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13 10:27: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疗行业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上半年资本来势汹汹下半年趋于冷静
2015年处于“互联网+”风口的移动医疗投资延续了2014年的火热势头,资本方对移动医疗的兴趣更是有增无减。
从公布的融资情况来看,移动医疗行业仍受到许多投资者的青睐。据动脉网互联网医疗研究院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上半年国内互联网医疗领域的风险投资总额达到7.8亿美元。
3月,中国大型医疗互联网公司MedSci(梅斯医药)宣布获得数千万美元投资。4月,华康医疗获得价值2亿人民币B轮融资。5月,诊后咨询移动医疗新锐“一呼医生”宣布完成1000万美元A轮融资。移动医疗平台“就医160”完成B轮共1.3亿元融资。母婴健康监护平台天使医生获得8000万元A轮融资。6月,奇虎360与国药集团下属国药国华宣布,双方将共同出资成立电商公司。专注妇幼领域的移动医疗公司贝联科技完成3000万美金的A轮融资。好大夫在线获得6000万美元C轮融资。
但是随着下半年市场的不景气,融资热潮逐渐减退。在投资渐趋冷静的情况下,主打自建医生、药师团队,做真人语音视频医疗O2O的微问诊,在7月获得1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据悉,此次融资由成功投资了慈铭体检的天图资本领投。9月,趣医网宣布完成总计4000万美元B轮融资,此轮融资由百度领投,软银中国资本、弘晖资本跟投。这意味着,百度继推出自己的“百度医生”APP后,在移动医疗领域的又一重大布局。
从地域上看,这些投资事件多分布于北上广深江浙地区,这也是国内医疗资源最集中,移动医疗发展最为迅速的区域。
2000多款移动医疗应用自诊问诊类占据大半江山
2015年年初,中国医疗互联网BAT三大巨头之一百度,成立了移动医疗事业部,并推出了“百度医生”APP,正式进军互联网医疗。此前,中国移动医疗平台已是硝烟四起。
专业机构预测,到2017年全球移动医疗市场的规模达到230亿美元。国内移动医疗的市场空间同样诱人,据第三方机构艾媒咨询预计,由刚需产生的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今年将达23.4亿元,2017年底将突破125亿元。据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移动医疗APP已达2000多款。
按照应用提供的功能和服务分类,移动医疗可划分为自诊问诊、医药电商、医生辅助工具、硬件设备、单科领域(如大姨妈、糖尿病管理类等APP)、医联平台等六大类,其中自诊问诊类是最主要的医疗类型。而自诊问诊类应用能够占据移动医疗市场的大部分江山,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长期以来,医疗资源造成的极度不均衡,“看病难”成了大众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优质的医疗资源不断向大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倾斜,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不健全,使得很多不需要去三甲医院的病患占掉很多三甲医院的资源,大医院人满为患,就医流程繁琐,让病患的就医效率变得极低。除了“看病难”,“看病贵”亦是医疗行业的一大痛点。很多病患都有过“小病大治”、“过度治疗”的担忧,加之看病所耗的高昂时间成本,让一些人因小病拖着不看变成了重病。
而自诊问诊类移动医疗应用的出现为以上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解决之道,让大众可以通过自诊问诊类移动医疗应用来管理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健康问题。让病患不再“一点小病就要去医院”,也不再“忍着小病拖成大病”,同时打破了地域限制,能够有效弥补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让人看到了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希望。
以自诊问诊为主的移动医疗APP谁能陪我们细水长流
在移动医疗发展得如火如荼时候,世界互联网巨头也在纷纷布局移动医疗领域,利用其在互联网领域的优势,结合智能穿戴设备与信息采集处理平台,实现在该领域的强势布局。2014年,国内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依靠自身互联网技术、移动支付和大数据等领域的优势,也加速布局移动医疗领域。而春雨医生抓住先机,经过几年的经营,已拥有上亿的用户,成为国内下载量第一的移动医疗应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资本寒冬的到来,融资热潮减退之后,投资者与移动医疗运营商皆发现了诸多问题,如将流量免费导出的移动医疗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市面上现有的2000多款移动医疗APP大多存在功能单一、重合率高等问题,那么,在面对诸多问题,移动医疗“后起之秀”们又该如何在市场找到生存空间?在移动医疗热闹繁华的风景过后,又有哪些应用能够陪着我们一起看细水长流?
其中,作为布局最早的移动医疗轻问诊应用之一,春雨医生是“医院前端的服务体系”,它对传统改变最大的是实现“网络问诊”的业务,用户可以选择图片、文字、语音中任何一种方式有偿地向医生进行咨询。今年5月,春雨医生宣布布局线下诊所,邀请医师坐诊线下诊所,并提供基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私人医生服务,打造online+offline的全流程就医体验。9月,春雨推出了一款为糖尿病患者服务的移动APP平台“春雨糖管家”,这意味着在移动医疗领域中,春雨在自诊问诊方面领先的同时,将进军单科领域。
今年3月上线的微问诊,是一款做真人语音视频医疗O2O的产品。在问诊模式上,患者通过一对一音视频方式,免费与医生、药师实时交流、咨询。通过自建医生、药师团队,微问诊于7月推出了24小时免费在线视频问诊服务,将实时问诊时间延长至7×24小时,从而成为国内第一家推出全天候在线问诊服务的移动医疗平台。微问诊现有功能中还包括为用户建立健康档案,记录用户的每一次咨询记录,并通过智能手环――FT-Health,测量记录用户的血压、心率等体征数据,从而实现对用户健康的持续追踪。
1、政策扶持LED照明产业发展。
2、小间距LED助力行业高速增长。
自2003年科技部牵头成立“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协调领导小组”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LED照明产业发展。2013年,国家发改委编制了《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对半导体照明产业的政策支持和鼓励,奠定了行业需求释放的基础。
随着各级政府政策助力推动,LED行业的终端需求,特别LED照明将进入快速扩张期。据LEDinside预估至2015年,中国的LED通用照明实际需求达678亿人民币;而随着经济持续成长与LED普及率提升,至2020年将可达1,386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5.4%。
同时,随着小间距LED显示的出现,以及LED显示技术逐步从室外应用走入室内应用,新的市场空间正在打开,未来几年我国和全球LED显示市场规模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随着近两年的市场爆发,越来越多的国内封装企业开始进入小间距LED领域,用于小间距LED显示屏的1010灯珠月产能均达到或接近亿光的产能,并将根据市场需要继续扩产,将逐渐成为小间距显示产业的主流。
目前,大陆LED显示屏产业链企业正在从产能规模和技术先进性两方面快速追赶国外龙头,随着中国大陆LED显示屏产业链的快速崛起,各种元器件的国产化程度越来越高。
国内封装企业的技术与产能提升,国产化进程的推进,同时伴随着越来越多间距更小产品降低成本并进入市场,替代传统室内显示技术,进而继续推动整个小间距显示市场的普及率与高景气度。
推荐三安光电、利亚德、国星光电。
医疗:国务院深化医改会议带来投资机会
1、国家支持社会办医,民营医院继续享受政策性利好。
2、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实现突破。
近期,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
纲要中指出未来国家会继续大力发展社会办医。鼓励社会力量与公立医院共同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支持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放宽中外合资、合作办医条件。我们认为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民营医院继续享受政策性利好,相关领域的专科和综合性民办医疗机构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本次国务院深化医改会议带来的投资机会主要有三个:首先民营医院中的专科医院和综合性管理医院集团受益最大,相关的医院服务和外包诊断公司也有望受益;其次是公立医院改革带来的医保支付改革,为相关的医疗信息化公司带来发展的契机;第三是基层医院服务职能的转换,带动康复护理类的医疗器械公司的发展。
此外,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官方网站正式公布了《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这一规范性文件对如何保证远程医疗信息数据的安全性提出了建议。
远程医疗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化信息平台,进行跨机构、跨地域医疗诊治与医学专业交流等的医疗活动,改善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造成的“看病难”问题。
《指南》的颁布将进一步引导国内远程医疗的规范发展,更好的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对国内远程医疗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推荐人福医药、华东医药,益佰制药、华海药业、国投中鲁。
汽车:电动汽车行业标准制定加速
1、电动汽车行业标准制定加速。
2、2015年新能源汽车或迎爆发式增长。
近日,工信部公开征集对《电动汽车用IGBT模块环境试验要求及试验方法》等233项行业标准、10项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的意见。其中电动汽车行业标准计划项目共有三项。
电动汽车行业标准制定加速,将为行业发展明显添加动力。作为新兴行业,标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自去年11月电动车准入标准出台征求意见稿,本次将统一三项行业标准,可见政府在标准方面的出台是持续而有系统思考。此外,政府对于新能源车的扶持,更是全方位的,销售、生产、基础设施、标准等方面都有持续的推进。
此外,2014年12月,新能源汽车行业一片向好,单月产量28,567辆,占全年总产量的比例超过30%,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纯电动客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和纯电动专用车产量均创出年内新高。其中,纯电动乘用车12月产量13177辆,同比增长113.7%,众泰、康迪等微型乘用车占据主流,近70%的车辆续驶里程介于150km和200km之间。
纯电动客车生产企业12月集体爆发,总产量同比增长约10倍至6287辆,占2014全年产量的49.5%。产量结构中大型公交占比超过50%,6米欧系轻客占比24.8%,7米考斯特占比13.7%,中轻型公交占比8.9%。考虑到用途广泛且财政补贴额度较高,看好纯电动客车在短途市场的应用前景。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在日前召开的2015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会上业内专家预测,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达到20万辆以上。
推荐宇通客车、松芝股份。
通信:“北斗”导航模组实现技术突破
1、芯片模组价格的下降为“北斗”进入民用市场铺平道路。
2、运营商积极布局大数据商业化。
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兼容型SOC系列导航模组的技术突破,使成本大幅下降,为在我国民用市场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过去,“北斗”的导航模组市场价格普遍在50元左右,是单GPS模组价格的一倍以上,进入民用市场举步维艰。而由中国中电国际卫星应用技术创新中心研发的最新一代北斗兼容型SOC系列导航模组,价格成本被控制在30元以内,与单GPS模组处于同等价格水平,打破了长期限制“北斗”市场化推广的价格瓶颈。
如果能够在我国境内民用车辆上普及北斗导航,未来可以将车辆行驶信息统一收集,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而最关键是做到了这些基础信息的自主、可控。
此外,据估计,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复合年增长率将达40%,2020年每部智能手机每月将产生3.5GB的数据。对于手握用户全方位数据的运营商而言,大数据的商业化将是未来避免管道化、谋求新业务并持续发展的重要业务。自2012年开始布局的运营商大数据将迎来深入化探索和商业化运作的时刻。
投资要点:
1、电力投资逐步转向电网智能化及配电网建设。
2、二次设备企业引导配网建设。
在解决了大部分电源供给及输电线路骨架基本完成的情况下,中国电力投资重点将逐步转向电网智能化及配电网建设,解决历史欠账。配电自动化是配网建设当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据统计,2012年,我国配电自动化水平覆盖率不到15%,而发达国家的配电自动化水平都达到50%以上。
二次设备企业引导配网建设。由于配电智能化改造对相应企业的系统集成能力,大型工程项目经验,软硬件集成能力等有较高的要求,只有同时具有生产配网一次、二次设备及系统的大型规模企业才能从中受益,其他企业,如只生产配网一次设备、配网二次设备及系统,或只涉及部分配网一次设备的企业由于本身水平及能力所限,很难从配电智能化大投资中获益。因此配电自动化的受益公司主要是许继电气和国电南瑞两家企业;对于积成电子和四方股份,由于其在配网自动化领域已经有较强的竞争力,在一次设备短板补足之后,有望继续在未来配网建设中获益;各家配网企业积极研制新产品迎接配网建设,对掌握新产品入市“准生证”的电科院也是利好。
装饰装修:估值达到历史最低 抄底正当时
投资要点:
1、业绩保障性高,当前估值水平历史最低。
2、市场滞涨低估值板块轮动会带来补涨机会。
今年以来装饰业绩与新签订单增速保持30%-40%左右增长,成长趋势未变,明年业绩保障性高,13-15倍的估值水平已是估值底限。今年以来,装饰行业尽管面临限建楼堂馆所、国五条调控、经济调结构等不利因素影响,但业绩与订单仍保持30%-40%左右增速,充分显示了上市公司较高的市场竞争力,行业集中趋势明显。目前行业对于上市公司中高端有效市场至少每年5000亿以上,上市公司市占率仍然非常低,龙头金螳螂占有率也不过3%-4%。装饰行业过去成长路径显示,品牌与管理使得市场向上市公司集中趋势明显。目前主流上市公司今年新签订单均保持30%-40%增速,并且这一趋势将会维持,明年行业业绩保障性高。行业上市公司成长趋势未变,估值不可能无下限下移,13-15 倍的估值已是估值底限。
目前市场滞涨低估值板块正轮动,如零售、交运、农业等行业,今年以来一直滞涨、估值低、受主题催化剂、预期改变等因素影响,近期行情如火如荼。我们认为,整体市场估值中枢已经上移,装饰板块今年基本未涨,而龙头公司金螳螂甚至下跌了20%左右,目前估值处于历史低点,正是买入时机,目标价看到14年20倍估值。
水泥:供给收缩改善预期
投资要点:
1、国家再出台抑制水泥过剩产能文件。
2、需求增速快于供给增速致使水泥价格超预期。
国务院15日公布化解产能过剩指导意见。国务院15日公布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这是继5月份发改委和工信部出台《关于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通知》后,年内第二份关于抑制水泥等过剩行业产能的文件,显示国家对产能过剩的治理力度在不断加强。
意见对整体行业的供给收缩形成有力影响。由于经济、环保等方面的压力,我们认为本届政府的执行力度将比以往更强。
政策面、行业面推动行业反弹,推荐海螺、华新和冀东。10月以来上海、杭州、合肥、长沙、广州价格已经超过去年四季度高点,超出预期,这其实就是需求增速快于供给增速的一个反应。未来如果供给能继续受控,而需求略有增长的话,我们判断行业均价还会进一步好转。我们推荐推荐受益于基本面持续好转的海螺水泥和华新水泥。另外,河北石家庄由于治理大气污染关停部分产能,建议关注基本面和股价长期处于底部的冀东水泥。
医疗:健康服务业开启大幕
投资要点:
1、我国首个健康服务业的指导性文件出台。
2、简政放权、市场化运作是意见的主要亮点。
14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健康服务业概念。《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
短期任务中六大方向值得关注。一是医疗服务业;二是健康养老服务;三是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四是健康体检咨询、全民体育健身、健康文化和旅游等多样化健康服务。五是健康服务业相关支撑产业;六是健康服务信息化。
【关键词】郑州航空港 综合实验区 医疗卫生行业 人才需求
一、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一)郑州航空港区现状
郑州航空港区是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和郑州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中国首个内陆开放试验区,于2012年7月设立。自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后,一年多的时间,河南省委、省政府按照“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战略定位,举全省之力加快“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开局良好、成效显著。目前,围绕航空物流、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实验区累计签约项目48个,总投资1516亿元。在制造业上,除富士康外,已引进了酷派、天宇、创维等整机智能手机生产项目,台湾科技园内布局了生物科技和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在航空枢纽建设上,郑州机场已成为中部地区唯一获批开展国际快件业务的机场,开通全货机航线23条,国际货运航线数量占中部地区九成左右,郑州至纽约、莫斯科、伦敦等13个国际城市可“当日寄出、次日递达”;电力、热力、天然气、电信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医院、购物中心、文化娱乐场所等公共设施建设全面启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进入了关键时期。
(二)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现状
2014年9月11日,郑州市城乡规划局正式《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专项规划》。为全力满足不同区域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努力从根本上改善辖区群众的就医环境,整个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设施方面,将建18家专科医院、9家中医院、13家综合性医院。2014-2016年,计划开工建设医院7家,计划投入使用2家。其中一家为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港区医院项目,计划投资8亿,占地294亩,住院床位1600张;另一家为总投资拟定为15亿-20亿元、占地248.6亩、住院床位2000张的河南省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中心项目(省儿童医院、省胸科医院、省立医院)。2015年在准备投入使用的安置区内规划建设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016在准备投入使用的安置区内建设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到2016年年底,逐步实现步行15分钟基本医疗服务圈的目标。
(三)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人才需求状况
郑州航空港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根据专家测算,近期郑州航空港区可以带动至少20 万人就业;从远期来看,根据《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概念性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深度2013―2040 年)》,郑州航空港区人口规模2020年达到90 万,2030 年达到190 万人,2040年达到260 万人。郑州航空港区专职副书记、纪工委书记、总工会主席赵新中认为,结合郑州航空港区的发展实际和规划要求,郑州航空港区现在及将来会重点引进三大类人才:建设发展层面人才、产业项目层面人才、社会管理层面人才。在医疗卫生行业,重点涉及公共管理、公益事业、社会医疗、基础设施、生物医药等高需求专业。由此可见,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的建设在数量上对人才是迫切需求的。
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的建设不仅对人才需求数量庞大,同时对人才需求质量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以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整个医疗卫生队伍素质建设,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促进医疗卫生事业长远发展为目标,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这必然决定了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的建设对相关专业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人才政策应以引进和开发培养高质量人才为重点。
二、郑州航空港区面临的医疗卫生人才需求困境
(一)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匮乏
对郑州航空港区而言,其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疾病预防和卫生管理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不足,缺乏顶尖的医学专家及医疗行业领军人物,没有一支技术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远远不能满足港区对高层次卫生人才的需求。一方面,卫生医疗机构并没有完全的市场化,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环境下,行政机构过多干预,在卫生资源配置上的倾斜造成了基层医疗单位人才和技术力量的匮乏。另一方面,医学类高校的招生结构、学科设置、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未能适应市场需要,此外,毕业生在医学人才市场中作为一个独立的价值单元有着明确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而此时港区基础设施尚未完善,产业集聚尚未形成规模,与沿海东部地区相比经济优势和政策优势并不明显,还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
(二)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人才资源结构不合理
纵观河南省内的各个医疗机构,拥有经验的老医生、教授炙手可热,但是上升空间也是有限的,随着医疗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医疗机构也需要高科技人才,老教授拥有多年行医经验,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学习能力下降,看病也形成了一种传统模式。年轻医师只有经过多少年在最下层的实践经验以及奋斗才可能走向更高的位置,才能拥有资格坐台行医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此循环,高级医师是无法学习同时代的新知识,这样造成了人才结构的不平衡,也导致了年轻的医疗天才被埋没,缺少创新。郑州航空港区某医院医疗项目带头人也表示,医学类专业学科带头人等专家队伍年龄普遍45岁以上,“领军人物”老龄化问题突出,中青年人才数量相对较少且储备不足,学术积淀相对薄弱;职称结构上,高、中、初级职称比例失衡,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比例偏低,存在断层问题,人才梯队建设不够健全。
(三)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人才“找不到”和“要不到”并存
郑州航空港区建立初期,各项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医院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建设和发展,招聘所需人才成为难题,导致医疗卫生人才短缺。每年第二季度是应届毕业生的求职旺季,虽然毕业生作为求职主体的人数庞大,但不少求职者素质与就业岗位不相适应,特别是新兴的产业、行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短缺。一方面,“80后、90后”已成为就业市场主体,工作对他们的束缚性普遍减弱。大多毕业生抱着“骑马找马”的心态,跳槽率高,不利于人才培养需要,加剧劳动市场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问卷统计数据表明人力资源、行政是求职人气最旺的职位,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态势,说明有相当一部分求职人群以技术含量不高且工作环境较好的岗位为就业目的,导致一些岗位很难或招不到专业对口的人才,同时,部分应聘者因工作性质、环境、薪资等工作条件与就业期望值不匹配,从而竞聘不到适合的工作岗位,最终造成招工、求职两难的状况。
(四)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人才引进政策缺位
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在构建人才支撑体系方面,吸引人才政策不到位,导致优惠政策无法弥补地区差距。尤旨其在主观上纳才意识不强,政策倾斜不够,相当一部分企业在引进人才的时候投入不足,条件苛刻。由于郑州航空港区地处内陆,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于高新技术人才的吸引力有限,而政府制定吸引人才的政策也远远落后于沿海城市。郑州航空港区引才政策的落实不到位,导致人才来了也留不住。
三、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人才开发与培养建议
(一)完善职业化、专业化的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转换机制,重视并加大政府向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倾斜力度,完善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加大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事业资金投入,加强郑州航空港区基础医疗设施建设,改善港区医疗条件。对医学院校毕业的大中专学生就业安排,向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倾斜。用事业、待遇和感情稳定人才,对人才要委以重任,不断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完善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规范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的任职条件,实行人员聘用制,公开招聘院长和医疗卫生监督人员,把年富力强、懂技术、善管理的人员选聘到管理岗位,逐步形成职业化、专业化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队伍。
(二)实现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合理配置
制定和实施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规划,制定医疗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标准,提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原则和岗位结构比例,完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考录和持证上岗制度,杜绝非专业人员进入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严格实行医师、护士资格准入制度,优化医师、护士队伍。遵循人才的成长规律,根据医疗卫生人才的工作特性和能力要求,逐步健全和完善以岗位职业为基础、分层次的人才评价体系,落实单位岗位设置、人员招聘和职务晋升等方面的自护权,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审标准,改进和规范评审行为,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净化人才竞争环境,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优化医疗卫生人才配置。
(三)培养专业对口的高素质人才
政府这只“无形的手”应适时适量的干预,避免造成卫生资源配置上的不合理。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环境前提下,为医疗卫生行业提供完全市场化的条件。其次,教育部门应赋予相关高校更多的自,使其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统筹规划人才培养,结合高校特点和优势,进化合理的专业设置,培养专业对口的高素质人才。最后,作为应届毕业生,应充分了解市场,关注就业形势,了解“行情”,提高自身的硬件指标,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在校期间,积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坚决避免“眼高手低”的现象出现。同时注重培养自主能力,由得之以“鱼”转变为得之以“渔”,提高整个医疗卫生队伍素质建设的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
(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规划和管理所需人才
根据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区的发展和需求,对所需人才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对人才投入,加大对相关人才培养的扶持和指导,健全完善人才流动和激励机制等一系列便利措施和政策,尽可能地创造具有吸引的大环境。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沟通协调机构,形成良好的社会和谐发展和个人能力充分发挥的人才生态还环境,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开发新模式,破除人才流动壁垒,形成畅通的人才流动渠道,开展区域合作,实现多方同步可持续发展。最后,政府应完善医疗卫生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推动郑州航空港区区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
总之,在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培养、引进、留住、使用、凝聚专业人才作为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一方面实现港区医疗卫生行业人才的充分供给,另一方面也要防止港区医疗卫生行业人才盲目开发引进而造成人才浪费。通过坚持服务发展、以用为本、创新机制、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充分利用各类专业人才,有效的实现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彩霞.郑州航空港建设与我省高校国际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6).
[2] 王春晓.产业结构升级与人力资源开发策略探析―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3,(7).
[3]瞿群臻,尤晓敏.上海高端航运服务业人才生态区建设探索[J].交通企业管理,2013,(11).
关键词: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结构分析;特征总结;趋势分析
一、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总体概况
1 市场及产业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令世界瞩目。进入21世纪后,产业整体步入高速增长阶段,2000年至2009年10年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整体规模翻了近6倍,工业增加值在全国GDP中所占比重稳步上升。
目前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已初步建成了专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根据《医疗器械行业“十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总产值计划达到1000亿元,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上的份额将占到5%,届时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虽然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整体发展势头迅猛,但仍无法充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大型高端医疗设备主要依赖进口,与世界医疗器械工业强国仍存在不小差距。
2 在全球的市场份额
据欧盟医疗器械委员会的统计,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总额已从2001年的1870亿美元迅速上升至2009年的3553亿美元。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需求增长率远远高于全球整体GDP增长速度,医疗器械市场相对全球整体经济而言,发展迅速。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中,美国、西欧、
日本占据绝对领先优势,其中美国稳居行业龙头地位,排名前25位的医疗器械公司的销售额合计占全球医疗器械总销售额的60%,2008年全球前20大的医疗器械企业中有16家在美国。美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销售收入在全球占比高达40.10%,其次分别是西欧,占比32.80%,日本约占10.90%,中国约占2.90%,其它国家和地区共占13.30%。
据中国机电网数据显示,到2010年,中国医疗器械设备总产值将达到约1000亿元,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的份额占到4%,而预计到2050,这一份额将达到25%。
3 进出口情况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进口产品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产的大型精密型医疗器械,而出口产品主要以医用耗材、按摩器具、常规设备等中小型产品为主,进出口产品结构的差异导致我国长期以来在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
随着我国研发、生产水平的提高,与国外医疗器械生产技术差距渐渐缩小;常规医疗器械设备已基本实现自主生产,高端医疗设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且部分产品批量出口海外市场,由此表现为我国出口逆差逐步缩小,并于2006年首次实现顺差。
就贸易结构而言,当前进口的医疗器械产品主要是高技术含量产品,如CT机、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心脏起搏器、血管支架等;而出口产品集中于按摩器具、血压测量仪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可喜的是,近年来以来我国B型超声波诊断仪、MRI、病员监护仪、彩超、X射线断层检查仪等出口稳步增加,出口结构升级换代的特征明显增强。
二、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结构分析
1 企业结构
在国际上,医疗器械产业是一个高度集中和垄断的产业,前40家企业销售收入占到全球销售的80~85%。而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企业构成则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占总体企业的88.9%,其总销产值所占总值近60%,而大型企业数量则较少,而且以外资企业为主导,其销售产值所占比重不很高,但出货所占比重最大。
2 产品结构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中产品的结构多为中、低端产品,高端产品基本为外资企业生产。国内虽然在市场上高端产品比例不断提高,但在数量上却以中低端产品占主要部分,如医疗用耗材(如医用棉、纱布、绷带等)、一次性医用耗材(一次性注射器等)、按摩器、血压计和针、导管、插管等简单器械;中端产品主要有病人监护仪、生化分析仪;在高端产品中,国内产品处于中低档水平,如X射线机仍然有工频机,磁共振多为低场永磁磁共振、CT机为16层和32层等。
与我国制药工业类似,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也存在数量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科研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的问题。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虽然数量比较多,但多数都只能在中低端市场寻求生存,或是为国外企业提供零配件,在高端市场的份额不足1/3,产品在使用寿命和产品质量上与国外企业有一定差距。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各类医疗器械公司达1.2万多家,销售额过亿元的屈指可数。据统计,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中,销往三甲医院的高档医疗器械产品占到30%~35%;而低档产品则占到65%~70%,远高于45%的全球平均水平。
尽管国内有着如此众多的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却还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医疗设备,我国每年都要花费数亿美元的外汇从国外进口大量医疗设备,而国内近70%的医疗器械市场也已经被国外公司瓜分。目前,我国企业除了超声聚焦等少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外,在高科技产品方面,中国医疗器械的总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约为15年。根据中国市场调查研究中心2007年对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专项调查,约80%的CT市场、90%的超声波仪器市场、85%的检验仪器市场、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市场、80%的中高档监视仪市场、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市场以及60%的睡眠图仪市场均被外国品牌所占据。
3 产业地域布局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有较高的自然地域集群的特点,
目前逐渐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三大产业集聚区。三大区域医疗器械总产值和销售额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从各地经济指标的排序来看,医疗器械产业的集中度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其中,珠三角以研发生产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产品为主;长三角主要生产开发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小型医疗器械;环渤海湾地区主要从事高技术数字化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此外,成渝地区是新兴的、以生物医学材料和植入器械及组织工程为特色的地区。
三、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特征总结和缺陷分析
1 行业特征总结
当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主要呈现以下几大特征:
第一、产业发展速度快,规模数量扩张高。第二、区位优势形成,产业地域集中度明显。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环渤海湾三大医械产业聚集区排名前5的省市收入已占到全国市场的66.7%。第三、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低成本竞争优势和本土研发力量的提高加速医疗器械制造业向中国转移。2009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总额为122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在我国对外贸易总体下滑13.9%的情况下,医疗器械进出口一枝独秀。第四、产业走向高端,形成技术与资本
密集、多学科交叉的高技术产业。第五、产业构成中,以中小企业为主,高收益大规模企业少,外资企业占绝对主导。第六、产业价值链上外高内低,内部没有形成有效分工。
2 当前医疗器械产业存在的主要缺陷
医疗器械制造业虽在我国发展迅猛,但由于过度注重总量增长,长期以来忽视了结构性的矛盾,市场分散、集中度不高且管理不规范,使得我国医械制造业总体水平较低,国际竞争力弱。主要问题表现为:一、产业结构分散,上规模企业少,生产集中度低,没有形成高端产品产业集群;二、产品结构重复,大部分企业市场定位普遍不合理;三、技术结构落后,产品市场规模扩张快,产品档次低,技术水平显著落后于发达国家;缺少自主创新技术,高端产品关键核心部件仍以进口为主,外资企业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四、生产结构失衡,市场需求旺盛,但结构尚待调整,行业自律、规范经营及企业诚信等方面还需加强。
四、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从中短期看,在新医改政策下,国家将加大对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填补缺口”和“更新换代”将促进中低端医疗器械市场的迅速增长。而消费升级、人口老龄化和技术革命则是推动我国医疗器械市场长期快速增长的内生性动力。同时,随着“人世”后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国际化的深入,势必将推进我国医疗器械企业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从中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突破。
未来行业发展主要趋势性特征包括:
1 医疗器械市场产品结构开始多元化,产品结构不断调整。
我国的早期诊断产品市场不断扩大,家用保健器械市场也得到大幅增长,家庭医疗保健器械产品受到市场青,市场上将会大量出现家用化、便携式、网络化的家用医疗电子器械产品。
2 跨国公司进军国内市场步伐加快,国外资本将进一步进军中国市场。
随着中国医疗器械法规的完善,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市场。为充分利用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了生产基地和研发机构,以期实现研发、生产、销售的本土一体化运作,我国的各类医疗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财务管理 医疗机构 解决措施
一、医疗行业财务管理内容及职能分析
我国的医疗行业主要是隶属于国家的公立医院,关于其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也就是关于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以及职能,我们就对其做出简要分析。
财务管理主要是对于医院等行业相关涉及钱财物品等在内的活动,是医院等医疗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其经济本质来讲,是一种通过资金运作所体现的一种经济关系。而其所包含的方面也较多,主要有资金筹集管理、预算管理、收支管理以及资产和负债管理等。顾名思义,资金筹集也就是医院通过合法的途径,所筹集的配合医院活动的资金。预算管理,是国家根据有关规定对医院的资金运作进行管理,资金的预算管理有着自己的审批以及执行程序,也是医院财务计划制定的依据。
收支管理就是对医院的资金操作进行管理和分配。医院的资产管理,涵盖净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并分别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分配。而负债管理,是对医院的借贷以及缴纳的款项进行管理,并依据市场经济的体制进行合理规划处理。
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体系而言,预算是核心,收支管理是基础,必要的管理手段是财务分析,顺利进行的保障则是控制与监督。加强医院等医疗体系的财务管理,有助于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维护医疗机构健康稳定的发展。
医院等医疗体系的财务管理,具备着自己的管理职能,根据实际的管理目标以及工作,可以将其分为四类: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控制职能、监督职能。
二、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由于体制以及原有观念的问题,我国的很多医院并没有进行体制改革,也就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市场化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上也就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存在资金不足以及筹资风险问题。对于公立医院来讲,资金是其正常运作的保障,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财政补贴不足、补偿渠道单一、贷款增大筹资风险。
其次,财务预算缺乏刚性约束。也就是现行的医院财务管理缺乏硬性的制度约束,而医院的财务管理正需要一套合理的严谨的制度,作为其正常运行的保障。主要表现为约束制度缺失,现行编制缺乏可行性,所谓的约束制度缺失,就是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因此也就达不到理想的规范化以及管理效力。而缺乏可行性主要表现为:缺乏广泛的参与以及当前编制方法不恰当。
再次,比较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收入失真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药品折扣将部分收入隐瞒、医疗欠费的存在导致大量应收账款。对于药品折扣问题,主要方面就是,购药成本统计缺乏真实性,药品收入核算缺乏真实性,主要是收入归类不准确、药品库存不实、药品债务不清以及偏离司药范围。对于医疗欠费问题,医疗欠费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三无病人(无姓名、亲属、单位)、群体性重大事故紧急抢救、患者或肇事方经济困难、单位与医院建立特约关系,担保其员工医疗费用,但因效益原因无力支付等。我国公立医院对待医疗欠费的处理方式,多采用行政处理。
三、财务管理改进措施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制定出比较合理有效地应对措施,首先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加强资金拓展以及风险防范,这就需要不断加大财政收入,拓展筹资渠道,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贷款筹资风险。鉴于此,我们就要不断优化财政投入模式,加大财政补贴的监督监管力度,促进其公平分配的实施。筹资渠道的扩展就要加大无风险资本筹资的力度,不断利用融资租赁进行筹资。要做到相关筹资风险的防范,就要抱有谨慎负责的态度,对于医院负债期间,进行选择时要对总体风险进行考虑,并进行合理的长短期的负债比例的搭配组合,通过协调筹资以及期望资产对风险进行控制,也就是要遵循匹配原则。
其次,要不断通过措施加强预算刚性约束力。这就需要加快相关的立法速度,制定合理的预算法规,进一步提高预算执行的可行性。因此需要注意,不断提高全体参与性,确立固定的预算方式,利用科学的预算方法,不断提高相关预算体系的合理性以及规范性。
再次,要不断加强收入的真实性。就要加强司药管理,妥善处理医疗欠费。对于司药管理,首先就要禁止药品折扣,在法律层面上加强管理,不断加强供药途径的透明度,还要不断对药品库房的管理进行完善,这就要加强药品的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同时加强药品的统计。要处理好医疗欠费,就要设置相应的追缴机构,根据实际情况,构建有效的应对方式,面对不同欠费情况,应有不同应对方式,只有
“对症下药”才能更好取得“疗效”。在医疗欠费的处理上要注意防范,强调收费过程的正规化,在源头上杜绝欠费的可能性。
四、总结
由于实际原因以及现实状况的存在,我国的公立医院以及其他的一些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着这些问题,而且阻碍着其更好地发展,因此及时有效的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仅可以促进其健康稳定的发展,而且还可以制造更多的社会福利,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谢婷婷.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89-91
[关键词]社会办医;政府购买服务;医疗卫生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3-0078-02
1前言
社会办医即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其概念是相对于政府举办医疗机构而言,即从投资主体上,除政府投资以外的其他所有类型社会资本的投入。而政府购买服务是政府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将自己应承担的服务项目交给其他非营利组织或社会企业。政府将自己不擅长的项目交给擅长的组织去做,不仅减轻自身的工作量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与此同时政府这样的行为也有利于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二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必将促成医疗卫生行业新的繁荣。
加快发展社会办医,大力推进政府购买卫生服务意义重大。首先,加快社会办医是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实现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有利于多元化、多样化办医体制的形成和服务供给的扩大,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也有利于建立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扭转过往公立医院在医疗卫生领域因一枝独秀而导致的工作懒散、服务态度不佳、工作效率低下的不良局面,有利于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形成公立医疗机构和非公立医疗机构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可以增加医疗资源投入,缓解群众看病难的难题。其次,政府将适合由社会举办的服务项目,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的方式交给社会承担,既有利于积累和总结政府购买的经验,也有利于培育市场和锻炼人才,有利于今后政府进一步扩大购买的领域和项目,规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程序和过程,提高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效率。政府购买服务的行为对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职能有重要意义。能通过购买方式提供服务,尽量不再采用直接提供方式,对政府部门不擅长、不了解的方面,大量采用购买服务方式,以实现政府购买服务的发展,提高政府效能发展,促进服务业市场的活跃。
然而社会办医和政府购买卫生服务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便就其问题进行简单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加快规范二者的发展,从而为医疗卫生的发展创造一个助推力。
2社会办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1社会办医人才缺乏
社会办医人才缺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医学人才培养周期长、人才培养存在垄断、人才晋升存在“怪病”。医学人才培养周期之长让人咂舌。例如临床医学是五年起步,而按照相关规定,一位医生要想晋升为基本能独当一面的主任医师,从进入医学专业开始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而想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成为学术带头人至少需要二十年以上的时间,更毋论成为院士或是学术领军人物。人才培养上存在垄断主要是大部分医学院校都有自己的附属医院,那么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高校会将自己产出的优秀毕业生留在自己的附属医院,公立医院也主张主任医生带博士生,还设置博士后流动站,这样便容易造成近亲繁殖,精英人才团块化,相对封闭的学术氛围。人才晋升存在“怪病”是指在人才晋升上重理论研究比如重学历、重学术论文的发表,轻临床实践能力。
22社会办医在享受不平等的政策待遇
社会办医院不能享受政府补贴和免税政策,而且在医保方面,社会办医院面临准入难和进入后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低的问题。
23社会办医的定位及发展方向不明确
首先是办院思路不清,没有明确的发展愿景,没有明确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和发展重点。此外,经营方式不当,服务形象不佳。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搞不正当竞争,甚至采用医托等各种非法手段,严重影响医院声誉,降低公众的信任。
24社会办医的发展建议
医学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应加强核心课程的设置,减少意义轻微课程的安排;应开放思维,消除私心,保持人才的自由流动,坚持公开招聘;对于人才晋升,运用科学的绩效考核,坚持实际能力和理论的有效结合。
社会办医与公立医院要在政策待遇上保持一致。政府应落实优惠的税收政策,此外,对社会办医应降低医保门槛,提高报销比例,使规模小的民营医疗机构保持活力。
25明确社会办医的发展方向
坚持公益的性质,不能急功近利,相反,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采用正当的营销方式,点滴积累公信力和声誉。在这一点可以借鉴南京同仁医院和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采用“公益营销”的方式,开展义诊和积极参加赈灾活动,用正能量得到大众的认同。
3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问题及对策
31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将在全国开展,当今也有一些城市在进行试点工作,但总体来说,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工具性强、重项目不重组织、重形式不重内容、重结果不重过程、重当下不重未来,但总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311政府购买服务的过程不够阳光
政府购买服务存在暗箱操作和寻租的猫腻儿。一些地方部门和社会组织产生权钱交易,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这样的购买行为不仅不能产生效用反而浪费资源。此外,他们还把购买服务当做的工具,选择有隶属关系的社会组织或其他利益的关联者,并没有按照正常的招投标的过程,渲染不正之风,影响社会风气。
312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容不够清晰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买什么、怎么买、向谁买这些问题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样容易制造混乱,无论是对政府还是对社会组织都是不利的。
313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管理不规范
一些地区对政府购买服务承接主体的资质缺乏明确的管理。推进政府购买服务,需要有一大批有能力、有公信力的承接主体来进行有效实施,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承接主体不具备可以高质高效完成政府购买服务所需的条件,这是造成政府购买服务难以大幅度推行的根本原因。
32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建议
221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过程要公开透明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信息公开是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必须坚持的原则,建立健全购买服务信息平台,无论购买什么、采取什么方式购买,都要及时向社会公开。制定操作章程,设定招投标资质门槛,畅通信息渠道,强化惩处问责机制。建立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督,严把项目审核、资金投放等重要关口。此外,应动员群众参与,维护保障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评价权,调动群众去进行监督。
322对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容进行规范
应在相关文件和规章中进行规定,医疗卫生方面哪些项目可以购买,怎么购买,用何种方式购买,还应指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原则,对如何改进公共服务做出规范。
323应制定承接主体的资质
应大力扶持承接方主体市场的发展,这是发展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达,承接主体多如繁星,但不是所有的承接主体都是合乎要求的,从而就需要对承接主体进行鉴别和选择。对承接主体的规范管理上海市是一个典范。上海制定了一份目录,把具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资质条件的社会组织列入其中,上海还把有自我生存能力,有规范内部管理,最好完成过被市场认可的社会效益良好的项目作为担任承接主体的前提条件。通过对承接主体设置门槛,可以提高政府购买服务的质量,从而促进政府购买服务目标的实现。
以上对社会办医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进行简单讨论,当然二者关系是很密切的,政府通过招投标,用外包、委托、合同的方式向社会组织购买卫生服务,政府这种放权的行为无疑为社会办医的发展增加了一个推动力,形成医疗行业的多元格局,增加医疗资源,缓解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的矛盾,使医疗行业相互竞争,活力迸发。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加快社会办医的发展,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必然促成医疗卫生行业新的繁荣。
参考文献:
[1]栾德成尽心尽力做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J].特别关注,2014(1):11-12.
[2]王春,刘艳社会办医机构发展困境及路径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3(12):12-14.
[3]黄二丹,王书平我国医改以来社会办医的进展和挑战[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6(9):47-51.
[4]刘国恩,官海静中国社会办医的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6(9):41-46.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现状;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3-0020-03
一、医疗健康产业的概念
狭义的医疗健康产业指医药产销及医疗服务直接相关的产业活动,总体分医药工业和医药服务,其中,医药工业包含五大子行业,医药服务包含医药商业、研发外包、医疗服务(见图1)。
广义的医疗健康产业则是指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动的总和。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已形成了四大基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与此同时,我国大健康产业的产业链已经逐步完善,新兴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健康领域新兴产业包括养老产业、医疗旅游、营养保健产品研发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等。
二、“互联网+”环境下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医药市场的发展现状
《中国健康产业蓝皮书(2016版)》(以下简称《蓝皮书》)详细的分析了2015年我国医药、医疗器械以及医疗服务行业细分市场的情况。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市场上化学药物的销售额达到8 880亿元,占国内医药市场总量的66.5%。从未来趋势看,医药产品的质量标准和运营规范的提升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化学药领域的兼并重组,特别是一致性评价的推进将很可能明显改变化学药市场竞争的格局。2015年,国内中成药市场增长趋缓,总体市场规模约为3 379亿元,占国内医药市场总量的25.3%。《蓝皮书》预测,从发展趋势看,得益于中国政府对中医药产业的支持,未来行业仍有着明显的增长机会,而这需要各大企业进一步对产品和技术的研发投入。2015年,中国市场上生物药物的销售额为1 095亿元,占国内医药市场总量的8.2%左右。预计未来我国的生物制药市场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二)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现状
在医疗器械市场方面,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推算,近几年来,国内医疗器械市场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率,2010―2014年,市场规模扩大了1倍以上,市场总量从2010年的1 200多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3 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预计到2019年行业规模将再翻一番,达到6 000亿元左右的规模。影像科设设备、检验科设备、心血管设备、骨科设备、信息科设备是医械行业最大的5个细分领域,《蓝皮书》预测,国内产品将向高端领域突破,产业融合将成为大势所趋,信息化和大数据将成为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的新的助推器。
(三)医疗服务市场的发展现状
在医疗服务市场方面,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1.40万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约2.20多万亿元。基于国家卫计委的统计,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预计2019年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达到4.338万亿元。目前,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78%,社区基层与私营医院所占比例仅为11%和8%左右。预计到2020年我国人均私营医院床位数将翻三番,届时,私营医院医疗服务收入所占比重将大幅提高。
三、“互联网+”环境下医疗健康行业的创新
在“互联网+”环境下,医疗健康行业必须进行创新,实现互联网医疗,弥补传统医疗模式的缺陷,帮助患者更好进行科学、有效的预防疾病,实现治未病;使优质医疗资源进行跨时空的最佳配置,优化患者院内就医流程,帮助病人免去不必要的到院就医,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给患者更方便快捷、便宜的购药体验,促进医患沟通,使医生价值最大化、服务最优化。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升医疗水平和健康管理能力。
(一)创新健康管理方式
健康管理包含保健食品、器械设备、健康追踪、体检、健身养生等多个领域,其核心是预防医学的思想。近年来,健康管理已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热点,作为一般医疗服务的“升级版”,未来将向个性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互联网医疗下全新的健康管理理念、技术和手段,能够有效促进疾病预防,医病于未病,帮助降低医疗机构压力,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传统医疗环境下,多数患者出现明显病症才就医,这种健康管理方式通过互联网医疗会变为主动进行疾病的预防。首先,人们可通过穿戴先进的医疗设备将生命体征指标数据化。通过穿戴设备患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实时获得数据,及时筛查、预防疾病;将获取的身体各项体征数据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寻找疾病与日常生活行为的关系,并及时咨询专业医护人员。其次,通过基因检测筛查致病基因,预估疾病发生风险。患者可以通过合理饮食、积极运动等方式尽早进行预防,减少预防疾病的发生。健康管理的未来趋势见图2。
(二)创新就医方式
互联网问诊平台通过在线问诊、诊前咨询,初步了解用户的病症情况,引导其科学、合理就医,推动医疗资源使用情况的倒三七模式向正三七模式发展,最终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因而将成为分级诊疗的有效手段。而传统医疗服务模式为“四面墙加一张检查台”,患者必须亲自前往医院就诊。由于目前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基础设施薄弱,出现了挂号难、医疗效率低、医疗服务质量低等诸多问题。
图2 健康管理的未来趋势
互联网医疗环境下,不需要政府重新建造医院、诊所,只需要通过“虚拟化”的医疗体制和系统,对患者进行远程监控,管理患者的信息即可。这样就会将医疗服务惠及更多的患者。跨时空的优质医疗资源的配置将极大改善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就医体验。互联网医疗与传统医疗的就医路径对比见图3。
图3 互联网医疗与传统医疗的就医路径对比
(三)改善就医体验
“挂号排队时间长、看病等待时间长、取药排队时间长及医生问诊时间短”这一“三长一短”使就医体验饱受社会诟病。互联网医疗的出现使得“根治”这一“顽疾”指日可待。与传统就医体验相比,互联网医疗就医过程更加快捷,减少排队时间,提高服务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改善就医体验。在互联网医疗环境下,患者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进行挂号,大大节约时间;同时,医院根据不同科室的预约可以提前调配医生,缩短患者候诊时间,缓解医院的看病难问题。在候诊环节,患者可以通过科室导航服务快速找到相应的科室;在缴费环节,可以通过网络支付,如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方式,节省了到窗口排队缴费的时间;在获取检验报告环节,患者可在手机上查看报告,不需要再到医院提取;在院外康复环节,通过在线问诊或者远程医疗设置,患者可以与医生随时咨询,针对病情及时采取相应的办法。
(四)创新购药方式
传统医疗行业购药环节存在诸多痛点:处方用药不透明,购药方式多为医院看病购药以及实体零售药店购药,取药时间长且路途用时长。互联网医疗通过医药电商,可以实现让用户更方便、快捷、便宜的购买药品。方式主要以B2C和O2O两种方式。例如,O2O模式通过实体零售药店的快速物流配送,实现在1个小时内完成药品的配送,为用户带来更加快捷的购药体验。B2C模式则通过互联网药店或者第三方医药平台,对药品信息进行快速查询、比价,查看是否支持医保报销,用户在网上完成下单,药品在1―2天内就能收到。
随着网售处方药政策的放开,医药分离的状况愈加明晰,互联网医疗销售的药品种类将迎来大幅增长,医药电商的购药方式正在加速重构传统的购药方式,为用户带去更好体验。新医改的公立医院改革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改革是破除“看病贵”问题的针对性改革措施(见图4)。
(五)重构医患生态
当前,医患冲突不断升级。互联网医疗环境下,医患关系会得到改善。医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健康管理、自诊等方式在线上与患者进行沟通咨询。通过在线问诊可以缓解医疗资源的不对称,优秀的医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为更多患者提供诊断,收获口碑和名誉,恢复“白衣天使”称号。互联网医疗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服务,优化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导诊、释疑、咨询等人性化服务和人文关怀,使传统医疗的“三长一短”现状得以缓解,使患者就医更加方便,给患者带来更加温暖的体验。
参考文献:
[1] 唐克媛.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融资情况分析[J].时代金融,2015,(11)
[2] 熊翔密.医疗健康产品发展数字营销的策略研究――以Z公司为例[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
关键词 经济一体化 医疗行业 经营规划
中图分类号:r197. 1 文献标识码:a
医疗行业包括,医疗服务、医药品、检查、医疗器械、建筑、医疗人员的教育、保险以及现代预防医学、健康产业等诸多行业。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服务类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关乎民生的医疗服务行业,人们对于这个行业的发展状况十分关心,所以这个行业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这对从事医疗行业的企业来说是一种机遇。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一体化的过程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这种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种对立局面的出现,源于国内市场的监督管理不完善,生产体系不规范,以及风险管理的认知程度不够。面对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打破这种僵局,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企业需要孜孜不倦的探索。
一直以来,医疗行业的发展主要还是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它是我国整个卫生事业的中坚力量。虽然最近的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整体经济发展还是很好的,在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医疗行业发展突飞猛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对医疗行业的改革,我国医疗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近5年来,随着科技的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对医疗服务要求的层次提高,市场的空白领域将逐渐显现,国家政策的扶持也推动了医疗行业的向着空白领域发展,解决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很多难题,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药品集中招标制度使得提高医疗服务收入逐步取代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使得群众医疗消费降低。许多基层医院的建立,对医疗器械的需求扩大,也促进了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这些现象充分体现了我国医疗行业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但在我国加入wto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后,国内医疗行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同时,国外一些医疗企业也开始进入到我国医疗服务市场,以前受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外资进入我国有出资比例和国产化率等方面的要求,而取消这一限制后,外资一家独大的情势已很明显。并且外资所带来的技术、管理、营销理念等比较先进,这种情况下,国内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力,此时自身存在诸多的弊端也暴露出来。首先是经济因素限制了医疗行业的发展,主要在于市场消费能力低。再者,我国医疗技术水平低下,所以医疗行业发展受制于人,中低端企业只能依附于那些高端企业生存。最后,在企业规模方面,国内医疗行业体制管理落后,行业内部分工不明确,这就造成了力量的分散,不能集中精力做出突破。现代的医疗行业走的是高端,昂贵,全领域合作的高新技术路线,我国专业学科知识型人才的缺乏使得国内医疗行业更没有竞争力。
如何提升国内医疗企业的竞争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作为国内医疗企业,政府应在政策、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给予企业最大的便利,鼓励它们的发展。其次,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颁布,使得医疗行业监督时能够有法可依。现今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有效的医疗行业规范。使医疗行业的经营和监督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的良好发展轨道,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有利于国际贸易和交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行业监督管理体制。再者,政府建立完善信用体系,引导企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经营。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关于企业人信用的档案,对诚信经营的企业者,在需要帮助时,政府给予它们最大的便利,对于虚假、黑心经营的企业者,进行严肃处理,增强企业的诚信意识,逐步把诚信变成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此便可营造出一种依法
营、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氛围,使得市场行为有序的进行。最后,政府定期的对从业人员进行考核,对于素质不过关的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总而言之,从政府方面考虑,要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规范医疗企业的市场行为。最后,对于投身于医疗行业的各个企业来说,中国医疗行业若是想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优势,就得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拥有自主品牌,一个没有自己品牌的企业,顶多算一个加工车间。想要长期的发展,就得有自己的品牌,做为一个企业的标识。实施适合自己的战略,将会强有力的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国家是从整体角度来调控医疗行业的市场行为,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医疗行业的市场行为,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而对于投身于中国医疗行业的企业来说要学会利用市场规律来运作企业,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企业依据自身的特点,开辟出适合自己的经营道路,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医疗行业,就如同没有动力的火车。国内医疗行业在实现当前稳固发展的同时,还应该拥有战略眼光对未来发展做出规划,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才能适应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作者单位:南阳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张振菊.影响医疗产业发展的因素浅析.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数据的激增一方面带给人们更多希望 大数据的使用可以改善公众健康监控、并作用于临床治疗,提升医生对于患者的管理等。但在另一方面,数据的增长让不少医疗机构的信息中心疲于对数据量的应付,”我们医院这几年净忙着添置存储设备了。大型医院每年的数据增量在数十TB,仅医学影像每年可达20TB。”这是不少医院信息中心负责人面对医疗大数据发出的感慨。
面对医疗数据快速增长带来的收获与困惑,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现状?又该做好哪些准备?
当数据变“大”的时候
面对这样的疑问,首先应该弄清楚的是,医疗数据的爆炸是否是个真命题。
浙江省卫生信息中心副主任沈剑峰认为,很显然,这份报告针对的是医疗信息化发展的未来。为什么这么说呢?事实上在很多医疗结构中,如果数据的产生仅仅是针对电子病历或以个人为单元的结构化数据的,那么这将不能被称之为医疗大数据。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据的采集越来越趋向于具备大数据的特征,同时,一旦电子病历等数据是覆盖到所有人的范围时,通过对于关联数据的分析能够对某种潜在情况进行预测(例如通过对药店、物流、天气等数据的汇总、分析,实现对流感疫情预测),那么这样功能的实现以及这部分数据就是具备大数据特征的。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很多问题的产生和分析都需要不同的思路 同时,从目前的行业需求及技术发展来看.医疗行业对于大数据的应用将是趋势性的,从全球范围来看,数据的爆炸的确应该引起注意。
可见 ,医疗行业遇到了海量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挑战是整个行业的问题。根据报告,采用电子健康记录(EHR)、更大尺寸的医疗影像等应用趋势已开始攀升。IDC提出,到2020年,50%的医疗系统将运行于第二代ERH技术之上。在其他方面还包括法规遵从将驱动数据增长:国家和地方的管理条例规定了医疗机构必须保留病患数据多长时间,许多机构选择无限期保留,老龄化和人口增长带来的医疗服务需求增长,预计在2010年至2020年间,这部分需求在医疗需求增长中预计将占81%。
近年来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进医疗信息化发展,这使得很多医疗机构有资金来做大数据分析。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在其报告中指出,排除体制障碍,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美国的医疗服务业一年创造3000亿美元的附加价值这些价值将会体现在临床辅助决策、医疗质量监管、疾病预测模型、临床试验分析、个性化治疗等应用方向,在这些背景下,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从而提高医疗效率和医疗效果。
很明显,这一现象表明医疗业需求的持续增长。IT将成为未来成功的关键推动者,需要更高层次的敏捷性、灵活性和规模,然而,数据和系统的绝对数量意味着大部分数据无法适当地得到保护。这可能带来数据应用的合规性挑战,对于医疗机构的CIO们而言,获得跨系统的数据控制力将成为克服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实施大数据分析项目之前,IT管理者不仅应该知道使用何种技术.更应该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使用。除了较早前就开始利用大数据的互联网公司,医疗行业可能是让大数据分析最先发扬光大的传统行业之一。传统行业需要与技术一起进步才能够不被大数据所累,但在现实中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理想。
数据或成负担?
在以医疗为代表的传统行业中,数据增长和复杂性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例如,大数据的使用可以改善公众健康监控,公共卫生部门可以通过覆盖全国的患者电子病历数据库,快速检测传染病,进行全面的疫情监测,并通过集成疾病监测和响应程序,快速进行响应这将带来很多好处,包括医疗索赔支出减少、传染病感染率降低卫生部门可以更快地检测出新的传染病和疫情。通过提供准确和及时的公众健康咨询,将会大幅提高公众健康风险意识,同时也将降低传染病感染风险。
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疗大数据的爆发式增长能够带来长久的便利,而不会添任何麻烦,在IDC的报告中显示,在进行了标记和分析的数据中,57%的医疗数据是可用的,借助大数据和数据分析技术,医疗机构能够聚焦那些对诊断、治疗与发现最有用的数据这些数据占所有医疗数据的比例是3.1%,医疗数据的有效利用率告急,人们最初寄予这项技术的期待会不会化为泡影?
除此之外,医疗机构还不得不面对不同系统间融合的问题。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Kaiser Permanente医院高级副总裁Jed Weissberg表示:“虽然电子健康记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推广,但大多数供应商只熟悉自己的记录系统,数据分析项目只有少数一些机构在着手研究。常规的电子健康记录系统并未涵盖数据分析功能,其主要组成部分依然停留在患者就诊的记录阶段。”如何让大数据逐步渗透到医疗行业,在医疗领域更有效地运用大数据分析,是IT供应商,医院管理人员和医生共同面临的挑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宋炎表示:“在大数据时代,由于电子病历和影像数据量的激增,数据被安全地存储非常关键。因为患者的数据是不能重复再现的。不仅是数据量得到有效保存,而且还要确保数据不能丢失。这是大数据的根所在――有数据,还得是有质量、真实的数据。”大数据的利用可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利用患者的医疗信息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第二是利用大数据对医疗保险进行分析具有借鉴作用:第三是可以利用这些数据为医疗科研及管理服务。
另外,因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模式不同,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尤其是信息共享方面,大数据都不是单个医疗机构的事情。不同医疗机构间进行信息共享要求规范医疗机构的业务流程。不仅从技术的角度去考虑,还要从医院管理、医疗业务和患者的角度去考虑。宋炎强调:“业务流程得到规范后,数据采集的源头才能得到规范,数据质量才有保障。”当前国家在倡导建立区域医疗共享机制,IT系统要实现互联互通,届时医院不但在根据自身业务规范流程,还要考虑到在医疗资源共享的背景下调整自身业务规范。”
种种迹象表明,医疗行业数据的增长趋势是不会逆转的,大数据必将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想要让技术应用得到足够的肯定而不是被技术所困,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正视大数据发展
长久以来,大数据技术都是一路高唱凯歌进发的,但没有想到的是,对于传统的医疗行业来说,大数据也带来了不少已经发生或是潜在的风险。这让不少人感到吃惊的同时也不禁发出困惑: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大数据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呢?
沈剑峰解释,大数据技术应用在医疗行业的时间并不长,在国内也处于起步阶段。同时大数据技术本身的发展并不成熟,还在发展中,技术的完善需要积累。这之中伴随着数据采集、梳理分析、存储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度也会得以提升。同时还要看到,技术应用在某一行业中时,行业的适应性也很关键。医疗行业本身特点鲜明,又是传统行业,有一定积累。随着数据采集的广度及深度的不断延伸,要相信大数据技术本身对于医疗行业的整体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
医疗行业有其特殊性,需要为即将到来的趋势做好准备,对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技术等大趋势加以关注,利用IT实施合规性、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要争取做到与技术的同步发展,关键实现技术包括混合云为连续护理流程带来更好的共享和协作,允许大规模存储和数据分析的数据湖技术:企业级的数据保护和安全。一般来讲,医院里诸如HIS、PACS等关键应用系统的数据都是独立存储的,也就是说,一套应用得准备一套存储;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也不是统一存储的,而且,医院信息系统大多是异构的 不仅需要足够大的存储容量.而且还需要数据整合。
同时还要注意对于细节技术的尝试、试用.一旦完成试用就要尽快推动其在行业中的渗透(加强科研研究与实践的结合,验证基本技术的可用性和组合效益 通过验证的技术要及时得到推动)。
大数据作为一项技术,其发展离不开数据的支撑。因此沈剑峰建议,要进一步研究医疗行业的数据采集方式和采集范围,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要广泛结合医疗卫生行业的数据特征,其分析和存储所产生的价值,将有助于于大数据技术的推广和在医疗卫生行业的纵深发展。
最后.要回归到行业中。大数据作用于医疗行业中主要目的在于:服务于大众健康,对于医疗救治起到积极作用,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满意度,协助提升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能力。
只有正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现状,结合当今医疗行业的需求情况,才能妥善处理好技术与需求的关系。
协同解决问题
按照现有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对于个人的服务效果很快就被看到、例如针对个人血压的实时监测数据会反馈到社区的个人医生手中,实现医生对患者情况的实时掌控。一方面方便医生对于患者的管理,另一方面,一旦医生发展数据变动就可及时联系患者进行病情的判断、确认,从而避免重大疾病的发生,降低救治成本。这既符合社会需求,也顺应技术发展趋势。再进一步,目前我国每一位社区医生所管理的患者数量在1000到1500人左右,技术的完善能够便于医生对患者的管理,这将大大提升医生主动管理的积极性。
目前在某些领域已经能够看到变化,通过实时数据了解具体项目的实施效果。例如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的建立,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将所有传染病病种纳入其中的典型案例,虽然其依然是以结构化数据的形式进行信息采集和汇总的 ,但已经具备了大数据处理方式和思路的雏形。若按照这种思路将全国的健康数据汇聚起来,对健康档案的管理效果将大大提升,这对于行业应用的思考十分重要。
目前,中国医疗行业的投资,正日益受到PE、VC的密切关注。尤其是随着新一轮医疗改革开始征求意见以来,中国医疗行业的投资正在悄然升温。
包括凯雷投资董事总经理何欣、华登国际董事总经理王一敏、礼来亚洲董事总经理施毅在内的投资机构高层,都对医疗投资表示了看好与关注。
而根据ChinaVenture投资数据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在医疗行业发生投资案例8起,涉及金额6295万美元;另外,在不利的国际投资大环境下,医疗行业还成功融资1300万美元,这些因素都使医疗行业成为目前投资金额最大的热点投资行业之一。
15%年增长率
在海外,许多著名投资机构就全球正在遭受的金融风暴纷纷发出预警,认为PE、VC将进入投资低潮期。ChinaVenture合伙人杨伟庆却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在我看来,中国的PE、VC市场并没有那么悲观,我反倒认为中国市场还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领域,尤其是比较抗萧条的医疗产业。”
GE大中华区总经理曹承治对此深有体会。他说:“医疗行业是受金融风暴影响最少的一个行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医疗的改革步伐最慢、最保守,所以因祸得福,它并没有受外部资金的影响。”
对此说法,德丰杰龙脉的李广新进一步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分析说:“医疗行业每年保持了15%的高增长,这使得这个行业在增长的同时并没有受其他制造业的影响。对于投资人来讲,所投行业都是有国际竞争力的,有一定技术门槛的,并不受金融风暴多少影响。”
“医疗医药产业是一个比较抗萧条的产业。另外,中国整个医疗市场保持了15%的年增长率,再加上像麦瑞、先声药业这样的企业成功到海外上市,以及佳美口腔等医疗企业在获得投资以后有了巨大的发展,这些都让医疗卫生行业产生了更多的投资机会。”生化医疗专家,百奥维达投资基金合伙人李毅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分析说。
300亿市场
具有丰富医疗行业投资经验的经纬中国基金管理合伙人徐传说:“医疗器械这个行业是我们关注比较早的一个细分领域。今年不管是设备还是消耗品,这个产业的总值大概在300个亿左右。”
徐传分析投资前景说:“更重要的是,目前国内医院和医疗机构现在用的医疗器械都是海外的产品,包括西门子、GE等大的医疗设备的巨头在内。而在这些高中端精密设备的制造方面,中国本土的制造企业已经显出了优势,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投资机会。”
“中国医疗器械就像中国PE的一个载体,实际上5~10年,在核心技术上就可以突破。过去20年做的很多的准备,可能还要5~10年的发展,这正是投资介入的好机会。”徐传进一步分析说。
业界专家杨瑞荣认为:“我觉得在医疗器械方面有两个方向,一个是进口替代,一个出口导向。医疗器械是很精密的东西,但是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再精密的医疗器械中国企业也是完全可以做好的。”
而在医疗行业的另一个细分领域――生物医疗投资的“厚积薄发”也令PE、VC紧密关注。
研发落沪
“我们非常看重有非常技术平台的一些早期项目,特别是在生物制药领域。目前这个领域在国际也是比较新的。如今经过30多年的发展,生物制药已经成为非常有潜力的一个细分行业。”百奥维达中国基金合伙人李毅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说。
李毅进一步分析说:“比如说礼来公司,他们最近在上海浦东开办礼来在中国的研发机构。像GSA,葛兰素他们也宣布第一期在上海投资一亿美元建造他们全球神经生物方面的研发中心。而且葛兰素还准备在未来的3年时间,把这个研发中心打造成1000人的研发机构。可想而知,国外的跨国公司也非常看好中国这个产业方面的发展。所以这些因素放在一起,都会预示这个产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巨大。”
中国现在投资生物制药的时机开始成熟。“百奥维达在美国的圣地亚哥投资过一个纳米分子药,可以让大分子的生物药变成口服药。项目移植到上海后开始做临床实验,同时和美国大的公司合作,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发展。”李毅分析说。
对生物医疗的投资,礼来亚洲的董事总经理施毅也相当看好。他说:“礼来公司每天在创新药方面的投资是1000万左右。因为生物医疗的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行业里面现在开发一个药的平均费用是10亿。在过去的10~20年内,在全球范围内这些大的制药公司每年开发投入大概是5%~10%的投资。另外,很多制药公司也想把中国看成是在全球范围内开发新药的经济特区。在中国,可以尝试一些新药的开发办法,通过人力费用的减少,使整个开发的费用降低下来,同时也提高成功率。这对中国本土新药开发的行业带来很多机会,给风险投资企业也带来一些机会。”
■观察:投资三重门
凯雷投资董事总经理何欣,在今年刚刚主导了凯雷跟深圳爱华的一个医疗投资。他说:“医疗行业具有长且复杂的价值链。如它不仅具有传统行业的研发、生产、分销等复杂性,还具有较大的特殊性,那就是医药行业需要获取中国政府很多的执照,这也是其他行业没有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医疗行业在细分领域也就具有了比其它行业更高的投资价值。”
但同时,这也说明医疗行业的投资并不简单。李毅就医疗服务机构扩张为例具体分析了其中缘由。
第一个问题跟监管、准入有关。别说一个外资机构拿到牌照非常困难,即使一个内资机构在拿到牌照以后,由于中国的医疗卫生监管体制限制,每进入一个地区都要独立审批。每一个牌照在增加一项营业范围和医疗服务范围的时候,也需要审批。这种层层审批的制度极大延缓了正常的医疗机构成长的过程。这个成本,特别时间成本是非常非常高的。
第二个层面的问题跟医疗资源有关。目前中国医生的人事安排都留在医院,尽管新的医改在进一步研究职业医生流动的问题,但是短期内也不会出现质的变化。所以,当新的医疗制度出现的时候,要去配置足够的合格的医生很困难。
关键词:医疗器械;市场绩效;产业组织理论;SCP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5000203
医疗器械行业是生物医药产业的子行业之一,在经济迅速发展、新医改逐步推进、医疗服务市场逐步放开、老龄化程度加速的社会发展状态下,近年来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势头。2013年12月,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历经长时间的筹备,正式发起成立医疗器械分会,并编辑出版了《2013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梳理、提炼和观测。在此背景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成为医药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并作为重点发展的医药行业之一越来越多的受到国家的关注。
1医疗器械行业与市场绩效
1.1医疗器械行业
有关医疗器械行业的界定,按照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国家标准分类,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简称“医疗器械行业”)可分为七个主要类别: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口腔科用设备及器具制造;实验室及医用消毒设备和器具的制造;医疗、外科及
兽医用器械制造;机械治疗及病房护理设备制造;假肢、人工器官及植(介)入器械制造;其他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可以看到,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学科交叉广泛、知识结构复杂、高新技术密集、创新需求旺盛的行业,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在社会健康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地位不言而喻。
1.2市场绩效
伴随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有关市场绩效的概念最初始于20世纪30年代,较为经典的定义出自以贝恩为代表的哈佛学派,其对市场绩效作了如下定义: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市场绩效反映了在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效果。
2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绩效问题的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逐渐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统计,2012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约2700亿元,近十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7%,预计未来几年仍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我国医保体系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消费者支付能力显著提升,政府基层医疗体系建设的投入亦不断扩充,这些使医疗器械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容。但市场需求的增加并不代表整个行业效率的显著改善,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无论在产能方面还是研发创新方面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尤其高端产品仍需依赖进口,在市场绩效方面仍存在着诸多值得思索的问题。
2.1资源配置效率不足
资源配置效率是指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它是反映市场绩效优略的重要指标,首先,用产业的获利能力来衡量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2008-2012年五年内,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利润总额稳中有升,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344%的水平。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利润总额仍不足200亿元的规模水平,单与美国强生公司的医疗器械部门利润相比,利润总额不及其1/3(2012年,美国强生公司医疗器械部门的利润总额达到110亿美元),可见,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获利能力仍显薄弱。
再从进出口贸易情况来看,根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的《2013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的统计,中国医疗器械的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约为15年,国内的中高端医疗器械主要依靠进口,进口金额约占全部市场的40%,约有80%的CT市场、90%的超声波仪器市场、85%的检验仪器市场、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市场、80%的中高档监视仪市场、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市场以及60%的睡眠图仪市场均被外国品牌所占据。同时,大多数医疗器械企业蜷缩于产能过程、获利能力不足、产品创新滞后的发展态势中,资源配置效率不足的问题显得十分突出。
2.2产业规模结构不合理
产业规模结构是指产业内不同规模企业的构成和数量比例关系。根据《蓝皮书》的统计,截至2012年底,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达177788家,但90%左右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是年收入在一两千万元以内的技术含量较低的中小企业,其中,生产电子监护设备、超声诊断设备、X射线断层扫描设备、CT等高技术含量产品且年收入规模超过5亿元的企业并不多。与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相比,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缺乏多样化的产品结构,缺少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同时生产专业化水平有限,无法达到规模经济,这使得大多数医疗器械企业被划入中小企业的范畴。
2.3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就技术创新层面而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的创新研发水平仍有待提高。这一点从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进出口产品结构中便不难看出,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2012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口额为12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4.56%,其中,31个品种进口额达到亿美元规模,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品质产品为主。
一方面,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较晚,发展初期便存在严重的技术弊端,缺乏战略规划与整合,不能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研发团队,且技术长期依赖于国外创新成果,长期停留在仿制阶段。另一方面,随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需求的增加,许多国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逐渐将贸易触角延伸到中国市场,大量科技含量高、品质好、竞争能力强的高精端进口医疗器械产品涌入中国,迫使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停留在中低端医疗器械领域缓慢发展。
3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绩效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贝恩(Bain, J.S.)是哈佛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他研究构造了具有系统逻辑体系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分析框架(即SCP分析范式),认为市场结构决定了市场绩效。本文拟运用贝恩SCP分析范式的观点,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绩效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
3.1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指某一产业市场中买房或卖房的数量及其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一般用绝对集中度指标CRn来表示。CRn是指某一产业市场内规模最大的前n家企业的产量销售额占整个行业的份额,CRn越大,说明这一行业的集中度越高,市场竞争越趋向于垄断。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水平近年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2010年CR4为16.99%,2011年CR4为%20.33%,2012年,这项指标提升到了21.42%。但根据贝恩分类法,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仍处于“原子型”分散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医疗器械行业产品众多,集中度水平总体偏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这种产业结构不利于行业市场绩效水平的提升。
3.2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异化是指特定产业或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相对于其他产业或企业的产品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和差异或者是不完全替代性。从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两个产品领域来看,在中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我国严重依赖进口,主要被通用电气、西门子医疗、飞利浦、强生等国际知名企业所占据,其产品主体、品牌、价格、渠道、服务的差异化程度较高。
对于我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而言,则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医疗器械市场领域。源于此,本土企业的获利能力受到阻碍,行业利润率水平无法得到保障,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企业无法实现规模效应,自主创新动力亦受阻,市场绩效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3.3进入和退出壁垒
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已有企业对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的新企业所具有的优势,反映了已有企业优势的强弱。在规模经济壁垒方面,根据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植草益的研究:
规模市场比重(d)=最优规模(S/N)/市场总规模(S)=1/N
其中,S为总产量,N为企业数量。根据《蓝皮书》的统计,截至2012年,我国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77788家,d=0.000562%。植草益认为d
退出壁垒是指企业在退出某个产业或市场时所受到的限制因素。如果退出该产业的成本高昂,企业进入市场的动机就会减弱。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而言,一般不具备退出的政策法规壁垒,同时,我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在广告、销售、研发方面的投入的费用十分有限,因此在退出行业时一般也不会有太大的沉没成本发生。
4建议
根据SCP分析范式的观点,市场结构决定市场绩效,而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和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从上述分析来看,要提高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绩效水平,应加强宏观政策调节的力度,这种方式最为直观有效。
4.1政策主导,稳步提升市场集中度
首先,国家有关部门应从战略层面,把握行业竞争的现状及特点,支持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合理布局,扶持我国医疗器械本土企业的经济发展,培育和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实现医疗器械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其次,从政策扶持的角度激励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龙头企业发展。落实相关奖励政策,鼓励龙头企业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支持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实现多渠道融资发展。
同时,扶持和推动本土医疗器械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结构兼并重组,形成一批规模较大、创新能力较强、产品潜力较大的医疗器械企业,打破国外品牌的垄断地位。
4.2鼓励企业持续自主创新,提高产品差异化水平
鼓励产学研结合。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和企业的持续创新发展,不仅需要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的配合,更重要的是对外部资源的整合。要坚持企业为主体,大学和科研机构为技术依托,上下游厂商相互配合的产业联盟,发挥产、学、研三方各自的优势,从而保证医疗器械行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使行业的产品差异化水平不断提升。
鼓励企业由“创仿结合”向持续自主创新转变。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鼓励企业内部实现从“创仿结合”过渡至持续创新研发为主的研发模式。在对仿制产品进行重点开发、加强工艺、提升品质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企业持续自主创新的研发能力,研制推出具有高附加值和差异性的医疗器械产品,获得产品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4.3提高准入壁垒,健全行业退出机制
提高企业和产业的准入门槛。承上分析,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进入壁垒较小,这是导致我国药企数目众多、规模偏小、市场恶性竞争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有关部门应当通过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完善,严格对企业进入该行业的核准,提高相关产品市场准入的门槛。
在严格审批产品和新企业的同时,还要健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退出机制。在此方面设置适度的政策性壁垒,为市场退出的规范化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有关部门在完善行业审批制度的同时,更应加强行政监管,建立健全行业退出机制,实现行业优胜劣汰,资源配置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2]孙敬水.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测度方法研究[J].统计研究,2002,(5):712.
[3]Bain,J.S.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M].2nd Edition, New York:John Willey & Sons, Inc.,1968.
[4]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十大图说[N].中国医药报,201416(F6).
[5]Johnson & Johnson.Johnson & Johnson Reports 2012 FourthQuarter and FullYear Results[EB/OL]. http:///releasedetail.cfm?ReleaseID=734718.
[6]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2013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蓝皮书[S].北京:中国医药物资协会,2013.
[7]周琳,黄安琪,刘元旭.医疗领域的另一扇“垄断之门”[J].中国外资,2013,(17):3233.
关键词:工业工程 医疗行业 服务水平 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197-01
工业工程(IE)在19世纪末开始发展,20世纪初便逐步运用于医疗行业。在工业工程发达的百近年历史当中,工业工程不仅广泛应用于制造业,而且也在医疗行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业工程的精准理念和定量化技术方法要以从Q(quality,质量)、C(cost,成本)、T(time,时间)、S(service,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医疗行业管理水平。尽管工业工程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行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医疗管理中的应用还处于初始阶段,因而加强对工业工程在医疗行业管理中应用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在我国大力实施医疗改革的历史条件下,将工业工程理念应用于医疗行业管理当中,不仅是提高医疗行业管理水平的现实之举,更是增强我国医疗行业服务能力的长远之策。
1 工业工程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尽管工业工程与管理都起源于泰勒的科学管理,当时并没有很大的差距,但随着工业工程与管理的不断创新发展,现在工业工程仍然与管理具有较大的差别。一是二者的职能和作用不尽相同,工业工程更多的是具有技术的职能,追求的是服务效率的提高与成本的降低;管理则具有领导、指挥、决策、控制等职能,不仅要追求效率而且还追求效益。二是二者需要的专业人才不尽相同,工业工程所需要的是技术型和专业型人才,更多的是提供和解决管理技术问题;管理所需要的人才更多的是为领导决策、指挥、控制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专业、顾问以及专业人员。三是二者还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工业工程为管理提供目标服务,能够将医疗行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进行统一规划和安排,使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2 工业工程应用于医疗行业管理的可行性
与制造业生产产品相比,医疗行业的服务对象是人和生命,而生命又十分宝贵,因而医疗行业的服务更具有重要性;医疗服务具有不可分割性、无形式、非储存性等特征,而且医疗服务的质量不易掌握;医疗服务行业还具有需求的不可预测性特点,制造业可以通过市场预测来确定生产计划,而医疗服务行业则无法进行预测。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将工业工程很好的应用于医疗行业管理当中。随着医疗科学与医疗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行业越来越朝着功能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等领域不断发展,使医疗管理越来越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在这种形势下,将工业工程理念应用于医疗行业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工业工程的技术管理、专业人才、提供服务的重要作用,推动医疗管理朝着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制度化、效能化的方向发展。
3 工业工程应用于医疗行业管理的路径
3.1 明确工业工程应用理念
“技术性”是工业工程的重要属性和特征,分析、实验、测定、规定等是其具体方法,。因而将工业工程应用于医疗行业管理,必须进一步明确其“技术性”的属性和特征,将系统工程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将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到医疗行业管理当中,实现系统整体的优化,而不是某个局部或者某个资源的优化。因而必须将系统分析和信息工程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系统研究、设计、量化、评价、决策、管理,使各种专业化的工业工程技术管理应用于医疗行业管理当中,着力提升医疗行业管理的系统性、关系性和融合性。
3.2 创新工业工程应用方式
将工业工程应用于医疗行业管理,必须在创新工业工程应用方式上狠下功夫。进一步加大对医疗行业应用工业工程的投入,特别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着力构建工业工程主管信息系统,推动医疗行业工业工程管理系统的组建。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到医疗行业管理当中,特别是要大力加强医疗过程管理,将作业管理和人因工程引入医疗过程当中,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加强医疗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平衡记分卡制度,特别是要突出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管理,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加强医疗服务品质管理,大力实行TQM(全面品质管理),建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服务吕质管理机制,提升医疗行业竞争能力。
3.3 完善工业工程应用机制
尽管将工业工程应用于医疗行业管理已经在发达国家取得了成功,但我国要想更好的将工业工程应用于医疗行业管理,就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我国医疗行业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工业工程系统化理论体系,加强实践总结,完善相关理论,为我国医疗行业更好的应用工程管理创造有利条件。大力加强医疗工业工程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一方面应在有关高校当中增加与医疗工业工程相关的专业课程,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医疗行业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着力提升他们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我国医疗行业更好的应用工业工程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各级各类医疗行业要大力加强对工业工程的应用,成立专业的工业工程部门和组织机构,制定和完善工业工程应用规划,做好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着力提高管理水平、管理能力和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实现整体系统管理水平的显著提高,推动我国各级各类医疗行业步入持续、健康、快速、科学发展的轨道。
1.1医患关系的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需求的转变,在相对紧缺的医疗资源与庞大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形势下,导致医疗卫生行业的矛盾冲突加剧现象越来越严重,最终演变成为激烈的医患冲突,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极为不利。根据某地区医疗卫生行业对于该地区医患关系现状的调查统计与分析显示,该地区自2010年起,每年发生的大小医疗纠纷事件就在1000起以上,并且在对于所发生医疗纠纷事件的解决中,以正常途径得到解决的医疗纠纷事件比例仅有10%,大部分医疗纠纷因得不到解决,最终演变成为冲突事件,对于正常的医疗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和不利影响,和谐医患关系构建成为该地区关心的重要问题。根据上述调查统计分析实例可以看出,医患关系紧张是该地区当前面临着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且呈现愈加激烈的演变与发展趋势,迫切需要进行管理和改善。结合我国当前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现状,医疗关系紧张以及医疗冲突事件发生频率相当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上都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和危害。
1.2医患关系紧张原因分析
结合上述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医患关系现状,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医疗冲突事件发生频率比较高的大方面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数量增长,造成医疗卫生需求与实际资源上的矛盾冲突加剧,从而导致实际中的医疗冲突事件不断发生、医患关系紧张等。此外,结合我国当前的医疗卫生制度以及医疗卫生行业服务现状、医患双方责任落实情况等,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局面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医疗卫生行业的程序化服务导致人文关怀缺乏、医患之间的沟通问题、医疗卫生服务的成本比较高、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以及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期望值过高等,是导致医疗卫生行业服务开展过程中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其中,医患沟通存在问题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直接原因,诚信缺失则是医患沟通不畅的主要因素,也是存在于医患关系中的一个较普遍现象。因此,进行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现状的改善,除了需要从国家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以及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医院管理加强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注意外,通过诚信教育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与服务机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与水平,是改善医患关系紧张现状的关键措施。
2医生诚信教育必要性与方法措施分析
2.1医生诚信教育必要性分析
结合上述医疗卫生行业医患关系现状以及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具体原因,根据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现状,随着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发展,医疗服务的市场化越来越明显,导致一些医疗机构在医疗卫生服务开展中诚信缺失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医生职业道德缺失、诚信度不够,使得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影响正常医疗秩序的建立与稳定发展。中职院校医学生作为医疗行业的储备人才,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和影响。进行中职院校医学生诚信教育,有利于在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良好医患关系的构建。尤其是在当今医患关系紧张以及成为医疗行业以及社会问题的环境形势下,进行医学生诚信教育开展,从学校教育环节加强医疗行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其必要性与作用意义更为突出。
2.2中职院校医学生诚信教育方法措施
结合医疗行业诚信缺失现状,从学校教育环节入手,加强医学生诚信教育,以满足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需求,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医学生教育开展中,有意识并且有计划的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思想政治以及职业教学中,以实现医学生诚信度的提升,缓解医疗卫生行业的医患关系紧张状况。中职院校的医疗卫生职业教育,是中职院校学生进入职场之前的最后教育阶段,同时也是学生职业能力的教育形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同时,实现学生职业道德与素养的提升,以对于今后的职业活动进行影响和引导,对于实现医患关系紧张状况的缓解,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在医学生职业教育中进行诚信教育的渗透,应注意通过职业道德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诚信度进行教育提升,实现诚信教育的目的。其次,通过医学生诚信档案的构建,实现对于学生的诚信教育。在医学生教育开展中,通过引导学生对于当前医患关系现状的认识,在分析医患关系现状原因基础上,通过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与道德教育的加强,帮助学生树立起较好的职业诚信度,更好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此外,在中职院校教学开展中,还可以通过对于教师队伍的诚信建设来引导与影响学生,实现学生的诚信教育,或者是在实际教学中通过一套合理有效诚信考核体系与监管机制的构建,来强化学生的诚信教育,实现诚信教育的目的。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