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新经济分析范文

新经济分析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4-04-11 16:07:5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新经济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新经济分析

篇1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房地产;经济分析

引言

自互联网兴起以来,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形态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科技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对以往市场经济的认识,信息化的过程使虚拟空间的网络性逐步浸入到实体空间中,知识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使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也在迅速改变。生产周期长和资金投入大是传统房地产行业的基本特点。在新经济时代中,资金的运作和流动更多地采用数字化和虚拟化的方式,同时体现了迅速化的特点。这种产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的时代核心势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房地产行业。那么,合理地对新经济时代的房地产经济做出分析, 就能对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也能够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 新经济时代房地产的特征

1.1 多部门、多行业参与

在新经济时代下,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需要建材、五金、机械、森工等许多生产部门和服务行业的配合。同时,房地产行业也会带动其他商品的销售,推动我国的就业,从而提升国民生产总值。据统计,住宅建设每增加十个百分点,就可带动两百人就业,同时带动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一个百分点。

1.2 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新经济时代下,城市化的建设正如火如荼。房地产业在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首先是房地产业带动了城市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其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城市道路、供水、供暖、景观环境、电力通信等综合服务的功能;最后,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完善又解决了房地产业的资金来源问题,支持和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

1.3 不动产投资新渠道

在新经济时代下,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了全新的投资理念,也成为了国民财富增加的一条重要途径,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除此之外,房地产业还吸引到了众多的外商投资,外资的参与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2 新经济时代的房地产业中的问题

2.1 非理

在新经济时代下,房地产业的非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市场的不够成熟导致地价的不合理。土地在新经济时代的价格是由投资收益率决定的,以往的收益还原法、成本法等方法是建立在地产市场成熟的基础上的。目前,我国地产市场还不够成熟,没有市场统计数据做参数,这样会导致盲目的土地投资,带来不正当的竞争行为,造成地租的流失,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阻碍。

2.2 供求脱离市场化进程

在新经济时代下,土地使用权是应该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的。城市化的进程是市场化的结果,政府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确定城市规划的规模和建设地址。但是,如果不顾投资者的经营方向,单纯根据价格批租,政府职能就会影响新经济时代的市场导向;如果不尊重投资者的市场取向,片面追求产业结构的高层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会与供求关系不符合,从而使供求脱离市场化的导向,进而影响市场化进程。

2.3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在投资、运营和利润分配等过程中因各种因素而导致的对产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不利影响。在新经济时代下,房地产业的财务风险包括偿债风险、融资风险和利率风险等方面。房地产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也是多方面的,因为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在运行过程中,往往涉及资金数目大、资金运营周期长。如果这时候缺乏合理的财务预算,那么就会形成财务风险;在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生产规模的扩大可以使企业强大,但盲目的扩大规模,如果资金管理水平不能匹配就会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最后,房地产业的项目运行必须具备足额的资金,但资金具体如何分配才能够发挥合理的效用,这就需要对成本费用进行严格控制,资金结构的不合理、成本费用的升高也是财务风险的重要诱因。

3 新经济时代房地产业经济问题的解决方法

3.1 建设稳定机制

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对新经济时代下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房地产业中出现的众多非理严重影响着房地产业的良好发展。要克服房地产经济中出现的非理,稳定机制的建立是不可缺少的。从经济层次分析,研究房地产业的发展是否健康,通常是考虑房地产价格的增长是否与经济发展相符合,房地产来的供求情况是否保持了长期的均衡。那么,为实现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就需要建立健全稳定的房地产业发展机制。2010年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这在当时被业内解读为,双轨制的运行将有助于楼市调控长效机制的构建。之后的全国两会上,长效机制也被频频提及。 所以,稳定机制的建立是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3.2 强化政府经济职能

我国的房地产业目前还处于繁荣时期,而从市场方向看,房市的买方市场还未完全形成,还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调整期。在未来的发展中,市场发展会归于更加理性,因为房地产是经济的先导性产业,是消费者的长期使用物品,盲目性太大会给消费者和市场带来很大危害。因此,在新经济时代下,政府要发挥较强的经济调控职能,利用规划、法律、行政和经济等调控手段,适当调整房地产市场,建立完善公租房等公共保障性住房,在解决不同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同时,使地产价格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进而引导房地产业的市场繁荣和市场稳定,为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3 多途径防范房地产业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形成因素较多,可以根据不同的形成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来防范房地产业的财务风险。在房地产业中,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融资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充分评估,然后再根据不同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严格的筹资管理规则并严格遵守,以此来防范融资风险;第二,为有效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必须依照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对投资项目进行认真的可行性分析,另外,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预案。在风险控制预案中制定完善的后备措施,如设定预算应急费等,对项目费用估计提高精确性,事先准备好应急资金。第三,努力减小日常资金运营风险,编制现金流量预算表,采用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第四,日常运营过程中,保持运营现金流的稳定。在企业现金流量的各项指标中,最基本的就是运营性现金流指标。如果房地产业没有经营性现金流,就相当于缺少了长期稳定的现金流供应。所以,经营性现金流的控制是现金流控制管理的关键,也是减少财务风险的关键。

4 结语

新经济时代下,房地产业产品具有不可流动性和差异性的特点,而资本的运作更多地采用数字化和虚拟化的方式,又存在着一定的投机性和区域性。再加上我国土地市场的不成熟、价格形成的不稳定化,这些产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的特点势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房地产行业。那么,合理地对新经济时代的房地产经济做出分析, 就能对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因此,分析新经济时代下房地产业的特征以及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法,这不仅对房地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也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林俊杰.谈新经济时代我国房地产经济分析[J].四川建材.2011(12)

[2]周海波.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2009(5)

[3]张晓东.房地产经济中的非理及调整对策[J].经济与社会.2011(1)

[4]潘家华,李景国.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7[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10

篇2

关键词:ABC分类 四象限法则 经营 成本 管理

长期以来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和分析方法的匮乏,分公司经济活动分析陷入“模式单一、思维僵化、效率低下”的状态难以突破和提升,同时由于分析内容过于繁杂和模式化,也淡化了对经营活动重点和异常的分析判断,为企业高管的有效、高效、科学决策带来困扰。依据有关工作要求,按照局、分公司领导提出的“关注重点、分析异常” 工作要求,经反复测试论证,初步提出基于ABC分类法和四象限法原理的经济活动分析模型。

一、分析模型设计基本原理

通过灵活运用帕累托ABC分类法和四象限法则,结合分公司生产经营实情和特点,初步完成了分公司经济活动分析模型设计,主要理论基础如下:

1.ABC分类法介绍

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少的次要因素,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三类,所以又称为ABC分析法,由于该理论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雷托首创,因此又称帕雷托分类法。

2.四象限法则介绍

四象限法则是由著名管理学家史蒂芬.科维首次提出,是时间管理理论的核心,主要内容是:第一象限 :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无法回避也不能拖延,必须首先处理优先解决。如重大项目的谈判,重要的会议工作等。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对于个人或者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周围环境的建立维护,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三象限: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 因此这一象限的事件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会诱使很多人产生认识上的误区。第四象限:不紧急不重要的事情, 这种事件与时间的结合纯粹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二、经济活动分析模型设计

1.分析思路

主要采取以下三步设计:一是通过运用ABC分类法,建立指标权重度和运行差异度,确定分析方向;二是通过四象限分析判断法,建立“红黄蓝绿紫”五色预警,确定分析对象;三是通过量价分析法和作业成本法,深度分析业务预算运行动因,为持续改进工作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

2.指标设计

2.1分析指标设计

根据指标权重及敏感度不同,建立分公司一、二、三级分析指标体系 ,具体见图3。

2.2 ABC分类设计

针对上述三级分析指标,根据局分公司生产实际,按照“指标权重分类明确关注重点、运行差异分类明确分析重点”的要求,通过对分公司2013年一、二、三级经济分析指标预算占比和差异测算分析,完成以下权重度和差异度ABC分类规则设计:

权重度ABC分类:A类指标=权重类指标,年度预算占比>5%;B类指标=次权重类指标,5%≥年度预算占比>0.5%;C类指标=一般类指标,0.5%≥年度预算占比>0;

差异度ABC分类:A类=异常差异,预算执行差异率>5%;B类=合理差异,5%≥预算执行差异率>2%;C类指标=正常差异,2%≥预算执行差异率>0;

2.3 四象限设计

按照四象限法则,结合各级指标权重度和差异度ABC分类,建立“红、黄、蓝、绿、紫”五色预警判断机制,即红色差异-重要指标出现重大差异(AA状态)、黄色差异-重要指标出现最小差异(AC状态)、蓝色差异-次要指标出现次要差异(CC状态)、绿色差异-次要指标出现重大差异(CA状态)、紫色差异-一般指标出现一般差异(BB状态),具体见图4:

三、模型应用案例

按照以上设计,经过分析报表开发及模板设置,通过分公司2013年1-2月份生产经营数据测试,基本满足了“关注重点、分析异常”的工作要求,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具体测试应用如下:

2013年1-2月份累计实现利润19.02亿元,完成年度预算128.41亿元的14.81%,比平均时间进度21.4亿元减少2.38亿元。单位完全成本1341.76元/吨,比年度预算指标1341.02元/吨增加0.74元/吨。

1.利润分析-一级指标:按照ABC分类和四象限分析判断,影响本期分公司利润指标(一级指标)的重点和异常项是: 收入项AA指标为原油销售收入比预算时间进度减少3.82亿元; 支出项AA指标为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勘探费用(具体见上图所示)

1.1原油收入分析-二级指标:影响本期收入指标的重点和异常AA项分别是塔河混合原油和雅克拉轻质原油,销售收入分别减少2.62亿元和0.24亿元。(具体见下图所示)

四、结论及建议

1.基于ABC分类法和四象限法则原理的经济活动分析模型,对重点和异常项目能够实现精确定位和逐级穿透,基本解决了“分析什么、怎么分析、谁来分析”的问题。

2.指标权重度和运行差异度是建立分析模型的核心,因此在分类规则制定上,还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或不同发展阶段,加以调整,以更好满足分析需求。

3.本次模型设计,分析指标只穿透到第三级,主要目的是为了定位指标异常部门和单位,如果按照今后信息化建设及推进要求,可以实现对具体业务预算穿透分析,建议尽快推进财务信息系统分析模块功能开发,为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长效机制建设奠定基础。

4.本次模型设计是帕雷托分类法和四象限法则的有机结合和巧妙运用,在非油田企业经济运行管理中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会计信息 经济分析

会计信息是一种经济现象,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因为它具有一般产品的基本特征,如属性、功能和成本等,但它与一般产品又有不同的地方,如属性不是单一性而具有公共性等。具体来说作为“社会公共产品”的会计信息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它的属性具有社会公共性。会计信息的消费对象(即使用者)是一群消费者而不是像一般的产品为某个特定的消费者服务。二是它的使用价值(即产品功能)具有多样性。一般的产品只具有一种主要功能,如冰箱的主要功能是冷藏食物等,而会计信息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具有多功能性。三是它的成本性。会计信息在产生的过程中也有耗费,如会计人员的工资等。另外,经济生活中的产品有真货和赝品之分,会计信息也有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之别。下面笔者从经济的角度对会计信息做一些粗浅的分析。

一、会计信息的社会公共性分析

1.为企业内部的消费者群服务

根据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公司的组织结构主要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的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再聘请高级经理,高级经理在授权的范围内经营企业,并聘请会计人员。会计人员根据会计准则对企业的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加工,然后形成会计信息,并以报表的形式作为“产品”传递给企业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分享。

2.为企业外部消费者群服务

由于市场主体利益多元性的存在,对企业会计信用的分享除了企业内部的消费者群外,企业外部与企业具有利益关系的经济主体也要分享企业会计信息,主要包括:政府、税务、债权人以及其他与企业有经济关系的经济主体。

二、会计信息的功能分析

产品的功能是指产品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求,如钟表能显示时间,汽车能运货物等。会计信息的功能是为使用者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并为其进行经营决策和预测服务。会计信息是一种多功能产品,它可以同时满足多个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1.企业会计信息能满足国家经济管理部门的需要

企业是国民经济细胞,其经济状况代表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经济管理部门国民经济实行调控。因此,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必须通过企业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然后才能做出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决策。

2.企业会计信息能满足税务部门的需要

税务部门是国家的财政收入征收机关,代表国家监督企业的纳税行为。税务部门主要是通过企业的会计报表或其他会计资料确定并检查企业的经营情况,以此作为纳税或罚款的依据。

3.企业会计信息能满足企业债权人的需要

企业债权人是将资产借给企业经营的经济主体,他最关心的是到期是否能收回本金并获得事前约它的利息。企业会计信息揭示了企业债权人所需要的有关企业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信息,一旦企业的偿债能力产生危险信号,企业债权人就会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经营决策。

4.企业会计信息能满足企业所有者的需要

企业所有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会计报表了解其投入的资产是否保值和资产的增值情况,因此,他要求会计人员把会计信息分成资产和收益两个方面,然而就有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分。在资产增值的情况下,企业所有者还要决定采取何种形式对收益进行分配,这样利润分配表就存在了。企业所有者最怕在收益分配时,把老本也吃掉了,所以他非常关心企业的资产、利润和利润分配等信息。二是需要会计信息为其经营决策提供依据。目前很多企业的所有者就是经营者,他们要通过会计信息及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一旦发现有好的或不良的会计信息,他们就会采取行动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或减少损失,如一旦发现某种产品库存积压,它们将会采取赊销或其他措施减少库存。

5.企业会计信息能满足企业管理者的需要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受托经营企业,其社会地位、报酬以及提升完全取决于经营成果。因此,企业管理者主要是通过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为其获奖或提升寻求依据。

另外,还有一些潜在投资者也要通过企业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经营情况以便做出投资决策,如证券市场里的散户在买股票前总要看一看企业会计报表,然后才决定是否购买。

三、会计信息的成本分析

会计信息的成本是指为完成其功能而发生的费用,主要有以下几项:

1.会计信息的制造成本

会计信息的制造成本是指从财务信息系统的建立到会计信息的披露完成整个过程所花费的一切支出。制造成本按其习性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指不是严格随着制造会计信息数量多少成正比例变化的成本,包括会计人员用的办公室,软件,电脑等。变动成本是指基本上随着制造会计信息数量多少而变化的成本,包括会计人员工资,账本,凭证,办公用品,差旅费等。

2.保管成本(也叫维护成本)

保管成本是指会计信息披露后,还要对有关会计资料妥善保管所产生的成本。如凭证,账本,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装订,并为其存放需要的柜子以及“售后服务费用”等。“售后服务费用”是会计信息披露后有关咨询或查账等发生的费用。

3.竞争劣势成本

竞争劣势成本是指企业以外的竞争对手或合作单位利用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及时调整其谈判策略和决策,从而使企业处于被动地位所引起的成本。当然企业本身也可以利用竞争对手或合作单位的会计信息,及时调整策略使企业处于优势地位,这时可以获得收益。只有当劣势成本大于优势收益时,净劣势成本才发生。

4.信用成本

信用成本是由于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而失信于利益相关者造成的成本。如企业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其数量一旦超过企业的正常现金流量,就会出现现金短缺,或者不能按时发工资,失信于员工,或者不能按时支付贷款失信于合作伙伴等。

5.风险成本

风险成本是由于会计信息的披露而产生的风险费用。如大量的应收账款存在,会夸大企业的经营成果,影响对企业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的评价。一旦应收账款变现能力差,就会使报表使用者高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这就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应收账款一旦变现能力差,还会影响的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带来生产计划,销售计划无法完成等风险。

6.诉讼成本

诉讼成本是指由于会计信息的披露引起法律上的争端而产生的成本。如有时会计信息会夸大经营成果,一旦出现某种不利因素就会出现财务危机,从而造成诉讼成本的增加。

7.社会成本

社会成本是指由于会计信息的披露而引起的罚款等费用。如果企业的会计信息显示企业利润水平过高或者费用水平不合理以及其他的不合理的现象等,企业就有可能因为政府部门或税务部门查账等而承担“超额”的社会负担,如查账费用,罚款等。

四、会计信息的收益与成本的不配比性分析

一般的产品遵循配比原则即谁付费用谁收益并且收益与费用在同一时期配比。但会计信息却不遵守会计配比原则。

1.会计信息不遵守配比原则

会计信息不遵守配比原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是谁付费用谁收益。我们知道,会计信用的制造成本是由企业所有者承担,但企业所有者不是唯一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此外还有政府管理部门,税务部门,企业债权人和其他与企业有经济关系的经济主体等,他们都免费使用企业会计信息的,亦称搭便车者。二是会计信用的使用(产生的效益)与成本发生不在同一时期。会计信息是通过会计报表传给使用者的,而企业报表是第二个时期才呈报,但制造信息的成本却由本时期承担,如年度会计报表在第二年的一季度末才呈报,但会计人员的工资等费用却由本年承担。

2.会计信息不遵循配比原则的原因以及引起的后果

会计信息不遵守配比原则的原因是会计信息不计算效益。为什么人们不计算会计信息效益呢?其原因在于:一是人们对信息的价值认识不足。信息的发展也是近些年的事情,人们开始感到信息对经济发展和生活的重要,但还没有认真去研究它,所以作为信息之一的会计信息也不知道其价值在哪里。二是没有计算信息的价值尺度。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找到计量信息价值的尺度。

会计信息不遵循配比原则是引发虚假信息的原因之一。由于会计信息是免费给别人使用的,那么会计信息制造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可以不负责任的。另外,由于是免费使用别人的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也没有理由要求别人提供的信息一定是真实的。因此,虚假的会计信息就越来越多,不管会计准则制定得如何具体,如何严格,都不能阻止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如果会计信息是有偿使用的就会阻止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其理由是:一方面,会计信息使用者是有偿使用企业会计信息,那么就有权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出要求,如果由于虚假信息造成损失,就有权提讼。另一方面,由于有信息使用者的监督,会计信息制造者就会保证会计质量,一旦其提供虚假信息就会招致:轻者失信会计信息使用者,给企业增加信用成本;重者被诉讼,增加诉讼成本,大大降低企业信用,甚至导致企业倒闭。由此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有偿使用会计信息可以防止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因为它形成一个强大市场压力,督促企业只能提供真实的信息,一旦提供虚假信息就要增加成本甚至承担倒闭的风险。

虚假会计信息也叫会计信息失真。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两个类型:一是会计本身的局限性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如会计制度滞后以及会计人员在处理不确定会计事项时掺有估计因素等。二是人为的因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它又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会计人员的工作失误或水平低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如确认,计量出错等。二是由于会计人员故意制造假账,如会计人员受到某种外在的压力或个人利益的驱动,有意地制造虚假会计数据等。会计信息有偿使用只能阻止人为的因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而不能防止会计本身的局限性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因为虚假会计信息诉讼案还要用会计准则来检验。

参考文献:

篇4

管理会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是会计与现代管理的结合。管理会计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在于使企业经营管理得以强化,促使企业经济效益提升。文章主要分析新经济环境背景下管理会计的创新方法,有利于为企业该项工作的进行提供依据。

[关键词]

管理会计;新经济环境;创新策略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就必须要在管理会计方面创新。传统的管理会计已经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符,难以推动企业的长远进步与发展。在新经济环境背景下,企业必须创新管理会计模式,为企业谋求更好的发展方向。

1新经济环境背景下管理会计创新的原因

1.1促使资源利用率提升管理会计的创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管理会计人员具有专业分析手段,能够详细分析各类资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与决策,使企业资源效益最大化程度提升,促使其生产潜力得以激发,有利于企业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管理会计人员要将多种分析方法掌握,其中包括投资分析、成本预测、财务风险管理等,通过分析后,可得出定向结论,使企业有限资源被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1.2使激励机制得以优化企业激励机制的完善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企业在业绩考核、目标管理、考核标准制定过程中,都需要将会计管理知识牢牢掌握。管理人员要对考核制度进行完善,意识到人才引入的重要性,通过对激励制度进行调整,可以使员工感受到自我价值,做好岗位工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3预测企业发展趋势企业决策的制定对企业总体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决策制定的基础就是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能够准确预测未来资金变动、利润、收入、成本等信息,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管理人员要以企业发展目标与实际情况为依据,分析管理会计数据,预测各项经营活动,便于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2企业管理会计创新的阻碍因素

2.1领导者不够重视管理会计创新目前,部分企业仍然沿袭传统的管理会计方式,领导者没有意识到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单纯依靠自身管理经验,对管理会计工作进行指导。部分大型公司虽然适度进行了创新,不过其中也出现了执行不到位的现象,导致管理会计创新难度加大。

2.2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缺乏部分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的了解不够深入,并未将现代管理理论彻底掌握,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也产生了偏差。管理会计的创新要求管理人员拥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将会计知识彻底掌握,否则便无法使管理会计需求得以满足,更不能够实现管理会计工作的创新。

2.3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还不够完善,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部分理论知识源于西方国家,在我国企业的发展中并不完全适用。我国虽然也有相关理论的研究,不过因起步较晚,研究还不够深入,难以对企业管理会计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3新经济环境背景下管理会计的创新方法

3.1更新管理会计理念现阶段的产品表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特征,竞争优势很难在长期内保持。为此,企业必须重视创新管理会计,在关注企业产品时,还需及时了解社会需求,根据消费者需求设计、生产产品,对产品策略进行调整,可使竞争优势得以保持。除此之外,企业内部还可以构建专业机构监督管理会计工作,确保管理会计的合理性。

3.2构建战略管理会计模式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新型管理会计模式,它是为符合企业长远发展需求而提出的,这种管理会计模式要求企业领导者了解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特征,并结合自身企业,吸取竞争对手的优势。战略管理会计能够使企业生命力得以保持,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及时调整管理会计策略,为管理层制定决策提供依据。

3.3加大力度培训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管理会计工作的创新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加大力度对员工进行培训,使他们的管理会计意识增强,采取措施提高员工的管理会计水平与能力。企业需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重视员工培训工作,使他们将相关业务知识彻底掌握,提高管理会计工作质量与企业管理水平。

3.4调整成本管理方式与市场调研、项目开发相较,产品制造成本所占比例并不大,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中,成本管理工作需将重心转移至成本研发上,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对管理会计进行创新。在管理会计的成本管理中,可以纳入以下几项:①利用适度投资规模,对成本进行控制;②利用市场调研,明确顾客需求,了解服务产品的特征,控制成本;③通过合理投入劳动力,控制企业成本。

4结语

篇5

论文摘要:以美国为代表的新经济现象的出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新经济的发展促使企业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当今波及世界的企业创新浪潮密切相关。创新不仅涉及到企业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的变革,而且与整个社会的社会环境、制度环境、法律环境、人文环境密不可分。在新经济时代。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是企业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新经济的基本内涵包括: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全球经济和网络经济等。美国有线广播网财经新闻把新经济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指所有的科技公司,包括从传统产业改造过来的公司;狭义的新经济则仅指电信、网络和电子商务。联网杂志社《新经济百科全书》认为:“在新经济里,人们靠脑力工作,而不是依赖双手。在新经济里,创新比大量生产更重要。投资人中意的是新观念和产生新观念的方法,不再是机器”。

引领新经济发展的美国吸引了众多目光的关注,美国企业在创新上表现出的活力,更是探寻发展之道的企业、组织甚至国家关注的焦点,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开始不遗余力地鼓励创新、扶植创新,创新成为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创新也成了出奇制胜的法宝。

这一事实的说服力是毋庸质疑的,创新应该成为国家和企业发展的主题。但是,如果多作一些比较分析,不难发现,创新——成功之间的关系,不是表面上看上去那样简单的。例如,同样是发达国家的西欧各国,为什么没有出现同样的现象?日本在20世纪8年展势头直逼美国,为什么没赶上创新大潮?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为什么在相当长时期的高速发展后,反而出现了金融危机?与这些问题相对应的是,创新在美国是如何成为潮流的呢?它源自何处?为什么创新首先是在美国而不是别的国家(地区)形成气候?美国的企业追求创新是天生的本能,还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一、新经济引发企业生存环境变化

伴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美国,知识和技术已超过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财富的创造日益取决于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品牌、员工的智慧和知识)。伴随着新经济而来的是企业经营环境的巨大变化。具体表现在:

(一)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许是难以用数字表达的。根据统计和测算,经济发达国家在20世纪初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0%,20世纪80年代上升到60%~80%,技术进步的贡献已明显超过资本和劳动力的贡献。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1996年的报告中说:“据估计,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到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80%左右”。其中美国高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由20世纪80年代中的14%提高到了55%,而传统的支柱产业——建筑和汽车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分别下降到了只有14%和4%。

(二)“知识”和“人才”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知识和技术贸易”正在加速增长,特别是高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快速增长。1990--1995年间,世界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增长为66.2%,大大高于制造业44.8%的增长速度。全球出口贸易中,高技术产品贸易的比重由1985年的13%左右提高了近1倍,而同期的低技术产品出口则明显下降。经济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国家的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贸易的比重一般都在40%左右,有的甚至高达70%,高技术贸易比重增加成为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此外,科技人才的国际流动也大大促进了知识和技术贸易的发展。

人工成本作为一种传统的比较优势,同其他的竞争因素(如开发研究、运筹设计等)相比,已经显得不再重要。与此同时,科技创新促进了“用脑生产”方式的根本革新,人们“干”得少了,“想”得多了。半导体微型芯片的制造成本大约70%是来自“知识”投入,而劳动力成本只占12%。无形资产开始成为企业重要的资产。

(三)创新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首要因素

每一次重大的科技进步都对产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新经济的发展正是有赖于一批新技术产业群的形成。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资金和资源更是由低成长产业不断流向高成长高科技产业。美国科技股市值由1990年的3000亿美元激增到1999年底的4.5万亿美元。科技股占美国股票总市值的比例由1990年的10%激升到2000年初的33%。高科技上市公司激增,使得美国经济可以对资源进行大规模重新分配,由传统产业转移到高新技术产业。此外,技术关联在产业关联中作用增加,使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加紧密。由于各产业部门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技术关联,使得新经济中一个产业部门生产技术体系的变化将会引起相关部门相应生产技术体系的变化,从而增强了新经济中产业结构的整体性。

(四)激烈的科技竞争迫使企业不断创新

在新经济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企业经营被推向新的环境中。销售额上升,利润额下降;成本提高,效益降低;风险增多,保险系数减少;经营难度加大,成功率变小。加之经济全球化,局部竞争的市场变成全球范围的经营场所,各国的企业都将被逼上同一个擂台,互争高低。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总趋势。在这种严酷的经营环境中,对企业而言,以前被认为风险最大的创新,相对于按部就班,反而成为企业求得稳定发展的手段。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可能在静态中实现或保持,而必须在动态进取中求得。“在信息时代,不是大公司打败小公司,而是增长快的打败发展慢的”。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这是新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无情法则。

二、企业创新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很广,这里特指的是在企业周围由于共同需求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情况和条件。环境对创新的推动力不容忽视,最为典型的要数我国著名企业——青岛海尔电器集团。1984年它还是一个亏损147万元人民币的集体小厂,经过10余年艰苦奋斗,到现在,海尔成为拥有400亿人民币资产,年全球营业额近50亿美元,产品遍及全球,在世界白色家电领域排名第6位的国际化大企业。它靠的是什么?一靠创新、二靠企业文化、三靠优秀的企业家张瑞敏、四靠地方政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创新可谓是海尔经验的核心和精髓,而扶持和保护这种创新精神则得益于青岛市政府。作为沿海较发达地区,青岛市政府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一直走在全国的前面,真正地从百姓的实际生活和需求出发,而企业的最终目标也是为百姓服务,所以,二者最终不谋而合,目标一致,企业努力开拓市场,政府为企业服务也是尽心竭力。这样,企业处于一个整体良好的社会环境之中,经过充分竞争,优胜劣汰,强势企业自然会脱颖而出。所以,一大批强势品牌企业(如海尔、海信、澳柯玛、双星等)诞生于青岛就不足为奇了。

创新不仅仅是大企业的专利,随着小型企业在全球地位的逐渐增强,小企业创新日益得到关注。根据美国小型企业协会(SBA)的数据,全美55%的企业创新是来自于小型企业,这得益于美国完善的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美国的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包括技术、行政、管理、金融、诊断、培训、国际化、信息化和计划等多方面的服务内容。以美国的中小企业国际化服务为例,美国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美国贸易促进协调委员会(TPCC)的作用最为突出,TPCC的措施主要包括:(1)对中小企业出口商提供贸易融资。通过对中小企业出口融资性质、范围等的调查和认识,弄清中小企业在哪些领域最需要资金,以及采取何种方式融资最有效等,然后通过实施简化的、一条龙的融资服务,使中小企业出口商获得出口前的流动资金。(2)政府与私营部门密切配合。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TPCC意识到需要寻找更多的办法去筹集资金来促进中小企业出口,尤其是应该与私营部门密切配合。(3)成立贸易信息中心,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措施。(4)组建出口协助中心,并将其扩展为覆盖全美的出口协助网。这些中心,集中了美国有关部委的服务和计划项目,开展着范围广泛的出口协助活动。从上述一系列措施可以看出,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出口,鼓励其开展国际经营,美国政府从资金、人才、信息、机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这些作法是独具特色和注重实效的,值得我国借鉴。

三、企业创新的制度环境

我国著名经济学者吴敬琏认为:制度高于技术。在此可以将美国与日本的发展进行对比,以探讨制度环境对企业创新以及发展的影响。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企业、文化界都陶醉在成为经济大国的成功情绪之中,美国经济正陷于困境。现在回过头看,这一时期正是各自的转折点。以半导体行业为例,另谋出路的Intel、AMD、TI经历了一番脱胎换骨后重现活力,而日本半导体企业开始陷入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激烈竞争中,四小龙的综合成本比日本企业更低,日本产品的竞争力开始下降。不幸的是,日本的大企业没有如美国企业一样壮士断腕,而是利用自己与银行、政府的密切关系寻求保护。银行降低利率以促进出口,政府想尽各种办法保护本国产业。这种保护短期内有效,但从长期看,问题会越积越多,难免总有掩盖不住的一天。而且日本产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无论是日本近代经济发展史,还是二战后实现工业化的现展史,都突出地显示了大企业行动的历史性作用,众多中小企业所作出的必不可少的贡献,也是在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企业系列化框架下完成的。日本的新经济的特点在企业层面上的主要表现就是建设以大企业的发展为主要动力的新经济。作为高新科技产业和新经济范式典型代表的风险投资,在日本主要是由金融机构的子公司承担的,间接融资的性质和场外交易范围较小的特点,限制了其在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虽然20世纪80年代日本也曾出现过类似美国有限合伙风险投资公司的形式,日本称之为TSJ。但是,TSJ的数量并不记入日本风险投资公司的统计数字,并且TSJ在日本发展也不快,对日本风险投资的影响是比较有限的。绝大多数风险投资公司是大银行、证券公司的子公司,它们占日本风险投资公司数量的70%以上。由于这些公司的资金来源于金融机构,投资的相当大部分属于融资业务,决定了它们势必将大部分资金投向传统企业而不是创新型的高技术小企业。积重难返的制度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制造业企业不仅拿不出像上世纪70、80年代那样顺应时代要求又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实质性升级,而且在近l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生产下降、失业剧增以至企业倒闭。由此可见制度、体制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创新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

四、企业创新的法律环境

创新是知识的创新,所以新经济又经常被称为知识经济。探究创新为什么在美国成为一种潮流、如何成为潮流,不可忽视的是美国企业的法律环境。美国是世界上知识产权保护做得较好的国家,不仅在立法上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创新者的权益,而且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我国企业在核心技术上屡屡受到外国公司的起诉,威盛接连遭到英特尔的打压,国内DVD厂商全面妥协,以及最近发生的思科起诉华为侵权案,无一不反映了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势在必行。企业创新的成果,是企业文化的体现,更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法律途径,对自己知识产权认真保护的结果。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势必将面对来自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压力。知识经济的到来,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就是争夺知识产权。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科技投入也愈来愈大,没有专利的保护,就不能收回科技开发的投入,更不能获得高额回报,也就不能为下一轮技术研究与开发准备资金。企业不仅要有创新意识,更要加强利用法律手段实施自我保护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