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09 14:33: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对药理学的认识和感受,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这学期,我有幸选上了实用药理学。俗话说"兴趣是良好的导师"。正由于我对药理学感兴趣,所以我才选修了使用药理学。同时,我作为一名制药工程的学生,学好药理学是我的学习任务之一。
怀揣着愉悦的心情开始了我学习实用药理学之旅。虽然我们的课程并不多,但是我在课堂上获得了很多药理学知识。古人曾说:"学,然后知不足"。所以,我会在不断的学习及积累知识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以及为下学期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用药理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向药学知识的大门,所以我很珍惜每一次学习药理学的机会。首先我从课件的总论及绪论中得知了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其次,我知道了药理学的研究方向,一方面研究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研究药物本身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前者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后者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通过对绪论的学习,它不仅规范了我对药理学的认识。而且还了解到它与主要研究的内容。我知道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老师的每次授课都会给我的身体注入新鲜的"营养"--药理学知识。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我自身的知识体系得到了丰富与完善。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总会总结一些学习方法。好的方法能使我们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认为我有必要谈谈我的学习方法:
主要有以下四点一、重点突破法
曾有学者断言:任何知识的核心内容仅占其全部知识的约20%,弄通这20%就相当于熟悉了该知识的大半。这一观点尽管并不完全适用于药理学,但却可以有所借鉴。所以我们必须清楚老师的教学大纲,每章每节的重点与难点。对于重点的概念及药理机制的作用都应深刻记忆。
二、提纲挈领法自上学以来,老师都强烈要求我们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诚然,我们需要理清各章节大致的内容。第一步就应该从目录入手。药理学的学习也是如此。在自学和复习时,可以在通览一遍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回过头来以提纲挈领法重温各章节内容。这种方法尤适用于概念性、系统性较强的内容如总论的学习。如此步步深入,可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更便于理解与记忆。
三、"点"、"面"结合法在各论的学习中,代表药与同类其他药之间也有"点"与"面"的关系。可以先将代表药的作用、作用机理、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吃透。然后将同类其他药物与之相比,找出并记住与代表药的不同点即特点其他性质则可由代表药的性质推论。如此可举一反三可事半功倍。
有了以上的学习方法,我通过自学以及课堂的学习。我不仅了解的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尤其是青霉素,而且知道了为什么我们在输青霉素之前我们都得进行皮试。青霉素在各类病中的应用。再者,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药。抗真菌及抗病毒药以及感冒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较常见的也是我们运用的最多的药物之一。通过对这些药物的学习。我对我们日常生活用药有了大致的方向。例如:镇痛药去痛片用于腹痛、胃痛、头痛、月经痛、腰腿痛、解热镇痛抗炎药,乙酰水扬酸(阿斯匹林可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等。抗真菌及抗病毒药、复方苦参水杨酸散适用于敏感真菌所致的皮肤真菌病如体股癣、手足癣、头癣、甲癣、花斑癣、浅表念珠菌病。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适用于治疗敏感真菌所引起的体癣、股癣、手癣、足癣和花斑癣。
时间如梭,岁月的脚步总是走的那么快,一晃选修的所有课程都结束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药理学的博大,它让我懂了以前的从未涉猎到的东西,它也让我对这门学科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虽然选修课的学习结束了。但学习药理的念头并没有结束。同时一件事的结束也意味着另一件事的开始。我将开始学习与之相关的学科一弥补我知识上欠缺。因此,我一直很珍惜每次学习实用药理学的机会。其不仅指导我们在各类疾病中如何用药,而且丰富了我们的视野,提升了我的知识体系。让我更懂药、更喜欢药学。
动物科学学院
关键词:实验;药理学;地位和作用
中专卫校药理学实验可分为学生操作、教师演示#种方式。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学会认识药物作用从何而来的科学方法,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通过实验,还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发展学生智力起着重要作用。
一、药理学实验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专卫校的学生,是从初级中学过渡而来,他们在初中阶段学到了不少自然科学知识,有了对自然界粗浅的认识,并充满神奇的遐想和对知识的渴望,而对医学这门科学,尽管日常接触的不少,但真正了解的却不多。大多数学生对化学、物理感兴趣,而对生理、生物不感兴趣,对医学更是陌生。由于年龄的特征,他们的学习兴趣易激发也易转移,有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失去学习兴趣。教师要把握好“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构成学习动机的一种动力的时机,除了正面教育外,直观有趣的药理学实验更能激发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苯巴比妥抗惊厥作用》这一实验,同批号同样的药物———尼可刹米,按,3分别对只相同体重的小白鼠行腹腔注射,结果是",分钟前给了苯巴比妥的一只安然无恙,而没给苯巴比妥的另一只却惊厥死亡,学生看到了苯巴比妥的作用,也感受到了药物作用的神奇力量。又如:病理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讲这一内容时,正逢雨天,气候较冷,感冒的学生不少,找一位由于感冒体温升高了的学生,和一位正常体温的学生,分别服用同等剂量的复方阿司匹林片剂,结果是感冒发烧的学生通过药物的作用出了汗降了温,另一位正常体温的学生却无任何感觉和反应,这使学生感到进行药理学实验很有趣味。
二、药理学实验能够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提高学习效果
理论来自实践,实践可以再次验证理论,药理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有助于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如大剂量的阿托品能扩张外周及内脏血管,解除小血管痉挛这一概念,讲完后学生总是似懂非懂,半信半疑,因为从理论上推理,阿托品阻断4受体后,血管平滑肌至少不收缩,但也不能扩张。如进行一次这项实验,让学生亲眼看一看,然后再指出阿托品对血管的特殊作用,学生就容易理解,而且印象深刻,牢记不忘。
三、药理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积极思维,就必须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只有积极自觉地观察,才能获取正确信息,发展思维,获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认识药物的规律。如《有机磷酸酯类的中毒解救》,在这一实验时,学生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实验家兔中毒后:烦躁不安;大小便失禁,唾液腺分泌增加;瞳孔缩小;肌肉震颤;呼吸困难。解救时,每班个实验小组,分别用不同的方法,第"组不给任何药物解救,实验家兔会由烦燥不安转入抑制状态,并且呼吸困难越来越严重,最终死亡。第#组给阿托品解救,其它症状很快消失,但有反复情况,而且肌肉震颤一直存在。第’组用解磷定解救,所有症状均可消失,但作用出现得很慢。第%组既用阿托品又用解磷定,大小便失禁、唾液腺分泌增多的现象很快消除,尤其瞳孔看着往大散,肌震颤、烦躁不安也逐渐减轻。分析这些观察到的不同现象,联系学过的理论知识,学生就会总结出有机磷中毒时,什么情况下该选什么药物,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地用于临床。
四、药理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演示实验结果是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基础。
教师进行操作,其目的是让学生观察、领悟、模仿,但是如果只让学生看实验,听讲实验,模仿实验,或者观看录像上进行的实验,还是远远不够的,不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要提高学生独立操作的技能,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体会看到实验结果时的心情。新晨
操作技能是指一系列实验动作的合理、完善、协调的活动能力,它必须在具体活动中形成、体现、发展。药理实验按部颁计划要求,共开设个,学生亲自做这些实验,不仅可掌握动物的捉拿法,仪器设备的使用法,各种途径的给药法,还可为今后的临床课学习,以至于临床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例如:反复练习小白鼠尾静脉注射法和家兔耳静脉注射法,就可提高学生静脉注射的实际操作技能。
关键词:课改;实践;药理学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221-01
以人为本、能力本位、学习方式变革和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改革中各学科所共享的四个最基本的理念。如何运用课改理念,改变当前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的陈旧观念,引导学生学好药理,并注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成为药理学教学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
一、当前学生药理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与普通高校不同,不具备抽象思维、推理等能力,本身又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而药理课程信息量大,内容抽象,系统性差,知识零碎。学生更是感觉到枯燥难学,与未来执业无关。在学习过程中,无目的性的预习,甚至不预习,课堂走神,课后不复习的情况比比皆是。
我们的任务是在认识到问题的同时,找出学生的长处,了解学生的兴奋点,引导好其学习。
二、运用课改理念,引导学生学习
(一)临床实践带进预习。预习任务对于高职校的学生来讲,一方面要吸引其完成任务,另一方面,要通过预习,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前可让学生到医院完成一定的预习任务。如在开展“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教学时,我们可要求学生分组进入医院,调查门诊青霉素使用情况,填好表格,由各小组总结情况。
高职校的学生直接形象思维强于抽象逻辑思维,学习中以感性认识、行动把握为主。先实践再学理论,入门简单,学生对即将学到的药物产生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容易激发和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让学生很早养成职业观念、职业态度,了解工作条件、工作纪律,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短时间内螺旋式的上升。
(二)“边做边学”,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并提出问题,带着疑问学习“应用知识”,是高效学习的必由之路。在药理学的教学过程中,采取学生课堂讲学、案例或情境模仿等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其成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其能力。
1.学生课堂讲学。在课前准备中,班级同学可进行自由组合进行分组,根据教师安排的讲课内容,准备课堂上为全班讲授教学,把现有知识和自学过后对于新课程的理解,综合在一起相互进行补充和完善,尽可能的制作课件进行一定的板书设计。
2.案例、情境模仿。教师在项目教学课堂讲学中,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案例或情境模仿,这样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对于涉及的新课内容要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后,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学生自己的案例和情境中去。
通过这些任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产生疑问,促使其为完成任务主动思索、寻求答案。对于有难度、没有解决的问题,学生会在之后的教师讲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加强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使他们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达到目标。通过“做中学”,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语言表达、应变能力、计算机应用等多方面的能力,增强团结协作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我们药理学和临床的紧密联系,间接地引导学生端正学习这门课程的态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学生互助式复习。在课后复习时,教师无法替代学生自己的思考,知识的结构体系由学生分小组自主整理。例如,在“心血管药物”这一部分整理复习时,小组成员通过互查、互评,进行互教、互助。每次课请一位学生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复习前一次课的内容。
三、应用课改理念后的教学效果
(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2007级高职8个班级中4个班进行了课改实验,另4个班仍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在期末对8个班级进行了药理学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级对药物学课程感兴趣平均率为89%,而传统班对药物学的感兴趣平均率为70%。
兴趣是支持人们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学习钻研的力量源泉,是学生学习的潜在动力和保障。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才会成为可能。采取了课改思路下的教学过程,教师明显在课堂教学中感到学生对课堂兴趣的增大,期末成绩也有所提高。
(二)提高了期末成绩。07级学生在药理学期末考试中,4个实验班平均分为84分,而传统班的期末均分为71分。
(三)得到专业课教师的好评。药理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在学生二年级的第二学期开设,为护理专业课程(特别是内护)打下基础。通过了解,对07级的4个课改实验班,内护老师明显感觉到学生药理基础扎实,教学轻松;而4个传统班对于专业课程涉及的药理学内容需要重新的巩固。
四、反思
事实证明,在课改理念下对学生学习进行的引导是有明显成效的,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事项值得注意:
1.介绍的这三种教学方式中,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任务质量提出要求,并且在课堂上适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价,给学生以一种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278-02
改革中药药理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修订完善实验教材、以学生为主导的设计型实验、将教师的科研成果、新思路与方法引入实验教学,是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中药药理学是在药理学及生理学后开设的一门理论课程,是中药学与药理学的桥梁科学,是中药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对该专业学生理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验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更不同于毕业实践,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脑和动手相结合,以教师指导为辅,学生动手为主的现场实践课。要使学生处理好知识与实际能力的“转换”关系,实验教学则是“转换”的桥梁。深厚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以加深和巩固。中药药理学实验是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学习环节。因此在实验教学上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注重实验教学各环节
目前中药药理学采取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传授式教育”,这种教学方式,存在着过于注重知识传播倾向,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被忽视,学习的学习主动性易被压抑。中药药理学与中药、中化、中药鉴定、生理、病理、药理学等多门课程具有一定的交叉性,是一门桥梁学科,通过讲授实验的原理、目的、步骤、注意事项,同时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来解释实验过程中间出现的实验现象。试验中重视实验的设计,必须要依据实验的实际要求,全面考虑好实验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去自己选择设备和仪器。近三年来,随着教学环境的不断改善和设备更新换代,学院向教学投入的实验设备,增加新内容,使得综合实验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还同时还配备了如多功能小鼠自主活动记录仪等新型仪器设备,目前教学实验的常规仪器设备齐全,购置大量教学模型等教具,能够满足实验教学及临床教学的需求。实验室的设备由专人负责配备和保养,完好率达90%以上。实验对于中药学的学生来讲是最重要的,只有通过大量的试验,才能够让他们真正切身意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同时,如果离开了试验,他们讲无法真正接触到药学的真谛,也无法为人类的进步而解决一些关键问题。所以重视实验环节的教育,是刻不容缓的。
二、加强中药药理学课程设置
实践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特别注重实验课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并不断增加实验课学时比例,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设计和修改新的实验体系,要将实践和理论合理的综合起来,加强学生解决实验的能力。教研室老师专门对开展实验内容进行反复的讨论,对每年打算开展的实验项目和内容进行认真研究,让学生可以有意识地感受到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给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变化,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专门邀请全国有名的中药药理学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对现在参考的实验教材进行重新组织选择或有目的的修订和编写,使得应用的实验的方法与目前的仪器条件相符合。在教科书中针对不同的内容,对实验内容和操作的难度都有所限制,选择内容基础、操作简便的实验,安排了较多切实可行的实验,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从学校的实际看,由于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各学校的实验条件存在着差异。因为中药药理学的实验方法非常多,容易造成学生对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各项内容和实验整体性缺乏系统与规律的认识,同时由于某些特殊的实验内容周期较长,因此着手建立实验课程的课件,以利于学生的各种实验操作,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可以弥补这些的不足,比如说中药腹泻实验等,学生不可能了解到整个实验的过程。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形象的给学生展现实验教学。老师通过使用实验装置图以及其他的演示方法,给学生讲解实验过程,这样可以把本来枯燥的实验,可以很形象的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多媒体技术是一门非常好的学习工具,对于这门技术而言,老师在一些方面可能不如学生掌握的精通,所以在这个合作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会取得共同的进步。同时在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引入该学科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结合目前该领域或该科学的主要发展和研究方向,提高实验内容的设计性、综合性、应用性的比例。然而新技术的引用是有限度的,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高新技术和教学技巧,教育是需要人参与的,所以我们最终都要将重点放在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水平上来。再好的教学手段,终究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我们不能过分依赖于一种工具。就像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样,如果一成不变,那么我们可能还停留在历史的某一个过程,停滞不前。
三、关于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建议
学生在实验刚开始时出现一片混乱的现象会出现,对千变万化的化学现象在观察时,往往目的性不明确,无主次分不清重点,实验开始做的过程中,往往带有强烈的兴趣性和好奇心,但注意力不集中,往往一进实验室就匆忙的进行实验,在实验中我们提出学生从事实验的基本要求,为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动手参与能力,多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强的实验,改进实验教学内容和设计,最大限度发挥实验教学的预期效果。教师只要适时点拨就可引发学生积极、活跃的思维活动,从表面的、个别的实验现象中发现本质的、普遍的客观规律。虽然只是验证一些已知的结论,但对学生是一个亲自实践的过程,是切身经历,这种成功获取知识的经历促使学生更加主动、更加努力的去实践和思考。教学对于教师来讲,是永无止境的,我们不能因为一种学习方案,让学生取得了一点进步,而认为这就是一成不变的真理。我们应该以科学的变动的理论来理解我们当前的教学方法,适当的改进教学方案,让教育的参与者——学生和老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取得更大的进步。合理建立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和实验教学的运行机制,引导教师逐步转变教学理念,教学理念要符合高等教育的要求,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面
受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素质的影响,药理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较少。实验主要是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大部分实验是对前人做的工作进行极为简单的重复,实验内容陈旧、单一,学生按照课本和教师要求照葫芦画瓢,逐步完成实验操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基本不用动脑去思考,只是机械地完成实验,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一次或两次实验后即对实验课失去兴趣,后面的实验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在实验考核方面,大部分教师为了便于操作,会将实验报告作为评分的主要依据,导致有些操作能力不强的学生,因为实验报告写得好甚至字迹整洁美观而得到较高分数,而那些具有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未必能得到高分,学生实验水平不能得到客观评价。这种考核方法使得药理学教学结果偏离教学目标。
1.2学生方面
职业院校学生由于没有升学压力,相对来说普遍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心理素质不强,缺乏主动意识。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经历发现,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部分学生课前不预习,存在操作不规范、不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导致实验成功率不高。有的学生甚至在实验结束后,随便涂改实验结果,或抄袭他人的实验报告。有的学生对动物有恐惧心理,自控能力差,不敢动手操作,只是在一旁观看别人操作甚至根本不看,特别是女生会在实验过程中大呼小叫,严重影响实验课秩序。此外,学生在实验中,缺乏安全意识和卫生意识,例如,使用注射器、探针、剪刀等危险器材时,易伤及自己或他人,实验结束后不认真清理实验器具以及动物排泄物等。
2药理学实验教学改进措施
2.1实验教学体系
2.1.1发挥预实验的作用预实验是指实验指导教师在每学期开学初将本学期计划开展的实验先做一遍,对实验内容尤其是实验结果预习一遍。这样一方面通过对整个实验进行评估,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排查,可以保证实验设计合理、方法规范、过程科学严谨、结果重现性好;另一方面也可以熟悉实验流程,调整实验的不合理之处,以提高实验精确度、灵敏度和准确度,确保实验成功,保证学生能得出较好的实验结果,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通过预实验理清重点、难点,在即将开展的学生实验中做到有的放矢,高效合理地利用实验课时间,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2.1.2强调预习的重要性预习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学生预习,即在进实验室之前对所做实验有一定了解,包括相关理论知识,所用器材、药品及基本操作技术等,对于不能理解的内容在实验课上带着问题听讲;二是实验指导教师预习,实验前充分备课,在理清思路的同时把实验重点、难点标记出来。上实验课时,由于学生已经提前预习,对实验的大体思路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指导教师便可着重讲解实验重点、难点,并亲自演示。实践证明,通过预习,带着问题听课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和理解教学内容[1],指导教师也可以更轻松地驾驭课堂。
2.1.3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虽然职业院校主要是培养实用型人才,但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也不容忽视。要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逐步加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有文献称,此举可以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科研素养,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和谐统一[2]。具体做法是:在实验开始前一周,指导教师给出实验项目,提出基本要求,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基本流程,然后在全班展开讨论,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得出一份比较成熟的实验方案,由实验指导教师审核并补充,使之更加合理、周全,最后全班以此方案进行实验。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药理学实验课的兴趣。
2.1.4让实验课走出实验室药理学实验教学应具有更广阔的视野,不仅要有立足实验室的踏实,而且要有走出实验室的智慧。传统的药理学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而验证性实验这种灌输加模仿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禁锢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3]。我们可以把验证性实验变成推测性实验,比如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受客观条件影响难以开展的实验视频,也可以放到网络上或制成光盘,让学生在宿舍或家里观看,而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和上课时间,这样做也许实验效果会更好。具体做法是学生先观看实验相关视频,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现象推测药物的作用部位、方式和效果,进一步推测药物可能的治疗范围和不良反应,从而激发学生兴趣。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能直观反映药物作用的动物实验。例如,验证氯化铵的祛痰作用,可以通过视频直观地得出祛痰药的作用方式。多媒体可以展示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充分传达教学意图[4]。推测法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药理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的魅力所在。
2.2药理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2.2.1口述考核让学生口述实验相关理论知识。例如,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解救实验,让学生口述中毒机制,以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让学生口述实验方法、注意事项,如给药途径与剂量、观察时间等,考查学生对实验流程的熟悉程度。在口述过程中观察学生对实验整体的认识和对细节的把握。考核可以采取先预习实验,后抽查学生预习质量的方式;也可以统一考核,指定题目,让学生制作课件并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对学生预习起到督促作用,也会使实验过程更轻松,有利于达到预期效果。
2.2.2基本操作考核药理学实验操作考核应注重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学生只有熟练掌握基本操作后,才能为以后相对复杂的实验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考核内容可以是动物的捉拿与固定、小白鼠的腹腔注射、家兔的耳缘静脉注射等。考核采取集中训练、逐一考核的方式,即在教师讲解演示完基本操作后,学生即开始反复练习,若学生认为可以顺利完成基本操作,就可以找教师进行考试,教师对学生的操作作出评价。所有学生必须通过考试,否则实验成绩为零分。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某些胆小的学生只在一旁观看同组学生动手操作,自己不参与实验的现象,从而实现全员参与,共同进步。
2.2.3实验报告考核实验报告考核是传统的实验考核方式。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验结果的载体[5]。但是有些教师往往只看实验结果是否正确或字迹是否工整,对结果的真实性不关注,对结果分析更没有要求,导致不能公平地给出实验成绩。对待实验结果的严谨态度是科研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品质,学生书写实验报告时应实事求是,无论结果如何,都要如实记录,尤其是结果不令人满意时,更要仔细分析原因,决不能弄虚作假。实验指导教师不应单纯以实验结果评判成绩,应以学生是否如实记录结果,对结果分析是否合理为依据评定成绩。
【关键词】 护理药理学;教学;人文关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护理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已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式,发展为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身心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整体护理模式,对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生)不仅要有精湛的护理专业操作技术,而且要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和心理素质。护理药理学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但在教学中,往往重视药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易忽视人文关怀教育,或不知如何去做,若如此则不能完成全面育人的职责,故必须加以纠正。
1 更新观念,树立教师人文关怀理念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个人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1],其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或者说是人文关怀[2]。西方公认的医学之父——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有一句名言:“知道是谁生了病,比知道他生了什么病更重要。”这句话中有一层含义是无可非议的,就是医护人员更应该关心生了病的“人”,而不仅仅是他的“病”。目前,高职护理教育普遍认为护士应具备较系统的医学知识,需培养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而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则以学生的专业考试成绩和就业率来衡量,因此,认为搞人文教育是务虚、是不必要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造成护生缺乏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对待病人缺乏同情心,职业道德水平偏低,不能把护理对象放在一定社会环境和一定的心理状态之中去分析,而去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等。随着护理观念的转变,整体护理观应运而生。整体护理活动是以人的健康为主导,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时刻体现出对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关注,要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这就要求培养出具备人文精神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人文精神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作为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护理专业人文精神就是集中体现在对病人(服务对象)的价值。美国学者Leninger博士曾说:“没有关怀就没有护理,关怀照护是护理专业的精髓。”现代护理推行的整体护理的宗旨:就是一切以人的健康为主导,人文关怀是其魅力所在。而人文关怀教育并非只是简单地通过学学人文课程、听听人文讲座、看看人文书籍来积累,人文修养的提高是一个终身教化的过程。不仅要系统地学习相关的人文学科知识,更要在教师授课活动中渗透人文关怀教育的理念。教师要通过学习不断更新现代护理教育观念,树立对护生进行人文关怀教育的理念。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这一理念才能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将护理药理知识与护生人文关怀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牢记以病人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 护理药理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教育的方法
高职护理教育强调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人文精神教育应多渠道、全方位进行,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中,特别是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教育,发挥人文教育功能。护理药理学是位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起着桥梁作用的一门学科,是护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现代护理模式的改变,促使护士已由过去单纯的用药执行者,转换为用药的执行、监护、咨询和指导等多方位的协调者。为确保病人用药的安全,防止和减少药源性疾病和事故的发生,不但要注重相关用药护理知识的讲授,更要注重在授课过程中渗透人文关怀教育的理念,才能更有利于对病人进行主动、全面的整体护理,使病人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以便更好地为病人的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2.1 身正为范,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力量 护生进入了学校,我们的教师必须精心对护生进行培养和教育,使其成为实用型护理人才。护生在校期间最初是通过观察教师的行为举止、工作态度等方面来理解护理工作的。护理药理学是学生较早地意识到护士每天要给病人用药,要保证病人用药的安全。身教重于言教,药理学教师的言行举止、人格魅力等对培养护生的人文精神可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护生今后的护理用药工作起着很大的作用。正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护理药理学教师首先要对护理工作有极大的热情,对患者关爱体贴,有同情心,对护生负责和给予无私的爱,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宽容人、理解人等优秀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要主动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将自己的人格魅力充分体现于日常的教学活动,去感染学生,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人文关怀。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注重学生人文知识,注重品德的培养,使学生对护理用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人文修养都得以提高,做到以人为本,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合格的、人民满意的护理工作者。
2.2 爱生如子,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 我们对病人施以人文关怀,提倡人性化的护理,就要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理念,首先要让护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人文关怀。护理药理学教师要与护生平等相处,把自己看作是他们中的一员,尊重护生,了解护生的需求,倾听护生的心声,处处关心帮助护生,爱生如子,让护生生活在一个充满关爱的环境中,从而营造出学校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这样,不仅让护生在校期间人文修养得到较大的提高,而且他们踏上工作岗位后,也能自觉主动地以人文关怀的理念回报社会[3],把病人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人,去尊重病人,关心病人,与病人交朋友。这不仅增强了病人生活的信心和战胜疾病的勇气,并且能积极配合治疗,在护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治疗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2.3 理论教学中人文关怀理念的渗透 人文关怀理念的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可以使学生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通过护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训练只能培养出打针、发药的机器人护士而已,要充分发挥护士的职业道德修养,就应该在传授专业知识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的教育。病人是行医之本,人文是护士的灵魂。护士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病人,而不是没有生命的机器。护士不仅需要提供技术服务,更需要投入感情提供艺术服务。护士应该把病人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人,去尊重病人,关心病人。在讲授药物不良反应时,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让护生换位思维,体会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可引起学生对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认同感,给教学内容赋予生命的意义,告诉护生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知识,并给予患者用药指导。例如,在抗恶性肿瘤药物治疗过程中,我们应不断地与肿瘤患者交谈和沟通,及时了解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发热、出血、脱发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信任我们,与我们成为朋友,更好的调整肿瘤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情绪活动,在相当程度上,这也决定着他们的配合程度、治疗效果甚至预后。因此,护理药理学理论教学不但是教师传授护理药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护生进行人格塑造和加强人文关怀理念教育的重要过程。在护理药理学理论教学中不断渗透人文关怀理念,使护生建立起对患者进行全面主动的整体护理,从而使患者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2.4 实验教学中人文关怀理念的渗透 护理药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它的理论、学说和结论都基于实验结果,并不断通过实验得到验证。我院护理专业开设了不同的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药物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毛果芸香碱和阿托品对腺体分泌的影响、配伍用药、有机磷中毒及解救和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动物血压的影响等实验内容。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小鼠、大鼠和兔等实验动物,通过实验可加强护生实验基本技能的培训,包括实验动物的选择和捉拿、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的确定、护理药理实验常用的方法等,这既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从事科研工作必需的基本功。动物实验不仅培养了护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学习护理药理学的兴趣,而且也培养了护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整体的护理能力,为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巴普洛夫曾指出:“没有对活的动物进行的实验和观察,人们就无法认识有机界的各种规律,这是无可争辩的。”医学研究离不开实验动物,否则就不会有医学的进步和发展[4]。护理药理学实验是离不开实验动物的,但动物也是生命。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更应该注重人文关怀理念的渗透,教育护生不要把动物当玩具用注射器的针头去刺,要善待动物,要注重动物福利。同时,应尽可能减轻动物的不安和疼痛,比如,给动物注射药物前要检查注射器的针头是否有倒勾,有则应换新的针头,还要注意进针的角度和速度等。另外,还应给予动物良好的术后护理,在实验结束或实验过程中获取标本应采取安乐死的方法等。通过实验课和动物保护的教育,使护生认识到实验动物对人类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是值得我们尊重的,应把动物看作是我们的朋友,平等对待,去关心和爱护它们。由此教育护生应有爱护动物、尊重生命的大爱精神,加强护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强化了人文关怀,使护生学会关心和体贴病人,能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
总之,护理药理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的优势,抓住护理用药中的人文关怀理念,对护生开展人文关怀理念的教育,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精神,这将对护生的人文素质修养的提高及其终身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亚男,林彦山.论现代护理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J].护理学杂志,2004,19(1):28-30.
2 史瑞芬,周柳亚.护士人文修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2-3.
我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美誉。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境外势力、经济利益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食品药品行业安全问题形势严峻,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愈加突显。据统计,近年来发生的药害事件70%以上是以经济利益优先为根本原因,20%以上事件是由于责任意识淡漠所导致。医药行业价值观的普遍偏失或错位,使诚信意识、责任意识、规范意识、安全意识缺失或缺位,行业自律水平低下,漠视生命形成习惯,唯利是图形成风气,行业价值观的纠正、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刻本文由收集整理不容缓。我校是药学人才培养重要基地,从源头上预防药害事件是学校重要责任。药理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教学规律,把德育渗透到药理学的教学过程各环节,将合理用药与职业道德有机结合起来,倡导学生从事药学工作中要以德为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一、药德的内涵
药德是药事道德的简称, 是指药学工作者在思想、情操和言行、举止等方面应该自觉遵守的准则[1]。它可以调整服务人员和药学人员之间、药学人员之间、药学人员和整个社会之间的关系,它也是一般社会道德的一部分,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药学领域的表现。“仁爱济世、清廉守正、精修慎用、勤勉谦和”是我国传统药德的核心内容,也是传统医药价值观的高度提炼。其中,重义轻利、珍爱生命是其医药价值观的核心。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新的形式以及新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提出了新的药德教育体系,将药德教育全面渗透专业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果,确保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二、加强药德教育的意义
合格的药学工作者不仅要精通药学知识以及药学技能,还要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情操。只有这样,才可承担起治病救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任。药德教育是当今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是促进药学科技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保证,药德教育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促进学生思想情操的转变和升华
药理学教学中融入药德教育,使学生深刻理解和领会“大医精诚、励志笃行”校训精神的时代要求和药德、师德的传统内涵和时代精髓,强化价值导向,树立诚信意识、责任意识,自觉养成讲道德、重修养、尚清廉、促和谐的良好风气。
(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药学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和提升药学工作者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形成和发扬良好的药学道德风尚, 从而促进药学工作者思想、业务素质的提高[2]”。学生时代形成的知识经验和道德素养是以后工作生涯的基础,因此,在学生时代就应该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提升医药工作质量
具备良好医德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一般都能保证药品的质量安全,做到质量第一。药德教育还可以使医药人员提高对自身职业的理解,可以提高他们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热爱,从而在工作中可以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对患者充满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义务感,进而时医药工作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
三、药德教育在药理学课程中渗透的体现
(一)从绪论教学开始渗透
绪论作为药理学课程的根基,是课程教学的起始部分,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药师”角色意识不强,对“药德”的深刻含义和要求知之甚少。为了增强学生的药德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在讲授药理学课程绪论部分开始,就有意拓充药学人员的职业道德内容,强调药品的特殊性,药品与没有本质的差别,如果剂量过大药品也可转化为,可以伤害人类健康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倡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扎实掌握药理学理论基础和应用技能,培养严谨认真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规范自己言行,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健全自己的人格,在实践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
(二)在合理用药中的渗透
药物作为战胜病魔的有力武器,随着医药学的迅速发展,药物的更新速度迅猛,药品市场琳琅满目。面对同样的疾病,可选用的药物有数种或更多,而如何选药则既取决于医药人员的专业水平、价值观念、道德良心及对患者情感。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少数医药人员受到经济利益驱动,不顾合理选药原则,不顾患者健康需要和经济承受能力,而肆虐的选用新药贵药。针对目前医药行业存在的不正之风,启发学生换位思考,培养学生“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本精神,强调选药坚持“安全、有效、经济”原则,掌握正确选择药物和给药的方法,避免滥用药物,坚决抵制不正之风,讲良心,重感情,真心实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三)在药物不良反应中的渗透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若科学用药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但若滥用药物则可产生广泛的不良反应。在讲解糖皮质激素、氯霉素等药物时,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药物的作用特色,认识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关系,用药时要根据病情的需要,充分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权衡利弊做出选择。针对老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要充分考虑不良反应的危害和后果,避免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四)在实训教学中的渗透
1概述
1.1学习药理学的意义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和规律的科学,指导临床防病治病、合理用药、开发新药,并为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生命科学的进步.药理学是专业基础课,其理论和实验教学并重,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学科.因此,医学生学好这门课将来可以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对从医执业至关重要.
1.2学习积极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是维持学习、推动学习、激发学习的原动力.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它包括注意力的集中、意志的努力、情绪的振奋、认知的活跃、行为的投入等等.成功的教学有赖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是由积累向拓展转变的过程,学习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学习过程中既需要教师的教学和指导,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和自由度.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提高学生的药理学习成绩、实践技能及综合竞争力方面显得尤为重要.[1,2]
2提高学生学习药理学积极性的方法
2.1让学生充分认识学习药理学的重要性首先要向学生讲解学习药理学的目的及意义,间接建立兴趣.当学生对该课程没有太强的吸引力时,了解学习目的及意义就显得异常重要.教师通过介绍药理学的发展简史及趋势,并引导学生从国家、社会发展的高度去看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对学习的个人意义及社会意义有较深刻的理解,从而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2.2教师从多方位、多角度关心学生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关心帮助学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使学生由衷地喜欢老师,进而间接地喜欢你所讲授的课程.
2.2.1增强服务意识,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多投入感情,多关心帮助学生,注意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做到人性化服务,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心感受,一视同仁,尊重学生,视学生为朋友,积极主动与他们沟通,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保持愉悦的心情,并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充分得到学生的信任,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2增强学生的自信意识,提高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奖赏、赞扬等鼓励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其自信意识是激发学习积极性不可缺少的手段.积极的鼓励、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主义感等,是对学生的一种积极肯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产生继续努力的愿望.但表扬要注意适度,过分的夸奖会引起学生骄傲并忽视自己的缺点,即使责备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采用巧妙的方式,在表扬的同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批评时又肯定其积极进步的表现.
2.3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师,要注意自身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做专家型、研究型的人才.勤于钻研业务,认真仔细备课,反复研究教学方法,做到知识渊博,功底扎实,上课具有艺术性.多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启发学生的智慧,以此提高学生的悟性.要为人谦虚、勇于创新,努力成为一名有理想、有追求、感情丰富、与时俱进的教师.时刻树立教学相长的观念,与学生共同研究切磋问题,虚心讲解、学习,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要具有坦诚、虚心、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通过与学生交流探讨,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丰富和完善.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们往往是缘于喜欢某位老师,进而喜欢这门课程,所以教师要增强自身修养、提升个人魅力,从而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讲究授课艺术,提高理论课教学水平
2.4.1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安排授课内容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及进度,逐层深入,循序渐进.教学内容着重于基础,主次分明,有重点地讲解,千万不可面面俱到.药理学与临床结合紧密,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列举相关的临床实例,可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即提高教学效果,也为今后从医提供经验.
2.4.2教学方法灵活,加强师生互动,强化学生参与意识我认为教师授课必须讲究艺术,要有重点,有,有波澜,切忌“满堂灌”.要让学生去“想”,去“悟”,去“探索”,去“发现”.在讲课过程中适时授予学生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也很必要.适当采取提问的方式,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要充分给予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要善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眼、耳、嘴、手并用.教师上课时不能只有教案,单纯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讲解,眼中更应该有学生.当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要有意识地停顿,用不同的方式去提醒,例如点名或提问等.掌握科学的授课方法,得出正确结论,这就是教学艺术.若课堂上有一个“勤奋”的老师,从头讲到尾,面面俱到,就会带出一批“懈怠”不善于思考的学生.我们不要埋怨学生不动脑,不思考,不积极回答问题,我觉得很大程度上责任在教师,因为你没有给学生留置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空间,因为他们可能习惯了你的“满堂灌”授课法.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要让学生带着思考的头脑进课堂,而不是等待灌输.教师要将上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提问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多让学生质疑并由其他学生回答.传统授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容易造成学生紧张,缺乏胆量、勇气和自信,情绪也不稳定,当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他们之间相互提问回答,往往能顺利地解决问题,进而使学生内心充满成就感,同时也克服了胆怯心理.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他们的学习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提问质疑即是教学技巧、教学方法问题,也是教学原则、教育观念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把质疑提问作为改进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举措,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教育观念,确立师生平等观念、学生主体观念,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实践证明:问题教学法比讲演法更有效,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2.5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参与积极性实验课是对理论授课内容的验证、充实和提高.药理学实验教学原理形象、具体,可操作性强,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加之实验课的实验操作对象是活体动物,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同时激发了学生们的热情、兴趣和操作探究欲望,对实验教学的兴趣明显高于理论授课[3].
1.在药理学理论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案例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
一门学科,是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医学和药学联系起来的一门桥梁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在课堂上以教师传授为主体,教师单向的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重知识传授,忽视教学中的感受、体验和双向交流过程,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制约了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实际动手能力不强,从而难以适应日后的实际工作。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模式,问题的抛出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譬如超前式提问、探究式提问。如在讲到抗心绞痛药物时,开篇首先利用两、三分钟介绍诺贝尔的心脏病史,然后就抛出问题:为什么他没有采用药物有效控制心绞痛的发作?哪些药物具有抗心绞痛作用?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是什么?”然后,如回答问题似的展开全章节内容教学。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案例作为教学材料,以案例作为主线展开教学,以案例的分析材料带出教学内容,通过案例教学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在案例式教学中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题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掌握该章节相关的内容,并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如在学习难逆行抗胆碱酯酶药时,结合案例教学进行讨论式学习。“患者,男,45岁,农民,既往健康。3小时前在田间喷洒农药昏倒在地,家属将患者急送如院。体查:呼吸24次/分,脉搏110次/分,血压90/60mmHg,昏迷,角膜反射消失,双瞳孔针尖大小,呼气有蒜味,多汗,流涎双肺可闻及湿啰音,肌肉间断颤动”该病人最有可能的医疗诊断是什么?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瞳孔缩小、多汗、流涎的症状?肌肉间断性颤动的原因是什么?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机制是什么?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如何解救?在解救有机磷农药中使用阿托品的作用原理是什么?阿托品化的标志是什么?与阿托品中毒有何区别?为什么有机磷农药轻度中毒单用阿托品,而中重度中毒时阿托品必须联用解磷定?这种应用病例进行讨论式学习,既可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又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不仅只是对学生“授之以鱼”,而是更注重对学生“授之以渔”。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
2.在药理学理论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是指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我提高学识、自我长进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相当有限,教师不可能在课堂内将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而只能把一些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传递给学生,教师在课堂内所能讲授的内容少之又少,而当今医药科学发展迅速,知识信息量庞大,做科学研究必须了解本学科最新的发展前沿。因此,大学生补充新知识就必须依靠自学,这样才能在走出学校后不断的去学习,不断的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定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学,在学生自学之前,教师可就自学内容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在讲授完阿托品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后,让学生自学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在学生自学之前,教师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要合成阿托品的人工代用品?人工合成的扩瞳药和阿托品相比其特点是什么?普鲁本辛和贝那替嗪的异同点是什么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在自学之前,教师也可以不提出问题,在学生自学完指定内容之后,就学生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进行提问,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学会自学内容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在学完一个系统的内容后,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些学习方法,既可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又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针对特点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药理学实验课是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验证理论课所学的基本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而且可以让学生掌握药理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药理学实验课,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实验课,往往是教师先介绍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分析讨论、注意事项等,然后学生才开始实验。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实验课敷衍了事,使其在实验前不愿预习,在教师讲解时不愿听讲,在实验时不愿动手,在课后不愿独立思考问题而相互抄袭实验报告,对于理论知识不相符合的实验结果不愿也不会去分析问题,或出现结论与实验结果相互矛盾的现象,有的学生甚至不上实验课。因此只有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才能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我们可以将实验课分为三类:基本技能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通过基本技能实验如小鼠的捉拿与给药、钙镁对抗实验、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抗惊厥实验等,让学生掌握药理学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通过综合性实验将多门学科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如狗血压实验为联接解剖、生理、药理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可以观察出神经系统不同药物对血压、心电图和呼吸的影响,可以观察α、β激动剂和拮抗剂对血压的影响有何不同,观察受体拮抗剂对受体激动药的影响,在实验前要学生将设计的给药顺序写在黑板上,大家讨论,其余同学可发表不同意见,并说出其理由,经过讨论,意见基本统一后,老师再把学生的意见综合、分析,统一制定实验的给药步骤。又比如离体蛙心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结合中药学分析观察,让学生观察强心苷和熟附片对心衰的作用有何不同,中药的生附片及炮制后的熟附片对离体蛙心的作用有何不同,为什么?通过这些综合性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通过设计性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药理学的有关研究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将其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实现其由书本到实践、由实践到创造的转化。在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时,教师可以给出几个由学生能够完成的特定实验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也可让学生自行选题。实验题目定好后,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查阅文献,如何撰写文献综述,要求学生在提交文献综述的同时提交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经学生讨论教师修改后进行实施,在实验完成后学生不是提交实验报告而是提交实验论文。通过这种设计性实验教学,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充分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这种设计性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和运用信息工具,提高其处理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也使学生能够掌握综述性文章和实验性论文的写作方法,从而提高其论文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关键词】 药理学实验教学;实验改革;效果
我校药理学实验教学自2004年开始,在大专层次的所有专业中尝试进行了探讨性实验改革,开展实验设计。在2007年“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得到了学校学术委员会的重视和支持,被列为校级教学改革课题。在这2年中,我们加大了改革力度,不断的摸索、更新、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确定了新了教学模式。现对近2年的药理学实验教学作简单分析。
1 教学安排
1.1 分组 每学期初,在专业和课时相同的班级中随机分成两组:普通班和实验班。
1.2 教学方法 普通班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开展验证性、重复性实验。实验班采用实验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分四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掌握基本操作,了解科学研究过程。实验前进行两次专题讲座:实验设计专题讲座;实验基本知识和技术讲座。之后安排了一次实验教学观摩,介绍实验仪器和药物配制方法并观看教学录像。在介绍了基本的实验知识和操作技术之后,每位学生练习基本实验操作。通过这一个阶段的授课、示教和练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实验操作,如捉拿小鼠、动物编号、饲养动物、配置药品等;了解选择研究课题、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数据统计;论文答辩,论文写作等一般科研过程。
第二阶段:自由选题、自主实验设计和可行性论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创新的教学氛围[3],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敢想敢问,甚至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培养其创新的意识及能力。以实验小组(4~5人/组)为单位,查阅文献资料,小组内讨论,设计出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探索性的实验,解决在理论学习或生活中发现的疑点或感兴趣的问题。以研讨会的形式对课题范围、实验动物、观察指标等进行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论证[4]。例如:“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的实验,教材实验设计为取3只小鼠,1只小鼠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2只注射氯丙嗪,其中1只置于室温下,另1只与对照组小鼠同置4 ℃冰箱中,给药前分别测定环境温度和小鼠体温,给药30 min后同法再测定3只小鼠体温,比较温度变化。根据实验结果学生自主设计将注射氯丙嗪的小鼠放置于高温的环境中,根据给药前后温度的差异分析氯丙嗪对温度的作用特点。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对氯丙嗪的作用特点印象更为深刻,加深对氯丙嗪药理作用的理解,同时深刻认识到,临床应用氯丙嗪人工冬眠时必须配合物理降温。该教学模式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气氛活跃,由过去的“要我做”变成了现在的“我要做”。我们同时还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采取变换角色的教学方法,由学生当老师向同学讲述实验理论知识、实验的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阶段:药品配置、预实验与正式实验。探索性实验要求设计新颖,这必然会遇到未知的实验剂量、操作步骤和参数设定,这时就需要查阅文献资料来支持实验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但预实验进行后并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导致建模失败,只好重新查阅资料,并运用自己所学的文献检索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合理的筛选,或者重新设计实验指标。这一阶段的学习是最艰苦的,但收获却是最多的。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也加深了对整个实验领域的系统认识,而且学到了对学科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归纳综合的方法。
第四阶段:结果统计分析、撰写论文和论文答辩。实验结束后,数据整理,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论文最后以答辩的方式进行,由指导教师和系领导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及其他同学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提问。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使学生对论文的撰写和答辩过程有进一步的了解。
2 问卷调查
每学期末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评估教学质量。
2.1 问卷调查对象 2007年实验教学普通班:06级中医班、06级中西结合3班、06级护理4、5、6班;总人数:270人,其中男生36人,女生234人。2007年实验教学实验班:06级中西结合1、2班、06级护理1、2、3班;总人数:306人,其中男生52人,女生254人。2008年实验教学普通班:07级护理1、3、5班、07级中医1班、07级助产班;总人数:309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293人。2008年实验教学实验班:07级护理2、4、6班、07级中医2、3班;总人数:300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65人。
2.2 问卷调查内容 调查学生开展实验教学后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及对专业学习帮助等几方面综合评价,见表2。
2.3 问卷调查统计 共发放问卷调查表1185份,收回1178份,其中普通班收回573份,实验班收回605份,见表1。
3 期末成绩分析
表1
问卷调查统计
分组
学习兴趣专业帮助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
低一般提高弱一般大低一般强差一般强差一般强无有
普通班(573份)52483381243905917533563259291232712831949281
实验班(605份)3182420225434952183827324274635824114591
表2
问卷调查评价
分组人数各分数段人数
90~10080~8970~7960~69不及格
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格率(%)
普通班579125323420674941270.4787.12
实验班60689279161 7512984984.6398.02
4 实验改革的收获和体会
在实验改革过程中学生了解并实践了科研过程,通过查找文献,确定实验主题;选择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具体实验,得出实验数据,并统计实验结果;撰写并等,在此过程中亲自践行,认认真真考虑每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仔仔细细进行每一步实验操作,为今后科研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感受并接受了科研精神。此次实验改革,每一个实验小组都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他们在操作实验时,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在实验碰到困难时,教导学生要有恒心、耐心及毅力;在实验失败时,鼓励学生不要灰心,总结经验,从头再来;在论文写作和制作幻灯片时,教会学生逐字修改,讲究科学,严谨地分析问题。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受到了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熏陶,并从中感受到科研的魅力和乐趣。实验还激励了学生们坚持不懈、决不气馁的精神。实验改革使学生从书本和课堂中走出来,走进一个科学研究的新天地[5],开阔视野,使学生对科学研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更进一步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何种途径发现,又是如何进一步深化,在今后遇到问题,将会通过什么途径去解决,即对书本知识与科学实验研究的关系有一个更正确的认识。
5 思考和建议
探索性实验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需及时发现人才,因材施教。教师可以选出设计新颖、创新性强,且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组成业余科研小组,继续深入研究课题,对一部分求知欲很强的学生还可以个别指导系统的科研知识。适量地增加科研经费,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改进某些实验仪器和设备。在实验中,某些实验要求在晨07:00时给小鼠灌胃,但实验室还没有开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验的科学性。另外在做耐缺氧正式实验时,由于动物较多,分组也较多,需要更多的规格相同、大小相同的广口瓶同时检测,这样既严密,也可提高实验的效率。搞好基础学习与科研的关系,恰当的分组。医学生学习课程重,课余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投放到科研上去,因此实验前需要合理的分工合作,这样既保证了学习时间,又能使实验顺利如期进行。另外建议今后可以两个方向同时进行实验,一方面进行验证性实验,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对大部分的药理学实验操作过程有个了解,另一方面是开展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兴趣和科研潜能。
实验改革强调调动和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了双主体互动。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综合能力及课堂学习兴趣有较大提高。改革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高允生,宋玉云,李娟,等.临床医学本科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中国高等教育,2000,74(2):34.
[2] 王小燕,高越,章玲,等.教学过程的规范化研究.药学教育,2004,20(1):33-35.
[3] 李康,朱佐江,张红喜,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0,20(2):97-99.
[4] 敖英,彭仁,汪晖等.药理学实验教学之我见.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4):404-405.
关键词:急性毒性实验;虚拟现实;软件制作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3-0571-02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是人与计算机的接口。它融仿真模拟、实时三维图像及多媒体等技术为一体,依靠计算机建立起能模拟现实,但又不局限于现实的一种仿真环境,参与者直接进入并全身心地沉浸于虚拟现实所生成的环境中,通过使用多种感知功能,与此环境进行交互式对话、控制和操纵这种环境中的实体等技能,并与计算机进行直观自然的交流,对虚拟现实中的实体进行交互操作。VR作为一门新的实用技术,带动了虚拟现实技术的进步,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虚拟人体、虚拟外科手术和远程外科手术、医学图像学、康复医疗、虚拟实验室等医学领域,VR技术的发展必将导致医疗和教育领域的革命。
在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常用具体的实验来加强学生对药理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学生需要反复进行实验来加强对知识和技能的巩固。但这往往受到时间、经费等限制,且在远程教学中难以开展。学生虽然可以通过实验录像来进行学习,但在该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学习效率也低。如何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在药理学实验中发挥教学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功能是当前医学教育管理者和药理学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现将急性毒性实验虚拟软件的制作总结如下。
1 急性毒性实验的特点
急性毒性实验是毒理学实验内容之一,也是药理学实验教学内容之一。该实验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掌握急性毒性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医学科学研究精神,提高学习医学的兴趣,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药理学其他知识、科研技能和学习方法等,为学生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急性毒性实验的内容丰富、要求严格、时间较短,而且该实验主要是通过逻辑推理、判断和实验来揭示药物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教学时,如果可以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实验过程模拟出来,必将增强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教学效果。为此,设计出内容丰富、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学习与娱乐于一体的教学辅助工具,必将丰富药理学实验内容并为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另外,通过该系统的使用,可在实验教材、实验动物与师资力量等方面得到大量的节省,降低教学成本。
2 虚拟急性毒性实验的制作
急性毒性虚拟实验是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网络化实验教学系统的内容之一。包括以计算机仿真技术为核心的生物仿真引擎、处理因素数据库、虚拟环境界面和网络化硬件平台等部分。
2.1软件的选择
急性毒性实验开发所运用的工具比较多,综合运用了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三维动画和建模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所运用的开发工具和语言有Lingo、C#、SQL网络数据库技术、Shockwave 3D、3DMax、还有一些图形和动画处理工具photoshop、flash等等。充分发挥各种制作软件的功能,将可视化编辑与对代码的操作进行完美结合,并完成软件中的动画制作、图片处理和视频处理等。通过对可视化窗口和源代码的同时操作,来开发急性毒性实验虚拟软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总体结构的设计
急性毒性实验丰富多彩的内容以实验操作程序为主线,以急性毒性实验简介和药理学实验的一般项目(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动物、实验的主要器材和药品、仿真实战)为第一级菜单。在仿真实战中设置二级菜单(预实验和正式实验)。在二级菜单下设置三级菜单:包括动物类型、种类、性别、年龄、体重、动物实验前的预处理(饮食、饮水等)、动物的分组、药品及其给药途径和剂量的选择。学生逐步正确地完成操作后,可观察到动物中毒后的典型表现(三维动画表现)等结果。在演示中,不正确操作就会有操作失败的提示,操作失败超过3次后,软件将自动提示下一步的正确操作内容。在正式实验结束后设置实验报告、实验资料和库菜单。通过察看实验报告,学生就可以得到实验的统计结果表(组别、各组的实验动物数与死亡动物数、统计的相关数据)、LDso计算过程,并可以导出实验结果。通过点击实验资料和库菜单,学习者可以了解急性毒性实验的总体概况和相关毒性物质的半数致死量等数据。根据需要,教师可通过“药物”管理和实验管理模块增加新的内容,并对已有实验内容进行维护。
2.3视频和动匦素材的运用
为使学生能够对药物毒理知识深入地了解,利用视频片断结合动画模拟来介绍一些相关药物的特点等情况,使学生对药物的毒性作用有一个良好的感性认识。急性毒性实验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抽象的、微观的动态过程,常常会出现任凭教师如何解释,学生仍难以理解的情形。事先制作小鼠等动物的骨骼标本,再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拍照,将实验的动态过程(如小白鼠的惊厥表现等)用Flash制作的动画形式表现出来,使该过程变为具体的、生动的模拟重现,便于学生的认知、理解、记忆,提高了教学效果。
2.4图片素材的使用与文字的编辑
虚拟急性毒性实验制作中用到了大量的图片素材,应尽量使图片的大小与视屏中的空位相匹配。包括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图片以及一定限度的装饰性图片。后者可起到活跃学习气氛、增加美观度等作用,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选用图片素材时,采用JPEG、GIF等格式的文件。根据教学内容要求,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如不同毒性化学物质毒性数据),收集大量有关的素材(化学毒物的分类、毒性检测的方法、评价指标等),精心策划和组织文本,做到层次明确清晰、文字精炼、重点突出,使学生才能够分清主次,抓住重点,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3 制作体会
关键词:浅谈 运用 蒙药 服务 工作
随着我国加入WTO,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广大群众保健意识的提高,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提出医院蒙药学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蒙药学管理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蒙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蒙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这是我国首次以法规的形式规定医院要建立“蒙药学服务”的工作模式,为当今和未来的医院蒙药学工作提出了方向。这就要求我们蒙药学工作者在转变服务观念和工作模式的同时重新构建知识结构,要学习和应用临床医学、临床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蒙药学服务。
一、蒙药学心理学的概念及其作用
早在1979年,蒙药学界的心理学家就开始综合运用药理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解决在卫生服务体系的配药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出现了蒙药学心理学这一概念;随着卫生服务制度和行为科学方面的发展,蒙药学心理学逐渐具备了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可能性[1]。蒙药学心理学(pharmaceutical psychology)是遵循心理学和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利用一定形式的非药品本身的信息刺激,产生与用药相当的治疗效果或者增强药物疗效的一门新兴的蒙药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学科。其分支学科心理药效学是近年来提出的临床蒙药学新概念,是集医学、心理学和药理学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它是指同一种药物,在不同的心理诱导下,出现不同的药理效应[2]。其目的是通过医者的良好心理诱导作用,充分调动患者抗御疾病的内在潜力,以获取最佳的药物疗效。
在实施心理药效学过程中,心理因素在先,患者是心理药效学发挥作用的内因基础,通过医师、药师和护理人员等这些主导动力因素的心理诱导作用,使药物发挥最佳临床效果。心理药效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安慰剂效应”,不同个性的病人对药物的反应不同。热情、爱说、善交际的人对安慰剂会产生明显的心理效应;而急躁、耿直、好胜的人则不明显。一般说来,治疗感染性疾病时药物的生理效应占主导地位;而治疗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时药物的心理效应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在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神经衰弱、溃疡病、糖尿病、月经病以及痛症等疾病时更为明显。
但心理药效学并非适用所有患者。根据患者就医心理,大体可将其分成两大心理类型:主动求医型和被动求医型。主动求医型患者能主动到医院就医,愿意接受治疗。其特点是心理负担较重,病情未必严重,这类患者是心理药效学的主要群体。被动求医型患者多见于急性和重症精神疾病、急性脑外伤性精神障碍、各种疾病所致的意识障碍等,他们不是心理药效学的主要群体,心理药效学多用于某些重症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期。相对而言,心理药效学在精神科应用最多,亦常用于神经内科、心内科、消化内科。
临床观察亦表明:给药医生的权威性,给药的时间,药师、护士发药时的语言、神态,药物的名称、商标、包装、产地、颜色、剂型以及价格等均可使患者对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效应。药物的包装是否精致以及颜色和味道亦能影响病人的感受,如大多数人喜欢乳白色或橘黄色,偏爱柠檬味、苹果味或橙味。
二、蒙药学心理学在蒙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关注药物的心理效应和心理药效学的应用。由于患者的身心、体能、心理都与正常人有较大差别,在就医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预期要求,需要蒙药学工作者加以识别和确定[3]。药师在蒙药学服务中要以人为本,不仅要关心患者的生理状况,同时要关注其心理和精神状况,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调节和提高患者的情绪,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药患关系,有针对性地为其进行蒙药学服务,为其提出较为合理的用药建议,达到保障患者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从而促进蒙药学服务水平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1.与患者多交流,赢得信任
关心同情患者,与患者及其家属多交流,使他们对药师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水平较为信赖,愿意倾诉自己的感受和与用药有关的问题(包括自己的家庭、隐私和社会关系等)。获得信任后就能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摸清患者的心理脉搏,利用心理科学知识,及时正确地给患者以同情、解释、鼓励和保证。充分调动患者心理积极性并加以支持和帮助,使他们加深对其疾病治疗迫切性的认识,改善心境,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促进心身康复,最终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明确告知治疗方案,有利于取得配合
对于主动求医型患者或被动求医型患者的家属,讲明所患疾病与病因、治疗方法,指导他们配合治疗以及以后如何预防等,增强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3.暗示疗法
医护人员特别是影响力大的医护人员对患者具有暗示性的治疗作用。通过心理上的积极暗示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身反应过程。以技巧性的言语和表情给患者以诱导和暗示,其接受暗示的过程就是内心的逻辑活动过程,结果改变了原有的病态感觉和不良态度。药师可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疾病状况等对药物的药理作用作一定的解释和暗示,使药物的生理效应与心理效应达到最佳结合。
如为了加强药师与患者交流,增加亲切感,提倡门诊药房为患者提供零距离蒙药学服务的工作模式。把发药窗口作为一个与患者面对面交流的平台,通过药物咨询、用药指导等服务,使蒙药学服务在保障用药安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增加患者战胜疾病和早日康复的信心等方面与医学同等重要。药师通过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与患者实现优化的心理整合,从而提高蒙药学服务质量,提高药物治疗的整体水平,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降低医疗成本,并最终达到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这个项目对想学中医养生而苦于没有基础的普通人也很有帮助,我们邀请该项目的主持人李萍研究员和读者分享项目成果的精彩片断。
――编者
李萍,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药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药药理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医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中医药的发展需要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孩子感受中医药的魅力,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对中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也会让他们一生受益。
2009年,我在北京市政协会议上提出“关于中医基础知识进入中小学生课堂建议”的提案。这一提案得到教育界的响应,获得北京市教委“雏鹰计划”项目的支持。其成果形式转化成《中医文化与我们的健康》一书。
要跟孩子们讲天人合一、阴阳、五行、脏腑、四气五味和经络等重要的中医文化元素,谈何容易?我们最初想采取讲故事、配漫画的形式,但由于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语言特点,被否决了。
后来又经历了很多曲折,最终呈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是他们熟悉的场景、熟悉的语言。从生活相关事件中“做有意义”“吃有讲究”和“睡有学问”,连接起生活的时间点;从眼保健操、吃好早饭到晚上睡觉,在生活和学习习惯中体现中医药学理论和对健康的指导。题目也从原来的中医概念转变成了孩子们感兴趣的――“眼保健操开始了(讲述经络穴位知识)!”“都是冰棍惹的祸(介绍脾胃对人的重要性以及健康饮食才能保证脾胃功能正常)”““贪吃宝”还是“厌食孩(阐述五行对应五脏、五情,情绪与脏腑功能相互影响)”“吃螃蟹的好伴侣(解释药食同源,食物也有寒热之分)”和“小姜的熊猫眼(告诉孩子们天人合一,要想有健康的身体,就必须顺应自然阴阳的变化)”,等等。
考虑到孩子的认识水平,我们将中医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用图画来加以说明,同时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创作。那些可爱的插图,很多就是孩子们的创意作品呢!
下面就和读者一起分享书中的片断。如果你一直不知道怎样理解这些中医理论,看了这些画面也许会有帮助。
“天人合一”是中医学的理论核心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中医是研究天、地、人之间的转换变化关系的一门学问。因此开篇就用“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和“人有三宝精气神”来体现自然界和人的状态以及人生活在自然之中的状态。在结尾页用两个篇幅来呼应开篇:“人体与自然的和谐,就做到了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理论,都是从不同的方面将人体和自然联系在一起,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深刻反映了“天人合一”。“顺应春夏秋冬的变化,顺应昼夜晨昏的更替,顺应东西南北的环境,就是遵循了“天人合一”。从中医对人体的认识、与自然的关系及生活指导都是遵循的“天人合一”思想。
春季养生三字歌诀
阳气升,万物长,
踏青游,心情畅,
多吃菜,早起床,
关键词:人体解剖生理学 多媒体教学 教学改革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高等师范学校生物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也是教育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经过几年的教育体制改革后,课时量在不断地减少,从原来的150左右课时缩减为现今的56课时,所以对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针对课时减少,所采取的教学改革措施
1.1 精简、删减人体组织解剖学的课堂教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包涵了两门课内容,即人体组织解剖学和生理学。人体组织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有机体各种机能的科学,二者密切相关,解剖学是生理学的基础。解剖学知识较简单,而生理学的内容较抽象,难理解、难记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生理学为主,解剖学为辅。解剖学知识主要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并可适当地删除、精简部分的内容。
1.2 充分利用实验课进行教学
有些解剖学内容在理论教学中不介绍,放在实验课上介绍,效果更好。例如:运动系统中骨和骨骼肌各论的教学,理论课不介绍,让学生先带着问题去预习,上实验课时,借助于实验室的标本、模型等教具,以谈话式、提问式等教学方法,直观、形象地向学生介绍骨与骨骼肌,这样,既节省了理论课时间,又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举两得[1]。
2 针对这门课较难,所采取的教学改革措施
2.1 理论联系实际,使知识点具有趣味性。
生理学知识虽然抽象,难理解,但每一章节的内容都与人类息息相关,各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学生可亲身体会到,甚至是非正常的生理现象,即病理现象,也很熟悉,所以只要把生理学知识与学生所熟悉的生理现象和病理现象联系起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尿生成的调节这一节中,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主要受血浆晶体渗透压改变和循环血量的调节的介绍,可先与学生讨论多喝水多排尿,而大出汗引起尿量减少这个大家都熟悉的正常生理现象,然后再分析这个生理现象:大量饮水后,首先是由于水被吸收后引起血浆中的晶体物质被稀释,导致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对视上核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则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其次,是水被吸收后,引起循环血量增多,刺激了心房和胸腔大静脉处的容量感受器,反射性地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引起利尿,以排出多余的水分,恢复正常血量。大出汗引起的生理效应刚好相反,它会导致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循环血量减少,促进了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使尿量减少[2]。
2.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知识点易于理解、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各知识点的具体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比较分散的、容易混淆的内容,可进行列表比较,简明扼要地理清不同内容之间的异同点,使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记忆。比如,部分顺口溜不仅有利于学生记忆,还可活跃课堂气氛,改变沉闷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性,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用形喻语言进行教学,使知识点形象、直观。
形喻是指言者用手势、体势或用比喻、谐音、联想等形象手法,通俗直观地说明一些难懂的道理或事物,增强教学语言的启发性[3]。比如,介绍解剖学姿势(标准姿势)的定义时,用体势演示进行解释。这些形象直观、简明易懂、一点就通的形喻教学,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2.4 善于归纳总结,使知识点系统化。
对于一些有共同规律的或较分散的内容,应善于归纳总结,异中求同,化零为整。房室瓣:左房室瓣2片,右房室瓣3片;肺的分叶:左肺分2叶,右肺分3叶,二者可归纳为左二右三。左体右肺,是指左心室射出的血液进入体循环,右心室射出的血液进入肺循环。醛固酮的主要生理功能可总结为保钠、保水、排钾。对于较难的章节则可用总结性图表加以概括,总结性图表具有提纲挈领,概括性强;条理分明,逻辑性强;直观形象,容易理解;简明扼要,便于记忆等特点。
2.5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丰富教学内容。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一门与多学科存在密切联系和相互渗透的基础医学和药学学科,教师对与之相关的学科如药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其它学科的主要相关内容比较熟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的内容更多。如讲解第十一章神经系统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可结合相关的药理学知识,列举某些药物如毛果芸香碱、阿托品、筒箭毒、琥珀酰胆碱、毒扁豆碱的药理作用和临床运用以及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体征、机制和中毒的解救,使学生对药物的药理作用有一初步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2.6 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理学理论性强,即使把握好条理也避免不了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应尽量使抽象的理论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最能体现教学内容实质的媒体。比如,可结合临床中的典型病例及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来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讲解神经系统中基底神经节对随意运动、肌紧张的重要调节作用,可用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制作的课件――医用药理学,向学生播放震颤麻痹(帕金森病)患者及舞蹈病患者的临床体征,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并将生理学知识与疾病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抽象的内容易于理解记忆,很快掌握基底神经节的损害:一类为运动过多而肌紧张不全的综合征(舞蹈病),另一类为运动过少而肌紧张过强的综合征(如震颤麻痹)。
生理学中有很多相当复杂的生理过程,可以利用电脑将抽象的生理过程用立体的动画呈现出来。例如,在讲解静息电位、动作电位时,可以利用动画效果模拟电位形成的过程及机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该知识点,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进行多媒体化教学时,也应注意输出教学信息的节奏,避免过快,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感知,使教与学达到和谐,形成轻松愉快的教学过程。
在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过程中,除了应用上述教学方法外,还注意和学生多交流,及时获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反馈,做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应用这一教学方法,的确提高了教学质量。我们将不断努力,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积累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陈彤.《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初探[J].龙岩学院学报,2007.25,(2):86-87.
[2]程凤翔.人体解剖生理学(下册)[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