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标准农田建设发言范文

高标准农田建设发言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09:46: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标准农田建设发言,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标准农田建设发言

篇1

关键词:高标准;农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S28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039

高标准农田是指在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建成集中连片、高产稳产、设施配套、抗灾能力强、生态良好、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符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需要增加宣传力度,加大公众参与力度。并且要严格选择规划单位,加大规划人员的培训,增强业务水平,避免低水平设计所造成的问题。规划单位应当充分了解现场勘察情况,尊重生产者的意见,在充分了解当前形势的基础上,开展项目规划工作。

1 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困境

1.1 权属调整阻力大

当中国颁布的时候追求的是“绝对公平”的原则,而且分土地的时候也考虑到土地质量好坏、土地到家庭距离等多重因素,从而土地被认为分隔化、破碎化。而建设高标准农田就要打破原有的田块、地块破碎的局面,并且需要在田地增加灌排水设施,在田间修建耕作道路,而这又占据了部分耕地面积,因此需要相应地调整耕地承包经营权。但土地是农民的生存地,是生活的根本保障,调整耕地承包经营权关系到农民的根本权利,因此,开展工作麻烦进展缓慢,这又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最大难点。

1.2 建设资金分散

国家农业部对耕地推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土部门实行的“土地整理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等多个部门都已经开展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但这些部门相互之间没有遵守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沟通原则,使各部门之间由于缺少沟通和缺乏协调合作而各自为政,并且每个部门的工作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国家国土部门的土地整治要求是对田地、田地的小路、田地里面的沟渠等进行系统的整改,从而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而国家农业部门则是把重点放在了中低产田的改造上,以至于项目之间常常脱节,严重导致了重复建设、重置等现象。

1.3 村民阻止施工

农民是土地的所有者,是土地的主人。无论是否建设高标准农田,农民都有发言的权力,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是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是否可以满足农业生产的关键。因为只有当农民了解到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实际情况,拥有是否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选择权、获得在建设高标准农田过程中的话语权的时候,才能真真正正地征询到农民的意见,才能设计出符合实际、满足农民的建设规划。然而这些却没能在实际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全部实现。

2 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困境的对策探讨

2.1 制定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规范制度

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的关键就是规划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规章制度。由于中国土地宽广、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等诸多原因,这就意味着在不同生态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农业生产活动的发展前提下需要制定出不同的高标准的农田建设原则,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进行细化。

2.2 实施土地轮流机制

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是耕地规模经营,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具体表现恰恰也是耕地规模经营,这就说明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推进农业现代建设发展的关键。根据“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调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根据耕地产能对等交换的原则,实现农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轮转。要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来避免土地分隔化、破碎化现象的出现,杜绝因农民外出打工而使耕地荒废现象的发生。

2.3 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

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的目的是保障r民主体地位不受侵害,保障农民土地合法权益,以便农民不再阻止高标准农田建设,并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法规适合当地农民的生存发展需求。因此,必须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广和宣传,切实提高农民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手段让农民了解高标准农田建设意义和内容,让农民知道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对自身利益的改变,以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农民参与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时候,要想提高农民参与的效果,就必须要突出农民参与的具体细节。农民必须切实参与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确定、选址、对田地进行现场勘测、实施建设等每一个工作环节,并且表达自己的意见。为保证公众参与的规范性,就必须完善农民参与制度化的条令,对农民在参与过程中所提出的要求、原则等必须作出相关规定。

3 结束语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于我国人多地少的状况,是一件造福子孙万代的事业,对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我国农产品产量与质量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农民是土地的主人,只有农民有效地参与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当中去,充分发挥参与的积极性,不阻止施工的时候,才能有效落实、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

参考文献

[1]黄玉娇,陈美球,刘志鹏.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困境与对策初探[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11):28-39.

篇2

一、继续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

2013年,中央财政继续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农田水利薄弱环节建设。

一是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安排180亿元,新增40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重点县为平台,分类分片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实施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集中连片发展西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优先支持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大力加强西南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着力推进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扩大农村河塘清淤整治试点,启动1万亩-5万亩中型灌区配套改造试点。

二是支持中小河流治理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安排218亿元,对2013―2015年实施方案确定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58个中小河流重点县综合整治予以支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四川、黑龙江等7省水毁工程修复和治理。安排95亿元,支持规划内3958座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安排资金15亿元,支持贵州等西南严重缺水地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

三是提取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安排中央财政统筹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63.25亿元,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

四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农业综合开发用于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的中央财政资金达到214.5亿元,其中60%以上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同时,安排15.43亿元,支持308个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

五是用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安排奖补资金238亿元,其中约60亿元用于引导农民群众建设村内水渠、饮水管线、堰塘水窖、小型桥涵等水利设施。

此外,中央基本建设投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旱作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等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也有较大规模的增加。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财政部还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和管理体制。

二、着力推动农田水利投资与管理体制改革

财政部将按照本次会议的要求,落实好各项政策和工作部署,积极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着力推动农田水利投资与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突出支持重点。财政部已将部分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提前通知地方,为地方落实资金和开展建设创造条件。2014年,各级财政部门将加大投入力度,统筹整合资金,突出支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抗旱水源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等重点工作。

二是推动管理改革。加大农田水利投资与管理体制改革力度,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机制改革,建立农民、农民合作组织和村集体组织参与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推动形成农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篇3

11月12日,由河南省委农办牵头组织召开的全省农口项目专题培训会在郑州举行。河南省委常委、副省长刘满仓出席培训会并作重要讲话。河南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证监局、省农开办分别就各自主管的涉农项目及相关政策,为与会人员作了详尽讲解。本刊现摘发项目培训会部分发言内容,供大家学习交流。

党的十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南省农业农村再次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河南省委常委、副省长刘满仓强调,各级各地要充分认识抓好农口项目对于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对于保增长的重大意义,抓住了项目,就抓住了关键。

关键词·高标准粮田

高标准粮田是指“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

要建好高标准粮田,一是以方为先,科学规划;二是以建为主,整合项目;三是以科技为引领,搞好配套服务;四是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发展规模化经营。

县级作为高标准粮田建设的实施主体,各县要成立高标准粮田建设领导机构;积极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要优先选择条件较好的地区和集中连片的万亩方地块,进行先期重点建设,作为示范样板;及时跟进农业技术,积极为流转土地的种粮大户和农业专业组织做好服务。

按照省高标准粮田建设规划和任务安排,2013年,河南要建设900万亩高标准粮田。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集群

农业产业化集群就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围绕某一产业,从原料生产到加工、再到流通,与其相关联的经营组织的集合体。

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的财政支持措施:一是对农业产业化集群内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新上生产线的银行贷款,给予贴息;二是对农业产业化集群内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新建(扩建)种植和养殖原料生产基地的银行贷款,给予贴息;三是对农业产业化集群内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购置的检测仪器设备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四是对与集群发展相配套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五是对命名授牌的农业产业化集群,经过一定时间培育和发展,通过省里的验收合格的,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关键词·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

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一般分八个阶段: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包括招投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生产准备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后评价阶段。

程序中具体的问题:一是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主要改革了企业投资基本建设工程所需要履行的有关手续。主要精神是给予企业投资更大的自,谁投资、谁受益、谁负责,企业投资项目执行核准和备案制度。国家发改委定期公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企业投资这个目录内的项目,需得到批准。二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批准后,其建设内容不得擅自进行调整,确需调整的,由原审批机关予以调整。三是根据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规范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下达工作的通知》,在批复初步设计或核定概算后,方可下达主体工程投资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可视情况先下达部分投资计划,用于项目勘察设计、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四是根据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以及《财政部关于解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建【2003】724号)文件规定,以及财政部门实际工作中操作情况,70%结余资金按投资来源比例归还投资方,30%的资金作为建设单位留成收入,主要用于项目配套设施建设、职工奖励和工程质量奖。

关键词·水利项目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正在下达投资计划的水利项目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第二类是财政专项资金投资项目。

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包括: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重要支流治理工程、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大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及其他工程。

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包括: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小型病险水库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移民扶持类项目、特大防汛抗旱经费使用项目、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项目、重点岁修经费使用项目。

关键词·依法建设项目

河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全票通过了《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条例》,2012年3月1日起实施。《条例》指出:未足额落实财政应配套资金的;擅自变更年度项目实施计划的;未执行项目建设标准、延长项目建设期限的;擅自变更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内容、实施地点以及缩减开发规模的等,有上述行为之一的,省、省辖市农业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不改正的,按规定扣减下年度财政专项资金。情节严重的,按照规定暂停开发县资格。第四十二条有关条文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关键词·农业产业招商

产业招商就是以产业为依托进行招商,通过招商形成产业集聚,为更进一步招商积累资本。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都采取产业化经营的模式。推动农业招商引资,不但符合河南省宽领域开放的要求,也顺应了产业招商这一新的发展方向。

“十二五”期间,河南实施“354”产业结构升级工程——巩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面制品、肉制品和速冻食品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做强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乳制品、饮料、休闲食品、果蔬、油脂五大新兴优势产业,积极发展调味品、淀粉制品、茶产品、食品添加剂四大高附加值产业。依托河南丰富的农业资源,沿农业产业链条开展招商更具有针对性,招商成功率更大,也有利于打造粮食产业集群。

关键词·涉农企业上市

目前,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562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60家。目前,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总数已经达到1253家,河南省占4.78%,这与河南省是全国农业大省的地位并不匹配,说明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对涉农企业而言,公开发行上市,是迅速发展壮大的主要途径。今后河南证监局将继续加大对农业企业上市的服务力度,尤其是对种子类、白酒业及其他食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

关键词·涉农资金整合

当前,河南省委、省政府在涉农工作方面作出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河南财政部门亟须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予以支持保障。据初步统计,目前仅中央及省级财政安排的涉农专项资金每年有400亿元以上可用于上述三大项目,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成功整合、统筹使用这些资金。从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看,虽然各级财政部门按照中央及财政部有关政策要求,积极推动涉农资金整合工作,探索资金整合的方式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具体如何做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关键词·食品农产品出口

篇4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X届x中全会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作为一名在村任职的选调生,要把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党的X届x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zhi任务,在具体工作中既抓住关键,在“干什么”上明确重点,更要讲求方法,以“农业农村农民”为抓手,推动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十四五”新征程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抓好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一要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建设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的种子库,培育高产优质品种,积极向群众推广,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同时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应用好无人机、“生物兵器”等工具,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二要保护和发展基本农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防范化解土壤污染问题;同时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提高耕地生产效率。

三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向农户提供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信息技术等服务,带动农户发展。

抓好“农民”知识化,不断做好农村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一要引进人才不断“加血”,针对大部分农村“失血”十分严重的问题,实施本地在外人才引进工作,依托本村项目、乡愁、生态等资源,激发人才回乡创业就业的动力,并以村集体土地、扶贫资金、劳动力等入股方式助力人才发展规模化经营,带动农民发展;同时积极引导本地乡贤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动员乡贤返乡创业,推动产业、资金、技术“三回归”,促进信息、文化、人气“三回流”。

篇5

〔关键词〕现代农业;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土地流转;农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32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87-(2013)02-0093-05

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1〕,这是省委作出的重大决策。四川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和西部地区最重要的省份之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对于推进“三化”联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推动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动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农业的概念和特征

(一)现代农业的概念

现代农业是以现展理念为指导,不断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和先进经营管理方式,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现代产业组织制度和管理手段来经营的新型农业形态。

(二)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

在生产形式上,现代农业是高度商品化经济,而传统农业是自给自足型经济。在经营目标上,现代农业追求农产品利润最大化,而传统农业满足自身生存需要。在组织形式上,现代农业是规模化、产业化组织,而传统农业是一家一户小生产。在技术含量上,现代农业实行集约经营,科技支撑作用明显,而传统农业实行粗放经营,“靠天吃饭”现象普遍。在生产方式上,现代农业表现为大量使用机械、电力、化肥、农药,进行现代化生产,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外循环,而传统农业表现为主要靠人畜力和简陋农具、农家肥等手段传统作业,对农产品进行初加工,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内循环。

(三)现代农业的特征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不同,现代农业定位的标准也不统一。例如美国人少地多,主要通过农业机械化和土地规模经营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的特征是大农场和专业生产区域化及世界性产品贸易等。日本由于人多地少,资源贫乏,则选择了依靠技术创新和资本大量投入的精细农业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我国由于土地和资金资源相对短缺,农业劳动力资源过剩但质量又不高。显然不可能照搬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模式。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从根本上立足于中国国情,积极改造传统农业,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争取在某些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如土地产出率),在总体和平均水平上大体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现代农业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农业装备现代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以上;农业节水灌溉率达到50%以上;化肥施用结构科学合理;农村道路状况良好,通公路行政村占总数的95%以上。

2.农业科技现代化。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90%以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运用覆盖率达到95%以上。

3.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达到无公害指标的覆盖面占95%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率占70%以上;产后商品化处理达90%以上。

4.农业结构合理化。农、林、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48%、3%、45%、3%;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达到2.5:1;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量占农产品总量的比例达95%以上;农业产值中经济作物占50%以上;专业化区域布局集中产区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

5.农业服务社会化。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开发服务体系及运行机制;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及行业协会联系的农户覆盖率达90%以上;从事市场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和管理服务的从业人员占农村劳动力的20%以上。

6.农业经营产业化。产业化带动农户面达到70%;农产品加工率达80%以上;农产品商品率达70%以上,其中粮食商品率达30%以上,经济作物商品率达80%以上;农产品合同交易率达50%以上。

7.农业发展可持续化。农业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农业生态明显改善。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5%左右。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农业就业占农村社会就业的比重小于20%。

8.农业劳动者知识化。农民的科技、文化、经营素质明显提高,各类职业教育和全员培训普及率达90%以上;农业劳动者平均接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以上。

9.农民生活富裕化。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0元;恩格尔系数低于40%;安全卫生用水普及率达90%以上。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

从全国来看,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表现在:

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解决好13亿多人的吃饭问题,需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来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是保障工业原料需求。目前,我国一些传统工业原料供给存在不足,需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减轻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同时,随着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供应紧张,农产品在发展再生物质经济方面的意义日益突出。

三是保护消费者健康。我国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体系尚未普遍建立,有关服务体系不健全,需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来加强和改善这些环节,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护消费者健康。

四是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家庭经营性收入。发展现代农业,有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深入挖掘农民增收潜力。

五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当前,农产品市场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六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粗放、落后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而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从四川来看,土壤、气候、地域分布多样,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经过两千多年的培育和筛选,形成了不少独特的优质特色品种。近年来,四川各地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坚持“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的思路,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省农业布局得到优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农业对促进农民增收作用明显,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1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983.45亿元,比上年增加500.55亿元,位列全国第4位。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先后跃上4000元、5000元和6000元三个台阶,2011年达到6128.6元,比上年增长20.5%,增幅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来自农业的纯收入为1465.6元。成都市、南充市三区一县、广安市广安区、攀技花市、苍溪县、泸州市江阳区、眉山市东坡区等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三、四川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

一是把提升生产能力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在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的同时,大力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标准农田建设、基本口粮田建设、地震受损农田修复重建、测土配方施肥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等项目,重点开展农田排灌设施、农田道路和地力培肥建设,努力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金土地工程”等项目,实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连片开发。四年全省建设标准农田781.6万亩,累计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3265万亩,占耕地的36.6%,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到2011年,全省粮食总产实现“五连增”、时隔12年再创历史新高,马铃薯产量由全国第4位上升到第1位,茶叶产量由第4位上升到第2位,蔬菜产量由第5位上升到第3位,油菜产量稳居第2位。

二是把建设产业基地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载体。省政府制定实施了《四川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突出抓好88个粮食生产重点县和60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各地从市场需求、加工需求、效益需求出发,着力优化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坚持政策向重点区倾斜,集中项目、集中资金,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产业基地,着力打造万亩核心示范区。截至2011年末,省政府已认定基地强县40个,全省已建成万亩示范区428个,基地面积累计达到3412万亩,比2008年增长96.7%。

三是把深化高产创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抓手。将88个粮食生产重点县全部纳入创建县,首批在44个单位开展国家级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开展整建制创建试点,扩大创建县的示范面积,努力扩大辐射带动面。实施农业科技大示范、大推广、大培训“三大行动”,推进“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示范和“六良”( 良种、良法、良制、良壤、良灌、良机)配套,创建区先进技术覆盖率达100%。深化耕作制度改革,推广水稻、小麦套种蔬菜等粮经复合型种植模式,提高种植综合效益。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联合命名20个“四川省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

四是把创新生产方式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途径。创新生产组织机制,积极推行“五个统一”,即统一供应良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机械作业、统一技术指导,同时实行分户种植和管理,带动农民参与和受益。创新耕地利用机制,推行耕地轮作、间套种植提高复种指数,组织代耕代种、规范土地流转减少耕地撂荒,提高耕地利用率和产出能力。创新产业化经营机制,坚持粮经生产与产业化衔接、与大市场对接,建设与龙头企业稳定配套的优质原料基地,推进精深加工,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 “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 “大园区、小业主”等基地建设模式〔2〕,让“龙头”与农民结成紧密的生产经营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增加农民收入。

五是把加强组织领导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保障。四川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和2009年、2010年、2011年省委1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四川省政府每年都召开产业基地建设工作会议,组织各地党政领导实地参观学习基地建设经验、研究推进措施。多项涉及部门协作的工作都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四川省政府设立粮食生产“丰收杯”奖,对每年粮食增产贡献突出的2个市(州)和20个县(市、区)政府予以奖励,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四、四川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近年来,四川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积极开辟新思路,努力探索新路径,不断实践新模式,有5个方面的启示值得总结提炼,用以指导今后的实践。

(一)调整发展思路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

2008年以来,四川农业工作始终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进行谋划,坚持“两个着眼于”,即着眼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着眼于加快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三个跨越”,即种植业大省向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强省跨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决定》提出了“发展十大优势特色种植业”,省政府下发了《关于确保粮食安全的决定》、《四川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纲要》、《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等文件。

(二)改进工作方法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要领

围绕实现“三个跨越”,在工作方法上实现了“三大转移”,即从注重抓粮食生产转移到与抓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并重,从注重抓农业生产转移到与抓农业产业化经营并重,从注重抓农业微观管理转移到与抓农业政策法规等宏观管理并重。在保障粮食等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全面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在实现生产发展的同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打造农产品品牌,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推进“川”字号农产品走向全国、销往世界。

(三)谋划实施大项目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

按照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思路,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出台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等大好机遇,研究谋划了“米袋子”工程、“菜篮子”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农村能源建设工程、农村机耕便民道建设工程等五大项目,组织实施了标准农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良繁基地建设、有害生物预警与防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示范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等重点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推动了各项农业工作顺利开展。

(四)创新体制机制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

大力扶持多元化、多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引导农民开展多渠道、多领域的联合与协作。指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有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土地保底租金+按股分红”、“保护价收购农产品+按股分红”等利益分配模式,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分享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增值利润。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组织起来,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五)强化协同配合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条件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加强沟通协调,争取支持配合。省农业厅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衔接,联合下发了系列文件,出台了配套措施。先后与眉山、凉山、广安、资阳、甘孜五个市(州)政府签订农业合作备忘录,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柑桔研究所、蔬菜花卉研究所和省农科院、四川农大等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分别与省农行、省农发行、省农村信用联合社和进出口银行成都分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探索银政、银企合作新模式。

五、加快推进四川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对策

加快推进四川现代农业发展,要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优化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着力提高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集约化、区域化水平;积极拓展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传承功能,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融合,着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提高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能力,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一)强化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引领作用

认真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组织实施《四川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3〕和《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纲要》,整合相关资源,上下合力推进,围绕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三大任务,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再造一个成都平原”。加快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千亿示范工程”, 按照“产村相融”的思路,促进现代农业产业迅速向带状、块状发展。

(二)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形式

按照“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合理周期和土地有序流转、内部流转、就近流转等形式,形成区域内种植大户或小农场主,建设“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产业基地,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提高土地产值和经济效益。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发展以都市城郊观光、民俗文化体验和地震灾区等为重点的休闲观光农业。

(三)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在抓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同时,启动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突出建设万亩高标准示范区,配套建设田网、水网、路网,集成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实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提高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加强基地农产品质量监管。大力开展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在区域上实现平原地区农机化全面突破、在作物品种上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率先突破、在薄弱环节上实现机械化育插秧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以建设促发展,推进全省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

(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

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骨干作用,加强产学研的协作配合,积极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强化自主创新,增强现代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强化人才培养,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强化科技示范,提升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强化推广应用,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强化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的机构、队伍、条件和制度建设,鼓励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等发展农业生产经营综合、一条龙全程服务。

(五)不断探索农业组织方式创新

培育一批技术装备水平高、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采取贴息补助、投资参股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原料基地建设、技术创新、名优品牌创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质量认证、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充分发挥其联结、组织和服务作用。培养能吃苦耐劳、有责任心,懂技术、善经营的种植能手,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

(六)突出农民是现代农业的主体

紧紧围绕农民主体特别是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增收这个核心来确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模式和政策,确保农民随着产业发展充分受益、持续受益、长期受益。在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上,坚持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以农民为主体推进;在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实现途径上,坚持走“大基地、小业主”的路子;在土地要素利用方式上,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在财政性投入方式方法上,坚持补助给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七)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

加强以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为重点的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冷链运输,形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推进“农超对接”、“农贸对接”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构建农产品营销网络。完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网络,严格农产品市场准入。坚持政府、协会、企业多方联动,大力开拓大市场,合力打造大品牌,促进优势产业提升发展、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参考文献〕

〔1〕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川府发〔2012〕32号)〔EB/OL〕.四川省人民政府网.

篇6

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会议,目的是分析当前农田水利发展形势,安排部署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刚才,镇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同志传达了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精神,并就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作了具体安排,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十一五”时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奋力加快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时期,水利不仅是农业发展的命脉,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保障。因此,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解决农民吃饭问题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就是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一)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切实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迫切需要。我县自然灾害频繁,极端灾害天气逐年增多,部分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形成诸多严重威胁。一是工程老化。许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土法上马,标准不高,损坏严重。二是效益下滑。随着农村“两工”(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的取消,一些地方对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引导有所弱化,组织建设热情不高,管护不力,很多渠塘堰坝和水库已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防洪、排涝、灌溉等功能。从近年来各地旱情来看,凡是农田水利建设好的地方灾害造成的损失就小,生产恢复就快,而农田水利建设较差的地方灾害造成的损失就重,生产恢复缓慢,且成为县乡两级防汛工作的重大隐患。因此,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是切实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迫切需要。

(二)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确保粮食生产稳定的迫切需要。我县于1998年实现了人均一亩基本农田的目标,由于近年来水毁、村民建房、城镇开发、工业项目征用、基础设施建设占用等原因,全县基本农田逐年减少,基本农田水利化程度降低,每遇旱灾,均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只有坚持不懈的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巩固人均一亩基本农田建设成果,才能确保粮食生产稳定,解决农民吃饭问题。

(三)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迫切需要。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土地的水肥条件、水利化程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适应这一形势,满足农业生产对农田供水、灌溉保证率、养分供应等方面的新要求,就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粮食生产稳定了,才能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供耕地和粮食保障。

(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迫切需要。1999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4.32万亩,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必须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提高现有耕地的水利化程度,提高单产产量,发展后续产业,实现丰产丰收,才能确保“退的下,稳得住,不反弹”,真正建立生态环境改善与人的生存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五)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保障饮水安全是人的基本生存的需要,也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基础。截止2006年底,全县尚有12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够安全,严重威胁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这就要求我们以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农村供水设施建设,尽快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尽早让农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结合新农村建设,每年从以工代赈、扶贫开发、水利建设资金和财政专项资金中调整2亿元,五年筹集10亿元用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止目前,全县已投资700万元实施农村安全供水项目25处,解决了1.8万人的饮水困难。今冬明春全县计划投资763万元解决2万人的饮水困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因此,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利用今冬明春有利时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迅速掀起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热潮。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冬春季节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黄金季节,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紧扣“实施五大工程、深化一项改革”的思路,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改善我县农田水利设施条件。

(一)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000年以来,全县通过实施“甘露工程”、“氟砷改水”、“人饮解困”工程,解决了10万人的饮水困难,但与群众和上级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去年省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的意见》,明确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资金投入、工作措施和工程管理。各乡镇和水利部门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把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作为冬春农田水利建设的首要任务,认真做好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工作,按照《县安全供水发展规划》要求,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全面动员,以优先解决群众饮水困难为重点,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推进,全面实施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建设,逐步从根本上解决我县农村饮水难问题。

(二)大力开展高产农田建设,为全县粮食安全提供保障。一要稳定和增加基本农田数量。抓住中省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工代赈、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实施机遇,撬动群众投资投劳热情,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今冬明春全县要完成基本农田建设任务8000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500亩。同时,要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已实现人均一亩基本农田的地方,要在巩固数量的基础上,加快配套水利设施建设,努力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今年确定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乡镇要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尽快组织实施,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抓好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小工程、大群体”水利建设。水利设施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有比较稳定的水源条件的川道地区,要坚持以渠、井为主,狠抓挖潜配套,努力扩大水田面积;有水源潜力的浅丘山区,要以库塘工程建设为重点,实施旱改水,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对没有稳定水源条件的中高山区,要以集雨水窖建设为重点,扩大节水灌溉面积,重点解决人畜饮水和高效作物缺水问题。

(四)切实抓好水毁农田水利工程修复。我县连年遭受暴雨洪灾,农田水利设施损毁严重,水毁修复任务十分繁重,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把水毁工程作为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一项重要任务,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按照轻重缓急,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水毁修复工程,尤其是对直接影响群众生活的饮水工程,要优先安排,对直接影响农业用水的库、塘、渠、窖、井、拦河坝等水毁工程要力争早日修复。水毁工程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实现思路的整合,与水保项目、土地复垦项目、口粮田建设、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综合治理,集中修复。各类防洪工程和病险库塘除险工程,要在明年汛前完成,确保安全渡汛。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修复水毁工程不能只是简单地重复建设,要利用修复重建的机会,在工程的规划、设计中贯彻和体现人水相亲,人水和谐的新理念。

(五)启动实施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8868万元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县水土保持工程项目,从今年开始进入项目实施阶段。省水保局计划今年下达我县治理任务26平方公里,国投资金360万元。我县已计划在平梁镇沐浴河流域和城关镇黑沟两条流域率先启动治理工程。相关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抓住机遇,精心组织,扎实完成好项目建设任务。会后,由县水利局牵头组织,有关乡镇和有关部门配合,迅速进驻现场开展工作。在工程建设中,做到一条流域一个特点,一条流域一个品牌,实现治理一条流域,改善一片环境,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群众的目标。

(六)进一步深化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近年来,我县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明晰工程所有权,落实使用权和经营权,加强工程管理,效益明显,较好地调动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城关镇在规范清水沟水库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供水有偿运行机制,拓宽了水利设施自我发展的新路子。随着农村饮水、节水灌溉、水保治理等工程建设规模和速度的加快,深化农村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工作已势在必行。各乡镇和水利部门要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租赁、拍卖、承包等方式以及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形式,实施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今后,对于新建的农村水利工程,要建立“业主”提前到位制度,在工程建设前就明确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归属,逐步实现农村水利工程产权明晰化、投入多元化和经营企业化,形成政府扶持、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农村水利建设新格局。

三、加强组织领导,迅速掀起冬春水利基本建设热潮

(一)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各乡镇和水利部门要把此项工作作为冬春时节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组织协调,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实行领导包乡、包村、包工程,深入施工一线,及时了解情况,督促指导工作,对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要及时研究、协调解决。水利部门要组成巡回检查组,定期开展检查评比,并将评比结果与项目安排和资金扶持挂钩。计划、财政、农业、国土、扶贫、宣传广视等部门要各尽其责,密切配合,打好农田水利建设总体战,确保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目标顺利实现。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站等各种有效形势和途径,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宣传力度。要建立健全县乡农建信息传递网络,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加强典型宣传和信息上报,努力营造冬春农田水利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精心部署,夯实任务。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县《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要求和县上确定的农田水利建设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因地制宜地确定各自今冬明春水利建设方案,把县上下达的冬春水利建设计划层层分解落到实处。要抓紧动员部署,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广泛深入发动群众积极投身到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主战场,迅速掀起农田水利建设。

(三)完善机制,增加投入。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实实在在地增加投入,是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的关键。一要把国家投入的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足额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二要坚持“政府统筹、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目标管理、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以水利为平台,统筹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土地复垦、扶贫重点村等项目,整合资金,集中投放使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要完善村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教育引导农民主动投工投劳,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四要加快小工程产权改革步伐,积极推广股份制民办水利工程,促进水利建设良性循环和发展。

(四)注重质量,讲求效益。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把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水窖和塘坝要以能否蓄水为标准,决不允许搞面子工程和应付工程。建设较大的工程要采取专业队伍施工和群众会战相结合的原则,确保建一处,成一处。

篇7

今年我县农建工作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在地区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具体指导下,有战绩,有进展,也存在困难和差距,现将有关情况作一简单汇报,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11月10日,全县共铺开各类农建工程486处,上马劳力3.8万人,上马机具1170台,其中大型机具240台,小四轮930台,共投入农建资金2970万元,(其中自筹1430万元),投工投劳56万个。动土石方744万方。已完成吃水工程68处,解决缺水人口2.3万人,占任务的100%,新增水地300亩,占任务的150%;改善水地1000亩,占任务的100%;完成水保初治面积13.1万亩,占任务的118%,其中基本农田2.5万亩,占任务的166.7%,造林9万亩,种草1.6万亩;完成机耕面积32.95万亩,占任务的103%,其中深耕17万亩,占任务的100%,新育苗2010亩,占任务的105%;秸杆还田1.5万亩,占任务的100%。

二、重点工程建设情况

今年全县共铺开重点工程20处,概括起来为“73361”工程,即7处集中供水工程,3处生态防护建设工程,3处综合治理工程,6处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和1处治沟骨干工程。

7处集中供水工程主要是今年省政府确立我县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的骨干工程。目前,7处建设工程相继完工,共新打420米以上深井2眼,150米深井2眼,扩建提引水工程2处,扩建配套提水工程1处。总计安装输水管道100公里,新建蓄水池10座,总容水900立方米,新建集中供水管理站3处,管理房13间,完成投工5.2万个,工程量43.36万方,使56个严重缺水村庄的2余口人和5800头大畜的吃水得到稳定解决。

3处生态防护建设工程主要是配合全县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确立的精品工程,现已完成建设总面积2.28万亩,共挖大鱼鳞坑60万个,水平沟1.3万米,植防护林2.2万亩,修路9公里,排洪渠4100米,坡改梯710亩。

3处综合治理工程共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216万亩,其中包括水保林1.6万亩,经济林375亩,种植牧草3540亩,新建基本农田2245亩,整地6880亩,育苗20亩,打坝3座,谷坊48座,修路17公里,排洪渠1.5万米,河道输浚3000米,沟头防护2万米。

6处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共完成梯田1.27万亩,滩坝地1230亩,新增节水面积1200亩,三项合计基本农田为1.5万亩,项目区内人均新增基本农田1.2亩。

1处治沟骨干工程为骨干坝建设工程,完成坝高18米,总控制面积4.9平方公里,总库容78万立方米,可淤坝地130余亩,完成投工4000个,总工程量7.1万立方米。

三、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把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

我们XX贫穷落后由来已久,其中导致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就是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生产条件落后。特别是去年以来,连续二年干旱少雨,造成农业减产,农民减收。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基础设施改善,努力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是关键措施、根本措施。为了把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这一战略高度,在全县掀起以兴水治旱为主要内容的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县委、县政府研究确立了“以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兴水治旱为重点,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为动力,坚持户、专、群、干结合,多形式并举,质量效益并重”的指导思想和上规模、创精品、要效益、争先进的总体要求,及时调整充实了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各乡镇也相应充实了农建领导机构。并于8月7日召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动员会,对全县农建工作统一进行了安排部署。地区农建动员会之后。结合贯彻会议精神,在组织农建指挥部成员、乡镇干部、农口负责人对全县农建工程开展五看,即看投入、看规模、看机制、看质量、看效益为主要内容检查督促的基础上,又于10月10日召开了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再动员会,鼓励先进,鞭策后进,重点帮助部分干部群众解决“秋收忙,抽不出劳力搞农建”的等待观望思想和消极畏难情绪。要求全县干部群众必须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稳定脱贫的生命工程、基础工程,放到突出位置来抓。实行四套班子、农口技术员包乡,单位包村、包工程制度,层层分解农建任务,逐级建立目标责任制,既包进度,又包质量,加强考核,从严奖惩,确保工程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完成。有效地调动了县乡村三级干部主动抓农建的积极性,为搞好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努力实现秋冬农田水利建设新突破。

根据地委、行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精神,结合我县的实际,我们坚持把秋冬农建的重点放到兴水治旱上,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突出抓以下五个重点:一是抓好以机修梯田为重点的基本农田建设;二是全力实施以集中供水工程为主的农村饮水解困工程;三是继续抓好以植树造林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四是坚持不懈抓好精品小流域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五是努力抓好以机耕、秸杆还田为重点的旱作农业建设。并把深耕重点放到城关、东湖、义井、贺职等平川乡镇和八角、太平庄、虎北等缓坡地区乡镇;秸杆还田重点放在八角、长畛、贺职、义井、东湖、红崖子六个乡镇;八角、大严备、马坊则重点完成三个精品工程的配套任务;小寨、长畛、烈堡、红崖子重点完成精品小流域治理的辅助工程、通道工程;太平庄、烈堡、韩家洼、东湖、贺职等有人畜吃水工程的乡镇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紧完成人畜吃水配套工程等。要求各乡镇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保质保量完成植树造林、予整地、育苗等其它各项农建任务。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力求做到四个结合,即农建工程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长远目标紧密结合;和国家投资的重点工程紧密结合;和农业结构调整及开发特色产业紧密结合;和近期利益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全县呈现出乡乡有连片骨干工程和重点工程,村村有效益工程,户户有农建任务,上下同心,齐抓共干的喜人局面,为全面完成秋冬农建任务奠定了基础。

(三)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奖优罚劣,千方百计调动基层干部投身农建工作的积极性。

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群众是基础,干部是关键。秋冬农田水利建设开展以来,我们本着“治山治水先治吏”的原则,要求四套班子领导必须到乡镇、到工程,坚持一线指挥,为所包乡镇的第一责任人。同时要求各乡镇书记、乡镇长在农建期间不得擅离职守,确因工作需要外出,必须向书记请假。如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下去检查农建工作时,连续三次发现乡镇主要领导不在岗位,不在一线,则取消该乡镇评比先进的资格。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在开展农建前即深入各乡镇了解工程的规划情况,期间又经常下去了解工程进展情况,解决实际困难。本着严格检查、严格奖惩的原则,在农建结束后,又组织有四套班子全体领导、涉农部门领导、乡镇书记、新闻单位参加的检查评比工作,对农建先进乡镇奖励现金2000元,对后进乡镇除在全县范围进行通报、电视曝光外,一票否决当年综合考核中评比先进的资格,并要求主要领导在农建总结会上做表态发言。今秋农建期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深入乡镇检查了解农建4次,组织阶段性大型检查评比3次。由于方法对头、措施可行,有效地调动了基层干部扑下身子抓农建的积极性,增强了县乡干部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恐后意识,在农建工作上,乡与乡之间自发开展了比规模、比速度、比质量、比效益的比学赶超活动,为全面完成农建各项任务创造了条件。

(四)合理规划,科学施治,确保工程质量。

为提高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开发效益,增加农田基本建设中的科技含量,我们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绿字当头,集中连片,综合治理,提高效益的原则,夏季由书记、县长带队,组织水利、林业、农机、扶贫办等有关领导和部分科技人员深入各乡村,在总结前几年治理经验和教训的同时,重新修改制订了我县远期、近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和符合县情民意的分期实施方案,并按照“先好后次、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原则,确定了3个千亩梯田片,3处重点流域治理工程。根据不同地形地貌、立地气候条件,制定不同的治理方案。以大流域为骨干,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工程、生物、保土耕作措施有机结合,优化配置,进行综合治理和综合开发,达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如八角马军营流域,主沟长4公里,内有1公里以上支沟5条,流域面积18000亩,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7280亩。从该流域立地条件出发,我们采取沟底打坝淤地、缓坡推土造田、陡坡植树造林的治理形式,在造林中推广了阳坡生态阴坡针、背风向阳经济林的营造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新造基本农田800亩,水平沟整地4000亩,种植柠条1500亩,种植落叶松、油松2500亩,育苗20亩,打坝2座,年内治理面积达到5300余亩。基本上做到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使流域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五)抓住机遇,提、引、蓄并举,全力实施人畜饮水解困工程。

我们XX历史以来水资源缺乏,是出了名的贫水县,全县有百分之八十的村庄人畜饮水非常困难。近三分之一的村庄祖祖辈辈饮用雨水、雪水、麻河坝水度日,群众苦不堪言。不仅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生活水平,还严重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鉴于此,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解决饮水困难当作大事来抓。但苦于工程大、投资多、技术相对弱等原因,到去年年底,全县尚有100多个村、5万多口人、1万多头大畜不同程度缺水。今年,我们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我县被列为全省首批解决的22个重点县的机遇,坚持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作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多方筹资765万元,以开发利用深层溶岩水,集中连片供水为主,提、引、蓄并举,年内铺开各类人畜饮水工程68处,其中新打机井4处,引水工程1处,提水工程21处,包括集中供水工程7处,蓄水工程46处,打旱井261眼。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现所铺开的68处人畜吃水工程全部竣工,全县严重缺水的93个村庄,2.3万余口人、7254头大畜的吃水困难一次性得到解决。按照管理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用水商品化、服务社会化。“以水养水”的改革思路,转换经营机制,不但使全县80%的农民吃上了自来水,其它人口也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吃水条件,而且也为下一步彻底解决全县人畜吃水困难积累了资金,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六)多元筹资,集中使用,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到位。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而资金困难又是制约农建的主要因素。为了增加农建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采取劳动积累工顶一些,受益人口集一些,干部职工捐一些,县乡财政挤一些多元筹资的方法,一是发扬自力更生精神,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积累工制度,鼓励支持农民在自觉自愿和实际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尽力解决自身利益投资。要求每个农村劳力每年农建投工不少于20个,凡人畜吃水工程受益人口每人出资20元。如烈堡集中供水工程仅群众投入劳动积累工就达5万个,折款75万元。全县仅机耕一项,群众即投入资金330万元。二是本着自愿出钱出力的原则,每名机关干部年内植树造林捐资20元,义务修路捐资30—50元。三是县乡两级财政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挤出部分资金用于农田基本建设。截至10月底,县乡两级财政已拨出200万元专款投入农田基本建设。四是严格把好国家专项资金使用关,把国家下拨我县的水利水保、扶贫专款、以工代赈、世行贷款、植树造林以及其它有关资金捆到一起,统筹安排,合理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通过以上渠道,全县共自筹农建资金1430万元(包括投入积累工折款840万元),有力地缓解了农建资金紧张的矛盾,保证了全县各项农建工程的顺利进行。

四、特点

一是上马早。在专业队长年干的同时,八月初,三千名机关干部职工和农村部分劳力(妇女、老人)即已投入农建工程。上马要比往年早一个月左右。

二是规模大。突出集中连片,综合开发。在整体农田基本建设中,规划设计了3个3000亩以上的机修梯田片,3个万亩荒山绿化片,全长30公里的绿色通道工程,2个规模旱井旱池乡,7处集中供水工程,3处总面积5万余亩的重点流域治理工程,农建高峰期上马劳力达到4.5万人,规模之大,上马劳力之多,投资之巨,都是近年来所没有的。

三是效益好。由于在农建工程建设中,始终坚持综合开发,严把质量,力创精品的治理方针,因而从效益上看,也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

四是机制新。地流域治理中,认真推行谁治理谁受益的方针,如太平庄乡大磨沟改河造地工程实行以户承包,谁垫谁有,五年免交农业税和各种摊派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全乡人民的垫地热情,日上劳力540人,日上机具70多台。在解决人畜吃水中,创造了管理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用水商品化、服务社会化的经营模式,为实现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动员社会力量、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走出了新路。

五、问题

(一)由于大规模的机修梯田和流域治理,与机耕发生了时间上的冲突,机具紧张,难以两全,尤其大型农机具更显不足。

(二)高杆作物(主要是葵花)多,收获期长,影响了机耕进度。

篇8

今年我县农建工作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在地区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具体指导下,有战绩,有进展,也存在困难和差距,现将有关情况作一简单汇报,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11月10日,全县共铺开各类农建工程486处,上马劳力3.8万人,上马机具1170台,其中大型机具240台,小四轮930台,共投入农建资金2970万元,(其中自筹1430万元),投工投劳56万个。动土石方744万方。已完成吃水工程68处,解决缺水人口2.3万人,占任务的100%,新增水地300亩,占任务的150%;改善水地1000亩,占任务的100%;完成水保初治面积13.1万亩,占任务的118%,其中基本农田2.5万亩,占任务的166.7%,造林9万亩,种草1.6万亩;完成机耕面积32.95万亩,占任务的103%,其中深耕17万亩,占任务的100%,新育苗2010亩,占任务的105%;秸杆还田1.5万亩,占任务的100%。

二、重点工程建设情况

今年全县共铺开重点工程20处,概括起来为“73361”工程,即7处集中供水工程,3处生态防护建设工程,3处综合治理工程,6处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和1处治沟骨干工程。

7处集中供水工程主要是今年省政府确立我县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的骨干工程。目前,7处建设工程相继完工,共新打420米以上深井2眼,150米深井2眼,扩建提引水工程2处,扩建配套提水工程1处。总计安装输水管道100公里,新建蓄水池10座,总容水900立方米,新建集中供水管理站3处,管理房13间,完成投工5.2万个,工程量43.36万方,使56个严重缺水村庄的2余口人和5800头大畜的吃水得到稳定解决。

3处生态防护建设工程主要是配合全县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确立的精品工程,现已完成建设总面积2.28万亩,共挖大鱼鳞坑60万个,水平沟1.3万米,植防护林2.2万亩,修路9公里,排洪渠4100米,坡改梯710亩。

3处综合治理工程共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216万亩,其中包括水保林1.6万亩,经济林375亩,种植牧草3540亩,新建基本农田2245亩,整地6880亩,育苗20亩,打坝3座,谷坊48座,修路17公里,排洪渠1.5万米,河道输浚3000米,沟头防护2万米。

6处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共完成梯田1.27万亩,滩坝地1230亩,新增节水面积1200亩,三项合计基本农田为1.5万亩,项目区内人均新增基本农田1.2亩。

1处治沟骨干工程为骨干坝建设工程,完成坝高18米,总控制面积4.9平方公里,总库容78万立方米,可淤坝地130余亩,完成投工4000个,总工程量7.1万立方米。

三、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把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

我们XX贫穷落后由来已久,其中导致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就是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生产条件落后。特别是去年以来,连续二年干旱少雨,造成农业减产,农民减收。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基础设施改善,努力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是关键措施、根本措施。为了把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这一战略高度,在全县掀起以兴水治旱为主要内容的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县委、县政府研究确立了“以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兴水治旱为重点,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为动力,坚持户、专、群、干结合,多形式并举,质量效益并重”的指导思想和上规模、创精品、要效益、争先进的总体要求,及时调整充实了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各乡镇也相应充实了农建领导机构。并于8月7日召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动员会,对全县农建工作统一进行了安排部署。地区农建动员会之后。结合贯彻会议精神,在组织农建指挥部成员、乡镇干部、农口负责人对全县农建工程开展五看,即看投入、看规模、看机制、看质量、看效益为主要内容检查督促的基础上,又于10月10日召开了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再动员会,鼓励先进,鞭策后进,重点帮助部分干部群众解决“秋收忙,抽不出劳力搞农建”的等待观望思想和消极畏难情绪。要求全县干部群众必须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稳定脱贫的生命工程、基础工程,放到突出位置来抓。实行四套班子、农口技术员包乡,单位包村、包工程制度,层层分解农建任务,逐级建立目标责任制,既包进度,又包质量,加强考核,从严奖惩,确保工程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完成。有效地调动了县乡村三级干部主动抓农建的积极性,为搞好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努力实现秋冬农田水利建设新突破。

根据地委、行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精神,结合我县的实际,我们坚持把秋冬农建的重点放到兴水治旱上,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突出抓以下五个重点:一是抓好以机修梯田为重点的基本农田建设;二是全力实施以集中供水工程为主的农村饮水解困工程;三是继续抓好以植树造林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四是坚持不懈抓好精品小流域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五是努力抓好以机耕、秸杆还田为重点的旱作农业建设。并把深耕重点放到城关、东湖、义井、贺职等平川乡镇和八角、太平庄、虎北等缓坡地区乡镇;秸杆还田重点放在八角、长畛、贺职、义井、东湖、红崖子六个乡镇;八角、大严备、马坊则重点完成三个精品工程的配套任务;小寨、长畛、烈堡、红崖子重点完成精品小流域治理的辅助工程、通道工程;太平庄、烈堡、韩家洼、东湖、贺职等有人畜吃水工程的乡镇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紧完成人畜吃水配套工程等。要求各乡镇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保质保量完成植树造林、予整地、育苗等其它各项农建任务。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力求做到四个结合,即农建工程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长远目标紧密结合;和国家投资的重点工程紧密结合;和农业结构调整及开发特色产业紧密结合;和近期利益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全县呈现出乡乡有连片骨干工程和重点工程,村村有效益工程,户户有农建任务,上下同心,齐抓共干的喜人局面,为全面完成秋冬农建任务奠定了基础。

(三)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奖优罚劣,千方百计调动基层干部投身农建工作的积极性。

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群众是基础,干部是关键。秋冬农田水利建设开展以来,我们本着“治山治水先治吏”的原则,要求四套班子领导必须到乡镇、到工程,坚持一线指挥,为所包乡镇的第一责任人。同时要求各乡镇书记、乡镇长在农建期间不得擅离职守,确因工作需要外出,必须向书记请假。如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下去检查农建工作时,连续三次发现乡镇主要领导不在岗位,不在一线,则取消该乡镇评比先进的资格。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在开展农建前即深入各乡镇了解工程的规划情况,期间又经常下去了解工程进展情况,解决实际困难。本着严格检查、严格奖惩的原则,在农建结束后,又组织有四套班子全体领导、涉农部门领导、乡镇书记、新闻单位参加的检查评比工作,对农建先进乡镇奖励现金2000元,对后进乡镇除在全县范围进行通报、电视曝光外,一票否决当年综合考核中评比先进的资格,并要求主要领导在农建总结会上做表态发言。今秋农建期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深入乡镇检查了解农建4次,组织阶段性大型检查评比3次。由于方法对头、措施可行,有效地调动了基层干部扑下身子抓农建的积极性,增强了县乡干部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恐后意识,在农建工作上,乡与乡之间自发开展了比规模、比速度、比质量、比效益的比学赶超活动,为全面完成农建各项任务创造了条件。

(四)合理规划,科学施治,确保工程质量。

为提高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开发效益,增加农田基本建设中的科技含量,我们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绿字当头,集中连片,综合治理,提高效益的原则,夏季由书记、县长带队,组织水利、林业、农机、扶贫办等有关领导和部分科技人员深入各乡村,在总结前几年治理经验和教训的同时,重新修改制订了我县远期、近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和符合县情民意的分期实施方案,并按照“先好后次、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原则,确定了3个千亩梯田片,3处重点流域治理工程。根据不同地形地貌、立地气候条件,制定不同的治理方案。以大流域为骨干,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工程、生物、保土耕作措施有机结合,优化配置,进行综合治理和综合开发,达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如八角马军营流域,主沟长4公里,内有1公里以上支沟5条,流域面积18000亩,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7280亩。从该流域立地条件出发,我们采取沟底打坝淤地、缓坡推土造田、陡坡植树造林的治理形式,在造林中推广了阳坡生态阴坡针、背风向阳经济林的营造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新造基本农田800亩,水平沟整地4000亩,种植柠条1500亩,种植落叶松、油松2500亩,育苗20亩,打坝2座,年内治理面积达到5300余亩。基本上做到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使流域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五)抓住机遇,提、引、蓄并举,全力实施人畜饮水解困工程。

我们XX历史以来水资源缺乏,是出了名的贫水县,全县有百分之八十的村庄人畜饮水非常困难。近三分之一的村庄祖祖辈辈饮用雨水、雪水、麻河坝水度日,群众苦不堪言。不仅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生活水平,还严重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鉴于此,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解决饮水困难当作大事来抓。但苦于工程大、投资多、技术相对弱等原因,到去年年底,全县尚有100多个村、5万多口人、1万多头大畜不同程度缺水。今年,我们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我县被列为全省首批解决的22个重点县的机遇,坚持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作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多方筹资765万元,以开发利用深层溶岩水,集中连片供水为主,提、引、蓄并举,年内铺开各类人畜饮水工程68处,其中新打机井4处,引水工程1处,提水工程21处,包括集中供水工程7处,蓄水工程46处,打旱井261眼。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现所铺开的68处人畜吃水工程全部竣工,全县严重缺水的93个村庄,2.3万余口人、7254头大畜的吃水困难一次性得到解决。按照管理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用水商品化、服务社会化。“以水养水”的改革思路,转换经营机制,不但使全县80%的农民吃上了自来水,其它人口也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吃水条件,而且也为下一步彻底解决全县人畜吃水困难积累了资金,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六)多元筹资,集中使用,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到位。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而资金困难又是制约农建的主要因素。为了增加农建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采取劳动积累工顶一些,受益人口集一些,干部职工捐一些,县乡财政挤一些多元筹资的方法,一是发扬自力更生精神,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积累工制度,鼓励支持农民在自觉自愿和实际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尽力解决自身利益投资。要求每个农村劳力每年农建投工不少于20个,凡人畜吃水工程受益人口每人出资20元。如烈堡集中供水工程仅群众投入劳动积累工就达5万个,折款75万元。全县仅机耕一项,群众即投入资金330万元。二是本着自愿出钱出力的原则,每名机关干部年内植树造林捐资20元,义务修路捐资30—50元。三是县乡两级财政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挤出部分资金用于农田基本建设。截至10月底,县乡两级财政已拨出200万元专款投入农田基本建设。四是严格把好国家专项资金使用关,把国家下拨我县的水利水保、扶贫专款、以工代赈、世行贷款、植树造林以及其它有关资金捆到一起,统筹安排,合理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通过以上渠道,全县共自筹农建资金1430万元(包括投入积累工折款840万元),有力地缓解了农建资金紧张的矛盾,保证了全县各项农建工程的顺利进行。

四、特点

一是上马早。在专业队长年干的同时,八月初,三千名机关干部职工和农村部分劳力(妇女、老人)即已投入农建工程。上马要比往年早一个月左右。

二是规模大。突出集中连片,综合开发。在整体农田基本建设中,规划设计了3个3000亩以上的机修梯田片,3个万亩荒山绿化片,全长30公里的绿色通道工程,2个规模旱井旱池乡,7处集中供水工程,3处总面积5万余亩的重点流域治理工程,农建高峰期上马劳力达到4.5万人,规模之大,上马劳力之多,投资之巨,都是近年来所没有的。

三是效益好。由于在农建工程建设中,始终坚持综合开发,严把质量,力创精品的治理方针,因而从效益上看,也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

四是机制新。地流域治理中,认真推行谁治理谁受益的方针,如太平庄乡大磨沟改河造地工程实行以户承包,谁垫谁有,五年免交农业税和各种摊派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全乡人民的垫地热情,日上劳力540人,日上机具70多台。在解决人畜吃水中,创造了管理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用水商品化、服务社会化的经营模式,为实现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动员社会力量、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走出了新路。

五、问题

(一)由于大规模的机修梯田和流域治理,与机耕发生了时间上的冲突,机具紧张,难以两全,尤其大型农机具更显不足。

(二)高杆作物(主要是葵花)多,收获期长,影响了机耕进度。

篇9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今年是我区建区的第十年,也是推进滨湖转型发展、提升发展、和谐发展跨入历史性新阶段的关键一年。局党委紧紧围绕争创“学习型、创新性、服务性、清廉型”领导班子,积极主动开展“四型”班子创建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加强领导班子理论武装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党委班子的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是深入开展“四型”班子创建工作。局党委成立了专门的创建工作班子,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分管领导全力主抓,班子成员相互配合,经过三年的争创工作,确保成为“四型”建设达标班子,力争成为“四型”建设先进班子;确保成为“学习型”和“服务型”单项优胜班子,力争四个单项全优。

二是全面加强党委班子理论武装。继续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每月至少1次,现已进行了11次集中学习、讨论和外出考察。为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实际成果,局党委要求每位班子成员都要积极撰写调研文章和心得体会,“班长”张宝良同志带头《学习贯彻<廉政准则>,推动农林转型发展》党课课件,在全局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

三是全面加强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上级要求,局党委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局党委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为推动滨湖农林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局党委高度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先后以组织学习和交流发言等有效形式促进党员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

二、切实履行部门职责,着力推进滨湖农林跨越转型发展。

局党委班子围绕市、区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切实履行农林部门的职责,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前三季度共完成农业总收入3.14亿元,农业总投入2.3亿元,新增适度规模农业面积2100亩,完成高效渔业面积83.47%,新增林木面积3913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91%,局属财政收入完成170万元。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局党委全力推进了七项重点工作:

一是围绕生态建设,着力实施“绿色滨湖”工程。全区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913亩,其中成片造林2529亩,新增绿地162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94万平方米,分别为目标任务的130.43%、168.6%、154.28%和313.33%。森林覆盖率提高了0.56个百分点,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5.91%。今年3月底完成了环太湖200米生态景观林带工程,还完成了长广溪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和环太湖(黄泥田港——壬子港)湿地恢复示范工程。同时完成建设区级游园2个,建设镇村级小游园3个,创建3个绿色家园示范村、1个园林式单位、1个园林式居住区和1个绿化达标单位。

二是围绕治太保源,着力实施面源污染防控工程。省级太湖水治理项目,胡埭镇富安村、胡埭村、宣沟村的分散农户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工程项目已全面竣工通过了省级验收,马山七里堤、马山蔬菜公司建设的氮磷生态拦截示范工程已顺利完工,并加强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全面禁止碳胺的使用,推广商品有机肥3000吨,全区氮、磷施用量有了明显的下降,同时,今年又申报了雪浪山等三个氮磷生态拦截省级太湖水治理三期项目。

三是围绕现代农业,着力实施农业园区建设工程。今年来,局党委加大对新建生态园区的指导和推进力度,推进“太湖花都”生态园区的建设,结合太湖花都项目形成了《滨湖区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确定胡埭镇优质粮茶产业区、精品花木产业区、生态果品产业区3个特色板块,并将配合胡埭镇积极对上争取资金,推进项目发展。今年还完成3000亩立体林草带和2公里生态沟渠建设。同时完成两个农机化项目的建设并通过验收,项目总投入198万元。

四是围绕生物农业,着力实施规模企业培育工程。局党委加大对新建生态园区的指导和推进力度,推进“太湖花都”生态园区的建设,积极培育发展一批集休闲观光、高效农业、生态保护于一体的项目,加快构建我区生物农业体系。今年完成3000亩立体林草带和2公里生态沟渠建设。

五是围绕食品安全,着力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全面实施“三防三放心”工程,今年来,我们发挥全区53名蔬菜检测人员作用,对上市蔬菜进行全面监控,检测23000批次,全区无 “毒菜”事故发生;对大型超市进行畜禽产品的复检,共复检畜禽产品863 吨,对全区牛奶场实行严格监管,从源头上确保牛奶安全、放心。同时加强“三品”基地建设,全区“三品”基地面积达70%以上,今年又申报了四只无公害绿色农产品。

六是围绕惠农富民,着力实施高效优质服务工程。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粮种补贴、渔民柴油补贴、农机补贴,有近3500户农民、渔民受惠,惠农资金达到183万元。今年开设了包括致富工程、茶树病虫害防治、葡萄栽培、杨梅栽培和果品种植等各类技术培训班24期,培训近4000人次,累计发放学习资料7000多份。

七是围绕依法行政,着力实施健康发展保障工程。随着依法行政工作的不断深入,局党委高度重视执法工作。今年,全局各项行政执法和安全检查300余次,出动人员900多人次。农林行政受理举报16起,件件有答复,立案查处4起,移交案件2起,发出

整改通知4份,调解纠纷3起,林政行政许可3件;查获各类渔业违法案件54起,收缴地龙网2099条、丝网5300米、流刺网300米、渔簖7幢、标志物806根,确保湖区依法、有序、安全开捕。重点突出农机和上道路拖拉机安全生产隐患治理,组织对全区中拖和联合收割机和驾驶员进行年检年审,共检审农用中拖11台,联合收割机8台,机具和机手购买政策性保险19笔,并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19份。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力规范领导班子廉洁从政行为。

今年来,局党委对照《廉政准则》规定的52个“不准”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机制,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教育,全面提升领导班子的廉洁意识,全力塑造农林局一流的班子形象。

一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局党委班子逐条对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廉洁从政。领导班子成员坚持“一岗双责”,深入挂钩联系单位做好党风廉政工作,切实把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到实处,坚持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到年中有小结,年终有总结。

二是落实党风廉政教育制度。局党委班子高度重视党风廉政教育,坚持每月开展廉政教育,同时紧密联系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深入进行了理想信念、党风党纪、艰苦奋斗教育。通过廉政教育,班子成员牢固树立了“服务基层、解决问题、教育引导、确保稳定”的工作理念。

三是健全各项纪检监察制度。局党委班子通过调研进一步完善了各项纪检监察制度,保证了纪检监察工作有章可循,按时开展了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全局干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工作,不断加强对重点项目、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进行重点监察,对各种执法行动、涉及资金额较大的绿化工程和农业投资项目等做到全程参与和监督。

四是加强重点工作的督查推进。局党委坚持对重点项目、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进行督查。年初拟定全年督查工作计划,将“绿色滨湖”建设绿化工程项目、农业资源开发、太湖水治理重大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支农资金使用情况作为督查工作的重点,坚持全程参与,全面监督,全力纠错;重点工程全程跟踪督查,局党委委派同志全程参与了环太湖200米生态景观林带、市级以上农业项目投资项目等重点工程的实施;积极开展市区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的集中督查,局党委于9月3日牵头开展了对20__年全区重点目标和工作的集中督查,通过“听一听、看一看、促一促”的方式全面掌握了全年重点目标和项目的完成情况,并对完成推进不理想的工程进行了专题研究,达到集全局之力高标准完成目标任务的效果。

今年以来,局党委班子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党委班子学习力度还需加强,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还需更加紧密;二是发展、稳定的力量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由于大部分场圃移交、拆迁、重点绿化工程等压力较大,需进一步做好稳定工作;三是整个班子创新力度不够,随着新形势的不断发展,班子的创新思路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

面对存在的问题,局党委班子认真分析研究,将在以下四个方面下更大功夫:

一是要坚定信念,统一思想。局党委班子要在跨越转型的滨湖进一步坚定构建和谐滨湖新农林的信念,将思想统一到党的方针政策上,统一到上级领导的各项决策部署上,统一到农林局的各项工作大局上。

二是要提高素质,狠抓学习。局党委班子要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和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以适应能够新时期对党员干部的新要求。通过不断深入学习,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

篇10

以南湖为典范进行生态建设,把震后危房改造作为一号工程,四大功能区构筑城市发展框架……在三年大变样的进程中,唐山把人民的幸福作为根本,把城市的生态建设作为载体,把产业的转型升级作为原动力,在向着宜居、利居和乐居的现代化沿海生态城市迈进的同时,也为全国甚至全世界提供了一个传统工业城市科学发展的样本。

唐山人并不讳言城市发展中曾走过的弯路。作为现阶段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一个缩影,中国工业化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唐山都有表现。过分依赖资源和粗放的增长方式,曾令唐山饱尝苦涩。但“环境是最大的资源,生态是永久的财富”,“金山银山,有污染不能进唐山”,近年来,唐山开始努力实现由资源型城市向生态城市的转身和跨越。三年大变样,无疑让唐山在这条转型之路上的步伐大大提速。

如今,徜徉在唐山繁华的市区,宽敞道路的两侧,树木成荫,繁花似锦,新华道国槐一条街、建设路银杏一条街、文化路合欢一条街等等一条条独具特色的街道绿化让人赏心悦目;南湖公园、大城山公园、凤凰山公园、抗震纪念碑广场等等一批扩建的大型公园广场配以小区边、街边空地改造的100多个小型公园让人流连忘返。市民出门平均不到300米就有一定规模的休闲绿地、公园或广场。其中规划面积91平方公里的南湖生态城,曾经是一片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人迹罕至的采煤塌陷区,经过几年的集中建设,如今已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中央生态公园,成为唐山亮丽的新名片。

一座凤凰涅的生态城市

今年4月,全长57公里的唐山环城水系开通,整个环城水系蓄水面积为16.5平方公里,相当于3个西湖。它犹如一条绕城玉带,构筑了“城在水中”、“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滨水景观,使唐山变成了生态宜居的“华北水城”。

“唐山在采煤塌陷区的废旧湿地上建设新型的具有生态功能的宜居城市,在沿海滩涂上不占用农田建设宜居的生态城市,在滨海靠造地建设起了拥有大港口、钢铁基地的工业区,符合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大方向,做法非常好,为全国和世界生态建设树立了样板。”2009年10月,参观了南湖生态城和曹妃甸国际生态城之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对唐山大加赞赏,认为这里真正体现了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现在,唐山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天天都有新变化。道路宽敞了,绿地增加了,现代化气息越来越浓!毫不夸张地说,这三年等于三十年!”问到唐山的三年大变样,出租车司机刘勇丝毫不吝惜他的赞美。

加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转型,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唐山结合城市特点,确定了城市的发展方向:主城区和曹妃甸国际生态城构成“双核”,北部山前城市带和南部临海城市带构成“两带”, “双核两带”勾勒出滨海新城雏形。

唐山主城东南40公里的曹妃甸国际生态城,是一座满载着希望的城市。仅仅一年时间完成投资200多亿元。昔日一片片滩涂和盐碱地,而今已被绿茵茵的草坪、一排排太阳能和风能两用发电环保路灯和幢幢高楼取代。作为唐山城市“双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建设速度可以用“惊人”两个字来形容。曹妃甸新城面积 150平方公里,规划百万人口。新能源使用超过75%,并且应用了141项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旨在破解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城市病”。

如今,漫步唐山主城区街头,高楼华厦间绿意盎然,姹紫嫣红。更让唐山人高兴的是,全长57公里的环城水系已正式通航。

唐山环城水系建设是通过新开的13公里长河道,把市区现有的唐河(原陡河)、青龙河、李各庄河与东湖、凤凰湖相通,最终汇集于南湖。环城水系彻底解决了过去城市河道污染问题。作为唐山迈向生态城市的重要标志,在完善防洪排水体系、延伸河道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同时,也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比如,疏通了两岸滨河道路,建起完善安全的步行系统;修复和美化现有机动车桥,增设了人行桥和机动车桥,新建和改造既有桥梁56座;构筑橡胶坝、滚水坝21道。一桥一景、一坝一景,最终形成功能齐全、景色怡人的水、路、桥、坝、驳岸、绿地完整水系。

“城市环境决定了产业的发展方向。假如这个城市脏乱差,那只能发展傻大黑粗的产业。如果这个城市很生态,那么高端产业才能真正发展起来。”唐山市市长陈国鹰这样说。

而今的唐山,天蓝,地绿,水清,居佳,路通。过去,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对唐山这座资源型城市来说相当陌生。随着生态城市建设渐入佳境,这些高端的产业纷纷把“橄榄枝”投向唐山。

生态城市催生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唐山也因此跻身“十大活力地级以上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行列。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此,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这里举行……

南湖:生态修复的典范

把采煤沉陷区改造成28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唐山南湖的生态治理案例,入选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主题为“中国采煤沉陷地生态修复的典范”。作为采煤沉降区生态治理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样板,南湖为中国乃至世界提供了后工业生态恢复的范例。

2009年5月1日,位于唐山市路南区的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正式开园。这个面积比杭州西湖还大一倍的公园是资源型城市唐山转型生态城市的“历史性一步”。

之所以作出如是评价,是因为南湖不仅使唐山城市生态大为改观,也为唐山百年工业文明融汇生态文明提供了一个现实样本。看着一个新的生态城区在城市中央横空出世,唐山人说,唐山拥有了一双亮晶晶的眼睛,拥有了生态城市之魂。

碧波荡漾的水面上,红莲袅娜,野鸭游弋。一对对新人以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为背景,争相拍下永恒的瞬间。湖岛相拥,水山相依,南湖如今是唐山最美的地方,而14个月前,这里还是垃圾如山、污水横流、臭味四溢的一片采煤沉陷区,是唐山市民避之不及的城市疮疤。

2008年1月,唐山市委提出了“打造南湖生态城”的战略构想,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正式拉开序幕!施工人员顶高温、战酷暑,清墟扩湖,不仅完美地解决了地面沉降、水源涵养和垃圾山封堵等难题,还创下施工史上奇迹:常规建设需要五年时间,结果仅用了400多天!

一年间,800万立方米粉煤灰、350万立方米煤矸石被清走,800万立方米垃圾被清运,15.7公里长的环湖路工程顺利完工,50米高的垃圾山被装扮成一座绿意婆娑的“凤凰台”。

2009年5月1日,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开园,一下子迎来30万游人,创下了唐山旅游之最,南湖完成了由“工业伤疤”到“旅游胜地”的蜕变。

盛夏时节,走进这个一眼望不到边的巨大公园,但见草木葱茏,碧波荡漾,鸥鹭翔集,森林风貌与水乡风光浑然一体。整个公园面积达28平方公里,是国内最大的城市中央生态公园。由七汪湖水连缀成的湖面,相当于两个杭州西湖。

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每年可生产氧气33250吨,吸收二氧化碳45500吨,除尘30100吨,涵养水分420万立方米。南湖区域200余公顷的林地面积和水域面积,形成森林生态效应,能使夏季气温降低3至4摄氏度。水面形成的湖路风,加快周边地区的空气流动,使城市的气候更加宜人。南湖无疑成为了唐山的天然氧吧和“绿肺”。

南湖建设之初,特意为野禽留出了湖心岛和芦苇丛等栖息地。候鸟迁徙季节,时常可以看到水鸟湖中游,林鸟枝上舞的和谐场景,即使在冬季也可以见到一片水域几千只野鸭嬉戏的壮观景象。据统计,目前在南湖的各种鸟类总数超过10万只。鸟类60余种,鱼类30余种,各类植物400余种。

南湖对唐山的影响包括多方面。以文化元素彰显南湖魅力,是南湖开发建设的神来之笔。

在南湖地震遗址公园的一角,保存完好的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遗址记录着当年瞬间的惨烈;十几面地震纪念墙上,24万遇难同胞的名字整齐排列;地震墙的后面,总面积10000平方米的纪念馆正在紧张施工;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展现了唐山百余年工业发展轨迹;南湖生态城境内原有唐胥铁路、唐山交通大学等遗址正在陆续修复和再现……在南湖,传统工业文明的遗迹和现代生态文明的现实,就这样和谐地交融在一起。

在改造治理的基础上,唐山规划105平方公里的南湖生态城,总投资高达近千亿元,涉及休闲娱乐、旅游度假、文化会展、住宅建设、商业购物等多个项目相继展开。按照规划,这里着力打造的是世界一流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据介绍,南湖区域周边大量可开发的废弃土地,蕴含1100亿元的土地增值潜力。到2015年,南湖生态城将吸纳40万城市居民,以人均住房消费12万元计算,将产生住房需求480亿元。每年可新增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亿元。

实至名归。南湖生态治理案例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并先后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联合国人居署“HBA中国范例卓越贡献最佳奖”。南湖生态城也成为了首批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休闲体育示范区。

幸福之都,从“一号工程”开始

以“把新唐山建成人民群众幸福之都”为总目标,唐山着力改善民生,三年大变样过程中,一系列大刀阔斧的举措助推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提升。

从改造震后危旧平房、旧小区集中供热,到整修拓宽道路、改造街区环境;从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建成,到环城水系动工;从消除“零就业”家庭、全民健康行动,到探索“城乡等值化”、新农村建设……“民生之笔”勾勒出一幅幅唐山百姓的幸福图景。

在唐山市的规划展览馆里,有一面市民献计献策墙,偌大的一面墙上密密麻麻都是市民的来信。从2006年开始,唐山把每年11月定为全民献计献策月。请老百姓对城市发展“评头论足”。政府来年要做什么,首先听老百姓的意见。唐山市市长陈国鹰说:“老百姓最了解这座城市,唐山如何发展,他们最有发言权。通过献计献策,我们对唐山怎样科学发展、老百姓怎样才能更加幸福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也做到了有的放矢。”

2007年初,唐山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把唐山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人民群众幸福之都的战略目标,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开展了“献计献策月”活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就收到各界群众相关意见、建议1.2万多条,其中要求加快震后危旧平房改造的意见占36%。尽管唐山震后重建瞄准的是当时世界先进水平,但因为财力所限,加上城市迅猛发展,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憾:不少住宅没有暖气;楼房保温隔热很差,冬冷夏热;建筑整齐划一,低矮土气;道路狭窄,交通拥堵……而市区居然还有970万平方米震后危旧平房,涉及居民12.8万户。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街道、社区和居民家中,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和意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唐山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缓建已列入财政预算的唐山大剧院,举全市之力对震后危旧平房进行改造,并将其列为全市的“一号工程”强力推进,市区震后危旧平房改造大幕开启。

截至2009年底,累计开工安置住房570万平方米、竣工200万平方米、拆除房屋260万平方米、安置18738户。

“一号工程的突出特点是先建后搬再拆。”唐山市三年大变样办公室主任徐建强解释说:“就是先由政府出资把安置房盖好,然后组织搬迁户搬迁,最后再实施旧房拆除,这样就避免了因大批搬迁户集中出现带来的租房难、搬家难和较高租金支付难等问题。”

除了震后危房改造外,唐山人民对自己身边的变化开始应接不暇,一个个举措、一项项工程,都和市民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

――旧城改造力度加大。全市拆违拆迁520万平方米;19个城中村全面实施改造;长青楼、新华楼、建工楼等老小区悄然消失,取而带之的,是万达广场、世博大厦、新华联等一个个现代化商业街区和高档住宅区……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完工1082万平方米。旧小区集中供热全部完工,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100万平方米;中心区实现天然气全覆盖。

――新建城市道路27条,新增道路里程104公里;完成12条道路综合改造。环城高速,南湖迎宾大道,唐丰快速路,机场连接线……多条道路架起唐山城市立体交通体系。

――开展绿化攻坚战。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8.7%,提高4.5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1.34平方米。

一项项工程相继开工,唐山的180多万百姓直接受益。目前,唐山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8平方米,高于全国大中城市平均水平。

2008年12月25日晚,“改革开放30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结果最终浮出水面,唐山市以高票当选,无数唐山人的笑脸在那一刻绽放。正如颁奖词中所说:“从地震废墟到天蓝、地绿、水清、城美,这里的人们有着太多的幸福理由。”

未来之城:高标准省域中心城市

按照省政府批准的新一轮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到2020年,唐山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都将翻一番以上。特别是曹妃甸生态城、南湖生态城、凤凰新城、空港城“四大主体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将大大拓展城市空间,也为新兴产业搭建起蓬勃发展的大舞台。

未来的唐山,是高标准的省域中心城市,是 “城中有山、环城是水、满眼皆绿、山水相依、水绿交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辉映”的现代化滨海宜居生态城市。

今年,唐山市城镇建设计划投资990亿元,重点实施南湖生态城、曹妃甸生态城、凤凰新城、空港城开发建设,唐河青龙河开发治理,唐山湾国际旅游岛开发建设,大城山周边区域开发,人居条件持续改善,中心区旧城改造,县城扩容升级等“十大工程”,建设文化广场、市民中心、曹妃甸论坛会址、奥体中心、南湖老唐山风情小镇、中国近代工业博物馆、新火车站、曹妃甸可持续发展展示中心、大型城市主题雕塑、南湖之门等“十大标志性建筑”,推进城市规划、城市功能、城市容貌、城市经营、城市管理“五大提升”,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在唐山市的总体规划图上,唐山未来的发展框架清晰呈现:曹妃甸生态城、南湖生态城、凤凰新城、空港城,四大功能区犹如四枚城市发展的棋子,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和补充,未来,它们将共同激活唐山全局的发展和腾飞。

2008年以来,唐山市紧密围绕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目标,确立了以市中心区和曹妃甸新城为双核,推动北部山前城市带、南部临海城市带协调发展的“双核两带”总体思路和空间布局,启动实施了城市“四大功能区”建设、市区陡河青龙河及唐山湾三岛改造开发,初步改变了资源型城市固有形态,使唐山正由传统工业城市向现代化沿海生态城市迈进。

南湖生态城 规划面积10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生态区30平方公里,水面12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杭州西湖的面积,将建成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政务、休闲、运动、观光、高端产业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区,建成中心城区和旅游度假胜地。目前,累计完成投资65亿元,30平方公里核心生态区已建成城市中央生态公园,成为资源性城市转型的重要标志,先后荣获联合国人居署“中国范例卓越贡献最佳奖”和首批“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体育休闲示范区称号。

唐河青龙河 通过实施河、岸、绿、路、景“五位一体”的生态修复治理,形成环绕中心城区、长约57公里的环城水系。2009年3月启动以来,仅用13个月时间,实现通水、通航,成为继南湖之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又一标志性工程。目前,累计完成投资24亿元,市中心区景观水域面积达16.5平方公里,北方水城的框架初步形成。

唐山湾生态城 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一期工程30平方公里,委托瑞典斯维克公司编制了概念性总体规划和起步区概念性规划,12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已全面展开,逐步建成一流的生态宜居城市,新兴港口城市和示范性城市。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86亿元,现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工,初步具备接待能力。

凤凰新城 依托市中心老军用机场搬迁后腾出的土地空间,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将逐步建成现代化商务中心、总部基地等功能的标志性新城区。目前,市政基础设施基本完成,地税、检察院大楼投入使用,香格里拉大酒店、青少年宫等20多个项目陆续开工。

空港城 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将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国际化、创新型新城。目前,机场连接线、航站楼等项目陆续完工。

篇11

市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同志们:

为使20__年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做到早安排、早部署和措施早落实,确保20__年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在20__年的基础上再上新的台阶,市农业局研究并报经市政府张平副市长同意,决定在国庆节前召开这次全市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工作会议。对20__年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市农业局已将安排意见以文件发给了各县(区),提出了目标、任务和措施,请全市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上午,各县(区)农业局和市农业局机关相关科室、相关单位,就做好20__年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下面,我就落实20__年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措施、确保目标实现和当前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明确目标,狠抓落实,推进20__年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再上新台阶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抓好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重要性的认识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国家权威部门和专家认为,人均粮食占有量400公斤仅仅是初步小康型下限标准。20__年,我市人均占有粮食仅304公斤,低于小康型下限标准96公斤。据市粮食部门统计,我市每年调进粮食在5万吨左右,这与农业市及不相称。因此,对农业部门来讲,抓粮食生产的思想始终不能松,措施始终不能减。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是确保粮食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近几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抓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的规模逐年扩大,质量逐年提高,产量逐年增加,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市大力发展核桃、甘蔗、茶叶、烤烟、香蕉、蚕桑、木薯等特色产业,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大春粮食播种面积拓展的空间越来越小,增加大春粮食播种面积的难度越来越大。确保粮食稳定增产、确保粮食安全,可挖的潜力只有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提高农作物间套种,最大的空间和潜力在于抓好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我市秋冬季可利用的农业资源丰富,温光水资源充沛,还有大量的冬闲田地没有开发利用,发展冬季农业的潜力还很大,全市仍有80万亩左右可开发利用。全市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抓好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的重要性,把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作为秋末冬初农业部门的重要任务来抓,切实落实措施,抓出成效,确保我市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一年上一个新台阶。

(二)要明确20__年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的目标和任务

20__年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的总的要坚持市场导向原则,突出订单农业开发重点,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依靠科技,调优结构,全面提升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的质量和水平。

1.总体思路:逐步压缩传统小麦种植面积,扩大优质小麦、饲料大麦种植面积,着力提升油菜科技水平,加快发展冬马铃薯、冬玉米、特色冬早反季果蔬菜、冬大豆、冬亚麻和冬水田养殖等特色种养殖业,大力发展冬季饲草饲料、冬绿肥,积极探索推广小春和冬季农业生产生物多样性栽培技术。力争20__年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在20__年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2.主要计划目标:20__年,全市小春作物播种面积计划160万亩,比20__年增加8.94万亩,增长6.1%。其中:小春粮豆播种面积计划125万亩,比上年增加5.58万亩,力争实现小春粮豆总产量12万吨,比上年增加0.81万吨。全市冬季农业开发面积计划90万亩,比上年增加6.6万亩;冬季农业开发总产值达5亿元,比上年增加0.58亿元。力争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实现农民人均增收50元。各县(区)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地等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按照突出特色调结构,发挥优势抓产业的要求,突出各自的重点,发挥各自的优势,选择重点产业,集中资金、技术力量,抓好重点优势产业发展。

(三)要切实落实20__年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的措施

确保20__年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的目标和任务完成,要着力落实8项措施:

1.要抓紧做好规划,落实工作措施。各县(区)在交流发言中,提出了20__年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的思路、目标和措施,对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已有很好的设想。要结合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规划,落实措施。总的要求是市农业局下达的目标和任务,产业布局上可结合实际进行调整,但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计划任务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各县(区)对20__年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要尽早安排部署,尽早下达计划,尽早落实措施,努力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计划目标和任务。

2.要坚持突出特色调结构,发挥优势抓产业。近几年来,各县(区)都结合各自的气候资源特点,在特色产业开发上探索出了许多新的路子,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优质小麦和饲料大麦的开发,凤庆县、云县、镇康县、永德县和临翔区,种植已达到全省较好水平,其它县也在加快发展。各县(区)要按照逐步压缩常规小麦种植面积,扩大优质小麦、饲料大麦种植面积的思路,进一步加大良种推广特别是广适性、优质、抗病性较好的优质小麦推广力度,加快优质小麦、饲料大麦向适宜区扩展;临翔区油菜种植已达到全省较好水平,平均单产已达209公斤,好的已达250公斤,其它各县也广泛种植油菜,但种植水平较低,单产普遍达不到100公斤。较适宜的县(区)要加大良种和科技推广力度,积极推广油菜育苗移栽技术,加快推广高产、优质、早熟、抗病性强的双低油菜新品种,努力扩大油料基地建设规模;临翔、云县、镇康、永德等,冬玉米开发势头较好,但面积仍较小。由于冬玉米价格比大春玉米价格高,在目前粮价上涨的情况下,农民的积极性较高。同时,冬玉米基本上都是条塘点播,有的是育苗移栽,全地膜覆 盖,种植的科技水平较高,加大冬玉米推广,可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加大冬玉米种植推广力度,在20__年冬季农业开发中,要力求取得新的突破;8县(区)都要高度重视抓冬马铃薯、冬早果蔬菜的种植和开发,尤其是双江县、临翔区、云县、镇康县、耿马县,规模化水平逐年提高,其它县也在逐年发展。冬马铃薯只适宜于南方热带区域种植,__是云南省种植冬马铃薯较具优势的地区之一,全省种植面积已达300多万亩,而我市还不到10万亩,这与优势的资源极不相称。各县(区)要认真研究,加大种植力度,力求20__年冬季农业开发中取得新的突破。同时,对冬亚麻、冬大豆、冬闲田种草、优质绿肥(青饲料)和冬水田养殖等,也要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扩大种植面积。特别是冬亚麻和冬水田养殖,发展的步伐和效果仍不明显。耿马县、沧源县要围绕耿马麻业有限公司原料需求,认真研究冬亚麻的种植,力求完成1万亩的目标任务,临翔区、双江县、永德县对亚麻的种植已作了探索,去年临翔区种植效果还较好,要因地制宜地抓好推广工作。各县(区)和水产部门要认真研究冬水田养殖问题,找准突破点,在双江、镇康等条件较好的县,抓好示范,努力扩大养殖面积;凤庆、永德等县,对红花等生物药材种植也作了很好的探索,要认真总结经验,适宜种植且能带动农民增收的,要加快推广。在__这块土地上,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充沛的温、光、水资源,冬季让大量的田块闲置,势必十分可惜。希望各县(区)认真研究,切实把资源用好,切实作好冬季农业开发这篇大文章。

3.要着力于抓示范、促进推广,加快提升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水平。市农业局下发的《20__年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工作安排意见》中,提出要着力办好“1万亩优质小麦示范样板、1万亩啤饲大麦示范样板、1万亩冬玉米示范样板、1万亩脱毒马铃薯订单示范样板、1万亩冬早蔬菜示范样板、1万亩亚麻示范样板、1万亩优质油菜示范样板、1万亩优质绿肥及冬季饲草示范样板”8块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示范样板。各县(区)要按照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关于开展农作物高产创建活动的有关要求,按照“市级万亩、县级千亩、乡(镇)级百亩示范样板”的思路,结合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重点,切实组织办好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科技示范样板,力求做到重点产业都有示范样板。沧源县要结合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勐来大峡谷选择优势区域,开展油菜育苗移栽千亩样板示范,以带动沧源油菜产业的提升,以油菜产业的发展带动旅游业发展。双江、永德等县,在发言中对提升油菜产业也提出了很好的设想,也可开展油菜育苗移栽高产栽培示范。要力求通过样板的带动,提高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4.要强化科技、加强培训,狠抓关键性技术措施的落实。在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中,市、县(区)农业部门要派出技术力量,深入乡村、深入田间地头,采取召开科技培训会、现场会、田间技术指导等形式,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组织抓好以节令为前提、良种为中心、规范化栽培为保证的科技措施落实,切实把任务落实到村、到户,技术指导到田块,责任分解到个人。要着力推进品种品质结构的优化,选择主要农作物的主推品种,着力抓好、>,!劳动力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市、县(区)农业(农机)部门,要更加重视组织发挥好农业机械作业质量好、效率高的作用,积极组织农机开展农业生产资料运输、下田作业、中耕管理等服务,不断扩大农机下田作业面积,为确保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任务的完成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要重视加强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试验研究工作。市、县(区)农业部门特别是农技推广部门,要积极与省内农业科研院校合作,开展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等科研及示范项目,努力提高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后劲。

5.要着力抓订单,促增收。全市农业部门要把发展订单农业作为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的重要措施来抓,切实加强与省内外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经销商联系,采取邀请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经销商参与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现场会等形式,广泛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经销商洽谈,签订农产品订单,努力扩大订单农业面积。市农业局机关相关科室、局属相关单位和各县(区)农业局主要领导,要重视研究市场供求、产销特点及价格形成机制,随时注重市场走势分析,积极“跑市场,抓订单”;要充分发挥农业信息网、数字乡村网和“农信通”等作用,积极为农民群众提供农业技术、农产品供求信息等服务;要围绕龙头企业和经销商产品原料需求,组织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原料基地。全市要在加工型冬马铃薯、冬早果蔬菜、优质油菜、冬玉米、冬亚麻等订单农业开发上取得新的突破。各县(区)要结合订单农业,积极支持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和经营,增强中介服务机构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能力,使之成为连接企业、市场和农户的桥梁。通过龙头企业创品牌,提高我市冬季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努力提高冬季农业开发的产业化水平,提高开发的质量和效益。

6.要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冬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县(区)要结合实际,采取企业与农民联动、样板示范的措施,加快推进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建设。要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切实加强农产品生产用种、用肥、用药的监管,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工作,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加快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7.要切实抓好种子、农资等调供措施落实,确保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农用物资的保障供给。各县(区)农业部门,要把保证种子、化肥、农膜、农药等农用物资作为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的重要措施来抓,层层建立责任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市、县(区)农技推广部门和种子管理部门,要组织和指导种子、农用物资经销部门,抓好种子和化肥、农膜、农药等农用物资的调供工作,确保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农用物资的保障供给。特别是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后,种子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能是抓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 行政管理和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种子市场、种子质量的监管上,全市种子管理工作要在强化监管、着力构建种子市场新秩序,加强种子管理体系建设、加强监管制度建设和加强企业诚信建设,严把种子品种源头关、市场准入关和种子质量关,始终保持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种子的高压态势,确保全市种子质量安全。同时,要切实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加强农用生产资料的市场监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市场检查,整顿农资市场秩序,加大查处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的工作力度,严肃查处经营假劣农资的违法行为,防止坑农害农事件发生,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8.要多渠道增加投入,确保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顺利推进。各县(区)农业部门要积极创新多渠道投入的机制,努力增加对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的投入。一是要坚持农民投入为主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投入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发展产业,促进增收;二是要通过扩大订单农业面积,引导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采取发放预购垫金的形式,投入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三是要用好用活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安排我市的农业发展资金。8月18日,市农业局、市财政局下达了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安排我市的农业发展资金710万元,其中:地膜玉米补助375万元,新增粮食面积种子补助40元,购肥补助215万元,优质高产创建示范建设80万元。这笔资金可用在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上,各县(区)要加强向政府汇报,加强与财政衔接,尽快作出安排,切实把资金用好用活;四是要抓紧研究上报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会议以后,各县(区)要尽快上报20__年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项目计划,市农业局计划财务科、种植业科等,要加强与省农业厅相关处室的联系汇报,根据省农业厅项目投资重点,在10月15日左右将项目及时上报省农业厅,争取支持。五是要加强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六是要加强与扶贫、财政等有关部门衔接,争取各级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增加投入,为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提供了资金保证。

二、创新思路,强化服务,积极探索提升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近几年来,农业部门做了大量艰苦努力的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的总体质量和效益仍不高,农民增收的基础仍不稳固,农业部门的社会地位也还较低。在今年和今后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创新机制,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一)要积极探索耕作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

8月8日,市农技推广中心组织开展了一次全市“三区”立体现代农业发展研讨会议,提出了一系列多熟制栽培、多样性栽培的立体农业新路子。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要确保粮食安全、确保农民持续增收,研究探索多熟制栽培、多样性栽培的农作物间套种新路子,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从20__年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始,全市农业部门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积极进行探索。

1.林粮林饲套种模式。在今年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中,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充分利用核桃地块资源,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优质小麦、饲料大麦、豆类、马铃薯、红薯、优质饲草、绿肥等矮秆作物套种,为核桃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以达到既发展了冬季农业,又改良土壤、促进核桃生产的目的。在核桃基地上可作的文章还很多,例如:“核桃+蚕桑”模式;“核桃+木瓜”模式,“核桃+生物药材”模式,“核桃+食用菌”模式等等。全市农业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加大与核桃互利共生农作物套种试验和探索力度,为全市核桃产业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做出积极的贡献。

2.粮蔗套种模式。充分利用蔗区光、热、水资源较好的条件,开展蔗前早熟玉米多样性种植,可将甘蔗和玉米形成合理的时空配置,从而实现甘蔗、粮食双丰收;开展蔗中马铃薯、黄豆、花生、瓜果蔬菜多样性种植,也可实现甘蔗和套种的作物双丰收。

3.粮烟套种模式。市委、市政府决定,到2015年,我市烤烟面积要发展到40万亩,目前烤烟种植面积近10万亩,这意味着又要占用大春粮食播种面积30多万亩。作为农业部门,要抓住烟草部门对烤烟支持大、大多数烟区农田建设好、水利设施配套的有利条件,积极探索和推广烟后玉米、大豆多样性种植技术。在开展采下部烟叶时,推广免耕技术,选择生育期短的玉米、大豆种植,玉米、大豆等随着烟叶的收烤而生长。

4.粮粮套种模式。大小春作物生物多样性栽培技术,在我市已广为推广,但质量和效益仍较低。各县(区)对不同作物的科学时空配置要进行认真研究和探索,努力提高间套种作物的质量和效益。

(二)要围绕核桃为重点的特色经济林果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有效机制

市委、市政府把核桃作为提升“三个核心指标”,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产业来抓。抓好核桃产业发展,是目前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和工作中心。农业部门如何把发展农业产业与发展核桃产业结合越来,既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又能促进核桃产业发展,是值得引起重视和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从现在开始,要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的优势,重点做好三项工作:

1.要全面推广和实施“林果+饲草+畜牧+沼气”循环农业示范工程。今年全市8县(区)都开展了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级领导都前去参观,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两次重要会议,都安排与会代表到了云县小忙兔示范区进行参观,同时全省山区综合开发现场会议和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两次重要会议,还安排与会代表到临翔区新村茶花鸡养殖示范基地参观,农业部门的工作对外产生了较好的影响。从20__年起,要把“林果+饲草+畜牧+沼气”循环农业示范工程作为农业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扩大规模,积极服务好核桃产业发展。各县(区)要抓住年底干季、农闲的有利时机,因地制宜地组织动员有基础、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民群众,围绕核桃基地建设畜禽圈舍,促进林果业发展与畜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为明年推广“林果+饲草+畜牧+沼气”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打牢基础。

2.要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到核桃种植区。目前我市耿马县、云县、凤庆县、永德县、沧源县已争取得到国家和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支持,临翔区、双江县、镇康县正在上报争取国家和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支持。要充分发挥土壤化验分析设备和农业部门的优势,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在抓好甘蔗、茶叶、粮食作物等测土地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同时,要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到核桃种植区,每个县(区)要选择1000亩左右核桃基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区,并逐步扩大推广面积。同时,要积极支持__凌丰(产业)集团创办复合肥厂,按照农业部门提供的配方,生产核桃专用肥, 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核桃基地因缺肥或施肥不合理而影响核桃生长的问题,积极为核桃产业发展做好服务。

3.要把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到核桃产业上。病虫害较为突出,是影响核桃生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在抓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的同时,要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到核桃产业上。从20__年起,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每个县(区)选择500亩左右开展示范,并逐步扩大推广面积。要加强与农药生产厂家联系合作,针对我市核桃病虫害情况,有针对性地生产、筛选适合我市核桃病虫害防治的专用农药,对症施药,促进核桃快生长、早挂果。

(三)要积极探索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途径,解决新形势下出现劳动力紧张的问题

目前,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力度加大,农村劳动力显得越来越紧张。农业部门要积极研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措施,解决新形势下出现劳动力紧张的问题。要积极总结推广水稻、玉米等作物免耕栽培技术。今年临翔区结合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组织开展了水稻免耕抛栽技术示范,虽然没有增产,但亩节省劳动力工日3个以上。大力推广机械化耕作、机械化收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劳动力的重要措施。目前小麦收割、水稻收割已取得新的成效,但面仍较小;双江县结合农村国债沼气项目实施,开展了机械除液、运输、浇灌示范,耿马县开展了甘蔗机械化中耕管理、收割示范,效果都较好,但面积也较小;玉米等收割还没有开展。市、县区农业(农机)部门,要结合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积极进行探索,加大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努力提高农机服务农业产业发展的水平。

三、找准差距,落实措施,千方百计确保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实现

今年以来,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总体较好,粮食增产已成定局,虽然茶叶市场价格下幅度下降,但粮食、畜禽及产品、甘蔗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加,市场价格较好,农民全面增收,国家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大幅度增加。听了各县(区)的交流发言,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增产增收的幅度还比较大。希望各县(区)认真总结经验,扎实抓好今年后三个月的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或超额完成。同时,要加强与统计等部门衔接,实事求是地做好统计上报工作,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增强全市农业干部职工和农业科技人员进一步做好工作的信心。

在总结分析今年以来农业农村工作中,也要看到工作中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必须引起全市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一是重点项目实施进度仍较缓慢。农村国债沼气建设、测土配方施肥、良种猪场改扩建和新建、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奶牛小区建设、渔业招商引资等项目,均末能按计划的进度目标完成;二是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进度较慢。目前县(区)仍末上报改革方案,要在10月31日前完成改革任务,有一定的难度。在今年后三个月时间内,除扎实抓好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外,还要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指导农民群众抓好大春农作物的适时收割入库

目前大春农作物正处于收割入库的关键时期,各县(区)农业部门要切实指导好大春农作物的收割入库工作。我们一方面强调要种好,另一方面也要强调应收尽收,要坚决防止因抢收不及时而造成鼠害、霉变等现象,确保大春粮食生产颗粒归仓。

(二)要加快推进重大农业项目实施

一是要突出抓好重大畜牧产业项目实施。市、县(区)农业(畜牧)部门,要积极组织和指导相关企业、相关单位和重点养殖大户,加大推进20__年计划实施的重大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特别是临翔、云县计划实施规模为20__头的奶牛养殖小区建设,要力求年内取得初步成效;各县区正在实施的重大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特别是云县新城农场良种猪场建设、临翔区宏发养殖场、云县茅粮集团养殖公司良种猪场、双江县良种猪场等在建项目,各级农业(畜牧)部门要切实搞好服务,积极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建设进度,力争尽快建成,尽快见到成效。__华洋养殖公司、镇康县良种猪场改扩建和耿马、沧源、永德县级良种猪扩繁场建设项目,要抓紧做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二是要扎实推进国债沼气建设等重大农业项目实施。各县区要围绕农村国债沼气建设项目的目标和要求,10月份雨季结束后,要在全市组织掀起农村国债沼气建设,确保目标和任务的完成。同时,要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实施,千方百计确保国家和省支持我市重大农业项目按照计划完成,以争取国家和省更大的支持。

(三)要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

9月20日,市人民政府已下发了《__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__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临政发〔20__〕147号),各县(区)要按照省政府、市政府和省农业厅的要求,切实组织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确保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以调动农民经营土地的积极性。

(四)要高度重视抓好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农机安全监管为重点的安全生产

安全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重大问题,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安全问题。最近省、市都先后召开了安全生产相关会议,省政府出台了《安全生产责任规定》,对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监管责任不落实者将被从严问责。全市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特别要注重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农机安全生产和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工作。全市畜牧兽医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7月30日召开的全市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落实动物疫病防控的各项措施,确保年内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当前临近年末,将迎来国庆节、元旦节、春节等重大节日,确保动物及产品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市畜牧兽医部门一定要清醒地看到,当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近期以来,周边国家和地区、国内部份省区、邻近州市不断有疫情发生,前段时间,越南老街地区动物疫情大面积爆发。与我市接壤的缅甸,是动物疫情的多发地区。最近缅甸果敢地区又暴发登革热疫情。据了解,国内的四川、广西等地,前段也有动物疫情发生。尽管我市到目前没有重大动物疫情发生,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动物疫情的形势,要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动物免疫密度低、免疫保护率低、疫情监测面窄、预警预报能力弱、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差、畜禽检疫率低等薄弱环节。对动物疫病防控的思想不能松,措施不能减。一是要求秋季动物强制免疫的措施必须到位,必须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二是疫情监测防堵工作必须到位。各县(区)要对动物疫病多发区、重点区域、曾发生过疫情的地区和重点养殖场、养殖大户,对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要进行一次认真检查,对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达不到要求的,该补针的要进行补针;三是要高度重视对畜禽及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各县(区)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落实与畜禽及产品运销户签订《责任书》的制度,对漏签和新增的动物及其产品运销户,要进行补签。特别要强调的是,要特别注意加强对 调进畜禽的监管,认真落实“双向检疫”工作措施,确保动物疫病不传入我市,确保年内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目标实现。

面对国庆节、元旦节、春节等重大节日即将来临,以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的措施不能放松。特别在“委托”已到期,是否继续“委托”还不明确的“空挡”时期,监管工作思想不能松,措施不能减。各县(区)要在扎实抓好拖拉机田间道路、农田作业、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安全监管工作的同时,认真履行省政府、市政府和公安部门赋予农业(农机)部门对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的工作职责,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强化源头管理,依法抓好农机安全监管工作,消除农机安全隐患,促进安全发展。

(五)要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

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是目前农业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市人政府先后于7月21日、7月29日下发了《__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__市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实施方案的通知》(临政发〔20__〕111号)、《__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__市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临政发〔20__〕112号)、《__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__市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临政发〔20__〕115号)。各县(区)农业局要高度重视,积极稳妥地抓好各项改革工作。

1.要抓紧研究上报改革方案。各县(区)农业局,要积极主动地加强向县(区)政府汇报,加强与有关部门衔接,抓紧研究制定并上报改革方案,批准后认真组织实施。

2.要认真研究制定“三定”方案。各县(区)要按照理顺关系、强化职能、加强工作的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机构、职能和人员编制。目前,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畜牧技术推广站“三定”方案和__市农机安全监理支队、__市农机技术推广站“三定”方案已上报市编委审批,清产核资等工作已经开始。__市植检植保站、__市土壤肥料工作站、__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正在研究制定“三定”方案。各县(区)可参考市上的设置,抓紧研究制定改革方案,上报市政府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