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18 16:09:5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各行各业迅猛发,许多产业模式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和重组。尤其是许多新兴产业开始探索传统生产模式之外一种新的发展模式。随着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文化创意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大量的文化资源和创意资源一夜之间被推到了市场的前沿。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文化创意产品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这样一个以文化和内容为主导的产业,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经济的新时代已经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同样的,这样的商业模式也来到我们身边,我们称之为“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本文将就丽江“雪山艺术小镇”这样一个例子来对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暨创意产业进行简单的讨论。
一、文化产业商业模式
创意是文化产业的起点,也是最为核心的竞争力点,是人的文化与创意,但是文化和创意本身不能够直接变成财富,它必须经过一个产业化的过程,也就是说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指的是一种文化企业在明确外部资源和内部条件的情况下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
按照陈少峰教授的分类,此种文化产业跟其他产业融合的商业模式,属于组合的商业模式。国外学者也常把此种类型定义为商业地产的文化内涵式销售,指针对某一产品进行文化内涵的开发再销售或者对直接植入文化内涵所得到的产品进行销售的过程。在这里我们谈论的是商业地产的文化内涵式销售,这一定义从根本上赋予了商业地产在商业之外的价值属性,是区别于传统的商业地产的纯商业模式,依托于一定的文化背景或者文化创意、文化主题,以这些软性文化为核心卖点所开展的地产项目。例如:华侨城欢乐谷(主题公园)、北京798艺术区(创意园区)这些都是国内发展比较成熟的文化地产商业模式,本文将以雪山艺术小镇为例对丽江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进行探讨。
二、雪山艺术小镇的商业模式
作为丽江本土的文化地产项目――雪山艺术小镇,它和李亚鹏先生在丽江发起的“COART亚洲青年艺术现场(以下简称COART)”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一)雪山艺术小镇的发展和创意
1.雪山艺术小镇简介
雪山艺术小镇,是“国内首例”呈现的,领衔丽江的COART艺术主题生活小镇式商业街区,它是建立在COART已经营造的宣传效应基础上的一个创意社区,也是一处商业地产,并且COART艺术现场的主要场地也会从原有的束河古镇内部慢慢转移到雪山艺术小镇。该项目是基于COART艺术跨界、联合、混搭的国际先锋理念,旨在打造世界与丽江、传统与现代、文化与艺术、商业与生活、度假与休闲全面包容的前沿商业模式。
COART艺术现场具有人文关怀,教育公益,环境友爱,传统保育,艺术科学等多元综合主题内容,而各式各样的免费表演更是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创意和艺术的魅力,极大地提升了其社会价值。
2.雪山艺术小镇的设计
雪山艺术小镇是中书控股旗下中书地产的首发之作,由世界重量级大师隈研吾、华人设计师领军人陈幼坚等巨匠联袂,历经数载精心打造。作为丽江唯一有产权的院落商业,源本重现了纯正的丽江坊式建筑;景观规划为正对雪山的对景轴线,主建筑群为丽江纳西风格,而COART艺术中心、艺术影院、青年艺术酒店T艺术家工作室等建筑则体现国际先锋设计理念,整体呈现了世界与丽江、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跨界融合。雪山艺术小镇占地超过27万平方米,集艺术主题的客栈、餐饮、娱乐、零售、休闲等商业业态于一体,为人们带来“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新鲜体验。
3.雪山艺术小镇面临的问题
(1)目巳巳
通过考察和了解,我们发现就现有的院落情况来看,像“致青春”客栈、逸家餐厅、雪山合作社还有好机友俱乐部等等商家都可以说是门可罗雀。不仅仅是因为它本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城北高端地区,普通民众进入动机小,人们的精神生活还不能达到这一层面。来到丽江旅游的高端游客,更多的可能会选择悦榕庄或者君悦这样的星级酒店,而很少去选择这样的艺术创意社区,毕竟中国如今的高端游客还是以商务人士为主,艺术新贵在游客比例中还是比较少的一部分。
(2)宣传推广
仅仅靠一年两届的COART对雪山艺术小镇的宣传起不到太大的作用。2014年11月12日至12月16日是COART的2014年的秋季活动现场,也是整个COART的第6届活动,我们通过现场走访看见COART艺术现场确实相对于平日的雪山艺术小镇热闹了太多,可是我们不禁思考, 5天的艺术节过了之后,能有多少人了解到雪山艺术小镇呢?又能有多少投资人进驻到雪山艺术小镇呢?所以雪山艺术小镇应该探索更多的宣传渠道。
(3)商业模式
在谈到雪山艺术小镇项目的初衷时,李亚鹏讲到“在艺术家和文化入驻之前,北京有798,纽约有SOHO都是城市的死角。随着文化、艺术家的进驻,798成为北京炙手可热的地方,SOHO成了纽约最贵的地块。但是商业的介入却慢慢的把文化和艺术家挤出去了。这就成了一个怪圈,因为文化和艺术的导入造成了这么地块商业价值的提升,而因为商业的提升又慢慢的把文化和艺术排挤出去。当没有了文化之后,它就只是个商业,而当它只是个商业的时候,它就面临着所有商业体的竞争。”可是从丽江的发展可以看出,雪山艺术小镇想要取代大研古镇和束河古镇成为丽江“第三城”,不管是人口密集程度还是产业集中度、商业发达程度来说,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4)活动的参与机制
雪山艺术小镇如今作为COART的固定场地和地产项目,不仅是一个艺术区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盈利性的地产项目,需要有合理的参与机制来适应它的投入。可是很明显,现如今的活动参与机制除过COART的观众参与和消费之外,便只有商家的入驻和体验。按照良性发展的基础来说,它应该慢慢地将其打造为除过COART主要场地之外的一个固态化、周期性的主题参与区,除过原有的内容之外,增加一些展览、常规放映、戏剧节、创意大赛之类的内容,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参与性。
(二)雪山艺术小镇的创意之路
1.雪山艺术小镇背后的创意阶层
创意社会拥有一个创意阶层,根据“创意阶层”的定义和对雪山艺术小镇的资料搜集可以知道,雪山艺术小镇作为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的典型代表,营造的是一个以新兴的民间艺术家和创意人士的产业园。李亚鹏先生自己说过:“我们是想给很多的艺术家和创意人士一个平台,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在这里找到灵感,不管是生活还是经营,都能够共同将雪山艺术小镇推动为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小镇。”那么,雪山艺术小镇背后的创意阶层的显而易见了,就是这些民间的或者已经被社会所认可的艺术家和创意人士。
2.雪山艺术小镇所打造的创意社区
根据理查德・佛罗里达先生所说:“创意社区是充满活力和赋予人性化的地方,是推动个人成长的沃土,它能够激发文化与技术创新的火花,创造就业机会与财富,并能够容纳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文化。”
雪山术小镇是不同于北京“798”这样的文化产业园的,毕竟“798”这样的地方是之前的厂房改造,并且艺术家自发的聚集起来的,可是雪山艺术小镇是在一片荒地上面建立起来的,不管从建筑还是主题商铺来说,它都是有着自己的一套策划的,而且它和生活离的太紧了。像“798”这样的地方,除了艺术家,普通大众是很难在那里生活的。可是雪山艺术小镇所打造的创意社区严格符合了上文所谓的“能够容纳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文化”这样的原则。所以,不管是艺术还是商业,雪山艺术小镇这样的一个创意社区都很好的照顾了当今人们的一种较为自我的生活方式。
3.雪山艺术小镇是丽江创意产业的萌芽
纵观丽江如今的旅游文化产业,除印象丽江和丽水金沙等演艺类文化产业之外,也就只有丽江千古情和雪山艺术小镇。雪山艺术小镇给我们提供的是“从无到有 ”的一种创意社区的建设理念,不仅仅因为它是丽江唯一的产权式院落,更是在于雪山艺术小镇在结合丽江当地建设风格、风土人情的基础上,对中国度假式艺术区的一种新的解读。项目承载着每年两次、超过20万人参与的COART亚洲青年艺术现场活动,设有常态化的艺术表演、艺术集市、艺术沙龙等,是功能齐备、个性鲜明、全时服务的国际艺术体验区。作为艺术家与时尚追随者的朝圣地,未来必将成为“丽江第三城”。所以从各个角度来说,雪山艺术小镇都是丽江创意产业的萌芽。
三、雪山艺术小镇对丽江文化产业的启发
丽江国际知名的游城市,纵观其文化产业项目,主要的类型还是“民族风情、大型演艺”之类的。这些项目固然很好地结合了当地的特色和本土文化情况,可是对市场的细分却不够明确。按照丽江现今的消费水平来说,来丽江旅游和消费的游客大部分都还是较为富裕的中产阶级,那么这些人需要什么?束河古镇和大研古镇除了氛围上的差别,几乎是雷同的两个小镇,丽江的旅游还有没有后续的动力?所以雪山艺术小镇作为一个创意社区,作为一项文化产业,很好地承接了这样一个尴尬状态的空档。除了在客栈喝茶晒太阳,丽江的慢生活还有什么?雪山艺术小镇提供了一种理念:丽江不仅仅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地,同时也是一个普通的城市,这个城市除了旅游还有艺术。
四、结语
本文仅以雪山艺术小镇这样一处独特的创意社区为例,对此类商业模式进行了大致地分析。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种类庞杂,但是雪山艺术小镇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一个思考案例。不论是文化产业园区,还是民族特色的大型演艺,还是特色文化商业街,在丽江都应该得到支持和重视。
关键词:文化产业 全产业链 商业模式
文化产业是 21世纪极具潜力的朝阳产业,其发展态势备受世人瞩目。按照《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要高于 20%,2015 年的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10 年至少翻一番,从而实现倍增的奋斗目标。
文化产业要得到大的发展,必须有好的商业模式。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竟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竟争”。商业模式是一种可盈利的方法,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文化企业经营需要重视商业模式的发现和改进,有必要探索和借鉴新型商业模式。
一、全产业链的内涵、特征和启示
“全产业链”最先是由中粮集团提出的一种商业模式。该模式具有“整合上下游资源”、“多个产品整体运作”、“链条式管理”、“各环节衔接,产业链贯通”的特征。由于它整合上下游资源、多个产品整体运作,所以公司各产品的发展成为一个整体,且下游产品具有高附加值;由于它实行链条式管理,各环节衔接,所以关键环节能够有效掌控,且创新与品牌发展贯穿始终。因此,全产业链模式有很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带来较高、持续、显著性盈利的同时,能够快速反映消费者的信息,促进上游环节的创新与改善,使企业对市场的反映更敏感、更安全。
中粮集团率先提出的这个发展模式现如今已被文化产业借鉴。全产业链商业模式是最能反映文化产业特性的商业模式。目前比较成功的案例有《武林外传》。《武林外传》文化产业链具备文化和影视基地、相关剧本、合适的导演和演员、市场推手、稳定的消费群体等一系列构成要素。“武林外传”全产业链运作的成功启发我们或可将此模式推广,不仅是影视产业,更应该扩大到整个文化产业。
全产业链的商业模式给河北省文化产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启示和发展空间。
首先,河北省文化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较少,文化个体户较多的问题非常突出。2004 年,全省共有文化个体经营户59828 家,从业人员 14.8 万人,实现增加值 34.6 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9%,规模小、分布散、整体实力弱,影响到了河北省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如果能够实现产品整合、产业链贯通,将极大节约资源,提升产品价值含量,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其次,文化观念滞后,产业意识欠缺。一些地方和政府部门对依照市场经济规律开拓文化市场缺少研究,一部分文化产业经营者自身的市场意识也很淡薄。目前国办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不少是来自于演职员队伍,对产业经营往往是从实践中摸索得出的朴素管理方法,缺少必要的现代管理、营销理论修养。市场经济需要有经济的头脑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尤其全产业链商业模式是一种新型商业模式,需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运作和掌控,务求悉心学习和实践,而非一朝一夕之功。
再次,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不顺,尚未从“ 大文化”的角度理顺管理体制。文化产业按行业不同,目前是由多个部门分头管理。此种政出多门、职能重叠的状况不利于对文化产业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资源的整合,已经成为束缚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社会健康发展的根本之一,在于制度和体制。文化产业概莫能外。河北省委、省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河北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尤其是 2010年 3月 8日河北省政府出台了《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5年)》,为河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特点和构成要素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必须同时认识到,一方面,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商业属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必须按照一定的商业模式运作才能获得市场价值;另一方面,文化产业是先进文化建设的载体,文化产品和服务要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因此之故,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就有着与其他产业商业模式不同的特点和构成要素:
1.价值主张更明确,具备价值观倾向性
任何企业,只要想做长远,就要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有效的传达给消费者。这首先需要确立一个价值主张,然后一切营销活动必须围绕此价值主张来进行。文化产业在传递思想方面比其他产业更突出。同时,文化产业的产品大多是无形产品和服务,由于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这一重要原因,因此,文化产业的价值观倾向性愈加突出。
2.消费者群体层次分明,目标群体明确
任何产品都有自己的消费群体。区别在于,有的产业消费群体分层不明显,比如油盐酱醋茶类似的生活消费品的消费群体层次模糊,有的产业如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消费者群体层次相对明晰得多,比如有的消费者愿意花百元左右到电影院看3D电影,有的消费者更倾向于电脑下载看片。文化产业目标群体必须明确。试图占领所有的目标群体,试图生产目标消费者需要的所有产品,试图进入所有的产品渠道,试图用广泛撒网的传统促销方式让所有人知道产品,都是不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理念的。
3.人脉链条依赖度高,创意人才需求大
文化产业比其他产业需要更强大的合作伙伴、分销渠道和人脉资源。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为了更有效地向消费者提供价值,顺利完成商业运作而与其他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是文化产业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 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需要“金点子”,因此创意人才是文化产业得以生存和延续的最有价值的资源。
三、河北省全产业链商业模式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全产业链”作为一种整体的、系统的、有机的商业模式创新,它为文化产业自身的产业升级,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但是,文化产业“全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要求。就河北省来说,实现文化产业全产业链商业模式发展,必须从以下几点着手充实条件:
1.整合人才和资源,解决创意人才不足、文化个体户多、规模以上企业少的问题
如果用可持续成长眼光来评估全产业链的文化企业,“人才”在可持续成长的企业构成中显得非常重要。全产业链的运行需要各种人才集聚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配合,包括研发人才、创意人才、数字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等等,特别是需要既懂文化又懂市场的经营管理人才来实现各种因素的操控。我省文化人才现状是,人才资源潜力充足,各高校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相继设立,但多为培养技术制作型人才,营销、创意及复合型人才极缺,这在将来势必制约文化产业提升。要着手以自己培养和引进的方式聚集人才,只有首先解决“人”的问题,才能使文化产业“活”起来。
同时,全产业链商业模式的成功运作,需要资金资源、内容资源、创意资源、传媒资源等各种资源的支撑。这些资源的获得,可以是现有资源的利用或者转化,可以是通过合作的方式从别处引进,也可以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已创造。例如,我省有着历史悠久的燕赵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比如唐山皮影、蔚县剪纸、武强年画、曲阳石雕等,这些都可以用动漫形式开发加工。对这些文化资源进行利用和再创造,使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不仅能够为动漫创作提供源泉,尤其是可以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河北省整合人才和资源已有好的范例。近年来,邢台市工笔画艺术异军突起,以宁晋县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县市的、以农民为主力军的工笔画从业人员达 6000 余人。邢台大力扶持工笔画产业,以宁晋县 393 艺术区、工笔画市场、工笔画学校为依托,形成了集培训、展览、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在北京潘家园、琉璃厂两大市场,宁晋工笔画占到总销售量的 80%,全市工笔画畅销全国,远销日韩和东南亚。除了工笔画,邢台市艺术玻璃、老粗布、邢白瓷等文化产业项目也势头良好。2011 年,邢台文化产业产值达 55 亿元,占全市 GDP 的 3.86%,同比增加 41%。
2.树立宽广的文化视野和明确的政策导向,解决文化观念滞后、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
全产业链商业模式的显著特征是使得一个公司各产品的发展成为一个整体,上游产品通过往下游延伸以增加附加值。同时产业目标是设计多环节、多品类、多功能的产品并与上游产品有机结合,目的主要是创新与品牌贯穿始终。以承德市为例,该市抓住“清朝夏都”这个文化元素,投资 2 亿元,邀请中国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创作了大型实景演出剧《鼎盛王朝——康熙大典》。此举不仅弥补了以往承德缺少夜间旅游项目的缺陷,更为游客提供了了解我国多民族融合历史的机会,加深了游客对文化遗产内涵的认知。
全产业链首先是一种企业管理经营思想和理念。从理念——经营过程——企业文化——产业发展,需要通过企业经营者具备宽广的文化视野和超前的战略思维,并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例如,近年来,承德市积极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先后出台了《承德市建设文化大市实施纲要》、《承德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多个文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重点行业等做出统筹安排。特别是在投入上,市本级每年不低于 1000万元,县区不低于 300 万元,并随着财政收入增加而增加。同时,还积极引领民营资本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目前,承德旅游人数已由 10 年前的 300 多万人次增长至 2011 年的 1700 万人次,2012年承德旅游接待目标人数力争突破 200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 150 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12%以上。
3.支撑核心企业,辅佐配套企业,解决文化产业基础薄弱的问题
全产业链要素在产业链条中展开,需要广阔的运行空间。比如影视产业集聚园,可以通过影视制片公司总部的集聚,建设集影视创意、拍摄制作、交易发行、影视教育、动漫、影视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它本身必须拥有广大的空间,才能使这些要素充分展现出来。同时,全产业链要求所有业务、产品和产品线以及各项活动,有一个统一核心,比如都服务于一个市场或都服务于一种共同的文化创意。因此,全产业链结构中的企业一般是若干个企业作为龙头,加上其他企业配合,带动整个产业链良性运转。这些龙头企业就是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其他企业则是此产业链中的配套企业。
以唐山遵化为例,现已形成“一区”“一城”“一廊道”“两基地”的文化旅游链条。其中,清东陵大旅游区是龙头,目标是建设集山水休闲、温泉度假、文化观光于一体的皇家山水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同时,实现打造城市游憩地、乡村文化旅游廊道,建设南部创新型乡村旅游基地和东部红色旅游基地的文化产业链式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立波,陈少峰. 文化产业的全产业链商业模式何以可能[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94-98
关键词:文化产业;商业属性;商业模式
引言
商业模式具体的是指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以自身现有资源的基础之上,将企业的客户以及相关的利益者以及资源、渠道等等整合在一起,得到一种企业利益链条,同时也是对于企业制度的一种结构安排。由于文化产业自身的属性较为特殊,同时包含文化的属性与商业的属性,但是文化产业的主要盈利方式是与消费者之间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认同感,较之于其他的产业更加的复杂。所以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不能以简单的文化产业属性与模式将其概括在内,也不能真正的确保在一定的商业模式条件下都能产生相应的价值成果。
1.文化产业的商业属性
1.1作为商品的文化产品
文化产品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再创造过程,是将文化作品通过一定的商业化处理变成一种实质性商业经济的过程,文化产品是一种相当抽象的经济产品,通过文化作品自身的原创性与创作者自身的精神融入形成文化作品,之后再经过一定的商业模式进行包装与转变,最终形成一种经济化的商品呈现在广大的消费者面前。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来看,是对于消费模式与生产模式转变的刺激性因素,从消费上来看要是想要不断的提升消费水平,改变消费结构就要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入手,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决定着整体的消费水平。随着收入水平的逐步提升,消费者对于商品的价值追求也越来越高,开始逐渐的从外在的追求转变为内在的追求,从而不断的提升对于文化产品的消费,从这一点上看也是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拉动。一般情况下物质消费主要是看物质的自身价值,而文化消费主要是看对于消费者自身的精神满足程度。在现如今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消费者们开始追求一种个性化的消费,在文化消费的过程中更加的注重对于自身个性化精神的一种满足,在这个过程中就不断的促进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与文化产业自身结构的不断更新。消费者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借助于文化产品来彰显自身的价值观念,文化产品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给予人们一种社会认同的,这也是文化产品自身的特有属性的展示[1]。
一般而言,物质需求的满足主要表现为注重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实用性,精神需求的消费更多地注重满足情感需求和自我表现。随着物质需求的逐渐饱和,交换价值或炫耀价值越来越扩展或放大,促成消费者运用商品的符号意义去表达社会角色认同,以及表达消费者的自我形象。消费者也会藉由具有符号、文化象征意义的文化产品建立自我形象,表现自我风格。
1.2作为资本的文化产品
文化是一种资本的形式,可以将文化投入到一定的经济运作体系之中,形成一种资本之间的转换。但是在之前的发展中经济学家并没有将文化当作一种资本因素投入到经济生产之中,这当然与文化产业自身的独特属性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在现如今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很多的经济学者对于文化产业在经济上的发展有了新的解释。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化资源都可以转换成经济资本,文化资源只有真正的投入到市场运营机制之中才有可能真正的转化为经济资本。就比如现如今市场中的一些策划公司、传媒公司、文化中介等等,都是一种文化资源资本转换机构,这些文化机构将文化资源与文化服务投入到一定的商业模式之中,将其转换一种文化经济以供广大的消费者们消费,这个过程也是不断挖掘文化商业潜力的一个商业化的转化过程。
2.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2.1价值主张
所谓的价值主张就是文化企业通过其产品和服务所能向消费者提供的价值,这种价值主张实际上是对于商业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价值点,有的时候会促使一个商品与独特的服务模式进行组合,形成一种新的价值亮点。这样的组合可以向客户传达出一种新的价值观念,让消费者们用最低的价格享受到相对较高的消费服务。一个企业想要将自身的价值观念很好的传达给消费者,就要以价值主张为中心,企业在运转过程中一切的策划与活动都要围绕着这个中心点。只有抓住价值主张这样的一个中心,才能够更好的进行企业相关活动的安排,才能够将自身的一种价值观念更加完善的传递给客户,不断的促进自身企业的发展。
2.2消费者目标群体
所谓的消费者目标群体就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划分,文化企业对于目标群体的划分上是遵守着一定的共性的,在进行文化消费的时候一个方向文化产品总是对应着一种消费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之中就有着自身的消费共性。企业在进行消费者划分的时候也就是利用了这样的一种共性特征,实际上消费者目标群体的确认也就是一种市场的划分,依据自身的文化产品特有属性,来对于市场进行一个较为精准的定位,从而制定出最为适宜的战略目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想着占领所有的消费市场,也不能想着自身的文化产品生产可以满足所有的消费者,这种目标制定往往会得不偿失[2]。
2.3分销渠道与合作伙伴网络
分销渠道是企业公司在进行市场定位的过程中接触到消费者的各种途径,其中就包括了公司自身的营销方式与市场竞争力。合作伙伴网络是指公司与其他的企业进行合作,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的形成一种合作关系网,这种合作关系网在之后的营销发展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分销渠道与关系网络的形成与建立是适应于市场经济的必要手段,发达国家在合作伙伴网络的建立上已经形成一种相当严密的运作模式,在适应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对于一些文化产品的经营公司进行了控制。
3.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产业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经济产业模式,其产品有着自身的特殊属性,与消费者产生精神上的联系。在产业发展实践过程中,在某些环节的运转过程中会因为市场环境的原因出现一些障碍问题,在出现问题之后就要及时的进行整体结构的重新排列,再次形成一个循环的系统。而商业模式则是以一种绝对盈利的思维来进行一定的商业运转,在这个过程中商业模式会有很多个不同的形式,各个企业的发展可以通过自身的具体特性与条件去选择不同的形式,找出最为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顺应于社会市场的发展发挥商业模式的最大效应。(作者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方晓超.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对策探讨[J].商业时代,2012,29:133-134.
关键词:文化演出;商业模式;利益合作平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衣食住行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较好地满足之后,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与消费开始升温,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具有较高的附加值,而且可以起到教育民众,文化输出的重要作用,需要大力的扶持和发展,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文化演出市场潜力日益突出,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演出产业还没成熟,演艺市场存在不少的乱象,影响着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我国的文化演出产业需要不断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
1 我国文化演出产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文化演出产业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以直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标的商业票房性演出,这一模式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演出获取门票的收入,因此对市场的依赖性较大,为了卖出去更多的门票,吸引更多的观众,举办者必须确保演出的内容为大众所接受,才能盈利,因此举办的演出多是市场比较成熟的种类,如明星演唱会等,但对于观众群体较小的一些演出种类,往往难以吸引投资者,另一类则是赞的文化演出,演出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或企业赞助,演出主体是政府与企业,文艺团体或演出企业是演出服务供应商。[1]这一类的演出往往内容较为高雅,受市场的制约性较小,一些艺术性较强的演出都可以得以举办。
2 我国文化演出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商业性票房演出是目前我国文化演出产业的主体,随着现代流行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明星开始举办演唱会,几乎各大城市都出现了演唱会的身影,但是商业性演出有巨大的风险性,不同于传统的商品,商业性演出在进行之后,即使票房收入不好也不能停止,一旦门票销售不理想,举办者就面临着亏本的压力,面对市场风险,举办者只会考虑市场较为广泛的演出,企业选择节目的标准是赢利与否,因此很难保证演出的艺术品位,将使一些不入流的低成本的媚俗演出充斥其中,无法实现满足观众文化需求的真正初衷。特别是一些在民众中起步较晚的演出类型,如交响乐、芭蕾等艺术形式,因为在我国观众相对较少,市场风险较大,得到演出机会就会很少,不利于艺术的普及和人民文化素养的提高。赞的文化演出面临的问题则是资金短缺,由于经济基础较弱,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出系统的制度来资助文化演出的发展,因此赞的演出需要找到投资者,而投资者则需要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演出必须能够给赞助者明确的帮助,才能打动投资者,此外,在实现赞助者的投资回报方面,也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企业或者政府投资演出,主要是为了达成宣传教育的目的,而现实中,文化演出一般仅仅是通过在海报上写明某某赞助等方式,往往不能够很好地满足赞助者的宣传需要,挫伤了赞助者的投资积极性。
3 我国文化演出产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
当前我国主要的两种文化演出方式,即票房型演出和赞助型演出。通常来说,前者向消费者销售的是作品,而后者则是向消费者提供一种销售服务;可以说我们对于演出潜在价值的挖掘还不够深,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对商业演出的价值进行发掘,这也是我们创新文化演出产业模式的根本性前提。
3.1 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管理沟通学说
组织行为学当中的利益相关者理论阐述了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任何一个组织,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机构,都有着影响它们发展的不同类型公众,即我们所说的利益相关者,并且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还将会拥有不同的利益需求。而作为组织来说,利用不同的公共关系渠道来影响它们的利益相关者,以保证自身和利益相关者建立起共赢的合作模式,从而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管理沟通学说中最核心的理论阐明了一项观点,那就是说:“沟通是组织建立并维持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最主要方式”;而海曼也将沟通定义为“传递思想,让别人理解与支持自己,并且这也是在一定文化情境下相互交流的一个重要过程。”而站在组织的角度上来说,任何组织都需要一个有效的文化沟通平台,来让利益相关者们更好的理解与支持自己。基于上述的两大理论,然后我们将之与文化演出结合起来,能够发现文化演出可以为组织提供与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管理沟通”的服务,成为组织公共关系开展的又一重要手段,从而为组织搭建一个更加有效、良好的文化沟通平台。比如说,政府机构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演出的方式,向群众传递和谐、孝廉等等社会美德;企业则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演出,向员工及管理层传递知识就是财富、团结更有力量、勤劳才能致富等等企业文化理念和管理思想。
3.2 情感营销理论带来的启示
从商业角度来讲,文化演出为观众提供的是一种商品和服务,但本质上它传递的是一种情感,为观众交流情感、进而让观众创造情感,并且它能够在不同的观众之间形成一种“情感效应”。如果说政府或者是企业投资一件文艺作品,并且是根据其所针对的利益相关者专门创作的,那么利益相关者就会在欣赏演出作品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受到其组织者的影响,并且会对组织者产生一种情感,也可以说是组织者可以通过文艺作品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开展一次情感上的交流,进而让利益相关者对组织自身形成一种情感上的共鸣。最终,这样一次成功的情感营销过程就在文艺演出之中圆满完成了。而情感营销理论与文化演出相结合,给我们带来的最重要启示就是:对于那些文艺性强、公益性强、而市场性相对较弱的文化演出来说,可以试着与政府或者是企业合作,将自身转变成政务性的演出或者是商务性的演出。当然,这也需要文化演出组织者认真的设计与筹划,力保演出能够切实达到政府和企业宣传的目的,并且还应当真正能够打动观众,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也只有这样,文化演出才有在市场中继续生存与发展下去的能力和必要。
4 文化演出产业模式创新的途径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我国的文化演出类型较为单一,最为火爆的多是演唱会类型的商业演出,赞的文化演出由于缺乏明确的利益回报,也很难吸引赞助方投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文化演出市场将会越来越单一,越来越商业化,不利于高雅艺术类型的普及,普通的观众也没有养成和接触高雅艺术的机会,因此需要对传统的文化演出产业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商业模式的构建和路径选择直接影响着文化产业企业的竞争力。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必须要考虑两点:首先,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企业要明确,我所能为市场提供的服务是什么?我对市场有什么独特的价值,在商业社会,只有能够为市场提供独特价值的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其次,确保自己提供的服务是质量最好的,不可替代的,基于这两点思考,我们认为搭建一个以文化为主体内容的平台,然后与其他的产业有机结合,通过文化演出的平台,侧面实现不同行业的利益需要,从而开辟一种新的商业演出模式。
例如,交响乐作为严肃艺术的一种,国外广泛普及,演出市场巨大,一些国际知名的交响乐团依靠商演即可实现盈利,但是在我国,因为发展比较晚,同时也缺乏市场,造成演出稀少,即使有也往往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普通观众缺少接触的机会,武汉红金龙集团举办的《红色经典—红金龙纪念百年电影电影音乐会》却成功为普通观众提供了观赏机会,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一般来讲很少有大规模的商业性演出机会,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平常很难进入,而红金龙集团为了向社会推广和宣传自己的商品,联合了广播电影交响乐团,每场免费向1000名观众提供门票,让观众零成本的接触到了交响乐的魅力,这样对交响乐有了实际的了解,有可能培养起他们对交响乐的浓厚兴趣,在以后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他们可能就能为商业性的演出买单,而广播电影交响乐团则零成本的向社会传播了交响乐的魅力。
地方的政府是烟草的消费大户,也是红金龙集团重要的客户资源,如果仅仅靠集团当地的营销团队,很难与地方政府建立有效的关联,因为烟草行业是每个地方的纳税大户,是当地政府财政经济的重要来源,当地政府考虑到保护本地烟草企业利益的需要,不会主动的参与到红金龙集团的营销活动中去,但是发展文化产业是国家的政策方向,红金龙集团举办的音乐会则是政府展示自己文化政绩的机会,因此政府官员会对红金龙的晚会进行支持,这样红金龙集团就成功的与地方政府建立了联系。
文化演出影响力大小,还与媒体的宣传力度密切相关,红金龙集团举办的音乐会,是一场文化盛事,当地的新闻媒体为了获取新闻,会积极的参与到晚会的报道中去,这样红金龙集团不用额外的在广告媒体上花费巨额的广告费,就成功的在大众面前增加了公司的曝光率,而媒体则通过报道晚会情况,获取了新闻资源,实现了利益均沾。
当地的商业人士与文化名人也是红金龙公司重要的客户资源,而这些商业人士也需要通过各种社交场合与政府部门保持一定的联系,同时也需要进行互相的联络和交往,扩大自己的人脉,而这场晚会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交往的平台,因此凭借晚会,红金龙公司会成功与自己的重要客户群发生了交集。
红金龙集团自己则借音乐会的举行,成功地想自己的客户群体推广了公司的产品,同时也借次机会向社会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实现了与多方的共赢。红金龙集团的音乐会是一次成功的文化演出,也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通过音乐会,广播电影交响乐团零成本的实现了文化演出的机会,向社会奉献了精彩的文化演出,培养了交响乐的潜在观众,地方政府实现了展现文化政绩的需求,媒体企业获取了新闻资源,当地的商业人士与文化名人则找到了进行沟通和联络的平台,通过一场文化演出,看似不相关的各行业实现了利益的整合。
通着这一成功的商业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文化演出模式上的创新之路,即根据客户的利益需求,找出各行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通过文化演出这一平台,将他们的利益进行整合,从而成功的销售给客户,这样文化的产值就不会仅仅停留在依靠门票收入等方式来获取收益,而是成功的与其他行业有机结合,从而在实现文化演出的基础上,为其他的行业带来更高的附加值,最终实现共赢。
5 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的文化演出产业发展远未成熟,类型也较为单一,因此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模式显得十分重要,像一些市场普及度不高,艺术性较强的演出形式,应该考虑以文化演出为平台,与其他的产业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构建一个利益共同体,在实现了艺术演出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文化演出的市场中去,从而繁荣文化演出市场,丰富演出的种类,做到百花齐放。而文化演出产业未来发展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去解决,在此也希望更多的业内人士参与到相关课题的探讨中来,为保障我国文化事业的现代化发展而共同努力。
关键词:土家族 文化旅游 创意产业
土家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系指文化旅游企业以开拓土家族文化旅游景区内的人文景观为手段,以积极引导游客感知和体察土家族传统文化为内容,通过深度挖掘具有民族文化特质的旅游知识产权的方式来创造高附加值的旅游产品的旅游产业开拓新方向。旅游产业是重庆土家族聚居区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在游客求知和求异兴趣浓厚,文化寻根上升为旅游时尚的今日,文化旅游企业应当以创意产业开发理念为指导来开拓重庆土家族文化旅游产业。重庆地区是土家族的重要族群聚居区,但限于经济基础设施匮乏等诸多原因,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土家族聚居区内的区域经济发展亟需以土家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开发为契机,来建构既能满足游客的文化享受风尚,又能促进土家族生活水平提升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新模式。
重庆土家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开发所面临的问题
(一)重庆土家族文化旅游的创意产业开发理念滞后
其一,重庆土家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开发过程中过度偏重于经济利益导向而忽视社会效益与自然生态环境价值的考量。土家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具有前期投资额度较低,资本回收速度快,净资产收益率较高等特点,由此吸纳诸多企业大搞仿古建筑和伪劣民族文化表演。部分文化旅游开发企业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过度开发土家族人文旅游资源,缺乏将土家族世代繁衍生息之自然生态环境与其千年传承的民族文化特质相融合。此类土家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损害了景区内自然生态环境,抑制了物种多样性生存空间,降低该景区文化旅游产业的未来收益率水平。其二,重庆土家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开发过程中忽视系统规划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从而压缩景区整体价值实现空间。部分土家族文化旅游开发企业偏离对土家族传统文化开发的主题,缺乏对土家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主题性营销规划。各文化旅游开发企业多从本机构的利益出发,缺乏围绕同质性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展开合作的意愿,从而导致文化旅游产品无节制的过度开发,破坏有限的土家族人文旅游资源,最终损害土家族文化旅游开发企业的整体利益。
(二)重庆土家族文化旅游的创意产业资源融合力度不足
其一,重庆土家族文化旅游的创意产业链过短导致产业链内部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力。作为第三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重庆土家族文化旅游产业对交通运输业、生产制造业及农业等相关产业具有较强的依附性,文化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不力将直接制约重庆土家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当前重庆土家族文化旅游产业多将其业务重心聚焦于旅游行业,在将交通、餐饮、住宿、购物与娱乐等旅游相关产业进行有机整合和各产业资源融合方面缺乏力度。其二,重庆土家族文化旅游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承担土家族文化旅游业务运作的旅游企业多为民资企业,其日常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不到位,旅游服务缺乏规范性,信誉度较低。由于重庆土家族文化旅游企业规模较小,缺乏对土家族文化旅游资源整合能力,导致掌握不同文化旅游资源的企业间各自为政,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以促进土家族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重庆土家族文化旅游的创意型旅游产品开发匮乏
其一,重庆土家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层级较低,未能充分发挥其文化创意功能。土家族民俗文化内涵丰富,在民间舞蹈、民族服饰和风土人情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但由于旅游企业缺乏根植于土家族文化展开相关旅游产品研发,致使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土家族文化旅游项目难以得到游客认同。土家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多以静态景物观瞻为主,缺乏针对土家族民间风俗和节庆活动类项目进行互动式文化旅游项目的开拓。土家族文化旅游产品的表现形式多为向游客简单和直接呈现土家族传统文化,缺乏运用高新舞台技术对传统土家族文化进行现代化改造,以适应时尚化游客群的审美需求。
其二,重庆土家族文化旅游产品组合式开发缺位。土家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忽视对旅游产品的地域组合式开发设计,从而使得重庆各地土家族旅游景区之间独立运作,难以形成针对目标游客市场的整体营销策略。土家族文化旅游企业的旅游产品开发未能依据产品特征来实现游览内容组合式开发,使得游客所享受的旅游产品被肢解成为若干独立的游览活动,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充分领阅土家族多样性文化的特殊魅力。
重庆土家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商业模式开发路径
(一)重庆土家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理念重塑路径
其一,重庆土家族文化旅游企业应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开发新理念。当前文化旅游产业的游客需求已然脱离以观光旅游为主的传统的基础性旅游需求层次,游客的旅游行为呈现多元化旅游诉求态势。重庆土家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应当以土家族传统文化为根基,以核心旅游产品为基础进行多元化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土家族文化旅游企业可加深对文化旅游市场的调研,深入把握目标客户群的文化背景和特殊喜好,并据此来定位土家族文化旅游企业的产品研发方向。土家族文化,旅游企业可结合当前主流游客偏好的体验式旅游模式,深挖诸如“摆手舞”等土家族民风民俗中互动式娱乐节目,并将其打造为经典旅游产品推向目标市场。
其二,重庆土家族文化旅游企业应将绿色旅游理念注入土家族文化旅游品牌中,着力打造生态环保型土家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与其他名山大川式旅游景点相竞争,土家族聚居区周边的自然旅游景点并无明显优势。土家族应当深入挖掘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绿色生态环保元素,并将其嵌入到现代旅游产业中。土家族居民结合聚居区内的水土自然资源特点创造了坡地轮休、草地轮牧、耕牧混成等耕种文化,充分激活了聚居区内自然资源的自我修复力。土家族文化旅游企业可据此开展土家族乡村体验旅游项目,吸引远离农耕文明的现代都市人群体验土家族的原生态耕种文明的魅力,并籍此来向游客群体的意识中注入生态环保的理念。土家族文化旅游开发企业应深刻认知到绿色旅游的内在价值在于游客与景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故其文化旅游开发方案应当着力避免过度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土家族聚居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以降低土家族文化旅游景区内的自然生态承载压力。土家族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应重视激发人文内涵型旅游产品对游客的吸引力,尽量运用小微化旅游设施来接待游客,从而将外源性游客的旅游行程所形成的生态足迹评价指标优化。
(二)重庆土家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产业耦合路径
其一,重庆土家族文化旅游企业应当通过促进旅游相关产业耦合方式来促进土家族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实现土家族文化旅游事业整体利益最优化目标。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要义在于以文化旅游为平台来将设计者的无形思想转化为现实旅游产品,将丰富多彩的土家族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创意相融合,形成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旅游产业。而单家文化旅游企业的资本实力相对有限,文化旅游市场开拓力也相对不足。土家族文化旅游开发企业可以与县文化馆、土家族艺术团体、土家族传统工艺大师、土特产企业展开合作,促进土家族民族文化产业与文化旅游业的资源优化重组。土家族文化旅游开发企业可在整合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提出土家族文化产业的整体营销方案,通过充分发挥旅游业对整个土家族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来打造土家族文化产业链,开发全系列土家族文化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对土家族文化产品与服务业的整体开发目标。
其二,重庆土家族文化旅游企业应当通过促进旅游产业内部资源耦合的方式来促进土家族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提高土家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可观瞻性和游客的体验价值。例如有着“东方情人节”美誉的女儿会是恩施土家族的一种由婚俗演变而来的独特的节庆习俗(宋永华,2012)。土家族文化旅游开发企业要关注此类分散在山坳乡间的离散化土家族文化资源的整合,通过对相关离散型土家族文化旅游景点的深入研究,土家族文化旅游开发企业可设立诸如土家族廪君神话旅游线路、土家族女儿会暨东方情人节旅游线路等主题旅游产品。土家族文化旅游项目要以相似主题旅游资源为纽带,以主题式文化旅游项目为切入点,实现土家族区域旅游资源的整体效能最优化和旅游经济价值最大化目标。在构建具有浓郁民族地方特色的主题性文化旅游线路的过程中,旅游项目组织方可用丰富的土家族文化元素来升华该主题旅游项目的内涵,从提升游客感知度的层面来精心设计土家族文化旅游产品包装方案,打造具有可持续发展力的土家族文化旅游产业品牌。文化旅游企业还应积极推动手工艺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土家族手工艺品反映了土家族的民族文化,具有原真性特点,是游客在相似的旅游体验中寻找异样体验的理想选择(马振,2014)。文化旅游企业可在旅游景区出售土家族特有的西兰卡普织锦实物的同时,力邀资深的土家织锦艺人现场展示织锦工艺的魅力,并辅以土家族山民歌、摆手舞等文化元素,为游客提供高纵深的民族艺术体验。
(三)重庆土家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旅游产品开发路径
其一,土家族文化旅游项目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为游客提供交互式旅游产品服务,有效提升旅游企业的品牌价值。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到游客的旅游活动全程,并增进在旅游过程中的游客体验满意度。社交媒体不仅有效解决游客个人信息交流问题,而且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低成本高效式信息搜索平台。旅游企业可与社会化网络媒体建立联盟关系,为客户提供自由生成内容式动态信息交互服务。游客群体可借助社交媒体来发表其旅游感想、分享游览照片,从而增强其从旅游行为中获取的满足感。土家族文化旅游企业可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互动功能来增强对土家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宣传。游客可运用网络媒体对土家族文化旅游企业提供的旅游相关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从中选择具有较强品牌知名度和较高游览价值的旅游景点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旅游目的地,并借助社交媒体进行口碑传播,从而将土家族文化旅游产品信息迅速扩散,实现土家族文化旅游宣传效能的最大化。
其二,土家族文化旅游项目可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技术改造既有文化旅游产品,从而有效提升游客的体验价值。重庆土家族民间艺术表演品种繁多,诸如灯彩灯舞、儿调等各类艺术表演形式通常在土家春节、奔牛节、调年会等土家族传统节庆日展现。土家族文化旅游项目可以借鉴《印象刘三姐》等大型山水民歌艺术表现形式来为重庆土家族量身定制开放式布景的大型山水实景艺术舞台,将白再香、秦良玉等土家族的历史名人搬上艺术舞台。重庆土家族文化旅游项目可充分运用激光视频、智能控制舞台灯等高新技术来丰富土家族传统艺术表演的形式,给游客们形成强悍的视觉冲击力,通过将土家族传统文化与现代舞台高新技术相融合的形式来增进游客的旅游体验价值。
其三,土家族文化旅游企业可基于游客消费实力来将目标游客群划分为若干细分游客市场,并针对各细分市场提供差异化旅游产品。针对工薪阶层的游客,旅游企业可以与普通土家族家庭联合开办农家乐式旅游项目,以实惠的旅游团费报价来向工薪族游客提供深度土家族农家生活体验式旅游服务。针对高收入阶层,旅游企业可集中开发土家族文化娱乐庄园和休闲体育运动中心等高端旅游设施。旅游组织机构可向高端游客提供高附加值的土家文艺表演和互动式土家节庆娱乐服务,精心打造“学织土家织锦、看欢歌摆手、背土家新娘、听木叶情歌、尝土家拦门酒”等民俗旅游文化节目,全方位展示土家族民俗民风的古朴纯真之美(王友富,2012)。
参考文献:
1.宋永华.旅游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的网络传播―以恩施土家族“女儿会”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12(18)
摘 要 论文以《蓝猫》为例,从动画创意、推广与传播和衍生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分析研究三辰卡通集团成功的商业运营模式。
关键词 动漫产业 运营模式 营销
动画产业就是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画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画新品种等动画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和销售,以及与动画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经营的产业①。
一、动画创意
一是题材的创新。《蓝猫淘气3000问》作为我国第一部大型科普动画系列故事片,始终以“知识”为中心点,结合社会热点、教育热点铺开,以主角“蓝猫”和伙伴们的历险过程为手段,利用其遇到的问题,向小朋友提供宇宙星空、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生物百观等方面的知识。以无限的知识定位,给“蓝猫”卡通无限的创作题材和空间。这也是三辰集团在与同行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二是形象的塑造。《蓝猫淘气3000问》中的蓝猫、淘气、菲菲、肥仔、鸡大婶、羊博士等人物形象各具特色。蓝猫滚圆的脑袋,微张的嘴巴,一双又大又亮的眼睛总是闪烁着求知的光芒。他富有激情,单纯直率,赋予冒险精神,梦想成为最伟大的太空探险家;淘气一对大大的耳朵和一根细长的尾巴,黑色的对襟武打装束,是他的最爱;菲菲聪明敏捷,有些狡猾,在飞船上当个小医生,但医术并不高明,往往会捅点篓子出来,在关键时刻却也急中生智;
三是故事的编撰。《蓝猫淘气3000问》中故事以系列的形式展开,首先是《幽默舞台》,每集都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这些故事大都发生在小朋友的日常生活中,从各个方面介绍小朋友的点点滴滴。同时通过这些小故事向小朋友传达天文地理、人生哲理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此后依次是《星际大战系列》、《恐龙时代系列》、《海洋世界》、《运动竞技系列》、《航空航天系列》、《安全系列》、《消防大本营》、《健康特攻队》。
四是通过以上的各种创新和优势的发挥,形成了品牌。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使蓝猫在动画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蓝猫四年的持续播放,使其在中国家庭里家喻户晓,而“蓝猫”这个卡通形象也在孩子们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辰集团为进一步提高蓝猫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例如《恐龙时代》影院版全国巡礼播映、“蓝猫”杯全国少年儿童绘画设计等活动。此后,蓝猫产业在多点开花。
二、动画的推广与传播
1.多渠道输出平台。为了能够顺利播出,三辰卡通集团把《蓝猫》免费送给北京电视台播出,换回每集45秒的贴片广告时间。长时间播放,使观众在视觉上成为习惯,使“活动的十万个为什么”深入人心。初步传播取得较好的效果后,采用卖片的方式,与中央电视台、金鹰卡通频道、北京动画频道等签约卖片。其后利用互联网、3G移动通信、数字电视等多种节目输出平台,完善收费模式,实现节目内容的多项增值服务。
2.注重向国外市场的推广。蓝猫在国内初步形成品牌后,又通过各种外交手段,将蓝猫向国外市场推广。蓝猫的后续系列制作中,在技术上十分重视国际接轨,与国外的公司合作十分频繁,接受国外的咨询,了解动漫技术的最新动态,不断改善、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力争保持国际领先水平,使得蓝猫成长为中国动画界的一只大猫。
三、衍生产品的开发
在强大的品牌的基础上,三辰卡通集团用文化品牌整合产业,已经开发出了国内卡通产品营销网络和一条“上游开发,中游扩展,下游延伸”的专业链条。
首先,整顿集团自身的营销体系。2005年,在上海成立了上海蓝猫卡通产品销售有限公司,是蓝猫专卖店服务品牌的拥有者和蓝猫销售体系的运营者,它成为全国蓝猫专卖网络管理中心和营销中心。公司自主研发了目前中国儿童产品连锁经营领域最先进的电子商务订货系统和仓储物流平台,建立了覆盖全国、运作良好的物流中心,拥有强大的物流配送能力,降低了运送货物的成本,提高了运送的效率。此外,对于各专卖店的经营状况和公司运营管理部门、各大办事处也进行了一次初评,出台了星级店定期的考核、评估制度。至此,宣告蓝猫专卖渠道由网点化、规范化、规模化经营,进入“服务营销”的经营时代②。
其次,调整产品,和其他产业结合,抓紧市场。
在图书出版领域中,三辰卡通采取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扩张的策略。横向扩张,就是特约加盟和连锁经营比如在零售市场上开设蓝猫专卖店、蓝猫书屋;纵向扩张,就是继续向上追溯,涉足编辑出版。如开辟全新的销售渠道――新华书店销售网络,并建立蓝猫系列图书专架、专柜和专区。在服装产业领域,加强和品牌企业的合作。2005年4月,三辰卡通集团与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针织品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意向,授予该公司在中国内地生产销售“蓝猫”“淘气”系列卡通童装。2005年11月,三辰卡通集团在广州成功地召开了“成长•飞跃2006―蓝猫童装2006春夏产品会”。在游戏领域,与乐升科技合作,开始开发《蓝猫》动作游戏,其主角人物为著名卡通片《蓝猫淘气3000问》的系列人物,包括蓝猫、淘气等。
《蓝猫淘气3000问》是中国卡通新生代的代表,从它的成功运营可以看出我国动画产业发展存在的巨大需求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只要我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参考学习蓝猫的成功路线,借鉴美日韩等国动画产业的成功模式,相信我国的动画产业会有一套独具特色的商业运营模式,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
注释:
①2010-2015年中国动漫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国投资咨询网.
②欧阳友权,柏定国.2006中国文化品牌报告.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169.
参考文献: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却远远不是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的现代 强国。任何产业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既不能拔苗助长“乱弹琴”,亦不能避重就轻“跑弯路”。为了廓清文化创意产业的现象与本质、问题与规律、创新与市场,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陈少峰教授。
警惕产业乱象
《新经济导刊》:您在微博上说:“文化产业的乱象已经显现,一些企业到处移动,吃优惠政策,吃完一地往另一地……”请您具体说明一下?
陈少峰: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许多企业打着文化产业的旗号却不做文化产业的事情,有些文化产业园区干脆变成了房地产项目;二是政府把文化产业当成一个大口袋,什么都往里装,盲目的做法比较多。做文化产业应该以企业为中心,可持续地发展。
现在全国各地到处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企业和政府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企业做园区是为了尽快变现,而政府希望发展文化产业。当政府把园区交给企业的时候,根本就管不住,企业把园区做成什么的都有。很多企业通过在园区的进出,吃优惠政策,吃完一地又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了。此外,园区之间还存在恶性竞争。最后就怕文化产业没做起来,给企业提供了“钻空子”吃政策的漏洞。
我建议,政府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是应该有目标的考核,给企业优惠的时候,要提出相应的考核目标;二是要加强监督;三是把税收减免、补贴等优惠政策改为奖励,企业做好了才给奖励,而不是什么都没做,就提供优惠。有的艺术家村,房租减免,艺术家住进去私下交易,不交税收,文化产业也没发展起来。
如何奖励呢?要有目标考核,例如衡量一个企业的纳税额、科技创新等,做得越多,奖励越多,相当于一个奖励基金。
《新经济导刊》: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很混乱,有叫文化产业,有叫文化创意产业,有叫创意产业,有叫文化与创意产业,有叫版权产业,有叫娱乐产业。这些有区别吗?
陈少峰:概念上很难统一,因为统计的口径不一样。政府的层面叫文化产业,北京叫文化创意产业,上海叫创意产业,各自的范围都有差别。即使名称相同,各地统计的口径也不一样。日本叫内容产业,也叫文化产业,但日本对文化产业的定义范围比较宽,把电子、通讯、计算机等产品都算进去了。
《新经济导刊》: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瓶颈是什么?
陈少峰:最大的瓶颈是人才,缺乏懂文化产业的高端人才。以前是做文化事业,国有文化传媒都是事业单位,很多并没有达到真正市场化的要求。民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做大做强也缺乏人才。学校也没有培养高端人才的学科建制、机制和资源投入。
做法不对也是一个瓶颈,不管是管理文化产业的,还是从事文化产业的,对文化产业的认识都远远不够,比较片面。
此外,版权问题对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也构成了冲击。侵权、盗版横行主要是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执法机构打击力度不够,行业协会也还没有发挥出保护知识产权的应有的作用;收费并不代表保护知识产权,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点。而仅仅靠企业维权是不行的,企业没有足够的精力和办法进行维权,而且打完官司后,执行也是个问题。
融资不是问题
《新经济导刊》:文化创意产业与工业产业不尽相同,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陈少峰:文化创意产品跟一般的物质产品有比较大的区别,它是一种精神产品,与文化艺术有关的产品,除了经济效益,还要有社会效益。
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律表现在,产业链很长,一本小说或一个剧本,可以做成图书、电影、游戏、动漫等,开发延伸出一系列产品,资源的使用偏向于产业链,这是其他产业所没有的。此外,与工业园也不一样,文化产业主要靠人力资源,靠创意。管理的方式也不一样,主要管理艺术家、创意人才,难度也会增加。品牌和轻资产占很大比重,以轻资产为主导。
《新经济导刊》:您在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研究方面很有建树,请介绍一下国内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现状。
陈少峰:商业模式针对于不同的行业和企业,一个行业有好的商业模式,也有不好的商业模式。比如音乐剧,可能就不容易形成商业模式,而通俗的演唱会就相对容易一点。对一个企业,商业模式也有好坏和做得是否到位的问题。商业模式要符合产业环境,做得好的文化企业的商业模式肯定符合国情和自身特点。
索尼采取的是一种互补性商业模式,游戏机卖得便宜甚至亏本,但游戏软件卖得昂贵。商业模式好不好取决于运作,能否复制,有没有成长性,有好多要素需要考虑。苹果的商业模式是把高端的硬件、平台、内容和创意融合在一起,其实这种商业模式,别人也想过,但就是做不出来或做得不到位。
《新经济导刊》:中小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面临哪些挑战?政府如何支持中小文化企业?
陈少峰:中小文化企业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不知道怎么做更好;二是不太会经营企业。现在都说中小企业融资难,其实不是融资的问题,因为你做得不好,所以融资就困难了,如果做得好,融资就不是问题了。这涉及到一个人才的问题,缺乏经营文化企业的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匮乏。许多中小文化企业每天跟着项目跑,追求短期效益,没有任何积累,甚至公司的品牌都没有留下来。
各级政府今后可以拿出一部分钱来持续地培养人才,比如,对区域文化企业经营人才的培训,连续办培训班。另外要加强文化产业学科建设,多培养像MBA工商管理硕士这样的人才,而不仅仅是本科和专科的学生;没有培养高端人才的平台就难以促进产业发展。
刘德良:新元文智创办人、首席战略咨询专家、清华大学新经济与新产业特约研究员、文化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特邀讲师。曾在上市公司、投资界和创业型企业担任高管,2009年创办新元文智集团和新元文化产业俱乐部。近年来一直从事文化产业战略和商业模式研究,并提供投融资咨询服务,目前担任10余家文化企业战略咨询与资本运营顾问。
文化产业正处于大变革时代
目前,文化产业处于一个大变革时代,新媒体、新介质、新形态、新平台正推动整个文化产业,进行一场翻天覆地、脱胎换骨的变革。
出版产业:纸质媒体的出版逐渐下降,网络文学这种数字内容出版的形式快速上升,来自于包括苹果、声纳文学、扎客等一些数字出版公司快速崛起。
传媒领域:以报纸、杂志为核心的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经营收入都在下降,包括微博、微信等新型的网络传播形式的快速普及成为潮流。
电视产业:受到智能电视和互联网电视快速出击,OTT电视技术正在应用当中,网络视频影响力提升。2013年度,被认为移动视频的元年,移动视频这一天早晚会到来,传统电视的广告销售收入和收视率在逐渐下降。
电影工业:3D电影成为主流,特效制作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海外片冲击力大,院线超速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大型项目投资快速增加,动辄是几十亿,万达在北京的一个综合文化旅游娱乐项目投资规模高达260亿元。
演艺产业:个别企业在连锁经营的模式上取得了成功,品牌性的商业演出不断涌现,高科技运用也在增强。
竞争变化: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变化,有些企业走在潮流之前,有些企业则逐渐被淘汰。现在苹果、三星、谷歌、亚马逊这些巨头,已经在整个全球的文化娱乐产业当中,占据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文化产业从内容到渠道,到平台建设,到大的生态链,其竞争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竞争的要素、核心已经从单一的产品或业务的竞争,转变到集中化产品生产体系,再到跨领域综合多元化经营,以及大产业链的生产生态体系的竞争核心。
未来数字娱乐传媒的核心特点:第一是科技平台的集成化;第二是APP化,就是应用;第三是跨平台,未来应该PC、电视、手机、iPad形成一个大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实现无缝连接,每个人可以在你的平台上,可以随意收藏喜欢的东西,随意在不同的平台上看喜欢的影片、听音乐。
数字化流程管理:在生产体系和传播体系起到核心作用的是数字化的流程管理。文化产业企业对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还是一个空白点,我们的企业大多数采用传统的生产模式和传播模式来完成内容的生产和传播,但美国迪斯尼、新闻集团等跨国文化产业集团,从内部生产到传播到营销的数字化流程已经完全建立起来,所以未来文化产业要贴近人们消费需求的四屏进行合一,实现跨平台无缝衔接,通过企业内部的数字化流程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的生产和营销效率,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获得大量的客户,同时也能够通过数字化管理,在生产体系当中带来创新。
文化企业商业模式的困惑与败因
类型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可以被分为内容创作型、渠道销售型、现场娱乐体验型、活动主办型、产品生产销售型、经济业务型、广告公关展示服务型、媒体经营型、平台运营型和教育培训型。
内容创作型:大多数影视公司、演出公司
渠道销售型:媒体销售公司、电影院线、剧院、网游运营公司、亚马逊、当当网
现场娱乐体验型:主题公园、KTV娱乐中心、电玩城、体育场馆
活动主办型:演唱会、体育赛事、选秀节目
产品生产销售型:奥飞动漫、消费品企业及大多数娱乐设备企业
经纪业务型:艺人经纪、票务、版权等
广告公关展示服务型:大多数广告公司、公关公司、技术制作服务公司等
媒体经营型:大多数电视台、报纸、杂志、户外媒体
平台运营型:大多数网游平台网站、苹果APPSTORE、亚马逊
教育培训型:培训公司
困惑
文化企业在发展中面临不少困惑。第一是文化产业每年以很大幅度增长,但企业规模却难以同步扩大;第二是如何整合分散的外部资源;第三是如何抓住真实的消费需求;第四是有的公司做很多事情,但是没有一个事情是能够做核心竞争力的;第五是文化产业好像很大,其实不然,比如,动漫产业号称是600多个亿,但是实际上动漫企业的总收入估计不到50个亿;第六是自己认为自己的产品很好,但消费者并不买单,政府支持,市场不认帐;第七是与投资机构在沟通的时候,很难向投资机构说清楚自己的业务结构和商业模式,结果企业往往抱怨投资机构不理解自己的商业模式。
困境
文化企业商业模式的困境有八点:第一是创意的不确定性,第二是资源有依附性,第三是文化项目的创作很多是长期的但收益却是短期的,第四是外部资源不稳定,第五是政策的变动对企业带来的影响,第六是新技术带来的破坏性,第七是消费需求的波动,第八是消费者的偏好把握难度较大。
失败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文化产业界发生了很多失败案例。在商业模式上失败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的十点:
一、技术痴迷导致忽视市场真正需求:某某地铁隧道广告公司
二、需求不真实、议价能力过低且投入产出严重失衡:某某酒店杂志媒体经营企业、某某户外广告公司
三、产品过于简单且快速被模仿并被超越:某某网络社区游戏公司、某某博客网站
四、虚无夸大的模式而缺少核心竞争力:某某网络课程销售平台
五、产业链和市场不支撑:某某体育赛事网络视频经营公司、某某3G影视制作公司
六、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产出不确定性太大:某某互联网公司
七、多种业务的拼凑而缺少业务整体的把控能力:某某资源整合型媒体经营公司
八、对某几个客户依赖过强:某某互联网视频节目制作公司 九、运营体系过于复杂导致无法实现规模化收入:某某电子商务公司
十、严重依赖政策资源或非市场化渠道:某某电视节目及影视制作公司
文化企业一定要真正理解并精准把握市场需求,运用多种综合手段,在产品创新、技术应用、产品开发方面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同时产品一定要有门槛,如果轻易被别人模仿超越,你的核心竞争力就体现不出来。一定要基于产业链、行业发展规律和前瞻性的分析判断,作出有计划、有准备、有的放矢的发展战略。有的商业模式需要大量的资金,但产出不确定。早期的互联网公司快速烧钱就产生了很多问题。很多公司认为把多种业务拼凑起来就能上市,但这种成功案例都是昙花一现,最后被证明是失败的。还有公司对于一些客户依赖性非常强,比如说广告公司容易产生这种情况,还有运营体系过于复杂,以及严重依赖政策资源,或者一些渠道,这些都是文化企业在商业当中可能会产生失败的原因。
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和方向
八个共同特征
优秀的文化企业商业模式有着几个共同的特征:第一,市场需求确定;第二,内部的运营管理体系系统运转效率高;第三,可塑造比较高的竞争门槛;第四,收入驱动性强;第五,客户价值最大化,以消费者和客户的价值为核心;第六,上下游企业附着力强,在产业链中站在相对龙头地位,能够把上下游的企业形成一个链条,使这些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企业生命力很强;第七,企业价值最大化,核心竞争优势明显;第八,复制难度大、复制成本高。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由六个模型组成,分别为资源组织模型、产品服务模型、运营管理模型、营销模型、收入产生与收入结构模型以及财务模型,严谨的商业模式解剖图,用于做商业模式咨询的时候,给企业咨询分析的时候用。
文化企业商业模式的产生来自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就是企业家创始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创始人和高管的结构与能力匹配。企业内部运营的模式,尤其是高层在整个经营决策到产品生产,到产品营销是怎么一个模式,创业企业的资金规模、技术水平、以及创始人和高管的核心创立资源和核心能力。外部因素受到行业的行政管制、体制和政策、现有竞争格局和市场资源的分布状况、行业人才培养机制和共用状况、产品生产机制和行业营销性构成及格局、外部资金的投入规模与偏好因素相关。 九个核心要点
文化企业商业模式成功的核心要点可以分为八种,接下来做一个较为轮廓式的说明分析。
第一,市场资源有效整合与内部运营管理的标准化。市场中有很多分散性的资源,通过有效整合,形成标准化的流程管理体系。比如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华策影视等企业,它们把市场化分散的资源,比如导演、编剧、演员、作家等等,通过内部形成一个严谨的标准化体系,能够形成一个稳定的生产结构、生产体系,确保每年度稳定作品的产值产量,保证了作品生产的质量。
第二,品牌产品打造与强力营销体系。比如亚洲联创做的文化音乐剧《猫》,以及深圳华强科技集团开发的主题乐园“方特欢乐世界”,他们通过优质高端的产品,创造一个强力的营销体系,最终塑造出一个强大的品牌,吸引消费者持续的消费。
第三,散落资源网络建设与新型业务模式。分散的广告媒体资源通过以技术为基础,内部的流程为核心,形成了一个高价值的广告网络。比如像分众传媒、快客电视传媒等。
第四,贴近市场需求的连锁化经营体系。比如杭州金海岸、山水盛典,把贴近社会需求的连锁化经营体系打造出来,实现了创造体系、产品体系和连锁的运营、经营管理体系的完美结合。杭州金海岸在全国二十多个剧院、二十多个剧团,山水盛典在全国有十几场大型的实体演出。
第五是上下游产业贯通和综合收入模式。像华谊兄弟、盛大文学,盛大游戏、完美世界等等,他们在整个产业链当中进行贯通,从而能够使版权和创意的价值最大化。创意是稀缺的,如果一个良好的创意没有办法产生系统化的运营,产生足够大的价值,那么这个创意的成本是很高的,而且是很可惜的。
第六是跨界产品开发和综合运营的管理体系。比如淘米网、明日阳光,明日阳光把篮球培训、英语口语培训和舞台表演完美结合在一起,把美式篮球培训原汁原味地移到了中国,受到孩子和家长一致欢迎。
第七是市场渠道建设和多元化经营业务务模式。像万达产业集团,走的是一条市场渠道的建设和多元化经营模式之路,从电影院线到演出剧院,再到文化地产,对接电影制片、演出剧目和主题公园。
第八是技术为先,打造新兴内容发行传播平台。一些企业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传播平台、内容发行平台的打造,像视讯中国、华视传媒、优酷土豆、百灵时代传媒等等,把技术变成一种工具,从而实现数字内容的转播,带来苹果iPod、手机等为人们提供现代化便捷贴身的娱乐工具,像唱吧、欢聚时代,都是技术到工具到用户到平台的例子。
第九是技术工具化的数字广告或媒体传播平台。互联网广告公司和移动互联网广告公司通过技术变成一种工具,然后工具提升媒体管理平台,为客户提供综合的服务,管理客户在数字媒体上的广告投放,提供最佳的数字媒体推广的解决方案。
分析完成功商业模式之后,可以发现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有几个核心点,第一是资源整合,第二是内部管理系统的打造,第三是技术的工具化和技术的平台化,第四是产业链综合经营,第五是上下游产业贯通,第六是好的创意如何产生最高价值,一定在整个产业链当中能够贯通,产生多元化作品,形成不同产品的形态,面对大多数消费者多层次立体化的营销,才有可能产生最高价值。
四个思考方向
新元文智经过大量研究,也为文化企业提供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四个思考方向:
第一就是认真思考产业链的结构。文化产业目前发生快速变革,凡是对未来的产业链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够敢于打破现有产业链结构的企业,一定能够成为优秀的的企业。敢于突破现有产业制约的企业一定有大前途,所以,产业链价值和结构的重构,是文化产业大变革时代一个重要的课题。
第二是价值模型的颠覆替代。价值模型是指以消费者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比方说奇虎360,从收费的杀毒软件到免费的网络杀毒,转变到一种依靠在先的广告收入,这就是价值模型颠覆。
第三是用户和工具模式的替代。改变用户和工具模式的替代。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用新的工具、新的模式去为客户服务。
关键词:“互联网+文化产业+”;新发力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724.6;G1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需要良好的激励开放环境作为支持,只有良好的环境支撑,各相关产业才能够实现长足发展。互联网时代背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可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塑造了新发力点促使文化产业在建设过程中能够享有更多的资金、更为丰富的内容以及更加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文化产业的兴盛创造了有利条件。新时期,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互联网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模式也更为清晰。
一、互联网成为文化产业的新发力点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国文化产业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的民族文化创造力也得到了适当的激发,甚至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我国文化产业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形成了新发力点。首先,互联网借助创意整合、资本支持、软件技术支持等要素,以社交网络作品作为依托,逐步构建了具有极大包容力的文化商业生态系统,能够方便人们将文化资源、制度资源以及技术资源等进行跨时空组合,进而实现在地、在场、在线三种文化生产方式的纵横贯通,促使文化产业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的隔阂被逐渐消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1]。其次,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文化产业的平台经济得到了一定的重塑,进而重新构建了平台型经济集群,促使文化产业中双方或者多方之间能够构成良易体系,进而凸显合作增值效应,并且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平台经济也受到相应的影响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信息和实体的聚集会推动产业集群的出现。再次,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文化产业客户服务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不仅服务范围和深度得到了相应的拓展和深化,并且能够为客户提供精准服务,促使社会大众对文化产业的认同度得到明显提升,为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创造了条件。最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为文化服务贸易的开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在互联网的支持和嵌入背景下,全球文化服务的融合趋势愈加明显,特别是在高端文化设备、移动终端以及电子游戏等方面的融合趋势更加强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文化产业逐渐实现全球化布局的发展态势。
二、“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文化产业+”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逐渐成为热点问题,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大平台、大融合、大联盟、大整合、大视频、大植入、大市值、大研l、大创新、大创业等,下面结合其中较为典型的几点进行具体分析。
(一)“互联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相关产业都呈现出融合发展趋势,如文化产业和金融经济的融合、技术型人才和知识型人才的融合等[2]。所以围绕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在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借助互联网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以及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我国文化产业也呈现出广泛融合的态势。
以文化产业与金融经济的融合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在文化产业借助互联网的助推得到不断发展,文化传媒领域实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的背景下,金融资本发现了文化产业的价值,并在不同阶段以不同的形态不断介入,对文化传媒领域的资源流向以及资源配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少数金融资本拥有者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巨大的财富积累,也促使文化产业实现了现代化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在经济下行的社会背景下,更多业外资本的不断涌入也造成行业估值泡沫的出现,极大增加了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的运营风险。
(二)“互联网+文化产业+市值”发展趋势。在“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下,文化产业呈现出高度集中发展趋势,经济文化建设进入到新常态,BAT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甚至在个别领域出现飞速发展[3]。可见,互联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文化产业作为主要经济增长点之一,文化产业的市值成为衡量企业市场价值的指标。具体来说,就是在“互联网+文化产业”背景下,企业市值的判断不一定以盈利为标准,而是将其未来发展态势以及当前市场定位作为重要的参照。换言之,一个企业即使在当前市场效应下盈利效果不理想,但是其具有高质量的商业模式,其未来盈利的可能性就较大,企业的市值也就越高。简单的说,“互联网+文化产业+市值”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背景下形成的新商业模式,伴随着新商业模式可能出现更大的并购和更大的市值。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企业应该充分认识这一点,结合经济新常态调整经营管理策略,以适应市场不断变化发展的态势。
(三)“互联网+文化产业+创新”。创新是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建设发展的永恒主题,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文化产业会涉及到多种类型的创新,如直播模式、粉丝经济以及大数据带动的精准营销创新等,这些创新的存在都会对文化产业以及周边产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4]。可见在“互联网+文化产业”背景下,企业的建设发展以及我国经济、文化领域的发展,都应该紧随时代潮流不断创新,以适应时展规律,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进步。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文化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兴盛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所以在新时期应该保持对“互联网+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借助“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玉堂,陈绍辉,陈文华,等.关于实施湖北文化产业“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若干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15(10):61-67.
[2]王英,刘继锐.以互联网思维引领文化创新――山东广播电视文化产业路径研究[J].理论学刊,2015(3):118-12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个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们不再只满足于物质生活,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时代号召下,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作为文化产业、文化演出市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市场近年来发展迅猛,音乐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演唱会市场又在整个音乐市场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
徐春晖和姜楠(2007年)在文化学刊中提出:作为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艺术市场模式,演出市场有着自身维持生存发展机制的独特产业链条,即由演出艺术生产机构、演出行业中介机构或剧场管理经营机构,加上必不可少的价值实现实体即直接与间接的观众和听众群体,共同构成了从艺术创作生产、市场营销和演出,直至价值转变和实现的产业链条。
现在正处于传统的音乐市场产业链已经走向末路,新的产业链还未形成的重要历史阶段。与唱片业的萧条相反,国内和国外的演唱会市场正在爆炸式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在演出市场近年来的井喷现象中,明显存在着国家法律和地方政策不配套、硬件设施不配套、重复浪费资源、票务市场混乱、缺乏创新的演出形式、部分演出上座率过低、缺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招商引资渠道不开放等问题。
目前我国文化演出产业还处于粗放经营阶段,缺少商业模式的思考与设计,国内对文化演出产业的商业模式也缺乏归纳与理论研究,本文试图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找出文化演出产业之企业分析理论。
彭健(2009年)在《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中提出,国内演出按照商业模式不同目前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定义为票房型演出:演出收入主要依靠票房,演出主体即投资者是文艺团体或演出企业,收入模型是投资回收型。
第二类定义为赞助型演出:演出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或企业赞助,演出主体是政府与企业,文艺团体或演出企业是演出服务供应商,盈利模式是委托服务型。
本课题试图在总结实践经验,归纳企业发展、行业升级阻碍及其应对办法的基础上,引导出文化演出市场之企业发展与盈利分析理论和信息时代电子商务引领下的文化演出行业标准化生产研究。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宏观上带动了演出市场的活跃与繁荣,而唱片业的没落同时在微观上又推动了演唱会市场的新发展。我们要清醒认识演唱会市场的发展现状,总结归纳我国演出市场的实践经验,摸清其发展规律,把握住其发展脉络,充分利用所学理论知识,提出有效整合资源、优化经营管理模式的实用方案,促进中国演出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本研究将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演唱会市场实际情况调查分析与现代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等,从解决现存问题、整合文化演出资源、创新商业模式的多个角度下手,以达到规范演出市场秩序、维护演出行业发展和盈利的最终目的。
二、针对文化产业中演唱会市场的研究趋势
在产业经济学和文化产业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商家开始并已经注意到演出行业在第三产业中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力,结合演唱会市场对文化产业影响的研究将不断涌现。同时,中国幅员辽阔,文化演出资源丰富,演出种类繁多。信息一体化、区域一体化、类别细分化、模式创新化等将成为今后研究的必然趋势。如已有的《文化演出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中国演出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和《中小城市演出市场的发展趋势》等,都预示着对演出市场和相关产业的研究将更加深入、细致,也相信更多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观点将会被提出。
对文化演出行业的深入研究将指导我国文化演出行业中的优秀企业改革创新,为持币观望的投资人提供全新的投资领域,为困境中找寻方向的唱片业和广告服务业提供业务转型的理论支持。
三、中国演唱会产业存在的问题
国内演出产业现有商业模式的经营难题主要来自市场风险、筹资困难和市场混乱。
1、票房型演出的市场风险:
首先是消费者问题。除北京、上海、杭州等少数特大城市和一线城市外,国内大部分城市居民对演出的消费力不足,演出消费习惯没有形成。
其次是生产者问题。我国演出产业起步晚,成熟度低。产业上下游:投资商、创作者、表演团体或个人、商、经纪人、设备供应商、表演场所、票务系统、销售推广公司、文艺类媒介等整个价值链耗散,缺少整合,竞争混乱,没有服务标准、质量监督、行业规范。
2、赞助型演出的筹资难题:
赞助型演出的筹资难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社会资助机制、资助文化、演出如何满足资助人利益需求。
以社会资助机制问题而言,我国对艺术捐助还没有建立系统的税收政策,没有形成荣誉机制,只能依靠市场自我调节。
在资助文化方面,我国艺术捐助的文化与经济基础还没有完全形成,国内的企业与富豪赞助演出需要实现政治或商业的“利益需求”。
在演出如何满足资助人利益需求方面,目前的演出模式普遍对客户形象塑造的实际回报非常有限,多数不能满足赞助者的“利益需求”,导致赞助者的积极性越来越差。
3、此外,在文化演出项目的操作上,由于企业一次性投资小,风险小,进入门槛低,国内暂时还没有规范演出市场的相关规定出台,导致企业一拥而上造成过度竞争,演出市场鱼龙混杂,泡沫严重,不诚信现象时有发生,不但不利于演出公司自身的长远发展,也伤害了国内演出市场和演出赞助商。
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本研究将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演唱会市场实际情况调查分析与现代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等,从解决现存问题、整合文化演出资源、创新商业模式的多个角度下手,以达到规范演出市场秩序、维护演出行业发展和盈利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彭健.文化演出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05):94-97.
[2]徐春晖,姜楠.中国演出市场发展现状分析[J].文化学刊,2007(04):71-75.
[3]蒋伟,钟睿.关于开展全国演出场所信息普查的思考[J].艺术科技,2009,(02):12.
[4]张弛.中演公司在国内演出市场上的营销策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
[5]蒋伟,任慧,白石磊.全国剧场信息普查系统[J].艺术科技,2007,(04):21-24.
[6]卢爱芹,王红艳,尹宏浩.电子商务时代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分析[J].商业时代,2009(25):101-102.
[7]陈桂龙.演出运作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J].文化月刊,2003,(07):14-17.
[8]施华.论传媒商业模式的创新[J].新闻前哨,2009,(09):78-79.
[9]张朝霞,金鑫,王琛.演出经营与管理[M].第一版.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0]李光斗.品牌竞争力[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62-165.
[11]菲利普•利特勒.营销管理:分析、策划、执行和控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649.
[12]孙秋霞.中国演出市场发展与展望[J].演艺设备与科技,2007(4):17-19.
[13]俞玮,继亭.我国内地音乐文化类演出市场浅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10):48.
关键词:互联网文化产业;文化产品;传播模式;前景展望
一、互联网文化产业概况
所谓互联网文化产业,亦称新媒体产业、数字文化产业或者数字娱乐产业,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是当今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核心领域。至2016年底,中国文化产业结构将分成四部分:一是互联网文化产业,其市场价值将占70%;二是传统媒体,包括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大约将占10%;三是艺术品和工艺美术品,大约将占10%;四是旅游和演出等娱乐活动,大约将占10%,由此将形成7∶1∶1∶1的发展格局。
互联网文化产业最大的特点是平台为王,做平台的企业基本上都是赚钱比较多的,做内容的企业赚钱比较少。而数字文化产业是以互联网作为平台的,这个平台有两个特点:一是向移动化发展,二是这个平台是无边界的。
这些做平台的互联网文化公司不仅做数字文化产业,还做其他内容,如网络零售、金融等各种各样的服务,会形成同质化大型平台集团。即企业经营的主业大体相同,如现在都做网络文学、游戏、广告,而接下来都做金融等。这是一个大的发展格局。数字文化产业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多创业领域和发展领域都将跟数字文化产业发生联系。
二、互联网文化产业特点
互联网文化产业是一种新的产业生态系统,一般条件下,互联网文化产业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足够的规模,即海量的内容;二是要专业化,即做得很细。传统媒体的平台规模效益日渐萎缩,互联网则可以无边界。如百度可以无边界的广告数量,这就是平台的效果,所以它是真正具有海量内容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传统媒体会受到互联网平台的巨大冲击。所以,今后传统媒体主要生长的路径就是内容的品牌化,即具有别人所不可替代的内容,譬如包括电视的黄金栏目、大型的选秀和娱乐栏目、电视剧等都是将来电视台竞争生存的主要空间。
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是新媒体,是新技术条件下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而产生的媒体形态,是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形态而言的,如数字杂志、数字电视和手机媒体等。新媒体作为新兴媒体形态,除了满足传统媒体为人们提供信息、交流和娱乐的需求之外,还具有即时性与交互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独特优势。新媒体之“新”,不仅“新”在技术和形式上,更是“新”在理念上。理念上的创新带来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带来文化在创新模式、传播途径和影响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二者的结合更进一步地改变着整个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新媒体时代,围绕着新媒体的创新所形成的新媒体文化,成为推动社会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动力源泉。
三、互联网文化产业给传统文化企业带来的冲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深刻地渗入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中。在新媒体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传统文化产业和传统媒体受到巨大冲击,将来很可能还会受到更大冲击,文化产业中各个板块的新格局将会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得到更加清晰的呈现。
最显著的现象是互联网企业对文化企业的并购。互联网公司在影视、文学、音乐、动漫等诸多领域的布局,这让传统文化领域从业者感到来势汹汹。图书、杂志或者报纸等纸质媒体从传统媒体的角度来看是转型不了的,必须用互联网的思维实现业务的扩展,而不是将报纸和杂志搬到网上去,那是搬不动的。传统电视和互联网的合作也开启了全新的模式,在电视直播和在线互动进行了创新式的结合,开辟了“网台互动”模式。
互联网既激发了文化消费需求,又反过来推动了文化产品供给。互联网打通文化领域产业链,促进文化产业整体业态升级。平台为王、内容为王、专业垂直、O2O模式、股权众筹以及在线参与等商业模式成为文化产业的主流,知识产权保护则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灵魂。
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跨界融合,创新了文化金融合作模式。如何拓宽融资渠道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难题,在互联网平台下,众筹、股权投资等新的文化金融模式正在出现。专门的众筹网站的诞生以及淘宝网等许多网站成立的众筹平台,为文化艺术类的项目提供了新的思路,艺术家、小企业家可以通过在网络上展示创意,预先向大众募集资金。众筹依托互联网拓展,是中小文化企业或个人融资的补充。
在快餐式阅读习惯的潮流下,提升内容品质是互联网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产品的质量始终是决定产业和市场发展水准的关键,而互联网内容产品的核心是产权保护。保护网络版权、培育正版消费理念有利于激发内容创作者的活力,互联网企业既要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实现基于正版内容运营的盈利,也要发挥企业责任,积极打击盗版。内容产业其实最核心的就是版权,互联网与传统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正在成为一个市场价值越来越大的有机生态系统。
四、互联网文化产业今后的发展思考
要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发展自己。面对强大的互联网浪潮,企业的转型已成为必然。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转型离不开互联网平台,更需依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数千年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的不断进步,要求人们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传统企业价值链乃至于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互联网思维。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大数据、大平台的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是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改变,互联网本身也不再是虚拟不实的经济体。任何文化企业都必须时时刻刻准备调整和改变,以适应互联网技术的变化。
要将创新机制纳入到企业制度中去。“跨界融合”已成为文化产业向前发展和变革的铁律。在文化产业从需求驱动进入到创新驱动阶段的今天,对新媒体条件下的新技术应用,使得许多传统行业要么破产倒闭要么被迫融合,传统的行业边界显得愈加模糊。在这种大趋势下,文化企业更需要努力适应这种变化,在找寻新技术作为支撑的同时,努力在行业融合中进行相应的技术与文化创新、内容和运营管理方式创新、传播渠道与用人考核机制创新。同时,先进理念的变革和创新来自于企业的人才创新,这要求文化企业必须坚持把以人才为根本,以优秀企业家为中心,作为社会文化建设发展提升的指导,才能葆有文化企业在推动社会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作者单位:汶上县政务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 陈少峰《互联网文化产业环境下文化国企发展对策分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5年第13卷第1期
这里包含两个问题,即:一为民族文化和旅游相互交织如何带来经济效益;二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商业模式。现在很多地区的文化旅游已经改变了传统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旅游,有更多新的元素加入进来,比如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旅游、湿地旅游等。新的旅游因素的注入,已然使旅游不是过去单一的浏览式旅游,过去传统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是有限的,需要扩展,这些活的文化因素的注入使得旅游的开发模式有了新的变化。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扩展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有关。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扩展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领域。民族文化旅游的重点是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随着国内旅游业的逐步升温,民族文化旅游可以衍变成以文化体验为主的动态性旅游。一个民族地区的最大卖点应该是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及深度文化故事,从而用以打动人、感染人,民族文化旅游产品还可成为增加民族文化旅游取得市场效应的手段之一。人们去民族地区旅游,消费的就是对民族文化的感知,感受文化、体验文化已然成为民族文化旅游的最高级形式。民族文化旅游要对以往的旅游观念进行更改,要突出动态性的经济与文化旅游之间的联系,要体现出体验与旅游的联系。因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旅游群体也发生变化,现在的教育者、企业人群、参会人员等都成为旅游主体。那么,对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扩展,就需要注重通过构建大型旅游项目扩展旅游资源。项目引进是一方面,景观设计也很重要。有的民族地区的自然景观非常独特,它完全可以通过自然景观弥补硬件设施。另外,民族文化的体验需要深度开发。比如,1998年在贵州省建立了中国乃至在亚洲的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它是一种保护民族文化,保护生态,使得人类与自然处于一种和谐发展关系的理念,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自然风光且文化多样的国家来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生态博物馆的“生态”当然包括自然生态,也包括人文生态。它的主要功能是用于所在地居民以及向旅游参观者展示自身的文化,是对自然和民族文化进行整体性保护的一种新型博物馆形式。它将在某一特定自然环境下的活态文化为展示内容,将民族文化在原生地上予以展示,让参观者来此地真正感受到原生态文化。这是对传统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创新和改造的典型,由原来的观光旅游向体验和感受文化转型。
二、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商业模式的探讨
对于商业模式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观点。Powell指出商业模式是开办有利可图的业务包括客户、供应商、渠道、资源和能力的总体构造。高闯、关鑫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基于价值链创新的企业价值活动;张向国、吴应良认为商业模式是通过整合产业链构筑起来的一种以顾客为核心的价值创造体系。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商业模式,主要是对民族地区的自然风光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文化上的扩展及新内容的建设,这些建设可以包括举办民族文化产业链、会务展览、生态旅游等。当然,最重要的是民族地方的文化旅游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考虑商业模式的开发。
1.基于民族文化保护的商业开发模式
这是一种首先以保护为主的一种商业开发模式,要基于保护文化,使文化具有原真性,争取不改变原生态文化基础上而开发的一种商业模式。在民族地方可以以历史文化遗迹、民族工艺品、民俗风情、民族文化文物、古迹、民族村寨等为开发对象,主要的开发类型有各种博物馆,比如生态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各种民族文化遗存博物馆,遗址公园等,让游客感受民族文化,民族历史。这一类型的民族文化开发的商业模式要以保护民族文化为主。旅游对保护也有积极正面的影响,民族文化保护的好,旅游便有了好的资源;旅游发展好了,经济效益好了,可以为有效地保护民族文化提供更好的资金和物质保障。
2.民族文化旅游成为产业链的一部分内容
民族文化旅游包含的内容应该是广泛的,对产业链的延伸比如可以让游客在晚间还可以看一些演出,一些清吧、酒吧、歌厅等都可以是产业链的一部分。旅游产业和民族文化相结合,以产业相互融合为突破点,这样可以促进产业之间的融合和相互的发展。民族地区本身有自己的民族文化资源可供利用,要运用本地民族文化资源,用一些新的文化创意进行建设,使文化创意贯穿在旅游产业中,做到旅游和文化相结合。对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内容即文化产品进行宣传,吸引顾客的眼球,把民族地区文化景点、文化产品都能做好做强,让游客能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深知民族文化,也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度和满足感。旅游和民族文化相结合,尽量充分发挥各种行业优势资源,实现高品质化的产业增长。要适时地制定出产业发展战略,并找专业人士进行精心策划,不断地推出文化产产品,从而使民族文化旅游成为产业增长的新契机。为了更好地推动民族文化旅游,就需要对文化产业做更好地分析、规划和扩展。通过文化产业规划对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扩展,可以有很好的效果产生。
3.主题公园与地产结合的形态
文化主题公园开发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以民族文化作为主题,采用现代科技和多种活动结合的方式,把娱乐、休闲和服务都串联起来融为一体的一种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主题公园应该是主要发挥的一个项目,目前,国内比较有名的迪斯尼乐园和港中旅集团的温泉及其地产模式,因为包含的是娱乐、酒店及旅行等内容的产业链,这种商业文化模式似乎可以给民族文化旅游一些借鉴。
4.专业化的形态
民族地区每年要有接纳大型会议的安排,要力争把会议服务及其产业链做到最优,酒店、餐饮、娱乐等都要高标准严要求。要求既要专业化,还要一体化,让来者深切体验到当地民族文化。还可以举办一些以某个论坛为主的专业化会展,比如车展、服装展、瓷器展、书展等,这种主题性质的活动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还可以获得一些广告赞助等在内的各种收入。
5.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
这种模式要与民族文化及相关产业相关联,具有一定鲜明的文化特征用以吸引外界,可以形成一个串联的集生产、交易、居住及休闲为一体的功能性园区。这需要投资耗大,用于对文化及产品的生产、发行及消费。比如东北的赫哲族,因为自己本身的民族文化,自然环境的优美,加之生产的民族产品吸引人,完全可以建立一个民族文化产业园区。政府也可以规划建设或大力支持并对民族文化园区进行有效管理与指导,把握好民族文化产生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引导文化园区有效合理地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上文所述,民族文化旅游的商业模式,最为主要的是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要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政府要支持民族文化旅游活动;二是要改变过去的旅游方式,把浏览式旅游改变为体验式旅游,迎合游客的精神需求;三是民族文化产品要符合市场的经营管理机制。
1.良好的生态环境
无论什么类型的产业发展,其商业模式的成功均需要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做支撑。民族文化旅游要想发展的好,要积极发展相关的产业配套设施,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都是民族文化旅游商业模式发展的基础。同时,政府还要给予一定的配套设施的支持,对一些公共服务设施要本着为民众服务的无盈利准则,给予关注与支持。政府对于一些民族文化资源,要认真保护和传承,对未来社会的文化传承机制要给予一定的氛围。政府还要完善文化产业相关的制度、政策及服务体系,积极营造有利于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外部发展环境,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能够有市场价值的体现。
2.改变传统旅游方式,迎合市场需求
商业模式的成功还需要积极迎合市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商业模式要创新,深度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将民族文化内涵融入到旅游开发中,两者结合创造出更新更好的价值。传统的旅游方式就是游览景点,民族文化旅游要突破以往的旅游方式,将游客的体验放置到民族文化旅游中来,让游客深刻体会到民族文化。将民族文化融合到旅游的环节里,开发旅游产品、旅游活动、建设景观等。游客要体验民族文化风情,比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游客不再只是观看,而是深深融入参与到节庆活动中去。市场是讲究经济效益的,在开发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时要突出民族风格,打造不同的民俗文化产品,立足文化创意,策划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吸纳更多的游客,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发挥社会效益。
3.实现产业价值
作为北京大学哲学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少峰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伦理学、管理哲学,著述颇丰,已经发表了《中国伦理学史》、《伦理学的意蕴》、《正义的公平》等著作。
作为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文化部一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近年来着重研究社会正义与政府管理、企业家管理哲学和企业文化,以及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等专题。发表了《文化产业战略与商业模式》、《企业家的管理哲学》、《文化产业读本》等多部专著,并主持和合著《中国文化企业年度报告(2012)》。
在陈少峰的研究中,认为文化产业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即文化内容、传播与平台、延伸产品与文化制造业。其中,文化内容最强调知识产权的创造。他指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陷入了“重平台轻内容”的怪圈,需借鉴国外的内容为王的经验和做去,超越文化的桎梏,真正做出超越民族的东西,才能实现文化产业真正的发展。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出真知。在文化产业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指导之外,陈教授还是文化产业的先锋和切实的身体力行者。由他发起的中国文化产业30人论坛,现在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的达沃斯论坛”,迄今为止已举办四届。这场致力于推动国家文化产业理论创新和学术引领作用的文化产业领军者理论年会,成为了每年中国文化产业界最权威、最知名的智库盛会。在今年的文化产业30人高端峰会上,围绕本次会议主题就如何引导文化科技融合,陈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为召集人的陈少峰教授在会议上同时提出政府在引导科技文化企业发展时,应尽量给企业更大的空间,同时做好“铺路人”的角色,为文化科技企业的发展扫清障碍,提供更大的平台。
【关键词】《琅琊榜》;文化产业;走向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185-01
一、商业模式竞争将成为文化企业竞争的主流
伴着生活审美化和使用美学的要求,以后的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角逐也将逐步取代创意或是产品竞争。不仅会有设计产业的机遇,尤其是和制造业需要的综合,设计产业与时尚产业的综合将会对所有地方的文化产业推动本地产业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有积极作用;而且会出现“技术+文化+品牌+时尚”现象,并会产生高附加价值的商业模式,取代之前的商品含义与公司竞争,使得商业模式的角逐变为文化企业角逐的关键。
推动经济转型的文创产品其实就是“文化+”的成果,也是创意设计的成果。把“高大上”的文化变为“接地气”的文创产品,有以下好处:一方面使以前的文化取得进步与发展,从而产生全新的产品与品牌。二零一五年,不论是博物馆衍生的产品,或是旅游产品的创意设计,都是在努力实践“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同有关产业结合”,将文化注入到别的商品之中,提升商品蕴意;因为将文化注入别的商品中,提升商品蕴含的意义,使得以前的产业重新拥有新鲜的生命,推动我国商品由“制造”转为“智造”。几乎所有的产业都注重与的综合。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之中,缺少的并不是文化或是资源,而是缺乏途径与方式,二零一五年的探究仅是一个起步,在以后的市场经济改进中将会运用创意与设计创建新的商品与服务,重新塑造文化价值。伴着以前产业转型的急切要求,“文化+”的功能只会愈加明显。《琅琊榜》不仅使儒意影业获得了十三点二三亿的资本传说的同时,还是手中握有其IP资源的新企业上市。
2015年十月十日,顺荣三七因的第一款名为《天将雄狮》的手游而出名,使得企业一下子就进入了一线手游的队伍之中,这一公司的战术关键就是涉足影视与漫画产业,慢慢地涉足IP上游提供方,增强对游戏IP的掌控。顺荣三七这次又凭借《琅琊榜》进行了完美的转型,这之中优质IP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功能。从十月十九日起,《琅琊榜》在韩国的中华TV电视台播放,在以后这部电视剧还可能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香港等等地方播出。这部剧使得出品方收获了一点一亿元投资资金,未来版权除少还会在游戏等等领域继续使用。一部叫好的原创作品,在经过好的团队创作与合理操作后,可变为一个高价值IP。在这一市场并不缺少优质的IP,缺少的是把它做得完美的人,最优质的作品自然就会推动全产业链多种途径的收益模式。
二、内容生产回归产业本源
优质的知识产权其实就是优秀的故事或者是良好的形象,能够完成书籍、影视、游戏、主题公园等等多方面的互动娱乐经营,创造出质量优良的商品,获得丰厚的收益。《琅琊榜》其实也是依据网络小说IP拍摄的,现在已经积累播放次数使三十五亿次。由于对IP的新的诠释,在二零一五年,多数人注重创新与版权的重要性,是很多人重视产品质量。
人们能静心的创造优质作品,对于细节精雕细刻,找到商品的价值,走上正确的文化发展之路,“文化+”才会拥有夯实的基础与巨大的影响力。要让商品内容更多记叙我国故事、展示我国精神、彰显我国力量,与此同时增高提供质量,才会达到受众的各方面的要求,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达到统一。
三、互联网加速提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