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17 15:59: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企业财务困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根据理论,当委托人对人的行为具有依赖性,并且获取人的信息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时,在关系中就存在道德风险。当企业同时存在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时,企业的投资行为同样会产生道德风险。债权人具有优先的收益索偿权及企业破产时财产的优先索偿权,企业价值上升时,企业价值的增长要由股东与债权人分享,并且债权人分享固定且优先的收益。因此,尽管企业面临一个净现值为正数的投资项目,在最终风险由股东承担的情况下,股东只要没有从中获得与之所承担风险相对应的报酬,就会拒绝将股权资本投入到这个净现值为正数的投资项目中去。而只要企业存在着未清偿的债务,就会存在企业提高资产的风险程度向债权人转嫁经营风险的道德风险问题。
当企业面临财务危机时,这种转嫁风险的动机将更加强烈。因为企业面临着财务失败,股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会增加新的投资,因此,冒险的股东可能会违背与债权人签订的契约,将企业所能控制的现有资源投入到风险更高的项目中去:一旦成功,会摆脱困境并分享较高的盈余;一旦失败,则宣告破产。而保守的股东可能会倾其所能转移企业的资产,比如变卖企业有价值的资产。在极端的情况下,企业有可能通过非法手段粉饰企业财务报表,封锁消息,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诱使外部股东或债权人进行投资,以向新的股东或债权人转嫁风险。这一系列的道德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二、运用企业战略学理论分析
企业战略学理论是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探求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直接原因。这一方面的研究一般根据Porter的竞争优势理论,强调竞争对手进入和替代的威胁以及与客户或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等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后就可以确认企业在降低成本、产品差异化、市场竞争策略上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一些外国学者认为,导致企业财务上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基于此,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案例研究,其目的就是找出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共同因素。
Argenti将处于财务困境的公司所面临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五种管理失误,即首席执行官权力过大、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的职位没有分离、财务总监没有相应的权力、董事会缺乏必要的管理能力而且态度消极、董事会这一层以下缺乏管理深度。②三种财会体制弱点,即预算控制能力不足、现金预测不足、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认识不足或能力缺乏。③公司对其经营环境感觉不灵敏,缺乏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④存在一些常常能导致公司经营失败的错误。
1991年,Pratten将导致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四点:①商业环境的变化,如竞争、技术发展的变化。②经济环境的变化,如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的变化。③公司发展速度过快导致资金不足。④管理失败,如战略制定的失误。另外,Pratten还结合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所出现的新情况,总结了一些新的影响因素,如经济全球化、管制的放松及技术进步的加快造成国际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等等。
三、运用非均衡理论分析
非均衡理论,如混沌理论和灾害理论,主要是描述性的,即它们发现了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前的某些征兆,但没有找到能够解释引起财务困境的真正原因。
混沌理论主要从考察一个乃至其后一系列由其产生的微弱干扰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入手,指出当这一系列微弱干扰对系统的非均衡影响逐步累加时,最终会导致整个系统偏离原来的均衡状态。混沌理论认为这些搅动都是外生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可控性,比如自然灾害、政府政策等。
灾害理论主要关注系统中的几个潜在均衡点,着重分析在一些逐渐平缓发生的变化后出现的突然的、不连续的变化对整个系统的影响。Ho和Saunders(1980)首次将灾害理论应用于破产研究领域,他们使用灾害理论研究美国的银行管制,发现银行的破产不是因为逐步衰落而引起的,而是一种由管制机构行为引起的突然倒闭。另外一些研究则将破产与具体的经济原因联系在一起,如消费者偏好、企业生产函数的变化、市场结构、行业特征、公司的成长特点、资本结构特征及在行业中的相对地位等等。
四、运用规范性理论分析
Scott于1981年将企业破产定义为权益价值小于零或资不抵债,并总结出由四种财务模型组成的解释公司破产的规范性理论。
第一个模型是期权定价模型。该模型将负债经营的企业看成是被债权人持有的证券,而股东持有一个以该证券为标的物的看涨期权,只有在企业的总市场价值(MV)高于债务价值(D)时,股东才会行使该看涨期权。在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和期权的价值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而期权价值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是MV与D差的期望和MV方差的比值。所以企业破产的概率由企业的MV及D共同决定。
第二个模型是不存在外部资本市场条件下的赌徒破产模型。该模型假设企业无法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本,企业每期都以一定概率得到一个正的现金流和一个负的现金流,所以存在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总是得到负现金流的可能性。如果企业得到负的现金流,那么它就必须变卖资产来弥补损失,当资产价值小于零时,企业破产。根据前面的假设,存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总是得到负的现金流的情况。在此条件下,企业破产的概率由现金流(CF)和企业净资产清算价(KA)之和的期望与CF方差的比率决定。
文献标识码:A
一、资金问题在企业的发展中始终处于核心位置
一方面,一个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只有充足的资金企业才能够生存,才能够不断的发展壮大。由此可见,资金是限制一个企业发展的最为主要的瓶颈,所以企业的任何问题都会最终通过财务问题表现出来。
一旦一个企业在财务上亮起了红灯,那么这个问题必须得到及时、彻底的解决,否则这些问题必将会导致整个企业走向破产的危险。因此什么状况是企业陷入了财务困境,探讨企业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和方法已经成为企业时刻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成为相关经济部门研究的重点。
二、我国财务困境成因分析
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行业不景气、市场竞争激烈、会计准则的变更等客观原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业绩。企业并非生活在真空环境中,世界各国,国家的宏观宏观经济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各个方面,进而影响到企业最终的生存与否。政府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工商管理政策、产业政策、证券监督政策以及破产相关法律法规都是财务困境原因分析的重要因素。
1 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董事会构成和股东构成与企业最终的成败有相当关系。当信息不对称时,小股东缺乏必要的信息,很难判断企业策略的好坏,大股东便有机会剥夺小股东的财富,导致企业绩效不佳,甚者发生财务困境。
2 企业经营管理因素的影响。
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水平高低最终表现为企业竞争力的高下。在我国企业中存在着主营业务不突出、主导产品技术含量低或技术雷同、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经营管理费用过高,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成本过高、管理费用过高及财务费用过高;内部资产管理不当,资产结构比例失调,导致公司营运资金不足,货币资金紧张引发财务危机。
3 大量举债,偿债风险过高。
研究一下sT公司的材料,我们不难发现很多sT公司上市之初就已种下了祸根:大量举债投资,投资战线过长。由于投资的企业大多经营不善,使这些企业步入了没钱还债、债务雪球越滚越大的恶性循环。巨额的债务、很低的经营能力和艰难的融资渠道的共同作用,必然使这些公司的经营状况越来越恶劣,最终走向破产。
4 丧失核心竞争能力的多元化投资。
企业只有具备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这一点来说,企业应首先拥有一个具有竞争能力的核心产品,然后,围绕其核心产品、核心竞争能力再考虑是否应该多元化经营。没有根植于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经营,又不能在外部扩张战略中培植新的核心竞争能力,结果就可能把原来的竞争优势也丧失殆尽。直接的表现就是新项目挤占优势主业的资金,但却不产生相应的效益反而拖垮优势主业,最终导致企业内部整体资金的匮乏。
5 担保与诉讼。
巨额对外担保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一旦被担保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担保责任变为现实负债,大比例的担保损失导致公司业绩大幅下滑,公司极容易由此陷入财务困境。
6 财务杠杆的负效应。
企业飞速发展时,经营者容易头脑发热,盲目追求高速,追求经营杠杆效应。高增长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关键是看企业是否具有快速发展的条件,否则飞得越高,跌得越重。速度过快,会使企业永远处于i资金短缺之中,还会造成企业管理理念的却是和管理人才的匮乏。然而,经营杠杆也存在负效应。过高的固定成本必然带来过高的折旧以及过高的管理费用,在企业无法保证销售量的前提下,巨额的固定成本会导致高的经营风险。
三、走出企业困境的措施
(一)建立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要能够反映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对环境的变化具有很强的适应和应变能力;要有利于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教育;要有利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成为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合体;要能够反映企业家因素的影响。同时要保持稳健的债务结构,要关注负债结构,合理控制债务程度,尤其是短期负债的比例;在确定公司的负债结构时,应该以现金流量为基础来确定其流动负债水平。
此外,除了进行定量分析外,还要结合公司的行业特点、经营规模、利率状况等各种因素来合理确定,加强对外担保管理,降低担保风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严格遵守相关法规,提高防范意识;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杜绝违规担保;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拒绝强制担保。
(二)解决企业筹资难问题
1 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明晰产权、建立规范的企业产权制度。既能克服企业所有权过分集中、领导者独断专行、随意决策、增大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问题;又能通过转让股权吸引投资者、吸引人才,缓解企业资金缺口和人才压力。
2 企业要守法经营、科学管理、如实核算,建立和完善企业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并严格遵守和执行。及时地通过一定渠道如实、完整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的会计信息,重塑企业诚信形象,重获银行等债权人的信任。
3 政府应尽快完善融资体系,建立公正开放、立体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增加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主要措施:一是在完善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低层次市场,为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机构投资者的进入搭建平台,以适应各类小企业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二是完善租赁市场,充分利用融资租赁,达到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资产的使用权,解决小企业急需先进设备又无力购买的矛盾:三是发展各种形式的应收账款融资,主要形式有抵押融资、让售融资和证券化,达到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产,缓解小企业资金压力的目的;四是适当利用典当融资,以解小企业燃眉之急。
4 政府有关部门应转变观念,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首先,要成立专门为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其次,尽快成立小企业基金,包括特定用途基金、担保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互助基金等;三是加快建立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以便于小企业向银行等债权人融资。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的完善。进行一系列的产权改革,彻底改变内部人控制的不合理的现象,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制衡机制。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包括加强主导产品或主营业务自身的竞争力,加快技术创新,尤其是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努力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注重人才培训。要重视现金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合理安排现金收支,降低应收账款的持有成本。
同时正确进行投资活动,科学地选定投资项目的规模,应当重点把握下面几条原则:与市场供求状况相适应;符合规模经济的要求;与筹资能力相适应;与生产要素的持续供给条件相适应。要避开投资陷阱,避免把所有的希望放在一个筹码上,防止过度投机、盲目扩张,当发现发展目标不切实际时要果断实施投资退出。企业应建立和健全对投资项目的监控机制,动态掌握投资项目的进展及经营情况,对投资项目定期进行分析,慎重部署投资退出。
(四)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
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财会人员是执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劣。因此,小企业一方面要引进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质都较高的财会人员;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对现有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并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同时,企业的领导者或领导层,应授予财会人员应有的权力,相信并鼓励他们认真履行财会人员应有的职责,进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企业财务预测的准确性、财务计划的周密性、财务决策的科学性、财务控制的有效性、财务考核的时效性,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降低财务风险,做出财会人员应有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困境。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为防范财务困境,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性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参考文献:
1 刘爱东等,公司理财,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 章德培,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成因,现代企业,2005,1
3 胡国柳等,企业财务战略与财务防范,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4
4 尹平,陆宇健,股份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5 李秉成,企业财务困境概念内涵的探讨,山西财经大学报,2003,12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困境 财务稳健
一、财务困境研究的背景
财务困境(Financial distress)又称财务危机(Financial crisis)。最严重的财务困境是企业破产(Bankruptcy)。自从二战以来,国际兼的兼并与购并不断增加。出现了许多巨型跨国集团,而这些庞然大物却在常常突然死亡,让人十分不解。在蹊跷的背后是企业财务困境问题在作祟。近几十年来,财务管理变得日益突出和重要。抗风险能力强的大型企业尚且如此,规模小,资金少的中小企业又应该如何避免陷入财务困境呢?企业因财务困境导致破产实际上是一种违约行为,所以财务困境又可称为“违约风险”(Default risk)。企业在经营中由于多种原因常常会陷入财务困境,面临破产压力。如何预防,摆脱财务困境,使企业能良好发展是经济界近几十年来探究的问题。
二、国外学者的实证理论研究
国外的不少学者试图用实证模型来预测和预防企业财务困境的发生。他们应用剖面分析和单变量判定分析,研究财务困境前5年内,出现了财务困境的公司和没有财务困境的公司的10~20多个财务指标的差异,最后选定几个或全选作为预测指标,应用Fisher线性判定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别建立了几种预测财务困境的模型:
1.单变量分析法
最早运用统计方法研究公司失败问题的是美国的比佛(Beaver,1966),对于财务失败,他不仅仅狭义地界定为破产,还包括“债券拖欠不履行、银行超支、不能支付优先股股利等”。他首先以单变量分析法发展出财务危机预测模型,使用5个财务比率分别作为变量对79家经营未失败公司和79家经营失败公司进行一元判定预测,发现(现金流量/总负债)财务预测的效果最好,(净利润/总资产)次之,在失败前5年可达70%以上的预测能力,失败前1年更可达87%的正确区别率。其中,“现金流量”来自“现金流量表”的三种现金流量之和,除现金外还充分考虑了资产变现力,同时结合了企业销售和利润的实现及生产经营状况的综合分析,这个比率用总负债作为基数,是考虑到长期负债与流动负债的转化关系,但是总负债只考虑了负债规模,而没有考虑负债的流动性,即企业的债务结构,因此对一些因短期偿债能力不足而出现危机的企业存在很大的误判性。“总资产”这一指标没有结合资产的构成要素,因为不同的资产项目在企业盈利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这不利于预测企业资产的获利能力是否具有良好的增长态势。单变量分析法虽然简单,但却因不同财务比率的预测方向与能力经常有相当大的差距,有时会产生对于同一公司使用不同比率预测出不同结果的现象,因此招致了许多批评,而逐渐被多变量方法所替代。
2.Z分数模型
最早运用多变量区别分析法探讨公司财务危机预测问题的是另一类美国学者奥曼(Altlan,1968)。他将若干变量合并入一个函数方程:
Z=0.012X1+0.014X2+0.033X3+0 006X4+0.999X5
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期末总资产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
X5=本期销售收入/总资产
其中:
X1为营运资本/资产总额,反映了企业资产的折现能力和规模特征。营运资本是企业的劳动对象,具有周转速度快,变现能力强,项目繁多,性质复杂,获利能力高,投资风险小等特点。一个企业营运资本的持续减少,往往预示着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或出现短期偿债危机。
X2反映了企业的累积获利能力。期末留存收益是由企业累积税后利润而成,对于上市公司,留存收益是指净利润减去全部股利的余额。一般说来,新企业资产与收益较少,因此相对于老企业X2较小,而财务失败的风险较大。
X3即EBIT/资产总额,可称为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而我们通常所用的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为EBIT/平均资产总额,分母间的区别在于平均资产总额避免了期末大量购进资产时使X3降低,不能客观反映一年中资产的获利能力。EBIT是指扣除债务利息与所得税之前的正常业务利润(包括对外投资收益),不包括非正常项目、中断营业和特别项目及会计原则变更的累积前期影响而产生的收支净额。原因在于:由负债与资本支持的项目一般属于正常业务范围,因此,计算总资产利润率时以正常业务经营的息税前利润为基础,有利于考核债权人及所有者投入企业资本的使用效益。该指标主要是从企业各种资金来源(包括所有者权益和负债)的角度对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评价的,通常是反映企业财务失败的最有力依据之一。
X4测定的是财务结构,分母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的账面价值之和;分子以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取代了贴面价值,因而对公认的、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产权比率进行了修正,使分子能客观地反映公司价值的大小。对于上市公司,分子应该是:“末流通的股票账面价值+流通股票期末市价。股份数”。X4的分子是一个较难确定的参数,尤其对于股权结构较复杂的企业。而目前及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非上市公司仍占我国公司总数的大部分,要确定非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市价,我们可以采用资产评估方法中的预期收益法,具体表示为:企业资产市价=企业预期实现的年利润额/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
X4=(企业资产的市价/负债总额)-1
但此法仍有缺陷,因为我国宏观价格体系尚未完全理顺,行业资金利润率受客观因素影响而有波动,难以完全符合实际。
X5为总资产周转率,企业总资产的营运能力集中反映在总资产的经营水平上,因此,总资产周转率可以用来分析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如果企业总资产周转率高,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成果好,效率高;反之,如果总资产周转率低,则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活动的成果差,效率低,最终将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如果总资产周转率长期处于较低的状态,企业就应当采取措施提高各项资产的利用程度,对那些确实无法提高利用率的多余、闲置资产应当及时进行处理,加速资产周转速度。X5的分子“本期销售收入”应该为销售收入净额,指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折扣、销售折让、销售退回等后的金额。
Z分数模型从企业的资产规模、折现力、获利能力、财务结构、偿债能力、资产利用效率等方面综合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进一步推动了财务预警的发展。奥曼教授通过对Z分数模型的研究分析得出:Z值越小,该企业遭受财务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美国企业的Z值的临界值为1.8,具体判断标准如下表所示:
表1Z分数模型具体判断标准
Z≥3.0 财务失败的可能性很小财务不失败组
2.8≤Z≤2.9 有财务失败可能
1.81≤Z≤2.7 财务失败可能性很大
Z≤1.8 财务失败可能性非常大财务失败组
奥曼教授选择了1968年尚在持续经营的33家美国企业进行预测,其准确率令人满意,而且分析根据的资料越新,准确率越高。如依据临近财务失败的报表资料预测其准确率为96%,依据财务失败前一年的报表预翻难确率为72%。但无论怎样,都必须以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为前提。近年来,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爱尔兰、日本和荷兰都进行了类似的分析。尽管Z值的判断标准在各国间有相当的差异,但各国“财务失败组”的Z值的平均值都低于临界值1.8。
3.F分数模型由于Z分数模式在建立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现金流量的变动等方面的情况,因而具有一定的的局限性。为此,有学者拟对Z分数模式加以改造,并建立其财务危机预测的新模式-F分数模式(Failure Score Model)。F分数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1)F分数模式加入现金流量这一预测自变量。许多专家证实现金流量比率是预测公司破产的有效变量,因而它弥补了Z分数模式的不足。
(2)本模式考虑到了现代化司财务状况的发展及其有关标准的更新。比如公司所应有财务比率标准已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是现金管理技术的应用,已使公司所应维持的必要的流动比率大为降低。
(3)本模式使用的样本更加扩大。其使用了Compustat PC Plus会计数据库中1990年以来的4160家公司的数据进行了检查;而Z分数模型的样本仅为66家(3家破产公司及33家非破产公司)。三.我国的相关研究:
上述模型中所用的流动比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利润率等评价指标都是根据公开的财务报告信息计算出来的。但是,我国目前企业及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的编制具有相当的弹性,往往不能真正准确地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只有根据中国证券市场和中国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才能完善财务预警模型。现有的预警模型都是外国学者根据本国上市公司的资料进行统计计算得出的,虽然在许多国家也同样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仍存在种种局限。随着市场上功能日益增强的统计软件的开发与会计资料库的建立,财务管理决策或监测当局可以建立更适用于本公司或本行业的财务预警模型,并根据自身情况对评价指标加以改进,及时预测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推动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
在国内的研究中,吴世农、黄世忠(1986)曾介绍企业的破产分析指标和预测模型;陈静(1999)以1998年的27家ST公司和27家非ST公司,使用了1995~1997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了单变量分析和二类线性判定分析,在单变量判定分析中,发现在负债比率、流动比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4个财务指标中,流动比率与负债比率的误判率最低;在多元线性判定分析中,发现由负债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营运资本/总资产、总资产周转率6个指标构建的模型,在ST发生的前3年能较好地预测ST。张玲(2000)以120家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其中60家公司的财务数据估计二类线性判别模型,并使用另外60家公司进行模型检验,发现模型具有超前4年的预测结果。这些研究在吸收国外理论的基础上对预测模型作出了改进和创新,使之更符合中国企业的情况,更能准确的预测中国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
四、研究财务困境与财务稳健模式的目的和意义
光靠预警,而不能提出解决实际办法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财务预警只能被动地解决企业将要出现的财务困境或危机,这样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再好的预警系统也只能是减少企业的损失,或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要是能防患于未然岂不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研究财务困境与财务稳健模式对于我国企业尤其是较为弱小的中小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这些研究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壮大有着莫大的利益。
五、研究思路
作者借《中小企业财务困境与财务稳健》一文中提出不能光靠财务预警预测来被动地摆脱企业财务困境,而应主动地实施企业经营,财务运营的稳健模式,使企业的利益得到最好的保障。该文先对中小企业财务困境的定义及发生的原因做了详细的分析和叙述,并介绍了国内外一些财务困境预测预警的方法及后果,从而提出财务稳健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及实施方法,并进一步说明了财务稳健模式的实施有一定的必要环境。在这特定的环境支持下企业的财务稳健模式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本文为解决企业财务困境,健康发展提出了一条重要思路。
参 考 文 献
[1][英] P.S.萨德沙纳姆著,兼并与收购 ,中信出版社 ,1998.7, 24~26.
[2][美] 大卫.伯格汉姆 .路易斯加洛斯基合著,美国中级财务,中国展望出版社 ,1990.3,218.367.
[3]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编 ,高级财务 ,企业管理出版社 ,1993.11, 79~81.
[4]丁振华著 ,论现代企业的财务分析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2.7, 47.
[5]胡玉明编著,西方财务会计 ,中国物价出版社 ,1992.6, 3~4.
[6]徐渚缨等著 ,企业理财学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5.8, 217.
[7]夏新平著,公司财务管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7, 173.
[8]刘胜军,财务困境与稳健经营,企业管理 ,2002.4期,43.
摘 要 财务困境对于公司业绩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如何剔除财务困境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必须分析困境的内涵、特征及其成因,从而提出解决困境的有效路径。公司业绩度量指标的选择以及财务杠杆的界定是今后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
关键词 财务困境 公司业绩 防范对策
一、财务困境的内涵及特征
(一)财务困境的内涵
财务困境又称“财务危机”,一般是指公司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出现破产、拖欠优先股股息或者银行透支和无法偿付债券等情况。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容易造成“可持续经营”难以继续,并且会因为财务风险失控导致各种违约行为发生,因此财务困境又可称为“违约风险”。
(二)财务困境的特征
1.积累性
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企业一定时期内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结果的动态反应,体现了该时期内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问题的积累。特别是对于财务困境的极端情况――破产清算而言,绝非由于一个错误、一时错误造成的,必然是一系列的错误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更正,导致企业积重难返、无力回天。一个高速成长的企业,往往扩大规模而盲目投资,从而背负大量的债务。在投资前期难以发现问题,待到新上项目建成运行后,需要增加营运资金维持日常经营,而新项目又不能立即实现盈利,因此容易造成营运资金周转困难,入不敷出,最终出现困境。韩国大宇、德隆集团都是最好的例证。
2.突发性
财务困境中的很多因素是可以把握和控制的,但更多因素是爆发性的、意外性的。如某企业经营状况很好,但由于一个长期贸易伙伴在事先没有察觉的情况下,突然宣布倒闭,造成数额巨大的应收账款不能预期收回,使企业陷入困境。突发事件如果发生在企业承担短期风险的控制能力范围内,企业则可安然度过风险;相反,若超过企业短期承担风险的最高限度,则企业就会陷入困境。
3.多样性
财务困境的多样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等多方因素综合影响。诱发财务困境的经营管理因素、财务管理因素又包括许多细小的方面,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下,经营管理活动的风险存在多种可能,经营管理活动的任何失误都可能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困境;(2)财务困境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包括变现拍卖、无力支付短期债务、无力支付债券利息、无力支付债券本金、无力支付优先股股息、重整及法定破产等等。(3)可供选择的财务困境应对措施多。由于其诱因及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解决财务困境的措施也比较繁多,既有财务手段,还有非财务手段;既有常规策略,还有非常规策略。
4.灾难性
财务困境的发生会给企业带灾难性损失。企业也会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5.可预见性
因为财务困境是企业生产经营中长期财务矛盾日积月累形成的,因此,财务管理者如果工作谨慎细微,采取有效的财务控制手段和系统的财务危机预测方法,就不难发现财务危机的苗头,最终控制和化解企业财务困境。
6.可逆性
企业是由人创造的,其生命周期具有可逆性。在财务危机的生命周期中,企业是可以起死回生的。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并不一定会导致最后的破产,采取有效的措施,企业可以转危为安。
二、公司出现财务困境的因素分析
公司出现财务困境既可能有外部原因,也可能有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如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法规的影响、市场调节的运行机制的影响、国家宏观管理制度、行业背景等方面。财务困境的内部因素,如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经营策略和管理上的失误、公司财务管理缺陷等。因此,从外部上讲,其一,公司在做决策时要考虑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以及总体的经济运行环境,是经济增长过热还是整体趋向萧条并且应合理估计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走向,不能盲目和不合时宜。企业如果没有能力去面对经济衰退、萧条、复苏、繁荣经济循环,乃至金融风暴,那么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将会增大。其二,市场价格波动、结构失衡的可能性也可能导致经济周期中经济过热或经济萧条。由于经济过热,厂商过量生产,市场容量相对缩小,市场机制会产生通货膨胀来抑制。在经济转为萧条时,由于需求和投资都不足,市场中就会出现大面积的工人失业。大量公司会陷入财务困境。其三,完善经济和会计法律制度,对企业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监督。其四,严格银行信贷管理,对企业贷款缺乏相应的检查与监督机制,银行不经过调查研究就同意为其提供贷款,而之后又缺少对企业的监督,这样会会使企业的经营陷入困境,并且在财务困境中越陷越深,进入无法扭转经营的局面,最终导致严重后果。其五,行业的盈利能力并非取决于产品的外观或其技术含量的高低,而是取决于行业结构。行业结构强烈地影响着企业竞争规则的确立以及可供企业选择的战略。行业外部力量主要在相对意义上有显著作用,因为外部作用力通常影响着行业内部的所有企业。因此,关键在于这些企业对外部影响的应变能力。
从内部因素来讲,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健全表现在:1.控股股东不忠实履行义务;2.董事会缺乏独立性;3.监事会的功能弱化;4.经理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经营管理上的失误如:1.盲目扩张的多元化战略;2.缺乏产业实体支撑的资本市场;3.管理当局挪用公司资金;4.大股东掏空公司资产;5.管理者随意处置公司资产。公司财务管理缺陷则主要包括:1.财务杠杆负效应;2.经营现金流量管理薄弱;3.投资节奏把握和组合欠佳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财务管理制度不严。
三、财务困境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们对企业业绩的考核评价主要局限在财务性指标上,或是根据对内的预算或利润差异分析报告进行利润差异分析。投资者在选择股票时通过公司的利润增长或投资报酬率等财务指标来判断公司的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而忽视了对其利润增长的深层原因分析。业绩评价对企业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在业绩评价中,过分倚重于当期的财务性业绩评价指标势必会导致企业目标利益的短期化,不注重产品的研发和市场调研诱使企业投机行为的发生,不择手段地靠偷工减料牺牲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以损害企业长期业绩的成长来换取暂时优秀的业绩,必将使自己的主营业务产品竞争力下降,资产质量下降。
四、防范对策
(一)建立财务困境预警体系,降低财务困境发生的概率
财务困境预警系统是“触按经济脉络的手指”。企业财务困境的发生,导致高昂的财务困境成本,根本原因就在于这根手指的功能作用发挥不好,没有建立起对财务困境预警机制。财务困境预警体系的建设既要从财务指标上建立分析机制,也要从战略管理的层次上予以重视。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建立行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关键是解决公司内部资本股权结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互关系结构。如增加股东大会的透明度;增加独立董事,加强董事的独立性;加强监事会职能;建立和完善公司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三)确立合理的绩效指标
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应该明确哪些财务变量对于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来使公司维持这些较高水准的财务变量。一般地,财务管理者将这些变量作为确定关键绩效指标的基础,并以此来建立激励体系。因而一家处于财务困境的公司可以通过建立帮助它走出困境的新绩效指标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四)培育公司外部治理市场
为了避免公司陷入财务困境,除了积极推进股权结构改革和提高董事会治理效率之外,还应该积极培育公司外部治理市场。政府要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配套改革,努力创造适应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外部环境,加快融资体制改革,逐步使企业和出资人能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自行决定投资。继续完善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促进企业产权和股权的有效流动,活跃公司的外部接管和兼并收购市场,对公司构成被接管的压力,促进公司提高其治理效率和经营业绩,以免陷入财务困境继而被兼并或者收购。
(五)规范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制度
1.应当规范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的资金往来。严格限制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与公司发生的经营性资金往来中,占用公司资金。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不得要求公司为其垫支工资、福利、保险、广告等期间费用,也不得互相代为承担成本和其他支出;上市公司不得以拆借资金、提供委托贷款、委托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进行投资以及代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偿还债务等方式将资金直接或间接地提供给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使用。
2.严格控制公司的对外担保风险,加大清理己发生违规占用资金的力度。应当针对历史形成的资金占用、对外担保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保证违反规定的资金占用量、对外担保形成的或有债务,在每个会计年度至少下降30%;严格控制关联方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占用的公司资金。公司应当聘请有资格评估机构对符合以资抵债条件的资产进行评估,以此作为以资抵债的定价基础。独立董事应对此事做出专项说明,并发表独立意见。
(六)加强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
低成本管理是企业生存和获利的根本方式。缩减管理费用是实现企业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也是帮助公司走出财务困境的重要方式。公司可以通过推行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次、管理环节和管理人员,调整优化经营管理人员结构比重,强化经营职能,降低管理成本。另外,加强计划管理,责任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建立费用审核机构,完善费用审批制度,加强费用的内部审计等等。
另外,加强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大部分企业出现财务困难都和应收账款回收率低、企业持有存货时间过长有关,尤其是公司在发展中更有可能过分追求收人增长而忽视应收账款的回收。对于处于财务困境中的企业,加强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应收账款的管理首先应对已经发生的应收账款加大回收力度。其次加强管理应收账款周转率。最后,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
五、结语
财务困境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公司必须有针对性地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对其进行防范,同时,必须保持很好的财务报告系统,完善公司信用,只有这样,公司管理者才能确定每项资产的利用程度及产生的效益高低、确定每位员工的绩效水平、确定采取每项措施后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的影响程度等等,并最终促进公司业绩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章之旺.财务困境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实证研究.经济管理.2009.
[2]陈立琴.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本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财经研究.2011.
财务困境概念的准确界定理论界诸多学者众说纷纭,并未形成统一的意见。如:Beaver认为财务困境不仅界定企业破产,还应该包括债券到期不能偿付,银行透支严重,不能支付优先股等等。Altman指出财务困境包括经营失败,无偿付能力,违约,破产四种类型,并把企业破产作为财务困境的主要标志。Carmichael认为财务困境是企业履行义务时受阻,具体表现为流动性不足,权益不足,债务拖欠及其流动资金不足等形式。谷棋和刘淑莲将财务困境定义为: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包括从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到破产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由此可见,关于财务困境的定义有很多,但较为公认的是把财务困境定义为企业偿付能力的丧失,即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无力维持必要支出的一种经济现象,包括从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到破产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破产则是财务困境的极端形式。
二、财务困境的特征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质特征,财务困境也不例外,只有了解财务困境的特征才能从根本上对财务困境有所认识,进而在公司经营中能够尽量规避风险。
1.财务困境具有客观积累性
财务困境往往是企业一定时期各种经营活动与财务活动失误的综合。企业在生产方面,长期管理不善,产品质量不达标,成本费用居高不下;在营销方面市场定位不准,促销不利,造成产品积压;在理财方面,对财务活动缺乏合理的规划与控制,出现资本结构不合理、筹资结构与投资结构不匹配、现金收支混乱以及财务舞弊等。这些问题日积月累,最终使企业财务步入危机。
2.财务困境具有突发性
财务困境的发生受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把握和控制的,但更多因素是突发性的、意外性的有的甚至是急转直下的,企业无法应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财务困境表现为突发性。例如:某企业经营状况很好,但由于一个长期贸易伙伴在事先无察觉情况下,突然宣布倒闭,造成数额巨大的应收账款不能预期收回,使企业陷入困境。当企业发生突发性的财务困境时,若财务困境在企业承担短期风险的控制能力范围内,企业可以安然度过风险。相反,若财务困境超过企业短期承担风险的最高限度,那么企业就将陷入危机之中。
3.财务困境具有复杂多样性
财务困境的形成不是单一事件的结果。由于企业对环境的某些因素的不适、经营活动某一过程的失误、财务行为的过失等都有可能带来财务困境,而这些经营环境、经营过程、财务行为方式均表现出复杂多样性。
4.财务困境具有灾难性
企业财务困境的发生将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当企业发生财务困境时,虽然也有不少企业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化解了危机,避免了破产,但企业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它往往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壮士断臂般的重组,增加成本、资金成本等。至于破产,将给企业带来的是毁灭性的灾难。
5.财务困境具有可预见性
财务困境的发生有其必然性,因为财务困境是企业生产经营中长期财务矛盾日积月累形成的,因此,财务管理者只要多留心,就不难发现财务困境的苗头。
6.财务困境具有牵连性
财务困境的牵连性是指财务困境的发生不仅仅会对本企业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对其业务相关方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独立存在于市场中,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必然会和其他企业产生或深或浅的联系,而正常情况下业务的发生必然会伴随着资金的流动,因而,当财务困境爆发的时候,与其相关的企业也必然会遭受某种程度的损失。
三、财务困境产生的原因分析
企业财务困境的类型一般可归结为技术性失败和经济性破产两种类型。技术性失败是指企业在资产总额大于负债总额的情况下发生财务困境,其主要原因在于资产或负债的结构不合理。而经济性破产是指企业在资产总额小于负债总额的情况下发生财务困境,其主要原因在于资不抵债,即由于经营亏损导致所有者的权益为负值,导致危机的主要原因都是运营、管理和财务这三方面的因素:
1.运营因素。主要指企业经营的内部问题,如企业经营策略不当、盲目扩张导致主业盈利能力下降,高层管理人员的变化等;也可能是一些突发事件,如未经保险的火灾及失窃事件、市场环境的突然变换、由于技术原因造成产品的过时和淘汰、供应商的变化、产品价格的变化以及由于质量管理问题造成企业业绩的变化等。
2.管理因素。主要包括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信用低下,在市场经济中举债是一种信用活动,对债务人来讲信誉是其生存之本。一个信用良好的企业,当债务到期需要偿还而又缺乏资金时,可顺利实现举新债还旧债;而一个信用低下企业,举借新债则会困难重重,财务困境将难以避免。
3.财务因素。比如效益下降,收益率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状况,发展潜力和趋向的综合指标,如果效益急剧滑坡,表明企业经营不善,意味着投资回报率下降,或无投资回报,这样必然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如果投资者产生不信任态度就会严重影响企业吸纳资金的能力,融资能力锐减,也就必然影响支付能力,长期下去企业必然面临财务困境;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企业为了做大,常常不计成本,不择手段进行融资,不顾风险盲目扩大规模。
四、财务困境预警系统
1.财务困境预警概念的界定
所谓危机预警应是对危机情况发生的预测,警示,一般以某种标识为标志。就财务困境预警而言,是以公开的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其他相关信息为补充,特定的指标数值为标识,并按照其数值综合判断企业是否处于财务困境及所处危机的严重程度,以满足企业管理者,债权人,所有者及潜在投资者等诸多主体的决策需要。
2.财务困境预警的功能
财务困境预警主要有如下的功能:(1)预警功能,一个有效的财务困境预警系统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能够预告当前的危机,还能够及时地寻找导致企业财务困境的根源,使经营管理者能够针对企业财务困境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避免财务困境进一步加深,甚至破产;(2)矫正功能,一个有效的财务困境预警系统除了可以及时预知当前的危机,还可以通过该系统所记录和反映出来的企业产生危机的原因、解决措施、处理结果等,及时地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弥补企业现有经营管理和财务控制系统中的缺陷,并进一步完善企业自身的预警系统;(3)免疫功能,一个有效的财务困境预警系统还应该可以避免类似财务困境的再次发生。
3.财务困境预警的特征
企业财务困境预警系统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1)参照性,即企业财务困境预警系统能从大量的企业财务指标中筛选出能及时、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变化的指标,使其成为人们判断和认识企业财务运行规律、运行状况的参照指标或指标体系;(2)预测性,由于企业财务运行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因此根据企业财务运行状态的发展变化趋势,可以推导出与某一因素密切相关的各因素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当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不良征兆时,可以及早预知可能发生的损失,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3)预防性,即一旦企业财务预警体系中相关指标贴近安全警戒线,便可以及时找到导致财务运行恶化的原因,以化解财务困境;(4)灵敏性,由于企业财务体系各因素之间密切相依,因此某一因素的变动会在另一相关因素上敏锐地反映出来,从而提供相关预警信息。
4.财务困境预警系统运行机制的构成
财务困境预警系统要在实践工作中实现理论上的功能,必须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具体包括:
(1)良好的财务预警分析系统必须具有高效的信息收集、传递、处理机制,这就要求必须明确信息收集目标;然后根据收集目标来收集各种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公司内部的财务资料以及其他业务部门的资料;最后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计算研究工作,寻找资料中所隐含的经济发展趋势、重要启示以及隐含的危机与契机。同时公司应建立以计算机为中心的、高速传递和处理信息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为财务预警系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财务困境预警系统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处理机制
根据处理后的信息分析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对企业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分析风险的成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并采取相应的预防、转化措施,来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从事该项工作的部门和个人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
在财务风险分析清楚后,就应立即制定相应的预防、转化措施,尽可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