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0 09:47:0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中语文教资笔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的定位。
外国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葆有了人类文化的精华,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则是其中的精品,这些作品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异域文化的窗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多元文化观念,因此,外国文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高中的外国文学教学应该依据教学《大纲》,改变教学观念,积极引导学生感悟作品浓郁的文学内涵,体会艺术魅力,激发学生阅读、欣赏外国文学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同时,要引导学生尊重异域文化,使学生懂得从他者的眼光透视本民族文化,逐渐树立多元文化的观念。
二、注重外国文学教学的文学性教育,培养学生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和人文素养。
2003年春颁布的修订《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重视语文的文学教育,《大纲》指出语文科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大纲》规定了选文的标准以及比例,“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该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在全部课文中,文学作品可占60%”。新大纲对语文文学教育的重视既符合国内外重视文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大趋势,也为高中语文的外国文学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和广阔的前景。高中外国文学教学应该遵循文学规律,以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为范本,并向世界文学名著辐射,培养学生鉴赏外国文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1、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文学形象,“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解构文本意义”。
文学是以审美形象的形态存在的,与科学活动的概念相比较,文学中的审美形象具有假定性、不确定性或模糊性,文学作品的意义往往是多重的、变动的。波兰现象学家罗曼・英加登认为,文学作品的诸层次结构中,……表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方面,带有虚构的纯粹意向性特征,本身是模糊的、难以明晰界说的。至于思想观念及其形而上的蕴含,更是混沌朦胧的,文学作品的最终完成,必须依靠读者自己去体验、去“填空”。中国古代文论所强调的“兴味”同样认为读者借助自己的想象和体味,可以在有限的文字中得到无限丰富的意蕴和旨趣。高中的外国文学教学应该遵循这一规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的再创造活动,而外国文学内涵本身的多义性、模糊性更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多向解读的空间。因此,在教学外国文学作品时,教师不要做定性的解读,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走进作品体验文学形象的情感、思想,让学生自主地与作品对话,从而获得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受。比如:七、八十年代的教科书以及评论界对莫泊桑《项链》及其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评价几乎是众口一词,即小说揭示了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指出了作者对玛蒂尔德的讽刺和嘲笑态度。但是只要我们深入作品认真研读就会发现,女主人公身上具有远比爱慕虚荣更为丰富的内涵,比如她的单纯、不满足于现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在丢失项链后对命运坚毅的抗争。而作者对玛蒂尔德的态度也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在讽刺中更包含有深切的同情。这些意义的获得,只能以学生走进作品、深入体验文学形象为前提。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节选)》中的戈多是谁?戈多的意义何在?戈多是否会来……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与感受,调动想象和联想去“对话”、去“填空”。
“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能适时的点拨,努力为学生营造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良好环境,积极鼓励学生批判质疑的精神。同时,外国文学是不同于中国文学的异质文化,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阻碍了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接受,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查阅作品的文化背景、作家生平思想以及相关文学流派主要特征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2、适时开展中外文学比较,知晓文化差异,感受文学魅力。
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文化、跨语言、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它打破了一切人为的界限,在多元文化语境中研究世界文学。比较文学的观念使我们在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时,具有世界文化的宏观视野,尝试从不同角度理解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进比较文学的基本原理,可以打破一元封闭的教学模式和认识局限,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站在世界文学的高度理解、评价外国文学作品。但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进比较文学,不是去讲解比较文学的理论和将中外文学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而是立足于外国文学作品的形象,进行适时、适当比较。比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与蒲松龄的《促织》是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但是它们却有相似的主题。《变形记》以人变成甲虫的荒诞形式、《促织》以人变成蟋蟀的情节都表现了人性异化的问题。但是由于时代的差异,蒲松龄和卡夫卡在表现人性异化的层面上是有区别的。蒲松龄只是从现实的层面无意识地涉及到了“异化”,因此,作品中的蟋蟀并没有失去自我后的焦虑、孤独、恐惧和痛苦,而是一只善于讨好、驯顺的蟋蟀,并以此给成名一家带来了的美好结局。而卡夫卡则是从哲学的层面有意识地观照了觉醒后的现代人的生存状态。这种比较可以为学生提供多视角审视外国文学作品的平台,寻求中外文学的相同和相异之处,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外国文学作品的意蕴,感受其不同于中国文学的艺术魅力。
类似的比较颇多,如贝克特的荒诞派剧本《等待戈多》与的《雷雨》的比较、《边城》与《百年孤独》的比较、《守财奴》中的葛朗台与《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的比较等。总之,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些中外文学作品的可比性是很强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作品,为学生营造多角度感受外国文学作品的环境,在中外文学的比较中知晓文化差异,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和适应多元社会的外国文学素质。
培养学生欣赏外国文学作品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外国文学作品的艺术技法,品味语言,也可以撰写读书笔记和小论文、进行课堂讨论、放映外国文学名著电影等等。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觉遵循文学规律和教学规律,积极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欣赏外国文学作品,真正实现《大纲》“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艺术表现力”的目标。
三、开设外国文学名著选修课,进行名著导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将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并对选修课的开设、教学要求、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和要求。这不仅克服了传统课程结构整齐划一的弊端,体现了世界母语教育课程结构设计的总体趋势,也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设外国文学名著导读的选修课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高中外国文学名著导读设课的目的是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外国文学名著,提高学生欣赏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养成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习惯。为此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l、外国文学名著导读所选篇目要以课程目标为准绳,选讲篇目可以依据《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附录三课外读物建议中推荐的篇目,同时兼顾其他作品。
2、不讲授外国文学史和进行文学评论,重在指导学生阅读、欣赏作品。外国文学历史悠久,流派和作品众多,教师一个学期可以选择一、二部作为范例,进行具体的阅读、欣赏指导,但不求全面和深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介绍作品的背景材料,梳理情节概貌,进行精彩片段欣赏,以点带面地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体会作品的文学技法,把握文学形象。为了巩固学生在课内所学知识,教师可以规定学生在课外自读自己喜欢的一部作品,并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督促,比如,组织讨论、写读后感和欣赏短文等。
3、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辅之以外国文学名著电影欣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作品。
四、高师外国文学教学与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的衔接与互补。
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语言文学专业是培养高中语文教师的重要基地,高中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与高师学生的文学素养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因此,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的外国文学素养,树立文学教育的观念,需从源头入手。
首先,改进高师外国文学教学,培养学生外国文学素养。
高师外国文学教学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经过应试教育走进高校的学生文学鉴赏能力薄弱,外国文学素养尤其欠缺;由于专业化的制约和功利化的思想,高校学生的文学兴趣淡薄。二是高师外国文学教学观念陈旧,王采丽在《清理与反思》中就指出:“外国文学名著的一些教学提示和指导材料有许多内容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几十年的兴无灭资的时代思潮影响下的某些观点……而有些教学者仍然当着千真万确的定论灌输给学生,这是很可悲的。”教学形式单一、僵化。教与学的局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外国文学的接受。为此,高师外国文学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契机,激发学生在课余阅读、研究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和研究中培养外国文学素养,树立文学教育的观念。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喜爱和探究外国文学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感受、体会外国文学作品情感、内涵和艺术技法。教学时,要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以重点作家、作品为核心,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学术观点的展示、师生平等的对话,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电影精彩片段、图片、音响、相关文字资料的插入等,从视觉、听觉、情感、思想等方面调动学生参与欣赏作品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深入到作品中,感受外国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获取欣赏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文学、心理学、美学等理论透视剖析作品,引进外国文学学术动态,让学生的视野更宽,眼界更高。
其次,与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衔接。
高师的外国文学教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树立学生文学教育的观念,另一方面还应该指导学生将文学教育的观念和外国文学知识和方法运用、渗透到今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因此,高师外国文学教学应该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将高师外国文学教学与高中外国文学教学适当地结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从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看,选入其中的外国文学作品都是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比如巴尔扎克的《守财奴》,莫泊桑的《项链》,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普希金的《致大海》、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西方现代派作品等等,这些作品都是高师外国文学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自觉地将高师外国文学教学与高中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进行重点指导。但是,这种教学决不能与语文教学法等同。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站在文学的高度,运用文学理论深入研究这些作品,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外国文学功底;又要指导学生从深奥的理论中走出来,站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角度欣赏这些外国文学作品。同时,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的舞台,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研读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自己备课,自己讲课,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既顺应了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又有利于形成学生博襟和眼光的人类意识,培养学生民族意识与人类意识统一的精神品格。从这个意义上讲,外国文学在陶冶情趣、开阔视野、丰富精神文化、培养学生全球意识等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因此,外国文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接受外国文学,如何培养学生欣赏外国文学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多元文化意识和世界主义的精神品格,是每一个外国文学工作者和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童庆柄.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陈悖.比较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刘献彪.比较文学教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6]郭天行.“文学教育学科教学原则”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成果――《文学启蒙教育论稿》、《文学启蒙艺术》、《文学启蒙教育个案精选》出版座谈会综述[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6)
[7]潭晶华.高校专家建言:外国文学教育值得开发[J].作文世界,2003,(7).
[8]庄文中.学一点外图文学[J].中学语文教育参考,1994,(2).
教学也同样如此,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适当地留下一点空白,让他们有自由呼吸的空气。但这种空白在阅读课中往往会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黑洞。在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时期,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在不断地变化。面对教育方向、教育政策的改变,我们有必要审视一下我们阅读课的不足。
一、阅读目的的盲目性
现在大部分老师上阅读课,不进行书目的规定与选择,只让学生自己去读。读的目的是什么,我觉得学生不知道,就连老师自己也不知道上这节课他的目的是什么。所以许多老师是在无课可上的情况下,随机去上阅读课,这样的课对老师来说既轻松,又方便。
二、阅读内容的无类性
阅读内容的无类性,在高中教学中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教材中阅读篇目的无类,二是课外阅读时作品的无类。多数教师固定在以前各种文体都用一个教学模式的阶段,没有体现文体意识,就无法探得文体的独特魅力。课外自由阅读多数老师的处理方式更是不管不顾,让学生自己操作采取放之任之的教学方式。
三、阅读方法的单一性
许多教师都认为自己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在教学中没有创新。阅读课堂只有一种,那就是放羊式,即每次给学生两节课,摘抄两页笔记,而老师在这样的课堂上就不起任何的作用了。
当语文界的同仁们看到阅读课是如此上的,也许对社会上流传的“误尽苍生是语文”的说法也就不会再怀疑了。所以教师应努力改进观念,创新方法,以提高课堂阅读的效率的问题已进入教学的日程。那么高中语文教师应如何开展阅读教学呢?
1.目的明确化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但盲目地阅读只能是消磨了时间,浪费了精力。阅读从目的上可分为文体式阅读。例如,精选阅读书目、篇章……把阅读内容按文体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也可以分为:名著、杂志……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这了解了文体知识,对于每一节阅读课,他们也会知道阅读任务、目的。还可分为课内课外结合式阅读。课还可以紧随课本的进程,按照课文讲解的进度,按排阅读的内容,制定出阅读的目标。
2.形式多样化
阅读的目的的多样性,自然要求阅读形式的多样化。阅读课要走出以往单一的形式,要跟社会发展、生活紧密相联系。网络现在对学生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老师、学校。所以,我们可以借助网络语言来丰富我们的阅读课。例如,让学生课后上网,整理时尚的网络语言,因为这种语词以一种轻松活泼的语态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还可以寓教于乐,采取做游戏的方式。例如接故事。方式是,把学生分成小组,由一个人起头,说一句话――今天天气真热,第二个人接下去说第二句――我很想洗个凉水澡,第三个人接下去说第三句――来到水库边看到一个人……这样一直接要接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性格不同就会接出不同的故事,故事的发展就会接出许多意料之外的结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者,而是作为主体与文本、与老师、与同学展开了平等地对话,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同时积极讨论和表达。整个学习过程学生个身心地参与,去享受学习过程的快乐。
3.读写结合,自主学习
早在2000多年前,孟子就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意思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求自得,自已钻研所得的东西才牢固,才能活学活用。我们在课堂上可以采用纵向读写方式、横向读写方式,还可以采用对比、类比读写方法,还可以采用片断背诵、感想撰写、交流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展示、互相激励、互相启发,并将思考和感悟落实在写作上。例如,在讲《史记》时,我们可以在讲完一个单元后,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人物形象描写。学生这样写郅都:你犹如那即将凋谢的花朵,在最后一刻也要绽放动人的资态;你犹如落日余晖中的一抹光彩,在最后一刻也要照亮昏暗的天空。几次调转,多少辛酸,多少苦楚,你一一咽下……这样写张骞:那是多少年的漫漫征程,千里征途汉节不失,岁月变迁,乡音不改。你带着大汉皇威浩荡西进,黄沙漫漫,迷住西行人远去的乡泪,却阻隔不了历史的烟尘穿越烽烟落定史册。……学生在享受阅读的喜悦中,逐渐变阅读兴趣为阅读习惯,变阅读习惯为阅读品质,读写结合,积淀飞跃。
班主任教师自查报告一
我作为一名教师兼班主任,工作在这个优秀的学校里,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师德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学生,影响学校,甚至影响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因此师德建设是一个关系到整个社会精神面貌的大问题。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我对行风整顿活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学习和反思使我更加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与差距。为了更进一步地搞好本职工作,我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
一、存在的问题
1、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狭隘地认为自身素质还可以,考试、考核我都能应付,逐渐放松了对专业的钻研.在工作中忽视了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对学习没有做到长期坚持,总是给自己找借口,由此导致了工作原地踏步。
2、开拓精神不强,教育理论学习不够透彻。学习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从实质上深入研究,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惑,甚至对某些教育政策的出台持观望的态度。在工作中安于现状,存在着等、靠的思想,总是被动接受领导安排的工作,不能主动替领导分忧。
3、记政治学习笔记,总是从各类报刊上东摘一段,西抄一段,以满学校要求的字数为原则,应付差事。而不是从心底里去学习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参加学校的政治学习也是人到心未到。
4、业务有待提高,本人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教材变动过几次,似乎是对教材很熟悉了,其实只是很肤浅地照本宣科而已 ,不能与时俱进。
5、对学生严肃有余,亲和不足。往往导致学生对我敬而远之。
二、根源分析
一是思想觉悟不高,认识不够。一直以来,总认为我一个普通教师只要教好书,上好课,管好学生不出问题,完成领导分配的工作,就万事大吉了。国家大事与自己一个普通老百姓无关,因此也就忽视了政治学习,记笔记也就是为了完成任务。
二是缺乏积极进取精神。总喜欢看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教学业务方面的书籍看得较少,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吸收的不多。总认为那些业务书籍看起来枯躁无味,而且多年的教学已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成了定势,一时是很难改过来的,或者,实在要改时,也不是我一个人要改,跟着大家一起来。若真到不适应教学要被淘汰时,也不是我一个人被淘汰。因此,就存在着一种不着急的心里。备课欠深钻教材,懒于思考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至使教学方法老化,语言表达欠精炼。
三是自己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整理。这次集中教育整顿使自己找到了问题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整改找准了重心及如何做好自己工作的方式、方向。
三、做的比较好的方面
1 、我能够作到热爱本职工作,立足岗位,安心从教,教书育人,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工作尽职尽责,精心施教,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无不批改作业,对学生教育不用心的行为。
2 、作为一名教师,我能发扬奉献精神,坚守教师情操,不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从不向学生家长索取或变相索取财物,硬性向学生推销资料书籍,学习用具或其他商品获取利益,或巧立名目向学生乱收费,而是严格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章制度。
3 、能主动与学生和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从不指责和训斥家长,在工作中能做到尊重同志,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优化自己的工作环境。
4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能够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每个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无讽刺、挖苦、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5 、我能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做文明公民。工作上严以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四、今后还需在以下方面继续努力:
1、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我。
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教材变动过几次,似乎是对教材很熟悉了,其实只是很肤浅地照本宣科而已 ,不能与时俱进,因此,今后我要时时处处加强学习,吸收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大胆探索,深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育教研能力。
2、尊重学生,教育引导,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境界。
以前,对学生严肃有余,亲和不足,导致学生对我敬而远之。今后,在教育教学中对待学生一定用关怀和亲切的言语、以自己良好的心态、来教育帮助学生,达到教育的目的。避免出现烦躁和说话粗鲁的态度,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学生面前树立“严师慈母“的形象。
3、强化责任,提高效率。
对自己的工作多用心、用脑,领导交办的事及我自己份内的事做好计划,使其有序、有时、有步骤地完成,今天的事绝不拖到明天做,树立强烈的时间观、效率观、质量观,促进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
4、家校联手,共育蓓蕾。
在工作中勤观察、勤思考,想学生、家长之所想、急学生、家长之所急,充分发挥家校的纽带作用。
通过自查,我将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牢固树立服务学生和家长的意识,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严格履行教师的义务和职责,使自己成为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人民教师,为学校教育工作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班主任教师自查报告二
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更是每一位教师的立身之本。我校本次思想纪律作风整顿活动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作风整顿,使全校教职员工爱岗敬业意识增强,组织纪律更加严明,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学校各项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作为一名普通高中教师,在本次作风整顿中通过认真反思自已思想和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自查自纠,对照检查。
一、存在问题
1、缺乏依法执教意识。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对于个别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屡教不改的学生,总是心躁气急,大声训斥,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他们,最终使师生关系形成僵化对立局面。经过认真反思,我深刻地认识到这是一种严重伤害学生自尊的表现。这样不仅损害了人民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辉形象,而且严重违犯了依法执教的职业要求。
2、关心学生不够到位。因为受身为男性教师的身份局限,性格缺乏细心和耐心,对学生要求过于严格。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取宏观管理,对于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常常不注重细节,考虑不到特殊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和贫困生的具体困难,因而让部分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温情和关爱,更是难以做到严慈相济,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终身学习理念不强。对于终身学习理解不够深刻,在平时的教学中,满足于自己的现状,缺乏强烈的求知欲望。总觉得自已怀揣本科学历,从教接近十年,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足以胜任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因而不善于钻研业务,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累积新鲜的语文知识,虚心向同行取经、交流,做事保守,甚至不懂的问题不敢低头想别人请教,业务水平提高缓慢。
4、开拓创新精神欠佳。在语文教学中,备课不下功夫,简单地把备教案等同于抄教案,教案只用于应付学校检查,上课时常信口开河,离题万里,或者照本宣科,只向学生传授陈旧僵化的死知识,甚至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的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原因分析
1、缺乏对教育法律法规的深入学习,尤其对《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市教师“十不准”》等法规和文件的深入学习和深刻理解,因而陷入固步自封甚至违背依法执教的地步。
2、对崇高的教育事业和高尚的教师职业认识不深,缺乏热情,总觉得现在教师工资和其他行业比起来少的可怜,人家作息是朝九晚五,教师作息却是朝六晚九,心理失衡,总认为工作对得起良心就行了,何况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没良心的“白眼狼”,上街遇见老师连话都不问,缺少对老师的起码尊重,所以时常认为对学生关心那么多对干什么。
3、一方面对终身学习认识不透彻,总觉得当前体制下,即便是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再多,能力再强,老爸不是李刚,你家不是银行,也是白搭。另一方面是教师工作繁重,时间紧张,精力不足,况且对继续深造经济负担难以承受,真可谓“有想法,没办法”,甚至为现实中“购买两本书还是扛回一袋米”的问题难以抉择,无可奈何。
4、在语文教学中,投入精力,发扬开拓创新精神去搞教学,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教学效果不一定明显,况且现在高考指挥棒依然指向应试教育。对于学生的作文,思想、内容及形式如若刻意去追求创新,孰不知走的却是险棋,搞不好就会被思想保守的阅卷老师当成异端邪说,绣花枕头,遭到枪杀,一棍子打死。
1986年,在美国作了两年访问学者的葛剑雄回到复旦校园,陪他回到国内的还有两件时尚电器,一件是清晰度很高的摄像机,另一件是一台窗式空调机。他准备把这台窗式空调机装在他刚分到的两室一厅的新房,此举动引起了很多同事和邻居们的艳羡和议论。
议论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当时的复旦只有接待外宾的招待所才装有空调,校长苏步青消夏也是靠一台电风扇;而葛剑雄的导师谭其骧教授承担着国家重要课题,为了能让他如期完成任务,学校只在盛夏才安排他住进宾馆。
议论的原因之二,就是葛剑雄买这个“洋玩意儿”到底划不划算。除了买空调要用去几百美元外,当时安装一台空调是件麻烦而且破费的事情,仅电费一个月就要用去100多元钱,而身为复旦大学副教授的葛剑雄每月仅拿130元的薪水。
不过,葛剑雄心里有着自己的算法。当时,他正承担着一个8卷本的古籍整理项目――《清人文集地理类汇编》,时间紧、任务重,葛剑雄为此一直犯愁:高温桑拿天气让他下午及晚上根本干不了活儿。不开电扇,汗水一会儿就把全身湿透了,开了电风扇吹得桌上的书乱翻页不说,甚至有可能把书籍吹坏。交稿日期一天天逼近,他耽搁不起啊!
而这一切烦恼随着装上空调便迎刃而解了。让葛剑雄满意的是,他不但能如期完成任务,而且也会获得不错的收入。给古籍点标点,当时每千字可以拿到3元钱的报酬,他一个晚上可以点上五六千字,一个星期的收入就把一个月的电费给挣回来了。而最划算的是,他和家人可以在舒适凉爽的空调房里愉快地度过夏天,这种惬意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一件商品如能带来财富附加值,他认为只要价位能承受就划算
葛剑雄虽然身居书斋,他的消费观念却一直走在大众的最前列。在他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清单里有十几项:1986年夏天买摄像机;1987年装窗式空调;1990年买台式电脑;1991年买笔记本电脑;1992年买手提摄像机;1992年买数码照相机;1998年买第二台笔记本电脑和掌式摄像机;2000年买第二架数码摄像机、第一个数码全球定位仪;2001年买第三台笔记本电脑等等。
而买这些东西,葛剑雄不仅完全是自己掏腰包,而且都是在它们价位最高时购买的,在当时绝对属于奢侈品。比如他耗资1000美元购买的第一台长城牌8088型台式电脑,配置与现在虽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当时已经算是天价了。还有,他买的第一台笔记本电脑,配的是286黑白显示器,也用去了1000多美元。
后来,葛剑雄的一些朋友、同事花同样的价钱购得性价比更高的设备时,就开玩笑说,你当初花那么贵的价钱买的,太不划算了吧!葛剑雄不以为然,他一向看重的是它们的使用价值,而不仅仅是为了赶时髦。他认为,与节流相比,开源才是最重要的。一件商品如果有利于开源,能为他带来财富附加值,价位又可以承受,那么这笔投入就是划算的,哪怕冒些风险也值得。
1998年夏天,葛剑雄到英国剑桥大学作访问学者。应《文汇报》之约,他要在繁忙的讲学和学术活动间隙,把每天所见所闻在笔记本电脑上整理成文字,通过互联网发回国内。
而当时,笔记本电脑在国内一些顶级媒体的专业记者中都未完全普及,葛剑雄因此大显身手。
最让葛剑雄得意的是这样一件事情:1998年7月15日,葛剑雄独自在剑桥河畔散步,巧遇著名科学家霍金先生,与对方一番愉快交谈后,葛剑雄被大师的思想与学识深深震撼。他回到住处,打开电脑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写了出来,当天在网上发给了《文汇报》的专栏编辑,第二天,《文汇报》就以《邂逅霍金》为标题全文刊发出来。这篇文章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后来还入选高中语文教材。
看到自己重金购置的电脑,为自己带来精神享受的同时,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使得葛剑雄颇有感触。他经常对朋友说:“商品的价值在于使用,而不在于它能值多少钱。如果一件物品比别人早使用了许多年,又能为自己创造财富,买这件商品就是划算的。相反,如果买来的商品仅仅为了人有我亦有,而无法享受它的妙用,这样的商品即使拥有,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住别墅、开私家车,他成了复旦教授中“敢吃螃蟹”第一人
在家庭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的今天,葛剑雄更有资格为自己骄傲。1985年,葛剑雄到美国作访问学者,当他看到这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的汽车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大了极大便利时,他便花1800美元买了辆福特牌二手车。40多岁的访问学者在美国开起了私家车,这在当时绝无仅有。
就是这辆二手轿车,让葛剑雄收获颇多。节假日他驾车载着家人游历了纽约、华盛顿及周边的一些城市,还在加拿大旅游了一周。有时,朋友也搭乘他的顺风车一起游玩。临回国前,葛剑雄把这辆开了1年多的“爱车”作价1200美元又卖了出去。
回到国内,葛剑雄有十多年没有开过车,可随着社会活动的增多,他又动起了开车的念头。2002年夏天,葛剑雄冒着酷暑考驾照了,毕竟以前有基础,他很快就拿到了驾照,而此时的他已是年近花甲的老人了,不经意间他在复旦校园又创下了一个纪录。
想不到的是,刚拿到驾照的葛剑雄就凭借它完成了一次重要的置业。当时有位朋友向葛剑雄透露了一个信息,在浦东康桥半岛有多幢独院别墅出售,售价仅70多万元。葛剑雄听了有些动心,便开车载着朋友到实地考察了一番。他发现别墅环境特别好,虽然离复旦校园有26公里,但因为道路通畅,开车只需半个小时左右,他当即拍板就在这里买房了。于是,住别墅、开私家车,葛剑雄成了复旦老教授中“敢吃螃蟹”的第一人。
如今,葛剑雄购置的别墅已升值了几倍,但他觉得房产增值倒在其次,主要是他能安居乐业,最让他愉悦的是他终于拥有了梦寐以求的大书房。每当工作疲惫了,他便驾车到景色优美的郊外兜风。开起车来,他觉得自己年轻了许多。
随着社会活动的增多,开车不但给他节省了许多宝贵时间,也使他的活动范围更大,有时一天要赶几个场子,他也能从容应对了。
他的“前卫”和“出格”,其实是一种积极人生态度的表达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葛剑雄生活方面的卓尔不群,给他招来了一些非议,对此他淡然处之。作为知名学者、大学教授,葛剑雄有着自己鲜明的财富观和消费观。他觉得追求时尚生活既可以满足精神需求,还能创造新的财富附加值,于公于私都有利,何乐而不为?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葛剑雄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钱财的来路必须清白,也要花得合法,消费起来既不损害国家利益,自己也心安理得。别人议论是别人的事情,只要自己襟怀坦荡就是了。
与自己消费方面的前卫观念相比,葛剑雄对于公家的财产却是极其谨慎和爱惜。他的博士导师谭其骧先生生前捐资创立过一项基金,历经数年积累已达到20万元。当时,一位朋友建议这项基金交由他来经营,保证每年能带来多少利润,还说如果达不到就由他个人补偿。这项提议遭到葛剑雄的断然拒绝,他生怕这笔钱落到别有用心的人手里,对不起国家和先师的信任。思索再三,他把这笔钱存入一项三年期基金,获利不菲。后来正好遇到股市低迷,利率下跌,葛剑雄暗暗庆幸当时自己坚持了原则。
今年64岁的葛剑雄身体硬朗,精力充沛。他一向认为,懂得生活的人才更会工作。他的“前卫”和“出格”,其实是一种积极人生态度的表达:珍爱生命,充满活力,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