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光伏发展趋势范文

光伏发展趋势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4-09 14:33: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光伏发展趋势,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光伏发展趋势

篇1

【关键词】 太阳能 光伏发电 技术 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能源面临着供应不足,各国都在努力寻求稳定充足的能源供应,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尤为引人注目。光伏发电指利用太阳能电池组件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具有转化环节少、资源蕴含量取之不尽、能源质量高、建设周期短、发电方式接近零排放等优势。

1 太阳能光伏发电概述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类工业化文明的日趋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电力的需求量也随之增长,其中火电、水电、核电等占了很大的比重。我国发电的主要来源仍是火力发电,但火力发电需要燃烧大量的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造成了资源的匮乏和环境的破坏。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逐渐兴起,这是一种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电能的新型发电技术。目前中国的太阳能发电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技术问题,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成本高,竞争力弱,这不仅需要技术的引进、开发,产业的管理模式,这更是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作用。

2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具体应用

2.1 光伏并网发电

光伏并网系统通常可以看作是大电网的组成部分,它可以传输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到与之相连接的电力系统中。按照有无储能装置,光伏并网系统可分为有储能装置光伏并网系统和无储能装置光伏并网系统。根据功率级别和光伏阵列的分布情况,可将光伏并网系统分为集中型大型光伏并网系统和分布式小型光伏并网系统。光伏并网发电就是利用并网逆变器将光伏系统连接到大电网中,将光伏系统所产生的电能传输到大电网中,由电网进行分配,为当地的负荷供电。随着对系统稳定运行要求的逐步升高,光伏并网发电已成为当今社会光伏发电系统主要采用的运行方式。

2.2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的建立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由于不与公共电网相连接,因此其建设地点一般选在与电网隔离的偏远地区,比如海岛、移动通讯站及边防哨所等。储能元件是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这是由于太阳能发电一般选择在白天,然而负荷用电是全天24h实施,这就需要在光伏系统中设置必要的储能元件。在气象环境影响下,其供电可靠性很难得到保障,然而对于偏远无电地区而言这一系统的建立已然产生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

2.3 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

关于光伏建筑的一体化应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通过在建筑物屋顶安装光伏器件的方式实现电网与光伏阵列的并联,进而构成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 通过建筑和光伏器件集成化的方式于屋顶位置设置光伏电池板,利用光伏玻璃幕墙替代原有幕墙,提高墙面积屋顶的太阳能吸收量,这就同时实现了建材功能与发电功能,是对光伏发电成本的有效控制。与此同时,在墙体外饰材料研究方面也出现了全新的彩色光伏模块,这在充分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原理的同时也使得建筑物外观更具美学欣赏价值。

2.4 混合型光伏发电系统的构建

所谓的混合型光伏发电系统是将多种发电方式相互融合并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过程,混合型光伏发电系统的构建旨在发挥不同发电模式的技术优势,扬长避短,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电能的利用率。例如光伏发电经常会受到天气状况的影响,在冬季风力较大地区,就可通过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混合模式,尽可能减少天气变化对发电系统的影响,进而达到控制负载发电率的目的。

2.5 光伏发电在LED照明中的应用

作为半导体材料制作而成的组件,LED与光伏发电的结合可实现电能至光能的转化。这一半导体照明技术不仅有着环保、节能、高效的技术优势,并且照明周期较长,且易于维护。光伏发电在LED照明系统中的应用突出了光生伏特效应的技术原理,通过太阳能电池实现对太阳能至电能的转化,再借助LED照明系统将其转化为最终的光能。

3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前景展望

目前在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的应用,通常是通过建立集中式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及一些分散式小型并网光伏系统来实现光伏发电。此外,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系统也不断发展,其投资小,而且不需要占有多大的面积,建设周期较短,发展较快。总体来看,当前光伏发电的主流还是大型并网电站和分布式电站,而分布式发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常规的发电系统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优点,由于其是利用太阳能来进行发电,不仅安全可靠,而且无污染,没有噪音产生,同时太阳能资源也不会存在枯竭的危险。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不用受到资源分布地域的限制,而且可以充分的利用建筑屋面,不需要消耗燃料,同时也不需要架设输电线路,能源质量较高,而且易于建设,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即可获取到能源,使用者对太阳能光伏发电更易于接受。其次,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开采与利用,使人类面对的能源危机问题日趋严重。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低成本、高效益,尤其具有极高的清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合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对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光伏组件材料的价格也随之不断降低,光伏发电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其经济效益和可利用的社会价值,使其作为缓解能源压力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战略引起发达及发展中国家重视。此外,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功经验,近年来国家也针对光伏电站的前期核准备案、电价补贴、电力接入以及税收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这对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建设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各项目的建设和投产,我国光伏发电的装机总量将不断增加,根据国家能源局的“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2015年中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可达35GW。

4 结语

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得以快速的发展,无论是太阳能电池的产量还是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都得以不断增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取代常规的发电系统,成为能源的主体。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字】现状;发展趋势

一.全球光伏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数据显示,1994年到2009年短短15年间,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增长了44倍,年均增长维持在28.8%。

欧洲、日本和美国一直是光伏产业发展较快的国家,尤其是德国、西班牙和日本集中了很多知名的光伏电池生产商,同时也是最主要的光伏产品终端消费市场。2007年之前,欧洲和日本占据了光伏电池生产的70%左右的市场份额。2007年,中国光伏产品产量占到全球产量的26.6%,一跃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第一生产大国。

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20年世界光伏发电量将占总发电量的2%,2040年将占总发电量的20%―28%。欧盟联合研究中心(JRC)预测,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占到3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将达到10%以上;204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将占5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将达20%以上;到21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将占到8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将达到60%以上。

二.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光伏产业起步于1970年代,1990年代进入稳步增长期,2005年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之后的几年,中国光伏产业平均年增长率维持在40%以上,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生产国,已经占据了全球约50%的市场份额。

虽然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但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产业发展的弱势日益突出。由于整体技术水平落后及科技成果转化困难,中国光伏产业在国际终端市场缺乏话语权,尽管出口量大,却不掌握定价权,往往需要靠价格战进行低端竞争,短期内可能抢占市场,长期必将危及行业发展。目前为止,我国光伏产业尚未建立全面的研发创新体系,同时缺乏高新制造产业支撑,很多精密设备、高纯度硅料依赖进口,大大提高了我国光伏电池的生产成本。

辩证地看待国内光伏产业的现状,市场低迷期往往也是产业调整期,在哀鸿遍野的产业危机中,也正悄然孕育着整个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当经历洗牌和换血之后,市场重归正常秩序,那些走过“寒冬”的企业,必将成为未来产业的主导者与引领者。

三.国内光伏产业发展方向

篇3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前景

前言

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绿色能源,不产生任何的环境污染。我国76%的国土光照充沛,光能资源分布较为均匀;与水电、风电、核电等相比,太阳能发电没有任何排放和噪声,应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图1)。进入21世纪,中国光伏行业逐渐发展起来,中国具有如无锡尚德、江西LDK、常州天合、天威英丽、浙江昱辉等一批世界级光伏企业以及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制造基地,但是由于成本较高,中国95%的太阳能产品只能出口到发达国家。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新型能源的大背景下,大阳能光电研发是近些年来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研究领域,随着成本问题将逐步解决,加之国家政策支持,中国太阳能市场将变得很大。

图1 能源消费组成展望图

1、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以及优势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在阳光照射下,电池两端出现异号电荷的积累,即产生“光生电压”,这就是“光生伏特效应”,而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就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功率控制器和逆变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

光伏发电作为新型能源与常用的火力发电系统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a)无枯竭危险。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面的能量高达80×104kW,如果把地球表面0.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可达5.6×1012kW·h,相当于目前世界上能耗的40倍;

b)安全环保,无噪声,无公害。由于光伏电路是利用光能和电能之间的转化,故其无污染物的排放;

c)采集太阳能的地点的地理位置要求不高,不受资源分布地域的限制。太阳能电池板只要能接受光照就能产生电能,所以可以安装在屋顶或者是始终能接受到光照的墙壁,充分利用空间资源;

d)可靠稳定寿命长,安装维护简便,适用范围广,就算一般家庭也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

2太阳能光伏产业应用现状

1)在各国政府对再生资源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太阳能光伏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1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约为27.5GW,较上年的18.1GW相比,涨幅高达52%,全球累计安装量超过67GW。全球近28GW的总装机量中,有将近20GW的系统安装于欧洲,但增速相对放缓,其中意大利和德国市场占全球装机增长量的55%,分别为7.6GW和7.5GW。2011年以中日印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光伏产业市场需求同比增长129%,其装机量分别为2.2GW,1.1GW和350MW。此外,在日趋成熟的北美市场,去年新增安装量约2.1GW,增幅高达84%。

图2 光伏产业的发展

其中中国是全球光伏发电安装量增长最快的国家,2011年的光伏发电安装量比2010年增长了约5倍,2011年电池产量达到20GW,约占全球的65%。截至2011年底,中国共有电池企业约115家,总产能为36.5GW左右。其中产能1GW以上的企业共14家,占总产能的53%;在100MW和1GW之间的企业共63家,占总产能的43%;剩余的38家产能皆在100MW以内,仅占全国总产能的4%。规模、技术、成本的差异化竞争格局逐渐明晰。国内前十家组件生产商的出货量占到电池总产量的60%。

2)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主要有晶体硅材料,主要分为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三种。单晶硅电池技术成熟,光电转换效率高,单晶硅电池的光电总转换效率可以达到20%~24%,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光伏发电材料。但其生产成本较高,技术要求高;多晶硅电池成本相对较低,技术也成熟,但光电转换效率相对较低,多晶硅光电池的转换效率最高才达18.6%,与单晶硅相比多晶硅的转换效率少多了;而薄膜电池是一种可粘接的薄膜,有以下优势:①生产成本低,所以可以大批量生产;②发光效率更好地利用太阳能,但目前其在技术稳定性和规模生产上均存在一定的困难。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CdTe、CIS等薄膜光伏电池已逐步进入市场,但现在只占市场的9.3%,随着薄膜光伏电池技术不断进步,薄膜光伏电池的市场份额将快速增长相对而言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未来薄膜电池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表1 市场份额分析

在2000年以前中国的电力供应不是很紧张,2001年以后,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下,电力需求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在增长,2003年在全国出现电力供远远少于求的严重现象,电力供应的紧张情况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很难缓解。可再生能源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重视,在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下已形成了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截至2010年底,我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60万千瓦,光伏新增并网容量为21.16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为24万千瓦,较上年的2.5万千瓦,增长了960%。从产业布局上来看,国内的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及中西部地区业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集群,并涌现出了无锡尚德、江西赛维、浙江昱辉等一批知名企业。2011年中国多晶硅产量达到7.8万吨,占全球比重约33%;国内产能结构中,成本低于35美元/千克的企业不足十家,约9.5万吨,其他40余家中小企业总产能近5万吨。

3、太阳能发展趋势

篇4

关键词:分布式光伏;光伏补贴;光伏扶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1.010

1 分布式光伏发展环境及背景

围绕美丽浙江和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主题,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决策部署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光伏应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3〕49号),随着2016年9月份《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浙江省百万家庭屋顶光伏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颁布,拉开了浙江省百万家庭屋顶光伏工程建设序幕。加快推进光伏发电应用走进千家万户、融入百姓生活,努力将百万家庭屋顶光伏工程建设成为市场化程度高、普及面广、美观优质的民生工程,可以进一步促进能源生产消费革命,强化全民绿色能源、绿色生活理念。根据百万家庭屋顶光伏工程目标,2016―2020年全省建成家庭屋顶光伏装置100万户以上,总装机规模300万千瓦左右。根据建设任务分解表,浙西南的丽水、金华、衢州等地区平均任务都在10万户及以上。

2 丽水地区分布式光伏发展现状

随着丽水市政府《关于促进光伏发电产业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丽水地区市、县政府相关部门对光伏电站设绿色窗口,供电公司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丽水地区分布式光伏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局面。截止2016年8月底丽水地区分布式光伏入网备案数量284户,总装机39兆瓦,同比增长15.7倍;发电量4103.22千千瓦时,同比增长15倍;上网电量694.8千千瓦时,同比增长17.79倍;财务累计结算电费补助150.75万,同比增长13.5倍。8月底随着龙泉一自然人光伏并网,丽水地区1市9县自然人分布式光伏已全覆盖,分布式光伏在各个县多多少少均有分布,少的一个县里三、五户,多得几十户甚至上百户,其中缙云、松阳、莲都等县区分布式光伏发展尤为迅猛,三县(区)装机容量占全地区的96%。

3 分布式光伏发展中存在的症结

3.1 因地制宜的光伏发展政策还未完善

光伏发电是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是国家鼓励的发展产业,从国家层面、到省政府层面及地市(县)层面甚至都有相应的鼓励政策,但由于各地情况不一,政策的导向虽具有普遍指导性,但具体到实际个体方面,往往又很空泛,甚至执行起来都有些自相矛盾。比如浙江丽水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左右,河流纵横,境内有800多座小水电站,合计装机容量190多万千瓦,是全国著名的小水电之乡。丽水水电资源十分丰富,丽水市可供开发常规水电资源327.8万千瓦,约占浙江省可开发量40%。2004年,景宁县被水利部授予“中国农村水电之乡”称号。2006年11月,丽水市被水利部授为“中国水电第一市”。但太阳能资源则属于3类地区,年日照时间1500多个小时左右,分布式光伏可利用小时1000左右,太阳能效率并不怎么突出。如在一个地方同时大力发展水电和太阳能发电,这本身就是存在诸多悖论,而政府的政策一般都没有考虑当地的特殊性,甚至某些政策出现误导性。因此,因地制宜的光伏发展政策还完须完善,对待光伏这个新行业不能一刀切,一窝蜂的上,更不能盲目的为了响应政策而响应,各地必须考虑自身的特点研究项目的可行性。

3.2 分布式光伏的投资收益率不高

尽管丽水近两年分布式光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可利用小时数有限,光伏的投资成本并不比其他地方有优势,所以投资收益率很一般。

以丽水普通的家庭自然人分布式光伏为例,一般都装机3千瓦左右,我们以3千瓦为例,一户的投资均价在2.8万元左右,姑且每年暂按1200利用小时算,其实很多地方都在1100小时以下,按70%自用余量上网,一年的电量补贴约为1900元(假设国家补贴0.42元/千瓦时,省补贴0.1元/千瓦时不变),余量上网电费约500元,一年合计收入2400元,自用电节约电费1200余元(每度电按0.54元折算),在不算融资成本、不算折旧的情况下年收益率约12%,静态投资回收期在8年左右,如若设备及组件按12年折旧(供电公司配网设备一般折旧12年,光伏制造厂商宣传设备可用25年,但只保修10年。)那么收益率则仅4%多点,如若算上融资成本和维修费用,那么几乎就不赚钱。所以看似前景和钱景都非常光明的分布式光伏行业,但投资回报率的不确定因素真的还很多。因此目前浙江丽水除扶贫项目外,大部分安装分布式光伏居民大都怀着赶时尚的心情,由于天气、政策等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投资收益也面临这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投资收益不高是目前制约光伏发展的关键环节,像龙泉、云和、遂昌、庆元、景宁等县目前都只有几户自然人而已。

3.3 光伏扶贫资金保障有待加强

由于光伏发电过程没有燃料损耗,项目投运后,后期维护工作量相对比较小,最重要的一点是所发电量由电网公司全额收购,彻底解决了销售和回款的问题,而且发了多少电非常清晰。另外,光伏项目可大可小,光照条件充裕的地方都可以开展,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可以开发。从这些基本情况分析,本身光伏项目符合长期稳定发钱的扶贫要求。光伏扶贫需要当地政府投资,部分地区政府具备这样的财政实力,但部分贫困户集中的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地方政府财政吃紧,光伏电站投资较大,根本无力承担。虽说村级集中式和贫困户屋顶光伏资金来源非常明确,基本就靠政府全出资或者是企业捐赠。但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钱从哪里来,现有的扶贫资金其实都已经有了去处和安排,要么另有专项资金下拨,要么就要挤占一块其他的扶贫项目。国家层面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会单独下拨一笔资金用于支持光伏扶贫,那么省级政府作为出资的主力就要接过接力棒。

3.4 当地政府补贴发放缓慢,相关政策落地缓慢

浙江省光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光伏政策的支持。自2013年以来,浙江省及各市县纷纷出台光伏政策,鼓励、支持、补贴光伏发电,其政策之多也是其他省所不及的。光伏是政策性的市场,这点在浙江省体现得最彻底。但是,很多政策文件进行了颁布,但是有些却没有落地实施。比如丽政发〔2014〕27号《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光伏发电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实行按照电量补贴的扶持政策,“市本级、各县(市、区)都要建立专项资金,扶持辖区内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自2014年起到2016底,对市本级(含莲都区、丽水经济开发区)建成投运的光伏发电项目(含个人项目)所发电量,实行按照电量补贴的政策,补贴标准在国家、省规定的基础上,再补贴0.15元/千瓦时,自发电之日起连续补贴5年。”但到涉及补贴的相关细则目前还未出台,并网发电的分布式光伏用户拿不到当地政府补贴。这样便又降低了光伏的收益率,打消了部分潜在做分布式光伏项目的积极性。因此,当地政府尽快出台光伏补贴细则,相关政策尽快落地势在必行。

4 结束语

目前分布式光伏作为新能源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资金需求量大,周期长,投资成本过高,收益率相对较低,以及政策的不确定性等因素还制约的光伏的发展,丽水地区有着特殊的自然环境,应当因地制宜的寻找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对待分布式光伏项目应该采取审慎的态度。

参考文献

[1]邵汉桥,张籍,张维.分布式光伏发电经济性及政策分析[J].电力建设,2014,(07).

篇5

【关键词】城乡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数字化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也开始从最初的事业化发展转向产业化。

首先其发展带动了我国影视产业,为电视业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广播电视作为当前主流的媒体,广告就成为其经济的重要来源。

因此,较好地发展广播电视可以给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好的前景。

二、我国城乡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

(一)创立初期

由于人们对信息和知识的广泛需求,广播电视在时代的发展下也就应运而生。我国第一座广播电台于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成立,其名称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我国第一座电视台成立于1958年,命名为中央电视台[1]。我国广播电视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最终发展到今天这样具有完善体系和机制的机构。

(二)稳步发展

虽然我国广播电视行业起步较早,但是在发展中速度十分缓慢,人们对广播电视的认识不高。1984年中央电视台首次举办春节联欢晚会,这在电视的发展史中具有重大意义,春晚一经播出,我国电视的覆盖率就有显著升高,而春晚的形式一直延续至今。

(三)市场激烈竞争阶段

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的广播电视台竞争逐渐激烈。数据显示,于1958年成立的上海电视台率先在1979年开始受理广告业务,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的电视广告收入高达200亿,广播电视的广告收入要占全部广告收入的1/4[2]。

三、我国城乡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的发展趋势

(一)城乡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呈现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当今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广播电视也逐渐步入全新的时代,广播电视信号发射的设备开始趋于数字化、自动化和多元化。

在当前的发展中我国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方式已经从原来的中短波无线发射技术转向现在的数字化无线调频技术、移动多媒体融合技术、手机广播电视覆盖技术、有线电视覆盖技术等,真正做到广播电视无缝覆盖,同时也给不法分子对广播电视信号的破坏行为带来有力的控制和打击。

例如我国政府在近年来开始在各个农村地区实施的“村村通”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广大的农民朋友通过广播电视渠道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掌握农业相关的技术,提高生活质量,而该政策的实施就是将有线数字电视在农村地区进行普及。数字信号的传输过程首先是将图像及声音信号从电视台发出,经数字压缩和调制后形成数字电视信号,然后通过卫星、有线电缆或是地面无线广播等方式传送,最终有数字电视接收之后经解调和解码等处理还原成图像或声音。

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的数字化进程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及信息安全带来了更深层的保障,同时也加强了国家政策的有效宣传,更有利政府和人民之间的良好沟通。

(二)城乡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呈现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统计表明,2008年我国已经实现了有线、地面、卫星直播三位一体的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系统。当前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向全光网路的方向迈进,全光网络包括光交互技术、光节点技术和密集波分复用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必将促使我国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技术与互联网的使用相融合。

未来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必将与网络技术融合,结合网络的全流程制播一体化、无纸化和无带化的先进技术,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节目质量和工作效率。届时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移动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发展将会大大提速。

(三)对城乡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呈现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与网络化的结合给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上升空间。这种形式的产生为我国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的合并、整合分散实体提供了有力的契机,成功摆脱了我国一直以来“内挤外压”的局面。城乡广播电视智能化主要表现在当前人们在观看电视节目的时候已经不需要只坐在家中沙发上,而是可以通过各种移动设备随时随地掌握实事动态或是娱乐新闻。广播电视目前的发展状况已经达到通过网络信号以直播或是其他形式来展现给观众,大大提高了便捷性和实用性。

当前我国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已经逐渐呈现智能化的趋势,互交电视和流媒体广播的诞生就是建立在这种形势下,该种信息的覆盖方式正处在研究人员的实验阶段且前景十分可观,在我国未来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技术的发展中,必定会得到广泛应用[3]。

四、对城乡广播电视信号实现全面覆盖的建议

(一)对高山无线发射台的建设与规划

当前,通过我国对广播电视信号台站无线覆盖工程的建设,原本在六、七十年代规划建设的高山无线覆盖台站现在基本能够恢复使用。在当时规划建设的台站主要功能包括两项,分别是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和信号传输。但是由于建设的地区普遍离城市比较远,所以高山台站无线信号即使实现了覆盖也无法做到无缝全面覆盖。

对此我国应该针对高山无线台站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其主要内容是结合当前的卫星信号覆盖系统和全国应急信号覆盖系统的建设,适当增加一部分中小型功率智能发射台站,利用当前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先进广播电视信号发射设备使没有信号覆盖的盲区得到信号的有效覆盖,使我国城乡所有地区的人们都可以使用我国自主发射的无线电波。

(二)对全国广播电视应急系统的策划与建立

自然灾害的发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正常生活起到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例如从我国2010年青海突然发生的大地震对人们的影响中可以看到,广播电视系统进行重建的过程十分艰难,同时也可以看出突发事件或是自然灾害对我国的广播电视系统存在很大的威胁性、毁灭性和不确定性,却也从侧面反映出广播电视系统对人们的实用性、重要性、便捷性和经济性。

因此,针对我国这种自然灾害多发的国情及现状,建议大力整治和重新规划全国广播电视应急系统,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的需求,并且做好地方信息的有效发送。

五、总结

我国在未来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技术的发展上必定会跟随国际化的发展方向,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不断改变和更新现有的技术,真正实现将广播电视的信号做到无缝覆盖,给人们带来切实的利益和便捷。

参考文献

[1]李玲,文明书.浅谈城乡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发展趋势[J].西部广播电视,2013,10(16):118-119.

篇6

关键词:广西;社区老年服务;服务需求

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12)03-0092-05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这是我国新时期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决择。201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指出社会养老服务主要包括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这三种服务方式,其中“居家养老服务涵盖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社区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具有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两类功能,主要面向家庭日间暂时无人或者无力照护的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据此,本文将此规划中所指的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统称为社区老年服务,其实质在于以居家养老为核心、社区服务为依托,向居家老人提供社会化的养老服务。

广西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未富先老”问题尤显突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西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9.2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37个百分点;虽然广西人均GDP在2011年突破了2万元,但却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0%左右。相比机构养老服务,社区老年服务不仅充分尊重了老年人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情感眷恋,还有利于减轻家庭和政府对社会养老的资金投入压力,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服务由此成为广西破解“未富先老”养老难题的重要出路。城市是我国社区服务的发端地,回顾广西城市社区老年服务的发展历程,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探讨应对之策,对促进广西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广西城市社区老年服务的发展历程

广西城市社区老年服务是在全国社区服务发展的总体框架下起步和成长的,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89年

与全国其他省区一样,广西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由民政部门对城市中的“三无”孤寡老人给予救济性安置,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具体承担了相应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工作。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区人口迅速增长,居民生活节奏加快,消费水平稳步提高,加上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和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客规上产生了建立城市社区服务网络的迫切要求。为此,民政部于1986年提出了发展城市社区服务的倡议,一些大城市率先响应,广西也随即在柳州市展开了试点工作。1987年民政部在武汉召开全国社区服务工作座谈会,会后南宁市、梧州市、桂林市、北海市相继承办和推广社区服务[1]。至此,广西当时的五个地级市全部启动了社区服务工作,社区老年服务作为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随之起步发展。

(二)逐步发展阶段:1990年至2000年

1990年3月广西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规定》,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兴办老年人的活动场所列入城乡建设规划。各单位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创造条件,兴办老年人活动场所。文化、体育部门应当支持和组织老年人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有条件的部门和单位应当办好老年人学校,以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要。”这部法规虽未像1996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那样明确提出发展面向老年人的社区服务,但对广西城市社区老年服务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93年8月民政部等14部委局联合了《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这是我国社区服务发展的第一份政策性文件,它对发展以老年人为首的特殊群体的社区服务提出了目标、基本任务和工作要求,为广西城市社区老年服务发展构筑了框架雏形。

(三)加快发展阶段:2001年至2007年

以2001年5月民政部在全国启动“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为契机,广西城市社区老年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空前增强,城市社区老年服务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到2004年,广西共建成“星光计划”项目755个,“星光老年之家”成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重要载体。2003年1月的《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老龄工作的意见》,不仅从政策法规上确保了“星光计划”的继续推进,还明确提出了“构建老年社会照料网络”的目标和措施。2007年1月自治区老龄办等11个厅局《关于加快发展我区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在我区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村)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这两份文件为跨入新世纪的广西城市社区老年服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

(四)深化定位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

2008年1月全国老龄委等10部委局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确立了居家养老服务在我国社区服务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居家养老服务的内涵、基本任务和保障措施。全国各地出台相应政策,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桂林于同年3月在广西率先启动“居家养老”工作,11 月成立了广西首家居家养老服务站。柳州也于当年3月开始着手调查居家养老的可行性,在下半年确定了全市居家养老试点社区。2009年6月广西召开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现场会,总结了桂林和柳州的工作经验,确定了“培育试点,示范带动,全面推广”的工作思路,部署了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2011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居家养老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对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设置与建设,服务对象和内容进一步明确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推进深化了广西城市社区老年服务的发展定位,加快了社区老年服务网络的构建。

二、广西社区老年服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广西城市社区老年服务已初具规模,以南宁、柳州、桂林为代表的城市初步形成了以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体娱乐、权益维护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老年服务格局。截至2010年底,广西提供养老服务的社区服务机构15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85个;老年学校787所、老年活动室(站)7258个、老年法律援助中心439个、老年维权协调组织1380个。社区老年服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有力促进了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但总体而言,广西城市社区老年服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社区老年服务供给未能较好地满足居家老人的需求,发展中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

(一)社区老年服务发展不均衡,受益老年人数量少

广西现有109个街道、1722个社区,城市老年人口超过86万人,约有100多万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照料服务。而2011年广西已建成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为404个,平均每4个社区才有一个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从总量上看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14个市的社区老年服务工作进度相距甚远,走在前列的南宁、柳州和桂林,城市社区老年服务体系框架已初步搭建,其余地市却显得相对滞后,到2012年3月还有3个市未建有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社区老年服务的受益群体也很有限,全广西只有50万老年人能享受到这一服务,并且主要是作为民政对象的孤寡困难老人,广西社区老年服务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二)社区老年服务层次不高,服务设施欠缺

一方面社区老年服务层次不高,未能全方位满足居家老人的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从类型上看,社区老年服务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服务方面的方便,满足其生存需求,而忽视了其精神需求和发展需求,未能较好地提供文化娱乐、社会参与、心理慰藉等方面的服务。从技术含量上看,社区老年服务还只是一种简单化服务,主要是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等一般日常生活的需要,而技术含量较高的医疗护理、康复训练、临终关怀等专业化服务较少,甚至是空白。从服务对象看,社区老年服务项目多适用于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而忽视了失能、半失能的老人,许多高龄老人和卧病在床的老人急需的家庭病床、照料护理、无障碍改造等服务未能有效提供。另一方面作为社区开展养老服务载体的服务设施,不仅数量供不应求,而且设施种类少、管理薄弱。

(三)社区老年服务组织功能缺位,服务供给能力弱

社区老年服务组织是社区老年服务的直接供给主体,主要包括社区居委会、社区民间组织和专业化企业。在广西城市社区老年服务中,它们尚未能较好地发挥服务供给功能。首先是社区居委会行政化色彩浓厚,相当多的居委会依然扮演着政府部门及派出机构行政工作执行者的角色,各种繁杂琐碎的政务性工作占据了其大部分工作时间,在需要投入耐心和细心的社区老年服务工作上无暇发挥本应履行的社区服务职能。其次是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缓慢,2011年广西社会团队8795家,民办非企业4443家,基金会23家,分别占全国的3.47%、2.20%和0.92%,参与社区老年服务的民间组织寥寥无几。在上海、南京、北京等社区老年服务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民间组织已成为推动社区老年服务发展的重要力量。最后是专业化企业参与社区老年服务缺乏配套机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财政补贴是促使企业当然也包括民间组织服务项目能为社区老年服务所用的重要途径,广西还未建立这方面的运行机制,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往往以慈善的方式进行,服务供给具有不稳定性。

(四)社区老年服务资金资源匮乏,发展缺少物质保障

资金是社区开展老年服务的物质基础。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区老年服务的资金资源主要由政府资金投入、彩票公益金资助、社会捐赠和社区服务项目收入的再投入等四部分构成[2]。长期以来,广西城市社区老年服务的资金资源以前两项为主,后两项资金来源非常有限。2011年广西社会捐赠规模638.5万元,仅高于新疆、海南和青海三省,社会捐赠对广西社区老年服务而言还只是社会意义大于经济意义。由于宣传不到位,许多老年人误认为社区老年服务都是无偿服务,没有形成购买服务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老年服务收费项目的运行。当然社区老年服务收费要遵循微利、低价的原则,且不说通过微薄利润积累的财力很难进行再投入,很多社区老年服务机构还面临着生存危机。作为社区老年服务资金最重要来源的政府投入,事实上也因地方政府的财力不强或重视不够而投入规模有限。广西城市社区老年服务的资金资源处于匮乏状态。

(五)社区老年服务队伍建设薄弱,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社区工作者、专业服务人员和志愿者是社区开展养老服务最具活力的资源。广西这三支队伍的建设却都很薄弱,极大影响了社区老年服务质量。一是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偏低。广西各社会工作领域取得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不足千人,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工作水平、工作效益无法达到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的要求,不能适应社区服务专业化发展趋势。二是专业服务人员短缺。广西社区老年服务从业人员主要由下岗失业职工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构成,他们大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拥有专业资质和执业资格的更是微乎其微,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仅限于满足老年人的日常基本生活照顾需要,对瘫痪在床或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还很难提供专业化的照料护理服务。三是志愿者规模较小。志愿服务可以通过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弥补社区工作者和专业服务人员的不足。然而在广西,2010年的志愿者人数也不过22.3万,提供养老服务的志愿者只占小部分,还多为低龄老人,青壮年志愿者较少。

三、加快广西城市社区老年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和制度建设,提高全社会对社区老年服务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实现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与时展同步提高,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后人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当前广西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小型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养老压力日益凸显,老年人对社区老年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城市社区老年服务发展任务十分繁重。与此同时,社区老年服务需求的增长又为广西扩大消费和促进就业带来了广阔机遇。2009年开始在桂林、柳州、南宁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到2010年底已为这三个城市带来了2000多个新增就业岗位。因此,全社会应树立正确的老龄观,关心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支持和参与社区老年服务发展。特别是掌控着社会服务公共资源的政府部门,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自觉将社区老年服务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消费结构、拉动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新的工作着力点,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具体操作上,关键是要加强宣传和制度建设。通过宣传人口老龄化形势、社会养老压力、社区老年服务优点、自治区发展规划以及区内外先进典型,帮助社会各界正确认识加强社区老年服务工作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激发全社会支持、参与社区老年服务发展的责任和热情。通过建立扶持激励制度为社会各界的参与提供不竭的动力。通过实行监督考核制度敦促政府部门重视社区老年服务工作,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二)细化社区老年服务需求,丰富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供给

要全面科学的调查和分析居家老人的社区服务需求,设置多样性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供老年人选择。例如,在生活照料服务上,对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的老人,提供老年食堂、日托照料、紧急呼叫等服务;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照料护理、家庭病床、无障碍改造等服务。在服务方式上,对孤老优抚对象和低收入困难老人采用无偿为主,低偿为辅的福利化服务方式;对一般工薪收入老人,实行低偿为主,无偿、有偿为辅的福利化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对经济状况较好的老人,实行有偿为主,低偿、无偿为辅的福利化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服务方式[3]。通过实行分类、分层、分级服务和管理,较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社区服务需求。

同时,要根据不同群体的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差异化需求,新建、更新和改造社区老年服务设施。相应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将社区老年服务设施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布局基础设施网络,并与城市建设同步实施;二是增加公共财政对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民办养老组织参与设施建设;三是加强社区服务设施资源整合,重点包括民政福利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和教育服务资源的整合,驻区单位与社区现有服务设施资源的整合,辖区内闲置的国有、集体房产等资源的整合;四是制定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标准,鼓励社区结合自身的情况创新管理和运营方式,提高服务设施的维护和使用效益。

(三)强化社区老年服务组织功能,推进服务供给社会化

1.增强社区居委会的社区服务职能。进一步理顺区直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减少各级政府分配给社区的各种行政性任务,增强社区居委会的社区服务职能。明确社区居委会的社区老年服务职责范围主要是负责组织老年社会福利、老年文体娱乐和老年社会参与等服务项目,联系驻区单位参与社区老年服务发展,开展社区尊老爱老、团结互助教育,推动社区助老志愿服务活动,以及指导、协调和监督其他社区组织开展社区老年服务。

2.加快社区老年服务民间组织发展步伐。对从事社区老年服务的民间组织,在资金政策上,要重点增加公共财政预算资金投入比例,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和补助贴息力度,完善和落实有关税收以及用水、用电、用气、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公众和企业向其捐赠。在非资金性政策上,要着重完善社区老年服务民间组织的登记管理制度、加强组织负责人的管理培训、做好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等工作,推动社区民间组织尽快成长为社区老年服务供给的建设性力量。

3.建立健全专业化企业参与社区老年服务供给运行机制。政府在大力培育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的同时,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及地区在运用税收优惠、补贴、拨款支持、特许经营、合同外包和代金券等政策工具,鼓励专业化企业参与社区老年服务供给的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合广西区情的运行机制。

(四)扩充资金资源,多渠道支持社区老年服务发展

1.完善财政投入机制的制度化建设。政府必须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明确社区老年服务中由政府负责支出的项目内容,规定投入经费增长与财政收入增长及老龄化发展速度之间的递增比例,保证社区老年服务开展的基本资金需求。对社区老年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政府要另行安排财政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对财政困难的地区,要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避免因为财力不同造成社区老年公共服务水平的地区差异。建立健全福利彩票公益金对社区老年服务的资金投入机制,重点支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政府购买服务。

2.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社区老年服务供给。广西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造就了一定规模的民间资本,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社区老年服务是扩充其资金资源的重要渠道。成立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是民间资本参与社区老年服务供给的一种重要方式,此外民间资本还可通过独资、合资、控股、购买和租赁等方式参与社区老年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经营,增强社区老年服务的供给能力。无论民间资本以何种方式进入,只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都应该得到政策上的鼓励和扶持。

3.加快社区老年服务社会捐赠平台建设。社会捐赠被视为国民收入的第三次分配,对整合、丰富社会资源,缓解社区服务中第一次收入分配(主要依靠市场调剂)和第二次收入分配(主要依靠政府调控)都未能很好解决的资金紧缺问题具有积极而重要的补充作用。广西要注重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以加强社会捐赠立法、加快社会捐赠组织建设、强化社会捐赠资金管理监督、健全社会捐赠信息披露机制、完善社会捐赠税收激励政策、营造社会捐赠舆论氛围为推力,尽快构建起一个透明高效的社区老年服务社会捐赠平台。

4.支持适度发展社区老年有偿服务。即便是在“先富后老”的高福利发达国家,社区老年无偿服务也只是面向困难老年群体,更何况在“未富先老” 的广西,更多的老年人需要以低价购买的方式获得服务,才能增强社区老年服务机构发展的内生动力。这就需要政府适当鼓励社区老年有偿服务的开展,对拟提供有偿服务的非营利组织办证实行免费政策,对有偿服务项目的设立及收费标准进行指导和监督。

(五)打造专业人才与志愿者相结合的服务队伍,提高社区老年服务质量

1.培育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各级政府要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要求,培养造就一支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首先要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福利待遇和职业声望,建立社区工作者成长进步机制,完善社会工作者职业认证体系,吸引优秀人才到社区工作。其次要加强广西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科建设,建立从中专到博士的多层次学历教育系统,为社区老年服务输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第三要建立社区工作者终身学习培训机制和工作督导制度,不断提升其专业化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

2.培养社区老年服务专业人才。要与职业技术院校建立人才培养和输送机制,选用社区服务与管理、养老服务、社区康复技术、老年医疗护理等相关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社区老年服务队伍;要依托相关专业的院校、培训机构,或直接在社区创建培训基地,定期举行社区老年服务从业人员培训,促进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切合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要推行养老服务资格认证制度,规范服务人员的工资标准和社会福利保障,提高行业的职业化水平,显著改善从业人员的经济社会地位。

3.壮大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加强志愿者知识普及和先进典型宣传,让更多的社区居民了解、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完善志愿者队伍年龄结构,既要进一步扩大低龄老年志愿者队伍,更要加强青壮年志愿者队伍建设,通过完善志愿者注册制度、志愿服务资金保障制度、志愿者激励制度等建设,吸引广大青壮年加入志愿者队伍,为社区老年志愿服务增添人力和活力;建立社区志愿者信息档案,合理配置志愿者资源,引导志愿者更好地运用自己的专长做好社区老年服务。

参考文献:

[1]阎革,杨伟嘉,陈喜强.广西城市社区服务调查报告[J].改革与战略,1992(5):68.

篇7

[关键词] 地方政府竞争;区域产业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基金项目]广西财经学院校级课题(项目编号: 2013B033)

[作者简介]廖一祯,广西财经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政府行为、公共政策分析,广西 南宁, 530003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4)01-0030-0003一、地方政府竞争的机理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区域地方政府竞争研究也逐渐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政府竞争最早出现在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他认为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了争夺居民,各国将在保护财产和税收方面展开竞争,居民会根据某个国家能否保护其产权,甚至提供更优惠的税收政策来选择在某个国家进行生产生活 ①。真正意义上研究地方政府竞争的时代要属于美国经济学家蒂伯特研究出的蒂伯特模型,他认为一个地方的地方政府若能提供满足的公共物品和税收组合,就会有居民流向这个地方进行生产和享受财富。反之,居民将选择其他的地方进行生产生活,即“用脚投票” ②。在我国,研究地方政府竞争行为的专家学者也很多,其中,周业安认为在我国政府体制改革中,一些地方政府努力成为进取型政府,这些政府就会通过发展地方产业经济和制定专业化产业政策,从而引起地方政府在产业制度方面的竞争 ③。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格局中,地方政府为了自我发展,自然地或者强制自己不断改革产业政策,经济增长潮流引发地方政府竞争 ④。同时,冯兴元认为,地方政府竞争不仅是由于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所致,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中的GDP大赛和地方政府的政治地位的争夺也是驱动地方政府竞争的主要因素 ⑤。在我国分权制改革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竞争的原因形式多样并不断变化,并对区域产业的发展效应越来越凸显。

二、产业发展视角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方政府竞争现状分析

经济学家张五常曾经说过,中国区域经济近几十年的飞速发展的成果离不开各地方政府的强力作用。自2006年3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经济成立、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被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以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据2012年统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GDP达4316.36元,占广西的1/3以上,经济区内一批重点产业已相继投产,一批东西部产业转移项目纷纷进驻,逐步形成石化、电子信息、林浆纸一体化、冶金、新材料、轻纺、机械装备制造、磷化、保税物流等特色产业体系。2013年初,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已完成工业产值3324亿元 ①。随着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方政府的竞争形式也越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状态。

第一,为招商引资而展开建设投资环境竞争。据调查,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各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建设和扩大地区产业规模,尤其是产业园区的发展,地方政府不仅一方面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公路、铁路、水电方面的建设,另一方面还会通过压低土地价格、工业用电价格等吸引外商入驻产业园区进行投资生产。如,防城港市政府认为发展产业经济加强公路建设是“筑巢引凤”的必要准备。2013年,防城港市政府把交通主干道延伸到工业园区和每家工厂的门前,为提高旅游产业,防城港市增加了7路公交车,同时增加多处公交候车亭等。

第二,政策竞争。为了发展各自地区产业,各地方政府除了在基础设施改善公共环境方面进行竞争外,同时还制定各种不同的政策制度,努力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例如,北海市政府为了整顿其旅游产业市场秩序,制定并下发《关于优化旅游消费环境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若干意见(试行)》,将“三罚退市制”作为旅游市场整治的统一标准,每次处罚都要记录在案,经营黑名单3年内改名不消账② 。钦州市人民政府为了提高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的项目质量,推出了《保税港区优惠政策及产业准入标准》。同时,为促进产业发展质量、优化产业升级、合理科学地进行产业布局,2012年钦州市又出台了《广西钦州保税港区产业发展促进政策》等相关政策。这些政策的推出都体现了各地方政府利用政策手段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

第三,行政管理方式创新竞争。地方政府的财政毕竟有限,地方政府不能无限制将财政无限制地投入公共物品。因此,为了吸引外商投资和优质的人力等各种资源,地方政府还通过创新内部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据调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地方政府为了提高产业投资软环境水平,竞争打造“廉洁型政府”、“高效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创新型政府”等。如,近几年来,南宁市政府努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对之前遗留的行政乱收费一律清理,建立和完善网上政务公开和市民投诉机制。南宁市政府通过提高行政能力和效率,建立服务型政府在产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据统计,自2008年以来,已有五千多家海外企业入驻南宁市产业园区,亿元企业已有190多家,南宁已成为广西第一个拥有百家亿元企业的城市 ③。同时,防城港市政府为了提高政府公信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优质的投资软环境,出台了《防城港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清正廉洁“三十条”》和《防城港市机关作风效能“十不准”》等相关条文规定,试用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争取产业资源④。

第四,价格竞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地方政府往往在市场经济不健全的条件下,通过制定公共物品的价格来提高产业竞争力。据调查,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地方政府价格竞争主要表现在压低土地租用价格、降低工业用电价格以及港口运输价格。例如,钦州市对钦州港保税区内五万平方米的厂房对外招商引资的价格为21000万元,而邻近钦州市的防城港企沙工业区能容纳十三万平方米厂房的招商投资价格才20000万元;北海和钦州相差不到60公里的距离,但在2010年的大园区工业用电价格制定的过程中却发现,北海和钦州在110千伏以上的工业用电价格竟然相差将近0.3元/千瓦时之多 ⑤。由于钦州市、防城港市、北海市地理位置相近,港口资源和港口产业运作方式相似,导致港口运输价格竞争非常激烈,甚至有些企业为了争取货源将价格压低至政府规定的价格以下。另外,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为了扩大招商引资,地方政府出台各种价格优惠和税收优惠,扰乱了市场规律和竞争秩序。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方政府不良竞争的治理策略

据调查,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由于四个城市地方政府的激烈竞争,使得各地方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同时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等。但是,地方政府为了在横向或纵向的经济利益和政府利益博弈中获胜,从而开展过度竞争甚至是恶意竞争。如,不断出台相关制度政策,控制物品价格以及提供各种税收优惠,扰乱竞争秩序,违背市场规律。地方政府不良竞争不仅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而且会破坏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对区域经济增长造成消极的阻碍作用。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地方政府不良竞争的治理,对经济区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建立健全协调组织机构,加强管制。由于缺乏相应的协调机构或组织,同时监管的力度较弱,使得地方政府一些不良竞争行为得到蔓延和加剧。据了解,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设有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其虽然承担协调组织的任务,但实际上针对地方政府不良竞争行为的协调治理力度较弱。建立健全协调组织机构,成立专门的协调办公室,或者成立协调专家委员会或者成立相关的社会组织,并赋予协调机构真实的权力,有针对性地对地方政府不良竞争进行管制和治理。其次,通过专门的协调机构,对各地方政府的竞争行为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一部分,使得各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减少或者避免一些不合理税收优惠和价格战。同时,协调机构可通过实地调研、民意举报、媒体等渠道收集不良竞争案例,多方位、多渠道、多方式进行协调,促进各地方政府保持科学合理的竞争活力。

第二,完善制度建设。目前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存在的地方政府不合理的竞争行为,一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区还处于开放开发的初级阶段,规章制度尚未健全,有些不良或者不法行为尚未得到处理或者处罚,由此导致了竞争行为越来越激烈,竞争方式越来越多样甚至出现乱象。针对经济区内产业发展市场,建议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完善市场制度。一是完善市场进退规则,在产业园区的项目建设中,对外来企业入园要进行企业规模、产品类型和性质、产品质量规格等方面进行审批,建立一套统一的准入程序和标准。不管是外地企业还是本地企业,地方政府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审查,不助长地方政府垄断和市场割据,减少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其二,完善市场交易规则,遵守市场规律,建立一套完善的市场交易规则。地方政府不能通过行政干预等手段影响市场公平交易。即使地方政府在经济利益博弈的格局中,若对生产要素获取方式和产品价格进行管理,用规章制度来规范产业发展,就会减少地方政府出台各种“零税收”等违背市场规律的行为。

第三,与时俱进,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和规划。2008年,广西编制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中对经济区四个城市加上玉林、崇左六个城市的发展进行了总体规划,但由于经济区中主要的四个城市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地区地理位置相近,拥有资源的品种和规模大体相同,导致在产业规划中对四个产业定位和布局大体相似,各市地方政府在《规划》的指导下发展产业,难免会出现产业建设重复、产业结构趋同等现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建设从2006年开始已有近8年的时间,产业规模和发展形势已有很大程度的变化,虽然在2010年时广西区政府提出要在北部湾建设大产业、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大城建、大旅游、大招商、大文化八个方面产业的突破,迅速形成北部湾核心竞争能力, 但是,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还欠缺。如,南宁市具有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水平较高,但工业发展水平相对不足,在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时应将第三产业具体包括信息业、交通服务业、会展业、金融业等作为产业主导,同时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优惠,加强加快农产品产业和食品加工业等第一、二产业发展。北海、钦州、防城港都富有港口、海洋资源的优势,在石油化工、林浆纸、船舶、海洋产品、农副产品等进行合理的分工,有主次有层次地进行产业布局,从而不仅不会导致产业结构趋同,还会促进资源优势互补,提高整个经济区的产业发展质量。

第四,建构地方政府合作机制。在区域产业发展中,构建合作型地方政府并不是不让地方政府的竞争存在,而是打破非合作性竞争,实现双赢。首先,地方政府竞争很大程度是为了争夺经济利益,构建产业发展利益分享机制是治理地方政府竞争的有效手段。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分工协作后,再对整个经济区的经济利益进行合理分配和协调,让多方享受产业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共同谋求更高的产业发展质量和更大的产业规模。第二,建立政府间“网络”合作模式,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属于落后地区,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方面的观念和管理方式也相对落后,从而出现地方政府间狭隘的对抗型等非合作竞争。由于缺乏合作网络,许多地区政府趋向走地方自治的道路,寻求短期利益。应构建合作“网络”机制,让地方政府间互通信息、协商合作,逐步走向合作共赢的道路。最后,构建地方政府间横向合作制度,通过制定规范地方政府非合作的竞争行为。例如,合作制度包括各地方政府必须按照合作制度的标准履行相应的职责,不履行义务者将受到一定的惩罚等,通过制度规范让各地方政府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不管在主导产业发展、园区建设或者是环境保护、公共物品提供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塑造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提高经济区的整体产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曹荣湘.蒂伯特模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高汝熹,罗守贵.城区核心竞争力[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3]哈罗德・德姆塞茨.竞争的经济、法律和政治维度 [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2.

篇8

关键词:知识产权服务业;南沙自贸区

一、分析框架

(一)发展优势(Strength)

1.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服务内容日益丰富。

现阶段我国公共服务设施日渐完善,有利于共享产业内的各种资源,有助于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的公益化和商业化的健康发展。我国已打造了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建成1个国家专利数据中心和47个地方专利信息服务网点、21个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42家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67家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75家专利工作交流站,开通了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热线。再者,服务内容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扩大服务领域,为行业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2.知识产权、信息、咨询、质押融资等服务快速发展。

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各行业分工链上的,各服务在产业链上分工协调,协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功能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信息、转化应用、质押融资、维权援助等内容,行业内中介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投融资机构、预警服务机构、评估机构等企业快速发展,大力推动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深入发展。

(二)发展劣势(Weakness)

1.规模小、体系不完善,缺乏国际竞争力

由于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业总体规模还较小,缺乏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法人主体;就整体来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很多领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或完整的产业链,以知识产权信息链为例,政府为地方专利信息网点提供的主要是整块的数据信息,在信息挖掘和利用方面还不系统和深入,各地方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因专利信息资源开发不够、专业服务人员不足、提供深层次服务的能力有限等问题,没有形成有效、长效的集成共享机制,使得产业无法进入高速发展道路,缺乏国际竞争力。

2.服务层次低、服务形式单一、服务能力弱

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现状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业务以代企业申请专利、商标等相对单一的服务内容为主,高水平、高层次的服务比较少。由于服务内容单一,进入门槛低,中介机构一哄而上,为争夺市场,竞相采取低价策略。低价竞争,一方面会造成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另一方面服务机构为了保本盈利,只好降低服务档次,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3.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高端人才不集聚

知识产权服务业对人才具有高度依赖性,核心人力资本的培育是实现知识产权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前阻碍知识产权人才涌现的因素除了历史原因,主要表现在人才机制、人才结构和师资力量三个方面,三方面的欠缺、结构完善的不足都亟需加强。

(三)机会分析(Opportunity)

1.充分的政策支持

随着南沙自贸区的建立以及《方案》的进一步实施,知识产权服务业将被进一步落实。另外由于在自贸区内政府相应职能的改变,对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都会导致在自贸区内对于一些相关政策能够更好的实施。如广州市知识产权相关机构在2012年下发的《国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相信会在自贸区内得到更好的执行。

2.巨大的市场潜力

南沙自贸区的建立减少了国内关税壁垒以及进出口贸易摩擦,相对地减少交易成本,同时在《方案》中提出的要加快建立总部经济以及新型贸易业态,这些都为知识产权服务业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消费市场。

3.人才的集聚效应

自贸区的建立,必然能为自贸区,为广州以及中国带来更大的红利与机遇。这都会吸引更多的国外知识产权服务领域的人才进驻自贸区,为知识产权服务业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从而进一步促进国内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

(四)威胁分析(Threats)

1.国内外竞争加剧

自贸区的建立,放开了门槛,国外成熟的知识产权服务业的相关企业进驻南沙自贸区,国外企业拥有完善的硬件设施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这会对国内企业形成一股强有力的竞争态势。

2.开放程度的提高导致不可预测风险增加

自贸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全新的尝试,开放程度提高,但我国尚缺乏相关经验,面对风险较难做出准确预测。

3.自然资源的稀缺导致商务成本的上升[5]

上海是一个自然资源稀缺的城市,经济发展受到土地、能源等资源的约束和环境容量的限制日益明显。土地资源稀缺导致的高房价对高素质人才具有挤出效应,土地价格高涨导致写字楼高租金、交通拥堵、生活成本上升等一系列问题,集中表现在商务成本的大幅上升。

二、结论

1.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业法律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

根据发达国家服务业的发展经验,完善的法律规范是产业发展最基本的保障机制。当前,立法滞后仍然是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因此,需要借鉴国际惯例和国外经验,根据国内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为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另外,要不断深化南沙自贸区行政体制改革,为知识产权服务业建立更加完善的体制机制。

2.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推动知识产权资源集聚

当前国内知识产权服务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才短缺,尤以高端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短缺现象严重,成为该产业发展的又一瓶颈,为此迫切需要加快行业人才建设。重点培养从事知识产权、评估、交易、咨询、诉讼和专利检索等实务工作的专业人才;加快培养懂专业、懂外语、懂法律、熟悉国际规则的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尽快形成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结构合理、能与自贸区内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3.大力发展市场化、品牌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构建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平台

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市场化、规范化、专业化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使其品牌优势和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建议在南沙自由贸易区试行期间制定有利于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融资、财税等扶持政策,重点培育一批服务规范、诚实守信、专业化程度较高、有发展潜力的知识产权服务骨干机构、企业,鼓励和支持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篇9

一、太阳能产业发展优势

山东省是我国太阳能大省,据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08年全省共有各类规模以上太阳能企业(含光热和光伏)387家,实现销售收入315亿元,走在了全国同行业的前列;2010年,再次将2008年、2009年的数据刷新。

1.光热产业稳居行业龙头。

山东拥有力诺、皇明、桑乐等行业领军企业和海尔、天丰、黄金等一大批太阳能二线品牌,形成了济南和德州两个太阳能核心产业基地,拥有国内最完整的太阳能光热产业链,是国内太阳能生产和应用最成熟的省份。从产业链角度看,在石英砂环节,力诺集团拥有一座可开采100年的石英砂矿山,临沂市又是我国著名的“石英砂之乡”,原料供给充足;在毛坯管生产环节,力诺集团毛坯管产量占到国内市场份额的51%,诸城天旭和兖州曜晖毛坯管产量也位居行业前列;在镀膜管生产环节,力诺集团镀膜管产量占到国内中高端市场的70%,皇明、桑乐、天旭等企业也都形成了较大的产能;在热水器生产环节,力诺、皇明和桑乐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占到国内市场份额的16%左右。

综合而言,山东省在太阳能光热领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太阳能热水器名牌产品最多,在行业目前仅有的7个中国名牌中,山东省就占据了其中的3席,占到42.9%;二是光热产业链最完整,拥有目前行业唯一的从石英砂、毛坯管、镀膜管到集热器、热水器和热水工程的完整产业链;三是太阳能热水器产能最大,2008年太阳能热水器产能突破1000万平方米,占到国内总产量的30%左右;四是推广太阳能热利用产品最多,截至2008年,全省累计推广100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欧盟15年、北美30多年的推广量;五是太阳能下乡中标企业最多,在全国中标的92家企业中,山东就达到了20家,占到中标企业总数的21.7%;六是太阳能技术水平最高,拥有行业首条全自动真空镀膜生产线和太阳能热水器生产线,中高温研发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

2.光伏产业发挥后发优势。

山东省在太阳能光伏领域起步较晚,目前尚不具备与江苏、河北、江西等光伏大省相抗衡的实力。但是随着2008年力诺集团太阳能电池片项目的投产,山东太阳能光伏产业后发优势逐步显现。特别是近两年,山东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大动作不断,2008年7月17日,力诺300MW光伏电池片项目一期50MW正式投产,产品平均转化效率达到17%,位居行业领先水平;仅仅过了不到一个月,8月14日,中国光伏集团东营光伏太阳能有限公司在欧交所创业板Alternext市场成功上市,募集资金512万欧元,成为了我国第11家在海外上市的光伏企业;10月23日,由(香港)宇骏集团有限公司独资建设的太阳能硅片项目正式落户潍坊高新区,该项目计划在第一年内硅片切割规模达到60兆瓦,5年内达到1000兆瓦生产规模;今年4月18日,晟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达90亿元的光伏项目在济南市商河县正式开工建设,预计建成后将形成2000MW太阳能多晶硅、1000MW电池片及光伏组件产能;随后的5月16日,山东昂立天晟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2.8亿元的光伏项目在枣庄高新区正式开建,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100MW光伏电池片和100MW光伏组件的产能,年产值将突破30亿元人民币。预想这些项目均能够按期完工的话,山东省也必将在我国光伏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太阳能产业发展政策

山东省太阳能产业发展独树一帜,在很大程度上与山东省对于太阳能发展的重视程度密不可分。早在2007年10月,山东省经贸委和财政厅就联合出台了《山东省太阳能集热系统财政补贴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对教育系统集中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给予30~50%财政补贴的优惠政策,最高补贴额为150万元人民币,这极大地促进了山东省太阳能光热产业的发展。在山东省集热系统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山东省内多个城市出台了类似的补贴政策,如东营市政府大力实施“百村万户太阳能工程”,按照农户安装每台太阳能热水器1000元的标准给予财政补助,对集热面积达100平方米以上的太阳能集中供热工程,每平方米则给予500元的补助。德州市政府启动了太阳能集热系统财政补贴项目,对于新建太阳能集热系统,给予基础教育学校50%、其他学校和宾馆30%的补贴资金。在强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方面,2008年至今,山东省包括济南、青岛、威海等在内的多个城市都出台了12层以下建筑必须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强装令”,为太阳能热水器在山东省内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9年3月下旬,山东省经贸委和节能办联合《山东省关于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打造济南和德州两大太阳能产业基地,拉长光热和光伏两大产业链,实现光热、光伏产业的协调发展,此外,该指导意见还制定了山东省太阳能产业发展目标,即到2011年,全省太阳能热利用产业销售收入达到550 亿元、太阳能热水器产量达到2600万平方米;全省太阳能光伏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50亿元、光伏电池组件产量500兆瓦。

除了政策法规,山东省还从多个渠道对太阳能企业发展给予扶持帮助。2007年,力诺集团正式开工建设300MW光伏电池片项目,随后该项目被列入了山东省和济南市重点建设工程,得到山东省政府2000万元科研资金扶持;2007年元月,以皇明集团为太阳能产业核心的德州市正式获准举办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2008年4月,山东省省长姜大明专门到德州调研太阳能产业,并明确表态将全力支持德州市举办世界太阳城大会,随后,山东省从人、财、物等各个方面都对德州市和皇明集团给予了重点支持。2009年4月份,山东省又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成立了由省节能办主任任会长的山东省太阳能协会,该协会将对全省太阳能产业的发展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太阳能产业发展趋势

太阳能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市场发展远未成熟,目前的市场竞争格局并不能代表将来的发展趋势,因此,无论是目前行业的领军企业,还是刚刚进入的后起之秀,都应该认真研究太阳能行业发展趋势,科学制定本企业发展规划,认真搞好企业管理和科技创新,从而实现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下面结合自身的理解,对山东省太阳能光热和光伏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逐一分析。

1.光热发展趋势。

随着太阳能下乡和“能效标识”等工作的逐步开展,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其整个行业的竞争发展态势将和当年电视机行业的竞争态势相仿,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最终形成十几家大型太阳能企业并存的局面,而这十几家太阳能企业,无论从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

凡是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企业,都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都是对自身发展有准确定位的企业。纵观国内太阳能热利用企业,真正在技术领域形成核心竞争优势的,还是以山东的企业为多。一是力诺集团,依托德国PARADIGMA公司和清华大学雄厚的技术研发优势,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和中高温应用领域优势明显,而这两点,正是太阳能热利用最核心的两个发展方向;二是皇明太阳能集团,依靠以章其初博士为核心的研发团队,在太阳能热水器生产设备的全自动升级上优势显著,而这,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还使生产线大规模复制成为了可能;三是桑乐太阳能,以山东省科学院强有力的博士团队为后盾,在全自动数字化太阳能应用领域优势突出,该公司目前也是我国在新农村市场开拓领域最成功的企业。

以这几家企业目前的情势,倘若不出现大的决策失误或突发事件,都应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起来。此外,海尔太阳能依靠海尔集团完善的销售网络渠道,将其在家电领域的竞争优势扩展到太阳能领域,或许能够取得较大的发展。其他诸如天丰、黄金等获得家电下乡资格的二线品牌,只有充分把握这次难得的发展机遇,科学决策、强化营销、加大研发,才可能后来居上,更上一层楼。

2.光伏发展趋势。

山东省在光伏领域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但正如前文所述,山东省太阳能光伏产业新建大项目不断,这又使我们对山东省光伏产业的发展充满了更多期望。但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的逐渐降低,行业内的竞争态势将日趋激烈,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企业混战后,行业洗牌将在所难免。在硅片生产领域,倘若晟朗2000MW多晶硅片项目能够于2012年顺利投产,届时也至少是国内前五位的硅片生产企业,因为目前全球最大的硅片生产企业江西赛维LDK2009年的产能仍维持在1500MW。在晶硅电池片生产领域,力诺和晟朗都制定了宏伟的发展规划,但最终生存并发展起来的,是在技术进步、市场开拓、企业管理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倘若两家企业能够在2012年前形成1000MW产能的话,也将会有机会进入中国前十强,目前无锡尚德的产能已达1000MW,产量为497MW。在薄膜电池生产领域,省内主要有孚日光伏和威海中玻两家企业,而孚日光伏最具发展潜力,它生产的是CIGSSe薄膜太阳电池,今年第三季度产能将达到60MW,最终将形成240MW产能,据有关证券机构评估,该企业成为中国First solar的机会为70%,仅次于天威薄膜的90%,这充分说明了该企业在薄膜领域强劲的发展态势。在太阳能工程领域,力诺和华艺将是山东省光伏工程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力量,力诺集团正在积极筹建1.6MW光伏发电工程,又与日喀则行署签约10MW光伏发电项目,这充分说明集团在光伏工程领域的优势;华艺集团自主研发的自动跟踪电站方面比固定安装的光伏系统发电量可提高40%,目前年产能可达500MW,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篇10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发电;优势;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K51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目前我国正在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稳步推进的阶段,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其中尤其是电力能源需求最为紧迫。我国大部分地区依靠火力发电,但是火力发电会对对环境造成污染严重且在电力调度中损坏大,电荒现象也时有出现。因此,绿色能源的到了人们的光伏关注,其中尤其以太阳能光伏发电最为引人瞩目。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又环保的绿色能源,在新时期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一、我国发展光伏发电的资源优势

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资料显示我国日辐射量达每平方米 4 千瓦时以上,地区更是辐射量每平方米高达 7 千瓦时以上,如果全部对其太阳能资源进行开发,其能量相当于每年 17000 亿吨煤所产能量。目前太阳能发电已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河北张家口等地的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将有效地改善西部地区电能结构,拉动西部地区经济稳步增长。

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现状

1、世界范围内太阳能广泛产业的发展现状

在各国政府对再生资源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太阳能光伏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有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约为27.5GW,较上年的18.1GW相比,涨幅高达52%,全球累计安装量超过67GW。全球近28GW的总装机量中,有将近20GW的系统安装于欧洲,但增速相对放缓,其中意大利和德国市场占全球装机增长量的55%,分别为7.6GW和7.5GW。2013年以中日印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光伏产业市场需求同比增长129%,其装机量分别为2.2GW,1.1GW和350MW。此外,在日趋成熟的北美市场,去年新增安装量约2.1GW,增幅高达84%。

2、我国太阳能广泛产业发展的现状

2011年7月24日,发改委颁布了《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出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标杆电价,在2011年7月前核准建设的、在当年年底前建成投产的项目,执行1.15元/千瓦时电价,7月1日以后核准,以及在年底前未投产项目,则按照1.00元/千瓦时电价执行。此外,发改委将可根据投资成本变化、技术进步等因素适时调整上网电价。近10年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年均增长41.3%,近5年为49.5%。中国已经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电池组件生产国,2008年产量达到了2540.7MW,2009年产量约4000MW,约占世界产量的40%。

三、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缺点

1、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点

与火力发电系统相比,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点主要是

(1)从环境效益上说,太阳能光伏发电污染排放少,不会有资源枯竭的危险,使用者心理上更容易接受,符合现代人绿色环保的能源理念。

(2)从经济效益上说,太阳能光伏发电能源质量,不需要消耗燃料、不受地域限制,设施一旦投放,即可就地发电,经济效益显著。

(3)从技术角度而言,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已经日趋成熟,无机械传动部件,操作、维护简单,运行稳定可靠,一套光伏发电系统只要有太阳能电池组件就能发电,加之自动控制技术的广泛采用,维护成本低。

2、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缺点

(1)从环境效益上来说,光伏生产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多晶硅的生产。多晶硅行业是个重污染的行业, 国内尾气回收工艺不尽完善,晶硅副产品是四化硅是高毒物质,倾倒或掩埋四氯化硅将造成寸草不生土地几百年都无法使用等巨大的环境风险。

(2)从经济效益上来说,虽然太阳能光伏一点投入使用后便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前期投入上,投入成本仍然是巨大的。他能量密度低、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且受气候因素和地理位置的影响较大。再者,太阳能电池组件成本高昂,目前仍然达不到将其进行民用普及的水平。

(3)从技术角度来说,目前太阳能光伏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但是目前太阳能电池生产成本迟迟不能降下来也可以说是一个技术难度。为了降低成本,现在普遍采用多晶硅代替电池中的单晶硅。多晶硅材料制备的新技术、快速掺杂表面处理技术、提高硅片质量等是当前的主要技术问题。

四、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1)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问题

未来太阳能能源肯定是重要的能源供应来源,当光伏发电在电网电源中的比例达到一定规模时,必须考虑其对电网电压频率控制的影响,必须对光伏电站进行科学合理的调度运行控制。光伏发电的大规模接入增加了电网的安全稳定控制难度,如何利用光伏发电并网智能化技术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水平是突破的重点之一。

(二)光伏产业盲目扩张,产业和市场不对等,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过去几年内,我国光伏产业界抓住欧美国家光伏市场的快速增长的机遇,利用国内人力和资源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实现了迅速起步与发展壮大。但受全球光伏产业的产能迅速扩张以及金融危机影响,未来世界光伏市场将呈现供过于求的趋势,使光伏产业面临大规模洗牌。 最近我国光伏企业已普遍停止扩产、削减产量。在这个洗牌过程中,利润率最高的环节也将逐渐转向下游的光伏发电运营业,使得出售光伏电力比出售光伏组件和系统具有更长远稳定的回报,这也是传统光伏产业界(光伏设备制造业)日益重视、极力呼吁启动国内光伏市场的根本原因。

(3)光伏产业没有形成一个权威机构管制,缺少长远发展规划实践,相关技术人才匮乏,研究力量薄弱,高端实验设施落后。

五、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1)未来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一定会成本,使之普及开来。

太阳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绿色能在未来一定会得到光伏的应用。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和企业的创新研发力度,一定能够降低光伏发电系统成本。现阶段光伏技术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提高电池效率和降低成本。通过采用更先进的电子器件及高效模块降低特定系统平衡成本;通过高效的生产方案、通用型材料的增用以及新蓄电池的观念等手段降低电池成本;通过引进先进封装技术及提高电池工作效率来降低特定模块的生产成本。最后,通过降低电池成本一定会降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整体成本。

(2)未来民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大行其道

当太阳能光伏生产的整体成本降低之后,未来的民用太阳能产业一定会大行其道,将在通信和工业应用、农村和偏远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亦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对于城市而言可以有效节约土地资源,提升高层建筑利用率。西部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农村光伏发电站的建设可以与风能发电系统互补满足农村基本用电要求。另外太阳能庭院灯,太阳能路灯等都将为家庭和市政建设节约能源。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零排放、无污染,且其技术日趋成熟、成本不断下降,已经适合规模应用,今后,太阳能光伏发电必将在公共建筑或民用建筑中广泛应用,光伏发电也将成为我国的一种常规能源。

结束语:太阳能光伏发电固然有其独特的优势所在,但是在经济利益复杂和多重能源并存的局面下,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机遇和挑战是共存的。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生产企业必须深入的加快研发节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政府方面更加需要推进绿色能源普及使用的进程,制定强有力的产业政策和法规条文,保障光伏产业的发展。伴随着人民环保意识的增强,我们相信在市场改革和政府政策的联动作用下,我国的光伏发产业必定能稳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晶;赵争鸣; 周德佳.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现状及其发展 [J]. 电气应用. 2007(10)

[2] 吴福保;王湘艳.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 [J]. 电力与能源 . 2013(07)

篇11

关键词:新能源 风电 光伏发电 现状 发展 建议

中图分类号:TM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a)-0086-02

近年来风电和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应用,在我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工作不断深入。但毋庸置疑地,风电和光伏发电行业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光伏并网技术存在瓶颈、行业普遍亏损等都制约了风电和光伏发电行业的发展,因此对其展开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 风电、光伏发电行业发展情况

1.1 我国风力发电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让众多发达国家望尘莫及,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产业尤甚从2003年开始,我国的风电产业进入了较快的成长阶段,风电装机从55万千瓦上升到2012年底7532.4万千瓦(吊装容量),已成为世界风电第一大国。

1.2 我国光伏发电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降低以及政府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光伏发电迅速发展,2011年新增装机陡增到223万千瓦,累计装机309万千瓦,成为全球重要的光伏市场。

2 目前风电、光伏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经济危机引起欧洲主要国家光伏补贴下调

受金融危机和随后的欧债危机影响,部分欧洲国家财政情况恶化,光伏发电装机开工建设放缓。全球光伏产能远高于需求,产品积压严重,导致部分企业为了回款低价抛售光伏组件。主要欧洲光伏市场国家因此下调了对光伏发电的支持政策和补贴政策。

2.2 美国、欧洲“双反”使我国光伏设备出口受到极大影响

美国商务部在2012年当地时间3月20日下午宣布向我国晶硅光伏电池制造企业征收2.9%~4.73%的反补贴税。5月16日宣布反倾销税率为31.14%~249.96%。最终,美国双反落槌,中国光伏产品税负最高增逾两倍。2012年9月16日欧盟委员会对中国光伏产业反倾销调查的正式立案。这对国内光伏设备90%产品依靠出口的生产厂家来说几乎是命悬一线。

2.3 部分地区风电限电严重,风机企业利润下滑

2.3.1 2011年我国风电限电情况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对10个省(市、自治区)共1869.1万千瓦的风电场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2011年这些风电场由于电网调度原因被限发的电量高达59.8亿千瓦时,具体的调研结果见表1。

2.3.2 我国风机制造企业利润下滑

2011年,国内主要风电类上市公司业绩均出现下滑,具体如表2所示。

2.4 光伏设备制造产能远高于需求,行业企业普遍亏损

前我国光伏产品主要市场为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欧美市场销量占总产量的90%以上,而国内市场开发程度较低。2013年3月20日,我国最大的光伏企业无锡尚德,由于无法归还到期债务,被当地法院裁定破产重整。光伏产业自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畸形发展的状况,严重依赖政府补贴、9成以上依靠出口、产能过剩企业难以为继。这些“原罪”导致了今天的产业困局。今后部分生产工艺落后、生产成本较高、竞争力较弱的企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行业企业数量将大幅减少。

2.5 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存在并网瓶颈

正如业内一位专家所言,风电并网,首先的是利益调整,其次是观念,再次才是技术。并网困难表面看受制于技术因素,但更深层次的症结在于利益驱动,电网企业在风电上网和远距离输送方面需要大量投入,但收益不大,缺乏利益驱动和变革的动力。技术上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管理体制尚未捋顺、利益分配不均衡才是造成风电并网困难的首要因素。

2.6 光伏电价面临下调

有消息称,发改委已向各地方政府、发电企业等下发了《关于完善光伏发电价格政策通知》的意见稿。从意见稿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光伏上网电价将从“一刀切”的1元/千瓦时,改为分四大资源区来定价,最低的地区电价为0.75元,降幅达25%。从意见稿内容看,国家的思路是,即便是产能严重过剩,也要按市场化方式操作,不会过度补贴国内市场。这对发电企业来说又将是一个新的挑战。

3 目前风电、光伏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3.1 我国风力发电行业发展预测

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风电装机将达到1亿千瓦,2020年达到2亿千瓦。

3.2 我国光伏发电行业发展预测

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2015年太阳能发电装机2100万千瓦,2020年5000万千瓦。

3.3 分析判断

(1)新能源发电行业长期发展趋势向好。根据前面的预测分析进行测算,从目前到2016年底,我国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增长较快,新能源发电行业长期发展趋势向好。

(2)我国风电和光伏装备制造有效产能将更为集中。我国风电和光伏设备制造产业已拥有了完整产业链、较低生产成本和一定的规模效应,是我国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行业之一。但随着发展初期暴利的消失,未来行业竞争将对技术水平、资金实力、企业管理等提出更高要求,行业资源将向大型企业集中,新能源发电的成本与传统发电成本差距将逐步缩小,行业竞争力日趋明显。

(3)风电、光伏发电等发展将更加规范有序。国家能源局出台了有关规范风电项目审批制度的管理办法,意图收紧地方审批权。根据办法规定地方政府在核准装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下风电项目之前,须拿到国家能源局的复函,否则不予通过。政府各种配套政策的出台及完善使各路开发商进入此领域更加谨慎,从一定程度上规范了风电、光伏发电发展脉络。

4 风电、光伏行业发展建议

4.1 积极推动支持风电、光伏企业发展的政策制订

各相关方应找出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推动有关部门制订扶持行业发展的布局、规模、电价、并网等具体政策,并适时联合国家能源局启动电网运行机制创新研究工作,解决风电并网和弃风问题。

4.2 大力支持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助推光伏企业走出大幅亏损和产能堆积的困局

目前美国的“双反”的裁定,已使光伏行业面临巨大的危机,而我国国内光伏发电市场仅为开发初期,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仅为德国的1/9,发展空间巨大,同时由于光伏组件的大幅下跌,光伏发电企业的成本也相应下降,效益相对较好。大型光伏企业应寻求政府、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同时大力开拓内需,为剩余产能找出路;光伏发电企业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以促进光伏发电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化解光伏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

4.3 拓展境外新兴市场

国内企业应瞄准亚非拉等地区资源禀赋好、政策措施到位的新兴市场,加大新能源行业的投资、EPC总包、并购等多种方式,开拓“蓝海”领域。

4.4 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风电和光伏设备制造企业通过优胜略汰,使有效产能适度集中

鉴于全球光伏市场和我国风电市场放缓的预测,我国光伏和风机设备行业仍将处于激烈竞争、盈利下滑时期。在核心技术、产业链等方面具备竞争力的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行业企业的优胜劣汰,使有效产能适度集中。

4.5 新能源发电企业内部资源更加倾向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项目

为促进了风电规模化发展,过去提倡建立大基地融入大电网,随着风电近年的高速发展,此模式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并网送出困难,事故频发。近来,风电开发呈现向国家倡导的分散式开发和由内陆向沿海推进的趋势。从地域看,海上风电开发区域均为沿海地带,而这些区域集中了我国用电负荷大的省份,在电力传输上,只需要考虑将电从海中送上岸,较陆上风电的“千里送电”,一来大大减少了电力的损耗和衰减,二来也省下了大规模建设特高压输电线的投资。各个大型新能源发电企业将从追求装机容量的粗放式发展逐步向效益优先的方向迈进。

4.6 加强新能源产业前瞻性问题研究

各新能源企业应进一步密切与能源局、国家电网和电规院等部门合作,加强对分布式能源、海上风电、聚光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等新技术、新领域的研究,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重点,拓展国家能源战略和行业发展的能力。

5 结语

风电和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开发势在必行,虽然目前行业发展的态势不容乐观,还存在很多观念和技术上的约束,但笔者相信,通过多方的努力,风电和光伏发电行业必能迎来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GWEC. Global Wind Energy: Solid Growth in 2012[EB/OL].http:///wp-content/uploads/2013/02/GWEC-PRstats-2012_english.pdf

篇12

关键词 光伏技术;专利分析;技术路径

1 国内外光伏产业技术发展概况

1.1 世界光伏产业技术发展概况

自1839年发现“光生伏打效应”和1954年第一块实用的光伏电池问世以来,国外太阳能光伏发电取得了长足进步。单晶硅电池的实验室效率已经从20世纪50年代的10%提高到目前25%,多晶硅电池的实验室效率也达到20.4%,非晶硅薄膜电池实验室效率达到10.1%,碲化镉太阳能电池实验室效率达到16.4%,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实验室效率达到20.3%[1]。以美国SunPower和日本Panasonic为代表的高效电池组件制造商的光伏产品效率已达到24%。日本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形成了成熟的技术和产业体系,尤其是住宅建筑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已成为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设置用户。目前高效单晶组件产品的成本已低于传统单晶组件产品,但还高于多晶产品,高效电池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蓄势待发[2]。

目前,世界光伏技术呈现的特点是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对光伏产业越重视,其技术发展也就越先进。在欧洲,德国、法国的光伏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在亚洲,日本走在前面,尤其是福岛核电站事故后,绿色可再生能源成为日本发展的主流,日本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已形成了成熟的技术和产业体系,户用电源系统发展迅速,已成为太阳能发电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也紧跟发展步伐,分布式电站和户用电站将成为我国的主要支持方向。

1.2 中国光伏产业技术发展概况

我国光伏电池的研究始于1958年,自1981年开始,光伏电池及其应用开始列入国家的科技攻关计划,通过“六五”到“十一五”六个五年计划,在光伏电池器件及应用技术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2000年之后,国家科技部启动了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分别对光伏发电的产业化技术和基础性研究给予支持,尤其在晶体硅电池领域,重点加强对单晶硅电池技术、多晶硅铸锭技术、高效电池技术、晶体硅电池产业化技术以及特殊太阳电池组件的开发[3]。目前,单晶硅电池的实验室效率最高24%,产业化单晶硅电池的最高效率已经超过20%;多晶硅电池的实验室效率最高达19.5%,产业化多晶硅电池的效率已经达到18.5%。

在世界光伏市场拉动下和国家队发展新兴产业的支持和促进下,我国光伏制造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全球太阳电池和组件的最大制造国。总体看,一是我国晶硅电池/组件在性价比上具有国际竞争优势;二是多晶硅材料不具有晶硅电池/组件那样的竞争优势,特别是成本处于劣势。我国现有一部分多晶硅制造企业由于成本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而不得不停产,因此针对提高多晶硅性价比的技术是我国多晶硅的奋斗目标;三是在原辅材料及设备制造方面,有些材料,如封装玻璃、切割液、密封胶等,基本满足了国内的市场需求。但有些材料,如组件封装材料EVA和背板材料TPT等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我国光伏设备制造为满足国内需求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高端设备与国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高端原辅材料及高端设备制造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是我国光伏产业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

2 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发展情况

2.1 基本情况

河北光伏产业起步较早,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和竞争力。目前,河北省光伏产业水平和规模在全国处于“第一梯队”。由《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统计报表》可知河北从事光伏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30余家。虽然河北省有一些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光伏企业,比如晶龙集团、英利集团,但河北光伏行业也存在着各光伏企业科技发展水平总体差异较大的现实情况。

2012年行业危机对河北省光伏产业形成严重冲击。资料显示,当年河北省太阳能电池产量3 321.4MW,同比增长26.69%;主营业务收入累计200.11亿元,同比增长-33.48%,利税总额-27.24亿元,增产不增收,亏损额逐月加大,部分以光伏产业为电子信息领域发展重点的地市亏损局面较为严重。即便如此,主营业务收入占河北省光伏行业近30%的晶龙、英利集团等一批太阳能光伏重点企业,在2012年的行业危机中却逆市上扬。

2.2 重点企业技术现状

河北以晶龙集团和英利集团为代表的光伏企业在国内外技术和市场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晶龙集团以生产单晶硅和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见长,英利集团在多晶电池及多晶硅铸碇方面发展迅猛。

晶龙集团旗下子公司晶澳公司开发了许多高效率、低成本的量产工艺和技术,打通了电池和组件量产中的技术环节,率先将所有产线上单晶电池(P型)效率提高至19.5%以上,单晶组件功率提升至270W以上,多晶电池效率提高至18.0%以上,多晶组件功率提升至260W以上。由于较好的产品品质、有竞争力的生产成本,在欧盟“双反”背景下,晶澳能够获得超过50%的欧盟进口配额(晶硅电池)。从2010年开始,晶澳研发N型电池技术(Bycium,倍秀)已有4年基础,目前Bycium实验室批量效率达20.5%,最高到20.9%。凭借业内领先的制造技术水平以及优秀的电池技术研发能力,为低成本、高质量、高功率N型单晶产品的规模化量产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英利集团的Panda(熊猫)电池源于ECN的n-Pasha电池,熊猫电池量产后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在19.5%~20.0%,组件功率在270W~275W,开创了国内N型太阳能电池的新发展方向。但熊猫电池为了为了平衡成本,未采用特别复杂的流程。其与传统P型单晶电池技术主要差异如下:需要以少子寿命较高的N型硅片作为衬底,前表面进行硼扩获得PN结结构,需要应用前表面钝化技术和背表面钝化技术,背面需要金属Ag栅线收集电流,流程相对复杂、辅料成本较高。

3 光伏产业关键领域技术分析

多晶硅原材料、硅片的制备、高效太阳能电池制备等几个关键领域的技术发展情况是:

3.1 多晶硅原材料

改良西门子法加低温氢化技术是目前全球多晶硅原料的主流科技方向,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特别是降低电消耗方面效果显著。我国90%以上是改良西门子法,改良西门子法加低温氢化技术是我国行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3.2 硅片的制备

3.2.1 晶体硅的制备。晶体硅分为单晶硅和浇铸硅,两条技术路线的争论持续了近30年。市场的占有率与两种方法在不同时期所产生的科技进步紧密相连。浇铸硅产量大成本低,但是制备电池的转换效率相对较低;单晶硅产量低、成本偏高,但转换效率是目前光伏电池中最高的。欧洲屋顶电站最兴旺的时候,也是单晶硅在世界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时候。中国光伏发电的发展初期阶段主要以地面大型电站为主,由于不受占地面积的限制,浇筑硅因其成本较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分布式电站的实施,单晶硅还会重新占据上风,两条技术路线的竞争也还会长期存在。

在单晶硅制备中,目前全球主要采用的是P型掺硼晶硅制作,光照10小时后会产生5%~8%不可恢复效率衰减,该难题长期困扰着光伏界,河北省科学家研发低光衰掺镓硅单晶,平均消除6%光衰,成本降低6%。

3.2.2 硅片的切割。线切割技术的问世,完全取代了内圆切割,实现了切割技术的升级换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金刚线切割技术已经问世,不仅切割速度是常规线切割的2倍,而且冷却浆液无污染,避免了线切割后的砂浆废液后处理,具有很好环保效果。冷却方式的革新,推动了线切割的更新换代,金刚线切割技术是未来的发展主流。

3.3 高效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技术

高效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技术分为:碲化镉薄膜电池、非晶硅薄膜电池、铜铟镓硒薄膜电池、染料敏化柔性电池、晶硅电池。晶硅电池以转化效率高、成本低占据了市场的主流,目前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5%以上,成为光伏发电的主要技术。相比而言,薄膜电池成本高、效率低,投资巨大。

晶硅电池的发展近几年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量产效率已超过20%,2012-2014年科技部资助的863计划把中国晶硅电池的转化效率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继续提高晶硅电池的转化效率,是目前光伏发电的研究的主流方向和目标。

3.4 其他关键光伏制造技术

背接触电池技术、二次印刷技术、大功率高效低衰减光伏组件技术是目前最新的科技动态和发展方向。

4 光伏技术领域专利分析[4]

本部分对光伏领域的专利进行分析,从发展规模、发展趋势、主要国家技术领域和主要机构技术分布等方面考察光伏技术发展态势。研究对象为全球光伏技术的相关专利,专利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专利分析数据库,通过关键词与分类号的组配检索下载建成“光伏产业专题专利数据库”,并基于该数据库进行相关分析。由于专利数据的延迟性,导致2010年和2011年的专利数据不完整,因此下文分析中这两个年度的内容仅供参考,不做结论。

4.1 世界光伏领域技术情况专利分析

4.1.1 世界光伏技术专利逐年申请情况

20世纪60-70年代光伏技术处于发展初期,总体专利申请量较小,每年的专利申请数量基本维持在10之内;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光伏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专利申请数量开始逐步增长,最高的年份是1983年,达235项;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光伏技术发展出现波动,表现为专利申请数量开始小幅回落,这种回落的态势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每年200余项降到不足百项;从1995年开始光伏技术开始进入上升阶段,稳步、平缓的发展一直持续到2001年,该年专利申请量达306项;在2002年增长速度有一个小幅回调之后,光伏技术度专利申请量出现了新一轮的、真正的高速发展期,全球专利申请数量迅猛增长,在2002年到2005年4年间,专利申请数量翻了一番,由每年近300项上升到600余项,在2006年到2009年的4年间,专利申请数量又翻了一番,由每年不到1 000项增长2 085项。

4.1.2 光伏技术专利在各国的分布

美国、中国、韩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中国台湾、加拿大、澳大利亚这1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全球专利申请数的96.7%,其中美国和中国均占24%,日本占20.5%,韩国和德国分别占有8%左右的份额。

4.1.3 光伏重点技术领域专利分布

在六大技术领域中,结晶硅专利申请量最多,其次为化合物薄膜和薄膜硅,化合物结晶及染料敏化最少。其中结晶硅专利申请起始年限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

4.1.4 各国重点发展技术

中国在光伏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总量位于世界领先地位,在结晶硅和化合物薄膜方面研发实力强,专利申请数量超过了其他国家,而化合物结晶核方面研发能力弱,专利数量较少;美国在不同领域的技术分布态势和全球技术分布一致,专利申请量最多的是结晶硅,薄膜硅和化合物薄膜专利申请数量相近,位于其次,染料敏化方面的专利申请数量最少;日本在结晶硅和薄膜硅两个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相近,且为最多,其次是化合物薄膜专利申请数量,染料敏化方面的专利申请数量最少;欧洲和德国的光伏技术专利分布相似,它们的专利申请数量远低于前三个国家,专利申请量最多的是结晶硅,薄膜硅和化合物薄膜专利申请数量相近,位于其次,化合物结晶的专利申请数额位于倒数第二,不过在染料敏化和有机半导体方面,这两个地区存在明显差异,德国染料敏化专利数远大于欧洲,而欧洲的有机半导体专利数远大于德国;韩国在专利申请量最多的是结晶硅,其次化合物薄膜,薄膜硅和有机半导体专利申请数量相近,位于再次,最少的染料敏化和化合物结晶的专利申请数额。

4.1.5 光伏研究机构的专利分析

光伏技术领域主要专利申请机构全球排名如图2,在前20位的排名中,日本机构有12家,占60%;美国机构有4家,占20%;韩国和德国分别有2家机构。其中,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3个机构分别是日本的三洋电力、佳能和三菱集团,其次是德国西门子;再次是德国默克集团、日本夏普、日本昭和壳牌石油、美国RCA以及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剩余的11家机构光伏专利申请量差别不大。从中看出,日本科研机构在光伏领域具有很强实力,不仅拥有光伏专利的机构数量多,而且机构拥有光伏专利的数量也多;德国虽然只有2家机构进入全球20强,但这2家机构拥有的专利数量都在排名前5位。中国虽然拥有光伏专利总数很多,但没有一家机构能进入全球20强。

4.2 中国光伏领域技术情况专利分析

4.2.1 中国光伏技术总体专利申请情况

中国光伏专利发展动向如图3,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中国光伏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总体专利申请量较小,每年的专利申请数量基本维持在1~2项;在1995年-2004年的10年间,中国光伏技术稳步发展,专利申请量逐渐增加,这比世界光伏技术增速发展的时间晚20年;2005-2010年是中国光伏技术真正的高速发展期6年间光伏专利申请数量增长了7倍,在2010年达到顶峰。

由世界和中国光伏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图的分析,初步认为从生命周期上看,光伏技术已经走过萌芽期和成长期,正处于成熟期。

4.2.2 中国光伏技术领域分布

通过对近10年中国光伏技术专利申请情况的统计分析,不同类型的光伏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各有不同。结晶硅和化合物薄膜起步稍早,在2002年已经开始进入新一轮较长时期的快速增长阶段,在经过4年的稳步增长之后,接下来又有5年的飞速发展阶段,2010年的专利申请数是2002年的几十倍到上百倍;薄膜硅的发展趋势类似于结晶硅,只是该领域专利申请数最多的年份是2009年,早结晶硅1年;化合物结晶在2002-2007年度6年间,专利申请数量保持较稳定的状态,在2008年有一个突然急速增长,之后的4年就维持在这个较高专利申请数状况;有机半导体专利申请数在这些年变化不大,前几年保持稳定状态,后几年又保持在比前面稍高的一个稳定状态;染料敏化起步稍晚,从2006年起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的趋势。

4.3 重点光伏领域情况分析

4.3.1 结晶硅

结晶硅发展趋势图很清晰,在经过30多年的少有起伏的持平和平缓发展阶段后,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然后又开始回落。具体来说,结晶硅起步较早,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在1964年到1974年期间,结晶硅技术处于起步期,每年的专利数不超过5项;1975年到1985年结晶硅专利申请数开始稳步增长;但到1986年突然开始出现回落,这种回落振荡期一直延续到90年代中期;从此之后,结晶硅技术进入不断发展阶段,这种发展有个鲜明的特点,先是平稳发展然后就有一个急速增长期,1996年到2004年就是稳步发展期,随后的5年就是急速发展期。整个发展趋势看,结晶硅技术已走过初始期、增长期,目前应该处于成熟期阶段。

在结晶硅专利全球分布中,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和英国这1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全球专利申请数的96.7%,其中中国占27%,美国23%,日本18%,韩国和德国分别占9%和7%的份额。

4.3.2 薄膜硅

薄膜硅的技术发展趋势较简单,经过长期持续稳定,进入发展阶段,又迅速回落。具体可分为3个阶段:1984年到2004年的20年间,都处于平稳期,每年的专利申请数量基本稳定在同一数值;从2005年开始的5年,薄膜硅专利申请数开始逐年增长,5年增长了近5倍。

在薄膜硅专利全球分布中,日本、美国、中国、韩国、德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和英国等10个国家拥有全球专利申请数的97%,其中日本31%,美国25%,中国占17%,韩国和德国分别占6%的份额。

4.3.3 化合物薄膜

化合物薄膜专利申请数在1984年到1995年间基本稳定在相同水平;从1995年之后的连续10年都是一个平缓的发展阶段;到2005年就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每年化合物薄膜的专利申请数量都有大幅增长。

在化合物薄膜专利全球分布中,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德国、中国台湾、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等10个国家拥有全球专利申请数的94%,其中中国占30%,美国24%,日本14%,韩国和德国分别占8%和6%的份额。

5 结论

5.1 河北光伏产业链最为完整,不仅有晶体制备和硅片加工,还有光伏电池封装设备生产。河北晶龙实业集团、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光为绿色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是河北省光伏产业的代表性企业,产业创新能力较强,在全国光伏企业名列前茅,具有较强影响力。但同时河北省光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差别很大,仅有少数几个企业实力较强,大部分企业技术创新实力不足。

5.2 从世界和中国光伏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分析,初步认为从生命周期上看,光伏技术已经走过萌芽期和成长期,正开始步入成熟期。美国、中国、韩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中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这1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全球专利申请数的96.7%。中国在光伏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总量位于世界领先地位,在结晶硅和化合物薄膜方面研发实力强,而化合物结晶核方面研发能力弱。

5.3 河北是光伏大省,代表性企业在中国光伏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引领潮流的科研成果也较多。因此,支持这些企业将突破性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对河北省乃至全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可将典型企业多项先进技术集成形成拳头产品、优秀品牌进行推广,通过以点带面推动河北省光伏技术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太阳能电池[DB/OL].http:///zh-cn/太阳能电池.

[2]高一翔,高子涵.未来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发展前景分析[J].电子世界,2012(10):13.

[3]钟史明.太阳能光伏发电概述与预测[J].热电技术,2012(4):1-8.

[4]肖沪卫.专利地图方法与应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基金项目:本文由石家庄经济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石家庄市软科学项目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研项目共同资助。

篇13

关键词:光伏产品;贸易争端;中欧贸易;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269-02

自经济危机以来,中国外贸整体呈现出明显的下滑,相对的国际贸易摩擦、贸易争端不断出现,尤其在光伏产业上表现得更加的明显。这就需要我们科学地去审视中欧贸易争端,对于中欧未来贸易关系发展趋势要有明确的方向,以此才能够保证在未来的贸易中合理地处理各种贸易问题。

一、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的发展概况

继美国提起对中国光伏电池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以来,欧盟便纷纷开始对于中国光伏产业的围攻,主要以德国Solarworld公司和意大利的Prosun公司,纷纷向欧盟提出反倾销申请。2012年9月6 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启动中国光伏产业产品的相关立案调查,其涉及的金额高达210亿美元,随后,欧盟于2012年11月8日启动了针对太阳能电池板的反倾销调查。

1.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的发展历程。中欧光伏产业争端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2012年9月25日的EUProSu的诉讼,其质控中国光伏产业借助政府的资助疯狂扩张,提出以产品税收的方式惩罚光伏产业。欧盟要45天的时间对于此事进行立案。后2012年11月8日欧盟开始对于中国光伏产业进行反补贴调查;在2013年2月28日欧盟委会宣布,在光伏玻璃协会的要求下,将会对于中国的光伏玻璃进行反倾销调查,其相关的标准不符合相关的国际规定。自从2013年3月6日起,欧盟对于中国的光伏产业的产品进行严格的进口登记。2013年5月22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代表业界提交了价格承诺谈判方案,对于此事欧盟直接给予回绝,没有给予任何的解释和说明。此时中欧光伏“双反”的价格承诺问题陷入僵局。2013年5月23日中国商务部就光伏产业的问题希望与欧盟展开协商。2013年5月24日欧盟成员国投票中有14个国家反对“双反”议案。2013年5月2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在访问德国,对于欧盟的光伏产业的调查提出强烈的反对,认为这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于双方都是不利的,希望可以本着互利的原则解决争端问题。2013年6月4日欧盟委员会运行临时反倾销税,并要求中方在一定时间内给予恢复,否则将会进一步提升反倾销税率。

2.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的发展现状。根据最新消息,中欧协商通过价格承诺,保持中国光伏产品的平均售价,给予一定的上浮比例。7月27日,商务部官网传来消息称,中欧双方就中国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最终协议,统一价格承诺。此次的价格承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方企业的利益,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中国光伏产业将会在欧盟市场保持其份额。次日获悉,中国光伏产品输出欧盟的价格下限为0.57欧元/瓦,此限制时效为三年。还对于输出的光伏产品的数量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其相关的详细结果将会在8月初给予确定。

二、中欧贸易的发展现状——以光伏产品贸易争端为例

1.贸易总量巨大。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着和欧盟的贸易关系。其贸易的发展规模和总量不断增长,并使得欧盟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三大市场之一。在国家相关的政策支持及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世界光伏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在2008年的产量占据世界第一的水平。产量迅速扩张的前提下,也迅速开始了对国际市场的占领,一时之间成为最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在2001年中国光伏电池的产量仅仅是3MW,仅仅过了四年,到2007年已达到2 000MW,其后的2011年就有2 I GW的总量,是世界产量的37.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占有率从2006年以来就一直处于世界第一的地位。

2.欧盟贸易劣势地位较为突出。在中国和欧盟的贸易过程中,中国对于中欧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由此导致自己处于长期的劣势地位。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中国和欧盟之间贸易依存性是迥异的,中国对于欧盟市场的依赖程度远远大于欧盟市场对于中国的依赖,另外一方面,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欧美之间的贸易关系,会是欧盟的贸易展开的首选,而日本以及相关的欧盟成员过与其以前殖民地之间的关系还会去首选欧盟,由此给予中国产业带来的压力也是实际存在的。

3.中国贸易优势不具竞争性。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光伏产业的确占据着国际市场,有着一定国际竞争力,但是这样的国际竞争力只是单单地反应在数量上和发展规模上,其实质性上的优势很难发现。其主要体现在,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是以牺牲环境和能源为代价的,其能源的结构难以优化环境,恶化严重,还有过快的增长势必会造成国际上对于此产业的贸易反倾销,由此负面因素导致光伏产业的实际竞争力下降也是必然的。

4.对内部经济影响巨大。中欧贸易争端对于中国内部经济产生的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出口额急剧下降。中国光伏产业对外在市场的依存性很大,贸易争端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中国光伏产业价格优势急剧下滑。其二,光伏产业面领着亏损的局面。其三,促进行业的优胜劣汰,加速行业的洗牌过程。一些技术能力低、盈利能力弱的企业势必会被市场所淘汰,这无疑促进了行业内部的优胜劣汰。其四,随着光伏产业的兴起,光伏产业领域的劳动力数量是庞大的,一旦其争端难以有效解决,将会使得中国本来就严峻的就业压力变得更加紧张。

三、中欧贸易未来的发展趋势

1.短期内,矛盾与合作交织。在长久的中欧贸易中,中国和欧盟之间在某些领域的竞争保持着一定的规则。对于欧盟来说,为了保护自己的竞争优势,其将会积极地利用20国集团以及联合国等相关的组织来发挥其建立规则的作用,从而使得其在中欧贸易中的优势地位不变,从而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此基础上欧盟会关注于提高资源效率技术的同时,强化其传统资源渠道,稳定其与他国的贸易关系。综合来看,这与中国的发展观念是一致的,但是在在未来的中欧贸易中,势必还会出现一些小的摩擦和争端,但是和平和发展是世界的主流,这是双方的共同追求,在短期内这样的分歧存在也是必然的。这是由双方的贸易利益决定的,也是双方的贸易地位决定的。我们需要正视这样的矛盾,强化合作,尽可能地将风险控制到最低。

2.长期内,合作将成为主流。在中欧合作关系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虽然在某些领域双方存在一定的分歧和争端,但是总体上保持着贸易的合作关系,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现阶段下,欧盟急于摆脱债务危机,中国是其贸易对象,而对于中国来说,其产业转型期间,需要保持和中欧的贸易关系。基于此,双方都存在共同的经济利益,合作将是其未来发展的主题。基于双方的共同利益,需要我们在各个领域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需要我们明确的是,未来的中欧贸易关系,合作必将是主流,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四、促进中欧贸易发展的措施

1.加强国内经济建设,夯实贸易发展的基础。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发展国内经济,这是弱化外贸对中国经济作用的主要措施,一旦国内经济发展迅速,其对于外界商场的依存度就会慢慢弱化,中国所面对的国际风险就会减少。国内经济建设的发展,会促使国内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将市场的份额优化,实现渠道多元化,市场多元化。

2.端正贸易心态,促进互利发展。其次是在经济方面。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贸易实体,在一体化方面走得也非常快。双方在这方面互补性比较强。由此双方应该秉持正确的态度,以平等互利的为原则,实现双方的共赢。由此,我们需要端正贸易动机,开展更加广泛的互利合作。

3.加强企业间合作,提高贸易水平。企业间的合作要不断的深化,各取所长,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由此形成的企业其在自主创新上的能力往往会具备着一定的竞争力,其综合实力也会相应的增强。在面对国际市场的争端的时候,往往更容易控制自己的贸易流向,从而最大限度的弱化国际市场的依赖。以此同时还会成为成本降低的关键措施。这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也是一个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其改革的契机,企业可以借此优化器产品结构,强化其实际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行业在面对国际贸易危机、国际贸易争端时,就有足够的能力去规避和应对。

4.加强政府间沟通,及时解决贸易问题。政府要不断强化政治磋商工作,对于贸易中遇到的争端要及时给予解决。目前,欧洲是中国光伏贸易最大的市场,欧洲境内相关的负责人也高度重视国光伏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坚持以对话的方式解决双方的贸易问题。由此在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应该强化政府之间的协商工作,从而保证双方的利益都可以得到保护,以实现共赢的局面。现阶段,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国际贸易的形势严峻,越是在这样的时刻,各个政府要充分发挥其贸易争端解决者的作用,开展深入广泛的贸易协商,基于双方的经济利益,争取实现双赢。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的发展历程来看,中欧双方在处理争端的过程中还是可以以对话的方式来进行协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要不断地升华自己的技术创新,改善自己的市场结构,注重内需的开发,强化自己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额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还要注意自主知识的创新产品的研发。对于政府来说,要审时度势地贯彻执行自己的外贸政策,在面对贸易争端问题上要坚持协商的方式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双方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世江.中欧光伏产业互补互利 相互依存[Z].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光伏产业研究所.

篇14

xxxx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将于xxxx年xx月xx-xx日在xxxx大酒店举办“xxxxxx世纪公司年会”。我们诚挚邀请您出席本届年会。

本次年会主题为“xxxxxx”,旨在为光伏晶硅企业搭建平台,分享专家对产业、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国家产业政策趋势的分析与预测,推进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对接,推动相关政策与商业智慧的融合,为增强中国光伏晶硅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启产业辉煌贡献绵薄之力。

本次年会将特邀多位政府相关领导、行业专家,以及光伏装备制造、光伏晶硅企业的杰出企业家出席,届时有思考力和行动力的企业家们将和卓有成就、富有远见的专家一道,以“xxxxxx”为主题,在政策、市场、技术、资本等领域倾力打造高端交流合作、宣传展示的平台,推动光伏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届时将由众多有影响力的媒体、知名行业媒体进行全程跟踪和报道。

本次年会是一场第一次由光伏企业自己举办的盛会,不同于层出不穷的行业务虚会、更不同于各式各样的行业展销会,而是思想和智慧深度碰撞、交融与分享的盛典。

谨此,我们诚挚邀请您莅临本届年会,让我们在此传递友情、分享智慧、升华思想。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指导。

x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