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财务困境范文

企业财务困境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4-17 15:59: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企业财务困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企业财务困境

篇1

根据理论,当委托人对人的行为具有依赖性,并且获取人的信息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时,在关系中就存在道德风险。当企业同时存在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时,企业的投资行为同样会产生道德风险。债权人具有优先的收益索偿权及企业破产时财产的优先索偿权,企业价值上升时,企业价值的增长要由股东与债权人分享,并且债权人分享固定且优先的收益。因此,尽管企业面临一个净现值为正数的投资项目,在最终风险由股东承担的情况下,股东只要没有从中获得与之所承担风险相对应的报酬,就会拒绝将股权资本投入到这个净现值为正数的投资项目中去。而只要企业存在着未清偿的债务,就会存在企业提高资产的风险程度向债权人转嫁经营风险的道德风险问题。

当企业面临财务危机时,这种转嫁风险的动机将更加强烈。因为企业面临着财务失败,股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会增加新的投资,因此,冒险的股东可能会违背与债权人签订的契约,将企业所能控制的现有资源投入到风险更高的项目中去:一旦成功,会摆脱困境并分享较高的盈余;一旦失败,则宣告破产。而保守的股东可能会倾其所能转移企业的资产,比如变卖企业有价值的资产。在极端的情况下,企业有可能通过非法手段粉饰企业财务报表,封锁消息,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诱使外部股东或债权人进行投资,以向新的股东或债权人转嫁风险。这一系列的道德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二、运用企业战略学理论分析

企业战略学理论是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探求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直接原因。这一方面的研究一般根据Porter的竞争优势理论,强调竞争对手进入和替代的威胁以及与客户或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等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后就可以确认企业在降低成本、产品差异化、市场竞争策略上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一些外国学者认为,导致企业财务上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基于此,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案例研究,其目的就是找出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共同因素。

Argenti将处于财务困境的公司所面临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五种管理失误,即首席执行官权力过大、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的职位没有分离、财务总监没有相应的权力、董事会缺乏必要的管理能力而且态度消极、董事会这一层以下缺乏管理深度。②三种财会体制弱点,即预算控制能力不足、现金预测不足、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认识不足或能力缺乏。③公司对其经营环境感觉不灵敏,缺乏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④存在一些常常能导致公司经营失败的错误。

1991年,Pratten将导致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四点:①商业环境的变化,如竞争、技术发展的变化。②经济环境的变化,如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的变化。③公司发展速度过快导致资金不足。④管理失败,如战略制定的失误。另外,Pratten还结合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所出现的新情况,总结了一些新的影响因素,如经济全球化、管制的放松及技术进步的加快造成国际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等等。

三、运用非均衡理论分析

非均衡理论,如混沌理论和灾害理论,主要是描述性的,即它们发现了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前的某些征兆,但没有找到能够解释引起财务困境的真正原因。

混沌理论主要从考察一个乃至其后一系列由其产生的微弱干扰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入手,指出当这一系列微弱干扰对系统的非均衡影响逐步累加时,最终会导致整个系统偏离原来的均衡状态。混沌理论认为这些搅动都是外生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可控性,比如自然灾害、政府政策等。

灾害理论主要关注系统中的几个潜在均衡点,着重分析在一些逐渐平缓发生的变化后出现的突然的、不连续的变化对整个系统的影响。Ho和Saunders(1980)首次将灾害理论应用于破产研究领域,他们使用灾害理论研究美国的银行管制,发现银行的破产不是因为逐步衰落而引起的,而是一种由管制机构行为引起的突然倒闭。另外一些研究则将破产与具体的经济原因联系在一起,如消费者偏好、企业生产函数的变化、市场结构、行业特征、公司的成长特点、资本结构特征及在行业中的相对地位等等。

四、运用规范性理论分析

Scott于1981年将企业破产定义为权益价值小于零或资不抵债,并总结出由四种财务模型组成的解释公司破产的规范性理论。

第一个模型是期权定价模型。该模型将负债经营的企业看成是被债权人持有的证券,而股东持有一个以该证券为标的物的看涨期权,只有在企业的总市场价值(MV)高于债务价值(D)时,股东才会行使该看涨期权。在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和期权的价值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而期权价值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是MV与D差的期望和MV方差的比值。所以企业破产的概率由企业的MV及D共同决定。

第二个模型是不存在外部资本市场条件下的赌徒破产模型。该模型假设企业无法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本,企业每期都以一定概率得到一个正的现金流和一个负的现金流,所以存在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总是得到负现金流的可能性。如果企业得到负的现金流,那么它就必须变卖资产来弥补损失,当资产价值小于零时,企业破产。根据前面的假设,存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总是得到负的现金流的情况。在此条件下,企业破产的概率由现金流(CF)和企业净资产清算价(KA)之和的期望与CF方差的比率决定。

篇2

文献标识码:A

一、资金问题在企业的发展中始终处于核心位置

一方面,一个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只有充足的资金企业才能够生存,才能够不断的发展壮大。由此可见,资金是限制一个企业发展的最为主要的瓶颈,所以企业的任何问题都会最终通过财务问题表现出来。

一旦一个企业在财务上亮起了红灯,那么这个问题必须得到及时、彻底的解决,否则这些问题必将会导致整个企业走向破产的危险。因此什么状况是企业陷入了财务困境,探讨企业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和方法已经成为企业时刻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成为相关经济部门研究的重点。

二、我国财务困境成因分析

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行业不景气、市场竞争激烈、会计准则的变更等客观原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业绩。企业并非生活在真空环境中,世界各国,国家的宏观宏观经济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各个方面,进而影响到企业最终的生存与否。政府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工商管理政策、产业政策、证券监督政策以及破产相关法律法规都是财务困境原因分析的重要因素。

1 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董事会构成和股东构成与企业最终的成败有相当关系。当信息不对称时,小股东缺乏必要的信息,很难判断企业策略的好坏,大股东便有机会剥夺小股东的财富,导致企业绩效不佳,甚者发生财务困境。

2 企业经营管理因素的影响。

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水平高低最终表现为企业竞争力的高下。在我国企业中存在着主营业务不突出、主导产品技术含量低或技术雷同、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经营管理费用过高,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成本过高、管理费用过高及财务费用过高;内部资产管理不当,资产结构比例失调,导致公司营运资金不足,货币资金紧张引发财务危机。

3 大量举债,偿债风险过高。

研究一下sT公司的材料,我们不难发现很多sT公司上市之初就已种下了祸根:大量举债投资,投资战线过长。由于投资的企业大多经营不善,使这些企业步入了没钱还债、债务雪球越滚越大的恶性循环。巨额的债务、很低的经营能力和艰难的融资渠道的共同作用,必然使这些公司的经营状况越来越恶劣,最终走向破产。

4 丧失核心竞争能力的多元化投资。

企业只有具备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这一点来说,企业应首先拥有一个具有竞争能力的核心产品,然后,围绕其核心产品、核心竞争能力再考虑是否应该多元化经营。没有根植于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经营,又不能在外部扩张战略中培植新的核心竞争能力,结果就可能把原来的竞争优势也丧失殆尽。直接的表现就是新项目挤占优势主业的资金,但却不产生相应的效益反而拖垮优势主业,最终导致企业内部整体资金的匮乏。

5 担保与诉讼。

巨额对外担保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一旦被担保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担保责任变为现实负债,大比例的担保损失导致公司业绩大幅下滑,公司极容易由此陷入财务困境。

6 财务杠杆的负效应。

企业飞速发展时,经营者容易头脑发热,盲目追求高速,追求经营杠杆效应。高增长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关键是看企业是否具有快速发展的条件,否则飞得越高,跌得越重。速度过快,会使企业永远处于i资金短缺之中,还会造成企业管理理念的却是和管理人才的匮乏。然而,经营杠杆也存在负效应。过高的固定成本必然带来过高的折旧以及过高的管理费用,在企业无法保证销售量的前提下,巨额的固定成本会导致高的经营风险。

三、走出企业困境的措施

(一)建立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要能够反映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对环境的变化具有很强的适应和应变能力;要有利于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教育;要有利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成为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合体;要能够反映企业家因素的影响。同时要保持稳健的债务结构,要关注负债结构,合理控制债务程度,尤其是短期负债的比例;在确定公司的负债结构时,应该以现金流量为基础来确定其流动负债水平。

此外,除了进行定量分析外,还要结合公司的行业特点、经营规模、利率状况等各种因素来合理确定,加强对外担保管理,降低担保风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严格遵守相关法规,提高防范意识;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杜绝违规担保;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拒绝强制担保。

(二)解决企业筹资难问题

1 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明晰产权、建立规范的企业产权制度。既能克服企业所有权过分集中、领导者独断专行、随意决策、增大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问题;又能通过转让股权吸引投资者、吸引人才,缓解企业资金缺口和人才压力。

2 企业要守法经营、科学管理、如实核算,建立和完善企业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并严格遵守和执行。及时地通过一定渠道如实、完整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的会计信息,重塑企业诚信形象,重获银行等债权人的信任。

3 政府应尽快完善融资体系,建立公正开放、立体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增加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主要措施:一是在完善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低层次市场,为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机构投资者的进入搭建平台,以适应各类小企业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二是完善租赁市场,充分利用融资租赁,达到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资产的使用权,解决小企业急需先进设备又无力购买的矛盾:三是发展各种形式的应收账款融资,主要形式有抵押融资、让售融资和证券化,达到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产,缓解小企业资金压力的目的;四是适当利用典当融资,以解小企业燃眉之急。

4 政府有关部门应转变观念,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首先,要成立专门为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其次,尽快成立小企业基金,包括特定用途基金、担保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互助基金等;三是加快建立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以便于小企业向银行等债权人融资。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的完善。进行一系列的产权改革,彻底改变内部人控制的不合理的现象,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制衡机制。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包括加强主导产品或主营业务自身的竞争力,加快技术创新,尤其是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努力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注重人才培训。要重视现金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合理安排现金收支,降低应收账款的持有成本。

同时正确进行投资活动,科学地选定投资项目的规模,应当重点把握下面几条原则:与市场供求状况相适应;符合规模经济的要求;与筹资能力相适应;与生产要素的持续供给条件相适应。要避开投资陷阱,避免把所有的希望放在一个筹码上,防止过度投机、盲目扩张,当发现发展目标不切实际时要果断实施投资退出。企业应建立和健全对投资项目的监控机制,动态掌握投资项目的进展及经营情况,对投资项目定期进行分析,慎重部署投资退出。

(四)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

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财会人员是执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劣。因此,小企业一方面要引进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质都较高的财会人员;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对现有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并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同时,企业的领导者或领导层,应授予财会人员应有的权力,相信并鼓励他们认真履行财会人员应有的职责,进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企业财务预测的准确性、财务计划的周密性、财务决策的科学性、财务控制的有效性、财务考核的时效性,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降低财务风险,做出财会人员应有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困境。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为防范财务困境,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性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参考文献:

1 刘爱东等,公司理财,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 章德培,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成因,现代企业,2005,1

3 胡国柳等,企业财务战略与财务防范,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4

4 尹平,陆宇健,股份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5 李秉成,企业财务困境概念内涵的探讨,山西财经大学报,2003,12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困境 财务稳健

一、财务困境研究的背景

财务困境(Financial distress)又称财务危机(Financial crisis)。最严重的财务困境是企业破产(Bankruptcy)。自从二战以来,国际兼的兼并与购并不断增加。出现了许多巨型跨国集团,而这些庞然大物却在常常突然死亡,让人十分不解。在蹊跷的背后是企业财务困境问题在作祟。近几十年来,财务管理变得日益突出和重要。抗风险能力强的大型企业尚且如此,规模小,资金少的中小企业又应该如何避免陷入财务困境呢?企业因财务困境导致破产实际上是一种违约行为,所以财务困境又可称为“违约风险”(Default risk)。企业在经营中由于多种原因常常会陷入财务困境,面临破产压力。如何预防,摆脱财务困境,使企业能良好发展是经济界近几十年来探究的问题。

二、国外学者的实证理论研究

国外的不少学者试图用实证模型来预测和预防企业财务困境的发生。他们应用剖面分析和单变量判定分析,研究财务困境前5年内,出现了财务困境的公司和没有财务困境的公司的10~20多个财务指标的差异,最后选定几个或全选作为预测指标,应用Fisher线性判定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别建立了几种预测财务困境的模型:

1.单变量分析法

最早运用统计方法研究公司失败问题的是美国的比佛(Beaver,1966),对于财务失败,他不仅仅狭义地界定为破产,还包括“债券拖欠不履行、银行超支、不能支付优先股股利等”。他首先以单变量分析法发展出财务危机预测模型,使用5个财务比率分别作为变量对79家经营未失败公司和79家经营失败公司进行一元判定预测,发现(现金流量/总负债)财务预测的效果最好,(净利润/总资产)次之,在失败前5年可达70%以上的预测能力,失败前1年更可达87%的正确区别率。其中,“现金流量”来自“现金流量表”的三种现金流量之和,除现金外还充分考虑了资产变现力,同时结合了企业销售和利润的实现及生产经营状况的综合分析,这个比率用总负债作为基数,是考虑到长期负债与流动负债的转化关系,但是总负债只考虑了负债规模,而没有考虑负债的流动性,即企业的债务结构,因此对一些因短期偿债能力不足而出现危机的企业存在很大的误判性。“总资产”这一指标没有结合资产的构成要素,因为不同的资产项目在企业盈利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这不利于预测企业资产的获利能力是否具有良好的增长态势。单变量分析法虽然简单,但却因不同财务比率的预测方向与能力经常有相当大的差距,有时会产生对于同一公司使用不同比率预测出不同结果的现象,因此招致了许多批评,而逐渐被多变量方法所替代。

2.Z分数模型

最早运用多变量区别分析法探讨公司财务危机预测问题的是另一类美国学者奥曼(Altlan,1968)。他将若干变量合并入一个函数方程:

Z=0.012X1+0.014X2+0.033X3+0 006X4+0.999X5

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期末总资产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

X5=本期销售收入/总资产

其中:

X1为营运资本/资产总额,反映了企业资产的折现能力和规模特征。营运资本是企业的劳动对象,具有周转速度快,变现能力强,项目繁多,性质复杂,获利能力高,投资风险小等特点。一个企业营运资本的持续减少,往往预示着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或出现短期偿债危机。

X2反映了企业的累积获利能力。期末留存收益是由企业累积税后利润而成,对于上市公司,留存收益是指净利润减去全部股利的余额。一般说来,新企业资产与收益较少,因此相对于老企业X2较小,而财务失败的风险较大。

X3即EBIT/资产总额,可称为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而我们通常所用的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为EBIT/平均资产总额,分母间的区别在于平均资产总额避免了期末大量购进资产时使X3降低,不能客观反映一年中资产的获利能力。EBIT是指扣除债务利息与所得税之前的正常业务利润(包括对外投资收益),不包括非正常项目、中断营业和特别项目及会计原则变更的累积前期影响而产生的收支净额。原因在于:由负债与资本支持的项目一般属于正常业务范围,因此,计算总资产利润率时以正常业务经营的息税前利润为基础,有利于考核债权人及所有者投入企业资本的使用效益。该指标主要是从企业各种资金来源(包括所有者权益和负债)的角度对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评价的,通常是反映企业财务失败的最有力依据之一。

X4测定的是财务结构,分母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的账面价值之和;分子以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取代了贴面价值,因而对公认的、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产权比率进行了修正,使分子能客观地反映公司价值的大小。对于上市公司,分子应该是:“末流通的股票账面价值+流通股票期末市价。股份数”。X4的分子是一个较难确定的参数,尤其对于股权结构较复杂的企业。而目前及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非上市公司仍占我国公司总数的大部分,要确定非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市价,我们可以采用资产评估方法中的预期收益法,具体表示为:企业资产市价=企业预期实现的年利润额/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

X4=(企业资产的市价/负债总额)-1

但此法仍有缺陷,因为我国宏观价格体系尚未完全理顺,行业资金利润率受客观因素影响而有波动,难以完全符合实际。

X5为总资产周转率,企业总资产的营运能力集中反映在总资产的经营水平上,因此,总资产周转率可以用来分析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如果企业总资产周转率高,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成果好,效率高;反之,如果总资产周转率低,则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活动的成果差,效率低,最终将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如果总资产周转率长期处于较低的状态,企业就应当采取措施提高各项资产的利用程度,对那些确实无法提高利用率的多余、闲置资产应当及时进行处理,加速资产周转速度。X5的分子“本期销售收入”应该为销售收入净额,指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折扣、销售折让、销售退回等后的金额。

Z分数模型从企业的资产规模、折现力、获利能力、财务结构、偿债能力、资产利用效率等方面综合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进一步推动了财务预警的发展。奥曼教授通过对Z分数模型的研究分析得出:Z值越小,该企业遭受财务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美国企业的Z值的临界值为1.8,具体判断标准如下表所示:

表1Z分数模型具体判断标准

Z≥3.0 财务失败的可能性很小财务不失败组

2.8≤Z≤2.9 有财务失败可能

1.81≤Z≤2.7 财务失败可能性很大

Z≤1.8 财务失败可能性非常大财务失败组

奥曼教授选择了1968年尚在持续经营的33家美国企业进行预测,其准确率令人满意,而且分析根据的资料越新,准确率越高。如依据临近财务失败的报表资料预测其准确率为96%,依据财务失败前一年的报表预翻难确率为72%。但无论怎样,都必须以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为前提。近年来,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爱尔兰、日本和荷兰都进行了类似的分析。尽管Z值的判断标准在各国间有相当的差异,但各国“财务失败组”的Z值的平均值都低于临界值1.8。

3.F分数模型由于Z分数模式在建立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现金流量的变动等方面的情况,因而具有一定的的局限性。为此,有学者拟对Z分数模式加以改造,并建立其财务危机预测的新模式-F分数模式(Failure Score Model)。F分数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1)F分数模式加入现金流量这一预测自变量。许多专家证实现金流量比率是预测公司破产的有效变量,因而它弥补了Z分数模式的不足。

(2)本模式考虑到了现代化司财务状况的发展及其有关标准的更新。比如公司所应有财务比率标准已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是现金管理技术的应用,已使公司所应维持的必要的流动比率大为降低。

(3)本模式使用的样本更加扩大。其使用了Compustat PC Plus会计数据库中1990年以来的4160家公司的数据进行了检查;而Z分数模型的样本仅为66家(3家破产公司及33家非破产公司)。三.我国的相关研究:

上述模型中所用的流动比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利润率等评价指标都是根据公开的财务报告信息计算出来的。但是,我国目前企业及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的编制具有相当的弹性,往往不能真正准确地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只有根据中国证券市场和中国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才能完善财务预警模型。现有的预警模型都是外国学者根据本国上市公司的资料进行统计计算得出的,虽然在许多国家也同样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仍存在种种局限。随着市场上功能日益增强的统计软件的开发与会计资料库的建立,财务管理决策或监测当局可以建立更适用于本公司或本行业的财务预警模型,并根据自身情况对评价指标加以改进,及时预测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推动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

在国内的研究中,吴世农、黄世忠(1986)曾介绍企业的破产分析指标和预测模型;陈静(1999)以1998年的27家ST公司和27家非ST公司,使用了1995~1997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了单变量分析和二类线性判定分析,在单变量判定分析中,发现在负债比率、流动比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4个财务指标中,流动比率与负债比率的误判率最低;在多元线性判定分析中,发现由负债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营运资本/总资产、总资产周转率6个指标构建的模型,在ST发生的前3年能较好地预测ST。张玲(2000)以120家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其中60家公司的财务数据估计二类线性判别模型,并使用另外60家公司进行模型检验,发现模型具有超前4年的预测结果。这些研究在吸收国外理论的基础上对预测模型作出了改进和创新,使之更符合中国企业的情况,更能准确的预测中国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

四、研究财务困境与财务稳健模式的目的和意义

光靠预警,而不能提出解决实际办法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财务预警只能被动地解决企业将要出现的财务困境或危机,这样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再好的预警系统也只能是减少企业的损失,或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要是能防患于未然岂不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研究财务困境与财务稳健模式对于我国企业尤其是较为弱小的中小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这些研究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壮大有着莫大的利益。

五、研究思路

作者借《中小企业财务困境与财务稳健》一文中提出不能光靠财务预警预测来被动地摆脱企业财务困境,而应主动地实施企业经营,财务运营的稳健模式,使企业的利益得到最好的保障。该文先对中小企业财务困境的定义及发生的原因做了详细的分析和叙述,并介绍了国内外一些财务困境预测预警的方法及后果,从而提出财务稳健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及实施方法,并进一步说明了财务稳健模式的实施有一定的必要环境。在这特定的环境支持下企业的财务稳健模式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本文为解决企业财务困境,健康发展提出了一条重要思路。

参 考 文 献

[1][英] P.S.萨德沙纳姆著,兼并与收购 ,中信出版社 ,1998.7, 24~26.

[2][美] 大卫.伯格汉姆 .路易斯加洛斯基合著,美国中级财务,中国展望出版社 ,1990.3,218.367.

[3]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编 ,高级财务 ,企业管理出版社 ,1993.11, 79~81.

[4]丁振华著 ,论现代企业的财务分析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2.7, 47.

[5]胡玉明编著,西方财务会计 ,中国物价出版社 ,1992.6, 3~4.

[6]徐渚缨等著 ,企业理财学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5.8, 217.

[7]夏新平著,公司财务管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7, 173.

[8]刘胜军,财务困境与稳健经营,企业管理 ,2002.4期,43.

篇4

摘 要 财务困境对于公司业绩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如何剔除财务困境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必须分析困境的内涵、特征及其成因,从而提出解决困境的有效路径。公司业绩度量指标的选择以及财务杠杆的界定是今后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

关键词 财务困境 公司业绩 防范对策

一、财务困境的内涵及特征

(一)财务困境的内涵

财务困境又称“财务危机”,一般是指公司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出现破产、拖欠优先股股息或者银行透支和无法偿付债券等情况。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容易造成“可持续经营”难以继续,并且会因为财务风险失控导致各种违约行为发生,因此财务困境又可称为“违约风险”。

(二)财务困境的特征

1.积累性

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企业一定时期内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结果的动态反应,体现了该时期内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问题的积累。特别是对于财务困境的极端情况――破产清算而言,绝非由于一个错误、一时错误造成的,必然是一系列的错误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更正,导致企业积重难返、无力回天。一个高速成长的企业,往往扩大规模而盲目投资,从而背负大量的债务。在投资前期难以发现问题,待到新上项目建成运行后,需要增加营运资金维持日常经营,而新项目又不能立即实现盈利,因此容易造成营运资金周转困难,入不敷出,最终出现困境。韩国大宇、德隆集团都是最好的例证。

2.突发性

财务困境中的很多因素是可以把握和控制的,但更多因素是爆发性的、意外性的。如某企业经营状况很好,但由于一个长期贸易伙伴在事先没有察觉的情况下,突然宣布倒闭,造成数额巨大的应收账款不能预期收回,使企业陷入困境。突发事件如果发生在企业承担短期风险的控制能力范围内,企业则可安然度过风险;相反,若超过企业短期承担风险的最高限度,则企业就会陷入困境。

3.多样性

财务困境的多样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等多方因素综合影响。诱发财务困境的经营管理因素、财务管理因素又包括许多细小的方面,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下,经营管理活动的风险存在多种可能,经营管理活动的任何失误都可能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困境;(2)财务困境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包括变现拍卖、无力支付短期债务、无力支付债券利息、无力支付债券本金、无力支付优先股股息、重整及法定破产等等。(3)可供选择的财务困境应对措施多。由于其诱因及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解决财务困境的措施也比较繁多,既有财务手段,还有非财务手段;既有常规策略,还有非常规策略。

4.灾难性

财务困境的发生会给企业带灾难性损失。企业也会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5.可预见性

因为财务困境是企业生产经营中长期财务矛盾日积月累形成的,因此,财务管理者如果工作谨慎细微,采取有效的财务控制手段和系统的财务危机预测方法,就不难发现财务危机的苗头,最终控制和化解企业财务困境。

6.可逆性

企业是由人创造的,其生命周期具有可逆性。在财务危机的生命周期中,企业是可以起死回生的。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并不一定会导致最后的破产,采取有效的措施,企业可以转危为安。

二、公司出现财务困境的因素分析

公司出现财务困境既可能有外部原因,也可能有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如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法规的影响、市场调节的运行机制的影响、国家宏观管理制度、行业背景等方面。财务困境的内部因素,如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经营策略和管理上的失误、公司财务管理缺陷等。因此,从外部上讲,其一,公司在做决策时要考虑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以及总体的经济运行环境,是经济增长过热还是整体趋向萧条并且应合理估计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走向,不能盲目和不合时宜。企业如果没有能力去面对经济衰退、萧条、复苏、繁荣经济循环,乃至金融风暴,那么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将会增大。其二,市场价格波动、结构失衡的可能性也可能导致经济周期中经济过热或经济萧条。由于经济过热,厂商过量生产,市场容量相对缩小,市场机制会产生通货膨胀来抑制。在经济转为萧条时,由于需求和投资都不足,市场中就会出现大面积的工人失业。大量公司会陷入财务困境。其三,完善经济和会计法律制度,对企业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监督。其四,严格银行信贷管理,对企业贷款缺乏相应的检查与监督机制,银行不经过调查研究就同意为其提供贷款,而之后又缺少对企业的监督,这样会会使企业的经营陷入困境,并且在财务困境中越陷越深,进入无法扭转经营的局面,最终导致严重后果。其五,行业的盈利能力并非取决于产品的外观或其技术含量的高低,而是取决于行业结构。行业结构强烈地影响着企业竞争规则的确立以及可供企业选择的战略。行业外部力量主要在相对意义上有显著作用,因为外部作用力通常影响着行业内部的所有企业。因此,关键在于这些企业对外部影响的应变能力。

从内部因素来讲,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健全表现在:1.控股股东不忠实履行义务;2.董事会缺乏独立性;3.监事会的功能弱化;4.经理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经营管理上的失误如:1.盲目扩张的多元化战略;2.缺乏产业实体支撑的资本市场;3.管理当局挪用公司资金;4.大股东掏空公司资产;5.管理者随意处置公司资产。公司财务管理缺陷则主要包括:1.财务杠杆负效应;2.经营现金流量管理薄弱;3.投资节奏把握和组合欠佳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财务管理制度不严。

三、财务困境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们对企业业绩的考核评价主要局限在财务性指标上,或是根据对内的预算或利润差异分析报告进行利润差异分析。投资者在选择股票时通过公司的利润增长或投资报酬率等财务指标来判断公司的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而忽视了对其利润增长的深层原因分析。业绩评价对企业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在业绩评价中,过分倚重于当期的财务性业绩评价指标势必会导致企业目标利益的短期化,不注重产品的研发和市场调研诱使企业投机行为的发生,不择手段地靠偷工减料牺牲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以损害企业长期业绩的成长来换取暂时优秀的业绩,必将使自己的主营业务产品竞争力下降,资产质量下降。

四、防范对策

(一)建立财务困境预警体系,降低财务困境发生的概率

财务困境预警系统是“触按经济脉络的手指”。企业财务困境的发生,导致高昂的财务困境成本,根本原因就在于这根手指的功能作用发挥不好,没有建立起对财务困境预警机制。财务困境预警体系的建设既要从财务指标上建立分析机制,也要从战略管理的层次上予以重视。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建立行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关键是解决公司内部资本股权结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互关系结构。如增加股东大会的透明度;增加独立董事,加强董事的独立性;加强监事会职能;建立和完善公司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三)确立合理的绩效指标

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应该明确哪些财务变量对于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来使公司维持这些较高水准的财务变量。一般地,财务管理者将这些变量作为确定关键绩效指标的基础,并以此来建立激励体系。因而一家处于财务困境的公司可以通过建立帮助它走出困境的新绩效指标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四)培育公司外部治理市场

为了避免公司陷入财务困境,除了积极推进股权结构改革和提高董事会治理效率之外,还应该积极培育公司外部治理市场。政府要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配套改革,努力创造适应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外部环境,加快融资体制改革,逐步使企业和出资人能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自行决定投资。继续完善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促进企业产权和股权的有效流动,活跃公司的外部接管和兼并收购市场,对公司构成被接管的压力,促进公司提高其治理效率和经营业绩,以免陷入财务困境继而被兼并或者收购。

(五)规范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制度

1.应当规范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的资金往来。严格限制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与公司发生的经营性资金往来中,占用公司资金。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不得要求公司为其垫支工资、福利、保险、广告等期间费用,也不得互相代为承担成本和其他支出;上市公司不得以拆借资金、提供委托贷款、委托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进行投资以及代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偿还债务等方式将资金直接或间接地提供给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使用。

2.严格控制公司的对外担保风险,加大清理己发生违规占用资金的力度。应当针对历史形成的资金占用、对外担保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保证违反规定的资金占用量、对外担保形成的或有债务,在每个会计年度至少下降30%;严格控制关联方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占用的公司资金。公司应当聘请有资格评估机构对符合以资抵债条件的资产进行评估,以此作为以资抵债的定价基础。独立董事应对此事做出专项说明,并发表独立意见。

(六)加强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

低成本管理是企业生存和获利的根本方式。缩减管理费用是实现企业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也是帮助公司走出财务困境的重要方式。公司可以通过推行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次、管理环节和管理人员,调整优化经营管理人员结构比重,强化经营职能,降低管理成本。另外,加强计划管理,责任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建立费用审核机构,完善费用审批制度,加强费用的内部审计等等。

另外,加强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大部分企业出现财务困难都和应收账款回收率低、企业持有存货时间过长有关,尤其是公司在发展中更有可能过分追求收人增长而忽视应收账款的回收。对于处于财务困境中的企业,加强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应收账款的管理首先应对已经发生的应收账款加大回收力度。其次加强管理应收账款周转率。最后,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

五、结语

财务困境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公司必须有针对性地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对其进行防范,同时,必须保持很好的财务报告系统,完善公司信用,只有这样,公司管理者才能确定每项资产的利用程度及产生的效益高低、确定每位员工的绩效水平、确定采取每项措施后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的影响程度等等,并最终促进公司业绩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章之旺.财务困境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实证研究.经济管理.2009.

[2]陈立琴.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本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财经研究.2011.

篇5

财务困境概念的准确界定理论界诸多学者众说纷纭,并未形成统一的意见。如:Beaver认为财务困境不仅界定企业破产,还应该包括债券到期不能偿付,银行透支严重,不能支付优先股等等。Altman指出财务困境包括经营失败,无偿付能力,违约,破产四种类型,并把企业破产作为财务困境的主要标志。Carmichael认为财务困境是企业履行义务时受阻,具体表现为流动性不足,权益不足,债务拖欠及其流动资金不足等形式。谷棋和刘淑莲将财务困境定义为: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包括从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到破产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由此可见,关于财务困境的定义有很多,但较为公认的是把财务困境定义为企业偿付能力的丧失,即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无力维持必要支出的一种经济现象,包括从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到破产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破产则是财务困境的极端形式。

二、财务困境的特征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质特征,财务困境也不例外,只有了解财务困境的特征才能从根本上对财务困境有所认识,进而在公司经营中能够尽量规避风险。

1.财务困境具有客观积累性

财务困境往往是企业一定时期各种经营活动与财务活动失误的综合。企业在生产方面,长期管理不善,产品质量不达标,成本费用居高不下;在营销方面市场定位不准,促销不利,造成产品积压;在理财方面,对财务活动缺乏合理的规划与控制,出现资本结构不合理、筹资结构与投资结构不匹配、现金收支混乱以及财务舞弊等。这些问题日积月累,最终使企业财务步入危机。

2.财务困境具有突发性

财务困境的发生受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把握和控制的,但更多因素是突发性的、意外性的有的甚至是急转直下的,企业无法应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财务困境表现为突发性。例如:某企业经营状况很好,但由于一个长期贸易伙伴在事先无察觉情况下,突然宣布倒闭,造成数额巨大的应收账款不能预期收回,使企业陷入困境。当企业发生突发性的财务困境时,若财务困境在企业承担短期风险的控制能力范围内,企业可以安然度过风险。相反,若财务困境超过企业短期承担风险的最高限度,那么企业就将陷入危机之中。

3.财务困境具有复杂多样性

财务困境的形成不是单一事件的结果。由于企业对环境的某些因素的不适、经营活动某一过程的失误、财务行为的过失等都有可能带来财务困境,而这些经营环境、经营过程、财务行为方式均表现出复杂多样性。

4.财务困境具有灾难性

企业财务困境的发生将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当企业发生财务困境时,虽然也有不少企业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化解了危机,避免了破产,但企业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它往往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壮士断臂般的重组,增加成本、资金成本等。至于破产,将给企业带来的是毁灭性的灾难。

5.财务困境具有可预见性

财务困境的发生有其必然性,因为财务困境是企业生产经营中长期财务矛盾日积月累形成的,因此,财务管理者只要多留心,就不难发现财务困境的苗头。

6.财务困境具有牵连性

财务困境的牵连性是指财务困境的发生不仅仅会对本企业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对其业务相关方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独立存在于市场中,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必然会和其他企业产生或深或浅的联系,而正常情况下业务的发生必然会伴随着资金的流动,因而,当财务困境爆发的时候,与其相关的企业也必然会遭受某种程度的损失。

三、财务困境产生的原因分析

企业财务困境的类型一般可归结为技术性失败和经济性破产两种类型。技术性失败是指企业在资产总额大于负债总额的情况下发生财务困境,其主要原因在于资产或负债的结构不合理。而经济性破产是指企业在资产总额小于负债总额的情况下发生财务困境,其主要原因在于资不抵债,即由于经营亏损导致所有者的权益为负值,导致危机的主要原因都是运营、管理和财务这三方面的因素:

1.运营因素。主要指企业经营的内部问题,如企业经营策略不当、盲目扩张导致主业盈利能力下降,高层管理人员的变化等;也可能是一些突发事件,如未经保险的火灾及失窃事件、市场环境的突然变换、由于技术原因造成产品的过时和淘汰、供应商的变化、产品价格的变化以及由于质量管理问题造成企业业绩的变化等。

2.管理因素。主要包括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信用低下,在市场经济中举债是一种信用活动,对债务人来讲信誉是其生存之本。一个信用良好的企业,当债务到期需要偿还而又缺乏资金时,可顺利实现举新债还旧债;而一个信用低下企业,举借新债则会困难重重,财务困境将难以避免。

3.财务因素。比如效益下降,收益率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状况,发展潜力和趋向的综合指标,如果效益急剧滑坡,表明企业经营不善,意味着投资回报率下降,或无投资回报,这样必然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如果投资者产生不信任态度就会严重影响企业吸纳资金的能力,融资能力锐减,也就必然影响支付能力,长期下去企业必然面临财务困境;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企业为了做大,常常不计成本,不择手段进行融资,不顾风险盲目扩大规模。

四、财务困境预警系统

1.财务困境预警概念的界定

所谓危机预警应是对危机情况发生的预测,警示,一般以某种标识为标志。就财务困境预警而言,是以公开的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其他相关信息为补充,特定的指标数值为标识,并按照其数值综合判断企业是否处于财务困境及所处危机的严重程度,以满足企业管理者,债权人,所有者及潜在投资者等诸多主体的决策需要。

2.财务困境预警的功能

财务困境预警主要有如下的功能:(1)预警功能,一个有效的财务困境预警系统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能够预告当前的危机,还能够及时地寻找导致企业财务困境的根源,使经营管理者能够针对企业财务困境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避免财务困境进一步加深,甚至破产;(2)矫正功能,一个有效的财务困境预警系统除了可以及时预知当前的危机,还可以通过该系统所记录和反映出来的企业产生危机的原因、解决措施、处理结果等,及时地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弥补企业现有经营管理和财务控制系统中的缺陷,并进一步完善企业自身的预警系统;(3)免疫功能,一个有效的财务困境预警系统还应该可以避免类似财务困境的再次发生。

3.财务困境预警的特征

企业财务困境预警系统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1)参照性,即企业财务困境预警系统能从大量的企业财务指标中筛选出能及时、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变化的指标,使其成为人们判断和认识企业财务运行规律、运行状况的参照指标或指标体系;(2)预测性,由于企业财务运行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因此根据企业财务运行状态的发展变化趋势,可以推导出与某一因素密切相关的各因素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当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不良征兆时,可以及早预知可能发生的损失,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3)预防性,即一旦企业财务预警体系中相关指标贴近安全警戒线,便可以及时找到导致财务运行恶化的原因,以化解财务困境;(4)灵敏性,由于企业财务体系各因素之间密切相依,因此某一因素的变动会在另一相关因素上敏锐地反映出来,从而提供相关预警信息。

4.财务困境预警系统运行机制的构成

财务困境预警系统要在实践工作中实现理论上的功能,必须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具体包括:

(1)良好的财务预警分析系统必须具有高效的信息收集、传递、处理机制,这就要求必须明确信息收集目标;然后根据收集目标来收集各种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公司内部的财务资料以及其他业务部门的资料;最后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计算研究工作,寻找资料中所隐含的经济发展趋势、重要启示以及隐含的危机与契机。同时公司应建立以计算机为中心的、高速传递和处理信息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为财务预警系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财务困境预警系统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处理机制

根据处理后的信息分析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对企业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分析风险的成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并采取相应的预防、转化措施,来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从事该项工作的部门和个人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

在财务风险分析清楚后,就应立即制定相应的预防、转化措施,尽可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篇6

关键词:民营企业 财务困境 预警分析

财务困境是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现象。财务困境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点状态,既包括较轻微的财务困难,也包括极端的破产清算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

我国的民营企业以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为主,抗风险能力远远没有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强。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每年倒闭的民营企业速度加快,2008年是10万多家。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期从2.7年降到2008年年底的2.2年。民营企业处在严峻的经营和竞争环境之中,防范财务困境刻不容缓。

一、现有的理论

国内外对财务困境预警模型的研究,主要有:美国学者比弗(Beaver)于1966年提出的单变量模型,奥特曼(Altman)最早提出的多元判别模型,我国学者周首华、杨济华研究出F分数模型等等。

以上财务困境预警模型的研究,主要是以上市公司作为背景,但是我国的民营企业绝大部分都非上市企业,财务核算的规范性、数据的质量、报表披露的完整性等方面,存在普遍的问题,所以现有的模型对于国内大多数未上市的民营企业并不适用,很有必要研究找到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不仅仅依靠财务报表,能够从主要的管理信息中发现民营企业财务困境发生的规律,有助加强和完善对财务困境的预警。

二、案例分析:金乌坠落

“日中有金乌”,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中有一只金黄色的三足乌鸦,因而太阳又称为“金乌”。创始人给企业起名“金乌”,是喻指企业蓬勃发展、如日中天。

“金乌集团”网站的公开信息显示,公司主要从事袜业、服装加工、纺织原材料批发、现代农业开发、酒店等,集团注册资本8000万,下属14家子公司,总资产超过10亿,职员2000余人。

80年代,初中毕业不久的张政建只身来到河南安阳小商品市场经商,而后又前往河北石家庄经销袜子生意,1991年才回义乌市场租摊位专心做袜业批发。1998年,张政建创建了金乌集团,这是义乌市第一家获得进出口权的民企。2004年,他投资1亿多元人民币,拿下了中国在迪拜的最大商贸城——“龙城”的500间商铺。而后,他又转回义乌招商,几十个知名品牌借此打入中东市场。

金乌集团的主业娇丽袜业发展一直比较健康,这是金乌起步的主业,主攻欧美市场。2007年报表利润大约1000万元,2008年主业并没有出现亏损。在原材料上涨5%、劳动力成本上涨12%的情况下,娇丽袜业的利润依然能维持在10%以上。

张政建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小商贩,经过20多年的努力到资产上十亿企业集团老总,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然而,商业上的成功并没有使他思维上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而是依然保持着小商人的短视;过去的辉煌业绩也更加膨胀了他建立庞大商业帝国的野心,盲目进行产业扩张。

2005年,看到地产投资的巨大利润,金乌集团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扩张,先后投资3亿元购买写字楼、土地、开发酒店等,大部分来源于外部资金。为迅速抓住“转瞬即逝”的商业机会,张政建的“如意算盘”是:依靠民间高利贷来支付土地出让金,等土地手续办完再向银行融资,归还民间借贷。

从2006年开始,金乌集团的民间借贷规模开始增加。钱的来路比较复杂,义乌本地较多,其他还包括诸暨和永康等地。从最早的月息2~3分,到超过6分,中间仅仅隔了两年不到。而在此过程中,金乌集团的连续投资使资金链越发紧张。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到2008年,义乌民间拆借利率持续走高,行情是8~9分。最高的是按天计利,1万元本金每天利息50元,月利约1毛5,理论上年利达180%。

2007年下半年开始,由于银根紧缩,加之风闻金乌集团借入一定数额的高利贷,有一家当地小型银行开始回收金乌集团贷款。此事发生后,其他银行也意识到金乌可能存在比较大的资金链漏洞,纷纷开始催收。张政建的债务危机大规模爆发。初步统计金乌集团的民间欠债13.8亿,其中本金约8亿,孳生的高额利息达6亿。

2008年4月24日,法院冻结了张政建的股权,金乌的资金链开始经受各方的拆解。6月3日,张从义乌飞北京,借道香港赴马来西亚,债权人找不到张政建了。金乌危机经媒体公开披露。7月21日,金乌集团的资产开始拍卖。“金乌”坠落了。

三、民营企业财务困境预警的三阶段分析法

通过对金乌集团财务困境从轻微到严重的前后发展过程的分析,可以从中发现,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存在轻微的财务困境,主要特征是: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尚可,但是长期偿债能力出现了问题。由于企业自身前期积累的存在,企业的短期债务本金和债务利息之和,小于经营现金净流量、资产可抵押可变现金额二者之和;但同时,企业从债务利息小于息税前利润的财务稳健状态,转变成了债务利息大于等于息税前利润的不利状态。

民营企业一般都经历过艰辛的创业史,都是依靠创始人自己的精明和勤奋在商战中得以胜出,长期的磨练造就了民营企业家对于市场、成本和利润的敏感性。所以,民营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是不会导致财务困境的,导致民营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不能自拨的,往往是初始的成功,导致扩张的冲动,迫不及待地实施多元化战略。投资、并购、多元化的扩张,必然引融资规模的增大,扩大投资的效益尚末实现,债务的利息已经开始超越了主业的盈利。这时侯,企业已经从轻微的财务困境开始向不利方向发展。

第二个阶段是发生严重的财务困境,主要特征是: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都出现了问题, 企业的短期债务本金和债务利息之和,大于经营现金净流量、资产可抵押可变现金额二者之和;同时,企业债务利息大于等于息税前利润。在此阶段,企业还是可以凭借其声誉和信用能够在民间进行融资来弥补资金缺口,从而延长财务危机爆发的时间。

第三个阶段是濒临破产的财务困境,主要特征是: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都出现了问题,而且企业的声誉和信用也受到严重损坏,已经无法从民间渠道融得更多的资金。

四、财务困境阶段应采取的措施

1、轻微财务困境阶段应采取的措施

曾经有一位管理专家说过,许多的民营企业都是“成于销售,败于管理”。这里的所说“管理”,其实主要内容应该是财务管理。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在人事、行政、生产、营销等等各方面的管理都建立了一整套的规章制度,有些民营企业在管理标准化方面甚至能够赶超国企或外企,而财务管理却始终是一个薄弱的环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事、行政、生产、营销等等各方面的管理是有章可循、模式统一、可移植、可复制的,许多企业在这些方面的管理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的,所以也是容易建立起一整套标准化管理制度。而财务管理却是每个企业基础不同、层次相差、自有特点、秘而不宣。失败的企业,基本上都是首先在财务管理上失败,没有做到通过预警分析防范财务困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财务困境,导致财务危机爆发,资金链断裂,最终使企业多年的基业毁于一旦。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李若山教授说过,以前的企业是“得市场者得天下”,而现在的企业则是“得金融者得天下”。金融“Finance”的另一层涵义就是“资金,财务”,这也是说明了企业在销售上取得成功之后,迫切需要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才能真正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在轻微的财务困境这个阶段,解决财务困境的对策,主要是依靠优化主业的资源配置。这就要把财务管理当做关键环节,从财务核算基础、财务分析、业绩评价、财务内控等多方面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从而能够正确运用财务管理的方法、技巧,分析和梳理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投入产出的效益,从而促使优化主业的资源配置,提高内部供应链的价值创造能力,加速应收账和存货资金周转、处分低效和闲置资产和投资,降低现金需求与极大化现金来源。

2、严重财务困境阶段应采取的措施

在这个阶段,解决财务困境的对策,主要是依靠资产重组。公司要么与债权人谈判,希望获得延期付息的机会,要么就得变卖资产偿付利息。资产重组的具体措施是:加速应收款收回,降低存货,处分闲置资产,出售非经营主业的资产,收回对外投资,等等。通过剥离非主业的部分资产,“壮士断臂”,从而取得新的资金支付能力来减除债务,使企业迅速摆脱严重的财务困境,然后再进一步采取内部管理提质提效等积极措施,使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财务实力。

资深管理专家石章强在《企业过冬》中提到“暂时蹲下,或断臂求生,等着下一次跳起,熬到头就是胜利——剩者为王,也不失为好策略”。

3、濒临破产财务困境阶段应采取的措施

解决财务困境的对策,主要依靠债务重组。企业与债权人就原债务合同进行谈判以确定新的债务合同,包括债务展期、债务减免和债转股等,避免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五、结论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的财务困境,第一个阶段是存在轻微的财务困境,第二个阶段是发生严重的财务困境,第三个阶段是濒临破产的财务困境。通过三个阶段的分析,可以起到提前预警并从源头采取措施、针对性地遏制财务困境的作用。在第一个阶段的财务困境中主要是依靠优化主业的资源配置,第二个阶段的财务困境,主要依靠资产重组。第三个阶段的财务困境,主要依靠债务重组。

(本文指导老师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李若山教授)

参考文献:

傅元略.中级财务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436.

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原因分析;建议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53.7 文献标识码: A

本文首先通过分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困境产生的原因,然后提出解决该类问题的对策、建议,最后提出应当重视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财务管理问题,以期中小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稳健健康地发展。

1、现状分析

1.1财务管理模式毫无创新

家族式管理可以说是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典型的财务管理模式。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弊端诸多:

①权度严重失衡;

②企业领导者知识不足;

③管理观念落后;

④对新的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缺乏。

这些弊端将会给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a企业财务管理混乱;b财务监控失灵;c会计信息失真。

1.2企业财务运行风险过高

①过度负债。有些企业在借入资金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一些企业进入了靠贷款维持生存的恶性循环。其结果是债台高筑,财务风险极大;

②短债长投。一些企业就采取变通的办法,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将短期借债用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企业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使企业面临极大的潜在支付危机。

1.3缺乏科学性财务管理

①缺乏健全的核算制度。会计报表的编制既没有完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去做,又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对材料、工时、动力等消耗没有进行严格的定额管理和健全的分析核算制度;

②缺乏严格的财务制度。原始凭证、会计分录、科目应用、账册设置以及财务收支等方面工作不规范;

③缺乏独立财务监督机制。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没有或者不健全,故根本无法保证独立进行内部审计。

2、原因分析

2.1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影响

现有的中小企业,大部分是在八十年代短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其中相当一部分管理者的素质、能力还停留在当时的水平,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思想落后,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通盘考虑和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2.2股权结构与经营模式的影响

中小企业的所有权结构一般来说是高度集中的,在经营模式上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在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的企业,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项目决策不科学,不民主,随意性较大,个人说了算的情况盛行,难免造成投资决策失误。

2.3 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的影响

一是企业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二是工作流程不规范,制度不健全,致使财务审批随意性大,越权行事现象严重,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三是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缺乏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对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缺乏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3、问题分析

财务管理既是中小企业的经济命脉又是其软肋。中小企业在近些年发展当中,总结起来问题如下:

a薄弱的会计基础工作;b随性的白条抵现金;c混乱的财务管理;d缺失的内部管理制度。

当然,在市场运行中,中小企业也有其具有优势竞争的一面,并且都会在前期发展当中表现出很好的经营业绩。但由于自身一直存在的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使得这些企业不得不陷入各种困境,消耗内部大部分精力与时间,如此种种都在说明我们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并且严重要求与现行的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那么,我们的中小企业经营发展有哪些问题呢,我个人总结如下:

3.1困境百般的融资

①不够完善的政策环境和法律法规,导致中小企业发展一直受到“融资难”问题困扰;

②限制中小企业长期融通资金的融资体系;

③缺乏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④银行对资金流的控制。中小企业资金运行成本的巨大,银行担心资金无法回笼。

3.2 无法逾越的企业困境

①运营成本高、融资负债多、融资风险大信用等级低,资信等级差;

②国家没有专设中小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未向中小企业倾斜,使之长期处于不利地位。

③大多数中小企业是非国有企业,有些银行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对其贷款不够热心。

④中介机构不健全,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

3.3 缺失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法律法规和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会计控制和内部审计控制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中小企业内容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会计控制的薄弱、监管不力。具体表现为:①闲散的资金管理制度;②形同虚设的预算控制体系;③混乱不堪的日常成本控制;④落后的企业运营成本控制体系。

4、对策研究

4.1 严格区分“财务”与“会计”

财务管理属于营运资金管理,应该是从属于会计工作,可以说是企业管理核心。为此,中小企业应重视财务预算和营运资金管理、财务控制等工作,从大局把握企业经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并要在思想上提高对新形势下财务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再认识,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

4.2 塑信誉、广融资

不管在哪个时代的任何行业,信誉都是整个企业立身之本,在现今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情境下,信誉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灵魂”,都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有的气质。在行业塑造自我的信誉,打造品牌,运营出自我的独特,相信口碑的力量。一个将信誉视作品牌气质的企业,是不会在融资市场遭受困境的,同时也要利用自身的发展优势寻求银行外的风险投资,在企业战略规划框架下广融资,建造属于自己的资金链。

4.3重资金融资、更重人力资源投资

当今市场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个企业的发展固然不可缺少加强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但更重要的是注重人力资源的投资。这样应当是纳入财务管理的范畴之内。

从某种角度说,人力资源的投资,是属于市场发展的高端战略投资,拥有一定的高素质的管理及技术型人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人才的拥有便可在进一步的战略发展之下,得到更多的其他资源,并且达成企业经营管理终极目的——最小的成本,最大的利润。

4.4严格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

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当中应当分为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

①合理有序的日常财务管理

a合理估计和保证日常的现金流量;b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制定严格的回收政策;c加强存货管理,尽量需要寻求理想的存货余额。

②系统稳健的长期财务管理

a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b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统一负责、系统组织;c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强化监督机制;d 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审计监督,以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希望通过上述对中小企业的研究,能够对在现今运营的企业有所裨益,能够做出一二点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晓东.关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2005

[2]王玉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10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都意识到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性。有效的企业财务管理可以降低运营和管理成本,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信息,帮助作出更适当的决策,降低企业的各项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很多企业受限于管理层自身管理意识和经验的缺乏无法把握企业财务管理战略发展方向,造成了其管理模式的混乱,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过程流于形式。中小企业管理层自身素质不高,多数为个人或者数人合伙创业,初始的经营业务往往是单一的业务,在企业发展壮大之后,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与企业发展相适应。而建立的财务管理制度更多依靠过去老板经验的积累,以考评作为核心内容,没有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二)管理层自身素质不高,管理观念陈旧。中小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多数来自于企业初创时期的合伙人,有的财务管理观念意识比较淡薄,过于重视销售数据指标和财务利润指标,并没有在企业中专设财务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人员,造成管理部分的松懈和经营目标的短视;有些管理层即使认识到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良好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实际管理经验,造成企业财务管理徒有其表,不能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三)融资渠道限制多,资金缺口大。资金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其发展资金在初创期多数来自个人积累或者亲朋好友赞助,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资金缺口很大。

(四)投资方向不明确。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除了内部巩固自身投资之外,都应该加强外部投资,以获得更大的收益。但是很多中小企业进行外部投资的时候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财务分析和测算,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资金负担,投资经验的缺乏引起的投资方向的不明确也会制约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完善建议

(一)加强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于中小企业涉及资金的项目应加强管理和控制,通过内部控制将涉及资金的项目制度化、规范化。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方面,应该根据企业的规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内部组织结构的设置,在成本兼顾的基础上,形成权责清晰、控制监督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将财务分析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之中,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强化管理层财务管理意识,加强后续教育学习提升技能。管理层应该意识到财务管理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多和行业领先的标杆企业管理层交流财务管理的经验,强化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管理层和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后续学习,企业应该建立相应奖励政策鼓励财务管理部门人员积极的参与到后续教育中,这样既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效益化,也有利于自身的职业发展。

(三)寻求政府支持,拓宽融资渠道。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从政策上去进行引导,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库,帮助金融其也更好的了解贷款企业信息,大力发展金融担保行业,降低中小企业外部融资门槛。

(四)加强内部投资,缜密分析外部投资。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的寿命期都不长,大多数企业破产的原因都很类似,部分是受目前经济下行的影响,应收账款周转困难,经营风险加剧;部分是投资方向不明确,跨行业投资认识不足,资金分散影响主业发展等导致的破产。中小企业的投资应该坚持以内部投资为主,前期投资集中在设备、厂房等基础设施,后期应该重视人力资源的投资;进行外部投资时应该经过缜密的财务分析,计算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等财务指标,不能凭借主观判断和前期经验去做决策。

中小企业如果要在竞争激励的市场环境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强化自身财务管理工作刻不容缓。财务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执行不能流于形式重点应该放在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上,管理层也应该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意识,加强后续学习,筹资方面与政府共同努力,规范自身管理拓宽融资渠道,投资方面谨慎分析,以内部投资为主外部投资为辅,通过上述措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9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价值型财务

1民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现实意义

1.1有助于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日益增长,涉及的经营业务范围不断扩大,而民营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变化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风险会出现在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通过建立健全民营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可以及时分析民营企业面对的不确定性,识别和管理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权衡企业各项活动的收益和风险,提供全面、专业、系统的风险应付策略,将不利因素控制在可以承受范围之内,有效抑制和减少民营企业的经营意外和损失。

1.2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现在民营企业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更激烈、国内外发展空间更广阔、市场形势和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的一个生存环境,因此对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就越来越高。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是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科学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协调、预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全过程管理,可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改善和提升。因此,民营企业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措施,实行有效的内部管理控制,帮助民营企业突破发展瓶颈,从而赢得市场发展先机,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1.3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民营企业为了谋求稳定的生存空间与长远的发展潜力,就是要持续不断创造和提升企业的价值。传统的以利润增加来衡量企业价值增长的观念缺少了全面性和长期性,无法处理好增长与风险的关系、收益性与成长性的平衡,因此削弱企业的竞争力,影响民营企业经营发展质量。财务虽然不能代替生产经营,但财务管理能深入了解企业价值形成的全过程,分析企业价值关键驱动因素,掌握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具体途径。所以构建和实施基于价值管理的价值型财务管理模式,才能让民营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寻求持续发展的动力,才能累积有效长远的竞争实力。

2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困境

2.1财务管理重视度不够

民营企业管理层的意识中存在企业效益是业务做出来的狭隘认知,管理工作主要聚焦在业务拓展、市场开发、产品生产三个方面,忽视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价值,造成财务管理无法纳入企业管理有效机制中。民营企业的发展史决定了财务管理模式和方法一直较为固化且硬性规定很多,在财务分析与管理控制为主的专业服务方面,以及决策支持方面的投入均显不足,也就无法将财务管理工作贯穿企业经济运行的整体过程,造成财务信息系统异常脆弱,不能给企业提供财务数据和信息以对规划、预测和发展战略作出决策。

2.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民营企业管理层缺乏先进、科学的管理观念,在实际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常以强调灵活性和特殊性为由,按照传统或经验办事,忽视公司的制度流程,造成无法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及外部环境的变化来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同时,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普遍未建立严格的财务核算制度,使财务信息失去应有的经济价值,也就不能通过分析经营过程中的增长点和薄弱环节,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而缺乏完善有效的内部制度和监督机制,造成民营企业内部部门间缺乏相应的工作制衡和统一的工作目标,导致制度流程流于形式,影响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实际工作效果。

2.3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比较落后,员工录用门槛较低、人才培育投入不足,许多管理人员和基层人员都有一定工作经验但欠缺专业理论知识,再加上自我提升和竞争意识也不强,因此都呈现循规蹈矩且不思改变的工作状态,造成民营企业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较低。同时,民营企业普遍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而财务人员在企业中的管理职能又得不到企业内部重视,造成现有财务人员专业财务管理知识结构老化,财务理念意识淡薄,接受新知识速度慢,对提升自身素质的要求较低,极大影响了民营企业整体财务人员素质的改善。虽然民营企业也意识到要引进高层次人员,但人才管理机制不完善,造成专业技能强的人才出现紧缺和匮乏。

2.4信息化程度较低

民营企业管理层对信息化建设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对信息化的认识方面仍然比较窄,不能深刻的理解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投入资金有限。另外民营企业管理模式不规范,制度不健全,员工素质偏低,造成实际业务操作中主观随意较强,使得内部信息采集不全面、不准确,给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极大的阻力,再加上民营企业缺乏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使得信息化过程缺乏整体规划和部署,导致信息技术无法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过程中,也就无法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会计信息系统,来解决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由于信息滞后及不灵通造成的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完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3.1树立正确财务管理理念

民营企业管理层应当转变运营管理理念,摒弃将财务管理看成是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的附属管理职能的错误认知,高度认识财务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自发自觉地确定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民营企业还应加强财务管理必要性的宣传和财务管理知识的培训,借此加强企业内部员工对财务管理重要程度的认知,推动员工更新财务管理观念,使民营企业全员在认识到财务管理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时,能积极地将了解掌握的企业财务管理知识、财务管理技能、财务管理方法,运用到企业各个环节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财务支持。

3.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民营企业需要通过管理层与财务管理人员双方的互动配合,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规模和经营特点,对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建立起与发展实际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并在财务管理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建立反馈机制加强监控,针对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以保障财务制度体系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具体调整如,通过健全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制定规范的业务流程;健全监督考评机制,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权责范围;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切实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完善成本管理机制,促进财务结构的合理性。

3.3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财务人员的视野宽阔程度、知识领域程度、系统思维程度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因此,民营企业需要加强财务人员培训力度,结合行业的发展动向和企业的实际状况,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内部培训或外部培训,以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民营企业需要加强优秀财务人才引进,来引导财务人员及时优化更新管理理念,激发财务人员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民营企业需要加强对复合型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建立适合自身规模的财务管理机构,通过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监督,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来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工作效率,促使财务管理职能在企业运营决策中得到有效的发挥。

3.4建立财务信息系统

当民营企业管理者认识到走信息化的道路是经济发展形势所趋,也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才能在引进先进设备、完善财务软件、招募专业人员方面加大投入。只有民营企业管理者重视了信息化建设,才能提升全体员工信息化建设的意识,才能对企业信息化系统进行整体规划,并按照信息化的要求对企业流程进行调整与重组,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共享服务流程,实现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将分散的财务信息进行整合,避免财务数据与业务生产信息的脱节,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3.5建立价值型财务管理模式

财务部门需要和业务部门以“流程优化、资源聚焦、价值提升”为原则,发现企业经营链条的关键价值驱动因素,共同参与企业流程创新与再造,剔除无效价值链点,将有限资源投入到创造价值的有效价值链点上,促进民营企业整体经营流程最优化,从而实现企业价值创造。因此,建立价值型财务管理来打破传统财务管理思维,将对内服务转向价值创造,发挥财务和业务的桥梁纽带作用,使财务人员能深入业务单位一线,把供、产、销、服务等全过程关键环节联系在一起,并以全景的视角、全局的观念、全覆盖的方式梳理整个产业经营链,全面了解并及时反馈财务数据背后的经营问题,分析利益相关方以及价值创造的各个环节,成为民营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驱动力。综上所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应该实现思维方式、管理制度、财务队伍、信息程度全方位转型,建立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系和财务运行机制,让财务管理深度参与到民营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以价值评估为基础,通过整合企业各种价值驱动因素,梳理管理与业务的过程,而将民营企业打造成为持续经营能力稳健、核心竞争能力突出的现代化企业。

参考文献

[1]朱永照.新常态背景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9(1).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困境 财务预警

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竞争也在变得更加的激烈,财务的困境以及由此导致的破产清算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很多的企业可能面临的状况之一。所以,适时而又准确的对企业的财务困境进行一定的预测分析,已经成为了财务理论界的一个广泛关注的重点,并且在这样的理论支持下的有关于企业的财务预警方法和模型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针对我国的中小企业的财务预警机制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一、我国中小企业财务困境的环境因素分析

我国的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本身的规模比较小,成立的时间相对比较短,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时候,其系统性的风险往往比市场上的大型企业要大。

1.从宏观方面分析,宏观的经济因素对我国的中小企业的整体经营以及财务的活动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我国的法律制度层面,对中小企业颁布了诸如《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上市公司特别规定》等的法律制度,作为提高中小企业财务困境预警的法律支持,但是由于我国市场建设还不够完善,这就使得中小企业面临着比较大的运营的风险。我国的经济环境相对比较落后,我国的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很多的中小企业缺乏核心的竞争力,这就使得他们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经受了比较大的挑战和压力,经营的业绩大幅度的下滑是必然的趋势。很多的公司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难以发展直到破产。

2.从微观方面的分析,微观的经济因素与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内部经营以及财务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内部经营和管理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的竞争很激烈,企业为了能够保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对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进行规范,这样才能更好的规避风险,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我国的中小企业规模相对比较小导致了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内部经营的问题存在着诸如资金的管理使用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问题,使得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出现管理不力,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严重流失的现象,这样就进一步的产生了比较大的财务混乱,使得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财务的困境问题。

二、加强中小企业防御财务风险的对策

随着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压力不断的增大,企业的内部出现了比较大的财务危机,为了使得中小企业能够更好的应对金融危机的压力以及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对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预警机制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改革的策略。

1.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宏观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在政策上给予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一定的支持,创造出一个有利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财务环境。最突出的就是要加强对企业的治理水平以及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的引导。结合适当的税收政策,积极的落实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振兴计划,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以及产业的升级。不断的推进企业的自出创新能力,根据国家的发展策略,科学的配置企业的资本以及技术、管理、劳动力等的核心生产要素。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同时,还要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财务相应的措施增强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强中小企业的财务防御风险的能力。

2.实施有效的财务预警体系

财务风险的分析以及预测是企业能够控制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也是企业在进行经营的过程中所必要参考的决策依据。加强企业的经济、财务、市场的政策信息的体系建设,进一步的强化企业的风险分析以及风险预警工作,是企业应对财务困境的一个重点所在。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要以企业的财务信息为基础,通过一些敏感的指标的变化,对企业肯可能要面对的或者是即将要面对的财务风险作出适时的监控和及时的预警。使得企业又充分的思想准备,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能够财务有效的规避措施。

3.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

对于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主要是从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公司的治理结构方面入手。中小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机制在现代的情况下已经不能够完全的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这就必须要加强中小企业的产权制度的改革,转变传统的经营机制,建立明晰的法人治理结构,逐渐的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只有充分的吸收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和管理制度的要素,转变传统的家庭式的管理模式,才能为企业树立起比较好的企业声誉,这样才能有效的改变企业的财政状况,同时对企业的融资结构以及融资效率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楠,论企业财务困境的成因与对策[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01)

[2]肖惠,企业财务困境的内外影响因素分析[J],财会通讯,2009,(11)

[3]宋遂周,汪彤,企业财务困境预警模型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4]薛亚君,企业财务困境案例研究——三鹿集团留给我们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09,

篇11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主要是处理企业相关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主要是指企业会计人员在对社会经济的了解,以及未来经济的发展情况的基础之下,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对企业活动进行调整,控制,使企业的财务情况规范。其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对企业的融资、投资、资金运营以及利润的分配等活动的管理。财务管理从宏观上整体把握企业的经济情况,掌控四个方面的之间的联系,关系。企业的管理的状况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情况。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困境

1.融资困境

目前来看,我国现有的中小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股权投资,二是银行贷款,三是民间信贷。与国有企业相比,仅有三种融资渠道的中小企业融资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大部分中小企业都不具备上市条件,无法获得上市机会,就无法具备发型债券的权利,无法利用债券、股票发行来筹资,这大大加剧了中小企业资金筹集难度。至于银行贷款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贷款风险高,所以即使能在银行处贷款筹到一定资金,数量也不会太大,银行会忌惮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无抵押贷款而不敢大量借贷。民间信贷方式融资更加有风险,它的资金成本比银行贷款高出很多,这对小规模、小成本的民营起来说,是一种巨大的经济负担,所以民间信贷方式融资,对企业来说必须慎重而为,与饮鸩止渴无异。

2.投资困境

(1)盲目投资

盲目投资是中小企业投资活动中最易出现的问题,大多数企业在投资决策之前都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很少有对将要投资的项目进行科学的分析,而是一味的凭领导决定,领导觉得投资哪个项目好,就投资哪个项目,最终导致投资盲目性。

(2)投资风险高

投资都存在风险性,只是对于羽翼未丰,规模和业务面都不及国有企业的中小企业来说,它所面临的投资风险更高。另外,许多中小企业还过分追求短期效益,没有长期目光,看不到未来企业发展,也就不重视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所以常常会出现投资短见问题,进一步增加企业投资的风险性。

3.应收账款管理困境

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信用规范制度,也就无法对信用额度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常常出现应收账款数量过多,形成坏账的情况。这对企业财务资金损失很大,每出现一笔坏账,企业财务就损失一笔,无法弥补。

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对策分析

1.扩大企业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需要从宏观方面解决。一是组要政府财政拨款,建立民企发展基金,帮助中小企业更快地发展起来。二是需要大力发展民企创业投资基金,可以通过采购政策对一些风险投资企业的产品给予扶助,对企业实行所得税减免政策。此外,对企业一些新上市的高科技产品,应该适当放宽条件,或者效仿美国建立第二股票交易市场,使企业的风险投资有了更好的保障。此外,还可采取向中小企业放贷的形式,减轻中小企业的费用负担。

2.面向市场正确投资

(1)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

对内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二是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三是人力资源的投资。目前应特别注意人力资源的投资,从某种角度说,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拥有一定的高素质的管理及技术型人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2)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其抵抗风险的能力较低,因此在进行投资之前都应该进行可行性研究。要从项目的盈利能力、发展前景和风险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之后结合企业当前的发展情况选择一个适合自身投资的项目。

3.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严格化的运营资金管理要做到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此项管理的目标在于在扩大销售的同时降低企业各项成本以求获得最大的效益。众所周知,企业在时间上存在着很大的变数,为了减少这种变数的发生,企业应该采取各种方法来进行规避。我国普遍存在着信用危机,中小企业应该对此保持警惕之心,在应收账款发生之后及时地做到资金的回笼。在回收资金的过程中,要随时对账款进行分析,并且了解客户的信用与资金情况,尽量把握第一手的信息,来判断应收账款总额的合理性。

四、结论

本文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特点,重点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内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问题原因以及问题解决对策做了研究,认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还需继续改进,还需总结经验,加大重视力度,进一步采取措施做好财务管理。而中小企业唯有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有效解决了目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未来发展才会更加顺利更加持久。

参考文献:

[1]张月玲,王静.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3(01).

[2]徐学兰,陆鹏,布买也木・达衣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3).

[3]谭丽明.探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其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2).

篇12

一、国有粮食企业财务管理的困境

(一)因缺乏财务风险意识而导致的财务风险

当前,部分国有粮食企业仍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未完全摆脱陈旧的财务管理模式。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认为只要合理使用资金,管好资金,便不会存在风险。一些财务人员仅具有以往的“作账型”能力,对企业生产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毫无察觉。

(二)会计人员业务能力较差,财务核算缺乏规范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财务人员的经营理念与监督方式等也应随之转变,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财务人员落后的经营理念与较低的专业技术水平已很难满足国有粮食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并导致种种财务乱象,如财会信息缺乏真实性,应摊未摊,盈亏不实,甚至存在长期挂账现象。

(三)与企业国有体制之间的矛盾

当前,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仍处于初步阶段,财务管理机制和企业国有体制二者间的矛盾依然存在,这必然导致财务管理难以突破初级阶段记账、报账的财务管理模式,严重影响了国有粮食企业的资金使用效能。

二、国有粮食企业财务管理的突破

(一)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及处理

1.改变管理理念

首先,要明确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体系中所占据的核心地位,使财务工作由以往的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促进企业资金增值,满足企业再生产过程的需求。其次,基于《企业会计准则》,创建与企业实情相符的会计制度,并设立专门的会计核算部门,同时加强预算管理、预算评估,以最大程度上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再次,加强对资金的充分利用,通过净现值法、回收期法等,对现金流量与存量资产加强管理。最后,加强对财务人员财务公关观念的培养,使其积极与银行、相关企业等进行沟通,以取得相关支持及合作。

2.完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财务风险对财务收益具有重要影响,可能会使企业承担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相关财务人员应通过杂志、微博、报刊等渠道了解、收集相关材料,全方位地对企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监控。此外,还应规范财务处理与会计核算流程,制定内部控制条例,全面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企业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工作的监管,使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最小化,利益最大化。

3.创建财务信息平台,加强信息整合

国有粮食企业应对内部财务信息进行整合,这对实现企业资源的集中化管理、分配及监控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做到信息集中,才能帮助企业迅速制定出高水平的财务管理决策。同时,还要注重对员工业务能力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财务信息系统的操作及管理技能。

(二)重视财会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培养专业的队伍

国有粮食企业在选用财会人员时,应当对其专业技能进行评估,实行优胜劣汰。对于企业聘用的财会人员,要不定期地进行技能培养,使他们在掌握电子信息技术操作技巧的同时,掌握会计原理、财务管理、成本核算等财会知识。在确保企业财会人员稳定后,可以组织财会人员轮岗值班,定期进行内部工作经验交流,促进财会人员相关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加强粮食宏观调控

政策性粮食业务是国有粮食企业应负责的业务之一,主要表现在对中央及地方储备粮的保管、轮换等。抓住粮食轮换的契机,确保粮源的优质性,积极完成粮食行政管理机构下达的各项任务,在粮食轮换期间实现低进高出,可有效促进企业经营利润的提升,这对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实施与国有粮食企业的持久发展兼具重要意义。

(四)强化审计监督

财政部门应联合政府职能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等,在确保企业财务自主权不受侵犯的同时,建立相应的财政政策,以实现对企业财务的监控。与此同时,还要重视与中介结构的合作,引进社会监督力量。需要明确的是,仅凭政府职能部门进行财务审计监督很难达到企业财务管理的需求,也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因此,国有粮食企业应充分利用社会中介机构,运用法律法规积极对其进行约束,确保社会评价行为能够做到公正、公平、客观、真实,从而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篇13

[关键词]理财生态观;财务管理;困境分析

衡量与评价经营者的受托责任需要高质量的财务管理,帮助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更需要高质量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需要一个理想的理财生态环境。财务管理取得明显成效的企业很多,如宝钢、海尔等公司,但也有不少企业由于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环境及企业内部理财环境还存在种种不均衡状态,最终影响着财务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呈现着下列特点。

一、扩张欲望强烈,超过企业实际能力盲目对外投资

做企业,具有强烈的扩张欲望是可以理解的,谁不想让企业在自己手里发展壮大?只有将企业做大,才会有竞争力,才会产生利润,才会有社会地位,才会有更多的人财物等社会资源供自己调配使用。但是,在目前的企业中,投资决策与行为均有不科学的表现。例如,经济预测缺乏科学性,甚至过分简化,缺乏事实依据,使得财务可行性研究报告形同虚设;会计信息失真,既影响了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又容易误导投资行为;决策者与经营者的综合素质欠佳,直接影响投资决策与行为的科学性;公司治理不完善、内控制度不健全;对子公司的决策权力约束不够;投资成败与决策者的个人利益不挂钩等。由于这些现象的存在,企业屡有投资失败的惨痛案例发生。其实,一个企业能否投资,应处理好以下三方面关系:一要处理好规模扩张与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扩张了规模必须有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而不是无助,更不是倒退;二要处理好专业化与多元化发展的关系,专业化容易做精、做专、创出品牌,而多元化可以优势互补、扩大领域、防范风险等,因而各有特点:三要在确定投资时具备三个前提条件(剩余的资金能力、剩余的管理能力和剩余的人才能力)。此外,还要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树立正确的企业经营价值观、信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诚信为本”,对得起股东,债权人、职工和一切利益相关者。

二、抱有股本金是“免费资本”的观念,给股东最大回报的责任感不强

多少年来,中外企业经营管理都是实行免费股本金的做法。本来也只是想“将本求利”,有了母鸡才能生鸡蛋,也无可厚非,但这一做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极不适合的。企业的经济资源都是有限的,股本金也是一种资源,对企业来说,这种资源是极其有限的。用于这一用途就不能用于那一机会,于是就产生了“机会成本”这一新概念。有了这个概念,企业投资时就必须讲求“所得大于所费”的回报意识与经济效益观念,使企业发展有道、扩张有利、指引明确、无往不胜。到目前为止,许多企业却还抱着股本金是“免费资本”的观念,究其原因,大致有:社会责任感欠缺,有无回报无所谓,只要不亏就行的懒汉思想;对资本、机会成本等概念认识不足,资本的属性就是追逐利润、成本的概念就是补偿价值,耗用的价值不能补偿、投入的资本没有利润回报,这种思想与做法跟市场经济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如果说企业要树立社会责任感,那首先就要把企业做强,对股东投资给予最大的回报。为了促使企业克服盲目投资,投资人可以用EVA架构来选择EVA业绩最有前景的公司,注重资本的有效利用以及现金流量的增加,以此来改善企业的EVA业绩

三、财务管理体制的适应性不强

财务管理体制虽然决定于组织结构和管理要求等因素,但它也有极大的反作用,即一个良好、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有助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财务管理秩序的规范和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混合制),是一种资金管理权和财务监控权牢牢掌握在集团公司总部的财务管理体制,其含义有三个方面:一是资金管理和财务监控权在总部,而成本管理、利润实现则放权在中下层企业;二是上述财权集中在总部、而成本的控制和降低以及生产经营管理则实行分权,由各中下层企业掌控;三是企业的大事与重要事项由集团总部掌控,而一般日常生产经营事务均由成员企业自行解决、经过多年时间的实践,到目前为止这是一种在集团性公司中实行的较为理想的管理体制。它按照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管理思想,集团总部抓方向、抓重点、抓主要矛盾,把作为企业血液和生命线的资金与财务监控列作主要内容,牢牢地统一掌握在企业最高管理当局手中,便于集团总部对于附属子公司在财务决策方面拥有最基本的知情权、调度权和监控权;同时又把需要与生产经营密切结合的日常成本管理和生产经营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归口把关,使其成为各级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的自觉行为,以提高他们的生产经营自觉性和成本控制与降低的主动性。目前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不科学,责权利三者关系不明确,以致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不能收到预期的成效:企业在进行购并等资本重组后没有进行及时的财务整合和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的再造;财务管理的集权度不高,各层级都拥有不小的财权,使得综合利用资金的效率与效益削弱。

四、绩效考核指标复杂、多变且非刚性

评价指标是一个杠杆,是一种导向。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衡量评价采用的是什么指标,关系到绩效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牵涉到企业的发展发向。采用财务性指标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企业绩效评价的最大优势,是指标具有直观性、结果具有可比性。目前,以财务指标为主的定量分析评价都是以企业定期编制的会计报表为依据的,无论是作为经营收益的实现利润,还是出资者的资本投入,都可以借助一定的方法加以计量,通过对量化的数字、数字对比中包含的趋势和不同数字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等状况作出基本判断。但采取财务指标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企业绩效评价,也有其固有的不足。企业的会计报表毕竟是历史性的静态文件,以企业会计报表为基础的各种财务指标反映的是量的结果。它带有静止、单一和被动反映的特点。从各国企业经营绩效评价发展的实践看,财务性指标定量分析方法仍为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方法,只是使用时需有关非财务性指标(如市场份额、产品或服务质量、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和客户满意度等)辅助。如果以这些财务性指标的基本原理为基础进行改革创新,发展采用如经济增加值、平衡记分卡等方法就更为科学合理些。但是目前许多企业使用的绩效考核指标既复杂、多变,又往往是非刚性的,致使企业的经营方向被引导得变化不定。企业考核评价绩效的指

标应少而精,并明确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指标一旦落实,要强化日常考核、实施预算控制、落实经济责任制等。

五、财务治理无落实、内部控制不到位、监督机制不科学

财务治理的规范化,要求企业严格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来运作,从理性的高度避免随意的、人为的和无制约的管理,实现“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必须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建立良性的企业财务治理,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加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的功能,强化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等行之有效的手段,把财务治理提高到新的水平。要真正认识到财务治理是公司财权的配置及其对财务决策权的影响以及协调财务冲突、制止财权无序使用的制度安排。在公司所有权力中,财权与人事权等一起是企业的核心权力。财权以及由此引起的财务治理、财务管理等有关方面却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财务治理问题解决好了,公司治理的重点也就平安无事了。从国内外的管理实践来看,一个公司财务治理得好,企业就无往而不胜;反之,企业就无法生存发展甚至自取灭亡。美国的安然、我国的德隆、银广厦等公司就是失败于财务治理的缺失上。在价值管理中财务治理是一个前提,完善的公司治理需要以财权合理配置、相互制衡得到真正落实的财务治理为前提。

六、懂财务的经营者和懂经营的财务人不多

不少经营者对于会计报表、财务指标、报表勾稽关系、财务分析等有关方面的知识不足,对市场经济下会计与财务管理独特作用的意识淡薄。从大量实践中可以看到,尽管财务工作表面上看是由财务人员具体操作和执行的,但是企业经营者有什么样的财务认识,财务人员就会提供什么样的财务管理和财务服务。因而,提高企业经营者对财务的认识水平是提高企业财务水平的根本。当今多数企业经营者的财务管理思想相对落后,严重制约着企业发展。同时,企业中财务人员懂经营的则更少。他们中许多人仍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方面,能进行财务分析决策、运筹财务管理全面工作、利用财务管理的专门知识为企业创造大额新价值的高级人才为数不多。据统计,我国目前有1300多万财会从业人员,但普遍存在“三多四少”的状况。即:财务人员数量多,财务市场需求多,有学历有职称证书的多,而能进行财务分析决策的财务管理人才少,能用财务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财务管理人才少,能运作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工作的财务负责人少,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到民营企业施展才能的则更少。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财务教育重视理论、缺少实践,社会培训注重账务处理能力而忽视运筹能力,企业管理层对财务在企业生命中的价值认识不足,财务人员自身缺乏对财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经营者与财务人员的所谓“素质不够高”,主要表现在:一是懂市场经济规律和游戏规则的不多。市场经济是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有效地调节和配置各种资源,在此过程中,交易各方会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所以它是法制经济。这一经济制度的顺利开展,得益于诸多的游戏规则,制约着人们各种各样的市场行为。二是懂与国际经济接轨知识的不多。经济全球化是目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只有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与“狼”共舞,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才干,使自己成为一个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竞争者。目前我国已经加入WTO,企业必然会成为与国际投资者进行较量的主角。因此经营者与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这样的实力、知识、胸襟和眼界。三是懂专业技术知识与现代化管理理论与方法的不多。经营一个现代化企业,经营者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种种专业技术知识和管理理论与方法,而且还要熟悉现代专业技术知识、熟谙各种现代化管理理论与方法,如价值工程、网络技术、现金净流量、人力资本、优化配置等,只有这样,理财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理财生态观视角出发,分析与揭示企业存在的上述财务管理困境,目的是为了保持与发扬企业财务管理方面成功的经验,改善其不足。因此,一定要正视这些问题,更新理财观念,提高财务的有效执行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葛家澍财务会计理论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3006

篇14

财务困境的定义

一.国外研究

在进行财务困境预测时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其概念的界定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是一个逐步的连续过程,通常从财务正常渐渐发展到财务困境,不存在一个明确的分界点将企业分为陷入财务困境和没有陷入财务困境两类,因此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财务困境有多种不同的定义方法,对财务困境也有不同的判断标准。

在Beaver(1966)的研究中,他把财务困境定义为破产、拖欠优先股股息、银行透支和债券不能偿付。Deakin(1972)认为财务困境包括已经破产、无力偿债或为债权人利益而已经清算的公司。Carmichael (1972)认为财务困境是企业履行业务受阻,具体表现为流动性不足、权益不足、资金不足和债务拖欠。George Foster(1986) 在他的《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中指出:所谓财务困境,就是指公司出现了严重的资产折现问题,而且这种问题的解决必须要依赖于公司的经营方式或存在形式的转变。Morris(1997) 列出了严重程度依次递减的12条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标志:(1)债权人申请破产清算,企业自愿申请破产清算,或者被指定接收者完全接收;(2)公司股票在交易所被停止交易;(3)被会计师出具对持续经营的保留意见;(4)与债权人发生债务重组;(5)债权人寻求资产保全;(6)违反债券契约,公司债券评级或信用评级下降,或发生对针对公司财产或董事的诉讼;(7)公司进行重组;(8)重新指定董事,或者公司聘请公司诊断师对企业进行诊断;(9)被接管(但不是所有被接管都预示企业陷入财务困境);(10)公司关闭或出售其部分产业;(11)减少或未能分配股利,或者报告损失;(12)报告比市场预期或可接受水平低的利润,或者公司股票的相对市场价格出现下降。

Ross (1999)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定义财务困境: (1)企业失败,即企业清算后仍不能支付债权人的债务;(2)法定破产,即企业和债权人向法院申请破产;(3)技术破产,即企业无法按期履行债务合同还本付息;(4)会计破产,即企业账面净资产出现负数,资不抵债。

美国教授查尔斯・吉布森在经过长期的实践考察与分析之后,将财务困境总结为以下五种表现:(1)企业被迫清算,他认为清算是企业在解散或者依法破产过程中,为了终结企业现存的各种法律关系,而由专门的工作机构对企业的资产、债权、债务关系进行全面清查、作价及处理的一项财务工作。如果企业不是因为企业的法定营业期届满而开展这项工作,企业清算则属被迫进行。因此,企业被迫清算既是企业财务失败的直接表现,也是财务困境无法扭转的结局;(2)企业对短期债权人被迫实行延期付款。毫无疑义,延期付款破坏了企业与短期债权人的事先约定,降低了企业的商业信誉,从而给企业价值带来负面影响。这是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相悖的,是财务困境的表现;(3)企业延期偿还债券利息,企业债券是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有价证券,当发行企业不能按期履行支付利息的法定责任时,这种有价证券就会贬值, 负债企业价值将会明显下降,从而形成财务困境;(4)企业延期偿还债券本金,当企业延期偿还债券本金成为社会公众所瞩目的现实时,发行企业的资本实力和支付保障就成为虚构成分。于是,该债券的市场价值与发行企业的价值则同时下降,形成财务困境现象;(5)企业无力支付优先股股利,当企业无力支付应当定期支付的优先股股利时,企业价值将会受到市场投资者的重新确认,使企业价值贬值等等。

二.国内研究

由于在实际的实证研究中,往往需要用客观的,可以观察到的标志来确定研究样本,因此研究人员将企业是否申请破产作为企业是否陷入财务困境的标志。但是破产是一个法律行为, 除了受经济因素影响外,还受政治和其他非市场因素影响;另外陷入财务困境与企业是否破产并无确定的一一对应关系,在我国这一情况尤为突出。因此,无法明确有效地定义财务困境,而只能根据实证研究的具体内容确定。

在我国,暂时没有对财务困境进行深入研究及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只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试行)》第一章第三条对破产提出了一种定义,即定义为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由于国内财务困境预测的研究对象主要针对上市公司,故一般将财务困境界定为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1998年深沪证券交易所正式启用了当上市公司出现“异常状况”时,对上市公司进行“特别处理”的条款。“异常状况”包括“财务状况异常”和“其他状况异常”,其中因“其他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难以从财务角度进行有效预测,而对“财务状况异常”情况的界定符合一般认为企业财务状况不健康的判断。所以国内研究人员一般将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定义为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的公司。在陈静(1999)的研究中考虑到这个问题,但由于样本量的限制,在实际样本确定中未对被特别处理的原因加以区分。在陈晓和陈治鸿(2000)的同类研究中则界定了其研究对象是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的公司。

财务困境预测

一.国外研究成果

财务困境预测在西方又普遍被称为破产预测,西方的研究人员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研究这一问题,取得了相对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

1.判别分析法(Discriminant Analysis,DA)

(1)单变量判别分析法(Univariate Discriminant Approach,UDA)

最早的财务困境预测研究是Fitzpatrick(1932)开展的单变量破产预测研究。1932年Fitzpatrick的相关文章“AComparison of Ratios of Successful Industrial Enterprises with Those of Failed Firms”。他发现在所有指标中判别能力最高的是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这两个指标。由于当时缺乏先进的统计和计算工具,因此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对失败企业和正常企业的一系列财务比率进行经验分析和比较。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1960年代初期,之后财务风险判别研究才真正进入系统化阶段。

1966年,William Beaver(1966)在其论文“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中率先提出了单变量分析法,提出了单一比率模型,即利用单一的财务比率来预测企业的财务困境。他发现最好的判别变量是营运资本流/负债(在公司破产的前一年成功地判别了90%的破产公司)和净利润/总资产(在同一阶段的判别成功率是88%)。

(2)多变量判别分析法(Multivariate Discriminant Approach,MDA)

美国财务专家Altman(1968) 首先使用了多元线性判别模型研究公司的破产问题。他根据行业和资产规模,为33家破产公司选择了33家非破产配对公司,确定了资产营运资本率、资产留存收益率、资产报酬率、债务权益市价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这5个变量作为判别变量,产生了一个总的判别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程度的概率值即Z值。之后,Altman等(1977)又提出了一种能更准确预测企业财务困境的新模型-ZETA模型,由于向企业提供这项服务是有偿的,他们并没详细介绍这一模型的具体操作方法。

2.逻辑(1ogit)和概率比(probit)回归分析

多元判别分析模型存在严格的假设条件:如多元变量多元正态分布、多元变量的等协方差以及多元指标变量的平均向量、协方差、先验概率及错分成本必须为已知。但实证发现大多数财务比率并不满足这一要求。且一旦出现虚拟变量,联合正态分布的假设就完全不成立,而且产生的Z值没有明确的含义。为克服这些局限性,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财务困境研究人员引进了逻辑(1ogit)和概率比(probit)回归方法。从而将问题简化为已知一个公司具有某些性质(由财务比率指标加以呈现),计算它在一段时间里陷入财务困境的条件概率有多大。如果算出的概率大于设定的分割点,则判定该公司在这段时间内会陷入财务困境。

Ohlson(1980)使用logit方法分析了选用的非配对样本在破产概率区间上的分布以及两类判别错误和分割点的关系,认为以前根据行业和资产规模来进行样本配对的选样方法过于武断,将资产规模变量直接放入模型中。用1970-1976年间105家破产公司及2058家正常公司为研究对象。采取9个财务变量来估计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其中4项财务资料对评估破产概率具有统计显著性,依次是规模(总资产/GNP物价指数后取对数);资本结构(总负债/总资产);资产报酬率或来自经营的资金/总负债;短期流动性(营运资金/总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判别正确率也高达92%以上。他构造了两个虚拟变量,OPNEG和INTWO,前者当企业总资产超过总负债时值为1,否则为0;后者当企业破产前两年的净利润负时值为1,否则为0。其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虚拟变量对模型的解释能力甚至不低于某些常用的财务比率。他指出采用破产之后获得的信息来预测破产会高估破产模型的预测能力。

1984年Zmijewski 使用probit分析模型,用逻辑比分析的方法对财务困境的预测进行了新的探索。他研究了两组间样本个体数量分配的问题,认为一一配对会使样本中两类公司的比例严重偏离两类公司在实际总体中的比例,从而高估模型的预测能力,特别会高估对破产公司的预测能力。他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过度选样所带来的模型偏差的确存在,但并未显著影响统计参数和模型的总体预测精度。

3.现代分析方法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西方研究人员还将人工神经元网络、专家系统、遗传算法等技术引入对财务困境的预测研究。

(1)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方法(ANN)

在1980年代末期,神经网络理论(NN)开始兴起,其影响也及于财务危机预测研究领域。虽然神经网络判别模型可谓是研究方法上的重大创新,但实际效果却很不稳定。例如,Coats 和Fant(1991)对47家财务危机公司和47家正常公司运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判别时,对财务危机公司的预测准确率达到了91%,明显高于多元判别法72%的准确率。然而,Back等人在1994年所做的一项研究却并不认为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比多元判别分析(MDA)和Logistic分析明显更佳的预测效果。Altman, Marco和Varetto(1995)对意大利公司财务危机预测中应用了神经网络分析法。Coats, Fant(1993)、Trippi和Turban,Kevin、KarYanTan和MdodyY.Kiang(1992)采用了神经网络分析法分别对美国公司和银行财务危机进行了预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Altman(1995)在对神经网络法和判别分析法的比较研究中得出结论“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在信用风险识别和预测中的应用,并没有实质性的优于线性判别模型”。

(2)期权定价理论

Charitou 和Trigeorgis(2000)使用B-S期权定价模型中的相关变量构建了财务危机判别模型,对1983年到1994年期间的139对美国企业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发现到期债务面值、企业资产的当期市价、企业价值变化的标准差等期权变量在预测破产方面作用显著。不过,该研究的基础方法仍然建立于Logistic回归检验之上,仅仅在变量设计方面引入了期权因子,因此实际的理论贡献不大。

(3)专家系统方法应用(ES)

1988年Messier和Hansen将专家系统首次引入到财务困境预测领域,他们从知识获取角度探讨比较了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 ES)在信用分析领域的应用。通过对71家公司的数据条件下将该方法与线性判别分析(LDA)、群决策等方法加以比较,结果证明专家系统分类效果最好,ES对检验样本的正确分类率为87.5,而DA为57,并且比群决策的正确率稳定。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回顾有关文献,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

周首华等利用Compustat Pc Plus会计数据库中1990年以来4160家公司,使用Spss-X统计软件建立了F分数模式(周首华等,1996)。但他们的研究对象却不是中国的证券市场。

1999年陈静以1998年27家ST公司和27家非ST公司为对象,使用1995~1997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了单变量和二类线性判别分析,总体正确率为92.6%(陈静,1999)。但是由于文章用于检验模型判别正确率的样本就是用于估计模型参数的样本,所以上述的判别正确率有高估的倾向。而且,根据我国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制度,上市公司t-1年度的财务报表的公开披露和上市公司在t年是否会被特别处理这两个信息几乎是同时得到的,因此,使用1997年度报表数据来预测1998年上市公司是否会被ST,就预测目的而言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

2000年张玲以120家上市公司为对象,使用其中60家公司的财务数据估计二类线性判别模型,并使用另外60家公司进行模型检验,发现模型具有超前4年的预测结果。2000年陈晓等将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引入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预测。2001年黄岩等则采用了费歇尔判别分析建立了我国工业类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模型,并给出了所研究上市公司的Z值范围。2001年吴世农等则以14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比较了费歇尔判别、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的预测效果,发现多元逻辑回归模型的判定能力最好。杨保安(2001)薛锋(2002)探讨了基于BP算法和LM算法的神经网络在企业财务危机预测上的应用。

小结

相比之下,国内对财务困境预测的相关研究目前还只处于起步状态,与国外研究存在着较大差距。但是综合来看,不管国内国外,都有一些在今后研究中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一是预测财务变量指标的选取很多凭直观经验或直接借用已有研究成果,缺乏客观基础。二是大多数研究都仅仅对样本的年度财务数据进行截面分析,而忽视了企业财务循环中的时间序列特征;三是很多研究都采用了“配对抽样”方法为财务困境公司构造一组控制样本,尽管这么做可以控制一些因素如行业和资产规模,但是配对抽样会造成样本中两类公司的比例和它们在总体中的比例严重不一致,夸大了预测模型的正确率(Zmijewski,1984)。四是将困境企业误判为非困境企业与将非困境企业误判为困境企业的误判损失显然是不同的,误判成本如何与预测模型的判别性能结合是一个极需解决的问题,而目前还较少这方面的研究。这些都是我们今后进行财务困境预测所要努力的方向和研究的重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