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04 10:28:5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安全运营的意义,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高速公路 运营公司 安全生产 标准化 意义与作用
中图分类号:U418.2;F5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142-01
为了避免出现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必须实现安全生产的标准化,按照相关的安全生产标准责任制度、安全标准管理制度、安全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实施。进而确保广大司乘人员安全出行,确保高速公路安全畅通。因此本文对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安全生产的标准化进行分析论述。
一、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多数的企业单位都认为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工作只是一项形式工作,另一部分认为其是一种形式上的安全教育工作,甚至会认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对安全管理工作起不到任何作用,而这些带有成见的认识都是片面性的、错误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只有切实的融入到高速公路日常运营管理中,在建设过程中明确机构体系、各个责任部门的安全权责以及安全生产目标,才能实现安全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因此也只有明确目标才能规划运营管理的整体方向;只有安全权责分明,才有可能在出现问题时得到及时合理的解决并且追究责任,具备以上几点条件能够促进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安全化、标准化。
安全生产标准化并不仅仅只是安全教育工作,其更是促进安全生产投入的基本保障,需要每一位高速公路员工都按照相关的安全生产条例与遵守法律法规开展作业,其能够对日常作业的安全性提供必要依据,使操作能够更加规范化。若在高速公路的日常经营管理中不遵守这些安全法规与制度,则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安全事故,使员工生命财产受到损害,工程建设延期,甚至产生不利的社会影响。为了进一步的促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还需要提升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升一线员工与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促进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专业化、安全化以及高效化。
安全生产标准化不会阻碍高速公路的建设、运营,相反,其还能够促进日常管理,为整个高速公路企业安全稳定运转提供保障。保证高速公路经营企业人、材、物能够顺利且安全的投入到运营管理过程中,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目标之一。与此同时安全生产标准化并不是只停留在形式上,其是对出现安全事故的紧急预案,为重大安全事故提供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案,其体现着风险管理与监控环节的质量水平。
高速公路企业有必要将安全生产标准化与企业的实际运营管理情况相结合,此种方式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质量水平,同时还能促进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朝着安全化、有序化、规范化的道路方向发展。
二、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必要性
安全生产标准化其本身具有的独特优势决定了其实施的必要性,针对不同施工情况能够提出必要可行的标准化方案,将高速公路的建设推向一个更高的新台阶。具体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政策的必要性。现阶段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安全生产标准化,并且已经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条例。
第二,组建专家团队的必要性。单凭政策的推行并不能完全的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其具体的落实还要满足先进的技术条件。当前我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专家团队已经基本成立,这也表明了相关专家作为技术支撑,因此其实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必要性。
第三,法规条例的必要性。高速公路的建设需要相关的法律条例来规范,安全生产标准化也是法规条例的一部分,因此其实施有一定的必要性。
第四,技术的必要性。为了能够保证机械作业设备的正常规范运行,需要尤为重视施工环节的技术使用,以保证技术的规范化、科学化、先进化。
第五,强制的必要性。法律带有强制性色彩,相关的安全监控管理部门要对违法行为做出公正严明的判断,安全标准条例则是重要依据。因此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具有实施的必要性。
三、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意义与作用
我国高速公路处在扩大建设规模与维护的高峰时段,参与高速公路日常维护施工的相关单位也在不断增多,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当前形式下,高速公路建设与维护单位将公司的经济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在施工中缩减材料费用与建设工期,这样使得高速公路建设、维护质量未能达到预期的标准要求,进而一些危机安全的隐患频发。为了预防这一类现象的发生,就必须实现安全生产的标准化。
当前我国并未制定高速公路的相关质量标准,只有一些相关的技术性文件中具体的指标要求。例如:各个服务区之间的间距要小于60km,在部分交通流量较大的区段,服务区的间距要小于50km。高速公路额服务功能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是车行的畅通,保证路段的通行车辆方便快捷;其二是汽车加油、修理,同时在服务区内还能提供较为舒适的休息环境;其三是高层次的贴心服务,提升服务的质量,并且保证行车环境的美观与舒适。
从高速公路开始联网之后,就极大程度上的降低了驾驶人员的违法乱纪情况的发生,有效的减少了高速公路通行费的损失。但由于我国的高速公路运行监管体制存在诸多漏洞,例如:文明服务要求不一致,各路公司标准不统一等。与此同时,收费站的工作人员不能严格对待工作,出现违规车辆补收通行费用不一致的问题现象。因此,高速公路的相关管理部门要将工作内容细化,不断更新完善各项规章条例,进一步的保障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的严格化、标准化、有序化,同时也是完善运营监管体系的必要途径。
高速公路本身就具有的零散性以及线性管理特点。由于高速公路的服务距离较长,服务面积较广,使其呈现零散分布。若想提升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就要合理的降低成本,严格规范各个环节,实施标准化管理就是达到规模效益的最佳途径。实现良好的规模效益即集约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集约化管理能够帮助高速公路企业实现企业的转型,促进产业的规模化,树立良好的产业品牌形象,而良好的企业品牌能够促使其在广泛而又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实现良性循环发展,促进高速公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由以上论述得知,企业要从自身的发展作为考虑的出发点,将标准化的管理理念融入到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工作中,最大程度上的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采用标准化的运营管理手段促进高速公路发挥其积极作用并且实现各方面效益的最大化。
四、结束语
我国的宏观经济需要使得高速公路建设工作增长迅猛,高速体系日益完善,但同时也出现了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不到位、高速公路施工养护不到位等问题,这也成为了影响高速公路功能有效发挥的重要因素。将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的理念与重要依据,对提升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质量水平、丰富高速公路的多样化职能具有关键性意义与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尾矿库;安全管理;博弈模型;对策建议
引言
尾矿库是指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堆积各类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除矿渣、尾矿的场所,一般指初期坝与堆积坝[1].尾矿库是维持各类矿山正常生产的必要基础设施,但由于其存在溃坝危险,严重威胁下游居民及财产安全,带来许多灾害隐患,因此它还是重大危险源.近几年来,尾矿库溃坝事故屡屡发生,破坏力巨大的尾矿库泥石流不仅对下游的生命与基础设施造成巨大危害,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例如,2000年10月18日广西南丹尾矿库垮塌,造成28人死亡、56人受伤.2008年9月8日在山西襄汾发生的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造成277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9619.21万元.2011年12月4日湖北省郧西县柳家沟排水井封堵井盖断裂,导致多达6000m3尾矿泄露,造成严重环境污染.为了保证尾矿库安全运营,国家法律规定了各参与方的相关义务与责任并进一步完善尾矿库安全现状基本数据库.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12655座尾矿库中存在安全隐患的约占40%,其具体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2].我国尾矿库安全管理存在数量多、规模小、尾矿库安全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多数没有进行安全评价[3].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尝试用博弈论的思想、方法来分析政府监督机构对尾矿库安全管理的监管,以及企业管理层对员工的管理,找出进一步降低我国尾矿库安全事故的思路、方法,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1尾矿库安全运营中各方利益的博弈关系
博弈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主要研究“理性人”如何进行策略选择,目的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现实经济、社会等多领域博弈过程中,各参与者之间的决策会相互影响,一方面参与者的决策易受他人影响,另一方面又影响他人.博弈论在我国各领域的研究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将博弈论运用到尾矿库安全生产管理中[4].对尾矿库安全生产各方利益进行分析,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与企业、企业与基层员工间构成了两方博弈关系:(1)政府安全生产监督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尽管政府监督部门基本完善了尾矿库安全管理体系,《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和《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对尾矿库安全运行管理做出了相关的规定,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企业冒着被监管部门查处的风险追求眼前利益,节省成本开支,无视安全管理标准、法规[5].政府监督部门对企业方安全管理维护是否进行监督,企业方是否能够按照尾矿库安全标准施工、运营、维护,这构成了安全管理两方面的博弈.(2)企业管理层与基层员工间的博弈.博弈的双方分别是企业管理层、基层员工,企业的选择空间是管理与不管理员工是否按照企业安全策略参与工作,基层员工的选择空间是履行与不履行职责.一方面,企业管理层若不加强管理、不采取措施、不强化安全意识,基层员工很容易忽于执行,对安全的重视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企业基层员工需要管理层实施安全激励,包括安全责任教育、经济补偿等.
2尾矿库安全运营管理博弈模型
2.1政府安全监管部门与某矿企业博弈模型构建假定政府监督部门与某矿企业对彼此间的战略均了解,且监督方采取检查行动就能发现安全问题.在安全管理博弈中,监督者通过采取罚款机制或不检查两种博弈行动来最大化自己的效益,某矿企业则通过降低尾矿库安全等级,减少安全管理成本投入等来增加自己的收益.基于以上假定,把本模型定性为完全信息静态模型.这里主要讨论混合战略纳什均衡问题.p为安全监督部门进行检查的概率,q为某矿企业按照安全标准运营管理的概率,gA为监督部门的期望效用收益,gB为某矿企业的期望效用收益.设定某矿企业不采取安全措施获得的违规收益为f,因违规被罚款的金额为if,i为相应罚款系数.监督部门的监督成本为c,若是监督部门实施检查且发现某矿企业没有采取安全应对措施则对其罚款的同时要求限期整改.基于上述理论,可以得到监督部门与某矿企业间的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针对上述博弈模型进行分析可知:(1)某矿企业采取安全保障措施的概率q与违规收益f、罚款系数i、监督部门的监督成本c密切相关.1)当检查系数i与违规收益f不变时,随着检查成本的升高,企业采取相应安全保障措施的概率降低.这是因为当检查成本升高时,监督部门会降低检查次数,从而企业敢于冒险降低安全保障等级,忽视安全管理.2)当违规收益f与监督成本c不变时,随着罚款系数的提高,企业按照安全标准维护、运营的概率也就越大.这是因为罚款系数越大,企业因违规需要支付的额外成本也就越高,从而对企业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3)当检查系数i与监管部门的监督成本c不变时,随着违规收益的提高,采取安全管理措施的概率也提高.这是因为随着违规收益的提高,必将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监督部门提高安全检查频率与质量,企业采取相应安全保障措施的概率也增大.(2)政府监督部门检查的概率p与罚款系数i相关,即随着罚款系数的提高监督部门检查的概率降低,这是因为随着惩罚额度提高,企业不愿为此承担额外风险,而更加愿意按照有关规定增加安全保障措施,从而导致监督部门检查的概率降低.2.2某矿企业管理层与基层员工之间的博弈模型构建假设企业管理者与基层员工在做出决策前不知道对方的行动,且双方做出决策时,时间上具有一致性,即将该模型定义为静态博弈模型.基层员工接受尾矿库安全作业合约同时履行安全职责的概率为β,β反映了基层员工履行安全职责效用偏好.企业严格管理基层员工的概率为α,同时α也反映了企业不愿意承担安全风险的效用偏好.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成本为n,基层员工因不履行或不及时履行职责而获取的企业报酬为k,若发现员工不履行职责或对员工进行考核且不合格,则没收员工报酬并实施罚款,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安全知识、专业安全数据分析能力、在线检测设备运用能力,罚款系数为h,即对员工罚款为hk,企业基层员工的期望效用为Wa,管理层的期望效用为Wb.基于以上理论,某矿企业管理层与基层员工间的支付矩阵如表2所示.
3案例分析
以洛阳市汝阳县付店镇泉水沟尾矿库为例,该尾矿库下游2km范围内有人口较密集的集市,一条承担全镇生活用水的河流,以及一条与外界连接的省干道,具体如图2所示,所以必须保证该尾矿库能够安全运营,不对当地居民生活造成安全隐患[6].(1)该钼矿生产地处山区且距县城较远,势必会增加政府监督部门的检查成本c,由于检查成本较高,必定会影响检查次数,即检查的概率p降低.考虑到上述原因,政府监督部门有意提高罚款系数i,即若检查出该钼矿生产企业安全措施未达到国家强制性规定,必须对其重罚,以抵消由于检查概率降低而产生的安全隐患,从而提高企业采取安全管理措施概率q.(2)该钼矿企业积极引进各种安全检测设备,同时加强对基层员工安全意识培养,即企业对基层员工的管理概率α远远大于其不管理的概率1-α,同时该企业也不定期对其员工进行考核,主要包括对尾矿库专业知识、专业安全数据分析能力、在线检测设备使用能力的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者没收其报酬并罚款.尽管对基层员工的管理成本n较高,管理概率α有所降低,但较高罚款系数h势必提高员工履行概率,同时也保证了该尾矿库的安全运营.
4结论
关键词:企业年金;“信托型”的管理模式;企业年金入市;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F8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6)03-0064-02
企业年金是基于国家强制性的基本养老保险之外,由企业和企业员工共同负担的一种补充养老保障体系,是一种养老保险的制度安排。从本质上讲,企业年金是一种延迟的支付承诺,具有定期缴纳,延期给付和长期储蓄三个基本特点,这三个特点使其具有三重性质,既有储蓄积累性质,又有投资增值性质,还有养老保障性质。
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存量规模近1000亿元。每年新增资金将在800亿元到1000亿元左右,预计到2010年,企业年金的市场规模应超过5000亿元,10年后将达到10000亿元。将这部分资金用于投资以获取收益有利于年金的增值。
一、年金“信托型”管理模式的确立
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作为企业年金综合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联合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确定了我国企业年金“信托型”的管理模式,2005年3月1日,《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运作流程》、《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信息系统规范》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专家评审规则》等四个文件将正式施行。标志着企业年金市场运行的法规体系已经大体形成,文件对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都提出了明确的规范。
二、确保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的安全措施
(一)建立良好的内控机制
虽然有关文件的实行为企业年金入市提供了合理的规范,而且面对如此巨大的年金规模,但企业年金不同于一般的投资资金,一是要定期对企业年金营运和监督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和实体的业绩进行评估二是定期对薪酬机制进行评价,以确保为各方“当事人”提供正确的激励三是对利益冲突的状况进行识别和监视并进行纠正四是建立对滥用特权信息和机密信息进行制裁的机制五是建立风险测量和风险管理机制。
(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获得有效的信息是各方进行制衡的必要前提,如果包括员工、受托人、投资管理人、托管人、账户管理人以及第三方中介机构在内的各个运营主体都无法获得和分享企业年金运营中的一些非保密性质的信息,那么相互之间的监督和制衡也无从谈起。信息披露是否准确、及时、完善,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年金计划运作效果。
(三)加快投资专业队伍建设
加快专业投资人才队伍的培养,争取尽快培养出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投资专业人才。随着我国加入WTO,可引进国外的专业人才为我所用,通过专业人才和机构对企业年金计划资产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投资运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基金的投资效率。
(四)保持制度的独立性
目前通过《试行办法》等法规已经基本确立了受托人、投资管理人、账户管理人和托管人之间地位和作用,为企业年金的独立性运作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但是,在具体操作和实施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目前的企业年金运作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原来的金融机构的基础上,机构运作的风格、特点和一些原有的传统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有负面影响。加强企业年金治理就是要消除这些负面的影响,形成规范有序的运作模式。
对于同一个机构内部,要将企业年金基金运作与其他自有业务分离开,建立有效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人员安排和信息处理的“防火墙”,而对于同一个集团下面,则需要关注同一集团子公司参与不同企业年金环节过程中的公平性和独立性,严格防范非公允的关联交易是保证安全性的前提。独立的管理机制能为市场冲击提供缓冲阀,有效保护持有人利益,以推动企业年金市场健康成长。
(五)加强投资监管力度
根据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和企业年金计划发展现状,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监管的主要内容包括1)准入机制2)风险分散机制3)外部监管机制4)基金担保机制5)市场退出机制。政府在企业年金监管中应扮演主要角色,各职能部门应各有侧重,相互制约,避免权力重叠。另外,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管法律法规,使监管有法可依,从而更进一步保证企业年金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刘俊延“浅析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的现状” 《经济问题探索》 2004(9);
2巴曙松“借鉴OECD准则完善治理结构是年金安全的保证” 《证券时报》 200581;
3“年金市场四大金刚就位”中证网2005.08.03;
【关键词】云计算技术;煤矿安全;监控
云计算的出现大大降低了知识普及的成本,使信息技术更容易被人们获取和使用。随着煤矿现代化脚步的加快,视频监控服务被引用到煤矿企业,云计算也逐渐被应用到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里。
1 云计算的概念及其原理
目前IT 界对“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还没有确切、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是此前IT领域几项重要理念与技术___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透过这项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达成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 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效能的网络服务。
2 云计算的主要特点
2.1 超大规模
“ 云”具有相当的规模,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 多万台服务器,Amazon、IBM、微软、Yahoo等的“ 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企业私有云一般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 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2.2 虚拟化
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 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应用在“ 云”中某处运行,但实际上用户无需了解、也不用担心应用运行的具置。只需要1 台笔记本或者1 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用户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
2.3 高可靠性
即使用户的个人计算机崩溃了,其所有的数据仍然在云里,仍然可以访问。
2.4 通用性
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 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 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
2.5 极其廉价
由于“ 云”的特殊容错措施可以采用极其廉价的节点来构成云,“ 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业无需负担日益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 云”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较之传统系统大幅提升,因此用户可以充分享受“ 云“ 的低成本优势。
3 云计算在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3.1 云计算的架构
云计算对虚拟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分为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以及软件即服务3 个层次。每一层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也为上一层提供服务。其中1 个云管理平台和3 个逻辑层构成了云计算的架构。
3.2 关键技术
在基于云计算的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中,其关键技术为:煤矿及井下信息资源的虚拟化、矿井监测及数据信息的分布式管理、煤矿信息的海量存储、煤矿地上控制中心的并行编程模式以及云平台的管理。
(1)煤矿及井下信息资源的虚拟化技术
煤矿及井下信息资源的虚拟化技术作为该系统云计算的基础,替换了物理资源。用接口的虚拟资源替代了用户所利用的物理资源,但是与物理资源的功能相同。用户只需使用,并不需要了解虚拟资源是建立在一个物理资源上还是多个物理资源上。其中存储虚拟化、操作系统虚拟化和应用虚拟化是煤矿及井下信息资源的虚拟化的具体分类。
(2)矿井监测及数据信息的分布式管理
矿井监测及数据信息的分布式管理保证了在多节点并发执行环境中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关键点是系统状态同步的重要因素,当关键点出现问题时,矿井监测及数据信息系统就需要将服务迁移。其分布式资源管理技术中的锁机制能够保证数据操作一致,协调多任务对于资源的使用。
(3)煤矿信息的海量存储
在煤矿海量信息的存储方面,云计算采用分布式存储来保证井下实时的监测信息、地质结构、瓦斯浓度监测信息等,它的优点是经济、可靠性高、可用性高。其可靠性是用冗余存储来保证的,由于廉价计算机的硬件不可靠性,云计算则采用可靠的软件弥补方式来保证。此外,设立在云下的多台服务器解决了单台服务器不能满足存储量的需求,同时增加了可靠性。存储的井下信息资源能通过云管理软件实现统一管理。
(4)煤矿地上控制中心的并行编程模式
煤矿企业的云计算资源是高效的,这与它的编程模式是分不开的。编程人员和用户必须完全了解云计算的任务周期和后台复杂的并行执行。MapReduce编程模型是煤矿地上控制中心使用的云计算分布式计算模式,它的特点是许多细粒度的子任务从大任务中分割出来,然后将这些子任务分配给各个节点上的计算机执行,最后将子任务汇总完成的一个海量数据处理过程。
(5)云平台管理技术
云计算的神经网络也就是云平台管理技术,它使得海量的服务能够协同作业。此外,云平台管理技术能够快速的诊断和修复云计算系统故障,并且方便的分配任务和管理各个节点计算机。在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中,云平台软件被安设在地上控制中心,井下的实时信息传递、各工作面的安全监控以及各个节点计算机的工作分配和纠错处理都由云平台来完成。
4 基于云计算的煤矿井下安全视频监控系统
井下视频监控系统集合了各个工作面的视频感知设备,而且要求有历史记录。海量的视频图像信息存储,再加上对这些井下视频信息加以智能化分析、搜索、数据挖掘等运算,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是不能满足的。云计算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高效的计算能力、以及海量的存储能力为井下视频监控系统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况且各种计算服务的动态性也要由云计算来完成。基于云计算的井下视频监控系统可分为采集层、传输层、支撑层和应用层。
4.1 采集层
采集层负责将井下各个监测点的视频信号收集并做图像格式压缩转换处理,视频监控即服务将各个摄像头的信号统一接入平台,连接的平台的互联网用户能够轻松的访问。
4.2 传输层
传输层负责将采集层压缩转换的视频信号交互汇集到一起,然后进行传输。
4.3 支撑层
支撑层主要包括支撑平台运行的基础资源、基础软件系统、基础管理、视频数据的分布式存储以及数据挖掘、分析等内容。其中虚拟资源和物理资源构成了基础资源,这些资源以云存储方式存储并可以为用户提供浏览服务。像系统数据库、网络服务、应用程序以及网络消息服务都属于基础软件。像入井人员管理、视频资源管理、各节点计算机任务分配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监控终端管理等都属于基础管理。支撑层主要对外提供平台即服务和基础设施即服务。
4.4 应用层
应用层属于一个子系统,它将不同用户的需求收集并组成各种服务,该层具有完整性和适应性特点。在井下视频监控系统的云结构中,应用层主要为用户提供井下各个工作面的视频监控服务。由于用户的多样化要求,使得传统的视频服务往往会遇到视频格式问题,应用层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用户可以很方便快捷的将视频监控信息调用。
5 结束语
云计算的逐步发展解决了传统的煤矿安全监管系统的难题,比如说视频处理及分析、海量存储问题、资源共享问题。在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引入云计算,使得该系统能够快速有效的为煤矿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向阳.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平台构架与应用功能研究[J].煤炭技术,2012(1).
[2]梁晓晖,赵滨.基于云计算架构解决煤矿检测系统信息采集关键问题[J].煤炭技术,2011(5).
关键词:变电运行;安全隐患;措施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A
随着城农网改造及自身基础设施的不断更新,对电网安全运行的要求也不断升级。由于电力系统设备多而繁杂,故障率较高,无形之中增加了维护的难度,而工作人员又数量有限且分布偏散,工作枯燥乏味,导致思想松懈,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将直接影响到电网的安全运行。
一、变电运行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一)误操作导致的安全隐患
在电力系统中,变电运行设备多而繁杂,故障率较高,维护难度也在不断加大。作为变电操作的直接执行者,由于工作的单调乏味,导致运行人员思想松懈而在操作方面产生偏差,致使电网运行的安全性、有效性受到影响,甚至引发重大事故。惨痛的事实表明,具体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低下、精力分散、安全意识不高是导致变电运行工作误操作的直接原因。
(二)安全管理薄弱导致的安全隐患
在现代安全管理中,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安全管理环节较为薄弱,对于科学规范流程的可控性较差,应当不断改进系统技术与安全生产相匹配的管理方式来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在变电运行安全管理方面,其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1)管理制度不健全;(2)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3)安全培训力度较弱;(4)缺乏正确的安全生产管理决策;(5)设备管理不完善等。
(三)设备陈旧导致的安全隐患
目前电力企业的许多电气设备使用期限较长,逐渐步入老龄化,设备的陈旧导致故障率不断提高,对整个变电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加之变电运行设备检查不到位、更新不及时,也致使安全隐患不断升级。
二、变电运行安全隐患的应对措施
(一)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综合素质
变电运行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预防安全隐患的根本,因此应特别注重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技术素质、意识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根据变电运行实际工作的经验,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应以个人主动为主,单位组织培训为辅,分步结合工作实际按步就班地进行。同时,教育和引导职工学会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加强个人修养。在实施过程中,要让职工有一种压力感和紧迫感,它不仅是政策压力所造成,而是职工思想觉悟的提高使他们真正意识到安全生产才是企业发展的成功之源,从而激发职工提高综合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电运行人员要认真贯彻执行变电运行管理制度,提高变电运行管理技术水平,熟练掌握处理各种电气事故的技能,对事故隐患能够做到“可控、再控”,保障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二)明确安全生产责任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并将其进行层层传递。首先明确细化各个岗位的具体责任,完善与提高现行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建立奖惩机制,将安全责任详细分解到每个岗位与工作环节,将安全生产控制与系统正常运行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好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层层渗透,并进行严格考核,采取考核结果与奖惩制度紧密挂钩,以严密的制度、严格的监督、严肃的问责提高安全生效应。
(三)增强安全生产技能及实践操作能力
必须将职业技能提升作为有效防范变电运行事故的一项重点来抓。变电所应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使变电运行人员熟练掌握职责范围内的设备现场布置、系统联接、结构原理、性能作用、操作程序,并具备设备的简单维护、保养能力;同时积极开展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提高运行人员的事故处理应变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
(四)完善设备安全管理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加强设备安全管理是变电运行工作的重要内容。(1)加强设备基建时期的管理,主要包括:1)选用型号匹配、性能优良的电气设备;2)检测设备的各项功能是否完好;3)做好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质量监督,严格把好验收关,避免因施工质量、设备本身接线错误引起的事故。(2)加强对运行设备的巡视、检查和维护;加强运行监盘,认真对表计、信号等监控设备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巡视检查中发现电气设备异常时,要充分利用设备所表现出的声音、颜色、振动、气味、温度等变化状况进行辩析;要合理安排设备的特殊巡视和正常巡视间隔时间,对存有缺陷的设备适当增加巡视次数。(3)要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制定修试计划,定期消除设备的隐患;同时要把好设备修试后的质量验收关,加强操作机构、保护接线、压板位置、整定值的检查,防止由于修试不当引起的设备事故。
(五)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全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以当前电力企业变电运行工作中发生的各种事故案例作为典型教材,引导职工发现并及时解决,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对运行安全方面存在的事故隐患进行系统分析与总结,特别对于重复出现的问题,必须要强化改进,让职工在对误操作的分析与对照之下提高自身规范操作能力。对于关键环节的操作培训务必要加强,以日常维护及重点操作等方面为着力点,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能力。
三、结语
在变电运行中,严格遵守各项安全制度,是预防变电运行事故的有效措施。这就需要变电运行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各种管理制度,同时在加强自身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熟练掌握处理各种电气体事故的能力,从而避免各类变电运行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刚. 对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的探究[J]. 广东科技. 2009(03)
[2] 朱爱军. 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及故障排除[J]. 价值工程. 2010(08)
[3] 王建军. 浅谈变电运行管理[J]. 科技传播. 2011(10)
【关键词】电气设备;运行安全
锅炉是具有高温、高压的热能设备,是特种设备之一,在机关、事业企业及各行各业广泛使用,是危险而又特殊的设备。一旦发生事故,涉及公共安全,将会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锅炉房内的电气设备一般情况下涉及到引风机,鼓风机,循环水泵(系统水泵),锅炉加水泵,水位计,自动水位探测及控制设备,锅炉加煤(油、气)设备,软化水设备及这些设备的电路铺设。科学合理地拔出锅炉房内电气设备的不安全隐患,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当前锅炉房电气设备运行现状
当前我国对锅炉房内的电气设备安全运行重视度还不够,比如说不重视某些电气设备的型号和安放地点,使得锅炉房各个不同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环境与电机、起动控制设备、灯具和导线型式不是很适合,举个例子在煤粉仓、制粉系统类型的锅炉房,它的电气设备要求必须是隔爆防爆型;而像水泵房、水处理间这样的锅炉房,它的电气设备必然是要求具备防潮、防腐蚀性能,以防止表皮被腐蚀从未导致漏电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二点最应清楚认识到的应是电气线路铺设的合理性。当前有写锅炉房的施工人员没有正确认识到这一点,普遍存在把电气线路设在汽水、水水换热器、蒸汽或热水管理、热水分水缸、分汽缸的附近或上方,有的在高温、潮湿、粉尘、腐蚀场所采用明线铺设。要知道这些地方的温度在某些时候是很高的,电线的塑料表皮极易被溶解从而引发事故。其次常见的现状就是事故不能被及时发现,主要原因就是在装设锅炉水位表、锅炉压力表、仪表屏和其他主要操作的地点和通道处,或是照明照度值不够,或是缺乏事故照明。从而等事故发生了,导致来不及挽回,造成重大的经济物质损失。日常检测和维护管理是当前人们最不能确保完成的任务,但这在预防事故发生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因为有的时候会发生锅炉房烟囱避雷针的引下线、电气系统接地保护线及液体燃料管道静电接地装置,引下线(接地线)可能会发生断路,或是接地处被腐蚀接触不良。综上所诉,当前我国锅炉房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是除了个别技术的存在的问题外,大多是人为导致的因素。比如说施工安装没有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或是建后疏于管理,或是企业对设备进行维修、更换时擅自更改原设计所致。
2.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注意点
2.1硬件设备上的整治
应当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对于不同环境下的不同锅炉房,采取不同材质、性质、要求的电气设备。对于可以淘汰的型号以及故障频发的电气设备应有计划的及早淘汰并更新,对于布局不合理的设备,可以要求技术人员重新设计、检查,在保证原有功能即控制方面不变的条件下,对不适当科学的安排进行调整更换,拔除所存在的可能性的安全隐患问题。在电路铺设这一方面,某些地方比如说锅炉的表面、烟道的表面、热风道及热水箱和其他载热体的表面,它们的平均温度一般都在40~50℃或以上,电路的表面一般情况下为塑料,这样的温度会导致线路绝缘过热而加速绝缘损坏,正常情况下电路的铺设应避免沿上述表面敷设。z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即电线线路必须沿载热体表面铺设时,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都应谨记采取相应的隔热措施。一般情况下在锅炉房内、水处理间、配电间内的电线线路适合采用包裹金属管式电缆布线,值得注意的是电线的接线处不能暴露出来。
2.2人为因素的注意事项
日常检查和定期维修对于有些人来说,觉得没有必要、浪费时间,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就像是一根导火线,最大的责任不在于你,但你也逃不了干系。“责任到人,考核到人”强化组织保障,是一项可行的措施,能强制要求人们以自己的工作为重点,减少偷懒情况的发生,其次应严格贯彻公司“逢停必检”的要求,本着“宁繁不简、宁细不滥、全面检查、把握重点”的工作原则,对小组人员划定“责任田”,尽量避免交叉检查和互相依赖,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令攻坚人员时时感觉“头悬利剑”。除了日常检查外,配电室的状态也应得到重要的关注,它是整个电气设备的核心,工作人员应该保证配电室的门、窗关闭,为了防止一些小动物比如鼠、蛇的侵入、咬啮,配电室与室外相通的洞、通风孔及地下电缆沟应添加网罩装备,将这些动物排除在外。配电室的防护等级有其相应的标准,锅炉房的配电室的防护等级不宜低于GB4208-84《外壳防护等级分类》的IP3X级,对于雨雪天气还要注意直接与室外露天相通的通风孔会不会飘入这些物质。
2.3加强电气设备运行防护
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实,但每次锅炉房内发生或大或小的事故有八成原因是由于没有及时排检。出于这个问题,工作人员可以被强制要求根据受热面特点,制定锅炉设备重点检查项目及周期表,大、小修时全面检查,临检抢修时重点检查,充分利用每次停炉机会发现和消除潜在隐患。聘请系统内业绩较好的专业防磨防爆检查人员充实检查队伍,提高检查效果。在此基础上,摸索出以检修队伍、外聘防磨防爆专业小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由检修队伍进行第一轮检查。其次,外聘的防磨防爆专业队伍与检修队伍“背对背”交叉检查。再次,本公司小组第三遍排查。在解体汇报会上,三方互通检查结果,制定检修策略,逐条落实整改。第四步,把好验收关。三方人员共同验收检查结果和整改情况。第五步,三方人员共同检查水压试验结果,确保试验合格,炉管无泄漏、无残余变形。“三五”防护因地制宜、全面覆盖、步步递进,确保锅炉房电气设备及其他设备的检查全方位、零遗漏。
3.结语
锅炉房作为一种能量的转化装置,小到家庭社区,大到公司企业、机关,它的应用已经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承载着巨大的能量来造福人类,却也由于人类的疏忽或其他原因,给人来带来某些方面的经济甚至人员伤亡的损失,随着时代的推移,事故的频发,锅炉房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在重视其本身性能的基础上, 人们切不可以偏概全,设计到锅炉房内的每一个细节都应得到相同程度的重视,当前出于电气设备不安全运行的情况,人们应该逐渐将视线聚焦于此,并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太极拳;心境; β内啡肽;女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3-0356-03
“内啡肽假说”是关于运动后心理状态改善的生理机制的重要学说之一,该假说认为,长期体育运动导致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体内β-Ep变化有关。[1]笔者对已有的有关体育活动的心理效应研究后发现,其在锻炼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第一,锻炼方式主要以有慢跑,功率自行车,以及游泳锻炼为主,而将中国传统的太极拳作为身体活动方式的研究较少,即使考虑到了太极拳的运动方式,但仍然处于理性思辩层面,缺少实证性研究;第二,研究手段主要是心理测验或问卷调查,鲜见心理测验与生化指标测定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第三,在大量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中,大多只注重认识分析,对于体育活动为什么能改善心理健康的问题上,缺少对其影响机制的研究。鉴于此,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以中国传统的太极拳运动作为干预策略,探讨其对女大学生心境和血浆β-Ep的影响,试图进一步分析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适宜的体育活动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可能机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从淮阴师范学院外文系和教育系选取女大学生67人,并对她们进行个别访问和调查,筛选出无太极拳运动经历、无体育锻炼习惯的健康女大学生38人,平均年龄为(20.35±0.88)岁;平均身高为(160.80±4.30)cm,平均体重为(51.22±9.43)kg,
1.2实验方法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在不中断大学生正常生活秩序的前提下,进行太极拳干预方法,同时辅以问卷调查、结构性访谈、检测法等。
1.2.1锻炼方法与分组受试者按自愿原则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太极拳运动组,20例,学练太极拳简化24式,配有音乐伴奏,每天1 h(10 min 准备活动,40 min太极拳,10 min放松练习)每周3次,(分别为周一、三、五),采用遥测心率仪对运动强度进行监控,心率控制在100~120次/min有氧运动范围之内,持续8周(2006年3月~5月);另一组为对照组,18例,每次太极拳运动组在同一时间给她们进行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的讲座,并看有关女性减肥和形体锻炼的录像片以及早间新闻,每周3次,同样持续8周,在这8周内对照组女生被告知不允许参加任何身体锻炼,整个实验过程由专门教师监控,教师在实验前经过培训和辅导,整个实验过程无一人中途退出,出勤率达80%。
1.3实验工具和测试指标
1.3.1心境状态量表(POMS)该量表由华东师范大学祝蓓里教授1994年修订中国常模, 信度在0.60~0.82之间,平均为0.71,该量表由40个形容词组成,包括紧张、愤怒、疲劳、抑郁、精力、慌乱和与自尊感相联系的情绪7个分量表,均采用5级记分法(0~4分)每一分量表的最高得分分别为24、28、20、24、24、20、20最低得分均为0分。
1.3.2生化指标测定清晨7点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血浆于-20℃冰箱冻存, 用放免法测定在安静状态下前后两次血浆β-EP的含量,试剂盒由武汉博士得医学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由淮安市第二人民医药放射科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检测,测量仪器为国产GL29II型C计数仪。
1.3.3测试指标心境(POMS)、安静状态下血浆β-EP。
1.4研究程序1) 实验前采用POMS心境量表测量女大学生相关心理状况,太极拳运动组与对照组所有成员测试都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并于当天清晨空腹抽取太极拳运动组(20人)与对照组组(18人)安静状态下静脉血3ml,冷冻待测血浆β-EP含量。
2) 实验后测试内容与方法同实验前的测试。
3) 数据处理。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为显著性标准,P≤0.01为非常显著性标准。
2实验结果
2.1太极拳运动组和对照组组心境量表得分比较表1。
结果表明1)太极拳运动组在紧张、疲劳、抑郁、3个负性因子均分显著低于实验前,且消极纷乱总分显著低于实验前,精力与自尊2个正向因子均分实验后则高于实验前,并有显著差异;TMD总分也显著低于实验前,TMD分是从总体上反映心境状态的指标,由心境状态的消极心境总分之和减去积极极心境的得分之和加系数100构成。即TMD=(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精力+自尊感)+100 ,说明太极拳运动干预改善了心境状态2)对照组在紧张、愤怒、疲劳、慌乱,自尊这4个负性因子高于实验前,但无显著性差异,TMD得分、精力及抑郁因子均分则有所下降,无显著性差异。
2.2安静状态下血浆β-Ep含量分析表2。
结果表明1)太极拳运动组安静状态下β-Ep含量实验后显著低于实验前 2)对照组组女大学生血浆β-Ep含量实验后低于实验前,但无显著差异。表明,8周的太极拳运动对体内β-Ep产生了影响。
2.3太极拳运动对女大学生血浆β-Ep和心境相关性分析
为了说明女大学生体内β-Ep水平的变化是否和心境的变化之间存在相关性,固将研究结果输入计算机进行SPSS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太极拳运动组女大学生体内β-Ep水平和紧张、疲劳、抑郁、自尊的变化呈显著相关(表3),虽然在愤怒和慌乱这两个分量表上的得分和β-Ep水平相关性不显著,但TMD总分的相关性非常显著,即女大学生体内安静状态下β-Ep水平的降低的同时伴随着心境的改善;对照组组女大学生实验前后的心境各分量表以及TMD得分和β-Ep相关系数不高,见(表3)该结果提示β-Ep水平的变化和心境的变化呈现相关性,β-Ep可能是介导太极拳运动改善情绪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3讨论与分析
3.1太极拳运动对女大学生心境的影响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而心境是具有感染力的持久的,弥散的,微弱的的情绪状态,保持良好的主导心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表明,太极拳运动组女大学生在紧张、疲劳、抑郁、3个负性因子均分都有所降低, TMD总分达到了显著水平(P
3.2太极拳运动对女大学生β内啡肽的影响β-Ep是一种内源性阿片肽,广泛存在于脑及多种组织中,具有神经递质或激素的作用,并可影响多种递质或激素的释放,因此对神经、内分泌、免疫、心血管等系统及精神活动均有调节作用。内源性阿片肽介导运动可改善不良心境(抑郁、焦虑),介导运动提高痛阈,并可调节免疫力、心血管、消化、呼吸系统。不少研究认为,运动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降低焦虑水平,缓解紧张,促进心境的积极变化。Lobsten研究认为,健身训练不仅降低外周EP的基础水平,并能有效改机体的精神抑郁状态。[5]研究还发现,中等负荷的运动训练可以引起机体安静状态下血浆β-Ep水平显著下降,从而说明,中等负荷的运动训练可以使下丘脑β-Ep含量升高,而使血β-Ep含量下降。[6]尹剑春等人的一项研究认为,大鼠心理应激后在适当的环境给予中小负荷的运动训练能有效地增加大鼠抵抗应激的能力,改善应激大鼠的情绪反应,减少内源性β-Ep的释放,维持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免疫功能的稳定。[7]但有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后即刻,血浆β-Ep水平显著提高,这种提高同时伴随有精神愉快的效果。[8]这些研究从实证的角度说明了β-Ep和心理变化的关系,但未能揭示运动产生的即刻心理效应、长期心理效应和β-Ep的关系,这可能是以后研究的方向。本研究在以有氧运动强度(心率控制在100~120次/min)、持续时间为1 h、频率为每周3次为基本条件运动干预后,太极拳运动组女大学生在安静状态下血浆β-Ep含量降低,对照组组β-Ep水平未达显著差异,但有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太极拳运动组伴有紧张、抑郁、疲劳、TMD得分降低并有显著差异,即心境状态改善。而对照组组则在实验前后心境状态量表各分量表得分以及TMD总分的变化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血浆β-Ep含量的变化可能与心境的改善呈现相关性,且血浆β-Ep可能是介导适宜运动改善情绪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方法学缺陷,如锻炼者的期望效应,安慰剂效应,和大样本设计等,希望有其他研究者能够更深入的进行后继研究。
4结论
1) 八周太极拳运动能有效地改善女大学生心境水平。
2) 血浆β-Ep含量的变化与心境的变化呈现相关性,且血浆β-Ep可能是介导适宜运动改善情绪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516.
[2] 陈新富,刘静,邳丕相.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妇女心理健康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79-82.
[3] 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3-64.
[4] Berger B. G. Exercise and Mood; a Selective Review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Employing the Profile of Mood States [J] J.Appl. Sport Psychology. 2000,(12):69-92.
[5] Lobsten DDDecrease in Resting plasma beta-endorphin and depression scores after endurance training[J]. Sports Med Phys Fitness,1991,31:543.
[6] 颜军,金其贯,顾小明.运动训练对应激大鼠中枢和外周β-Ep的影响[J].体育与科学,2001(22):58-60.
当前,1采空区、沉陷区等各类隐患已直接影响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蒙西电网枢纽核心的大型主力电厂,有多条线路特别是220千伏及500千伏线路通过采空区,供电负荷已占全区50%以上。如因塌陷造成倒塔断线,将会直接造成电厂解列、地区电网崩溃甚至电网瓦解等严重后果,并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会给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因此,依法抓紧治理采空区威胁输电线路安全显得刻不容缓。
一、采空区危害电力设施安全现状
采空区危害电力设施安全现状情况汇总表
二、采空区危害电力设施安全情况分析
(一)采空区地质结构对电力设施安全影响分析
采空区地质地貌是影响塌陷速度、区域的重要因素之一。以薛家湾和乌海两地为例,薛家湾地区地层多以沙土、粘土为主,地层下缺乏岩石支撑,所以塌陷速度快、塌陷面积大,容易出现突然性随时塌陷。除了一般的垂直之外,还可能出现山体滑坡,对杆塔、线路、变电站等电力设施造成严重威胁。乌海地区地层以砂砾岩为主,地层承载能力相较薛家湾地区强,不易出现山体滑坡等严重灾害,同时,塌陷也主要以垂直塌陷为主。
(二)采空区地下开采方式等不利因素分析
采空区杆塔发生倾斜、下沉、侧移甚至倒塔,与开采区在塔基下方是否按照规定预留支撑煤柱有直接关系;也与煤矿采空区的顶板构造、破碎程度以及煤层开采高度、覆盖厚度、岩性、杆塔坐落在开采工作面的位置有关系。因此,在治理上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影响,针对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
三、采空区电力设施安全隐患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高,安全意识不强
有关煤炭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采空区对电力设施危害的严重性,缺乏电力设施保护意识,尤其缺乏主动防范意识,缺少事故预防及处理的相关措施和办法,电力供应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观念淡薄,电力工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认识不到位。
(二)法制观念淡薄,责任主体模糊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不够,造成部分煤炭企业误认为采空区上方电力设施安全责任主体为电力企业,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第三十二条:“因开采煤炭压占土地或者造成地表土地塌陷、挖损,由采矿者负责进行复垦,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由于对责任主体认识不清,在预防和处理事故时“推诿扯皮”现象严重,直接影响了事故的预防与处理进度,使本应能够得到及时处理的安全隐患变成安全事故。
(三)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力度不够
各地国土资源部门和煤炭、电力企业之间协调沟通较少,没有建立长效联动机制,对于采空区内电力设施安全事故缺少事前处理对策。此外,当地煤矿企业与电力企业之间也缺乏沟通联系,有的煤矿企业不清楚自己煤矿上方的电力设施具置,有的电力企业不知道自己的电力设施是不是处在采空区上方,此类信息不对称是引起采空区电力设施安全保护工作混乱不堪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采空区长期有效的预防措施不力
目前,采空区电力设施安全事故处理大部分以事后处理为主,缺乏事前预防和事中维护措施,不能够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给采空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合理处置带来了困难。
四、治理采空区危害电力设施安全建议
(一)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电力设施保护意识
各地区要针对采空区特别是煤炭采空区严重威胁电力设施安全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国务院《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电力设施工作重要性认识,树立依法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积极引导有关企业形成主动预防、科学治理的保护电力设施观念。
(二)加强电力行政执法工作,严格落实行政审批制度
电力设施保护是电力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各地电力行政执法办公室要组织执法人员深入研究本行政区域内采空区的发电企业、电网经营企业、电力用户等各类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实际情况,掌握电力生产、输配、使用等环节的设施、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内在规律,要建立和完善电力行政执法工作的协调机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采空区,及时采取签订整改协议,下达《电力行政强制措施通知书》的办法,扎实开展电力行政执法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的经济和信息化委、安全监督、国土、林业、城建、规划等相关部门,应按照内经信电力字〔2011〕171号文件规定,在电力设施保护区范围内规划、批准建设各类项目,先行报电力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开工建设,重点做好电力设施保护区内开挖施工等作业的行政审批工作。
(三)健全组织机构,加强信息沟通,形成长效机制
有关地区人民政府抓紧成立由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的组织协调机构即“采空区电力设施保护治理领导小组”,联合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电网企业、煤炭企业等单位参加。各职能部门和企业的直接负责人作为组织成员负责协调解决采空区电力设施保护的具体问题,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和情况通报制度,专题分析研究区域煤炭采空区上及煤矿矿区范围内电力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及商定解决问题的措施。
各有关电力企业、煤炭企业应加强信息沟通,将电网线路规划和煤矿井上下对照图等信息及时提交领导小组。电力企业应及时将电网规划建设等信息通知相关煤矿企业,协助煤矿企业提前做好开采规划,采取预留保安煤柱及其他安全措施;煤矿企业应将开采计划、预留保安煤柱和工作面位置等信息提前提供给电力企业或领导小组,形成互通信息、互相协作、密切配合的联动保护机制。按照“谁侵权、谁负责、谁治理”的原则,明确电力企业与煤炭企业之间的社会责任和安全责任,签订《采空区电力设施保护协议》。制定出台供电企业与煤炭企业协作联动防范和治理隐患的长效机制。
(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固采空区塌陷的杆塔
各供电企业要对煤炭采空区塌陷严重的地段缩短巡视周期,坚持每周至少进行两次巡查。在重点地段线路安装杆塔倾斜在线检测装置,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电力企业应针对各类电力设施安全事故做好应急处置预案,适时购置准备抢修塔和抢修工器具、导线、地线、光缆、金属工具等,编制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结合季节特点不定期开展杆塔塌陷事故演练,编制负荷切改方案。对采空区内存在地表深度塌陷情况的,采取可调式加固基础等科技手段,通过及时调整拉线和绝缘子缓解其杆塔受力。特别是对地表有电力设施的要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制定技术措施逐级审批。
(五)科学规划电网路径,总结推广先进治理经验
电网企业要将煤田情况、采空区情况等信息纳入规划参考信息范围,改变过去单一从接带负荷角度出发规划重要电力设施的观念,科学规划变电站出线路径,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采空区提前做好路径规划预案。电网规划建设前应告知相关煤炭企业,在不损害煤矿企业利益的前提下,煤矿企业合理规划开采路径,提前做好保护电力设施安全的措施。
积极探索采空区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的新方法,确保输电线路平稳运行。当地政府应认真负起责任,将采空区范围内的电力设施防治纳入采空区整体治理方案中。具备条件的应新辟路径,逐年逐步地将线路迁移出去;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应积极筹措资金改造加固;对基于现状而采空区不断扩大甚至有沉降趋势的,政府应积极协调资金,供电部门主动提供技术工程加固方案。鄂尔多斯电业局与神华金峰煤业公司为解决好煤炭采空区与电力设施的矛盾依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机场飞行区停机位分布较广,机场内各货物、行李保障单位车辆运输距离远(现有最远31停机位至T3候机楼正常行车时间约27分钟左右,其它远机位至T3候机楼需要15至20分钟左右),运输过程中偶有发生集装箱、板掉落或车辆故障等各类突发事件(如有突发事件发生,接到信息至事件现场一般响应时间约20分钟以上),且较多车辆运行路线与飞机滑行路线、自滑停机位有交叉重合,为做到及时响应(10分钟内到达现场)集装箱、板掉落或车辆故障等各类突发事件,最大限度避免影响航空器运行、现场操作及机坪内交通运行。
报告人建议:
1、由机场飞行区管理部牵头,联合深圳机场地面服务公司、深航货运公司、南航深圳分公司机坪保障部、深圳机场货站、顺丰货运,将深圳机场航空器活动区按停机位分布划分为五个区域,区域的划分采取就近原则,确保快速处置。制定货物运输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并与货物运输保障单位签署分区管理协议。在不增加参与单位人员、设备的前提下,整合救援资源,统一应急处置程序,规范流程。
2、各货物运输保障单位配置所辖区域的叉车及配套应急设备(钢丝绳、绑带、撬杠、垫木等),并向机场飞行区管理部报备。定期巡视检查辖区内叉车及配套应急设备的完好性并配备应急钥匙,保证救援车辆的可适用性。
3、各货物运输保障单位共同编制应急处置预案(操作流程、操作规范),由机场飞行区管理部审核。并制定培训及复训方案,对本单位指定的联动应急处置联络员进行设备操作差异性培训,让每个参与的联络员都能熟练操作各单位不同类型的应急处置设备。各保障单位提前安排好当月值班联系人和公开24小时值班电话,确保能及时响应(10分钟内到场)并协助处理辖区内各类突发事件。
为什么当前安全威胁会变得如此严峻?Fortinet技术总监李宏凯在研讨会上指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工程学的传播特性自然是两大驱动因素,比如,类似E-Mail的随意化的信息平台就为网络安全问题提供了滋生的温床。但目前看来,更重要原因是商业利益的驱动。黑客可以通过恶意代码获得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存储在机中的和电脑中的,并利用这些具有经济价值的信息来非法牟利;或者在用户的终端上植入木马,以流量牵引的方式,使得某些网站点击率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用户被动地频繁升级自己的防火墙、病毒库等等,然而安全威胁手段的进化似乎总是快于安全防护技术的更新。
李宏凯认为,电信运营商有必要重新审视整个网络安全边界的概念。在网络安全技术架构搭建的过程中,安全边界的划分具有重要意义。谈到安全边界的问题,在过去,电信运营商或许会认为,只有核心骨干网的安全才属于自身的网络安全范畴;而今,骨干网的概念开始延伸。事实上,在互联网中,不仅只有电信核心网才算骨干网,每一个互联网用户都是骨干网的一个分支。电信运营商如果只是“自扫门前雪”,忽视整个用户层网络的健康性,等安全威胁到了核心网才采取防御和管控,那么其安全策略将显得十分被动,永远会处在疲于应付的状态,无法真正从源头上解决安全问题。
僵尸网络正在给运营商带来这样的困扰。由于网络接入终端数量的不断增加,如果电信运营商将用户划入安全管控的边界之外,只是被动地防御,任凭僵尸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那么,当受感染用户达到一定数量级的时候,电信运营商就会发现自己正在面对数量可怕的傀儡攻击源,情况将会失控。反之,如果从边界开始就对网络进行了有效地管理,那么核心网面对的压力就能大大减轻。
关键词:正线停放客车 提高运营效率
中图分类号: U271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利用正线非运营时间停放过夜客车来提高运营效率,对优化运营组织,增加夜间施工作业时间、提高设备检修质量、节约运营成本,和减小车辆段停车线路紧张压力等具有重大意义。某些线路只有一座车辆段,或车辆段设在靠近线路的端部,要使远离车辆段一端的车站首班车时间提早,达到另一端的时间水平,根据现有运营线路的特点,待运营结束时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数量的电客车停放在线路远离车辆段的终点站或中间站,作为次日运营的头班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营时间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推迟第一列客车出车和最后一列客车回段时间,相对延长线路的施工作业时间。
通常情况下非运营时间客车全部停放车辆段,运营开始前从车辆段出车投入正线运营,运营结束从正线返回车辆段,致使运营开始前和运营结束后的行车附加时间多,占用了有效的运营时间,降低了正线的运营效率。随着线网运营的深入,乘客对运营服务时间需求的日益增加和夜间施工的不断增多逐渐成为运营中比较突出的一对矛盾,通过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正线运营效率,是挖潜增效的具体实践,意义和实用性很大。
1. 非运营时间客车全部停放车辆段时,对正线占用情况的分析
1.1 运营组织现状分析
当一条线路的车辆段设在靠近线路的端部时,通常的运营组织方式是客车从靠近车辆段一端的车站开始投入运营服务,运行到终点站(即另一端)时,折返到另一方向继续投入运营服务,如此循环运行。这样,一条线路两头终点站的运营服务时间差(T差)≥单程旅行时间(T旅) + 终点站全折返时间(T折)。同样地,两头终点站结束运营服务的时间差一样存在,存在着运营服务开始时间不同步性,如果要缩短其不同步的差异,在传统方式组织运营时,就必须在运营开始前提早安排空客车到另一端的终点站投入运营服务,不但造成部分客车早上前往、晚上回来的不合理空驶,而且降低了运营时间(T运)中的服务时间利用率。
运营服务时间利用率 = (T运 ― 2×T差)÷T运×100%
要解决这个问题,提高运营服务时间的利用率,就要想方设法减少客车早上前往、晚上回来的不合理空驶,把两头的空驶时间用于轨行区设备的检修作业,或用于延长两头的运营服务时间。
2、非运营时间利用正线停放运营客车的运营组织研究
2.1 正线非运营时间停放运营客车的组织实施研究
2.1.1 明确正线非运营时间停放运营客车的原则。
第一,原则上过夜客车的车次和停放地点由《运作命令》;
第二,过夜客车停放线路需检修/维护时,原则上需在《施工行车通告》当晚施工计划备注栏中明确过夜客车的停放地点;
第三,遇过夜客车停放线路有临时或紧急检修/维护任务时,原则上由OCC行调视当晚情况安排过夜客车停放地点。
2.1.2. 特殊情况下的行车组织应急调整。
早上出车前过夜客车故障不能动车时的应急处理:出车前过夜客车故障不能动车时,行调及时组织检修调度给予技术支援。确因故障不能恢复时,行调应视情况及时组织将故障车救援,线路条件允许时可以不进行救援。
2.2 研究利用正线夜间停放运营客车来提高运营效率希望达到的目标
通过研究利用正线夜间停放运营客车来提高运营效率,可以达到的目的主要有:
第一、减少上下行正线行车占用差异率,提高正线利用率,挖掘运输能力;
第二、在条件好的线路实现两端终点站开始和停止运营的服务时间一致;
第三、尽量减少运营对施工的影响,增加施工作业时间;
第四、减少客车空驶成本;
第五、减轻车辆段停车线路紧张的压力。
2.3 各部门组织
2.3.1 车辆组织。
1) 挑选正线存放过夜客车的原则。
由检修调度根据晚高峰回库客车的运行情况挑选当晚过夜客车(该客车当天运营无故障),按修程完成日检后、确认客车状态良好,方可出车辆段;检修调度在确定在正线存放客车的车底号后报行调。
2) 客车检修工作安排。
检修调度在晚高峰客车回库前安排驻站人员了解回库客车状态,在确定过夜客车车底号后作好相应的检修工作准备;客车回库后,及时安排检修工班按照车辆修程认真进行日检工作,重点加强客车走行部、电器设备、车门等关键部件的检查维护,确保客车检修质量;然后安排保洁人员清洁客车;如果第二天出车时出现故障。安排驻站检修人员重点改进该车辆的运行状况。
2.3.2 乘务组织。
1)司机出退勤管理。
由于正线停放过夜客车的地点远离车辆段,必须要重点考虑早班司机的侯班和出勤安排。
2)规范客车进辅助线停放和出车前检查的规定和作业流程。如施加停车制动,在列车单数端车钩处挂红闪灯作防护。
3)出车前检查的规定。
司机到达停放运营客车的车站后,报行调及车站,进入折返(存车)线上指定的列车进行列车检查,按《客车司机手册》的规定进行车门试验、停车制动试验及广播试验,试验完毕后向行调报告列车状态;按《运营时刻表》时间出折返(存车)线到站台准备投入服务。
2.3.3维修组织。
1) 车载信号设备检查。
车载信号设备的检修/检查原则上安排在车辆段库内完成。在车辆部确定当晚正线过夜客车的车底号后,车载信号检修人员对该车进行检修,确保相关检查工作在车辆检修工作前完成。
2 ) 线路、供电专业检查。
存车线、折返线作为行车关键设备,按一级修程进行综合维修。主要检查的项目包括巡道检查,线路几何尺寸调整,道岔综合维修,钢轨磨耗检查,探伤检查,轨道设备检查,隧道结构防水堵漏作业等。因此,须结合线路检修需要调整正线夜间停放运营客车的股道,每日对空闲的线路进行线路、供电的检修和维护工作。
2.3.4站务组织。
车站对存车线路揭挂存车表示牌,提醒夜班工作人员注意,向本站进入线路施工的负责人提醒XX道存放客车。由车站人员对停放运营客车进行看护和巡视。
2.3.5安全管理
1)安全相关措施要求
a. 运营结束,客车按指定地点停稳。司机必须打满风后,再按压停放制动按钮,确认停放制动“施加红灯”亮,再降受电弓,确认“降弓红灯”亮,并保持客车制动。由于停放线路≦3‰坡道,采用停车制动已满足停放的安全要求,因此原则上不再设置防溜措施。
b. 设置防护标志,司机在靠近车站端的半自动车钩上挂红闪灯,车站必须揭挂线路占用牌,并在车站线路占用登记簿上记录;行车调度员将线路上道岔位置开通邻线单独锁定,防止其他列车进入存车股道造成冲突。
2)正线停放过夜客车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
a. 非运营时间施工作业人员在作业或使用的施工工器具时,存在盲目图快、钻车底,难以监控,触动车底电气设备或侵入限界现象,也会影响停放客车和运营安全带来隐患。
b. 客车在正线停放时间较长,早上运营前的检查全靠司机完成,存在一定风险。
c. 司乘人员直接到正线接车,一方面,司机比原来(车辆段接车)提早20~30分钟;另一方面,客车整备检查作业,由于大部分存车线、折返线没有地沟,客观上存在着漏检查项目或检查不彻底现象。
【关键词】 计算机 网络标准 建设 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强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计算机网络标准化建设,是新时期计算网络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营造良好运营环境,推进计算机网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本文立足于对计算机网络标准化建设意义及内容的认识,以ISO/IEC7498的标准化为例,阐述计算机网络标准化的应用及发展,进而强化对计算机网络标准化的认识与研究。
一、计算机网络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及内容
网络信息技术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产物,对于推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起到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积极推进计算机网络标准化建设,是新时期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计算机网络步入了发展的新时期,实现网络标准化建设,对于提高计算机网络发展,构建更加完备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标准化建设,为网络安全运营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环境,对计算机网络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积极推进计算机网络标准化建设,是基于计算机网络自身发展的内部需求,也是创造良好运营环境的重要途径。从实际而言,计算机网络标准化建和,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在确保网络安全、可靠等前提之下,实现操作系统的标准化建设;二是为更好地适应网络快速发展的现实需求,推进检索标准化建设,更符合当前网络趋向于对相关语义运算的需求;三是计算机网络管理是一项复杂性工作,强调整体性、可控性。
二、计算机网络标准化应用
在全球范围之内,随着计算机网络标准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计算机标准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权威标准化实体所采纳的国际标准。这说明,网络技术全球一盘棋的大背景之下,国际标准的推进,对于计算机网络标准建设及应用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基于应用实践所形成的事实标准。这一标准模式,在本质上未被行业标准化组织认可,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具有相应的效果。因此,强化计算机网络标准化的应用认识,对于深化计算机网络标准化建设及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节的阐述中,主要阐述 ISO/IEC7498标准化内容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构建,强化对计算机网络标准化应用的认识。
在计算机网络标准化的应用中,ISO/IEC作为系列标准,在实际的应用中,具有显著地现实意义。如下表1所示,是ISO/IEC7498的标准内容,以及与我国标准内容的比对。
为此,首先,ISO的通信功能划分,其遵循的划分原则为:(1)在计算机网络结点中,不同结点之间具有相同的层次;(2)在不同的结点中,处于同层次的结点应具有相同的功能;(3)服务的提供依循逐下往上的原则。其次,在层次划分中,其主要划分为如图1所示的5个层次,从最底层的物理层,再到最高层的应用层,强化标准化建设的有效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推进网络标准化建设,是全球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实际来看,计算机网络标准化建设成果丰硕,逐步形成了诸多国际化的网络标注化内容,对于营造安全稳定的运营环境,创造了良好的内外条件。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要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建设的工作落实,并注重其应用及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王元嘉.我对计算机网络工程现状及有效对策分析[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02)
[2]张倩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分析与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09)
关键词:地铁安全运营;影响因素;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渐加快。人员的流动以及物资的交换,对于城市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人口密集程度比较高,城市的汽车数量也在急剧增加。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城市交通堵塞问题日益严重。地铁作为交通工具的一种,具有高效低廉的优点,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人们的生存环境。然而,地铁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将会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的和谐、安定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泰国曼谷的列车相撞事件、香港的地铁火灾事故、莫斯科的恐怖袭击等,都表明了地铁安全事故的严重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铁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地铁安全运营管理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加强我国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我国地铁安全运营管理现状
近年来,地铁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地铁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交通工具,已成为城市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地铁运营安全问题也得到了较高的重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地铁安全运营管理较为完善。为确保地铁能正常、安全、高效的运行,在2008年《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正式实施。各地方地铁安全运营管理部门陆续出台了相应的安全防范制度,并且在地铁站中安装视频监控、门禁、安检排爆和报警等安全装置,保障人们的安全出行。但是,各地地铁在运行的过程中,地铁安全事故依然时有发生。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地铁安全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相关的管理措施需要不断地改进。另外,地铁工作人员还应当加强地铁安全管理工作的力度,做到安全事故零发生。
2 我国地铁安全运营的主要影响因素
与其他城市交通工具相比,地铁处于较为封闭的空间,在运营的过程中又会聚集大量的人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所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明确地铁安全运营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利于采取有效的对策,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2.1 设备设施的因素
地铁作为一种高效地交通工具,在日常运行的过程中,所输送乘客的数量是非常大的,其运行的频率也比较高。然而,由于地铁列车自身的原因,在运行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意外。例如,列车脱轨、闸门自动解锁拖钩故障以及机械故障等,都是列车在设备设施方面出现问题所引起的。因此,设备设施是我国地铁安全运营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要想提高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应当从列车的设备设施方面入手,定期检查、保养列车,尽量避免因故障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2.2 人的因素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城市人口量急剧增加,人员的大量流动为城市交通增加了不小的压力。地铁在运营的过程中,如果人流量过大,就容易出现拥挤、混乱等现象,从而带来了安全隐患。因此,人的因素也会影响到地铁的安全运营。近年来,由于地铁站拥挤带来的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特别是在上下班或者是节假日等乘坐地铁的高峰时期,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好乘客的乘车秩序,那么就会增大踩踏事件、乘客被被挤下站台等事故的发生概率。
2.3 社会灾害
地铁站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人员密集型场所,一旦发生社会灾害,将会威胁到大量乘客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因此,社会灾害也是我国地铁安全运营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果在地铁运行过程中发生火灾、爆炸或者毒气等突发事件,不仅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还会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造成不利的影响。
3 加强地铁安全运营的对策建议
地铁的安全运营,不能能够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条件,还能够有效缓解交通压力。通过上文的分析了解到,地铁在日常运行的过程中,受到设备设施、人以及社会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因此,必须加强地铁的安全运营,减少地铁事故的发生概率,使地铁真正成为方便快捷安全的交通方式。
3.1 完善地铁的运营环境
为了保证地铁的安全运营,首先应当完善地铁的运营环境。通过提高地铁列车以及地铁站控制系统的各种硬件基础设施,有助于降低机械故障、列车脱轨等事故的发生概率,从而保证地铁控制系统、地铁列车、地铁运行系统能够高效、安全的运转。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地铁运营企业结合国家的相关部门,积极借鉴国外相关的技术标准来安装、运营相关的硬件设施,增强发现各种安全隐患的能力。
3.2 强化安全教育工作
在地铁运营过程中,强化相关工作人员以及乘客的安全教育工作,有助于维护好乘车秩序,从而保障地铁的安全运营。首先,从地铁工作人员的角度来讲,加强安全教育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能力,从而对地铁安全事故发挥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为了保证地铁安全、高效地运行,一定要重视对地铁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技术教育、安全教育。要让地铁工作人员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运营准则,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其次,从乘客的角度来讲,强化乘客的安全教育工作,不仅有利于维护乘车秩序,还能提高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自救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踩踏等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换而言之,乘客的素质对地铁安全运营具有重大的影响。为了提高地铁安全运营水平,还应当强化居民的安全乘车教育。地铁公司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组织地铁安全知识巡讲,让乘客懂得如何乘坐地铁安全出行。
3.3 提高地铁站的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
地铁站是一个人口密集、人口流动量极大的地方,为了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地铁公司应当安装包括乘客、设备、隧道等监测指标在内的风险监控体系。这样地铁安全管理者就能及时地观测整个地铁运营情况,在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排除,避免留下安全监控的“死角”。与此同时,地铁站还需要安装安全事故风险预警系统,以便于及时地发现可能潜在的危险。一旦系统监测到某一类事件,系统就会自动进行安全预警,从而帮助地铁公司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 结束语
地铁的运行能够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汽车尾气污染等众多问题,对于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保证地铁安全运营,具有重要的意义。地铁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只有不断完善地铁安全运营,减少地铁事故发生率,才能使地铁真正成为方便快捷安全的交通方式。文章首先描述了当前我国地铁安全管理的现状,在分析地铁安全运营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完善地铁的运营环境、强化安全教育工作以及提高地铁站的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等角度,探讨加强地铁安全运营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邹磊,江毅.地铁运营事故分析及对策研究[J].企业研究,2012(02).
[2]宋维华,殷位洋.地铁运营安全的风险管理[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2).
青藏铁路的开通转变了交通运输滞后的局面,对于带动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农业、制造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客货运输需求有所增长,在此背景下,强化对青藏铁路客货运营的创新与改革,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对青藏铁路客货运营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思路与方法,期望为青藏铁路客货运营改革工作提供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
青藏铁路;客货运营;改革;必要性;对策
青藏铁路是一条世界一流的高原铁路,其修建标准高,病害少、无人值守、运行速度高,且能够保持全天候通车,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经济收入,带动旅游、农业、制造业等产业优化与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随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对青藏铁路客货运输量、运输速度和运输价格提出了新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对青藏铁路客货运输工作进行全面改革的创新显得十分必要。
1 青藏铁路客货运营改革必要性
铁路运输技术的发展和运输量的增加是促使客货运营改革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与资源效益之间的关系,也是实施客货运营改革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说,青藏铁路客货运营改革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深化青藏铁路客货运营改革是促进信息化程度提升和高速铁路运输技术发展的需要。铁路运输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信息系统的完善需要以运营管理工作的改革的为依托,为契机,同样的,高速铁路运输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也需要客货运营改革工作的全面协调配合;2)深化青藏铁路客货运营改革是提升铁路运输系统与土地、环境协调性的需要。青藏铁路的建设受环境、土地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在此背景下,强化新建项目管理,强胡其可行性论证与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3)深化青藏铁路客货运营改革是提升其客货运营管理有效性的需要。铁路客货运营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创新与进步,是其客货运营改革的关键内容之一,在目前青藏铁路客货运营技术快速发展,运营体系不断完善的今天,强化其运营管理,提升其管理工作的系统性、综合性和有效性,对于促进青藏铁路客货运输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强的必要性。
2 青藏铁路客货运营改革对策
2.1 全面提升青藏铁路运输信息化水平
现代通信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在铁路客货运输管理中的应用,对于全面提升铁路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深化信息技术在青藏铁路可获运营中的应用和相关技术的开发,是实施青藏铁路客货运营改革的重要基础。对此,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建立并不断完善青藏铁路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以科技手段促进青藏铁路客货运输安全性、可靠性的不断提升;2)强化货运、客运信息技术及相关装备的研究,尤其是做好安全检查、系统检测、事故防范技术和先关设备的攻关研究,为客货运营改革的深化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强化技术创新,实施提速战略
提升运输速度是提高铁路客货运刷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因而强化高速铁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促进青藏铁路可获运营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全面带动铁路运输各项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提速战略的实施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同时强化自主创新,研究适用于青藏铁路自身的高速铁路技术;2)进一步强化青藏铁路快捷运输体系的建设,强化快速火车装配套技术包括制动、动力学性能、整车技术指标等问题的研究,在提高客货运输速度的同时确保列车安全性、可靠性,并保证关键部件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2.3 健全客货运营建设项目管理体系
强化青藏铁路客货运营投融资管理与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机制,是提升青藏铁路新建项目科学性、可行性,经济效益与土地和环境关系协调性的重要基础。对此,应对客货运营项目的投资主体、项目法人、项目设计与施工各方的权利、义务、责任进行充分明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面的项目经济管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制度,同时做好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监督,以确保项目质量。
2.4 强化经营管理,提升经济效益
提升客货运营经济效益是确保青藏铁路客货运营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促进青藏铁路客货运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对此应采取以下措施:1)强化市场影响,扩大客运、货运量,尤其是不断完善运输质量,着力提高直通客运量;2)强化客运服务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客运服务质量,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3)健全客货运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激励措施,激发青藏铁路客货运营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组织效率;4)强化成本控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做好预算编制与预算管理控制,强化资金管理,全面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在不断推进客货运营信息化建设、技术革新和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力争节约成本,严格实施审计工作,一旦发现财产损失和的行为应严肃追查。
3 总结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条件、投资环境和经济条件的改善,似的青藏铁路客货运输事业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强化客货运营改革,是促进青藏铁路客货运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此,应从强化信息化建设、技术改进、项目投融资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等各个层面对青藏铁路客货运营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促进青藏铁路客货运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齐振法.中国铁路市场化改革的客货分开思路[J].综合运输.2013(2):31-34
[2]汪红.铁路改革须分客货引入竞争[J].综合运输.2013(4):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