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范文

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4-10 14:41: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

篇1

我国电子政务正在进入1个新阶段。最显明的信号就是政府网站正在产生1场质变。长时间以来,我国政府网站毁誉参半,媒体对于其批判从未间断,乃至在人民日报也进行连续的专题报导。外界对于电子政务效益的质疑也主要来自政府网站的服务能力普遍较弱,互动性较差。以致有政府文件也指出当前政府网站“建设主体不明,多头建设现象严重;网站功能不全,内容更新滞后;信息资源扩散,缺少必要的分类整合”等弊病。同时来自多个钻研机构的调查评测表明:我国不少地区以及部门的政府(门户)网站亟待在结构、功能以及情势有较大突破,乃至有些政府网站需要改头换面,推倒历来。

经由多年的电子政务建设与探索,人们逐步明白网站在电子政务中的主体地位——它既是电子政务的外在表现,也是在网络时期“执政为民、直接服务群众”的窗口,更是从电子政务向电子政府过渡的平台。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成败与否,直接标志我国电子政务的成败,效益的施展高下,因而正在成为我国电子政务工作的中心任务。一一月初在杭州收场的国办政府信息化会议上,国务院办公厅领导也明确表示:政府网站成为我国电子政务的主攻方向以及抓手,各级政府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加快我国政府网站(尤其是门户网站)的建设。

然而如何弄好政府网站建设,增进政府网站产生质变呢?笔者认为,这1轮我国政府网站建设成败与否,症结在计划。前期计划好了,乘势发展,不断完美,逐步向1流网站迈进;如果前期计划错了,乃至产生1些小偏差,结果也会造成在原地踏步,乃至造成总体竞争力降落。

为何要如斯高度注重网站计划的工作呢?首先是因为网站的建设、运营以及发展,拥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也就是说,1旦计划好了,容易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1旦走错,就容易误入歧途;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咱们发现,在同1经济社会前提下的两个地区,可能在最初关于政府网站建设的理念、投入资金以及人力都差不多,然而因为1个网站计划好,1个在最初计划时比较随便,经由二⑶年的发展,现在已经经发现了很大的差异。这是由于网站系统自身拥有很强的锁定效应,缘由就指出软件以及操作系统拥有很大的锁定效应。1旦你用了1个系统的数据库,再想换别的系统,就难上加难。也就是说,电子政务系统1旦选定,更换其他系统以及工具就无比难题。现在有些处所以及部门政府网站已经经经由一⑵轮的大改版,个别处所乃至经由二⑶次推倒重来,然而咱们政府网站不能1次大改版,再次大改版,1次1次换系统,造成为了巨大的挥霍。

其次,政府网站计划的水平抉择网站的建设以及发展的水平;低水平的计划就注定限制了网站发展的潜力,高水平的网站计划,就为网站的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发展空间;这是因为“计划抉择结构,结构抉择功能”所抉择的。

再次,优良的、适度超前的政府网站计划对于整个电子政务建设起到龙头作用,有助于整个处所以及部门的电子政务有序、健康地展开。通过计划,肯定电子政务的发展重点,理顺内部系统建设与政府网站的瓜葛,和做好本网站与其他网站之间的接口。如果计划不好,电子政务之间的各项工作还各行其是的话,终究将影响当地电子政务事业的总体推动。

如何做好政府网站的计划呢?

首先是要注重,网站计划是1项专业性工作,是1项标准与创意相结合的产物,既需要必定的标准以及指点原则,也要依据本地区、本部门以及当前很长1段时间的工作重点来参考。要认识到政府网站建设首先是1项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物,但艺术是树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计划好比1个建筑计划图,而不是1个作家的作品,建筑图首先要知足建筑学的基本原理,要实现建筑的基本功能,然后才是其美学部门。因而政府网站建设要遵循自己的规律,保证其基本功能患上到实现。

篇2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以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为目标,把电子政务向实用阶段推进,建设覆盖全市的高速宽带办公网络平台。市政府的这一决定是科学的、有远见的,电子政务的实施是政务改革必由之路,既可以全面提高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又可以从宏观上科学地指导整体工作,更便利市民参政议政,是面向新世纪的迈向信息化城市的重要一步。

我市电子政务系统的建立是以市人民政府为中心设立系统服务中心,市直各局、办、部门为基站,其他乡镇为辅助基站的集散型卫星式网络结构。突出以应用为重点,以信息资源共享为核心,坚持面向政府管理、面向经济建设、面向人民生活、面向资源最大利用,正确处理好信息安全与信息共享的关系,全面实现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务公开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

省政府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开展全国政府系统公文无纸化传输建设的要求,积极建设覆盖全省各地、各部门的电子公文传输平台,省政府办公厅以黑政办函号文件要求,从月——月建设完毕并进行试运行,月开始非密级公文将取消纸质文件,并根据运行情况逐步取消省政府及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各种纸质非密级公文。这一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如不与省市保持同步,不实现电子政务公文传输,势必影响上情下达,将延误我市公务工作的及时性,降低工作效率,造成不应有的政务损失。

目前,我市电子政务技术解决方案已经制定完毕,并与省厅进行沟通联系,征询意见,认为切实可行,要求抓紧落实。孙永先市长指示,将电子政务的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建设电子政务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大的系统性工程,时间紧,任务重,现在急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⒈抓紧落实建设资金。在主系统开发期(一期工程),建立系统开发环境,服务器软件系统基本形成,市政府内部文件传送、审批、网络会议等基本功能完成。急需解决建设启动资金元。

⒉由市信息中心牵头组织,代表市政府迅速考察确定并委托有能力、技术强的网络服务公司加紧实施,争取早日实现电子政务。

⒊请政府办公室予以积极配合,提供相应的办公条件,一是需要无干扰、防盗安全性高的房间安置服务器等网络设备,二是人员办公场所。

篇3

“全球电子政务经过一系列发展阶段后开始成熟,而价值的驱动使得电子政务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随着电子政务进入到非常成熟的阶段,政府部门跨到了一个稳定的台阶,那些不重新思考他们电子政务策略并且不关注增值服务方式的政府会停滞不前。”全球领先的管理和信息科技顾问公司Accenture(埃森哲)在最新的电子政务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提升电子政务水平以及管理效率的话,用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来有效地加强电子政务以及寻找新的突破口,都是至关重要的。”

全球的电子政务都在以稳健的脚步根据每年的新需求不断完善,随着大部分国家的网络建设、基本功能和服务开始使用,全球的电子政务正步入成熟阶段。为了应对新的挑战而开拓新目标就是政府迈向下一个成熟阶段的第一步,这两个阶段之间的平均时间间隔大约是2到3年。

埃森哲指出,从进程来看,加拿大很明显处在先头主导地位,和紧随其后的新加坡、美国的差距在增大。加拿大在电子政务策略和目标更新方面做得非常好。

价值驱动受关注

随着政府都达到了一个成熟的电子政务阶段,他们开始重新评估自己提供的网络服务的前景。在电子政务方面领先的政府都强调,要尽早地通过为自己的用户带来高效的服务和增进内部效率,从而使电子政务项目的投入取得投资回报。而价值概念正在驱动着电子政务向更广阔的前景发展。

虽然增加效率能够让政府更有效地管理成本,但是这并不是启动电子政务的初衷,而是更深层次的好处。埃森哲认为,现在无条件地对电子政务的支持正在被日益增长的投资回报要求所取代。

根据调查显示,随着电子政务项目的成熟,很多政府管理人员都在考虑如何找到新的创意让他们的投资能够带来足够的价值。大部分政府管理人员都表示,电子政务的回报可以存在于公共形象的改进和更易于客户访问。顺畅的处理过程和更好的服务意味着电子政务绝对是一个“少花钱多办事”的有效手段。

埃森哲表示,虽然说电子政务在初期由于不停地投入并不能带来成本的节约,但是当网络渠道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之后,网络渠道可以提供各种服务,原来针对传统服务的资源就可以最终转向其他方面,从而实现节约成本的目标。

CRM尤显重要

在电子政务成熟阶段,在政府重新思考他们的策略开始关注价值提供的时候,他们必须还要树立一个良好的客户形象,因为客户关系管理能够让电子政务更大限度地发挥效率和作用。

今天各国政府实施的电子政务方案基本上都是为了让公民更好地得到服务和更好地互动,政府管理人员急迫地想让电子政务系统更易于访问,努力增加现实的和电话的电子政务访问接入点。而这种利用多渠道来提供服务的准则,就是CRM的核心所在,也只有充分利用各种CRM技术,才能真正提高电子政务的效率。

像美国、加拿大等一些电子政务发达国家的政府管理层,开始逐渐认识到私营企业中普遍接受CRM技术能够为政府部门带来更多的利益,因此他们现在更多地是通盘考虑CRM和电子政务,越来越多地引入CRM准则,作为重组围绕客户的意愿提供网络服务的手段。

埃森哲表示,从CRM的技术特性来看,它能够支持政府改善服务的理想,以公民的意愿为核心,更好地满足公民的要求并改善政府的形象。因此,CRM准则应该是一个好的电子政务的核心。

需要新的突破口

在很多国家政府的电子政务步入成熟阶段时,然后就停滞不前了,一些积极的国家政府会努力寻找新的突破口来激励自身电子政务的完善。

根据埃森哲的调查显示,现在大部分国家取得的进步主要集中在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数量上,而不是服务的质量上。很多国家的公众并不知道电子政务的服务,并且很少有人使用这种电子政务的服务。而且,现在政府已经不仅仅依靠简单地网络上的可用性来评估电子政务的成败,而是采用更有价值的手段,比如网络的使用情况来进行评估。

一些国家的政府官员已经认识到他们在过去设定的发展模式不能和现在的目的相适应了,虽然他们一直都在实现着自己的目标,但是,过去老套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为他们带来预期的利益了。因此,他们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来激发电子政务的活力。

篇4

1农村电子政务系统在构建过程中应做好系统的需求分析

在农村基层管理中构建电子政务系统,其主要目的是满足农村政务管理的现实需求,结合农村政务管理的实际需要,在电子政务系统构建过程中,做好系统的需求分析十分重要。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认真分析农村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需求

农村信息化管理在应用层面上包括:人口、资源、社务、党群、档案、系统维护等方面的信息管理。这几部分是农村电子政务系统在构建过程中所必须满足的需求,只有根据这些需求构建相应的电子政务系统,才能满足农村基层管理需要,为农村政务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1.2按照农村电子政务系统的实际需求划定子模块

在农村电子政务系统构建过程中,只有认真分析系统的总体需求,并根据实际需求划定子模块,才能保证农村电子政务系统构建取得积极效果。从当前农村电子政务系统构建来看,子模块的划分对系统构建及后期系统的使用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做好子模块的划分,并明确子模块的特点,才能提高农村电子政务系统的构建质量,对农村电子政务系统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农村电子政务系统构建中,应根据实际需求划定子模块。

1.3明确农村电子政务系统子模块的构建原则

在农村电子政务系统构建过程中,子模块的构建是一种设计思维的具体体现,对提高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质量和降低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难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当前电子政务系统的实际构建来看,只有掌握必要的系统子模块构建原则,才能更好的为电子政务系统服务,满足电子政务构建的实际需要。

2农村电子政务系统在构建过程中应做好系统的框架设计

对于农村电子政务系统的构建而言,系统的框架设计是关系到系统功能实现和结构构建的重要手段,对电子政务系统的构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农村电子政务系统的构建需要,采用多层次的框架设计,既可以实现功能的分层,也可以降低电子政务系统的构建难度,保证农村电子政务系统构建能够取得积极效果。从当前农村电子政务系统的构建来看,做好系统的框架设计,并采用多层次结构设计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农村政务管理的实际需要,在框架设计中应设计不同的变化维度,并做到功能系统化列表,使系统的功能能够在结构中一目了然,提高系统的功能属性,满足系统的实际需要。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采用模板设计,即Com_Provider<T>--数据访问变化维度。C_Form<T>--界面显示变化维度,及Insert_Form<T>--录入界面变化维度。在框架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系统的维度和界面作出明确的规定,并在具体设计中对变化维度作出规划,使系统的变化维度满足实际需要。同时,还要在具体设计中采用模板设计的方式,提高系统的是适应性,降低系统开发难度,保证电子政务系统构建能够具有良好的可复制性。所以,模板设计并明确数据访问变化维度,对农村电子政务系统构建十分重要。

2)列表显示界面变化维度——表示层C_Form<T>设计。列表显示界面的功能主要包括列表显示、分页、高级查询、连接录入修改窗体等,功能相对稳定。在农村电子政务系统的构建中,表示层的设计是关键,为了提高表示层设计质量,不但要对表示层的功能进行明确划分,还要在表示层中包含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功能,使电子政务系统在构建过程中能够更好满足使用需要,达到提高电子政务系统构建质量的目的。因此,做好表示层设计,并做好显示界面的维度设计,对农村电子政务系统构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3)数据访问变化维度——数据访问层Com_Provider<T>设计。数据访问层的宗旨就是为数据源提供一个可供外界访问的接口。为了提高农村电子政务系统的构建质量,需要对数据访问层进行设计,为了提高数据访问层的设计质量,需要对访问层接口、访问层协议以及访问层与外界对接方式进行合理设计,降低访问层的实现难度,使电子政务系统的数据访问维度能够满足使用需要,因此,数据访问层的设计对农村电子政务系统构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3农村电子政务系统构建的措施及发展建议

从目前农村的发展来看,随着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增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已经初步具备了实施电子政务管理的基础。基于农村电子政务管理的现实需求,构建农村电子政务系统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结合农村电子政务系统的构建实际,要想提高农村电子政务系统的构建效果,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加强教育,普及网络

在农村电子政务系统构建过程中,网络硬件条件是制约电子政务系统构建的重要因素,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构建完善的网络设施,才能为农村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保证农村电子政务系统得到有效应用。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农村基层管理人员教育,使其具备操作电子政务系统的能力,满足电子政务管理需要。

3.2重在流程建设,强调服务导向

在农村电子政务系统构建过程中,除了电子政务系统本身之外,还需要多种配套设施的建设,为了提高农村信息化建设质量,应认识到软件条件和硬件条件对农村电子政务系统构建产生的影响,注重信息化流程得建设,强调服务流程的建设,为农村电子政务系统构建提供有力支持。

3.3制度配套,加强考核

考虑到农村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得实际难度,应将农村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其他管理制度建设相结合,建立各项配套制度,加强制度执行的考核,为农村电子政务系统构建提供全面的配套服务。

4结论

篇5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本质是要保证政府部门能够顺利高效地履行职能,这就要求它发挥信息维护系统作用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侵袭的风险。这一方面要求政务信息的基本设备以及服务应用可以抵御病毒攻击、黑客入侵、间谍盗取甚至遭到恐怖组织的恶意侵害。另一方面还应防止政府内部人员的违规和非法操作,系统在网络中出现的故障,信息产品的失调等诸多威胁。同时还应具备以下五种能力。

(1)可用性目标

可用性目标是信息安全目标的重中之重,它是首要目标,是政务系统正常运作的基础且保障经授权用户得到所需信息的服务。

(2)完整性目标

完整性也是电子政务系统中信息安全当中最重要的目标,它能够预防数据在传输的过程当中不被篡改以及系统功能不遭到破坏。

(3)保密性目标

保密性目标的重要性相对于可用性和完整性较弱。它表示只有经授权的用户才有权浏览带有密级或者私有的信息。

(4)保障性目标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系统的信任基础即为保障性。保障性目标是指能够提供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之外并且实现其子政务系统功能,与此同时,在用户或软件出现故障时,它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在系统遭受恶意攻击时,它也可以提供充分的保护。

(5)可记账性目标

可记账性目标即能够如实记录一个部门的全部行为的电子政务系统。包括事后恢复、法律诉讼、隔离故障、检测和防止入侵、惩罚违规、拒绝否认等不同情况提供相应的支持。

2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任务

由于电子政务所包含的系统是政府机构用来执行政府公职的系统,政府机构行业性质往往与国家紧密相关,由此可见,与其他网络系统不同,电子政务网络的信息安全需具备更高的要求。第一,信息的真实性。这要求电子政务确保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涉及用户的身份是真实的;第二,信息的完整性。它要求传递与存储信息的过程中要避免遭受恶意的破坏,从而保证信息的安全;第三,可用性。即保证经过授权的用户可以顺利正常地使用信息系统;第四,可控性。要求根据用户身份的权限来管理其访问信息的范围;第五,确认性。即建立一个责任机制,从而使用户承担起其对信息操作的责任感;第六,不可否认性。即要求发送以及接受信息的双方不能否认自己正当与不当的行为;第七,机密性。是指信息在传输和使用的过程当中,要确保信息未经授权而导致泄露。

3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在经过分析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要求和任务之后,通过信息安全的4个层次为基础,可以建立一套相关的有效的信息安全评价体系。

(1)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特性,即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单一的信息保密措施还远远不够,还要求我们通过多种保密措施来确保信息的安全。信息安全存在着来自于多方面的威胁,根据不同的性质可归纳为:

a.破坏信息的完整性:非授权用户违反规定对数据进行修改、删除或着破坏,从而导致数据损坏。

b.信息泄露:即把受保护的信息泄露给未经授权的用户。

c.非授权访问:非授权用户非法访问以及使用信息。

d.拒绝服务:授权用户正当访问信息或其他资源时受到非法阻止。

e.业务流分析:它是通过对系统的长期监听,利用统计分析方法,不光对通信频率、通信的信息流向、以及对通信总量变化的参数进行分析,由此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f.窃听:即利用非法的手段窃取系统中重要的信息资源。

g.旁路控制:即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漏洞获得非授权的权利。

h.假冒:即攻击者假冒成为合法者,这一般都是通过非法手段欺诈通信系统或用户来实现的。

i.计算机病毒:即在计算机运行时对系统文件或信息进行侵害传染的一种程序,达到非法的目的。

(2)数据应用安全

要保证电子政务的数据和应用安全,则需要更可靠的硬件环境。我国的电子政务体系通常指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的运作架构,它主要包含所需的"软件"结构和"硬件"结构。要逐步实现国产化就要求电子政务应用软件产品具备良好的平台无关性和可移植性。其评价也应当把握以下几个指标:

a.产品必须具有公安部核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和相应的检测报告。

b.产品必须具有国密办对产品加密算法出示的批文。

c.选择产品的知识产权必须为我国自主所有。

d.选择具有更先进技术的安全产品。

e.严密检查安全产品在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其各项安全功能是否达到安全要求。

(3)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向公众提供一种方便、快捷、透明的电子政务系统。对于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来说,主要包括下面几点:

a.使不同业务、部门、行业在统一的网络平台中实现受控互访和隔离的功能。

b.使认证和管理合法用户的功能得以实现。

c.使全网实现统一管理。

d.使网络平台能够平滑过度以及更多业务的实现。

e.使移动办公业务得以实现并且提供有效地数据安全保障。

(4)有效管理

目前,系统信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往往是受到外部入侵和内部的破坏。有效管理的意义则主要包括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擅自离开岗位,机房重地的随意出入以及在本地磁盘临时存放一些敏感信息等。由于内部人员熟练地了解系统及网络,而且又对系统管理员的工作规律方便掌握或者作为管理员本身职位特殊等因素,从而相对容易进行破解密码、网络的刺探、尝试登录系统及轻易的绕过访问控制机制等非法操作从而对信息造成威胁,因此机构内部也许出现更大的威胁。管理有效是影响电子政府信息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安全系统的核心为政府工作人员的安全策略。政府机构通常可以依照制度管理、人员管理、机构管理等三个方面进行规范管理,从而确保电子政务信息安全。

4总结

篇6

关键词:地方高校;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实验室

1 电子政务实验室建设问题的提出

高校公共管理学科中的“电子政务” 是最热、最新、最具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学科和专业,同时又是最重实践的学科和专业,必须加强实验环节并创新,才能达到本学科对学生的培养需求。电子政务培训模拟教学实验室是一个基于B/S模式的软件系统,主要用于对学员进行电子政务整体概念的培训。按照电子政务成熟阶段的政府组织机构和运行方式,建立模拟的一体化电子政务体系,以便让学员在这样一个模拟环境下,分别以公众、企业、政府公务员等不同的角色进入教学模拟系统的前台(面向公众和企业的门户网站)和后台(政府机关

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或职能部门的业务处理系统)进行实际的操作,从而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实际操作和情景式教学方式,使学员了解电子政务的整体形态、政府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和服务等各个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的方式。通过实践课程学习对电子政务形成感性认识,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从而感受到实施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并能够初步掌握实施电子政务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此外,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当今社会行政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电子政务是政府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重要手段,而电子政务综合实验室的建立对积极进行电子政务的探索与实施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今,我国大多数电子政务实验室的功能只限于科学研究,尤其在中国地方高校,集科研、教学、测试、培训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电子政务综合实验室建设方兴未艾。依托综合型大学一定的工科背景,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教学资源,地方高校有必要建立集上述功能于一体的电子政务综合实验室,从而起到促进科学研究、现代化教学、以及服务社会的综合功效。

2 电子政务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论证

2.1 教学任务的需要

2.1.1 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改革及多层次教学的需求

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 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等学科来讲,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由强调专业对口转变为注重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特别是西部高校,在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如何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的作用,实验室管理与建设如何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更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高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有宽广和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力。因此,单纯以传授或积累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必须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如果在实验教学中能将现在的“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做实验时就会显得积极、主动甚至兴奋,即使遇到了困难与挫折,他们也会千方百计地去克服,在积极一挫折一成功的反复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会得到切实的提高。根据教育部教高司有关文件的精神,要求各高校必须开设相当数量的综合性、创新性和设计性实验,来逐步替代原来的单一型验证性实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培养高素质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电子政务实验室对于本科生、研究生的基础性教育将大有裨益:可以为行政

管理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搭建电子政务的模拟平台,通过模拟电子政务实务,让学生了解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运行原理,熟悉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工作规程,学习电子政务套装软件的基本操作,有利于摆脱以往教学中单一型验证性实验的弊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书本理论与实际操作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创新意识,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地进入角色,为解决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动手操作能力。

2.1.2 整合教学资源的必要手段

电子政务实验室所开设的实验项目主要为公共管理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验,所有公共管理大类专业(如国际贸易、计算机技术应用、信息工程、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环境工程、MPA等)都可应用此实验室进行教学实验。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原有的“计算机机房”似的操作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需要。因此不得不采用大规模的现代化设备、统一的高效软件平台、多层次、多批次的实施上机实践,方能满足现代教学需求。实验室将整合教学资源,发挥综合优势,为学院各专业提供优质的教学实践服务。值得注意的是,教学软件在管理类实验中是非常重要的,长期以来,地方高校在实验室投资上往往重视硬件投入而忽视软件管理,教学实验所需的教学软件大多由任课教师自行解决,这就导致了许多实验根本无法开出。同时,一些通过非正常渠道采购来的软件存在着不便统一管理问题,又由于渠道原因,使得这些软件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了本科教学质量。电子政务综合实验室将扩展其这一领域功能,系统性地对整个学院教学实验所需软件进行统一规划,并通过统一管理,实施有计划的研发和购置,建立综合、统一的基础实验平台与管理机制,从而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2.1.3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建立开放性电子政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提倡开放性实验的同时,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大体可分为3个层次:即基本实验能力、初步设计性实验能力、综合实验能力。针对

这3个层次的实验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采取3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以教为主、以启发为主和顾问式的方法。可以将电子政务基础实验分为3个不同的阶段去进行。第一阶段,对学生基本实验能力的培养。主要是3个方面的能力培养: (1)作风培养,即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工作态度、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的优良品德; (2)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数据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5种实验技能,即掌握基本实验程序、基本操作技巧、基本实验方法、了解常用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3 结束语

篇7

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三是着力推进高校信息公开;四是着力推进CIO制度(首席信息官制度);五是重视数字资源库的建设;六是提高电子政务的实际应用效果。

关键词:高校;电子政务;实践

1 电子政务实验室建设问题的提出

高校公共管理学科中的“电子政务” 是最热、最新、最具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学科和专业,同时又是最重实践的学科和专业,必须加强实验环节并创新,才能达到本学科对学生的培养需求。电子政务培训模拟教学实验室是一个基于B/S模式的软件系统,主要用于对学员进行电子政务整体概念的培训。按照电子政务成熟阶段的政府组织机构和运行方式,建立模拟的一体化电子政务体系,以便让学员在这样一个模拟环境下,分别以公众、企业、政府公务员等不同的角色进入教学模拟系统的前台(面向公众和企业的门户网站)和后台(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或职能部门的业务处理系统)进行实际的操作,从而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实际操作和情景式教学方式,使学员了解电子政务的整体形态、政府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和服务等各个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的方式。通过实践课程学习对电子政务形成感性认识,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从而感受到实施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并能够初步掌握实施电子政务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此外,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当今社会行政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电子政务是政府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重要手段,而电子政务综合实验室的建立对积极进行电子政务的探索与实施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今,我国大多数电子政务实验室的功能只限于科学研究,尤其在中国地方高校,集科研、教学、测试、培训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电子政务综合实验室建设方兴未艾。依托综合型大学一定的工科背景,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教学资源,地方高校有必要建立集上述功能于一体的电子政务综合实验室,从而起到促进科学研究、现代化教学、以及服务社会的综合功效。

2 电子政务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论证

2.1 教学任务的需要

2.1.1 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改革及多层次教学的需求

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 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等学科来讲,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由强调专业对口转变为注重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特别是西部高校,在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如何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的作用,实验室管理与建设如何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更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高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有宽广和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力。因此,单纯以传授或积累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必须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如果在实验教学中能将现在的“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做实验时就会显得积极、主动甚至兴奋,即使遇到了困难与挫折,他们也会千方百计地去克服,在积极一挫折一成功的反复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会得到切实的提高。根据教育部教高司有关文件的精神,要求各高校必须开设相当数量的综合性、创新性和设计性实验,来逐步替代原来的单一型验证性实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培养高素质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电子政务实验室对于本科生、研究生的基础性教育将大有裨益:可以为行政

管理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搭建电子政务的模拟平台,通过模拟电子政务实务,让学生了解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运行原理,熟悉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工作规程,学习电子政务套装软件的基本操作,有利于摆脱以往教学中单一型验证性实验的弊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书本理论与实际操作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创新意识,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地进入角色,为解决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动手操作能力。

2.1.2 整合教学资源的必要手段

电子政务实验室所开设的实验项目主要为公共管理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验,所有公共管理大类专业(如国际贸易、计算机技术应用、信息工程、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环境工程、MPA

等)都可应用此实验室进行教学实验。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原有的“计算机机房”似的操作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需要。因此不得不采用大规模的现代化设备、统一的高效软件平台、多层次、多批次的实施上机实践,方能满足现代教学需求。实验室将整合教学资源,发挥综合优势,为学院各专业提供优质的教学实践服务。值得注意的是,教学软件在管理类实验中是非常重要的,长期以来,地方高校在实验室投资上往往重视硬件投入而忽视软件管理,教学实验所需的教学软件大多由任课教师自行解决,这就导致了许多实验根本无法开出。同时,一些通过非正常渠道采购来的软件存在着不便统一管理问题,又由于渠道原因,使得这些软件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科教学质量。电子政务综合实验室将扩展其这一领域功能,系统性地对整个学院教学实验所需软件进行统一规划,并通过统一管理,实施有计划的研发和购置,建立综合、统一的基础实验平台与管理机制,从而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篇8

1.1数据联合模式

利用数据联合视图和交换接口,将分布式的异构数据转化为逻辑上集中的数据,以实现数据的同步与实时集成。该模型的主要组成包括统一查询接口、数据联合视图、资源目录、访问接口、数据标准化模块等。起关键作用的是数据联合视图,它提供了有效联接和处理异构数据的解决方案,对外屏蔽了数据源的多样性。在业务活动和电子政务门户信息服务中,需求方以不同形式和格式提出查询请求;统一查询接口负责接收定向到集成视图的查询,并使用优化算法进行查询转换,将其拆分为一系列子操作;数据联合视图根据资源目录体系,对已分解的子查询进行资源匹配;由数据交换接口从各数据源收集结果,进行数据标准化和组装,最后将集成结果返回到原始查询界面。上述处理序列以同步的方式实时完成,因此数据联合模式适用于业务需求灵活多变、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电子政务业务协同。

1.2数据整合模式

利用相应的数据预处理技术将异构数据整合为物理上集中的数据资源。该模型与数据联合模型的主要区别是它形成了一个现实存在的数据仓储。该模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ETL(Extrac-tion,Transformation,Load)处理模块,它在各系统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的基础上,面向预设的业务逻辑完成数据抽取、转换和装载,从而屏蔽资源的异构性,最大程度地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这种“预处理”方式,使其更适用于业务处理较为固定、业务流程较为复杂的电子政务业务协同。

2电子政务跨系统协同中的技术融合模型

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将已有技术手段纳入整体考虑,以有效地支持不断变化的业务形态。在初期建设中,不同部门、地区的技术基础和建设模式存在差异,导致各系统间技术兼容性较差。因此,系统间的技术融合是电子政务协同的难点,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现有研究通常依托于特定的技术架构,较为主流的有SOA架构、网格架构、云计算架构等。例如,王红霞等人提出了基于中间件的电子政务系统集成模型;琚春华等人提出了基于多Agent的电子政务技术协同模型;熊曙初等人提出了基于Webservice与工作流的技术集成框架;林颖贤等人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系统协同模型。复杂系统的技术融合中,通常需要将系统间的协同关联划分为多个层次。因此,尽管上述多种模型受所依托的架构影响而形式各异,但它们都可以从层次结构的视角归一为相近的逻辑模型,即跨系统技术融合包括传输层、数据层、功能层、过程层和表示层共5个层次。从这一共性的层次模型出发,建立统一的技术融合标准规范是重点。实践中,需要采用具有良好可扩展性的通用技术标准,以便将互不兼容的电子政务系统进行技术对接,进而将具体技术融合到各业务环节中,推动资源共享和服务协作。基于这一思路,笔者对电子政务跨系统技术融合的层次与规范进行了系统梳理,结果如表1所示。传输层位于最底层,主要解决多个系统间通过网络互用信息资源和服务功能的问题;传输层的技术融合规范主要保障异构系统间的无障碍通讯互联。数据层除了要解决数据转化、交换和整合等基本功能,还需解决系统间的有效访问问题,其实现可以考虑从语法、语义角度进行。功能层依托于业务逻辑,针对电子政务实体的业务关系、资源共享关系进行层次化的功能构建,以解决面向用户的服务问题。过程层根据业务活动和工作流来组织服务功能,其技术融合以服务协同和数据协同为基础,综合运用低层支持协议和相关的集成技术来实现流程化的服务组合。表示层主要为用户提供统一的调用界面,其技术融合的要求在于保证用户从统一的渠道访问其所需的信息,满足用户通过界面方式访问不同系统的应用功能;因此需要提供可兼容多种应用程序的统一界面,以将相对分散独立的电子政务服务组成一个整体。

3电子政务跨系统协同中的服务协作模型

当前电子政务系统服务交互功能急需大力提升,特别是需要将多个系统中的服务功能按用户需求和业务逻辑进行优化组合,以形成新的标准化服务。因此,跨系统服务协作是当前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问题。现有实践中,诸如“网上并联审批”“一站式办公”等服务形式都是以跨系统的服务协作为基础。电子政务中,一项业务活动往往包括多个子业务,这些子业务来源于不同协作机构,但都存在一定的时序约束和业务逻辑关系,可组合为“服务链”。因此,有研究者指出,基于“服务链”的动态服务协作是现阶段电子政务协同研究中亟待深入的。相应地,电子政务业务的服务分解、子服务匹配和优化组合是服务协作的关键。另外,在具体实践中,由于电子政务业务活动的多样性和动态性,其服务协作体系需要有灵活性,以实现“可变流程”业务的配置。因此,电子政务的跨系统服务协作模型需要充分考虑业务需求的个性化配置问题。需求方(用户、业务人员)通过客户端或者协同门户提交业务配置请求,协作管理系统按照指定的业务逻辑解析其服务需求,服务需求由协作系统进行分配,由参与服务的协同机构来满足,且资源与服务对用户透明。综上所述,可将电子政务跨系统服务协作模型归纳如图4所示。该模型可分为服务资源层、元服务层、业务层和服务层。服务资源层中,参与协同的各系统将自身服务功能分解为粒度最小的子功能;在元服务层中,按统一的标准描述各子功能的基本信息(包括服务功能描述、约束条件、输入、输出参数等),并将其注册成为元服务,注册信息汇总为元服务目录,元服务可通过统一的安全接口进行调用。用户在服务层产生业务需求后,系统根据业务逻辑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相互约束的子任务,构成任务流,完成业务过程建模。相应的业务流转至元服务层,由元服务匹配模块查询元服务目录,以最优化和最大化为原则进行元服务匹配。最优化原则要求服务的匹配综合质量、能力、资源、职责、时间响应等维度考虑;最大化原则优先考虑某一系统可命中多个单元的“服务组合”情况。相应地,元服务调用模块通过安全接口调配元服务,通过流程化的服务组合实现用户需求与服务资源的映射。服务链的优化组合在满足业务逻辑约束关系(包括元服务间的顺序、并行、分支3种基本时序约束)的前提下,对存在前置关系的元服务实行串联响应,否则实行并联响应,以提高服务响应速度。

4电子政务跨系统要素协同中的管理协调模型

电子政务跨系统要素协同中,管理协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指出,政府零散孤立的管理职能体系导致电子政务效率降低,管理体制问题对电子政务发展的阻碍日益明显。吴建南等人通过实证分析指出,信息技术只有改变政府内部流程的分工协调,才能显著提升政府绩效。多个国家的实践表明,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与组织架构以协调跨部门横向合作,是实现电子政务目标的重要保障。在电子政务发展初期阶段,跨系统要素协同的管理以主管部门统筹方式为主,以协调不同部门利益冲突和缓解协作阻力;而在成熟阶段,应转向持久型管理协调策略,其核心是建立业务标准、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体系。各国政府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的共性是通过明确目标和建立标准,以结构化方式进行管理协调。相应地,美国联邦政府在电子政务管理协调中采用了FEA架构,自顶向下分别包括绩效、业务、服务构建、数据、技术五层参考模型。英国在电子政务管理协调中建立了以标准化为核心的互操作框架,包括如图5所示的六个层面,自顶向下进行组织协调,自底向上开展变化管理。这一模型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可为我国电子政务跨系统协同的管理协调提供参考。

5结语

篇9

关键词:电子政务;服务器系统;需求分析

0引言

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支撑下,政府机构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公共管理等事务都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进行,我们称之为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建共享、政府实时信息、各级政府间的远程视频会议、公民网上查询政府信息、电子化民意调查和社会经济统计等。政府作为国家管理部门,其本身上网开展电子政务,有助于政府管理的现代化,实现政府办公电子化、自动化、网络化。通过互联网这种快捷、高效的通信手段,政府可以让公众迅速了解机构组成、职能和办事章程,以及各项政策法规,增加办事执法的透明度。

1用户需求分析

电子政务网各项功能的实现需要后台服务器稳定的发挥作用,健全可靠的后台服务器是电子政务的基础性设备,它关系到电子政务能否成功运行,同时也是电子政务网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网上安全协同办公,与公众视线双向互动等系统应用的前提。用户对于电子政务网后台服务器的需求可以做如下概括:

高可用性:将停止服务时间降低到最低甚至是不间断服务。

可扩展性:随着访问的增加,系统具备良好的伸缩能力。

可视性:系统、服务的状态处于一个实时的监控之下。

高性能高可靠性:经过优化的体系结构及合理的备份策略。

安全性:结构上的安全及主机的安全策略。

2用户需求的实现过程

2.1结构分析和安全分析

考虑到日益增长的网站访问流量以及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将WEB服务器迁移到LINUX平台的同时,需要采用合理的方式将访问流量负载到多个WEB服务器上,并添加一台MYSQL数据库服务器,实现高可用性,提高可靠性。依据现有的用户需求,经过周密的考虑后,采用VLS-DR负载均衡集群,MYSQL服务器、负载均衡器的热备高可用集群方案,搭建电子政务网服务器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如下图1所示。

图1 电子政务网服务器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在网络安全方面,数据库与外部网络隔离,只允许Web服务器与监控系统访问,以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还可以节省带宽。同时部署监控系统,实时把系统的健康状态置于可视状态,对系统的运营状态心中有数。

2.2系统软硬件以及逻辑构成

表1系统软硬件构成

2.3Windows Server 2003服务器群集的创建和配置

1)测试环境需求:Vmware Workstation 6.5;3台运行Windows Server 2003 企业版服务器。第一台做域控制器,命名为Server创建lantian.hb.gov.cn域。第二台为主Mysql数据库服务器,命名为Mysql-1,第三台为热备数据库服务器,命名为Mysql-2;两台数据库服务器都加入指定域中。

2)网络状态:三台服务器都工作在VLAN2中。

IP Mask Gateway

Server:192.168.2.139 255.255.255.0 192.168.2.254

Mysql-1: 192.168.2.131255.255.255.0 192.168.2.254

Mysql-2: 192.168.1.132255.255.255.0 192.168.2.254

两台Mysql服务器之间的心跳线使用以太网接口连接。

Mysql-1: 10.0.1.1 255.0.0.0

Mysql-2: 10.0.1.2 255.0.0.0

3)测试步骤:

(1)在虚拟机中正常安装3台运行Windows Server 2003企业版服务器。

(2)配置三台服务器的网络,使之能互相Ping通。

(3)配置共享磁盘。

(4)开Mysql-1,进入磁盘管理初始化新添加的两块硬盘并分别分配盘符Q盘S盘。

(5)关Mysql-1,开Mysql-2可以看到磁盘已经被初始化,给它们分配同样盘符,通常,驱动器盘符“Q”可以用于仲裁磁盘,而“R”、“S”等字母则用于数据磁盘。

整个测试步骤如下表2所示。

表2 测试步骤

4)打开三台服务器,进入Mysql-1,开始创建群集。

分配群集VIP 192.168.2.130,首先添加的是Mysql-1第一个节点,然后添加Mysql-2第二个节点,然后配置第二个节点。在另一个节点上安装群集服务所需的时间要比花在第一个节点上的时间少。“安装”程序基于第一个节点的配置,在第二个节点上配置群集服务网络设置。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远程操作为群集添加多个节点,

“安装”程序结束后,需要验证群集服务的安装是否成功。如果仅完成了节点1的安装,启动“群集管理器”,然后尝试连接到群集。如果已安装了第二个节点2,在任意一个节点上启动“群集管理器”,然后确认第二个群集显示在列表上。

2.4LVS 负载均衡服务器和WEB服务器apache+PHP的安装配置

负载均衡服务器的安装配置通过以下步骤完成。

编译安装ipvsadm;编译安装libnet;

编译安装mailtools;编译安装heartbeat和ldirecrtord;

修改主配置文件ha.cf;修改配置文件 haresources;

编辑文件ipvs;配置ldirecrtord.cf。

最后把上面所有的配置文件复制到作为热备的负载均衡服务器上,在主负载均衡服务器上运行/etc/rc.d/init.d/heartbeat start和/etc/rc.d/init.d/ldirectord start这两个服务,在作为热备的负载均衡服务器上只运行/etc/rc.d/init.d/heartbeat start。ldirectord 服务器会在主节点宕机后自动通过读取haresources文件来启动。

WEB服务器采用apache+PHP的安装配置,分别完成Apache2和Phpde 安装,就可以完成 LVS的结构配置,在客户端通过192.168.1.100来访问WEB服务器得到结果如下图3所示。

图3 LVS的结构配置

2.5监控系统Nagios的安装

监控系统Nagios的安装通过以下步骤完成。

建立Nagios运行账号;编译安装Nagios;修改配置;

配置web界面;设置访问帐户;将nagios信息加到apache中;

编译安装nagios-plugins;启动Nagios;修改SELinux。

2.6防火墙iptables的配置和最终测试

依据以下步骤完成防火墙的配置。

web服务器的iptables配置:设置预设规则;在链中添加规则;查看配置;保存配置。

负载均衡服务器的iptables配置;监控系统服务器的iptables配置。

备份服务器的iptables配置;MySQL服务器的iptables配置。

完成最终测试。

3总结

本电子政务网服务器系统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实现了跨操作系统平台的结合,架构了WEB服务器负载均衡集群、MYSQL高可用数据库服务器集群和高可用负载均衡服务器集群3大核心集群系统,为实现政务网实现各项应用提供了保证。

参考文献

[1]徐晓林,杨锐.电子政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篇10

【关键词】电子政务;发展;应用

一、前言

(1)电子政务的概念。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电子政务本身是一场政府管理体制的变革,将有效的推动政府改革的进程,电子政务就是要通过政府工作流程的再造,政府机构组织的重组,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交互式网上协同办公。(2)电子政务包括三方面的含义。首先,电子政务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数字网络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技术,同时也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技术的发展;其次,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与公共权力行使相关的公共事务,或者为了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而快速处理公共部门内部的事务,这决定电子政务有着广泛的内容;第三,电子政务并不是将传统的政府管理和运行简单地搬上互联网,而是要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运行方式、行政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其更有利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3)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强调的是一个过程,政府作为社会公共管理部门,政府在整个信息化的过程中,其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并要率先实现信息化,那么电子政务则是实行政府信息化的具体途径。政府信息化的过程就是不断推进具体政务工作电子化的过程,也可以说,电子政务是实现政府信息化的一种手段。(4)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办公自动化是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来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作业,从而大幅度提高办公效率的一种管理手段。它强调的是政府内部在各类政务工作的处理方面要运用先进的设备,向无纸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而电子政务不仅强调政府的内部要实现信息化,更重要的是政府向社会、企业乃至公众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也要实行信息化。(5)电子政务与政府上网。政府上网是1999年中国推动的“政府上网工程”形成的概念。政府上网在于,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利用因特网,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向公众信息,实现与企业、公众的信息沟通、交流,并提供一站式“在线服务”,实现公共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不管是电子政务还是政府上网,都是政府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某些电子化的公共服务项目,通过政府网站才能进行,离开政府网站,政府就不可能向社会提供一个单一的窗口。而电子政务的含义要宽泛的多。除了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外,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交流、信息传递等,也都属于电子政务的范畴。

二、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电子政务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随着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已开始触及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尤其是体制障碍、管理障碍等因素。国外建立电子化政府的目标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但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政府,则是在80年代就已开始了。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电子化政府发展较快的主要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国家,且各个国家发展情况也有一定差距,其中,尤以美国发展最快,规模也最大。

三、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府公务员的观念有待提高。电子政务的发展,必然对传统行政权力的行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政府工作透明度更高、更加规范等,这势必对公共权力的行使和运用起到一定的限制和监督作用。是对公务员的权力观、利益观的一个严格考验。我国社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低,包括电子商务发展也较缓慢,也在一定程序上制约电子政务的发展。因为政府信息化很难孤立地进行,离开企业、社会乃至个人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就将失去基础。信息安全成为当前政府信息化中的关键问题。与电子商务相比,电子政务对信息的安全有着更高的要求,因为政府所掌握的信息中,有大量信息对国家的安全与否有着直接的影响。这方面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四、电子政务“三网一库”的建设

电子政务具体的讲就是“三网一库”(二网一站一库)建设,“三网”是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内网),国务院办公厅与各地区、各部门联接的办公业务资源网(专网);“外网(一站)”是政府门户网站。“一库”办公业务与资源数据库。(1)机关内部办公业务网(内网)。主要完成机关内部公文、信息、值班、会议、督查等业务的网上办理,为机关公务员提供政务、管理、决策支持、应急指挥等方面的信息支持与服务。(2)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专网)。专网是在内网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上、下、左、右互联而成的全国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主要实现上下级之间、地区部门之间公文传输、信息交流等功能。专网是由多个局域网互联而成的广域网,两者在物理上是一套网络,是全国政府系统的内部办公业务网。(3)互联网(政府门户网站)。是指政府公众信息网,是搭建在因特网基础上的、面向社会大众的政府门站网站。同时也包括机关大楼布设的可以上国际互联网的网络。为保密和网络安全,这套网络与机关内部办公业务网是物理分隔的。(4)办公业务及资源数据库(一库)。一是公文处理。公文运转对政府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公文处理主要是为公文的有效运转提供保证,实现公文签收、登记、分发、办文、归档、会签、发文等基本功能。二是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是办公自动化系统中最基本的功能,通过电子邮件可以方便地起草、发送、浏览邮件并分类归档,实现各类信息在政府各部门及个人之间快速的传递。电子邮件的应用已成立一种协同工作的机制。更多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依据不同工作流的处理流程,自动地将文档以电子邮件的方式传递给下一处理人,通过文档的自动传递,实现复杂的工作流应用。电子邮件成为用户间交流知识,达到知识互通有无的良好工具。三是签报管理。签报是政府机关内部形成和使用的特殊文件,办公自动化系统需要对其进行专门的管理,主要涉及拟稿、审核、签收、会签、拟办、签批、电子签名、交办、退稿、备查、提交归档、打印、销毁等环节;四是会议接待管理。为政府各种会议的组织和接待提供科学高效的管理:会议的准备、记录和查询,会议的通知、日程和会议纪要的形成;来宾的接送机(站)、住宿、活动日程等。五是信息资料管理。对原始形式的数据资料进行管理,具备刊物编辑、文摘与提要编写、刊号管理,以及刊物查询、统计、汇编等功能。六是领导活动日程安排。协调领导日常活动安排,检测并避免各种可能的冲突,提供有关人员日程安排查询。七是车辆管理。管理机关车辆使用的整个过程,从用车的申请、审批、通知,到派车、回车,用油、维修、车况,以及最后的单据存档、查询、统计等。八是国民经济动态数据库。建立经济发展各项指标、产品、产量及经济运行情况的数据库平台,相关单位部门定期进行更新,数据库对其进行汇总、分析,为领导和工作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五、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和方法

篇11

1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1.1电子政务发展的客观需求和优势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政府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现代化的建设离不开一个高效的政府办公模式,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为政府部门提供了更好的选择,良好的基础网络设施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可以使得政府部门的办公事项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办公过程中节省了纸质资料的整理,政府部门和公民通过网络连接,免去场地的大范围需要,无需排队等待,建设这样的政府事务管理平台,已经是现代化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3]。电子政务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得益于良好的基础网络服务,面对市场化的需求,政府也在不断优化和改善各级职能部门的事务,使得公民事务的简洁性达到最优,电子政务平台的信息更加及时,详细和透明,政府的服务形式得到极大的改变,公民与政府之间的信任进一步提高,同时增加了政府的公信力。电子政务的实现,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前政府部门的勤政廉政建设任务艰巨,电子政务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办公模式,实现“不敢懒,不能懒”的新常态。

1.2电子政务的发展

电子政务发展的主线分为3个主要阶段[4]:20世纪80年代的政府和事业单位内部的办公自动化,90年代的政府部门的电子化工程,2001年以后的全面的政府上网工程———纵向政务业务管理和横向行政管理的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硬件主要包括基础网络设施,终端设备,信息管理服务器,存储设备以及政府部门联网的输入输出设备,软件包括公民使用客户端软件,浏览器和政府的信息管理和处理软件,通过这个系统,实现政府与公民的虚拟面对面的交流,完成沟通,信息上报填写,获取资料,共享政府信息的基本功能。最终目标,是建成以“三网一库”[5](政务内网平台,政务专网平台,政务外网平台和政府信息资源库)为基本架构的电子政务系统平台,现代化政府所应该具有的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化将以此平台为基础实现。借助此平台,政府更加高效、高质地为公民服务,使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政府既能掌控宏观调控,又能微观分析,使得政府服务细致化和个性化。

2基于MVC模式和B/S架构下的J2EE技术的3层体系架构的电子政务系统

2.1MVC模式和B/S模式

电子政务系统是利用B/S模式[6]和MVC[7]相结合的方式开发建设的。MVC由3个部分组成,分为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器(control),设计的目标就是要有效地减少代码的重复率,具有更好地分层结构,提高开发效率和易移植性,同时规范了数据的表达方式,使得一式多用。MVC的功能表示如图1所示。电子政务系统之所以采用B/S(Browser/Server,浏览器和服务器架构)架构进行设计,因其可以借助现有浏览器架构,升级只需在服务器端进行,无需专门开发客户端程序,节省了开发时间,使用符合互联网标准的各种类型的浏览器即可。学习和应用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用户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具备浏览器的基本使用技能即可,多种操作系统平台基于互联网传输协议,能够进行很好的联网,稳定、安全。B/S体系结构的使用简便,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电脑技术不够普及的乡村,也能够得到较快的普及应用,只要用户掌握简单的浏览器,只需一台能上网、有浏览器的计算机即可,对场地没有苛刻的要求,利用互联网实现数据共享和办公的目标。但是随着客户端的要求降低,服务器端的要求相对提高,大量的客户端同时访问,给B/S结构服务器造成很大的压力,维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备用服务器是必不可少的。

2.2J2EE简介

J2EE[8]是一种新型的、成熟的结构架构,含有设计良好的组件,开发和部署应用程序变得更加简化和规范,程序的可移植性、适应性与重复利用率进一步提高。J2EE能在不同的平台间运行,这也是区别于其他技术模型的一大特点。这个特点能解决企业级的不同平台的产品之间无法通信的问题,不同企业产品不能互通的问题。传统的Web技术不能很好地应用在企业重组中,重组企业内部系统的逻辑性更复杂、信息安全和办公模式大幅变化对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J2EE主要是采用Java2的技术,能很好的应对这一系列问题[9]:(1)J2EE的各种组件是由Java语言编写而成的,面向对象语言Java能很好地以对象的方式来表现组件。(2)Java语言跨平台的实现是通过JVM(JavaVir-tualMachine,Java虚拟机),JVM在多种操作系统的平台上运行,由JVM解释Java程序,这就能够保证系统的跨平台性和兼容性。(3)J2EE拥有统一标准的架构和系统服务,J2EE架构提供了对象生命周期、状态改变和维持、线程并发控制、安全检测、共享资源等系统服务。J2EE架构有丰富的系统功能[10],它的组件如JMS,JDBC,JTA,XML,JNDI,CORBA等,都可以与大多数数据库、邮件服务器、消息服务器和逻辑结构服务器等进行良好的结合。J2EE平台的开发过程是以组件为基础的,首先是组件的设计和开发,而后是应用程序的装配和部署,在多层的分布式应用中组件和模型得到重复利用,应用中事务管理更加多变。J2EE规范定义了3种类型的J2EE组件:applet和客户端应用程序是运行在客户端的组件(ApplicationClientComponent);服务器端Web组件包括JavaServlet和JSP(JavaServerPages,java服务器网页);EnterpriseJavaBean(EJB)组件是管理服务器端的业务组件[11]。组件运行在同一个服务器或者不同50农业图书情报学刊:网络技术的服务器上,每个组件都归属于J2EE的某一层,一共有3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如图2所示。(1)表示层主要负责展现可视化结果给人,实现人机交互,用户通过浏览器输入,处理Web服务器请求并向应用系统界面输出结果。表示层既有单纯的信息表示的静态的HTML,也有由JSP或Servlets生成的丰富且具有趣味性的动态HTML页面,增加人类的理解度和提升用户感官体验。(2)电子政务系统的核心是业务逻辑层,主要承担着用主体的逻辑管理。它的主要功能是处理用户在表示层发送过来的输入,同时把处理结果返回给用户能够看到的表示层。各种JavaBean业务组件属于业务逻辑层组件,JavaBeans执行各种业务需求的逻辑代码。(3)数据层主要是管理数据的,完成数据库的操作如查询、修改、读写和存储,完成大量的数据更新和数据存储功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在J2EE架构中,用户通过浏览器输入向Web服务器发送JSP应用请求,如插入,查询,更新,浏览,删除等操作,应用服务器调用JSP引擎调用Java编译器生成字节码文件,字节码文件可以直接在JVM上执行,这也是为什么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安装就可以实现Java语言的跨平台运行,执行过程中通过统一接口JDBC[12]访问数据库,进行数据相关的查询和更新操作,由数据库服务器经逻辑层整理后,将结果返回给应用服务器,而后生成HTML页面,使得符合互联网的传输协议,正确地在浏览器中显示,从而实现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的3层交互式处理过程。

2.3B/S框架下的J2EE与MVC模式的结合

由J2EE的组件形成的应用程序,各个功能模块之间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J2EE的应用程序通过类、组件和解释说明文件组成,并且相互之间进行交互。MVC的数据层与J2EE的数据层相对应,控制层对应J2EE的业务逻辑层,界面层对应J2EE的表示层。二者结合形成了典型的B/S结构,如图3。电子政务系统结构的复杂性也决定了系统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很多技术模块,例如JavaBeans,JDBC,数据库系统,AJAX[13]和JSP等技术。(1)JDBC是用于执行关系型数据库而设计的统一标准接口,是属于JavaAPI,面向C++使用的ODBCAPI,已经很成熟,对其进一步的封装和重新设计,实现JDBC的应用。JDBC是标准接口,可以直接调用连接数据库,在实现电子政务系统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系统的模块性能,所以使用JDBC连接池技术。(2)JavaBeans将属性和方法进行封装,形成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对象组件,开发人员能够方便地利用组件和合理的逻辑创建应用程序,同时可以添加一些个性化的功能。在业务逻辑层,JavaBeans包含了所有与数据库操作有关的实体。(3)AJAX技术可以使网页实现异步更新,前端与服务器交换少量的数据,也就是说不重新加载整个网页,只更新用户所关注的部分内容。(4)数据库技术选择SQLServer2008系统[14],SQLServer2008作为新一代的数据仓储和解决方案,具有很多优点,如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可扩展性好,可跨越多种平台,提供玩这个的XML支持具备完善的、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充分保护数据完整性。(5)JSP是基于JavaServlet和Java的Web开发技术[15],该技术将动态HTML和静态HTML良好地结合起来。

3结论

篇12

【关键词】方法论;电子政务;总体建设;模型

一、引言

近十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建成一批如金盾、金关、金税、金审等重要业务信息系统,极大的提高了行政效率,在支撑政务部门履行职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效支持。政府网站体系的形成,已经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为民服务的桥梁和窗口。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正在逐步形成,为实现部门业务的纵向贯通、横向协同奠定了基础。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的安全保障能力逐步提高。

尽管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条块分隔,信息孤岛现象仍普遍存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程度亟待提高。重建设轻应用的状况依然严重,建设中存在着过度片中硬件资源的投入,追求高性能配置,形成的资源能力往往超过实际应用的需要等问题。业务应用主要侧重于内部事务处理和以提高内部管理效率为目标,面向支撑政府宏观决策和提供公众服务的业务应用还非常欠缺,电子政务对政务部门提高政务效能和提升服务水平的支撑能力尚须进一步加强。

二、先进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战略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策略,从全球范围开展,推进政府部门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美国提出构建全球最大“电子政府”,日本颁布了“电子日本”计划,英国出台了《政府信息化白皮书》,新加坡推出了“IT2000”智慧岛等,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都不遗余力地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建设已经从初期的提高政务效能和提供公共服务,发展到整合全社会信息资源、提高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和促进政府自身的变革。

三、电子政务总体建设框架

1.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不同于传统设计及规划,传统设计更注重于在微观层面完成对单个项目具体方案的设计,传统规划是从宏观的环境及趋势出发,给出整体电子政务的建设方向及任务。顶层设计则是介乎于宏观规划与微观设计之间,其核心在于从总体的业务、应用、数据以及技术架构出发对整体电子政务建设的架构进行梳理,搭建电子政务的基础建设框架,形成电子政务应用建设的规范及原则,使各部门信息化建设均在该框架及规范的指导下完成。

2.统筹建设

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整体建设模式也需进行相应的调整,即改变原有由各政府部门分散建设的模式,按照集中化、集约化的原则,利用云计算的相关技术将软件支撑环境、硬件支撑环境以及物理运行环境三部分内容统筹建设,为我省各部门应用建设提供统一的云计算服务,形成以电子政务云服务为基础支撑,各部门业务应用为延伸的二级建设模式。

3.统一运维

针对总体建设模式发生的改变,整体系统的运维方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即改变原有由各部门分散运维的模式,针对统筹建设部分须由一个独立部门进行统一运维,各政府部门仅对其自身业务应用所涉及软件及设备进行运行维护,形成以统一运维为主,各部门分散运维为辅的二级运维模式。

4.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作为整体流程的最后一环,也是考核整体电子政务建设效果的关键一环。目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缺乏对整体应用效果的评估,整体考核仍然偏重于硬件及物理环境的建设,无法有效推动共部门业务应用的协同发展,故整体绩效评估需要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扩充以及完善。

(一)顶层设计

目前,国际上使用比较广泛的电子政务顶层架构设计的方法论主要为EA框架以及由EA框架引申而得出的包括TOGAF、FEA、Zachman和DoDAF在内的方法论。其中,FEA(联邦企业架构)作为美国联邦政府的电子政务顶层架构,在美国电子政务集中统一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FEA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方法论体系,成为一个值得各国政府部门和集团企业借鉴的重要顶层架构方法论。

1.业务架构

业务架构是为适应战略目标以及发展趋势,以全面支撑政府职能履行为目标,对电子政务业务功能进行规划和设计的基础架构。业务架构的最大特点是在描述政务业务时,以政务业务或具体的服务为中心进行职能梳理,而不涉及具体执行业务的部门机构,从而有利于理清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

2.系统架构

系统架构是业务系统的集合,它根据业务架构分析所得的业务功能视图以及业务流程视图,对各业务的系统支撑能力进行分析,描述从业务功能到系统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得出整体系统的功能视图以及系统间数据交换关系的视图。

3.数据架构

数据架构以实现数据标准化,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具体目标,它根据业务架构以及系统架构对数据的需求,构建数据模型,梳理数据间的逻辑关系,消除部门间信息孤岛的状况,为部门间实现信息的共享和通用构建良好的数据基础。

4.技术架构

技术架构是一个技术和组件的集合,技术架构是IT架构中比较底层的架构,它定义了如何建立一个IT运行环境来支持数据和应用架构,以保证业务的正常开展。主要包括对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以及系统集成架构的描述。

(二)统筹建设思路

1.建立与“大部制”、“十二金“工程相符合的电子政务应用框架

应用软件是为满足用户不同领域、不同问题的应用需求,使用各种程序设计语言和工具,定制开发出的应用程序集合。一般按照在电子政务应用中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公共服务类应用、业务支撑类应用和管理支撑类应用。

2.建立统一的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和物理环境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数据中心的建设分为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和物理环境的建设,为各部门应用软件提供集中化、集约化的运行支撑。

软件环境由系统软件进行构建,用于控制和协调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支持应用软件开发和运行,是无需用户干预的各种程序的集合。常用的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工具及各类系统辅助处理程序等。

硬件环境是承载软件运行的实体部件和设备,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分为网络、存储、服务器及各类专用设备等。

物理环境提供了支撑软硬件设备正常进行的公共基建设施,根据使用性质的不同,分为机房装修、供配电、空调及新风、消防等。

(三)运行维护思路

1.标准、考核、流程

包括运维服务标准体系、运维服务考核体系与运维服务流程体系。运维服务体系包括服务目标、运维边界、作业技术说明书、作业手册等;运维服务考核标准主要包含对运维外包服务团队的日常工作考核与绩效考核;运维服务流程体系主要包含建立在ITIL为基础的运维体系。

2.组织与人员

运维承包商在我省整体战略规划指导下,负责机房、网络、设备、线路和资源的运营和维护管理工作,确保业务的安全可用和业务系统的高效运行。IT服务监控团队负责7×24小时业务监控、业务数据和用户数据集中管理以及业务运营分析、业务运行质量管控工作。IT服务维护团队为全专业网络运营维护部门,负责交换、传输、数据、动力、计算机、安全等各专业网络及设备的现场运营工作。

3.技术与工具

包含三大基础平台,统一监控平台以主机系统、网络系统、安全系统及机房环境各个专业监控支撑平台为基础,通过横向整合建立起一个具备综合分析能力、故障快速定位、故障预处理、故障统计分析等功能的监控支撑平台。统一运维服务平台以ITIL流程体系为基础,为运维团队一个提供运维综合的运维流程系统支撑能力,通过统一的运维IT流程提高整个团队的运维快速反应能力与协调能力。

根据现有业务平台的建设、运营、维护实际情况,目前业务平台的维护形式是垂直、分散的维护架构(平立建设,独立维护)。在完成云平台建设后,因资源池属于统一规划部署,各业务平台共享使用,从原来的垂直、分散维护模式演变为横向、集中的维护模式(资源共享,团队维护)。资源池集中建设后,云平台硬件层面(包括服务器、共享存储、网络设备等)、虚拟化层面(包括虚拟化软件、虚拟化管理软件、云管理平台等)以及应用支撑平台和在云端部署业务应用及通用应用均可以做到集中维护,各部门仅负责维护其不适用部署于云端相关应用的维护。

(四)绩效评估思路

在电子政务中,“政务”是本质和核心,“电子”是工具和手段。信息化作为一种服务工具,本身不能直接产出效益,只有与政府的管理和业务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产生出整体效益。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包括对“电子”绩效的评估,也包括对“政务”绩效的评估。因此,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不能单纯以评价“电子”内容为主,而应充分考虑电子政务所带来的政府业务流程的改变、社会效益的体现,以及电子政务参与主体(特别是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用户)的感受。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不仅要明确我省电子政务建设希望达到什么目标,同时还要明确哪些目标应该排除在重点之外,服务型政府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战略是:

以评促建,评管结合:这是电子政务建设初期的评估战略,尤其是处于技术导向型阶段的电子政务建设。“以评促建”能够使电子政务建设从技术导向型阶段转入服务导向型阶段,系统基本功能都能实现,政务信息较为全面和规范,办事事项较为完整,公众参与渠道更为多元化。在评估的同时,加强上级部门的监管力度,促进电子政务全面建设和整体水平的提高,是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与电子政务实施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

以评促用,服务公众: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出发点,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目标,以服务为导向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绩效评估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是将公众置于中心位置,强调政府角色的转变,推崇公共服务精神,旨在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价值,重视公民社会与公民身份,重视政府与企业、公民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政府需要更加关心民众、关注民主价值和公众利益,更加适合现代公民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的需要。

本研究报告充分吸收其他评估模型的优点,构建了我省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模型。该模型基于电子政务的使命,以战略为核心,以信息化基础、组织提升、公共效益、用户满意等四个角度作为衡量电子政务绩效的维度。

1.“信息化基础”维度

“信息化基础”维度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化基础投入,由于公共产品生产领域的产出不是都能够用货币来衡量的,所以通常更加注重投入的总量和结构是否合理;二是信息化基础产出,对产出的衡量不只是看形成了多少网络设备、业务系统等,更重要的是看“有效产出”,即这些软硬件产品的组合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预设的功能。“信息化基础”维度是其他三个维度的基础。

2.“组织提升”维度

“组织提升”维度主要评价的是由于电子政务的实施使得政府部门自身获得了多少持续发展的能力,只有政府自身能力得到提升,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管理和服务,获得社会更多认同和信任。本维度重点从内部流程与学习成长两个方面进行考虑,该维度重点考察政府内部的流程改进、创新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反映了政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指标,这也与当前所提倡的“创新型政府”、“学习型政府”、“科学发展观”等理念是相切合的。

3.“公共效益”维度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以及公共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四项主要职能。政府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电子政务同其它领域信息化的最大差别就在于电子政务提供的服务具有公共产品属性,这就决定了在进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时更要注重其公共效益。企业提高绩效的目的是赢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而政府进行电子政务建设,不仅产生了内在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为用户提供公共服务而带来了“公共价值“。因此,本维度主要考察电子政务服务的内容与质量,如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的程度等。

4.“用户满意”维度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作为政府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绩效观,特别要体现以公众为本的理念。电子政务关注的重点是用户及满足用户需要以实现组织使命。以公众满意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有效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必要条件。所以“用户是否满意”是衡量政府电子政务绩效的最为核心的因素。以“用户满意”维度统领整个模型,充分体现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以及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

以战略为核心,信息化基础、组织提升、公共效益及用户满意等四个维度互为因果。在四个维度中,“信息化基础”维度是基础,有了好的投入产出绩效,才能实现政府的“组织提升”,政府内在的提升,为实现“公共效益”提供前提,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用户满意”这一宗旨。

四、结束语

本文借鉴国外先进建设经验,提出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流程框架,助力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推进省、市、县各级行政机关信息化建设,推进内部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无纸化、管理决策网络化、公共服务电子化,监督手段科技化,实现政府系统全面信息化。

参考电子政务模型进行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可以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重点应用系统建设和整合,使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更大成效。可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法律法规、标准化和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各级电子政务协调、建设、运维和管理机制。

全面提高应用实效,让电子政务成为各部门政务工作的有机部分,使政府内部办公运作规范高效,实行公开对外服务,管理、决策、服务、监督、公共应急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吉江,邢春晓.美国电子政务通用框架模型研究[J].电子政务.

[2]邓洁霖.NGOSS方法论及其应用原则[J].电信科学,2004,07.

篇13

关键词:电子政务 信息资源 共享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9-0000-00

1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现状

经过10多年的建设,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信息资源总量不断增加,质量逐步提高,结构更趋合理,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政府体制中的条块模式,建设部门对其它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与协作考虑不足,不仅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也降低了政府的社会服务效率、协同管理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成为阻碍信息资源开发应用的瓶颈。

2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在现实行政管理体制下,研究以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和数据共享交换为核心的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技术架构,使之成为横向和纵向的交汇点,打破条块模式造成的数字鸿沟。

(2)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前提下,研究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信息资源共享整合、服务和分析面向政府、社会的应用模式。

3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总体架构

基于省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管理需求,省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总体架构由共享管理中心、部门中心、市级中心和部门节点四类节点构成,其功能主要是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管理及服务、数据交换、数据整合、共享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数据分析及应用等,不同节点功能范围不同,其架构如图1。

图1

省级共享管理中心是整个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核心,基于资源目录和数据交换服务,承担全省性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及服务、共享信息资源整合及分析应用等重点任务。其重点在于支持部门自定义数据交换规则、流程和共享权限,以及共享资源的全面管理,确保数据资产产权不因共享管理中心的存在而变更;同时为数据交换共享提供全过程审计功能,对关键数据交换提供数字签名,确保可靠性和可追朔行。

部门中心适用于具有纵向独立专网垂直业务系统以及实现数据省级大集中的部门,通过在部门内部建立小规模的数据交换实现部门内数据整合,并利用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实现对内对外的数据共享服务,与共享管理中心协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但其目录服务系统依赖省级共享管理中心。其重点是在确保部门垂直系统不受较大影响前提下,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

市级中心,也可以是覆盖多个市的区域性中心,作为省级共享管理的二级节点,在市级进行部署,基本功能可与省级一致,需具备数据交换平台、共享管理及服务,并作为省级目录中心的分中心,由省级目录中心实现统一管理。

部门节点适用于普通政府部门,是数据交换子节点和编目节点;交换节点由数据交换前置、共享数据库、数据服务和安全审计设施构成,在云环境下,部门节点可在共享管理中心实现部署。

考虑到云计算应用的逐步推广和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上移趋势,不再单独设立县级中心,县级部门可作为市级中心的部门节点。

4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模式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模式分为数据服务、资源服务和信息公开三个层次。

数据服务是基于数据的应用和服务,通过数据交换,数据比对,数据验真等形式,实现系统和系统间的实时对话和通信,服务于不同业务系统间的协同。主要通过数据交换技术和WEB Service技术实现,其特点是交换数据量小,实时性要求高,交换频度或服务请求频度高,是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最基本的层次,也是目前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关键。

资源服务是在数据服务基础上,通过对数据的汇聚,按照不同主题、不同对象和分类,进行有效的清洗、比对、分类和挖掘抽取,形成具有特定主题的共享资源库,用于对上层应用系统进行数据支撑,以及资源分析的工具、模型。

信息公开是利用网站等设施,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向社会公众公开相关政府信息。其特点是信息种类丰富,来源众多,形式多样。是政府保障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沟通联系群众的重要手段,也是获取社会反馈,收集社情民意的有效手段。

5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体制

要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仅有技术支撑是不够的,还要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政务信息资源采集、加工、分类、存储、公开、共享、运维、安全、销毁的全过程技术标准;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规范,把信息资源共享作为各政务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绩效评估机制,通过资源共享度衡量部门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成效,提高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积极性,提升信息资源利用的效率与效益。

6结语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推进政务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共享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政府作为公共信息的服务部门,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积极建设高效的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加快促进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增值开发利用,对于全面提升政府综合效力,充分发挥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宏观决策等政府职能具有重要意义。

篇14

夯实精致扬州发展基础

作为全国首批信息化试点城市,近年来,扬州市在推进“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一手抓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项目推进,全面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基础信息平台建设。

1.通信基础网络建设颇具规模。“十五”期间,扬州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50亿元,基本建成了以光缆为主、无线网络为辅、覆盖全市城乡的立体通信传输网络和MPLS VPN宽带多媒体城域网。扬州市通过发挥通信运营企业的优势,加快传统网络的带宽升级,全面拓展网络覆盖范围,合理推进“三网融合”。随着IPv6技术、3G技术即将投入互联网、移动通信的商业应用,全市各大通信运营商已为下一代宽带互联网(NGN)和移动通信网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好准备,全市通信技术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信息高速公路网颇具规模。

2.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全国领先。扬州市在2003年全面启动电子政务建设,成功构建起横向连接市4套班子、市直各部门和县(市、区)级政府,纵向连接市、县、乡(镇、街道)的共158个政府部门和重点单位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我市电子政务专网平台设计的先进性、开放性、适用性、集中性和共享性,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数据交换奠定了基础。

3.GIS公共平台建设初步完成。扬州市从2002年开始GIS公共平台的建设,现已完成中心城规划区549平方公里1:2000、市区210平方公里1:500的空间数据及专题属性数据的获取,全面完成数据测绘生产、数据建模入库工作,形成包括影像、水系、房屋、植被、环卫、公共设施、城管等共120层数据,近500GB数据量。

提高精致扬州管理水平

数字城市建设是提升城市管理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扬州市在夯实信息化基础条件的同时,以政务信息化为目标,积极开展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切实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管理水平。

1.办公更高效。建成了对全体政府公务人员开放的电子政务专网平台,集成了信息查询、综合服务、学习娱乐以及视频点播、经济地图、行政审批系统、公务员邮件系统等几大应用系统。政务专网平台把全市140多个委办局和重要部门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调度、协同政务、决策支持功能,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和决策质量。

2、服务更便捷。建成了对全社会开放的“中国扬州”门户网站,开设了寄语市长、政务公开、招商引资、办事指南、服务公示等栏目和各类专题,同时集成了网上行政审批系统的外网受理功能。

3.管理更科学。各部门信息化建设应用全面展开。市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卡、三网、四库、五平台”的成果。税务部门建成网上报税及综合税收管理系统,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网上报税。环保局开发的“污染源数据统一采集核定系统”率先将环保信息化管理手段延伸到企业,国家环保总局计划在全国24个试点省市推广应用。同时跨部门跨行业的信息共享和应用系统也纷纷开始建设,如涉及公安、国税、劳动等部门的人口基础信息共享系统是全国唯一的地级市试点。

优化精致扬州生活环境

一切以人为本。数字城市的建设最终应是提高扬州市民的生活水平。在政务信息化的同时,扬州开始了惠及普通老百姓生活的信息系统建设。

1.数字化城市管理。市民对生活环境日益增高的期望,加速了城市管理的数字化进程。2005年7月份我市被建设部确定为全国10个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试点城市之一。项目建成以后,全市的每一盏路灯、每一个井盖都纳入管理系统。

2.数字化社区建设。2005年5月在深入调研学习后,我市确定建立“功能多样、沟通灵活、反应快速、管理规范、服务方便”的社区信息化建设思路,以“构建一个平台(市级社区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两套系统(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社区服务信息系统)、整合三项功能(市民求助热线、社区服务网站、管理服务中心)、实现四级服务(市、区、街道、社区)”为目标,全面整合满足社区管理涉及的十项功能、1800多个数据统计分析项目和服务全社会市民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医购玩等方面的需求。

拓宽精致扬州发展空间

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强势的文化魅力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在城市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如何提升吸引力和竞争力是每个城市面临的问题。扬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文化底蕴深厚,扬州市已经意识到要用好文化这张牌,拓展发展空间,即“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运河文化、盐商文化、园林文化、盆景文化、八怪文化等都具有显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都曾盛极一时,而今很多都默默无闻了。如何用信息化手段打好文化这张牌是扬州数字城市建设的下一个目标。我市正着手做以下工作:

1.发展软件产业,展现文化史实,重现历史文化辉煌。扬州曾是古代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要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向全世界重现扬州历史的数度繁华和辉煌。

2.发展电子商务,宣传文化产品,打造文化品牌。建立三维全景网络虚拟展示厅,进行网络交易。真实展现扬州玉器、漆器、剪纸等传统文化产品的制作工艺和独特艺术价值,让传统文化产品借助信息技术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