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06 09:34: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会计的核算功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目的在于加强住房公积金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善会计监督机制,防范资金运行风险,保障住房公积金安全完整。其运行模式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调整财务组织形式。在管理中心设置集中核算部门,负责实施会计核算各项工作。部门内设立会计核算员、复核及主管岗位,撤销各管理部的会计岗位。二是推行管理中心会计一级核算。取消管理部分账核算,管理中心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形式,在遵循《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及其补充规定的基础上对会计核算形式进行调整,设置管理中心一级核算帐套及科目,减少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层级。三是住房公积金资金集中管理统一运作。通过承办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实行资金收支两条线集中管理,各管理部收入统一上划至管理中心,收入账户余额为零,资金使用及运作由管理中心审批下拨。
二、会计集中核算在实际运行中实现的延伸功能
1.实现会计凭证档案信息化
庞大的纸质凭证档案集中到管理中心后,须满足各部门查询利用需求,建立一套基于影像信息的凭证档案管理系统变得尤为必要。管理中心可与软件公司共同开发凭证档案管理系统,将会计纸质档案集中进行扫描形成电子影像档案,实现数字化管理,确保会计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快捷共享。另一方面,公积金业务档案可纳入档案管理系统。将会计凭证档案管理系统与管理中心的业务系统端口对接,进行无缝嵌合,成为管理中心业务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前台经办人员办理业务时当场对缴存者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扫描,形成住房公积金缴存者电子影像资料库。缴存者再次办理同样业务时就不须重复提供纸质材料,这样可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广大缴存者服务。
2.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可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根据会计集中核算的工作特点和运行规律,对稽核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制定,与管理中心各项规章制度有机结合,使会计监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设置会计稽核员岗位,在日常业务凭证处理过程中,会计稽核员同时审查每笔公积金业务的合法合规性、金额的准确性、资料的完整性,及时发现营运层和金融配套层履行业务受理和操作职能时存在的问题并整改,将监督时间、关口前移,内部审计工作做到常态化,有利于减少审计成本,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
3.强化资金监督职能,确保安全运行
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基础上,资金集中结算改变以往管理部资金自行使用的管理格局,资金管理和运作转变为管理中心资金结算和核算部门的工作职责。管理中心通过业务承办银行的网上银行或银企互联系统,实现资金封闭运转,并行使资金监督职能。一是以专线接入网络确保物理安全。网上银行系统部署做到“专线专机”,即所使用的网络直接接入到各业务承办银行网银系统的服务器中,专线点对点连接。同时资金划拨员的操作终端做到专机使用,在物理上彻底杜绝外界因素干扰。二是以审批制约制度确保资金安全。资金划拨的审批实行“双向制约,三级审批”,即使用资金的管理部无权划拨资金,划拨资金的部门不能决定资金的使用,部门之间互相监督,互为制约。对大额资金的划拨均须提请管理中心专题研究后再行划拨。三是以操作权限分离确保操作安全。设置分级权限进行网上银行资金划拨操作,资金账户进行锁定,资金只能在办理住房公积金业务的专户之间划拨。
4.实现科学调度资金
一、产权流动与会计事项
我们经常提及“资产=产权”这一会计等式,“资产”实质上是“产权”的内涵,即法人财产权所能支配的。我们经常提到的“资产等价交换”、“产权等价交换”、“资产与产权同增同减”三个表现形态,都表明一种产权形态向另一个产权形态的转化,即产权流动。
产权学表明,物质商品的交易实质上是物品所有者的权利交换。这一点是产权实际存在的原因。尤其对于一个复杂的交换过程来讲,交换实际上可以分解成不同的人所拥有的不同权利之间的交换。
会计事项是指能用货币计量,并能会计要素之间变动的各项具体经济活动。经济活动可分为可用货币计量和不可用货币计量的两部分。会计事项就是经济活动中可用货币计量的部分。相应地,产权流动也就存在可界定(可明晰)和不可界定(不可明晰)两大内容。在会计上,我们将可界定的产权流动视为会计事项。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要点:①可明确界定的产权流动,进行会计核算;②不可界定的产权流动,不作会计核算;③尚待界定的产权流动(或有事项),要作出合理的揭示;④界定不属于自己或未发生的产权流动,不作会计核算。
进行会计处理的,必须是产权明晰的事项,不能用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去同别人交换,也不能用属于自己的东西去换取不知道属于谁的或得到后又可能随时失去的东西。这就是会计主体以及产权主体的观念。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会计的核算和原理便是以产权的流动为核心。凡是发生了产权流动并可予以计量的经济事项就必须核算;虽然发生了实物流动而没有发生产权流动的经济事项,则仅予以备查登记。
二、会计核算中的产权观念
1.存货的确认原则。
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确认存货范围的原则是:凡是法人所有权属于企业的一切物品,不论其存放在何处或处于何种状态,都应视为企业的存货。凡不属于企业的资产,即使存放在该企业,也不应视作企业资产。因此,存货的确认关键是看其产权归属。一般来说,存货所有权的转让不能按其实物所在的空间位置来判断,而应当根据企业存货购销的权利和义务来确定。这种权利和义务的确定主要是看企业是否取得或丧失因销售或购买而产生的收款权利或支付货款的责任。根据这一原则,企业待售、待耗以及生产经营中的存货,购入在途存货,以及委托其他单位加工、代销的存货,均应视为企业存货范围,这些属于企业法人所有权的存货,一旦发生流动或责任变化,均应纳入会计核算。而以下各项则不应视为企业存货:企业依照合同开出发票帐单,但客户未付款也未提运的存货;库存的受其他单位委托代销、代加工的存货;约定未来购入的存货等。
2.固定资产的处理。
(1)固定资产对外转让,有所有权与使用权两种不同的产权转让方式。由于固定资产的购进目的不是为了销售,因而把对其所有权的转让如出售、变卖业务视为非经常性业务即营业外业务,转让后的收益(或亏损)也相应地列入营业外收支。而对固定资产的出租,只是转让其中的使用权而没有改变其所有权,也没有购置固定资产的原有目的,因而将其当成营业内业务,其租赁收入列为“其他业务收入”,使用权的变化仅在“固定资产”明细帐中注明有关事项,或将固定资产卡片列入“外借”类别。
(2)在租入固定资产时,也区分了所有权与经营权两个不同的产权转让方式。会计上把固定资产租赁分为融资性租赁和经营性(临时性)租赁两种。其中融资性租赁在本质上是一种分期付款购进固定资产的行为,在会计处理上,我们把它当成所有权的分次转让。而经营性租入固定资产,由于本企业只是拥有其使用权,因而在帐务上不将其作为企业固定资产增加,而仅作备查登记。对企业而言,只需核算其租赁费。
(3)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也视法人所有权的归属而定。 即只有法人所有权属于本企业的固定资产,才计提该固定资产的折旧,否则不予考虑。
3.对或有事项的合理揭示。在会计上有许多或有资产、或有负债。这些或有事项往往指的是那些产权界定不清,需留待以后进一步明晰的产权流动事项。对于这些事项,如果纳入核算必须对这种未来的不确定性作出明确合理的揭示。根据稳健性原则的要求,会计上往往侧重于对或有负债的关注,如应收票据贴现、未决诉讼等。
4.企业与外界发生交易行为,交易或销售的成立以收入实现原则作为判断的标准。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45条规定:“企业应当在发出商品、提供劳务,同时收讫价款或取得索取价款的凭据时,确认营业收入。”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在其第4 号报告中对收入实现的条件作出了如下规定:①收益过程已经完成或实际完成;②一项转换已经发生。由此可知,收入实现原则有两项基本条件:其一,交易行为已经发生,或者商品的所有权已经转移;其二,取得与原商品等价的资产所有权或债权。前者表示某一产权的流出,后者表示等价的另一产权的流入,联系起来就是两种不同产权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等价交换。为维护产权交易的平等性,这种产权的等价交换必须是在同时完成的。根据这一原则,企业与外界的买进卖出等交易行为均是产权的平等流动过程,也是会计必须把握的标准。如果产权只有流入而没有流出,或只有流出而没有流入,或者流入和流出没有同时发生,均不是会计核算的时机,仅作备查登记即可。
5.企业与外界发生的筹资、投资行为,实质上也是一种产权平等交易过程,其确认和会计分录的标准也应一致。所不同的是,前者的确认是与收入相关的。
(一)系统部分功能有待完善。
1.系统未设置定时签退功能。集中核算系统进行升级后,增加了修改操作员密码检验功能,对操作员长时间不签退系统的问题仍未能解决,当操作员临时离开或忘记签退,系统会长时间停留在操作界面,易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影响资金安全。
2.用户口令设置过于简单。系统中操作人员的用户口令设置只能使用阿拉伯数字,安全性不高。操作人员在设置口令时为了方便,习惯使用生日、电话号码等常用数字,容易被破译或盗用,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3.系统设计的凭证打印要素不全:一是资金汇划补充凭证要素不全。网点柜收到支付来账时需打印资金汇划补充凭证,但目前该凭证的设计没有大写金额只显示小写金额,不显示收付款人开户行名称,只显示联行行号,易造成资金数据错误和联行资金流失。二是记账凭证要素不全。按照业务规定,综合柜打印出全部的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配对,但该凭证账务信息过于简单,不利于审计监督部门对记账要素与原始凭证要素一致性的核查。三是网点柜打印的“接收业务清单”要素不全,摘要栏只能显示三个汉字,信息反映不完整。
(二)综合柜部分功能尚需完善。
1.系统对一些重要操作缺乏提示功能。系统对一些重要操作如系统参数的修改、利息转账、年终支付科目的强制结转等没有设置提示功能,一旦被误操作,会给正常核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操作风险难以估量。
2.系统中某些重要事项缺乏复核功能。如计息账户参数的设定和修改,以及网点账务状态的恢复都可由综合柜业务主管独立完成,不符合风险控制的原则。
3.系统对凭证名称的设置不够规范。集中核算系统中打印支付来账的凭证名称为“支付系统收付款通知”,与实际使用的凭证名称“支付系统专用凭证”不符,表外账户名称不知该以哪个为准,给表外核算带来不便。
(三)联行柜部分功能需要完善。金融理论与实践
1.联行柜缺少对支付往账的选择功能。联行柜对支付往账业务是按照网点柜录入往账信息的先后进行排队处理的,不能手工调整业务排队顺序。一旦排在前面的某笔业务因种种原因不能顺利发出,往往会影响后面往账业务的及时发出,造成紧急资金的延误。
2.系统识别账户功能存在缺陷。集中核算系统对正确的支付来账可进行自动记账处理,若账号户名不符则会挂在联行柜等待处理,但系统只识别收款入账号,并不辨别收款人户名的正误,因此,只要支付来账的收款人账号正确,即使户名与实际不符,系统也会进行记账处理,操作人员对此类现象往往难以进行账务处理。
(四)网点柜部分功能需要完善。
1.网点柜缺少查询查复功能。由于网点柜没有设置查询查复功能,所有对异地支付业务的查询查复都由中支联行柜代为处理。若网点柜要对某笔支付业务进行查询查复,需要先通过邮件或传真将支付业务信息传至中支营业部,再由联行柜操作人员进行处理。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查询查复的业务处理速度,导致业务延压,而且一旦发生差错,网点柜和联行柜责任划分不清,容易引发责任纠纷问题。
2.同城差额处理缺乏自动控制功能。系统要求处理国库同城票据清算差额时,网点应先进行同城差额录入并记账,再发出国库差额支付业务。如果顺序颠倒,联行柜将无法实现对国库差额业务的自动记账,网点柜当场的同城差额校验也不能平衡。联行柜需要进行手工干预,手续繁琐,有悖于系统处理快捷、操作方便的设计初衷。
基于上述,我们提出完善系统功能的建议。
(一)关于系统功能:一是设置业务操作界面自动退出功能,并采取科学、人性化的设计理念,退出时间的长短可由操作员根据离岗时间自行定义。二是增加用户口令的设置要素。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二十六个英文字母来设置口令,也可允许使用汉字作为口令,这样可增加口令设置的安全性,降低操作风险。三是完善有关机打凭证的要素。如资金汇划补充凭证增添大写金额和收付款行名称,增加记账凭证上的账务信息,增加网点“接收业务清单”的摘要栏字数,使会计信息得到真实、完整、全面的反映。
(二)关于综合柜:一是增加系统提示功能。对综合柜和后台的一些重要操作设置系统提示功能,从而使操作人员进一步确认操作的正确性,也为系统数据增设了一道保护屏障,防止误操作的发生。二是对综合柜的计息账户参数管理等重要操作设置复核功能,以减少差错,防范风险。三是完善系统对凭证名称的设置。系统增设报单参数修改功能,综合柜可根据实际凭证对报单名称进行修改,保持各时期系统中凭证名称与实际凭证名称的一致,便于表外核算,也有利于日常重要空白凭证纳入表外账务处理。
1.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工具
财政部1994年6月下发的《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功能规范》规定了:会计核算软件必须具备的功能和实现这些功能的步骤,且必须符合国家会计法律、制度和规定,会计软件具备的基本原则:(1)合法性:软件采用的总分类会计科目名称、编号方法、凭证格式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软件应提供记账凭证输出打印功能,以提供原始凭证的输出;必须提供会计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打印输出功能,输出的内容和格式应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2)安全性:防止操作失误造成的数据丢失和数据篡改行为,对于数据程序和文件,具备基本加密功能以防止非法篡改,且只有相应权限人员查阅不同密级的财务数据;防止计算机故障或强行关机造成的数据破坏,应该具备实时备份或利用现有数据尽快回复到破坏前状态。(3)正确性:主要包含核算正确性和输入正确性,如对于基本字段的规范性、记账凭证重号、借贷金额不等应作出提醒并拒绝核算,机内账目对比功能、对比总分类账和明细账汇总对比、核算周期内累计记账汇总对比等,且在规定区间内进行结账功能。
2.主要会计核算软件比较
(1)金蝶。金蝶的ERP系统目前主要财务、HR、进销售存的专业模块业务开发,对于生产经营的其他模块尚需进行第三方软件进行对接,在会计核算上,凭证处理支持两行分录平衡,报表模板较单一,无选择性,固定资产处理上采用动态平衡法,在薪酬核算处理上的功能较弱,产品集成性有待提高,二次开发的难度较大,但金蝶最大的特点是数据表单较亲切,界面较美观,比较符合国内从业人员操作习惯。(2)用友。用友的ERP系统目前较明显的进步在于包含经营管理环节较完善,价值流上如采购、生产、库存、财务、销售、HR等,凭证分录具有自动平衡功能、提供图表处理、数据处理、初始设置、薪酬处理、存货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允许进行折旧方法的自行设置,但模块设置较呆板、对于维护的要求较高,否则影响稳定性;初始投资和后期维护成本较大。(3)SAP。SAP的ERP系统首先基于德国较为先进的的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进行开发,涵盖企业全价值流业务:尤其在财务数据与物流、销售数据的集成性上功能强大,提供财务分析的在线预警功能和EXCEL、WORD等多样性的数据输出支持;在首次开发时一般基于SAP基本框架,套入适用企业实际的财务核算模式、业务流程模式,对参与开发的业务需求描述要求较为细致,系统的稳定性较好,但产品初次投入成本及二次开发成本较高,一般在大型的生产制造企业、商业物流企业SAP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能够极大的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
二、会计核算信息化的趋势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以及企业财务信息需求的变化,产生了新的会计核算业务需要,对于会计核算信息化的新特点和模式如下:
1.零级核算模式
零级核算模式是指根据企业财务数据需要,将现有一级科目进行随机分类和概括,形成若干层次更高的会计科目,称为零级科目。特点在于:(1)一般采用随机核算制,即随机进行各种零级核算;(2)同时采用汇总核算和序时核算的方法。现有一级科目一般为总账科目,如按流动性将一级会计科目分为: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从而进行会计核算;如资金来往科目中,将“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合并为“往来票据”;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合并为“购销往来”,从而在进行会计核算,给公司财务、营销和高层管理人员提供有关大类以及科目会计指标的整体数据。
2.实时核算模式
实时核算是指会计核算周期内及时响应的或者必须进行的核算,并约束随机核算的结果围绕并形成中心核算数据;会计核算追求的理想的目标在于经营持续发生的财务信息情况应该持续的进行核算和展示,这在传统的核算模式下受核算手段和从业人员人工效率的影响,但通过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对于关键财务指标的发生和审批通过系统平台实现,使财务数据实时的进入系统并核算。一般大型的集团企业或集团控股型企业对财务数据的获取实时性期望较高,在连锁性商业企业、制造型企业尤为明显,将数据获取的初端延伸到企业经营的基层,系统自动实现数据的审核、汇总和核算,虽然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需要较高的维护成本,但是符合目前企业发展的需要,对于中小企业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同样重要。目前国内ERP管理软件如金蝶、用友在财务模块与其他业务流程对接上尚有广阔的业务空间,虽然在界面的亲切性和流程的适应性、维护成本上有较多优势,但在功能的完善性、二次开发的空间上与国际软件巨头有差距,从而影响财务实时核算的实现。
3.分组核算模式
根据企业业务需要,对现有会计科目进行重组核算,形成新的分组会计科目以核算新的会计指标,以为企业提供企业经营决策支持。分组核算的主要特点为(1)核算指标是随机选定的,在系统中的会计科目中无响应科目,一般需依赖于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库自我运算功能;(2)采用逐笔序时的核算方法,而非汇总核算法;(3)对于系统内的会计科目重新组合核算的,可以提供明细核算指标;(4)分组核算要受账账相符的原理制约,是基本的核算原则。如在薪酬及福利费用的会计核算中,企业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将薪酬按人员基本人口统计资料进行分组。
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也就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会计核算功能的强弱对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企业的财务管理又决定了企业的兴衰,因此会计核算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有力保障。本文就如何强化会计核算功能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此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
会计核算 财务管理 策略 分析
会计人员作为会计核算的主要载体,对会计核算起着重要影响,这就要求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水平必须过硬,对会计专业的兴趣浓厚,才能更好的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会计核算作为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其核算功能的强化已经成为当下各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1]。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的企业财务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在会计核算中我们要不断加强其功能的提升,以确保企业健康、科学的发展。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为何加强会计核算功能
(一)成本问题意识低
现如今,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发展,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但是目前各企业在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企业对成本的控制就没有具体概念。有的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大规模的进行资金投入,一味的扩大经营,这对企业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非常不利。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各种企业生产材料等资源都在不断的提升价格,企业这样大规模的进行资金投入,不仅违背了企业生产的最终目的,而且造成社会资源大量浪费、企业入不敷出。因此企业对成本控制的意识较低,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困难。
(二)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企业预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各个企业对于预算管理仍然跟随着国家的指挥,没有自己的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常常出现财务状况模糊、预算管理欠缺的现象。在企业内部没有做到资金、生产、销售的合理分配也是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中没有具体的管理机制作为指导,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三)会计核算不科学
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但是,目前有的企业对于会计核算的功能并不重视,对于会计核算的管理也不灵活、死板、循规蹈矩,加之现如今会计核算没有明确的管理机制,在没有规范的制度管理下,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反向作用,使企业财务管理出现异常。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如何加强会计核算功能
(一)控制成本
控制成本是成本管理的一部分,目的就是防止资源的浪费,使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并保持已降低的成本水平。对于企业来说,对成本的控制就是对企业长久发展的保障,而会计核算功能正是对成本资金的核算,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要对会计、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培训,使其重视企业成本的重要性[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核算的科学性、成本控制的合理性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在以往的企业成本管理中,大规模的投入使企业成本过高,因此加强对企业成本的控制已经成为各个企业为寻求长久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规范机制
由于目前各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没有具体的制度进行规范,所以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对会计核算建立健全的规范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要加强对成本的监管,树立良好的企业竞争理念,根据完善的机制,及时的预测并控制企业成本,利用健全的机制进行会计核算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而且对企业科学发展有一定的保障。
(三)保障质量
会计核算是以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为目的的活动,因此保障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是会计核算的基础,也是使命,更是对财务管理的有效保障。会计在企业中是必不可少也是最基础的环节工作,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会计工作可以说是历史悠久,从我国周代就有了专设的会计官职,掌管赋税收入、钱银支出。所以会计无论何时都扮演者对国家、对企业资金流动的核算管理的重要职责,保障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不容忽视,如果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不能准确进行记录、分析、整合和存档,那么会计核算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甚至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都将起到阻碍作用。
(四)人员素质
会计核算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由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就犹如人的心脏一样,是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因此,对于会计核算人员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就必须严格要求。在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潮流中,会计核算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不但要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不断的强化自身综合素质,才能不被企业和社会淘汰。同时,会计核算人员还要时刻保持着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贯彻“主人翁”意识,不断地提升自己,寻求更大的发展[3]。
(五)提升效率
如何把握好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随着当代信息化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在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要不断地提升信息化水平,以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把两者进行融合。在企业核算和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两者都是以企业资金作为载体而运行的部门,所以对于核算内容和管理内容的保密性要做到实处,不能泄露企业机密。
三、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功能
现如今,有的企业公司把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分为两个部分,这样虽然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会计核算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和保障,对财务管理是否能顺利、有效地进行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会计核算人员来说,企业的整个运营情况都是很了解的,而企业财务人员只是对企业的财务方面有了解,当企业资金出现问题时,需要会计人员把相关的资料与财务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接,双方制定出新的方案时再报告给领导,所以,会计核算不仅是财务管理的保障,同时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企业服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诉,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核算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会计核算功能是当前各个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众所周知,财务管理(FinancialManagement)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所涉及到的都是企业的资金动态,所以财务管理在企业中起到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这就要求企业会计核算也要做到精准、明确,科学、高效、规范的会计核算功能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而且对企业长期发展有着重要保障,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提供了有力条件。
作者:孙志明 单位:仙游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参考文献
[1]刘杏雪.强化会计核算功能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策略研究[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1(7):107.
关键词:会计;核算功能;财务;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01
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其主要工作就是进行会计核算,为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强化会计核算功能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强化会计核算功能的任务上必须有完善的会计核算形式,同时对工作人员的核算工作也要进行相应的规范,用这种方式来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同时降低所需的成本。在强化会计核算能力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过程中,会计人员作为该过程的主体,必须有强烈的工作兴致,而且要具有相应的会计素养,因为这关系到财务系统的安全性,一旦会计人员素质有问题,我们所做的所有工作都将功亏一篑,带给整个企业不可挽回的损失。
一、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方式以及重要性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要让我们的财务管理方式适应现代的企业,让企业运用有限的资金来获取最大的效益。财务管理方式变革是由于它已经不能跟上现代企业的节奏,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是高效以及高水平,同时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是信息化的管理,采用高水准的管理方式让企业走在市场的前面,获取最大的利润。具体方法是,放弃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财务管理方式必须浴火重生,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来降低管理成本,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使企业获取最大的利润。
在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上,内部监督制度必须加以完善。现代企业内部监督存在不小的问题,内部管理人员结构不完善,权责不明确,导致企业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下降,有些企业结构是完善的,但是执行难度大;内部没有相应的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自律,使他们遵纪守法,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预算不能按规定执行,企业内部人员互相认识,大家都想不得罪认识的人,导致预算被挪用,不能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介于以上几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监督检查的制度,督促企业建立健全的制度,进行集中核算,防止暗箱炒作。同时我们要对财会队伍进行强化,建立相应奖惩制度来激励财会人员,做到人人有责。当今是信息化的时代,所以说电算化制度必须健全,对一些用数字信号进行记录的材料要进行备份,并且存放于不同的地点,防止数据丢失,对于一些老一辈的会计人员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培训,让他们快速掌握新的会计方法,融入信息化的时代。
二、强化会计核算功能的方式
对会计核算形式进行相应的优化。优化会计核算形式贯穿在整个强化会计核算功能的过程之中。我们可以根据业务规模的不同将一些需要的凭证整合到一起,用这种方法来优化会计核算形式。这种方式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除了对核算形式进行优化外,对于会计工作而言,工作效率必须提高。会计这项工作是讲究时效性的,一旦记录不及时的话就会产生严重后果。会计人员须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以便会计核算的顺利进行。这里所说的环境不仅包括物理环境,而且还包括心理环境,会计人员心中坚守相应的会计制度,完成规定的会计核算工作。同时工作要采取责任制,做到人人有责,人人有事,提高效率,增加盈利。我们就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尽最大努力来降低会计成本,以此来提高会计利润。但是并不是任务完成就可以,会计任务的完成必须是以高质量为前提的。最后我们要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反映和监督是会计的两大职能,管理者可以从会计凭证中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因为这些会计凭证反映了公司的资金和物资的状况,这样一来就可以为管理者提供相应的管理决策。它的监督职能就是监督公司以及公司职员的行为,同时也能监督和公司相关人员以及企业的行为。
三、未来会计核算功能与财务管理水平的关系
财务管理是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的,只有会计核算准确,财务管理才是有效地,现在有的企业把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分的很清楚,这样有一定的好处,但是我认为其弊大于利,因为这样导致各个部门难以沟通,共同决策,做出最有利于企业的决定。公司的各种账目以及各种业务会计人员是很了解的,可以说公司的整个运营状况他们是很了解的,财务人员只是知道公司的财务状况,对财务进行相应的管理,他们不一定能完全按照预算来分配资金,当然有时预算也不一定适应当时的特殊状况,那么这就需要会计人员把公司的实时状况向财务人员进行汇报,财务人员再和会计人员作出新的预算方案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主管人员再根据自己的权限作出对公司最有利的决策。在这里我要阐述的观点是,各个企业要让会计人员和财务人员有良好的沟通渠道,共同对公司预案进行审核,这样一来企业才能做出最及时有效的决策。
综上所述,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方面难度的提升,但是这也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技术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在会计核算方面只要我们优化会计的核算形式,同时规范相应的会计核算工作就能高效进行会计核算;在财务管理方面只要我们建立适应现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样也能有效进行财务管理。总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技术必须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适应相应的经济环境,这样才能达到会计核算准确,财务管理高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杏雪;强化会计核算功能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策略研究[J].财会研究,2011(244).
[2]廖燕,沈莎郑,淑红,伍咏梅.强化会计核算功能提升财务管理水平[J].中国医院,2009,13,(1).
科学发展观是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现代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建立起高效的会计核算系统,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会计人员只需要在会计核算系统中手工录入会计信息,就可以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系统可为会计人员提供凭证修改、查询和打印功能。待凭证录入完毕后,自动登记账薄,账薄既可以查询,也可以打印。到每月月末,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系统中进行月末结账处理。会计核算系统不仅要包括基本的五大模块,即系统设置、凭证管理、记账结账、打印输出、系统维护模块,还要增加预算管理、自定义报表、项目核算等新的功能模块,从而推动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过渡。
1、系统设置
系统设置主要用于建账初期和系统参数设置,如科目设置、凭证类别设置、账薄设置等。在科目设置中会出现会计科目页面,会计科目根据会计制度规定进行预设,企业也可根据自身经营的实际情况,对会计科目进行增加、修改或删除操作;凭证类别主要包括记账凭证、转账凭证、银行收款、现金收款、银行付款、现金付款等,企业可根据实际业务需要选择凭证类型,对凭证进行预置;系统设置中可以添加期初余额,为本期会计核算做好准备工作。
2、凭证管理
凭证管理模块主要提供凭证添加、查询、修改的业务功能。在添加凭证时,系统自动在数据库中搜索同一类型的凭证,并对凭证号进行编码;在查询凭证时,既可以按照日期进行查询,也可以按照凭证号、凭证类别、科目名称和金额等条件进行查询;在修改凭证时,要查询到所要修改的凭证,而后再对凭证上的信息进行修改、保存。
3、记账结账
记账结账模块主要提供账薄登记、账薄查询、科目汇总、结账等功能。会计人员要在月末进行结账处理,会计核算系统为会计人员提供了自动结账功能,只需点击结账按键即可进行自动操作。
4、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模式主要提供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反馈、预算分析四个功能。其中,预算编制功能模块细分为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查询、预算调整;预算执行功能模块细分为项目审批、采购执行、借款审批、费用报销;预算反馈功能模块细分为手工录入、自动采集、结果鉴证、预算报告;预算分析功能模块细分为差异分析、分析报告。
5、自定义报表
自定义报表模块具备灵活配置报表格式和报表内容的功能,企业可根据业务特点,进行报表表头与表尾设置、动态查询条件设置、行列合并、数据绑定、样式选择等操作,使报表的文字样式和布局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自定义报表还提供Excel方式导出功能,便于用户线下汇总和编辑。此外,自定义报表应根据报送流程需要,增加实时审批操作功能和报送功能,实现数据信息共享。
6、项目核算
项目核算模块一般应用于工程核算、成本核算、现金核算等方面,该模块可实现会计明细科目的系统化、简便化管理,使明细科目在科目体系中得以准确表达。以成本核算为例,企业可将某类产品下的所有产品项目设置到项目档案中,对项目进行统一管理,在进行产品项目的会计分录处理时,直接调用项目档案中的资料进行核算。项目核算模块还提供项目统计分析功能,以多栏形式展示产品项目的成本变动情况。
7、打印输出
打印输出模块可按照凭证期限设定打印范围,输出记账凭证、总账、分类账、科目余额、财务报表等,以备检查或上报之用。
8、数据维护
系统维护模块是系统管理员操作的模块,主要用于数据备份和恢复,对数据进行管理。在数据备份时,要选择好所需备份的数据和路径,将数据备份到指定文件夹中;在数据恢复时,要选择好所需恢复的数据和路径,开始恢复操作。
二、现代企业会计核算系统的应用优势
会计核算系统可根据特定行业和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进行设计,其应用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预算控制
会计核算系统采取统一单位、统一项目名称、统一金额的方法,在财务预算得到批准后,将预算中的项目信息对应录入到会计核算系统中的明细科目中,并将审批的金额作为控制指标,输入到核算系统对应科目的后台,对预算执行进行隐藏控制。
2、满足多种业务需求
在会计工作中应用会计核算系统可提高会计信息的处理效率,由系统自动生成财务报表,可以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会计核算系统还增加了自定义报表功能,如生成现金流量表、市场份额报告、部门盈利和亏损报告等,以满足企业多种业务的核算需求。
3、核算精度高
会计核算系统不允许记账失衡,能够保证在财务报表编制之前所有交易和账户平衡,提高财务信息处理的精确度。与传统的人工会计处理相比,应用会计核算系统能够提供会计数据计算的准确性,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会计核算系统能够处理大量会计信息,为会计人员减少账务处理时间。尤其在月末或年终结账期间,利用会计核算系统可大幅度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会计核算系统对访问人员的数量也有一定限制,并具备授权操作功能,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保密性。
4、信息资源共享
会计核算系统能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会计人员只需录入一次数据,就可以根据需要,使数据在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中快速传递。换言之,会计人员只要保证第一次录入数据没有错误,那么系统自动生成和传递的会计信息就会正确无误,从而有利于降低重复工作对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现代企业会计核算系统实施的保障措施
1、建立严格的会计核算系统操作制度
企业要加强会计核算系统的操作管理,保证会计核算信息质量。具体做法如下: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建立会计科目,在输入会计信息时保证会计科目代码输入的正确性;严格按照会计业务的发生情况录入相关信息,规范操作流程,防止出现操作重复、遗漏或错误等情况;在凭证录入时,检查凭证借贷方金额是否试算平衡,余额发生额是否平衡;严格规定系统的操作时间,建立操作日志制度,将上机操作的人员姓名、操作时间、操作内容等记录存档;严禁对已结账业务进行逆操作,如遇特殊情况,可通过编制记账凭证冲销或补充登记的方式进行更正,从而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2、健全会计核算监管机制
企业应建立健全会计监管机制,完善会计监督制度和内部考核制度,规范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具体做法如下:在企业内部,完善各种资产物质和财务收支的审核制度,以及财务工作质量考核制度。企业要明确考核内容,定期开展考核评价,约束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在企业外部,健全社会监管机制,规范外部审计程序。同时,建立起银行、审计、工商、财政、税务、证券等部门有效整合的监管机制,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监管。
3、会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中,会计信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系统中,极容易遭受黑客攻击和病毒入侵。一旦企业会计核算系统遭到破坏,就会导致会计信息数据的大量丢失,造成严重的损失。所以,企业必须健全会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保密制度、会计核算系统岗位责任制度、会计核算系统维护制度、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等,进而强化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会计控制,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4、转变会计人员观念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137-01
在信息化环境下我们各个财务系统基本实现了网络电算化核算。电算化核算克服了传统会计模式下的不足,利用先进的核算工具,提供全新的会计核算模式,更好地满足了现代管理对会计信息的要求。
一、电算化深化了传统的核算模式
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核算系统,一方面仍然遵循会计核算基本原理,以会计科目为核算依据,用会计账簿及会计报表作为提供信息的方式,保留了传统核算模式的全部内容;另一方面,在总账核算、序时核算、明细核算、辅助核算和会计报表方面大大深化了传统核算模式从序时核算看,传统核算模式大多采用三栏式日记账,而且只用于货币资金科目的序时核算。而在信息化条件下,序时核算可同时采用三栏式、汇总式、凭单式、联合式和多栏式日记账,登记的科目也不再局限于货币资金科目,而扩大到其他科目。从明细核算看,虽然账簿格式仍然是三栏式、数量金额栏式和多栏式,但却增加了很多记账口径的现场选择。从会计报表看,灵活运用“三库理论”,不仅可以编制常规会计报表,还可以编制会计核算中的一些计算表,如各种计算表、分配表可以利用编码技术、结合报表模块分配、再分配和汇总。一般而言,信息化编制任何表格所需的数据,只要与科目编码有关,相应数据表能提供,则都可以在三库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报表模块完成。上述传统核算模式深化内容,在手工核算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信息化才能使其成为现实。
二、电算化促进了会计核算的深度
核算深度是指会计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和关联程度,而这又取决于会计科目设置的详细和关联程度。在电算化条件下,会计科目设置表现为科目编码,有编码就有账。一方面科目编码至少可以达到四级,编码越详细,核算越深入;另一方面,可以打破传统会计报表的一维结构,采用二维结构的棋盘式报表体系,利用计算机高速完成各种复杂报表的填制,使会计报表反映的指标更全面,披露更深刻。
三、电算化促进了会计核算的广度
核算广度是指纳入会计核算的范围,主要表现为核算尺度的选择和指标的覆盖范围。在电算化条件下,除了传统的价值核算尺度之外,还可以设置其他数据库、表来存储非货币信息,如实物量尺度、人力资源信息等,并进行相应核算。在大型跨国公司,可设置多套账簿,分别采用不同的记账本位币核算,以满足经营管理及对外报告的需要,从面解决了传统核算模式下指标单一的缺陷。
四、电算化促进了会计核算的活度
核算活度是指会计核算的灵活程度,主要表现为是否可采用随机核算。手工方法下,传统核算模式只能选用实时核算,不能采用随机核算,灵活性很差。而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可同时采用实时核算和随机核算的双轨核算制,所有各种电子账簿都能随心所欲地加工,以满足经济管理的随机性需求,从而大大提高会计核算的活度。一方面,电算化的实时核算可保证会计数据的原则性;另一方面,电算化的随机核算又可实现会计数据的灵活性,从而使得会计数据的严谨性与随机性和谐共存。
五、电算化促进了会计核算空间性、时效性
传统核算模式是人工速度,电算化则是电子速度,两者决不可同日而语。信息化利用网络传输电子数据,需要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因而信息化能大大提高会计信息产生和提供的时效性。在信息化会计系统中,各种信息即时传递,与实际经济业务没有或很少有时间上的延迟。会计软件可以不受会计分期的限制,即时反复处理数据,生成财务报告。管理层可根据需要在任何时间内得到最新的财务数据。
六、电算化暴漏出来的潜在问题
1.会计信息系统与单位管理信息系统未能完全有机结合。会计核算系统与管理系统完全脱节,从而造成数据在系统之间不能共享,既影响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又不能满足单位对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在综合的单位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系统应该从农合管理系统中获取原始数据,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和管理能力,农合管理系统应从财务系统取得支持,但由于各自独立发展,互相之间不能实现数据共享。使得两个系统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核算模块是彼此孤立的“孤岛”。
2.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传统财务人员错误地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只是一个形式,较为方便,没有意识到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重大意义,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会计软件的使用只局限在核算上,对于其他作用、功能不加以使用推行。其次,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加上目前各项管理都是建立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之上,要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方式,有较大难度。再次,是许多企业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仅把会计电算化认为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标志,把计算机作为主要因素,把财会人员作为次要因素,不重视财会人员的培训;最后,由于一些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知识不掌握,对电算化管理很陌生,只习惯于手工记账的管理。尤其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3.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不够。会计软件的质量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物质基础,目前财政系统使用的软件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七、对策
1.加快财务软件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化。管理型的会计软件除了具有完善的会计业务核算功能外,还应大力加强会计数据分析预测,辅助计划的制定和控制,支持高、中、低各管理层次的管理决策。
2.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性地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若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
3.利用层层密码保护功能和杀毒软件保护电算化系统。会计软件都有一套相对完整的授权审批和密码保护功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可以让我们在公布信息的同时,较好地保护会计系统。
关键词:会计电算;全通用;中央数据;分组核算;自动转账
Abstract:Thebrand-newforminputmethod,unifiesthecertificatemoduleandthereportformmodule,realizesthecertificatedatahighspeedinput;Usingthecodingtechniqueandthereportformmodule,theproductioncostcalculationreportform,willrealizethecostaccountingatonefellswoopentiregeneral,thushassolvedanaccountingcomputerizationentiregeneralbiggestdifficultproblem;Foundedthegroupingcalculation,thusprovidesalwaysclassifiesisbroaderthan,themorecomprehensiveaccountingindicesandsooneightmajorpartcontents,constitutestheaccountingcomputerizationentiregeneraltheoryframe.
keyword:Accountanttheelectricitycalculated;Entiregeneral;Centraldata;Groupingcalculation;Automaticaccounttransfer
前言
“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就是立足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研究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标准化模块结构和主辅核算贯通等基本问题的一系列观念和方法体系。
很多学者认为各单位会计核算存在个性,不可能实现全通用的电算会计。无可否认,各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的确有很多个性,但这些个性往往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如各会计主体设置和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可能不一样,尤其是明细科目也许相差甚远,但它们都是会计数据分类核算的归属,其账户的基本结构仍然是左借右贷,可以用相应编码来表示各会计主体相差甚远的这些科目。又如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会计报表差别很大,但它们都是从账簿中采集数据编制的,可以运行电算会计不同的编表指令来编制这些差别很大的会计报表,而编表指令用户是可以自定义的。因此,对于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全通用理论研究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最感兴趣的是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它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共同的会计理论基础。自15世纪复式簿记诞生以来,会计核算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会计电算化虽然使得核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会计基本理论仍然适用。(2)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有一整套规范化的专门方法,如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任何单位的会计核算都要相互配合地运用这些专门方法。(3)整齐的会计数据流程。会计核算数据的总体流程具有高度共性,那就是“凭证数据一账簿数据一报表数据”。会计电算化中,账簿数据不是编制报表的依据,而主要为分类管理提供数据,并非可有可无。因而只要是会计核算,任何单位都要遵循这一共同的会计数据处理流程。(4)通用的会计核算制度。2000年12月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这是一一个不分行业、不分部门、不分所有制的全通用企业会计制度。这为全通用理论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5)各模块的全通用。在实务工作中,账务处理和报表模块被公认可以实现全通用,而其他如工资、固定资产、销售等模块,普遍认为经过努力也可以逐步实现全通用,但成本模块则普遍认为不能全通用。实际上各单位成本核算存在高度共性,利用编码技术和报表模块可以实现成本核算通用化设计。
综上所述,全通用理论是可行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全通用可以为管理信息系统和审计电算化提供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数据平台,实现会计数据资源的高度共享,从而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实务的发展。全通用理论框架主要由以下8个部分内容构成。一、核算方法全通用
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存储、加工和输出时所运用的一整套专门方法,其目的是为经营管理提供电子会计信息,实质就是会计核算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会计软件设计者总是首先调查数据流,完成科目编码和数据表的设计;然后分析任务,划分模块;最后围绕数据表和科目编码,自上而下地逐一模块设计调试,完成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数据输出等方面的设计任务。因而会计电算化核算专门方法有9个,即科目编码、数据表设计、模块划分、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和数据输出。这9个专门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不能相互取代,必须配合运用,共同构成全通用电算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9个专门方法全通用,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的技术性保障。
二、主辅核算全通用
日常会计核算,我们通过科目编码进行,也称为编码内核算。但编码并非万能,有些更详细的核算内容,仅依靠科目编码是无能为力的。如工资一般按工资总额组成内容进行明细核算,很难同时按职工姓名进行明细核算。又如材料一般按类别或库别等口径进行明细核算,很难细化到成千上万的材料品种。这些工资到人、材料到品种等的核算内容,实际上是更为详细的明细核算,即使强行编码到如此详细的程度,如国内某些会计软件可进行九级编码,记账凭证的编制也无法适应。因此,编码并不是越详细越好,也不是编码级别越多越好。编码内核算不能满足管理和核算需要时,就必须用编码外核算进行补充。哪些内容纳入编码内核算,哪些内容列入编码外补充,并没有现成的统一标准,完全要根据本单位核算与管理的特点和要求来决定。实行主辅核算相结合,既能适应日常会计核算需要,又能满足管理者对各种管理信息的需求。
编码内、外核算存在大量数据交流,比如各种口径的工资汇总表、发出材料汇总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辅助核算内容,都会产生大量表格数据,将其打印出来,就是原始凭证,需要据此编制记账凭证来输入机内。这些凭证数据的手工输入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容易出错。全通用电算会计应寻求一种更快、更有效率的自动输入方法,即表格输入法,来实现编码内、外核算的贯通。
三、主控模块全通用
关键词:会计电算;全通用;中央数据;分组核算;自动转账
“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就是立足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研究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标准化模块结构和主辅核算贯通等基本问题的1系列观念和方法体系。
很多学者认为各单位会计核算存在个性,不可能实现全通用的电算会计。wu可否认,各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的确有很多个性,但这些个性往往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如各会计主体设置和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可能不1样,尤其是明细科目也许相差甚远,但它们都是会计数据分类核算的归属,其账户的基本结构仍然是左借右贷,可以用相应编码来表示各会计主体相差甚远的这些科目。又如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会计报表差别很大,但它们都是从账簿中采集数据编制的,可以运行电算会计不同的编表指令来编制这些差别很大的会计报表,而编表指令用户是可以自定义的。因此,对于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全通用理论研究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最感兴趣的是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它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共同的会计理论基础。自15世纪复式簿记诞生以来,会计核算已经形成了1整套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会计电算化虽然使得核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会计基本理论仍然适用。(2)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有1整套规范化的专门方法,如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形成1个较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任何单位的会计核算都要相互配合地运用这些专门方法。(3)整齐的会计数据流程。会计核算数据的总体流程具有高度共性,那就是“凭证数据1账簿数据1报表数据”。会计电算化中,账簿数据不是编制报表的依据,而主要为分类管理提供数据,并非可有可wu。因而只要是会计核算,任何单位都要遵循这1共同的会计数据处理流程。(4)通用的会计核算制度。2000年12月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这是11个不分行业、不分部门、不分所有制的全通用企业会计制度。这为全通用理论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5)各模块的全通用。在实务工作中,账务处理和报表模块被公认可以实现全通用,而其他如工资、固定资产、销售等模块,普遍认为经过努力也可以逐步实现全通用,但成本模块则普遍认为不能全通用。实际上各单位成本核算存在高度共性,利用编码技术和报表模块可以实现成本核算通用化设计。
综上所述,全通用理论是可行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全通用可以为管理信息系统和审计电算化提供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数据平台,实现会计数据资源的高度共享,从而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实务的发展。全通用理论框架主要由以下8个部分内容构成。1、核算方法全通用
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存储、加工和输出时所运用的1整套专门方法,其目的是为经营管理提供电子会计信息,实质就是会计核算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会计软件设计者总是首先调查数据流,完成科目编码和数据表的设计;然后分析任务,划分模块;最后围绕数据表和科目编码,自上而下地逐1模块设计调试,完成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数据输出等方面的设计任务。因而会计电算化核算专门方法有9个,即科目编码、数据表设计、模块划分、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和数据输出。这9个专门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不能相互取代,必须配合运用,共同构成全通用电算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9个专门方法全通用,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的技术性保障。
2、主辅核算全通用
日常会计核算,我们通过科目编码进行,也称为编码内核算。但编码并非万能,有些更详细的核算内容,仅依靠科目编码是wu能为力的。如工资1般按工资总额组成内容进行明细核算,很难同时按职工姓名进行明细核算。又如材料1般按类别或库别等口径进行明细核算,很难细化到成千上万的材料品种。这些工资到人、材料到品种等的核算内容,实际上是更为详细的明细核算,即使强行编码到如此详细的程度,如国内某些会计软件可进行九级编码,记账凭证的编制也wu法适应。因此,编码并不是越详细越好,也不是编码级别越多越好。编码内核算不能满足管理和核算需要时,就必须用编码外核算进行补充。哪些内容纳入编码内核算,哪些内容列入编码外补充,并没有现成的统1标准,完全要根据本单位核算与管理的特点和要求来决定。实行主辅核算相结合,既能适应日常会计核算需要,又能满足管理者对各种管理信息的需求。
编码内、外核算存在大量数据交流,比如各种口径的工资汇总表、发出材料汇总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辅助核算内容,都会产生大量表格数据,将其打印出来,就是原始凭证,需要据此编制记账凭证来输入机内。这些凭证数据的手工输入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容易出错。全通用电算会计应寻求1种更快、更有效率的自动输入方法,即表格输入法,来实现编码内、外核算的贯通。
3、主控模块全通用
关键词:会计电算;全通用;中央数据;分组核算;自动转账
Abstract:Thebrand-newforminputmethod,unifiesthecertificatemoduleandthereportformmodule,realizesthecertificatedatahighspeedinput;Usingthecodingtechniqueandthereportformmodule,theproductioncostcalculationreportform,willrealizethecostaccountingatonefellswoopentiregeneral,thushassolvedanaccountingcomputerizationentiregeneralbiggestdifficultproblem;Foundedthegroupingcalculation,thusprovidesalwaysclassifiesisbroaderthan,themorecomprehensiveaccountingindicesandsooneightmajorpartcontents,constitutestheaccountingcomputerizationentiregeneraltheoryframe.
keyword:Accountanttheelectricitycalculated;Entiregeneral;Centraldata;Groupingcalculation;Automaticaccounttransfer
前言
“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就是立足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研究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标准化模块结构和主辅核算贯通等基本问题的一系列观念和方法体系。
很多学者认为各单位会计核算存在个性,不可能实现全通用的电算会计。无可否认,各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的确有很多个性,但这些个性往往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如各会计主体设置和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可能不一样,尤其是明细科目也许相差甚远,但它们都是会计数据分类核算的归属,其账户的基本结构仍然是左借右贷,可以用相应编码来表示各会计主体相差甚远的这些科目。又如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会计报表差别很大,但它们都是从账簿中采集数据编制的,可以运行电算会计不同的编表指令来编制这些差别很大的会计报表,而编表指令用户是可以自定义的。因此,对于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全通用理论研究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最感兴趣的是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它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共同的会计理论基础。自15世纪复式簿记诞生以来,会计核算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会计电算化虽然使得核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会计基本理论仍然适用。(2)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有一整套规范化的专门方法,如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任何单位的会计核算都要相互配合地运用这些专门方法。(3)整齐的会计数据流程。会计核算数据的总体流程具有高度共性,那就是“凭证数据一账簿数据一报表数据”。会计电算化中,账簿数据不是编制报表的依据,而主要为分类管理提供数据,并非可有可无。因而只要是会计核算,任何单位都要遵循这一共同的会计数据处理流程。(4)通用的会计核算制度。2000年12月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这是一一个不分行业、不分部门、不分所有制的全通用企业会计制度。这为全通用理论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5)各模块的全通用。在实务工作中,账务处理和报表模块被公认可以实现全通用,而其他如工资、固定资产、销售等模块,普遍认为经过努力也可以逐步实现全通用,但成本模块则普遍认为不能全通用。实际上各单位成本核算存在高度共性,利用编码技术和报表模块可以实现成本核算通用化设计。
综上所述,全通用理论是可行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全通用可以为管理信息系统和审计电算化提供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数据平台,实现会计数据资源的高度共享,从而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实务的发展。全通用理论框架主要由以下8个部分内容构成。
一、核算方法全通用
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存储、加工和输出时所运用的一整套专门方法,其目的是为经营管理提供电子会计信息,实质就是会计核算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会计软件设计者总是首先调查数据流,完成科目编码和数据表的设计;然后分析任务,划分模块;最后围绕数据表和科目编码,自上而下地逐一模块设计调试,完成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数据输出等方面的设计任务。因而会计电算化核算专门方法有9个,即科目编码、数据表设计、模块划分、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和数据输出。这9个专门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不能相互取代,必须配合运用,共同构成全通用电算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9个专门方法全通用,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的技术性保障。
二、主辅核算全通用
日常会计核算,我们通过科目编码进行,也称为编码内核算。但编码并非万能,有些更详细的核算内容,仅依靠科目编码是无能为力的。如工资一般按工资总额组成内容进行明细核算,很难同时按职工姓名进行明细核算。又如材料一般按类别或库别等口径进行明细核算,很难细化到成千上万的材料品种。这些工资到人、材料到品种等的核算内容,实际上是更为详细的明细核算,即使强行编码到如此详细的程度,如国内某些会计软件可进行九级编码,记账凭证的编制也无法适应。因此,编码并不是越详细越好,也不是编码级别越多越好。编码内核算不能满足管理和核算需要时,就必须用编码外核算进行补充。哪些内容纳入编码内核算,哪些内容列入编码外补充,并没有现成的统一标准,完全要根据本单位核算与管理的特点和要求来决定。实行主辅核算相结合,既能适应日常会计核算需要,又能满足管理者对各种管理信息的需求。
编码内、外核算存在大量数据交流,比如各种口径的工资汇总表、发出材料汇总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辅助核算内容,都会产生大量表格数据,将其打印出来,就是原始凭证,需要据此编制记账凭证来输入机内。这些凭证数据的手工输入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容易出错。全通用电算会计应寻求一种更快、更有效率的自动输入方法,即表格输入法,来实现编码内、外核算的贯通。
三、主控模块全通用
一、《新制度》在核算目标、科目设置、核算要求等方面的完善和改进的主要体现
1.高校会计核算的目标更高,一方面要满足高校经济活动财务管理的需要,同时也要与财政改革要求相适应。
2.支出业务的核算更加明细。《新制度》要求按照支出功能和经济内容细化支出类科目,将原会计制度下“教育事业支出”科目细分为“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几类,并要求区分资金来源和预算类别,在上述明细科目下还应当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的款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3.预算管理要与会计核算进一步衔接。一方面高校的财务预算编制程序要更加规范,按照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重点科学编制,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同时要求高校财务预算的执行与会计核算进一步地衔接,提高预算的执行准确性。除此之外,《新制度》还有一些变化,如扩大了权责发生制使用范围、计提固产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完善了会计科目的编码、基建并帐处理、优化了报表项目结构体系和校内独立核算单位会计信息的纳入等等。
二、高校会计核算目标的探析
基于《新制度》的新变化和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对高校会计核算的目标进行了再梳理、再思考,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会计核算要满足《新制度》所要求反映的会计信息需求。从信息需求视角的来看,高校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主要有:(1)主管部门、财政部门、高校决策管理者;(2)不确定的人员,如教学评估人员、各类检查人员、以及其他社会公众。因此我们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要能提供上述人员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2.会计核算要与部门预算挂钩,进一步促进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统一。高校部门预算不能有效地和会计核算系统衔接,也是高校会计核算体系的一个短板,由此造成,会计核算人员不能及时、正确的掌握预算的执行情况,并造成不正确账务处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预算执行不够精细等现象。
3.会计核算要满足教育成本核算要求,便于高校的内部成本费用管理。根据《新制度》要求,高校应当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实行内部成本费用管理,按照相关核算对象和核算方法,逐步进行成本核算,这些工作的开展都有赖于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和创新。
4.会计核算体系要科学合理,便于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实务操作。随着会计信息需求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计核算体系的设置要体现科学、高效、准确。会计核算体系顶层设计考虑要完善、精细;基础操作要简单快捷。
三、构建完善的高校会计核算体系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会计核算体系主要包括科目体系和项目体系。科目体系主要指会计科目,一级会计科目按制度的规定设置,明细科目(制度规定的除外)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项目体系主要是指根据单位的管理需要,按以项目为核算对象自主设置的核算体系。,通过对《新制度》和高校会计核算目标的进一步思考、探析,本文认为,除了现有的科目、项目维度外,必须增加会计核算体系维度,优化核算结构,具体如下:
1.完善科目核算维度设置方式。根据《新制度》要求,高校每笔支出业务必须按其预算类别(基本/项目)、资金来源(财政补助/非财政专项/其他资金)、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进行核算,按此设置,以“教育事业支出”科目为例,必须下设“教育事业支出—预算类别—资金来源—功能分类—经济分类”至少5级明细科目,由此计算所需设置的会计科目数将非常庞大,既不利于日常科目的管理维护,也会造成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下降。因此建议简化科目设置层级,可采用“教育事业支出—经济科目”模式,将预算类别、资金来源和功能分类科目等信息纳入“资金来源”维度核算。
2.增加“资金来源”核算维度。由于简化了科目设置,因此建议增加“资金来源”维度来核算科目设置中减少的预算类别、资金来源和功能分类等信息,例如可以按照“资金来源—功能分类—预算类别”模式将资金来源维度定义为“财政补助—高等教育—基本支出”等,其他的以此类推,并按一定的规则将其编码。设置好的“资金来源”通过会计核算软件可以与项目关联,或直接与会计科目关联,以此来标识每一笔支出的资金来源信息。
3.优化项目核算维度的设置。传统的“项目—科目”二维核算体系,是体现“做的什么事—用的什么钱”的思路,项目的设置主要反映需要做的事情。但是在多维核算体系中,项目的设置要细化,项目需承载更多的核算信息,以便于在会计软件中将“科目—项目—资金来源”进行规则化的关联。因此,每个项目的建立需要体现以下信息:(1)项目核算对象,实际操作中可以为具体院、系和特别指定的核算对象,核算对象要区分为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保障和离退休五类;(2)项目资金来源,主要区分信息是财政补助、非财政专项和其他资金三类;(3)项目资金预算类别,是指该项目资金是基本支出还是项目支出;(4)项目的受益层面,主要用来指定项目资金的受益对象,可细化为学校层面、院系层面、班级层面等,还可以根据需要指定层面,该项目信息主要用来进行教育成本核算。项目设置要与高校预算编制协调一致,项目的预算类别和资金来源信息随着预算的变化而变化;项目设置要涵盖高校所有的支出,即学校发生的每一笔支出都要有相应的项目与其对应。高校应当建立统一的项目编码规则,规则既要易于识别,又能方便组织核算。
四、总结
多维核算体系的建立后,高校每一笔经济业务发生,均包含有各维度的管理信息,通过选择不同维度的组合,可以根据管理需要产生不同的会计报告,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作者:张敏 单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戚艳霞.《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特点分析[J].财会月刊.2009(12).
[2]解文清.新会计制度下高校应收及暂付款管理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1).
[3]蔡催冬.高等学校会计核算面临的问题及对策_基于《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J].会计之友.2014(9).
[4]于莉萍,靳鑫.新高校会计制度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探析.《大连大学学报》[J].2013(4).
[5]陈东.新会计制度下高校多维核算体系的构建探讨.《会计之友》[J].2014(09).
关键词:会计核算中心运行问题对策
1 概述
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中心,能提高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收支的监督质量,保证财政预算的贯彻执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的产生。然而,会计核算中心在日常运行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如果没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会对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带来严重影响,使会计核算中心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2 会计核算中心对财政体制改革的作用
从实际的运行情况以及国家相关的文件、政策规定来看,会计核算中心的功能主要有财务核算以及财务监督,其在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会计核算中心是会计委派制的主要运行方式
会计核算中心是会计委派制的运行方式。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存在,预算单位一般都不再专门设立出纳及会计岗位,所有出纳以及会计的人事关系都要转移到会计中心,预算单位的资金结算以及会计核算业务均委托给会计核算中心进行集中办理。通过建立会计核算中心,相关会计工作人员在工资及人事关系上都脱离了被委派单位,工作上直接受会计核算中心领导,而不是被委派单位领导,会计工作人员的独立性因此而得到明显提高,这有利于会计人员监督作用的发挥。
2.2 会计核算中心是分户核算、集中管理的实施机构
会计核算中心是分户核算、集中管理的主要事实机构。设立会计核算中心后,预算单位原有的独立银行账户将会被取消,代之以会计核算中心申请办理的统一的基本账户,预算单位的每一项财务收支都要经过会计核算中心来办理,这样才能使预算单位的所有财务处于有效监控之下。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工作人员由于与被委派单位之间没有直接的行政领导关系,一般都敢于拒绝办理预算单位不合理、不合法的财务开支,也敢于拒绝受理预算单位不合规、不合法的原始凭证。在这样的管理环境下,预算单位中“小金库”的存在就失去了土壤,各种不合理、不合法的财务开支也会明显减少,从而有利于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提高预算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2.3 会计核算中心将会计职能与财务管理相分离
会计核算中心将会计职能与财务管理功能相分离。由于设立了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原有的出纳及会计职能被分离出来,不再设立相关的出纳机会计职位,只设有普通的报账员职位,预算单位的一切会计核算以及财务收支都必须要经过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办理。由于出纳及会计独立于预算单位,其服务于预算单位的领导决策的功能被大大削弱,而其监督预算单位会计核算、财务收支等是否合法、合理的功能却明显增强。
3 当前会计核算中心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设立会计核算中心,对预算单位财务收支进行监督、核算,无论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实际角度,都是一个大胆、行之有效的尝试。会计核算中心作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新生物,国家并没有专门的法律以及理论对其进行规制,因此其在运行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3.1 会计核算中心指导理论与实际脱节严重
目前,会计核算中心指导理论与实际情况脱节严重。会计核算中心的指导理论主要基于以下假设而产生:①所有预算单位均遵循相同的会计核算制度;②所有进入会计核算中心工作的人员都深刻理解预算单位的管理模式;③会计工作者均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中心相关的业务技能以及操作水平;④各预算单位的业务均相同或者相似。只有基于上述4个假设,会计核算中心才能确保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开展以及帐务处理结果与预算单位的实际相符。但是在实践的操作过程中,要满足上述假设是几乎不可能的,例如,有的预算单位实行的是行业会计制度,部分预算单位则实行的是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而部分预算单位则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同时,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主要是从社会招聘或者从预算单位抽调的,其认识新环境、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是有差别的。基于此,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最终都会反映到会计核算质量上,影响会计核算中心工作的开展。
3.2 会计核算中心严重削弱会计服务功能
会计核算中心的存在大大削弱了会计服务职能。会计工作人员的作用是为单位的领导层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信息及数据等,而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会计工作人员可否深入了解预算单位的实际经营管理情况。虽然预算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签订的《会计核算委托书》中均规定“会计核算中心的义务之一是为预算单位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及会计服务”,但是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工作人员远离预算单位的实际经营管理场所,无法确切掌握预算单位的实际经营活动;此外,一般一个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同时负责多个预算单位的会计工作,工作量是进入会计核算中心之前的几倍,基于此,会计工作人员是很难为各个预算单位提供满意的会计服务的,大大削弱了会计服务功能。在现实中,很多预算单位之所以不希望将单位内原有的会计人员交与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就是认为会计核算中心无法提供高效、及时的会计服务而耽误单位正确决策的制定,
3.3 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及银行的关系未理顺
当前,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以及银行三者之间的管理未理顺。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为了方便对预算单位各项财务收支的监督,预算单位原有的独立银行账户被取消,代之以会计核算中心申请办理统一的基本账户,预算单位的每一项财务收支都要经过会计核算中心来办理,这样才能使预算单位的所有财务处于有效监控之下。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以及银行三者各自的职责权限没有明确,关系未理顺,使得三者的职责范围混乱,一旦出现问题,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以及银行会存在相互扯皮现象,三者之间的职责权限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做出进一步明确。
3.4 成立会计核算中心无法从源头上治理腐败
会计核算中心无法从源头上智力腐败。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后,虽然预算单位实行分户核算、集中管理,预算单位缺乏私设“小金库”的环境及条件,但是仍可以通过虚构单位财务收支报表以及虚构原始凭证等实现截留、挪用单位财政资金或者贪污的目的,如预算单位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关系户开出假票据、假发票,将个人私自使用的费用转变成单位的办公费用或者会议费用等必要支出。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工作者由于缺乏对预算单位实际情况的了解,缺乏相应的调查,因而会无法鉴别原始凭证的真伪,无法实现在源头上在遏制腐败。
3.5 会计核算中心导致会计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会计核算中心的存在使得会计资源配置不合理。会计核算中心的设立使得预算单位会计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原来在预算单位工作的业务精通、工作能力强、称职的会计工作人员由于被调到会计核算中心从事报账、记账等工作,其会计能力相当于被闲置起来,存在一定程度的大材小用。二是,预算单位现有的报账人员业务水平较低,无法胜任工作,预算单位急需精通会计业务并能单位的资金筹集、规划、使用以及管理等出谋划策的会计工作人员。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存在,使得预算单位的会计人员远离预算单位,这样会使得会计资源分配不合理,在会计核算中心工作的会计人员由于在重复对其来说十分简单的工作而厌倦,甚至是反感,而在预算单位中的报账人员则又无法胜任工作。久而久之,最终导致会计工作人员的才能得不到发挥,而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提高。
4 解决会计核算中心运行问题的对策
虽然会计核算中心在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但是这也不能否定会计核算中村对于财政体制改革的意义。为了充分发挥会计核算中心的积极作用,应树立正确的态度以寻找合理解决会计核算中心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方法,对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4.1 调整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模式
调整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模式,能有效解决会计核算中心削弱会计职能的问题。中心对于业务对国家发展有重要作用以及业务量较大的预算单位,单位原有的会计工作人员人事以及工资关系等转移到会计核算中心的基础上,其原有的工作方式以及工作地点保持不变,可以在原有单位继续完成会计工作。对于业务比较重要,但是业务量不大的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可以向该预算单位委派一名或者数名业务精通的会计管理人员或者经验较为丰富的会计主管,为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出谋划策。对于业务相对不重要以及业务量较小的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对其财务收支以及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统一办理及管理进。此外,对于远离会计核算中心的预算单位,经相关部门的批准,会计核算中心可以向其委派会计工作人员,以协助该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根据会计核算中心的特点,结合预算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会计核算中心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会计服务职能被大大削弱的问题,提高预算单位整体的财务管理质量。
4.2 明确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与银行的职责权限
明确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以及银行三者之间的职责权限,有利于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刚开始设立会计核算中心时,将所有事项均在协议中划分清楚或者规定清楚是不切实际也没有必要的,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如果出现问题,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以及银行三者应积极协商,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以补充协议的形式不断完善及细化协议,对于职责不明确,责任出现模糊或者交叉的情形要进一步做出界定及说明,避免因相互扯皮、相互推诿而引发不必要的损失,这样不仅不利于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还会降低会计核算中心的公信力及权威性。
此外,还应不断改善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与银行三者之间的信息沟通。由于受到技术以及基础设施的限制,将三者的计算机进行联网目前是无法实现的,但是三者之间信息沟通的相对滞后,使得三者在处理问题时处处碰壁。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从以下途径实现:首先,不断提高财务处理以及会计核算的信息化水平、使得三方可以实现及时沟通;其次,在预算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之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增加两个机构之间的交流、往来,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工作人员轮岗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使负责某个预算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能充分掌握该预算单位的业务特征,以便提供更为优质的会计服务,并提高会计核算中心与预算单位对彼此的信任。
4.3 提高会计核算中心会计工作人员待遇
提高会计核算中心会计工作人员的待遇能有效解决会计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工作人员工作量日益增大,而待遇却没有得到同步提高,这是现阶段会计工作人员缺乏掌握各预算单位实际财务管理情况的时间,而无法为预算单位提供优质、满意的会计服务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会计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提不上来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此,应适当提高会计核算中心中会计工作人员的待遇,在不断充实会计工作队伍,解决会计人手紧缺问题的同时,通过提高工资待遇留住原有的会计工作人员,并招揽广大精通会计业务的会计精英。
4.4 实现会计业务的多样化及层次化
实现会计业务的多样化及层次化,能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使命感,提高工作效率。会计核算中心运行初期,预算单位原有的拥有中高级职称的、精通业务的会计工作人员职能从事单调、机械性的报账以及记账工作等,这大大地抑制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应有的才能无法发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会计资源不合理配置,甚至是严重浪费会计资源。基于此,应通过调整会计业务的工作安排来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从工作内容来看,可以按照预算单位的业务内容做一简要分工,业务精通领域不容的会计工作员可以自行组合成不同的工作团队,集体负责某一个或者多个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职能。另一方面,从工作层次来看,会计核算中心可以自上而下设置不同级别的岗位,如设立中心主任、副主任、主管会计、审核会计、基础会计等岗位级别,根据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以及工作能力进行提拔,给予基层会计人员成长的空间及动力。此外,会计核算中心应加大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培养及培训力度,使会计工作人员能够胜任不同的岗位,将会计核算中心的有序运行与会计工作人员的个人发展结合起来。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核算中心在运行中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在实际的研究及管理中,应树立正确的观念,不应因运行问题而否定会计核算中心的作用,应根据运行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通过调整会计核算中心的管理模式,明确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与银行之间的职责权限,提高会计工作者的待遇以及调整会计业务工作等,不断改进会计核算中心的管理,以便于为各预算中心提供优质的会计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文杰.加强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建设 促进事业单位财务水平的提高[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06).
[2]李清令.会计核算中心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J].内蒙古财会.2010(09).
[3]熊英英.会计核算中心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月刊. 2009(21).
[4]黄凯锋.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分析工作之我见[J].农业经济. 2009(06).
很多学者认为各单位会计核算存在个性,不可能实现全通用的电算会计。wu可否认,各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的确有很多个性,但这些个性往往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如各会计主体设置和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可能不1样,尤其是明细科目也许相差甚远,但它们都是会计数据分类核算的归属,其账户的基本结构仍然是左借右贷,可以用相应编码来表示各会计主体相差甚远的这些科目。又如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会计报表差别很大,但它们都是从账簿中采集数据编制的,可以运行电算会计不同的编表指令来编制这些差别很大的会计报表,而编表指令用户是可以自定义的。因此,对于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全通用理论研究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最感兴趣的是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它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共同的会计理论基础。自15世纪复式簿记诞生以来,会计核算已经形成了1整套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会计电算化虽然使得核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会计基本理论仍然适用。(2)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有1整套规范化的专门方法,如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形成1个较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任何单位的会计核算都要相互配合地运用这些专门方法。(3)整齐的会计数据流程。会计核算数据的总体流程具有高度共性,那就是“凭证数据1账簿数据1报表数据”。会计电算化中,账簿数据不是编制报表的依据,而主要为分类管理提供数据,并非可有可wu。因而只要是会计核算,任何单位都要遵循这1共同的会计数据处理流程。(4)通用的会计核算制度。2000年12月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这是11个不分行业、不分部门、不分所有制的全通用企业会计制度。这为全通用理论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5)各模块的全通用。在实务工作中,账务处理和报表模块被公认可以实现全通用,而其他如工资、固定资产、销售等模块,普遍认为经过努力也可以逐步实现全通用,但成本模块则普遍认为不能全通用。实际上各单位成本核算存在高度共性,利用编码技术和报表模块可以实现成本核算通用化设计。
综上所述,全通用理论是可行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全通用可以为管理信息系统和审计电算化提供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数据平台,实现会计数据资源的高度共享,从而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实务的发展。全通用理论框架主要由以下8个部分内容构成。1、核算方法全通用
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存储、加工和输出时所运用的1整套专门方法,其目的是为经营管理提供电子会计信息,实质就是会计核算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会计软件设计者总是首先调查数据流,完成科目编码和数据表的设计;然后分析任务,划分模块;最后围绕数据表和科目编码,自上而下地逐1模块设计调试,完成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数据输出等方面的设计任务。因而会计电算化核算专门方法有9个,即科目编码、数据表设计、模块划分、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和数据输出。这9个专门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不能相互取代,必须配合运用,共同构成全通用电算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9个专门方法全通用,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的技术性保障。
2、主辅核算全通用
日常会计核算,我们通过科目编码进行,也称为编码内核算。但编码并非万能,有些更详细的核算内容,仅依靠科目编码是wu能为力的。如工资1般按工资总额组成内容进行明细核算,很难同时按职工姓名进行明细核算。又如材料1般按类别或库别等口径进行明细核算,很难细化到成千上万的材料品种。这些工资到人、材料到品种等的核算内容,实际上是更为详细的明细核算,即使强行编码到如此详细的程度,如国内某些会计软件可进行九级编码,记账凭证的编制也wu法适应。因此,编码并不是越详细越好,也不是编码级别越多越好。编码内核算不能满足管理和核算需要时,就必须用编码外核算进行补充。哪些内容纳入编码内核算,哪些内容列入编码外补充,并没有现成的统1标准,完全要根据本单位核算与管理的特点和要求来决定。实行主辅核算相结合,既能适应日常会计核算需要,又能满足管理者对各种管理信息的需求。
编码内、外核算存在大量数据交流,比如各种口径的工资汇总表、发出材料汇总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辅助核算内容,都会产生大量表格数据,将其打印出来,就是原始凭证,需要据此编制记账凭证来输入机内。这些凭证数据的手工输入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容易出错。全通用电算会计应寻求1种更快、更有效率的自动输入方法,即表格输入法,来实现编码内、外核算的贯通。
3、主控模块全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