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共管理的主体范文

公共管理的主体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4-16 16:20:0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公共管理的主体,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公共管理的主体

篇1

相关热搜: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范文  公共管理理念

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当今公共管理制度亟待完善的现实决定的。在多元主体下认清公共管理制度的现状,明确创新公共管理制度的必要性与困境,对于构建长期稳定的公共管理制度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一、多元主体下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1.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落后的公共管理制度会束缚人们的思维方式、行动法则,会不断制约生产力的发展。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就是要破除生产力发展的楞楞框框,摒弃那些阻碍生产力进步的制度,不断用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制度创新去武装人们的头脑。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完善市场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必然选择。

2.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内驱力。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健全民主制度,而制度的健全离不开制度创新。因此,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范化、制度化必须加强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要贯穿于这一过程的始终。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保证实现依法治国、规范党政关系、优化公共资源的配置。尤其是在反腐倡廉方面,要充分利用公共管理制度,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办事的长效机制。

二、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面临的困境

1.公共管理多元主体竞争不充分。由于历史因素影响,我国公共权力的配置表现出单极化、单向性的特点。公共权力多为国家垄断,国家与社会、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划分不清晰。改革开放后,社会阶层日益分化,社会组织逐渐兴起,但不管在运行机制还是组建模式方面,都是政府占主导地位,突出表现在政社界限模糊、运行模式固化、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社会组织缺乏市场竞争的自主性。政府的行为模式是自上而下的贯彻执行并不是自下而上的公共抉择,加之法律制度与民主化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公共管理多元主体的竞争环境很不充分,多元利益与公共权力的分散不能很好地整合,一些社会组织的利益与公共事业的利益很可能发生矛盾,导致新的不稳定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数量庞大的职能性社会团体挤压了公共主体的竞争空间,也造成了主体竞争不充分。

篇2

公共部门是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政府是公共经济部门的最主要成员。

公共财政管理地位和作用:

1、公共财政管理是对公共资源进行直接管理,必然使其在政府管理中具有核心地位;

2、在西方国家,公共财政的政治制度背景使公共财政管理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重要舞台之一;

3、公共财政管理是一个变动性很大的领域,这使得它较其他领域具有更多的活力;

篇3

【关键词】大型居住社区 公共治理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大型居住社区的公共治理问题研究主要包括对其历史沿革的阐述以及管理模式的研究。在探讨国内外理论研究之前,首先必须要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之一,也就是大型居住社区的概念。笔者在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于2009年编制的《上海大型居住社区规划设计导则》中找到定义,即用地规模约为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10万人,以居住功能为主体,生活与就业适当平衡、功能基本完善的城市社区。从这个具有官方色彩的定义中不难看出,2009年上海的大型居住社区概念还仅仅停留在住区功能的层面上。另外,学者刘华钢对大型居住社区的定义描述则是:相当或者超过现行国家规范规定的城市居住区级用地规模或居住人口规模,且没有城市道路穿越的单个完整的居住区。而李鸿新和李钊对大型居住区的界定是:总建筑面积大于50万平方米规模的居住区。对于开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社区,则称为超大型居住区。从上述的各项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大型居住社区的概念大体上是以居住社区的体量规模作为主要衡量标准。

不难发现,从城市规划角度方面,国外研究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和代表时代特点的经典理论。从整体概念上讲,大型居住社区应当是属于居住社区的一种。作为体量巨大的一个存在,国外理论界的研究将其归纳于城市地理学研究范畴之中,其核心理念通常是以人为本。这其中主要包括:在1882年由西班牙工程师玛塔提出的带状城市(Linear City)构想,接着在1902年由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第一次提出了在欧洲大陆上具有深远影响的“田园城市”理念,其内涵主要包括在兼具城镇的社会基本架构的同时又拥有乡村自然风貌的城市。到了1929年,美国建筑师佩里(C.Perry)根据其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居住空间组织方式。而在1928年设计的美国新泽西州新城之际,美国人Radburn创造性地采用了“大街坊(Block)”概念,而在当今社会中,被人广泛接受的Shopping Mall就是配合大街坊应运而生的。

此外,对于居住社区管理模式的理论探究,笔者发现其大多属于社会学研究领域。因众多社会学家所持观点和研究角度的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社区管理理论。这其中主要包括以美国农村社会学家C.J.加尔平、芝加哥学派的R.E.帕克、古典学派的R.D.麦肯齐等为代表人物提出的社区区位理论,以美国学者I.T.桑德斯、W.萨顿、J.克拉扎,以及社会学者E.O.莫依为代表提出的社会体系理论、还有以20世纪40年代美国学者J.伯纳德、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W.A.葛木森等一批学者为代表提出的社会互动理论等。

相比较国外学者在城市规划领域和社会学领域对居住社区成熟的理论研究体系,国内理论界对大型居住区的相关探讨更多地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类是针对大型居住区的形成原因、存在问题和建设对策的研究。其中主要以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中的居住社区为研究对象。叶荣责(2002)通过对广东地区的大型居住区形成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揭示了大型居住区对城市的影响、公建设施建设模式和金融风险等方面的问题。郑新明(2003)对广州番禺北部的大型居住区进行了全面研究,从其形成的背景、发展动机与发展历程,分析了大居存在的问题,对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了合理性建议,并对番禺北部大型居住区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刘华钢(2003)对广州城郊大型居住区的形成和影响进行了研究,从多元主体参与的微观层面分析了城郊大型居住社区的形成机制,以区域性视角审视广州城郊大型居住区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城市空问结构和形态发展、城市运行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并从制度设计和规划控制两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此外,上海城市发展信息研究中心课题组于2003年提出了上海大型居住区的选址布局建议,对大型居住区综合开发(包括规划设计、开发机制和配套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朱小地(2005)选取了北京市三个代表不同时期的城市边缘大型居住区(方庄地区、望京新城和回龙观地区)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罗长海、华晨(2005)以杭州市为例分析大规模城郊住区开发中景观资源的私有化问题,从社会、市场和政府行政3个层面研究景观私有化问题的根源,并相应地提出应摆脱小农意识、积极引导市场运作及改善行政方面的对策。

第二类是对大型居住区规划设计功能定位的分析探讨。陈天等(2005)认为在进行大型居住区规划设计时,单从设计层面来进行规划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社区生成与发展的需要,而应找到社区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从开始阶段规划师就应该对设计项目进行策划。陈瑞莲(2005)对地方政府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和分析。李鸿新和李钊(2006)总结了目前国内大型居住区设计开发的各种理论,提出应把绿色生态设计和新城市主义作为大型居住区设计的理论基础,并在一系列规划项目中对其进行实践。

第三类是部分开发企业与项目策划机构从房地产开发的角度对大型居住区 的设计和开发等方面进行的分析研究。例如夏南(1999)介绍了万科地产在城市近郊开发大型居住区的选址理由,提出近郊大型居住区应选择较低的容积率和有组织的人车共存方式,并以深圳四季花城为例指出围合型规划方式的设计要点并介绍万科地产未来的发展方向。赵路兴(2002)总结了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基本特点,分析其形成机制,指出大型房地产项目的影响并对如何完善政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篇4

论文摘要:在诸如大学生住宿安排方式等管理决策上,大学管理者应结合管理对象的属性认定、管理目标的价值认同、管理抉择的依据选判、管理决策的现实考量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针对大学组织结合的特性,大学管理者应突出会共决策过程中对公共性维度的把握。

随着中国社会整体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高校对大学生的管理活动不断出现新变化,产生新问题。以大学生的住宿方式为例,“校方如何安排和管理才合适”就是一个极有争议的问题。目前校方提供给学生的住宿方式主要有两种:要么按同一班级人住,而不考虑学生及其家庭之间的经济差异;要么打破院系和班级编制,按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而选择不同收费档次的公寓或宿舍。这类问题看似微不足道,但如马斯诺所谓的“最低层次的需要”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会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如果推而广之,实际上关涉大学管理者如何理性决策,而其关键在于大学管理者如何把握公共决策中的公共性维度问题。

就大学生的住宿方式问题来说,管理决策至少涉及如下几个方面的判断:

一、管理对象的属性认定

为什么会产生大学生到底按班级住宿还是按经济能力安排的纷争,这里首先涉及大学生的身份认定问题,即管理对象的属性问题。问题的实质在于:与初等和中等教育的强制性义务教育性质不同,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而是既带有教育性质,又带有服务行业商品化的性质。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制度就是这种商品化服务、经济性质的体现。我们通常在探讨教育的基本属性时,会说教育的政治属性、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但它的本质属性还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基于此,大学生相应地就具有双重身份属性—既是大学的客户,又是高等教育的对象和产品,是教育的对象和未来国家社会的公民。对于大学生的这种双重身份,视角和侧重点不同,相应的价值观和采取行动的抉择也不同。

二、管理目标的价值认同

对于大学生身份属性的不同认定,由此也引导出两种不同的高等教育的价值观—高等教育的平等和效率的矛盾对立。

教育平等和民主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我们所理解的高等教育平等的含义,有两个基本点:第一,教育平等与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等有密切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平等的内涵也有所不同,教育平等的概念只有放在特定的范围内才能确定出它的准确含义;第二,高等教育平等是一种理想和现实的复合体,作为一种理想,任何人都不受限制地享受高等教育的各种权力和资源,任何人为的障碍(个人的经济收人和社会地位的差异)都是不合理的,人们甚至还试图借助高等教育平等达到消除社会差异的目的。“高等教育平等”作为一种理想,包括三个方面:(一)进人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二)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三)接受高等教育的最后结果平等。

由此可见,高等教育平等作为一种理想所追求的是绝对平等。然而,现实中的“高等教育平等”只是相对的,不平等则是绝对的。目前,任何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都未能实现理想的平等,高等教育存在着各种不平等的事实:城乡之间的不平等、贫富家庭之间的不平等,等等。从理论上讲,“高等教育平等”的实现程度可以不断提升,但永远不可能完全达到绝对的平等。随着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不断增长,使得高等教育平等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教育平等主张每个人不受外部条件限制平等地享受教育权利(包括人学机会、各种教育资源等),而教育效率又涉及到投人和回报的比例关系,教育效率它追求资源的合理配置,追求投人与回报的利益最大化。显然这两种价值取向总是处在相互矛盾之中。把大学生当作客户,必然要追求高等教育的效率;把大学生当作受教育的对象和未来国家社会的公民,必然要追求高等教育的平等。是高平等低效率,还是低平等高效率?面对这种矛盾,到底是更注重其一还是兼顾两者,如此,抉择就需要依据。

三、管理抉择的依据选判

上述大学生的住宿方式问题,就管理对象的公众性、管理目标的社会性特征,无疑使对其管理成为一个公共决策的过程。英国政治哲学家戴维·米勒在《社会正义原则》一书中谈到了公共决策的合理性和正义性问题。他按组织、社区、群体和共同体的结合紧密程度,划分如下三种“公共性维度”:第一种是团结型社区(家庭、宗教团体、职业协会等紧密结合的小团体),其正义原则是按需分配;第二种是工具性联合体,如公司、社区等经济性关系,其正义的标准和原则是“应得”—所得与贡献相等;第三种是公民身份的联合体,如国家、民族等,其正义原则是“平等”,特别是“法律上的平等”,对应的主体是“公民的主体。”

戴维·米勒的理论核心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公共性维度”是进行“公共决策”首先要考虑的前提条件。根据这个“公共决策”的原理来看大学,大学是第二种和第三种公共性维度的复合体,也就是说既有“工具性联合体”的特征,又具有“公民身份的联合体”的特征。相应地,大学在对学生的住宿安排和收费方式等问题上,是更注重“应得”地效率原则还是教育平等原则,取决于该大学的“公共性维度”或公益性程度如何。

我们知道,国有大学和私立民办大学在“公共性维度”或公益性程度方面就有很大的差异。两者的差异主要由大学的资源配置方式决定并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国有大学的存在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家、社会的投人,更多地反映为社会公众的共有性,而私立民办大学在创立之初主要依靠私人资本的注人,并依赖于办学维系其滚动发展,社会公众性较低;其二,尽管两者的培养对象都是未来国家社会的公民,具有“工具性联合体”的一致性,但国有大学的工具目地更加注重社会效益,因此其“工具性联合体”的特征实际很大程度上具有公众性,而私立民办大学因其生存、发展的需要,比较偏重于办学的工具性效益。而当大学的工具性特征比重偏高时,其“公共性维度”或公益性程度就会相应降低。

由此可见,大学的公共性维度不同,进行公共管理的抉择和采取的行为方式也就应该区别对待。对于国有大学来说,应注重高等教育平等的考量,特别是精英大学,它的“公共性维度”的瞩目性及其自身作为优质资源的稀缺性,更加强化了高等教育平等的要求,一则是社会公共资源的倾斜要求公正、平等地分享国有精英大学的高等教育机会;二则是作为社会教化的重镇,也理应将公正、平等的理念落实于平常的管理活动中,熏陶现在的学子,未来的公民。而不能按家庭出生背景、经济条件等将尖子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对于私立民办大学,它更加注重对高等教育效率的追求来获得紧缺的办学资源,这也无可厚非。

四、管理决策的现实考最

然而,理性的决策离不开对现实的考量。决策的过程关键是达到一种合理与现实折中的平衡。对两种相互矛盾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进行抉择时,是“效率优先兼顾平等”,还是“平等优先兼顾效率”,要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办学实力等具体国情而定:其一,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都还相当落后,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而国际竞争又相当激烈,这些都必须要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率,从而实现社会与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其二,要正视高等教育过程中各种不平等的现实,兼顾“平等与效率”,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最大可能的平等: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但另一方面,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因而对于不平等的地方,则只能用现实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在高等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需要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率,而高校收费制度(住宿费只是其中一项)可以保证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利。因此,现实选择与总的趋势是“效率优先,兼顾平等”。这也是大学作为一种复合体在当前的现实条件下,其“工具性联合体”的效用要求偏重于其公民身份联合体平等诉求的妥协与调整。

从另一个角度看,突出人的主体精神(如心学)、道德人格(如理学)是中华文化的传统,只不过相同的主题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思想变奏;而中外哲人对人的道德和主体精神的探究,无疑对现实的高等教育的实践活动有重大指导意义,是大学管理者进行理性决策的又一个思想基础。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在“心与物的关系上”,就突出了“作用于物的心”的首要性和重要性,强调主体改造客体、心对物的改造,包含一种立足于现实、发挥每个个体的主体精神作用和自觉创造性的意蕴,体现出“进去向上”的人生观和新的人文精神。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对人的自由意志和“人为自己立法”的道德律进行了论述,人能够自己立法自己遵守就是意志自律,就是“自由”。人比自然界更高就在于人有自己的自由意志产!所以,从道德层面来讲,即使把大学生当作了大学的客户,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人不完全是环境的产物,还应有人格意志和精神力量,要发扬“颜回精神”。当年西南联大师生住的是茅草房,头顶上还有日本的飞机和炸弹,依然能够培养出杰出的一流人才。这些事例集中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逆境和贫穷首先给人带来的是困难,但是一旦当你克服它之后就变成了人生的巨大的财富。住宿方面的贫富差距的不平等并不是成才的实质和关键,能够在“穷国办大教育”的机遇中得到“有教无类”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已是在目前社会的现实条件下可以获得的最大的“教育平等”了。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协调措施;

【 pick to 】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s the enterprise key management, scientific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an reduc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st and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enterprise.

【 key words 】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ordinated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 技术质量方面

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越来越多,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也会带来问题。

1.2 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

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在建筑行业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是否做好会直接牵连到人的生命,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度和整体的管理工作素质,所以,在建筑施工工程的管理工作中,对于员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应予以充分重视。高空作业是建筑施工中的首要问题,高空作业必须要找出,并设置围栏、挂牌示警。凡在高空作业外沿必须在行人处,应支搭防护棚。建筑物的预留洞、电梯井口、楼梯口、阳台口等均要设置防护围栏。脚手架必须先经设计计算,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搭设。在施工层与首层之间每隔 3-4 个楼层还必须支搭挑出安全网,安全网要在确无高空作业时方可拆除。安全帽、安全带均应合格并有效佩戴。

1.3 管理不当、施工过程不满足规范

不按工程量计算所用材料,水灰比变大或拌制混凝土时水泥比例降低,出现露筋或表面不光洁问题。震捣不密实、不及时、不均匀、水灰比太小,导致浇筑的混凝土松散,内有气泡或孔洞,造成局部凝力降低,形成渗漏隐患。混凝土养护不足,导致混凝土中水泥固结缺水而不能充分水化,造成混凝土质量整体下降,大大降低程度。

1.4 建筑施工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建筑施工中可能引起的环境污染包括:噪声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等。噪声污染是建筑施工中居民反应最强烈和常见的问题,噪声污染贯穿于建筑施工和装潢施工中的全过程。施工时打桩机的噪声瞬间值超过 90dB(A),混凝土浇捣时的噪声高达 80dB(A),可见施工噪音是个非常值得关注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2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2.1 质量原则

工程建设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搞好工程质量管理是每个参与工程建设者的不可推卸的责任。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要竖立质量第一的思想。

2.2 预防原则

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应该做到积极预防事先管理,一个好的建筑就是好的设计和好的施工共同作用产生的。只有在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采取各项预防措施消灭种种不合质量要求的因素才能够确保产品的质量。预先保证各质量因素是工程项目质量可靠的前提条件。

2.3 数据说话原则

质量控制必须建立在可靠的数据基础上,只有依靠可以确切反映客观实际的数字和资料才能够科学管理。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以数据说话,对工程实体或工作对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管理,在大量数据中寻找控制质量的规律性,进而研究工程质量的波动情况,寻求影响工程质量的主次原因,保证工程项目的优质建设。

2.4 服务原则

工程项目要满足用户的要求,尤其是质量方面的要求。把为用户服务的原则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出发点,并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树立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观念,各个部门和人员都有前后工作顺序,在自己的工序上保证质量过关,若达不到要求则不能交给下道工序,一定要最终让用户满意。

3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3.1 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

施工前要熟悉建筑施工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及操作流程,仔细熟悉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技术经济文件对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施工进度、技术措施及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的要求,弄清施工任务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

3.2 做好建筑施工中的检查工作和管理工作

3.2.1 检查包括检查材料、半成品和生产设备的否具有其供应单位出示的合格证;工作人员是否按照图纸施工、是否贯彻组织设计的顺序和方法,是否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对测量放线及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检查和复查,其与规范图纸和质量的标准之间的误差应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并且在最后要做好相关的记录文件。

3.2.2 施工方法的管理

在每一分项工程施工之前,做到“方案先行,样板先行”。施工方案必须实行分级审批制度。方案审完后,做出样板,反复对样板中新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直至达到设计要求方可执行。对于技术交底,应将其分成两个部分:一般性的分部工程技术交底和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技术交底。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进行连续的监控,并应有实施记录。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必须要制定程序化的制度文件,使施工方案的实施处于受控状态。

3.2.3 施工工序的管理

在施工中要建立严格的交接班检查制度,根据“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观点,在工序交接时进行签证,如果质量不符合标准,可以拒签,并向质监员或项目经理反映,在做出仲裁后方可施工。质监员应严格依据国家现行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分部分项及单位工程进行质量检验。班级实行自检互检制,并执行按质量标准施工的操作纪律和班组分项工程质量不合格便返修的制度。对于那些质量容易波动的工序或对工程质量影响比较大的关键工序检测手段或检测技术比较复杂而靠班组自检互检不能保证质量的工序,最后交工前的检查更要严格把质量检验关。

3.3 安全技术和安全技术交底

制定建筑工程安全教育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正确严格执行安全规范。安全生产教育包括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建筑施工中因工伤亡事故的典型案例和高空坠落、触电、物体打击伤害等事故的控制预防措施。

3.4 强化建筑工程管理意识

随着世界信息化的普及,现代建筑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有了现代化管理思和管理手段的身影,工程管理对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投资效益的改善、程质量保证等的影响,逐步让社会认可了项目管理的作用和价值。企业需要在传播教育工作上下足功夫,这样才能使得社会进一步广泛了解和认可建筑工程管理的作用和价值。为提高企业人员的管理意识,需对员工进行职工培训、普及现代化管理知识。管理层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在工程实践过程中本着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切实提高管理水平,使建筑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4 结束语

目前建筑工程领域质量管理制度正处于逐步完善阶段,随着相关制度的推行,将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实施长效管理;不断修订、完善和健全工程质量安全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进一步增强企业质量管理的自觉性,提高质量意识,加强项目管理力度,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赵赞.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大科技,2011(4).

篇6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管理

 

公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正日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公路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技术、经济活动,具有流动性强、协作性高、周期长、受外界干扰及自然因素影响大等特点,同时涉及到众多的社会主体和多变的自然因素,会受到物质、技术条件的制约。因此,如何根据公路施工的特点,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将施工各要素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施工,实现工程项目快速、优质、低耗,已成为公路建设者普遍关注的焦点。

1.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

施工现场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充分的施工准备是管理好施工现场的基础。施工单位只有通过充分的施工准备,才能保障施工过程的连续、协调、均衡和经济。在进行施工准备工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建立严谨、规范的内部约束、考核、激励机制,用制度管人,用规章管理工程。2.要补充调查工程沿线影响施工的因素,标注出平面位置图,并进行分析、论证,写出调查报告,作为修订施工方案、编制施工控制预算的依据。3.研究施工图纸,吃透设计意图,澄清图纸中的问题,恢复定线和施工放样。对所有控制点进行加密、保护、记录。4.根据施工合同协议和现场调研认真编制施工控制预算,作为控制支出、进行成本预测分析、经济核算以及统计工程进度的依据。5.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使相关人员对工程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质量控制、资料整理有全面的了解。6.绘制关键工序施工工艺流程图和试验操作规程、质量检查评定、计量支付、设计变更、事故处理等操作管理框图,并使图表上墙。7.根据工期要求、技术标准、机械设备能力、材料供应、自然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佳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组织设计。

2.合理配置施工资源

合理配置施工资源是保证施工现场动态投入生产要达到最佳组合,完成阶段施工任务,获取较大经济效益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人力、材料和机械需求量不断变化,在配置施工资源时应力求均衡。要根据进度计划编制人力、材料、机械进场计划;根据材料供应与使用情况决定材料储备量;根据主导机械配置与之能力相适应的附属机械;根据天气情况和实际进度对资源进场计划进行调整。做到人、机、料、法、环协调统一。

3.认真做好试验段

开工后,施工单位对自然条件、施工工艺、质量控制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通过试验段施工,可以初步掌握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主要技术参数、施工进度、机械组合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协调情况,故它是施工现场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试验段施工之前要编制施工计划,明确施工方法、技术要求、试验检测内容以及达到的质量标准。施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做好记录、分析、总结,为大面积施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4.适时调整机械组合

机械化施工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保证进度,是当前公路建设发展的主流。在施工过程中,要保持机械组合的相对稳定。由于受进度、天气等方面的影响,机械的使用数量发生变化时,现场管理者必须适时改变机械组合。组织机械施工应注意:

1.根据进度计划、质量要求和机械的生产能力选择主导机械,并留有适当的余量。2.全套机械的生产能力是由其中生产能力最小的机械决定的,因此,加强机械的统一调配,始终保持机械的最佳组合,提高机械的使用率。3.要组织维护、抢修小组,备有关键配件,定期维护,随时随时排除故障,提高机械的完好率,确保工程正常进行。

5.切实做好防洪排水

公路施工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应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应急措施,否则,工程进度、质量、效益就无法得到保证。在自然灾害中尤以水害最为严重,是影响公路工程质量和进度的主要因素。施工中若对防洪排水工作措施不力,将造成工期拖延,费用增加,故应注意以下问题。

1.施工前,要结合施工方案和施工图中的排水设计,制订防洪排水方案,做到永久性排水设施与临时性排水设施相结合。2.路基路面施工要选择合适的位置和方式,始终保持纵横坡度和碾压的平整度,使雨水能迅速排走,防止边坡坍塌堵塞水沟。对排水困难或地质不良地段,应尽量避开雨季施工。3.合理安排桥梁施工次序,主河槽基础应尽量在枯水季节施工,桥梁预制场应建在洪水位以上,汛期施工时,机械、材料、设备用过后尽快撤离现场,减少灾害损失。4.下雨期间要经常上路巡查,及时疏通水沟,减少路基积水。要了解天气变化情况,采取应对措施,减小雨水对施工的不利影响。论文参考。

6.重点治理质量通病

工程质量是公路建设永恒的主题。贯彻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方针,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点。公路工程中的质量通病有:桥头涵顶跳车,路基不均匀沉降,路面平整度差等。加强现场质量管理,要以治理质量通病为突破口,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彻底处理软弱路基,确保路基整体稳定。路基不均匀沉降会导致路面开裂、路基失稳,危及行车安全。主要原因是路基未充分压实。为此,现场质量控制要抓好地表清淤和路基分层填筑及压实;在路基填挖方交界处、施工分段接头等非连续地段要作为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加强控制。

2.认真处理路基与桥涵接头,防止桥头涵顶跳车。桥涵与路基施工往往不能同步进行,在路基与桥涵之间形成接头,若施工质量控制不好就会造成跳车,一般设置桥头搭板,铺设土工隔栅或土工布,改换填料等,这些措施如果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合理的施工工艺保证仍然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3.严格控制路线的线型与标高。随着公路修建等级的不断提高,施工中对路线线型与标高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要从路基开始层层检查验收,达不到要求及时返工,谨防积重难返。

7.搞好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核算来计划和控制经济活动。施工现场管理要达到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工程进度、质量的控制来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论文参考。不计成本,不搞核算的粗放型管理只能导致工程干的越多亏得越大。为此,要注意抓好以下工作。

1.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使采购、库存、发放、使用等每一环节在制度在约束下进行。2.根据施工定额对各分项工程进行成本控制,力求使人工、材料、机械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3.分项或分部工程完成后,要对照施工控制预算进行成本预测,对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超支采取应对措施。4.单位工程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成本核算,根据实际发生的工、料、机及管理费计算出该工程的实际成本,与施工控制预算比较,查找成本管理中的问题。5.工程全部完成后,要结合施工控制预算、计量支付进行效益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8.加强初期养护,配合交工验收

为了保持路容、路貌,保证公路各项能力的正常发挥,使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施工单位要加强工程的初期养护,对工程外观进行整修,并注意以下问题。

1.全面检查路基、路面、桥涵、构造物、交通安全设施,存在问题及时处理。2.清理路基、路面上的施工废料;按路基标准横断面整修路肩、边坡;清理桥涵、构造物上的附着砂浆;修补路面及构造物的局部损坏;使公路线型顺适、整齐美观。3.按照《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的要求,写出施工总结,恢复路线控制点,标注里程桩号,为质量鉴定创造条件。论文参考。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的工程项目,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应有所不同,作为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者要与时俱进,大胆探索新的管理思路,通过加强施工的现场管理,使工程质量、进度和效益不断得到提高。

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管理;问题

1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项目施工面宽,流动性大,不可预见因素多,资源需求种类繁杂,整个施工过程涉及到复杂的经济、技术、法律、行政和人际等方面的问题,现就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述如下:

1.1 技术管理问题

任何物质生产活动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基础上的,也是在一定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的控制下进行的。技术管理问题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到建筑企业的长足进步与发展。对施工项目来说,由于其单件性、露天性、复杂性等特点,就决定了技术的作用更显重要。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技术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复杂工作,需要建筑工程人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并综合考虑环境、资金和气候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技术管理贯穿于建筑施工的全过程,是现代建筑施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提高建筑施工质量、企业经济效益和综合管理水平均有重要的作用。施工管理需要合理组织和安排技术施工和工程管理工作,监督和管理好建筑工程技术施工的各个环节。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出现基槽开挖、基础砌筑、浇灌混凝土等出现技术问题,施工企业必须以加强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完善技术管理体系为主要途径,切实提升技术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作用。

1.2 人员管理问题

在新时期,我国建筑工程人员的管理素质和职业素养相对偏低,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建筑企业高质量、高标准、高技术的管理要求。施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大量的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是临时工,农民工是建筑业产业工人的主体,许多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存在着以次充好的现象,流动性也比较大。由于没有经过必要的上岗培训,建筑工程人员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领悟力和执行力等方面还不能满足现代建筑工程的需要。施工人员基本依赖于现场技术管理人员的交底指导,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单位应当组织好对他们的管理和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为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1.3 安全管理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的建筑工程企业.没有对安全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不少承包商为了争揽工程不惜压级压价,一旦中了标,工程的利润较低。用于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器材、工具等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能省的省、能拖的拖,导致施工现场混乱。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忽视设备和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忽视安全设施的建设。监督机构缺乏完善的人员编制。也没有建立起严密的规范、标准和制度,没有充分发挥出安全监督部门应有的作用。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分管安全的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安全管理手段落后,安全管理不到位,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个别地区地方保护主义、腐败行为严重,缺乏法律观念和意识,逃避承担法律义务,使一些工程项目在开发、招商引资、建设环节存在很多违规违纪的行为。安全意识淡薄,没有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经营单位只顾生产经营,不顾安全的现象还很严重。给建筑工程的建设和开展埋下了很多不安全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2 新时期下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2.1 强化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

宣传教育,强化安全管理。建筑行业是安全事故多发行业,也是国家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重点。施工单位要对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自觉遵守安全规划,执行安全措施・重视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与管理,严格遵循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规范和标准,切实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施工管理的水平。要落实专人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建立“以人为本”和“安全问责制”为中心的责任体系,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安全控制。施工人员的违规操作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重大隐患,健全建设系统人员培训机制,并建立民工准入制度。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劳务施工人员一律持证上岗,强化他们的安全责任意识,始终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工程施工方针,杜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现象,将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落实建筑施工安全质量管理措施。有的建筑企业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忽视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不遵守相关安全施工规范、标准和法律,偷工减料、弄虚作假,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运行。我们一定要对工程建设项目做好危险点辨识分析工作,并切实落实相应的安全措施,严格建筑工程的工艺流程和施工规范,确保安全时刻处于“在控和可控”状态,进一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2 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是一项技术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它又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念,即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的综合效益的观念。我们要从建筑工程的实际出发,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与管理。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众所周知,建筑工程是以现场施工为主的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各专业、各工序都应以质量控制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从各个侧面上发挥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作用. 从而使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得以实现。在建筑施工前,要做好各项施工设计工作,施工设计的质量目标是质量控制的重点。同时,施工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要在施工前要认真阅读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根据现场情况对设计进行适当的优化。施工企业要站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工程质量的重大意义,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及时发现和整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坚持以质取胜的经营战略,加强对建筑材料的验收与管理,对材料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评,从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五大要素进行控制规范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从原材料到各项工程施工,每一个环节都必需经过严密的质量监督和控制,确保每个建筑环节的建设质量,为建筑工程后期的使用提供更多的安全和质量保障,全面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水平。施工质量目标应根据企业的质量目标及控制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没有经验的新施工产品以及用户的意见和特殊的要求等制定。

篇8

关键词:建筑 施工 管理 关键 问题 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一、建筑施工重点环节的管控

(1)合理编制进度计划 作为施工企业,在进行一项工程建设初始,就要选派经验充足的技术人员,根据建设单位所指定的工期,结合企业本身的资源和优势,以及施工的外部环境、季节特点等等,编制一个合理的进度计划。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种种不可测的因素,经常会出现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一些施工企业据此不重视进度计划,甚至以为进度计划只是用来应付业主或者承建单位的一纸空文,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必须得以纠正。业内常见的做法是通过与业主或承建方沟通,延长工期或增加人工,并适时调整进度计划,使之适应施工过程实际情况。另外要注意的是,计划编制应尽量细化,并适时进行监控,比如以每周或每十天为单位总结工程进度,如果与计划有偏差,应当寻找原因,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人工或者延长施工时间赶工。

(2)科学分解质量目标 施工企业可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工程技术要求、操作规范等,制定明确合理的质量目标,并将质量目标细化量化、合理分解,使其具备可行性、可控性。值得注意的是,不但要制订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目标,还要制订每个施工阶段甚至每道工序的质量目标,并将质量目标与施工责任挂钩,落实到每个部门、班组直到施工者本人。在大面积工序活动展开前,通过对样板的质量检查、分析,可以确定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控制;这一过程同时也是对施工者素质水平的考察过程,对于培训后尚不能达到质量目标的施工者应予以清退,以减轻质量控制负担:更重要的是:施工者及验收监理人员对于质量标准有了明确、直观的实物标准,做到了人人心中有数,道道工序可控。

(3)建筑材料严格把关 建筑材料入场之际,现场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查验厂方提供的质量保证文件如产品合格证及技术说明书、质量检验证明等,并进行必要的抽样检验。对于在现场拌制的材料如砂浆、混凝土的配合比,应在施工前先行试配,检测其是否符合有关规范和设计的要求,经现场管理人员检验试配合格以后,才能正式用于建筑工程。工程中新型建材的应用,必须通过试验和有关部门的鉴定。材料认证不合格绝不允许用于工程中,否则由此引起的建筑质量问题将追究个人责任,制度明确,责任明晰,就能很好地杜绝不合格建材的入场及使用。

(4)切实遵守操作规范 违规操作不但会造成施工质量问题,更会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因而加强施工管理,强化施工人员切实遵守操作规范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在进场前对工人进行施工安全以及技术操作方面的常规培训,并将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下发到每个施工班组,再由班组管理人员下达到每个施工人员。为了保证规范施工,施工企业可以制定奖惩措施来激励工人安全施工、规范操作。除了用制度约束工人规范操作,现场管理及工程监理方面也应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起到指导、管理、监督作用。

二、人的因素

建筑施工中“人”的因素主要指参与施工的工人和项目部的管理人员。施工质量的管理人员,这里主要强调的是施工的技术人员,他们负责参照施工图纸对施工工艺进行解析,然后编写施工组织计划,将具体的施工步骤、方法传达给施工中的工作人员。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即技术负责人)首先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素质,在施工前能够参照图纸对施工工艺有明确的规划、安排,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对突发事件,临时应急事件作出合理的反应和整改措施,事后能够对施工中的问题进行总结经验,在以后的管理工作中做出正确的规避。其次,作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有非常高的工作责任心,随时注意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可能影响质量的隐患问题,将质量风险控制在最小,避免一切事后修补处理的工作。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人员”指的是工地的工人,工长等工程直接实施人。对于他们的要求,是要严格按照管理人员下达的施工指令,不违规操作,尤其严禁不按照施工图纸施工。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会充分利用各种积极因素,科学统筹、科学组织,对施工现场的生产要素比如人工调配、机械设备操作养护、建筑原材料堆放保管,甚至于内外人事关系进行计划、管理、控制、协调、激励等等,以保证建筑工程优质、高效完成,同时兼顾低耗、安全、文明生产。这就要求管理者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还要有高超的现场协调能力,可以随时随机处理现场产生的各种疑难问题。由于建筑行业本身固有的劳动强度大、工期长、福利待遇一般化等特点,优秀的管理人员很容易流失到其他行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则经验欠缺,所学不能很快致用,对于现场管理需要一定时间的学习和磨练。从建筑行业现状来看,优秀的现场管理人员存在着很大的缺口。管控:承建方或施工企业应重视人才的培养及保留,可以从施工人员中选拨一批有文化基础且好学上进的青年工人作为后备管理人员来培养,为其提供一定的培训课程和现场调控机会;对于现有的管理人员可以用改善工作环境、增加探亲假、奖励旅游、创造充电学习机会等方法来留住一批有经验有能力的管理人员。须知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对于保障建筑工程质量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施工机械设备问题

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主要是根据施工机械设备的类型、特性、参数等特点进行选型、确定机械设备的性能参数和操作使用的要求。1机械设备的选型。机械设备应选择适应生产的、技术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操作方便的及使用安全可靠的。2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机械设备主要性能参数的指标,必须保证施工质量要求和安全,确定正确的机械设备性能指标,才可保证施工的正常运行,才能避免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3机械设备操作要求。应执行“人机固定“原则,实行定人、定机、定岗位职责的操作管理制度。为保证施工质量,操作人员应熟知机械设备的操作步骤,合理使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并应经常对施工机械进行维护保养,保证机械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下,以免出现质量安全事故。

四、材料问题

材料是指建设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设备、构配件等的统称。在材料的采购、进场、加工制造、运输、装卸、储存和使用时,均应进行全过程的监督与控制。1材料进场的质量控制。施工单位在组织材料、设备的采购过程中,应预先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供应计划,优选供应商,选择信誉高、对产品质量有保证的供货厂家。严把材料进场检验关,在材料进场24小时前,施工单位应通知监理,凡运到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等,监理方均应检查产品出厂合格证、技术说明书、生产许可证等,并由施工承包单位按规定进行抽查检验、试验,经监理方审查认可后,签署材料进场检验记录和验收单。对于新型或进口的材料、设备的检查、验收,应会同相关专家或商检部门进行。2材料储存的质量控制。材料从进场到使用,均有一定的间隔时间,在此段时间内,如对材料储存不当或储存时间过长,超过了材料的合理使用时间,就有可能导致材料质量的恶化,由质量合格变为质量不合格。因此,应依据材料的特性和质量说明,在材料储存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潮、防晒、防锈、防腐蚀、通风、温度和湿度等方面的措施。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材料,应分别编号,易燃易爆物品不得与其他材料堆放在同一储存室内,应单独存放。

五、结语

建筑施工管理的目标就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将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收益最大化,并满足工期要求,满足安全生产要求,满足工程质量要求。所以,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要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建筑施工管理队伍,制定处可执行落实的建筑施工管理规则,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同时,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还需要一批具有专业素养,较高职业高技能的建筑施工人员,他们是最终的执行这,他们执行程度将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优劣。总而言之,严格的建筑施工管理和良好的施工质量是建筑工程企业的生存之本,是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毛鑫印.浅谈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0,(1).

[2]萧绍统.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预防[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3]罗国勋.建筇工程施工项目管理[J].建筑建材装饰,2009,(1).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重要性;问题;措施;

一、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对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以及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施工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直接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二,施工管理是展现建筑施工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精神面貌最有力的说明,可以为企业打造良好的品牌效益;第三,施工管理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高效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法可以使施工现场井然有序,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有利于保障消防安全。

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问题

1、施工现场管理执行的问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时所要用到的材料种类非常多,施工现场难免会出现建材的堆放混乱、材料管理不到位的情况,材料存放不当,有时会出现找不到材料的现象,错过了最佳使用时间,材料的质量将会下降,造成资源的浪费,另外在机械设备的使用上,经常会因为操作不当或其它原因,造成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加上施工企业没有及时进行维修,造成机械设备损坏无形之中增加了维修费用,提高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问题。比如建筑工程的基础与主体施工环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表层基底处理的不够好、钢筋混凝土的硬度不够、混凝土的凝结速度较慢等问题都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不利于建筑工程的发展。

3、施工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引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因素有许多,如施工人员在进行作业时不戴安全帽和安全绳、安全网出现老化破损的情况、未设立警示标牌或设置的位置不当、在防护栏和洞口处没有设置警戒线;电箱、和灰机和水泥搅拌机为设置安全保护屏障;电箱旁随意堆积杂物,货运电梯、工作电梯和物料提升机混淆使用等等诸多的方面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一不小心就会给施工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三、建筑工程施工前期的管理工作

1、对工程项目所在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条件、道路、管网线路、标高、工程地质等均要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对设计施工图要求的基础型式、主体结构、建筑布置、节点构造、给排水管网、线路照明、暖通、通信等均要逐一了解核对。对设计图纸中涉及安全、使用功能、进度、造价、设备选型安装的主要问题和各专业间的冲突或错漏问题,要通过建设单位向设计单位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

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指导性好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对项目施工、保证进度、质量和管理均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有一些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并不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而是照抄照搬其他项目的内容,有的仅有土建施工,没有水电、消防和弱电专业安装的内容,有的只列出项目班子人员名单而没有职责分工,有的缺少施工安全质保管理和文明施工的内容,有的缺少主要工种操作规程,有的对检测要求、建筑设备型号交待不清等等,所有这些都应在编制施工组织时候要充分考虑。

3、 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质保体系的完善是保证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施工现场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必须由总承包单位项目经理部负责在其承包施工的工程范围内建立,并统一协调管理。各分包项目经理部应结合分包工程的范围、特点,以及总包单位项目经理部的具体要求,建立相应的施工现场工程质量保证子体系。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1、加强施工的质量管理。首先施工企业应完善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技术管理工作,尤其是在钢筋混凝土施工的时候,要注意垫足垫块并固定好,保证厚度,钢筋绑扎密集时,要适当选择合适大小的骨料,在给混凝土振捣时,不能振动钢筋,防止钢筋变形位移等,明确“质量是干出来的,不是查出来的”并且技术责任人应经常和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避免出现差错;其次要加强施工质量的检验力度,制定严格的质量验收制度,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实行动态管理,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解决,并追究相关责任;最后要加强质检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提高质检人员的对相关标准、规范的理解能力,做到正确引导施工,把好质量关。

2、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的制定不仅能保障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有序进行,还可以节约成本开支,为施工企业赢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建筑工程中标后,应充分重视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技术、机械、施工以及人员组织等方面的问题,在施工现场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需经过反复的讨论编制出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方案确定后,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方案规定认真实施,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不足之处,应及时反映,经由方案制定人员讨论作出相应的改正,使得施工方案能够完全契合施工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有用处,用到实处”。

3、加强安全施工管理。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既是对工作人员的生命负责,是施工管理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评价施工管理好坏最基本的要求,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主要就是对火灾隐患、高空作业、乱搭按电线、脚手架搭设等方面进行管理。首先需要施工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人人都是一道安全屏障,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其次要制定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条例,本着“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未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不放过)原则,真正将安全管理落到实处;最后就是要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加强巡检人员的责任心,及时查处隐患并处理,深刻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4、加强材料的管理。材料所需费用占到了整个建筑工程造价的六成,对于材料的管理好坏与否就直接影响了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因此对于材料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施工前应对建筑工程项目所需要的材料做好采购计划,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及数量,并做好查验工作,如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即要有质保书、合格证,还要有材料复试报告),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在采购时应提前了解市场行情,尽量找到质优价廉的货源,并核实材料数量(含实际损耗)、规格、品牌等等、避免出现失误影响施工进度;在材料的分发管理方面,应安排专人发放,专人管理,根据施工组织计划及实际施工进度情况,编制合理的需求计划,适时安排材料的到货退场。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是非常繁杂的工程,涉及的专业广、工种多,还受到各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的影响。给建筑施工管理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因此要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须加强施工管理。

参考文献:

[1]武文钰.浅议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J].建筑安全,2012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

0.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很系统的工程,需要运用多种技术方法。在工程结束之前,是没有任何成品的,都是制品,如果任何一道工序产生了质量的问题,可能会被后面的工序掩盖,最终将发生重大的事故,因此,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主要有成本、进度、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它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承、互相制约的。成本投入的多少能够制约进度和质量控制的效果,同时进度和质量控制的好坏也能制约成本的投入,从而体现效益的增加。现在就施工管理中的成本管理、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原则

1.1 成本最低化原则。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施工项目成本不断降低,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1.2 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不管。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应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1.3 动态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成定局,即使发生了偏差,也已来不及纠正。

1.4 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即PDCA循环。

1.5 责、权、利相结的原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各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2.施工进度控制管理

2.1 制定进度计划

应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合同中的工期,编制出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确定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选择施工方法和组织流水作业、协调各个工种在施工中的搭接与配合、安排劳动力和各种施工物资的供应、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目标工期和全部工程的完工时间等。制定进度计划时要考虑其它种种因素对进度计划的影响,如设计变更、工程量变化、自然条件变化、材料供应变化、业主违约等等因素的影响,使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存在差异。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使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进度调整和控制,及时地对进度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以保证建设项目在合同工期内竣工。

2.2 组织进度计划的实施

施工进度计划经监理及业主审批后严格执行。施工单位要与监理及业主保持密切的沟通,定期向监理及业主报告工程进展情况,对监理和业主提出的变更指令和赶工要求及时做出反应和处理;监督各分包单位的工作,及时协调各分包单位的施工配合,合理的调配人力、施工物资和资金,并确保到位。

2.3 及时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和计划的偏差,采取纠正措施施工进度的影响因素包括下面几方面:1)施工组织不当:例如,施工的任务、目标不明确,劳力和施工机械调配不当,施工道路和场地布置不合理,各分包商之间施工干扰,均会引起工期延误。2)技术原因:承包商有时会低估施工技术困难,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没有把握确保进度和质量的情况下,冒然采用;有时对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没有全面理解,会导致盲目施工,造成返工。3)不利的施工条件:自然条件变化和施工中遇到合同中规定不可抗力因素,无法正常施工。采用的控制施工进度的措施:1)组织措施:落实项目经理部各级管理人员的分工、职能和任务;进行项目分解,确定各个部分、各个阶段的进度控制目标;制定进度协调工作制度,定期开好调度会议;健全进度记录和报告制度;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2)技术措施:首先认真研究工程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并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变化,随时调整进度计划。对设计图纸中的疑点和问题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业主和设计单位反映,要求澄清。施工方法的选择既要先进,又要可靠,选择成熟的技术。3)经济措施:及时向监理和业主报告阶段进度,申请进度付款,争取按时取得支付签证;做好自身的财务管理,控制成本,预测流动资金的需求,合理调度资金。4)信息沟通管理措施:在内部要及时收集实际施工进度数据,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找出偏差,分析原因,制订相应的措施。

3.施工质量管理

3.1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为全面系统地把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当务之急是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施工企业依据质量保证模式,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系统,编写质量手册,制定质量方针、技师目标,使之更具有指令性、系统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可检查性。

3.2 人、材、机的控制

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应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加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材料是构成建筑产品的主体。显然在施工项目中,对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举足轻重的。施工机械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施工项目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选好、用好机械设备至关重要。

3.3 控制施工环境与施工工序

在项目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

施工工序是形成施工质量的必要因素,为了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控制,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必须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的控制应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部分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个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其步骤为:实测—分析一判断。为了更有效地做好事前质量控制:一是要严格遵守工艺流程,工艺流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二是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主要活动条件有施工操作者、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只有将它们有效地控制起来,使它们处于被控状态,才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三是及时检查工序活动效果。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因此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四是设置质量控制点,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篇11

关键词:工程管理 工作措施 方法

1 工程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1.1 成本管理

所谓工程成本是指建筑企业用于施工以及管理过程中的所有费用的总和,它反映了工程施工过程中所耗费的劳动和物资等,可以反映出建筑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机械化水平以及组织管理水平,是检查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个综合性的指标。

工程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个方面。直接成本是指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人工费、原材料费以及机械使用费等,间接成本是指工程施工过程中组织管理工作所耗费的支出。工程管理中的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贯穿于整个工程管理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成败。所以,施工企业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下,是否能够做好工程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工作,可以说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1.2 质量管理

所谓工程质量是指工程达到相关行业标准的规定以及合同内约定的要求,它通常包括安全性、功能性以及耐久性等方面,是工程所具有的明显以及隐含的特性的总和。工程质量可以从下面两个侧面理解,一是建筑工程的结构要安全,满足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二是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满足设计的要求。前者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后者是质量管理的目标。通常的质量管理就是指通过控制工程的施工过程,使这两方面的目标都处在受控的状态之下,达到工程管理质量控制的目标。工程质量的好坏既关系到工程项目的发包方和承包方,也关系到社会和国家的公共利益,因而需要高度重视。

1.3 安全管理

工程管理中的安全管理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避免工作人员出现伤亡或者职业病,保证施工设备、工具等免遭损坏,尽量减少或者消除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工业污染和环境危害,取得最好的综合效益。工程管理中的安全管理包括宏观的安全管理和微观的安全管理这两个方面。工程管理中宏观的安全管理是指政府部门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进行管理,是一种间接的管理,与此同时它也指导着安全生产中的微观管理。

2 加强工程管理工作措施的一些具体方法

2.1 加强成本管理的具体方法

第一,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设计施工组织。企业要从招标投标、签订合同开始抓起,依据工程的规模以及工艺特点,从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以及工艺装备等实际条件出发,做好施工设计工作,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尽可能地缩短工期,以节约成本。

第二,建筑企业要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成本。企业在工程施工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可行的技术措施,做好周密的准备,在施工中尽量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并且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层层把关进行检查,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同时节约工程成本。

第三,加强对人工费用的管理,有效地控制好人工成本。建筑企业要选择那些水平高、效率高、组织稳定的劳务队伍负责施工工作,并对其保持动态管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地按照定额任务考核计量,做好工种、工序之间的合理衔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费用成本。由于建筑业乃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人工费用占总成本的很大比例,因此控制人工费用对加强成本管理的关键。

第四,加强对材料使用的管理,严格控制材料成本。材料费用在工程项目的成本支出中占有最大的比重,因此要从原材料的采购、使用等一些列环节严格控制,做到验收入库、出库使用、余料回收以及限额领用和盘点核算等关键的环节。

2.2 加强质量管理的具体方法

首先要建立质量体系。质量体系要覆盖工程质量的全过程,并保证有效地运行以发挥作用,而这需要从企业以及项目两个方面共同努力。从企业方面来讲,要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重视工程师以及技术人员的作用,协调各级部门和单位建立从上到下的质量监管体系。

其次,要严格控制施工工序以及施工环境。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有很多环境因素可能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比如地质情况、水文气象等等。因此,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和现实条件,对可能影响到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控制。除此之外,施工工序也是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必须强化对施工工序的控制,严格按照设计好的工序进行施工。

2.3 加强安全管理的具体方法

第一,政府各级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工程安全的管理。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但是由于企业在经营中是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的,需要政府部门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而且安全管理中需要做出具有公正性的评论,为了保证安全管理的客观性以及公正性,政府应当组织建立独立的第三方组织,不受政府和建筑企业的干涉,对安全管理工作履行监督职责,而这正是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做法。

第二,建筑企业也要加强自我安全管理,这其中的关键环节就是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筑企业要把安全管理的目标分解到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并分配管理人员,建立固定的制度,,做到权责明确,构建一个系统严密的管理体系。

篇12

建筑工程;管理;工程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展。近些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取得很好的绩,但是因很多因素的影响,建筑工程管理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建筑工程企业如果想要实现工程管理的控制,就必须首先引起管理者的重视,其次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等等,管理工作还有很多,这也足以显现出它的重要性。所以做好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1.建筑工程的管理内容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任何问题,都会给整个工程带来严重的后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可见施工质量是施工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基石,靠质量处信誉,靠信誉争市场,靠市场增效益。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使企业的各项职能与质量的管理充分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要大力加强施工管理者和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使工程质量放在首位,建立完善的质量领导责任制,要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确保工程质量的落实到位。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质量意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也是搞好质量管理的第一关。必须从根本上树立质量意识,使建设、施工单位意识到工程优质的重要性,并通过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激发其质量责任感。建筑工程质量涉及到多个方面,是一个由多部分、多层次、多因素组合的整体,必须从筹建协调到具体施工全过程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和措施,从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同时施工现场质量检测是质量控制最具体的体现和操作,其工作的严格程度、科学程度和细致程度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还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实施全过程监理,加强政府部门的管理和监督职能等。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管理。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要充分考虑与施工密切相关各项工作对建筑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影响。建设方应根据各方计划,合理制定项目工程总计划给各方实施,并及时听取各方意见,如有不合理的地方,应及时协调并对进度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所以说建筑设计方案对一项建筑的完成的好坏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建筑企业要有顶级的设计师,来完成设计。因此企业要不断地引进人才,同时要对工作人员进行频繁的培训工作,提高个人的水平。从而达到建筑设计的目的。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是指建设单位与勘察、设计施工材料供应等单位,为完成一定的建设工程任务而签订的合同,属于经济合同的一种。工程项目建设的控制归根到底是合同履行问题。所以,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建筑工程中的发包人是直接从建设单位进行的工程任务承接的建筑企业,而分包人就是从发包人手中进行工程任务承接的劳务承包企业或者是专业承包企业,这两者之间的市场地位是平等的。为了更好的实现对顾客需求上的满足以及日益激烈市场竞争的适应,要求我国所有的建筑企业都能够逐渐走向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同时建设企业实现分包管理体系上的完善也是自身完善以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利用分包的方式可以让一些报价较低但同时具备能力的分包商来实现对成本上的承担,这样总承包商可以实现对风险部分向分包建筑企业上的转嫁,共担风险,从而实现工程经济效益上的提高;最后也是为了满足业主的要求。在履约过程中及时地发出必要的书函,是合同动态管理的需要,是履约的一种手段,也是建筑企业自我保护的一种招数,可惜这一点往往遭到忽视,结果受到惩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把双方有关工程的协商、变更等协议或文件视为合同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2.当前建筑工程的管理

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当中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体制是建筑工程企业管理的依据。我国的很多建筑工程项目,为了能够多节省开支,对于工程管理的部门进行了削减,使得必要的人员缺失,员工身兼数职。当前一些施工企业的管理是非常松散的,特别是一些施工企业在调整企业内部机构后,削弱了管理工作长期下来,不仅阻碍了员工的积极性,同时给工作的落实带了极大的困难,使工作只是简单的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的起到管理的作用。而且大多数的施工任务是通过劳务队来进行施工的,使用的机械也只是劳务队自供材料来完成。由于我国的劳务队的综合素质不是太高,在施工中也不够专业,所以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管理的效果却是一般。这都是其带来的弊端。

工程进度的管理措施。制定合理的进度计划:制定的进度计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因此它是进度管理中的重点工作。如果没有这些计划,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后面的工作杂乱无序,无法有效开展,从而影响到进度计划的实现,建设方应根据各方计划,合理制定项目工程总计划给各方实施,并及时听取各方意见,如有不合理的地方,应及时协调并对进度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规范操作,科学管理:现代社会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要做到人尽其才,把能否顺利实现项目目标作为团队成员的最高目标。一些建筑企业盲目的追求工程的进度,忽视了对于工程质量的管理,从而导致了建筑工程质量不合格,影响了企业的声誉,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不变。

3.如何做好工程的管理工作

政府的重视度要增加。目前我国现行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建筑法》相关规定,将工程分包行为活动确定为在建筑工程设计、投标招标、具体施工等阶段过程中所进行的工程分包活动。从其法律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实践中的工程分包行为在表现形式上比较多样化,同时在形式上也比较复杂,需要对其进行较为系统和科学化的管理,加强法律建设以及部门执行能力,提高各部门人员的素质于文化。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法律制度的重要性。所以国家的重视很重要。

提高管理人员的意识。学校应该根据各类电子竞赛的内容与理念,进一步加大实验室的开放情况,更多的优秀学生吸引到实验室中来,并配合电子协会每年开展电子制作竞赛,还可从中挑选优秀的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此外,相关教学管理部门还要制定相应的决策,通过不同的形式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祖国培养出一批专业的管理人员。同时在工作岗位的人员也要,注意对成员进行适当的激励措施。实施进度管理时要以项目经理为进度目标责任中心,对进度目标进行合理分解,把责任分配到人。严格管理时也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从而保证进度目标的实现。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已经取得了。但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建筑业一样,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施工阶段管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利用现代化管理机制和手段,实行项目绩效责任制,合理应用新技术手段,最大程度降低工程造价,同时树立正确的市场观,提高施工场地与图纸设计难关会出现矛盾,这样就会产生变更,工程变更往往对工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工程整体造价。所以,必须加强变更的审核,减少无谓的变更,不随意更改设计图纸,对工程变更必须采取严密的审核机制。已达到建筑业的很好的发展。

篇13

关键词:水利工程 项目施工 管理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种类、数量较大幅度增加,由于水利工程施工受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水利工程管理存在较大难度,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作为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对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直接的影响。为了做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对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对策研究很有必要。

1、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问题分析

1.1水利工程人员管理问题

水利工程的人员管理问题重点在于施工者人员素质的提高问题。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与管理工作需要素质较高的专业工程人员完成。但是,在许多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施工人员的素质明显不足,其不具备专业的水利工程施工资历,施工人员数量不能满足施工需求。

1.2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问题

质量管理问题是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质量不足会使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价值无存。水利工程建设企业的内部管理规则不明确,使得施工质量受到影响。另外,政府部门对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监督管理力度不足,使得水利工程施工部门为了实现自身经济的最大化,无视施工技术与施工行为的合理性,使水利工程的质量存在问题。工程的价值依赖于工程的质量,工程质量存在问题是工程管理工作的失败。

1.3存在的成本问题

水利工程不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质量水平,同时,还应适当的降低成本费用,争取用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现阶段,水利工程成本控制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随着建筑市场投标竞争的越来越激烈,进一步加大了投标风险率,投标费用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项目评估过程中,思想与方法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没有统一的评估依据;成本管理成为了一种摆设;相关人员缺乏正确的成本观念等。

1.4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问题

就目前来看,社会现有的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安全相关问题。受到管理模式的影响,许多安全隐患存在于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施工企业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视力度不足,甚至有企业会忽略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问题。许多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不尽科学,安全管理的责任制无法得到落实。加上受到资金的限制,安全不达标的机械设备仍然被使用于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

2、加强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管理策略

2.1更新施工管理观念

水利建设施工管理观念的创新,首先就必须要摒弃传统的陈旧的管理理念,让施工管理观念和方式与新时期社会发展形势和水利事业发展相适应,特别是水利管理部门内部,必须要重视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每个阶段,做好各个环节的管控工作,积极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可以采取各种途径的创新方法,转变过去的水利建设施工管理观念,让符合水利事业发展的现代管理观念深入人心,积极规划科学合理的管理计划,运用发展的思想来指导施工管理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对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的各种资源科学配置,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

2.2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

“百年大计、施工第一”是一个项目工程的最高目标,同时这也是每个工程在施工中都应该遵循的目标。建设出高质量的工程不仅能够给社会带来财富,而且向社会证明该建筑企业高超的技术和严格的管控制度,因此,每个工程都应该时刻将质量放在首位。对于水利工程来讲,相关负责人就应该将高质量作为工程的宗旨和目标,认真审查工作的质量,在工作中严格要求施工人员,从整体上保障工程的高质量。如今,水利工程的工程量较大,而且需要管控的项目较多,这对于管理层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如何有效地去管理好所建设的工程就需要管理者认真学习、研究。与此同时,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还应该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以便在工程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找到相关负责人,从而避免遇到问题相互推脱责任的情况,通过责任分明,从而保证工程能够有序开展。

2.3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管理

对于每一项水利工程项目的开发,都应该进行开发预算,即该项目所要耗费的成本,一个企业立于于高质量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地压低成本,是企业在市场中提高竞争力的关键,从而在招标的过程中,获胜的几率就较大。一个企业要想保证高质量的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从而就需要施工企业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及预算机制,关于工程预算,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企业秉承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在保证工程高质量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规划,同时为了确保所有工程的预算都能够有章可循,就需要制定出相应的预算标准和预算制度,而且为了确保工程能够在规定的期限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对工程的进度时间进行规划也是很有必要的;其次,在对项目进行整体预算后,还需要对所需的物力、人力进行严格管理,以便这些基础工作都能够保证工程的正常开展,不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材料不足、人员不够的情况,企业相关人员应该严格材料管理制度,使用有质量保证的材料;再次,逐步建立起工程日志制度,将工程施工的每一天的工作信息都记录其中,尤其是工程设施的使用状况,这样才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所记录的工作日志也为今后工程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总而言之,工程日志的建立能够有效地保障工程的正常运行,从而其实提高工程质量。

2.4水利工程安全管理

安全问题一直都是工程建设的重点,特别是水利工程,一旦工程出现了状况就会涉及到到多方面,因此,水利工程应该时刻将质量放在首位。当前,很多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普遍不高,工作态度较懒散,认识不到工程安全的重要性,这些都助长了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将安全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重点,例如可以通过挂条幅等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建立起市场准入、招投标资格审查、项目经理等资格审查制度,并依法对进行行政处罚,从而确保工程能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顺利完成。

3、结束语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工程技术人员不能照搬照抄已有的技术方案和质量控制方案,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施工方案,这就需要工程技术人员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从而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尹亚军,翟良栋.完善施工项目管理方法的探讨[J]治淮2004(11)

篇14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问题

一、施工的准备工作

1、技术方案的的准备

在建筑工程施工准备工作中,首先工程项目部要熟悉工程施工的图纸,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再由总工办组织项目部和营业部结合工程的特点,提出更为恰当的方案,最终与设计单位沟通,使施工方案得到统一,将工程图纸中所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其中,工程项目的技术员要根据具体的工程特点,编制出施工方案,其中主要包括了施工的顺序及方法,保障措施,工程工期等等内容,此外,还要对施工的具体用料及机器设备,及相关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布署,使其明确各自的职责。

2、施工的材料设备准备

施工中的材料准备工作也是极为严谨重要的一项内容,是提高材料准确性的重要步骤。工程项目部要根据材料表的内容对其中各种材料的用度进行核对,对其中的内容数据进行修正,最终由预算员将材料计划表发放到采购员手中,采购员需要依据此表进行联系供货单位进行采购,以保证各种财料的充足供应。采购员还要同项目部协调材料供应的具体时间,使采购员能够按照既定时间准备材料,以保证施工的正常进度。除此之外,施工的设备准备也是整个工程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建筑工程中所使用设备工具大多是由采购部门供应,所以,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所采购的设备也有所不同,采购部不仅要提供与工程相符的设备,同时也要对设备进行维护检修,以保证在施工中的正常运行。

3、施工人员的准备

建筑工程施工中,人员的准备工作是极为核心的内容。建筑公司的工程部要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来安排人员,以保证各种工种人员满足施工需要。项目部在施工开始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他们对工程项目有相应的了解,对工程的安全技术要求及质量等内容进行培训。不同的工程项目的具体运作方式也有所不同。如果工程单项需要分承包方,那就由营业部负责分承包方联系,工程部进行工程考察,在承包方确定后,要对其进行培训,内容包括了技术质量、工程进度、施工文明等内容,使整个工程能够完全遵守相关管理制度,能够按照既定的工程进度和质量要求进行。在整个施工项目中,管理人员的准备也需要十分详细,其中包括了项目经理、技术员、质检、核算、安全管理等等,根据工程的具体规模和难易程度来对管理人员进行具体的分工,使他们能够各司其职,发挥其作用。其中,项目经理是整个工程项目的负责人,他需要与工程部领导一起对图纸及施工用料、机器用度进行沟通协调,以制定更为详细的施工计划表,使工程能够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

4、开工现场的准备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现场准备工作是顺利开工的收尾工作。在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要与项目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仔细的勘察,从现场的环境及用水用电情等情况都要进行摸排,同时将实际勘察的结果进行备案,对于施工有影响的问题要及时进行修补,并通过顾客,使其获得最大的满意。

二、施工的质量管理

施工的质量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关键所在,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给建筑工程带来严重的后果,不仅影响工程的使用,造成经济损失,甚至有可能造在人员损失,所以,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生命,只有严格把控质量关,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完成高质量的工程产品。

保证高质量的建筑工程产品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施工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都要按照严格的质量要求完成各项工作。首先,施工人员要对整个工程项目的相关合同及施工图纸加以熟悉掌握。对图纸的会审高度重视,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和提出,做好记录。对于已经获批的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及方法顺序进行审查,看其是否符合工程的实际需要,尤其是对工程质量方面的问题要更为重视,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进行计划调整,以保证工程能够有序的进行。其次,对施工中所需要原材料及设备的规格、性能进行检查,保证符合工程质量的材料进场,杜绝不合格产品的进入。同时对于所用材料进行记录,以随时了解材料使用情况。如果发现任何工程问题,要及时地进行处理和纠正,以保证验收的合格。再次,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工程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尤其是施工的重要内容,比如设备使用、工程结构等内容,现场一定要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施工的具体内容及图纸计划,提出相应的要求。并做也技术资料的收集和保管。最后,在工程即将竣工时,项目经理要与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预验,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并再次组织验收,办好各种手续。在质量检查中,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要进行动态的控制,使整个工程活动能够有效地运行。

三、施工的计划管理

施工的计划管理是以施工活动作为主体,制定各项专业生的计划,以保证各项工程组织起来,保证工程能够在平衡协调的前提下运行。施工的计划管理工作也是一项具体的内容,首先需要编制完整的管理计划,能够在具体的施工中检查和监督,保证计划的顺利进行。在具体的计划实施过程中,也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对原计划进行调整,以适应工程的实际运行。在施工计划管理中,要努力完成各种计划任务,保证工程能够按照要求如期完成验收。使工程的人力物力都能够最大化的发挥潜能。在具体的施工计划中,整个施工都要与工程的规模与任务进行计划,发挥其经济效益。整个施工计划要有序进行,使各项工作都能够按照既定目标完成,有效地发挥其施工效率。施工的计划管理对整个工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计划管理不仅能够更加明确工程的目标,提高人员积极性,而且能够为一些专业部门提供专业的供应计划和可靠数据。工程项目也能够按照计划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有效地挖掘出施工潜力,提高计划管理水平,保证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

四、施工的技术管理

1、明确管理职责,有效提高技术水平

企业要明确管理职责,建立健合各级技术管理制度,使全体人员都能够明确责权。尤其是技术人员,更要对技术管理制度深入贯彻了解,对于施工中所需要的技术质量及施工要求标准进行明确,以此来进一步强化施工检查及验收。其次,企业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在具体施工中发现问题时,可以及时的处理和解决,把好技术关,保证施工质量。最后,企业要鼓励技术创新,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新技术在工程中的运用,使自身能够跻身行业最前烈。

2、落实各项技术管理要求,强化技术管理工作

有效落实各项技术管理要求是企业技术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科学地组织企业技术工作顺利开展不仅要对施工图纸进行熟悉与会审,编制施工设计图,同时,对于施工质量、工程技术,质量检验,结构验收等内容都要进行详细的管理和学习,以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技术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对于工程技术人员责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也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加强。首先,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煌地完善,使技术工作能够有法可依。其次,要定期检查管理工作情况,大力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心。最后,要不断地挖掘高水平的技术管理人才,对现有的人员进行培训,使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伍育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之我见[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