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0 09:46:5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智慧教育的技术特征,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特发性脊柱侧弯是脊柱侧弯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脊柱侧弯的70%·,其发病原因尚不了解,其定义是脊柱有侧弯及旋转畸形,而无任何先天性脊柱异常或并有神经肌肉或骨骼疾病。
我科曾收治七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行脊柱畸形矫正术,效果满意,通过临床护理,现将我们的体会总结如下:
1术前护理
1.1给予心理训练,对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有很多人因疾病折磨或家庭经济能力而致心理创伤,对治疗缺乏信心。我们分析认为有3个原因:①自卑;②自负感;③抑郁感。所以我们对这个患者施以温暖、同情和理解之心,给予免费提供一日两餐,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以配合手术治疗。
1.2了解病人全身情况。通过完善各项相关检查,了解病人全面情况,对于严重胸廓畸形的需做肺动脉测定,进行呼吸功能训练,以预防呼吸道感染。
1.3营养支持与休息,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2术后护理
2.1脊柱侧凸矫正术是一种创伤性大,范围较广的手术,因此需密切观察病人的四大生命体征,麻醉未清醒时要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造成呼吸梗阻,误吸等,常规记录血压、脉搏、呼吸及出入量。
2.2脊柱侧凸矫正术,由于手术牵拉,椎管的振动,可出现脊柱水肿、脊髓供血障碍等,均可产生脊髓神经压迫症状,在病人神志清醒或麻醉作用消失后,必须对运动感觉功能进行检查。如有异常立即报告主管医师。
2.3观察伤口负压引流情况,由于术后常置引流管,若引流量少而伤口敷料渗血较多,说明引流失败,必须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关键词:智慧校园;智慧特征;物联网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的兴起到广泛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也随之适应发展,进入智慧校园阶段。在这一背景下,深入分析智慧校园的智慧特征,了解智慧校园的内涵,对于智慧校园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智慧校园的发展历程
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近十年得到快速发展,并进入了数字校园建设。教育信息化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现代教育体系的核心手段,是高素质、全能型人才整体培养的内在要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是为了构建新型教育体系,以适应和体现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掘自身潜力,实现个性化发展。
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新阶段,教育信息化发展经历了数字校园、网络校园、智慧校园3个阶段。而智慧校园的构建是以集成和应用大数据、物联网、智慧终端、云计算等各项高新科技技术为基础。当前我国步入大数据时代,在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的校园,实现智慧校园的基础条件就是对校园信息的挖掘、分析、管理、整合。
2 智慧校园的内涵
智慧校园是在信息化背景下,将设备因素、环境因素、资源因素、社会因素及人的因素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校园系统的有效手段。智慧校园主要以互联网为基础,充分利用各项信息的相关性特征,结合各平台的多样化信息传递手段及时有效地提供双向交流平台,进而全面实现教育信息化。智慧校园是通过信息技术来改变师生和学校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数字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集成,实现数据共享,即时可见,互联协作,并为决策分析提供支撑的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从技术上来看,智慧校园即通过感知技术、挖掘技术、智能技术、控制技术等,结合校园网络管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自动图书管理系统、智能化学习系统等,全面建设具有便捷性、及时性、高校性、综合性的院校。
3 智慧校园的智慧特征
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形态,是数字校园在各种新兴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下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智慧校园能对校园物理环境全面感知,对师生群体的学习进行智能识别,同时也包括对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的智能识别,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起来,以实现教育教学环境的智能开放以及便利舒适生活环境的建立,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实现以人为本和深度融合。智慧校园有如下特征:
3.1 智慧资源
智慧资源共生共享是智慧校园资源建设的核心,学习资源的建设、共享、管理和使用是智慧校园的核心基础。智慧校园为学习者提供完善的网络平台,作为知识存储、分类与分享手段,帮助创建各种资料和信息,实现资源的整合、分享和创新。通过智慧校园知识管理的知识系统,让整个资源库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创造、分享、整合、挖掘、分析等过程,不断地回馈到资源系统内,形成学校智慧循环,推动学校资源创新。
3.2 智慧学习
智能终端的普及和广泛运用,让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开展,逐步泛在化。突破实践空间限制,个体与群组可以突破交流协作方式,实现有机互动线上线下结合,学习讨论课上课下结合,现实空间和网络虚拟空间结合。构建开放的、多维度的学习与科研空间,具备支持多模式、跨时空、跨情境的学习科研环境。
3.3 智慧分析
以“大数据”为基础,通过采集智慧校园海量数据,对资源进行挖掘与推荐分析,通过构建数据挖掘模型,对数据信息进行全面融合,同时开展合理设计及分析,以形成预测方法的智能推理,最终实现决策、管理与控制的智能化。
3.4 智慧感知
智慧校园的网络基础更强调移动互联和物联网,要为校园中人一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全面互联、互通、互动,为各类随时、随地、随需、随意的应用提供宽带、泛在的基础网络条件。各种智能感应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随时获得各种监测信息,从而能够实现对现实中各类因素的习惯特征的感知,从而实现人与物的互动,全面感知校园环境和师生活动状态,并能通过模型智能的建立对一般规律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3.5 智慧融合
智慧校园的智慧融合体现在校园内部融合和外部融合两个方面。智慧校园内部融合体现在学校的各项业务之中,以云计算和大数据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挖掘与分析,推动实现各项业务中应用的个性定制,达到随时随地随需的个性化应用,推动实现智能融合,通过智能推荐来提升管理决策的能力,以发挥智慧校园整体效能。智慧校园外部融合是在学校与外部社会的智慧融合,网络时代校园必须与社会接轨,通过和外部世界的交流互通来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创新发展。外部融合的具体活动包括学校之间的交流互通,学校和企业间的学习借鉴,多种手段的学习培训。通过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技术进步发展趋势和教育变革发展趋势,不断优化学校的发展规划,促进学校持续快速发展。
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经常会听到某高校建成了“智慧教学环境”或“智慧校园”,甚至有些高校进行了简单的信息化教学设施的改造,也冠名为“智慧教育环境”建设。是技术发展太快,还是概念炒作呢?或者是人们对“智慧教学环境”的内涵理解有偏差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智慧教育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现阶段已经建成的智慧教学环境进行了实地调研。希望通过开展此项研究找到当前智慧教学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为今后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提供建议。
一、智慧教学环境的内涵
今天我们所说的智慧教育源于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智慧地球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智慧地球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①对环境透彻的感知力,通过利用物联网等实现随时随地感知、测量、捕获和传递信息;②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在有线和无线网络支持下,利用先进的系统协同工作实现全面互通;③深入的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获取智能化的洞察并付诸实践,进而创造新的价值。[1]
《2015中国智慧学习环境白皮书中》指出,智慧学习作为一类学习系统,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大数据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来全面感知学习情境、识别学习者特征,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与便利的互动工具,自动记录学习过程和测评学习结果,有效支持人们的终身学习、职业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可以实现人们能够在任意时间(Any time)、任意地点(Any where),以任意方式(Any way)和任意步调(Any pace)(简称4A)进行学习,这类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学习者轻松地(Easy Learning)、投入地(Engaged Learning))和有效地(Effetive Learning))(简称3E)学习。[2]
我国学者祝智庭教授认为:智慧教育的真谛就是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学习环境,让教师能够施展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美好的发展体验,使其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的价值取向、较强的行动能力、较好的思维品质、较深的创造潜能的人才。[3]
通过对上述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出,智慧教学环境的基本条件是对环境的感知、全面的互联互通和深入的人工智能;智慧教学环境中主要用到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感知学习环境和学习者特征、营造学习情景,主动提供学习资源、自动记录和评价学习结果;智慧教学环境建设为培养具有良好的价值取向、较强的行动能力、较好的思维品质、较深的创造潜能的人才,提供环境保障。
智慧教学环境主要具有如下特征:①?ρ?习者和环境的感知,比如,通过一些传感设备(物联网)实时控制教室的温度、湿度、亮度等,为学习者提供最为舒适的学习环境;②个性化资源的推送,在智慧教学环境中,可以实时感知学习过程,并主动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③对学习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智慧教学环境通过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记录与分析,可自动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和学习情况,并产生相应的学习报表或者学习建议;[4](4)智慧教育最根本的特征是要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终极目标。
二、智慧学习环境的建设现状
当前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部分高校已经建成了智慧教学环境示范区。为深入研究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与应用情况,笔者对部分高校的智慧教学环境示范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当前的智慧教学环境可分如下几类:
1.普通多媒体教室的改造升级
在已经建设成功的“智慧教室”中最为初级的是普通多媒体教室的升级版,此类教室只是对普通多媒体教室进行了装修和改造,使得教室中的座位灵活、舒适,其多媒体设备配置更加先进。当前改造成功的多媒体教室中基本都安装了高清投影、交互式电子白板或互动式大屏幕、无线扩音系统等。
2.课堂互动工具应用型
当前智慧教室中的互动系统种类繁多,比较常见的主要包括:利用台式电脑通过局域网进行互动、利用Internet进行远程的互动教学、基于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互动系统:
(1)基于台式电脑的互动系统。这种类型的教室中,每个学生座位上配有一台台式计算机,通过相关的互动软件,可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网络环境下的实时互动交流,包括教师单独辅导,下发、上传资料等。
(2)基于网络的远程直播、互动系统。为实现跨校区之间、跨区域之间的教学直播互动,部分院校建设了“远程直播”教室。在此类型教室中通过高清摄像机、直播管理系统,可实现远距离直播、互动等功能。此外,通过录播控制系统,也可以实现对教师授课过程的自动录制和保存。
(3)基于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课堂互动系统。有些学校的“智慧课堂”可以看到基于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互动系统,此类互动系统可以让师生之间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互动,下发、上传资料,也实现了学生实时投票、抢答等功能。另外,此类课堂互动系统已经初步实现记录课堂教学过程,并对授课情况可进行初步分析与统计。
3.教学资源库及社会化软件应用型
(1)有些地区或学校建设了相应的资源库或学习平台,便称之为智慧教育环境。
(2)还有些学校可利用微信、QQ等社会化软件实现新生注册、宿舍查询等功能,他们把这些社会化软件的简单应用说成了智慧校园。[5]
4.环境友好型
(1)教学环境的提升
部分智慧教学示范区中教室颜色鲜艳、明亮,走廊和学习区温馨、清爽,桌椅板凳舒适、灵活,教室里面配置了中央空调、电动窗帘等,整个示范区使学生能感受到愉悦、清新。但在信息化智能技术的应用方面,很少看到大数据分析系统、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技术的应用,因此,这些环境也难以称为智慧教学环境。
(2)物联网的初步应用
有些学校建成的“智慧教室”中开始使用一些初级的物联网设备,比如,显示温度、湿度、照度等参数设备。仅仅使用一些物联网设备也难以称之为智慧教学环境。
5.综合应用型
一些学校智慧教室中综合了各种前沿技术,我们似乎看到了智慧教育的影子。此类教学环境中:教室实现有线和无线网络的全覆盖;教室外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和RFID考勤机,这些系统采集的数据可直接传送到教务系统;可以感知教室的温度、光线等,并可实现自动控制;开发了基于云计算的教育资源库和移动学习管理系统;此外,还有智能控制系?y、增强现实的互动演示和视频会议系统、自动录播系统等。[6]
三、现阶段高等院校智慧教学环境“智慧”的缺失
通过对智慧教育内涵的研究,结合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现状,发现现阶段“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与传统教学环境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还没真正实现“智慧教育”。下面笔者对照智慧教育的概念与特征,从环境建设、技术的运用以及对人才培养的支持等方面对现阶段的“智慧教学环境”加以分析:
1.对环境和学习者的感知
感知学习情景涉及学习者特征分析、传感器技术和自动推理等方面的应用,通过信息采集、动态建模和情景推理三个模块来实现[7],要感知学习情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智慧教学环境中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处在最初级的对基本环境的感知方面,比如,温度、湿度和光线的感知,缺乏对物联网的深入应用。要实现对学习者特征的自动识别,必然用到人工智能、学习分析等技术,但在目前的智慧教育环境中还没有看到成功案例。
2.智慧教育资源的提供
智慧资源是指以培养具有21世纪生存技能的智慧创造者为目的,支持智慧学习和智慧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泛在性、情景感知性、联通性、进化性、多维交互性和个性化智能推送等核心特征的新型数字化学习资源[8]。在智慧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过程中:首先,用到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其次,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向学习者进行优质教育资源的精准推送;第三,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全面感知学习环境,利用VR技术营造更为真实的学习情境。在当前建设的“智慧教学环境”中,虽然可以看到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工具,但它们并没有达到智慧资源的标准。
3.对学习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Siemens认为学习分析是:“关于学习者以及他们的学习环境的数据测量、收集、分析和汇总呈现,目的是理解和优化学习以及学习情境”[9],学习分析必然会用到学习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目前我们看到的是一些授课软件对课堂的记录与初步的数据统计,并不能达到学习分析的标准。在对教学过程的记录过程中,通过自动录播系统,可以实现对教学过程的自动录制,但这种记录只能是机械的记录,缺少智能成分。
4.对教育目标的实现
智慧教育最根本的特征是要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标,即“要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创新;要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10]。要对教育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智慧教学环境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要改变知识产生、传播和管理的方法和模式,让知识变得触手可及;其次,要支持学习者的终身学习、职业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第三,要营造良性的教育生态环境,使学习者能随时、随地开展所需的学习。显然目前的“智慧教学环境”还不能支持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标,因此还难以称之为智慧教学环境。
四、智慧教学环境建设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目前建设的很多“智慧教学环境”只能说是现代教育环境,还不能称之为智慧教学环境。要真正实现智慧教学环境,还需要在教育理论、技术和方法等方面大幅提升。结合上述分析,本文对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提出如下几点认识:
1.强化顶层设计,准确定位,系统规划
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校园环境、教室环境、硬件设施、软件系统,甚至还包括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学生的学习习惯、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强调顶层设计,对我们将要实现的目标进行系统的规划。
2.遵从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过程中还伴随着教学方法、理念的转变。因此,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应该在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分阶段开展,循序渐进地做好每个阶段的工作,最后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智慧教育。
3.明确智慧教育本质,平心静气,不忘教育根本
智慧教育的本质是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更优质的环境、更人性化的服务。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必然用到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智慧教学环境必然能给师生提供更便捷的教与学支持,让学生可以开展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意方式的学习;智慧教学环境必然给师生提供丰富的、个性化的资源和及时的教与学的分析报告;智慧教学环境可以支持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标。满足了上述条件才可称之为智慧教学环境,切不可将简单的环境改造、软件应用和资源建设冠名为智慧教学环境。
关键词:智能时代;传媒专业;智慧教育;生态系统构建
智能时代正在构筑一个崭新的数字化立体化环境,重塑和勾勒传媒行业的未来生态图景,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传媒教育急需重新审视专业定位及行业人才需求,为专业变革注入新的活力和能量。智慧教育是智能时代背景下催生和倡导的新型教学形态,其教学理念的前沿性、教学工具的智能化、教学场景的交互式正在引发新一轮教育改革浪潮。传媒专业建设需与时俱进,与当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行业实践的进步相适应和匹配,运用智慧教育在多个层面和维度打破传媒专业发展桎梏并助力传媒专业学科再造、教学创新、师资专业和人才优化。
一、智慧教育的产生与运用
“智慧教育”的概念起源于2008年,其核心旨要是借助信息化技术让万事万物实现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推动智能技术运用于教育实践,支持以智能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信息化设备及平台,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动智能技术支持下教育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1]进入2020年,5G技术开始全面运用,其迅捷的速度、强大的容量、极致的体验为智能化运用提供技术支撑和运作基础,智能时代赋能智慧教育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智慧教育本质是一种智能化知识传播模式,以智能技术的融合为优势,以教师智慧实践为支撑,以学生智慧发展为旨归,主要解决教学设备落后、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资源不均等问题,其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目前智慧教育的应用有以下几个维度:一是智慧教育工具的应用。先进的教学工具是提高智能教育效率的有效手段;二是智慧教育环境的建设。实现智慧教育过程的交互与渗透;三是智慧教育资源的开发。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实现课程资源的均衡分配;四是智慧教育策略的实施。包括宏观的教育制度策略和微观的教学环节策略两个方面。
二、智慧教育运用于传媒专业的价值与意义
新文科时代,传媒教育应真正践行新闻观中与时俱进的精神,重视科技前沿动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智慧教育本质是一种智能化知识传播模式,以智能技术的融合为优势,以教师智慧实践为支撑,以学生智慧发展为旨归,主要解决教学设备落后、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资源不均等问题,其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是实现传媒专业新文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对于传媒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一)服务国家战略和新兴产业
传媒专业智慧教育的实践和改革是落实教育部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集中体现,是对新闻观教育新局面的开创,是对国家传媒教育“顶层设计”的贯彻落实。同时,伴随着传媒行业的裂变和升级,智慧教育的精准教学模式实现与新兴行业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构建传媒专业智能教育范式
智慧教育有助于传媒专业主动适应智能化社会变革,及时融入技术变革的新趋势,更新课程设置、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立体化,打造国家级一流课程,形成智能教育新范式。
(三)优化传媒专业师资力量
智慧教育有利于激活教师的流动机制,促进教学主体的多元化。基于传媒专业的交叉融合特性,智慧教育模式下的传媒教师将获得极大丰富,主要有三个来源:第一,吸纳其他学科背景的教师,综合运用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第二,传媒行业一线教师,丰富实践教学;第三,经过培训和调整的传媒专业教师。
(四)培养卓越型创新型传媒人才
智慧教育能够深度实践产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具有传媒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传媒专业在课堂教学、实践训练和学术研究等环节的改革创新,培养既懂传媒业发展规律又适应新传播环境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卓越创新型传媒人才。
三、智能时代背景下传媒专业智慧教育生态系统构建机制
传媒专业与国家政治、经济、技术等因素联系紧密,具有边缘性、交叉性和实践性等特征。智慧教育是实现传媒专业信息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方向,是传媒专业从传统教学到智慧型教学转型的必然选择,传媒类专业智慧教育系统机制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专业结构模式、专业资源构成、专业运作效率三个层面。
(一)智慧教育层次机制:革新传媒专业结构模式
智慧教育的层次机制围绕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考察教育结构要素的相互关系和运行模式。教育的宏观层次与社会环境关系密切,是教育体系总体结构的集中体现;教育的中观层次是从学校职能组织入手,制定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教学环节,是对教学过程的强化和管控;教育的微观层次是将宏观的共性要求和中观的个性要求有机融合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传媒专业结构革新以智慧教育的层次机制为准则,从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微观层次三个维度深入认识和理解传媒专业改革背景,借助智慧教育的优势,注重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思路,挂钩传媒专业行业发展现实,依托智慧设施建设、智能化管理模式及教育系统,囿于外部环境—学校组织—教学主客体之间的多维交互,生成和建立传媒专业智慧管理和多重机制。
(二)智慧教育形式机制:调整传媒专业资源构成
智慧教育的形式机制是从教育形式的角度探索教学活动各要素间的资源构成。首先,是教学环境的资源构成,智慧教育环境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在线学习环境两个方面。在“智慧+”背景下,智慧教育能够实现教育环境的智能感知、管理和控制,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平面、静态、单一场景转换为立体、生动、多维的交互呈示;[2]其次,是教学方式的资源构成,例如应用较为深广的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从本质而言,这类课程是在原有传统课堂面授教学的基础上,利用智能化工具实现教学资源的重组和调整;最后,是师资力量的构成,让行业资深从业者走进校园,加强学术型师资与业界师资相融合,实现师资资源的丰富和多元。图1传媒专业智慧教育形式机制智能时代使传统传媒专业教育工业时代特征、信息孤岛等壁垒日益凸显,专业资源构成混乱与异化。传媒专业建设需从智慧教育的形式机制着手,从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师资力量三个层面进行资源的重新匹配和融合。线下物理教学环境与线上智能化工具的使用实现教学环境的重构;学术型师资和传媒业界师资的融合,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多元化呈现。最终,提升传媒教育服务品质,消除信息孤岛和资源堰塞湖,实现传媒教育机制的协同发展。如图1所示。
(三)智慧教育功能机制:提升传媒专业运作效率
传统的教育功能机制包括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存在机制效率低下且缺乏适应能力等问题,条分缕析的标准化流程和按部就班的机械化运作远离了智慧教育的场域。智慧教育改变了这种局面,从行政化、程式化走向弹性化、自发化,激发教育活动和热情。激励机制调动教育主客体积极性,是推进教育进程的基本保证;制约机制是教育体系各部门间的分权和制衡,为教育运行提供自由环境;保障机制包括两种形式:一是教育经费、技术设备等物质保障。二是学校观念、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传媒专业应发挥智慧教育功能机制的效用,提升传媒专业运作效率。首先,运用形成性评价,形成激励机制。形成性评价是智慧教育的新型教学评价方式,具备连续反馈、及时改进和形成激励的功能,有助于增强教与学的活力和弹性;其次,传媒专业具有高度开放性、实战性等特征,组织机构应遵循传媒专业发展规律,破除束缚其改革发展的机制障碍,激发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加强传媒专业与业界联系,投入资金支持,加强传媒专业与业界对话和合作,保障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深耕智慧教育文化赋能。如图2所示。
四、智能时代背景传媒专业智慧教育生态系统构建路径
面对智能时代的冲击和挑战,传媒专业智慧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一方面要坚守学科立命之本,遵循专业发展逻辑和旨趣;另一方面需以行业动向为依托,培养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人才为宗旨。其构建路径如下。
(一)运用智慧平台,架构跨界与融合的传媒专业生态体系
智慧平台是集成智慧教学终端和学习工具的综合学习设备,具有支持数据分析的泛在网络连接系统和汇聚多方资源的全面向交互能力。[3]例如: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科大讯飞智学网等。智慧平台形式多样,包含在线课程课、拓展资源、教辅材料、测试题库动画教学工具等。智慧平台横向可以打通学科专业各领域资源,建设完整资源库;纵向服务于专业教学的各个成员,将教学过程完美串联。传媒专业需要借助智慧资源平台实现生态体系的重新架构。通过智慧资源平台渗透数学、哲学、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促进传媒专业与这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使传媒专业由工业化走入智能化。同时,实现教师对传媒专业优质学科融合教学资源的呈现和分享,优化学习过程完善学生深度学习体系。
(二)建设智慧教室,打造智慧化立体化传媒专业学习空间
智慧教室,是顺应智能时代新时代要求用于开放远程教育领域,利用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建立的信息化学习空间,包括标准智慧教室、研讨型智慧教室、阶梯智慧教室等形式和跨校区协作智慧教室等形式,每种形式的智慧教室各有优势(如图3)。智慧教室作为学生学习的空间和场域,其设计应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征,体现服务教学的基本思路;其价值需通过对具体学习过程的支持来体现。总而言之,智慧教室应满足教与学的个性化需求,灵活而富有弹性的实施学习活动。[4]图3智慧教室的类型按照智慧学习空间的构成形式,传媒专业学习空间以智慧教室的建设为核心和基础:一是建立传媒教学智慧教室,多屏互动的教学场景实现学生与教师的深度交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感官体验能够提升学习能力和激发学习热情。智慧教室的参与感和实践导向有利于传媒创新创业课程的展开,例如互联网创业、传媒运营创新、媒体策划与创意等课程;二是开展虚拟仿真教学项目,例如浙江传媒学院的多讯道导播虚拟仿真实验,山东大学“基于多角色扮演的新闻交互式演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虚拟仿真项目是传媒专业实验教学内容与技术更新的着力点,对传媒实验教学全媒体化、平台化、信息化有积极意义。
(三)完善智慧教育服务,搭建综合性个性化传媒专业服务体系
智慧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学习者和教学者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教学服务。智慧教育服务一方面要能通过联接教学社群、知识库和学情分析等方式接受学习者对教学的反馈,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演进;另一方面要依托智慧教育云,为学习者提供符合智慧教育特征的个性化教学服务。如图4所示。传统传媒专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与学的断层,缺乏一以贯之的专业教学核心匹配序列去引导和促进教与学的投入产出效果。针对此,传媒专业应通过完善智慧教育服务体系,形成教与学的交互模式。第一,智能教育通过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实现学情的精准分析,便于学生即时进行学习诊断并调整学习进度和方案;第二,通过教学社群划分课程主线,确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比赛课程及毕业设计等社群模块,与学习者学习社群对接,以作品或成果为产出标准,与传媒专业课程体系精准匹配;第三,借助智慧服务建立传媒专业知识图谱,通过信息抽取、实体融合、跨媒体计算等技术,构建高质量媒体知识图谱,精准构筑每位学生的学习场景,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5]。
五、结语
智慧教育是智能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传媒教育要以智慧教育的运行规律为基准,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技术,融合多学科、投入新设备建设学习和实践平台。传媒专业的改革创新需要运用智慧教育模式从机制的理论建设和路径的实际运作两个层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机制的理论建设是新时代传媒专业教育改革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路径的实际运作是新时代探求传媒专业教育创新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其最终归旨是打造国家一流传媒专业,培养复合型、全媒型、专家型、技能型传媒人才[6]。
参考文献:
[1]飞鹏,汤京淑.高校智慧教室的建设与评价——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9(19).
[2]罗生全,王素月.智慧课程:理论内核、本体解读与价值表征[J].电化教育研究,2020(01).
[3]胡钦太,郑凯,胡小勇,林南晖.智慧教育的体系技术解构与融合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01).
[4]景玉慧,沈书生.智慧学习空间的教学应用及建议[J].现代教育技术,2017(11).
[5]徐晶晶,田阳,高步云,庄榕霞,杨澜.智慧教室中基于学习体验的学习者满意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8(09).
关键词:智慧教育;发展战略;路径选择
在云计算、物联网与大数据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各个国家都开始引进智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智慧教育顺应了教育发展潮流,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方向和途径。“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运用信息技术变革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必将引领和推动我国教育的全方位改革和创新。
一、我国智慧教育的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期盼的要求,存在一系列发展难题。智慧教育通过创新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教育系统运行的智慧化水平,有助于破解教育发展难题,从而形成突破点,带动整个教育系统的全面改革。要想是我国的智慧教育能够实现良好的发展,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是非常重要以及关键的。笔者认为,正确的发展战略必须是结合我国国情所指定出来的战略。
(一)大变革战略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主要有三大特征,分别是网络化、智能化以及数字化,必须结合这三大特征来发展教育。目前,我国的教育并没有结合信息时代的特征,传统模式仍是教育的主要运作模式。但是,在信息时代,如果不结合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实现进一步的发展的,教育部门必须尽快突破固有的认识。为此,教育部门要尽快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尽快实施大变革战略以重构教育生态系统。
(二)科教融合战略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教育所处的环境比发达国家要复杂得多,要实现教育的发展需要解决很多的问题。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为这一系列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科技的进步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同样,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为了实现教育的更好发展,我国必须尽快实施科教融合战略。实施科教融合战略不仅有助于教育发展问题的解决,还有助于实现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可谓一举两得。
(三)协同创新战略
智慧教育的建设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相反的,它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要想在我国发展智慧教育,就必须结合多方力量。为此,我国要积极实施协同创新战略,加快体制创新,协调好政、产、学、研这四方面的力量,将这四方面的力量发挥到最大化,这有助于实现智慧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无障碍战略
教育改革的成果应该惠及每一位人民群众。目前,我国的残疾人人数为8000万,在这8000万的残疾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由于身体的残疾而无法接受教育。事实上,和正常人相比,残疾人更需要接受教育。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及智慧教育的出现为残疾人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为了使残疾人也能够接受教育,我国应该积极实施无障碍战略,关注残疾人的教育需求,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教育,这有助于教育的普及以及残疾人教育问题的解决。
二、我国智慧教育的发展路径选择
要实现智慧教育的良好发展,选择正确的发展路径也是非常关键的,结合我国的现状,可以采取如下的发展路径:
(一)建设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要发展智慧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建设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能够实现各类教育服务的智慧化管理以及智慧化运行。但建设智慧化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并不意味着推到现有教育信息化平台,相反的,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是建立在现有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之上的。
(二)建立智慧教育示范区
建立智慧教育示范区也是发展智慧教育所必须实行的。智慧教育示范区应该选择建立在那些信息化水平较高并渴望实现智慧教育的学校。在建立智慧教育示范区之后,有关部门应该对示范区的智慧教育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并及时进行经验的总结,以便日后将这些经验推广至全国各个学校。
(三)组建教育企业联盟
智慧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为此,我国应该积极组建教育企业联盟。和学校相比,不少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要高得多。为此,有关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以及合作,将企业的力量进入到教育中来,发挥企业对教育的支持作用。有关部门以及学校在组建教育企业联盟的时候,要注意选择那些具有高信息化水平的、对智慧教育有兴趣的企业。
三、结束语
在信息时代,发展智慧教育是实现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多个国家已经开始推广智慧教育活动,发挥出了试点学校的示范性作用,逐步推进、以点带面,我国可以积极借鉴其他学校的发展经验,将课程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加强学校、政府以及企业之间的协作,打造出具备特色的智慧教育示范区,推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智慧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胡敏,杨现民,李海霞.第四次教育革命视域中的智慧教育生态构建[J].远程教育杂志.2015(04).
关键词:智慧课堂;构建方法;教学模式;学习变革和创新
从事中等职业教育十年以来,笔者发现厌学一直是中职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课堂上,部分学生无法专心听讲,也无法按时完成课堂任务,他们以玩手机、睡觉、玩游戏等方式消磨课堂上的无聊时光。尽管中职的教育目标已经在传统的“学会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掌握相关技能和操作方法”这一内容,提高了对操作和实践目标的重视,但这样仍然很难促进学生主动、发自内心地学习。虽然我国近些年大力提倡教育信息化,并努力尝试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却依然停留在支持原有教学模式的浅层次、辅层面上,中职学校的课程教学模式仍然陈旧,教学方法也相对单一,对学生吸引力不够,显得枯燥无味,显然不符合职校生的实际学情。信息技术的介入并没有使课堂中存在的最本质的问题消除,在此背景下智慧课堂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1智慧课堂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1.1智慧课堂的概念
本人结合多年中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立足当前大环境下智慧教育视角,认为智慧课堂的构建应为学生创建轻松愉快、主动、高质高效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智慧,增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以培养现代智慧型人才。智慧的培养作为最终目标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达到提升学生智慧,使学生能用创新思维发现问题、用智慧方式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本文将智慧课堂定义为:以智慧培养为最终教学目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构建的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高效、主动、有趣的新型课堂。其构建模式如图1所示。
1.2智慧课堂的主要特征
智慧课堂所表现出的主要特征在于教学者与学习者的角色与传统课堂存在本质性差别。在智慧课堂中,需要教师更多地以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对学生学情进行智慧分析与判断,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选择和设计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为学生创建真正实现主动学习、个性学习、互动学习、移动学习的智慧化环境,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辅以积极反馈和情感激励,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技能的建构和智慧能力的培养。而学习者在老师创设的智慧化学习环境下,摒弃传统教学中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在老师创建的学习情境下,大胆地去发现、构想、探索、协作以解决某一个问题,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综合能力,积累了思维经验,从而成长为具备智慧能力的新型人才。
2智慧课堂的构建方法及实践探究
2.1构建智慧课堂的基本思路
基于以上对智慧课堂概念的界定和主要特征的剖析,笔者认为智慧课堂的构建必须做到以下几步:(1)让学生主动学习: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给学生设置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或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而解决该问题或完成该任务则正好需要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或技能;(2)让学生轻松愉快学习:新知识中的疑难点,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一定的努力刚好能够找到有效破解的方法和手段;(3)让学生会发现、会构想、会创造:必须把这个作为教学目标,体现在学习任务的设置中,必须设置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的任务;(4)让学生成为心智丰富,富有灵性,具备完善人格,并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将这一德育培养目标在智慧型课堂的学科教学中内化完成;(5)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动态掌握学习的动向:方法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科学的智慧化的测试方法,智慧、动态地获取学生动态学习数据,并做出智慧化分析和判断,在此基础上,选择并创设出合适的教学模式。
2.2智慧课堂构建的实践和案例分析
在确定思路的前提下,笔者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两方面进行突破,尝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中实践对智慧课堂的构建,本文列举了我们在中职计算机专业三个不同学科的课堂中,对智慧课堂构建的实践和探究案例(见下表),通过传统教学模式与改进后的智慧型课堂的对比来实践我们对智慧课堂构建的思路和探究结果。案例点评:培养智慧型的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前提是教学者脑海中具备这样的思路。创造性思维能力绝对不是学会知识转化为能力就培养出来的,而是创设环境,在技术和资源的支持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尝试、发现、构想、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通过经历过程、积累相应的思维经验,从而达到高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学生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去参与、去投入才能对课堂感兴趣,而这正是传统中职课堂教学所缺乏的,如案例二中教师直接将拍摄的思维导图模型提供给学生,只在模型中给学生留了几个空,让学生来填空,这样学生就失去了通过大胆探索、验证构想的过程。智慧课堂的构建,不着急把最终结果呈现,而是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继而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整个过程中信息技术环境及相关资源都对智慧课堂的构建提供了硬件、软件和环境支持,从本质上实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革命性应用。
3结语
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大环境下,智慧教育实践永无止境,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应仅定位在支持原有教学模式的浅层次、辅层面上,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恰如其分地融合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支持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的工具和资源有哪些,如何建设和提供这些工具和资源等等仍然成为我们对智慧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主要目标和方向,笔者将在实践中继续探究和摸索。
参考文献:
[1]周迨琛.以人为本视角下新时代智慧教育的发展理念[N].中国青年报,2020.
[2]刘小琴.以“移动终端”模式构筑智慧教育新生态[J].教师博览,2020,10(33):12-13.
[3]付小华.“智”用信息技术,“慧”见课堂变革——以“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推进会展示课”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0(29):54-58.
[4]马媛媛.利用智慧课堂提升教学质量[J].学苑教育,2020(25):13-14.
[5]朱荣,赵磊.智慧教育视域下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3):94-97.
[6]黄丹华.开展“互联网+”教育打造智慧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7):115.
[7]王忠东,隋晓红,谢永盛.智慧教育对教育改革的功能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0,20(8):1-5.
[8]潘竹.基于教育信息化2.0的智慧课堂发展路径[J].教育现代化,2020,7(51):5-7.
[9]张西宁.基于互联网智慧教育平台的教学案例分析[J].电子技术,2020,49(6):88-89.
摘 要: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将不再是技术工具在教育教学中的简单辅助应用,而要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真正深入课堂教学中去。“教―学―评一致性”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探索,其实践层面的开展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信息化教W、学习和评价环境。通过探究“教―学―评一致性”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开展现状和对其进行问题分析,结合智慧教育理念分析与运用,形成真正适合于学校实施的基于智慧教育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智慧教育;教―学―评一致性;智慧校园;智慧评价
一、引言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永恒主题。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与实施,学生在课程和教师的引领下如何进行有效学习,是广大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教―学―评一致性”作为有效教学的一个基本原理,越来越受到理论与实践研究者的关注。它既反映了课程思维的本质要求,也是教师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的集中体现。进入21世纪,教育信息化在云计算、大数据、无线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智慧教育。传统的数字教育是把技术作为工具与教育教学进行应用融合,而智慧教育是用技术营造环境与教育教学进行全面的融合创新。因此,如何在智慧教育环境下开展“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教学研究,如何将我们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程与教学同智慧教育环境进行深度融合创新是值得我们研究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智慧教育与智慧校园
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已有20年时间,把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作为国家战略实施已有十余年时间。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高度发展到某一阶段的新境界,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端形态,旨在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泛在网络等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创造具有感知、适配、关爱、公平、和谐特征的教育生态环境,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实践能力的卓越型智慧型人才。杨现民教授等人将智慧教育环境分为两类,分别包括支持学校教育的智慧校园和支持终身教育的学习型智慧城区。本文探讨的智慧教育及智慧教育环境指的是支持学校教育的智慧校园及相关环境建设。
智慧教育在学校的实施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智慧校园环境建设。智慧校园作为智慧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有物联网与环境感知、移动互联与移动应用、基于云平台的教育资源整合与组织、社交网络与学习协作、大数据与数据挖掘、智慧课堂与未来教室六大技术载体,每种技术载体又有不同的智能技术工具支持,如云平台下的同步备课、网络评估、知识图谱分析,智慧教室下的学生学习行为过程记录、实时交互评价等。基于以上分析,智慧校园在应用层面上主要有以下四类功能:
1.教学者视角的智慧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渗透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方式的改变或者某一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展现,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思考新技术形势下如何将在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数字土著们与我们传统的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进行全面深度的融合创新。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智慧教学下,教师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在共同的智慧教育云平台支持下的教师―教师共同体、教师―学生共同体和学生―学生共同体中的一员。在共同体下,教师可以通过检测、讨论、问卷和查阅学习记录对学生进行预评估,充分了解学情,也可以与共同体内其他教师实现同步教研和同步备课,改“游击战”“独立作战”为“协同作战”。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通过大数据收集与分析,实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进度。课后教师通过实时检测和课堂学习记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进而制定下节课的教学策略和进度。
2.学习者视角的智慧学习
智慧教育主张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创建具有一定智慧的学习时空环境,旨在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塑造和选择,以最终实现对人类的共善(对个人、他人、社会的助益)。智慧教育下的智慧学习将真正实现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泛在学习,并最终促进学习者智慧的提升。
祝智庭教授认为,实施智慧学习的智慧学习环境应该具有记录学习历史数据、感知学习情景、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诊断、学习建议和学习服务、拥有随时随地的学习机会、智慧性学习活动设计、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等特征。基于此,本文认为,智慧学习将不再仅仅依靠教师的记录、评价和反馈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因为所有的学习记录和学习资源都是开放的,教师作为辅导者的身份也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讲授和答疑解惑,所以学习者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根据学习记录(如课堂录像中的自我表现、教师笔记、学生笔记、课堂实时评价结果等)的自我学习,还可以与同伴和教师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体下的智慧评价
没有评价就没有反馈,没有反馈就没有教与学的提高和进步。评价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把尺子,没有依据目标进行评价的教与学是盲目的。智慧教育下的智慧评价将不再是简单的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而是“师―生”共同体下的评价,评价工具更加多样,评价的维度更加全面。以一节课为例,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通过智慧教育云平台学生进行预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经历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个性化地反馈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和交流讨论;课堂中可以结合大数据收集、电子书包、网络学习平台等收集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实时评价与反馈,学生通过教师的反馈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和目前在班级中所处的水平,进而对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课后,教师可以通过测验、论坛交流、教学录像回放等手段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并为下节课学习做相应的调整和准备。
总之,智慧教育下的智慧评价将真正实现从单一走向全面,从结果走向过程,是依靠大数据挖掘和分析的新型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中,对学科知识的分析与准备和对学生学情的分析与掌握是教师课前备课的核心工作。智慧教育下,基于智慧教育资源与服务云平台,利用同步备课、集体备课、网上教研、电子教材、精准导学等,教师对学科知识的分析与准备由独立“作战”转为协同“作战”,课前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分享以及精准合适的教学资源不仅保证了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新教师在教学经验和专业能力上的不足,本身也促进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样,智慧教育下,基于智慧教育资源与服务平台,利用网上作业、学习行为分析、知识图谱、学习成绩记录等,教师可以全面准确地分析学情,进而把握教学重难点,实现课堂上的有的放矢。
教师可以通过网上平台向学生推送预习通知,具体应该包括课程内容预习建议、学习目标以及学案,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将会学什么,将会达到什么程度,将会怎么学。学生通过平台预习,并可以与同学或者教师进行课前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情况也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
2.课中:基于智慧教室的精准教学和高效学习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中,课堂上对学生和教师行为信息及时地观察、记录、分析和反馈是确保教学和学习始终围绕目标进行的重要措施。智慧教育下,以智慧教室为依托,利用电子书包、云录播、答题器,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对学生学习行为信息及时进行记录和分析反馈,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及时对教学做出调整,确保课堂的高效与目标的达成,学生也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与反馈看到自己的学习情况,如课堂测试成绩、教师建议等,以此对自己的课堂学习进度和方式等做出适当调整。总之,智慧教室下,教师和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及时调整全部是基于数据分析的精确调整,不再仅仅依靠于教师丰富的经验和个别指导。
3.课后:基于智慧教育资源与服务平台的多元评价
传统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很难做到全方位的基于数据的评价,主要原因在于课堂证据不容易获得与分析。智慧教育下,基于云录播下对课堂的实施记录和分析,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全方位评价,如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以及主动与被动可以分析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学生的课堂实时测验成绩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等。教师运用视频分析技术也可以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判断,为自身的专业成长提供科学依据,而不仅仅是再依靠于反思和经验。
五、总结
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高端形态,不再是技术的简单应用,而是智慧环境的全方位创设,也是对“教―学―评一致性”中的教学、学习、评价全方位的支持与变革。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智慧教育下“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不仅仅需要智慧环境创设下智慧教学、智慧学习和智慧评价的实施,更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改变教学观、学习观和评价观,这才是“教―学―评一致性”能够真正实施的根本所在,也是智慧教育的智慧性之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崔允t,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中小学管理,2013(1):4-6.
[2]黄荣怀.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从环境、模式到体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6):3-11.
[3]杨现民,余胜泉.智慧教育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支撑[J].中国电化教育,2015(1):77-84.
[4]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5]祝智庭,R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关键词 开放大学 智慧教育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4.011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basic concep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isdom of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intelligence education, the research discusses the way of boosting the wisdom education in Open Univers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uilding of Open University,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city.
Key words Open University; wisdom education; method
当前世界各国尤其发达国家相继提出智慧城市战略,其目的是力争在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中处于优势地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三十多年持续高速增长以及城市化和全球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构建智慧城市,已成为了我国城市发展令人关注的重要战略问题。智慧教育是智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是智慧城市健康顺利发展的保障。开放大学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态,是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宗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共享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①②是智慧教育实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探索开放大学建设助推智慧教育的路径,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终身教育资源布局,满足不同层次的终身教育需求,推动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而向智慧城市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1 智慧教育内涵与特征
智慧教育即是指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无线宽带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与智能仪器设备等为铺垫,以大量的教育资源建设为中心,通过各项配套保障措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与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现代教育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企业及相关机构共同参与构建的现代化教育服务体系。智慧教育是智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教育即具备“教育”的属性,又具有“信息化”的属性。从其教育属性来看,智慧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等几个方面。第一,其开放性就是突破了传统教育的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瓶颈,促进了教育的社会化、终身化与个性化;第二,共享性使得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全体学习者所共享,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质特征之一;第三,交互性即是实现人机之间的沟通和学习者人与人之间的在线远程学习交流;第四,协作性体现为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科学有效的相互协作的机会。从信息化技术属性来看,智慧教育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等特征。第一,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性能更加可靠,更便于使其标准统一;第二,网络化使得教育资源更便于共享,更易实现人与人之间交流合作,第三,智能化使智慧教育系统能够实现教学行为个性化、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第四,多媒体化使得智慧教育相关设施设备一体化、教育信息表述多元化,使得相关教育资源内容更加直观,更加丰富多彩。
2 国内外智慧教育相关发展状况
智慧教育对传统教育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带来了强大的冲击,促使现代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发生了重大变革。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借助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完善传统教育模式,是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国内外在智慧教育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许多成功案例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目前,国外走在前列的以美国、韩国和日本为代表。例如,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雷汉姆小学尝试开展了教育云计算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校600名师生可通过“通用云计算服务”获取虚拟电脑桌面,并可方便地使用其中包含的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弗吉尼亚州Passage中学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等终端进行学习。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了许多可以使用手机参与的学习活动,并将学习过程与内容写成博客或录制为视频在网络上共享。有些教师也开始尝试利用手机来加强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如在课堂中提问时,不再只是指定某个学生回答,而是通过短信的方式,并将学生的答案投影到教室的大屏幕上供学生讨论;还有的教师通过Twitter平台与学生一起协作创作故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日本总务省于2010年启动了国家级教育信息化项目――“未来校园”智慧教育项目。该项目建立了具有良好人机交互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互动性白板和连接家庭与学校的协同教育平台,为所有六至十二岁的学生提供丰富的电子学习资源。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与国家信息化战略委员会一起,于2011年6月推出了“智能教育推进战略”,即从2015年起将在相关学校推出“量体裁衣”式的智慧教育体系,用电子数码教科书取代传统的纸质教科书。韩国政府为此将投入约合21亿美元的资金来完成此项战略,将在所有学校建设以云技术为基础的教育环境,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计算机、各种智能数字终端进行学习活动。
近年来我国各省份和城市围绕智慧教育建设也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例如,湖南省为了进一步加快湖南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了职教新干线,构建了基于云计算服务、覆盖湖南全省职业院校、基于网络的开放式学习互动交流平台。湖南职教新干线现已建有平台161个,师生教学空间30余万个,教学内容视频25万个。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积极开展智慧教育探索,形成了一个中心(云计算管理中心)、3个平台(云基础平台、资源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的智能教育模式,构建的云计算环境下的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南教云”主要有电子政务云、学校管理云、教育资源云、互动社区云、智能课堂学习云等,③对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3 助力智慧教育实现的开放大学建设策略与路径
3.1 搞好顶层设计,明确定位及目标
开放大学是智慧教育实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全民学习的服务平台和终身教育的支持体系。
3.1.1 明确定位
开放大学是全民学习的服务平台和终身教育的支撑体系,不仅为全民学习提供服务,同时还为构建终身教育学习平台提供支撑,充分体现开放大学的开放性和社会责任。第一,要立足省情和市情。制定富有特色和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切实增强服务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第二,要面向未来。努力将开放大学建设成为满足全民教育多层次多方位的教育需求的新型大学和终身教育平台。第三,通过创新不断谋求发展。以社会的学习化进程为出发点,以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为立足点,使开放大学真正成为构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有生力量,实现开放大学建设助推智慧教育的目标。
3.1.2 明确职能目标
一是办学职能,继续办好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当前仍以专科和本科为主,并积极探索与高校合作开展面向社会的研究生教育。二是服务职能,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互联网环境,采用远程教育技术手段,为广大民众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三是管理职能。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开展决策咨询、发挥好业务指导、过程监督等管理职能。
3.2 进一步加大开放大学信息基础设施及长效运营体系建设力度,助力智慧教育体系的构建
开放大学在远程教育方面有着多年的经验积淀,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教育网络,较早地涉足了云计算、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SAAS等现代信息新技术。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信息基础设施及长效运营体系建设力度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软硬件等方面距离智慧教育的要求仍有较大的距离。因此亟待搭建实施智慧教育的相关平台。
智慧教育的构建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与逐渐成熟为智慧教育体系的搭建奠定了基础。它为智慧教育提供了强大的底层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撑,因此,借助已云计算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搭建长效运营支撑平台是智慧教育体系建设所不可缺少的,该支撑平台包括:一是智慧教育的计算与安全能力核心的云计算与云服务管理平台;二是保障系统运维的常态化的集中式的系统运维团队及专业面向客户服务的呼叫中心。
3.3 加快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与整合
现有教育资源与应用已达到一定积累,亟待整合。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行业的各类参与者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数字资源,但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当前教育运行体系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各种教育产品的“炮楼”模式,不适合交叉、跨界,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在线教育平台,因此智慧教育体系构建必须充分解决好跨界问题,从而实现各类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又如当前我国网络在线教育在连续性方面仍显欠缺,主要表现在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成年、职业、老年的终身教育体系不完备,受众缺乏终身的、延续的教育场所。
开放大学应着眼社会经济转型发展需要,围绕智慧教育体系的构建,坚持内涵式发展,立足区域、面向全国,借助国家和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学科门类齐全、内容丰富、彰显区域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并使教学资源得到可持续的更新。一是充分运用开放大学系统的现有课程体系;二是同自学考试系统的自考课程互通;三是通过政府购买等形式,向各级各类学校、企业、科研单位与社会相关机构征集优质课程,从而促使教学资源更具针对性、历久弥新。
3.4 积极探索“人人、处处、时时可学”的以面向社会公众的在线教育超市为代表的智慧教育运作模式
“教育超市”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办学模式,它的构建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改革理念,而且有利于有限的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教育超市”实行开放式教学,能为各类受教育者提供层次多样、质量高、数量足的教育资源,提供了更加人文化的学习环境,从而进一步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在搭建面向社会公众的在线教育超市时应注意以下策略:
(1)明确定位与服务目标。应充分体现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兼顾,积极推进各类教育形式之间互通,通过在线教育超市平台内容丰富的优质课程满足广大学习者多种层次的需求,并赋予他们充分的选课自,为渴望通过学习提升自我的社会公众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
(2)构建科学设计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面向社会公众的在线教育超市的主要功能模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面向社会公众的在线教育超市的运行永葆活力的源泉。它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公共基础课程超市与专业课程超市。在设计公共基础课程超市时应注意既要课程内容符合相关专业修业的基础性要求,又要注重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职业素养应变能力等需求;在设计专业课程超市时要在保证专业体系完备性的同时尽量突出专业特性。
(3)构建健全的自选课程制度。应摒弃原有普通高校的管理模式中只能在狭窄的专业计划限定的范围内选课的制度,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建立符合学习者需求的选课制度,使学习者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选修课程,又要注意有利于学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需求,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4)探索实施学分银行制度。课程在各层次高校教育间的互认互通及转换,是面向社会公众在线教育超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搭建各类教育之间的有序衔接和灵活沟通的“学分银行”平台,是解决当前各类教育资源各自为政、学分不能互认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具体实施中可借鉴欧洲学分转换系统( ECTS) 模式,即通过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成立全国和省市级高校学分认证机构,由认证机构制定和执行一系列课程学分评估项目和评估标准,确定各个高校教育的各门相关课程学分兑换系数及跨行提取学分的相关标准,从而建立起网络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间学分互认互通的立交桥,促进各类教育间的有序竞争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5)完善课程导师制度。网络是面向社会公众在线教育超市的主要载体。构建完善的导师制度,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进行全过程指导,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选课的盲目性,而且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构建课程导师队伍时,应从长远发展出发,充分考虑导师队伍的专业学科类别、职称、年龄等因素,以保障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指导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制订统一的课程遴选制度。包括课程遴选的评估入市、检验复评、退市的标准,应进一步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参与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成面向社会公众的在线教育超市资源开发整合和应用升级的良性循环。
注释
① 江兴代.教育超市――现代教育新模式[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
摘 要:智慧教育(Smart Education)随教育信息化潮流而起,正在变革着全球学校教育的面貌。为探讨智慧教育的未来发展,本刊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余胜泉教授。在专访中,余教授指出,智慧教育是依托新一代的通信技术所打造的互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智慧教育可以根据个人的独特信息推送个性化的教育;智慧教育的发展促进教学、课程、学习、管理、评价、学校的转型,同时使教育信息化的思路和理念转型;信息技术普及和渗透会改变一些重大战略实施的生态环境,从而对这些战略落实提出变革性的思路。
关键词:智慧教育;教育模式;转型;信息技术;教育形态
一、智慧教育是依托新一代的通信技术
所打造的互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余教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本刊的专访。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智慧教育的概念。
余胜泉:IBM公司所提出的“智慧地球”的概念后来演化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医疗、智慧水资源、智慧教育等相关概念。智慧教育就是依托互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的通信技术所打造的互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自我导向的、充满内在动机的,学习是有趣的、可定制的、有丰富资源支撑的。智慧教育的本质是智能化的、可定制的教与学。
智慧教育是能够给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性、适切性的教育。它可以培养有思想和技术素养的公民;可以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生理、情感和精神的发展;可以提供增强个人优势和能力的机会;可以增强家长、学校、社区、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智慧教育通过信息技术分担大量繁琐的、机械的、简单重复的教学、学习和管理任务,满足教师、学生、管理者、家长以及社会公众的工作和学习需求,可以让师生有更多的心理资源,如注意力、创造力、动力系统等,投入到更为复杂的、更有价值的教学和学习任务中,从而保证学生的批判能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社会性能力等得以发展,以适应21世纪的发展需求。
智慧教育的核心追求是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内容呈现形式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与学关系的创新,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创新。
《世界教育信息》:智慧教育环境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余胜泉:智慧教育的教学环境是一种智慧的教育环境,它有八个方面的核心特点。一是情景感知,能够感知教与学活动实施的物理位置信息,感知教与学活动场所的环境信息,感知学习者的专业知识背景,感知学习者的学习状态,感知学习者的知识背景、知识基础、知识缺陷、认知风格等;二是异构通信,智慧教育环境有不同的装备和设备,各类资源被融合到环境中,不同设备之间可以无缝通信、异构通信;三是无缝移动,在学校、家庭、社区中,学习是连贯的,不一定要集中到一个地方,而是可以在整个环境中无缝移动;四是自然交互,以语音、动作、眼神、手势、姿态等自然姿态进行深度互动并跟踪记录,且为自然交互的方式;五是任务驱动,学习环境能够理解用户的行为和意图,主动提供交流和服务,在使用各种系统的时候,从“人找信息”变成“信息找人”,系统能感知到人所需的服务,人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学习技术;六是可视化,各种数据实现可视化的呈现,如可视化的监控、数据操作、各种图表、各种表格等;七是智能管控,通过数据精确了解管理对象的深层次信息,并做出科学决策,实现智能控制、诊断、分析、调节、调动;八是自动适应,系统能根据需要自动适应,根据用户的学习偏好和学习需求,个性化推送学习资源或服务。
二、智慧教育可以根据个人的独特信息
推送个性化的教育
《世界教育信息》:请您举出一些智慧教育的典型案例。
余胜泉:IBM在推广智慧教育的时候,曾提出“The Classroom Will Learn You”――今后你进入教室,它能感知你,知道你是谁,知道你的特点、个性、知识结构等,根据这些信息来推送个性化的教育。感知、分析、决策、适应、个性化等是各种智慧教育形态的共性特征,以下我举出一些具体的实例。
第一,可穿戴式无线生理监测传感器网络系统。以前,上完体育课,教师通过测脉搏跳动来判断学生的运动量。现在,北京有一所学校上体育课的时候,教师给学生戴上一个智能手环,通过平板电脑,教师就可清楚知道每个学生的运动量、卡路里消耗等情况,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用传感设备实现运动量监控的案例。
关键词:社会信息化 数字校园 智慧学习环境 智慧校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138
1 智慧校园的内涵与特征
1.1 环境全面感知
我们这里所讲的全面感知主要是两个方面,首先是传感器能够无时不刻感知、抓拍和传播相关人、器材、资源的信息; 其次是对学生的个体特征和学习环境的感知、抓获和传播等。个体特征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爱好、认知特征、学习态度等;学习环境主要指的是学习时间、学习地方、小组成员、学习活动等。
1.2 网络无缝相通
针对网络与通信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智慧校园可以应付全部系统软件与硬件器材的连接,信息感知后能够快速、及时地传播,这是全部用户根据崭新的方法合作学习、共同工作的根基。
1.3 大量数据支撑
根据数据开发与建模技术,智慧校园能够在“大量”校园数据的根基上建筑模型,使用预测的措施,针对最新的信息展开趋势分析、憧憬以及预测;除此之外智慧校园还可以总结其他范围的数据、信息、规则等内容,经过智能推测,迅速做出反应、积极应付,尽量多地展现出智能、聪明的特征。
1.4 开放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观念,学校面对着由“封闭”到“开放”的新形势。智慧校园鼓励拓宽资源环境,鼓励学生摆脱教材的束缚; 鼓励拓展学习时间,使学生的学习由课上拓展到课下; 鼓励拓展空间范围,要学生学习在具体情境以及虚构情境中能得以发生。
1.5 师生个
智慧校园环境和它的作用都是把个作为主要的理念,众多重要技术的运用全部以科学处理师生在学校生活、学习、工作上的众多具体需要为目标,同时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
所以,智慧校园指的是一种针对学校师生的个性化服务,它可以全方位感知物理环境,辨别学生的个体特征与其学习情景,供应无缝相通的网络通信,有效支持教学过程的分析、测评与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以及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
2 支撑智慧校园的几种关键技术
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建设智慧校园的根基,在众多技术的支持下才可以有效体现个性化服务的观念。
2.1 学习情景辨别和环境感知技术
学习情景辨别的主要目的是按照能得到的情景信息辨别学习情景种类,判断学生问题与推测学生的需要,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得到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材料,找到可以互相合作的学习对象、接受科学的学习活动见解。学习情景的辨别关联到学生特点分析、传感器技术与自动推理等许多方面的全面运用,学习情景的辨别是一个跨范围的研究目标。
环境感知技术是“智慧校园”的一项比较基础的技术,有利于完成对校园各类物理器材的及时动态监控和掌握。无线通信、二维码、监控录像等感知技术和器材在学校许多地方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在,它已经在学校保卫、节能、教学研究等方面得到了应用。
2.2 学习分析技术
学习分析技术来自于最初的课堂教学实效分析,现在在线交互文本分析与初期的课堂教学实效分析存在一种渐渐合并的态势,学习分析技术就是这种态势的产物。学习分析是对学生和学习情境的具体数据进行采集、探究以及报告,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掌握和改善学习与学习情景,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标。学习分析技术可以作为教师的教学决策、改善教学的科学工具,也能够给学生自我定位学习、学习危机警报以及自我测评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
2.3 数字资源的组织与共享技术
学习资源的组织与共享自古至今都是建设数字校园的重点之一。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观念,观察别人的举止与结果是获得知识和技术的关键所在,具体的榜样可以给观察者起到演示的效果。为了方便搜索与共享,以往的学习资源通常运用静止的词语表来表达元数据,然而这种表达形式没有办法满足在学习环境下机灵多变、富有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所以,汲取参考语义网络与本体技术的有关科研成果,提供更加灵动与智能化的元数据表达形式成了新的趋势。
2.4 校园移动互联技术
无所不在的无线宽带网络使清晰度较高的网络教学资源传播成为现实,也要两地的视频连接摆脱了带宽资源的束缚,让学生可以体会到置身其中的感觉。3G技术与其他无线技术的普遍,要无线网络的范围不只是局限在自习室和图书馆,学生通过网络来学习,就不会存在地域范围的限制。为学校师生提供无所不在、快速、安全、便于治理的无线网络环境,是建设智慧校园的必要条件。
学校里无线网络大多数情况下都具有范围大的特征,覆盖区域一般也较大,负载平衡特别重要,总是会发生部分区域通信繁忙的状况。以往的做法无法较好地处理此类问题,建设无线网络,增加接入点的数量变得简单、配置也更加灵活、成本也在降低,特别是针对某些要时常改变接入点的范围,无线技术的多跳结构与配置灵活会极为有益于网络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3 结束语
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重要场所,学校建设的优劣对整个校园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伴随着学习情景辨别和环境感知、校园移动互联、学习分析等技术的慢慢兴起与运用,智慧校园不再只是一种理念,它正走向现实。具体来说,智慧校园的建设工作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许多问题还要逐步处理,要完成真正观念上的“智慧”校园还要经过一个艰巨的过程。智慧校园对解困现在数字化校园构建、改善教学和治理过程、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8).
[2]全力.数字校园离我们究竟有多远[J].记者观察,2010,(1).
关键词:实践智慧;教师文化;专业服务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9—0003—05
“专业”的实质是不可替代性,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其社会立足点就在于它能够为社会提供独一无二的教育服务。因此,从专业服务角度来探讨教师工作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迄今,教师教育专业化正经历着由“教师专业(Teacher’ Profession)”、“教学专业(Teaching Profession)”向“教育专业(Educational Profession)”的发展过程。其中,“教学专业”是撑起专业型教师教育的顶梁柱,它体现着专业教育服务的应然状态。在专业教育观念、专业教育判断和专业自的合力下,教师对教育问题、教育事象形成了一种个性化的认识视角、应对方式,教育实践智慧从中赫然而现。由此,专业化的倡导者以为,实践智慧是统摄教师的一切专业性品质,是贯通教师专业化全程的一条内线。同时,教育实践智慧具有个体性、涌现性、情景性等特征,它能够赋予教师一种独特的素质构成和行动方式,从而提升教师服务的专业性水平。正是基于此,专业型教师教育认为:教师专业化的基础是教学专业化,而教学专业化的基础是教师的实践智慧。其潜在动机之一就是试图以教师的实践智慧为依托,致力于面向社会打造一种专业的教育服务。卡—桑德斯指出,所谓专业就是指“一群人从事一种需要专门技术的职业,这种职业需要特殊的智力来培养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专门性的社会服务”。这里所言的“特殊智力”实际上指的就是教师的实践智慧。以教师的实践智慧来整合教师专业品性的所有方面和环节,并以之为支点面向社会打造专业的教育服务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旨趣所在。
一、教师专业化的潜逻辑:从实践智慧到专业服务
所谓“实践智慧”,它是指在教育情景中教师从专业教育观念出发,以教育经验为基础,以直觉思维为形式,用专业的教育眼光来对具体教育实践问题做出恰当判断,给予机智应对的能力,其实质是一种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给予创造性地应对的技艺。实际上,教师的实践智慧是教师理性的教育判断力和教育思维力的延伸和体现,是教师的专业教育观念与真实复杂的教育生活的接合点,它是打造专业性教育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从某种程度上看,实践智慧是教师专业型教育实践的最前沿,是专业型教师教育要在教师身上培植的最高智慧。钟启泉教授指出,“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不是基于行为主义基础之上的教师能力本位的发展,而是基于认知情境理论的‘实践智慧’的发展”。换言之,正是教师教育实践智慧的境遇性、个体性、情景性、一次性等特征才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表现具有了专业性、独特性、不可重复性、不可还原性、难以传递性的特征,才使教师专业的社会服务有了专门性,才使教师成为了专业人员。
那么,何谓专业的教育服务呢?笔者认为,它具有五个特征:
其一,它是社会所必需的服务。所谓“必需”,是指由教师所提供的教育服务是一种社会性的服务而非个别性的服务,这种服务的产生以社会发展的普遍需要为基础并以保证社会正常运转为目的。显然,教师向社会所提供的教育服务就具有这种特征,这是因为教育活动是人类文明传承的必需纽带,是一个社会的文化实现代际“遗传”的枢纽环节。所以,社会必需性既是教育服务存在的理由,又是它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客观基础。
其二,它是基于社会分工而产生的服务。社会分工是一种专业服务产生的客观基础,社会分化的程度与行业的专业性程度呈正相关。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它的发展是以高度分化、高度整合为特征的。在社会高度分化时,某些社会服务就会由高度专门的行业、人群、机构来提供,随之专业服务应运而生。专业教育服务的产生亦是如此,它是社会分工纵深推进和专业社会化发展的一个环节和产物,教育服务从其他社会事务中分化出来并获致专业身份具有其历史必然性。
其三,它是一种领域性的服务。就专业服务而言,它是以对特定领域的垄断为后盾的。在这一领域中,不仅专业服务占居着绝对统帅地位,而且这种专业服务一旦离开了这一领域根本就无法生存,二者之间具有相互依存性。这既是专业服务的优势,亦是其致命的弱点。专业服务在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同时所表现出来的一个弱点就是其难以适用于其他领域。对专业教育服务而言,之所以它“专业”,就在于这种服务是唯一而且只指向教育领域的,它具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特征,是一种高度特殊化的、专门化的社会服务。
关键词:智慧教育;基础教育;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22-0071-03
祝智庭教授在《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一文中提出:“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法,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利用适当的技术智慧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不断地创造制品和价值,实现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灵巧机敏的适应、塑造和选择。”与智慧教育相比,传统教育有如下弊端:首先,注重教师直接讲授,学习者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扮演听众的角色。课堂学习目标侧重于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而忽略了学生主动思考以及提出问题的过程。其次,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多以课本为主,获取知识的途径相对闭塞。
而智慧教育的发展目标旨在培养智慧型与创新型人才;技术作用是技术变革教育,改变教育战略实施的生态环境;核心技术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根据教育教学应用建设配套环境、资源和队伍;学习资源为动态生成、持续进化、开放建设的MOOCs、微课、移动课件、电子教材与可进化的内容库;学习方式为泛在学习、云学习、无缝学习;教学方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大规模在线开放教学、深度互动教学、智能教学。这就使传统的学习者从书本走向实践,走进生活。
智慧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优势
1.智慧教育有利于转换学习主体
传统的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的学习目标就是跟上教师的思路,做到一堂课结束后能够掌握及应用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而在小学智慧教育中,则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恰当利用信息技术和学习资源引发学与教方式的深层变革,为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实施智慧教育能将信息化理念更多地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同时也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逐渐呈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局面。教师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教育的根本是“教学生”,才能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才能结合多种信息资源,使用各种样式的课件和教学软件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自己的课堂真正活跃起来。
2.智慧教育促进优化课堂结构
智慧教育强调的是开放式教育,主张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创建具有一定智慧(如感知、推理、辅助决策等)的学习时空环境,以开放的视野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智慧地全面发展。信息技术的出现必定对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有着积极影响,它有利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使传统的面对面课堂上的学习活动更加以人为本,将学生的智慧运用扩大化。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将基于个人兴趣确定学习主题,选择结构化、富媒体化的学习资源,借助相关学习工具,在个体建构或群体参与下获取与个人兴趣相关的知识技能。这种信息技术的运用,既方便了教师的教,也方便了学生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起到了优化课堂结构的作用。
3.智慧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智慧
不同的经历产生不同的大脑结构、思维和行为模式。如今的学生从一出生就生活在数字世界中,与数字移民相比,更习惯于快速地接受信息,喜欢多任务处理和随机进入,爱好及时反馈和强化,偏爱做中学而非听中学。因此,通过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智慧学习能在学习者身上有效地发生。
其关键在于学习者如何学会利用富有智慧的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和实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服务型人才,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缺乏主动性,而在智慧教育的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无缝互通、海量数据支撑、开放学习环境、师生个等方式,发现更多富有真实感的学习内容,而不再局限于课本,这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智慧。
4.智慧教育关注学生个性化与创新性发展
智慧教育在推行和实施方面应当在更高层次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对待新事物能够产生自我看法与独到见解。智慧教育将为学生带来更多的体验化情境,使其更直观地了解学习内容。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来源,随着3D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教师利用计算机创造的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或情境,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教师还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时间等情况制订各种不同的学习计划,生成个性化的学习资料,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教学,这能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智慧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
1.难以把握学生的自组织学习能力
学习本身是以学习者为主的活动,需要他们激活情感动力系统、投入认知并专注于意动和实践。在智慧教育环境下,学习的主动性、协作性、创新性、适应性和实践性要求学习者具有良好的自组织能力,这对于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或者已经习惯了传统授受主义的学习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自组织学习要求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要能学会自我指导、自我监控、自我协调、自我管理,并在实践中做出正确决策,采取正确行动。而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自我情绪管理与自我控制能力,所以智慧教育环境下的学习情绪管理仍需要教师参与,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2.仍存在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
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花费在电视媒体或社交网站上的时间更多。很多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在利用网络媒体学习的过程中,不自觉地登录其他网站看视频、玩游戏、聊天等,这反映了父母监控和限制使用网络技术的能力比较低。有研究表明,由于引导和监控的缺失,计算机、手机等信息设备更多地用于娱乐和消遣。因此,培养学习者具有良好的数字素养、养成善用技术的习惯对智慧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来说,提供积极的干预措施的做法仍有待完善。
3.教师针对智慧课程的设计缺乏针对性
在智慧教育的推行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在课堂中与学生产生更多的交互。每门学科都具有各自特殊的学科特点,在智慧课堂中,教学方式从传统课堂只依赖一本教材转变为以教材为主,并配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而教师如何针对具体学科设计出具有学科代表性的智慧课程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仍有待进一步思考。
智慧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发展新对策
1.满足学生对教育资源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习效率
当前,基础教育在线学习产品和服务产业展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用户观念的转变、网络应用的普及、学习技术的发展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均是其发展的动因。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来说,由于每位学生都有其自身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以及不同的创造潜能,所以教师在掌握核心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其个性发展的智慧学习环境。在这个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基于个人兴趣确定学习主题,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源,借助相关学习工具,进行个性化学习。而在学习资源的支持下,教师应适当提升学习内容的交互性,改善用户体验,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具有强烈的学习意愿。
2.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设计
在智慧课堂中,不同的学科教师要对具体学科课程进行学情分析,选择适合自身的讲授形式来传授新知。教师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层次整合为落脚点,将以教师为主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转变成以教师指导为辅、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除了要有一整套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外,教师还要尽量开发出与具体学科教学相关的、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各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幅提升,从而使基础教育在质量方面得到质的跨越。
3.建设未来校园、未来教室,实现资源共享
未来校园和未来教室是指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很高的校园和教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媒介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进入虚拟场景进行互动体验。在这样的校园和教室里,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教学技术和设备,有计划地开展未来校园和未来教室试点示范工作。
同时,发展云计算技术将对教育信息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各地中小学应顺应云服务模式的发展,改变传统中小学机房分散建设的局面,实现班班通、校校通,基于教育云服务平台推进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推进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结语
在现代社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只有让学生尽早地在智慧教育的模式下成长和发展,才能让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究,2012(12):5-13.
[2]何克抗.智慧教室+课堂教学结构变革[J].教育研究,2015(11).
[3]王玉龙,蒋家傅.智慧教育:概念特征、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10-13.
[4]祝智庭.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9):4-8.
[5]陈琳.智慧教育创新实践的价值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15-19.
[6]杨现民.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14(1).
【关键词】智慧学习环境;学习方式;数字学习环境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学习环境在进行不断的发展变革,随着教学与学习活动的不断开展,我们改善了最初以大自然为主的学习场所,而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学习的场所,比如私塾、书院等,以及在近现代出现的太学、国子监等。在国外,夸美纽斯是学习环境研究的先驱,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的理念,从此以后,以现代班级授课为主的学习环境开始流行,当今社会越来越关注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在技术的影响下出现了智慧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在2008 年,彭明盛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在他提出之后不久,奥巴马总统也对这一理念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从此智慧学习环境便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1.智慧学习环境的概念与特征
1.1智慧学习环境的概念
关于智慧学习环境的概念,学术界并没有制定统一的规范,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看法,Chin认为,“智慧学习环境是一个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学习环境,它运用了非常多的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并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以学习者为中心,它具有以下的特征:它可以适应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即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能力都不相同,它也可以满足各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创造非常有利的条件,并能够促进学习者的发展,为学习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展现技术为我们带来的诸多便利”除了马来西亚Chin的观点之外,钟国祥等也发表了对智慧学习环境的一些看法,他认为智能学习环境依据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次是混合学习理论以及现代教学理论,它们都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尤其是应用了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智慧学习环境相联系的还有媒体、工具、教材、教师等诸多因素,它们之间是紧密结合的,并且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智慧学习环境是一个智能性的学习空间,它能够根据学生的需要自动呈现知识内容,并不需要学生动手操作,这样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另外它是开放式的,适用于任何一种场合,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拥有充分的自由,这样的一个集成化的虚拟现实学习空间为学生带来了很多乐趣,它既支持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又能够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一定的指导。[1]
1.2智慧学习环境的特征
在智慧学习环境中,真实存在的环境与虚拟中的环境师相互融合的,两者相互依存、共同依赖,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者不必亲自动手操作媒体设备,而是由系统自动呈现的,在统一的环境管理体系中,由于硬件的出错而引起失误的机率是非常渺茫的,在智慧环境中,学习者将体验与真实环境相同的场景,这些虚拟场景能够提供比真实场景更加强大的功能,能够满足学习者各方面地学习需求。
智慧学习环境是在观察总结学习者行为特征以及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更够使学生在虚拟的场景中参与更多的实践,弥补硬件条件的不足给学生带来的诸多不便,它为学习者提供可操作的技术平台,模拟真实环境中事物的特征以及规律,并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2]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习资源都以PPT的形式出现,这种资源呈现的形式要求PPT的制作要非常精美且形式多变,否则就可能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如今在智慧学习环境中,资源信息的种类以及呈现方式都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教学资源不再以文本为主,而是更加灵活的呈现方式,其内容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者可以自行控制信息的呈现,也可以根据需求自动为学习者呈现相应的知识内容,学习者获取资源的方式更加便捷,学生与媒介之间的交互性也更强,智慧学习环境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智慧学习环境的概念模型
从总体上看,智慧学习环境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首先,它能够感知学习者的学习情境,开阔学习者的视野,并能够根据学习者所处的方位规定资源的呈现内容,由于社会关系具有复杂性等特征,因此在设计智慧学习环境功能时要参考学习者的社会属性,并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实社会融为一体共同促进学习环境的改善,在这种环境中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用受空间以及时间的限制,关于课堂活动设计方面,教师要依据环境的特点选取适当的方案,降低知识记忆成分,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以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3]
2.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
2.1普通数字学习环境的概念
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出现将教育教学工作推进了一个新时期,它从产生以来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并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它能够将学习资源经过一些加工之后进行数字化,并将数字化的学习资源的学习理论与传播理论相结合,从而为学习者搭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数字学习环境中,学习资源是经过数字的,这样的学习资源更有利于学习者之间的资源共享,并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反馈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这种环境中教学资源的呈现需要学生手动来获取,而不能自动地为师生呈现出来。学生使用的学习工具为通用型工具,学习者需要自我判断应该使用哪种工具进行学习。在普通数字学习环境中,主要强调学习者个体知识的构建,侧重于低阶认知目标,而并不太关注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由于学习环境的固定性,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大致相同,学生之间学习方式的差异主要是依据学生学习兴趣不同的缘故。
2.2数字学习环境的特征
数字化学习环境依靠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来为学习者创造先进的学习环境,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虚拟教室的概念,在虚拟教室中学生可以完全模拟真实教室的学习场所进行上课和学习,老师和学生在家中便可模拟真实的课堂教学,这种虚拟环境拥有比现实场景更多的功能,教室为每一位同学都提供一个白板,并自动记录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并记录学生课堂的参与度。除了虚拟教室之外,还有虚拟学校,虚拟学校将实现更加强大的功能,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使学习者的学习环境不局限于学校和家庭,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地点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检测,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者在不知不觉的学习中便掌握了知识与技能,并不必像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样学生只能固定在室中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并不显著,而且不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可以终身享用这些教学资源来满足学习者工作和学习的需要,学习者可以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计划,并按照目标不断调整计划,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并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这是数字化学习资源时代的一种典型特征。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影响之下,在教育领域必将引起重大的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课程安排,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环境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在数字化资源不断深入的同时,学生和老师要掌握一定的媒体使用技巧,并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以适应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学习者还要掌握自身的学习特征,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观点。信息素养是教师与学生在信息时代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素养,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特征,分别是:IT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信息的采集、处理和演示沟通能力,信息内容的分析、批判和理解、信息检索策略将用于信息内容的处理,在这些信息中,信息源必须要提早获得,通常是指接受信息之前学习者便掌握了信息的有关情况,它会帮助学习者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能够及时确定信息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帮助学习者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结构,并能够自动识别知识逻辑上的错误,然后进行更改,确定参数的适当性。学习者可以依据社会对不同工作的人员的要求,进行信息的整理与综合,创新知识框架,利用信息推动产业的发展,这样才能科学地利用信息的整合能力,这种能力指的是信息的用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与人文精神,把创造性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整合信息作为社会进步的动力。
2.3从数字化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善了原有的学习环境,为我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环境发展至今,经历了网络学习环境、混合学习环境以及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每一个阶段的进步都建立在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都为学习环境的变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智慧学习环境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技术以及经验上的支持,可以说,没有网络的发展就没有智慧学习环境的产生。另外,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也在不断进行发展变化,学习者对学习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开始向更高端智能的学习环境迈进。智慧学习环境是在各方面条件都成熟的条件下产生的,而并不是偶然发生的,首先,智能学习是在技术不断发展下学习者的强烈需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开始向更加智能化、便捷性的方向发展。
3.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1数字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的特点
传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个体知识结构的构建,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而并不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种学习方式只停留在学生的低阶认知目标,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素质的培养并不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识记的知识点会容易遗忘,对学生自身的发展并没有很大的作用。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之间的学习特点以及规律都大体一致,教师的评价标准甚至也基本相同,学生的考试分数便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结果,在这种环境中,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方式不同的直接因素。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久而久之学生生会朝着同一的方向发展,丧失自身的独特性,这对于社会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3.2智慧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方式
3.2.1提供“个人自学”的学习环境
“个人自学”是指学习者在没有外界条件影响的情况下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行为态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不给予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这种进修要领要更加富于变化性,由于学生学习的时间、地点都不固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情绪调控能力比较弱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孤独感,并不能够发展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兴趣以及为学科内容提供有效的参考。在内容规定方面,学习资源的形式也是非常多变的,它包括数字化的媒体资料、在线的视频课程等网上资源;在形式上,学习资源应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出现,其丰富的媒体的导向功能是由媒体的形式结构提供的;获取的方式,让学生自由地访问并有一个大的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内容。
3.2.2提供“边工作边学习”的学习环境
“边工作边学习”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学习方式,虽然这种情况很容易让与会者对工作中的学习成果的产生兴趣,但往往参与者之间的学习环境和学生的个人技能有很大的相互作用,工作和学习的关系有较大的依赖性。学习者提出一个实际问题或任务的方式通常会引起了大家讨论。
3.2.3研讨性学习
研讨性学习“强调学习者之间的学习与交流,参与者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兴趣,但主办方需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的学习环境不要求资源的规模,让学生掌握与学习主题具有较大的相关性的内容,并且可以在任何时候被调用,这要求教师或组织者提前做好准备,尽量制定出高质量的研究课题。
智慧学习环境的学习方式如下图2所示:
图2 智慧学习环境的学习方式
4.总结
智慧学习环境的产生与发展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它使学生的有效学习成为了可能,智慧学习环境继混合学习、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之后成为了教育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在未来,智慧学习环境将继续容纳新的技术,创设更加先进的学习环境,为学习方式的变革带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程玫,单美贤.关于“智慧学习环境”的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13(9).
>> 基于SSH2动态工作流模型的研究与设计 基于J2EE工作流平台的系统架构设计 基于工作流的J2EE遗留系统改造 建设基于数据流的工作流 基于工作流与J2EE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设计 基于J2EE架构的工作流引擎的模块设计、对象设计及实现 基于SharePoint的工作流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JAVAEE的工作流引擎设计的探究 基于工作流的公路养护系统的设计 基于工作流的高校协同办公系统设计 基于可定制工作流的OA系统设计 基于规则引擎的工作流系统设计 基于.NET的工作流应用系统设计 基于工作流的通用备件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角色的工作流模型的研究 基于多Agent的工作流引擎的研究 基于ECAA规则的工作流异常处理研究 基于工作流的软件测试H模型研究 基于工作流软件测试方法的研究 基于本体的迁移工作流服务模型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张小红,熊秋娥.论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十大关系[J].中国电化教育,2014,335(12):43-49.
[3]吕倩.基于云计算及物联网构建智慧校园[J].计算机科学,2011,38(10A):19-21.
[4]熊频,胡小勇.面向智慧校园的学习环境建设研究:案例与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15,263(3):64-69.
[5]李玉艳.智慧校园平台下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306 (7):75-77.
[6]蒋家傅,钟勇,王玉龙,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2):109-114.
[7]Smart Classroom [EB/OL]..
[11]黄荣怀,胡永斌,杨俊锋等.智慧教室的概念及特征[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2):22-27.
[12]聂风华,钟晓流,宋述强等.智慧教室:概念特征、系统模型与建设案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7):5-8.
[13]范玉顺,罗海滨.工作流管理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31-36.
[14]习海旭.基于工作流的高校低值易耗品管理应用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0):223-227.
[15]陈卫东,叶新东,张际平.智能教室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J].远程教育杂志,2011,205(4):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