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学和医学技术的区别范文

医学和医学技术的区别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09:46:5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医学和医学技术的区别,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学和医学技术的区别

篇1

成像技术。临床诊断。合理使用。

随着医学影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the importance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in clinic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1].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is not only very simple and convenient to operate, 但是 而且 这个 最终的 后果 属于 医学的 成像 技术 诊断 是 不 明显地 不同的 从…起 这个 真实的 症状 属于 病人 这个 不断的 进步 属于 科学 和 技术 医学的 成像 技术 是 而且 不断地 改善 和 改善, 和 这个 精确 属于 成像 设备 是 而且 不断地 改进。本文通过介绍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类别和原理,研究了医学影像技术的临床意义。

医学影像技术的医学影像技术正变得越来越流行,医学影像技术也是最有前途的专业之一[1]。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的发生。

。X射线成像主要取决于射线波长的穿透。主要用于观察人体器官和组织,如骨骼、形态、位置、性质、金属异物等。如果人体骨骼或器官有损伤或变形,可用射线扫描相关部位,然后在胶片上进行成像。从胶片的成像可以看到体内的病变,然后医生会根据病变的部位或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2]. 目前的X射线技术比以前更加完善和先进。以前难以成像的自然组织和器官,如血管、心脏、膀胱等,现在可以通过X射线成像。目前,大多数X射线摄影和透视设备采用多主机系统,然后与各种摄影、诊断床等辅助设备一起使用。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控制和图像处理系统,X射线技术可以完成一些特殊任务和功能测试。

。CT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人体组织吸收的X射线的不同性质。它可以将人体的一个特定层分成许多立方体。X射线可以通过扫描这些立方体获得临床诊断信息。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主要扫描人体的某个部位或区域,然后在连接的计算机中形成诊断数据或治疗措施。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在组织横断面扫描中的精度非常高。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与射线成像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不仅可以定性地监测人体器官的进展,而且可以提供准确的检测数据信息。此外,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不仅具有非常快的扫描速度,而且具有特别高的最终成像分辨率。摄影技术的扫描区域和工作区域的大小也关系到摄影和成像的效率。磁共振成像是一种与人体密切相关的磁共振成像。其工作原理是,当人体受到外部固定脉冲的刺激时,人体内会发生磁共振。一旦磁场消失,质子将发送MR信号以形成图像。磁共振血流成像技术在磁共振成像中可以清晰地显示心脏、心房等器官的精细结构,也为各种心脏病的准确治疗提供了依据。

阴影技术有许多应用,如腰间盘突出、寄生虫、脑血管疾病、肿瘤、鼻炎、头痛、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可用于诊断。通过CT的成像技术可以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医生可以通过CT的影像为患者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可以提高医生诊断病因的准确性[3]。

。然而,使用计算机X线摄影有一个缺点,即在用X射线进行诊断时会对患者的身体功能造成一些损害。一般来说,计算机X线摄影的技术很少应用于腹部器官疾病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因此,在使用计算机X线摄影技术之前,医生必须熟悉患者的病情,不能随意使用摄影和成像技术,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摄影和成像技术。

。此外,高频超声成像技术还可以使用微型探头检查和诊断胃肠道疾病和胃肠道肿瘤。通过微型探头,医生可以了解肿瘤的大小、深度和范围,更好地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和治疗方法,降低肿瘤患者的治疗风险,提高肿瘤患者的治愈概率[4]。

。医生可以通过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了解胎儿的生产情况。此外,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也将用于生殖医学和围产期观察。

超声造影剂注射到人体静脉后,它会随着毛细血管扩散到全身,然后通过相应的对比成像技术将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实际情况成像到计算机上。此外,超声造影剂还可以反映人体各器官和组织的血流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坚实的事实依据。总之,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他们在医学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最突出的应该是医学成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医学影像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而且可以提高我国的医疗水平。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医学影像技术对临床诊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相关部门和医院必须更加重视医学影像技术,努力提高医院的质量和水平。本文对医学影像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研究,希望我国的医疗事业能够不断改进和提高。

[1]程磊。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19(28):212。

[2]马秀敏。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19(11):156.

篇2

关键词:远程医疗;高精度;医学图像;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R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275-01

一、远程高精度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概念以及特点

(一)远程高精度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概念

远程高精度医学图像处理技术是指满足医学质量及其要求,包含医学完整信息的高质量、高清晰、高精确的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它包括医学影像的采集、图像缝合、图像压缩、图像存储、图像传输及其图像的复原再现的过程。

(二)远程高精度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特点

通过国家构建的交互式计算机系统实现医学图像的静动态解析及其多点交互,完成了病理图像的无缝拼接,完善了医疗卫生事业的信息化、数字化的进程,无疑是中国科学技术的一大进步! 远程高精度医学图像处理技术运用计算机、通讯、 医学设备和现代技术,通过图像、数字数据信号、符号等将病人的病历资料远距离输送和传输,实现了医学专家和医生、病人之间在不同地方直接的交流和诊治。

二、国内外远程高精度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内容及方法

远程高精度医学图像处理技术与其他图像处理技术(传统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区别和联系视频会议系统技术和高清视频会议系统(NETMEETING),一般的卫星传输,音视频压缩技术。

远程高精度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几个重要发展历程,远程高精度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技术实现及其高端设备全自动数字病理切片扫描仪的运用。

三、全自动数字病理切片扫描仪的应用

(一)全自动数字病理切片扫描仪的技术特点

远程高精度医学图像处理技术与其他图像处理技术的区别和联系:视频会议系统技术和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一般的卫星传输。远程高精度多路医学动态解析转移及多点交互系统、远程静态医学图像交互式讨论系统、远程病理无缝缝合拼接及诊断数字技术系统病理工作站、远程手术指导系统、远程查房系统及其电子医院数码技术系统、远程高精度皮肤检查系统、体征检查内镜系统、远程医学影像阅片及讨论系统、及其远程培训及其教育系统。

实际上远程高精度医学图像的获得虚拟病理切片是利用电脑控制显微设备或者CCD镜头的上下运动,一张一张的通过面扫描自动采集放大后的图像,这种信号是计算机能够识别处理的数字信号,较以前的线扫描有了很大的提高,然后通过储存自动缝合拼结成一张信息完整的数字病理图片通过光纤发到服务器上或者其他计算机中,通过图象处理软件可以对图象进行编辑处理,这种能够虚拟观察的计算机可以被认为是虚拟显微镜,一个很大的图像通过软件的处理,可以压缩以后传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

总体来说,数字病理切片技术应用显微图像数字化目前世界上和国内的应用上还停滞在局部图象扫描的数字化的水平上,就是通过显微镜或者摄象机或者数码相机中的CCD采集很多张或者上百张用来诊断病情或者做出分析并且复原出病理图象的照片,远程诊断和进行专家讨论,为专家提供了非常有用而真切的医学图像信息,使专家能够很快地浏览图片上的医学信息,非常方便而准确,节省了大量时间和资源,方便了医生和患者,它的推广给现代医学带来了观念性的技术变革。

(二)全自动数字病理切片扫描仪的应用实例分析

数字病理切片可以进行远程会诊和远程诊断病情,医院可以制作数字病理虚拟切片和一些病理资料通过软件进行查看和浏览,分析和判断并且得出病情的判断,医院可以收集病人会诊的病历资料进行局部的切片扫描,随意进行放大和压缩的进行观察也可以上传到服务器上,提供给大家查阅,对大病技术特别是肿瘤的病变有了很好的效果,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完全达到病理资料的电子化、数字化、技术化。

四、高精度医学图像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展望

南非项目,西部为民工程,云南县县通工程,南方医院工程,协和医院,中山医院,瑞京医院的运用情况,印度运用情况,ATA年会及其科技部国际培训班情况,人类的安康,天下的福址,解决了人民的看病难看病贵,医疗资源分布的严重不均。天正在使用的绝大多数远程医疗系统采用了两种不同技术类型。一种叫做存储和传输,用于将数字图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数字图像在原始拍摄处传输到另一个地方,这是一种非实时的典型应用。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功多年以前曾经预言:“未来医疗活动中,医生将面对计算机,根据屏幕显示的从远方传来的病人的各种信息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这种局面己经到来。

篇3

1目前中医药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中医药作为一种重要辅助及补充医学,在逐步走向世界的同时也受到一些质疑。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以目前现代科学研究方法难以提供足够的证据支持包括传统针灸经络理论在内的中医药理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限制中医药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及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新技术在中医药基础及临床科研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推动了中医药科学的现代化发展。作为一种先进的生物医学影像技术,fMRI在探索中医药在临床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面展现了非常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但fMRI技术的复杂性要求从事该项研究的人员同时具备计算机信息科学及医药学基础知识,而我国传统医工分离的教育体制导致该领域人才匮乏。近年来,为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和信息化目标,全国不少中医药院校逐步开设了中医药信息学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医工结合的交叉学科,中医药信息学将现代信息工程技术与传统的中医药科学密切关联,为培养符合中医药领域fMRI研究人才创造了条件。笔者认为,推动中医药信息学科建设、开展中医药领域fMRI研究,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研方法挖掘中医药宝库、研究中医药科学、解决制约传统医学发展瓶颈问题的关键所在。

2磁共振功能成像基本原理及其在科研中的应用

传统医学成像技术主要包括X线成像、超声成像、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成像)、磁共振成像(MRI)及核医学成像,以往这些成像均以解剖成像为主,主要通过观察疾病引起的解剖形态变化来实现诊断和鉴别诊断目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逐步从之前单一解剖成像发展成为一种解剖成像与功能成像兼备的可用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及基础和临床科研的技术手段,其中MRI技术的发展尤为突出。fMRI便是一种将功能与解剖成像、临床与科研影像相结合的成像新技术,为脑功能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开拓了新的发展方向。

2.1基本原理

广义的fMRI技术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弥散张量成像(DTI)、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波谱分析(MRS)、磁共振波谱成像(MRSI)及血氧水平依赖成像(BOLD)等。不同的成像技术各有优势,在临床中有不同的应用。狭义的fMRI一般特指基于血氧水平信号变化强度的BOLD技术,其基本原理是人体大脑神经元活动导致大脑被激活的功能区局部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引起血液中顺磁性氧合血红蛋白及抗磁性脱氧血红蛋白的比例改变,使局部磁场均匀度变化,进而引起BOLD信号改变。

2.2基础及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基于BOLD的fMRI技术无需注射对比剂,以其无创、无辐射损伤、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可在活体上重复进行等优点在脑功能基础及临床研究中具备独特的优势。目前,fMRI在基础科研中主要应用于运动、感觉(听觉、视觉、嗅觉)、语言、认知、记忆、智力、情绪、性格、决策、睡眠、意识、性别、发育、衰老、针刺、坐禅、睡眠等相关研究,尤其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在临床研究中,fMRI技术主要应用于神经系统相关类疾病、各种成瘾性疾病、精神类疾病、药物应用、脑卒中及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疼痛及癫痫等相关研究。值得关注的是,fMRI能从整体上探索各种诊疗方案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恰好与中医将人体视为有机统一整体的理念相符。因此,fMRI在各种中医特色病种的研究中独具优势,在揭示中医治疗疾病的内在机制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磁共振功能成像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近年来,fMRI广泛应用于基础科研及临床研究中,在中医药领域,由于fMRI实现了无损伤活体脑功能研究,可直观获取针刺时脑功能区激活状态的信息,使针刺作用机制的研究日趋深入。目前,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基于fMRI的针刺作用机理研究[1-5]。其范围主要涵盖真针刺与假针刺时中枢神经响应的区别、不同针刺手法中枢神经响应的区别、不同穴位中枢神经响应的区别、健康志愿者与处于不同疾病状态下患者的区别、针刺刺激与其他类型刺激的神经响应区别等。针刺作用的发挥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及调节机制密切相关,但对针刺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调控的具体作用机制,目前仍存在不同的学术观点。如哈佛Martinos生物医学图像研究中心的中医针灸研究团队的研究表明,针刺是通过大脑边缘系统、旁边缘系统、大脑皮层的负激活来发挥作用[6]。国内相关研究则表明,针刺刺激具有不同的时空特性,这种不同穴位的不同时空特性正是针刺治疗的关键影响因素,也是针刺穴位特异性的基础[7]。当然,关于针刺fMRI研究的方法学尚存在一些问题[8],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另外,fMRI在中医药其他领域也逐渐显现了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如在中医药治疗的疗效观察、疗效评价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正在逐步开展。此外,国内一些研究机构也在探索将fMRI用于中医症候及证型的研究中。

4对中医药信息学科建设的意义

fMRI作为在中医药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中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现代化医学影像技术,对中医药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当然,fMRI研究的复杂性对从事fMRI研究的科研人员提出了较大的挑战,fMRI复杂的实验数据处理要求相关科研人员既要拥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理工学科知识基础,同时还要求具备必要的医学知识。因此,fMRI研究的发展需要一批具备跨学科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但我国目前医工分离的教育体制导致这一类型人才极为缺乏。为此,不少中医院校近年来逐步开设了中医药信息学专业课程。

作为一门新兴的中医药学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9-10],中医药信息学科立足于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将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与医学科学相结合,打破了以往医工分离的教育体制,客观上提供了将包括中医药科学在内的医学和信息工程学科切实有效融合的客观条件,为fMRI研究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条件。目前,不少中医药院校附属医院放射科室已引进了MRI,具备了开展fMRI研究所需的实验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设备条件,同时又有充足的研究所需的病源条件,对今后开展中医药相关的fMRI研究极为有利。因此,中医院校有必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信息学科的重要作用,合理设置中医药信息学专业,调整中医药信息学课程设置,为学生构建医工结合的基础知识体系[11];同时,重视培养开展fMRI研究所需的人才,推动fMRI研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和发展,逐步形成fMRI研究发展与中医药信息学科建设互相促进的局面。

5小结与展望

篇4

1循证医学的概念、核心思想及其与传统医学的区别

1.1概念循证医学是指临床医师诊治病人应该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任何医疗决策必须建立在科学证据的基础上,而这种科学证据也应是当前最佳的证据。

1.2核心思想循证医学的核心是应用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对病人的病情及其医疗做出评价时,要充分利用当前的最佳证据,通过系统研究将个人的经验和获得的最佳外部证据融为一体。

1.3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区别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最大的区别在于临床医师在制定医疗决策时既重视已有的个人临床经验,同时又强调采用现有的、最好的、客观的研究依据,两者缺一不可。

2医学图书馆员在EBM中的作用

2.1指导医师正确利用图书馆首先是普及用户教育,让每一名读者了解馆藏,掌握检索文献信息的技能,其次是冲破传统观念,改进服务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吸引愈来愈多的读者(或用户),真正成为医教研的文献信息保障中心。

2.2为医师提供EBM的证据来源EBM的证据来源非常广泛,包括数据库、医学期刊、论著等。主要来源:一是CorchraneL图书馆;二是最好证据(bestevidence)资料库:三是重要的医学数据库;四是其他有关EBM的专著指南等,医学图书馆应重视对上述资源的开发,使之在临床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

2.3捕捉最佳信息,搞好情报服务工作如今不少国家将医院图书馆员称之为临床医学图书馆(clinicalmedicallibrari-an,CML),他们的工作主要是为管理病人的临床医师提供高质量的有关病症的特定信息,还要经常与临床医师一起参与巡查病房,参加一些有关的会议及其他活动,在参加病房巡查和平常的讨论会上,所获得的医学知识及相关信息,能够帮助图书馆员有效地了解、分析临床方面的各种特殊问题,并以高质量的情报服务帮助临床医师妥善解决问题。

3循证医学对医学图书馆员的要求

3.1熟练掌握EBM的知识应率先学习EBM的原理和方法,了解EBM的一般知识,参加EBM的各项培训和研究,充分发挥图书馆员的专业技术作用,此外,还应及时提供最新EBM培训班信息。

3.2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在电子时代,医学图书馆员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如下:一是医学知识,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及中医学知识;二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三是公共外语,图书情报外语及医学专业外语知识;四是医学信息相关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知识;五是信息技术知识。

3.3为临床医师讲授信息检索的方法与技巧为了推动循证医学实践,图书馆应举办CochraneLibrary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及其他相关信息检索技术的培训班,使全院职工尤其是临床工作人员充分掌握临床循证医学的思想和方法,掌握证据检索的技巧,提高他们的循证医学意识和科研素质。

3.4参与信息筛选及其质量控制图书馆员今后的服务重点不仅仅是寻找信息,而且是在获得最好的信息后,发现解决问题的答案,并从众多可用信息中辨别文献的质量,筛选出切题合适的文献为临床医师和卫生决策者服务。

3.5参与文献的系统综述或荟萃分析实现循证医学的技术依据是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对其进行的系统综述或荟萃分析,收集所有相关的RCT文献,是荟萃分析最基本的步骤,医学图书馆员可以与统计学专家、流行病学专家、医学专家共同完成这些工作,编写出高质量的系统综述或荟萃分析文献。

篇5

关键字:数据挖掘;HIS;特点;任务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医院信息系统(HIS)、数字医疗设备和医药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各医疗卫生单位计算机中的数据容量不断膨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地解决海量数据的存储和数据检索的效率问题,但无法改变“数据爆炸但只是贫乏”的现象,如何充分应用这些宝贵的医学数据资源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决策,促进医学研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是一个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信息处理技术,它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出可信的、新颖的、有效的并最终能被人理解的信息模式处理过程,它涉及数据库、人工智能、统计学、模式识别、可视化技术、并行计算等众多领域知识。医学数据挖掘是一门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大的新兴交叉学科,它需要从事智能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数学的科研人员与医务工作者通力合作,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医学数据库中,用以发现其中的医学诊断规则和模式,从而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帮助管理者发现并创造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2 数据挖掘的定义

从商用角度来看,数据挖掘可定义为一种类深层次的数据分析方法,是按照企业既定业务目标,对大量企业数据进行探索和分析,揭示隐藏的、未知的或验证已知的规律性,为企业决策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而获取利润的一种模型化的先进方法。

从技术角度来看,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有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由定义可看出,数据挖掘与传统数据分析(如查询、报表、联机应用分析等)的本质区别在于数据挖掘是在没有明确假设的前提下挖掘信息、发现知识,换言之,数据挖掘所得到的信息应当具有预知未知、有效和可实用3个特征。

3 数据挖掘技术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技术的产生时间不长,但其在商业、产业、电信等领域的应用已相当广泛,并取得了客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由于医疗卫生系统本身具有的复杂和时变的特性,导致数据挖掘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医学技术作为一门验证性的科学,因此在该领域的数据挖掘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3.1 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特点

医院信息系统中包含了医疗过程和医患活动的全部数据资源,既有临床医疗信息,又有医院管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反映了医学的独特性。

3.1.1 多态性

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包括纯数据(如体征参数、检验结果等)、影像(如CT、B超等)、信号(如ECG、EEG等)、文字(如患者检查检验结果、病历记录等)等,因此其具有模式的多态性,这也是其区别于其他领域的显著特征。

3.1.2 不完整性

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是在对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收集的,是以对患者进行诊断并最终治愈为目的,并非以研究为目的,再加之人为因素也可导致数据记录的偏差和缺失,因此搜集的数据具有疾病信息的客观不完整性和描述疾病的主观不完整性。

3.1.3 冗余性

医院信息系统是一个特殊的系统,系统中的某些数据关乎患者的健康安全,如发药信息、检查检验结果数据等,为进行数据校验,保证数据的正确性,系统会保存大量重复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数据记录。

3.1.4 隐私性

医院信息系统中保存了患者的所有信息,包括身份信息、诊疗信息、费用信息等,也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患者的隐私,一旦这些隐私信息被暴露,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侵扰,就会涉及到较多的伦理、法律等问题。

3.2 医院信息系统数据挖掘的步骤

数据挖掘可分为预处理和挖掘分析两个阶段如图l所示。由于医学数据具有前文所介绍诸多特性,需要对带挖掘数据进行筛选、清洗、匿名化、标识转换等操作,因此通常需要花费较多时间,通常约占总时间的60%。

3.3 医院信息系统数据挖掘的任务

3.3.1 分类

分类是指根据一个可预测属性将事例分为多个类别,是最常见的数据挖掘任务之一。医生根据望闻切诊以及辅助检查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断,实际就是一个疾病分类的过程,即根据患者的疾病特征,将其划分为某个疾病或某类疾病。典型的分类算法有决策树、神经网络和贝叶斯算法。

3.3.2 聚类

聚类也称细分,是基于一组特定的属性对事例进行分组的数据挖掘方法。利用聚类分析工具分析患者的疾病诊断数据,进行探索性的数据分析,生成聚类结果,并考察其意义。例如,对糖尿病患者,可按照年龄、性别、体重和血压指数等产生聚类模式,得到糖尿病患者典型分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3.3.3 关联

关联规则最典型的商用案例就是一家连锁店通过数据挖掘发现了尿片与啤酒之间有着惊人的联系。使用关联规则,可以发现临床数据间的关联性,通过病历系统中患者的诊断信息、用药情况等,可以挖掘出某种疾病的常规用药方案,并形成临床路径。

3.3.4 预测

预测是医学数据挖掘最重要的―项任务。预测技术使用的是时间序列数据集,即有时序关系的一组观察值,而患者的诊疗过程所记录的数据也是具备时序性的,应用预测技术对这些诊疗数据进行分析,可预测患者疾病的发展趋势甚至预后情况,并根据预测结果对诊疗方案进行修正,以获得最佳的疗效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