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互联网环境管理范文

互联网环境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4-09 14:33: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互联网环境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互联网环境管理

篇1

【关键词】网络;班级管理;有效管理 互联网环境下中学班级的有效管理 教育教学教育教学 互联网环境下中学班级的有效管理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作为一个重要的平台,对广大中学生在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该说,网络的迅速发展是好事,但网络也弊端不少,以至于不少教师、家长“谈网色变”,有的家长甚至将网络比做“慢性海洛因”。可以说,网络的发展,给班级管理带来的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一名班主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就要充分认识在这个大时代里自己扮演什么角色,从而不断加强学习研究,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班主任,要引导好、教育好学生,就要经常与学生沟通。在新形势下,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需构建交流的立交桥。但很多沟通方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以网络为平台,交流的立交桥就实现了畅通无阻。前面班级建立了QQ群,现在班级不仅有QQ群,而且我建立了网络班级。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一下网络环境下班级管理的特点及班级网络管理的作用等,以期对网络环境下的班级管理有所裨益。

一、网络环境下班级管理的内涵与特点

(一)网络环境下班级管理的内涵

班级管理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就是班级的网络管理,就是围绕班级管理的思想、目标和内容来开展一系列班级管理活动。这种活动是传统班级管理工作的延伸和补充。

(二)网络环境下班级管理的特点

1.开放性

班级网络管理的最大特点是其开放性。这种管理没有明显的教室界限,以数据库为中心,学校、家庭、社会的连接时通过互联网进行的,这种开放式的班级管理不受时间、空间、现实的约束,让大家敞开心扉,相互了解,并利用这个虚拟空间充分展示、张扬自己的个性魅力。

2.相互性

班级网络管理的一大特点是其相互性。在网络进行的交流是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流,受管理者可以在网上开辟的论坛上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大家一起讨论。

3.趣味性

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影视集于一身,从而使网上班级活动乐趣无穷。在网络环境下,学生最大的变化就是学习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学生要了解教育内容或者进行游戏体验,完全可以借助网络的力量。

4.便捷性

多年来,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是请家长来学校,或者教师进行家访,或者开家长会。这些做法的局限性是不能做到及时性、针对性。但是通过班级网站形式,可以把全班每个同学的特色,在校表现于网上。如:班级相册等配以图片,更加生动具体。

5.平等性

在网络环境下,“师生”关系变成了“网友”关系,彼此之间的交流少了一种拘束,少了一丝严谨。同学有问题可以在留言板上讨论,也可以通过留下的E-mail直接进行个别交流。有一阶段我们班内曾多次出现丢失钱、物现象,据同学反映徐某某的嫌疑较大,苦于没有证据,我们就在“班级论坛”搞了一个小论坛:“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大家从道德到法律分不同方面进行了讨论。过了几天,我打开我的电子信箱,发现他写给我的一封道歉信,向我承认了错误,说他把所拿的东西都偷偷的放到了讲台里,并请求老师保密。我以朋友的身份回复他的电子邮件,原来这个孩子很可怜无母,父亲因遇到车祸神智也不清楚。我对他表示了充分的关心,并对他勇于承认错误的态度进行了充分肯定,教育他今后改正错误,放下包袱,并为他终身保密。

6.共育性

教师的个人智慧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时在班级管理方面家长往往会有“金点子”,但苦于没有与教师交流的手段和方法,这些好的建议往往“付诸东流”。有了网络的介入,家长就可以把他的“金点子”无偿奉献。班级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但有时存在的问题又有相通性,如:上课好动、爱说话、作业不认真等。几个家长就在班级论坛发出倡议,组建互帮小组,6人以小组如何互帮互助,家长监督等,通过网络的途径征求家长的意见。

二、网络环境下班级管理的作用

(一)以网络为平台,教育更加实效

网络班级管理定期更新内容,班级要添加文章和照片,每次有新东西看,大家才会来,走入良性循环就不用费心了。大家总会隔一段就期待来一次,来一次就会留下数条留言,不断地更新,这是班级生命力的保证。比如,制定主题,要求大家按惯例每周汇报一次自己的生活工作实况,也可以是日志,不用避讳和攀比,这样气氛很好。“百宝箱”为班里的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料、下载各种学习资源,老师们也可以将学习资料上传上去,让学生相互交流教学成果。

(二)以网络为平台,教育更加及时

如“班级互动”模块是网络班级最有效的管理模式,有了这个模块展示平台,学生、老师、家长都可以参与其中。老师可以据此知道学生的考勤,上课,以及完成作业情况,学生也会因为网络平台的监督机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同时家长也可以很容易的了解到学生的在校情况,及时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有效的督促和管理。

(三)以网络为平台减免家长的尴尬

教师工作比较繁忙,难以做到对每个学生都上门家访,而请家长到校也有诸多不便。有的家长工作比较繁忙,如果请家长来办公室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家长也会有种被“数落”的感觉,会十分尴尬。而通过班级网站把学生最近取得的成绩通过“说悄悄话”单独发给该家长,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能够传递学生情况可以避免这一弊端。

(四)以网络为平台激起学生的奋进

在班级的网站首页设计一个“班级明日之星”的专栏,可以把这一周或者学期学习好或者进步大的同学的照片、姓名等上去,并对他做出肯定的评价。这样就可以激励班里的学生都来争当“班级明日之星”,都会刻苦的学习,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积极进取的班级。

总之,以网络为平台,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家校关系。 通过网络平台,班主任可以及时的和家长们沟通联系,有利于取得家长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学生也可以和老师自由交谈、畅所欲言,家校关系在网络的联系下会更加融洽。教育界领导和专家认为:尽管该网站稍显稚嫩,但它的开通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它的出现,为学生接触社会、学以致用、提高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提供了机会和舞台;首家班级网站的开通,显示了其较强的宣传性、教育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其中,我最大的感慨就是:在网络环境下对班级进行管理,是育人手段和信息技术的结合。

三、网络环境下的“我们班级”

在网络班级创建后,我接着在“班级论坛”里发表了题为《远航开启了》的文章,欢迎各位家长、学生的加入。同时,在“我的小屋”里,连续发表了五篇的日志。在班级相册中,创建了不同的相册,运动会、开学了、上课中、班级文化、朗诵比赛等。上传了部分精彩照片。通过“家校联系本”,发通知作业等。

同时鼓励学生让家长参与,发表日志、上传资料。杨某妈妈留言说:“感谢杨老师创建了一个了解班级、学生动态,和孩子们分享彼此快乐的平台,让我们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她还积极上传资料,丰富了班级内容。

到目前为止,班级论坛里的各种文章有10多篇,照片有40多张,班级总人数达到65人。在班级百宝箱中的资料有30个,包括:学习方法指导、教师心得、风景名胜、课件等,目前已经被下载过140多次,真正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自从创建网络班级以来,笔者每天都要上传一些文字、图片资料。虽然工作刚刚起步,班级内的各项内容都比较欠缺,但笔者坚信网络班级在老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会更加精彩,内容会更丰富。

篇2

关键词:IT技术电子商务整合体系结构会计信息系统

引言:IT的意义: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高科技浪潮席卷全球,人类迈入了全球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社会,以网络、通信、信息处理、人工智能、多媒体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IT已成为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IT技术一日千里的发展状况,剧烈地改变着企业的经营环境,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和竞争压力。回顾企业利用IT技术的发展历程,从电子数据处理系统(OpenSysten)的观念发展出的电子商务,都说明了IT的意义:在IT环境下,企业能否存续与成功发展,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利用IT,以协助企业的再造与升级,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而长期辅助企业发展的会计人员,唯有深刻理解IT对企业的影响,并且及时导入IT技术以变革会计信息系统,才能有效地协助企业利用IT,突破瓶颈与开拓创新。

一、IT对企业的影响当IT技术如火如荼的发展时,现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改变,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也得到了更新。现代网络、通讯技术使得信息日益公开化和透明化,不仅打破了疆域的观念和界限,同时也形成了全球化的竞争市场。在先进技术的推动下,企业纷纷迅速地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产品的生命周期显著缩短。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无论为求生存还是求发展,都必须以未来IT的发展为前提,重新思考与规划企业的经营方式、管理模式、作业程序、组织结构以及内部控制制度。

1.经营方式的转变:向电子商务进军现代IT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的发展,带动了电子商务的兴起与炽热。电子商务不仅将企业上、下游的供应商与销售商,甚至将最终消费者紧密地连成一体,挑战了传统单一企业对单一企业的商业活动方式,扩大了商业交易范围。现代企业经营方式转变为同一供应链中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电子商务的直接交易(B2B)、企业对最终消费者(B2C),甚至于消费者对消费者的直接交易模式(C2C)。正是IT技术的发展,不仅使企业之间的供应链关系得以更紧密的结合,能共同为顾客创造更佳价值,而且也为生产者与消费者建立了直接接触的界面,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管理模式的转变:虚拟化、数字化管理

随着电子商务成为网络经济活动的主平台,制造业界吹起了一股ERP风潮。许多企业对内纷纷建置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对外则将ERP概念延伸,进行将上下游厂商整合进本体企业营运,以求让所有原材料、零部件及产成品都能以最低成本及时、适量的送到客户手中的供应链管理(SCM)。近来,企业为创造更有价值的服务,顾客关系管理(CRM)也在企业间大行其道。事实上,无论ERP、SCM、CRM,并不只是IT软件的代名词而已,其代表的意义是伴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世界正走向一个虚拟化、数字化管理的时代。

作业程序的转变;资源和系统的整合

企业为提高经营效率和市场反应速度,早已引入IT以改造作业程序,如早期的电脑辅助设计(CAD)、电脑辅助制造(CAM),到正在流行的、牵动全身的业务流程重组(BPR)。BPR是对企业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重设计,以达到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现代关键业指标的巨大提高。在现代IT技术的支撑下,BRP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将企业内外部资源、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企业把内部的所有资源和系统(包括R&D,制造、配送、服务、人事和财务等),加以内部整合,通过电子方式调整各职能部门需要,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企业弹性地与外部资源和系统进行整合(包括客户、供应商、金融机构等),通过网络灵活、快捷地获取各种信息,以提高企业创新与应变能力。

4.组织结构的转变:扁平化结构

被称为M型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金字塔型的结构,它脱胎于20年代的通用、杜邦等公司的管理模式,是建立在自动化和标准化基础上的。进入信息时代,企业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控制它的组织结构,因而金字塔结构向更具效率的扁平化结构转变。企业内部的层次会大大减少,而每一层的范围会逐渐扩大,不同层次之间的交流会出现交叉。

5.内部控制制度的转变:强调对IT技术的控管

面对当今企业高度引入IT技术以协助经营与提高整体竞争力的趋势,企业本身必须对导入的IT技术之相关风险,要有充分的了解,并及时修正其内部控制来控管这些风险。“信息技术安全控管评估”的国际专用标准COBIT(ControlObjectivesforInformationandrelatedTechnology)正是针对IT技术之控制的七项评估标准中,除了保留过去常用的营运绩效控制、法规遵循控制和IT技术可靠性控制以外,提出了“内部控制系统必须在以协助企业业务流程为主轴的观念下构建”这一基本理念。另外,增加了保密性、完整性和可获得性等三项专门针对IT技术的安全控制标准。

二、受到冲击的会计信息系统

面对变化中的企业,会计人员需要重新审视会计信息系统在IT环境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工业社会乃至以前的社会中,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主要的一个信息系统,是“联系公司治理系统和公司管理系统的纽带,是治理系统和管理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在协助管理和决策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IT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企业经营环境和经营管理和经营管理方式发生剧变之时,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和地位开始下降。正是形成于工业时代、并一直沿用的会计信息系统的三个基本特征,使其在IT环境下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1.囿于会计循环构造的信息处理程序和规则,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会计循环形成于手工会计时代,它要求会计核算必须严格按照“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顺序,不可跳跃。虽然现行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用计算机等信息处理工具置换了传统的手工会计中的纸张、笔墨和算盘,但只是简单地模仿了这一循环,将多重记录、多种分类和多重汇总的处理自动化,未触及规程的变革。这种顺序化的会计处理流程,虽然在内部牵制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延迟了信息处理时间,造成了信息滞后。而资本市场的瞬息万变和IT环境下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促使投资者早已不满足于年度、季度或月度获取会计报表的频率,他们希望能在任何需要之时都可以及时的获得相关的会计信息。这就对会计信息系统提出了实时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求。

2.基于视图驱动的体系结构,使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信息孤岛”。在生产与管理环境缺乏现代IT技术支撑的工业时代,企业内部的各个信息系统都是以视图驱动的体系结构来构建的。系统设计者通过为每个职能部门的视图建立一套信息系统,来解决信息用户需求多样性的问题。各个信息系统之间相互独立,互不相容。它们根据各自的用户需要,分别采集、存储和报告业务事件数据中的一个子集。这种交叉重叠、缺乏沟通的传统构建模式,既增加了组织营运成本,又降低了信息处理效率,恶化了数据的不一致和信息隔阂。在这种体系结构下构建的会计信息系统,既缺乏与内部其它信息系统的融合,又无法及时汲取企业外部的信息资源,成了一个封闭的“信息孤岛”。企业决策者无法从一个“信息孤岛”中获取决策所需的完整信息资料。当某项决策所需要信息部分来自于会计信息系统,部分来自于其它信息系统时,就可能降低最终所需信息的可靠性,导致决策失误和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增加了收集信息的成本。因此,消灭信息孤岛、实现信息集成是网络时代下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

3.以编制财务报表为目标,限制了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信息的类型范围和数量,难以满足IT环境下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单一的编制财务报表的目的,使会计信息系统只记录中符合会计事项定义的企业业务事件,因而较多地重视了对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采集,忽略了对企业外部环境信息的吸取;较多的重视了对有形资源的相关信息的存储和报告,忽略了知识经济时代中企业更重要的财富来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较多地重视了对已发生经济交易或事项历史性的信息的反映,忽略了对未来事件、不确定性风险因素的披露。一方面,在复杂多变的IT环境下,企业内部管理者越来越需要组织外部的信息(如国际政治环境、海外市场、行业结构、竞争对手的战略成本分析、供应商的原料信息以及客户的需求信息等)来制定经营战略;同时也更多地依赖非财务度量(如客户满意度、市场份额、组织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等)来综合评价经营业绩。而几乎完全反映企业内部财务状部的会计信息系统,在提供非财务信息和且织外部信息上几乎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全球化资本市场的形成和企业融资方式的扩展,使企业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在类型上和规模上都急上升。不同类型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投资策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他们对信息的需求也日渐多样化。然而现行系统是以符合公认会计原则的方式处理和报告会计信息,因此只能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单一模式的信息。在信息需求多样化的情形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降低了。

三、会计信息系统变革的展望

“IT引起的变革浪潮正在撞击着会计的海岸线。”可以预见,在I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至少将面临以下四个方面的变革:

1.设计目标的变革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只充当了信息过滤器的角度,它负责筛选进入会计系统的信息,然后进行分类汇总以得到相应的财务报表。其设计目标主要强调如何使会计循环中各项工作自动化。适应IT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目标将定位在为企业创造价值。其设计将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IT技术资源和作业流程于一体。健全的会计信息系统不仅能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极具价值的信息支持部队,而且还能帮助企业识别和控制业务和信息处理中的风险。

2.体系结构的变革传统模式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属于用户信息视图驱动的体系结构。视图驱动的各个信息系统被用于特定职能部门(例如销售、生产、会计)的管理工作,而为是为可能越几个职能部门的业务过程提供整体性视图。这就造成了前面已提到的在多个系统中数据被重复存储和数据不一致性问题。适应IT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将是业务事件驱动的体系结构。当业务事件发生时,所有原始数据被适当加工成标准编码的源数据,然后集成于一个逻辑数据库(或数据仓库),而不是听任数据分散存储、重复存于多个低耦合的系统中。数据库不只记录符合会计事项定义的业务事件,而是记录管理者想要计划、控制和评价的所有业务事件,并且存储业务活动中多方面的细节信息。任何授权用户都可以从数据库所存储的数据来定义和获取所需的有用信息(通过不同的类型的决策模型)。这样一个事件驱动的体系结构,既能提供多种视图驱动应应所能提供的全部视图,又能避免数据重复存储和数据不一致问题。此外,这种体系结构还集成了信息处理的实进控制。数据库中的处理单元在业务发生时捕捉业务数据,既能执行业务规划和控制,又能校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技术手段的变革在企业大规模引进IT技术以助再造与升级的趋势下,会计信息系统也将与现代化IT技术(主要是网络技术)实现有纲结合,这预示着会计技术手段由会计电算化进一步跨越到会计信息阶段。与现代IT技术相结合的会计信息系统有以下三个特点:

(1)整合化、开放化适应IT环境的企业,将生产、管理和以及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通过业务流程重组与IT技术加以整合,并有效且弹性的应用,以求达到快速应变与提升竞争力的综合效果。在此环境中,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独立的、封闭的。它与企业的内部其人信息子系统相整合,构成企业营运管理的“数字神经系统”;“数字神经系统”再与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形成内联网(Intranet)。企业的内联网再通过公共接口,与外部有关系统(如客户、供应商、银行、证监会等)相联结,建立外联网(Extranet)。这样会计信息系统就在一个整合的、开放的环境下,与企业内部系统实现了信息同步交流和信息共享,提高了信息的使用价值。

(2)实时化当业务事项发生时,会计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内联网、外联网直接采有关数据信息,实现会计和业务一体化处理。这样会计核算就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转为事中的动态核算。加上计算机的强大处理能力和网络的传输能力,信息使用者只要需要,无需等到会计期未,点击鼠标即可生成所需的会计信息。这种实时化的连续性报告(ContinuousReporting),极大地丰富了会计信息的内容,提高了信息的质量和价值。(3)电子化会计电算化促使了会计工具和介质的改变,如从算盘到键盘,从帐本到磁盘文件。IT技术的发展将使会计介质继续发生变化—电子化,出现各种电子单据(如各种发票、结算单据)。单据的电子化将进一步促进会计信息系统运作的速度和效率。此外,基于电子商务的货币电子化,通过网上支付和网上结算,虽然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但同时也增加了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IT环境下的会计信息提供方也会发生较大改变,将从传统的纸质页面数据、电算化初步的磁盘数据,发展到基于网络的技术的网络页页数据。网络页面数据将提高信息提取的时效性。

4、风险控制体系的变革〖HT5SS〗基于内联网/外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由于其系统的开放性、处理的分散性、数据的共享性,极大的改变了以往集中封增长状态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环境,从而改变子以往的风险控制内容和方法。我们需要根据网络系统的风险特点,重新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基于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主要来自于系统故障风险、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系统关联方道德风险及社会道德风险。针对内联网和外联网,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控制体系将由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两部分组成。内部控制包括:(1)组织工作,主要包括工作站点设置控制、存取控制、特权管理。

(2)操作系统控制,主要措施包括计算机资源授权表制度、日志审计制度、存取控制、特权管理。

(3)会计数据资源控制,主要措施包括合理定义应用子模式、会计数据资源授权表制度、数据备份和恢复制度。

(4)工作站控制,主要包括工作站内部控制、工作站对整个系统访问的控制、数据通信控制。

(5)其他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常规方法,如系统开发系统、系统维护系统、系统应用系统等。

外部控制包括:(1)周边控制,主要包括设置外部访问区域、建立放火墙、建立周边监控系统。(2)大众访问控制。(3)网上交易控制制度。(4)远程处理控制,主要措施包括分支系统安全模式设计、远程处理规程控制。

篇3

关键词:互联网+;大数据;税务管理;前景

一、背景介绍

随着高科技时代的来临,计算机技术、云空间开始逐步进入我们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互联网+”是我们赋予这个大数据时代新的代名词。大数据开始应用于各行各业,当然,对于传统的税务管理,也有着极大的影响。税务从古至今就是一个不断传承又不断更新的名词。在现代社会科技大潮的到来,税务管理也紧随潮流进入了一个新的进程。毋庸置疑,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科技如何进步,税务管理始终是一个国家调节税收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进行征税的重要框架依据。互联网环境下的税务管理,是传统与现代技术的时代性融合,更说明了税务管理技术与制度将会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二、税务管理的改革方向

互联网+环境下许多问题都面临着一系列的变革,税务管理更是需要融合新形势下的各种情况进行更新变革,总体来说,税务管理的变革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有的变革趋势有以下几点。

(一)体系优化

税务管理体系是税务管理的依据和基础,只有完善的税务管理体系才能保证税务工作的合理运行。一个完善的体系应当包含健全的法律法规依据、合理的部门设置、拥有一定知识水平和素质的执业人员及科学技术手段。而我们所提到的税务体系优化也将应主要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一定的调整。首先是法律法规方面,对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背景下的商务平台,应该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相应的交易行为规范。由于目前还没有完善的网络交易纳税制度,今后应不断规范网络交易的纳税行为,避免出现利用互联网空子逃税漏税的现象发生。对于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是规范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商务行为的重要举措。从现实情况来看,网购的群体不仅仅限于年轻人,销售群体的扩大会使交易量迅速增长,甚至很多跨国交易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确认。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善的网络平台销售征纳税管理系统,这就需要税务部门在未来的发展中,引进相应的互联网人才,而不是单纯地财会管理类人才来应对形式的变化。对于现有的税务工作人员,则可以不断更新观念、进行相应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我国税务管理的技术硬件也面临着大数据环境下的变革,只有开发自己专门的电脑系统,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海量信息。而这些软件也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更要及时的更新换代。作为传统的税务部门,可以通过与专业的互联网技术公司合作,开发专门的软件。

(二)风险控制

现阶段税务管理方面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在互联网的大量数据下,会发生数据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该问题可能会导致税收流失、甚至使不法人员利用互联网漏洞进行违法犯罪行为,危害社会安全。关于数据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有三大部分:(1)征税部门与纳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各种商务交易平台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网络购物,而这种虚拟平台的交易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交易的隐蔽化。在网络平台上的交易如果继续沿用旧制度对其进行管理,将会失去对网络交易的控制及监管。(2)征税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互联网+环境下,人们的信息不再是单纯地文件记录,更多的是记录在相应的信息系统中,但这些部门相互独立,使不同机构之间的信息并不能实现互通,这也会导致税收部门并不能得到纳税人全部的信息,从而导致风险发生。(3)部门内部信息不对称。由于税务部门涉及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各自管辖内容不同,虽然目前我国正在改善信息共享问题,但就目前来说,数据共享仍然是各税务部门面临的重大问题,在部门内部信息不对称,容易出现重叠、遗漏等风险问题。

(三)微观数据调整

之前,研究搜集的税务数据都是站在宏观的角度,做出的相应政策也是以宏观为基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以宏观数据为基础的分析报告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的需要,并且对于微观数据的获取也更为方便,因此,对于税务研究的分析可以由宏观逐渐向微观发展,通过具有特性的企业情况,对其微观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可以对其进行量化控制,从而科学有效地进行税务管理。

三、改革前景

在当前互联网大环境下,从本文上述三大方面对税务管理进行更新变革对实际工作来讲,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可以指导未来的税务管理工作。现阶段,首要应解决的问题则是完善法律法规,使其适应时代和现实的发展需要。同时针对迅速发展的网络商务平台交易,税务管理工作更要及时跟进,较快符合现阶段的税务需要,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开,沈昱池.大数据———构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的推进器[J].税务研究,2015(01).

[2]谢波峰.大数据时代税收微观数据体系的构建[J].税务研究,2015(01).

[3]黄俊杰.基于WebGIS的税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

[4]王向东,王文汇等.大数据时代下我国税收征管模式转型的机遇与挑战[J].当代经济研究,2014(08).

篇4

【关键词】网络财务管理;产生背景;概述;创新点

自20世纪中期以来,人类社会开始步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这一信息化时代的主体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网络财务管理作为顺应互联网环境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是对原有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体现着财务管理在互联网环境下所发生的变革,标志着财务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网络财务管理产生的背景

(一)多样化企业形态的出现

随着互联网逐步渗透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电子商务这一虚拟经济形式成为相对于实体经济的另一种新的经济形式,网上企业等多样化的企业形态层出不穷。这种虚拟化的企业形态同传统的实体企业有很大的不同,交易双方主体本身就是虚拟化的,整个交易从谈判、交易达成到支付货款、交易终结都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交易的实时性、虚拟性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

(二)企业实施有效管理的需要

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人员、财务信息均处于一种分立的状态,无法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处于一种相对滞后的状态,从而难以形成对整个企业集团的有效监管。在企业集团化趋势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在财务管理模式中引进互联网技术已经是形势所迫。将互联网技术引进财务管理,可以有效实现财务信息的实时共享,便于在整个企业集团内整合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实现对整个企业集团的有效管理。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网络财务管理的产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使得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有效结合成为可能。目前,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的有效结合还主要体现在会计电算化的应用,集中于会计核算,这虽然与传统的会计、财务管理模式相比,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共享和实时传递,但仍难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会计信息局限于财务部门,企业各部门之间信息整合的程度仍然有限,会计信息的实时性仍然有待提高,财务管理、分析仍然处于滞后状态,这一系列问题对网络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多样化形态的出现以及企业实施有效管理的需求使网络财务管理的产生具有了必要性,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网络财务管理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那网络财务管理究竟应该以怎样一种形式进行管理是我们下面要解决的问题。

二、网络财务管理概述

简而言之,网络财务管理就是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财务管理相结合,运用计算机技术,通过财务软件的形式实现对企业财务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实时的综合性管理。

网络财务管理不仅仅局限于财务系统,它是以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中心发散点,将企业各部门的业务活动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协调,通过利用财务软件这种形式,来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传递、财务及企业其他资源状况的动态分析等。网络财务管理与传统财务管理的最大不同在于将互联网技术融进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利用网络技术的远程化、动态化的特点,突破传统财务管理的区域限制以及财务管理的滞后性等不足,实现对企业活动的远程在线动态管理,真正实现对企业活动过程、结果的全过程监管,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实时的综合性管理。也正是基于以上特点,网络财务管理使企业财务系统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决策型转变成为了可能。

网络财务管理是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管理最优化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进行的变革,是企业为了寻求自身发展做出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选择,相对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网络财务管理在很多方面凸显了它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必将主导将来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

三、网络财务管理的发展潜力

网络财务管理的发展潜力在于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相比,它更能适应信息化时代这一时代背景,更能满足企业在信息化时代下对自身管理的要求,因此,本文采用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相对比的形式来说明网络财务管理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一)实现了财务部门与企业内外部门的协同,消除了信息传递的滞后性

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信息传递的程序化限制了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协调一致,不仅造成了各部门工作效率低下,也使企业物流与资金流、信息流不能同步反映,难以达到财务管理的最佳效果。而在网络财务管理模式下,信息不仅仅局限于财务部门,财务部门不仅能够实现与企业业务部门的协同,与企业相关的外界部门(税务部门、供应商、客户等)也能实现信息传递的协同,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

首先,与企业业务部门的协同。在网络财务管理模式下,业务部门及时将发生的采购、销售等活动录入相关的信息系统,财务部门根据业务部门传递的信息对应进行会计处理,并将活动产生的信息回馈给业务部门,从而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使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工作达到协调一致,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统一。其次,与企业外部相关部门的统一。在网络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与供应商、客户发生的相关交易活动会通过业务部门信息的及时传递进入企业财务系统,财务系统会做出及时回馈,从而达到效率的最大化。企业与社会相关部门,诸如税务部门、银行等,可以通过网上报税、网上银行等方便快捷的形式来提高双方的工作效率,使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二)实现了信息集中化管理,消除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呈现集团化、跨区域发展的趋势,这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传统财务管理信息传递采取层层上报的程序化模式,信息传递效率低下,影响决策的时效性,不利于进行财务监管,乃至影响企业整体工作效率和企业绩效的提高。而在网络财务管理模式下,高层决策者能够及时通过网络财务系统获取各个集团区域的相关信息,做出有针对性的决策,实现整个集团信息的动态集中化管理,消除地域限制和时间时滞,在整个集团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提高整个集团效率和绩效的效果。

(三)实现了流程管理与结果管理并行,减少了财务监管漏洞

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由于信息传递的滞后性,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监管往往是事后监管,所进行的是结果管理,不能从源头上防止舞弊等有损企业行为的产生,必然不利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公司绩效。而网络财务管理模式可以克服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弊端。网络财务管理能够实现信息传递的及时性、连续性,可以实现对企业财务活动的过程监督,从而实现流程管理与结果管理并行,最大限度的减少财务监管漏洞,形成良好的公司管理机制。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顺应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是财务管理变革的必然。突破传统财务管理的桎梏,实现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当下财务管理模式发展的正确选择。只有这样,财务管理才能向着有利于促进企业绩效提高的方向前进,财务管理理论才能得到更深层次的拓展。这就要求我们用创新的思维解决财务管理模式变革的问题,促进新的适应经济社会的财务管理体系的形成,把互联网技术应用于财务管理,使网络财务管理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楠慧.信息时代的网络财务管理[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5:56-60.

[2]王薇.浅谈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络财务管理[J].财会研究,2011,1:44-48.

[3]赵永福.浅谈网络财务管理应用[J].管理研究,2005,8:55-63.

[4]罗敏.网络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策略研究[J].财会研究,2011,19:45-56.

[5]郑成哲.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研究[D].沈阳: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6.

篇5

现如今,全国各地医院几乎都应用了计算机来管理,包括各信息系统的应用,已经覆盖面很广,有医院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LIS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病案系统、合理用药系统、PACS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和RIS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放射信息系统)等等,可以说计算机已经渗透到医院的各个方面,日常工作都是有计算机来完成,在系统的使用过程中,难免要发生各种故障或操作失误,包括软件出现错误,打印机无法连接等等,这就需要信息中心的专人提供技术维护和支持,以前的工作方案是派人去各站点实地操作解决,但由于人员有限,这会浪费很多工作时间,也未必能及时解决所有的问题,如何才能高效的完成各项任务呢,在实践中探索出以下方案。

二、互联管理

我院是山东省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平均日门诊量约4800人次,床位数约2500张,为国内较早实施HIS系统的医院,自九十年代开始,至今已更换过2次HIS系统。在以往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到各个站点去解决实际发生的问题效率很低,时间成本太高,越大型的医院建筑面积越大,不同的科室处于不同的楼宇中,从信息中心跑到各站点的路途并不近,加之等待电梯的时间,在路上的时间就消耗掉大半,往往比实际解决问题的时间还要多,有时问题急等处理,处理晚了将会堆积患者,这就造成一定的难题,等处理完再返回信息中心,才能再得知下一个需处理的问题,这样浪费的时间无形中就很多。所以我院在应用中发现一款软件device manager(简称dm)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省去来回途中的时间,及时快速的处理各项任务。

首先,在服务器上安装dm,在各站点的电脑中也安装dm的客户端软件,这样服务器就可以实现对客户端的远程控制。打开服务端dm软件,全院各站点的机器都显示在其中,以机器名、IP地址、mac地址等信息排列,可以清楚的看到每条信息所对应的电脑,全院各站点电脑都连接到安装dm的服务器上,通过dm可以远程控制连接任意电脑,完成各项操作。当某台站点出现问题时,询问得知问题电脑的ip地址后,就可以先通过系统的远程桌面连接功能连接到dm服务器端,打开dm软件,以ip地址为顺序排列,可以快速的在dm中搜索到该台机器,点击右键操作菜单选择,发送控制命令,等待一段时间后,本地机器将控制连接到问题电脑,问题电脑的画面就实时显示在面前,如同亲临现场的操作是一样的,也可以实时看到该台电脑出现何种问题,方便解决那些因为工作员描述不清问题带来的困扰,方便纠正工作员的操作不当,这样解决处理任何问题都不用专门跑一趟站点。

但在使用过程中也有以下注意事项:连接过程中由于网络速度的变化可能时间长短不同,不要操之过急,下方进度条会显示已连接的进度,当进度成为100%时,才显示问题电脑的界面。当然该软件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有些问题无法通过软件远程操作完成,必须要亲临现场,例如在偶尔需要重启保存设置时,重启后无法再次连接,或者重启后设置并没有生效,这就需要在每次操作后重新检查一遍设置,确保完成与否,如无法完成则要实地去解决。

三、讨论

通过这款软件的应用,不难看出解决了大问题,既节省站点等待时间,相当于节省了患者的时间,也节省了信息中心的工作时间,把最不应该花掉的在路途中的时间省掉了,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完善了工作流程。对安全方面也没有影响,全部是在内网网络环境下完成,外网机器根本无法接触到,从任何一台内网机器都可以远程桌面连接到主服务器上,再用dm软件控制其他站点机器,既方便又快捷。尽管有些小瑕疵,但已可以完成绝大部分任务,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助手,随着医院的发展壮大它将是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还节约了人员,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姜瑞珂(1977-),女(汉族),山东济南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医院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库维护。

参 考 文 献

[1]张鹏,阎阔.FTTx PON技术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篇6

管理会计能够有效地连接战略制定和实行这两个环节,确保战略及时落实,其中企业战略目标及绩效目标的督查和控制由预算管理负责。企业的运营时,要以战略目标作为导向,以预算开展为中心,以绩效考察为保证。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可以进一步完善他们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借助互联网快速的扩散功能和强大的逻辑判断力,不同企业之间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自需要的信息,这也将有利于企业预算管理的顺利开展。

当然,利用互联网的特征,新建成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可以搜集到更多的数据,企业取得竞争对手、市场、客户和相关政策信息的途径也增多了。企业获取了相关信息后,要把它们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协助企业定制战略和绩效目标,并且根据这些目标制定引导企业运作的预算标准。借助互联网这个大数据的信息平台,推动企业对标管理和内部报告工作的有效进行。

在对企业进行预算工作时,可以借助大数据的信息平台对相应工作开展实时监督,要求各个业务部门在规定的一个时间内将相应的成果和预期计划相对比,据此对业务单位进行绩效考察。经过信息处理的考察结果可以及时地反映出市场和客源最近的变化,企业此时应该根据市场的变动适当地去调整自身的目标以适应市场的环境变化,满足市场的主体需求。企业应当合理利用好目前的广泛信息,做好企业战略、预算制作和调控、绩效考核的相互配合,让预算将整个新体制串联起来。

二、建设一个灵活、高效率的预算管理平台

崭新的互联网氛围里,会计管理工作和服务对象变得越来越不简单,企业要根据时代进步的需要及时地更新原本的内部机构、管理信息体制等这些管理用具。组建灵活、高效的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势在必行,企业要借助当前的大数据优势,减少管理层的设置,增强员工之间的相互交流,调动各部门负责人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实现信息的共享是实现高效的预算管理机构的前提,要求做到信息的及时接收并且据此作出反映。企业要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的基础上,更新相应的组织管理模式,做好信息的及时传递。经过改革后的网络管理体系能够使管理更加有效。

三、构建业务结合财务、支持企业价值创造的流程管理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企业的产业运营模式和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都发生了变化,管理会计的范围也发生了变化。企业体制、机制的问题都是由管理会计负责,激发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是它的目标,限制资源调用、做好公司的风险预防工作及增加企业资产是它的主旨。通常限制资源使用要依赖于管理会计工具来操作,例如作业成本法等;而预防风险的工作则要结合管理会计工具和其他工具才能展开,例如财务的整治等。一切决策信息的出处都格外重要。财务会计系统是传统管理会计制定决策的信息来源,按照科目进行划分管理且信息滞后状况不同的传统管理会计与当前的市场状况不相符,现在企业的管理会计管理体系的思路都是由管理项目来主导的,而且要求信息必须是及时有效的。

在信息快速传输的互联网时代,信息系统的数据不停地被传输、借鉴,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各取所需,有机地衔接起了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一个强大的数据库就涵盖了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信息。与此同时,数据的价值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得到了更好的实现,做好管理工作的开头十分关键,及时的业务信息可以提高企业财务部门的决策效率和监督力度,相关业务部门可以通过财务部门传递的有效信息及时调整相关的市场活动,减少企业的不必要损失,加强两者之间的交流,合理有效地发挥会计监控职能,实现对公司业务的及时控制。当然,财务业务的整合是需要一个一体化的动态管理平台来支撑的,当相关经济业务需要处理的时候,这个动态管理平台就可以参照相应的会计处置准则和业务规范,及时地制作出两种不同的会计报告,供各企业部门按照各自不同的需求来选取。

四、建设全价值链成本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精细化管理效率

受到硬件设施不够先进、数据传输缓慢等限制的传统信息模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管理的需求。全新的互联网时代下,数据的读取与存储都十分便捷,不需要过多复杂的操作。

篇7

关键词:互联网+ 共享单车 监督管理 运营效率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1.共享单车及其产生背景

1.1共享单车的界定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产物。通过手机扫描车身二维码,支付一定的押金获取自行车开锁密码进行租车,需支付一定的费用。这种无桩共享单车能够随用随骑,随停随锁,操作简单方便,押金退还也十分快捷。共享单车旨在为市民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优化资源配置。

从共享单车的产品属性来看,因为其市场投放量比较大,因而其具有不完全竞争性,因为使用共享单车需要支付押金和费用,因而具有排他性,因此共享单车具有明显的准公共属性。根据布坎南(J.Buchanan)1965年对准公共物品的划分,共享单车属于一种俱乐部产品[1]。

1.2共享单车的产生背景

共享单车最早可以追溯到1965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个无政府主义组织将一些白色的、没有上锁的自行车放在公共区域供人们长期免费使用。之后,欧洲最先开始启动公共自行车项目,截止2011年,在北美、南美、亚洲和澳大利亚共有超过300个城市提供公共自行车服务[2]。2006年,北京成为我国第一个提供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城市,紧接着,杭州、武汉、上海、苏州等城市相继发展公共自行车项目[3]。目前,国内共发展了197个市政公共自行车项目。

新时代的创新力量将“互联网+”与传统城市公共自行车相结合,以OFO为首的互联网共享单车应运而生,以更加便捷的无桩单车开始取代有桩单车。目前,中国共享单车市场中OFO和摩拜两家企业优势比较明显。从2017年开年至今,OFO小黄车已先后进入合肥、武汉、长沙、南京、重庆等各大城市[4]。

2.共享单车之管理创新:互联共享

2.1创新无桩互联管理

共享单车采用的是无桩共享的理念,自行车可随时借取和停放,不会受到自行车站点和桩位的限制,这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也解决了在使用公共自行车时无桩可还、无车可借的问题。用户只需使用手机扫描自行车身上的二维码进行租车,网上缴纳押金,无需办卡也无需登记,这极大的利用了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便利。而且,最新的共享单车还将物联网引进产品服务中,采用了NB-IoT技术来打造电子锁,全域覆盖NB-IoT网络,加强共享单车的“连接”属性,在物联网时代多维度优化公众短途出行体验[4]。

2.2创新多元融资渠道

共享单车之所以能够迅速占I市场,在各大城市遍地开花,是因为它创新了多元的融资渠道。作为当下资本的宠儿,共享单车与电信、银行、手机等多个领域进行跨界合作,带来多方的融资渠道,这给共享单车带来了巨额的融资,使得共享单车能够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迅速占领市场。在运营前期,虽然面临着自行车投放、调度维护、广告投入等多方面的成本需求,但多元的融资渠道为其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2.3创新共享经济理念

共享单车创新了共享经济理念,共享单车凸显出新经济、新业态与传统业态发展模式的差异,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上功不可没。共享经济是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的互动演进的结果[5]。这场共享经济变革的强劲力量或许能够分担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压力,共享单车的出现加入到具有共同消费公共自行车服务中,营利性企业提供的自行车服务与政府主导的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可以互补发展。

3.共享单车之管理困境:秩序失范

3.1管理困境

3.1.1自行车遭破坏和私人占有

由于共享单车是一种面向用户对单车进行共同消费的服务方式,共享单车的运营管理面临着道德风险――遭人恶意损坏和被私人占有的现象。共享单车运营至今已经出现了遭到破坏的各种案例,不仅仅是用户自身使用不当及无法避免的自然破坏因素,由于触及商业竞争和其他行业利益,共享单车甚至遭到一些私家车主、黑摩的和共享单车行业内竞争对手的破坏,同时共享单车还面临着被私人占有的问题。

3.1.2乱停乱放影响公共交通

共享单车的无桩式共享给市民们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城市管理问题。由于共享单车采用的是无桩式的运营,一些使用者不顾秩序乱停乱放,将共享单车停在商铺门口、盲道甚至机动车道上,使得公共交通受到了极大地影响,一些城市的城市管理部门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进行扣押。用户们对共享单车的乱停放现象引发的秩序失范,激化了单车运营和城市管理之间的矛盾。共享单车的秩序失范面对的不仅仅是单车的道路资源和停车资源,更是市场秩序的扩张与政府秩序管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3.1.3运营管理问题浪费社会资源

企业在向社会提供共享单车服务的过程中,只顾快速的扩张占领共享单车市场,却忽略了共享单车的后续管理问题。单车的高损耗率不仅给企业,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资源的浪费。共享单车缺少有效的调度和维护,在潮汐时段,自行车经常供不应求,而其他时间又大量闲置,加之无序停放影响公共交通,更造成了交通资源的浪费。

3.2原因分析

3.2.1准公共产品性质的制约

由于准公共物品具有非完全竞争性和非完全排他性的制约,市民们对于准公共物品是属于共同消费的性质,只需要交付少量的租赁费用即可使用,而金额较多的押金也可及时退还。但对于使用者来说,使用者对于具有公共性质的共享单车仅仅拥有使用权,而不具有所有权,对于自行车也只是即时使用。共享的、公共的物品在多数人眼中扮演着“免费午餐”的角色,因资产不属于自己而不被保护,加之缺少相应的监督赔偿机制,其出现更考验使用者的素质。

3.2.2准公共物品市场需求较大

准公共物品往往就是为了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而诞生的,其市场需求较大,共享单车的热潮证明自行车服务并不是一个“伪需求”,一方面短途出行是硬需求,另一方面自行车租赁价格便宜实惠正好迎合了大多数人的潜在需求。而现行的共享单车虽然投放量很大,但却缺少有效的调度和资源分配,在面临使用潮汐时并不能满足用户们的即时需求,这就导致了一些市民出现了私自占有准公共物品的现象。

3.2.3监管和损坏赔偿机制不健全

在政府或者企业提供准公共物品服务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监管和损坏赔偿机制的建立健全。共享单车运营管理过程中并没有相应的使用者损坏责任追究机制,而面对恶意破坏事件的追责也十分滞后,这就使得一些人存在侥幸心理,肆无忌惮的破坏准公共物品。面对准公共物品管理中面临的道德风险,准公共物品的管理运营不能仅仅依靠道德约束,更应该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和赔偿机制,在使用损坏时缴纳一定的赔偿金额,对于恶性破坏事件更要进行法律严惩。

4.共享单车之管理对策:多元共治

4.1 多中心治理理论

作为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共享单车,学术界对于政府是否介入共享单车领域进行治理各执己见。笔者认为,正是因为共享单车具有公共性质和集体行动的属性,决定了它的外部性特征,使用共享单车的每个人都可能对其他人的使用造成影响。而这种外部性需要靠规则的建立才能真正使共享单车的使用效率最大化。从自然秩序层面上看,对公共性质的共享单车的维护需要发挥市民公众对于公共事务规则的自然秩序;从国家秩序层面上看,仅仅依靠市民的自我道德约束是无法保证共享单车使用效率的最大化的,更需要政府层面的引导和规制;从社会秩序层面上来看,社会组织对于公共秩序的重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导作用,当人们成为社会组织的一部分不仅将公共秩序内化为自我规范,更将公共秩序外化成为了社会规范。因此笔者认为共享单车管理困境的解决路径应该将社会各方的力量都囊括到共享单车的管理体系当中。

基于对共享单车管理创新和困境的探索,笔者将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共享单车的管理对策,即通过多元共治来提高共享单车的管理效率。社会共治的核心在于多元、参与和合作,需要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协同参与。多中心治理以自主治理为基础 ,允许多个权力中心或服务中心并存,通过竞争和协作给予公民更多的选择权和更好地服务[6]。

4.2 多元共治

4.2.1 政府应主动作为,加强监管

政府在准公共物品管理中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政府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共享单车管理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要主动作为、预见共享单车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城市管理问题,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政企联合,对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进行管理跟踪,同时要加强监管,建立健全准公共物品监督和恶性损坏纠责机制,规范共享单车更好地发展。

4.2.2企业应承担责任,提升服务

运营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遵守城市的有关规定,合理运营规范发展,尤其是共享单车企业,亟须设立专门的自行车管理机制,承担起相应的管理责任,在规范管理、及时修理等方面都要工作到位。不仅要完善线上服务,更要做好线下服务,恪守企业诚信,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做好调度维护工作,真正将共享经济的理念融合到企业的发展中。企业在运营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与政府共同合作,更要注重畅通用户们的反馈渠道,提升产品服务。

4.2.3市民应增强意识,参与治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在逐步提高。一方面,要加强公民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的合理使用及保护意识教育。另一方面,市民们也要充分利用好平台企业和政府的投诉举报机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准公共物品受损的情况,参与到共享单车的管理过程中来。

4.2.4志愿群体应维护秩序,合作共治

在多元共治的治理机制中,社会组织即第三方组织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非政府组织、非营利性组织的志愿群体作为多元共治模式中的新生力量也在发挥其强大作用[7]。一方面,要呼吁志愿群体参与到共享单车的秩序维护当中,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第三方组织的社会治理参与机制。例如武汉市就曾多次组织团员青年、学生在辖区人流较为集中的地方,做共享单车的有序停放的“宣传者”和“监督者”,共同维护城市秩序。

参考文献:

[1] 樊丽明.中国公共物品市场供给与自愿供给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005.

[2] Elliot Fishman,张晓为(译).公共自行车文献综述[J].城市交通,2014,(2):84- 94.

[3] 覃娜.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供给模式研究(硕士论文)[D].广西大学,2013.

[4] 比达咨询. 2016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R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7- 3- 7.

[5] 周坤维.共享经济时代的企业商业模式分析――以ofo共享单车为例[J].实证分析,2016:96.

篇8

关键词:网络环境;档案管理;问题研究

传统的档案信息服务方式过于单一,不能够满足公众对档案信息的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档案信息的跨时空的查询、下载。因此在国家档案信息化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互联网环境下的档案信息服务进行综合研究,充分了解互联网环境下档案信息服务发展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及互联网环境下档案信息服务应注意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公众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1.互联网环境下档案信息服务发展的必要性

1.1打造阳光政府的内在要求

打造阳光透明政府要求公众知晓政府信息的渠道,提高公众参政议政的意识。阳光透明政府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应向公众公开除法律规定的涉及国家安全的保密文件外的其他所有各类政府信息。从我国的法律层面来讲档案部门有义务向公众提供相关的档案信息,公众有权利利用公布的档案信息。另外,档案部门的相关信息也记载着相关部门的职能及运行情况,这些情况都属于公民应知晓的信息范围,公民有权利去了解这部分档案信息,了解我国政府部门的管理及运作情况。

1.2档案管理部门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网络背景下,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提供档案信息为主的档案馆来说,在面临巨大挑战挑战的同时也是极大的发展机遇。传统的档案馆管理工作主要是以实物管理为主,而网络背景下的档案馆管理工作是以实物管理和网络档案信息管理两方面为主,在某一方面来讲网络档案信息的管理要多余实物的管理。另外,在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的收集途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档案信息由于许多档案是孤本,档案的持有部门不愿意将档案移交给档案馆,这就造成了档案馆档案资料的缺乏,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通过相关的技术将孤本资料转变成数字信息进行档案信息的收集、建档。

1.3公众对于档案信息的需求

(1)在网络背景下公众希望在海量的、无效的信息环境下获得专业准确的关键性信息。

(2)档案信息需求的多样化和全方位化。

(3)档案信息的新颖化。

2.互联网环境下档案信息服务发展的有利条件

2.1快捷的互联网环境

截至2016年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人数将达35亿,相当于全球人口的47%。中国互联网用户人数达7.21亿,位居全球第一。网络环境下人们可以不限时间,不限地域自由的查询所要获得的资料信息,从而打破了传统档案信息传播的局限性。另外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处理极大的减少了实物物理空间的占用,能在占用极小物理空间的情况下提供海量的图片信息、文字信息、影像等。便捷的互联网技术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要。

2.2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

在网络环境下,档案馆资料的馆藏信息结构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档案馆也已经意识到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仅仅依靠自身的馆藏档案信息远远不能满足公众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因此,目前大部分档案馆都打破了传统的仅依靠自身馆藏资料的界限,而是更多的着眼于互联网技术与其他档案馆进行联网,进行信息共享。大量的档案信息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汇总,从而为用户提供丰富的档案信息。

3. 互联网环境下档案信息服务应注意的问题

3.1网络档案信息安全性问题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网络档案信息的安全不仅仅要依靠设备、硬件和技术更应该做药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另外,档案信息的安全还应该有较为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不仅能充分发挥硬件及技术的力量,更能充分的调动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及工作态度,从而更好的保障信息服务工作的进行。

3.2确保丰富充足的信息档案供应量

在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供应量主要由档案部门馆藏资料的数字化程度、与相关档案馆资料共享程度、互联网用户对网站检索的熟悉程度等所决定的。档案部门首先应做到的是不断丰富电子档案资料馆藏量在总量上保证用户的需要,另一方面要与其他档案馆进行联网,进行资源共享。另外,在网站上开设专门的检索使用培训,提高用户的检索水平及对档案信息网站的熟悉程度。

3.3电子档案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网站容量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日渐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是通过互联网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这就对档案馆的电子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网站的容量提出来较高的要求。档案馆网站在使用期间,可能会在一天中的某个时段有大量的用户进行点击访问,这就要求档案馆在建立网站之初就应该充分考虑到这种情况,建立较大的服务器以应对过多的用户点击。档案信息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信息资源,所记录和反映的内容都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信息,也是最直接和最有说服力的信息,档案的凭证价值很大,由此一定要保证档案信息的准确性。

作为为社会及公众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档案部门无论是在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上还是档案管理部门的内部管理机制上都应进行与时展相适应的深刻变革。随着阳光型政府的实施,档案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积极借鉴其他相关部门、行业的发展经验,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赵建功.公共档案馆琐议[J].山西档案,2003(04).

[2] 李伟.档案馆信息服务体系的几个方面[J].档案管理,2003(04).

篇9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 财务管理 网络经济

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崛起,以其强大的信息和服务功能正在改变和影响着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全球经济网络化、数字化逐步形成,这给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企业经营管理全面创新发挥了推动作用。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自身能否快速跟上新技术、适应网络经济的挑战。在互联网经济的强烈冲击下,企业只有及时进行财务管理创新,才能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网络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

一、 互联网经济对财务管理变革带来的挑战

所谓“互联网经济”,是指利用网络技术产生区别于过去经常出现的经济周期的传统经济。互联网经济的出现,刺激了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在适应这种新经济环境的过程中,必须先以创新意识认识财务管理模式的变革。

1、支付手段电子化是财务管理模式变革的基础。电子货币是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也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必要条件,电子货币不仅能提高结算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使资金流转和物资流转得到协调一致,从而降低资金成本。银行可以进行电子转账, 避免了企业间交易中资金或单据的人为传递,提高了传递速度,减少了传递的人为接触性,并且安全性更高。电子货币的出现改变了众多消费者的生活习惯,也改变了许多企业做生意的方式,因而被认为是金融领域里的一场革命,电子货币的出现为互联网经济的运行注入了剂。

2、财务管理重点转移是财务管理模式的外在条件。在互联网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不再是有形资产,而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丰富程度和质量高低关系到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是否能够获胜。互联网经济环境下企业的产品销售已不再局限于实地交易,而是在虚拟环境中一步到位做到销售。比如,著名的淘宝、当当、阿里巴巴等网络商店的兴起,随着网络交易发展而逐步完善的物流供应系统等等无一证明了实体销售条件已没办法满足互联网经济时代公众的购物需求。通过互联网等途径进行联络和销售产品,全球信息网是就是企业的销售柜台, 是知识资本, 值得注意的是, 经济资源中智能因素的认定将比无形资产更加困难。

3、风险内涵与范围的扩大对财务管理创新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随着互联网在商业中的广泛应用,交易的无地域性和无纸化使管理更加复杂,作为数据管理的计算机信息很容易被不留痕迹的篡改、删除,既而成为逃避内部控制的工具。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系统极限的控制都开始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下的主要交易手段,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必须一体化,电子单据、分布式操作使得可能受到非法攻击的点增多。例如,在电子商务中如何征税、交易的安全性如何保证、数字签名的确认、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出现的,企业的财务管理所面临的新的风险是难以防范和规避的。

二、互联网经济时代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的特点分析

1、财务信息处理的自动化

互联网经济时代,电子商务高度发达,企业与外界的联系均采用数字信息,并通过网络来实现。业务数据通过网络程序自动实现会计核算,产生各种支持决策信息并反馈到相关决策者。决策者通过网络向相关业务节点决策信息,网络程序根据决策信息自动修订业务规则,业务人员只能按照规则在网络中完成新的业务。由于网络信息传递速度快,业务发生受到实时监控,因而可及时将决策信息发送到业务规则,实现实时动态化管理。

2、财务管理职能向决策层和业务层分解

在网络型组织结构的企业中,节点和节点之间密集的多边联系减少了传统财务管理中的许多中间环节,高层决策者能直接对底层员工进行管理,财务信息的采集完全由业务节点完成,财务信息的加工由网络程序完成,财务监控由决策者通过网络程序实施。

3、财务管理与业务、决策一体化

传统的财务管理反映的是决策者、财务机构、业务部门三者之间的关系,决策信息通过财务部门实施对业务的监控,业务部门的信息主要通过财务部门加工提供给决策者。在新型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管理职能向决策层和业务层分解,财务资料时刻处于高级管理人员控制之中,管理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虚拟结算,几乎可以即刻发现市场情况的变化,从而实现了决策者财务机构和业务部门有机的、动态的一体化。

4、财务管理组织结构由实体化转向虚拟化

传统的财务管理部门是介于管理层和业务层之间、具有独立的物质利益的经济组织实体,是有形的且相对稳定的。在网络型组织结构的企业,一方面,财务人员工作职能将分散到业务层和决策层中间去,财务信息的处理由程序来完成,传统的财务部门必然萎缩,职能分解,部分传统的财务管理机构将被网络虚拟的财务机构所代替;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的日益推广,将不断出现网上虚拟公司这样的企业形式,而这些虚拟公司往往只是一种动态的、短期的战略联盟,合作目标完成后迅速解散,从而使财务主体显得虚拟化。

三、新经济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应对措施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总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总是随经济形态的转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要适应当前互联网经济环境,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创新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变革:

1、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预警系统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将企业所面临的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行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作好防范措施。

通过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可以预先告知经营者、投资者企业组织内部财务运行体系隐藏的问题,并为企业经营者该如何解决问题提供了方向,从而使企业把有限的财务资源用于最需要或最能产生经营成果的地方。财务预警系统主要有六大功能,分别是信息收集功能、监测功能、预报功能、诊断功能、治疗功能和健身功能。通过这些功能预警系统可以有效地防止、减小损失的发生并能逐渐对曾经发生过的问题形成免疫系统。

2、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特点要求企业实施财务虚拟管理。财务虚拟管理就是以企业的核心功能为财务管理的中心,对各虚拟化的职能部门进行集中协调性的财务管理。虚拟企业的中层经理的监督与协调功能被计算机网络所取代,企业的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财务虚拟管理是与之相适应的一种横向管理,可去掉很多中间环节,使价值的产生与确认直接相对应。财务虚拟管理还包括对通过网络进行虚拟经营、虚拟交易所产生的财务信息及其他信息的管理。财务虚拟管理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且全面创新的、以实现财务信息资源优化的一种财务管理策略,所以又是财务柔性管理、财务再生管理和网络财务管理等技术方法的综合。

3、改变企业组织结构,实现财务管理模式向集中化变革

过去,企业缺乏支持集中式管理的技术手段,企业的发展受到物理地域的限制,许多大型企业不得不采取分散管理。由于监管信息反馈滞后,从而导致对下属机构控制不力、企业出现危机的例子屡见不鲜。互联网的出现,小企业变成了“大企业”,桌面管理转化成非桌面化的网络方式,这使得集中式管理成为可能,尤其是企业可以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的电子信息工具,为整合企业财务资源,加强对下属机构的财务监控,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之,互联网经济时代是一个高度重视管理的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财务管理主体需要不断地对财务管理环境进行审视和评估,并根据其所处的具体财务管理环境的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相关利益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献英.试论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企业经济,2004;11

[2]薛清彦.当今网络经济下传统财务管理的滞后与创新.价值工程,2007;05

[3]梁君.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与财务管理.现代企业,2007;04

[4]李慧楠.信息时代的网络财务管理.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05

篇10

关键词: 互联网环境; 图书馆危机管理; 系统模型; 模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 TN915?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6)20?0024?03

Abstrac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risis management of the library and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the library crisis relationship, a model design with the new design concept is proposed for the reasonable design of the system modul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ppli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library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of library a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in combination with advanced crisis management ideas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 indicator system for the early warning system was established by reasonably using the modeling method for system engineering control to realiz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library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 in Internet environment. The model design of the library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was implemented, which not only achieved the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of crises, but also met the needs of information diversific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stage of the library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 and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of the library crisis management.

Keywords: Internet environment; library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 model; model design

0 引 言

随着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对图书馆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图书馆危机管理,需要进一步增强危机管理系统的构建工作,建立指标体系。参照图书馆评估指标的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能力评价模型,对危机预案建立编制。国内有不少关于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的构建工程,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图书馆的损失,只有通过对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并对可能存在的危机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实施高效的危机防控对策。本文旨在顺应时展需求,实现图书馆的危机管理,优化图书馆危机关系系统结构。通过对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进行综合设计,优化图书馆危机管理软件的结构设计,进而建立建全危机评价指标体系的创建工作。本文关于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危机管理模型的建立,不仅有着较强的经济价值,同时也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于图书馆的优化管理和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1 系统设计

1.1 设计思路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参考图书馆内外影响因素,进而对危机管理目标进行确定,从而改进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在图书馆发展需求分析阶段,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并实现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的构建。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的构建,更是通过对应用问题以及整合问题的分析,对图书馆危机预警创立,实现危机识别以及危机的有效性管理,注重危机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1.2 系统模块

根据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情况,应用系统工程建模的方法,建立子系统,实现图书馆危机的深层次优化管理。对于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而言,工作模块主要有4个,如图1所示。

危机管理系统的准备模块主要包括危机识别模块和危机检测模块。而目标工作模块主要有危机预警模块,系统应用模块也即是危机管理模块。

2 指标体系构建

2.1 层次分析法

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管理指标体系的设计中,通过分析图书馆危机案例,找出危机的直接成因,并对危机决策进行总结。在多层次递阶结构建立中,注重功能的差异性,并结合图书馆危机管理指标体系的设计,将其作为目标层,确定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层和三级指标层。而相邻层次元素程度分析,是对一致性检验过程进行确定,建立相对权值的分析。对各层指标目标合成权重进行研究计算,并结合层次分析的基本原理,建立图书馆危机层次结构模型。一级指标主要包括人才危机、资源危机、管理危机、服务危机、财政危机、安全危机、社会危机以及环境危机。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危机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

其中二级指标层主要有28个,分别为馆藏、加工、馆舍条件、硬件条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体制、规章制度、民主管理、业务统计、学术研究、基本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信息素质教育、用户评价、经费、经费使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网络安全、需求满足度、信任度、沟通程度、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竞争、科技进步。

2.2 模糊综合评判法

广东湛江师范学院图书馆的邓爱东对图书馆危机管理中的危机因素进行分析,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因素权重进行分析,建立图书馆危机因素的综合分析模型,从而量化危机因素的影响结果。在其合成权重中,安全和自然危机对图书馆的危机影响权重最高,这也充分证明了安全危机管理在图书馆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性。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应用中,主要是运用模糊集合精确的基本方法,结合不确定以及不完全信息的有效性评判,进行人类思维的有效性处理。图书馆危机管理的相关指标体系的模型构建如图3所示。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信息能否进行有序整理以及所提供的个性化服务等都将成为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危机。所以成立图书馆危机联盟可以对图书馆的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协调,使资源达到合理分配,对联盟内各个图书馆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管理,这样可以避免一些重复的建设和浪费,从而增加图书馆的影响力。

3 结 语

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模型设计时,及时建立危机预警级别,不仅实现了危机识别和危机处理,同时在图书馆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阶段,更是满足了时代的信息化多元化发展需求,提高了图书馆危机管理的效率,带给图书馆发展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程雪梅.高校图书馆危机管理的组织视角及解决途径[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10(1):85?88.

[2] 王丽华,潘松华,周华,等.新媒体时代图书馆危机管理策略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3,8(7):73?75.

[3] 鄂丽君,程文艳,郑洪兰.农家书屋危机管理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12(3):96?99.

[4] 雷红梅.我国图书馆危机管理发展趋势研究[J].兰台世界旬刊,2013,13(26):123?124.

篇11

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经济开始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金融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环节,互联网经济开始的那一天,也就孕育着互联网金融播种和发芽。互联网经济中从事技术支持、服务环节的企业,通过深度挖掘原来产业链环节自我积累的数据信息,开拓出新的业务,将信息技术与资金融通的市场结合,出现了新的金融模式即互联网金融模式。第三方支付业务、P2P和众筹等新兴业态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也展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阿里巴巴推出的余额宝业务让“互联网金融”一词,真正天下皆知。互联网金融是指依托于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转账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

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庞大,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的稳定、创造就业机会、推动技术进步、繁荣市场等绪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小微企业自身特点注定其有着不可弥补的缺陷,企业资产规模小,产品尚不能被市场完全接受,经营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资金实力有限,这也导致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资金理由一直是小微企业发展中的最大障碍。

在传统金融体系下,信息不对称、资源配置不均衡直接导致了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互联网金融模式却可以拥有海量的信用信息,同时融资业务成本低,交易方式灵活,业务处理高效。这正与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特点相适应,显著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新的融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小微企业融资对传统金融的依赖,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出路。

二、云计算、大数据处理对小微企业信用管理的要求

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技术作为基本依托。3G、4G为特点的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更是为互联网金融业提供了发展提供的技术支持。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6月份,我国网民近5.9亿人,手机网民数近4.6亿人。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在互联网行业已非常成熟,谷歌和百度每天要为上10亿的网页和图片建立索引。任何企业和个人的信息都会与其他主体发生联系,凭借在大数据挖掘和批量信息处理上的核心优势,互联网拥有海量的客户基础,传统的交互方式被互联网交互方式所逐渐取代,通过互联网信息搜集,可以迅速、全面地了解企业实体或个人的资产、信用状况。互联网金融突破了传统金融模式中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小微企业上网就可以找到融资机会,成为融资模式转变的受益者。

与传统银行业关注企业财务报表,关注报表中的财务数据、分析财务比率这类“硬信息”不同,互联网金融将关注的范围扩展到报表之外,更加关注各种各样的非财务数字化的“软信息”。“软信息”与小微企业主个人的日常活动相关,有网络社交信息如博客、微信、微博,有个人网络消费,如每月大致支出金额、消费分类、消费时间。都是在网络上留下的个人大量零碎信息,单独获取其中一小部分,?o法挖掘出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但是把这些大量的零碎信息串联成一个整体,就可以形成其个人特征,如性格、兴趣、生活习惯、价值观、对风险的态度等。互联网金融机构可以从中推断小微企业主的财务、生活状况,对其进行融资风险评判。这也对小微企业的信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微企业应顺应当前金融环境的转变,将信用管理的范围从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财务“硬信息”数据,扩展到企业主个人产生的所有“软信息”。

三、小微企业“软信息”信用管理的改善途径

1.培养“软信息”全面管理意识。小微企业的信用管理,不应局限在企业财务报表传统银行业关注的财务数据硬信息,而应适应互联网金融环境,培养企业“软信息”全面管理意识。信用管理范围不仅包括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结算,还有小微企业主、主要经营者个人在互联网留下的信息,如生活服务类网站积累的个人消费金额、消费习惯、消费种类、车房贷、个人进修、学习深造等数据,这些大量的网络信息就是非标准化的信用“软信息”,可以完整真实地反映小微企业的个人信息,对其信用评级影响重大。这也意味小微企业要对其留下的一切“痕迹”的后果负责。从小微企业员工角度,应及时改善个人不好的生活、消费习惯,着力塑造积极向上、诚信理智、富有素养的个人形象。对小微企业而言,应加强企业整体形象的设计、建设,重视企业的社会形象,这将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存活与发展。

篇12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创新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在这个时代,企业要保证人才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必须将它与互联网结合起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加。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关键因素是企业竞争的胜利。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与改革,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人才,从而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理论知识概述

1.1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企业创新指的是企业管理者通过使用组织的知识、技术、信息、管理系统和方法、思想和其他资源设计、创造、为消费者、社会的新变化带来的影响,最终实现企业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作为企业创新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是由企业的人才创造的。没有强大的团队组织,就无法掌握更多的资源,就不能创造新的价值,更不要说对消费者和社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指基于企业战略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走在最新前沿科技的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新的思路或新方法,使企业人力资本增值更快速、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1.2互联网管理思维

互联网管理思维是一种系统性的管理思维,它由技术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和心理的革命性变化,以经济为主体的思维不再主线,而是立体的。这种管理思维模式对经济和社会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互联网+”的时代是人与社会、人与组织之间交流的一种桥梁,也是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的一种媒介,也就是所谓的“零距离”时代。因此,互联网时代的特点迫使企业和各职能部门必须对市场、客户、产品、企业价值链进行研究,并应对整个企业生态系统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所以企业要互联网思维来管理人力资源,跟随互联网时代的步伐。

2.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有效探索“互联网+”时代,才能改变和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文章首先介绍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并分析了其工作特点,然后总结了传统人力资源的困境,为下一章改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相关的参考和依据。

2.1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介绍

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工作任务分为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六大模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往往依据相关国家政策法规和企业规章,通过网络在人才市场招聘、收集信息、企业人事信息调查、人员实地调查和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保证企业员工的规范和合理利益。

2.2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信息收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特征,人力资源专员倾向于有针对性的根据公司的要求,以及规划收集相关人员信息,结合企业人事信息和人员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收集外部市场信息的时代特点确保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良好的信息基础,公司招聘、人事管理和人事规划调整工作结构可以有效地支持。

人才招聘与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工作,也是最基本的特点。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常使用网站进行招聘、发送和接收邮件的简历、人才招聘等形式的电话沟通,以及在企业人员培训、管理中经常采用的技术讲座、培训课程、宣传材料、印刷等形式。人事信息数据库管理和外部连接是另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2.3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弊端

首先,传统的招聘方式往往通过电视广告、报纸招聘信息和个人电脑方式。但这些方法存在着几个大的弊端:信息渠道的传播范围有限、信息传播速度慢、招聘成本高。这不仅会导致不能迅速招聘人才,也会浪费招聘成本。

其次,企业员工培训模式相对落后。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习惯性的邀请专家和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这种方式不仅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严重限制,有的员工专业基础不牢固,培训效率低。

最后,绩效考核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绩效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绩效管理体系能有效地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帮助企业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然而,以往绩效考核体系的缺失,使得很多有能力的员工因心理失衡而选择移动到另一个企业,随之带来岗位信息的流失,使企业效益受到影响。

3.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策略

3.1通过互联网进行人员招聘工作

招聘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来传播信息招聘信息,采用这种招聘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打破传统的报纸、电视广告等形式的限制,也可以保证招聘到符合企业要求的专业人才。同时,企业内部人才流失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更为显著。在网上招聘信息,可以让求职者快速地看到公司的招聘信息,以最短的时间联系公司,并有效地提高了企业人事部门在招聘人才的工作效率,有效地节约了企业在业务发展过程中的成本。

3.2开设互联网培训课程

大多数企业为了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使每一个员工都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往往组织定期的内部员工培训,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培训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不仅不能达到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目的,也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因此,企业可以利用网络有效地改变内部员工培训计划和内容,将面向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远程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打破了原有的培训计划的时间和地点的局限性,也可以扩大培训内容,改变培养方式。这主要是因为:这种方式的培训时间和地点比较方便,员工可以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减少培训的阻力。此外,员工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找到和企业的培训内容相关的文献,为即将到来的培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既能提高培训的效率,又能促进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文化学习环境。

3.3利用互联网进行的考核模式

企业绩效评价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代表了每个员工的工作能力,也代表着企业的阶段性业绩。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和思想的不断进步,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这使得传统的评价体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企业管理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绩效考核体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是必然趋势。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和收集的信息平台,自然包含了各种新型的用于企业绩效评估的系统。因此,企业相关的管理者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互联网上寻求新的绩效考核方式,找到符合自己的企业管理模式的评价体系,经过调整后直接使用。

3.4建立人力共享的信息数据库

企业经营者要适应“互联网+”环境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挑战,必须充分认识到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是前提,广泛有效的获取信息的途径,通过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全面了解员工信息的大数据管理,随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篇13

关键词:关系利益;顾客忠诚;网络营销

中图分类号:F724.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09}02-0001-08

1 引言

尽管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在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但现实的尴尬却是2006年只有23.4%的电子商务网站(或称网络商店)实现了盈利,大多数网站都未能摆脱低收入、低利润的运营困境。无论是传统环境还是互联网环境,培养和维系顾客忠诚是企业盈利的关键途径。“如何有效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系统地构建顾客关系,从而更有效率地实现顾客忠诚度的提升与企业利润的赢取,是网络商店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必须思索的核心问题”。

一个关系得以存在,首先依赖于关系双方都感觉它是有利益的。网络商店要想构建与顾客的长期关系,前提就是顾客自我感知会从这种关系中获益。那么顾客可以从自己与网络商店的关系中获得哪些利益?这些利益将如何影响顾客对网络商店的忠诚?这些都是本研究力求解决的问题。

2 文献回顾

2.1 关系利益的定义与维度构成

关系利益是近年来关系营销研究的热点问题,Berry在1995年提出顾客保持与企业的关系除了可以获得风险降低的利益以外,还可以获得社会利益’。Bitner的研究表明顾客从服务关系中获得的关系利益包括:减少顾客的压力,简化个人的生活和节省考虑时间,与雇员发展个人友谊’。Be-atty等则认为顾客和销售人员之间的关系存在功能利益和社会利益,功能利益包括节省、方便、时尚建议和更好的购买决策,社会利益则是顾客从与销售人员的人际关系中获得的满足感。

Gwinner等学者把关系利益明确定义为顾客由于他们在与某一公司的关系中而获得的超越核心服务绩效本身的利益,这一定义得到了普遍认同;他们通过定性研究得到四类关系利益:社会利益、心理利益、经济利益和定制化利益;定量研究结果则表明存在三类关系利益:社会利益,信心利益和特殊待遇利益(包括经济利益和定制化利益)。Yen和Gwinner在互联网环境下检验了关系利益的维度,他们认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服务缺乏人际接触,网络商店雇员和消费者之间不会发展友谊,因此在消费者和网络商店之间就不存在社会利益,只有信心利益和特殊待遇利益。Colgate等的研究结果表明信心利益、社会利益和特殊待遇利益的维度在互联网环境下依然存在,另外还出现两个新的维度:个人服务维度和历史维度。崔艳武等以中国B2C网络销售行业为背景开发了关系利益测量量表,包含信心利益、社会利益、特殊待遇利益和荣誉利益。

2.2 关系利益对顾客忠诚的影响

关系利益之所以受到营销学者们的重视,是因为它对顾客忠诚有重要的影响。Gwinner等的研究表明信心利益、社会利益和特殊待遇利益与忠诚、正向口碑和关系持续等关系结果都有显著的相关关系。Reynolds和Beatty把关系利益分为功能利益和社会利益两类,他们认为这两类关系利益都会通过销售人员满意而正向影响销售人员忠诚和商店忠诚。Hennig-Thurau等则证明了三类关系利益会通过满意和承诺的中间作用进而影响顾客忠诚,其中信心利益会通过满意影响忠诚,社会利益既通过承诺间接影响忠诚,也对忠诚有直接影响,特殊待遇利益对顾客忠诚则完全是通过承诺而产生的间接影响。在互联网环境下,只有Yen和Gwinner把信心利益和特殊待遇利益作为网站技术属性与顾客忠诚的中间变量,验证了关系利益对顾客忠诚的正向影响。

纵观现有文献可以发现,尽管关系利益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但互联网环境下的关系利益研究还很有限,尚需进一步完善。首先,互联网环境下的关系利益维度的划分还存在争议,二维度、四维度、五维度的划分方法莫衷一是;其次,互联网环境下关系利益对顾客忠诚的影响研究还很鲜见,缺乏对影响机理全面系统的实证检验。本文将以中国网络B2C销售行业为研究背景,采取大规模问卷调查的研究方式,重点考察互联网环境下关系利益的构成维度以及各维度对顾客忠诚的影响机理。具体来讲,接下来本文将首先通过对网络消费者的定性访谈总结互联网环境下关系利益的构成维度,接着通过理论推导构建关系利益维度影响顾客忠诚的理论模型,然后我们将对大规模调研的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关系利益维度构成和理论模型的合理性,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及启示。

3 关系利益维度的确定

为了确定互联网环境下关系利益的构成维度,我们首先对32位具有B2C网络商店购物经历的消费者进行了深度访谈,其中男性15人,女性17人,职业主要是公司职员、教师和学生,他们的主要购物网站包括当当、卓越、贝塔斯曼等。我们首先向这些被访者介绍了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然后按照访谈提纲让被访者详细描述自己与该网络商店的关系带来的好处,以及他们愿意继续保持这种关系的原因。我们遵从Lincoln和Guba的关键语句法对定性访谈数据进行分析,具体来讲就是在访谈结束以后,我们通过反复阅读访谈记录,找出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语句,再把具有相似含义的语句归为同一关系利益种类中,并根据同一种类中语句的含义对该种类命名。通过两名研究者反复几次这样的过程后,我们得到了互联网环境下关系利益的构成维度。

首先,在互联网环境下信心利益依然存在,很多被访者都提到网络商店的诚信问题。“我对当当网是比较信任的,我不用担心买到盗版书”,“在第一次购买产品安全送到以后,我就越来越放心了”。

其次,我们的定性访谈得到Yen和Gwinner一样的结果,在互联网环境下不存在消费者与网络商店之间的社会利益。大多数被访者都表示与网络商店工作人员之间建立社会关系是无意义和困难的,他们并没有熟悉、友善和友谊的感觉。“与这种纯交易型的网站建立起情感是很困难的”,“与网络商店的服务人员建立友谊对我来说毫无意义”。在Colgate和崔艳武等学者的研究中包含的社会利益是指通过网站与其他消费者建立的友谊,这种社会利益的关系主体并不是消费者与网络商店,也不会随着消费者与网络商店关系的发展而加深,因此它不能算是消费者与网络商店的关系本身带来的利益,而只能说是一种衍生利益。

再者,定性访谈表明存在着经济利益和定制化利益两个不同的维度,经济利益是经济上的实惠与好处,如“DHC网站会定期赠送化妆品小样、会员杂志和产品目录”,“购买量越高,享受的折扣就越

多”;定制化利益与Colgate等学者提出的个人服务维度相类似,都是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比如“果皮网会在会员生日当天发短信,送贺卡”,“当当网会记录你的购物习惯,并定期向你推荐同类产品”。在互联网环境中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被用来记录和分析消费者的购物行为,这使得网络商店能够利用这些技术针对顾客的兴趣进行产品推荐,并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互联网环境下顾客将会感知到比传统环境下更显著的定制化利益,因此应该把经济利益与定制化利益区别开来,形成关系利益的两个不同的维度。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互联网环境下关系利益应该包括三个构成维度:信心利益是消费者对自己与网络商店的关系带来的降低忧虑的心理感觉的评价;经济利益是消费者对这种关系带来的经济上实惠的评价;定制化利益是消费者对这种关系带来的专门针对自己服务和利益的评价。至于Colgate和崔艳武等学者提出的历史和荣誉等关系利益维度,在我们的深度访谈中尽管也有个别被访者提出过,但由于提及频次过低而不包含在本次研究的关系利益维度之中。

4 研究假设与模型

4.1 关系利益维度与关系满意、关系承诺、顾客忠诚的关系

信心利益会降低网络消费者的忧虑感,因此会导致他们对关系的满意。Gwinner、Hennig-Thurau等人的研究都表明在传统环境中信心利益对满意有显著影响,Yen和Gwinner、Colgate等在互联网环境下也证实了信心利益与满意显著相关。同时,信心利益也会降低交易过程的不确定性,这将促使网络消费者停留于现有关系,即关系承诺。Patterson和Smith研究中的回归分析结果就表明信心利益与承诺显著相关。最后,信心利益也会直接影响顾客忠诚,Yen和Gwinner的研究表明网络消费者的信心利益不仅通过满意影响忠诚,也会直接正向影响忠诚。因此,本文提出下列假设:

Hla 消费者与网络商店关系的信心利益正向影响消费者的关系满意。

Hlb 消费者与网络商店关系的信心利益正向影响消费者的关系承诺。

Hlc 消费者与网络商店关系的信心利益正向影响消费者对网络商店的忠诚。

以往的研究都是把经济利益与定制化利益合并为特殊待遇利益,无论是在传统环境中还是在互联网环境中,学者们都论证了它会对满意、承诺和忠诚产生显著的影响。本文认为经济利益与定制化利益是两个不同的维度,应该分别探讨它们对顾客忠诚的影响机理。为消费者提供经济利益被看作是关系营销策略的第一个层次,这主要是指依赖价格刺激和金钱节省来保留顾客,消费者会出于对销售商关系投资的回报而对它保持忠诚。Wulf等的研究表明价格刺激或礼品刺激等切实利益会影响包括关系满意和关系承诺在内的关系质量,并进而影响顾客忠诚。Hsieh等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为顾客提供经济实惠会对顾客忠诚产生正向影响。因此,本文提出下列假设:

H2a 消费者与网络商店关系的经济利益正向影响消费者的关系满意。

H2b 消费者与网络商店关系的经济利益正向影响消费者的关系承诺。

H2c 消费者与网络商店关系的经济利益正向影响消费者对网络商店的忠诚。

定制化利益是本研究提出来的一个独立的关系利益维度,已有学者从企业角度研究了提供定制化产品和服务会提升顾客满意和承诺,并促使顾客保持忠诚。Reynolds和Beatty的研究表明服务公司提供的定制化服务会被感知为服务绩效的一部分,这些定制化服务会正向影响顾客满意;Os-trom和Iacabucci也认为定制化会导致顾客和产品之间更好的匹配,从而带来顾客满意。Seines则认为定制化服务会提高情感或认知的转换壁垒,这就会导致顾客承诺的提高。Srinivasan等提出了包括定制化在内的互联网零售商的8cs策略,实证结果表明定制化对顾客忠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本文提出下列假设:

H3a 消费者与网络商店关系的定制化利益正向影响消费者的关系满意。

H3b 消费者与网络商店关系的定制化利益正向影响消费者的关系承诺。

H3c 消费者与网络商店关系的定制化利益正向影响消费者对网络商店的忠诚。

4.2 关系满意、关系承诺和顾客忠诚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种累积性的情感性满意,关系满意已被学者们证明会正向影响关系承诺。Bettencourt认为更高的关系满意评价反映出更大的回报从而提升了关系对顾客的吸引力,因此也会提升他们对关系的承诺。Abdul:Muhmin也证明了购买者对他们与供应商的关系越满意,他们就越承诺于这一关系。与此同时,关系满意也会对顾客忠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Bohon发现关系满意对关系持续时间和购买倾向有正向影响。Wulf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包括关系满意、信任和关系承诺在内的关系质量会对消费者的行为忠诚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本文提出下列假设:

H4 消费者的关系满意正向影响消费者的关系承诺。

H5 消费者的关系满意正向影响消费者对网络商店的忠诚。

除了关系满意以外,关系承诺也被学者们发现是顾客忠诚的重要前因之一,甚至有学者认为关系承诺是顾客忠诚最直接的前因。Moorman等认为承诺于某一关系的购买者更可能产生忠诚行为,因为他需要与他的承诺保持一致。Dick和Basu的研究结果显示具有关系承诺的顾客更有可能表现出更多的消费行为,并进行积极的、正面的口碑宣传。Bettencourt、Fullerton的研究结果都表明顾客承诺显著正向影响顾客忠诚,满意通过承诺影响顾客忠诚,承诺是顾客忠诚最直接的前因。因此,本文提出下列假设:

H6 消费者的关系承诺正向影响消费者对网络商店的忠诚。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图1所示的本文研究的理论模型。

5 研究设计

5.1 样本采集

本研究是在一家网络调研公司(eDataPowe公司)的会员中选择的调研样本。首先我们向全体会员发送邮件,邀请那些有B2C网络商店购物经历的会员参加本次调研,一旦会员接受邀请,他们就可以点击指定链接在网页上填写调查问卷。本研究问卷的回收数量上限定为900份,在为期15天的调研时间截止之前,达到了回收数量的要求。在回收的90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680份,有效回收率76%,有效样本数量满足Nunnally和Berstein建议的样本量至少为测量题项5倍的要求。

5.2 变量的定义与测量

三类关系利益的定义已经在本文第三部分有所论述,对它们的测量主要借鉴Gwinner等、Yen和Gwinnert、Hennig-Thurau等学者研究中的

测量量表,我们对原题项描述中的关系主体及情境进行适当修改,并结合定性访谈结果,形成了本研究中的测量题项。本研究把关系满意定义为:消费者基于对自己与网络商店关系的所有方面的评价而产生的正向情感状态,我们利用4个题项测量这一概念,主要借鉴了Wulf、Abdut-Muhmin等学者研究中的量表;我们把关系承诺定义为:消费者基于对自己与网络商店关系的正向评价而产生的继续关系的持久愿望,我们综合Wulf、Betten-court等学者研究中的相关题项,形成了3个题项的测量量表;本研究把顾客忠诚定义为:消费者对网络商店偏好的态度以及由这种态度产生的重复购买和正向口碑的行为,对它的测量主要参考了Hennig-Thurau等、Cronin等的研究,共包括3个题项。

6 结果分析

6.1 变量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在验证理论模型之前,我们需要对各个研究变量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我们在这里进行的检验主要包括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收敛效度检验和区别效度检验。

(1)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

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指标来检验内部一致性信度:项目一总体相关系数以及Cronbach α系数,我们利用SPSS软件对各研究变量的这两个系数进行了计算,可得表1所示的结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题项与其所在变量的项目一总体相关系数(CITC)在 0.695~0.817之间,都大于0.50的最低标准,没有发现需要删除的题项;而各变量的Cronbach α系数在0.821~0.914之间,都远远超过0.70的标准,删除某一题项后,相应变量的α系数都会降低,这表明应该保留所有的题项。

(2)效度检验

我们利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各变量的效度进行检验,验证性因子分析利用LISREL8.7软件实施,采用极大似然估计,分析结果可见表2。分析结果显示,测量模型的自由度为174,卡方值为429.11,卡方与自由度的比值为2.47,符合大于2小于5的标准。RMSEA值为0.046,RMR值为0.039,二者均小于0.08的标准。模型的拟合参数GFI、AGFI、NFI、CH分别为0.94、 0.92、0.99、0.99,均大于国内外各相关研究所建议的0.90的标准,由此表明测量模型与数据的总体拟合程度良好。

利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来评价测量变量收敛效度的主要有两个标准:指标的标准化负荷和平均方差提取量(AVE)。如表2所示,各测量指标在相应潜变量上的标准化因子负荷指数在0.74~0.91之间,都超过了0.70的最低要求,而且在P<0.001的条件下都具有较强的统计显著性;而各个潜变量的平均方差提取量(AVE)在0.63~0.72之间,也超出了0.50的可接受水平,综上所述,本研究理论模型中的6个概念都具有较高的收敛效度。

我们利用确认性因子分析结果进一步评价变量测量的区别效度,具体来说就是考察每个概念的AVE值,如果AVE值大于概念之间相关系数的平方(或者说AVE值的平方根大于概念之间的相关系数),那么就说明存在区别效度,分析结果见表3。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所有潜变量的AVE值的平方根都大于它与其他潜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这说明这些概念之间具有较好的区别效度。在传统环境下归于同一维度的经济利益与定制化利益之间差异显著,这说明我们对互联网环境下关系利益维度的划分是合理的。

6.2 研究模型与假设检验

(1)研究模型检验

在确认了各变量测量的信度和效度之后,我们将表2中的潜在变量和观测变量代人图1所示的理论模型,在总体样本中运行LISREL8.7软件,利用极大似然估计的方法来计算模型拟合指标和各路径系数的估计值,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结果显示,理论模型的各项参数与测量模型一致,说明本研究假设的理论模型与数据拟合情况良好,理论模型可以接受。

(2)研究假设检验

下面,我们将根据路径的显著性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我们将假设与对应的路径、标准化路径系数、T值和假设检验结果进行汇总,如表4所示。从中可以看出,本研究理论模型中的绝大部分假设都得到了支持,只有H1b和H3c在p<0.01的水平下没有得到支持。信心利益对关系承诺没有显著影响(H1b),这一研究结果与Hennig-Thurau等的结果相一致,他们在传统环境下也发现二者之间没有关系;定制化利益对顾客忠诚也没有显著影响(H3c),这说明定制化利益对顾客忠诚只有间接影响,没有直接影响。

通过对所有得到支持的路径进行分析我们得出,关系利益的三个维度对顾客忠诚的作用机理各不相同:信心利益既直接影响顾客忠诚,也通过关系满意间接影响顾客忠诚,它到关系满意路径系数达到0.46,是对关系满意影响最强的关系利益维度;经济利益既直接影响顾客忠诚,也通过关系满意和关系承诺间接影响顾客忠诚,它对关系满意的影响(0.30)要比对关系承诺的影响(0.10)更大;定制化利益对顾客忠诚的影响则是完全通过关系满意和关系承诺而产生的,它对关系承诺的影响(0.30)要比对关系满意的影响(0.13)更大。关系满意既直接影响顾客忠诚,也通过关系承诺间接影响顾客忠诚,关系承诺对顾客忠诚也有很强的显著影响,关系满意和关系承诺对顾客忠诚的直接影响大小相当。

我们把关系利益各个维度通过不同路径对顾客忠诚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相加,可以得到各关系利益维度对顾客忠诚的总影响,如表5所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三个关系利益维度对顾客忠诚都具有正向影响,其中信心利益对顾客忠诚的影响最大,经济利益次之,定制化利益对顾客忠诚的影响最小。

7 研究结论与启示

7.1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定性研究确定了互联网环境下关系利益的构成维度,构建了关系利益影响顾客忠诚的理论模型,并通过调研数据的分析对理论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环境下的关系利益包括三个构成维度:信心利益、经济利益和定制化利益,这三个维度对顾客忠诚的影响机理各不相同:信心利益既直接影响顾客忠诚,也通过关系满意间接影响顾客忠诚;经济利益既直接影响顾客忠诚,也通过关系满意和关系承诺间接影响顾客忠诚;定制化利益则完全通过关系满意和关系承诺对顾客忠诚产生间接影响。总体来讲,信心利益对顾客忠诚影响最大,经济利益次之,定制化利益对顾客忠诚影响最小。

7.2 管理启示

本文研究结果对于网络商店经营者具有一定的管理启示。首先,本文开发的关系利益测量量表可以作为网络商店诊断顾客关系现状的工具,经营者能够根据测量结果对现有的关系管理策略进行调整,比如,如果测评结果显示顾客普遍感知接受的经济利益水平不高,网络商店就可以增加VIP会员的折扣比例,或者定期向会员赠送小礼品。其次,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关系利益维度对顾客忠诚都具有正向影响,其中信心利益的影响最大,因此网络商店应该注重为那些有关系的顾客提供更多的利益,特别是要首先建立他们对网络商店的信任,网络商店可以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上做出一定的承诺,比如“假一罚十”、“不满意就退款”等等,通过这些承诺来树立消费者对网络商店经营能力的坚定信心。

篇14

 

当前我国极力提倡“互联网+”计划的发展下,一方面对当前物流专业人才培养通道——课程教学带来了重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也为其教学体系的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和环境支撑。

 

一、《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定位

 

在现代化的发展条件下,物流信息管理就是指对物流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组织,并对物流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分析等进行综合的控制,其最大的目的就是使物流供应链各环节协调一致,能够实现在生产产业链上不同企业、不同区域之间的信息共享,减少信息的冗余和错误,最终能够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物流的高度统一,从而实现高速的信息化发展,实现区域的整合发展。

 

面对物流信息管理本身的复杂性,及在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定位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课程考评方面都应该充分体现信息时代的特征。

 

二、“互联网+环境”下,《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缺少信息技术内容,与市场需求不符。在《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体系中,物流信息技术是其课程的核心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不同物流信息技术管理的知识、原理和方法,培养专业性的人才。但是,由于高职院校中课时的有限性,多数教材对于物流信息管理知识的原理浮于表面的描述,学生不能够在原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极大的打压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在现今《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中,一般都是涉及系统的规划设计,主要让学生掌握不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方法,没有实际经验的分享与阐述,不能够与市场发展对人才需求实现良好的对接,重点对学生进行系统工程结构的思想优化的管理方法为主,而忽视学生其他物流信息管理方法课程教学。

 

2、课程基础知识不足,缺乏教学资源。《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实用性的特点。作为一名专业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的工作者,切实明白《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是在融合物流学、信息学、网络通信技术等学科综合性课程。现今《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最终的实践依托必定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但是,在现今这门课程教学体系中,学生缺乏网络技术编程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再加上课堂教学内容的表面化,想让学生能真正的掌握物流信息管理的内容是是十分困难的。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现今这门课程教学大多数依靠的是部分视频、课件和试题,课程教学资源非常有限,而且这些资源的版本和内容比较陈旧,在设计和知识整合上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机械的听课方式,使学生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

 

3、缺乏能力训练,实践质量差。现今部分学校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仍然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不能及时的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如果忽视学生的实际训练,停留在知识重复的层面上,那么这一状况与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教学目标相违背。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缺乏信息软件技术的应用和编程能力的训练,这极大的阻碍了学生今后物流信息管理能力的整体提高。

 

三、“互联网+”环境下,《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研究方法:

 

1、改革传统的教学课程体系,采用新型的模块化的课程教学目标。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体系作为一个系统的部分,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其教学体系的建设能够实现内容之间的前后衔接,让学生在分阶段学习的基础上提高知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模块化教学方法的使用能够在分散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整合,理清学生学习的思路,最大程度的保证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引导机制,教学目标的设计一方面要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物流信息管理能力。所以,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模块化教学目标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要突出物流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其次实践操作性的突出是其最重要的突出点,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人才,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然后,模块化教学目标的设计要遵循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生本理念”;最后模块化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能够体现团队合作性。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开展合作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

 

2、以课程教学改革目标为主要工作方向,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体系的改,在进行课程教学目标改革后,要积极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其中教学方法的设计注重运用研讨式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的进行和实际的操作能力的训练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研讨和讨论,然后足见学习小组与专业教师进行课程内容的讨论和学习,实现研讨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而对于教学内容的而改革,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内容的设置要能够体现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的设置在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中,还要积极的引进实验室实训课程的发展和案例分析的内容,使得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的的时候,同时自身的操作能力也能够获得提高。所以,在以课程教学目标改革的前提下,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力图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互联网+环境下,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具体实现路径:

 

1、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首先要改革教学目标,以模块化的教学目标为主要方向。所以模块化教学目标体系在现实的落实主要通过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教学内容要和学生实际的发展结合起来,教学内容的设计既不能太过于落后也不能过于超前,要在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实际发展基础上作出调查的基础不上,合理的选择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模块化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实现各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协调与融合。由于物流管理教学中各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的起点也不同,所以模块化设计之后要供学生自由选择,这样能够充分的结合学生自身的素质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这对于提高物流信息管理知识学习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2、课程内容的实际改革首先要改革教材,教材内容的设计要能够体现物流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理念,其中一方面在设计的时候要以实用为度 ,具体就是能够为学生专业发展能力的提高够用,在运用相关基础知识分析物流问题时能够被充分的运用;另一方面课程内容的设计要与相关的物流信息技术的相联系,注重两个内容的穿插学习,避免一方内容独立进行,这样会造成偏理论或者失理论现象的出现.所以,教学内容的设计既能够体现理论知识又能够体现实践操作能力的学习与提高。

 

3、课程方法具体落实得到课程教学体系中,主要通过两种方法进行,一种主要是通过实训3D教学模拟法的运用,此种方法将能够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训练结合在一起,将学生放置于某种真实化的模拟基地中,给予学生真实的操作感,让学生通过在实训基地中的物流信息操作,提高学生实际物流管理能力的提高。另一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教学方法,此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通过“平面”展示,通过采用教学图片或者教学视频的展示,将具体的知识通过图像逼真的演示出来,来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分的了解物流信息管理的知识。

 

综上所述,物流课程信息教学体系的改革是其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改革要从教学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种实现,并且将其具体的改革方法切实落实到整个物流课程信息管理体系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