟,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

[2]李柏青等,广东教育・职业教育:中高职紧密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3

[3]乔庆敏,职教论坛中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课程设置探究,2013

篇12

Abstract: Hotel Cost Control is an obligatory subject for college students who are major in hotel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otel cost control subject's characteristic and problems of college education. And it also puts up with the strategies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ecotourism teaching,tries to promote the education in China.

关键词: 酒店管理专业;酒店成本控制;教学

Key words: hotel management;hotel cost control;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6-0263-03

0 引言

目前,我国酒店成本控制不尽人意,酒店成本居高不下已经成为许多酒店利润空间缩小甚至亏损的主要原因,这决定了酒店成本控制在酒店经营中的战略意义。为了顺应酒店业的发展趋势及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酒店成本控制》成为酒店管理专业必修课程。然而,由于我国酒店管理专业起步较晚,《酒店成本控制》课程的教学与改革也仍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中。本文针对当前《酒店成本控制》课程本科阶段的教学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何在有限课程教学时间内,让本科学生掌握酒店成本的基本原理并深入学习国际国内饭店成本控制管理发展新趋势,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互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问题后,提出相应的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以期为《饭店成本控制》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一条路径。

1 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1.1 课程教学目标

当前的酒店业竞争不再是设备、装修等硬件方面的竞争,而是酒店经营管理人员素质和经营理念的竞争。而酒店业管理人员要了解和掌握现代酒店业的经营管理和操作领域的知识,而且全面掌握现代酒店业的成本管理和实务运作能力。故本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具有酒店财务管理与控制的理念及基本理论,并具有酒店财务管理与控制实践动手能力。具体目标为:①全面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体系与结构,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特点、目的、任务和学习的基本内容。②掌握酒店成本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内容。③能综合分析各大星级酒店管理中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从整体上能把握饭店成本管理的基本态势,并对成本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做出一定的判断和思考。④结合酒店业的发展趋势,使大学生了解酒店成本控制的最新动态和新理念。⑤通过课程学习,对成本控制有所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培养本科生的入住饭店的低碳消费意识,酒店管理的成本控制意识。

1.2 教学内容

《酒店成本控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酒店成本控制的概念、分类;酒店成本控制利用的手段及工具;酒店成本控制的预测与预算;酒店采购、验收、存货的仓储、发放、食品生产加工等环节的成本控制;酒店饮料、客房、能源、人工、营销等内容的成本控制;酒店成本控制的绩效评价等。

2 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适用教材严重缺乏

当前国内外关于成本控制方面的教材非常多,但是酒店成本控制的教材非常匮乏,教材建设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适合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教材非常少。现存教材一类为企业成本控制教材,内容体系多以工业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为企业控制的主要环节,理论性强,具体操作指导性弱。②适合我国酒店业成本控制非常少。与国际酒店相比,我国酒店业数量多、规模小、功能结构比较单一和雷同,单体酒店较多,集团化发展较差。但是在当前旅游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对酒店业及酒店人才提出巨大的需求,也为酒店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新要求。但现有的《酒店成本控制》课程可供选择的教材较少,尤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教材较为缺乏。③适合实际操作的教材少。一些教材普遍存在知识体系不够明晰、理论性过强、缺乏可操作性,大多数酒店成本控制教材多偏重餐饮的成本控制,对客房成本、能源成本等方面涉及非常少。另一类教材,虽然以酒店企业为对象,并有大量的实际操作性内容,但理论指导太少,很多内容多为操作指南,缺乏系统性。以上教材问题,难以满足酒店管理专业本科高质量教学需求。可见,加强酒店管理本科《酒店成本控制》教材建设,是旅游业对酒店管理教育和旅游学科建设提出的迫切要求。

2.2 案例教学法缺失

酒店成本控制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在交织的复杂财务知识和酒店成本控制的实务操作中,由于教师缺乏实际经验,往往注重书本知识传授,多以理论讲述为主,缺乏生动灵活的案例进行深入讲解。案例教学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优势:案例教学可以再造现实情境,在老师的有意识地引导和启发下,学生可以根据某一理论概念或某一理论要点探索解决酒店成本控制实际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有利于增强本科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本科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本科生的实践能力。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成为学生们易于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应在实际教学中大量开展案例教学法。

2.3 实践教学比较缺乏

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一门科学,通常情况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对酒店管理人才进行培养,其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酒店从业人员。尽管实践教学力度在现代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得到不断的巩固和提升,但是该专业的多数学生依然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积累,其实践操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酒店业发展的需要。对于《酒店成本控制》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普遍存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其教学方法方面,依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在实习实践学习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明显存在不足,进一步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4 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酒店成本控制》课程内容就决定了任课教师需同时具备财务知识和酒店管理知识的理论功底,同时还需要有财务管理实践和酒店管理实践的丰富经验。只有在理论与实践能力双结合的情况下,课程教学效果才能彰显。然而,当前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老师要不只有酒店管理学科背景,要不就只有财务管理学科背景,同时拥有两者的学科背景的老师非常少,这样的师资力量为《酒店成本控制》课程教学也带来了不少困扰。

3 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措施

3.1 加大教材建设,完善教学内容

酒店,作为服务行业的典型企业,其生产的产品既是生产用品也是一种消费品,其生产加工过程中具有无形性、生产与销售同时性、产品质量具有不可逆性。其成本发生具有无形性、分散性以及可控难度大等特点。直接套用其他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理念及模式根本不适用酒店业,所以对当前教材进行加大修订力度,结合酒店业的业务特征,酒店生产、加工、提供服务等流程环节,有针对性地补充完善酒店成本控制的具体内容。教材建设应注意的原则:①系统性原则。以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基本理论,酒店管理理论为教材建设的基础理论,以星级酒店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对象为主要内容,以国际国内酒店成本控制先进的案例模式为补充,重新架构酒店成本控制教学内容。②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材建设中,不仅有完整系统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考虑融入大量的案例、课后习题。案例是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媒介,习题是一种实践的模拟练习,建议每一章都设计导入案例,情景案例,课后案例分析题。③易操作性原则。涉及客房、餐饮等部门的酒店成本控制内容,教材设计需要详细,具体操作写明步骤和要求,能真正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能学以致用,在学完《酒店成本控制》课程,如果定岗实习或是上班后就能熟练运用方面和技能进行成本管理。

3.2 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3.2.1 创建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转变教学观念,试以“授之以渔”的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积极为学生创造机会和平台,展开以学生为主导的自主学习模式,具体方式可以采取:①课堂讨论法:老师根据酒店成本控制某一问题,提前布置,让学生课后收集资料,撰写课堂现场汇报总结,然后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进行现场演示汇报,并设计现场同学提问及老师提问环节,让学生作答。这种课前准备,课下学生准备材料,课上汇报讨论的授课模式,打破“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便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②角色模拟法。让学生与教师交换角色,遴选难度不大、内容比较丰富的教学内容,如客房、餐饮等成本管理教学内容交给学生,让学生模拟教师角色,根据老师事前布置的教学内容备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内容组织、PPT制作,现场授课,集体答疑等分工合作。

3.2.2 采用多样化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课程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该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从战略管理的高度,充分备课,收集大量现代酒店成本管理的先进理念及模式,指导学生站在酒店业发展的前沿。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契合教学内容,事前收集有关视频、图片、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料,通过教学软件制作成精美的PPT,以便在课堂生动形象地展示,创造一些酒店管理情境,加大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另外,把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网络,把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把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后,师生之间利用网络等进行网路教学和课后交流,特别是对课后习题和案例辅导,老师可以及时与学生交流,增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提高教学内的教学效果。

3.2.3 加强案例教学

酒店成本控制需要大量的会计、财务基础理论,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财务会计方面的基础知识比较欠缺,大量的成本管理方法、财务评价法,酒店成本控制基本手段需要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进行认知、理解及掌握。案例是课程内容导入、核心内容重点提示、难点问题分析的最佳媒介。以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再现星级酒店很多现实、灵活的各种状况,有利于情景教学,有利于老师理论结合实际进行讲解、剖析,提高对酒店成本控制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3.2.4 实施课题研究进入课堂的教学尝试

教学时,提出酒店成本控制中思辨性问题,热门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教师的科研活动,针对某一问题,积极提出问题,以保持“问题意识”分析看待当前现代酒店成本管理问题,做到在“干中学”、“边学边干”,能在研究型学习中提高自身信息资料收集整理的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等。让老师在研究型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更重要地也同时促进了教师本身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3.2.5 加大实践教学

推动实施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模式,深化教学与生产经营一体化的旅游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酒店成本控制》课程设计中适当地加入实践教学环节,如课程见习,课程实习,提高在校大学生的酒店服务管理技能。

3.3 加强校企交流合作

①走出去。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课堂,深入酒店企业进行课程观摩,见习,获取感性认识。或者成立以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科研团队,承接政府部门、旅游企业的各项酒店项目,如酒店人力资源培训、酒店技能大赛等,发挥旅游科研机构为地方企业服务的作用。②引进来。任课教师可以有计划地邀请一些旅游企业专业人士或是在星级酒店任职的学长们到课堂与本科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和经验交流,让学生了解酒店业对人才市场的需求及要求,了解酒店管理国际发展趋势。在课程教学中,根据酒店业当前的热点问题、重点问题及难点问题,如目前能源成本控制,绿色酒店管理等问题,请来酒店业企业相关人员作专题报告。

3.4 加大师资力量的培训和建设

有理论、懂技术、熟悉行业业务的高素质培训师资队伍是《酒店成本控制》课程改革发展的关键。充分发挥旅游院校在人才建设中的作用,推进旅游院校的校企结合和产学研一体化,为旅游院校建设实训基地创造条件,提高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积极从业外引进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从事酒店成本控制讲学工作,或推进旅游院校的教师到旅游企业内挂职,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旅游教育培训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王起静.酒店成本控制[M].广州:广州旅游出版社,2004.

篇13

建筑经济管理毕业设计论文范文一: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重要性研究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经济也得到了持续发展,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怎样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成为建筑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成本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成本管理的落实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从目前我国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开始出发,从不同角度对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展开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实现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路径,希望可以为同行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了如火如荼的发展,怎样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成为每个建筑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成本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内容,成本管理工作的落实对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非常关键。完善的建筑企业体系,不仅要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同时还要实现项目利益的最大化,这时成本管理则认为保证建筑经济效益的重要方面。本文着重从目前我国建筑经济中成本管理的情况展开分析,探讨成本管理在建筑经济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1当前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及成因

1.1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的问题

①成本管理观念僵化的问题在当前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比较突出。当前企业经济成本管理主要目标在于项目施工成本中的资源消耗,对资源消耗展开重点控制,但是在企业供应却并没有进行重点管理。在管理工作中缺少对成本支出的优化;②对成本管理概念的认识不足。目前很多企业将成本管理看作是成本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职责,认为这项工作与企业中其他部门关系不大,严重忽略了对成本的控制,这对成本管理非常不利,限制了企业的发展;③成本考核制度体系缺乏科学性。目前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只是在适应形式上的发展,项目经理并不清楚自己的具体职责。同时企业内部也没有形成明确的奖罚制度,这种情况下并没有对成本管理起到实质上的作用;④成本管理目标不明确。现在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都受到了限制,始终使用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管理目标体系不明确,甚至一些企业都没有形成目标成本,不能事先统计出自己的盈利情况,只能在完工以后才能清楚自己的盈亏。

1.2成本经济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1.2.1从整体性角度分析

传统经济成本管理的直接目的就是利用最小的支出获得最大的利润,但是目的的实现是通过不同分支上得以实现的,传统成本管理要求将不同目标分配到各责任中心,利用对个人绩效进行控制的方式提高整体绩效,对部门及作业进行了分割,这种情况下个体只会将单一目标的实现作为自己的工作,严重忽视了其他相关工作的进行。

1.2.2从功能结构角度分析

企业目标只有以组织目标的保证为前提,现代企业成本管理要求对全员、全过程展开成本管理,而传统企业将管理重点放在了采购、财务等部门职能的发挥上,这种管理理念根本不能深入到各环节中,因此不能形成员工的自觉行为。

1.2.3从开放性角度分析

传统成本管理仅对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动进行控制,而现代企业采用开放性的思想,深入分析和研究企业内部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尤其是充分重视对产品外部环境的分析和研究,例如对产品的市场信息、竞争对手以及发展趋势等因素进行分析。

2当前建筑经济中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大量工程实践经验证明,加强对成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了解,这不仅有利于对企业项目成本的控制,同时对企业后续发展也非常有利。具体来说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

2.1成本管理反映了施工质量

成本管理与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都紧密相关,例如劳动生产率是高还是低、施工材料质量是否合格等,都可以通过工程质量体现出来,这不仅体现了成本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成本管理对建筑经济带来的效果,对建筑企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2.2成本是产品价格确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要想确定建筑产品价格,首先应对企业成本进行计算及评估,然后对各市场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最终才能对建筑企业产品的价格进行确定。

2.3成本管理是评价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政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产品价格与质量的竞争,但是归根结底是企业产品成本的竞争。因此,建筑企业应该对成本管理加以重视,在市长中占据有利地位,最终促进建筑企业的持续性发展。

2.4成本管理和企业经营、决策密切相关

大部分企业的经济和管理决策都以企业成本核算为基础,因为企业决策的回报率和企业投入的成本存在直接联系,从这个角度来看,成本管理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经营与决策。

3建筑经济中成本管理的实现路径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同时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3.1企业管理者应提升责任意识

①职能部门应该加强对企业管理的力度,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学习和培训,对核算质量进行保证。②要制定出完善的约束与奖励制度,整理和收集变更工程项目的资料,及时上报给管理部门审核,这样才能加强对工程施工情况的了解与掌握,更好的控制施工成本。

3.2做好材料管理工作

在建筑成本控制工作中,材料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在整个项目成本中占到了超过50%的比例,所以应该认真的做好材料成本环节。项目中标以后,项目部应该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预算进行编制,为后续施工操作提供依据。采购部门应该结合项目材料需求计划对材料进行购买,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材料用量过度的现象,材料管理部门一定要将调查工作做好。此外,采购工作中应落实招投标方式,由相关部门统一对材料人员进行安排,采购过程中应注意额度,不能出现材料积压或材料;浪费的现象。派出专人对材料采购量和采购价格进行监督,完成采购以后应及时将采购信息上报相关部门。

3.3落实成本核算的监督与管理

成本核算是经济成本管理中最开始的一项工作,如果这项工作做好了就代表已经成功了一半。如果成本核算工作做得不好,将会对后续工作造成巨大影响。所以,建筑企业中的成本核算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将自己的职能发挥好,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其他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工程建设过程中不仅要紧抓工程质量与施工进度,同时还要严抓成本核算管理。

3.4控制成本与合同签订

完成工程项目成本预算之后,应该和相关施工单位签订承包合同,同时施工方还要和企业针对合同内容进行相应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在合同中玩文字游戏。承包合同签订完成以后,还要针对整个工程的预算过程制定成本计划书,对工程任务清单进行总结,统筹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购买的机械器材等。

3.5使用劳务承包商

在准备工作完成以后,企业还要对劳务队伍进行挑选,选择一支信誉良好、具有一定实力的劳务队伍,与其展开详细的谈判,同时在后续工作中还要不定期的展开考核。企业可以利用劳务分包招标制度展开招标,施工企业则可以成立招标小组,评委由项目经济担任。最后,招标小组应拟出详细的招标说明,邀请三家以上劳务队伍参加投标,最后按照劳务队伍竞标书的信誉程度,从这几家劳务队伍中选择最理想的一个。

3.6将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做好

建筑工程完工以后,投资方应结合施工图纸、施工承包合同等相关资料,按照工程实际情况针对具体的工程量展开科学计算,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到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等情况,这样才能保证工程量的准确性。

4结语

总之,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新时期建筑企业应该充分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对建筑经济中的成本进行严格控制。建筑企业经济管理的实施对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目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良好的成本管理理念可以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所以,我国建筑企业应该充分意识到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将成本管理落实到工程建设过程中,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建筑经济的快速发展,最终推动整个社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根萍.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需要注意的几个重点问题[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0):90.

[2]袁德明.建筑企业施工项目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管理策略[J].科技与企业,2014(3):32~33.

[3]王文佳.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时代金融,2014(11):129.

[4]单连杰.加强建筑施工现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经营管理者,2010(24):111.

[5]张卓颖.浅析当前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建筑企业财务会计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5(22):111~112.

建筑经济管理毕业设计论文范文二:高职高专建筑经济管理专业顶岗实践

顶岗实践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环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顶岗实践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的统一,是学生认识社会的第一步。同时,也是用人企业了解学生的重要方式。如何能将顶岗实践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针对建筑经济管理专学生顶岗实践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得到大家更多的指导。

【关键词】高职高专;顶岗实践;建筑经济管理

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是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土建大类中工程管理类所属的一个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规定了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两个培养方向:第一,建筑会计与审计方向;第二,建筑物资管理方向。同时规定了对应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实训安排等。笔者所在的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的规定并结合我院自身优势、教学软硬件环境、师资条件等,确定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是建筑会计与审计。尽管如此,由于对专业的不了解在顶岗实践中依然会出现问题:用人单位对专业认知存在偏差;顶岗实践学生无法准确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的专业,介绍自身的优势。首先,从专业名称上看,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名称涵盖范围大,与工程造价等专业相比无法给人明确的专业定位。单从专业名称看,建筑经济管理专业针对性不强,好像什么都会,又什么都不精。这就使用人单位出现理解偏差,直接导致对该专业学生试用率降低。其次,一些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不清晰,使其无法准确向用人单位介绍专业,导致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单位或者岗位。在顶岗实践座谈会上,很多学生都反映了这个问题。根据上述问题,对该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践安排工作的过程中尝试了一些解决方案。

针对用人单位对该专业存在理解偏差的问题,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更积极地与合作企业交流。从学生进入大二年级到顶岗实践前至少保证该专业学生有两次利用假期时间进入企业锻炼。这种锻炼与顶岗实践相比时间虽短,但是却可以增进企业与学生双方的了解,加强学生与企业间的沟通。一方面,通过假期锻炼,学生可以将本学期学习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和利用。学生对企业的好奇感,对工作的热情可以激发更多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学生假期实习对企业来说不会有过多的用工成本,却可以分担部分日常工作,对于工作努力,悟性高的学生企业可以及早培养,为日后奠定基础。另外,为了使用人企业对该专业有更全面的认识,我们引入了让企业走进校园,走近专业的方法。主要有:定期请企业专家进入校园组织建筑经济管理专业讲座;不定期组织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竞赛,请企业相关人员参与评审;利用节假日组织企业专家与该专业学生的小型座谈会,交流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增进了企业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了解,对该专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为学生后续的顶岗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针对学生自身对专业认知不全面,无法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的问题,同样也采取了有效措施。主要是三阶段专业教育。第一阶段的期初教育。入学初,学生刚刚步入校园,接触专业,难免对所学专业出现迷茫,这时组织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使学生对专业有初步了解。第二阶段的专业深化教育。学生进入大二年级后,随着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对专业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同时由于没有深入研究,对专业的理解处于一知半解的阶段。这时,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很高的热情,但同时又会出现为什么要学习这些课程?这些课程对专业有什么作用?我的专业以后能胜任什么岗位?等问题产生困惑。在此阶段对学生就专业方面进行二次介绍,能够在学生最迷茫的时候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对专业的深层次剖析和介绍,学生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可以有相对全面的认知,解决学生的困惑。第三阶段的专业总结教育。进入到大三后,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也进入到收尾阶段。学生已经将专业课程以及相关的校内实训全部进行了学习和训练。学生完成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已经初步具备了岗位职业能力,基本能够在工作岗位上适当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但是他们欠缺的就是将专业系统化,有时还无法理解所有知识在专业方面的架构和关系。这时对毕业学生进行专业总结教育,将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的疏理,将课程之间的关联性,课程在专业中的作用,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职业岗位方向等问题给学生进行分析。通过总结,学生对专业认知更清晰,透彻,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也更有信心,也能更有自信的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

在对最近一届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学生的顶岗实践,我们就尝试了以上方式。通过企业实地走访和学生反馈,企业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更愿意接受该专业学生进入企业实践。而学生也因为能够更全面,透彻的介绍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找到了自己心仪的企业,获得了更适合专业的岗位。教学中我们不会就此止步,我们还将继续探索更有益于学生顶岗实践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重复

作为高校会计专业三门并列的核心课程,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存在严重的内容重复成为一个普遍问题,这无论给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带来了很多困难和不便,浪费了稀缺的教学资源。对此,许多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本人在从事会计教学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一点看法,在此与大家探讨。

笔者认为,财务管理与会计学属于同一学科层次,它们的地位是并列的,都是企业管理中两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会计学的两大分支,属于第二层次;成本会计当前公认是其既具有财务会计的性质,又具有管理会计的性质,应属于第三层次。因此,本文将首先解决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内容重复问题,将会计的内容进行整合,然后再探讨与财务管理的内容重复问题。

一、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

1、天生的血缘关系,两门学科内容重复的历史必然。

十九世纪中叶后期至二十世纪20~30年代,在工业革命的的推动作用下,产生了以成本核算为核心的成本会计。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泰罗制逐步形成与推广,标准成本、预算制度逐步建立,据以进行日常的成本控制和定期的成本分析,成本会计的职能从成本核算扩大到成本预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而这也被公认为管理会计的萌芽。可见,早期的管理会计是从成本管理开始的,因为在当时,面对竞争,企业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控制成本。二战以后,成本会计积极开展成本预测与决策,变动成本法、目标成本法、责任成本制度相继出现,成本会计将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集中形成独立的体系,形成了对企业成本的全面管理。而这时,成本习性分析、本量利分析和变动成本法等也成为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的雏形也基本形成。20世纪50年代,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成功应用,为现代管理会计奠定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以预测决策会计为主,以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为辅的现代管理会计体系正式形成。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从成本管理扩展到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等。

因此,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密不可分。管理会计自产生之日起就与成本会计存在天然的“血缘”关系,管理会计对企业的全面管理就是从成本管理开始的,随后又扩展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而成本会计一直面向的是对企业成本的核算和管理,成本管理是它们研究内容的交叉点。当前的教材中也体现了这一点,管理会计主要包括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变动成本法、预测分析、短长期经营决策、全面预算、标准成本制度、责任会计等;成本会计主要包括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成本会计中成本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与管理会计中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变动成本法、预测分析中的成本预测、全面预算中的成本费用预算、标准成本会计、责任会计等内容重复。

2、教学需要,两门课程内容应明确划分。

做为一门学科的研究,可以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延伸,与其他学科内容的重复可以说是一种进步。但作为教学,尤其是本科教学则应将其内容与其他学科明确划分。笔者认为,可将成本会计定位为财务会计的一部分,其核心是成本核算,即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而原成本会计中成本管理部分全部在管理会计介绍。这是因为:首先,管理会计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作为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理应包括对成本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业绩考核评价,否则,其提供的信息是不完整的,甚至某些信息是无法提供的。比如,没有成本预算就无法进行相应的现金预算、利润预算,没有成本决策也无法进行价格决策等。其次,现代成本管理决不是某一部门的工作,而是企业各个部门及全体员工的责任,成本会计人员不可能单独承担现行成本会计赋予的成本预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职责,将成本管理并入管理会计便于学生从整个企业的角度理解成本管理。

这样,成本会计的教材内容可以这样设置:(1)成本会计基础理论,包括成本会计对象、性质及核算原理等;(2)各种费用的核算及成本计算模式与方法;(3)成本信息报告;(4)电算化在成本计算中的应用。这几部分内容已经足够做为本科生一学期每周两课时或三课时的学习。

3、两门课程不宜合并。

1952年世界会计师大会上正式提出了“管理会计”一词,这标志着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正式形成并得到公认,促使了现代会计被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随后,管理会计在西方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世界上许多会计组织也都成立了研究管理会计的专门委员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及时、正确地做出决策和有效地进行管理控制就需要具有实时性、前瞻性的管理会计信息,单是财务会计已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完整的现代会计体系理应包括两个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系统:一个是为外部管理服务的财务会计,另一个则是为内部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那么,解决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内容重复,只能是成本会计给管理会计让路,而不应将两大分支之一的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合并,形成所谓的“成本与管理会计”,这就犯了原则性的错误,破坏了整个会计的学科体系。

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

1、研究对象相似,两门课程内容重复的不可避免性。

财务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活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实行分工、分权管理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专业管理,包括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物资管理、营销管理、人事管理等。在这些专业管理中,有的侧重于价值管理,有的侧重于劳动要素管理,有的侧重于信息管理。财务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一种价值管理,是对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所进行的管理,因此可以说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就是企业的资金运动。根据企业资金运动的内容,财务管理应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使用、收回和分配的管理,它们构成财务管理不可分割的部分。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之一,它的研究对象理应和会计的研究对象一致,即企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示的经济活动,也就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管理会计主要利用财务会计所生成的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财务信息,进一步分析加工,提供经济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而这种加工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企业资金运动的管理过程。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在研究对象上有着惊人的相似,这种相似造成两门课程内容大量的交叉重复。从目前教材来看,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重复的内容有:本量利分析、经营杠杆、销售预测、利润预测、资金需要量的预测、经济订货批量、资金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责任会计,涉及两门课程相当大比重的内容。

2、侧重点不同,两门课程重复内容的协调。

虽然研究对象相似,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也有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侧重点的不同。管理会计为内部管理者提供如何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会计信息,着眼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它对经济信息进行直接管理,对资金运动则进行间接管理;财务管理为企业提供如何保持良好财务状况的手段和措施,侧重于资本经营,着眼于资金运动本身的管理,是对资金运动的直接管理行为,具体表现为货币的取得、运用、分配及规划等。

因此,财务管理课程应以资金运动为主线,以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资金成本为主要考虑因素,以财务决策为核心,以资金的筹集、投放、运用、回收和分配为主要内容,构建其教材体系。管理会计课程应以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划和控制为主线,以本量利分析为基本手段,以经营决策为核心,以经营活动的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为主要内容,构建其教材体系。以此为原则,我们就可以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重复内容有一个比较好的协调。具体如下:资金时间价值、资金需要量的预测、长期投资决策侧重于对资金运动的直接管理,应划归财务管理;本量利分析、经营杠杆、销售预测、利润预测、经济订货批量、全面预算、成本控制、责任会计侧重于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管理,应划归管理会计。

・・・・・・参考文献・・・・・・・・・・・・・・・・・・・・・・・・・・・・・・・

[1]王朝曦.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交叉关系研究[J].财会研究,1999,(3).

[2]郭晓玲.对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学科内容交叉问题的探讨[J].财会月刊,2005,(3).

[3]牛彦秀.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交叉问题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2,(6).

[4]杨忠智.试析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课程体系的整合[J].财会月刊,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