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13 10:27: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劳动教育的核心素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要重视小学生自我服务的劳动意识和能力习惯的培养
劳动意识即爱劳动,主动参与承担劳动的思想观念;劳动能力即会劳动,掌握了劳动基本技能技巧。我认为,小学生劳动意识就是衣食住行等“自理”的思想观念。即劳动意识和能力要求就包括了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情感和习惯几个基本方面。
1.加强自我服务的劳动教育是克服当前小学生懒惰毛病的需要
“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告诉后人:你的最大责任就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一个会生活的人才会工作”。
当前有不少小学生“四体不勤”,懒惰成性,既没有劳动意识 ___“不愿干活儿”,也缺乏劳动的技能和习惯___“不会干活儿”,简单的家务劳动、常规的值日劳动,都没有达到起码的要求。
原因主要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
首先,家庭教育失当。现在的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裕,家长娇惯溺爱,真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学校教育也有失责之处。首先是素质教育落实不全面,重教学、轻德育;其次是评价机制有问题,要成绩、不要劳动意识、能力。
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种现象不解决,将直接影响下一代人的全面健康成长,还会影响国家繁荣富强。因此作为学校,作为家长,要高度重视孩子们的自我服务的劳动教育。
2.自我服务的劳动教育是提升孩子觉悟、发展孩子智力的需要
教育家说过:“孩子的才能和天赋的起源在他们的指尖上,形象地说,从他们的手指淌出涓涓细流,汇成创造思想的源泉。”换句话说,不动手不利于动脑。
3.自我服务的劳动教育是培养孩子具有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的需要
一个人只有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才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孩子自己洗的衣服穿起来才格外小心在意,自己打扫的教室怎舍得乱丢垃圾……劳动将使孩子逐渐树立起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劳动果实、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自我服务的劳动教育是促进意志品质形成的需要
劳动习惯的形成过程也是意志形成的过程。例如:每天早晨起来自己叠被子,自己打扫卧室,没有坚持的意志力是不可想象的。再如自己洗衣服、擦鞋子、倒垃圾、刷厕所等劳动,没有不怕脏、不怕累的品德是不行的。劳动不仅锻炼了孩子动手能力,而且也可以使孩子从中受到意志品质形成教育。
二、要善于培养小学生自我服务的劳动意识和能力
1.多鼓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劳动首先是孩子情感生活的范畴。只有当劳动给孩子带来快乐时他才渴望先劳动。劳动的快乐越深刻,孩子就越珍惜自己的荣誉,越清楚的在劳动中看到自己的努力,自己的荣誉。”比如北方冬季部分高年级的小学生和老师一起戳操场的雪,学校广播站一表扬,孩子们锹铲齐舞,象玩儿似的,活儿一会儿就干完了。劳动的快乐是强大的教育力量,这种力量能使孩子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2.真尊重
中华传统美德就是劳动最光荣,任何劳动都是值得尊敬的。父母和教师都能尊重劳动和劳动者,就会影响孩子的劳动观。如果孩子看到师长都很尊敬地和保姆、快递员、清洁工打招呼,就使孩子明白一切日常的平凡的劳动在我国都是受尊敬的。
3.肯放手
在小学生自我服务劳动中,不能包办。班主任和家长们认为“孩子小,大人干就行了。”或者认为“学习就够累的了,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这是不对的,要想改变孩子对劳动的态度,老师、家长必须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干,可以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安排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4.讲渐进
家务劳动和值日劳动有难有易,开始不要让孩子做复杂劳动,应该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出较高要求。
5.勤训练
要想培养孩子会劳动,就应该让孩子有自己的一份劳动任务,如铺床、缝扣子、热饭、洗小件衣物,关教室走廊灯、准备和整理上学用具等,让孩子反复训练,循序渐进。
6.巧帮带
教给小学生正确的生活自理方法。
一方面教师设计好专题生活讲座或播放单项劳动视频;另一方面是家长身教言教随机给小学生们讲一些关于生活自理的方法,指导小学生做自我服务的劳动。
三、学校培养小学生自我服务劳动教育的策略
1.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
在构思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时,必须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劳动要求,将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工作科学纳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2.采用有效的活动载体
启用好德育“三板块”――开学教育周、班队会、精品活动。
良好的活动载体是实现小学生自我服务劳动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在精品活动设计上要拓宽培养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
一是开展小学生生活技能竞赛活动,如举办“小能人比武会――制作水果拚盘”、“谁有一双小巧手――科技作品比赛”;二是开展优秀劳动班级评比和争当“校园环境小卫士”活动;三引导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竞赛活动――开展年级“环保时装秀”、班级“今天我当值日生”、家庭“做爸妈的好帮手”。
3.家校合力并与信息技术相融合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专业特质
新时代背景下,要落实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其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劳动教育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特质,才能胜任劳动教育教学工作,真正实现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专业特质的内涵
从事不同行业的人,有着不同的专业特质。所谓特质是指一种可表现于许多环境的、相对持久的、一致而稳定的思想、情感和动作的特点,它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倾向,具有抽象性、稳定性、相对性和结构层次性等特征[1]。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特质就是指劳动教育教师所具有的稳定、持久而独立于情境的心理特征[2]。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只有具备从事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特有的品质,才能胜任劳动教育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有所作为。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专业特质的主要表现
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特质是由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新时代对劳动教育的要求所决定的。根据劳动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特点和符合的要求,笔者认为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特质主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能力和强烈的学习意识,以下展开具体论述。
(一)高尚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应遵循的基本规范。教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事业,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更好地培育学生。劳动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表现如下。1爱岗敬业能够充分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高度认同劳动教育教师职业,热爱劳动教育教学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2关爱学生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全身心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体差异,相信学生的潜能,努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3育人为本,因材施教牢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努力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二)丰富的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不仅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学习[3]。劳动教育教师要具备的专业知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扎实的教育知识
劳动教育教师的教育知识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是开展劳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熟练掌握教育教学基本原理,特别是要把握好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劳动价值观形成规律,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还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因材施教。
2精深的学科知识
劳动教育学科知识主要指劳动教育教学的概念、原理、理论、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包括劳动教育的历史发展、劳动教育的性质和基本理念、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劳动教育的形式与方法、劳动教育的途径与评价、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劳动的相关知识等。它是教师进行正常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师要精准掌握劳动教育相关学科知识。
3丰富的学科教学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运用学科知识进行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基础,具有实践性、工作性、情境性、隐蔽性、综合性的特点,是教师专业知识最核心的表现。劳动教育教师要从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系统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本质要求,掌握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方法和教学策略,充分了解学生劳动教育的认知特点,然后将这些学科知识、教育教学方法知识及学生知识加以内化,融合于自己的思考中,运用于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
(三)过硬的专业能力
1课程规划设计能力
劳动教育课程教学不像其他学科教学那样,有课程标准、教学用书、教学参考书等可以依据和参考。也就是说,劳动教育课程没有具体的体系化或校本化的目标和内容设计,它只有《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作为指导。那么如何确定校本化的劳动教育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实施模式和评价策略?这就需要劳动教育教师进行规划和设计。劳动教育课程规划能力就是教师在《纲要》指导下,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以及对学生学习需求和可以得到的校内外课程资源分析,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能力。其既包括对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规划设计,也包括对学年(学期)课程和具体劳动项目的规划设计。课程规划设计能力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能准确把握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二是能准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劳动素养现状及需求,并能对校内外劳动教育课程资源进行价值分析,做到充分利用;三是能确立校本化的劳动教育目标,包括学校目标、学期目标、主题目标、活动目标等;四是能构建基于目标的课程内容体系,做到科学安排、有所侧重、因地制宜、凸显特色;五是能探索出适合学校实际、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实施和评价模式。
2课程实施能力
课程目标的达成关键在于课程的有效实施。课程实施能力是指教师在《纲要》指导下,将劳动教育的相关要求付诸行动,并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劳动教育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主要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和活动指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是劳动教育教师应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因为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精心组织活动和及时协调各种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能创设有效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能及时发现学生劳动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学生有序有效开展劳动;三是能及时协调学科间、校内校外间,以及家庭、学校、社会间的关系,确保劳动教育顺利进行。活动指导能力是指教师在学生劳动中,能对学生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习惯等及时给予指导,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实现劳动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活动指导能力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能熟练掌握各种劳动技能,即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做劳动教育的行家里手;二是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是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恰当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四是能指导学生及时进行交流反思,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3劳动实践能力
劳动实践能力主要指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劳动素养。从一定程度上讲,教师的劳动实践能力决定了学生劳动素养的高低。教师的劳动实践能力主要表现在:一是能清晰地讲解劳动的意义、价值,以及劳动的知识技能;二是能正确、规范地使用劳动工具;三是能熟练掌握劳动技能,即能熟练掌握所指导的劳动项目的流程和技能;四是示范操作要科学规范,即能按照技术规范和流程进行示范操作,做到科学规范。
4课程评价能力
课程评价能力是指劳动教育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自身课程实施情况的诊断评价能力,包括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和自我评价与改进的能力。劳动教育教师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与发展结果的诊断评价能力。教师要能利用多种方式、渠道收集评价信息,对评价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作用;能做到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自我评价与改进的能力是指教师对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自我认识和反思,从而实现自我素质的提高和专业自主能力的发展。教师要能制订出具体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自我评价指标体系;能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诊断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能充分利用自我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学,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5课程资源开发能力
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是指劳动教育教师在校本化的劳动教育目标指导下,在分析学生年龄特点和需求基础上,对校内外劳动教育课程资源进行分析、开发和利用的能力。劳动教育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它没有现成的教学内容,它的课程资源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之中,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和开发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因此,教师要具有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及时发现课程资源,并能合理利用,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的重要条件。
6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指劳动教育课程教师在劳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深化课程实施和实现自身专业成长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劳动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是教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关键能力。教师要能善于发现课程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及时将问题转化为要研究的课题;能对研究课题进行规划,制订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案;能进行文献综述与分析,找到已有成果的优点与不足;能在劳动教育教学实践中利用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并整理分析信息得出研究结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而达到改进教学、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目的。
(四)强烈的学习意识
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劳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劳动教育教师不愿从事劳动教育教学工作,对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思考得少、研究得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水平低。而新时代劳动教育对劳动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样就形成了劳动教育教师专业水平不高与新时代劳动教育对教师的高要求之间的矛盾。为了全面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教师应具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把学习当作一种不懈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4]。劳动教育教师要认真学习关于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各种指导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实施策略、评价方式等,积极探索全面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路径和方法;要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创新劳动教育内容、途径、方式,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要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等,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努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总的来说,劳动教育教师要肩负起新时代劳动教育赋予的使命,就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能力和强烈的学习意识。这就是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特质。
参考文献:
[1]成有信.十国师范教育和教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被称为“教育思想泰斗”的瓦西里·亚力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年)是前苏联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公民的诞生》 -书是其重要著作。全书以公民教育精神为主线,全面论述培养真正公民所进行的智能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体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美感教育以及劳动教育。
一、知识教育——德育的起始阶段
如果一个人不具备作为道德素养基础的各种知识,那他的精神素养也将是不完美的,学生时期应该特别重视那些对心灵有教育意义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强调,少年期之所以道德不坚定,是因为知识有限,不会从书籍中找到精神的寄托和需要。因此他主张每个少年都应生活在书的世界中,善于阅读,在书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奥妙和少年期遇到的矛盾,不能让一个学习不好,并且对知识态度冷淡的人从学校毕业出去。如果一个学校不去培养学生对知识、教育、科学、书本和文化的热爱,那就算不上真正的学校。
真正的知识教育不是命令式的强硬灌输。要让学生学会思考,不要死背。教育者只有利用语言和情感的力量,走进学生的内心,使学生能真心对道德榜样倾羡不已,产生惊叹和敬仰的感情,真正感知道德的力量,否则知识只会在他意识的表面滑过去,并没有真正进入他的心灵。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懂得教育的艺术,在学生心中点燃火花,即使在学生单独行动的时候也不至于熄灭。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一个好教师首先应该能够运用语言的力量和语言的质感来传达感情。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他的任务就是要使每个学生的意识中渴望获得知识的星火永不熄灭。
二、劳动教育——德育的关键阶段
劳动教育可以促使人的责任感和自尊感的形成。教育的一个微妙秘诀是善于发现、找到并开拓确立公民感的劳动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之所以在道德上会犯错,很大原因在于游手好闲,无事可做。人类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劳动实践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培育出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会使学生产生自豪感,激发崇高的精神。通过自己的劳动为别人创造的物质财富可以使学生用来衡量自己的劳动过程,在劳动中意识到“我是自己这一行的能工巧匠,我有一双灵巧的手而感到自豪。因为我是劳动的主人,人们都尊敬我——所有这一切就意味着一个公民的真正诞生。”(第394页)
责任感的培育是贯穿道德教育始终的核心过程。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民,必须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在公民道德教育中,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注重学生责任心的培养,让他们对自己种植的果园负责;对教室的卫生负责;对自己的学业、成绩负责……在这些小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上升到对社会、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感。一个人只有在感受到自己不仅仅是一个学生,而且是一个对别人的命运负有责任的人的情况下,他才能接受真正的教育,人对人的责任心,是具有高度思想性和创造性的劳动的顶峰。(第254页)
个体在接受道德教育并形成优良道德习惯和坚定的道德信念及道德理想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挫折和困难,如果道德理想不够坚定,可能会无端盲从。劳动是形成理想的强有力的手段,在劳动中才能彰显一个人理想的实际效果和感受到因创造而产生的自豪感。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劳动具有强大的教育作用。幸福和充实的生活的源泉就在这里,在劳动中一个人才能确定自己的公民自豪感。
三、情感教育和美感教育
一德育的主要途径
“一种理想只有在与美感,与人的高尚情操牢牢地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成为个人最宝贵的东西,成为他心灵的财富。”(第275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孩子情感的影响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情感感染在人的教育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要使得情感认识深入到人的内心深处,使得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实现统一,要培养一个人懂得用心灵去感受别人的内心世界,培养善良的感情和高尚的情感,要有世界上发生的事情都与我相关的意识,这样才能在良好的情感环境中形成道德情感,养成一个人最细腻的感情,从而能够以强大的自豪感和信念的力量,支撑一个人道德习惯、道德信念以致道德理想的形成,否则只会导致道德上的冷漠。
美作为影响少年心灵的一种微妙而又细腻的手段,是陶冶学生道德情感的有效方式.是培养学生敏锐性最强有力的手段。认识观念世界是少年期的特征,但是为了从观念中受到教育,少年们应当感到并体验到它的美。这能使人的精神变得高尚起来。(第304页)因此,他主张要让学生们在美的照耀下,回归大自然,在自然美中、在艺术作品中、在音乐和绘画中丰富精神世界和需求,体会到真正的美。同时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运用榜样的力量使得学生感受到作为一个人所应具备的美。在道德实践中,要以这种美德标准来指引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语言是最重要的教育工具,要带领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们发散思维、学会思考和欣赏。教师运用语言让孩子们感受到、体验到所看到、所听到的东西的美,而美就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语言进入了孩子们的心灵。许多“难教”的孩子,正是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会了思考,开启了智慧,发展了思维,培育了感受美的能力。
新标准整合2011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三个课程标准,并按照学段要求进行一体化设计。课程内容选取更加突出政治性和时代性,着力确立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道德与法治基础,增加反映文化传承创新、最新社会发展要求、国内外重大时政事件,以及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的各类内容。课程设计以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范围作为暗线,突出道德与法治的基本内容;以主题组织课程内容,其中包括国情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入学教育等主题。除强化中华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外,还有机地融入了国家安全、劳动教育以及信息素养、金融素养教育等相关内容。另外,新标准也统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各部分内容,使课程标准既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又体现出不同学段的特殊性和适切性。
2.凝练了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这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既突出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时代新人方面的独特贡献,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特征,又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核心素养保持衔接与一体化,同时为道德与法治课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找到了可以落地即与学习内容直接关联的目标,从而能够围绕核心素养重组课程内容。同时,我们还研制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有利于改进教学方式,突出活动和议题式教学,开展综合性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可以预期,围绕培育核心素养的教学,能够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实现了课程目标的综合性表述与分学段阐述的有机统一
新标准在描述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时采用了一些具有统摄性的大概念。这些目标是核心素养在课程中的转化和落实,是对学生学习本课程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综合性表述,整合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是对2011年版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传承与超越。这样,课程目标侧重在学生发展上,落实到具体的问题解决和实践过程中,不再是相互割裂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此同时,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按照四个学段,即“二二二三制”(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根据每个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别阐述了课程的学段目标,使学段目标之间体现出较好的连续性和进阶性。这是课程标准研制的一大突破,尤其是对道德与法治这门政治性比较强的课程,能够分段进行系统全面的量的刻画,可以说是政治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创新。
4.强调内容的综合性和生活实践性
------2019-2020第一学期年唐家墩小学学校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全体唐小人凝心聚力、砥励前行,留下了一串串奋斗的足迹。学校坚持“同真教育”的办学理念,探索“真爱育人 润泽心灵”德育教育模式,构建“真知启人同,情智共生”本色课堂教学模式,孕育并开发德育、智育、体育校本课程,使学校成为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摇篮,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家园。
一:常规常在自然向上创新提升向阳生长
1、读书积淀文化,书香润泽校园我校围绕“阅读启智
翰墨飘香”主题,创设同真书香文化,结合“红领巾阅读计划”推广品牌活动,不断推进深耕阅读工作,主要从营造氛围、特色课程、社团活动、拓展传承、亲子体验和激励评价等方面入手,大力倡导“悦读启迪智慧,书香润泽校园,读书积淀文化”,为师生和家庭的精神成长构建一片理想的文化沃土。(1)置精选书目,创书香氛围建筑同真阅读长廊,学生可以在长廊驻足阅读。学校开设“红领巾邮局”阅览室,精选书目,重视质量,每月更新,配有诵读教师、学生局长管理,引领导航。开设红领巾图书角、绿色流动书吧,班班都有“读书角”,学校每学期持续为各个学段班级添置适合的图书,有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简单易读的儿童绘本、经典传承的传记小说和感悟人生的名家散文。我们让学校每一个角落都有文字的影子,每个班级充满文学气息,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2)展社团风采,培书香素养学校以“展示个性、培养兴趣、拓宽知识、开发潜能”为宗旨,成立了“三青鸟文学社”和“棒棒唐之声”广播社团,为孩子们搭建文学熏陶和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孩子在经典中感悟文学魅力,在品读中领略语言的丰富内涵,突出听、说、读、写、演、思的训练。(3)润经典无声,诵四季书香四季读书节感悟一年四季的变化共分为春、夏、秋、冬四个主题,全校师生、家长共读共赏。暮春时节,开展了“诵读千古文 争做博学少年”春季诵读活动;欢乐一夏,开展了“跟着课本游中国”假日读书活动;丹枫迎秋,开展了“漫步金秋书海之棒棒唐朗读者”读书活动。让孩子在季节中感悟生活,让书声成为校园里最动听的音乐,让书香成为家庭最芬芳的味道。
(4)重激励评价,拓书香留痕
“你读,他读,我也读”是一种氛围,老师的示范阅读有着强大的磁力,孩子们有了个性见解。“你写,他写,我也写”是一种衍生,老师的创作引领有着巨大的魔力,孩子们用稚嫩的文笔续写学校特色魔幻小说《龙族精卫》或是创编属于自己的童话绘本。假日里制作阅读计划,在爸爸妈妈的怀抱里,共同经历着书籍带来的喜怒哀乐;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DIY个性书签,完成“幸福阅读卡”,在写写画画中总结读书收获,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结合“书香家庭”、“书香班级”等评比,使亲子共读和师生共读更有力量。
2、匠心点亮童心
劳动创造乐趣学校推行润心劳动教育,采用“学劳结合”结合的方式,劳动教育作为育德、育智、育美、育体的一个重要载体,让劳动服务生活。
(1)垃圾分一分变废为宝,让劳动创意生活
①创意DIY之最美小盆栽同学们的创意DIY
萌翻小盆栽无限创意绽放异彩。有用废旧物品裁剪成漂亮的花盆;用彩笔、泡泡泥等材料装饰花盆、种上喜欢的小植物;用小泥人、小卡片装饰花盆,插上了写给老师的祝福卡,提前将手工小盆栽作为教师节礼物送给老师。各班同学将亲手制作的作品集中摆放在展台,参与活动的同学还可以领取一张唐家墩小学新学期劳育星抽奖券,参与开学典礼抽奖环节。
②创意DIY之变废为宝我最棒本学期学校开展了“践行环保新时尚,变废为宝我最行”的垃圾分类教育实践活动。全校33个班1400多名用破旧床单、废旧报纸、布头等材料剪成“环保球”,收集牙膏盒、喜糖盒、鞋盒做成“超酷机器人”,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纸盒作品变成了课本剧的道具,用废弃的玩具和饮料瓶制作了机器人吸尘器和电动小火车,孩子们制作的“纸质花瓶”装扮校园书吧,五年级6班的胡宁同学发现教室窗台上的花容易因忘记浇水而枯死,就进行创意科技制作,利用废弃的可乐瓶和导管发明了一个智能浇花器。我们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本领。
(2)别样年级技能争霸赛,让劳动提升生活学校以别样的方式在六个年级开展不同主题的“生活小达人”劳动技能赛。一年级“我的书包我做主”整理书包能手赛;二年级“我的小手真能干”自理能力大比拼;三年级“自己动手为书本穿新衣”巧包书本技能赛;四年级“一针一线小绣手”为纽扣安新家;五年级“小小厨房,大大创意”厨艺显身手;六年级“巧手弄芳华”手工花艺创意赛。孩子们在劳动中创造乐趣,在劳动中放飞快乐。
二:打造同真教师团队 丰盈同真课程
润泽情智课堂在“同真”理念引领下,学校进一步厘清课程与学校学生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努力构建“同真”课程体系,积极探索课程建设的路径和方向。并围绕“立足课堂,提升素养”的主题,开展丰富的教学实践和校本研修活动,有效促进学生学业成绩与教师专业成长。
1、推进课题研究
构建“同真”课程体系在省“十三五”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本色教育研究》的引领下,继续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本色教育学校课程体系架构”的研究。
学校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构建了五星校本课程和GBTI班本课程,开设了《力翰科学》、《航模科技》、《音乐剧》、《英语剧》、《啦啦韵律操》、《快乐足球》、《琼声合唱》、《创想绘画》等41个特色项目,全校87%的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综合素养得以全面提高。
2、关注学科素养
磨砺“同真”教师团队(1)同读教育专著,提升文化素养。给教师赠送书籍,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加大阅读感悟的分享交流力度,真正引导教师与学生共读经典同背经典,陶冶情操,涵养性情,专业化发展的同时生命品质得以提升。读书分享会让大家共享美好阅读时光,点燃了读书激情,营造了书香校园。(2)加大培训力度,丰富研修形式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体系,坚持把培训、教研和教学改革贯穿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教研格局,做到人人参与,立足课堂,以研促教,以教带研,边研边教,大家共商学情,讨论学案,展示成果,传递信息,培育专业精神,发展专业能力,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积极构建特色鲜明的校本教研体系。(3)坚持接龙研课,提高学习效
率语数学科教师以年组为单位,以小切口的研究主题为载体,进行“说课——上课——研课再上课”的接龙研讨,让不同观点的碰撞、不同方法的比较,实现相互学习、彼此促进、资源共享,达到以“课例”研究推进教学的成效。
4.(4)携手结对共建,促进均衡发展与学校结对共建的小学教研室段娟老师,4次来到唐小给予指导。课堂导航、教师沙龙、专家讲座多种形式的研修充分调动起老师们的研讨热情,全体数学教师更深刻地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学校季萍老师在活动中表现出色推选在全区执教研究课《解决问题》获好评。
2019年11月21日,余莉华副校长执教《独领的古代技术创造》一课,斩获《湖北教育》第一届“教研名师”称号。2019年11月,王萍老师获江汉区首届诵读名师提名奖。
2019年10月,学校承担的“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同真教育’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通过总课题组专家鉴定,圆满顺利结题。2019年12月,我校数学教师乐建红、陈静、韩凤参加编写的《魅力数学》正式出版。余莉华副校长、陈丽娟老师的文章刊登于2019年08期《湖北教育》。三、常抓安全工作,为师生保驾护航
学生安全教育是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是保证学校其他一切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根据教育局的要求,力求做到安全工作“人人有责、时时有责、处处有责”:
1、期初利用开学典礼对学生上好安全第一课,按要求配备了保安人员,学校实行全天24小时封闭式昼夜值班制度,学校重点、要害部位配置安装了摄像头等监控设备,实施了全天24小时监控管理,做到了人防和技防的有机统一。
2、利用周会、班会、队活动、活动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采取板报宣传、宣传册、张贴标语、举行主题班会、安全报告会、应急演练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火、防震、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并为每位班主任和每个班级印发了《校园安全“十六”防》的宣传册,使之安全教育常态化。
3、我校把定期召开家长会作为一个长效机制,本学年成功召开了两次校级家长会及校级家长委员会议,印发“告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建立了“学校—社会—家庭”
三结合教育网络。此外,学校不定期对学生所带的利器,刀具进行检查清缴,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强化治理,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4、学校每期以校为单位进行多次防火,防地震的安全应急演练,学生在应急演练活动中提高了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为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保障。
5、学校积极配合防疫部门对学生进行体检和预防的工作,杜绝流行病在学校发生,周末请卫生防疫第三方到校对各个教室进行消毒。
四、加强后勤服务,为学校工作提供保障
1、每学期初及时发放了办公用品;检修了楼梯道和各教室照明设施的情况;
维修了学生损坏窗户玻璃;及时修剪花草树木;做好开学典礼和校内运动会的准备等。
2、对各办公室、各班级的财产和物品进行核查并登记入册,落实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