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0 09:46:4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思想政治;系统;教育体制;改革; 实施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220-01
一、 学校要深入对思想政治体制研究
首先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从整体性、联系性、动态性、有序性等角度认识事物,力求把握事物的整体质与系统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建构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一个由各个要素和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有机系统,也是一个由各个子机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机制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作为一个有机系统,从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的视角,可以将其划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说服机制、激励机制以及评价机制。他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内涵,发挥不同的功能,表现出不同的运行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主客体之间在信息交流、思想共享、情感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过程与方式。发挥着交流功能、传导功能和反馈功能,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系统中各沟通要素和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另外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机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说服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说服主体根据说服对象的思想行为状况,将科学理论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说服对象的思想和行为的比较稳定的过程与方式。发挥着理论传授功能、价值认同功能以及行为转化功能,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说服系统中各说服要素及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再者,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激励主体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激发和调动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达到一定激励目标的比较稳定的过程与方式。发挥着激发功能、巩固功能以及纠偏功能,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系统中各激励要素及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时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过程与方式。发挥着鉴定功能、引导功能和改进功能,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系统中各评价要素及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我们就需要注重思想政治机制的系统建设,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说服机制、激励机制以及评价机制建设成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运转有序的有机系统。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整体不是取决于事物本身,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因此,在深入分析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系统的四个子机制形态的基础上,还需要努力从全局和整体的高度来把握四个子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其中,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系统中,沟通机制是前提,说服机制是核心,激励机制是关键,评价机制是保障,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协同配合、缺一不可,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就要求从整体的高度,通过协调四个子机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提高其有机关联性,从而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系统建构。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改革
要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就需要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决定作用。通过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体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有序发展,仅仅依靠我们党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个部门的协同配合,通力合作。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改革,首先就需要积极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也就是要通过改革,努力建立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全社会共同来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的领导体制。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组织行为高度集中且相对单一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思想政治4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干扰和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有序运行。我们要在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形成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团结协作的领导体制,促进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系统建设。
在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我们对管理的作用重视不够,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相对封闭等弊端,从而制约和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项教育活动,又是一项管理活动,管理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因素、途径、方式更加复杂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及其目标的顺利实现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们要克服这些困难,保证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三、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有效实施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运行起重要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制订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才能保持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长期性、稳定性。建立长效机制必须着眼于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严格的制度,用制度说话、用制度评判、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各项制度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界限,在责任上有明确划分,各项制度相互配套、相互协调,注重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因此,要防止和克服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实际运行中的临时性、随意性,要及时把那些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在实际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新经验、新方法、新思想、新观点总结好、运用好,积极探索并建立一些新的制度,从而使新经验、新方法、新思想、新观点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持续地发挥作用,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系统建构持续稳定地发展。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与执行,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要积极调动群众的主体能动作用。人民群众是制度的贯彻者、执行者、获益者,只有广大的人民群众自觉主动地遵守并践行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时,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才能够真正发挥其规范保证作用。要充分利用好群众、社会以及大众传媒的作用,以确保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得到严格贯彻落实,从而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系统建构的规范作用和保证作用。
总之,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群众的团结协作,共同保证思想政治体制作用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王玄武,《政治观教育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动机不纯,服务意识淡薄。绝大多数大学生担任学生干部是为了给学校做贡献,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但是仍有极少数大学生担任干部是为了享受学生干部的优惠政策,希望在各种评优中捞到好处,得到利益。这种学生干部功利化的动机和服务意识淡薄问题仍然存在。
2.学习意识差,理论素养欠缺。目前,高校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现有少数学生干部学习理论知识应付了事,学习意识不强,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虽有较强的办事能力,但是学习成绩却背道而驰,理论知识修养欠缺。
3.教育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如何培养和建立一支优秀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是所有高校值得研究的问题。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针对性的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培养他们过硬的政治立场,又要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针对大学生干部队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开展的也大部分流于形式,不仅间隔时间长而且次数少,因而教育力度不够,也难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标。
4.心理承受力差,心理问题突出。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突出是一个普遍现象。家庭的期望高,工作就业的压力大,自身优越感太强导致定位不准等等问题也集中体现在了当前大学生干部身上,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心理承受力差,甚至出现过激行为。
二、对高校学生干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改进对策
1.思想观念上要高度重视。高校领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干部自身都要从思想观念上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领导要把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把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生工作的重要位置,并贯穿在整个学生工作的始终。高校学生干部要充分认识到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切实体会到内因的根本作用,不能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完全寄托在高校和老师身上,而是必须要通过自身的努力。
2.教育内容上要有针对性。要对学生干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服务意识教育和业务素质教育,让学生干部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学生和学生干部两种角色。首先要按照学校的要求,完成作为一名普通学生所必须完成的基本学习任务。其次要引导学生干部将公仆意识和廉洁意识等干部应具有的思想素质植根于自己的思想中,在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同时,服务于同学、服务于班级。
3.教育途径上要多样性。要引导学生干部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对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积极开展“红色之旅”,组织开展专业性的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大学生干部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实践基地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此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拓展和补充,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创立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心理和能力训练活动,使学生学会情绪调试和心理保健,自觉维护心理健康,优化个人心理品质。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育 现代传媒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211-01
一、要强化现代传媒意识,树立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相适应的观念
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开展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是一项新生事物。接受新的事物,就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都是根据统一设置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由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通过某种固定模式来共同完成教与学的活动。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开展教育,资源丰富,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距离拉近,交流方式由“面对面”变成了“点对点”,呈现出明显的互动性、开放性。善于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但可以丰富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还可以提高教育效率,加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接近性。因此,必须强化现代传媒意识。首先,要树立强烈的占领意识。现代传媒文化阵地同任何思想阵地一样,如果不用先进文化去占领,低级颓废的精神垃圾就会乘虚而入。在社会信息化的变革中,各种信息广泛交流,使大学生生活学习趋向开放化、多维化。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必须树立强烈的占领意识,用先进文化去占领校园现代传媒文化阵地,使校园现代传媒文化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其次,要树立敢于创新的思想。要注重研究解决新问题,善于把现代传媒信息运用到教育中去,真正构建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再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充分认清由于现代传媒传播的个性化,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给学生带来的平等感、自由感和身份的虚幻感。充分尊重学生的民主意识,有针对性地搞好思想政治教育。
二、学习现代传媒知识,增强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相一致的能力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对高校教学工作者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教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学工作者真正掌握网络知识、会用现代传媒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较少,对信息化知识不精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不熟悉,致使网络功能难以充分发挥,教育质量和效果不高。因此,要组织学习现代传媒知识,提高自身能力素质。要发挥高校的人才培养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对教学工作者进行轮训和培训,加强现代传媒学习,填补知识盲区、能力弱项和素质短板,提高教学工作者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领。要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大力提倡在职学习,鼓励教学工作者边工作、边学习,搞好计算机和网络基本知识的普及提高,组织参加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及运用现代传媒手段的能力。要针对由于虚拟空间的拓展、网络信息的多元,使学生思想和心理更具流向性、多变性、独特性、隐蔽性的特点,把工作触角伸向他们内心世界,善于发现学生思想、性格、心理、情感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切实提高末端执行力。
三、运用现代传媒手段,提高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相统一的技术水平
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使宣传工作与文化工作融为一体,真正实现寓教于乐。但是,目前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还是传统占据主流。由于技术手段比较落后,从而使有效信息传播缓慢,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善于利用现代传媒快捷、开放、交互等特点,着眼建设先进校园文化。不仅要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还要“进网络、进广播”,使之成为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要不断强化利用校园局域网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保障服务的意识,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在网上开设论坛,通过邮件、聊天室、BBS等网上交流手段,了解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思想动态,解答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疑难问题,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要利用网络便于信息反馈的特征,通过观察教育栏目的点击率、参与讨论的人数和学生的体会交流,评估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Abstract: this paper around the student-oriented,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is purpose, focus on student-center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easures described, and actively explore ways of enhancing pertinence and actual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o a broad rang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enlightening.
Keywords: people-orien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高等学校是培养全面发展、徳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造就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思想,以增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一)重视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
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是他们接受外部教育影响的根本前提。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形成过程来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主体出于提高自身思想素质的需要,是对教师传递的教育信息的理解与分析。反映与择取以及整合与内化的过程,是启动大学生主体接受教育信息并保持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满足大学生心理需要,并经由各种教育渠道进入大学生主体视野,才能促进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接受和践行。
(二)考虑大学生的个体差异
大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不同的影响,其素质结构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教师忽视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单纯利用和采取集体灌输式教育的方法,忽视个别教育,势必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注重全体学生知识获得的教育,又要主张能够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而不是把大学生囿于固定呆板的框框之中。要把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形成丰富多彩的综合素质列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教育目标,全面细致地观察分析每个大学生,注意开发大学生潜在的素质闪光点,因材施教,给大学生创造自主的发展空间,让大学生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使大学生形成独立高尚的品格。
(三)注意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取决于事物自身的矛盾运动。自我教育是指大学生利用自身思想观念的矛盾运动规律,通过经常联系自身的思想实际,自觉克服不良思想和行为,并主动接受和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的教育形式。同样,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实现,必须将作用于大学生身上的由教育引发的外部压力,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动力。这种转化,不能仅仅依靠教育者的教育,还必须依靠其自我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开展积极的自我教育,触及大学生更深层的心理层面。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目标,在此基础上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建立科学的教学机制
建立科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机制,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学活动,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如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辩论、情景模拟等,可以让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调查与实践、开展军训与义务劳动、参加校内外的志愿者活动、参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参加各项主题活动等,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促使大学生主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加速大学生主体的成熟过程,缩短其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期,促进大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努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坚持以学生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
(一)提高教育者的素质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重视对教育者素质的培养提高,教育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知识素质、智力素质和心理素质,有创新的精神和勤奋务实的作风。要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用制度作保障,充分调动教育者的积极性,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学校要加强政治队伍建设,切实解决政工人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关心他们的生活,稳定他们的思想,坚定他们工作的信心。
(二)尊重被教育者人格
青年学生与教育者具有平等的人格。建立平等的人格关系,是以学生为本思想的根本,随训学生只会起到事倍功半甚至相反的作用,只有尊重青年学生的人格价值,正确引导其个性发展向社会共性需求的过渡,才能使其具备社会所需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
(三)注重被教育者的关注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把鼓励青年学生立志成才与报效祖国结合起来,不断加强青年学生思想规律的认识,紧紧围绕青年学生关心的热点、疑点、难点和重点问题,通过渠道、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时,又要与青年学生的成才需要相结合,使他们真正适应社会的需要。
四、结束语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才能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学生自觉主动地去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把自己塑成为具有优秀个性特征和良好素质的社会主体,从而能够有效地面对生活,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时间安排上看,中学生一般每周安排有两节政治课,教师都要进行系统的讲解,并且利用政治课联系实际多的特点,在讲解知识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所以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它不是空洞的,而是最能够保证时间、保证内容、落实到实处的。
在目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不少问题、需大力加强和改进学校政治工作的形势下,我们要特别重视政治课教学,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改变把政治课当副科的错误认识。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加强和改进措施:
首先,加强教材建设。要以课程科学化、规范化及其结构、体系、内容、方法的优化为目标,下大力气搞好中学政治课教材建设。既要体现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又要挖掘思想内容,多联系实际,突出有时代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改变现在课本讲知识多、联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少的教材体系。
其次,加强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既要教书,又要为人师表。政治课教师应当选拔马列主义理论功底深厚、知识渊博、教学艺术精湛的“经师”,又要选拔思想健康、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师”,决不能把既不是学政治专业的、又不能胜任别的科目的教师统统打发去教政治。同时要在业务培训、师德教育、社会考察、学术活动、职称晋升等方面优先保证政治课教师,不能把他们看作是可有可无的。
关键词:学生社团 载体 思想政治
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
一、加强社团自身素质建设,完善内部管理
学生社团是由一群志趣相投、有着共同的爱好和目标的同学组织起来的团体。社团成员的自身素质和机构组织管理能力,决定了社团的形象和活动能力。所以,对于社团的内部管理,应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第一,着重提高社员自身素质,以社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带动广大同学素质的提高。以“繁荣校园文化、服务同学、服务社会” 为已任,勤学苦练、积极活动,充分发挥个人特长,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第二,完善社团内部管理机制和组织机构。每个社团都应制定本社团的章程和管理制度,明确社团活动的宗旨,增强社员的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性,促进社团活动的规范化,重视社团领导班子的建设,使得社团各部门协调工作,方向一致,带动整个社团的进展。第三,注重社团内部凝聚力的培养。营造社团成员之间互助共进、相互融洽的氛围,充分培养起富有特色和积极上进的社团文化。
二、学生社团有利于学生思想健康发展,同时有利于引导学生把精力放在专业上
社团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新途径。社团的成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各种比赛为载体,加强以创新为主体的大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可根据专业特点,成立专业型社团。由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专职辅导员进行社团的事务性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设专业教师对社团的具体活动进行指导,提供专业知识方面的支持。
三、有利于学生社会实践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增强
当前毕业生普遍存在社会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弱点,学生走向社会后,适应周期长。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大本营和大舞台,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科研创新活动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向能力素质转化,帮助他们了解社会,提高专业水平,缩短学校教育和社会需要的差距。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学生社团可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深人农村、企业、社区。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培养对问题的高度敏感性、观念的多样性、思维的灵活性、认识的新颖性,在奉献才智的过程中加速自身的社会化进程。
四、有利于大学生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提高以及知识结构的调整
根据专业特点组建的学生社团,可以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消化。在第一课堂学习之外,学生加入某一个社团,对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学生可以在社团活动中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加入同一个社团的学生来自许多不同的专业,在活动和交往中会感受到不同专业同学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这种交叉的相互影响将使每一个学生从社团中受益,自身知识结构也得到了调整。
五、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的成熟和人格的完善
社团在学生心理成熟、人格完善上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多,竞争也愈来愈激烈,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优秀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当今大学生,心理发展正在走向成熟,心理承受能力亟待提高。事实上,参加社团活动对于大学生释放心理紧张情绪,改变孤僻、自闭的现状,增强自信心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社团内部成员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因此,社团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家园。它能促进大学生政治上的进步,思想上的成熟,人格上的完善,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的提高,从而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培养。
六、加强社团活动方向指引,积极探索发展之路
无论是学生社团主管部门,还是社团本身,对于社团的存在和发展都应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从社团成立之初,制定社团章程时,就应当明确办社宗旨及社团活动的范围和方式。高校学生社团应根据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以培养人才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其独立性、主体性、开放性特征,紧跟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逐步使学生社团走向规范化、科技化、高效率、多功能的发展之路,使之成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更深层次的发展,为民族的进步、国家的繁荣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德,曾岚玲,刘茜莹.学生社团在高校育人方面浅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4,(01)
[2] 黄莉,李晓文.加强学生社团建设 发挥社团育人功能[J].宁波大红鹰学院学报,2010,(09)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 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需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在国家教育政策的引导下,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学校数量的增加、学院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等职业院校主要是培养一线岗位的技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所以对这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国家的教育政策也将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新一代优秀人才的需要。和普通的高等院校相比,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较为复杂,录取的层次和学生的素质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在校学生经常在行为和思想上都会有一定的思想压力,甚至会形成不良的人格,会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且目前有部分家长和学生对高等职业院校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也很容易使高等职业院校的在校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产生认识的偏差,所以为了给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环境,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高等职业院校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本文针对加强和改进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1 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培养正确的判断力和鉴别力,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因为自身的认识不足和客观的环境因素,在思想上会对一些问题有分歧,这类问题则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学习方面,有部分学生在进入学校后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缺乏自学的能力和习惯,没有求新的动力和创新的精神,上课听讲不专心,对老师分配的任务完成的不理想,个别学生甚至是在学校混日子,对自己应该所学的专业知识没有进行学习,导致在参加工作后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理论知识不精的后果。在生活方面,部分学生抛弃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形成了挥霍无度、铺张浪费的坏习惯,在同学之间进行互相的攀比,更有甚者会因为畸形的个性化丧失了价值判断的标准。在思想方面,部分学生的集体观念散漫,没有责任感,道德伦理观念差,少数学生会对正确的、健康的政治方向价值观产生怀疑,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在心理方面,部分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会产生孤独、自卑、困惑等心理问题,自我调节的能力差,容易产生逆反的心理,部分学生会因为学习的起点低,生活贫困而产生失落感,形成内向的性格,致使行为异常。当然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所存在的思想政治问题远不止这些,学生会由于认识的能力不足、教育的不到位和环境的影响存在各种各样思想方面的问题。
2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和改进
加强和改进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国家的相关政策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有深远的意义。所以,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论研究和实践为基础,从院校的实际出发,结合在校学生的个人情况,积极的探索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加强和改进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1 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思想政治素质,通过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的教育,加强班主任或者是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培养,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高等职业院校一定要注重对教师的培养,选择政治素质较高,业务水平精通的教师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要做到模范带头。目前一些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老师没有达到要求,没有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当成重要的学科,严重的阻碍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再次,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只有学生和老师更好的接近,才能更容易的接受老师的思想。
2.2 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道德修养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一线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还要有高尚的品德,所以院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更加重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其次要培养积极的团队合作精神。再次要培养学生的严谨工作态度和作风。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3 加强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 加强各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除了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学生的道德修养,还要加强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优化校园的环境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同时还要优化学校的各个部门的职能,各个部门要切实的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具有安全感,可以更加愉快的进行学习和生活。
2.4 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有很多,应该根据各个学院的自身特点,开拓新的教育途径。如通过各种文化体育类的活动,结合社会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或者是开辟院校领导和学生的交流热线,鼓励学生为学校的建设出谋划策,对学校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综上所述,随着高等职业院校快速的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被提到了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和改进高等职业院校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各个院校的首要教育内容。高等职业院校应认真的研究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积极的进行改进,切实的提高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DU Xiao-Li.Insist on educating people to be people-oriented,push forwar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C].//2010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v.6].2010:4501-4503.
[2]白树新,刘伟华.关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18):71-72.
[3]Suju li.Brief analysis on the conno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C].//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Service System.v.1.2011:2135-2137.
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发展,就业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使得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追求和就业观念、选择等都发生了重大改变。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网络教育载体的普及,知识接受渠道和信息传播方式产生了根本变化,大学生接受知识的形式由单一课堂型转变为全方位、多层次自由社会型。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西方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不断涌入我国社会,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受到极大冲击影响,思想状态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制约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瓶颈
受新时期社会环境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思想上出现新特点,导致当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制约瓶颈。
(一)经济社会发展促成学生价值观多元化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使人们日常生活方式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极不稳定性与复杂性特点突出,同时,经济多元化带来了民众多元化的思想道德观念,这给高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及牢固性都带来了新挑战。
(二)思政教育发展新要求冲击传统教育模式
1、教育思想新理念要求冲击单调呆板的空洞说教。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而应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要求,掌握当前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具体情况。
2、平等式民主沟通冲击家长制作风教育。学生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工作的接受对象,更是主体,也是动力,要切实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努力营造平等、民主的思想政治良好育人环境氛围。
3、超前式教育意识冲击滞后观念的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预见性或超前式教育,结果是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此伏彼起,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局面极其被动。
(三)学生道德认知水平与行为的脱节
对于90后成长起来的在校高职学生在道德实践上存在着他们知道应该做什么,即道德认知水平较高,但绝大多数学生没有真正付诸实践,造成知与行的脱节。另一方面,在实际行动上,学生也往往有违背规章制度或社会公德规范的具体行为表现,有时甚至无视制度及社会公德。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面对新时期巨大社会变化的环境,学生思想的新特点及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诸多制约因素,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选择如下路径:
(一)坚持育人为本,着力内因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就是以育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育人为本,对广大学生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文素质带给人的是知识的补充、思维的更新,更是一个人文化精神内涵的重要支撑,因此,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以培养其人文精神为基础。
(三)结合实践教学服务活动,增强学生职业道德素养
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实践中形成,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高职教育实践性环节多而丰富,必须将职业道德、规章制度渗透到学生实训实验和见习实习中去。
(四)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新一代高职院校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各地较贫困家庭或地区,因而心理健康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健康成长就显得越加重要。贯穿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或各方面,及时采取有针对性心理调适,使其能合理宣泄不良情绪,提高其心理素质。
(五)加强学生学习专业领域法规、伦理知识
指出,青年学生要以“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做到“勤学”。因而,高职院校学生更需在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常识、伦理知识,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会减少社会生活矛盾纠纷,增添社会和谐氛围,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增光添彩。
本文从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入手,深入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和规律,并就此分析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对策
应对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必须全面了解新媒体的内容与特点,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使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平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战斗力。
一、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一)更新思想
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现代化作为先导,切实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有效利用新媒体引起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转变。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新媒体时代对教育工作带来压力和挑战,必须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教育经验、掌握新媒体技术、熟悉新媒体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才能从容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
(二)学习传播学知识,掌握传播学技巧
所谓传播技巧,是指在传播活动中为有效达到预期目的而采用的策略方法,它是为传播内容、传播谋略服务的。通过运用相应的传播技巧可以将要传播的信息意图传给大学生,对于政治倾向胜、社会性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灵活运用传播技巧来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十分重要。作为信息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巧妙利用新媒体优势,增强教育效果。要求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习传播学知识,掌握传播学技巧,结合实际特点开展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思想教育,多渠道、多样化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利用新媒体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一)主动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主渠道
在新媒体环境下,应积极主动利用网络载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一是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互动。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媒体元融于一体,并且应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育实践中,增强理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二是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下互动。主动利用新媒体技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直播、视频课堂、网络课堂、课题研究等教育内容通过校园网进行传输和覆盖,扩大教育教学内容的覆盖面和辐射面,增强教育教学效果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二)主动巩固校园网络论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首先,依托校园网建立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舆情疏导机制。采取"疏堵结合,及时沟通"的办法,通过校园网密切关注大学校园中出现的焦点、难点和疑点,及时作出判断、答复、澄清,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依托校园网建立一支思想教育工作队。要积极建立一支由教师、辅导员、学生网络管理员、校园网版主、学生干部等组成的思想教育工作队,队伍成员要积极活跃在校园网各个论坛版块中,对于违反国家方针政策和学校规章制度的错误信息,要及时予以屏蔽或删除;积极健康向上的、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帖子。
(三)主动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手段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建立班级“qq群”,主动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扩展到网络中,克服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其次,打造学生班级“博客群”。班级博客是一个班级学生思想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大学生们在班级博客群中可以自由发言,交流学习,分享感受。第三,打造学生班级“短信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手机短信传播信息,即时把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向。如遇突发事件,要及时向学生“短信群”发短信,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正确信息。
三、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一)以提高大学生运用新媒体的素质为核心的接受策略
第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三观”,提高信息筛选、辨别能力。第二,加强新媒体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体道德素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良信息无孔不入,时刻影响着大学生。必须加强新媒体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第三,加强新媒体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新媒体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挑战,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以主流文化网站建设为中心的主体策略
新媒体时代,各种网站在客观上成了信息的重要传输者和思想行为的重要影响力量。因此要积极开发和共享信息资源,尽快建设主流文化网站,整体规划,稳步推进。一要采取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网络上真正实现平等、敏捷、细致的教育交流。二要扩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支持更多的新闻、宣传、文化机构以及党团组织进入网络,扩展网络优势。三应加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开发力度,通过制作、传播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中文思想政治教育软件,让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对网民进行熏陶,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以网络内外联动为中心的技术策略
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应抓住时机地找准切入点,构筑网上网下联动、全时关注、全程覆盖的 立体交叉网络。传统媒体中,报刊是一种群体的自白形式,它提供群体参与的机会。广播直接、广泛地影响着多数人,给人们展示一种不通过言语交流的世界。电视能提供各种生动的素材,满足视听感官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合作,特别是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匿名性和平等性等优势,组织大学生在网络中进行讨论,或直接利用BBS、E-mail、QQ等与大学生进行在线多向交流和心灵沟通,发挥网络媒体的辐射力、吸引力、影响力、渗透力。
参考文献
一.当前大学生军训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2007年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新修订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规定,军事课是高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主要包括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这个文件从制度层面保证了大学生军训,进一步完善、规范了高校军训工作,有助于推动高校军训的有效落实。不可否认,军训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开展新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有效载体和途径。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军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过于简单、形式不够多样
目前,各高校开展的军事技能训练仅仅围绕条令学习、队列动作、军体拳、停止间转法、方队表演、内务评比、国防知识讲座等基本内容进行实训,由于高校自身师资力量较低、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同时也由于学生体质水平限制,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尚未开展。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很少,形式也较为单一,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所开展的军训内容也难以达到《大纲》要求。
(二)部分学生、家长和教师对军训有抵触情绪。军训是彰显青春与活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充满艰难和苦涩的过程,但在军训开始以后,单调的军训生活、重复机械的队形训练,严格的内务要求,使部分学生找各种理由逃避训练。少数家长对子女也抱着袒护和包庇的心理,就帮着开假条,开假病历,向老师求情。同时少数教师对学生参加军训也不能理解,认为军训并不能实质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训练,而且还耽误了正常的教学,完全没有必要。
(三)军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当前大学生军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够强,军训教官和驻训教师,主要是为了完成相应的军训工作任务,将规定的军训内容在规定的军训时间内予以完成,而部分高校军训的内容,并没有强调在军训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致许多军训工作者忽略了军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四)军训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难以巩固。由于种种原因,高校军训还基本停留在集中训练的模式,实行强制化管理,集中时间完成军训任务,难以使大学生在短时间内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如不采取措施加以巩固的话,往往容易造成成果消失。当学生一旦将身上的军装脱下时,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往往将军训时的规定忘得一干二净。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军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健全大学生军训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军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健全大学生军训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首先,划分权力和职责,使大家既相互协作也各司其职,调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积极性。其次制定相应的组织制度对军训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必要的约束,使整个军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有组织、有纪律。再次,丰富军训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形式。军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及工作经验,使军训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形式新颖、有吸引力。
(二)加强大学生军训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高校应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人员结构。首先,有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主要包括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及两课教师。其次,有思想政治兼职人员,主要包括军训教官、学生管理人员、学生家长、退役军人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创新素质、身心素质等。
【关键词】 高职高专 思想政治教育 运行机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临新的形势,如何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高职高专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深入了解和掌握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状况,针对他们的实际,构建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是做好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1.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
为了了解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以无记名方式进行,答案无所谓对错。调查过程中,我们未对调查者进行倾向性引导和心理暗示,因而调查资料显示的结论能客观地反映广西高职高专医学生思想政治的基本状况。调查问卷选取学生思想状况中政治态度、理想信念、价值观、择业观念等方面进行调查。一是政治态度。学生思想意识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在回答“你认为大学生是否需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培养”的问题时,85%的学生认为“很需要”,只有10%和2.56%的学生回答“可有可无”和“不需要”。表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整齐,大多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较好,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政治观念相对淡薄。二是道德认知水平。大多数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持肯定态度。对"应该大力提倡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回答,74.57%的学生选择大力支持,6.74%的学生选择不支持,11%的学生选择无所谓;对于"诚信",23.18%的学生选择要讲诚信,7.6%的学生选择有严格的监督就讲诚信,6.2%的学生选择对亲人朋友讲诚信;如果看到有人不讲公德,80%的学生选择指正,12.67%的学生选择如果关系自己利益就指正,4.72%的学生选择就当没看见。可见,当前高职高专学生的主流道德意识积极、健康、向上,一部分学生对高尚的道德行为观念认同,但不能积极地转化为自己自觉的行为,道德思想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脱节现象。三是择业观念。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在选择职业的标准方面,19.6%的学生选择经济收入高,10%的学生选择社会地位高,20.3%的学生选择学习条件好,有利于深造,39.22%的学生选择工作条件好,能发挥才干,10.78%的学生选择条件艰苦,但大有可为;可见,当前高职高专学生择业观念相对务实,关心自己的学业,注重个人前途的发展,注重个人实惠,强调自我价值、自我利益的实现,但缺乏为他人、社会、国家做贡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四是价值观念。由于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出现了一些偏差。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价值观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务实进取,不盲从,但趋向功利和实惠,存在传统和现代的义与利的冲突,成材愿望比较强烈,思想趋于成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
2.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新特点,高职高专院校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研究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目的是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1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所取得的成绩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职高专的一项重要工作,受到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首先是思想上重视,学校的领导层及广大教职工对思想政治教育给予高度关注,并投入了许多精力,使学生的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改善。其次,组织上重视,学校专设一名副校长或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学生工作处对分管领导负责,代表学校制定全校的学生工作规划、计划和管理规定,并负责组织实施;校团委则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以团的工作为主线,结合团员青年的思想实际开展各项工作。
2.2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
高职高专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识存在偏差,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教师或政工人员,对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做深入全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仅理解为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忽略其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的认识,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着眼于对学生思想、行为的控制与管理。三是专业课教师与班主任、辅导员管理脱节。部分专业课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片面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委部门和政工干部的事,在课堂上只传授专业知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未与班主任或辅导员协商解决,班主任或辅导员也较少向专业任课教师了解情况。
3.构建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意义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高职高专应从全局的高度来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积极研究环境与对象的变化,适应新形势构建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这对于加强和改进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3.1 使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沿着规范化、有序化的方向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战略工程,高职高专必须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这是搞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3.2 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全员育人;思想政治;高校体育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员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大学生,而体育专业的学生又是学生主体当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此,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当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是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之一。
一、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主体特点与所存在的问题
1.重专业学习,轻文化基础。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由于从初中或高中的时候就开始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特别是高中,他们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专业训练上,从整体上来讲因其专业学习的特点使得他们的文化基础水平略低于其他专业同等学历的学生。在进入高校后,专业学习的氛围更加强化,再加上较多的竞技体育和训练以及各种体育实践活动,使得他们更加注重体育技能的训练和提高,而资化了文化课程的学习,对文化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严重不足。因此,在重视专业学习的同时,更应该加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个性突出,但自律能力欠缺。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性格较为外向,待人坦诚,直言快语,重感情、讲义气,追求创新且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由于体育专业学生对各种体育赛事看得多、赛得多,从而也形成了较强的组织能力。个性上突显的积极向上故然难能可贵,但从另一角度来讲,又伴随着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等弱点。在交往中常常因直言快语说话不注意分寸,举止行为不拘小节,感情冲击往往多于理性思考,同时易于受外界环境的刺激从而因哥们义气导致轻纪薄礼的违纪现象。
3.小班授课,形式单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现今高校更多的则是轻育人、重授业。体育专业学生因其专业特点,在授课形式上专业课程多以小班授课,专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其他专业相比就更为密切,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因此专业课的育人功能在此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从实际出发,加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因材施教,坚持思想引导教育与制度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前青少年学生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落实这项工作时,要重视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和兴趣爱好,本着“先疏后导”的原则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考虑到现在的学生因受自身条件、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的影响而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在抓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时,除做到因材施教外,更要注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与制度管理相结合,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以身立教,德育为先,提高体育专业教师的自身素质。“身教重于言教”,由于专业的特殊性,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体育专业课教师,因此,“以身立教”是高校体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基本工作原则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教师自身的人格完善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师德,要热爱教育事业,才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在知识结构方面,体育教师应正确分析自我,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完善知识体系,由教练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转变,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同时还应掌握多项运动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将教学与科研有效地结合起来。现代复合型体育教师还应具有更高的开拓创新精神和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3.忧学生之所忧,想学生之所想。抓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脚点归根到底就是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指导,对于思想、情感上有瓶颈、情绪波动比较大的学生,可以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先耐心聆听、再细致地帮助分析问题;对于家庭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勤工俭学、国家助学贷款以及申请国家奖助学金等方式,确保每位贫困大学生都能安心在校学习并顺利完成学业;对于有就业压力的学生,除参加学校开展的就业活动外,还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同时根据我校基层型大学的办学理念,鼓励学生扎根基层。
4.依靠学生干部和社团的力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当今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和谐的校园,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培养;而学生干部和各种社团组织是高校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他们最贴近学生且体系完善,覆盖面广,因此,在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自我管理的特有优势。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就是一面旗帜,对周围的同学起着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而作为社团的负责人,更有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通过积极组织并开展如校运动会、篮球赛、羽毛球、乒乓球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进取精神,同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Abstract:Constructs the harmonious campus, is realizes the harmonious society's important aspe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lays the very vital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campus. The university should display the ideology political works superiority fully,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campus's request, strengthens and improves the university student ideology political works, explores the university student ideology political works new idea, the new mentality positively, th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campus.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和谐校园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 student harmonious campus
作者简介:任莹辉(1983- ),女,湖南汨罗人,哲学硕士,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哲学、哲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195-01
一、建设和谐校园的重大意义
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就是建立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和谐校园正好体现了这种要求。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关键性作用
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是高校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没有大学生的参与,和谐校园就是空中楼阁。大学生能否自觉做到遵纪守法,坚持公平正义,师生、同学诚信友爱,学习充满活力,生活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校园”的关键所在。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将起重大作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
近年以来,高校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而有力地促进了高校稳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和精神面貌始终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出生在八十年代,他们成长在对外开放不断发展,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使他们成为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优良品德的人,成为未来社会合格的职业人,为建设和谐社会增添新力量。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谐校园是以人为本的校园,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 以人为本就是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 满足他们的需要, 解决他们的问题。过去我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 主要是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着眼点是“管理学生”, 缺乏理念和思路上的创新。从“以人为本”这一新理念、新认识出发, 突出人的发展, 关注人的自由、幸福、尊严,尊重人的个性、人格、权益,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用现代人的精神培养现代学生,用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助于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
2、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和谐校园建设,要充分发挥“两课”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要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和责任感。在多种文化思潮激烈碰撞的时代,高校要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需要用科学的思想理论进行指导。 “两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的基础性地位不可动摇,在此基础上要采用各种各样的,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 根据新的形势,要不断充实新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品德和精神风貌。
3、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要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营造诚信友爱的育人环境。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激励大学生的爱校感情,培养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意识, 产生凝聚力。培养和形成优良校风和学风,倡导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风,在全校形成勤于学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建设高雅的人文景观, 使整个校园里的建筑能达到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和谐统一, 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大学生的爱校热情, 陶冶大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还可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吸引力强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 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在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中,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大学生;发展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追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己任,根据社会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把握方向、积极引导、创造条件,引导和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时展要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在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往往较为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而忽略被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接受教育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没有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工作,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欠缺。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环境的变迁,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高校教育者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改变过去只从上级的条条框框和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片面做法,加强对青年学生个体的研究和了解。在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制定教育目标、方法和手段,通过不断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从根本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善于开拓创新,对人生、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渴望。教育者如果忽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脱离大学生的实际,就会束缚他们自主能力的发挥。因此,新时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主体精神,将大学生作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自身价值和思想感情。必须重视开发学生的主体能力,调动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基本的主体能力和内部动力,通过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发展应体现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当每一个人的潜能都充分发挥、个体价值都得到充分实现时,社会整体的价值才有可能充分实现。因此,在处理个体与整体的价值关系时,要把挖掘大学生个体价值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重视实现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同时要防止另外一种倾向,即过分迎合学生,忽视教育者的愿望和他所代表的整个社会的要求,这种倾向同样会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妨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激发大学生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摒弃传统的“我说你听”和不顾学生实际需要的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方式,将学生置于教育过程的平等地位,认真了解、听取学生的心声,掌握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之更加贴近学生。
长期以来,高校通过关心和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等途径,帮助大学生解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使思想政治教育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这些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需要进一步加以总结。另外,我国德育工作存在的一个重要缺陷就是注重教育的整体和共同性而忽视人的个性发展需要。这种教育模式的结果就是培养的人才出现千人一面,最终导致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施教工作,又要注重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全面细致地分析每个大学生的特点,根据大学生的不同需要,拓展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满足大学生各种不同的发展需要。近年来,我国不少高校从西方国家引入了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通过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主客观情况,制定针对性强的素质和能力培养目标,有效地引导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高校的党团组织加强了各类活动的规划和设计,配合第一课堂,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