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16 16:19:5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生物资产盘点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近年来,农业企业频曝财务问题。本文以獐子岛“黑天鹅”事件为例分析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问题,发现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抱着业绩“大洗澡”和避税动机对存货进行核销和计提减值准备,同时存在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范围模糊,减值准备金额计提不合理,减值信息披露不完善不完整等问题。因此,加强对农业企业的减值问题监管刻不容缓。
关键词:
农业;消耗性生物资产;资产减值
农产品行业对自然条件依赖程度高,存货盘点不易,这为不少农业企业盈余管理提供了便利。近年来,不少农业企业因财务造假事件备受关注,如绿大地、万福生科等企业。2014年10月,獐子岛“黑天鹅”事件再次吸引投资者对农业企业的关注。
一、案例介绍
獐子岛集团是我国农业行业的龙头企业,据其2014年7月底公布的中期财务报告,公司上一阶段的营业收入为12.47亿,同比增长10.35%,实现净利润4757.66,同比下降10%。同时顺势对2014前三季度业绩进行了预测,预测2014年1~9月集团公司的净利润可达4412.8~7564.91亿元。按规定,当年9月15日~10月12日进行存货抽查,发现其海底养殖的扇贝较之前播种的存量大幅度下降。獐子岛集团于2014年10月30日对外公告称由于自然因素影响,决定对部分海域的虾夷扇贝存货进行核销和计提坏账准备。上述事项影响公司2014年度净利润减少865018947.39元(已扣除按15%的所得税率计算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此前獐子岛集团并未披露任何关于该部分存货资产减值迹象的相关信息,将本次事件完全归为自然灾害,其存货核销和减值计提备受质疑,这就是2014年A股市场上备受投资者关注的獐子岛“黑天鹅”事件。
二、案例分析
生物资产是较为特殊的资产,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产性、公益性三类,其中消耗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均可以计提跌价准备,前者可以在原计提的跌价准备里转回,后者跌价准备一旦计提,不得转回;公益性生物资产不可以计提跌价准备。獐子岛集团养殖的海产品全部划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笔者通过大量资料试图从獐子岛“黑天鹅”事件资产减值会计处理问题、资产减值行为动机、资产减值行为成因分析獐子岛集团“黑天鹅”事件。1.獐子岛资产减值会计处理问题分析(1)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迹象的可信度根据生物资产准则,如果具有确凿证据表明消耗性生物资产可变性净值低于账面价值是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等造成的,可以计提生物资产跌价准备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回。獐子岛“黑天鹅”事件是以冷水团等自然因素带来的低温及变温和营养盐变化对深水区生物造成的负面影响为减值证据。但这个依据让投资者难以信服。首先,此前獐子岛集团在招股说明书和募集资金说明中,均对外声称其播苗后每个月组织一次苗种生长情况的调查。然而根据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报告,在2014年6~8月,獐子岛集团的西部海域底层水温变化已经很大,然而公司连续几个月没有觉察到水温异动,一直到10月份例行抽查时才发现绝收,在此之前并没有进行任何的风险提示,也并没有采取相关的措施。其次,獐子岛集团在其2013年报别强调构建了相关的海域环境监控系统,可以对海底水温24小时持续监控。因此,这说法显得与上述灾害的解释有所冲突:若是其海域环境监控系统有效,那么獐子岛集团应该在此之前发现扇贝出现问题并采取相关措施,并不是等待计提减值与核销;若是自然灾害是事实,那么显然獐子岛集团的海域监控系统并不是有效的。鉴于这些矛盾,笔者认为獐子岛集团资产减值迹象可信度不高。(2)存货核销和减值计提的合理性该案例中,獐子岛集团对105.64万亩的虾夷扇贝放弃采捕,核销处理的账面价值达734619349.87;对43.02万亩账面价值为300601467.51元的虾夷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283050000.00元。然而,该部分存货核销和减值计提范围、金额是否合理值得思考。案例中,獐子岛集团和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对这部分海域的存货进行盘点,由于海域面积较大、加之天气恶劣造成存货盘点困难,本次采用抽样盘点方法,仅仅用三天完成,实在显得仓促。笔者质疑,海域面积大,存货盘点难度高,采用抽样盘点的方法得出的减值范围是否合理。其次,在核销金额和减值计提金额确定上不具备合理性,核销金额和减值计提金额的确定是以其账面价值为基础,与可变现净值比较。由于海域面积大,前期是否真的播种了那么多扇贝苗,其账面价值是否可信;加之后期存货盘点的高难度,其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显得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因此笔者认为该案例中,消耗性生物资产存货核销和减值计提的范围、金额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3)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完整性獐子岛集团在财务报告的重大风险提示表明,环境波动、自然灾害风险是影响其养殖产品生存安全的重要因素。针对列举的一系列影响因素,獐子岛集团指出其针对海洋生态环境风险有一套完整的应对措施,比如成立海洋牧场研究中心、投资海洋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但是根据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报告表明,2014年6~8月,獐子岛的西部海域底层水温波动很大。如果上述风险防控措施都做到位,獐子岛集团在黑天鹅事件发生前应当对环境变化有所察觉,并应当在其中期财务报告中披露相关的信息,而非在例行检查时,才发现和公布是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扇贝绝收。因此,笔者认为獐子岛集团减值信息的披露不完整不及时。2.獐子岛“黑天鹅”事件资产减值行为动机核销存货和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均影响当前损益,该方法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盈余管理方法。一般而言,企业进行上述操作动机包括管理层变更、配股、扭亏及保牌、避税、大洗澡和利润平滑动机等。分析獐子岛“黑天鹅”事件,笔者认为案例企业本次资产减值行为主要有“大洗澡”、“甜饼罐”和避税动机。(1)獐子岛集团“大洗澡”和“甜饼罐”动机分析獐子岛集团在核销存货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可能具有“大洗澡”和“甜饼罐”动机。“大洗澡”是指企业预计可能发生较大亏损时,通过在某一年度大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当年利润大幅下降,并在以后会计年度不提或者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为下一年度的扭亏为盈准备。“甜饼罐”是指企业为了树立经营业绩稳步上升的良好印象,通过在以前年度分次计提或者一次性大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后,在以后几年分次缓慢冲回使得利润逐步上升。据獐子岛集团公布的财务报告,笔者总结了近几年獐子岛集团存货跌价项目明细和利润变化,见表2、附图。据图表数据可以看出獐子岛集团在2011年及以前经营业绩较好,且并未计提任何的存货跌价准备,2012年开始存货跌价准备这个项目的金额逐年上升,其营业利润和净利润是逐年下降的,其中所包含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减值准备也是逐年上升,2014年该项目金额巨大。产生了如此巨额的亏损之后,在以后年度其扭亏为盈便显得相对简单,因此我认为獐子岛集团此次对消耗性生物资产进行核销和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具有对公司经营业绩“大洗澡”动机和“甜饼罐”动机。(2)獐子岛集团避税动机分析避税是指的纳税人利用税法漏洞,减轻其纳税支出的一种行为,其根本动机是减少资本流出企业,争取更大的经济收益。发生“黑天鹅”事件后,獐子岛集团在2014年期末由于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存在84,734,637.46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了12,879,687.31递延所得税资产。獐子岛集团在2012年以前利润一直较为可观,也未曾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012年以后开始计提减值准备,利润一直下降。笔者分析,獐子岛集团的经营可能早已出现问题,通过计提减值准备以减少纳税支出会比不计提减值准备更具经济效益。因此獐子岛集团对其部分消耗性生物资产进行核销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3.獐子岛“黑天鹅”事件资产减值事件成因分析(1)农业企业的特殊性农业企业与其他企业有共同之处,同时也具有自身特殊的经营特点。首先,农业企业本身具有弱质性,具有靠天吃饭、易受自然灾害影响、自然条件不容易控制等特点。因此自然灾害经常成为农业企业核销存货和计提减值的依据。其次,存货难以盘点是农业企业另一大特征。案例中企业以水产养殖业为主,由于虾夷扇贝养殖在海底,海域广阔加之虾夷扇贝的流动性,准确地盘点出海底虾夷扇贝的数量难度较大。再次,按照我国的生物资产准则,消耗性生物资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后,达到一定条件时可以在原计提的跌价准备范围内转回。(2)内控不力獐子岛集团作为上市公司,其内控应当是严格有效的,对于虾夷扇贝等资产应当从原材料采购、领用、播种等各个环节严格控制。事实上,獐子岛集团对于虾夷扇贝的播种并不是公开的,而是由员工自主进行,也并未进行录像,更没有第三方在场。有资料显示,2011年在扇贝幼苗投入时,扇贝幼苗质量不高,有掺入沙子。在未出黑天鹅事件前,獐子岛集团一直对外宣称其海洋牧场具有较好的风险防控系统。因此,笔者认为獐子岛集团重大存货日常监控沦为空谈,保护措施形同虚设。
三、结论
通过会计处理问题、减值行为动机、减值事件成因三方面的分析,笔者认为獐子岛“黑天鹅”事件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公司的问题,而是整个农业企业存在的通病。核销存货和计提减值是农业企业盈余操纵的主要手段之一,对农业企业的减值监管问题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马畅.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2010(18).
[2]杨小舟,许建斌,李彬.“獐子岛”事件的综合性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5(04).
企业资金是一个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农业企业资金周转比较缓慢,使其更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资金管理主要包括筹资、投资、分配和资金营运等活动。农业企业生产周期长,一些农业企业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合理安排资金结构,长期投资规模过大,所需流动资金要到银行贷款,造成企业的资产结构失衡,资金分布不合理,经营资金极度短缺,使企业账务风险加大,因此尤其需要对农业企业投资与筹资活动加强管理。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一种盈利活动,对于筹资成本补偿和企业利润创造,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目前很多农业企业不断上新项目,盲目引进,重复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和亏损占用了大量资金,造成流动资金的匮乏,甚至有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纷纷倒闭,导致资产闲置。因此农业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规划,结合企业资金状况以及筹资可能性,慎选投资项目。一定要加强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重点对投资目标、规模、方式、资金来源、风险与收益等作出客观评价。同时应当加强对投资过程的管理,应当设置专人跟踪检查投资项目进展情况,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和评价投资情况,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确保投资活动安全和有效运行。高效、可控,按照预期的方式产生利益。农业企业生产周期长,又由于生产的季节性,资金需要量不断波动,农业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应该坚持科学的预测资金的需求量和合理确定融资的规模、来源与结构。一是财务人员要认真分析科研、生产、经营状况,采取一定方法预测资金的需要量,合理确定融资规模。对农业企业而言这样不仅能避免因资金不足影响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又能防止资金筹集过多而造成的资金闲置。二是合理选择资金来源。充分利用农业项目的政策优势,获得世界银行、国家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长期低息贷款。对大型农业设备项目可考虑合理采用应付引进设备款融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收益。三是优化资本结构与负债结构。由于中小型农业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较低,因此应确定一个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合适的比例结构,负债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既能产生最大的杠杆效益,又不致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引发财务危机。同时在允许现金流量波动的前提下,科学权衡长、短期负债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确定合理的长短期负债比例,达到风险最小、盈利能力最高的目的。此外,为使资金管理产生最佳的效果,还要加强资金营运的控制,保持生产经营各环节资金供求的动态平衡,促进资金合理循环和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得到有效配合;科学合理的进行资金分配,确定合理的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组合比例;加强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农业企业生产季节性特点决定了企业资金耗费不均衡。因此,在资金管理上既要保证供应,不误农时,以适应不同季节和地区的特点;又要加强管理,防止资金的积压和浪费。农业企业应加强企业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建立农业企业的最低限额保障制度,完善审批程序、时刻保证农业企业的资金安全。企业有子公司的,应当采取合法有效的措施,强化对子公司资金业务的统一监控。有条件的企业集团,应当探索财务公司、资金结算中心等资金集中管控模式。
二、加强农业企业资产管理
土地、生物资产等是农业企业最重要的经济资源,生物资产具有自然生长繁殖的能力,从而具有自然增值性,加强生物资产管理是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之一。生物资产是指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有生命的(即活的)动物和植物,生物资产在存续期间需要连续不断地投入,才能维持生物资产活体的存在,如果中断投入,将影响生物资产的生存及其收获品的数量和质量,因此生物资产的后续支出数额通常比较大,要对其各种后续投入成本进行正确核算。生物资产在存续期间具有较大的风险,如农作物受自然条件的制约,特别是自然灾害如洪水、瘟疫等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产出危害较大,动物的疾病发生等使得生物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应当按生物资产所要求的生长条件进行养护管理,加强防火、防洪、防病虫害和防变质等灾害预防措施,全面梳理生物资产管理流程,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并关注资产减值迹象,合理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不断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水平。企业还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前对重要生物资产进行保险投保,保证资产安全,合理降低意外损失风险。生物资产具有阶段性,在生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繁育、成长、成熟、蜕化、消亡这几个阶段,还具有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的双重特性,而且可以相互转化。企业应当建立对生物资产盘点清查制度,结合生物资产生长情况确定盘点周期、盘点流程等相关内容,及时掌握生物资产的生长情况,采取对应的管理措施。
三、加强农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以实现企业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为目的、通过全面的组织、计划和协调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是否得到严格执行,取得预期效果,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管理效率、资产安全以及经营目标的实观。如果一个企业缺少经营目标和相应的预算作为企业发展的工作方向,那么财务管理的存在也是毫无意义的。以预算为标准的管理控制系统,能帮助企业进行计划、协调、核算、分析、控制和业绩评价。农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二是不断改进预算编制流程与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细化分解预算,将预算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和环节;三是不断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加强差异分析及纠正,严格预算刚性约束;五是建立与预算挂钩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科学奖惩,使预算考评落到实处,真正实现权责利的结合,并有效引导人的行为,实现目标一致。
四、总结
关键词: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园林绿化企业;苗木类资产;会计核算
我国财政部令第76号中5号企业会计准则-生物资产规定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三类。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
S园林工程公司是一家园林绿化施工企业,行业归属于建筑业,主营业务收入来源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和苗木种植销售,该公司的苗木类资产属于有生命的植物,按照5号准则定义为消耗性生物资产,不用计提折旧。S公司是小规模纳税企业,苗木资产分为两类,一类是外购苗木,另一类是苗圃基地中自行栽种培育的苗木。
一、下面分别对这两类苗木资产的账务处理进行分析
(一)外购苗木的计量
S园林工程公司对外采购的苗木成本包括苗木的初始价格、税费、运费、吊车挖机费、保险费及其他费用。
【例1】S公司向广东春光花木场购入小叶榕10株,3000元一株,共计30000元,运费6000元,吊装费3000元,已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给S公司,S公司根据发票转帐付讫,S公司会计分录如下:
借:消耗性生物资产-苗木-小叶榕
39000
贷:银行存款39000
由于S公司是小规模纳税人,在执行营改增税收政策后,收到的苗木、运费、吊装挖机费发票都是增值税普通发票,不存在一般纳税人的抵扣进项税问题,无需价税分离列帐,所以对于发生的这些直接费用全部计入了苗木采购成本。
(二)栽种培育的苗木的计量
S园林工程公司自行栽种培育的苗木在栽种期间会发生农药费、化肥费、水电费、苗圃土地租赁费、人工费、修理费、台班费、材料费及其他费用,因此在消耗性生物资产科目下按照以上各项成本项目分别设置了二级科目进行核算计量。
【例2】S公司当月苗圃基地发生种苗民工工资10000元,水电费2000元,农药化肥1000元,土地租赁费3000元,苗圃水池修缮费2000元,均已转帐付讫,S公司会计分录如下:
借:消耗性生物资产
――人工费10000
――水电费2000
――农药化肥1000
――修理费2000
――土地租赁费3000
贷:银行存款18000
年终苗圃进行盘点取得派生、天然起源的苗木时,入帐金额可以参照同样品种规格苗木的评估价格和造价信息,S公司会计分录如下:
借:消耗性生物资产――派生苗木
贷:营业外收入
二、销售苗木资产的计量
S园林工程公司结转成本的方法采用的是加权平均法,将后续间接费用分摊到各类苗木中,这样结转的成本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价格不会大幅波动,S公司销售苗木取得收入时,按照帐面价值结转成本,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苗圃基地――苗木销售收入
在苗木售出的同时结转该苗木的种植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苗圃基地――苗木种植成本
贷:消耗性生物资产――苗木(原始成本及后续成本)
三、工程施工领用苗木资产时的计量
S园林工程公司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时常常会从苗圃基地领用一些苗木直接用于某项工程,因此苗圃基地建立了定期盘点制度和出入库登记制度,设立苗木进销存台帐,对苗木的购入、领用、销售进行登记。S@林工程公司领用苗圃基地的苗木用于某项园林绿化工程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工程施工――园林绿化工程――苗木
贷:消耗性生物资产――苗木
园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类资产占工程总成本较大比例,大概在70%左右,存在一定程度的死亡率,因此绿化工程通常都有1-2年的质保期,某些苗木的保活率较低,这就需要不断进行补植,苗木成本就会增加。随着市场行情变化苗木价格波动也较大,苗木价格对工程总造价影响较大,因规格不同栽种时期不同也会产生很大差异,因此这类资产的核算相较于其他资产更为复杂,准确的核算和披露成为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加强苗木资产成本核算、控制和管理,对于提高园林绿化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刘洪迅.生物资产会计准则下的林木资产核算[J].绿色财会,2007(09):3-4.
[3]彭媛媛.浅谈生物资产的确认与计量[J].财会通讯,2008(02):60-61.
[4]汪逸帆.浅论新准则下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5):150-152.
[5]张晓波.消耗性林木资产的确认与计量难点分析[J].绿色财会,2011(7):3-4.
关键词:林木;工厂化育苗;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生物技术的发展在很多行业的应用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苗木以达到快速繁殖及工厂化育苗也已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福建省林科院在组培技术研究方面的起步较晚,90年代中期才开始一些珍贵树种、花卉的组培研究试验,1999年成立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组织科研人员进行桉树、芳樟、香椿、杉木及部分花卉的培育技术研究及试验生产,2002年对桉树、香椿等成熟品种进行小规模工厂化生产。
林木组培工厂化育苗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有独特的生产模式和核算方法,在会计核算上未形成一套可循的处理方法,笔者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小规模林木工厂化育苗会计核算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林木组织培养育苗的概念和会计核算特点
1.林木组织培养育苗的概念。林木组织培养育苗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培养林木的一个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在适宜的环境下,使其再生成无数根芽齐全、遗传性状一致的小植株。主要是通过制作掊养基和消毒、继代接种、炼苗、小苗移栽、大棚培育等生产工序,利用生物技术使苗木快速繁殖从而进行工厂化育苗,产品具有培育快、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在苗木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会计核算特点。(1)会计核算上相似于工业企业会计核算方式。组培工厂化育苗实质上是一个生产苗木的生物工厂,有一定的生产步骤和工序,各种物料消耗和人工成本基本可以可靠计量,可根据计划制定产量。(2)产品具有生物资产特性。林木组培工厂化的产品为苗木,是为出售而持有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进行确认和计量。(3)苗木未出售前培育费用持续发生,出售时间不会完全一致,成本费用的确认难以达到完全意义上的准确成本。(4)受林业造林工作的季节性影响,组培苗木生产大多集中在每年的10月份至下年的4月份进行,月产量不均衡。
二、组培工厂化育苗的会计确认和计量
组培苗木主要分为两个培育阶段:在组培车间生产的瓶子苗和移栽到温室大棚管理的营养袋苗,在日常核算中成本费用也按这两个阶段分苗木品格进行归集,并随工序分步结转。
1.瓶苗成本核算
瓶苗生产部分的主要工作是进行玻璃仪器及培养瓶洗涤、培养基配制及分装、培养基消毒、无菌操作、接种转移、扩大培养、苗情控制、炼苗等,发生的主要成本费用是工人工资、培养材料(含白糖、琼脂、化学药品)、水费、电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等。
(1)生产技术部门要设有专人负责记录各种瓶苗所耗用的培养材料、所耗费人工,统计瓶苗继代天数,计算盘点瓶苗数量,对各项费用进行分类归集和分配,这是保证会计确认准确性的关键原始记录。
(2)核算时设置“生产成本”科目,按照苗木品种设置二级科目,再设置培养材料、工资、电费、水费、其他费用等三级科目分项核算。如对发生的可直接计入成本的材料、工资、其他费用会计处理如下:
借:生产成本—xx(树种)瓶苗—培养材料
或:生产成本—xx(树种)瓶苗—工资
贷:材料—琼脂(白糖、药品等)
或:应付工资等
培育过程发生的无法直接计入成本的间接费用如生产管理人员工资、杂工工资、水费、电费、设备折旧费等先计入“制造费用—瓶苗”归集,待瓶苗培育结束,可按各品种瓶苗培育株数进行分摊。分摊时借记“生产成本—xx(树种)瓶苗(水费、电费)”等,贷记“制造费用——瓶苗”。
(3)瓶苗培育结束或年度终了,生产部门应对各品种苗木生产有效株数进行实物盘点。对因技术原因导致瓶苗污染率、生根率超过正常损耗的,相对应的成本经批准后作为非正常损失转入“营业外支出”。对有少数瓶苗直接出售的,先按计划成本结转,待实际单位成本分摊后再调整销售成本。
2.营养袋苗成本核算
(1)炼苗结束后,瓶苗需移栽到营养袋中继续培育,主要工作是进行容器装填、小苗移栽、苗圃管理(淋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发生的主要成本是外购容器、基质土壤、肥料、药品、人工费等。核算时先将瓶苗归集的成本转入袋苗成本,借记“生产成本—xx(树种)袋苗”,贷记“生产成本—xx(树种)袋苗”,将外购容器(土壤)、药品、肥料、生产人工等直接费用计入袋苗生产成本,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xx(树种)袋苗—营养袋(工资、药品等)
或:生产成本—xx(树种)袋苗—肥料
贷:材料—营养袋(肥料、药品等)
或:应付工资等
(2)对发生的公共费用先在“制造费用—袋苗”归集,等苗木成长到可出售规格时按不同品种苗木数量分配方计入成本。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xx(树种)袋苗(工资、药品等)
贷:制造费用—袋苗
(3)袋苗培育至可出售或年度终了时,生产部门应对各品种苗木进行实地盘点,对苗木自然损耗,不调整生产成本明细账金额;对培育不当或自然灾害原因形成的苗木损耗,其相应的生产成本应计入“营业外支出”。
3.苗木出售核算
苗木培育至可出售规格时,视为产品已完工,应将生产成本结转,会计分录为借记“消耗性生物资产—xx苗(树种)”,贷记“生产成本—生产成本—xx(树种)袋苗”。出售时根据苗木销售合同和出库单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同时结转苗木销售成本,会计分录为借记“主营业务成本xx(树种)苗”,贷记“消耗性生物资产—xx苗(树种)”。
会计核算是为生产经营服务的。林木组培工厂化育苗是新兴行业,会计核算上有其自身的特点,但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笔者只是从实际工作出发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以供探讨。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獐子岛;内部控制;外部监管
令资本市场心有余悸的獐子岛“冷水团”事件始自2014年10月30日,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则公告称,因遭遇北黄海异常的冷水团,价值约7亿元的虾夷扇贝一夜间全部消失。受此影响,公司前三季业绩“大逆转”,由上半年的盈利4845万元转为亏损约8.12亿元。市场上对獐子岛财务造假、大股东占用资金的质疑声不绝于耳。
此后,证监会组织了对獐子岛的专项核查,表示未发现财务虚假行为和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行为,但发现獐子岛存在决策程序、信息披露以及财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并责令整改。但2016年1月11日,有媒体报道《2000人实名举报称獐子岛“冷水团事件”系“弥天大谎”》,獐子岛方面公告称媒体报道不实。
通过案例研究,我们可归纳出研究结论,并根据獐子岛的事件提出建议,给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及相关部门敲响警钟。
一、加强公司内部治理
(一)塑造良好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对獐子岛在控制环境方面出现的股权结构、两职合一和频繁变更总经理的问题,有以下建议:合理安排股权,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治理结构,最终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和绩效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中的内部监督机制。股权结构过度集中,就易造成公司管理层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使得外部市场治理机制无法发挥作用。而且由于“内部人控制”现象,公司的经营者常常为了掩盖个人的私利而需要“花钱买意见”,这就会造成注册会计师在收益和风险的夹缝中进退维谷,使得外部社会治理机制也会被扭曲。所以对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应适合公司的发展,并能配合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股东控制”,形成良好内控环境。
(二)重视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主要包括业绩评价、实物控制和职责分离等企业必须制定控制的政策及程序,并予以执行,以帮助管理阶层为保证其控制目标的实现,其用以辨认并用以处理风险。(1)完善绩效评价和激励制度,并落实应用到公司管理中绩效评价所提供的信息有助于企业判断应当做出何种决策。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制度,并严格执行;在员工激励、升职、加薪上应有切实指标要求可循,切忌不公正现象。(2)规范业务流程,做好实物控制。规范公司业务流程,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争取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同时也可避免公司内部人员以职务之便谋私、渎职等现象的发生。企业应该细化明确公司业务流程,建立完备的档案的保管制度,严格出入库手续或记录企业应对财产物资及时盘存,对有关财产管理方面的记录资料编造清册,定期清查,妥善保管。(3)重视职责分离,合理进行组织分工企业中某些相互关联的职责,如果集中于一个人身上,就会增加发生差错、舞弊及掩饰的可能性。这就要求企业做到,授权、签发、核准、执行、记录工作,不应由一人担任,也不应敷衍了事。
二、强化相关部门监管
农业行业的生产经营是具有特殊性的,主要体现其特有的生物资产十分难以盘点和计量,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很高,不确定性相比于其他行业更大,使得农业行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其他行业的侧重点不同。因此,要进行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要依靠相关部门对农业行业信息披露的特殊监管。监管部门应制定专门针对农业上市公司的分行业信息披露政策,从而使得农业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有针对性的反映自身行业特色的差异化披露。
(一)强化政府监管
我国财政部门是政府对会计管理的主要部门,对会计法律法规的执行、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会计信息失真的控制等方面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充分强化对会计信息的财政监管非常必要,财政部门必须重拳出击,做到严格执法、强化各项监督措施,充分发挥财政部的职能作用。
(二)加强证券会监控
建立和完善证券监管和组织结构体系,提高监事会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综合提高我国监事会效率,整体强化证监会的监管力度及其执行力度,不断完善我国证监会的监督机制,形成专门的、独立的、强效的证券监督核心机构,充分发挥证监会对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监控作用。
(三)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检查
社会对会计信息监管的中介机构主要有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等,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管作用不容忽视。应大力加强市场信用建设,规范社会中介机构对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机制,塑造严肃的社会中介监管态度,真正保证社会中介监管机构是真实秉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监督会计信息质量。
(四)规范自评报告披露的格式和内容
我国目前的规范体系中并没有指定企业进行内控自我评价的依据,也没给出自我评价报告的参考格式,使得农业上市公司披露的内控自评报告的内容和格式五花八门,选择披露的信息具有随意性。因此,通过对农业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评价依据和格式进行统一,规范披露的内容,能揭示实际有用的信息,突出重点内容,提高公司披露信息的质量。
三、完善相关审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