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阑尾炎的术后护理范文

阑尾炎的术后护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09:46: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阑尾炎的术后护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阑尾炎的术后护理

篇1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临床护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6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12-01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在各种急腹症中占据首位。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及阑尾点压痛,有时伴恶心、呕吐、腹胀、发热等。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一旦明确后应及早实行阑尾切除术[1]。手术前后的临床护理是患者恢复的关键。2010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120例,术后在外科病房住院治疗,搜集其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分析,先论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120例,其中男80例,女40例,年龄15-55岁,平均年龄35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病,腹痛多起于上腹或脐周,开始痛不重,位置不固定,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持续性加重。部分患者病起即出现右下腹痛;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或便秘。尚有乏力,头痛,畏寒发热,腹胀等全身症状;右下腹(麦氏点多见)固定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特殊病人或盲肠后位等位置阑尾炎压痛深在,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炎刺激征不明显。

1.2 临床诊断标准 ①典型的临床症状;②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到(10-20)×109/L,可发生核左移;③B超发现阑尾肿胀,积液或包裹积液(脓)。

2 临床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因急腹症的患者发病急、变化快,大多数是在紧急条件下进行手术的,没有给患者思想考虑,导致患者及家属的心理上造成较大的恐慌,增加其心理负担,不愿接受手术治疗。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做到镇静,忙而不乱,及时从精神上予以安慰和鼓励,使患者消除恐惧心理,配合手术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此外,在进行术前准备时,可向患者介绍手术医生和科室在开展此类手术的效果,介绍同类患者治疗经验和效果,从而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心理。

2.1.2 术前相关准备 叮嘱患者应术前禁饮食,为患者手术区准备皮肤,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常规心电图检查;建立静脉通路,一般在左手行静脉置管术,术前30min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神志和腹部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一旦病情加重,应急诊手术[3]。

2.2 术后切口处护理 术后2-3d体温持续升高或下降后又再次升高,患者感觉伤口肿痛或跳痛,切口周围皮肤有红肿触痛,则提示有切口感染[4]。切口感染多因手术操作时污染,坏疽或穿孔性阑尾炎尤易发生。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术前未进饮食,术后禁食,患者营养不良,抵抗力降低,从而造成膈下、肠间、盆腔、切口感染率增高。护理人员可以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并随时关注切口情况,一旦发现切口出现红、肿时,拆去缝线扩大切口排除脓液清除异物并充分引流。

当炎性渗出物不多时,可以使用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药物,加快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负担。

2.3 术后便秘护理 患者在术后3-5d出现便秘时,不可使用强泻剂和刺激性强的肥皂水灌肠,以免增加肠蠕动,导致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或缝合伤口裂开,可口服轻泻剂来治疗。

2.4 术后早期活动 鼓励病人早下床活动。可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增进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开腹阑尾切除术术后24h可起床活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如无下床活动禁忌,下床活动时间可提前。

2.5 饮食护理 术后要等到排气后,才能进流质饮食,以米汤、果汁等富含纤维素食物,之后改为半流食及软食,如鸡蛋羹和鱼肉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遵循“少食多餐”饮食原则,每次间隔l-2h,或感觉口渴时交叉进食米汤、面汤、萝卜汤、白菜汤等清淡饮食。

2.6 术后并发症护理 出血:患者术后出现腹痛、腹胀、面色苍白、脉弱、出冷汗、血压下降等可能为术后出血,应立即平卧、吸氧,抽血做血型交叉,补液,并及时报告经治医师。必要时手术止血;切口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术后3-5日体温持续升高,切口红、肿者应拆除切口缝线,加强换药;肠瘘:患者术后出现右下腹持续性疼痛,或形成腹膜炎或局限为包块。根据病情行保守治疗或手术引流[5]。

2.7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要坚持功能锻炼,病情许可时可适当增加活动度,避免急速行走或赛跑。发现有感染或不适症状时,及时到医院就诊,出院后应定期门诊复诊,及时修订康复护理计划,保证治疗的连续性和康复锻炼的最佳效果。

总之,阑尾炎手术在普外科最为常见,由于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往往在术后不太容易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但是,通过近年来对阑尾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我们体会到,做好患者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护理,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能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 刘玲玲.阑尾炎手术病人的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01):12.

[2] 王薇,赵彦辉,孙艳梅.急性阑尾炎病因分析及护理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01):183.

[3] 焦文龙.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及预防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0,38(02):94-96.

篇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814-8824(2007)-4-0090-02

摘要:目的 探讨阑尾炎患者术后腹胀的护理措施,解除病人的腹胀症状。方法 对30例阑尾炎患者术后腹胀实行科学护理与指导。结果 通过积极治疗,密切观察和护理,30例阑尾炎术后腹胀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术后腹胀及早康复的重要因素,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腹胀早日康复。

关键词 外科 术后腹胀 护理

手术后腹胀多因腹部手术后胃肠蠕动受抑制,使存留或咽下的空气滞留在胃肠道内而引起,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引起焦虑,恐惧,睡眠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本文对30例术后腹胀患者进行相关护理干预后,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06年7月收治住院的外科患者中,30例阑尾炎术后腹胀的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在10~60岁之间,经过认真治疗和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患者的焦虑表示理解,并有针对性地给予疏导,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向其讲解腹胀的原因,有效护理措施,以取得患者合作,解除其紧张心情。

2.2 术后早期活动 早期活动可维持肌肉的张力,促进肠道蠕动,指导病人术后6小时开始在床上适当翻身及活动四肢,并协助下床活动,活动顺序为床上坐起―床边站立―扶床行走,2~3次/d,15~20min/次,以增加肠蠕动,具体为小型手术(如阑尾炎)术后第一天便可下床活动,中大型手术(如肠梗阻)术后第2~4天视病情允许下床活动,对于体质较差不能下床活动者,可酌情增加床上活动时间[1]。

2.3 腹部按摩和腹部热敷 患者一手按切口,另一手按摩切口对侧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2~3min后,再逆时针方向按摩2~3min,于术后3d进行,早晚各1次,20min/次[1],腹部热敷可使肠管发热增加血运,吴茱萸20g,山萘20g捣碎用纱布包裹湿敷脐部,一般于术后24h热敷20~30min后,仍腹胀,冷却1h后继续热敷20~30min,如此反复进行。

2.4 肛管排气 将肛管从插入直肠,以排除腔内积气,减轻腹胀,无禁忌时可用少量温盐水灌肠,使结肠内积气或粪便排出,可刺激肠蠕动的恢复。

2.5 胃肠减压 腹胀较重时,可行插胃管减压,保持胃管的通畅和有效的减压,经常通过胃管抽吸胃肠内积液积气,解除或缓解胃肠道内压力,减轻肠管张力水肿,减轻腹胀,肠鸣音恢复前禁饮食,注意补液调整水与电解质平衡,作好口腔护理,腹部膨胀消除,肠蠕动恢复,即可考虑拔管。

2.6 必要时可试用促进肠蠕动恢复的药物新斯的明肌肉注射 [2]。

3 护理体会

采用护理措施为患者解除术后腹胀,避免术后腹胀带来的诸多并发症,促进了手术后病人的康复,密切了护患关系,也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的健康指导和护理措施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护士应加强这方面相关知识的宣教,掌握较多的健康教育知识,使之受益于患者。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护理;效果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是临床外科中的一种常见急腹症[1]。。相关研究[2]发现,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机率为9%左右。我院对6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实行了手术治疗,并于术后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作如下具体报告。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60例患者中,37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17~60岁,平均年龄25.6±6.4岁。疼痛部位:12例持续性右下腹痛,18例转移性右下腹痛。35例发病至手术时间≤24h,1例合并切口感染;23例发病时间至手术时间超过24h,5例感染。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腹压痛、右下反跳痛。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疼痛部位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术后护理方法

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患者回病房后,让患者去枕取平卧位,待6小时后可取半卧位,这样能减轻腹肌张力,进而降低切口的疼痛程度,以利于引流。叮嘱患者术后禁止进食与饮水,直到肠蠕动恢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具体如下。1.2.1 引流管护理

对于腹腔置引流管者吗,要注意保持引流管畅通,并将引流管妥善固定在床边,直到患者血压平稳后即可换为半卧位或低姿态卧位,便于引流。同时,要确保引流管不发生受压、堵塞、扭曲等情况,避免逆行感染的发生。病人下床活动时,护理人员要叮嘱其把引流管放在膝关节之下,避免引流液反流,导致逆行感染。同时,要注意观察腹腔引流的性质、颜色、量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以免作出相应的处理,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1.2.2 术后观察

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对病人的腹部及腹部引流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若患者腹部出现较明显的膨胀现象,且引流液渗也明显,应在第一时间内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实施紧急处理,以稳定患者的情绪。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进行下床活动的指导,若患者腹胀明显,情况需要时可对其行下胃管温盐水灌肠,以促进其肠蠕动,避免发生肠粘连的现象。

1.2.3 生活护理

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营造和谐、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注意保持床铺干燥、清洁,保持空气流通,并叮嘱患者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勤换洗衣裤。同时,让患者保持伤口敷料的干燥,并及时对其更换药物,情况需要时应做到每天一换。若患者存在切口感染,应保持对其体温、生命体征及伤口敷料的密切观察,对切口及周围皮肤给予适当的护理,必要时可对其行拆线、引流处理。

1.2.4 饮食护理

待患者的肠蠕动恢复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对其进行饮食指导,让其多吃一营养价值较高、容易消化的流质食品,之后再结合其病情慢慢调整为半流质、软食。叮嘱患者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止进食甜食、豆制品等食物,避免发生腹胀的情况。

1.2.5 康复指导

手术结束后的2~3天,若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即可让其出院。出院之前,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不要洗澡,并注意保持切口卫生,且术后要禁止激烈活动。若患者有轻微的后颈部疼痛、腹痛等现象,让其服用一般镇痛药即可。若患者有较严重的发热、腹胀、呕吐等症状,必须及时进行治疗。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

2 结果

经过手术治疗与术后护理,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的术后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是临床中较常见的一种急腹症,若未能妥善处理,极易导致术后并发症。术后切口感染是阑尾手术结束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既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又增加了患者的痛苦[4]。阑尾穿孔后,患者的腹内斜肌及腹膜间的腔隙会出现渗液积聚、渗血的情况,这是引起感染的原因[5]。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60例患者均给予了急诊手术治疗,并在术后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切口感染率仅为6.7%,而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感染率为26.7%,观察组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有效的术后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术后切口的感染率。

综上所述,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的重点是预防切口发生感染。要实现这个目的,应做到及早发现、尽早治疗,并在术后做好各种护理措施,这样能有效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瑛,冯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围术期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2):1106-1107.

[2]张春红.急性化脓性阑尾炎56例术后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06):319-320.

[3]朱黎云.舒适护理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围术期的应用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8):2438-2439.

篇4

【关键词】 阑尾炎 手术 切口感染 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153-02

感染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能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术后感染,对患者病情的愈后有直接关系。目前, 应用大剂量的抗生素是国内控制术后感染的主要手段。然而,有些抗生素价格昂贵使患者难以承受,加之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使得大量应用抗生素不利于人类长久的健康。

2007-08~2009-11我们分别对两组阑尾炎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力求寻找一种经济有效的术后抗感染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选择阑尾炎患者87例,男54例,女33例,年龄15~54岁。入选标准:(1)以下腹疼痛为突出症状者;(2)经诊断后确诊为急性阑尾炎者;(3)须尽快手术切除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其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16~52岁;B组43例,其中男26,女17例,年龄15~54岁。按住院先后次序入组。两组性别、年龄、疾病性质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术前准备和阑尾炎术后常规护理,术前1d下腹部及会备皮,术前12h禁食,术前6h禁水,增加护患沟通,减轻患者焦虑,使患者充分休息,术后去枕平卧位6~12h,禁食水6h,给予营养液静脉滴注,切口换药,术后1d鼓励、协助患者下床活动以促进刀口愈合。

1.2.2 特殊治疗及术后护理 A组患者术后不禁止探视和陪护,病房做好一般清洁工作;常规联合使用头孢拉啶、庆大霉素、甲硝唑液1周,广谱杀菌。B组术后2d谢绝探视,病房平均1~2例/间,由护工作好病室清洁工作,每日晨开窗通风换气,并使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消毒空气1次/d;针对引起阑尾炎的主要致病菌(肠道内的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仅使用甲硝唑液静滴。

1.2.3观察记录 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天数、切口感染例数,拆线天数和住院总天数。体温测量方法:术后3d测体温每8h一次,即:8:00~16:00~20:00。3d后测体温1次/d,即:16:00。切口感染判断标准:术后2~3d体温升高,切口肿胀或跳痛,局部红肿,压痛等[1]。

2 结果

A、B两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3 讨论

3.1 良好的病室环境对于手术患者恢复的重要性清洁整齐是必须条件。(1)空气消毒:保证空气的流通是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在有人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2)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采用湿式清洁法,并且所有情节后的物体表面、地面应保持干燥。其次,安静清洁的环境能减轻患者的烦躁不安,使之身心闲适地充分休息和睡眠,同时也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对于接受手术的患者而言,手术本身即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应激源,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术后如加上不加任何限制的躁声,即会给患者增添新的应激因素,使其产生多种潜在性危害或不良的生理,心理影响[2]。所以严格控制探视、陪护的人数和时间,不仅可以避免空气污浊而引起伤口感染,还可以大大减少躁声的来源,使患者充分休息,促进康复。

3.2 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性抗生素应用过度,会增加医院内微生物生态压力,加大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危险性[3]。因此,要扭转这种现象,应在查清病因或进行细菌检测和药敏实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或其他药物。在此项研究中,我们针对引起阑尾炎的主要致病菌(肠道内的各种革兰性杆菌和厌氧菌)而使用甲硝唑液静滴,这种用药方法获得良好的预防效果,医院感染率为2.33%,和使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感染率(2.27%)无显著性差异,既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养活了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又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3.3 其他因素此外,提高护理质量,协助患者及早下床活动,加强营养等对手术后患者的康复也有很大作用。术后切口换药的质量与切口恢复有直接关系。由于此项操作直接接触易感部位,稍有不慎即可使细菌直接侵入切口处而引起感染。所以严格无菌操作是关键,只有从根源处养活易感因素,才能使控制感染达到最好的效果。手术后协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一般为手术后第1天。早期活动有利于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96.

篇5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180-01

2006-08~2010-10我们分别对两组阑尾炎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力求寻找一种经济有效的术后抗感染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阑尾炎患者87例,男54例,女33例,年龄15~54岁。入选标准:(1)以下腹疼痛为突出症状者;(2)经诊断后确诊为急性阑尾炎者;(3)须尽快手术切除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其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16~52岁;B组43例,其中男26,女17例,年龄15~54岁。按住院先后次序入组。两组性别、年龄、疾病性质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术前准备和阑尾炎术后常规护理,术前1d下腹部及会备皮,术前12h禁食,术前6h禁水,增加护患沟通,减轻患者焦虑,使患者充分休息,术后去枕平卧位6~12h,禁食水6h,给予营养液静脉滴注,切口换药,术后1d鼓励、协助患者下床活动以促进刀口愈合。

1.2.2 特殊治疗及术后护理 A组患者术后不禁止探视和陪护,病房做好一般清洁工作;常规联合使用头孢拉啶、庆大霉素、甲硝唑液1周,广谱杀菌。B组术后2d谢绝探视,病房平均1~2例/间,由护工作好病室清洁工作,每日晨开窗通风换气,并使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消毒空气1次/d;针对引起阑尾炎的主要致病菌(肠道内的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仅使用甲硝唑液静滴。

1.2.3 观察记录 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天数、切口感染例数,拆线天数和住院总天数。体温测量方法:术后3d测体温每8h一次,即:8:00~16:00~20:00。3d后测体温1次/d,即:16:00。切口感染判断标准:术后2~3d体温升高,切口肿胀或跳痛,局部红肿,压痛等[1]。

2 结果

A、B两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x±s)

3 讨论

3.1 良好的病室环境对于手术患者恢复的重要性 清洁整齐是必须条件。(1)空气消毒:保证空气的流通是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在有人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2)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采用湿式清洁法,并且所有情节后的物体表面、地面应保持干燥。其次,安静清洁的环境能减轻患者的烦躁不安,使之身心闲适地充分休息和睡眠,同时也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对于接受手术的患者而言,手术本身即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应激源,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术后如加上不加任何限制的躁声,即会给患者增添新的应激因素,使其产生多种潜在性危害或不良的生理,心理影响[2]。所以严格控制探视、陪护的人数和时间,不仅可以避免空气污浊而引起伤口感染,还可以大大减少躁声的来源,使患者充分休息,促进康复。

3.2 合理使用抗生素 预防性抗生素应用过度,会增加医院内微生物生态压力,加大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危险性[3]。因此,要扭转这种现象,应在查清病因或进行细菌检测和药敏实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或其他药物。在此项研究中,我们针对引起阑尾炎的主要致病菌(肠道内的各种革兰性杆菌和厌氧菌)而使用甲硝唑液静滴,这种用药方法获得良好的预防效果,医院感染率为2.33%,和使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感染率(2.27%)无显著性差异,既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养活了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又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3.3 其他因素 此外,提高护理质量,协助患者及早下床活动,加强营养等对手术后患者的康复也有很大作用。术后切口换药的质量与切口恢复有直接关系。由于此项操作直接接触易感部位,稍有不慎即可使细菌直接侵入切口处而引起感染。所以严格无菌操作是关键,只有从根源处养活易感因素,才能使控制感染达到最好的效果。手术后协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一般为手术后第1天。早期活动有利于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96.

篇6

【关键词】 阑尾炎;腹胀;预见性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5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76-01

阑尾炎经常以急症形式出现,手术是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患者肠道运动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腹胀发生率较高,如何避免腹胀的出现成为临床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为了讨论预见性护理在阑尾炎术后腹胀中的作用,文章选取95例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2013年1月住院行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共95例,男51例,女性44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49岁,以盲分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7例)。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实施预见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术前护理:术前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术后可能出现腹胀等并发症,强调术后下床运动和早期锻炼的意义,获得患者家属的同意和配合。②心理护理:围手术期要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抚平患者的焦虑情绪,消除紧张,以最佳的心态面对手术,减少患者不良心理对手术过程的影响,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下,降低术后并发症[1]。③饮食护理:在术前就需要给予预见性饮食护理,患者要避免饮用易产气或刺激性饮料,坚决避免碳酸饮料,避免胃肠道过多积气影响到手术进行。要坚持少吃多餐,患者进食要缓慢,进而减少空气进入胃肠道。④排便护理:为了实现术后排便的顺畅性,护理人员在术前就应该训练患者的排便功能,根据患者身体情况设定排便时间,通过利用手指和直肠的刺激反射作用来训练患者定时排便功能,每日定时进行5min刺激,帮助患者术后正常排便。⑤腹部按摩:胃肠道功能是减少腹胀的重要手段,护理人员可通过为患者进行腹部按摩来实现,按摩中以患者肚脐为中心,以顺时针方向分别按摩患者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等,力度适中,避免对切口造成损伤,使切口破裂,时间应该在餐后1h,每次20min,按摩之后要注意听诊患者的肠鸣音[2]。⑥功能锻炼:术后待患者病情稳定,要对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教会患者活动中正确的呼吸方法,采用腹式呼吸,先进行四肢的活动,之后进行扩胸运动,运动量要逐渐增加。

1.3 对比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术后腹胀发生率等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和百分表示,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6.0,组间对比通过卡方和t检验进行,若存在p

2 结 果

对照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要比观察组长,差异显著(p

3 讨 论

阑尾炎治疗中手术是效果最好的治疗方式,但是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除了对患者造成创伤之外,还会引发较多的并发症,其中腹胀最为常见。在手术结束后,患者的胃肠道运动会有一段抑制时间,之后会逐渐恢复,当恢复不良时,患者会存在相应的不适感,而且引发呼吸困难,甚至静脉血回流障碍,会直接对手术切口恢复产生影响,因此加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避免阑尾炎术后腹胀的发生[3]。

预见性护理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在本组研究中,主要从术前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按摩护理、早期运动锻炼等几个方面进行,其中最主要的是按摩护理和早期运动锻炼,在按摩的过程中能对患者的交感神经产生刺激作用,帮助患者分泌足够的胰岛素和胃分泌素,使患者的消化功能保持在稳定平衡的状态,进而避免了腹胀的发生,而早期运动锻炼能促进患者肠胃蠕动,缩短排气时间,进而避免腹胀。在本组研究中,观察组通过预见性护理措施之后,其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比对照组短(p

参考文献

[1] 郝芳.预见性护理对阑尾炎手术后腹胀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2,7(20):77-78.

篇7

我院为了研究小儿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选取16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3年8月以来我院收治的16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60例患儿中男孩90例,女孩70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5.23±1.89)岁;65例单纯性阑尾炎,75化脓性阑尾炎,20例坏疽性阑尾炎。患者均行传统开放式手术。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常规护理

对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儿的常规护理首先要禁食、胃肠减压、腹部理疗,定期检查引流袋负压,并做好记录,定期冲洗胃管,调整胃管角度和深度。患儿在禁食过程中药使用生理盐水漱口,每天2次,保持口腔干净,减少咽部不适。

另外,由于患儿需要长时间禁食,并且要进行胃肠减压,容易导致营养不良,术后应该采取全静脉营养,维持患儿体内营养均衡,有利于恢复患儿的肠胃功能。液体的输入可以选择外周血管,在24h内均匀注射营养液、水电解质以及抗生素等。输液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皮肤变化,如有异常立即处理。

1.2.2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炎性肠梗阻一般发生在术后早期,而且常发生在患儿肠功能恢复后再次引发消化道梗阻现象,患儿家属遇到此情况可能会认为是手术效果不好,病情恶化,会出现焦虑、紧张,因而不配合后期治疗。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向患儿家属讲明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以往成功案例等,消除家属紧张、焦虑感,提高治疗依从性。

1.2.3 家长协助患儿做离床活动

手术结束后,患儿因为疼痛一般不愿意活动,这样对病情恢复不利,家属应该协助患儿积极进行早期活动,防治肠梗阻并发症的发生。手术结束后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家属要主动协助患儿做离床活动,并做好监督,而且要及时向护理人员反馈患儿活动情况,有助于患儿尽早康复。

1.3 评判标准

家属焦虑情况判定根SAS表判断,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70分以上。

满意度评价根据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情况进行划分,一般分为四个等级: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总满意度=一般+满意+非常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调查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均采用%表示,用X2检验,其他指标均采用(±s)表示,用t检验,当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恢复进食时间分析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肠功能回复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分别为:(6.51±0.52)d、(3.71±0.62)d、(49.51±2.63)h,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肠功能回复时间、恢复进食时间(7.49±1.51)d、(4.62±080)d、(57.51±5.29)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一。

注:与对照组相比。*P

2.2 2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分析

经过一系列的护理,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度为82.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篇8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常见疾病,急诊手术可获得较好的疗效,然而少数病例可继发甲亢,急诊手术因不能实施充分检查,术前不易发现甲亢,故这类病人一旦发生甲亢危象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全身中毒症状。如未能及时发现,及早治疗,将加重病情或危及生命,因此做好临床护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36岁,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伴发热10小时,查体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WBC 20×109/L。诊断:急性阑尾炎。于当日下午4时给予手术治疗,术后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术后两日患者出现高热(体温39.7℃),心慌(心率131次/分),烦躁。诊断为术后并发甲亢危象。

2 护理

2.1 急救护理:将病人置于抢救室,备好各种抢救物品,迅速组织抢救小组,监测生命体征、意识、心电图等变化。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鼻导管或面罩吸氧6~8 L/min,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变化,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同时加强人工气道护理,确保气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及窒息等并发症。

2.2 用药:及时建立静脉通路,遵照医嘱静脉内使用大剂量激素,如氢化可的松200~400 mg/d或地塞米松10 mg。降低血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碳氧嘧啶口服从胃管注入,从而抑制碘化物氧化,阻止酪氨酸碘化,使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应用碘剂,以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紧急时可静脉输入。用?茁-受体阻滞剂普奈洛尔、美托洛尔等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量。

2.3 迅速降温:以物理降温为主,多采用乙醇擦浴,擦浴时密切观察皮肤色泽,必要时可采用人工冬眠疗法并注意血压变化。

2.4 并发症的观察:每半小时测T、P、R、BP各1次,详细记录出入量,保护心、肺、脑等重要脏器的功能,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保持内环境平衡,及时测血压,电解质,防止酸中毒及代谢性高血糖等并发症,密切观察引流管情况,注意胃肠道出血反应,因大剂应用激素可导致应激性溃疡发生,及时准确应用抗甲状腺制剂药物,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时为患者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被褥,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

2.5 心理护理:甲亢危象患者常伴恐惧、紧张不安心理,且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因此心理护理,对稳定患者病情,促进疾病转归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护理人员在抢救过程中不可惊慌失措,动作要敏捷,沉着冷静,操作准确无误,使病人产生安全感,对过度紧张者可遵医嘱使用镇静剂以稳定其情绪。

3 体会

篇9

 【关键词】 阑尾炎;术后;早期活动

         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临床上以转移性右下腹(即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疼痛为主要特征,治疗方法则以手术为主。护理此类患者除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及消炎补液、观察生命体征切口敷料渗出情况等以外,术后护理活动尤为重要,特别是鼓励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本院自2010年1月至6月共收治阑尾炎手术患者123例,其中60例于术后8~10小时,由护士协助开始下床活动,63例则于术后16~20小时,由护士协助开始下床活动。经过对比观察,术后早期开始活动的患者较晚活动的患者,其的排气排便功能恢复得更快,这样做也更有利于促进其肠胃蠕动,减轻其切口疼痛,从而有助于其早日康复。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收集2010年1~6月某二级甲等医院外科行阑尾炎手术病例123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51例;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有92例,其中有孕妇5例;其他年龄段的有31例,其中年龄最大的为78岁,最小的7岁。按入院时间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护理,分别由两组的责任护士负责。123例阑尾炎患者全部采用手术治疗,都是采用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医生、手术方法、术后用药及护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样本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例结构见表1

        年龄

                         7~14岁 14~20岁 20~30岁 30~60岁 60岁以上

        观察组         2                 5         44                 5                 4

        对照组         2                 4         48                 6                 3

         方法

         两组患者全部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前半小时均采用静脉滴注头孢类抗生素,术后回房均采用去枕平卧,头侧向一侧,并给予鼻导管氧气吸入1~2小时,同时静脉给予消炎补液、营养支持等处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嘱其禁食。观察组于手术后8~10小时由责任护士协助患者先取半卧位,后扶其床边活动5~10分钟,每隔4~6个小时再活动一次,活动时间逐渐延长,以患者的耐受为度;对照组则于术后16~20小时后才开始由责任护士协助患者先取半卧位,后扶其床边活动5~10分钟,每隔4~6个小时再活动一次,活动时间逐渐延长等。经过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排气排便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平均的排气时间为20±3.4小时,排便时间为42±4.6小时,患者诉切口疼痛减轻明显,以术后注射杜冷丁为参考标准,术后切口疼痛需注射杜冷丁一次者50例,无第二次注射者;对照组患者平均的排气时间为30±5.6小时,排便时间为62±2.6小时,术后63例患者全部有注射度冷丁止痛,其中23例有注射第二次,2例注射第三次。将上述情况运用统计学原理进行分析与比较,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进x2进行检验。

         结果

    60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后8~10小时后均由责任护士协助下床活动,48例患者于术后24小时内诉已排气,其中9例已排便,余12例患者于术后48小时内全部诉已排气,60例患者中,于术后48小时内已排便者53例;而观察组63例患者采用术后16~20小时后由责任护士协助其开始下床活动,3例患者于术后24小时内诉已排气,无排便者,25例患者于术后48小时内诉已排气,12诉已排便,余35例患者中,最长排气排便超过72小时者13例,排便时间超过72小时者21例。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对照见表2,经检验x2=28.78,而x20.05>5.99,x20.01>9.21结果得p<0.01,认为差别有显著性意义。而两组患者术后注射杜冷丁止痛对照见表3,经检验x2=36.03,x2=6.63,结果得p<0.01,认为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比较(表2)

——————————————————————————————————

组别     总例数           术后排气排便时间

                   —————————————————————————

                  24小时内      24—48小时内    48小时以上

——————————————————————————————————

观察组    60       48    9       12    44          0    7

对照组    63       3     0       25    12          35   51

—————————————————————————————————— 

两组患者术后杜冷丁止痛比较(表3)

——————————————————————————————————

组别       总例数      注射一次      注射二次以上

——————————————————————————————————

观察组      60            50             0

对照组      63            38             25

——————————————————————————————————

篇10

【关键词】 阑尾炎;焦虑;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912-01

焦虑是人们对环境中一些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的灾害和祸事的事情,在主观上出现的一种紧张和不愉快的期待情绪。手术对患者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患者焦虑的情绪、恐惧的心理使得交感神经兴奋,使人体处于较强的应激状态,易出现并发症或推迟伤口愈合和延缓机体康复[1]。而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多发病、病情比较急,好发于青少年。当手术治疗后,给予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焦虑、疼痛和不适。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将82名急性阑尾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1例,男20例,女21例;年龄16-31岁,平均(23.5±1.2)岁。对照组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18-28岁,平均年龄(22.3±1.1)岁。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麻醉方式、手术方式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而干预组患者同时进行特殊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在第1天和第8天分别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患者焦虑程度[2]。

1.3 护理干预

1.3.1 心理干预 对出现焦虑症状的几个主要原因:①住院费高,超出支付能力;②缺乏疾病相关知识;③其他如担心医护人员服务不加,陌生环境难以适应等;进行针对性的干预。首先对干预组的患者及其家属普及国家医改政策,重点学习医保的报销政策,使病人消除住院费高的忧虑。其次讲解阑尾炎的相关疾病知识,护士及时向患者说明手术已经成功,减少患者心理负担;安心休息也会减少术后其他的不适。尽量给患者创造一个清洁、安静、舒适、温馨的治疗和恢复环境,在科学术后指导的同时,使患者心情舒畅,加快术后康复的进程。

1.3.2 健康教育 对不同年龄、职业、文化水平、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加强沟通,了解患者最为担心的问题,及时进行知识宣教。

1.3.3 术后疼痛干预 告知患者术后常出现疼痛,但是随着伤口的愈合持续的时间不是很长,及时解释疼痛的起因,缓解患者的心理忧虑。严格指导患者住院期间饮食,以免因饮食加剧病情或引起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S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护理前后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前后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4,P=0.038<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满意38例,不满意3例;常规组:满意33例,不满意8例。两组满意度经χ2检验,Peason χ2=5.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阑尾炎手术治疗患者易产生焦虑症状,焦虑是个体在对一个模糊的非特异性的危险作出反应时所经受的不适感和自主神经系统激活状态,表现为血压升高、心悸、声音发颤或音调改变、哭泣、坐立不安、思维中断等[3]。手术治疗是一种风险较高的治疗方法,而且手术中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会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而对于患者而言,手术室是一个陌生而恐惧的特殊治疗场所,每一个进入手术室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恐惧。焦虑作为一种负性心理反应,能导致患者睡眠障碍、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营养状态差和遵医行为减退,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此时对患者的护理干预特别重要。

随着人性化护理理念逐渐贯彻到医院的日常生活中,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也逐渐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本研究即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通过言语、表情、行为等进行护理干预,在手术前后从生理、心理等方面对患者加强干预,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满足病人实际需要,对病人的心理进行关注,让患者感受到人性的关怀,重新保持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本研究表明通过护理干预患者的焦虑水平显著降低,患者也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接受治疗。护理人员通过语言和行为与患者建立的良好护患关系,使得患者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护理人员应从患者的认知、情绪等方面考虑,对阑尾炎手术患者行有计划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减轻焦虑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傅爱凤, 黄日妹. 护理干预减轻手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效果观察[J]. 护理学杂志, 2005, 17(8): 603-605.

[2] 刘晓红. 护理心理学[M]. 上海: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1998: 266-268.

篇11

关键字:化脓性阑尾炎;伤口感染;切口清洗;防治方法;临床护理

化脓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在青壮年群体中比较多发,是由常见的单纯性阑尾炎发展而成的。化脓性阑尾炎的临床症状相对严重,易发严重的阑尾穿孔和腹腔感染[1],临床治疗化脓性阑尾炎的主要方式是外科手术,但是好发切口感染,如何加强切口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是当前临床医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化脓性阑尾炎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化脓性阑尾炎并发术后伤口感染的临床防治和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8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化脓性阑尾炎行手术治疗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14-72岁,平均(39.52±20.35)岁;患者临床表现为隐性钝痛、呕吐、恶心、右下腹疼痛、压痛、中毒性休克等。所有患者均行阑尾炎切除手术治疗,按照患者术后所接受的防治和护理方式不同,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精细化的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护理,其中对照组29例,观察组29例,经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临床症状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预防与护理

1.2.1预防方法

完成各项检查、常规消毒、硬膜外麻醉后采用常规化脓性阑尾切除治疗[2]。术后对照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切口,观察组采用100毫升3%的过氧化氢溶液浸泡切口30分钟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拭干,在使用500毫升1%的聚维酮碘溶液反复冲洗切口。治疗后给予两组患者同样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和真经治疗,分析患者的愈合情况,将切除的病变阑尾送病理检查。

1.2.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精细化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术后选择患者的舒适;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变化,每小时测量一次脉搏、血压,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设有引流管的患者保持伴卧,便于引流和避免炎性液体流入腹腔;对患者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术后第一天进食流质食物,第二天使用软食,术后3-4天后尝试使用普食[3];术后一周内严禁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水灌肠,对便秘患者给予轻泄剂治疗,保证患者大便通畅;术后24小时尝试起床活动,增加肠蠕动和血液循环;

如术后患者由伤口疼痛、切口周围皮肤触痛、红肿提示切口感染,应及时予以对症治疗;对于出现腹腔内出血阑尾动脉出血等并发症患者应保持平卧,给予吸氧、镇静、输液治疗,准备行止血手术;对腹腔参与脓肿的患者采取半卧位引流,假期那个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对粪瘘患者行抗生素治疗。

1.3疗效评定

采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4]中的相关规定评定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符合以下标准为脂肪液化:术后3-7天内患者切口部位有黄液渗出,无疼痛;经常规检查表示敷料中有黄色渗液,挤压切口后皮下渗液较多;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有脂肪滴;经涂片镜检查能见较多脂肪滴,经3次细菌培养物细菌生长。

1.4统计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 ±s)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3.讨论

阑尾切口感染是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的因素很多,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引流、抗生素使用情况等均对术后切口感染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对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处理和护理干预在阑尾炎切除术后之分重要。

本组研究对两组患者均采用精细化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并采用不同的溶液进行术后的切口冲洗,观察组采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和1%聚维酮碘溶液冲洗切口,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贺亮,田伟军,王鹏志.术前应用抗生素对急性阑尾炎术后伤口感染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12(03):159-160.

[2]张二勇,张春军,黄海锋.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33(05):189-190.

篇12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干预 阑尾炎腹腔镜手术 胃肠功能恢复 腹胀

外科临床上,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疾病,患者以腹胀腹痛为主要表现,严重的还会引发穿孔、腹膜炎等并发症,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威胁,需要引起高度重视[1]。目前,治疗阑尾炎患者主要的方法为手术,伴随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在阑尾炎患者的治疗工作中,但实践发现患者的术后创伤、腹腔残留氧化碳气体等因素会给患者胃肠功能造成影响,因此加强在缓解腹胀、维护胃肠功能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2]。本研究现选择2018年入我院进行手术和护理的50例阑尾炎患者,分析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入患者为我院2018年全年收治的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50例。患者入院时经诊断均符合阑尾炎诊断标准[3],确诊为阑尾炎患者,且具备腹腔镜指征,排除手术禁忌症、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以及不配合研究的患者。结合患者应用的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为25例。观察组患者,男15例,女10例,患者年龄20~62岁,平均(44.2±4.3)岁,发病时间3至47h,平均(18.9±5.2)h,包括化脓性阑尾炎14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7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6例,女9例,患者年龄范围为21~65岁,平均为(46.1±4.5)岁,发病时间范围为4h至45h,平均为(18.3±5.0)h,有15例化脓性阑尾炎、7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和3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通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开展护理工作,内容有: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健康教育、胃肠减压等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系统化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心理护理干预。强化护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护理人员要结合患者的文化程度与理解能力提高沟通效果,向其灌输阑尾炎的疾病知识和应用腹腔镜手术的实施要点,特别要告知患者更多治疗的成功案例,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负性情绪,给予患者信心,同时也提高依从性与配合度。(2)疼痛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耐心告知患者产生疼痛的原因和机制,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方式缓解疼痛,同时以掌心为支撑,按顺时针方向帮助患者按摩切口周边,每天按摩两次,每次持续20min,达到缓解疼痛,促进恢复的效果。(3)活动护理干预。告知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对其早日康复的重要性,配合康复师制定不同患者的康复计划,协助和监督患者完成。如早期以放松肌肉为主,逐渐开始上下肢伸展和屈伸的活动,待身体条件允许后进行床旁和下床的活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大运动量。(4)护理干预。在患者术毕回病房后,根据麻醉要求安置。麻醉解除、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协助患者定时改变,预防腹部切口牵拉引发疼痛。(5)饮食护理干预。指导患者排气后可食流汁,如米汤等,第二天半流汁,逐渐过渡至普食。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腹胀情况(1)无腹胀。(2)轻度腹胀:患者有轻度腹胀感,切口处无疼痛。(3)中度腹胀:患者腹部可见膨胀,切口有疼痛感,能够忍受。(4)重度腹胀:患者腹部有明显膨胀反应,切口疼痛感强烈,甚至无法忍受。护理人员为两组患者详细记录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等胃肠功能恢复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腹胀情况

观察组患者腹胀发生率为16%,低于对照组的68%,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腹胀情况对比(n=25例/%)

2.2 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等时间指标均比对照组患者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对比(例/h) 

3 讨论

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临床手术中的广泛应用,如今这一微创手术得到越来越多医疗人员和患者的认可。在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尽管具备了切口小、恢复快的优势,但也有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系统化全面护理必须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有研究显示[4],系统化护理干预拓展了传统护理的内容,从患者术后多方面开展护理干预工作,对于阑尾炎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有很好的作用。

本研究中应用系统化护理的患者从心理干预着手,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解除对疾病的疑惑,消除负性情绪,同时告知患者术后正确减少腹胀的方法,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重拾康复信心。同时配合腹部按摩、肩部按摩等手段,让患者机体更好地吸收手术过程中残留的二氧化碳气体,也减少直接对膈神经产生的刺激,减少腹胀情况的发生,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5]。本研究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为16%,明显比单纯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68%的腹胀发生率低,P<0.05,而在患者排气、排便和肠鸣音的恢复时间等胃肠功能恢复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恢复也比对照组更快,用时更短,P<0.05,该结果与罗梦琴在其论着《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6]中的研究结果相似,再一次证实将系统化护理干预应用在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腹腔镜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可积极提倡应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腹胀症状,促进胃肠功能更快恢复,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庾慧敏,梁妙英,袁艳芳.系统化护理干预在提高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作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11):1563-1565.

[2]史媛媛.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8,31(12):151-152.

[3]郭秋兰,罗汉媚,林静华.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9):834-836.

[4]索桂敏.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1):235-236.

篇13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术前、术后;护理;体会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熟练的技术情况下,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亦是决定患者能否康复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我科针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在术前、术后进行了系统的综合护理措施,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68例自2010年2月——2012年8月在我院外科就诊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男46例,女22例,年龄9-62岁,平均年龄(36.37±6.62)岁,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4例,阑尾周围脓肿7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5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4例,所有患者均行阑尾切除手术。

2护理方法

2.1术前护理

2.1.1一般护理急性阑尾炎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腹部疼痛状态及其他症状、体征的变化,如果患者出现腹痛加重等危急情况,应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给患者禁食,给予静脉应用抗生素及补液,嘱患者卧床休息,取半卧位,禁止下床活动;禁止应用镇痛药以免掩盖患者症状。同时给患者营造一个优雅、温馨、安静、舒适的环境,给患者备皮为手术做好准备。

2.1.2术前检查及准备术前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好术前检查工作,急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四项,传染病四项等,指导患者检查心电图、胸片,腹部彩超等辅助检查以排除其他病变。术前应配合医生做好多方面应急准备,因为有些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疾病,在术前需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材,并使其处于良好备用状态,并常规建立一条静脉输液通道,以备术中出现意外情况时迅速给药抢救。

2.1.3心理护理由于本病起病较急,患者比较痛苦,所以大多数患者在术前均有紧张、焦虑不安的心理,有些患者惧怕手术后的疼痛,还有些患者担心手术本身存在的风险及术后伤口愈合的程度。因此对于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要有针对性地和患者进行沟通。首先要取得患者的信任,态度和蔼、为患者讲解一些积极向上的事例、坦率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先向患者介绍自己,并向患者介绍本病的基础知识、发病原因、手术过程、麻醉作用、术前准备等,并向患者交待日常主要事项、疾病程度等,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个全面的认识,从而减轻担忧[1]。并向其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使患者家属增进与患者的交流,精心地护理,消除患者紧张、焦虑心理,使患者拥有一个愉快、放松的心情,以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及患者快速康复。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给患者提供一个温馨、整洁、安静的病房环境,减少探视人员的出入,使患者能够清静的休息,给患者一个放松的环境。确保病房空气的流通,进行定期进行消毒处理。术后应注意患者的选择,护理人员在手术结束后,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选择相应的合适。如果患者为持续硬膜外麻醉,使患者实行去枕或者低枕平卧;如果患者采取的是腰椎麻醉,则可指导患者实行去枕平卧,且必须维持在6个小时以上,这样可以减少或者避免患者出现脑脊液外漏的现象,从而减少或避免患者头痛症状的出现[2]。

2.2.2饮食护理患者由于麻醉和疾病的影响,胃肠活动受限,在手术后一定要给予相应的、正确地饮食指导。患者术后要禁食,直致出现排气或者是听到腹部有肠鸣音时,标志着胃肠功能活动恢复[3],才可以进食。但进食应以进少量易消化的流质饮食,术后第二天后可适当给患者选择易消化的软食,比如小米粥,八宝粥等,如患者无不适症状可在三天后给予普通饮食,但应注意仍以易清淡、消化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生冷制品,多食水果、蔬菜高纤维食物,以利于大便通畅。

2.2.3疼痛护理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对于疼痛程度比较轻的患者,可以通过力转移注意力或分散注意力来减轻或缓解患者疼痛,可以知道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娱乐活动或思维活动,比如看电视、听音乐等。而对于疼痛程度相对比较重的患者,可以适当给予一些止痛药以缓解疼痛。如果患者咳嗽,为了减轻患者的切口疼痛,知道患者在咳嗽时用双手放在切口两侧向中间用力,可以减轻患者咳嗽时的疼痛[4]。

2.2.4切口护理术后患者抵抗力有所下降,应密切观察患者切口及其周围皮肤变化情况,避免感染,应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如果患者术后切口周围皮肤有红肿热痛,体温在2-3天持续下降或升高再下降,患者自觉伤口涨痛或跳痛[5],需考虑有切口感染的发生。一旦切口感染应配合医师做好穿刺抽出脓液,或拆除缝线放出脓液及放置引流管等,及时更换被渗液浸湿的敷料。对缝线有排斥反应的提前拆线,拆线后可予以PPD治疗仪照射,促进伤口愈合[6]。

3结果

经过对68例行阑尾切除手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手术前及手术后的精心护理,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发生切口感染1例,经对症处理后得到控制,均痊愈出院,出院3个月后随访,无一例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出现。

4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急性发病,腹痛多起于上腹或脐周,开始痛不重,位置不固定,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持续性加重。部分患者病起即出现右下腹痛。在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或便秘。尚有乏力,头痛,畏寒发热,腹胀等全身症状。近年来由于外科技术、麻醉、抗菌药物治疗和护理的改进,绝大多数病人得到治愈,死亡率已降至0.1%左右。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因此在临床中对每一为患者都应认真对待,仔细检查,早期手术。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护理人员应该通过仔细观察,结合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给予相对应的及时准确的护理。从手术前到手术后的系统化治疗与护理,做好相应的术前、术后护理工作,防止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本次临床观察通过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均安全顺利实施手术,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并且出院后随访恢复良好,护理疗效显著。所以笔者认为,护理人员应做到技术熟练,责任心强,掌握阑尾炎相关的术前术后及并发症的护理方法,这样可以提高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参考文献

[1]厉建萍,李维莉,王蕾.急性阑尾炎手术的护理心得[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0):41.

[2]王全妹.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护理体会[J].大众健康,2012,(7):111-112.

[3]黄春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8):124-125.

[4]张玉兰.阑尾炎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探讨[J].吉林医学,2012,33(l2):2634-2635.

篇14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中最常见的疾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临床多发生于青年人,18~35岁为最多,且男性发病率高,在不少病例中,临床表现并不典型、不明确,容易误诊。若能正确诊断和处理,绝大多数病人很快治愈;如延误诊断及治疗,将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到目前为止,急性阑尾炎仍有0.1%~0.5%的死亡率。因此如何提高疗效,减少误诊,仍然值得重视。我院2009~2010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46例,现将护理体会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治疗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为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其中男73例,女27例,年龄7~74岁,发病到住院时间为1~12h,平均时间5h;体温36.8~39.1℃。通过血常规检查结果: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白细胞(4.9~14.7)×109/L,中性粒细胞70%~85%。临床诊断均为急性阑尾炎。

1.2 治疗方法

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和阑尾切除术77例,其余使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行阑尾切除术。所有阑尾炎在确诊2~3 h后行阑尾切除术。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部治愈后出院,随访0.3~1年,未发现异常。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详细询问病史:从发病到就诊的演变,确定阑尾炎的性质。同时严密观察患者详细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主治医师。禁食并做好术前准备,嘱患者禁食水,对老年患者应做好心、肺、肾功能的检查。

2.2 术中护理

术中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一般情况,避免二氧化碳气体引起空气栓塞,二氧化碳进入过多过快时容易发生上述情况,其症状为突然憋气,呛咳不止,呼气末二氧化碳压力突然下降,心动过缓,血压及血氧饱和度下降,心前区听诊可闻及水泡音,预防方法为正压通气,出现上述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操作,患者取左侧卧位,吸氧,注射地塞米松,一般可迅速缓解上述症状。

2.3 术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

按麻醉方式安置,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去枕平卧6~8h。待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促进血液循环并减低腹壁切口张力。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每30min测量血压1次直至平稳,常规测T、P、R,当日输液完毕,嘱其由家属搀扶下地活动,以促进肠功能的恢复,同时预防肠粘连。

2.3.2 疼痛护理

根据疼痛的程度,采取非药物或药物方法止痛。采取适当卧位,协助病人采取半卧位或斜坡卧位,以减轻腹壁张力,有助缓解疼痛。对诊断明确的剧烈疼痛病人,可遵医嘱给予解痉或止痛药。指导病人有节律地深呼吸,达到放松和减轻疼痛的作用。

2.3.3 饮食护理

术后1~2日肠功能恢复后可给流食逐步过渡到软食、普食,但1周内忌牛奶或豆制品以免腹胀。同时1周内忌灌肠和泻剂。胃肠活动的标志是能听到肠鸣音或排气。术后先进食流质,然后进食软食,在正常情况下,逐渐过渡到普食。

2.3.4 生活护理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做好个人卫生,经常更换清洁、柔软衣裤,保护伤口敷料干燥。及时切口换药,必要时每日换药1次。切口感染的患者注意观察体温及伤口敷料情况,做好切口周围皮肤的护理。

2.3.5 并发症的预防

术后病人血压平稳后采取半卧位,以利于腹腔内渗液积聚于盆腔或引流,避免感染扩散,防止腹腔脓肿形成。若术后2~3天,切口部位出现红肿、压痛、波动感,且伴有体温升高,应考虑切口感染。及时处理切口感染:应配合医师做好穿刺抽出脓液,或拆除缝线放出脓液及放置引流等。

3 小结

急性阑尾炎手术在外科最为常见,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往往在术后不能够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术后患者常常担心过早过度活动会引发切口出血、疼痛等原因,自行减少活动,推迟下床时间。术后应鼓励患者早下床,循序渐进地活动,消除恐惧心理,以缩短术后排气时间,避免腹胀,促进肠功能恢复及切口愈合。

近几年,通过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我们认识到,任何一个手术患者,不管是大手术还是小手术,在护理过程中都要把他们作为危重患者来看待,消除麻痹思想。加强巡视,及早发现异常情况,鼓励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