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乡土地理教学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乡土地理教学的目的和意义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4-04-09 16:05: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乡土地理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乡土地理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篇1

【关键词】新课标;乡土地理;教师要求;南阳市

本文共分为两部分,分别从乡土地理教学目的意义,教师在乡土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来论述新课标下的乡土地理教学。

一、乡土地理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一)乡土地理教学的目的

乡土地理是指本乡本土的地理。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正如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我认为课程标准中的这段话包含有四层意思:

1.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

虽然乡土地理讲的是学生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许是学生熟识的,但是,这并不等于学生已认识和理解了家乡的地理环境,这中间还有一个将感知提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乡土地理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帮助学生以实践和综合学习为主要学习途径,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

2.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乡土是学生观察、了解祖国的“窗口”,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祖国有更深切的感受,从而有助于学生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因此,课程标准把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作为乡土地理学习的目标之一。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从上边的结构图我们可以看出“乡土地理”的教学安排在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学的最后部分,并作为综合学习的载体是因为学生通过学习“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有可能将所学得的地理方法运用于乡土地理的学习;同时.由于"乡土地理"所属的范围就在学生身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践,因而更利于学生好展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

4.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程标准中要求:“乡土地理要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区域地理特征,体现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可持续发展观念,是指即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削弱满足子孙后代需求的发展,是人们在反思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的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只通过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是难以真正确立的;而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结合观察、考察、调查等实践分析自然条件对家乡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以及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等事件对家乡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才能逐步确立。换句话说,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确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乡土地理的学习只能较好地体现了这种实践。因此,课程标准也把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作为乡土地理学习的目标之一。

(二)乡土地理教学的意义

通过乡土地理教学,实现上述教学目标也就能充分体现学习乡土地理的重大意义。

1.一般说来,乡土是学生自幼生活并在这里成长的地方,因而也是学生所熟悉的地方通过乡土地理学习,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家乡伴随自己成长而发生的变化。也就是说,乡土地理具有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因此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人民的勤劳奋发的精神、家乡的 变化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的生动的事实,其远胜于一般地理教学中那些只有文字描述、图片展示或录像等音像展现的事实因而也就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家乡的故土情结,可以激发学生树立改造家乡、建设家乡的崇高志向,这就有助于促进学生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付诸实践。

2.乡土地理的学习,因其可紧密联系当地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实践从而能有力地促进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联系。防灾减灾等地理基础知识以及绘制地图、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地理基本技能,学生都可紧密结合乡土地理的学习应用于地理实践。

3.通过这样的地理实践,不仅有助于培养、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可在考察、调查等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他人合作共事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师在乡土地理中的作用

教师在乡土地理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应从乡土地理教学的特点出发,才能发挥其有效的作用,从而才能实现乡土地理教学的目标。

(一)乡土地理教学的主要特点

乡土地理作为小区域地理,其与世界地理、中国地理都作为区域地理,在教学中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和空间性等共同特点;然而其又有不同于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教学的特点。

1.实践性

乡土地理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教学途径的实践性。地理课程标准中的“活动建议”要求开展:“绘制反映学校或家庭所在地的示意图”;“查阅以前的乡土地图,讨论家乡有哪些变化”;“围绕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开展地理调查”;“开展乡土地理的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活动。这些都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由于乡土地理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实际,这就为在乡土地理教学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提供了可能的条件。

2.开放性

乡土地理教学中的开放性特点是由其实践性特点和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所决定的。乡土地理教学的实践性,要求学生走出课堂,到野外去考察、走进社会展开调查。这是教学形式上的开放,由课堂走向自然、走向社会。

为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就应结合乡土地理教学的实践性放手由学生自由选择单一的或综合的地理问题开展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这是教学内容的开放性,由教师选定学习内容转变为由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探究的内容。

3.综合性

这里所指的综合性是指学习的综合性,这与地理学固有的综合性特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在进行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教学中,虽也强调综合性,但在教学中总是按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分为世界的地形、世界的气候、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气候、中国的农业和工业等章节进行教学的,其间虽也探讨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等,但是,在乡土地理学习中,应更强调学习的综合性,亦即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综合运用所学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观察、考察、调查等实践,分析认识家乡地理环境。

(二)乡土地理教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乡土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学习的综合性特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熟悉家乡的地理

熟悉家乡的地理,是教师能按课程标准要求高质量地完成乡土地理教学的必备的基础条件。很难想象,对自己家乡的地理都不熟悉的教师,能很好地教好乡土地理。当然作为一个地方的地理教师,很可能是外乡人士,那么你要教好当地的乡土地理,就必须尽快地熟悉当地的地理环境,将自己融入当地的社会中去。

要熟悉家乡的地理,应尽可能地收集有关家乡各方面的资料,如地方志,特别是近期的有关家乡建设的新闻报道,甚至包括乡土文学、乡土历史方面的资料,拓展自己的视野,加深自己对家乡的认识。这时,一说到家乡,你便可如数家珍般地娓娓道来;这样,就可能以你对家乡的深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情感。

2.地理实践能力

实践性是乡土地理教学中最显著的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地理实践能力。乡土地理教学中,作为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实践,因此,还应具备组织、指导开展地理实践的能力。

3.了解学生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乡土地理教学也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必须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了解自己的学生,他们的兴趣点,他们的认知水平,还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思想火花。这样才能在指导学生开展野外考察、社会调查中,帮助学生自己选择、确立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而又是学生感兴趣的、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考察或调查的课题。

(三)乡土地理教学要求解析

课程标准中关于乡土地理的教学要求共有十多条(包括“活动建议”),现择要加以分析。

1.“分析、评价家乡地理位置特点” 以南阳市为例:

位置: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河南省地图,使学生首先认识到南阳市地处河南省西南部,居“襟三山而带群湖,枕伏牛而蹬江汉”的南阳盆地之中,为豫西、鄂、陕三省交界处的重要城市。市区北、东、西三面均为伏牛山脉所环抱,南面与湖北重镇襄阳市(原襄樊市)相通,同为“宛襄盆地”。

地势: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南阳周围的地形分析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并作出评价。

南阳市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自然倾斜,东北面有盛产碧玉的独山,标高367.9米,为市区最高点。整个市区处于白河的地势平坦的二级阶地上。

2.“利用图文材料和历史档案,说明家乡主要地理事物的变迁及原因”

例如;南阳旧城格局为六关。即东关、南关、西关、北关、小东关、小西关。老城内的主要街道布局基本上是三经四纬相互交叉,将城区划分为十二个方块,保持着棋盘形的民族特色。现在由于社会的发展,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很多地方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引导学生就此问题开展社会调查,利用假期走访老城老街,感受乡土文化的变迁。

篇2

关键词:高中地理;乡土地理;意义;特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003

一、引言

《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重视高中的乡土地理教学,乡土地理教学也确实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地理学习过程从理解到应用层次上的提高,可以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因此,不能将乡土地理教学仅仅看作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外延,而要对乡土地理教学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了解乡土地理教学的特点,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本文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分析,探讨乡土地理教学发展的方向。

二、乡土地理教学的意义

1. 加深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爱祖国、爱家乡的观念虽然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点,但是这一观念又显得很抽象。乡土成为学生观察、了解祖国的“窗口”,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祖国有更深切的感受,从而有助于学生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因此,乡土地理学习可以加深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2. 熟悉家乡的地理环境

对于“生我养我”的家乡,虽然更多的学生对一些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比较了解,但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家乡的地理环境学生了解的并不多,这中间还有一个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乡土地理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帮助学生以实践和综合学习为主要学习途径,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乡土地理可以让学生将已初步掌握了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地理方法运用于乡土地理的学习;同时,由于乡土地理所属的范围就在学生身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践,因而更利于学生开展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因此,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乡土地理学习的目标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国民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4. 深化学生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识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人们在反思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的实践中形成的。乡土地理要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区域地理特征,体现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因此,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结合观察、考察、调查等实践分析自然条件对家乡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以及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等事件对家乡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才能逐步确立,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三、乡土地理教学的特点

1.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了实践性教学活动对帮助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探究社会现象、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等有重要作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与以往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它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学生深入实际,切身感受一些社会人文现象,并与当地的居民进行交互式对话交流;其次,它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对同一个社会现象的各个方面可以由几个学生小组分别调查,然后进行汇总讨论,各小组从本小组的角度出发提出意见和建议,以达到交互式学习的目的。最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引导作用,统筹各个小组的成果能够及时得到共享。

2. 带有地域烙印的教学内容

乡土地理教学内容是根据各个学校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状况而设计的。各个区域的地理状况千差万别,人文环境又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这就决定了各地乡土地理教学内容都深深地打上了本地自然文化特色的烙印。因而,各个地域的乡土地理教学的重点必有侧重。例如,黄土高原地区乡土教学内容应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和正确认识水土保持与土地开垦的关系,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对防止水土流失提出应对的方案;而城乡结合部地区乡土教学内容应注重城市建设用地无休止地扩大并侵占耕地的问题。

3. 以服务当地为目的的教学目标

乡土地理教学最能反映当地的社会与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与生态等重大的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阅历、观察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已达到一定的水平。他们在乡土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认识、了解家乡的地理特征和发展优势,而且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乡土地理研究工作。他们可以针对家乡经济社会或自然环境的某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评价,对家乡未来建设献计献策。这样,开展乡土地理教学就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了家乡的经济社会建设。

四、实施乡土地理教学的策略

1. 利用网络丰富教学内容

乡土地理教学的交互式和个性化使其网络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这正迎合了现代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的是,基于网络的乡土地理教学需要大容量、开放式、充分体现交换合作、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网络发展的网络化资源的支撑。并且乡土教学资源一定要以本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为主题,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同时,立足本地,建设本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地理教学网站和相关教学资源数据库。首先,乡土地理网络资源的建设要有针对性,是特定乡土区域的教学案例、图文资料、乡土历史地理等,以便学生在开展实践活动的时候作为参考;其次,乡土地理网络资源要有研讨性,通过这个平台,学生或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大家共享,共同讨论问题的利弊,集思广益,进一步丰富网络资源。

2. 运用情景教学

乡土是学生活动的主要空间,学生从小培养起来(下转第11页)(上接第3页)的乡土情结使乡土地理材料更具有亲和力。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乡土地理材料实施情景教学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共鸣,让他们“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也便于他们在课外进行实地的调查发现,使乡土地理材料更加形象直观。地理教学中有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显得有些陌生,这时,可以以乡土地理资料为引线,创设问题或者案例情景,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以寻求解决方案。例如:在城市化教学中,把学生带出课堂,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城市扩展的印象,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发现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包括耕地的荒废、人口的拥挤等,激发学生思考过度城市化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这样,学生被置入一个个活生生的情景之中,对城市化这一概念也就不难把握了。

3. 运用乡土材料案例教学

进行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主动参与意识,因此案例的选取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所熟悉。所选取的案例不但要与相应的地理知识、原理相联系,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充分收集乡土材料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加工设计使其直观、生动,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例如,在“工业地域的形成”一节的教学中,对于上海的高中,完全可以漕河泾工业园区为材料,设计出教学案例。同样,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上海市边缘的生态农业区,考察生态农业区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五、结束语

认识到乡土地理教学对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及特点,我们就要不断改善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方法,把高中地理相关知识与乡土地理实际密切结合,使一向被学生视为枯燥乏味且用处不大的高中地理课教学顿时出现生机。这样就让学生提高了地理学习兴趣,进而认识到学好地理也是其自身必备的基本素质,走向社会才能建设家乡、报效祖国。

参考文献:

[1] 陈 澄等.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教育部.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陈 渔等.地理课外活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4] 景春泉,李 南,谷运如.中学乡土地理教学与乡土地理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篇3

摘要:乡土地理课程是教育性、综合性与发展性均较强的一门区域性地理课程。本文通过简要介绍了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探讨乡土地理课程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指引方向,达到提高新时期乡土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乡土地理课程 资源开发 问题

一、前言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指的是学校师与生所处的某一具体区域内的科技人文、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反映人们文化心理且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主要包括地方文化习俗、物种生态、人物风情、地理、历史、社会科技与生活生产经验等所有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因素[1]。

目前我国高中地理课程都在使用国家制定的教材,在地理课程的教学中严重缺少对区域性教材的开发应用,并且对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区域也没有属于自己的教材版本,这就是地理教育的弊端所在。我国地域辽阔,且各个区域的教育发展程度、社会条件及自然条件等均不相同,无法适应按照一个标准进行育是理所当然的。由此可见,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意义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用,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案例、材料、手段及条件,而且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还开发了学生的地理思维与地理意识,这都是以往的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无法代替的作用。

(一)增强学生认知世界的能力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就是通过挖掘大家所熟悉的现象及事实,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解释、说明,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这些与自己紧密相关的地理知识,从而增强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

(二)提高地理教学的关注度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对地理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很好的宣传了地理教学,使其得到社会各界、家长、学生、教师以及学校领导更多的重视与关注。研究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让人们对当地的人文、自然有更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运用地理学的规律、原理,可以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从而提高地理学科与地理教师的地位。

(三)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渴望认识世界、力求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一种意识倾向,此倾向与一定的情感相联系,它不仅是引起并维持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2]。若能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巧妙的运用乡土地理中气候环境、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的实例,唤起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便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分析

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缺少制度保障

受当下应试教育影响,学校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深受高考升学压力的限制。而且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与其他拥有通用教材的学科课程有所不同,其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渠道、方面要少得多,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所要面临的压力。现行的高考制度无法有效地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展开全面评价,并且学校在财力、人力、课时的安排上往往优先照顾高考必考的学科课程。

(二)教师缺少开发的意识与能力

学校与教师都是机械地执行规定的课程计划指令,并不具备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并且教师的在职培训与职前培养都很少涉及到课程资源的相关概念,所以,其缺乏对课程资源的开发、运用及识别能力。长期以来教科书是不少教师唯一的课程资源,对于类似乡土地理课程这种国家没有规定教科书的内容的课程,许多教师都不知道应怎样去教,更不知道怎样去开发、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三)乡土地理资源开发的结构缺少全面性

由乡土地理资源的内容和素材来看,其偏重对知识资源尤其是有关所用学科的资源开发,而忽略其学科的新进展及各学科间的相互融合与渗透,远离学生生活。再由乡土地理资源的载体来看,乡土地理资源开发通常偏重文本资料,而忽略一些非文字资源如文化景观、生态资源等各种各样的载体形式的开发。由乡土地理资源的分布来看,其偏重乡土地理资源的校内开发,忽略乡土地理资源的校外拓展及利用,其中包括科技馆、展览馆、博物馆与公共图书馆等课程资源和生产生活经验、传统文化、民间习俗、乡土地理等乡土资源[3]。

倘若无法根本上改变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结构过于简单化的现状,则无法充分实现环境、财力、物力、人力等因素的资源优势,也就无法提供丰富的乡土地理学习资源,难以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更无法实现开发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地理教学目标。

(四)学校与专业团体、机构及专家之间缺少联系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是源自于学生的社会生活与学习生活,而不是一个特定的知识体系,其立足于解决学生所关注的社会问题或者其他问题,所以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应当更多地去到社会中寻求、开发并利用。对于学校开发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而言,校外的专业团体、机构及专家不仅是一种人力方面的资源而且是一种智力方面的资源。如果教师与学生仅封闭在校内进行自我研究与摸索,就不能引进新资源,更不能开拓师生的知识与视野。

四、结语

在乡土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认真落实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地方性、时代性与实践性;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教学过程与目的探究性与服务性。不仅要紧密围绕乡土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原则,乡土地理研究与地理教学相结合的原则;还要始终坚持注重实践,注重知识创新、综合、迁移的原则等;全面贯彻“课外与课内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个别与整体相结合,国情与乡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使乡土地理资源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从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参考文献

[1]宋 文.济宁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2,4:1-5.

篇4

【关键词】乡土地理 实践能力 地理知识 地理教学

乡土地理是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义务教育大纲还特别强调“地理教学应密切联系乡土实际,注重实践活动”。我国现行的通用地理教材适合在一个较大地区统一使用,而乡土地理则适合在县市一级范围内使用,以适应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较大的地区差异和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

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内容意义深远。

首先,乡土地理教育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乡土地理知识一般都是学生熟悉的,看得见、摸得着、能具体感知的事物,这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了解了乡土发展历程、发展优势和面临的困难,很容易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和建设家乡、报效社会的感情。爱家乡,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使我们感到非常亲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建设成就来之不易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今后自己应该如何为家乡建设出力,为环保作贡献。

其次,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最能体现“由近及远,从已知到未知”的教育原则。乡土地理是学生学习其他地理的基础 ,先观察、研究和熟知本地所见的具体事物,再推之较远地区和其他国家的地理情况,这符合认知过程的逻辑。

再次,乡土地理教育是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它可使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具体化、形象化,是地理学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生动体现,能使学生形成真实的地理观念和正确的地理判断。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本地教学资源优势,将乡土案例渗透在地理教学中,使地理教学更加贴近社会实际、贴近现实生活,乡土观得到生动体现,切实提高中学地理案例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更能鼓励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关注家乡的情感。教师紧密的运用学生身边活生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进行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入乡土地理的内容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紧密结合乡土材料,巧妙设疑,激发学生求知欲。地理事物和地理事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地理概念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抽象内容。为此必须利用乡土地理内容阐述说明,使学生从未知到已知,从抽象到具体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例如在《交通运输》这节中设问,为什么兰州市东部批发市场选择在火车东站附近?学生对此问题很感兴趣,并抢答到,主要是临近陇海―兰新铁路交汇处,交通便利,便于人流、物流的集散。再如,介绍观光农业,学生不太理解,农业怎么会跟观光旅游联系在一起呢?这时就可以举个例子。比如每年的四月八,苦水猪驮山上求签拜佛的人纷至沓来。这时也正是玫瑰花开放的时节。我们就可以建一些基础设施,吸引上山的人们,尤其是城里人来观光,游玩,增加经济收入。只要举出身边的例子,学生就能理解。

2.应用乡土地理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地理教材阐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空间距离远,具有全局性和典型性,而地理图表又是抽象的文字符号,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故此,教师必须运用乡土地理知识进行教学,使学生由近及远,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去观察、分析地理事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例如,在讲解工业布局在城市区位中是否合理时,我以兰炼、兰化两大企业为例分析。因兰州冬季盛行西北风,而兰炼、兰化位于城区上风向,大气污染非常严重,所以兰州的空气质量特别差。显然,兰炼、兰化的布局极不合理。同学们就开始讨论,有的说那就搬迁。教师趁势结合兰州新区的开发,告诉学生传闻说兰炼、兰化要迁往新城区,引导学生讨论这种搬迁的可行性。最后得出结论:由于搬迁费用十分昂贵,很可能迁不过去。这就是工业惯性。这样既解决了学习问题,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3.用身边的事实更容易让学生动情动心,从而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可能把所要讲的事物和现象都搬到学生眼前,又都不可能前去观察,也不可能都靠实验解决问题。但是,我们知道一切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客观存在于学生周围的,为学生所熟知的乡土地理知识,就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从而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比如,在讲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兰州夏天和冬天天亮天黑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而得出“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这个结论,使学生加深印象。因此要让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新闻和地理现象,能使学生成为社会的有心人,避免培养出新一代的书呆子。

4.课外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乡土地理调查,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培养能力。比如在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要素,这是令一般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我在教学中将学生带出去实地观察,看看具体的地形情况,什么鞍部、陡崖、山谷、山脊、陡坡、缓坡就会一目了然。另外,还有很多内容都可以让学生去调查研究。比如搜集近郊农业产业结构、兰州市工业布局、区位选择及对环境的影响、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分布、城市规划、旅游资源开发等等。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广泛应用乡土地理知识,将其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对所学地理原理、规律的感性认识,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素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地理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同时还能丰富地理教学的内涵,扩展地理教学的外延,最终达到传承乡土文明,凸显乡土文化特征,实现地理科学的社会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一、 新课标下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要求:“乡土地理要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区域地理特征,体现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乡土地理学习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和建议:①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②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感情。③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虽然地理新课程标准对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在教学实践中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是,由于很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中学乡土地理教学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1.地理课程内容偏离环境保护、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表现为乡土地理课程的“省、市中心”的城市化倾向突出,它更多地关注省情和市情,课程内容忽视学生实际情况,部分知识教学要求偏高。

2.乡土地理课程内容深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老师依然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能力、需要、兴趣及经验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仍然占居上风。

3.乡土地理教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在中学乡土地理教学过程中根据“一纲多本”和“面向当地”的课程改革原则,各地都在探讨乡土地理教学和教材编写,但乡土教材的编写远落后于乡土地理教学,而且没有专人编写,鉴于时间、精力、财力所限,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的处理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弊端[1]。因此,新课标下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变得尤为重要。

二、 新课标下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的选择

乡土地理泛指家乡的地理,但不同层次的教学可以选择不同的尺度。考虑到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范围,中学乡土地理教学一般选择县域。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开展乡土地理教学的基础环节,因此,新课标下选择乡土地理教学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教科书内容

乡土地理教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各地的位置、面积、行政区划、历史沿革、政治经济、地形、气候、水文、动植物、人文、民俗风情和风景名胜都可以作为乡土地理教学的内容。但是,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科书的补充,要紧密联系教科书[2]。因此,在进行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的引入和选择时,一定要考虑联系教科书内容,不必面面俱到。

例如:在讲解高中地理必修(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差异”一节中“城市的不同等级”这一知识点时,首先指出,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城市人口的规模,引入学校(济源四中)所在地区的城市人口,进而指出济源市、郑州市的城市人口,引导学生根据标准对照划分城市的等级。在讲解“影响城市等级的因素”知识点,引入济源市的区位条件:济源市地处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地形复杂,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全国经济布局中具有东引西进、南下北上的有利条件。这样,自然地进入乡土地理内容,加深学生对城市等级的理解,学生会对济源市的发展过程和前途有较正确的认识。

2.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

乡土地理中有许多属于传说、民间轶闻的内容,对于那些迷信的传说,在引入乡土地理内容时,要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加以分析批判。比如,本地民间有“天狗吃日”的传说,认为出现这一现象是妖魔鬼怪在兴风作浪,会天崩地裂,以此来扰乱人心。实际上,这个传说用地理知识来解释,不过是一种平平常常的“日食”现象。

3.乡土性和系统性相结合

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内容要体现乡土性,使学生能够强烈地感觉是当地的,与自己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同时又符合地理教学规律,具有系统性。在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只有把乡土性和系统性有机统一,才能较好地反映当地全面特征并突出特殊性。

4.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内容要适时适量

在地理教学中,引入乡土地理内容时机要恰当,内容要适量,必须与教材的教学内容同步。如:讲地形时,要以当地地形的发展变化说明地表形态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讲气候时,要和当地的气候特点、类型和成因联系起来,说明气候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讲河流时,要和当地河流联系起来,说明什么是河流水文和水文特征等等。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少则三五句,长则三五分钟;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经验,结合本节课所教授的地理知识自己总结。实践证明,中学乡土地理的教学内容选择得恰当,时机把握得好,既能达到乡土地理教学的目的,又增加了学生对教材中地理知识的亲切感和可信度。

三、 新课标下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的组织

“好的材料加上好的烹饪才有好的味道”,教学得法是新课标下进行中学乡土地理教学的新理念,恰如其分的教学内容加上巧妙、合理的组织才能达到新课标的教育目的。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注意以下四点。

1.声像并茂,具体生动

研究表明,视听并用将获得更多的教学信息量,更长的记忆保持率和最佳的学习效果[3]。中学乡土地理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性最强,同时也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活动,如何将选择好的乡土地理教学内容有效组织传递给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学乡土地理教学中充分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选备关于乡土地理知识的录音带,系列录像带,幻灯片,真正做到有声有色,图文并茂,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多途径开展学校乡土地理活动课

首先,要把乡土地理活动教学纳入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和学校教学计划之中,使之“有章可循”,这样,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其次,要注重对乡土地理活动课的组织和安排,中学生兴趣高但往往意志不坚定,可能对地理活动课三分钟热度,因此,要加强组织管理,制定乡土地理活动课计划与实施细则。第三,重视对乡土地理活动课的管理和投入,提供地理活动课必备的简易仪器,增加活动经费等。当然,乡土地理活动课的形式和规模也要根据乡土地理教学内容而定。

3.重视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乡土地理的实践活动是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在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的组织处理过程中,要摆脱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调查、野外考察和参加访问等活动,让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获取丰富的地理知识。例如:在进行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的组织过程中,可以开展“我爱家乡”的主题班会,要求学生事先通过调查访问,准备演讲稿,然后,在班会上畅谈家乡的变化、资源优势、经济发展、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等等;也可以通过举办地理手抄报展览的形式,将学生调查的家乡自然条件、企业发展、耕地变化等情况以图标、文章相结合的形式展示于手抄报上;还可以开展乡土地理小论文竞赛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乡土地理教育校外基地,定期组织考察,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有重要作用。

4.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下,以乡土地理的素材为切入点,合理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主钻研,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例如:在中学乡土地理教学中开展“环境保护”的专题活动,组织学生分组到“乡土区”进行调查,然后,在课堂上汇总信息,交流讨论;以“城市与人口”为专题,为学生提供信息平台,让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开展讨论。

参考文献

[1] 杨军谈.乡土地理教材编写的原则.教学与管理,1997(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