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0 09:47:0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people on the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and strengthen the quality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guarantee of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important channel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but our country's current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Accordingly, need a full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optimiz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anagement awareness, better services for project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blem;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TL372+.3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1-0020-02
建筑业作为国家重要产业之一, 地位日趋明显。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为了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关键在于管理工作的好坏。一个好的企业, 必然有一套好的管理方式;反之, 倘若企业仅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实力, 而管理工作薄弱, 制度不健全, 那么仍旧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不利的境地。
一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意义
(1)管理工作的好坏,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 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和技术工作组织管理水平来支撑和实施。
(2)建筑施工有其特殊性。建筑的类型、样式繁多, 规模要求各不相同, 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 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多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 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加强管理, 进而保证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 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
(3)随着建筑业的发展, 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
不断出现, 同时承担的新工程可能结构更复杂, 功能更特殊, 装修更新颖, 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再提高, 技术主装备越先进,技术管理要求越高, 这也使得施工管理更显重要。
二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及责任制度,但还存在一些管理意识淡薄现象,这些问题共同导致施工实际质量与设计偏差教大。
2.1施工前准备阶段。
(1)人员因素。
①项目经理学历普遍不高,缺少系统培训,他们多单靠工作经验管理项目,管理粗放。
②项目经理的人选往往通过不正当渠道决定,而非其真才实学,出现了项目经理的工程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
③后勤人员安排混乱,分工无序,责任人不明确。
(2)材料因素。
①不按照工程施工的要求购买原材料,欺瞒业主或监理。
②进场的材料没有或未按规定检验,不合格材料被用于现场施工。
③储存材料时疏忽大意,使材料性能大大下降,致使材料质量远远低于要求。
④不按规定使用材料,或偷工减料,导致工程质量下降。
⑤材料堆放混乱,造成错用或滥用,导致工程实体实际性能与设计不符。
2.2施工阶段质量管理问题的影响因素。
(1)人员因素。
①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偏低,缺少建筑施工方面的基础知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淡薄。
②工程技术单一,并且缺乏技术熟练的工人。
③新机械、新技术、新材料的创新理念运用欠缺。
(2)机械因素。
①机械使用率不高,生产率低下。只有使施工机械处于高效率工作状态,才能产生最大效益。
②机械配置较差,联合运转效率不高。
③机械选用不对口,性能较差,新型机械的应用力度不够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工程质量。
三、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建议
笔者通过对质量问题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我国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着严重问题,需要管理阶层和施工人员阶层共同行动,全面改善质量管理,形成科学且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此,笔者从以下5个方面提出了改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议。
1.组建高素质的项目团队。
(1)项目团体所有成员共同组成了指挥整个工程的中枢系统,因此,提高项目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十分重要。
(2)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极大,对其进行实行奖罚分明地优胜劣汰,对于工作人员具有激励作用。
(3)严格开展项目经理的任命指派,选拔真正有能力的人担任项目经理,提高带头模范的作用力,促使工作人员的有序工作。
2.培养技术工人队伍。
(1)建筑施工企业培养一批自己的技术熟练的工人队伍,特别是在技术性强的工种方面,可以巩固自身的技术基础。
(2)技术管理理念深入工人队伍内心,技术稳定发展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3.严格审核施工材料的质量。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材料的采购及现场质量检验,建立严格的材料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实体的质量。
4.完善施工机械系统。
(1)杜绝使用不达标的破旧施工机械,否则会影响工程质量及施工效率。
(2)大力推广使用先进施工机械进行施工,实现工程的高效率、高进度、高质量。
(3)施工机械系统应与机械配套、施工方法和项目管理有机结合,以提高机械化施工效率。
(4)对机械配套、机械化作业方法、施工组织等做出周密系统的安排,确保各要素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5.规范施工控制方法。
(1)不同建筑施工项目的研究的地质和环境条件都不相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2)通过成熟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可以对质量管理提供规范性的指导,有效克服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
6.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1)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政府职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不能因工程监理制的推行而削弱, 特别是其中的政府职能还必须加强。一是加大对监理单位在施工现场表现的监督力度; 二是加大对设计、勘察单位的监督力度;三是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
(2)施工企业必须改变其管理方式, 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首先, 从企业实际出发构筑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企业的发展靠一定的结构支撑, 只有在结构合理、功能优化、职责分明的前提下, 才可能形成企业的鲜明特色, 形成领先竞争对手的优势。其次, 重视内部秩序的重组。工作秩序是一种责任要求和纪律要求, 更是企业效率的保障。因此, 要按照企业组织结构和分工协作的体系建立相应的工程秩序。重组内部秩序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从企业管理制度着手, 清晰岗位职责, 逐级逐岗落实责任。二是从考核和激励机制入手, 依据岗位标准和岗位目标, 对在岗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价, 并以此作为晋级、提薪的依据。三是从教育培训入手, 重视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 以满足企业发展和人员素质提高的需要。四是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 大力倡导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努力形成个人意志服从企业意志, 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相统一的良好氛围。上述四个方面互为依托, 缺一不可, 是造成企业良好工作秩序的必要条件。最后, 建立与健全质量责任制。企业在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制的过程中, 在经济责任制考核中应突出质量导向。也就是说, 企业必须层层建立质量责任制, 突出质量否决权, 并实行重奖重罚, 使职工的切身利益、企业的兴衰和产品质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以满足用户要求作为工程质量的最佳标准, 衡量一个工程质量的好坏,不但要看它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 还要看它是否满足用户的要求;
(3)必须加大监理单位在施工现场的监督力度。首先, 健全监理工作制度, 落实监理人员岗位责任制。特别是现场监理人员应切实履行对隐蔽工程、关键部位、重要工序的监督、验收职责。其次, 规范、健全审核批准程序。对承(分)包人员资格, 对进场原材料、构配件、设备和混凝土的质量, 对分项工程、隐蔽工程、工序质量、设计变更等切实采取检查, 审核复验, 平行检查的工作方式, 严格执行验收、审批程序。最后, 按规定组织分部工程验收, 参加单位工程验收, 并提出相应的质量评估报告。
四、结论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尚不完善,建筑施工行业在质量管理体系、原材料管理体系、施工准备阶段及施工过程人员配合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和经济效益。找出影响建筑施工管理质量的因素是改进工作的先决条件,基于上述问题,分析建筑施工管理的影响因素,提出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建议,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提高建筑施工项目的工程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丁厚建.浅谈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21)
[2] 陆宏.浅谈如何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 大众科技. 2009(05)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所以又称戴明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如右图1所示)。按照PDCA循环理论,人们可以把任何一个过程的运行,从策划、建立、运作直至结果的检查和持续改进分成四个循环阶段:
一是(Plan)计划。“确定方针和目标,确定活动计划”。这一阶段类似与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备课”阶段。
二是D(Do)执行。“实地去做,实现计划中的内容”。这一阶段类似与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上课”阶段。
三是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这一阶段类似于实训教学过程中的“评价”阶段。
四是A(Action处置/Act纠正、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以免重现,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这一阶段类似于实训教学过程中的“总结提高”阶段。
由此可见,实训教学过程是完全能够应用“PDCA循环”理论来实现质量管理的。下面笔者结合“水利工程测量”综合实训教学过程谈谈实习过程中运用PDCA循环理论的教学质量改进措施。
一、计划(P)阶段:备课时制定详尽的实训教学计划和实训教学方案
按照PDCA循环理论“四阶段、八步骤”的提法,这一阶段分为四个步骤:
1.分析实训教学工作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对于“水利工程测量”综合实训教学过程,这个步骤所要做的工作主要是分析目前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需要、知识储备等,同时还要分析课程的特点和其他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尽量做到知己知彼、因材施教。例如,通过现状分析后,发现学生对“水利工程测量”的实训有畏难情绪,总的来说学生觉得“难学”“不愿学”;而另一方面,课程实训的特点是既要学生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使用技能,又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养成注重“测量精度”的职业素质,总的来说,“教学目标高”,
“难教”。
2.通过现状分析,找出产生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
这个步骤的目的是要进一步找出产生质量问题的因素,建立解决问题的支点。教师在对学生和教学内容现状有了充足的了解后,才可以制定计划来展开自己的教学。例如,对于“畏难”“难学”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大部分技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许多学生连三角函数也不会运用,甚至连简单的加减乘除也会算错,这给计算量较大的“水利工程测量”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且技校学生学多缺乏主动性、怕吃苦、没有学习压力;对于“难教”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计算量大而学生又不会计算,实践熟练程度、精度要求高而学生纪律松懈等因素。
3.找出各种原因中的关键因素
通过前面的分析,这一步主要将所有因素进行全部归类,用“鱼刺图”(或者表格)的形式,列出关键因素。比如对于前面的“难学”“难教”问题、分析出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数学几何计算能力差。
4.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订实训计划及组织措施
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订解决措施,同时按照水利工程管理专业的要求、“水利工程测量”实训的课程性质、教学大纲和实训计划的要求,设计和制订一个合理的“计划”,它包括教学(情感、知识、技能)目标、管理组织措施(环节)以及具体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学生数学几何知识十分薄弱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补课计划,对“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采取对应的组织措施。
二、执行(D)阶段:按照拟定好的实训方案和实训教学设计组织教学
这一步骤是前面制定的“计划”的具体实施阶段,要按设计好的“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组织。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注意发现问题,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因素(计划中)按照计划中的“组织预防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例如,采取“每天早晚两次例会点评”的制度,早晨集合学生布置这天的实训任务,讲解注意事项,做好动员工作,让学生知道今天应该“做什么”、“怎样做”;结束时集合学生进行点评。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学习缺乏主动性”“纪律松懈”情况的出现。
三、检查(C)阶段:对照计划要求,检查、验证执行的效果
在PDCA循环管理模式中,检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实训教学体系实施过程中,针对实训教学的特点,可着重进行以下方面的检查。
1.实训教学设计完成的检查
每一个实训项目完成以后,自我检查实训教学设计的完成情况,了解和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实训教学计划执行的检查
对照“计划”检查执行情况和效果,及时总结执行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
3.实训教学质量检查
通过定期考查、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情况,检查实训目标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处理(A)阶段:实训教学过程中总结、提高
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认可或否定,这又包含以下两个步骤:
1.总结经验
把“认可”的“计划、教法、组织措施”总结提升为“标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以此为“规范标准”执行下去。如“每天早晚两次例会点评”的制度就是在长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宝贵经验,在笔者学校已经成为一个制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处置遗留问题
对本次循环中“否定的”,要着重分析原因,制定新的解决措施,以便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管理系统。例如,对在这次实训教学过程中凸显出来的问题,但又不可能马上有效解决的,就应该进入到下一阶段实训教学中,采用新的措施来纠偏,如此反复,问题将会越来越少,实训教学质量将会显著
提高。
关键词:灌注桩基础工程;质量事故;处理
中图分类号: 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灌注桩基础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房屋建筑的质量,它在房屋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灌注桩基础工程在建设中,会受到很多的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关注基础工程中的质量出现问题,引发相关的质量事故,如何有效的处理灌注桩基础工程中的质量事故,是我国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灌注桩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概述
灌注桩基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其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设计人员有没有对地质资料进行了解、地质资料是不是准确的、选择的桩型是否合理、设计参数是不是正确的、机械设备能不能正常运行、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等一系列的因素。人为因素非常容易影响灌注桩基础工程的质量,施工人员一不小心就会导致灌注桩基础工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例如:断桩、偏位、露筋、夹泥、缩径、桩身混凝土的强度不强、终孔层位的设计不合理、钢筋笼的设置不符合标准等。
灌注桩基础工程中,非常严重的质量事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单桩的承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
2、桩身混凝土的质量不符合灌注桩基础工程中的设计要求,桩身混凝土的强度不符合设计中的标准,出现了缩径、狗洞、露筋、蜂窝等一系列混凝土质量问题。
3、桩端没有达到灌注桩基础工程中,对于持力层的设计标准。
4、堆积的沉积物过多,这一现象主要出现在钻孔桩中。
二、灌注桩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措施
1、对单桩的承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进行处理
灌注桩基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发现一些单桩的承载力不符合基础工程设计标准的时候,要对灌注桩基础工程中全部的桩进行检测,检测桩的承载力,针对性的处理单桩存在的承载力不足这一现象。处理灌注桩基础工程中单桩承载力不足时,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单桩的承载力严重的不足,是一部分桩的承载力出现承载力不足的问题,还是全部的桩都出现了承载力不足这一问题;灌注桩基础工程中设计的桩基承载力,与实际的桩基承载力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导致单桩承载力不足的原因是因为地基,还是单桩自身存在质量的问题以及灌注桩基础工程中各个承台中桩的距离、数量等一系列问题。根据单桩承载力不足的程度,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处理措施主要以下几点:
1.1 卸荷与挖潜
首先对桩的承受力进行设计,如果安全系数超过了相关规定中的标准,要适当的降低安全系数,减少设计中桩的承受力。在对桩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有效的加强地梁的承受力、使用轻质材料、减层、控制使用荷载,将承受力严重不足的桩,对其承受力进行分散,使承受力过剩的桩分担其承受力。例如:某一个房屋建筑的高度为9层,,楼面的活荷载设计为520kg/m2,在房屋建筑的建设过程中一共采用的490mm沉管灌注桩有281根,将单桩的承载力设计为80t。抽取三根房屋建筑中490mm沉管灌注桩进行静载试验,这三根单桩的承载力分别为57t、65t、71t,但是由于房屋建筑工程的工期十分的紧迫,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坑的开挖已经全部完成,想要进行补桩非常的困难,经过房屋建筑工程中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的分析、研究,决定将房屋建筑中楼面活荷载520kg/m2降低,将520kg/m2降至320 kg/m2,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单桩承载力降至48t,对荷载的使用进行控制,还要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做好相关的沉降观测,根据房屋建筑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综合的考虑要不要对房屋建筑减层。
1.2 补桩
补桩这一种方法,能够有效的解决单桩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在灌注桩基础工程中使用补桩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补桩的位置、数量、类型以及补桩过程中所使用的单桩承载力。这对补桩进行规划时,在保证补桩的安全之后,要尽量的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1.3 原桩报废
将灌注桩基础工程中承载力不足的单桩作废,对规划方案重新进行设计,这种方法是在特殊情况下进行使用的,例如:灌注桩基础工程中大面积的单桩都存在承载力不足这一问题。
2、对桩身混凝土质量问题进行处理
灌注桩基础工程中的大直径灌注桩,难以采取静载试验对其承载力进行确定,在对桩身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时,一般都采取对抽芯这一种方式,判断桩身混凝土的强度是否达到了设计中的标准,根据桩身混凝土质量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例如:某一个高层房屋建筑的高度为15层,在建设过程中使用900mm挖孔桩,房屋建筑中的持力层为强风化层,单桩的长度为28m,对10根挖孔桩采取抽芯检验这一种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挖孔桩底部中的一些混凝土有很明显的松散现象,还有一部分桩在进行抽芯时无法到达底部,考虑到这一批桩的桩身很长,桩身的摩阻力非常的大,而且灌注桩基础工程施工现场中的地质情况较好,可以有效的对端承力不足这一问题进行解决,预计单桩的最大承载力能够达到900t,能够达到相关规定中的标准。
桩身混凝土在进行缩径之后,桩身混凝土强度能够达到规定中对于承载力的标准,就能够对其不进行处理,如果没有达到就必须对其进行补强。
3、桩端没有达到持力层标准的处理
对于灌注桩基础工程中,桩端没有达到持力层标准这一问题的处理,一般都采用挖潜进行解决,可以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利用桩身的摩阻力或者是承台地梁将桩端中所承受的荷载进行分散。
4、堆积的沉积物过多的处理
当灌注桩基础工程中单桩堆积的沉积物没有超过300mm的时候,可以采用压力灌浆这一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可以有效的对固结沉积物,还能够将桩身混凝土的强度进行加强,使灌注桩基础工程中的地基更为牢固。
三、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灌注桩基础工程质量事故中的处理方法会越来越先进,但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灌注桩基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季超.基础工程处理与检测实录[M].北京:中国建材出版社,2010.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开放床位数1150张,护理人员854人。女819人、男35人,年龄21~55岁;其中在编282人,非在编572人;研究生2人,本科生299人,专科生475人,中专生78人;护士506人,护师135人,主管护师143人,副主任护师33人,主任护师2人。全院护理单元35个。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对照组按照基础护理质量检查标准进行常规检查并反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FMEA对检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失效模式进行前瞻性分析、评估,找出导致基础护理质量下降的高危因素,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
1.2.1.1组建
FMEA项目团队在院质控中心指导下护理部成立FMEA项目团队,包括护理管理负责人、科护士长、护士长、护士等共17人,其中主任护师2人,副主任护师4人,主管护师6人,护士5人,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接受过FMEA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
1.2.1.2实施方法
2012年6~12月,提出以“提高基础护理质量,降低基础护理不合格率”为主题的风险管理活动,采用FMEA方法,以基础护理失效模式调查表为工具,针对基础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风险分析,分为安全护理问题、日常生活护理问题二大模块,运用“头脑风暴法”找出可能使基础护理质量下降的原因,最终确定潜在的6个失效模式、27项风险因素。
1.2.1.3资料收集
由院质控中心分别于2012年6月和12月组织FMEA项目组17名成员,采用基础护理失效模式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此调查表由所有失效模式和潜在风险原因组成。评分以失效模式严重度(S)、不易探测度(D)、失效模式出现频度(O)3个维度来评价,均采用1~10分10个等级计分,其中严重度1~10分分别表示无、很轻微、轻微、较轻微、一般、一般严重、较严重、严重、很严重、极严重;不易探测度1~10分分别表示几乎可以确定、非常高、多、中等偏高、中等、低、非常低、可能性极少、几乎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出现频度1表示极低、不太可能发生,2~3分表示低、相对很少发生,4~6分表示中等、偶尔发生,7~8分表示高、有重复发生的可能性,9~10分表示很高、发生几乎是肯定的;S、D、O得出分数后,计算危机值RPN,即S、D、O三项得分的乘积,范围为1~1000分,分数越高说明严重程度越高[5],应优先解决该失效模式。按照FMEA模式,RPN值>125,说明该模式有必要采用改进措施,并根据计算出来的RPN值的由高到低排序,决定解决存在问题的轻重缓急。问卷现场发放、现场收回。
1.2.1.4改进措施
基于FMEA的干预方法,对存在和潜在风险原因进行重点改进。①对新入院的老年患者填写跌倒风险评估表及自理缺陷评估表,了解患者存在的跌倒风险因素,对风险因素进行班班交接,使每班护士充分掌握患者病情。跌倒是住院患者常发生的意外事件之一,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预见性,故须注重每个环节的连续性和相关性,全员合作达到预防患者跌倒的目的。此外,病区走廊及卫生间设置“小心防滑”警示牌以示警告,改进病房的设施及环境,所有易跌倒部位均设置扶手及防滑垫,护士根据环境变化随时提醒患者注意安全。②FMEA项目团队成员定期组织护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护士对患者病情的评估能力,全面掌握患者的疾病、用药、心理及潜在危险因素相关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通过培训,使每名成员都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参与FMEA管理,加强学习,深入研究,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③FMEA小组以护理内容为横轴,以时间为纵轴制定精细化的服务流程。如责任护士协助患者起床、洗漱、更衣,协助大小便、洗手、进餐、服药、晨间护理及安全检查等;查房后协助患者翻身、拍背、输液治疗及各种护理,协助洗手、进餐、服药午间休息等。下午协助患者洗头、剪指甲、更换衣服,做好会阴护理、口腔护理以及协助洗漱、服药、入睡等。根据患者需要,全面落实基础护理,保障患者安全。
1.2.2评价方法
比较实施前(2012年1~5月)、实施后(2012年6~12月)全院35个病区的基础护理不合格率(以本院护理部质量控制标准每个月对各病区进行检查,均分<95.0分为不合格)。
1.2.3统计
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基础护理
失效模式和潜在风险原因分析RPN从高到低排名前5位的潜在风险原因依次为:洗头等生活护理未按流程执行、护理交接班不认真、对危急状态无认识、有跌倒史、护士观察不到位,见表1。
2.2实施FMEA
前后病区基础护理质量不合格率的比较实施前不合格病区8个,不合格率为22.9%,实施后为2个,不合格率为5.7%,两者比较,χ2=5.183,P=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患者以某种疾病收治入院进行诊疗,常伴有自理生活能力差、精神状态差、运动能力减弱等状况,因此做好患者的安全防护,确保患者的安全成为住院期间的首要任务。安全护理是基础护理的一部分,做好安全护理是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的关键。可以看出,安全护理方面RPN值从高到低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有跌倒史、护士观察不到位、护士责任心差。日常生活护理方面RPN排序前3位依次是:洗头等生活护理未按流程执行、护理交接班不认真、护士过分依赖家属或陪护。针对存在的风险问题,FMEA小组以护理内容为横轴,以时间为纵轴制定了精细化的服务流程,根据患者需要,提供全面的基础护理服务,使护理人员更加明确落实基础护理的重要性,亦增加了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机会,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为规范化的管理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地基处理;换填;碎石垫层;CFG桩 ;强夯;施工
中图分类号:TU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原地面处理
路堤填筑前,清除基底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原地面坡度陡于1:5时,自上而下挖台阶,台阶宽度、高度满足设计要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辅以人工进行施工。原地面处理后符合下列要求:原地面基底密实、平整;松软表土及腐植土清除干净,翻挖回填压实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换填
2.1施工方法。采用挖掘机或推土机挖除换填深度内的软弱土层,预留30~50cm的土层进行人工清理。挖除需换填的土层,将底部整平;如果底部起伏较大,设置台阶或缓坡,按照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换填施工,开挖宽度不小于路堤宽度加放坡宽度。半填半挖地段或路堑地段挖除换填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换填底部纵、横向的排水坡度,防止局部积水、淤水。换填施工采用自卸汽车运输符合设计要求的填料,推土机摊铺,平地机平整,压路机碾压。分层填筑碾压达到相应的压实标准。
2.2质量检测。1)施工前对换填的范围和深度进行核实。2)换填所用的填料符合设计要求。3)换填深度范围内的土层挖除干净,坑底按设计要求整平。4)分层压实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换填施工的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测方法如下表:
3、 碎石垫层
3.1施工方法。碎石垫层采用级配良好且未风化的砾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大于50mm,含泥量不大于5%,且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碎石分层填筑压实。分层厚度、压实遍数通过现场试验确定。采用自卸汽车运输,后倾法卸料,推土机摊铺,平地机平整,压路机碾压。
3.2质量检测。碎石垫层施工的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如下表规定:
4、 水泥搅拌桩
4.1本标段部分地基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方法,桩位布置、桩径、桩长和间距按设计施工,水泥搅拌桩顶设置碎石垫层,其间铺设土工格栅。采用水泥搅拌桩机进行施工。施工前,首先做好场地防排水工作,使用推土机配合挖掘机将施工地段内原表层土清除,挖除地表植物根系,回填至原地面,并形成路拱,中心高0.2m,两侧与地面相平,并碾压密实。施工时,按照预先放好的成孔路线,逐孔钻进、搅拌成桩。为保证成桩质量,正式施工前,先进行成桩试验,以掌握该场地的成桩工艺和各种技术参数。保证施工时达到最佳成桩效果及质量。
4.2保持桩机与灰浆搅拌操作人员的密切联系,保证喷浆时连续供浆。因故暂停立即通知桩机操作者,防止断桩。配备专人详细记录搅拌桩机下沉或提升时间、供浆与停浆时间、钻进深度等。水泥搅拌桩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后,上面铺设碎石垫层,地基加固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5、 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
测量放样,平整场地,清除障碍物。按设计要求检验预制桩的质量。
5.1采用三点支撑履带自行式柴油打桩机打入法或静压法施工,吊车喂桩。根据施工数量可安排多台打桩机从中间向两端同时施工。
5.2预制管桩施工前于基底范围内铺设0.5m厚填料工作层。按照现行《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有关规定进行试桩,以确定机械组合及各项工艺参数,检验桩的承载力。
5.3打桩开始时采用较低落距,并在两个方向观察其垂直度,当入土达到一定深度确认方向无误后,按工艺性试验确定的落距锤击,桩与锤间铺设弹性衬垫,锤击采用重锤低击。
5.4预制桩采用法兰盘连接或钢垫板焊接,采用焊接连接时在桩接头自然冷却后方可进行施打。
5.5当落锤高度达到最大值,每击贯入度小于或等于2mm时停止锤击,如深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时,采用换锤或辅以射水等措施下沉至设计深度。
6、CFG桩
6.1施工准备。根据设计资料进行场地平整,测量放样。对施工选用的水泥、粉煤灰、碎石及外加剂进行试验,选定施工配合比。
根据设计资料及选用设备,进行成桩工艺试验,试桩数量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少于2根,确定施工工艺参数。
6.2 CFG桩施工。CFG桩施采用长螺旋钻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桩施工工艺。施工前进行成桩工艺试验,确定各项施工工艺参数。钻机就位后校正好钻杆的位置和垂直度,垂直度的容许偏差不大于1%。
按试验配比配制混合料,计量准确,坍落度、拌和时间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进行控制,且不少于1min;搅拌的混合料保证能顺利通过刚性管、高强柔性管、弯管和变径管而达到钻杆芯管内。
钻孔开始时,关闭钻头阀门,向下移动钻杆至钻头触及地面时,启动马达钻进,先慢后快。在钻孔过程中,如发现钻杆摇晃或难钻时,要放慢进尺,避免导致桩孔偏斜、位移,甚至使钻杆、钻具损坏。当钻头到达设计桩长预定标高时,关闭电机。
CFG桩成孔到设计标高后,停止钻进,开始泵送混合料,当钻杆芯管充满混合料后开始拔管,严禁先拔管后泵料。提拔管速率按试桩确定参数进行控制,提拔速度均匀,拔管至桩顶,桩顶标高高出设计标高50cm。灌注成桩后,桩顶采用湿黏土封顶。
6.3质量检测。CFG桩施工的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如下表:
7、 冲击碾压
7.1施工方法。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及沉降量控制值进行现场试验,确定采用机械的规格及性能,冲击压实的遍数、冲击能等参数,确定质量检测方法及评价标准。
冲击压实采用拖式冲击压路机,由地基处理范围两侧开始向中心碾压,直至达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
冲击压实次数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和沉降量控制值或现场施工时以冲击轮轮迹高差小于15mm来控制冲击压实次数。
冲击碾压的加固范围要超出路基两侧坡脚外宽度为处理深度的1/2~2/3,并不小于3m。冲击压实时均匀碾压。相邻两段冲击压实搭接长度不小于15m。冲击压实前,及时对地基适量洒水,使水份充分渗透,然后冲击碾压。冲击压实10遍左右后,用平地机大致整平,继续冲击压实。
冲击碾压完成后,表层的松土重新刮平,并用振动压路机压实。
7.2质量检测。冲击压实施工的质量检测及处理效果的评价标准符合现场试验确定的结果并满足设计要求。
8 、强夯
8.1施工准备。依据设计高程及强夯后可能产生的地面平均变形量,确定夯前地面高程。夯锤重量根据设计土层加固深度、土的性质、夯锤落距及试夯参数确定。施工前,按设计确定的强夯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试夯,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强夯参数。在设计强夯区域内测设强夯夯点,测量场地高程。
8.2强夯施工。强夯施工采用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设备,夯锤底面采用圆形。强夯设备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按试夯确定的夯击次数和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后,平整夯坑,并测量场地高程。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逐次完成全部夯击点要求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表层松土夯实或碾压达到设计要求。
强夯施工中,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每击的夯击能量、夯击间隔时间及施工步骤符合设计要求。每遍夯击前,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击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偏夯及时纠正,满夯时搭接面积不小于四分之一。
8.3质量检测。强夯施工的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如下表:
这种方法是将重锤以一定的落距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使地基出现强大的应力波,引起土体内密度、应力、孔隙水压力等的变化,从而到达加固地基的目的。强夯法由其具有加固效果显著,施工设备简单,施工迅速和工程造价低廉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应用。
9、结语
1当前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面临的形势
当前,城市房屋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面临着一些新形势和新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监督工作的任务重。当前,我国正处在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程建设规模和质量技术难度不断加大。目前,我国工程建设每年都保持了20%左右的增长速度,工程建设水平和要求创造了我国工程建设的记录。在这种形势下,对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者来说,即要求非常科学的、严谨的监督体系,也体现了监督工作者们的工作压力和任务繁重的现实问题。第二,监督工作过程中呈现的问题较多。尽管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工程质量问题仍然存在,相对于当前的新形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监督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法规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法规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工作实践中面临的新问题;二是监督机构性质需要进一步明确;三是监督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传统的工程质量监督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既不能充分体现政府质量监督的行政执法特性,也无法有效提高监督的效率。第三,社会对工程质量监督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进步对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涉及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全社会对工程质量的关注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以上这些方面,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去直接面对的现实问题和新的形势。
2房屋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内容
明确的工程质量监督内容,有助于监督实践过程的操作。由于基础设施工程师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诸多方面,这就使得工程质量的监督工作和监督内容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此,有必要了解和掌握监督的主要内容体系。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监督工程各方执行法律法规的情况,各方是否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第二,抽查工程主体结构安全,详细地检查和评价工程实体质量;第三,抽查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工程质量行为,坚决杜绝各种的行为和现象的发生;第四,抽查如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质量,坚决禁止使用质量不过关的任何材料,以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第五,对工程竣工验收进行监督;第六,组织或者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第七,定期对本地区工程质量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和认真分析;第八,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以上这些内容都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这八个内容有机联系,缺一不可。只有充分了解和完全把握每一个内容,才能有效地工程质量的实施监理管理。
3房屋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策略
3.1进一步加强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的颁布,为监督机构和工作者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政策性依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作为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者必须要认真学习相关的文件内容和文件精神。首先,要重新认识监督机构的定位。其次,认真学习和掌握监督工作的具体内容。再次,熟练地掌握监督工作程序,明确监督机构和人员的考核管理办法等。这些内容的学习,为开展好这项工作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为了学习这些内容,这就要求各个地区要加强宣贯,组织多层次的学习和培训,使质量监督系统的每一位工作者都能充分学习领会规定的精神。同时,可以要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各界对规定的关注和了解。
3.2加强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监督队伍是做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保障。各级主管部门要把监督队伍建设放到重要位置,常抓不懈。同时,对现有的监督队伍要进一步加强考核和管理,通过管理和外出学习等方式,以确保监督队伍的基本素质和业务水平。除此之外,增强监督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提高监督人员和整个监督队伍依法行政的能力。
3.3加强实体质量抽查抽测工作,规范工程资料管理。首先,在工程质量巡查过程中,加强对在建工程的施工实体质量进行抽段检测,通过实体质量的抽查抽测控制,能够有效地加强了工程质量的现场控制。其次,规范工程资料的管理。新规范的出台,对工程验收资料有了新的要求,对工程资料进行了统一规定。这给监督人员巡查带来了方便,也使工程质量的管理有了更加规范和夯实的基础材料。
前言:随着建筑施工工艺改革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框架结构、大模板、滑升模板等建筑体系得到普遍应用,建筑工程中现浇混凝土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成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以下就作者在日常工作实践过程中,以江苏某城市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混凝土质量事故的原因及处理程序为具体案例,进而提出作者本人对该事故的几点建议。
一、项目概况
江苏某办公大楼及员工宿舍楼项目由一栋10F+1层的办公大楼、四幢6层高的员工宿舍楼和地下车库组成,该工程基础型式为桩基础,结构型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车库基础型式为独立柱基础,结构为框架结构。发生混凝土质量事故的为该工程中的办公大楼,发生混凝土质量事故时施工至10层结构。
二、事故经过
该工程根据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方案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单位经过与建设、监理共同研究择优选择了某商品混凝土公司。办公楼10层结构混凝土于2010年3月2日18:05浇筑振捣完毕,在浇筑电梯间处混凝土时,监理、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发现混凝土颜色和和易性有异常,建设单位立即通知了混凝土公司,因混凝土已浇注下去,只能等拆模后组织相关人员对混凝土进行查看,施工单位于3月8日拆除剪力墙模板后,建设、监理、施工、混凝土公司等单位技术人员对混凝土质量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电梯间处混凝土仍未水化凝固,混凝土呈离析状,部分结块,部分呈疏松状,强度低,用锤敲击,纷纷散落,混凝土强度显然没达到设计要求,工程被停。随后,监理公司下发了暂停令并紧急通知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于2010年3月9日上午组织了由质监站、建设、监理、施工、设计、商品混凝土公司等单位技术人员参加的混凝土质量事故专项会议。
三、混凝土质量事故原因分析
(一)主要材料质量检测
1、水泥的检测
在混凝土中,水泥与水形成水泥浆,包裹在砂粒表面并填充砂粒间的空隙而形成水泥砂浆,水泥砂浆又包裹石子并填充石子间的空隙而形成混凝土。在混凝土凝固前,水泥浆起作用,水泥浆在凝固后起胶结作用,把砂石粘结成一个整体。水泥是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它的性能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由检测结果可知,该水泥性能合格,不会引起混凝土的强度问题。
2、水的检测
混凝土拌合用水,要求不含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油脂和糖类。凡是PH值小于4,硫酸盐含量(以SO2-4)超过水重1%的水,都不宜使用。对水质有怀疑时,可将该水与洁净水分别制成混凝土试件,进行强度对比试验,如该水制成的试件强度不低于洁净水制成的试件强度,则认为该水可用。
3、石子的检测
该工程所用石子为5~40 mm的碎石,其含泥量为0.5%,针片状含量为10%,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的要求。同时,该类石子长期应用,从未出现过影响混凝土强度问题,也未出现过碱骨料反应,而且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引起的破坏与该工程的混凝土形态不同。因此,认为该石子不会引起混凝土强度问题。
4、砂的检测
该工程所用砂为本地产河砂,其性能检测结果表明该砂不会引起混凝土质量问题。
经调查,商品混凝土厂所提供的C30混凝土配比为:
水:水泥:砂:石:外加剂:粉煤灰=185:327:721:1130:6.9:58,
重量比为:
水:水泥:砂:石:外加剂:粉煤灰=0.57:1:2.20:3.46:0.021:0.18
试配计算书如下:
(1)试配:
(2)水胶比
(3) 按坍落度180mm选择用水量:
掺加缓凝高效减水剂,经试验减水率β=20%,掺量为1.8%,则掺加外加剂后用水量 ,取185 。
(4) 胶凝材料用量,外加剂掺量
,按 等量内掺15%,
(5) 计算砂、石用量
假定砂重量为2420 , 则:
(6)基准配合比
每立方米材料用量为:
水:水泥:砂:石:外加剂:粉煤灰=185:297:754:1132:6.3:52
(7)分别按增加0.05%,减少0.05%水胶比进行试配,即按0.48%,0.58%水胶比试配,沙率各减少、增加1%,则每立方米用量为:
水:水泥:砂:石:外加剂:粉煤灰=185:327:721:1129:6.9:58
水:水泥:砂:石:外加剂:粉煤灰=185:271:786:1130:5.7:48
经试配,各项指标如下表:
确定配合比为:
水:水泥:砂:石:外加剂:粉煤灰=185:327:721:1130:6.9:58
重量比为:
水:水泥:砂:石:外加剂:粉煤灰=0.57:1:2.20:3.46:0.021:0.18
经复核,计算书无误。故混凝土配合比不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二)事故分析
当办公楼发现问题后,混凝土供应单位就对该批混凝土进行了原因分析。对原材料及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了检查,对浇筑时留存的样品再次复验,该批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粉煤灰、缓凝减水剂、砂石等质量均符合国家标准,搅拌设备保存的数据也与配合比相符,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看,初步判断是减水剂超掺造成的混凝土超缓凝。
由本次质量事故现场情况看,明显表现在混凝土粘性大,成团但不凝固,颜色呈酱红色(缓凝减水剂颜色),更加判断是减水剂超掺造成的混凝土超缓凝。但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从保存的数据上反映不出外加剂超掺,为此,混凝土供应单位对混凝土生产的所有环节(包括从原材料进场到混凝土出厂)进行了全面检查,最终发现问题出现在生产环节上。主因是减水剂重力秤的计量系统发生错误。由于减水剂重力称的计量系统发生错误,导致减水剂料斗关闭不严,致使减水剂徐徐流入搅拌机中,当重力秤中的减水剂重量与设定的重量不符时,电脑又会自动补偿至设定的重量而不显示累加,间隔时间越长,流入搅拌机的外加剂就越多,由此判定是由于混凝土供应单位的设备系统成旧而未及时进行维护造成了质量事故。
四、处理措施
根据工程特点和和混凝土质量对工程结构的重要性,经各方研究讨论,制定如下处理措施。
(1)暂停本办公楼结构的施工。
(2)施工、监理、建设单位项目部人员对已施工混凝土结构进行全面检查,找出存在混凝土质量问题的部位并在图纸上详细标明。
(3)施工单位针对查出存在混凝土质量问题的部位,将混凝土全部凿除、清理、清洗,凡剪力墙根部或上部有观感不良或质量较差的一并凿除。
(4)对钢筋重新进行处理。混凝土凿除处理完毕后首先将钢筋表面粘结物清理干净,然后重新进行钢筋的绑扎,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经监理单位隐蔽验收后重新支模、浇注混凝土。
(5)浇注混凝土前首先将浇注混凝土结合部位用水清洗,用1:1同标号水泥砂浆处理,再采用比原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强度等级高一级的混凝土,即C35混凝土(内掺聚丙乙烯纤维)浇注、振捣、养护并做好混凝土试块(标准养护和同条件养护)和施工资料记录。
(6)对观感较好的结构混凝土,由于7天后混凝土试块强度分别达到设计强度的88%、92%,28天后混凝土试块强度分别达到设计强度的151%、138%。初步判定混凝土质量仅存在于本栋办公楼混凝土观感不良的电梯间等部位,其余部位进行实体检测后发现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五、思考及建议
无论从建筑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考虑,还是从对他人生命安全的重视的社会责任角度考虑,建筑行业都应当把建筑质量放在首位,严格遵守行业规范。只有全社会都重视建筑质量问题,才能确保住宅工程质量,为人民群众建造更安全、更坚固的建筑。针对文中所提工程出现的混凝土质量事故,当前我国各大中城市均处于大开发、大建设阶段,工程量短期的激增造成工程技术力量相对的匮乏,一些商品混凝土公司在前几年纷纷上马生产商品混凝土设备,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经过几年运行后,极易出现由于设备陈旧、老化等问题而导致的混凝土配合比计量失控、混凝土外加剂计量失控等问题,问题小了,可能无关紧要,问题大了,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当加强对商品混凝土生产设备的定期检查、保养,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防止类似问题的出现而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同时,各相关单位在工程建设中对工程质量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和对相关各方质量责任的监督,不可因问题小而疏之,像文中所述问题,若商品砼生产厂家能定期及时的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我想本项目办公大楼的混凝土质量问题也许就不会发生,也就避免了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今后,对于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具体施工中要靠多观察、多比较,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尽量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GBJ107-8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计划委员会,198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段军.浅谈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4.3
[4] 过镇海 混凝土的强度和本构关系: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
[5] 贾立群 混凝土与沙浆配合比设计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7
[6] 贾兴文,钱觉时.浅谈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时的含水率规定[J].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2004.4
[7] 潘明远.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8
[8] 彭圣洁.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手段
鉴于建筑工程对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及与人民生活的密切相关性,我们必须通过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来建造符合人民质量需求的建筑工程,下面我们就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展开论述,从而为保障工程高质量建设提供明确的理论指导。
一、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做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基础
(一)做好工程的技术交底工作。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设计图纸以及施工合同是工程施工的根本依据和出发点。工程的设计图纸是综合性的考察完工程的实地情况以后进行绘制的,期间既考虑了工程的科学合理性又考虑了实地的环境条件。了解设计者的真实意图有助于在合适的地段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合同是工程开发单位与施工单位就工程施工达成的协议,期间包含了工程施工的每一个方面。了解施工合同有助于施工单位根据工程建设的标准以及合同要求来具体的选择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方式。
(二)合理的组织安排施工人员。施工人员是保障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性要素,其中既包括技术人员也包括管理人员。比如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连续性的作业,提前组织施工人员并实施明确的分工和划分质量责任有助于建筑工程的连续作业和按期交工。在关键性的工序上还应该安排技术素质过硬的施工技术人员并且行使严格的监管,这也能很好的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三)编制好施工技术方案以及施工计划。在编制施工方案的时候,需要全面考虑,内容主要有质量检测、组织策略、工艺流程、施工的技术方案等等。工程施工方案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了工程的施工质量,这对于工业建筑工程来讲是一个核心部分。因此,在编制施工方案的时候,必须把质量控制作为一个重点来进行设计,对于施工存在的经济效益以及难题等,要在施工方案设计的环节给予正确地控制,实施有效的技术、经济、管理、操作、工艺等措施,以保证工程符合质量要求。
质量管理计划是专门针对施工的过程进行的管理计划安排,具体的做法主要为对施工的环节进行细分,并安排具体的管理人员,科学合理的根据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工期进行质量上的监督与控制。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对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水平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做好施工计划也能切实的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水平。
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
工程施工阶段是工程实体实施建造的主要阶段,这个阶段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这个阶段的影响因素也比较众多,比如说工程用材料、机械设备、施工人员、管理水平等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势必会给工程综合质量造成影响。这个阶段的主要措施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工程用材料的质量控制以及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是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首要条件。(1)提高工程采购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施行岗位竞聘制的管理方式,明确责任划分。(2)加强工程用材料的现场保管能力,防止自然灾害以及人为事故给材料带来的损失。(3)根据工程的切实需要编制工程用机械设备的计划方案,合理的租赁和采购工程机械设备,防止机械闲置的现象出现。
(二)做好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是影响工程质量水平高低的重要环节,毕竟现场施工才是直接构造工程主体的重要建设过程。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主要从施工人员管理以及施工技术的管理两个方面着手。主要的做法一般有:(1)安排足够的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对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天候的监督管理,对于不符合施工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的施工行为坚决制止和纠正。(2)对于工程设计变更应该及时地进行审查,确保设计变更更能符合实际的工程建设需要。(3)建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评价机制,对现场管理的漏洞和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调整与巩固,确保现场管理始终处于最高的水平。
(三)做好工程施工阶段关键技术的管理工作。当前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及钢结构施工技术运用的越来越普遍,加强对这些施工技术的管理对于从整体上提高工程的质量水平有着重大的作用。主要的做法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组织技术水平过硬的施工团队,并不断的对施工团队进行技术培训的考评,务必确保施工技术的先进性,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还应该设置技术顾问。另一方面,做好关键施工技术的试验和模拟工作,比如说混凝土强度试验以及钢结构建筑的计算机模拟建设。做好关键技术的管理工作,可以保证施工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从而保障工程能够达到所要求的质量标准。
本文主要从工程施工的准备工作以及施工阶段的一些加强质量控制的措施来综合性的论述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当然具体的措施还需要我们根据工程的实际建设条件以及相关单位的工作能力来综合性的制定。
参考文献:
【摘要】建筑行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不断得到发展的,大量建筑工程的同时施工给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十分直接的暴露了我国建筑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在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方面的质量管理措施,这些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我国建筑工程产业的顺利开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而,我们更要从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管理方面入手,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与可以尝试的解决措施,将我国建筑工程推向前进。
【关键词】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与保障,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在无形中刺激了建筑业这一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行业的发展,无论是从它的外形还是质量方面。人们的集中关注给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施加了更多的压力,在此压力之下建筑行业,尤其是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面的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长期稳定持续发展是一个严重的阻碍,找到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认真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性办法是我们积极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途径。
1 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所谓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管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其中比较突出的主要是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方面的问题,施工进度管理方面的问题等两个方面。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情决定了我国许多建筑的施工方进行工程建设并不是一味地为了获得利润,因而,在工程的前期准备与投入阶段对于工程基本资金的核算与管理还是做得十分不够,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导致了许多工程的承包者们并没有从全盘去考虑工程在建造工程中存在的一些成本方面的花费,直接导致工程的建造成本过高,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在工程的施工款项方面也存在许多十分突出的问题,我国的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的款项数目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在施工之前对于工程施工所需要的资金与款项进行一个相对而言比较科学的管理。但是,在我国实际的施工工程操作过程中,由于我国的许多建筑化的施工工程结构相对而言比较复杂,施工规模相对而言比较庞大,在施工的过程中甚至往往会涉及到许多不同的专业与工种,以及许多大型设备与大量原材料的共同使用。这给我们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成本控制提出了十分大的挑战,许多时候我国的施工建筑工程往往因为这样或者是那样的原因对整体的规划不够从而导致了建筑施工到了后期资金短缺给工程施工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最后,在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往往存在着一个工程建筑的质量方面的问题,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生命,一旦建筑工程在质量方面发生了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往往会给我国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我国施工工程在质量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又突出表现在下面三点上:首先,工程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往往容易违背建筑的应有程序,这主要是因为作为工程的施工单位,常常会因为得到上级审批的程序比较复杂,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而言比较漫长,为了片面追求施工进度,打着施工需要的幌子,在施工之前并没有完全办齐所需要的手续,甚至是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一边设计一边建设,或者是为了施工的便利肆意修改工程图纸,这些方式都给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埋下了深深地隐患。另外,明显突出的建筑施工质量问题还表现在许多工程在施工之间并没有经过完整的地质勘查措施,工程建设上对于地质勘查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但许多施工单位为了工作的便利,总是根据施工地原有的地质资料,稍加改动来进行基本的应付,这种处理方式也给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土地的地质条件会受到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完全依靠过去的数据进行修改从而施工是对工程的质量建设十分不负责任的行为。另外,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问题还包括自然环境的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时一项耗时的长久性工程,由于天气在长时间内发展的这样或那样的变换很可能会给工程的施工质量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分析
针对以上阐述的建筑工程在施工质量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解决办法:首先,针对施工项目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主要要做到在施工之前很好的做好工程的基本预算工作,并且做好基本的工期控制,并在施工过程中牢牢遵守,争取让每个施工的步骤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质按量的完成,但是,我们在实行这一点上一定要注意,不管是进行严格的成本方面的控制还是进行严格的工期管理,都不能一味地为了控制成本而偷工减料,要坚决杜绝为了追赶所谓的工期而忽视工程的质量。其次,针对施工的款项数目问题,我们要尝试做到在施工的过程中针对施工的每个环节以及步奏进行所需要的资金预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把关。再次,针对施工建筑工程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我们也要从几个方面进行统一部署,即在工程程序的设计方面一定要牢牢按照工程施工的程序进行处理,不能仅仅因为怕工程施工审批制度的繁琐而擅自做主,在施工前的地质勘查问题方面,我们也一定要严格按照有关的规定与程序进行地质方面的勘查,从而更好地对地质等各个方面进行一个相对而言比较详细的掌握,针对工期长而对自然环境方面提出的这样或那样的要求,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量做到不拖延工期,按时按量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工作人员应该对工程建设的地基进行一个实际的考量,认真分析这块地是否真的适合工程建设的需要,要根据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打下坚实稳固的地基从而更好地保障工程的建设。工程师们针对工程建造所需要的土壤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后做出了最适合工程建设的图纸,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也一定不能对这些图纸进行随便的更改,要更好地保证工程按照原有图纸进行施工,一定要找口碑好、相对而言有比较强烈的责任感且拥有较高水平的施工团队进行施工,这些才是工程良好运行下去的前期保证。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施工人员自身的管理与施工人员基本素质的提升,即我们在寻找施工单位时,一定要强调每一部分的任务以及基本标准,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求施工队一定要按照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施工队在施工的同时一定要在技术上达到一定的水平,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设计水平,才能更好地设计出真正符合设计需要的工程。同时,施工方一定要被要求首先将符合施工需要的主要材料提交给建设方进行考核,这样做有利于建设方更好地做到货比三家从而制定出科学的工程预算。最后,在工程实施完成后,建设方要进行一个基本的工程的验收,即要确保工程合格之后才能与施工方进行工程结算,一旦工程不合格,一定要要求其修改到合格为止。在验收之后施工单位还要与建筑单位制定一个关于工程保修方面的基本协议,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工程在日后的运行中出现了一些常规性的问题施工单位要按照严格的合同签订程序对工程进行维护与保修,如果一旦出现了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可以组织相关的单位到现场进行调查从而设计出修改方案提交给施工方进行修筑,直到工程符合标准为止。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我们在意识到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与成本方面的问题后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有利于我国建筑行业获得更好更快的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路路基;质量管理;桥梁工程;填筑材料;强度管控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9-0096-02
随着我国公路和桥梁建设的迅猛发展,对公路与桥梁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路基是公路的基础,桥梁是公路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路基的安稳性与质量的可靠性给公路的使用品质及其寿命带来了直接的影响。公路桥梁施工阶段之特殊性决定了一定要对其施工质量实施严格管控。这不但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人们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 公路路基施工中的质量管控
在路基施工时,路基往往是由自然土筑起的,路基填筑完应当及时对自然土采取测试与分析,研究它的物理力学性能,同时检查其包含的水量及最大干容量,能够有助于施工单位实行施工。
1.1 公路路基填筑材料的管控
进入路基施工时应当将不符合要求的表土清除干净,清除的厚度大约是0.3m,通常包含淤泥、草皮子、垃圾等土质。实施路基填筑时,需要操作人员依照一定的频率对线路上存有的自然土定时检测、研究,然后明确其根本性质以及含水量及最大干容量是否适应路基填筑标准。如在施工阶段中,遇到土质不一样的状况,应当即刻地补做室内击实检验;如遇到一定的选取线外借土场,应当尽量选取塑性指标小的能够适宜经济平衡的砂性土实施填筑;若是选取石方填筑,应当注重粒径与强度的选取,特别是含泥量应当符合规格。
1.2 公路路基强度管控
在路基施工中,压实度能够有效地体现出路基各层的密实状况,而且,弯沉值也能够体现路基上方的整个轻度。而当两者达到合格的条件之时,路基整体的安定、耐久性与强度才能够实现标准的条件。同时,应当注重技术方面的要求,尽管路基工程于施工过程中对技术的要求并非复杂,但仍要严格地依照执行规程实施。
1.3 强化公路路基的养护
对路基实施浇筑完成后,应当强化养护,可是初期不能采取洒水养护的手段,等放热结束以后,才可使用此种养护手段。养护时,应定时地实施温度检测,尽可能把温差控制于局限范围之内,同时可以采用在路面盖上草袋等减少路基表层的热量扩散,维护相对潮湿的状态,既降低路基因为缺少(水)而产生干缩裂缝之现象,而且又拖长其散热的用时,使总温差促成的拉应力小于路基之抗拉强度,有效防止产生道路裂缝。
2 桥梁工程的质量管控
2.1 桥台、桥墩等桩基施工阶段质量管控
具体应注重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2.1.1 精确搞好测量工作。在桥台、桥墩施工过程中,应当全面保证放线工作要做到准确无误,施工完毕后,桥梁的整体的平面位置也就确定了下来。所以,在施工中需要全部的定位测量工作依据设计的基本规定来精确地实施,以免产生毫厘偏差。
2.1.2 注重外型的美观。在桥梁施工过程中,许多时候会产生振捣不均匀的问题,抑或于其他的施工技术方法上产生缺陷而致使外观方面的质量问题。所以,进入施工时,相关施工员工以及监理人员需注重这一点,同时对桥梁的整体构架,乃至结构的任何大、小部位之外形数据都达到了如指掌,从而实现施工与架构图纸的结构的完美一致。
2.2 支架、模板的施工质量管控
一些市政桥梁位于水库旁,而且地势起伏,容易产生给整个桥梁地基的承负力带来较差的影响因素。所以,在此时采取先砌浆砌块石条基,然后再搭建落地钢管支架之施工方法,在施工之前,应对整个支架的设计实行详尽的计算,并且经过监理给予审批,准予合格后方能施工,支架搭建完成后,应当确保验收成功,并且安置箱梁底模板,模板采取2cm厚竹胶板。安置时要先实施底模,再实施测模,最后确立顶模。在全部施工中,设计需要预先留出预拱度。同时在箱底板与腹板之钢筋位置绑扎完后,就能够安置地板与副班之侧膜板了。安置时,应当注重施工过程的垂直与平整度,并且适宜验收的标准,在支架下设放沉降观测点来实时观测记录状况。
2.3 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绞线安装的质量管控
底模安装完以后实行首次箱梁底板与腹板之钢筋绑扎,底板与腹板的砼浇注完毕、项板及翼板底模安装完成,再实施顶板及翼板之钢筋绑扎。钢筋应当与加工(厂)实行加工,而绑扎、安装就要在现场实施,同时采取轨道筋固定法对预应力孔道实施固定,确保安装顺利。
2.4 高墩台施工的安全管控
在安全控制方面应当注意的问题是:首先要注重的是悬挂安全网的安全,其可以有效地预防发生高空落物,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应当系好安全带,以免发生干活时因为不小心导致的坠落情况。其次,施工中对用电方面也是重要因素之一,需要安装漏电保护器。尤其在雨季实施施工之时,应当注意防洪,施工人员应当严格依照操作规程进入施工,备有专职安全员的应当随时予以检查监督,发现安全问题隐患应及时排除。
2.5 严格管控好送桩的标高
在桥梁施工建设中,许多地区的桥梁的桩基都属于摩擦桩,其主要控制的目标即标高控制,此外,设计者有时也会采取标高与贯入度双项控制的办法。
2.6 严格管控好堰内打桩的桩位
在围堰内打桩时,往往会出现桩位产生移动之现象,致使桩群中心与设计值二者相互间有较大的偏心。产生此种情况有效的解决方法有两种:
2.6.1 监督施工部门全面保障围堰的质量,在填土之前应当完全清除淤泥,随时关注填料的质量与密实度。
2.6.2 在拔桩的时候应当预先保留一个移动量,即使出现少量的移动,也会将桩位控制到合理的偏差值内。
2.7 对施工材料的管控
具体应当注重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2.7.1 应对供货单位产品的质量保障能力实施评审,即考查供货方及材料供应能力的实际情况。
2.7.2 搞好所需材料进场的记录。
2.7.3 搞好材料质量的检测与验收。
3 结语
综上所述,强化对路基工程与桥梁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是一项比较关键的工作环节,对于整体运营的质量体系发挥着决定性的功能作用。所以,在进入施工时,应当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依据符合实际的规范要求实施操作,而且还应针对不相同的公路与桥梁的真实状况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手段,从而实现从根本上保障施工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凌建明,王硕,钱劲松.浅覆土路基构筑物结合部力学
响应与设计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1).
[2]李强,唐树名.锚失效影响岩质边坡稳定的数值模拟
[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关键词:公路;桥梁;连接;施工;探讨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路建设的里程也越来越长,所承载的交通量也越来越大,再加之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公路交通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质量管理显得非常必要。
1、公路与桥梁连接处最常出现的问题
目前,即使公路建设技术和水平得到充分的发展,但公路与桥梁连接处仍存在不少问题,除了处理连接处明显的破损病害外,最为常见问题就是桥头跳车现象的出现。桥头跳车是指车辆正常行驶到桥头的位置时车的前头会向上“跳跃”,人们把这一现象称之为桥头跳车。造成桥头跳车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公路与桥梁的下沉量不同引发桥头跳车现象。通常情况下,公路设计师和施工单位在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都会考虑到公路和桥梁的沉降因素,为此,在公路建设初期会对公路和桥梁天然地基和填土进行加固处理。以减缓桥头跳车现象。但是由于公路与桥梁的受力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量的加大,二者的地基和填土也会出现或大或小的差异,最终导致一定的距离差,这个距离差正是造成公路与桥梁结构相脱离并使路面不平整的主要原因,这样车辆在行使至此处时,由于来不及减速,容易出现桥头跳车的现象。
(2)由于公路排水不及时或填土流失造成桥头跳车现象。一般情况下,公路在建设过程中都安装了排水设施,但也不能排除下雨天该设施会运行不灵,这样将会对公路、桥梁以及公路与桥梁的连接处造成很大的影响。在这种状况下,雨水会通过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缝隙往下渗透,使连接处的填土软化,再加之路面本身的负重以及车辆行使带来的负重,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路基将会错位,这样便容易产生桥头跳车现象。
(3)不合理施工造成的桥头跳车现象。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由于赶工期等原因没有严格按照施工工艺的要求进行施工,或对桥头路基下沉因素缺乏充分的考虑,不能保证路基的密实度,在这样的施工条件下,很难保证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质量,尤其是桥头路基的质量,所以出现桥头跳车现象的几率就升高了。
2、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技术和具体方法
施工环节是制约公路与桥梁连接处质量的关键环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四个方面问题:第一,科学合理的设置桥涵构造物。在设置挢涵构造物时,要充分考虑填方的高度、路堤的长度、填料的来源以及路堤沉降等各项路基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桥涵位置、跨径以及桥台后部的防护工程,要尽可能地避开不合理的桥涵:第二,对台背填筑前的软地基做加固处理,这是避免桥头跳车现象发生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有很多处理软地基的策略和相关资料,比如排水固结法、换土法以及振动碎石桩法等,要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和施工方法,从这些方法的使用结果来看,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三,严格控制填料的质量。桥台后部最好填筑一些摩擦角比较大、透水性比较好的材料,这样可以保证填料的压实质量,减少路基的沉降:与此同时,选用摩擦角比较大的填料能够将台背缝隙中的雨水及时排出路基,较少了路基的变形和下沉。
体外预应力是一种有效的桥梁加固方法。简单易行,不影响行车。受力途径明确,能显著提高结构承载力和抗裂度,有效改进结构的应力状态。为了满足加固后旧桥的承载力的需要,体外索一般采用折线形,同时满足梁正截面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的要求。体外索材料一般由无粘结钢绞线、粗钢筋与槽钢组合而成。体外索加固桥梁受弯构件时,可按偏心构件来验算梁的承载力:按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认为截面受弯破坏时,梁内的非预应力钢筋达到屈服,而预应力钢筋达不到极限强度。验算使用阶段的应力及结构变形:按加劲梁组合结构分别对其受力和使用性能进行分析。在正使用极限状态的各项指标计算时,按整体变形协调条件计算在外载作用下预应力筋的应力增量。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加固后能达到荷载标准。加固效果是非常显著。体外索加固法有效改善了主梁在正常使用阶段的工作性能。裂缝宽度变窄,挠度明显减小,增加了结构的耐久性。体外索加固法是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加固、卸载及减小结构内力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3、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养护
除了在施工中注意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建设外,建成后对其的保养也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情况下,为了保持在桥上通行车辆的平顺性和安全性,必须在桥梁端与桥台背之间建成一条横向的伸缩缝。这条伸缩缝是对公路与桥梁连接处进行养护时最重要的养护对象,它是公路与桥梁连接构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若这条伸缩缝遭到损坏,就容易出现桥头跳车、漏水等现象,影响了交通的安全行,同时也缩短了桥梁的使用寿命。因此,要选用合适的维修材料和维护工艺对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伸缩缝进行养护,这对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延长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目前公路施工中桥头颠簸已成为普遍现象,直接影响了行车安全,同时,对混凝土板的破坏也更严重。所以新的桥梁和公路交界处的施工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在桥梁和高速公路施工缝的质量管理,同时,也要在高速公路和桥梁连接控制的验收进行控制。
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主要是控制桥台后是否使用强度高、摩擦角大、压实快、可压缩性小、透水性好的材料,填料级配是否适当。检测台背回填处的压实情况是否达到95%以上,以便保证桥涵路面连接处施工质量。通常采用超声检测机对压实情况进行检测,注意施工设计是否合理,避免出现设计时对桥台基础置于承载力较高的土层上,并对基础进行布桩或扩大基础等予以加固处理,故沉降量较小,而台后填方段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碰到软土又难以处理彻底,引起土基固结压缩,产生沉降差的情况发生。
关键词:高速公路;软基处理;粉喷桩工艺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路基出现沉降的问题是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断裂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公路工程施工中一定要保证路基的施工质量。公路工程施工面临的施工问题也非常多,很多的公路在进行施工的时候,要在淤泥或者是土质疏松的土质上进行施工,这样就会出现路基的承载能力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软土地基上进行施工,路基出现沉降的可能性非常高,而且在稳定性方面也不能进行保证。因此,在公路工程施工中,一旦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不会出现破坏的情况。在公路工程施工以前,要对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勘查,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施工技术和工艺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同时,要对软土地基的分布情况进行掌握,这样能够更好的在施工工艺方面进行考虑。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就是为了更好的对地基进行加固,然后消除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隐患,这样能够在施工工期以及施工进度方面进行保证。
1 粉喷桩加固软基的机理
粉喷桩加固软土技术,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是要利用水泥来实现固化的作用的,利用专业的深层搅拌喷射机将粉状的材料喷入到地层深处,这样能够更好的利用钻机来实现和软土地基进行均匀搅拌的情况,在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以后,在地下会形成一个整体性、稳定性和强度都非常好的柱体,这样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才能避免出现更多的问题。软土在和水泥结合以后会形成一个强度非常好、压缩性和渗透性非常低的水泥土固体,这样也能更好的实现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的目的。在水泥和软土进行拌合的时候,水泥颗粒的表面矿物会和软土地基中的水发生水化反应,这样能够形成水化物,在吸收大量的水分以后会形成水泥石骨料。在经过了大量的化学和物理反应以后,在地基深处会形成刚度和强度都非常好的水泥土柱体,在这个过程中,物理化学反应也会出现慢慢变化的情况,因此,水泥土柱体也是会随着时间的增加出现更加稳定的效果。
2 粉喷桩的设计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2.1 设计标准
公路工程在进行施工的时候,由于其等级是不同的,在使用时间上也存在着很多的差异,一般情况下,粉喷桩的基准期和公路的使用时间有很大的关系。很多的柔性路面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通常使用年限都是十五年,因此,其基准期也应该是十五年。公路工程在竣工以后,从开放使用到路面进行大修的过程中出现的沉降情况被称作为工后沉降,工后沉降有一定的容许范围,因此,在对粉喷桩进行设计的时候也要对其进行重视。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时候,要对稳定验算的安全系数进行确定,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保证施工的稳定性,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对加载的速率进行更好的分析,在施工过程中,速率进行调整也是对路堤稳定性的保证。在粉喷桩处理过程中,进行路段预压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预压的时候,实现预留沉降量静置就可以。
2.2 粉喷桩的设计
粉喷桩的桩径一般情况下要在五十厘米,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穿透软土地基的情况,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更多的问题,桩径的长度和桩距以及路堤的稳定性以及沉降量都有很大关系,在桩距方面,通常要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在平面上桩位可以呈现规定图形布置。为了更好的改善路堤底面的受力条件,在进行粉喷桩处理的时候,要在路堤下铺设垫层,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沉降量情况进行控制。
于沉降量小于30cm而大于10cm的位置,台前不用粉喷桩处理而直接做桩基,台后则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配合等载或超载预压进行处理。桥台处粉喷桩距宜采用1.1~1.2m,处理长度不小于5倍桥台高度,设置1/4~1/3长度的过渡段,并以采用桩距逐渐增大的过渡方法为宜。对于一般路基段,经计算如工后沉降量大于45cm,则宜采用粉喷桩处理软基,桩间距应根据经粉喷桩处理后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来确定。如工后沉降量小于45cm而大于30cm,则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配合等载预压进行处理。用粉喷桩处理路段路堤的预压高度为路槽设计高加预压期沉降量,即预压期末路槽顶面应沉到设计高,铺筑路面前无需移去预压土方量,仅需整理路槽即可。
3 施工工艺
进行粉喷桩施工的场地,事先应预平整,清除桩位处地面、地下的一切障碍物,如石块、树根等,并进行清表处理。场地低洼时,应先填粘性土,沟塘处需打设粉喷桩,应优先考虑抽水、清淤及整平等。粉喷桩主要施工工艺为:粉体喷射搅拌机械就位预搅下沉喷粉搅拌提升至离地面0.3m处重复搅拌下沉重复搅拌提升直至离地面0.3m关闭搅拌机械。
4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要根据工艺试桩确定的各种操作技术参数制定施工要点,供现场操作人遵守。严格控制钻孔下钻深度、喷粉高程及停灰面,确保粉喷桩长度和喷粉量达到规定要求。深度误差不得大于5cm,水泥损耗量平均不得大于1kg/m。粉喷桩要穿透软弱土层到达强度相对较高的持力层,并深入硬土层50cm,持力层深度除根据地质资料外,还应根据钻进时电流表的读数值来确定,当钻杆钻进时电流表的读数明显上升,说明已进入硬土层,如能持续50cm以上则说明已进入持力层。搅拌机每次下沉或提升的时间必须有专人记录,时间误差不得大于5s,提升前要有等待送粉到达桩底的时间,防止出现提升却未喷粉的情况,具体时间随机械类型与送灰管长度而变化。在桩上部1/3范围内应重复搅拌一次,并且复搅长度不足5m的,按5m施工。特别需要指出的,对于软土天然含水量大于70%的地段,要求复搅长度应贯穿软土层。钻进提升时管道压力不宜过大,以防钻孔淤泥向孔壁四周挤压形成空洞。在成桩过程中,如发生意外影响桩身质量时,应在12h内采取补喷措施,补喷重叠长度以不小于1.0m为宜。特别困难时以电流表读数明显变化为准。否则应重新打设,新桩距报废桩的距离不能大于桩距的15%。
关键词: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质量问题;处理方法
Abstract: to adapt to the change of the strata filling pile can, need not take pile, no vibration, when construction without squeezing and little noise (generally), applicable to use building concentration areas. But its strict requirements, after construction due and certain maintenance period, can't bear loads immediately. Filling pil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is developing very quick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driven cast-in-place piles with common quality problems and processing.
Keywords: driven cast-in-place pil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Quality problem; Process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灌注桩是直接在桩位上成孔,然后在孔内灌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而成。根据成孔工艺的不同,分为干作业成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爆破成孔灌注桩和人工挖孔灌注桩。其中沉管灌注桩是利用锤击打桩法或振动打桩法,将带有钢筋混凝土桩靴或带有活瓣式桩靴的钢套管沉入土体,然后边拔出钢管边灌注混凝土而成。若配有钢筋,则在灌注混凝土前吊放钢筋笼。
一、锤击沉管灌注桩
锤击沉管灌注桩施工时,用桩架吊起钢套管,关闭活瓣或放置混凝土桩靴。套管与桩靴之间要垫以麻、草绳等,以防地下水渗入管内。然后缓缓放下套管,压入土体。套管顶部应扣上桩帽,检查套管与桩锤是否在同一垂直线上,套管偏斜不大于0.5%时,即可开始锤击沉管。先用低锤轻击,观察后若无偏移,方可正常施打,直至符合设计要求的贯入度或标高。检查管内无泥浆或水进入,即可浇筑混凝土。套管内混凝土应尽量填满,然后开始拔管。拔管要均匀,不宜拔管太高,第一次拔管高度控制在能容纳第二次所需的混凝土浇筑骨为准。拔管时应保持密锤低击,并控制拔出速度,对一般土层,以不大于l m/min为宜;在软弱土层及软硬土层交界处,应控制在0.3~0.8 m/min以内。拔管时还应经常探测混凝土落下的扩散情况,注意保持管内的混凝土面略高于地面,直至套管拔出为止。桩的中心距小于5倍桩管外径或小于2 m时,均应跳打。中间空出的桩须待邻桩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后方可施打,以防止因挤土效应而使前面的桩发生桩身断裂。
施工中应做好记录,包括:每米的锤击数和最后1m的锤击数;最后3阵,每阵10击的贯入度及落锤高度。
为了提高沉管灌注桩的质量和承载能力,常采用复打扩大灌注桩。其施工顺序如下:在第一次灌注桩施工完毕,拔出套管后,清除管外壁上的污泥和桩孔周围地面的浮土,立即在原桩位再预埋桩靴或合好活瓣,进行第二次复打沉套管,使未凝固的混凝土向四周挤压扩大桩径,然后再第二次浇筑混凝土。拔管方法与初打时相同。复打施工时要注意:前后两次沉管的轴线应重合;复打施工必须在第一次浇筑的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采用复打法时,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前不能放置钢筋笼,如配有钢筋,应在第二次浇筑混凝土前放置。锤击沉管灌注桩适用于一般粘性土、淤泥质土、砂土和人工填土地基。
二、振动沉管灌注桩
振动沉管灌注桩采用振动锤或振动冲击锤沉管。施工时,先安装好桩机,将桩管下端活瓣合起来或套入桩靴,对准桩位,徐徐放下套管,压入土中,即可开动激振器沉管。桩管
受振后与土体之间摩阻力减小,同时利用振动锤自重在套管上加压,套管即能沉人土中。沉管时,必须严格控制最后的贯入速度,其值按设计要求或根据试桩和当地的施工经验确定。
振动沉管灌注桩可采用单打法、反插法或复打法施工。
单打法施工时,在沉入土中的套管内灌满混凝土,开动激振器,振动5~10s,开始拔管,边振边拔。每拔0.5~1.0 s,停拔振动5~10s,如此反复,直到套管全部拔出。在一般土层内拔管速度宜为1.2~1.5 m/min,在较软弱土层中,宜控制在0 6~0.8 m/min。
反插法施工时,在套管内灌满混凝土后,先振动再开始拔管,每次拔管高度为0.5~1.0 m,向下反插深度为0.3~0.5 m。如此反复进行并始终保持振动,直至套管全部拔出地面,在拔管过程中,应分段添加混凝土,保持管内混凝土面高于地表面或地下水位1.0~1.5 m。拔管速度应小于0.5 m/min。反插法能够使桩的截面增大,从而提高桩的承载能力,宜在较差的软土地基上应用。复打法要求与锤击沉管灌注桩相同。
振动沉管灌注桩的适用范围除与锤击沉管灌注桩相同外,还适用于稍密及中密的碎石土地基。
三、沉管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处理
沉管灌注桩易发生断桩、缩颈、桩靴进水或进泥及吊脚桩等问题,施工中应加强检查并及时处理。
断桩一般常见于地面以下1~3m的不同软硬层交接处。其裂痕呈水平或略带倾斜,一般都贯通整个截面。其原因主要有:柱距过小,邻桩施打时土的挤压所产生的水平横向推力和隆起的上拔力影响;软硬土层间传递水平力大小不同,对桩产生剪应力;桩身混凝土终凝不久,强度弱,承受不了外力的影响。避免断桩的措施有:桩的中心距宜大于3.5倍桩径;考虑打桩顺序及桩架行走路线时,应注意减少对新打入桩的影响;采用跳打法或控制时间法以减少对邻桩的影响。断桩检查,在2~3m深度内可用木锤敲击桩头侧面,同时用脚踏在桩头上,如桩已断,会感到浮振。亦可用动测法,由波形曲线和频波曲线图形判断断桩的质量与完整程度。断桩一经发现,应将断桩段拔出,将孔清理干净后,略增大截面面积或加上铁箍连接,再重新浇筑混凝土补做桩身。
缩颈的桩又称瓶颈桩。部分桩颈缩小,截面积不符合要求。其原因是:在含水量大的粘性土中沉管时,土体受到强烈的扰动和挤压,产生很高的孔隙水压力,桩管拔出后,这种水压力便作用到新浇筑的混凝土桩上,使桩身发生不同程度的颈缩现象;拔管过快,混凝土量少,或和易性差,使混凝土出管时扩散差等。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混凝土落下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一般可用复打法处理。
吊脚桩即桩底混凝土隔空,或混凝土中混进泥砂而形成松软层。原因为桩靴强度不够,沉管时被破坏变形,水或泥砂进入桩管,或活瓣未及时打开。处理办法是:将桩管拔出,纠正桩靴或将砂回填桩孔后重新沉管。
桩靴进水或进泥砂,常发生在地下水位高或饱和淤泥或粉砂土层中。原因为桩靴活瓣闭合不严、预制桩靴被打坏或活瓣变形。处理方法是:拔出桩管,清除泥砂,整修桩靴活瓣,用砂回填后重打。地下水位高时,可待桩管沉至地下水位时,先灌入0.5m厚的水泥砂浆作封底,再灌1m高混凝土增压,然后再继续沉管。
参考文献
[1] 严军,彭良松.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分析及处理措施[J]. 中华民居. 2011(S1)
[2] 于翔,付永刚.呼市地区混凝土沉管灌注桩质量状况[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5(12)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 实践教学 质量 管理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5-0039-02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基础护理学又是各专科护理学的基础。实践教学是深化理论课的重要手段,是培养护理人才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几年,通过我们对往届毕业学生的调查表明,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护理专业毕业生的护理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加强在校期间的实践教学,提高护理技术操作能力,对学生顺利进入医院实习、尽快适应临床工作、减少护患矛盾至关重要。切实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强化实训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技能型护理人才的管理重点。
一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转变教育的思维定势
1.加强教育,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山东协和学院原是一所职业技术学院,于2011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评审,批准改建为普通本科院校。山东协和学院护理学院根据高职人才培养基本理论及办学指导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用得上、留得住”,实践能力强,面向基础医疗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一线等工作岗位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近三年,在教师队伍中,加强教育学习,培养教师牢固树立护理专业不同教育层次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人才培养目标上来,统一到学院的教书育人工作上来,形成共识,并落实到实践教学中。
2.注重培训,转变教育方式上的思维定势
目前,我院基础护理学的任课教师都较年轻,全部是大学本科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直接来校任教,其接受教育培养的模式与应用到本院的实践教学有一些差距。教师们注重大学的教育模式,偏重理论知识的学术性、系统性的授课方法。同时,学生到医院实习后反馈信息,认为我们的教学与医院的实际工作有一定差距。教师即使在教学实践中经过“双师”培训,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但还是面临着与临床实际工作脱节的问题。因此,要转变教师在大学中所受教育方式的思维定势,从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护理人才出发,从社会需要出发,确定教育定位和培养目标,经过培训使全体教师转变高等教育方式的思维定势,逐步形成有别于大学教育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思想。
3.注意引导,在各教学环节中紧扣人才培养目标
注意引导教师在备课、课堂教学、示教、实训等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内容的合理整合,紧紧围绕培养人才目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邀请临床一线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织开放课、讲学、观摩教学等,有计划地了解当前医院先进护理理念、学术动态及护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充分利用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培训、研讨,合理应用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组织实训教学,积极练习护理操作技能,熟练掌握操作技巧,认真备课,改变教学理念,达成共识,并及时渗透到教学中,尽量弥补学校教学与临床实际状况之间的差距,使教学各环节与临床实际融为一体。
二 突出实践教学特色,强化实践教学质量管理
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高职护理人才的主要特征。因此,在基础护理学的教学中,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及时调整理论与实践课学时的比例,建立有效的实训教学管理体系,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
1.完善实训教学管理制度
为确保实训课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研室要从建立有效的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入手,对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先后制定了实验课管理细则、实验课排课管理细则、实验课教师管理细则、实验课学生管理细则、达标测试及达标卡管理细则和实验课质量检查标准。对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坚持每周检查一次,每次检查有记录,定期有讲评。在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中坚持学院、二级学院、教研室“三级监控”,坚持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和社会评价教与学的“三评监控”制度,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2.创建技术操作达标标准
创建制定技术操作达标标准,给每名学生建立达标手册,记录每项技术操作的考试成绩,此成绩占《护理学基础》学科总成绩的40%。教研室主任坚持参与听示教课,巡查实训课堂,参与学生的实训课、达标测试及技术操作竞赛,以掌握、了解教学进度和学生技术操作能力的情况,及时反思实训教学中的不足,引导教学方法的改进,加强辅导训练,逐步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3.对任课教师进行岗前培训
对基础护理学的实践教学内容、操作方法和新的护理用具的使用等,充分利用教学活动日,在每一项技术操作前,组织授课教师集体备课,并进行系统演示、示教、练习,强化教师技能操作的能力和质量意识,熟练地掌握操作流程和技巧。对新开课的教师,必须经过教研室主任对每一项技术操作验收、把关后方可授课,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学生应用能力培训的理念和技术水平,注重培养学生对技术操作练习的兴趣和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