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0 09:46:5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乡村产业发展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 乡村旅游产业升级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建议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问题探析 河北省环京津乡村旅游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河北乡村旅游产业融合优化升级研究 中国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理论概述 北京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刍议 台湾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启示 以经营模式的创新引领中国乡村旅游升级 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升级路径研究 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的转型升级研究 对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探析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 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吉林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及分析 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地域特征影响下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潍坊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6-10-28.
[7] Sharpley, P.. Rural tourism and the challenge of tourism diversification: the case of Cyprus[J]. Tourism Management, 2002, 23:233-244.
[8] 国家旅游局、国家统计局.2000年“十一”黄金周旅游统计报告[R].旅游调研,2000(49).
[9] 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1(4):354-359.
[10] 马勇,赵蕾,宋鸿,郭清霞,刘名俭.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J].经济地理,2007(2):336-339.
近年来,我镇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1、农业科技含量还不够高,特别是水产养殖业的病害防治还未得到彻底解决,海捕业形势还较为严峻;农业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2、由于受XX至黄埠公路的制约,招商引资成效不大,离实现农村工业化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3、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旅游经济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发展。
4、缺乏财源税源,资金紧缺,一些项目建设受到影响。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将采取如下对策:
(一)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突出养殖主导地位,努力建设“养殖强镇”。重点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原则,启动元新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项目,力争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带动我镇水产养殖上规模、上档次,促进现代农业建设。要充分利用台地、荒地等资源,加强规划,加大开发力度,大力发展优质水果和经济林木,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开辟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的新渠道。要调整渔业结构,建设渔港经济区加快渔村的脱贫致富步伐。
(二)加大工业开发力度,壮大全镇经济总量
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业开发的突破口来抓,以海丰港平战码头的建设和XX至黄埠公路的修通为契机,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关系,“走出去,请进来”,迅速掀起招商引资热潮,用我们的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千方百计把项目引进来。特别要继续抓好“回归工程”,下功夫把在外地办厂的XX老板引回来、拉回来,鼓励他们在XX投资置业。同时,我们将继续做好“筑巢引凤”工作,配套完善工业区,不断优化服务质量,为工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
(三)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要积极实施“旅游驱动”战略,把旅游业作为驱动我镇新一轮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来抓。要千方百计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大力鼓励客商前来我镇开发旅游资源和兴建旅游设施、兴办旅游企业,重点开发好南方澳渡假村、海水天然浴场和拉大网等旅游项目,逐步建成融海景、美食、娱乐于一体的整套滨海消闲避署圣地,达到有海景可观,有海水可浴,有海味可偿,形成具有XX特色的滨海旅游业,以旅游开发带旺带热饮食、商贸、运输等第三产业,促进我镇经济大发展。
(四)利用民资民力,下大力气发展民营经济
要毫不动摇鼓励、扶持、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指导思想上,要突出一个“放”字,即放开手脚,放宽政策,放手发展,打破“主、辅”的界限,不看比例看效益,不看成份看贡献,不看规模看发展。在发展路子上,要突出一个“宽”字,即拓宽经营对象,拓宽经营范围,拓宽经营领域,不限行业和比例,做到一、二、三产业一齐上,农业、工业、旅游、运输、服务等业全面抓。在发展环境上,要突出一个“优”字,即优化氛围,优化条件,优化服务,优化政策,支持鼓励有实力、有能力的人创办更多的民营企业。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交通方面,要千方百计修通XX至黄埠公路、南香至鹅埠公路和青山仔公路,同时加快各乡村公路的改造和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港口方面,力争将XX渔港列入全国渔港建设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强渔港建设,增强渔港载体功能;加快海丰港建设,建设成为高起点、高标准的二类口岸。市政方面,要设法上马自来水改造工作,让群众饮上洁净、卫生的“放心水”;争取上马3.5万伏输变电站,改变我镇电力不足的落后状况;同时,要增加对水利设施的投入,抓好对病险水利设施的除险加固,争取上马XX堤围建设工程。
关键词:乡村休闲文化产业;城乡一体化;资源开发;地域旅游
作者简介:王义杰(1976—),男,山东济南人,河北农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农村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4.5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112-03
把农业和旅游业巧妙结合在一起的乡村休闲旅游模式在我国掀起了一股热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和精神追求的日益提高,给这种旅游方式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前进,同时带来了环境污染、人心冷漠、心理压抑等问题。工作日人山人海的城市和节假日拥挤的公园、景区让城市居民变得越来越浮躁,乡村清新自然、心旷神怡的环境让人们极度向往,很大程度上为乡村休闲旅游开拓了潜在的客户源,使游客在享受自然气息、民族风情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一、乡村休闲旅游及其现实意义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精神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乡村旅游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它建立在乡村这个物质基础上,乡村自然优美、心旷神怡的环境是大家放松、休闲的好地方,让城市居民感受乡村风情、田园农作的乐趣,同时为他们提供娱乐、参与生产、游玩、饮食、住宿等各方面的服务。旅客可以在体验乡村生活中提高情操,熏陶自身的文化内涵,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这种旅游模式的推广得到了大家的热烈追捧,它是提高人们精神生活水平,是社会向前发展的标志之一。
1、带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乡村旅游给农村地区带来很多好处,充分利用了当地天然的优势,帮助其开始农业转型,把不起眼的农业资源凸现出来,把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调节到一个恰当的位置,促进其他产业快速发展。大多数乡村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通过发展旅游业的方式可以增加农业资源的价值,把单纯的农业范围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交通、旅馆和饮食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当地政府提高经济实力。城乡一体化的推动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乡村休闲旅游这种方式,农民在和各地游客的交流沟通中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精神追求,渐渐抛弃一些传统的思想,接受和实施先进的理念,同时,建设乡村旅游基地可以带动外地资金对农村投资的热情;项目公司或旅游管理公司带来的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可以提高农民从业的水平,帮助他们学习正规的经营模式知识,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方式。加大乡村发展的脚步,进一步降低城乡距离,形成城乡共同发展、前进的局面。
2、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工业化的发展带动了农民工群体的壮大,解决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问题,迫于传统劳作低廉价值的情况,农民成批的到城市工业园区就业。虽然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但是也造成了城市人口过多等问题。大力倡导乡村旅游业可以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带动建筑、交通、工艺品等产业的发展。同时,农民可以重新进行农业生产,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率;能够在所在地区工作极大的方便了农民的生活,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很多的劳动力,需要为游客提供吃、住、行等服务。这对减少城市日益增长的人口和巩固农村地区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3、有助于改善乡村民风,不断提高村民素质,塑造农村新文化
农村文化建设所需时间长、阻碍多。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思想和农民所受文化教育程度决定了这点。有些迷信、粗俗、消极的文化思想还在农村盛行,他们束缚了农村居民的思想,给他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带来了一定的伤害,这对发展和谐社会都带去了负面的影响。乡村旅游带来了一股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城镇居民较为自由开放的思想和言谈会潜移默化到农民身上,与此同时反思和改变自身传统、腐朽的观念,追求更好的精神生活。
4、有利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民俗古迹等
乡村休闲旅游的模式势必会带动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这也是吸引游客游玩的途径之一。道路、房屋、通信等方面的建设都要越来越现代化,这对促进游客消费和农民增收都有正面作用。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农民的文化修养,扩大他们的眼界,引导他们追求更环保、美好的生活,对国家推行的公共服务工作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有重要作用。不过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才是关键,真正意义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产业发展现状
马鸣乡的森林面积较为广阔,具有十分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目前,该乡内已知逾130种野生菌,知名品种主要有青头菌、香菇、木耳、鸡油菌、鸡枞、干巴菌、松茸、牛肝菌等。该乡依托野生菌资源发展壮大产业,目前已具一定规模的野生食用菌加工企业2家,加工产品主要有干制类(烘干包装)产品、油炸类制品两大类。在培育野生菌加工企业的同时,为了对该乡周边县市产生辐射作用,投资120万元建成一定规模的野生食用菌专业交易市场。2011年在云南省严重干旱的条件下,马鸣乡集散交易的野生食用菌量仍达到500 t,产值达到0.4亿元。
2存在的问题
马鸣乡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该乡野生菌产业的发展进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商品化程度低;二是部分菌农有在烤房内烘烤加工野生食用菌的习惯;三是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强,尚未培育出实力强、规模大、产品硬、带动作用明显的核心企业,产业链短,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弱,对野生菌深度加工不够,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野生菌的产品附加值;四是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马鸣乡野生菌的品牌效应及产地效应;五是不合理的刨撬采集,破坏了菌塘的结构,对菌塘的稳定性和繁殖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六是非法采集和非法收购,影响了菌类的繁殖,对菌类的再生能力产生破坏作用。
3可持续发展对策
3.1加强野生食用菌驯化栽培的应用研究
马鸣乡生长的部分野生食用菌的种群小,分布相对集中且较为零散,但因其品质非常好,受人为干扰的几率较大。该情况下野生状态下的野生菌种质资源遭到破坏,不能产生明显的经济优势。应在当地独特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基础上,选择适宜该区域的、当地人工栽培较易成功的土生品种,以促进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3.2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着力打造先进知名品牌
马鸣乡应加大对野生菌资源的宣传力度,充分应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函大、户长会、党员干部培训会、广播宣传等形式对该乡的野生菌资源进行宣传,并专门对从事野生食用菌采集、收购等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以达到野生食用菌的基本生物学知识让更多人了解的目的,提高全乡农户利用与保护野生菌资源的意识,实现该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应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报刊的作用,努力提高品牌效应和产地效应,力争将马鸣乡野生食用菌打造成继”野花沟”、”万亩草山”后的又一张名片。
3.3抓好野生食用菌的保育扩繁试验基地建设
马鸣乡本着适度采摘、重点保护、提升品质的原则,走封山育林与封山育菌相结合的路子,2011年6―9月启动实施了野生食用菌保育扩繁试验示范工程,面积17.07 hm2,通过聘请看护人员每天巡逻、设置防护网等措施,禁止外来人员进入基地采摘野生菌,技术人员通过测量地表温湿度、降雨量来分析保育扩繁基地内的野生菌产量及分布情况,找出野生菌的生长习性及出菇规律;同时技术人员每天记录农户进山的采摘量,大量宣传野生菌知识及科学的采摘方法,禁止农户采摘直径小于2 cm的童子菇及开伞菌,指导群众用木器或竹片轻挑轻摘。以上措施的实施,使核心样板区平均产值高达1.8万元/hm2。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在7个村委会建成666.67 hm2野生菌保育扩繁基地,通过林地承包强化人工促繁,人为调节植被郁闭度,改善腐质层的厚度、采集量及采集个体大小等,以促进野生菌再生能力的提高及种群数量的恢复[1-2]。
3.4规范交易市场,以市场促流通
一方面在建好马鸣乡野生菌交易市场的基础上,加强对市场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对市场服务功能进行完善,培育和壮大市场,进一步规范交易及市场管理,促使交易的流通[3];另一方面要培养一批信息畅通、会经营的农民经纪人,努力将马鸣乡打造成周边县市最具吸引力的产品交易集散中心。
3.5以龙头企业为带动,抓好初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野生菌资源的出菇期较短,每年集中在6―9月,且该区域的交通不便利,雨季相对较为集中,野生菌的出菇集中,增加了该资源保藏、加工及运输的难度,导致野生菌资源积压,降低加工成品的量,同时还导致大量野生食用菌腐烂,造成资源浪费[4]。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野生菌资源附加值的提高[5]。因此,2012年马鸣乡计划在龙头加工企业家顺工贸有限公司的引领下,招商引资,兴建2座野生食用菌加工厂,满足其出菇时期的加工需求。
4参考文献
[1] 刘文学,自正权.浅析南华县野生食用菌产业之发展[J].中国食用菌,2011(4):16.
[2] 张光亚.云南食用菌[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
[3] 李树红,柴红梅,赵永昌.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与开发有效措施――包山养菌[J].云南农业科技,2004(2):43-44.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多重产业定位加大发展压力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解决多重现实问题的重大挑战。新能源汽车发展多年前最先提到的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后来又成为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路径选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做了更为全面的表述,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突破的重点究竟是结合传统燃油汽车的产业基础向新的技术方向拓展演进,还是立足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开拓一个新的竞争领域;究竟是以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和能源问题为导向,还是以培育新的国际竞争优势为发展主旨,这既是整个产业的战略定位问题,也关系未来发展的战略路径。即使是定位于“弯道超车”,我国新能源汽车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这主要是由我国在基础研发、技术选择、产业化能力、政策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所导致的。根据罗兰贝格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综合考虑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市场拓展等不同方面,我国电动汽车综合指数远落后于日本、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
(二)性价比较致使行业发展滞缓
2012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时,麦肯锡就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由于面临高成本、基础设施不完善、车型少、技术远未成熟等问题,规划中的目标难以实现。从实际情况来看,确如其言。截至2013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累计约5.6万辆。其中,2013年销售1.76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0.08%,远低于电动汽车科技发展规划提出的1%左右的销售门槛。新能源汽车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在价格和性能上仍处于劣势。由于新能源汽车需要巨大的研发投入,以及达到规模效应之前的各项成本,导致新能源汽车产品价格偏高。在很多情况下,同一档次的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价格相差数倍,即使在国家进行价格补贴之后,仍难以弥补巨大的价格差价。此外,受技术进步情况制约,新能源汽车的行驶里程和续航能力依然存在很大问题,这也导致其性价比偏低,很难满足消费者的用车需求。
(三)技术路线转换带来发展困扰
在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动汽车的发展方向上,企业研发投入相当分散且混乱,在不同技术路径之间反复游移的问题非常突出。在2013年之前,纯电动汽车一直是许多企业的研发重点,也是国家政策鼓励的重点领域。从第50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开始,纯电动汽车车型占车型的比例一直在60%以上,最高的第52批达到83%。业内人士认为,在短期内迅速推动纯电动汽车量产的政策过于乐观,对于产业基础和技术前景考虑不够充分。2013年以来,插电式混动汽车由于具备电机驱动的节油效率,又具有免除里程焦虑、成本过高、充电不便等问题的优势,逐渐成为多数车企的战略重心和优先研发对象。目前,我国近100家汽车生产企业已经开发出1000多款节能与新能源产品,远高于国外车企在这一领域的开发强度。
(四)核心技术制约成为发展瓶颈
目前,大多数新能源汽车零配件供应商缺乏为汽车制造商大规模供货的经验,没有必要的质量保证以满足汽车制造商的产品要求。主要的表现是动力电池隔膜、驱动电机高速轴承和控制系统用电子元器件等核心部件及关键技术仍较为欠缺,在电池产业化方面与国外有十多年的差距,在电机、电控产业化方面大概有五到十年的差距。以电池为例,虽然我国电池领域拥有巨大产能,技术进步明显,但关键技术尚未完全突破,只有少数零配件供应商能够在成本、质量和交付上完全满足整车制造商的要求。此外,电池管理系统也是制约我国成组产品系统(电池包)性能明显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的症结所在。
(五)发展环境欠优阻碍产业化进程
首先,新能源汽车行业标准体系尚不完善,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产品研发和产业化需要。现有标准体系和标准项目对一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覆盖不全面,存在缺乏标准或制定修订工作跟不上发展需要的情况。其次,受国情条件、规划衔接等制约,基础设施建设不同步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最为现实的障碍。由于相关政策不明确,各地建设充换电站的审批随意性较大,建设模式和方式不尽相同,互通性差。再次,商业运营模式尚难支撑产业化进程,亟待实践探索和模式创新。尽管整车租赁、整车购买、电池租赁等模式在探索中,未来的商业运营模式与盈利方式仍不明确。最后,从产业政策来看,产业补贴和投入的重点领域不突出、系统性和持续性较差,量大面广的“撒胡椒面”现象明显。在2009年之前资金扶持的重点是研发领域,2009―2012年扶持的重点是市场推广领域,2012年以来扶持的重点是产业化环节,相互间的衔接不够有序。
二、加快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思路调整
(一)制定切合我国实际和技术进步趋势的产业发展路径
结合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正确认识新能源汽车短时期内难以取代传统汽车的事实,立足行业技术进步情况,制定科学清晰、审慎有序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根据技术、市场、消费者等因素的变化,循序渐进地推进产业发展,合理设定发展目标,预计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规模将达到20―30万辆;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达到100万辆。加强新能源汽车技术演进分析,避免对国外技术潮流与企业行为的盲目跟从,制定近中期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为重点、以纯电动汽车研发及示范推广为辅助,中远期以纯电动汽车产业化为重点、以燃料电池汽车等其他新能源汽车研发及示范推广为辅助,远期以燃料电池汽车及其他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为重点的发展路径。
(二)实行放开行业准入与加强监管并重的产业发展政策
根据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具体要求和特点,制定适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准入监管制度,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门槛,实施分类管理。鼓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结合不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市场优势,开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品种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形成以满足低成本需求为主的微小型纯电动汽车、满足城市短距离行驶为主的纯电动汽车、满足长距离出行为主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多元化发展格局。加快低速微小型电动汽车的产品概念界定,明确相关的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检测、上路监管行驶等标准与规范,给予技术先进、生产条件好、安全质量有保证的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合法的生产资质。加快研究制定质量安全、排放及能耗、动力蓄电池、电磁兼容等领域的行业标准,推进标准制定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及时满足技术进步和市场准入的要求。
(三)整合优势资源制定组织合理、重点突出的产业研发计划
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以及核心瓶颈,按照政府引导资金与企业研发投入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优惠贷款等形式,在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等领域进行集中投入,实现重点突破。设立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平台,将新能源汽车企业、科研机构以及社会上的其他技术资源进行整合,促进共性技术研发与共享。改进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方式,引导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参与技术研发,在提升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及成组技术、开展新型动力电池的原创性研究、研制新型铅酸电池等领域实现突破。鼓励整车厂商与零部件企业之间的研发合作,通过资金支持、技术分享、标准质量管理等方式,共同开发与整车产品相配套的零部件产品。
(四)鼓励引导多方参与,探索创新商业运营模式并有效推广
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与市场条件,创造出具有特色、行之有效、易于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商业运营模式。利用推进公务车改革带来的契机,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大型租赁公司进行合作,通过分时租赁、融资租赁、全时租赁等方式,推进新能源政府用车供应以及公车租赁。探索推广“预售+体验模式”,鼓励消费者通过缴纳押金和月度/季度佣金获得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权,体验满意且支付完所有佣金后最终购车。积极推行新能源汽车“共享计划”,鼓励公司或地方政府搭建租车平台,用车者可以通过电话、电脑或手机网络选择车辆并预约,在任意共享点自助用车,并按照使用时间和路程支付相应的费用,车辆保养检修、保险和停放等问题由相关提供服务的组织来解决。
(五)加大示范推广支持力度,在公务、出租等领域率先推广
在总结前一段时间示范推广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政策支持体系,拓宽示范推广领域,加大示范推广支持力度。对示范城市和示范产品实施优胜劣汰制度,加大对领先城市和规模化产品的支持力度,定期取消落后城市和低销量车型的示范资格。根据不同应用领域的属性特点,以公共服务领域作为率先推广的重点,优先在集团用户、定点、定线、定区域运营的领域进行示范推广,从前期的公交、出租、公务等领域向邮政、环卫、物流等领域拓展。发挥政府采购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强新能源汽车在政府公务用车领域的推广使用,实行新能源汽车强制性采购,将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列入有关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清单。针对新能源汽车产品在销售价格、技术水平和使用方便性等方面与消费者期望仍有较大距离,进一步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试点工作,结合不同产品类型的性能差异,制定差异化的补贴政策。
(六)完善相关建设规划及标准,适度超前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在国家层面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并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城市总体建设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充电配套设施建设。根据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充电设施布局与建设方案,充分考虑充电设施建设的方便性和经济性,加快构建以社区的隔夜充电设施为主,在公共停车场等提供中速充电站、快速充电站作为补充的充电格局。尽快制定充电设施的基础标准、技术规范、监管细则,提供行业技术参考,保证设备安全。探索形成有效的利益分配模式,合理设定充电服务价格,考虑允许充电站向新能源汽车用户收取“充电服务费”,制定鼓励夜间充电的充电阶梯电价标准,保证充电基础设施的持续运营。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充电桩等设施的投资和运营,鼓励具有整合第三方支付系统、IC智能卡系统以及充电桩基础设备等相关资源优势的设备制造商进入这一领域。
(七)进一步改善消费和使用环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