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范文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4-04-08 17:40: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篇1

关键词:大职业教育理念;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策略

构建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同时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经济发展方式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对职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样的环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实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实现人才的终身教育,把整个的社会发展纳入到运行体制中,解决现代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和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职业教育体制也逐步发生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制是现代教育体制的组成部分,为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注重开放性、包容性,重视人才自身能力的发展,凸显人才的时代性特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表现出了以下四点基本特征:

(一)现代化

这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本质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人才的教育体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技术性人才在我国的人才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对技术性人才的知识广度和操作技能的要求将深层次扩展,相应的职业技术培训规模将成倍扩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与时俱进的职业人才。

(二)类型性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尊重职业人才的个性化,表现职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不能视己为普通教育体系的附属物,要和科学学科体系有一定的区分。现代职业教育要实现社会公益性和市场经济的统一,在办学模式上要重视企业的参与,形成校企办学的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技能教育和德育教学相兼容的教育内容,在学习形式上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提高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的能力,从而凸显职业教育的特殊性。

(三)系统性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系统性的教学结构,注重职业教育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为充分发挥系统性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的作用,首先应努力实现职业教育内部教学、管理、研究等系统的相互协调、系统规划;再者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广度和宽度,强化职业教育体系和政府职能部门以及企业的联系,尤其是要保持职业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及时从政府和企业等渠道中获取职业就业资讯,以便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提高教育体制构建的针对性。

(四)开放性

当前社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应当顺应时展,营造横向立交、纵向贯通的开放式职业教育体系结构。从纵向的角度来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贯通上下层次,向着终身教育体系的办学方向发展;从横向的角度来看,要衔接职业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形成网络式的交流平台,把其他学科教学的优秀经验移植到职业教育中,促使职业教育向国际化、多元化发展。

二、基于大职业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思路和策略

基于大职业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要放眼未来,实现粗犷化和精细化的统一,彰显职业教育的内涵,同时要保持纵向和横向的功能化扩展,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联系度,构建多层次、有深度及多样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注重职业教育功能的全面性

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要注重教育功能的全面性,着力于打破教育功能的狭隘性,实现职业学生职业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全面提高。首先要注重职业人才专业能力的培养,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社会竞争力;再者要强化人才的道德素质培养,尤其是提升其职业道德素养,以适应当代人才的道德需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仅仅是职业技术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侧重于个人的全面提高,职业技术只是谋生的一种方式,只有让学生把职业技能和人文素质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技能和道德素养的提升。现代职业道德体制构建应当秉承职业性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两者的和谐统一,在整体的规划中培养全面性的职业人才。

(二)注重职业教育体系的全民性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全民性,“活到老、学到老”成为社会共识,因此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要格外重视全民性的原则,完善国民教育体系的功能,以服务大众为原则,构建造福民生的职业教育体系。当前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教育政策,对职业教育的覆盖度进行了规定,职业教育体系要从在校学生扩大到社会大众,为广大人民提供继续教育的良好条件,满足社会和个人的需求,实现职业教育的全民覆盖。

(三)注重职业教育过程的全程性

职业教育体系全程性是指职业教育贯穿一个人职业发展全过程,满足其各个阶段的教育需求,因此教育体系构建要注重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换代较快,职业更替频率加快,这就需要个人在职业生涯中要保持学习的状态,时刻检视自身的不足。职业教育要转变其教育方式,实现每个教育阶段的相互衔接,把职前教育、职校学习、就业培训和在职培训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连续学习的整体,提高全民受教育的年限。

(四)注重职业教育体系的全套性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制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研究机制,影响了教育体制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要秉承全套性的原则,构建明确的目标体系,同时健全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确保职业教育体系的持续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首先要构建目标体系,明确发展方向,同时加强教育资源的投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引导教育机制的健康发展。再者要加强政府部门在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的引导作用,形成职能明确、协调有序的管理机制,最大发挥教育体系的教育职能。

(五)注重职业教育体系的全通性

当前职业教育的各个层次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因此教育结构体系构建要打破教育的封闭性,实现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全通性,建立多形式、多层次教育的互通体系,凸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再者要做好各层次、各形式之间的衔接,建立各种形式的教育“立交桥”,形成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统筹发展、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职业教育需求。

三、结语

总之,基于大职业教育理念的现代教育体系构建要体现其类型特征,遵从现代化、系统性、开放性原则,构建全面化的教育体系,注重职业人才的全面教育和全程教育,同时做好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的沟通衔接工作,实现职业教育的升级,充分发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社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性追问[J].教育研究,2011(11).

[2]霍丽娟.终身教育理念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5).

[3]王宁.职业教育理念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2015(15).

篇2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状;解决措施

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目前教育现代化、制度现代化以及发展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但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职业教育也出现了许多的弊端,因此,我国应积极探寻职业教育体系的演进规律和发展方向,为我国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性的指导。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状

目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重大的教育制度创新改革,构建内容是针对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中的制度形式、发展规划、保障机制等多项核心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整理,实施高层设计与相应的解决措施安排,在具体的实施的过程中,出现许多制度建设以及管理方面等问题,影响着改革进度,具体有以下几点:(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不完善。当前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当中,不仅要涉及到职业教育政策方针的制定,而且还包含了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教育制度创新、职业就业规划指导、人才培养机制建立、行政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体系的建立。如果相关制度在构建当中不能做到互相协调统一,就会使现代职业教育机构的整体收益无法得到有力保证[1]。(2)受到我国经济基础的影响。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时期的职业教育体系作为我国教育制度中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受到了我国现阶段经济体制的影响,依据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职业教育体系建构还有待完善。(3)遭遇我国教育制度的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构中着重强调了统筹兼顾、内外兼修,职业学校在具体的构建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利益要妥善解决,与此同时还必须结合我国出台的相关教育制度,并合理的建立一套利益相关的参与机制,否则建立的教育体系将无法达到预计效果。

二、完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合理化建议

1、构建出现代职业教育的正确意识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在构建中,应结合新时期的教育背景,注重建立现代化的教育意识,以此来更好的遵循职业教育的规范内容,促使职业教育发展的更加完善。因此,职业学校在建立制度的过程中,应该从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的发展历程上出发,整理出一条有关职业教育体系产生以及发展演进规律的线路,以此来认清职业教育体系的宗旨,形成对于现代职业教育更为准确的认知,进而才能更好的完善现代职业教育的各项指导工作[2]。例如:职业学校可以对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的现状、教育模式进行分析,找寻职业教育发展的特征表象,正确运用国家出台的针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鼓励政策,进而对本校构建教育体系制度进行深入的产业以及经济结构的建立。通过这一系列的形式,形成了对现代职业教育意识的创新,使得职业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符合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

2、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点主要放在了专业知识的传授上以及职业技能的培养上,但是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体系的弊端也就越来越明显,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出现单一、孤立化的现象严重,在实际教育中既不能有效的发挥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又严重的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有些职业学校过分看重课程体系占据教育改革制度的比重,从而导致职业教育的价值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形,职业教育学校应该将课程体系的构建转化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有力传播平台,在此过程中反映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促进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能更好的适应于现代教育的制度要求,从而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3]。

3、处理好职业教育资源引进关系

职业学校要想在构建教育体系的过程中,使得体系内容更加具有专业性、效率性,就要加强引进、利用社会上的各种教育优势资源,具体的做法有:1.相关院校可以积极向国家教育部门申请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许可以及争取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支持;加大对职业教师队伍的建设、科研激励机制等相关教育资金的大力投入,完善教育设施。2.逐步建立并完善以企业为主导的人才教育培养质量的三方评价机制。3.职业学校要健全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实训的保障制度,并积极向政府争取兼职教师的课时费发放、实训期间的意外保险等补贴。

4、加大国际交流力度

我国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关注职业教育理论的本土化问题,并在不断构建中从感性认识向理性方面转变。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本土化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快,与此同时,我国在政治、经济、教育以及文化等方面实施“走出去”战略后,我国职业教育也开始逐步向国际舞台迈进。

三、结论

篇3

关键词:现代教育事业;职业教育本质;普通教育;新高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6)05-0201-01

引言

本文基于对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与社会属性研究,探寻其体系构建的合理性与创新性可能,在此基础上,寻求符合现代化社会需要的职业教育新体系,并通过对现代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度与分异性进行分析,理性追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构建过程中的需求满足点,为现代教育事业改革提供思路与帮助。

1现代职业教育的社会需要

1.1现代职业教育更加突出战略地位:随着信息化、科技化、工业化与智能化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经济发展方式也在逐步转变,社会各领域对职业化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渐强烈。社会已经认识到,不唯学历唯能力,专业的技能型与技术性职业人才越发不可或缺,拥有专业化技能人才的团队才会占有市场先机。与普通的中高等教育不同,职业教育倾向于对技能与技术手段进行培养,而普通教育则更倾向于对书本理论知识的完善与学习。因此,社会需求的提升和转型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制度愈发精细和完善,这也迫切需要教育实践者与教育制度创立者探索、开拓更具合理性的职业人才培养计划与建设体系。

1.2有序推进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进步需要专业的与普遍的技能知识和人才梯队相互融合,二者缺一不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体系构建的进程中,理论知识的完善是团队基础的建设,专业技能的支撑才是团队强大的保证,两者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只是因为培养目标与教育内容的差异,职业化与普通化教育才有了明显的区分。这正是现代教育事业需要时刻谨记的原则与宗旨,更是教育事业改革需要谨遵的思路与高度朝向。

2人民群众多样化的职业教育需求

人与社会的发展同步而行、相辅相成。基于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与企业需要,现代职业教育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还应注意多样化的社会发展需要,做到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与多种教育办法有效衔接,达到多元化培养人才的目的。

2.1适应需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成主要以各类培训机构和专门类培训院校为载体,担负着为社会输送专门类人才、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虽能较好地完成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但仍需遵循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对各中、高等职业培训学院与机构进行精准定位、科学布局,重视不同类型教育培养人才的区别,以适应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

2.2有机衔接: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企业对接的过程中,培训机构应注意各个环节的有机衔接,做到从社会的进步与需求出发,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按需求所,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程度,有的放矢,使技术资源合理利用,技能培养切实贯通。在对学生进行专业、职业化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对教师的自身培养与行业指导,按企业需要与社会所需,保证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化程度与针对性,完成“人才项目”对接,保证“人才”与“技能”不走过场,社会与企业“招必有方”。

2.3多元化立交:近年来,我国多种职业教育相继迈入快车道。包括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多元化专业技能培训水平逐年提升,部分专业的就业能力与社会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部分本科院校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关注度大幅提高。基于此种良好态势,在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的同时,还要推动其与全日制普通教育和其他非全日制教育模式的不断融合,狠抓多部门联动到位,做到多元化、立体化、精细化与层次化发展,沟通融合,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立体化成长,为社会进步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3宏观积极干预,提振职业教育

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不断进步与相应体系的不断完善,各级管理部门在通信联动与资源共享等方面,还要做到积极互动、上行引导与完善机制,提升职业教育与培训行业的素质规模。

3.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核心价值:企业需要何种人才,职业教育就应该培养何种人才。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组织构成中,要抓好职业档差的衔接环节,牢固树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价值观,推动多领域教育模式的相互沟通,切实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不断深化改革教育教学核心价值,本着“按需索求”的原则,着力提高校企联动能力,在不断提升自身培训素质与团队水平的同时,增强社会及企业参与能力,努力打造“专业人才定向化”、“业务技能针对化”的优势教育模式。

3.2巩固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职业教育应当培养的人才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符合企业技能需要的“攻坚克难”型人才。当前,只有把职业教育摆在更突出的战略位置,有序推进体系建设,巩固和提高职业教育发展的水平,同步规划职业教育发展,坚持以“需求”为动力,以“改革”作保障,以“精准”作引导,不断深化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与改革,健全质量与体系评价制度,创新职业教育管理,着力促进协调发展,积极发展多种教育形式,学以致用,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才能为职业教育改革营造良好氛围,促进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4结束语

本文基于对现代职业教育本质与社会需求属性的研究,理性探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需求满足点,讨论作为现代教育事业的一项重大历史使命,构建更具社会适应性与时代需求性的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并希望通过对现代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度与分异性进行分析,积极开拓新思路,建立与普通教育互融互通的教育机制,帮助将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水平推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性追问[J].教育研究,2011,11(06):70-75.

[2]张坤.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性追问[J].才智,2015,09(03):52.

篇4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衔接;江苏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34-0051-05

一、现代职业教育问题重拾

纵观世界,职业教育与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日本视职业教育为“一个民族能否存在的基础”,德国将职业教育比作“经济发展的柱石”和“秘密武器”。对照我国,当下正处于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的阶段,新的经济增长点业已出现,加之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诉求渐强,这些都增长了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尤其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然而,在总体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形势下,我国技能人才总量却供给不足,表现出结构性短缺、失衡的特征。

作为全国经济大省的江苏,近年与全国一样,经济亦处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期,江苏对高素质、高技能的“双高”人才需求也颇为旺盛,江苏的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江苏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成为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承担起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调整优化教育结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和时代责任。但由于目前江苏职业教育学历通道短、学历层次低,以及固有的文凭观念和学历情结,导致职业院校普遍面临招生困难,生源质量不高,教育教学有难度,结构不尽合理,体制机制不够顺畅,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着诸多现实瓶颈。

一方面,高技能人才需求倒逼职业教育发展;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在各种障碍因素的牵绊中发展受阻。从职业教育发展的视角来看,完善畅通的职教体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促使我们研究破解上述尴尬局面之法,不得不思考职业教育内部衔接以及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衔接关系,同时激活职业教育之诸多构成要素,进而构建开放的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现状与问题:江苏职业教育衔接的失调表征与问题诊断

职业教育衔接,即学校教育制度以及学校体系的衔接,包含纵向和横向系统间的比例关系与衔接关系,具体而言,包含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职业教育与其他社会教育类型之间的有效衔接,以及各种教育类型内部的横向衔接,这里主要指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各教育类型的纵向衔接。就江苏职业教育而言,准确把脉江苏职业教育之失调之处是破解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难题的关键。

(一)职业教育孤立发展问题及诊断

江苏省和全国一样抓住了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2013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3.8万人,高于普通高中招生的33.3万人,并实现连续5年保持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方面,高职高专院校83所,招生人数25.0389万人,在校生68.3635万人,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发展;民办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机构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职业教育虽然在整体数量上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各层次职业教育仍是孤立地发展,完整、畅通的职业教育体系仍待完善。这和“应急性”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有关,改革开放以降,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换代,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需求缺口增大,为尽快解决技术人员短缺问题,就需要发展职业教育,由于发展快,需要应急的发展措施来培养大量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我国出台的一些相关文件以及江苏省职业院校的招生和培养人才的数量急速扩张可以证实这个问题,这是违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

(二)“终结性”教育结构问题及诊断

目前,江苏已率先进行的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在具体实践运作过程中显现出了一些问题,职业教育仍未形成联动协调发展态势,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囿于专科教育层次和少量“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试点项目(目前仅有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工程学院两家专科院校进行试点),尚未形成本科、硕士乃至博士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尤其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还基本上处于探索阶段,一些地方本科高校还没有真正转型为地方应用型院校,还称不上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终结性”断层教育仍是职业教育的主流形态。因此,当前江苏职业教育层次结构还未能有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诉求。原因在于,在普通民众中,重“学术性”、轻“职业性”的情结仍“固执”地存在,普通教育热、职业教育冷的现象对照鲜明。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和国家、地方政府的招生、人事、资金等诸多政策密切相关,以招生制度为例,中考时,考分高者入高中、乃至重点高中就读,反之,则入职业学校;同理,除联办高职本科教育和民办应用型本科教育外,本科层次几乎不设职业教育,被高职专科录取实为无奈之举。

(三)专业结构课程体系趋同滞后问题及诊断

专业结构设置趋同且调整缓慢是江苏职业教育发展不容回避的难题,“江苏省超过半数的高等职业院校重复开设的专业有 14个,招生规模比例高达34%,超过2/3 院校重复开设的专业,如物流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的设置重复率和招生规模持续处于高位,与逐年增大的就业难度形成巨大反差”[1]。在南京、苏州、无锡等人才供求比例超过全国平均值的苏南城市,人才市场中,中、高层细分专业营销人才紧缺,高级技工人才需求旺盛,但求职者却多持一般经济、管理专业专科文凭,这种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短缺,说明专业、学科之间以及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间的关系需在毕业生供需矛盾运动关系指导下进一步动态调整。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不一,设置盲目、混乱是江苏职业教育面临的另一难题,行业协会未能真正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未能成功扮演伙伴助手、指导专家与监督者之角色;课程标准未能与职业标准对接,课程内容未能随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是导致这一难题的重要原因。

三、比较与借鉴:职业教育衔接的国际视角与经验移植

美国、德国和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显然都与其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有密切关系,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这方面,这些国家都有自己的卓有成效的衔接模式,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先进的发展思路和管理理念,有助于江苏加快推进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践。

(一)美国的职业教育体系

美国现行学制属典型的单轨制普职融合的教育制度,其职业教育并无单独之体系,“生涯与技术教育”(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CTE)为美国职业教育的名称,可以说,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美国工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对工农业专门技术人才、生产一线或工作现场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过程相一致。中等职业教育(Secondary CTE)依托综合高中、全日制CET高中以及区域CET学校或中心实现,高等职业教育(Postsecondary CTE)依托“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技术学院以及少量的“企业大学”实现,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一是发展了本科层次的社区学院,融通了其与专科职业教育的衔接;二是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均以技术应用为主、以学术教育为辅,且授予相应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美国学分认证系统使得中学阶段的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完美衔接,让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之间得到了良好沟通。美国的现行教育制度如图1所示。

(二)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

与美国的单轨制教育体制不同,“双元制”模式为德国职业教育之最独到、最有特色的内容,“双元制”是一种经实践检验的卓有成效的校企合作模式,是为两种教学方式、两个教学场地,即一元为学校,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教育,另一元为企业,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训练,其还包含两种证书、两个经费来源等,因此,“双元制”课程体系之主要特点在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过程注重行动能力之培养,而考核却由独立于学校和企业的第三方行业协会和考试委员会进行管理和实施。德国现行的双元制教育制度如图2所示。

(三)日本的职业教育体系

自明治维新始,日本视教育为“立国之本”,着力发展职业教育,藉此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旨在实现从“资源小国”到“经济大国”的转变。毫无疑问,二战后的经济形势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倒逼日本恢复建立职业教育体制,受美国教育使节团的影响,日本建立了单轨制的“6334”学制,开始从小学高年级增设实业科,进行简单的职业训练,初中增设有关职业教育的必修或选修课程,高中单列职业科,高等专门学校、专门学校、短期大学等,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横向融通和职业教育内部的纵向贯通,日本针对上述各类职业院校设置了不同的获取学位的资质条件。高等专门学校设置了专攻科并建立准学士学位制度。同时,还对其不断进行完善,最终确立了中、高等职业教育融通、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地位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日本的学校教育制度,见图3。

四、路径与保障:推进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到2020年,建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紧密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江苏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2],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服务江苏地方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发展的需要,是践履科学发展观、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需要。

(一)保持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良性互动

发展职业教育当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需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相适应,其中,尤需与社会、经济有更直接的联动,换言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既要处理好与经济社会需求的关系,更要真正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进职业教育之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与产业升级、行业标准、企业需求的对接。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最能体现其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程度高低是衡量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是否合理的根本标志。就专业结构而言,其一,虽职业院校的专业与社会所能提供的职业不可能做到一一对应,但总体上一个专业应能覆盖若干个类似的职业群,即达到大致上的对应衔接;其二,三大产业结构的比例变化因就业结构的传导而影响职业院校专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当下,一些旧的职业岗位的消失,新的科技园区、企业学院的大量涌现,均为二者交互产生影响之例证。如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对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打造的产教深度融合的苏州现代服务业产教园、苏州经院大学科技园;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对接盐城地方行业产业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江苏悦达合作成立悦达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为江苏对接“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与企业合作组建江苏远洋学院、金陵船舶学院、新东方学习中心等企业学院(中心)。

(二)推动职业教育内外体系横纵联动

江苏于2012年2月出台的《2012年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中职、高职到本科的贯通衔接模式,率先从学制改革着手,探索建立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职业教育学制体系,着力推动学制体系由“h”型向“H”型转变。现已由2012年60个项目、招生人数2881人发展至2014年278个项目、招生11284人,涉及34所本科、50所高职院和119所中职校,其中一本院校有7所[3],形成了多样化学制贯通模式:中职与高职“3+3”分段培养,中职与应用型本科“3+4”分段培养,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等,高职院校与参与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应用型本科的联合培养,开放大学与中职学校分段培养[4]。江苏在不断完善普通高校对口单招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注册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的学习制度,2011年以来江苏中职毕业生注册入学1.48万人,2014年46所高职院校共注册1.8万人。江苏创新了职业教育之内部贯通的人才培养“直通车”,搭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通的“立交桥”,树立了江苏大职业教育观。通过对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现状的分析,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欲构建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除目前已经存在的中职、高职、少量本科外,还应积极向应用性本科、专业研究生延伸,建立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链条,如图4所示,促进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社会教育的联通,形成技能技术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为学生继续深造提供绿色通道,践行终身学习理念。

(三)构建贯穿职业教育全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课程层面不能体现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设计、分段培养,就很难依托中高职衔接,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5]。江苏把对接产业、任务导向、衔接贯通、统筹兼顾、协同开发作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构建贯穿职业教育全程的课程体系,使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实现在教学上的衔接,最主要的前提是要实现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上的对口衔接。专业是中高职衔接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因而中高职专业衔接可以说是中高职衔接的基础内容。中、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不同,如前文所述,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需以市场行业需求为依据,行业分类是专业设置的来源,职业分析是职业教育设置的基础,因此,国家教育部门根据社会需求制定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地方教育管理部门结合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资源和专业结构布局,选择和增设专业。各中、高职业院校依据自身办学条件和办学优势,结合专业设置“门槛”条件,选择专业设置方向,中、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需遵循技术层级,避免中职学校设置的“高职化”和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中职化”,同时兼顾专业设置契合“市场性”和因应“教育性”。但实际上,职业教育的专业种类较多,且层级分类较多,在专业对接上不能达到完全对接,可在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上实现宽基础的专业培训,再进行高等职业教育再细化、专业、深入的学习。是故,中高职衔接专业知识能力正三角形结构模型与中高职衔接专业数量倒三角形结构模型较好地反映了高职学生在专业知识、能力方面要具有比中职学生更全面、较高的技能;而划分较细的中职教育专业应归拢和衔接于高职教育专业大类,提高专业衔接适应度,见图5。

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在其城市化进程中,均毫无例外地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首选战略,均把建设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结合自身国情、省情,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体系之成功经验,继续优化江苏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充分激发职业教育构成体系之各构成要素之最大效能,把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建成一个学历层次完备,与普通教育、其他社会教育类型平等、纵向顺畅、横向联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而撬动职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杠杆。

参 考 文 献

[1]邓光,傅伟,杨晓燕,王伟.江苏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状况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2(6):7-8.

[2]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Z].苏政发[2014]109号.

[3]尹伟民,张跃东,张S.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策略与成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0):82-86.

篇5

一、职业教育体系的涵义

1 广义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内部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体(系统)。包括职业教育的学制体系、职业培训体系、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职业教育管理体系、职业教育科研服务体系等,其中学制体系是核心。

2 狭义的职业教育体系:仅指职业教育学制或结构体系。

二、职业教育体系的类型比较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文化不同,各国的体系有各自的特点,根据职业教育的组织形式,我们可以发现四种比较典型的职业教育体系:

1 普职融合的单轨制教育体系,代表国家或地区是美国。

组织形式:没有独立的体系,职业教育课程、项目的方式散落至各个阶段的教育系统来开展。它的典型特征是普职高度融合,通过课程植入和强大的学分互认及转换系统实现。学生像是在一个大型的课程超市里,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和搭配一套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课程。此体系有利于消除普职互不沟通的壁垒,让学生有更多尝试和选择的机会,缺点是不利于专业深度。

这一体系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文化特征,一个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美国强调它的文化、强调实用主义,推崇多元化、推崇个性。我们都知道,美国强调个性化,强调竞争,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是低福利、高收入、高就业率,在就业结构方面,流通性很强。在产业结构方面,中低端制造很少,主要产业是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实际上,我们对美国的产业有一个误解,我们都认为美国的主要产业是在服务业、第三产业,金融、信息服务等方面发展,实际上美国的产业也很厉害,我最近看了OECD的一份报告,2010年的产值,中国第一,占整个世界份额的19.8%,第二名就是美国,占19.4%。美国主要是生产一些高附加值、高技术的产业,比如飞机,波音747、757、767,以及电脑,电脑处理器的价值已经赶上其他所有附件价值的总额,生产一架飞机的价值已经等于我们几卡车的其他产品。

美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开放性。一是对其他教育的开放性;二是对人的开放性,只要你有时间,什么年龄都可以来学习。职业教育跨越中等教育、中等后教育和成人教育三阶段,主要由综合高中学校、社区学院这种公共教育机构来承担。我们总说美国的职业教育主要是由社区学院完成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美国社区学院既是学历教育,也可以是继续教育、培训,比如我想学一个课程,可以随时到社区学院去学习,学完这个课程就算结束了。还有是幸福教育,老年人想学一些东西,可以到社区学院去学习。所以美国的社区学院是一个多功能学校,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等同于我们的高职。美国在职业能力培养上重视普适性、宽泛的能力,培训的人才是“宽专多能”,这与其产业结构与社会特征是相吻合的。

美国事业教育体系的实现方式:通过强大的学分认可和转移系统来实现。同一层次、不同教育机构的课程学分可以互认:比如综合高中和区域CTE学校、私立综合高中与公立综合高中互认;不同层次的教育机构中互认:比如高中大学的双月份课程,学生在中学里修的相关课程,可以得到社区学院甚至四年制大学的认可;在合作教育中互认,学生在企业的工作经验也可以转换为有效的学分;不同区域之间学分也可以互认。

美国职业教育体系与高等教育衔接:美国四年制大学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主要是技术应用性的教育,只有小部分是学术性教育,因此它们可以与专科的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相应地获得本科、硕士、博士的专业学位。

分析整个美国的学制图,没有哪个学校真正对应职业教育,但是又是哪个学校都对应着职业教育,这就是一种普、职高度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2 国家资格框架下的职业教育体系,代表国家或地区是英国、澳大利亚。

什么是国家资格框架?我们都知道,欧盟,特别是欧洲,在二战以后不主张国家资格框架,他们注重的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从90年代开始,他们开始发展国家资格框架,这种资格框架跟职业资格证书有什么区别呢?第一,国家资格框架涵盖了学历教育;第二,国家资格框架对应的不是某一个工作岗位,而是某一专业群,而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的是某一个专业岗位。前一段时间我看了一下北京市实行的分级制,我感觉,北京现在的分级制有点像国家资格框架,但是又没上升到国家,所以现在走起来非常慢。

组织形式:在统一的国家资格框架下,构建上下衔接、普职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此体系内,强调课程,而非教育机构,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和办学形式都比较多元,通过国家资格框架,构建中学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立交桥。

从证书教育和文凭教育的角度来看,英国与澳大利亚还有所不同。英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更多的是一种“证书”教育,它在寻求资格证书与普通教育文凭的挂钩或等值。而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体系通过在资格框架中设立所谓的职业教育研究生证书和职业教育研究生文凭,将职业教育从高中层次经本科层次延伸至研究生课程。

a 英国职业教育体系。

文化决定体系,英国的文化特点是典型的绅士文化、调和折衷主义和经验主义。在经济发展的政策上推行自由主义,尽量引入市场化机制。其产业结构主要是中高端纸扎也和第三产业。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结构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非体力劳动工作的增加持续。

英国职业教育体系特点:英国的职业教育很有意思,上世纪英国有很多学院都有承办职业教育的功能,但后来学院都升格成大学,所以在学院升格的同时,产业也基本上被掏空了,产业发展开始下滑。最近英国提出国家技能战略,英国职业教育特系可以概括为国家资格框架下基于课程的职业教育体系。义务教育的毕业生既可以留在学校继续学业,也可以到继续教育学院接受职业教育,或是接受政府所提供的各种各样的培训,如现代学徒制等等,也可以接受雇主提供的培训。英国职业教育呈现出对市场的开放性,相信市场的强大动力,尽量减少政府干预。英国政府坚持认为,培训主要是行业的责任,政府尽量少进行干预。

现代学徒制的一些基本元素:实行交替式在职培训与脱产学习,如约2/3的时间用于在企业接受培训,约1/3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学徒和雇主之间签订一份培训协议,明确各自的任务与职责;学徒在学徒期享受低于成年人的

学徒工资;社会合伙人(企业主、培训提供者、培训管理机构)等共同制定培训内容和培训合同;培训结束后经考核合格授予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

英国职业教育体系实现方式:英国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VQ)来积极地推行能力本位教育,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如关键能力。通过国家资格框架(NQF)整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通过NQF(将来是QCF),实现纵向衔接、普职等价、普职沟通。利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等值体系来真正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

b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

澳大利亚文化特征:澳大利亚属于英联邦,是一种典型的多民族、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在思想体系、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中大部分沿袭了“母国”英国的模式,但其“多元文化”移民国家的背景造成了它的创新性,在对个体的重视和尊重下,与美国趋同。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体系一开始也是沿袭英国的,后来经过几十年的自己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澳大利亚经济社会发展特征:澳大利亚是高福利、低收入、高就业需。在经济发展上,提倡技术立国,构建技能的澳大利亚,为职业教育与培训非常重视。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特点: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体系可以概括为国家资格框架下普职交互的职业教育体系。在该体系,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政府、行业、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和办学形式都比较多元,并通过国家资格框架,构建中学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三大教育有效衔接而又相对独立的体系。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主要政府主导,行业与企业各级参与,主要是由劳动部门负责。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机构:在澳大利亚共有五类机构可以举办或提供职业教育与培训,包括:政府举办的技术与继续教育机构(TAFE)、部分具有注册培训机构的中学、部分大学、私人培训机构、为自己员工开展培训的企业。其中TAFE教育机构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于培勋体系中扮演主要角色。TAFE虽然是学院,但实际上学员80%的时间在工作现场进行工作本位学习,只有20%的时间在TAFE进行学校本位学习,它实际上也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学徒制度。澳大利亚落培养的人才也是“专深型”的,强调就业导向以及技能水平的提高。

实现方式: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不仅涉及职业教育的证书、文凭还涉及普通教育的证书、文凭。资格框架涵概了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教育阶段的两种教育类型,包括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领域。将不同教育层次之间、以及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类型之间实现了平等的互通互认的机制。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中,只要有注册条件的中学机构,还可以办学历证书和培训。最近澳大利亚在职业教育六个层次的基础上增加了职业教育学士、职业教育硕士证书、职业教育文凭,职业教育硕士文凭和硕士证书不是学位教育,是一种课程,可以说是研究生课程。在高等教育里,普遍院校也开设证书教育,主要是高层次的文凭以及高级文凭,高级文凭相当于本科学历,高层次文凭相当于专科。这几个教育体系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衔接,如果拿到高中毕业证书或一到四级证书之后,可以拿到高级文凭和文凭。拿到高级文凭以后,可以拿研究生文凭、研究生证书,但如果不拿职业教育学士,就没法上职业教育硕士学位,如果拿到职业教育学士,还可以进一步拿到普通教育硕士学位。从这点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澳大利亚对资格的理解。

3 完全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代表国家或地区是中国台湾。

组织形式:自中等教育后期,分为“普通教育”与“技职教育”两大体系。职业教育逐渐形成了职业学校一专科学校一技术学院一普及大学的“一贯体系的,建立了完整的包含专科、本科、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各个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在职业教育系统内部,纵向通达且自成体系;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横向沟通,平等平行。

文化特征:台湾的职业教育体系与台湾的文化有紧密联系,台湾是典型的大陆传统文化,崇尚儒家文化的价值观,如“学而优则仕”,所以他们追求高学历也有其文化背景。

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台湾实行低福利、高工资。在分配方面,台湾更倾向于就业者,激发人们积极接受教育培训的愿望,以获得稳定的工作。在产业结构方面,台湾的制造业相对比较发达。我们知道,台湾在七八十年代相当于中国现在的状况,主要是承接国际上的加工,在加工过程中提高其产业,形成了自己的产业平台。

台湾职业教育体系特点:中国台湾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典型的完全双轨制。纵向通达自成体系,横向沟通,追求人才的专深性发展。不足之处是:招生对象、培养方式、课程形式等相对单一,且职业教育体系缺乏与市场的联系和竞争的意识。

体系特点:双轨。

普教体系:普通高中一普通高效(大学或学院)(本科4年)一研究所(硕士或博士研究生)(设在普遍高校内);以及二技(1998年开始设在普通高校内,以便衔接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的专科学生入学,学制2年)

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部分初中毕业生进入高级职业中学(3年制)一专科(2年制)(或者部分初中生直接进X5年制专科)一本科(2年制)或者高级职业中学直接进入本科(4年制)一研究所(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设在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内)。

中国台湾职业教育机构:

1)科技大学:以综合性系所为特色,以大学部及研究所为主,点仍附设专科部。

2)技术学院:区分为二类,第一类技术学院(含大学附设技术院系)以专业系所为特色,以大学部为主,研究所为辅,不设专科部;第二类是经专科改制的技术学院,保留专科部,原则上办大学部及专科部。

3)专科学校,分专科二年制及五年制。

4)社区学院,二年制学程及短期学程为主。

5)高级职业学校及综合高中。

4 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代表国家是德国。

组织形式:学校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并举,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学校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同时又在职业学校里接受职业专题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

整个体系呈类“工”字型。即在初等教育阶段,普职合轨;在中等教育至本科教育阶段,普职分轨;到硕博士阶段重新合轨;在学校职业教育层面上,学生通过对不同课程的学习和考试,不仅可以选择职业教育,也可以选择普通教育。

德国的体系是由德国的文化特征决定的:德意志民族具有严谨、忠诚和责任感,使其教育富有实用化倾向,强调职业性、专业化。德国的传统文化就是全民、全社会重视职业教育的“职业文化”,坚持企业在职业发育中的主要责任。

在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德国所采取的是后福利主义,高收入、高福利、低就业率。在产业结构方面,德国仍然保持着世界高端制造业的地位。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特点: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突出特点是双元,两种教育机构――学校、企业;两类教学内容――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两种教材――企业实训教材和学校知识教材;学生两种身份――企业“学徒”和职业学校学生;两类考试――技能考试和资格考试;两类证书――行会考试证书与企业学习证书、学校毕业证书。

三、职业教育体系的衔接与沟通模式

(一)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模式

1 通过课程体系模块化实现中高职衔接

作弊是把教学单元按程度深浅分为若干层次的教学模式,中、高职各采用相应层次的模块。通过课程模块化和学分制,实现中高职紧密衔接。代表国家:澳大利亚、英国。英国把部课程分为若干教学单元,在每一个教学单元又分为五个层次,一、二、三层次属于中职,三、四、五层次属于高职。

2 通过一体化的中、高职教学大纲或课程实现衔接

做法是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大纲或课程呈现一体化,由大纲、课程的衔接保证中、高职的顺利衔接。代表国家:俄罗斯、美国。比如美国20世纪90年代对职业教育进行了改革,在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里加入了以应用为导向的综合课程,将高中和高中后职业教育联系起来,实施技术准备教育,并统一制定出中高职现衔接的教学大纲。我认为我国也有这方面的探索,他们是社区学院和综合高中签协议,签好协议以后共同开发课程和大纲,然后根据各自需要,中职和综合高中交叉一些内容,社区学院交叉一些内容,共同实现从中职到高职的衔接,这和我们的“3+2”差不多,有人说我们的“3+2”有的在课程上一体化的,有的还没有,这也是咱们国家的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比如中、高职重复,就是我们在课程设计方面没有考虑中职和高职的分工定位问题。

3 从事分类实现中高职衔接

做法是将高中阶段各类教育划分为说话科类,国家对每一类都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以此与对口的高等职业教育现衔接,这是一种宽口径的衔接。代表国家是法国。

法国将中等职业教育按行业、职业分为17个科类,国家对每一类都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高职各专业分别对口其中某一类。

4 通过专门补习、达标实现中高职衔接

做法是由职教机构对毕业生进行一定时间的专门补习,使之达到高职入学标准而实现中、高职衔接,代表国家是德国。德国的学校非常复杂,但是有很多补习类学校,比如德国的职业高中,可以说是专门的补习学校,它是把中等职业教育过渡到高等教育的桥梁,为已接受过各类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且学业成绩优良的学生提供了进大学深造的机会。

5 五年一贯制专科教育,从初中毕业生中招生,实行五年一贯制教育。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地区)是日本、中国台湾。中国是从1985年开始江苏省开始五年一贯制的试点。但是我有个困惑,理论上五年一贯制是很好,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真正成功的案例并不是太多,我找了很多学校问,最成功的是护理专业,其他的真正成功的不算太多。

(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模式

1 通过资格框架体系实现普职的渗透,寻求普职的等值。代表国家是英国、澳大利亚。

2 通过学分转换和认可,使得那些零散的职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最终形成一个个完成的职业教育项目。代表国家是美国。

3 以课程植入的方式实现高度渗透的普职教育体系。这种方式是把职业教育的课程置于普通教育之中,学生们不仅要学习普通教育所规定的基本文化课,还要学习一些职业技术,这些方式在很多国家采用。

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体系的共同特点

(一)注重公平性

让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受教育机会、公共教育资源和相同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只有教育公平,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公平,这些体系都是力争让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地享受和分享公共教育资源以及相同的教育质量。如德国联邦政府对国民作出的承诺:谁都不会因为无钱而不能接受教育和培训。

(二)注重终身性

职业教育面向个人生涯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内容的多元化、形式的灵活化来满足个体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需求。如美国社区学院,对从15岁到70岁公民,只要本人申请都可以进入社区学院某一专业或班级学习,随时来可以随时拿到学分。

(三)注重开放性

通过各种方式,面向普通教育(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的开放。如台湾采取职业资格证书加工作经验的办法实现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向成人的开放。台湾的职业资格证书分为甲、乙、丙三类,甲加上五年的工作经验可以相当于高中学历,乙加上四年可以相当于专科学历,甲加上三年可以相当于本科学历。

(四)注重衔接和沟通:注重各层次职业教育的衔接,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沟通。

五、国际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启示

关于这个我们还没想到,但是有一个经验,不管国外的是什么方式,最后都要落脚到课程改革上,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1 以课程改革为重点推进中、高职衔接

建立中高职一体化的专业和课程标准,通过课程模块化+学分制(+专门补习),实现中高职紧密衔接。到目前为止,到底中职学什么、高职学什么?比如烹饪专业,中职可以学一些技能,高职可以学一些营养学的内容,中职学中职的,高职学高职的,这块目前还没有规划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