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13 10:27: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长久以来,我国在中考和高考当中都加入了大量文言文,然而,广大教师却总认为其是难中之难,普遍对其缺乏有效认知,无论是在课堂指导还是课后辅导,都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性。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在现行语文教学当中,又将文言文篇幅进行了扩大,已由以往的20%增长至40%,与此同时,难度也在同步增加。也正因为如此,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初中的角度来探讨关于文言文教学的方法,旨在不断提高初中文言文教育水平,全面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文言文学习之法。
一、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主要存在的不足
我们知道,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是我国古代人们实现交流与创作的有机载体,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由此可见,掌握历史是何等的重要。然而,就当前我国初中文言文教学来讲,仍然存在多方不足,影响了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掌握,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轻视引导性,注重诵读。在我国初中文言文教学体系当中,长久以来,一直实行的是以课堂背诵为主的形式,尤其是一些经典文章,更是必须全篇背诵。
很多课文甚至是在讲课之前就要全篇对其进行背诵,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对课文的主旨、意境以及所阐述思想都没有充分体会,随着时间的加剧,学生会对这种枯燥的学习模式产生厌恶之感。新课标当中也对学生背诵做出了一定要求即优秀诗文背诵80 篇。笔者认为,诵读也要讲求方法,科学的诵读就在于追求情境,变枯燥之文为学生渴求之点,可以让学生甘之如饴的诵读才最佳。没有文化积累、性情陶冶的诵读,都无法真正提高学生文言文水平。
其次,教学过程呆板,缺乏知识迁移。当前,许多初中教师在教授文言文的过程当中,都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课堂授课容易照搬课本、方式呆板,缺乏有效的知识迁移。在实际的文言文教学当中,广大初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情况及书本知识进行一定的拓展,既可以课堂过渡到课外的,也可是中外结合的,总的来讲,就是哪种模式适合便采取何种模式。比如,在进行《天净沙 秋思》一文之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天净沙”这个词牌名,而“秋思”才是文章真正题目。此外,我们还可让学生对其它词牌名要有所掌握,比如《蝶恋花》、《菩萨蛮》等,这样学生便可以将知识窜连到一起,帮助学生系统性记忆。
此外,初中文言文教学难的关键还在于文言文与现代生活相去甚远,对学生而言,缺乏天生的亲近感,再加上教学方法的枯燥与机械,在双重影响之下,引发了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畏惧及反感情绪。
二、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方法的探讨
在文言文比例不断增加的过程当中,如何有效学习文言文成为了广大教师所关心的重要课题,本文将结合当前实际,对于优化初中文言文教学提出以下措施,供以参考。
第一,沟通古今,有效降低文言文同学生之间存在的距离感。如前所述,古人所撰文章即为文言文,它是中华历史文化当中最为精华的部分之一。也正是由于时代的间距,存在一定的沟通与理解问题,进而导致部分学生对文言文存在与生俱来的畏惧之心,因而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产生了抗拒心理。也正因为如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有效将学生与文言文学习情境相融合。对教师而言,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沟通古今,有效降低文言文在学生之间存在的距离。笔者认为,我国历史文化都具有一定的传承性,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种文化会发展甚至产生变形,但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与相似性是无法改变的,初中教师必须抓住这一点,有效掌握古代文化在当前社会当中的变化及延伸结果,并结合当前广大学生所熟悉的现象与事物,将这些文化相同点有意识向广大学生去完好呈现,如此便能使文言文显得更为贴切及生动,引发学生共鸣,克服古文学习恐惧心理。
第二,以说故事的手段来复述文言文。我们知道,古人所著文章即为文言文,它同现代白话文之间的差距是不难想象的,其也意味着文言文的学习之路的艰难。它要求广大学生不仅要把握每个字词的意思,同时,也要对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所了解,只有双管齐下,方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方便学生对全篇课文对其进行掌握。此外,在基于牢固掌握各字词的基础之上,有些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仍不能做到准确理解,进而根本无法有效掌握文言文。在此种情况之下,就可引入讲故事的手法,让学生自身尝试以故事手段来对课文进行复述,将文言文译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加上自己的见解,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更好掌握文言文。
第三,回归课本,更好引导学生准确掌握作品本身的价值。有效的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实施,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归结于书本之上,简单地说,也就是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文章的艺术特色及思想内容,而且还要将其浸润至我国历史文化的精髓当中。当前,就我国初中文言文选材来讲,大多部都是历史传承下来的名篇佳作,其良好的艺术性与科学的思想性滋养着我国千千万万的读书人,这些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道德情操以及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都具有非常巨大的功效,也正因为如此,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当中,我们必须将这些内容渗透至每个环节当中,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比如,在学习著名游记《小石潭记》之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深入了解,在加深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同时也可提高学生自身对于游记类散文的写作能力。
三、总结
在21世纪各类发展如火如荼的当前,语文教育究竟该走何种路线?现代学生是否应加强对于文言文的学习?长期以来,这些问题都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及研究者所关注的重要议题。然而,作为我国民族文化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文言文对于培育民族凝聚力、弘扬传统文化精神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每个炎黄子孙都应将学好文言文视为必须任务,同时,它也是全面提高文学素养的一种有效手段。与此相反,就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而言,其所占课时之长以及学习效率之低也都是客观事实,且在中考过程当中,文言文所占试卷比中也相当大,由于学生本身对于其学习的效果缺乏一定的牢固性,因而也是学生容易产生失分的关键点所在。因此,笔者认为,对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与分析是相当重要的,且在今后的学习过程当中,还必须加大力度对其进行探索,不断完善文言文教学,只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提升国人整体思想水平。
参考文献:
[1] 俞萍蓉. 以读为线,虚实契合――例说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诗意手法,[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0年03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有效方法
一、前言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增加学生的语言知识,教授学生语言运用规范,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最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而文言文不仅是一种典雅凝练的语言形式,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虽然在口语中白话文是主流,但是文言文以其独特的生命力不断陶冶和感化着学生的精神,历久弥新,经久不衰。因此,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语文高考试卷文言文拓展阅读分值也随之增加,因此探索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十分有必要。
二、文言文教学现状
1.文言文课程特点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比较独特的组成部分,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差异较大,知识难点多,所以文言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比如实词虚词的理解及分类、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方面。同时,文言文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掌握了文言文的规律就掌握了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授时要重点讲授提宾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等句式的特点,归纳总结古今词义、语法的差异,让学生有条理的、系统的掌握文言文知识,并且能够用现代汉语进行阐述。
2.文言文教学现状
文言文是我国母语教育的重要组成,然而,近几年来文言文教学的改革仍然处于滞后的状态,不能摆脱教学效率低的困难境地。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下:教师在教学中侧重于古代汉语语法,而忽视文言文诵读,把精美的古典文学篇目讲的索然无味,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大部分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基于学科本位,局限于课本知识,缺乏对学习主体的需求、教师的引导角色、文言文的学习情境等因素的考虑,因此,文言文课堂教学实践中难以实现新课标要求的三维教学目标,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文言文教学模式程序化,教师逐句串讲,介绍古汉语知识,学生忙于做笔记,力求做到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导致学生不了解文学作品的特定背景,难以切身体会古人的思想和情怀,从而掌握文学作品背后的内涵,得到思想和审美方面的提升。
三、.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1.深入剖析教材,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文言文教学的要点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对文中重点词句进行深入挖掘,这不仅是指语法语义层面上的学习,而且包括文字背后的情感和言外之意。比如在学习《湖心亭看雪》中,对“一痕”“一芥”“两三粒”等意象的应用目的和用法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者内心漂泊无依的心里状态。除此之外,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教师还需要对文章的脉络和主题进行梳理和归纳,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入,比如在学习《寡人之于国也》一课中,孟子从“农业”渔业“林业”三个方面阐述了王道的观点,教师还可以将其与当今社会的发展政策进行对比,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魅力。文言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教师要意识的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如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常用文言文翻译方法(保留、替换、删减、增加、调整)等。在讲述《水调歌头》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联系对比《记承天寺夜游夜游》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怀,在讲授《鸿门宴》时引导学生发现宾语前置句式并且进行归纳。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重视诵读
为了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教师在组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该综合运用创设问题情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课堂辩论等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学习《木兰诗》一课中,由于关于花木兰的影视和书籍作品比较多,教师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对花木兰的看法,由此拉近文言文教学与生活的距离,调动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兴趣,然后教师巧妙的提出问题,即《木兰诗》反映的花木兰形象与同学的理解有所不同,学生通过查找发现《木兰诗》中对战争的描正面诗句写很少,大篇幅的描写了女儿的心态,教师由此进行课堂教学,最终得出文章的主题,即花木兰既具有保家卫国的勇气,又具有小女儿的本性,希望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突出了花木兰的平凡性。
语感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理解文言文表达的意境,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齐读、轮读、赛读、配乐读、表演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强调一些字的读音,如“尽粟一石”中的“石”字和“粟”字。同时,学生可尝试自己进行句读,进而更好的理解文章含义。
3.在现代文教学中渗透文言文教学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拉近文言文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可以有效的破除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心理。语文教学中现代文教学占主要部分,文言文教学相对较少,因此只在教授文言文课程时讲述相关知识时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师应该在讲解现代文的时候适当的穿插渗透文言文教学。比如在讲到“妻子”一词时,教师可以顺便提及文言文中妻子的含义是指妻子儿女,在讲授俗语“是可忍孰不可忍”时,可以解释这里“是”的意思是代词“这”,在正是场合称呼“令尊、令堂”等。通过教师有意的教授,学生无意识的学到了更多知识,再次学习文言文时,就能够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4.补充背景资料,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文言文作品的学习离不开写作背景,因此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应该补充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生动的历史故事、作者的自身处境以及文章中涉及的作证资料。比如在讲《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补充《战国策》的相关知识。《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文献,善用比喻,长于说事,喜欢采用渲染夸张的方式突出各方辩论,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由此可以得知《邹忌齐王纳谏》也是侧重于观点的表达过程(类比推理的思维方法),而不是对邹忌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四、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方法的探索离不开语文教师的努力与热情,教师要结合文言文教学的特点,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探求能展现文言文之美的教学方法,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把枯燥的文言文课堂教学变得充满活力,切实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和斌:如何有效地进行文言文教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考试与评价》,2012年05期
[2]邹家茂: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的构建[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9期
[3]杨雪桥: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一、读通
学生在初一阶段刚开始接触文言文,为了达到让学生读通文言文的目的,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读的方法,这里可采用“白文点断法”。所谓“白文点断法”,是借鉴古人“句读点读”的方法进行文言文教学,教师可将文言文中的标点全部去掉,让学生边读边标注句读。通过白文点断,可以让学生在思考如何断句、如何停顿的过程中,体会文言文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分析句子内部的结构关系,明白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言语逻辑思维能力。
二、读懂
文言文的内容与时代的发展、思想的变迁有很大的关联,学生要读懂文章的内涵,需要教师师进一步的引导。在这里,涵咏吟诵法和注疏明义法就能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
(一)涵咏吟诵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涵咏吟诵法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余映潮老师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课的时候,就采用了这个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他以读贯讲,将读分成四个层次: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他从抑扬顿挫的语调,沉静舒缓的语气等方面入手,带领学生思考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通过涵咏吟诵,让学生逐渐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走进坡精神的深处,去体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复杂况味。
(二)注疏明义法
所谓注疏明义法,“注”即注解,“疏”即解释注解的文字;也就是在参考原文、注释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深奥文句的浅易理解。
特级教师蔡明在“苏派名师”展示课活动中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课时,就用到了注疏明义法:
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问:“法家拂士”“敌国外患”有那么重要吗?为什么出现这“两无”,国家就常常会灭亡呢?
①“法家”持法令制度,如红灯警示,治国不可胡作非为;“拂士”持富国愿景,似绿灯必行,兴邦应该励精图治。该作不作,不该作乱作,岂有国之不灭?
②“敌国”,它的力量相当的竞争对手;“外患”,指外在施加的各种压力和不测。
③在内无忧,在外无患,安逸享乐,高枕无忧,乐而忘忧,岂有国之不亡?如此,“死于安乐”之理立矣!
通过这样的注疏,学生便会由文字表面走向文章的精神内涵,由“术”走向“道”,这样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才能深入透彻、通达深邃。
三、读透
教学文言文,不仅在于让学生学到文言知识,读懂几篇文言文章,还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这恰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对文言文主旨内容和思想的把握就显得十分重要。我认为,要读透文言文,还需要教给学生比较阅读法和批判继承法。
(一)比较阅读法
比较阅读法是深入理解文本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比较的方式有两种: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就是把涉及同一题材的作家进行比较。比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捕蛇者说》,三篇文章的作者同是遭遇贬谪,学生可以总结出他们的共性:先忧后乐的范仲淹、与民同乐的欧阳修、“闻而愈悲”的柳宗元,都是心系百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但同时他们又有自己的个性:范仲淹豁朗达观,欧阳修乐中隐悲,柳宗元悲愤忧郁。
纵向比较,是把同一个人不同阶段的作品进行比较。比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表现的是一种远离尘俗,借山水派遣郁闷情怀的“独善其身”之情;而其另一作品《捕蛇者说》却又表现的是积极入世、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感情。这两种情怀矛盾统一于一人之身,是儒与道两种思想对中国文人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批判继承法
摘 要: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初中语文教育得到了高度关注。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初中教育是重点部分。现如今的初中语文教学比较关注散文阅读教学,希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就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
与以往教学工作有所不同,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难度较大。散文阅读本身在叙述结构和表达方式上较为多元化,并追求“形散神不散”的理念。如果学生对散文没有正确的理解,不仅在答题上容易错误,后续的理解也会有障碍。
一、了解散文的基本分类和特点
在初中散文读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无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接受,也无法帮助学生取得最好的成绩。只能从基础的教学内容展开,重点把握散文的分类、特点,然后针对性地攻破学习难点,增加散文阅读量。在开展答题的过程中,才能达到行云流水的特点。例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跳脱书本的束缚,让学生多去书店或者网上寻找素材,以便在班级分享。这是从学生理解的角度出发,观察学生对散文的态度和掌握程度(如下表所示)。接着,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逐步纠正其错误的想法。最后,教师要让学生与自己挑选的文章进行对比,掌握好散文的分类、特点等等。再接下来,就是让学生开展散文写作的锻炼,以作者的身份去感悟散文的特点和类型,从而进一步提升散文的掌握程度。
二、重视朗读
在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仅仅在理论上开展大量分析,而忽视了朗读的重要性,以至于教学成果并不十分明显。从主观角度分析,语文教学本身就有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因此,散文朗读教学是一项必要性的内容。例如,在起始阶段,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短篇散文,并要求背诵,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接着,延长散文篇幅,增加内容,。但重点是要求学生不断朗读:可以早自修放声朗读,也可以课余时间轻读。只有读出来,才能对散文的核心思想做出详尽理解,而不是表现为冥思
苦想。
三、品味散文的语言美
散文本身就是一种较有魅力的文体。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不断地去品味散文的语言美。例如,教师可以先着眼于散文的语句,让学生了解散文本身的语句和段落构成,减少一些错误的语句表达方式,掌握“形散神不散”的基本意境。而后将自己读过的,或者是文学网站上比较流行的散文,进行模拟训练。按照作者的思路学习,体会散文语言的画面美和意境美,促使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减少对散文的排斥。当学生掌握上述几项学习后,就需要开展散文点评。教师可安排几堂散文点评课,从报纸、网站、书本等媒介,挑选散文进行点评分析,从而提高散文的语段阅读成绩。
四、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
散文的意境体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上述几个方面仅仅是在表面上机械开展散文阅读,并无法有效提升散文意境的正确把握。从散文的描写来看,大多都是跟随作者的想法完成作品,在语言和表达方式上并没有太多拘束。只有提升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充分体会散文的意境,才有可能从真正意义上去掌控散文。比如,老舍先生的写景散文《济南的冬天》,就通过情景交融的景物描写创设出优美的意境,同时融入自己对冬天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作者描绘的美景中细细玩味和欣赏,
透过种种意象去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感受济南冬天的“和谐
之美”。
本文对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展开讨论,现如今的散文教学开展,整体上表现出一定的进步,各项工作的开展均体现为大幅度提升。日后,应该从多元化的角度出发,运用健全的教学体系来开展,从学生的角度,增加教学过程中的交流,确保在教育水平上得到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霞.新课标视野下古代散文阅读教学的三种方法: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相关篇目为例[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1):105-107.
在多年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前准备不充分。一些物理教师不重视实验课,课前准备工作不充分,上课过程中有时实验不能做出,有时误差相对较大,无法获得正确的结论,甚至还会出现一些事故,教师只好强制学生接受结论。二是学生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初中物理实验通常是分小组进行,学生刚接触物理实验时,感觉非常新鲜、充满好奇,然而他们的实践能力较差,实验时会出现许多问题,如有的学生称量不规范、有的操作实验仪器不当,或者将器材打碎等,他们很难得出合适的实验结果。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对物理实验产生消极态度,他们只是为了考试死记各个步骤、现象及结果,而轻视动手操作,实验中只是由小组中的个别学生操作。三是学生无法有效地运用物理知识。现阶段,一些物理实验教学大多是教师亲自进行,由学生观察,但是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学生却无法有效地应用物理知识,根本不知道怎样思考。这样单纯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无法深刻理解实验,因此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养成,学生的实验的能力相对较低。此外,物理实验教学中,时间与设备存在很大局限性,如设施陈旧、器材配备不全、数量较少等,使一些实验无法正常进行。
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人探索出了一套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
(1)实验前明确实验目的,不要抛弃物理概念和原理。初中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教师应紧贴教学大纲,根据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从物理实验前的理论储备指导入手,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呼吁杜绝过分“死啃”书本,但也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理论,实验前全面讲解概念原理,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帮助理解实验元素和实验原理,弄清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加强物理实验前理论教学的探究,为实践操作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促使物理实验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实验前理论储备不到位,学生面对实验器材只会一头雾水、无从下手,感觉做实验就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无论什么时候,物理教师在实验前对学生的理论讲解和指导始终是帮助学生做好实验的第一步。实验前的理论讲解过程中,教师除了讲解基本概念原理,也应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预习,让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对实验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自觉发现实验乐趣和疑惑,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也是不可忽视的。实验前物理教师对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作出强调和指导,能够有效防止和减少实验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 阅读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092-01
长久以来,我国在中考和高考当中都加入了大量文言文,然而,广大教师却总认为其是难中之难,普遍对其缺乏有效认知,无论是在课堂指导还是课后辅导,都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性。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在现行语文教学当中,又将文言文篇幅进行了扩大,已由以往的20%增长至40%,与此同时,难度也在同步增加。也正因为如此,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初中的角度来探讨关于文言文教学的方法,旨在不断提高初中文言文教育水平,全面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文言文学习之法。
1 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不足
我们知道,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是我国古代人们实现交流与创作的有机载体,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由此可见,掌握历史是何等的重要。然而,就当前我国初中文言文教学来讲,仍然存在多方不足,影响了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掌握,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
1.1轻视引导性,注重诵读
在我国初中文言文教学体系当中,长久以来,一直实行的是以课堂背诵为主的形式,尤其是一些经典文章,更是必须全篇背诵。
很多课文甚至是在讲课之前就要全篇对其进行背诵,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对课文的主旨、意境以及所阐述思想都没有充分体会,随着时间的加剧,学生会对这种枯燥的学习模式产生厌恶之感。新课标当中也对学生背诵做出了一定要求即优秀诗文背诵80 篇。笔者认为,诵读也要讲求方法,科学的诵读就在于追求情境,变枯燥之文为学生渴求之点,可以让学生甘之如饴的诵读才最佳。没有文化积累、性情陶冶的诵读,都无法真正提高学生文言文水平。
1.2教学过程呆板,缺乏知识迁移
当前,许多初中教师在教授文言文的过程当中,都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课堂授课容易照搬课本、方式呆板,缺乏有效的知识迁移。在实际的文言文教学当中,广大初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情况及书本知识进行一定的拓展,既可以课堂过渡到课外的,也可是中外结合的,总的来讲,就是哪种模式适合便采取何种模式。比如,在进行《天净沙・秋思》一文之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天净沙”这个词牌名,而“秋思”才是文章真正题目。此外,我们还可让学生对其它词牌名要有所掌握,比如《蝶恋花》、《菩萨蛮》等,这样学生便可以将知识窜连到一起,帮助学生系统性记忆。
此外,初中文言文教学难的关键还在于文言文与现代生活相去甚远,对学生而言,缺乏天生的亲近感,再加上教学方法的枯燥与机械,在双重影响之下,引发了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畏惧及反感情绪。
2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方法的探讨
在文言文比例不断增加的过程当中,如何有效学习文言文成为了广大教师所关心的重要课题,本文将结合当前实际,对于优化初中文言文教学提出以下措施,供以参考。
2.1沟通古今,有效降低文言文同学生之间存在的距离感
如前所述,古人所撰文章即为文言文,它是中华历史文化当中最为精华的部分之一。也正是由于时代的间距,存在一定的沟通与理解问题,进而导致部分学生对文言文存在与生俱来的畏惧之心,因而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产生了抗拒心理。也正因为如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有效将学生与文言文学习情境相融合。对教师而言,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沟通古今,有效降低文言文在学生之间存在的距离。笔者认为,我国历史文化都具有一定的传承性,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种文化会发展甚至产生变形,但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与相似性是无法改变的,初中教师必须抓住这一点,有效掌握古代文化在当前社会当中的变化及延伸结果,并结合当前广大学生所熟悉的现象与事物,将这些文化相同点有意识向广大学生去完好呈现,如此便能使文言文显得更为贴切及生动,引发学生共鸣,克服古文学习恐惧心理。 2.2以说故事的手段来复述文言文
我们知道,古人所著文章即为文言文,它同现代白话文之间的差距是不难想象的,其也意味着文言文的学习之路的艰难。它要求广大学生不仅要把握每个字词的意思,同时,也要对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所了解,只有双管齐下,方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方便学生对全篇课文对其进行掌握。此外,在基于牢固掌握各字词的基础之上,有些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仍不能做到准确理解,进而根本无法有效掌握文言文。在此种情况之下,就可引入讲故事的手法,让学生自身尝试以故事手段来对课文进行复述,将文言文译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加上自己的见解,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更好掌握文言文。
关键词:农村;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
文言文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对文言文的学习,实质上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使学生对于自己国家、民族的认识更加深入,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使其欣赏品味得到提高。随着新课标的落实,农村初中生文言文的学习情况有了一定改善,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学生由于学不懂,出现畏难情绪,对文言文的学习热情也随之降低,如此循环往复,文言文的教学低效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为了达到标准中“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一目标,对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分析的探讨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一、影响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因素
1.环境因素的影响
文言文的教学问题不单单是它本身的问题,更体现了农村整个教学环境存在的问题。农村学生的学习环境相对较差,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加之农村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陪读的亲人多数没有太高的文化水平,对于他们的学习关注也很少。农村学校教学资源不充裕,多媒体配备并不齐全,同时也缺乏图书馆、书店等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文言文学习的趣味性以及所学知识向课外迁移的机会,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教学效率也就无法得到提升。
2.教师因素的影响
农村教师多数在专业知识上存在一定的缺失,对新课程改革的认可度也不是很高,依旧沉湎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单一的讲授法,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过于依赖教师,长此以往学习没有主动性,学习兴趣也逐渐丧失。农村教师资源匮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并且由于学生的成绩与教师的考核挂钩,造成考什么就讲什么的局面,教师忽视了对文言文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效率低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的策略
对于教师自身而言,教师要端正态度跟随教育改革的步伐,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不再执着于陈旧的教学方法,不再只注重应试技巧以及那些所谓的“关键”,要明确学生并不是流水线上的商品,不是要一模一样,而是要各具特色,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学习能力的提升而不只是应试。教师要不断努力提升自身文言文水平,加强文言文教学的教研工作,争做文言文教学中的常青树,在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合理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 合作探究 高效 课堂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175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有许多文言文名篇。在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的今天,教育部门更加重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学习与掌握文言文知识,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更能促进学生个人素养的提高。但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要构建高效的文言文课堂,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动脑筋。
一、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问题
新课程标准中不仅提出有关于文言文教授数量的要求,更提出了教授质量的要求。当代初中学生不仅需要扩大文言文阅读量,还要建立自己的审美观念,具有一定的审美水平。在高要求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问题暴露出来,具体如下:
(一)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不足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字词使用、句型结构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初中阶段,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文言文,会产生不适应的问题,甚至出现语文学习障碍。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与考试的重点,这就迫使一部分学生为了得到考试分数而被动学习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许多文言文都是要求全篇背诵的,这无疑加大了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心理负担。许多学生在不理解文言文内涵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背诵,可谓是一种折磨,久而久之,产生了文言文学类心理。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些学生会借助于现代汉语与文言文的翻译软件去翻译课本文言文,在缺少科学学习思维的情况下寻找现代技术的帮助,会让文言文学习变得枯燥,导致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不足。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较为落后
文言文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效率有直接影响。许多初中语文教师要利用传统的逻辑去讲解文言文,首先先将文言文的重点字词提取出来进行讲解,之后,让学生根据重点字词的意思去理解句子,从而实现全文翻译。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能了解文言文的核心思想,也不能理解作者的情感。落后的教学模式,会让初中文言文教学目标变得模糊,不利于学生文言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在初中语文课堂中,一些教师只重视表面内容的展示,一味地要求学生背诵和默写,忽视了文言文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方法落后,影响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突出,让课堂成为了教师的课堂。
二、构建高效文言文课堂的有效方法
(一)重视诵读教学,促进文言文教学开放化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因此,只有让学生大声去朗读,才能让学生了解文言文中隐藏的气概,了解文言文的魅力。文言文是精炼的语言,在诵读中,学生会了解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正如朱熹所说,不可多字或少字,准确地诵读会让文章的原意得以呈现。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文言文进行诵读,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诵读活动中来。文言文篇幅一般比现代文短,每一个字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学生对进行进行诵读,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意义与作者情感。
比如,在讲解《与朱元思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书信中所描述的情景,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边读边画”的任务。让学生集体大声诵读,对文章有整体把握。再利用同桌之间的互相诵读,去画下自己头脑中想象的画面,二人交换找寻不同之处。用小小的活动与合作让学生参与到诵读中来,能够促进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重视合作探究,促进文言文教学高效化
合作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将合作探究方法应用到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能够提高课堂活力,更能够促进初中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中的主体。文言文的内容需要深入挖掘,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的限制,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感。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学生设计一个具有合作探究意义的主题与问题。合作探究的主题设计得合理,才能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文言文学习中。
比如,在讲解《送东阳马生序》时,教师可以提出“找到你认为最能描述马生求学艰难的句子”这样的合作主题。“你认为”与“最”让这个合作探究主题具有开放性与个性化特点。没有唯一答案的束缚,学生的学习更加自由。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给予学生及时帮助,能够促进学生深入探究。一些小组提出“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一些小组提出“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间再合作,再探究,促进文言文学习的深入。
(三)重视现代技术,促进文言文教学现代化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强对现代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让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简单。文言文具有抽象化特点,这也是初中学生不愿意学习文言文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对文言文进行形象化处理,让文言文成为一种集视觉、听觉为一体的学习资源。
比如,在讲解《马说》时,教师就可以从网络上寻找一些搞笑型、讲解型与讨论型的视频,通过视频展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文言文,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的快速实施,让文言文教学再次引发了教育界的热烈讨论。学习文言文,能够促进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教授文言文知识,能够让初中教师意识到语文教学的价值。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高效学习文言文知识,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会让文言文教学与众不同,也能让学生认可文言文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李峰. 高效文言文课堂教学构建策略[J]. 语文学刊,2015(1).
[2]王雄.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初中文言文课堂效率[J]. 新课程:中学,2014(8).
[3]陈银娟. 文言文:以趣激效 构建高效文言课堂[J]. 教育教学论坛,2010(32).
[4]宋辉. 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 文学教育:中,2012(9).
[5]张海侠. 中学文言文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文言文;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G633.3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始终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在学生十数年的求学生涯中,语文可谓是贯穿始终。语文的学习可谓是难度逐渐加大的,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教材内容出现了调整,文言文占据了一定比例,这无疑使得语文的学习出现了难度的增加。为了取得教学实效,语文教师历来投入大量的精力尽心教学,但是却一直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情绪。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改善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
一、文言文教学现状
一直以来,初中文言文教育都存在着许多弊端,其中最为明显的一点便是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给人以明显的枯燥感。这是因为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采用了比较极端的教学模式,课堂上除了理解词句代表的含义,便是对文章内容进行机械化梳理,固然文言文在学习时需要掌握字、词、句的含义和用法,但是片面的“精讲”却会给人以枯燥感,再加上串讲课文带来的时间消耗,使得课堂时间完全被浪费在不重要的分析之上。可以说,这种教学方法将充满灵性与趣味的文言文课文肢解成毫无美感的碎片,课堂上缺少想象与趣味,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除了教学方法单一之外,教学手段的不合理应用也是最为明显的弊端之一。固然机械式的知识灌输教育存在很大的弊端,当前语文教师通常使用多媒体手段给予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教育,但是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也为教学效果带来了不良影响。教师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致力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多媒体课件中美轮美奂的声、光影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媒体课件却会“喧宾夺主”,使教师的精彩讲解被遮掩起来,学生自然也失去了巩固基础知R的机会。
另外,中考导向也对文言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可以说,中考内容间接决定了语文教育中各种知识点的分布,由于中考中文言文的考试内容主要是对词句等基础知识的考察,关于文言文内容及其内容延伸的考察比例仅有1/3,所以教师主要在课堂上进行词句基础知识的讲解,关于文言文中沉淀的审美情趣与文化价值,以及文言文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教师通常不作深入分析。而对于文言文内涵缺少深入理解,其教学效果自然得不到提高。
二、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教学,其重点目标都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言文也不会例外。事实上,从文言文的语言形式可以发现,其本质上是古代语言的书面用语,所记载的内容更是成百上千年之前发生的事件,无论是其语句表达形式还是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都不是伸出现代、使用现代汉语的初中生们所能轻松理解的。在初中生们看来,文言文无疑是晦涩难懂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无疑是枯燥无味的,部分学生甚至因文言文的枯燥晦涩而对文言文教学采取抗拒、抵触态度,这实际上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对文言文产生学习兴趣。
以《桃花源记》为例,其作者为陶渊明,该文言文在语言上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可以轻松理解。由于该篇古文中有较大的篇幅描写了优美的景色,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来进行直观教学。教师可以使用贴画等物品将教室布置成“桃花源”一样的场景,其本身扮演陶渊明这一角色,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文言文中的描述来模仿主人公的所有言行,在扮演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针对一些布置的景观念出文言文中的句子,如“屋舍俨然”、“土地平整”等,必要时可以指定一些学生扮演桃花源中的原住民,如同课文中一样与教师对话,这样无疑会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与深入参与程度,大大提高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二)巧设提问,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
文言文课堂需要师生互动,而教师提问便是一种师生互动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还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使其在文言文学习中举一反三,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般而言,教师可以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向学生提问,这种方法具有非常高的随机性,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进行实施思考,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切实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由于是随机抽签,所以学生可以保持轻松的心态回答问题,答案也会带有一定的趣味性。
以《鱼我所欲也》为例,教师可以提出如下几个问题:①“鱼”和“熊掌”分别代表了什么?②现实生活中你最想得到的东西是什么?得到的难度高不高?③该文言文具有怎样的具体思想?其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④这篇文章有何优点与缺点,其中最大的优点、缺点各自都是什么?教师可以制作好写有①~④的小纸条由学生抽签,学生按照纸条上的序号回答对应的问题。
(三)举办小组竞赛
如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小组比赛就是最佳的选择。事实上,初中生正好处于争强好胜的年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确保学生的充分参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数个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安排适量的任务,随后按照各组的表现进行评分。而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学生之间必然会努力协同合作,其默契性将会得到明显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果自然也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变化。
以《出师表》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就三国的影视作品和故事进行交流,随后对出师表中的人物进行提问,由学生抢答,并根据回答结果进行打分,这一过程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文言文教学一直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巧设提问、举办分组竞赛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兴趣的支持下主动学习文言文,提高文言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陆离.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8(10).
关键词:文言文;兴趣;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155-01
文言文包含了优秀的文化,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但是因为文言文的特殊性,使得其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虽然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发挥的作用还是较低,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文言文教学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不够,只重视字、词的解释,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的效率不高。为了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必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一、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热情。文言文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因为其艰涩难懂,学生在字词理解方面的问题较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参与学习的热情不足,往往是教师充当教学中的主要角色。为了增强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知识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将文言文学习转变为学生的需求,降低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抗拒性。例如,教师可以在文言文教学中讲述古人的逸闻趣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学习《归园田居》的时候教师可以现讲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对理解课文思想情感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岳阳楼记》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看一些有关岳阳楼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加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二、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
文言文的句式表达与白话文之间的差距较大,所以必须要加强文言文诵读,从而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的诵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而且对于领会文言文意义有很大的帮助。与现代白话文相比,文言文的韵律性较强,古人一般都是采用吟唱的方式诵读诗文,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加强诵读,在文言文学习之前学生通过辅助工具了解文言文中的生僻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生僻字注音解释,首先由教师通读一遍,学生注意教师的语气、停顿和读音,然后学生自己进行诵读,时刻注意要把握文章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对文章的意境和思想有所掌握。例如,学习《天净沙.秋思》中,虽然文章的字数较少,但是每个字中包含的内容和感情是非常丰富的,通过反复的诵读学生脑海中能够产生文章描述的画面,对作者情感也能有准确的把握。
三、发挥引导作用
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体,同样的,在初中文言文学习中教师也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当知识的探索者。但是文言文教学与一般性语文教学是有区别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相对较多,如果教师不加以辅导往往很多学生会对学习产生惧怕心理。所以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还应该充当引导作用,利用个人的文学素养在教学中扮演好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例如,在《五柳先生传》学习中,课文内容较长,学生在断句、字词方面的问题较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适时引导,辅导学生开展学习,指导学生采取其他方法进行解决,如查工具书。
四、创设语言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是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方法,对于文言文教学来说,创设情境的难度更高,教师不仅自身要对文言文了解够深入,而且要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情境教学,教师必须坚持走进故事、走进人物。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中秋节的相关情境进行回想,试想如果在一个万家团员的时刻,却不能与家人团聚,心情会是怎样,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同时提出一些其他关于月亮表达团员的诗句,让学生对比品位其中的内涵,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李白的《静夜思》。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兴趣。
五、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初中课本中选取都是非常有名的文章,这些佳作经过几千年、几百年的流传,艺术价值是非常高的,其中不仅凝聚了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而且还包含了较高的语言艺术,学习文言文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欣赏和审美情趣。大量古诗词的学让学生在有意识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情感体验和感悟,能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和情感之美。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形式美和语言美进行探索,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加强个人审美情趣。例如,在《诗经》相关篇章的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赋比兴的手法,感受诗经的形式美,同时学习诗经中一些优美、韵律感强的语言。
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课文中字词的意思,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知识性的东西,还需要传递优秀的文化底蕴,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从教学方法来说,教师要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兴趣,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文言文教学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 李晓舒.走出沉闷课堂感受古文神韵——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1.25.
[2] 马 婷.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09.04.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当中,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必备因素,当下很多初中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存在着畏惧心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便是消除学生的错误心理,利用情境的创设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读或者以时代背景、成语或文中所描写的唯美画面等作为切入点来创设出相应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讲解《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对文中的内容进行动画、视频演绎,向初中生展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的动人景色,让学生产生仿佛置身于月下承天寺中的体验,而后再指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赏析,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文意。
二、授之以渔,教授学生学习方法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当中,其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文言文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词句。初中教师必须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在给学生讲解词语通假现象、古今异意以使其懂得活用字词后,再鼓励学生对文章的整体内涵进行解析,
通过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文章的学习来培养学生正确的文言文学习方法。例如,在讲解《桃花源记》时,教师应当先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做出分析,如“鲜美”一词,在语境中实际表达的是“鲜艳美丽”之意,让学生在正确了解字词含义后明白文章的大体内容,再进一步对作者的社会理想产生认识。
三、转变角色,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
一、引言
中国拥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史,其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文言文。文言文一般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的,基于先秦口语而逐渐形成的一种上古汉语的书面语言.
现代中国社会已融入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社会的转型也对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初中正是学生性格习惯的塑造期,利用文言文的传授,可以让初中生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帮助他们协格,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发展及现状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就是文言文,其教学的发展历史悠久。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包括诵读法、句读法、涵泳法、串讲法和训诂法等。一般来说,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主要还是老师讲授、学生识记。教学主要注重诵读、文章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忽视详细的讲解。六十年代初,对话教学法得到广泛运用。80年代,文言文教学结合诵读、点读、翻译及浏览训练,侧重于十个基本序列的训练。90年代以后,文言文已经失去了语言生活环境,其教学方法的发展缓慢。“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填鸭式教学法压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虽然我国语文教改的发展迅速,但文言文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沿袭传统。一堂课45分钟,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创造背景和词字句往往需要花费30分钟以上,学生基本上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思考空间。教学方法主要还是受到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影响。权威教材限定了阅读范围,应考要求也圈定了学生学习古汉语的界限。由于语言环境严重缺失,初中生除了在教材中可以接触到文言文外,其他生活学习中已经用不到文言文了。因此初中生无法落实对文意的理解和应用,古文资料收集整理途径少。应考的教学目标阻碍了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降低了教师教习文言文的课堂效率。
三、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新课标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强调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产生感悟,构建知识框架。
新课标的语文教学大纲丰富了文言文学习目的,不是为了考试分数,而是帮助初中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精神,夯实传统文化底蕴。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将学习的自交给学生,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培养起使用工具书查询资料的能力。文言文的教学侧重点是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培养学生诵读习惯,不能死记硬背。新课程下,文言文阅读的评价是侧重考察学生对文化背景的了解,对文言文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的客观审视。
四、新课标下初中语法教学实践
结合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和特点,在初中生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归纳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习惯。
(一)兴趣和多媒体相结合
兴趣往往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主要是灌输式教授法,这种按教材规定的知识内容有序地传授的方法,在某种程度压制了学生的感受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设置问题,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思考,并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和探究。
(二)理解记忆法
浅易文言文降低了文言文学习的难度,但是光靠死记硬背是很难系统掌握文言文语言知识的。初中生学习文言文,首先应理解文章,当阅读量达到一定的标准,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就可以达到提升,其对文言字句的涵义也可以理解的更加透彻。学生在听老师讲解文章时,应注重理解字、词、固定句式的用法,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反复熟读记忆课文,从而逐步深化对文言文的理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
(三)诵读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曾指出文言文学习中诵读法的应用。自古以来,诵读法都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诵读法结合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多次重复的诵读促使学生多次接触文言文章内容,能更加深入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加深了对文字的感知力。诵读法具体可分为泛读引导法、朗诵和吟咏法、背诵法。
(四)串讲法结合评点法
传统语文教学方法中有一种串讲法,主要是老师按文章的结构层次,贯串上下文,疏通文意,并逐字逐句讲解词句的方法。评点法主要是在阅读过程中,对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做读书笔记。结合串讲法和评点法可促进学生认识到语文的工具性,深化文化知识的解读,丰富了其语文和人文素养。
五、结论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有助于初中生积累和丰富语言材料,传承和发挥民族传统文化。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提高了文言文的地位,促进了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师应结合教材的特点,吸收传统文言文教学方法,创新性的探究更有效的教学实践方法。
参考文献:
[1]杜伟华.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之我见[J].神州(下旬刊),2011,(4):120.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策略研究
在传统文化热此起彼伏的当下,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进入了一个高度重视的阶段。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在学生语言学习和文学思想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文言文教学也成为初中语文教学关注的重点。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师注重逐字逐句解释,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
在初中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教学生再学是最为传统可行的教学思路,其教学方法更是可想而知,为了使全班学生无一落伍,教师通常会采取每字每句都做详细解释的方法,这样的教法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认真听讲的学生自然听懂了课文内容,但对于其他学生或是课后时间,这些翻译会像乌云见到太阳一样在学生的记忆里一哄而散,消失殆尽。原因很简单,就是教师一味地灌输,学生被动懒散地接受,不利于学生对文言文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以及其自学能力的提高。相反会是一种巨大的阻碍。久而久之,学生会依赖老师的翻译,而不愿自己动脑分析、动手查阅。
2.教师偏重学生死记硬背,忽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情感把握
在初中乃至高中阶段,死记硬背课文的现象非常严重,为了应付应试教育的考试,师生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做出这等不情愿之事,那就是不论内容本身讲了什么人,发生了相关的什么事,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有着如何深刻的社会原因,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等等,师生乃至学校关注的永远是学生会不会背,能不能写对,会不会得分等等,这种外界压力迫使其不得不采用老式旧式的教法与学法,此种现状根深蒂固。
3.教师局限讲解书本知识,忽视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普及
随着新课改标准的提出,新课改政策的实施,以及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的个人能力和专业水平都已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虽然大体改善,但依然有问题出现。部分教师过于偏重课文内容的讲解,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这个过程上,势必造成一遇没学过的文言文便不知所措,茫茫然不知所写中心思想是什么,更可悲的是学过的文言文依然不知讲的什么内容,张冠李戴连最常识的知识都不知道。学《出师表》不仅要知道是谁所作及其具体内容,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当时三国鼎立的局面以及造成这种形势的前因后果。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1.学生自主学习先行,教师具体讲解后补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喜爱之情。不让其心生畏惧实属不易,更别说让其爱之,更是难上加难。初中生心性不稳,好动调皮,贪玩且好奇心重,教师可抓其特性,摘取文言文中的典故以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有助于推动教学进度,还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另外,可给学生放映相关历史短片,再举《出师表》为例,典故三顾茅庐说的就是作者诸葛亮,教师可将新版三国之三顾茅庐的视频放予学生观看,效果要比直白地讲述好得多。
2.多读多悟,寄情于文,巧记牢记
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真意不失为学习的一种好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自我的学习、教师的讲解,都只是学习的前两步,第三步的诵读领悟着实关键,是高层次的精神共鸣。读之思之,字句之意,悟其情感抒发,主旨表达。把自己的感情真切投入到古文中去,感受作者是用怎样的心情抒写经典的。然而,用巧法记住的东西才会长存于脑海。
3.多问多思且好学,长知识又阔视野
不耻于下问多问、勤于思而好学者,总不至于落人后。在初中文言文的学习中,常见句式的判断很容易出错,特别是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句式,一旦问题堆积不解决,在后面的学习中就困难重重,所以配合老师的差异比较法和归纳整理法就很容易记住混淆多变的句式。如在学习《木兰诗》一文中,教师可以利用“文章在叙事和描述上有什么特点”“文中的互文修辞、对偶句有哪些”等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另外,多阅读经典名著,不仅能增长知识,积累经验,更能开阔一个人的视野与胸怀。你所拥有的知识越单一薄弱,越不容易在社会里立足竞争,要做就做文理兼通的复合型人才。
学好初中文言文是对高中语文学习的良好铺垫,既是过渡更是基础,所以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尤为关键,因此对其教学的思考与研究也是必然。综上所述,唯有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做到全面透彻地分析,才能找出原因,寻求到更加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才能改变思路创新方法,才能有益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文言文创新思想
一、新课改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等来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而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则是传承民族文化,吸取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应定位在疏通文意,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上,通过文言文的学习,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重翻译,忽视学生自我感悟能力的培养。
文言文教学既要注重文言词汇、句式的积累,又要注重文章结构内容、艺术形式的赏析。如果仅仅从字词句上作些肢解式的分释,把文质兼美的课文整体割裂成支离破碎的古汉语知识,学生成了笔记、背诵的机器,就毫无美感可言了。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串讲的方式,读一句,讲一句,要求字字句句落实清楚,从字词到句子,再从句子到段落、篇章,从小到大,甚至课前就给学生翻译的本子。这种过分注重词句翻译的文言文教学法,仅重视理性分析的语言学习过程,只关注知识的掌握,不注重学习主体语言习得的规律。
2、脱离课本,过于重视艺术欣赏的传授。
另一方面,文言作品中的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生态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的形成很有影响。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文言作品作适当的鉴赏、评析,让学生认识文言作品的整体美感,体味文中之情,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这本是无可厚非,但是有些教师脱离课本,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学生虽听得很有兴趣,但是收获不大。
三、新课改中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创新
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一直是死角。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文言文到底应该怎么创新?
1、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的创新。
新课改中,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定位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能自由阅读历代文献,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工具。第二个层面是接受和继承文学遗产。第三个层次是了解现代文中的文言成分。因为处于起始阶段的初中,学生既无文言文积累,更谈不上文言文语感,因此教学重点应定位在通过诵读,培养语感,积累词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教师观念的创新和自身角色的转变。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源设备。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应是师生间和学生间互动,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做学生的引导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设备,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发挥课堂讨论的引导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讨论这一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课堂交流形式肯定会越来越多,作为课堂组织者、参与者、评价者的教师,在课堂讨论的组织过程中,首先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形成明确的教学目标,对讨论问题的价值有一个衡量标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评价、筛选,有意识地将一般问题引向深入,将旁逸问题引向课堂,从而保证师生研讨的问题明确且具有价值。讨论应该尽可能深入,在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同时,教师应在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对问题进行筛选和导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有价值问题。
(3)教学中古今互动,学以致用。
文言文教学要古今互动,学以致用。学生之所以经常误用成语典故,重要的原因是不知出处,不明意思。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注意迁移,多同现代汉语联系,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还会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3、注重朗读,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反复朗读,能够帮助领会文章要旨。大声朗读,口熟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教学中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逐步弄清其义,效果比教师指点还要好。
4、培养学生良好的摘抄习惯。
新课改中要求学生用摘录和做卡片的方式积累阅读材料。学习文言文,摘录十分重要,它可以指导学生准备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词义差异、词类活用等卡片,摘抄一些成语、警句、诗词曲中的名句。在略知大意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并逐步加深理解,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小结
综上,文言文教学的创新策略还有很多,不管哪种创新,都应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只要是针对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教学进行科学、人文、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转变死角,让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亮点。
参考文献
[1]陈德勤.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9(06)
[2]孙玲娟.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13)
[3]韩有莲.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