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集体经济的重要性范文

集体经济的重要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4-18 16:09:4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集体经济的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集体经济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集体经济;共同富裕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050-01

对于我国农村改革以及发展目标来说,我国需要不断的发展,并且在科学发展观有效的落实下,有效的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建设,除了将家庭联产承包作为基本的经营体制外,还应当加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力度,从而推动农村集体经济主体同市场经济实现衔接的目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集体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供以借鉴。

一、集体经济的重要性

集体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重大的作用。在今后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集体经济也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经济实力的强与弱,关系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福利的提高,也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集体经济的发展,对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没有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农户提供服务等职能,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就会就丧失了有效的载体。在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严重缺失的情况下,集体经济的发展能够扩大农业公共积累,为农业生产提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使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提高农业效率,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优化工业布局和城镇布局,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

发展集体经济可以改善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弱势地位。在农村集体经济力量薄弱的地方,农民分散经营的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生产经营信息不灵通,在市场交易中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集体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推动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集体经济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对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发展、农村振兴、农民富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重大意义。

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就是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之路。中国农村能够真正带领农民集体致富的,还是要靠集体经济组织,典型如江苏的华西村,河南的。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农村就建设得好。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对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和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都是一种强大的支撑,并且在农村转型与发展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加快集体经济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

从当前农村的实际状况出发,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应当努力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1、明_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性质

家庭联产承包制,不仅仅只是注重单干,也不是作为个体经济,而是将这种形式逐渐引入到集体经济中,进而成为集体经济的一种责任制方式,一种双层经营的体制模式。对于这种双层经营体制来说,在进行统分结合的模式以及内容上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包含诸多生产力,有着较强的适应性。

目前农业经济再生产在某些地区处于停顿状态,集体服务和支持流于形式,农业生产和收益受到影响,这是引发农村地区各种问题的一个重要根源。因此,必须重视集体经济的建设,努力完善各种制度,切实保护和使用好各种集体资源,加强集体经济实力,提高其活力,才能树立和巩固其参与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进一步赢得农民的认可和信任,完成其重大的历史使命。

2、重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构建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依据相关法律制度加大对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的力度,建立完善的村级财务运作以及相应的制度。主动探索以及农业发展机制,在遵循家庭承包经营、落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同时,积极将农业用地引入到规模经营中。

各级有关部门及其政策都需要主动调动集体经济的不断进步,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氛围。而集体经济主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存在密切的联系,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应当给予大力支持,在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有关方面不断鼓励各种集体经济的发展,推动集体经济朝着未来的方向发展,能够起到自我发展的能力。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当慢慢加大对基础设备、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3、发展集体经济要重视制度建设

将产权落实作为重点举措推动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不同形式的集体经济。加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力度,从而最大程度为集体资产的增值空间提供保障,无论是在财力还是在物力方面都应当提高集体经济的作用。建立完善的组织制度以及科学管理约束体系。不仅仅在经营的时候只是在村庄,还应当慢慢的发展到不同层次的经济组织中。不仅仅如此,为了进一步保护相关的合法权益,避免集体资产的过度损失,相关部门还应当从法律的角度上对集体经济引起必要的重视。

4、改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状况

集体经济所具有的优势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所存在的作用。在集体经济发展速度的地区,集体经济有着雄厚的力量,农民群众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有着较高的程度,同时也作为新农村面貌的呈现方式。而对于集体经济力量薄弱的地区来说,出现儿童辍学的情况较为频繁,社会没有良好的治安,严重的可能会存在封建迷信活动以及相关的赌博风气盛行。

5、壮大集体经济力量,需要提高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

相关部门应当始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集体经济,促使农业规模经营、产业化等有关方面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大力支持不同种类的合作社、行业协会等有关队伍,将农业生产水平以及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以提升。加大农村集体经济建设的力度,能够打破以往的格局,为农民朋友在社会中的地位创造有利条件。

三、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可以得知:对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来说,是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这样就要求相关部门需要对主动的调动不同因素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并提高农村集体经济水平,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度。而农村集体经济的落实情况有着不同的出发点,这样就促使各个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应当满足当地的相关要求,最终实现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崔艺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J].特区经济.2008(09).

篇2

体育产业的发展刺激了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而体育运动又会改进劳动者的身体素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国外研究表明,常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劳动者比那些不进行体育锻炼的劳动者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平均高0.6%到10%。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竞争,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资源和宝贵的财富。而身体素质是成就高水平人才的基础。所以,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离不开全国人民健康的体魄,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就为提高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提供了重要保证。

1.1体育经济发展有利于拉动国民消费

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得到满足,都倾向于选择一种健康愉悦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认识到健康的重要作用。有的健身场所对健身人员进行统计,数据显示,现在进健身场所的人数量日益上升,而且朝着全家玩、老中青的趋势发展。专家分析认为,现在体育市场之所以比较火爆,主要是因为市民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据了解现在很多居民正在转变以前的“无病即健康”的观念,这种观念的更新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经济蓬勃发展,国民消费也被带动。据预测,我国到20世纪中叶将会进入富裕国家阶段,人口总数将会达到15亿左右并比较稳定。根据这个背景,按照每年1000元每人的体育消费支出来算,我国体育消费一年的总额就能够达到15000亿,这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可见,居民需求的变化将会带动消费的变化,我国的体育消费将会随着国民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变化,未来这一消费必将会保持比较活跃的态势。

1.2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体育经济自身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他所哦带动的相关行业的发展也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了一定的力量。体育经济首先带动的是旅游业,体育产业与旅游区相结合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市场,例如攀岩、滑冰、登山等。目前,体育旅游已经成为很多地区和国家的重点旅游项目,据了解瑞士就滑雪旅游这一个旅游项目每年所接待的外国游客数量就能够达到1500万人次,实现70亿美元的出口创汇,体育产业对旅游产业的带动可见一斑。其次就是带动服务性行业的发展。例如要举办一场赛事,会有很多人前来观看,就会带动当地的餐饮、住宿等服务性行业的发展。此外,体育经济发展还会带动服装、网络等行业的发展。这些相关行业的发展自然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2.目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体育产业的火热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和积极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2.1体育经济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这个问题主要表现有二:第一运动项目的开发不合理、不平衡,因为运动项目的观赏性、竞技水平和普及程度各不相同,不同的体育项目素具有的市场容量、产业资源价值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差别都很大,所以目前的运动项目开发很不平衡,例如现在足球、网球、篮球、乒乓球等已经达到了相当的开发规模,而其他一些体育项目甚至还未进入市场;第二,体育产业的地域布局不合理,因为文化、经济、资源和思想观念等的差别,我国东部地区消费水平比西部高很多,东部地区的体育产业开发程度也比西部地区高很多。

2.2缺乏专业的体育经济管理人才

因为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的体育经济暴露出人才严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我国目前的体育管理人员多是源于退休的教练员、运动员等,而高学历的专业体育管理人才却比较少。这些体育管理人才可能对体育运动的过程比较熟悉,但是没有受过专业教育,对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这就很难经营出一个高产出、高效率的体育产业实体组织。

2.3没有发挥出相关产业的潜能

现在的体育经济非常注重利用有形资产,例如对体育场馆的经营和租借等等,但是对于赛事的会标、会徽、冠名权、队名价值等无形的资产开发度严重不足。观察体育用品市场可得,现在的高档体育用品大多是外国生产,而国内的体育用品生产行业在高档体育用品方面则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的体育相关产业普遍存在经营落后、难以满足客户需求、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这也大致我国的体育产业和相关产业难以在国际上占据有利地位。

3.促进体育经济发展的应对策略

根据上述体育经济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发挥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3.1改进体育经济发展体制

对真正的产业而言,其资源应该能够在市场上流动,但是我国的体育产业资源不能够流动,至少相当一部分的赛事、运动会和运动员是不能流动的,甚至有的场馆资源也被政府所控制。而当今社会的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是集体育的政治影响力、文化传播力、社会亲和力和经济生产力于一体的。我国要发展体育产业,就应该给体育充分的流动资源,调整体育经济的发展体制。政府应该主动推出竞争,特别是要退出利益的竞争,让资源面向市场,这才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布局和合理配置,真正让体育走入经济,走入社会。

3.2注重人才培养

发展体育产业既需要一批优秀的体育运动员,还需要一批优秀的体育产业管理者。如今运动员在体育产业中所发挥的作用自不必说,他们可以说是体育产业中的生产人员,是后来产业链得以形成的几乎和前提,所以要重视优秀运动员的培养。而体育产业管理人员的重要作用在前面论述中已经提到,培养专业化高水平的管理人员也至关重要。

3.3重视无形资源,深入挖掘产业潜能

篇3

关键词:空间体验;重要性;环境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051-01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精神享受。无一例外,环境艺术设计也不可避免地要向情感化和人性化的方面改变,而这其中空间体验就显得格外重要。对于环境艺术设计者来说,将空间体验融入到设计的理念和创意中,可以帮助设计者以更加热爱环境和生活的态度去进行创作,从而展现出其人性化的一面。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空间体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日趋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空间体验的含义及特征为切入点,强调了空间体验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密切关系,最后结合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空间体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本文希望能够呼吁更多的设计者们重视空间体验,努力创造出和谐平安的空间。

一、空间体验的含义及特征

空间是设计界一直都在讨论的经典话题,人们长久以来所追求的就是空间的和谐和个性化,即使是一间小小的房间,通过不同的设计也会产生出不同的体验。因此,空间体验指的就是设计者对于室内外环境的整体把握和认真感悟,这不仅仅是对材料、结构或是功能的体验,更重要的是了解建筑物与其场所、环境的相互关系,这就要求设计者们必要身心投入,用心完成。一般来说,空间体验主要有四个特征。第一是亲身性。顾名思义这就要求体验着必须亲自参与,调动自身所有的感官身临其境地去完成这项活动,从而获得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第二是主观能动性。对同一空间不同人会有不同的体验,它强调的是个性和独特性,别人是无法替代的。因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学识阅历等的不同,空间体验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第三是综合性。空间体验要求人们全身心的去体验,因此它是集合了视觉、触觉、听觉等的综合体验。第四是延展性。空间体验是在有限的时空内完成,但是这个有限的体会带给人们是无限的想象。因此,空间体验因其重要的特性,使其成为环境艺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二、空间体验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1.空间体验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对于设计师而言,想要创造出好的作品一定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阅历做基础的,没有一个作品是可以通过闭门造车而设计出来,离开了现实的作品无异于空中阁楼。所以,设计师们只有通过不断地空间体验,去学习优秀的作品和积累时间素材,这样才能做到厚积薄发,设计出满意的作品。同时,空间体验还可以摆脱单纯想象的桎梏,使得设计理念有理可依有据可循,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空间体验使设计更加情感化和人性化。现如今,“以人为本”的观点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一定要人性化,这就要求设计师们一定要尊重居住者的需求和感受。所以,通过空间体验,设计师们可以获得真是的感受,从而易地而处的探索和认识人们的内心世界与真实想法,了解人们对周围环境事物的感知和期许,积累素材,激发创作灵感。从而创造优秀的作品,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三、空间体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一)空间体验是环境艺术设计中一种必要的学习方法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来说,仅仅靠翻阅书籍和图片来学习是非常不够,这些都是间接体验,远不如直接体验来的淋漓尽致。因此,通过空间体验人们的感觉更加直观和生动,很容易将体验的内容变化成自己的东西,使之印象深刻且记忆长久。再者,只有通过切身的体验才能创造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而且体验和积累的素材越多,人们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和学习。此外,空间体验还能够锻炼人们独立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因为体验了许多不同的东西,肯定会有与自身想法矛盾的地方,这个时候能够促使人们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问题,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地成长。

(二)空间体验是环境艺术设计中一种有效的设计途径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空间体验,可以帮助设计者们提高设计的效率和质量。首先,空间体验可以营造空间结构关系。这不仅局限于对建筑物本身结构的体验,而是要求设计者们将建筑物与人、环境看成一个整体,使整个环境艺术设计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使空间结构布局不再单一、重复,而是从生活体验中创作出更具特色及观赏价值的建筑设计。其次,空间体验可以建立场所感,这是空间体验的升华,设计师们根据自己对该地区历史文化的理解,来体会出不同的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空间体验有其自己独有的特性,使得它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分量。尤其是在人们追求精神享受的现在,设计师们一定要重视和关注空间体验,认真地感知和理解周围的空间环境事物,努力将空间设计往情感化、人性化的道路上迈进,用可持续化发展的观点来创造出和谐的空间,提高人们生活和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孙迟,.空间体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刍议[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7).

篇4

关键词:环境监测、重要性、问题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对于环境这一概念,在这里做一简单的阐述。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环境问题是每个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最近几年,这个问题在我国日渐突出,由于我国存在的特殊国情,我国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基于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特殊性,在我国出现了多种对环境进行监测的手段,环境监测是指以环境作为监测的对象,利用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等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影响环境的污染物质及其有关的各种组成部分进行定性、定量的系统全面的分析,从而探索研究影响环境质量好坏变化的规律,进而调整环境质量,逐步解决环境问题,环境监测在监测污染物的同时,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下,已开始扩展为对生物生态变化的大范围全方位的监测。环境监测的特点有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成本高。同时它又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它的准确全面与否会关系到人类生存环境的好坏,因此在环境保护法中也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建立规范的监测制度,以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各项环境保护法的大力实施下,环境监测工作也日渐加强发展起来。

一、当前社会环境污染的特点

1、环境污染范围广,影响严重

首先,环境污染的源头来自于生产生活中,是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性质各异的。产生的污染物通常也是经过转化富集等多种化学反应后形成的,第二,与一般的损害不同,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害并非是一次性的单方行为,而是通过一系列的链条反应经过复杂的过程产生的损害结果。比如,日本在1956年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水俣病”,就是由于一家氮肥场将含汞的废水直接排入河中,河中的鱼吃了含汞的食物,而当地的居民又吃了含汞的鱼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可以说,整个事件单一的某个环节都不会带来水俣病,而经过这一复杂的变化过程导致了这场环境污染事件。

2、可持续的损害是环境污染的又一特色

环境中有害污染物的浓度一般不高,基本上是在百万分之几,有一些甚至是在万亿分之几的水平,这样低浓度的污染物在短时间内不会造成大的危害,而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积少成多最终造成环境污染,酿成惨重的后果,生活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相对于生产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很低,但人类经常生活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作用的时间很长,做用面很广,这样在人体中慢慢积累了污染物形成了低剂量、长时间的慢性中毒。

3、环境污染损害的潜伏性

由于环境本身具有消化人类废弃物能力,所以环境损害会存在一定时间的潜伏期,但这种自净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如果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不能消耗掉的污染物没有净化能力时,这些污染物就会慢慢的积累起来,最终导致损害的发生。

4、污染物的种类繁多,作用效果复杂

环境污染通常是多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种类的环境污染物可能同时进入到人的体内,它们在人体内相互作用,产生了多种有害物质,形成了复杂的污染后果,同时,每种不同的污染物可以相互叠加形成更大的污染。

二、环境监测的任务

环境监测的任务是对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进行鉴定、辨别以及测试,研究环境质量的性质,组成和结构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那么,环境监测的最基本的目的是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程度,趋势。

1、环境监测的特点

环境监测具有连续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首先对连续性进行分析,连续性是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的特性,必须坚持长期不间断的测定,才能从数据中找到其变化的规律,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那么,预测采用的数据越多,所得到结果将越准确,对于监测点一定要进行科学性的选择,一旦选中科学的监测点就要长期进行监测,其次是综合性,综合性是指监测的对象是空气、气体,土壤,固体废弃物等所有客体的综合性分析。

2、环境监测所产生的作用

(1)环境监测对城市环境规划的作用

经济与环境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注意保护环境,使经济与环境协调统一,在我国将环境保护做为一项基本国策,强调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建设实行同规划、同实施、同发展,同设计、同施工、同投产的三同步政策。

(2)环境监测对污染物总量减排和环境

随着污染整治工作的不断推进,环境监测工作也得到不断发展,其主要作用有:首先对污染企业进行不定时抽检,提高了企业对污染物的治理,使排放的污染物达到规定的标准,其次是对排污企业进行监督性的监测,能够全面及时的了解企业的排污情况,为对企业污染物的治理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技术依据。第三是对违法的排污企业进行暗查,通过暗查,对于不正常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超标排污企业进行处罚,对于治理后的污染物效果不好的企业,可以采取关停的措施。

三、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

1、采样质量因素的影响

影响采样质量的因素包括有:采样点的布设、采样的深度与厚度、采样的时间等。在实际操作中,因为受到周边环境、天气情况等因素影响无法按照理论上的要求布设采样点,这种情况下,采样点选择的不规范、不准确,使所测取的数据准确性不够,也就不能够真实反应情况。

2、仪器设备因素的影响

仪器设备的影响主要有两点。其一,仪器本身的性能,包括灵敏度和分辨力等。其二,仪器使用者对仪器使用的正确性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对仪器的校准和维护等。

3、分析方法对环境监测质量的影响

分析方法有很多种,监测人员应选择国家确定的标准方法或者是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但是任何一种分析方法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比如在适用范围或者是干扰物等方面的差别,由于监测人员本身存在的技术水平缺陷和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选取错误的现象。另外,所使用的分析方法本身也具有不完善的缺点,也会导致监测结果不够准确。

四、环境监测工作所采取的措施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的基础性工作,它的准确与否会直接影响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和进行。所以根据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的特点,环境监测系统也应不断改进,应根据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应能够保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采取的具体措施有:第一,对环境监测进行法律建设,具体理解为对监测活动制定法规,确保每项工作都按照法律去执行,用法律来指引监测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划分监测部门的等级,明确工作职责,使每项工作都能够有序的进行。第二,是监测工作硬件设施的建立和改进,具体理解为推进监测活动所使用现代化的仪器,使环境监测能够更加准确,同时,要正确合理规划仪器的使用,保证监测活动的正常进行。

五、结束语

生活质量的高低永远离不开环境的影响,环境是与人类生存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因此,做为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基础性环境监测工作也越来越重要,我们应不断加强环境监测手段,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环境监测措施,有效的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从而使社会经济能够平稳有序的发展,创造出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统一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篇5

【论文关键词】 经济体系 国际贸易。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学是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一门系统的和独立的理论,它的出现大约在本世纪40年代, 即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学派兴起后不久,几十年来,国际经济学研究吸引了西方许多经济学者的注意力并不断得以发展,新的方法和学说层出不穷。国际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国际金融理论和国家货币政等。 一、金融自由化的风险。 金融全球化的本质是金融资本的全球高速流动以寻求最大利润。巨额资本的快速流动增加了金融系统的潜在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不健全、具体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产生金融危机的诱因可以说无处不存,无时不在。主要是因为: 1.短期资本的大进大出,国际游资频繁在各国外汇、股票市场流动,具有投资、投机两重性。短期资本的大量涌入造成了经济结构性失衡,形成“泡沫经济”,一旦出现逆差或货币贬值,资金便迅速抽逃,导致国际信用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便是典型例子。据IM F估计,国际短期游资多达7.2 万亿美元,约占世界总额的20%。其投机性、流动性和逐利性构成了对发展中国家金融经济安全的严重威胁。

2.作为资本流动载体的金融衍生工具的最大特点便是其“杠杆效应”,能以较少“定金”买卖几十倍乃至上百倍于定金合约金额的金融产品,如远期合同、期货、期权和互换等,形成以证券料汇、利率和商品行情的信息预期为客体的金融衍生资本。一家金融机构的少量交易即可牵动整个国家经济甚至整个国际金融市场,金融链条上的任何环节出问题都可能使整个金融系统遭到毁灭性打击。 3.“对冲基金”规模不大,但借贷能力特别强,能够迅速筹集资金投放市场。一批基金联手再加上众多世界级银行财团的支持及其在国际组织、各国政府中的强大游说能力,足以将任何一个市场置于危机之中。 [中 华 励 志 网 Www.ZHLzw.Com] 二、 国际经济体系中的美元霸权霸权。 虽然从理论上说,国际美元本位像任何关键货币一样,对于提高国际交换效率和降低国际交易成本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后布雷顿森林会议体系中,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美元毕竟只是由美国政府法令强制使用的一种纯粹的、完全不兑现纸币,它的“生产”完全受到美国国家机器的控制,它所服从的完全是美国政府的政策制订者所愿意奉行的任何国内规则。所以美国不会,也没有义务把别的国家的利益置于美国的国家利益之上。 三、 货币一体化理论。 货币一体化就是各成员国联合起来,结成固定的汇率,执行共同的货币政策。西方学者对不同层次的货币一体化进行了划分:(1)汇率同盟。(2)假汇率同盟。(3)货币一体化。(4)货币联盟。

货币一体化理论认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之间越不能靠经常的汇率变动来改变相互之间的贸易条件和本国的国际收支地位,这两国(或多国)走向货币一体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具体说来又主要是与以下一些因素有关:①相同或相似的通货膨胀率;②要素流动的程度;③一国的经济规模与开放程度;④商品多样化的程度;⑤工资、价格的(变动浮度);⑥商品市场一体化的程度;⑦财政一体化程度;⑧政治因素。货币一体化的主要收益来自于汇率稳定。汇率经常经常性变动会影响正常贸易和投资的开展,使用单一货币能减少外汇风险,而外汇风险会象交易成本一样减少一国的进出口,同时单一货币能减少外汇风险,而外汇风险会象交易成本一样减少一国的进出口 。当前货币一体化理论的最新进展就是运用理性预期的形成,时间不一致性,信誉问题以及汇率决定等宏观经济学的新概念、新理论及分析方法对货币一体化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在货币中立问题方面:弗里德曼和卢卡认为因为有理性预期的存在,长期来看,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并不存在着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应该存在着与通货膨胀率毫不相关的自然失业率。在时间不一致性问题方面,在对“货币中立建议”西方学者进一步运用时间不一致性观点来考察货币一体化的成本。 综上所述:在全球化中,国与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作为全球化的核心,跨国公司总体上毕竟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反映了当今世界资本和技术流动快而劳动力相对不流动趋势下资源优化配置和市场竞争的需要。笔者认为,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影响,与其说取决于跨国公司,还不如说取决于本国的政策。对跨国公司既要加以利用,又必须予以限制。而且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集生产、贸易、投资、金融、商业行销、科研开发等众多功能于一体的巨大复合体,是一种时代潮流。发展中国家只有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参与全球经济,才能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有有利地位,分享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利益。

篇6

关键词:学校体育;重要性;教育改革;路径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体育运动和健康需求的日渐增大,体卫艺事业的发展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国际之间的体育赛事、交流活动更加频繁,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足、投入不足、建设不足等现实问题依然存在,推动和促进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级部门担子还较重。在学校教育环节的实际情况上,虽然较重视体育教学,而且现行新课改的课标中较大幅度增加了体育份量,课时安排多,也延长课间操时间,以此来更多地推广课间体育活动,期望有效建立起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优化措施,最终将体育测试作为学生毕业的重要科目等,这些方式方法无疑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体育素质的提高意义深远。但是现实教学中发现,体育课的安排及教学内容仍存在着许多与新课程标准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2问题现状

当下我国各地区、各级学校的所处环境与地理位置不同,尤其是东西部学校在体育基础设施方面差异明显,西部地区由于地区经济欠发达、各种条件相对有限,很多学校体育设施不足的现象依旧存在,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许多体育项目的开展与实施。有的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可能由于学校定位和素质培养发展的不同,没有足够重视体育课程的教与学,偏重了对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的发展,可想而知,体育教学势必会被当作教育过程中的游戏性课程,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从世界各国体育发展的实践、效果来看,从小学阶段到大学阶段,都集中而明显地体现着一个稳定的教育概念,那就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综合发展身体素质。但是,纵观我国的体育教育实践现状,当前的体育教育观念上,多数学校表现出对体育课不够重视,常视体育教育为附属科目,由于考评机制、培养目标重点的转移,使得许多老师不知道用学生们好动好胜的天性来激发他们的求胜欲、成功欲。因此,普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体育素质很难“达标”。这种教学思路,最终学生被教育得非常的传统化,没有创新精神,缺乏团队意识。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必须改进的地方。

4学校开展好体育教育的路径

4.1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首先从宏观战略和思想意识上,应该明确——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科目。我们应该从地区素质教育和体育教学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开始,做出调整和深入改革,不断创新。再结合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现有条件,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教学机构,以面向全体的学生,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体育教学根本理念为主导,不断提高对体育教育教学的认识与思考,摆脱限制。一方面,加强体育价值的宣传,科学对体育教学的目标进行重新的审视、制定和优化。另一方面,逐渐、逐步将体育教学列入到地区学校全面工作的评价体系上来,让学校真正重视学校体育,从本质上对学校体育进行新的评价定义。

4.2学校体育教学要多样化

新课程、新理念提倡,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多种“改革”的方式去普及体育运动,使学生感到运动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因此在体育教学新理念中,体育教育活动课的安排应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体育活动要做到形式多样,不但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而且要让学生能参与更多的体育活动。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体育活动锻炼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符合自己的爱好、自己所擅长的项目进行运动,最终达到健康的功效和实现教育的目的。初步建议,为了做到人人参与,在某些体育运动中,不要设置一些不适应学生发展阶段的运动项目来强迫学生参与,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4.3根据现有条件开设好必修选项课

作为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学校许多体育项目的设施相对于东部地区学校来说要差得多,所以,西部地区的学校应该因地制宜地开设一些在硬件设施方面要求不高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田径、赛跑等,因地制宜地发挥教学特长。学校体育教学应按照学生自身的生理特点、运动技能以及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爱好来开设必修选项课,让学生依照自己对本人现有能力的实际评价,有针对性选择体育项目来上课,因为参考了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所以制定和实施差别化、个性化的课程类别,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4.4不断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水平

教师队伍素质很大程度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最终结果,好的学校一定拥有素质过硬、团结一致、理念先进、方法科学的教师队伍资源。所以,我们应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尤其是体育教学中对青年教师业务学习的重点培养。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派一部分教师到体育院系短期进修,也可组织教师在职学习进修,还可报考上级学校继续深造等等。学校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达标标准,以促进青年教师多学习一些理论技术、实际操作的本领,这对其自身的成长和适应教学需要都大有好处。

5结束语

总之,体育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第一,教育主管部门要大力支持体育教育事业,让体育教育均衡发展,国家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要适当倾斜西部欠发达地区,逐步缩小地区间的教学条件差异,这样体育教育事业的天地才会更加广阔。第二,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要把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同等看待,不能因为追求升学率而厚此薄彼,要让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综合素质都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波.中学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N].发展导报,2015-07-10.

[2]李兴忠.当前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2).

篇7

[关键词]旅游意识 重要性 旅游业 提升

“意识”一词指与物质相对立的活动的结果,如知识、思想、观念等等。那么旅游意识可以理解为对旅游的认识,具体就是对旅游的意义、目的及各种旅游活动的观念和认识,主要包括开发意识、消费意识、经营意识、形象意识等内容。旅游的主体应为旅游者、参与旅游过程的东道主居民、旅游企业服务人员等人员。那么旅游主体的意识都可视为旅游意识主体。在旅游业的现实发展中,旅游主体还应包括对旅游业起主导作用的地方政府,因为往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和当地政府是否重视有直接关系。因此本文所称旅游意识指地方政府、旅游者、与旅游相关的东道主居民和旅游企业人员对旅游的意识。

一、旅游主体旅游意识的重要性

1.政府部门旅游意识的提升对当地旅游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从旅游意识主体关系图中可以看到,在整个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政府部门不仅起着对整个行业的引导作用,还有能力为发展这个行业做出实际的举措。无论是对旅游企业政策的倾斜和优惠,还是对居民的舆论引导,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当地居民旅游意识的提升能扩大内需,带动本区经济发展。旅游消费具有综合消费、可重复消费、可持续消费等特征,对扩大内部消费需求具有直接拉动作用。提升当地居民的旅游意识、鼓励居民旅游,能带动区内经济发展,提升当地居民旅游意识对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也有很大作用。旅游业不仅是重要的经济产业,同时也是建设小康社会、提升生活质量的民生产业。发展当地旅游,提升当地居民旅游意识,使旅游休闲意识深入人心,有利于国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3.东道主居民旅游意识的提升会带来当地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对旅游目的地东道主居民旅游意识的培育能提高当地旅游服务接待质量。当地东道主居民的旅游意识提升后,对发展当地旅游的意义有着更深刻的影响,有助于居民增强旅游目的地意识,能更好地向外来游客展示风土人情、文化特征和生态环境等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及其文化内涵,继而能提高当地旅游服务接待质量。这些意识上的转变可使旅游的服务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4.企业旅游意识提升能壮大企业实力并相应地影响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作为企业,其旅游意识除了体现在自身的经营意识和对游客服务意识上,更体现在企业对其在旅游业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清醒认识上。一个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上做得越好,对其本身的发展也越有利,旅游业发展实践表明,在某一区域范围内,企业强,则旅游业兴;企业弱,则旅游业衰。旅游业是服务行业,企业所提供的产品需要游客的切身体验和口碑相传,企业的旅游意识提升,可以壮大企业实力,提升服务质量,营造良好旅游环境,为当地旅游业带来积极的影响。

二、提升旅游意识的途径

1.以政府部门为主体进行引导、推动及宣传。政府部门会对旅游相关主体、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政府部门对旅游意识的引导和推动的前提是政府本身的旅游意识要非常到位,在政策、产业规划、管理中承担起应有的职责。旅游意识会随着社会舆论导向的培育而发展起来。政府部门可以借助媒体力量营造气氛,也可以利用教育手段培育这样的意识。

2.旅游行业的创新对旅游者的吸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领域和消费方式正在转型,在原有的消费空间饱和之时,新的消费空间也正在形成之中。在基本生活的消费要求得到满足后,许多人已经把消费目标转向文化、精神消费领域,旅游市场也正处于这一转变趋势中。而大众的消费观念一方面取决于其自身,而另一方面又要受外界的刺激和影响,外界的潮流和流行对大众的吸引会起一个很大的作用。作为旅游企业必须不断推陈出新,创造新消费点,创造流行,让游客永远对旅游有新的期待。

3.旅游者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的提高。作为旅游主体之一的旅游者,旅游动机不一,对旅游的认识和体验到的旅游感受各不一样。当旅游的内涵被旅游者越多地体验到和感受到,旅游者对旅游的认知、行为、态度将会提升。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可以分三个层次:基本层次游览观光,提高层次娱乐、购物,专门层次休养、疗养、会议、宗教朝拜等。虽然不同层次的旅游行为可以并存,但总体来说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出现在较低层次活动行为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游客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旅游出游机会增多,旅游者低层次旅游体验得到满足后,自然就会转向高层次的旅游体验。从单一的观光到对知识的获取,从获得外部满足感到个人自我实现的转变,这些转变使得旅游者对旅游的认识更深刻,旅游意识也会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1]谢彦君,陈才,谢中田.旅游学概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杨桂红.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发展对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J].经济问题探索,2001(11)

篇8

关键词 客户资源管理 服务质量 顾客满意度 顾客附加价值

1 概述

服务质量是指服务能够满足现有和潜在需求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是企业为使目标顾客满意而提供的最低服务水平,也是企业保持着已预订服务水平的连贯性程度。

传统的观点仅将服务局限在服务业上。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服务已融入各行各业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企业增加产品附加值、实施差别化战略,进而获得竞争优势的最佳途径。

2 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性

服务在现代市场营销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使传统的市场营销组合得到了改造和扩展,由4P(产品、价格、促销、渠道)扩展到7P(产品、价格、促销、渠道、人、有形展示、过程)。总的来说,服务在现代企业及其市场营销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服务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武器与形成差异化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企业标准化程度增强、差异逐渐消失、附加价值较小的情况下,企业惟有通过加入服务要素寻求更大差异化,并增加自身的产品附加值,服务业务在很多企业中创造的价值日益增加。目前像汽车、计算机和软件等制造业与信息技术产业也已认识到进行全球竞争需要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这些企业也意识到其大部分的利润来自于服务。例如,IBM在1995年的700亿美元的收入中约有200亿元来自服务业务,1998年服务业务的税前利润比1997年增长了30%,达到了38亿美元,占IBM公司97亿美元税前利润的39%。目前中国最为成功的国际化企业海尔也将服务作为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在更大程度上满足顾客和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并实现由“生产经营型”向“服务经营型”的转变。

2.2 良好的服务是降低顾客流失率和赢得更多新顾客的有效途径

现代营销观念已发展到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和大市场营销观念这一阶段。在此阶段,消费者需求成为企业经营和营销活动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降低顾客流失率和赢得更多的新顾客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提供良好的服务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

顾客流失率的变化之所以不容易引起许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注意,是因为人们往往不能充分认识到老顾客与新顾客的区别。确实,老顾客与新顾客同样都是顾客,企业均应以同样的热诚为其提供服务,但从较长时期来考察,就会很容易地发现,老顾客和新顾客对企业的价值是不同的。由“漏桶效应”可知,企业为了保住原有的营业额,必须从桶顶不断注入“新顾客”来补充流失的顾客。而每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挽留一个老客户的6倍。因此,企业应更多的关注客户的忠诚度和客户生命周期的开发与管理,从第一次销售开始与客户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有效的建立防线,将竞争对手消灭在萌芽状态,增加客户重复购买的比率,并顺着老顾客身上蕴涵的潜在客户线索,会开发出越来越多的新顾客,从而降低企业的开拓成本。

2.3 提供良好的服务促进企业利润持续增长

如前所述,良好的服务能够有效巩固现有的顾客,赢得更多的新顾客,获得顾客的长期忠诚,这样自然就会获得顾客的重复购买机会,从而促进企业的销售额不断增长。根据著名的80/20法则,注重提高服务质量有助于企业进入占有80%的市场份额的约20%的优秀企业行列。此外,一个企业的80%的利润来源于20%的销售机会,而拥有良好的服务有助于企业把握住20%的销售机会,赢得能够给企业带来大多数利润的少数大客户。

2.4 提供良好的服务有助于使企业获取反馈的信息,指导决策

在客服的过程中,消费者所提供的不仅仅是抱怨,更有对企业的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忠告和其他市场信息,发现产品在质量、性能等方面的缺点或不足,从而为企业进一步的产品开发、服务创新、市场竞争等方面采取新措施提供决策上的指导。尤其是良好的售后服务,有助于企业了解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真实意见,包括客户的潜在需求,从而为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提供指南。

3 目前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

3.1 在思想上并没有真正形成顾客第一的观念

我国企业客户服务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重销售、重产品、重管理而轻服务;重口号而轻实践,还有些甚至认为客户服务仅仅是销售部门的任务。这些误区表明,许多企业并未真正在思想上形成顾客第一的观念,并未真正贯彻以客户为中性的服务理念。

3.2 企业的第一线员工没有很强的服务意识

第一线员工是服务的提供者,又是构成服务内容的一部分,在大多数时候,消费者必须与服务的提供者接触才能完成购买行为。如在大商场设立专门的服务中心现今已成为一种趋势,商家提供的咨询、礼品包装、装裱、公用电话、投诉等服务措施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然而,商场的管理人员和担当这项服务工作的服务人员却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项工作对提高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重要意义。因此就出现了第一线服务人员松散缓慢的工作作风及冷冰冰的服务态度,甚至在一旁聊天不理睬顾客。

3.3 服务承诺多顾客意见大

从1999年6月开始,北京连续十几天的高温天气让空调销售旺季提前到来了。空调是卖出去了,可安装和售后维修服务问题成了厂商最大的难题。一方面,为了竞争,厂商的承诺越来越周全(表面上看),各种服务承诺可谓花样繁多,有些已经到了让人感动的程度:新飞有“绿色通道”;荣事达有“红地毯”,春兰有“金牌”服务;海尔承诺24小时服务到位,延长保修期等等。但是另一方面,在我国不少的企业中,顾客服务的职能却很容易被其他职能所淹没。在企业的预算中,服务开支成了弹性最大的条款。于是,在空调的热销中,就出现了承诺大打折扣甚至无法兑现的问题,服务承诺原本是为了使服务质量有形化,而这些服务承诺就像是“空壳概念”,其背后没有什么实际的内容支撑,有点像在虚张声势。

4 提高服务质量的主要途径

4.1 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观念,时刻牢记尊重顾客

企业要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企业的所有员工(包括企业的高层领导)必须首先要树立和不断地强化服务观念。企业应当将这种观念升华构建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同时,企业应当建立一种更加完善的客户导向的方案和机制。

顾客的购买过程是一个在消费过程中寻求尊重的过程。顾客与员工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顾客满意度。高素质的、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员工队伍,比再好的硬件设施更能创造顾客满意,进而创造优异的业绩。企业应铭记,只有动机出于对顾客的信任和尊重,永远真诚地视顾客为朋友,给顾客以“可靠的关怀”和“贴心的帮助”,这才能赢得顾客,才能让顾客真正体验到“上帝”的感觉。

4.2 加强一线员工的教育与培训,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第一线员工提供的行为对服务的买卖行为影响是非常之大的,他们在客户中留下的印象也将是非常深刻的。因此,对于一线员工的培训,要对员工的外表、提供服务时的态度、行为和语言的使用进行指导;要提高员工和客户沟通的技巧以及处理应急情况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员工就是企业的品牌”。

4.3 提高顾客满意度,追求顾客零流失率

美国Magnus So Derlund杂志曾刊登的一条“顾客满意——口碑相关曲线”表明,企业的顾客服务处于一般水平时,顾客的反应不大;一旦其服务质量提高或降低一定限度,顾客的赞誉或抱怨将呈指数倍增加。这就要求企业要始终如“逆水行舟”般地视顾客满意度为企业目标的重点,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售前售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质量,以此提高顾客的口碑、顾客保留率,培养并提高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

(1)建立标准化的服务流程。企业提供的每一项服务不应是孤立的和随机的行为,它应是一个系统的、标准化的服务过程。服务系统一方面要有合理的工作流程,另一方面要用现代的技术来保障工作流程的实现。

(2)提供最高顾客让渡(附加)价值。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指导下,企业应致力于为顾客提供尽可能满意的服务,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早就提出,公司的首要任务就是“创造顾客”。顾客的满意是和顾客判断那些产品和服务能够提供最大价值紧密相关的,顾客将从他们认为提供最高顾客让渡价值的公司购买商品和服务。顾客追求的是“顾客附加价值”最大的产品或服务。河南新飞冰箱厂设立“绿色通道”负责售后维修服务,使其产品顾客的让渡价值得到明显增值。

(3)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市场消费需求越来越个性化的今天,服务也要随之个性化,否则企业就会处于被动的境地。企业不仅要进行产品市场细分,还应进行服务市场细分;不仅要“一对一”销售,还要“一对一”服务,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对客户进行细分,从而做到“量身”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4)积极应对客户投诉。顾客投诉是加强顾客品牌忠诚的一次契机。在顾客选择企业的时代,顾客对企业的态度极大程度地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正是深韵此奥妙,麦当劳和IBM的最高主管亲自参与顾客服务,阅读顾客的抱怨信,截听并处理顾客的抱怨电话。因为他们心中有一笔账,开发一个新顾客的成本是留住一个老顾客的5倍,而流失一个老顾客的损失,只有争取10个新顾客才能弥补!

(5)进行客户资料整理,实施“精细化”的人。现今有一些公司在顾客生日时发送别致的生日贺卡,还会根据不同顾客的爱好派送各种音乐会或酒会的贵宾票等,这种“精细化”人性的服务会使顾客感觉到“尊贵、优越、独享、贴身、个性化”的品牌服务,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品牌的忠诚度。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精神药物; 急性中毒; 抢救; 护理

精神药物是指能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1],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抗狂躁药、镇静催眠类药物等。有报道在过量服用精神药的患者中,68%系服药自杀,32%系误服。过量服药,导致延脑中枢麻痹,患者出现癫痫发作、昏迷、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甚至死亡。因此对精神患者服药中毒的抢救和护理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共收治精神类药物急性中毒的患者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5~60岁。服单种药物中毒者14例,多种药物混合急性中毒9例;服药距抢救时间:最短1小时,最长24小时。

1.2 精神类药物急性中毒的原因 过量服药原因:自杀16例,受精神症状支配6例,误服1例。

1.3 中毒症状与体征 入院时意识模糊、兴奋躁动、发热、呕吐、头晕乏力、心跳呼吸加快、坐立不安、步态不稳、口齿不清、抽搐、瞳孔散大(≥5 mm)、对光反射迟钝等症状,少数患者意识清楚。

1.4 抢救及治疗措施

1.4.1 迅速评估病情,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 及时询问患者及家属所服药物的名称、剂量、时间,必要时留取标本检验。迅速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呼吸道是否通畅、呼吸是否规则、脉搏、心率的强弱、有无心率失常、血压的变化、癫痫发作等。同时建立静脉通道,保证静脉有效用药,并备好下一步的急救药品和器械。

1.4.2 减少毒物吸收 (1)洗胃:所有患者均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清水5~10 L彻底洗胃。(2)导泄和吸附:洗胃后均从胃管注入硫酸钠、活性炭20~50 g,以促进药物的排泄及吸附胃内残余的药物。

1.4.3 促进药物排泄 补液与利尿剂,以促进药物的排泄。以渗透性利尿剂和甘露醇的作用持久,性质稳定,无毒性反应,效果较好。

1.4.4 中枢兴奋剂的应用 若昏迷较深可用中枢兴奋剂催醒,如美解眠、利他林,肌注或静推[2]。若伴呼吸循环功能不全,可用咖啡因0.25 g,尼克刹米0.375 g,根据病情每1~2 h交替使用一次。

1.4.5 解毒和保肝 肝泰乐和维生素C解毒保肝作用[3]。

1.4.6 消除脑水仲 可静滴20%甘露醇、氟美松,或给氢化可的松。

1.4.7 对症处理 纠正和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使用促进脑代谢的药物,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人工呼吸;随时吸痰,防止窒息发生。预防感染;若合并癫痫发作可肌注地西泮或静推苯妥英纳 [4]。

2 结果

死亡1例,痊愈22例。

3 护理

3.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用心电监护仪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大小,角膜反射,及时记录,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本组患者有3例在意识恢复,血压回升,中毒症状改善后出现回跳现象,而重新陷入休克和昏迷,可能是由于药物排泄不全和残留药物被重新吸收的缘故。因此,在症状缓解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2~3 d。

3.2 做好生活护理 加强支持治疗,可静脉补充营养,如氨基酸,高糖等。大小便失禁者可留置导尿,保持病床的整洁、干净、舒适,并及时为患者更换衣物。昏迷、消瘦患者应定时翻身,预防褥疮。

3.3 保持留置静脉通道的通畅 精神药物中毒患者会发生谵妄、昏迷,有时惊厥、躁动,要注意保护好静脉穿刺部位,以防针管脱出,避免甘露醇、碳酸氢钠等液体外渗,造成组织坏死,并且反复静脉穿刺既耽误抢救时机,也增加患者痛苦。

3.4 安全护理 发生癫痫抽搐时,首要的是保证呼吸道通畅,松解衣服和领口,头偏向一侧,备好牙垫、舌钳、开口器等物品,防止舌咬伤,注意加床档,防止意外发生。对服药自杀的患者抢救清醒后,应给安全防范措施,专人陪护,加强心理疏导,确保无自杀风险。

3.5 精神患者的特殊护理 防止患者自伤或再度自杀、外出走失等行为,是其护理的重点。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加强病房巡视,做好床前交接班、病房安全检查,危险物品不能带入病房。患者服药应认真检查口腔,避免患者积存药物一次吞服,造成急性中毒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等。

3.6 做好心理护理 以关心、诚恳、温和的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耐心听其叙述,了解内心的痛苦,针对其遇到的困难,帮助其分析,鼓励其树立起生活的信息,珍爱自己的生命。

3.7 家庭监管 加强家属对病情变化和服药情况的监管,将药物放在安全的地方锁好,由家属每日按时按量给患者服用,不要让小孩或患者随意接触,防止意外发生。

4 体会

精神分裂症患者易受幻觉妄想的支配吞服大量精神药物,抑郁症患者,受抑郁情绪影响企图自杀,心里社会因素压力过大想一死了之,加之药品管理不规范导致误服或者过量服用该类药物[5]。在患者服药前就向患者及时交待清楚服药注意事项。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过量服药,及时就医。精神药物中毒患者病情变化较快,部分患者经抢救后,可能再次出现意识障碍,要注意观察。

参 考 文 献

[1] 陈淑清,王述彭,刘静芬.精神科护理学.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91.

[2] 郭莲舫,刘福根.利他林在精神药物过量中毒抢救中的应用.上海精神病学,1994,2:35.

[3] 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

[4] 徐文娟,杨忠,叶芳.大量镇静药物及抗精神病药物中毒抢救成功的体会.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8,10:604.

篇10

关键词:生存型创业;机会型创业;创业环境;TN法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0)05-0031-06

Con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 System of Survival

Entrepreneurship: Based on Chinese Circumstances

YAO Mei-fang, ZHANG Lan, GE Jing, HUANG Jin-rui

(School of Management,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2, China)

Abstract: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is one of the key questions in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field. This article studied the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as a system, in which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have different effect on entrepreneurship. As for the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system, to improve its system function and optimize its structure, we should design it systematicall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By inquiring entrepreneurs, this article has ranked the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factors of opportunity entrepreneurship and survival entrepreneurship separately by their importance, and contrasted them. In the end, this article has constructed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 system of survival entrepreneurship according to Chinese circumstances by applying TN method.

Key words:survival entrepreneurship; opportunity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TN method

1 引言

Peters和Waterman[1]的研究表明创业者在创业时更多关注的是他们所处的环境。支撑性区域创业环境的存在能够使更多的创业者产生[2]。有关创业环境的研究也逐渐在创业研究领域中显现出来[3],目前已经成为创业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外学者对创业环境构成要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Bruno和Tyebjee[4]提出了12个创业环境构成要素。Porter[5]从特定行业的角度提出了创业环境的5个构成要素,包括进入壁垒、现有竞争者的竞争状态、替代产品的威胁、购买者的还价能力和供应商的还价能力。Gartner[6]归纳总结了Bruno、Tyebjee和Porter等学者的观点,提出了创业环境的22个构成要素。详见表1所示。

同时,还有学者对创业环境构成要素作了更加系统的归纳,其中Gnyawali 和 Fogel[7]认为创业环境包括创业服务环境、政策环境、融资环境和文化环境等。Grundstén[8]把创业环境构成要素分为感性环境要素和理性环境要素,其中感性环境要素包括社会的认可、社会的规范和标准以及创业楷模的示范等;理性环境要素包括融资的可期望度、商业机会的可获性以及五类资源(技术、资金、人才、社会资本、市场的接近)的可用性。同时GEM报告对创业环境构成要素有一个较明确的界定,其概念模型认为创业环境包含九个要素,即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支持、教育与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和专业基础设施、进入壁垒、有形基础设施、文化与社会规范。

另外,相关学者还对区域创业环境构成要素进行了具体研究,如Saxenian[9]通过对硅谷地区移民创业者的研究,探讨了当地的创业环境构成要素,主要包含以地区网络为基础的工业体系、密集的社会网络、开放的人才市场、地区的社会文化氛围等。Macke和Markley[10]从社会氛围、公共基础建设以及政府支持三个方面研究了区域创业环境构成要素,其中社会氛围主要指人们对创业的态度和认知、创业文化及当地的生活水平等;公共基础建设主要指土地、道路交通、中介服务等,政府支持主要指网络建设、创业培训和教育、融资服务等。Baten[11]从不同区域工资水平、个人财富、政策、产业聚集程度和区域专业化程度等几个方面研究了区域创业环境构成要素。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我们发现目前有关创业环境要素构成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大部分研究没有从创业过程本身出发去研究成功创业需要什么样的创业环境。创业环境研究应着力关注创业者“需求”与环境“供给”间的相互关系,即回答创业者需要什么;环境如何满足创业者需求,以激励和增强创业的愿望,从而促进创业活动。(2)对国家或地区创业环境和条件的描述,往往只关注创业环境的某一方面,不能说明各种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从这两个问题出发,本文拟从创业活动的核心要素出发,尝试构建一个生存型创业环境要素体系,改善创业环境如何满足生存型创业者需求、如何激发生存型创业等问题。

2 研究方法和样本

2.1 样本基本情况及研究方法

我们对吉林省的创业者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问卷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210份,回收样本197份,回收率93.8%,经过初步筛选,认定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44份。

在抽样调查中,本文将创业者的创业行为根据如下问题分为机会型创业和生存型创业两种类型:“您以前或正在从事的创业活动,是因为您看到了机会?还是仅仅是为了生存必须?”。可能的回答包括:开始创业是因为偶然碰到机会;开始创业是因为它是必须的;二者皆有。回答“二者皆有”的从样品中除掉。因为这些回答已从样品中剔除,所以本文的测试是基于选择的。

经过选择判断,我们进行样本筛选和类型划分的统计,其中有55份问卷的创业类型不在我们研究的范畴之内,剩下89份被我们成功地划分成本文所研究的两种创业类型,即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

2.2 调查问卷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是在前人已有研究基础上制定的,分析框架几乎涵盖了所有创业环境要素指标(九大类,41项指标),参与问卷调查的创业者分别对以下两大项进行打分:

(1)在企业创建过程中创业环境的影响因素(41项指标)对创业的重要程度;

(2)创业者目前的满意程度。

其中,创业环境的影响因素对创业的重要程度打分标准为:1非常小,2不大,3比较大,4很大,5非常大。创业者目前满意程度的打分标准为:1非常不满意,2有点满意,3比较满意,4很满意,5非常满意。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九大类指标对两种创业类型的影响程度差异

我们对被调查的九大类创业环境要素指标对机会型创业和生存型创业影响的重要程度分别进行了统计计算。从统计结果来看,除创业培训及项目推介、信息化环境和中介机构以外,其他六大类指标(包括金融支持环境、政府支持环境、政策支持环境、人才支持环境、企业经营环境、文化环境)对创业影响的重要程度对生存型创业者来说其得分都要高于机会型创业者,且分值差距较大。这说明,生存型创业与机会型创业相比,其更依赖于创业环境,生存型创业者更看中创业环境的好与坏。

在九大类指标中,“政府支持环境”一项对两种创业类型影响程度都比较大,同时差距也是最大的。该结果反映出生存型创业者在环境需求上与机会型创业者相比,更希望获得来自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弱势群体。

“人才支持环境”是另一项对生存型创业较机会型创业影响差异较大的创业环境因素。这说明,由于自身的原因,生存型创业可能较机会型创业更难在当地获取所需人才。

在“中介机构”这一指标上,不同类型的创业者有较为一致的认识,并且分值都处于最低,表明该指标对两种创业类型影响都不大。这可能和我国的国情有关,因为中介机构(咨询机构,评级、评估机构,认证机构、产权交易机构)在我国运行体制还不是很健全。另外,也有可能和我们所取得的创业企业样本有关。

而其他几项创业环境因素对两种创业类型的影响程度差异均不显著,在此我们就不做详细论述了。

3.2 对创业影响程度较大的单项指标序列

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若分别从单个要素来分析,41个创业环境影响因素对创业影响的重要程度各不相同。在此,我们分别选取了对两种不同创业类型影响相对较大的10种要素,并进行了单项排序。由于篇幅的原因,在此我们暂不列出单项排序表。

从对创业影响程度较大的单项指标序列来看,无论是生存型创业还是机会型创业,金融支持环境对他们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亲戚朋友和政府的金融支持,这可能与我国所处的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有很大关系。此外,文化环境对于这两种创业类型的影响也很大,其中创业精神要素和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要素在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中分别列在第三位和第四位,这可能是因为不同的文化环境对创业者自身的特性会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创业。

从单个创业类型来看,对生存型创业来说,人才支持环境中的根据企业需要获取所需人才情况要素和企业经营环境中的信用制度完善程度和产权制度完善程度要素均会对创业产生较大影响。这可能是由于高素质的企业人才会对企业的成长起重要作用,该类人才在资源获取、机会发现、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才能对生存型创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完善的信用制度和产权制度等构成企业经营环境的要素会使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此外,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信息化要素,政府支持环境下的防疫要素和电业局要素以及人才支持环境下的各类型人才市场完善程度及运行效率等要素分列第7~10位。对于机会型创业来说,信息化环境要素对其影响很大,在信息化环境下的金融领域信息化和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信息化两要素分别排在第三位和第五位。这点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对机会型创业企业来说,机会的获取至关重要,而良好的信息环境是获取创业机会的最佳路径。排在后五位的分别是政府支持环境中的与企业创业有关的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要素,人才支持环境中的企业需要获取所需人才情况要素,企业经营环境中的保障稳定经营的社会治安环境要素和产权制度完善程度要素以及人才支持环境中的人才规模要素。

4 基于TN法的生存型创业环境要素体系构建

TN法是一种从系统诊断、系统优化到系统评价的集成化方法体系。在此,我们运用专家调查法来确定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我们选取的调查对象为吉林大学创业研究中心的专职教师和博士生,共发放30份问卷,回收27份,回收率为90%。我们的评价标准为统计计算各专家对任意两个要素之间影响关系的评价情况,若有50%以上的专家认为二者之间存在影响关系,则我们认为此二者之间具有直接影响;若专家赞成比例低于50%,则认为此二者之间没有直接影响关系。我们据此构造出生存型创业环境要素系统的直接影响矩阵,如表2所示,如果某因素Fi与因素Fj有直接影响,则相应的第i行第j列元素为1,如果没有直接影响关系,相应的元素为0。

再根据表2,利用TN法计算生存型创业环境重要影响因素指标对创业的影响程度,也就是运用Matlab 7.0所计算出的综合影响矩阵,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从生存型创业环境系统的重要程度可以看出金融支持环境中的政府因素(F2)对生存型创业的影响最大,其对应的中心度为2.7866。另外,生存型创业环境中的要素指标――根据企业需要获取所需人才情况(F4);创业精神(F3);各类型人才市场完善程度及运行效率(F10)也是生存型创业环境系统中的重要因素,其对应的中心度分别为:1.4885,1.3191和1.2139。通过原因度的计算结果,生存型创业环境系统的原因要素为亲戚朋友(F1)、政府(F2)、创业精神(F3)、防疫(F8)、电业局(F9),这些指标对生存型创业的影响较大,其中创业精神(F3)和亲戚朋友(F1)等环境要素的影响程度最大,分别为0.4413和0.4243;从受影响的角度来看,在创业时受影响的因素有:根据企业需要获取所需人才情况(F4);信用制度完善程度(F5);产权制度完善程度(F6);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信息化(F7);各类型人才市场完善程度及运行效率(F10),其中受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为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信息化(F7);产权制度完善程度(F6),对应的原因度为-0.326和-0.3163。

5 结论与对策

5.1 本研究的结论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出路在于充分就业。而实现充分就业的最有效途径是促进科学创业。因此,同就业一样,创业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热点议题。创业环境对创业的影响是深远的,创业环境的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日益受到各国和地区的重视,随之而来的创业环境的研究也逐步深入而系统。

本文把生存型创业环境看作是一个系统,在创业环境系统中的不同的环境要素对创业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对于生存型创业环境系统来说,要提高创业环境的系统功能,优化其结构,必须根据系统中主要影响因素的特性进行系统设计。本文通过对创业者的调查,对生存型创业环境要素的重要程度进行了单项排序,并尝试运用TN法结合中国实际构建了生存型的创业环境要素体系。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创业环境要素对生存型创业活动的积极影响,挖掘创业环境要素对生存型创业活动的重要程度,在实践上可以为我国生存型创业者以及政府部门制定创业政策提供参考,同时该问题的研究对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城市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小康社会及和谐社会目标的全面实现,更具现实意义。

5.2 基于本研究结论的对策建议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增加创业企业资金来源

金融支持环境中亲戚朋友要素是导致创业成功开展的重要因素,而政府因素对生存型创业的影响程度最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现有的生存型创业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私人权益资本,而政府虽对生存型创业影响程度很大,但并不是生存型创业的主要原因要素,故应加强政府金融支持力度。

我们认为政府部门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支持生存型创业企业的成长。如可以逐步建立创业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建立多种形式的信贷担保机构,开辟多渠道筹集担保资金,增加筹资范围;根据我国创业企业的特点,在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及城市商业银行等区域性商业银行内设立相应的部门,做好对创业企业的贷款,适当提高对创业企业贷款的比例,以满足创业者合理的信贷需求;建立创业企业发展基金,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财政和向社会发行债券,进行企业化管理;发展直接融资,组建专门为创业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工业投资公司,以直接持股和发放长期贷款方式向创业企业投资;适当运用税收优惠、贴息等手段鼓励向创业企业投资,支持其技术改造,帮助其完成产业升级[12]。

(2)完善人才市场,提高人才市场运行效率

人才市场环境反映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是衡量人才创业环境的重要因素。人才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与其他要素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为了完善人才市场,提高人才市场的运行效率,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人才流动指数,促进人才有序竞争,激活人才资源活力;人才市场在招聘过程中应本着公开、公平的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增加人才中介机构的数量,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加大人才流动的自主性和开放性。

人才引进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创业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政府应大量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组织人才招聘会。因为政府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从某种程度上有利于人才的专业化配置,充分发挥人才创业的专业优势;组织人才招聘会是政府招才引智的重要途径。此外,还应提高行政机构的办事效率以及执法部门的执法水平[13]。

(3)营造创业文化环境,激发创业者创业动力

首先需要人们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陈旧的不利于创业创新的观念,严重阻碍着人们的创业行为。因而,在文化环境建设中,应大力弘扬创业文化,宣传创业光荣,树创业典型。历史名人、当代典范都可成为创业者敬仰与学习的楷模。

另外,应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鼓励创业。削弱那种认为稳定的工作比充满风险的创业更可取的传统文化影响,向人们灌输勇于创业、敢于冒险的价值观念,帮助创业者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在社会上通过多种形式营造出创业光荣的风气。总之,要为创新创业大造舆论,改变陈旧观念,创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舆论环境,提升创业者的创业精神,激发创业动力[14]。

(4)加强信息投资,拓宽创业信息渠道

信息闭塞既是观念落后的重要原因,又是创业行为的现实障碍,同时也不利于创业者发现创业机会,提高综合素质,获取所需人才。由于信息短缺,市场情况不明,许多人将工商活动视为畏途,即使大胆行动,也难逃失败厄运。所以,社会、政府、创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一方面应该加强通讯投资和经济信息加工与传播体系建设,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电信技术,改善信息条件,使有志创业者通过信息体系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获得很多有益的信息,发现创业机会;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大力培养创业者及相关人才高效、快速地获取信息的能力。创业者及相关人才应掌握网络技术,并学会对信息的筛选。

(5)重塑产权制度,优化企业经营环境

在企业经营环境中,产权制度的完善程度受创业的影响很大。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创业企业在创立初期并没有明确界定产权关系,故随着创业的进行,产权制度很难完善。这可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极大地制约创业企业的发展。

我们认为应按照“谁投资、谁所有和鼓励改革、支持创业”的原则客观公正地重新设计产权结构,要着眼于企业未来而不是过去,不是存量而是增量。界定产权不仅是对过去企业发展的贡献进行分割,而是要把产权结构设计与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管理体制结合起来。界定产权目的在于为创业企业未来发展建立坚实的法律基础。因此,要与产权界定工作相结合,推动大型创业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造,建立规范化的股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鼓励中小型创业企业积极探索新的企业组织形式,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创业企业自,尊重创业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和法人财产权,赋予企业经营者经营决策的自、企业财产的调配权、企业用人的选择权和企业内部分配的调控权[15]。

参 考 文 献:

[1]Peters T, Waterman R. In search of excellence[M].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82.

[2]Cooper P A. The palo alto experience[J]. Industrial Research, 1970, 12(5): 58-61.

[3]Shapero A, Sokol L. The social dimensions of entrepreneurship[A]. In Kent C A, Sexton D L, Vesper K H, eds. Encylclopedia of Entrepreneurship[C].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82. 72-90.

[4]Bruno A V, Tyebjee T T. The environment for entrepreneurship[A]. In Kent C A, Sexton D L, Vesper K H, eds. Encyclopedia of Entrepreneurship[C].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82. 288-307.

[5]Porter M E.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M]. New York: Free Press, 1980.

[6]Gartner W B.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scribing the phenomenon of new venture creation[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5, 10(4): 696-709.

[7]Gnyawali D R, Fogel D S. Environments for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 key dimensions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4, 18(4): 43-62.

[8]Grundstén H.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and the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D]. 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4. 1-162.

[9]Saxenian A. From brain drain to brain circulation: transnational communities and regional upgrading in India and China[J]. 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005, 40(2): 35-61.

[10]Macke D, Markley D. Entrepreneurship and rural America[J]. Rural Research Report, 2006, 17(4): 1-6.

[11]Baten J. Creating firms for a new century: determinants of firm creation around 1900[J]. European Review of Economic History, 2003, 7(3): 301-329.

[12]曾敏军,张雪平,左宗,等.对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探讨[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2000,(3):28-30.

[13]湖北省京山县委组织部.人才创业环境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组织人事学研究,2007,(2):42-45.

篇11

一、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及基本态势判断

(一)经济增长自高位趋稳后出现小幅回落,节能减排压力依然较大

今年以来,我区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经济增长速度小幅回落,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一季度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8.3%,比去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从历年来生产总值情况看(见图1),一季度增长速度通常是全年最低的,此后基本呈逐季加快的态势,2007年上半年增速达到18.2%;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年的比重为38.56%(见图2)。

我区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节能减排压力依然较大。主要原因在于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低、工业重型化趋势加快,以及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节能减排体系不健全等。如不能加以有效控制,将对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二)三大需求两降一升,物价攀升作用不可低估

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受市场规律变化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进一步回落。1-5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21.5%,比上年同期低3.3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由上年同期的第15位下降至第23位。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区经济增长的投资拉动型特征,其下降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潜在威胁,使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增长以及民生改善等失去必要的资金支持。

消费需求增长迅猛。1-5月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3%,比上年同期快7个百分点。究其原因,除受到消费升级、职工工资水平提高等因素影响外,物价水平上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消费额的增加。受钢材、原油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国家加强房地产调控等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汽车、住房等消费需求短期内呈下降趋势,食品消费支出不断增加。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物价居高不下、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增大,消费增长将受到抑制而出现回落,而且还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须引起高度重视。

进出口增速大幅度下降。1-5月全区海关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1.2%,比去年同期下降10.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增速回落19个百分点,进口总额回落6.5个百分点。自去年5月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较大,对我区出口增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二季度受美国次贷危机和出口退税率调整的影响,我区出口的外部需求将继续减弱。

(三)三次产业增长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农牧业下降幅度最大

农牧业增长下降,气候和农资价格上涨影响较大。今年春季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少,土壤墒情普遍不如去年,加上农资价格上涨,在去年较快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上升的难度较大,一季度第一产业同比增长4.4%,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5个百分点。进入二季度以来,降雨增加,土壤墒情逐步改善,牲畜出栏情况良好,为农牧业增产奠定了基础。国际粮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为我区农牧业生产创造了巨大的外部需求。为减轻成品油调价、农资涨价的影响,中央财政已累计向我区下达农资综合补贴资金31.8亿元,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为维护粮食安全,国家将逐步加大农牧业投资,这将促进我区农牧业加快发展。

第二产业增长小幅回落,主要工业产品增长保持稳定。一季度第二产业同比增长24.5%,比上年同期下降1.6个百分点。二季度,钢铁等资源性产品和动力价格上涨和国内煤电油气运再度紧张,为我区资源性产业加快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生产成本的攀升;而从紧的货币政策、银行加息将使企业资金面临吃紧;从政策分析看,国家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从严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新上扩能项目,将影响我区冶金、建材等产业的项目建设。

第三产业增长平稳,增长幅度有所下调。一季度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3.7%,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1个百分点。房地产业稳步发展,1-5月房地产投资增长59.9%,房屋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分别增长45.3%和12.5%。金融业稳定增长,1-5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5.6%和17.4%。下阶段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并存,一是随着货物运输需求持续扩大,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但较高的油价对公路运输造成一定的影响。二是城镇化持续推进,居民住房质量的更新换代,为房地产业奠定了需求基础,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逐步释放也将一定程度上制约房地产业发展。三是投资需求的上升促进了企业存贷款规模的扩大,但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对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制约了企业贷款增长。四是随着旅游黄金季节的到来,草原草势的状态良好,旅游需求将进一步上升。旅游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服务质量逐步提高,将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但会展业规模的收缩和因燃油价格上涨提高的旅游交通成本,对旅游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东部盟市发展加快,但发展质量有待提高

各盟市经济发展势头普遍良好,区域间发展更趋协调。呼、包、鄂优势地区继续带动全区经济快速增长,一季度三市生产总值占全区的比重为56.8%,比去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东部5盟市加快发展,占全区的比重由去年的28.5%上升至30.3%,其中通辽、赤峰和锡林郭勒3个盟市生产总值增速超过全区平均水平。但同呼包鄂地区相比,东部5盟市还存在着资金等要素投入不足、自主增长能力不强、结构趋同,工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以及对内对外开放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突出现象。

(五)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增速下降,农牧民收入增长后劲不足

财政收入增长减缓。今年以来,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再加上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了工业、交通运输、电力等行业的税收增长,使得财政收入增速减缓。1-5月,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38.2%,比去年同期下降5.2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增长趋缓。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5.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低5.2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0.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个百分点之多,比上年同期低11.9个百分点。表明粮食肉类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同时,我区农牧民并没有明显受益,而农资价格的上涨更可能使其有限的收益被抵消。

(六)居民消费价格居高不下,控制物价形势严峻

1-5月,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高达8.1%,比前4个月回落0.2个百分点。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是食品类价格,涨幅高达23.2%。其主要原因一是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二是种养殖成本随着化肥、农用机油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而提高;三是去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大幅上涨在今年形成较大翘尾,对1-5月全价格上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给居民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使得居民实际收入增长放缓、财产缩水、食品支出较快增加。

(七)社会保障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拓展

到5月末,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统人数达到373.7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0.4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57.68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去年的172元提高到192元,5月份当月低保人数达到80.6万人,人均补助水平125.7元;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在去年90.4万人基础上扩大到110万人,农区补助标准438元,牧区补助标准500元。但我区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障覆盖面窄、大批国有企业职工因“转轨”断保、弃保增多、社会救助体系尚不健全等方面。

(八)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今年以来,我区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加大公共服务支出,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建设,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但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产品方面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部分地区“两基”达标仍处于较低水平,全区尚有20多万中小学生在校外借(租)住;教育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农村牧区卫生服务体系仍然薄弱;文化设施城乡分布不均衡等。

二、全年经济运行趋势判断及对策建议

2008年下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较为复杂的外部环境。从国际环境看,能源、原材料、粮食等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将使世界面临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加剧,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压力难以释放,从而危及我国的金融安全,这些不利因素都将增加我区经济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

从国内环境看,面对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中央通过宏观调控,使经济过快增长得到了有效遏制,缓解了通胀压力由粮食、能源领域向其他领域的全面扩散。从做好两手准备着眼,提出既要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抑制通货膨胀,又要防止经济下滑,避免大的回落。随着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实施,国家将进一步加大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支出,继续重点支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节能减排、抗灾救灾以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等,将直接推动我区投资需求的上升;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全面推进,对老、少、边、穷地区扶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以及国家继续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都将为我区经济发展带来提供发展动力,保证我区经济总体上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水平。

在上述适度偏紧的宏观背景下,考虑到我区经济增长的资源性特征,再综合目前经济运行的趋势和历年经济运行特点,预计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消费稳定快速增长,投资则有小幅回落,进出口保持稳定,总体影响上将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张势头有所减弱。使经济运行呈现高位趋稳、小幅下降的态势,生产总值将达到7042亿元,增长17%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左右,第二产业增长23%左右,第三产业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5%左右。(见下表)

为实现上述目标,下半年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篇12

学校体育是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与感召下,学校体育的地位以及被重视程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尤其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引导下,学校体育在教学的理念、内容、方法以及目标上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革。在此背景下,加强对体育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开发,对于完善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构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求的学校体育教学体系而言,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及应用价值。

二、 隐性课程的概念与特征

1.隐性课程的概念

隐性课程的概念是由美国教育理论学家杰克逊,于1968年在《班级生活》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源自于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附带学习”,意指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环境影响而学习到的计划外的知识,包括价值观念、规范意识以及学习态度等。我国在1998年出版的《教育大辞典》中,对隐性课程的概念解释为: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

2.隐性课程的基本特征

(1)从存在形式来讲,隐性课程集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于一体;

(2)从影响角度来讲,隐性课程具有积极与消极并存的两重性;

(3)从内容构成来讲,隐性课程是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有机融合;

(4)从作用机理来讲,隐性课程是有意识性与无意识性的辨证统一;

(5)从行为目标来讲,隐性课程是非预期性与可预期性的统一;

3.隐性课程开发的依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所存在的弊端得以日益凸显,而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于全面型人才的需求,我国开始全面推广与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理念所彰显的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教学目标,仅靠单一的显性课程是无法完成的,由此引发了对隐性课程开发与运用的思考与研究。隐性课程包含着构成非教学主体内容的各种相关要素,强调对学生的思维、意识、动机以及态度等心理活动的规范与导向,是人的文化底蕴、道德修养、精神境界、意识品质在个体身上的具体体现。由此可见,隐性课程的开发,是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与引导下,以培养全面型人才的目标为依据而开展的,是实现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发隐性课程的必要性

1.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与发展

学校体育教育是对社会体育所蕴含的文化元素进行有效的提取、整合与优化,而形成的一种具有规范化功能的社会文化活动,其自身所具备的文化功能与文化精髓伴随着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进程,而得到有机的传承。学校体育的文化功能是校园体育文化形成的重要内驱,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必需的原动力。而隐性课程作为学校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在的实质决定了对于学生体育文化修养、学校体育环境的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基于内在的影响与熏陶基础上的“唤醒效应”与教育功能,能够有效地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2.为实现学生健康自主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由于隐性课程不具备统一规范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其作用的发挥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自我意识。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所显现出的自我意识由自觉接受与自主抵触两方面构成。自主抵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消极态度的具体体现,是制约学生正确学习动机建立的主要诱因。而隐性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意识与道德等相关因素的培养与促进的功能,是有效消除学生自主抵触意识的重要手段。因而,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对隐性课程的开发,不仅有利于学校体育教学功能的完善,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3.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学校体育教学,其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显性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传授学生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而隐性课程则注重对学生体育学习动机、自主意识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影响与引导。只有将两者有机地融合,才能够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因此,通过隐性课程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增强自主参与意识,是终身体育思想形成与确立的重要基础。

4.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隐性课程通过自身所蕴含的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以及体育价值观念,能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思想、体育道德以及体育理念的培养,使之形成与素质教育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体育学习的价值取向,并在其促进与引导下,激发体育学习的兴趣,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5.有效地弥补显性课程的不足与缺陷

由于显性课程过于注重对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在思想、意志以及品质等方面的培养效能则存有一定的偏失。而隐性课程能够从各种角度、不同途径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与引导,使得在显性课程中无法实施的内容,得到有机的补充,进而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功能趋于完整性、一统性和实效性。

四、 隐性课程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发途径

1.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构建积极健康的体育环境

体育隐性课程重视体育环境潜在作用,强调对学生生理潜力与心理潜力的开发,进而在体育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下,实现自我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体育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提高其认知水平,而且,还能够为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提供有效地资源。

2.加强学校体育教学显性课程的规范化管理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作为内容主体的显性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与决定着对隐性课程的开发,这是因为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两者间所具有的必然的内在联系。就存在形式而言,隐性课程依附于显性课程,并通过显性课程的开展来发挥其影响与熏陶的作用。因而,实现显性课程的规范化管理,势必会对隐性课程的进一步开发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由于在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间所显现出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特征,也决定了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显性课程的规范化管理对于隐性课程的开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构建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一体化教学体系

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机顺延,是体育隐性课程开发的重要途径。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对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的巩固性练习,还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发展需求,而有针对性地选择体育运动项目,这对于维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参与意识具有重要的影响。另外,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还能够促进学生彼此间的人际交往,形成情感与兴趣的互动。通过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发展,这对于学生实现自我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充分体验体育运动所具有的重要内涵,提高其认知水平,进而促进其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与确立。因此,应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与管理,使之与课堂教学形成有机的呼应,进而构建起具有同步发展功能、相互促进作用的课堂与课外一体化的教学体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强化体育教师队伍素质能力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具有优秀品德与高度责任感的教师,能够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品德以及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而缺乏必要道德规范的教学行为,势必会对学生学习动机、价值取向以及学习热情形成严重的误导与制约。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道德规范体系,才能够通过自身的行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与引导。同时,由于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隐性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其自身素质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隐性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因此,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感召下,本着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健康发展的目的,加强对体育师资的建设,是实现隐性课程有效开发,育人效应切实提高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姚蕾.隐蔽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 毛振明,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篇13

关键词:备件管理;经济效益;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7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1

一、备件管理的内涵

在设备维修工作中,为缩短修理的停歇时间,根据设备的磨损规律和零件使用寿命,将设备中容易磨损的各种零部件,事先加工、采购和储备好。这些事前按一定数量储备的零部件,称为备件。

1.备件管理的范围,企业的特点是连续化、机器设备种类多、规格型号复杂。机器设备,都由许多零部件组装而成。这就要求备件专业工作人员,不仅要熟悉设备以及备件的使用部位,能准确看懂图纸,懂金属、非金属的材料性能,还要了解备件的加工制造工艺、了解镀涂、热处理、探伤等。同时要编制计划、申请订货、设好仓库、管好占用流动资金等。所以备品配件管理工作是一项有关技术、物资、财务管理的综合性业务。

2.备件管理的目的,备件管理的目的是用最少的备件资金,合理的库存储备,保证设备维修的需要,不断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经济性。并做到把设备突发故障所造成的停工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把设备计划修理的停歇时间和修理费用降低到最低限度,把备件库的储备资金压缩到合理供应的最低水平。

3.备件管理的主要任务,备件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及时有效地向维修人员提供合格的备件。为此必须建立相应的备件管理机构和必要的设施,并科学合理地确定备件的储备品种、储备形式和储备定额,平衡供给与需求,满足日常需求以及生产周期的不确定性需求。重点做好关键设备维修所需备件的供应工作。企业的关键设备对产品和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备件管理工作的重点首先是满足关键设备对维修备件的需要,保证关键设备的正常运行,尽量减少停机损失。 做好备件使用情况的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备件管理和维修人员要不断收集备件使用中的质量、经济信息,并及时反馈给备件技术人员,以便改进和提高备件的使用性能。

总之在保证备件供应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备件的资金占用量。备件管理入员应努力做好备件的计划、生产、采购、供应、保管等工作,压缩备件储备资金,降低备件管理成本。

二、加强备件管理的有效措施

1.实行备件计划提报会审制度,为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领导非常重视备件的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召开备件材料协调会,充分听取厂、车间和科室工作意见,及时改正材料备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吸收合理化意见,提高工作水平。实行备件计划提报会审制度,确定计划提报的合理性、准确性,会审的主要内容:针对各车间、科室申报的月度、季度、大中修等计划中的重点材料备件进行以下方面的论证:所需计划该不该报出;根据质量、成本、服务等因素综合确定最佳的供货商;所需材料备件单位的希望和要求;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办法,听取意见。

2.完善备件、材料管理制度,抓备件管理的核心。本着既满足生产需要,又降低库存的原则,适应和理顺检修公司成立后,备件、材料的计划申报、验收入库、领用出库等相关程序。做到备件材料消耗费用的计划支出和有效的控制,达到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明确计划提报管理,入库验收管理,保管发放管理以及库房汇报管理。

3.积极做好备件的基础技术管理。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实行ABC管理法,ABC管理法是一种从种类繁多,错综复杂的多项目或多因素的事物中,找出主要矛盾,抓住重点,照顾一般的管理方法。企业为了保证维修需要,储备品种繁多的大量备件,占用了大量资金。每种备件的重要程度、供货难易和库存时间各不相同,为了分清重点与一般,区别对待,控制备件库存,将备件划分为A、B、C三类。划分时考虑的原则如下:保证维修和生产的重要程度,加工难易程度和定货周期长短,占用资金的多少。

4.坚持备件的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全部采用国家标准、部颁标准选用和设计制造备件,尽量减少备件的品种;大量不同而相似的设备备件如天车的车轮、减速机、同步轴,打正机滑道、液压缸等,通过修改设计,逐步互相靠拢,使备件统一、具备互换性;按相同的设计标准,将相同结构、相同功能、不同尺寸和技术参数的备件,如齿式联轴器、减速机、单传辊道等,按一定规律排列起来,构成一种备件系列。

5.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备件的寿命。如在实际工作中采用耐磨铜滑板,以增加轧机万向接轴套筒滑板的寿命;采用堆焊技术焊补修复磨损严重的轴;采用激光表面处理技术处理剪刃,以做到多次重复利用。

6.积极进行备件研制。对无图纸或图纸不清楚、不详细的备件,利用日常检修、大中修的时间进行测绘,研制备件,绘制图纸。

7.作好图纸管理。做到一种备件图纸唯一,图、物相符;备件图纸及时下发车间、班组,使之成为备件使用、设备维护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设备、备件报废,图纸必须销毁;档案室设立专门的备件图纸柜,必须蓝图、底图共存,常用备件常备蓝图。

8.通过奖励考核措施,加强备件的修复利用。

9.制订《设备报废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设备备件管理工作,严格下线设备备件的报废标准,杜绝可重复使用及可修复利用备件的浪费损失,达到降本增效及机旁备件良好备用的双重目的。

篇14

关键词:信息化 竞争优势 会计电算化 重要抓手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3-167-02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新的历史形势,促进会计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国际化、精细化、社会化进程已经成为摆在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而实行会计电算化,正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一、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竞争力

信息网络的发展,企业信息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目前,企业信息化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普及,尤其是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公司内,信息化的运用程度已经很高。将信息技术引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建立互联网络、信息技术的全新竞争战略在西方企业中得到普遍应用,并日益成为企业竞争的优势。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改进和强化了企业物资流、资金流、人员流及信息流的集成管理,对企业固有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产生了强烈冲击,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

1.业务流程重组,促进了企业组织结构优化。随着传统的组织结构相继被科学的、现代的组织结构所替代,一些大企业的各业务部门及部门人员逐步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从而促进了企业组织结构的最优化。

2.信息化实现了共享管理成本。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从而形成了成本优势。信息化企业成本的下降,使企业能以低信息成本实现共享管理成本,改变企业的竞争方式,给企业提供了新的竞争空间。

3.电子商务使企业生产经营智能化。随着电子商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给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消费与开拓市场的机会,及时改变和调整经营战略,形成不易为竞争对手模仿的独特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的结合所形成的各种企业信息技术,实现了企业高度集成化,使企业生产经营趋于并行、敏捷、智能和虚拟化。

4.信息化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不只是计算机硬件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即在信息化过程中通过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建立良好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实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二、推进信息化,赢得企业竞争优势未来

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网络社会,谁在这场信息革命中领先一步,谁就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随着国民经济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较快发展,信息化已经为很多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使得这些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能脱颖而出。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已经变得非常普及。信息技术的普及已经开始将它从潜在的战略资源转变为制造的商品性因素。信息技术成为一种基础性技术,它必然影响竞争,它的影响不仅局限在微观经济层次。所以,要继续发挥信息化的作用,通过信息化为企业谋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必须在信息化所发挥的功能上进行创新,这也将是信息化以后的发展趋势。

三、实行会计电算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信息技术的浪潮带动了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革命,通过信息化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就成为一个现实的战略选择。会计电算化正是适应这种历史背景应运而生的必然产物。如何积极实行会计电算化,就成了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主(下转第169页)(上接第167页)要经历的两个发展阶段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会计核算电算化。我国原来的会计工作基本处于手工和半手工状态,会计只能提供事后核算资料且简单粗糙,管理水平低下,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面对市场经济和繁重的核算工作双重压力,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迫切要求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但核算电算化基本是模仿手工操作,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范围、数据和质量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对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要求并迅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核算电算化只是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准备阶段,其好处是为建立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是财务和企业管理计算机化。这个阶段是会计电算化最有意义的战略决战阶段。建立并实际运行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显著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长期的、隐含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大量地迸发出来,在这个阶段将实现财会和企业管理现代化。这个阶段的系统必须是完整的、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必须与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共同规划、统筹设计。

(二)实行会计电算化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1.可以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由于实践会计电算化,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促使会计工作从简单的算账、报账型向管理型转变。

2.促进会计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所带来的对于传统手工方式下的理论和方法的冲击。促进了会计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会计管理?制度的不断改革。

3.提高工作效率。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原始凭证的审核、填制记账凭证以及会计凭证的复核与手工方式下是一致的,记账凭证输入电子计算机后各环节的工作,完全由计算机自动操作。

4.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会计电算化对输人的数据提出了一系列的规范要求,数据在处理过程中始终得到控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手工操作中的不规范、不统一的做法。

(三)企业在实行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提高对实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认识水平。从一定意义上讲,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对新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必将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而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又将使电算化会计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理论主要研究如何用计算机实现手工系统的工作,而没有对系统提出更高的具有其自身特点的要求,这是远远不够的。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特别是会计软件的研制有了更高的方向和目标,才能更符合会计、审计工作的实际要求,会计电算化软件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会计工作,才能使会计工作在实现电算化后更加规范、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强,才能更好地为管理决策服务,以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效益原则。

2.扎实做好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比如,对操作权限的限制有密码程序,验证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有校验程序等。同时,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

3.不断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技能。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电算化会计下的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计算机专业人员。为了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就要培养复合型人才。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必须大力加强会计人员培训的力度。加强并制定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计划,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要注重实效,不搞一刀切,还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加速会计教学改革的进程,培养新一代的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会计实务的会计人员。对系统维护人员应尽量聘用计算机专业人员,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现有的会计人员必须加速知识更新,提高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世鹏.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济论坛,2005(12)

2.齐芬霞.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探析.会计之友,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