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老年医学概论范文

老年医学概论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4-18 16:09:5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老年医学概论,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老年医学概论

篇1

【关键词】 老年病;内科学;教学方法

老年病防治日益成为我国卫生保健事业关注的重点,国内许多医科院校均已将老年医学设为重点课程。由于老年疾病具有特殊性、脆弱性、高危性等特点,诊疗过程与中青年人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如何搞好老年医学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近几年老年内科疾病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对老年病内科学本科教学方法进行浅显的探讨。

1 教学内容的的设置

1.1 加强总论内容、突出老年病的特点。老年医学是医学科学中一个新的边缘性专业学科,涉及临床、流行病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教学不能全部涵盖以上范畴,内科学本科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老年医学的基本特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知识以及老年疾病的治疗处理原则。比如1、多脏器病变,疾病基本没有单一性,以老年代谢性疾病为特征;2、起病隐匿,疼痛感觉差,网状内皮系统反应减弱,感染时发热不明显;3、发病症状迥异,如以房颤发病的甲亢,以纳差发病的肺炎等;4、有病而往往不自知,如体检时发现恶性肿瘤,心梗急性期等。在强调这些特点的同时,还要将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知识与中青年相应疾病进行比较,以便学生理解,记忆。在总论中,在课程的设置上还应该充分考虑近年提出的“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等内容,增加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为进一步学习具体疾病的特点作好知识铺垫。

1.2 合理调整结构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在章节编排上,既要考虑到本学科基础与临床的先后顺序,又要照顾到各章节内容的相对独立性。老年医学课程应放置于内科学和神经病学教学之后,因此时学生已对众多的疾病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识记老年疾病的特点,又有利于巩固已学过的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学知识。在具体结构上,要贯穿从老年病学概论、老年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到老年消化系统疾病、老年内分泌和新陈代谢疾病、老年性肾病,再到老年性贫血、老年性痴呆,最后到肿瘤、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体系,层层讲述,最后集中在多器官功能不全,从而贯穿整个内科系统。选取有代表性的老年人高发疾病重点讲解,如在心血管系统中选取高血压、冠心病、老年瓣膜性心脏病。

重要疾病根据各自特点从不同侧面讲解,突出老年疾病的特点。第一,老年病以多种疾病并存为主,如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塞等,讲授中要针对衰老和代谢病这条主线,使学生对三者的关系有理性的认识。第二,有些疾病的教学以诊断为主,但老年医学教学时则以治疗为主。如对高血压病,我们并不重点讲授鉴别诊断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而是重点介绍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因要考虑老年人代谢的特点、器官功能状态、常合并其他疾病等综合因素,我们强调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和器官保护作用,重点讲解不同于内科高血压治疗的一些特点。第三,如果内科学教学以治疗为主,老年医学则应以疾病的预防保健为主,如骨质疏松病症涉及内分泌、骨科等多个学科,教学重点放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保健上。另外穿插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使学生能掌握到学科发展的最前沿知识。

2 教学方法的改进

2.1 归纳式和暗示式教学方法的探索。过去的教学观点侧重于对“教”的分析,忽视了对“学”的研究,往往限制了学生自我的思考过程,使其被动地接受知识,失去了对问题整体综合分析能力。我们通过课前以专题的形式提出问题,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情感倾向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使之在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中带着问题来学习,将学生知情智力整合统一起来,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打破传统上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突出专业特点,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知识来获取专业新知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2 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单调封闭,学生被迫死记硬背,教学效率低。我们运用了多媒体形象教学这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对教学重新设计,配以声音和图片,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学习,形成形态与功能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感性境界,既有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又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具有扩大微观、缩小宏观,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通过运用这样新颖的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获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整体观念,学生在学习老年病知识的同时,需要兼顾相邻学科的有关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老年病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需要精益求精,在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投入更多的资源,以适应社会发展新阶段所赋予的责任,摸索出更加符合老年医学的教学规律。

参考文献

[1] 朱继民,李白坤,叶冬青.医学统计学多元化教学方法探讨.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3(2):197―199.

[2] 乔敏.“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医学教育.医学教育探索,2005;4(2):67-68.

[3] 徐刚.谈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1;15(3):131―133.

[4] 辛彦娜,韩志英,乔蓓.典型病案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

篇2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自我护理;影响因素;对策

据who报道,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已成为全球第3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在我国,糖尿病发生率呈上升状态。而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60岁的糖尿病患者,包括60岁以前已经诊断和60岁及以后诊断为糖尿病者。糖尿病足部病变(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2],尤以老年糖尿病患者多见,是患者致残、致死和能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极大地影响着糖尿病人群的生活质量。国内医学统计数据表明:老年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为49.5%[3],糖尿病足的截肢率随年龄而增加,下肢截肢的危险性为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英国dm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4]的初步研究,发现通过强化患者的足部护理教育和提高患者足部自护能力,可以有效地降低df的发生率和截肢率。良好的自我护理是糖尿病控制成功的关键,但自护行为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1 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有关个体对自我看法的一种理论[5],是指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对自己所拥有的感受与信念,而这些感受与信念是个体内在的知觉加上别人对他(她)的反应而形成,它可引导个体的行为。老年人群面对减退的社会作用和自身逐渐衰退的生理功能,不同程度地会导致其消极的自我概念形成[6]。大量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护理能力呈正相关,两者相互促进[7]。自我概念的增强可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而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亦可增强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能力来源于自我概念的完整性,因此自我概念是直接影响自我护理最基本的决定性因素。

2 健康信念

患者往往重视程度不够,这与其并发症出现缓慢有关,患者因短期内看不到疾病带来的严重后果而产生一种侥幸心理。而健康信念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促进行为的关键。国外许多学者认为,一个人对健康的理解和对健康的信念对其自理行为有明显的导向作用[7]。人们的健康信念可以直接影响对待健康的态度,而积极的态度有助于健康行为的形成[8]。为更好地防止df,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社会、家庭经济负担,医务人员应加强患者对df危害的认识。

3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指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包括家庭、亲属、朋友、社会组织等所给予个体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支援,反映了一个人与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和质量[9]。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行为有促进作用[7]。wang[10]的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支持通过影响自我护理能力来促进健康。可见,给予老年人一定的社会支持对促进其自立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如果医务人员忽略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足部护理教育,会导致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以致患者缺乏相关知识。同时,很多老年患者缺乏主动利用社会支持资源的意识,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积极指导患者主动寻求有效的社会支持与理解,以提高其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4 自身背景

callaghan[11]研究显示,影响老年人健康行为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基本因素有教育、经济收入、医疗保险、种族、社会支持系统、日常的宗教信仰活动、健康状况、婚姻状况、性别、年龄、子女的数量等。koukouli等[12]的研究也表明,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等是影响自我护理能力的重要因素。此外,还提出居住方式也影响其自护能力。我国学者万巧琴等[13]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顾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的文化程度、患病期、健康信念、社会支持等对其自我照顾行为有一定影响。

5 对策与建议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其治疗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长期的综合性治疗,患者必须主动参与才能达到治疗目的。关注糖尿病必须从糖尿病教育开始,故我们有责任让每位老年糖尿病患者充分认识足部护理的重要性并接受足部防治护理,进而帮助患者进行良好的自我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实践证明,自我护理理论在老年医学和糖尿病等慢性病保健中都显示出了无法估计的潜力和实用性[14]。

5.1 知识和态度的改变 自护能力的教育是提高患者认知的必要途径,其根本目的是改变患者的健康行为,使其在获取知识的态度上,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能更好地掌握自护技能,减轻痛苦,促进康复。reiber等[15]发现,没有接受过糖尿病教育的患者,其足部溃疡导致截肢的发生率是接受者的3倍。尽管许多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40%~80%的糖尿病足部溃疡所致截肢的发生率[16]。但相比于复杂的外科手术而言,富有实效的自护能力教育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一些研究显示,只有不到25%的新诊断的足部溃疡患者认为他(她)们的疾病非常危险,而至少有20%的糖尿病足部溃疡是由于不妥当、不及时的治疗所造成。因此,同时加强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同样十分重要。

5.2 预防护理 一些文献报道,即使已有df的危险因素存在,良好的足部护理能使多达80%的患者不发生足部溃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及健康的足部护理行为的建立,对df的预防尤为重要。对于温度感觉、痛觉减退的患者,要注意防止烫伤、冻伤,指导患者禁用热水烫脚,水温保持在40 ℃以下,时间不宜过长,不超过5 min为宜;对于触觉、压力觉减退的患者,因对摩擦和不适丧失感觉,指导其注意保暖,鞋袜宽松舒适,以免妨碍足部血液循环,每周进行足部感觉测试;每日检查足部有无溃疡、水泡、红肿和动脉搏动情况。张小群等[17]提出的糖尿病足预防护理五步曲,为易记易掌握的足部护理方法,是糖尿病患者保持双足皮肤清洁、柔润、促进双足血供、及早发现足部问题、及时处理的简便、实用、有效、可行的df预防护理措施,特别是坚持每日进行足部检查对预防df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5.3 优化管理模式 我们目前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糖尿病足部护理的优化管理模式,如电话咨询、建立档案、随访制度、建立团队及开设门诊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足部早期干预及治疗护理,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其需求。

6 小结

df发病率高,特别是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国内曾有学者对384例糖尿病患者研究发现:老年和老年前期糖尿病患者,df的发病率分别为49.5%和27.4%,中年组为11%。因此,重视日常足部护理和提高足部自护能力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对预防糖尿病足部溃疡及溃疡所致的截肢发生十分重要。同时培养和提高护士对df的知识水平及健康教育能力,促进df预防的深入,让患者充分认识df预防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这对有效控制df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alberti kg,zimmet pz,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part 1: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provisional 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diabetic medicine,1998,539-553.

2 刘天纾.糖尿病足的预防与健康教育的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305-307.

3 唐兰.老年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中老年医学杂志,1997,16(4):204.

4 lohr r,hierl fx,landgraf r.diabetic foot syndrome.foot education and foot care.mmw forschritte der medizin,2002,144(12):47-50.

5 康丹,朱会琼.自我概论在护理教育中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护理学杂志,2005,20(8):80-封三.

6 陈培培,张银萍,苟文丽.老年人自我概念与自我护理能力的伦理关系.中国医学伦理学,1997,(5):61-62.

7 杨支兰,孙建萍,张露,等.老年人自我护理研究进展.护理学杂志,2007,22(6):77-78.

8 ruchlin hs,lachs ms.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exercise among older adults.j appl gerontol,1999,18(3):341-357.

9 penninx bw,tilburg tv,kriegsman dm.social network,social support,and loneliness in older persons with different chronic diseases.aging health,1999,11(2):151-168.

10 wang hh.a comparison of two models of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in rural elderly taiwanese women.public health nurs,2001,18(3):204-211.

11 callaghan d.healthy behaviors,self-efficacy,self-care,and basic conditioning factors in older adults.j community health nurs,2005,22(3):169-178.

12 koukouli s,vlachonikolis ig.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and self-reported functional status:the significance of social suppor.bmc health serv res,2002,2(1):20.

13 万巧琴,尚少梅,刘宇,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顾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3,6(8):659-662.

14 断艳贤.自我护理理论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护理的体会.天津护理,2003,11(4):170.

15 reiber ge,pecoraro re,keopsell td.risk factors for amputa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a case-control study.ann intern med,1992,117(2):97-105.

篇3

关键词 全科医师培训 进展 挑战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20-0017-06

The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training in Shanghai

FANG Liu1, ZHANG Kan1*

(1. Shanghai Municipal Health Bureau, Shanghai 20004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three stages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training in Shanghai since 1990s,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 and experience of GP training in Shanghai,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and gives the policy suggestions. To establish a team of GP who are willing to “going down, staying down, and making good use of ”, it is not only to lie on the training system itself, but even more important to build the policy environment which is attractive to GP and contribute to their development.

KEY WORDS general practitioners training; progress; challenges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 也是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覆盖城乡居民的重要措施。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功能的有效开展依赖于一支高素质的全科医师队伍。上海市通过积极探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不断推出各项新举措,加大投入,增加培训数量,提高培训质量,全力推进全科医师培训工作。

1 上海市全科医师培训工作回顾

1.1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

自1994年起,针对当时基层医师全科服务意识淡薄、业务理论培训机会少的特点,上海市卫生局依托上海职工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根据上海卫生服务的需要开展了全科医师概念培训班,主要内容是40学时的全科医学基本概念,至1996年共培训500余人。

1997年开始对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临床医师进行600学时的以理论为主的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使他们能初步适应上海开展全科化综合医疗服务的需求。培训主要包括全科医学概论、临床诊断学基础、社会医学、医学心理学、老年医学和康复医学等科目。

2001年依托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成立了上海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承担本市全科医师培训的组织管理任务。通过10多年的培训,本市的社区医师已基本接受并完成了培训,成为全国率先达到卫生部规定的“至2005年前完成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目标的省市。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为本市社区实施全科化医疗服务奠定了基础,到2005年底,全市街道地段医院全部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综合性全科医疗服务的试点。

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医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完成以理论为主的全科岗位培训的基础上,市卫生局于2004年制定了《上海市社区全科医师培养三年行动计划(2004-2007)》,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全科医师的实践技能培训,培训时间为半年。

2007年在完成技能培训任务的基础上,按照原定计划进度启动了新三年培训计划。市卫生局根据参加培训医生的职称和岗位的不同,组织专家分别制定了七个组别的培训大纲和培训计划,实现了个性化和分层次培训。全科医师实践技能培训工作由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具体组织实施,37所区域综合性医院和43所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了培训任务。

1.2 全科医师转岗培训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卫生部、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发改社会〔2010〕561号)中通过转岗培训途径培养全科医生的指示精神,市卫生局结合本市已基本完成全科岗位培训、并在全国率先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实际,与区县卫生局签订了责任状。由区、县卫生局全面负责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领导和管理工作,同时落实转岗培训临床实训基地,并由实施单位承担转岗培训的临床带教任务,以“导师制”或“一对一”的带教形式,严格按照培训计划对学员进行培训。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择临床医学本科的执业医师,到区县中心医院接受为期两年的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在各区县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共有95名医师参加了转岗培训,超额完成卫生部下达的90名全科医生任务,并按计划在区域医疗中心接受规范培训。

篇4

我国传统医学教学模式主要采取的是“三段式”教学结构,即普通医学教育、基础教育以及临床医学教育。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加充分和详细的对课程各个阶段的知识内容进行掌握,同时也存在着较多的缺点,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传统医学课程所设置的科目较多,其中一部分的课程所占比重过高且内容较深,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压力和负担较重,同时各个相关学科之间彼此相互独立,在知识点方面有很多重复的地方,这样不仅在教学课时上占用一部分无意义的时间,同时也对教学的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第二就是医学课程的设置结构不科学,在必修课的设置方面所占比重过大,基本占据了整个教学过程,相对选修的科目极少,如:老年医学和社会医学方面等。这种形式的教学结构很难激发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同时还会对学生整体的医学知识结构造成影响,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

2全新医学教学体制下组织学与胚胎学在教学课程中的设置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这一概念最早在上世纪50年代由美国西储大学提出,它指的是以器官系统为主线、以形态和功能为内涵,将医学课程重新组合,将各器官系统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知识综合起来组织课程。传统的医学教学体系中,组织学和胚胎学是两个彼此独立存在的科目,在大学的科目的分布方面,组织胚胎学课程被编排在第二学期开课,共计88学时,其中包含理论课程共38学时,实验课程50学时。在具体的实施课程改革之后,整个基础医学课程按器官系统划分成基础医学概论和系统医学教程两大部分,其中系统医学教程又分成血液、循环系统、消化与呼吸系统、泌尿、生殖与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胚胎学与组织器官发生学(原胚胎学内容)等五个模块进行教学,原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内容在以上五大模块中穿行,第一至第五学期上课。在总体的教学编排上,组织学内容在解剖学内容完成后立即进行,紧接会有生理、病理、病生等学科的内容,具体安排内容如下:

2.1基础医学概论

合计:分,144学时,其中理论82学时,实验62学时。基础医学概论(1)第一学期开课(学分5,80学时,其中理论34学时,实验46学时)设置的科目分为解剖学、基本组织学、生理学总论和基本病理学。其中基本组织学设置成共24学时,其中理论10学时,实验14学时。基础医学概论(2)第二学期开课(学分4.0,学时64,其中理论44学时,实验20学时)设置的科目分为基本病理学30学时、病理生理学总论24学时、药理学总论10学时。其中涵盖了原组织学绪论和总论的内容,包括绪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软骨、骨、血液、肌组织和神经组织的内容。其中理论教学和实验课教学各12学时。

2.2系统医学教程

系统医学教程主要分为血液、循环系统医学教程,消化与呼吸系统医学教程,泌尿、生殖与内分泌系统医学教程,神经系统(含眼、耳、皮肤)医学教程以及胚胎学与组织器官发生学,前4种教程都涵盖了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教学内容。其中血液、循环系统医学教程是在第二学期开课(学分5.5,学时88学时,其中理论70学时,实验18学时)其中包含组织学8个学时,包括理论4学时,实验4学时。从章节分配上来说,循环系统和免疫系统各占4学时。消化与呼吸系统医学教程在第三学期开课(学分4.5,学时72,其中理论50学时,实验22学时)其中组织学分为12学时,分为理论6学时,实验6学时。泌尿、生殖与内分泌系统医学教程在第三学期开课(学分5.5,学时88学时,理论64学时,实验24学时)组织学占有16学时,理论8个学时和实验8个学时。神经系统(含眼、耳、皮肤)医学教程第4学期开课(学分6,学时96学时,理论74学时,实验22学时)组织学占8学时(理论4学时,实验4学时)。其中理论4学时,介绍皮肤、眼、耳的内容。原胚胎学的内容,则单独开课,形成一门胚胎学与组织器官发生学的独立课程。总计为32学时,其中理论20学时,实验12学时。教学内容方面,增加了神经系统、眼耳发生等内容,进一步充实了学习内容。

3以器官系统为核心的医学教学体制改革实践内容

3.1加强相关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性

对医学教学中的课程编排实施整合,是当前医学教育体系的一项重点内容。组织胚胎学作为医学中一门基础性学科,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一门学科,它主要是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临床研究方面打下基础。在组织胚胎的相关教学中学校首先应该加强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性,学生只对这一项内容进行学习和掌握还是远远不够的,在组织胚胎的学习中还应该具体的结合其他相关科目的知识进行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解决实际的问题中举一反三,而不是将思维方式固定在一种解决形式上。在组织胚胎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课堂学习的时间有限,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较多,从而无法实现对其他科目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实验课当中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补充。例如,在学习到内分泌系统中对甲状腺的研究中,教师就可以对甲亢疾病的病例进行引用,向学生展示出一些正常的甲亢在镜下的照片,然后再具体结合患者在临床反映以及一些临床的各种症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讲解;在学习消化与呼吸系统医学教程时,学生前期通过解剖学相关内容的学习,对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大体结构研究有了相当的了解,此时笔者在前期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而组胚的内容结束后,学生后期将会马上进入病理学内容的学习,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正常结构如何产生病理改变到疾病的发生的理解,比如笔者在组胚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介绍了腮腺的微细结构,讲解了腮腺的组织学构成上包括了腺泡和导管,学生通过学习知道腮腺的导管是由一些上皮性的管道构成,而在病理的学习中,学生就会学到腮腺黏液表皮样癌,这种癌症是在病理情况下,构成导管的上皮细胞会发生癌变,进而分化形成肿瘤组织,这样学生对肿瘤的组织学来源和发生发展过程也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来说,当学生对医学方面的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适当给他们具体的列举出一些实际的病例,这样不但可以对学生在医学方面学习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同时还会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注重实验教学的发展与改革

医学学习中的实验课程不只是只针对于知识的传递,实验课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思维想像能力以及对学习方面的主动性。在实验课程的课堂上,对理论性的概念介绍要简洁明了,精选出几个相关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切实融入到实验的氛围中去。教师要对实验中重点注意事项交代尽可能让学生亲手操作和实验,以此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在医学学习方面的能力。由于组胚的理论教学基本以老师对着图片讲解结构和功能为主,学生对结构的理解经常缺乏较深入的认识和立体的概念。在组胚内容教学安排中,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学时安排基本为1∶1。这样充分保障了学生的实验动手时间,有充足的时间在实验室观察切片和结构模型,加深对结构的理解。而且,为了适应“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组胚教学需要,我们教研室在2014年对实验室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投入约50万元,配备了数码互动系统,保证上实验课时人手一套互动系统。这套数码互动系统的应用,极大的方便了教学。原来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结构,现在基本在电脑上进行,而且学生在观察到典型的结构还能进行拍照和保存,方便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4教学体会及展望

篇5

关键词:老年人;胃溃疡;相关困素

老年人胃溃疡和胃出血临床多个条件,但也是一种胃溃疡并发症。患者由于物理退化,可能在临床消化液侵蚀血管壁,血管壁引起出血,症状往往比较严重,临床上有一定的死亡率。本文对我院的患者在胃出血性胃溃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统计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和注意事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整理我院50例在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胃出血,胃溃疡,其中32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68~85岁,平均(76.4±7.9)岁,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便血症状,腹痛是渐进的,部分患者剑突下疼痛,伴有恶心,呕吐。50例无腹部和腹神经板。临床和内镜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胃溃疡与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标准[1],临床检查,病变部位出血,根据临床分类与诊断标准的50例患者中,轻度27例,中度13例,重度5例出血,5例胃穿孔。

1.2治疗 患者入院后,诊断,治愈的和及时的,给予抗休克治疗,使用局部止血药,肾上腺素冰盐水,云南白药,管注入凝血酶,患者肌注维生素K1,静脉滴注酚磺乙胺,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输液,补充循环血容量正常和稳定的患者。根据临床和健康的患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患者的实际情况,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根据临床标准操作规范[2]。在同一时间与患者的临床护理的动态监测,根据标准的护理,以及患者的统计记录。

1.3 疗效标准 这种治疗是根据标准的临床疗效分,其中痊愈,好转和无效。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胃溃疡和胃出血恢复正常,没有更多的一般符号变化,我临床胃镜病灶愈合;改进: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正常,但仍有一定程度的腹痛病例,患者病情面积减少,但不能完全治愈无效:无变化或恶化的症状,临床死亡。

2结果

通过临床治疗,50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47例,其中治愈36例,好转11例,无死亡。

3讨论

一旦患者出现胃溃疡,很多患者都很难在临床得到彻底治疗;或是在临床出现漏诊而诱发患者胃溃疡加重,并发胃出血和胃穿孔。很多患者在临床初期的症状都非常轻微,生活和检查当中容易忽略,且老年患者的疼痛感觉相对较弱,病程时间较长,造成溃疡穿孔大,刺激性的胃酸和食物等进入腹腔后就可能造成严重污染,加之患者的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较弱,临床发生感染情况较多,引起临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最终造成患者死亡等[3]。对于药物止血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可以采用内镜下止血,通过内镜对病灶部位进行药物喷洒,老年患者的胃溃疡和胃出血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因为患者的体质是退化的,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外周小动脉的变化,在体内循环系统,并在临床上患者分泌功能也有一定的降低胃粘膜萎缩,在里面,所以容易胃溃疡形成。一旦与胃溃疡患者,许多患者是完全在临床治疗非常困难;漏诊胃溃疡患者和临床诱导的增加,并发胃出血、胃穿孔。在许多患者的早期临床症状非常轻微,生活和检查忽略容易,老年患者的疼痛是相对薄弱的,持续的时间较长,导致溃疡穿孔,刺激胃酸和食物可能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进入腹腔,与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较弱,临床发生感染较多,导致其他的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胃溃疡胃出血的关键是患者的诊断可经胃镜检查的患者,绝大多数症状,临床效果理想,实现了超过95%的检出率,治疗效果有直接关系,出血部位,出血量的速度,是治疗的先决条件的影响。药物的患者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可通过内镜止血内镜下病变的治疗,通过喷涂,在这项研究中[4],患者接受胃镜检查,诊断是有效的,临床效果显著,且治疗期间,止血的情况没有得到有效控制,2例合并心肌缺血的治疗,患者最终死亡。在这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临床治疗有效率是优秀的,但由于身体原因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的禁忌,有些患者不能通过手术治疗,在临床治疗效果不明显,从患者的治疗和诊断分析胃出血,胃溃疡可以进行胃镜检查,确诊的疾病患者,一旦患者出现腹痛,大便异常,恶心,呕吐等症状,我们需要加强的范围检查,确诊病患者。临床治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老年患者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的胃溃疡,临床症状不明显,缺乏法律,周期性的上腹部不适。有时为无痛性溃疡,观察内镜下溃疡面积,为更多表现的是较大的,较高的位置;同时,溃疡愈合慢,易复发;出血,穿孔和癌症的发病率高,因此对胃溃疡的影响因素在老年原。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病因复杂,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在老年人的增长趋势,胃溃疡的患病率,多数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在同一时间,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吸烟,饮酒,饮食,心理健康,基础疾病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和非甾体类抗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率之间有很高的相关性。对老年人胃溃疡的危险因素的研究,大量的报道在国内外。如何正确评价各种因素对老年胃溃疡的发生,发展的预防,治疗和预后有重要影响的评价。本研究结果显示,年轻的年龄和文化层次较高的老年人更关注自己的健康,疾病和吸烟,饮酒,少;不规则的饮食对老年性胃溃疡的影响较大。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烟可增加胃粘膜血流量减少,增加胃酸,胃蛋白酶分泌,抑制胰腺分泌碳酸氢盐,胃粘膜前列腺素合成的抑制,从而弱化了"保护"机制,这是很容易出血性胃溃疡。酒精可直接损害胃粘膜,因此,吸烟和饮酒对消化性溃疡是坏的。没有一个健康的饮食,如辣和不规则的饮食和酒精直接损伤胃粘膜,进展的胃溃疡,出血,穿孔,甚至恶性肿瘤。心理健康因素,潜在的疾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也会影响胃溃疡发展到一定程度[5],但结果表明,主要的风险因素不是老年胃溃疡。总之,要有效的健康教育和随访的老年胃溃疡患者,应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对高危人群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以减少胃溃疡的复发,在老年患者胃溃疡率高,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赵晓威,邓桂芳,付春梅,等.老年消化内科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82-88.

[2]曹建中,王文远,何玉香,等.老年医学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5l-456.

[3]傅春梅,王凤桥,徐永久,等.老年消化内科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9-90.

篇6

【中图分类号】R2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4-006-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损害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常常因关节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之间,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这一问题日益突出[1],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生存质量是一个能够反映内、外环境对老年人的生理功能、精神心理状态、社会活动以及生活美满的影响体系,是对个体或群体的躯体、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适应的主观、客观综合测量评价[2]。临床上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方法比较多,但以生存质量作为评价指标的报道仅限于手法治疗、腹针等方面。四子散是广东省名医邓晋丰教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经验方,为分析四子散热熨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我们自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6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例进行了治疗及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观察资料均来自本院骨科病房,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51~72岁,平均62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4年8个月,平均11个月。治疗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52~71岁,平均61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4年6个月,平均10个月。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观察病例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相关标准[3];西医诊断参照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推荐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4];病情分级参照Kellgren-Lawrence放射学诊断标准[5]。

1.3纳入标准(1)成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男女不限,年龄45~75岁。(2)一侧膝关节患有骨关节炎,或双侧膝关节均患有骨关节炎,选取骨关节炎症状较重的一侧患病关节作为观察部位。(3)符合上述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者。

1.4排除标准(1)患者骨性关节炎程度严重,关节间隙明显狭窄,有手术适应征;(2)过敏体质和局部皮肤有伤口者;(3)治疗不合作或临床依从性差者。

1.5治疗方法

1.5.1治疗组采用四子散(组方:苏子60g、莱菔子60g、白芥子60g、吴茱萸30g)热熨治疗,将四子散用电子瓦煲加热30分钟,使温度达到60~70℃,装入6×10cm的布袋中,来回热熨关节痛处20分钟,每天两次,一周为一个疗程,治疗二个疗程。

1.5.2对照组采用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出产的扶他林软膏(20g/支)1.5g涂擦关节痛处,每天两次,一周为一个疗程,治疗二个疗程。

1.6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共36个条目,分数级为0~100,得分越高说明生存质量越好 [6]。包括总体健康,评估个体对自身健康的总体看法;生理功能,评估躯体活动能力如步行、爬楼梯等;生理职能和情感职能,评估工作能力以及躯体和情感的日常情况;社会功能,评估日常社交能力;躯体疼痛,评估疼痛导致的日常限制;活力,评估日常动力和疲劳性;精神健康,评估幸福感、焦虑和抑郁情况。此问卷由患者本人在安静环境下独立填写完成,因病情或文化程度等原因无法完成自评者,由护士帮助填写。每一维度得分为原始分,需转化成标准分(百分制),转化公式为:标准积分=(原始积分-该条目最低分值)×100/(该条目最高分值-该条目最低分值)。所有资料均由专人统一收集。

1.7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1.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2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总体健康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各项评分均有所增高,治疗组四子散热熨2周后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力、精神健康和总体健康情况与对照组治疗2周后的相应项目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OA是以膝关节软骨纤维化,退行性变和新骨生成,导致骨端硬化和周围骨赘形成的骨质反应性改变[7],患者膝关节肿胀、疼痛,因此影响其生理功能和日常活动,步行、爬楼梯、社交活动等受限,从而认为自身健康水平在下降。两组治疗前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活力及精神健康等项目评分均较低。

中医学认为,骨关节炎属“骨痹”范畴,多因肝肾亏虚或阳虚寒凝,瘀阻不同,筋骨失于濡养,加之过度负重,风寒湿邪乘虚侵入筋骨,导致气血瘀阻,经络痹阻不同而成[8]。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温阳祛寒、活血除湿、通痹止痛的

(下转第9页)

(上接第6页)

药物具有抗炎止痛,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可以改善骨关节炎的症状[9]。《内经》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宋氏认为药物和热能的双重作用可以消除病损处瘀血和肿,改善组织血液循环,促进病损组织修复,从而到治疗的目的[10]。

本研究表明,使用四子散热熨2周后病人躯体疼痛感觉明显减轻,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增高,分析其原因为:四子散热熨是一种药灸方法,药物加热后于患处来回运转或旋转,在热能消耗的过程中加速局部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减轻静脉瘀滞,降低骨内压力,促进关节积液吸收,缓解了疼痛和肿胀。患者的膝关节活动障碍减轻,日常活动增多,故精力、生理机能评分也明显增高。此外,四子散方中的白芥子有通行经络、散寒、消肿止痛的功效;莱菔子长于利气、散风寒;苏子能下气定喘、温中开郁;吴茱萸,取其辛而大热之性,用其温中下气、除湿解郁、开腠理、逐风寒之功。四种药物相配,达到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调和气血,通络止痛的作用。这也是治疗组病人精神健康和总体健康得分较对照组增高的原因之所在。

扶他林乳胶剂是一种经皮肤吸收的外用非类固醇消炎镇痛药,非类固醇消炎镇痛药镇痛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11]。对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炎性表现如关节疼痛肿胀、积液及活动受限有较好疗效[12]。故治疗2周后对照组病人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活力及精神健康等项目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单纯扶他林软膏外涂对OA患者生存质量各项指标评分的影响效果不及四子散热熨。

4结论

总之,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时,四子散热熨与扶他林软膏外用均对其生存质量有较好的疗效。早期采用四子散热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可迅速缓解局部疼痛症状,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显著提高精力、生理机能、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等评分,提高OA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永生,娄思权.骨性关节炎发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8):571.

[2] 李建.老年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6.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O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 Hocherg MA,Johan GT,Hellon BF,et a1.Moleeular aspects of pathogenesis in osteoarthritis[J].Arthritis Rheum,1995,38:1541-1546.

[5] Lawrence JS.Rheumatism in populadon[M].London:William Heinemann Me&books LTD,1997:153.

[6] 李鲁,王红妹,李毅.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26(8):1132-1133.

[7] 陈裔英.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康复评定与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0):201-203.

[8] 许鹏,郭雄,靳卫章,等.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配合三花膏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7):620-622.

[9] 欧阳建江.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03,15(6):48-49.

[10] Melzack R.The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major properties and scoring methods [J].Pain,1975,1:275.

篇7

1我校的全科医学教育历程与现状

我校的全科医学教育初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1997年,根据全国卫生改革发展形势和山东省医疗卫生工作现状,山东省教育厅和山东省卫生厅决定将我校作为省内全科医学教育试点单位,探索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当年,我校在省内率先设立了三年制全科医学专业方向,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的大专生。根据全科医学的培养目标和全科医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知识技能,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我校制订了三年制全科医学专业方向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不断根据实施情况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调整与优化,使全科医学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基本满足了地区性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对全科医生的基本要求[1-2]。为了达到全科医学教育的预期目的,我校建立健全了全科医学教育组织和机构,成立了“滨州医学院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该中心下设一室三部,即办公室、教学部、科研部、实践训练部,整体负责全科医学专业方向的专业建设、教学计划制定、教材讲义编写、师资培养及全科医学研究等各项工作。为保证全科医学教育质量与水平,同期我校还成立了“滨州医学院全科医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以监督指导全科医学教学工作。1998年,山东省卫生厅在我校成立了“山东省全科医学培训基地”,根据上级要求,我校以“山东省全科医学培训基地”为依托开始探索尝试全科医生在职岗位培训工作,制定出了全科医生在岗培训短训班、专业证书班所需要的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并将其付诸实施[3]。1998年与1999年2年间我校连续举办全科医生与全科医学管理干部培训班3期,共有163人结业,这些学员学成后返回原单位,现已成为滨州、东营、潍坊等地区全科医疗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骨干力量。2000年,我校全科医学教育已经初具规模。当时,全日制全科医学专业方向(三年制)在校学生已达362名。至2002年,已先后有5届专科毕业生毕业,共计808名。自2003年开始我校又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本科生,学制为5年,其中3年基础课,1年临床课与全科医学方向专业课,1年实习课,毕业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主要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部门等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医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全科医学专门人才为目标。学生所学的课程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总论及各论、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共计近50余门。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我国大中城市正在蓬勃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及全科医疗工作,也可以在综合医院从事专科医疗或在科研机构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工作[4]。为适应全科医学教育教学需要,我校于2003年组建了全科医学教研室。该教研室主要担负本科生和成人培训的全科医学教育教学工作;2004年7月,我校又成立了全科医学系,以推动全科医学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此后,我校又陆续组建了社区医学、社会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相关教研室,以发展壮大全科医学教育教学力量。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校已初步建立起了一支以教授、博士为学科带头人,硕士为主体,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全科医学教育师资队伍,这支师资队伍所开展的教育教学工作基本满足了全科医学方向的专业培养要求,保证了全科医学方向的专业培养质量。2008年我校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了《全科医学概论》选修课程,学生选修率几近100%。许多临床、预防、口腔、麻醉等专业的学生选修《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后对全科医学与全科医生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表现出全科医生职业认同及从业选择意向。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我校设立了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位点。迄今为止,我校已形成了在校学生全科医学教育、全科医学专业方向学历教育、在职培训、转岗培训、研究生教育等多种形式并存的较为完善的立体化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2认识与体会

2.1“提高认识”是搞好全科医学教育的前提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推行全科医疗模式,是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扭转“看病难,看病贵”困难局面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卫生服务环境恶劣的社会策略。推行实施全科医疗,就必须培养高质量的、居民们信得过的全科医生,就必须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各级政府与组织,尤其是高等医学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等医药院校,应该深刻认识开展和加强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自觉性与积极性。这是搞好全科医学教育的思想前提[5]。2.2“领导重视”是搞好全科医学教育的保障在各级政府和组织以及高等医药院校内部,如果没有领导的重视,就很难能够真正开展或进一步搞好全科医学教育。因为全科医学教育需要各种资源,没有领导的重视就不能获得这些资源,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为了引起各级领导对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视,全科医学教育工作者、全科医生及其他相关人员要积极向领导者们建言献策,向各级领导宣传开展和加强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启发各级领导决策层对于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识与积极性,主动做好领导的参谋,帮助各级领导设计、规划和组织实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6]。我校历届各级领导均十分重视全科医学教育工作,校党委、校长班子多次研究商讨全科医学教育事项,为我校的全科医学教育工作策划布置、排忧解难。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我校全科医学教育得以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2.3“科学组织与实施”是搞好全科医学教育的关键科学合理的筹集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全科医学教育规律,借鉴学习美、英、加拿大等国家的先进经验,把国外的先进经验与我国医疗卫生实际相结合,对于搞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十分重要[7-8]。对外国的全科医学理论与技术要合理的学习、消化、吸收并结合国内实际进行再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的全科医学;要不断地总结全科医学教育经验规律,科学的组织实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按照教育规律尤其是按照全科医学教育规律办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全科医生,才能培养出符合社区居民健康需求的、受到城乡老百姓欢迎的全科医生[9]。2.4“师资队伍”是搞好全科医学教育的基础发展全科医学必须要有一只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各门课程的教学、学生的教育以及各项技术技能的训练均离不开教师[10-11]。我校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策略,建立起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学历、年龄、知识、学缘等各方面结构均较合理的全科医学教育师资队伍,为我校全科医学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赵拥军 丛建妮 胡西厚 盖立起 工作单位:滨州医学院社会医学与全科医学教研室 滨州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

篇8

【关键词】 补肾调肝清心方 围绝经期抑郁症 睡眠障碍 汉密顿抑郁量表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ital endocrine hormones and sleep disorder in climacteric depression, and study the therapeutical functions of Bushen Tiaogan Qingxin Prescription.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Bushen Tiaogan Qingxin prescription group (n=30) and HRT group (n=30). The effects were appraised by both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 and sleep disorder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of 12 weeks. The values of blood E2, FSH, LH were measured. Results Decreasing rate of HAMD and sleep disorder improving rate were significant in Bushen Tiaogan Qingxin prescription group than HRT group (P

Key words:Bushen Tiaogan Qingxin prescription;climacteric depression;sleep disorder;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genital endocrine

绝经是女性生理上重要的转折点,提示女性卵巢功能衰竭,生殖能力终止。睡眠是重要的生理现象,属于保护性抑制,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在绝经过渡期约85%的妇女可出现由于雌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其中78%[1]出现以情感障碍为主的抑郁症,这其中几乎100%[2]会出现失眠和睡眠中断,表现为或难以入睡;或早醒,醒后再难入眠;或时醒时睡,睡眠质量差;严重者整夜不能入眠。由于未能获得充足睡眠,醒后常伴有头晕头痛、神疲乏力、反应迟钝等症状。近年来研究显示,雌激素具有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作用,临床多采用激素替代疗法(HRT),因其潜在的致癌性,治疗中断比例高达41%[3]。中医学在治疗方面逐步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可多层次、多途径、多角度进行调节,本研究通过神经内分泌环路观察其临床疗效,为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诊断及纳入标准

①年龄41~60岁;②符合沈渔邨主编的《精神病学》更年期忧郁症的诊断标准[4];③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24项评分)[3]>21分入选;④符合国际睡眠障碍性疾患分类标准(ICSD-2)[5];⑤近1年内未使用过免疫调节剂、抗抑郁剂、抗精神病药等,无酒精和药物滥用史,未接受电抽搐治疗;⑥近2周内无感冒、发烧等感染病史;⑦无心、肝、肾疾病及其他严重躯体疾病;⑧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等实验室检查正常。

2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2004年12月-2006年12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中医科及内分泌科门诊就诊患者。纳入观察病例拆信封随机分为中药组及激素替代疗法组(HRT组)。中药组30例,年龄41~58岁,平均(51.28±3.56)岁,病程平均(1.33±0.96)年。HRT组30例,年龄42~59岁,平均(51.66±4.10)岁,病程平均(1.56±1.12)年。

3 方法

3.1 药物

补肾调肝清心方(生地黄、羊藿、生龙牡、茯苓神、绿萼梅、八月札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药剂科制备成煎剂,每毫升含原药材2.5 g。雌激素片:规格0.625 mg/片,美国惠氏-艾尔斯特制药公司生产,批号0710092,苏州立达药厂包装。醋酸甲羟孕酮片:规格2 mg/片,批号0708090,北京益民制药厂生产。

3.2 治疗方法

中药组给予补肾调肝清心方,每次100 mL,每日2次,连续服用3个月。HRT组给予雌激素片,每次0.625 mg,每日1次,从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服用20 d;醋酸甲羟孕酮片,每次6 mg,每日1次,服用10 d,在雌激素片服用10 d后起服,连续服用3个月。

3.3 观察项目

治疗前后HAMD量表评分及减分率;治疗前后睡眠状况评分及有效率;生殖内分泌激素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测定。

3.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χ2检验,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4 结果

4.1 疗效判定标准

以第12周HAMD抑郁量表评分减分率判定,疗效判定值=(治疗前积分值-治疗后积分值)/治疗前积分值。近期痊愈为判定值=1;显效为判定值>2/3;好转为判定值在1/3~2/3之间;无效为判定值

睡眠障碍严重程度的评定以入睡困难、睡眠表浅、早醒三个项目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其严重程度共分3级,其中“0”表示无,“1”表示轻度,“2”表示重度。睡眠障碍因子总分为3个子项目总分之和。

4.2 2组治疗前后HAMD抑郁量表评分、减分率比较

(见表1)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量表评分及减分率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4.3 2组治疗前后睡眠状况的评定

(见表2)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状况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P

4.4 2组治疗前后E2、FSH、LH、FSH/LH比较

(见表3)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内分泌激素比较(略)

5 讨论

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属中医“绝经前后诸证”范畴,《内经》中有“不得眠”、“目不螟”、“不得卧”,《难经》始有“不寐”之病名。中医学认为,人的正常睡眠由心神所主,《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云:“主不明则十二官危。”说明心(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主宰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气的盛衰、肾精的盈满与不足在女性的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肝为刚脏,主疏泄而调情志,内寄相火,魂居其内,体阴而用阳。肝血不足,肝体失柔,疏泄失调,久则肝阴亏损,内生虚热,相火妄动,魂不守舍,阴亏阳胜,阳不入阴,则失眠多梦。

现代医学认为,围绝经期睡眠障碍发生的原因包括:①雌激素水平降低。雌激素受体存在于大脑皮层、下丘脑、海马回、小脑扁桃体和前脑边缘系统,对神经递质的受体数量和敏感性有直接影响,其功能除涉及记忆、认知、情感、原始动力和感知外,还涉及体温节律变化和应激反应。当雌激素水平降低时,昼夜节律和应激反应增强,即可能出现失眠和睡眠障碍[6]。②血管舒缩变化。目前已认识到,内皮素和一氧化氮这对血管舒缩因子作为生殖激素调节肽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而且可以影响绝经前后期所出现的血管舒缩症状,这些症状常易导致夜间觉醒,因而与睡眠障碍密切相关。③情绪障碍。抑郁、焦虑、睡眠障碍是围绝经期患者经常出现的情绪障碍,抑郁、焦虑情绪可致失眠或早醒等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本身也是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常见的躯体症状。严重的失眠使患者就寝时过分担心,紧张、焦虑更加明显,因而常常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本项临床研究显示,中药补肾调肝清心方对睡眠障碍中入睡困难、睡眠表浅、早醒均有明显治疗作用,同时能很好地调节女性内分泌功能,改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使用顺应性好。该方由上海名医汤希伟先生所创,应用三十余载,在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方面颇具心得,提出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病因为肾虚,病机为肾虚肝郁、肾虚火旺,睡眠障碍为其病理表现,病位在心、肝、肾三脏,治疗以补肾调肝清心为主。方中生地黄“甘苦大寒,入心肾”,滋养肾阴而清心除烦;青龙齿、生龙牡、炙远志、炒枣仁、茯苓神,重镇潜阳、宁心安神;绿萼梅、八月札,平而不燥,既不伤阴又疏肝理气解郁;羊藿、仙茅、女贞子、墨旱莲取“二仙、二至”之意,从肾阴阳双补;桂枝、白芍调和营卫。诸药合奏补肾调肝清心之功,通过益肾宁心、调和营卫,综合调理围绝经期睡眠障碍。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组.女性生殖内分泌性激素补充疗法[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36.

[2] 李建生.老年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39-253.

[3] Rozenberg S, Vandromme J, Kroll M, et al. Compliance to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J]. Int J Fertil,1996,41(suppl 1):352-361.

[4] 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70-371.

[5]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 2nd ed:Diagnostic and coding manual. Westchester, Illinois: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2005.

篇9

关键词:健康管理学,教学,思考

当今,健康管理成为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卫生部在《健康中国2020战略》中提出了我国卫生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确定了卫生发展的一些优先领域,如重大传染病的控制,妇幼卫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精神疾患和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健康产业发展等,最终旨在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健康管理学科体系与相关技术方法则不断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在实践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过程中必将发挥其积极作用。在国内健康管理已历经十年,无论在学科体系、产业实践,还是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医学教育也必须适应这一发展,健康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应用型学科应运而生。我国已有十几所高校开设健康管理课程或开始以健康管理为专业的本科学历教育及研究生培养。因此,在医学模式与医学教育发生巨大转变的背景下,针对健康管理学不仅要突破医学课程传统的教学形式,更要注重创新教学的探讨。

一、健康管理学特点

健康管理学是以现代健康概念和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运用医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连续的检测、评估和干预,实现以促进人人健康为目标的新型医学服务课程。

1.健康管理学是综合众多学科的新兴学科

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中明确将健康管理学列为现代医学创新体系之一。它涉及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营养学、运动学、中医学、信息科学、管理学等众多学科。一些健康管理相关的书籍、资料显示,各家的理念和内容均存在差异,尚未达成较大的共识,一些内容甚至存在拼色,即内容上有堆砌现象。这也体现了年轻学科的特征。

2.健康管理学是具备特有内容的独立学科

虽然健康管理融合了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管理学等许多学科,但经过这十多年的发展和实践,已形成了以健康信息收集、健康状况监测、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危险因素干预为主线的学科体系,具备其特有的实用技能,既不同于以人群预防策略为主的预防医学,也有别于以个体的诊断治疗为中心的临床医学,可称得上是一门独立学科。

3.健康管理学以注重技能培训为主,教育培养综合型人才

鉴于健康管理学的多学科、新兴学科特点,在专业教育计划制定、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需要大量探索和改进。要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从单纯的治疗,扩展为预防一治疗一康复一保健;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流行病统计、营养、运动、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等知识与技能。

二、健康管理学教学体会与思考

目前,各地陆续在开展健康管理学教学和培训,但尚未形成一套较成熟的教学体系,也没有足够的教学经验可以借鉴。我校于2013年首次面向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本科生开设健康管理学必选课,全科医学人才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对整个生命进行照顾。我校已着手开办国家免费三年制乡村医师及五年制本科学历全科医师,旨在改善农牧区缺医少药,社区医疗不均衡的情况。2015年我校健康管理学申请纳入本科与研究生课程选修课,现结合本课程的教学提出几点体会与思考。

1.完善健康管理教学平台

完善健康管理教学平台。通过课堂理论课可传授健康管理学的理念、范畴和内容,然而针对健康管理技术与方法,需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实践或见习平台。文献报道,海南医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方向)拥有健康管理教研室和健康管理测评实验室,拥有健康管理软件一套,基本能满足专业学生的教学需要。我校于2013年成立健康管理学教研室,但健康管理理论课与实践课均在教室授课,缺乏实践教学条件与教学场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优化健康管理学师资队伍

优化健康管理学师资队伍。健康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目前专业人才和师资力量不足。我校健康管理学由两名流行病与统计专业教师专职任教,其他教师均为兼职人员。一方面借助新疆健康管理师培训师资及社区全科医师培训师资,另一方面从医院行政部门或健康管理(体检)机构聘请在职人员,充实师资力量。此做法的优势在于外聘人员学识水平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传递较大健康管理相关学科或学术方面的信息,但兼职教师教学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因此,在充分发挥现有师资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健康管理学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3.丰富健康管理学教学素材

丰富健康管理学教学素材。健康管理学重点围绕健康信息收集和健康状况监测、健康风险评估与预测、健康危险因素干预与管理三大内容,也是教学内容的主线。目前我校采用的是由王培玉主编的《健康管理学》教材,并参考王陇德主编的健康管理师培训教程。涉及健康管理概论,流行病、统计学和健康教育学基础知识,健康管理实践相关的信息收集、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干预计划、实施与评价等内容,以慢性病为主的干预基础知识,也涉及到了一些特殊人群的健康管理。但健康管理学涉及多学科,仅仅依靠教材是不够的,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学科之间的集成和融合,才能真正为健康管理所用。同时,教师和学生可利用信息平台,运用互联网、图书馆等公共资源,以及通过课堂之外的活动,获取健康管理最新的信息,更轻松地将专业知识难点、重点加以解决。

4.创新健康管理学教学方法

创新健康管理学教学方法。健康管理学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我校面向全科医学专业开展此新课程,符合其专业需求,学生有较高的热情和兴趣。为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健康管理技能掌握,倡导贯彻参与式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从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对疾病进行管理,将教和学、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采用以多媒体教学的主要形式外,可采用实地考察见习(例如我校通过参观健康体检中心)、PBL教学(案例分析),以及课余带领学生参与社区健康教育、家庭访视指导、社区医生随访交流,以及参加专业健康管理(体检)机构专题讲座等学术活动,更直接的进行技能教学与培训,确保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健康管理在我国快速发展并有了长足的进步,而健康管理(产业)服务发展是离不开健康管理学科发展的。因此,需要加强健康管理学科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为推进培养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邹媛 王迎洪 王巧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新疆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培玉.健康管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2.6.

[2]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会.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3):141-147.

[3]王培玉,爱萍.健康管理学与健康管理师—人群健康领域的一个新学科、卫生行业的新职业[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5(3):347-351.

[4]王培玉.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现状、问题和展望[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5,9(1):2-4.

[5]刘静,曾渝,王大红.海南医学院健康管理专业方向在校生学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3,7(5):358-359.

[6]杜文津,陈晋文,陈大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老年医学教学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3(3):35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