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工业噪声的危害范文

工业噪声的危害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4-03 14:34: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工业噪声的危害,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工业噪声的危害

篇1

近日,由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主办的工作场所噪声危害及个人听力防护高峰论坛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所所长李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噪声性耳聋可防可控,亟待引起高度重视,切莫等闲视之。

噪声性耳聋四个发病特点

依据近8年职业病报告中噪声性耳聋的数据,李涛总结出了我国噪声性耳聋的发病特点。

其一,患者中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这一特征符合男性、女性劳动者选择就业的特点。”他说。

其二,报告病例逐年增加。李涛认为,根据噪声危害的特点,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噪声所致的听力危害仍将呈持续增加的趋势。

其三,病例所属企业经济类型分布特征明显。李涛坦言,噪声性耳聋报告病例的这种经济类型分布特点,并不意味着集体或私营企业噪声性耳聋的发病率真的最低,“可能更主要的是因国有企业,外商、港澳台商投资及中外合作企业在职业健康监护方面比集体或私营企业做得更好,更能及时发现噪声性耳聋病人”。

其四,噪声性耳聋报告病例涉及37个行业,但60.24%的噪声性耳聋病例都出现在通用、专业设备制造业,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及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金属制品制造业。

“虽然听力损伤不会立即危及患者生命,但听力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李涛说,“按照目前的发病特点,我们完全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紧防控噪声性耳聋。”

危害可控可防亟须重视

李涛表示,噪声对劳动者听觉系统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未发病前,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对噪声性耳聋的预防和控制。

据介绍,长期在95分贝的噪声环境中工作,有29%的人会丧失听力,即使噪声只有85分贝,也会有10%的人出现耳聋。许多研究报告表明,高强度噪声还会对人的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视觉、听觉、智力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人体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

“噪声性耳聋是可防可控的,完全可以通过采取工程控制、管理控制措施以及加强个体防护进行预防。”李涛说。

篇2

关键词:环境科学;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人体健康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基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在人类对其不断的探索中得到发展、完善。正如早期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记数的需要而产生了数学,由于天空中的星斗与农作物的收获及河水的泛滥之间的规律而产生了天文学一样,环境科学便是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后,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在其带给人类巨大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日益严重的负作用,这种负作用甚至危害到人类生存的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环境科学与人类息息相关,其任务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制定各项环境标准,为限制污染物的排放提供依据。环境如果受到了污染,就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这里的环境是指自然环境。分为两类,即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自然环境,如空气、水、土壤等。次生环境是指由于工农业生产和人群聚居等对自然所施加的额外影响,引起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变。[1]其中次生环境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环境因素,也是环境科学研究的客体。环境污染就是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自然原生环境所造成的危害,这种危害是多方面的。下面就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噪声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来说明环境科学的意义。

一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大气是由一定比例的氮、氧、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固体杂质微粒组成的混合物。就干净清洁的空气而言,按其体积计算,在标准状态下,氮气占78.08%,氧气占20.94%,氩气占0.93%,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体积微乎其微。各种自然的变化会引起大气成分的变化,例如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会产生有害气体及其他微尘颗粒,但这种变化是局部的、短暂的。而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向大气中排放的物质的量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复杂,引起大气成分发生急剧变化。当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物质达到对人类的健康及动植物的生长以及气象气候产生危害时,我们就说大气受到了污染。

(一)污染源。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交通运输。

(二)污染物。颗粒物,SO、SO2、CO、NO、NO2、氟气体、含氯气体等。

(三)危害,谈到大气污染的危害,先举两个具体的例子:1952年12月伦敦发生的光化学烟雾,4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多4000多人,其中45岁以上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为平时2倍。被称为“世界公害”和“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之一的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于1955、1970年,前者使400多人呼吸衰竭而死,后者致全市3/4的人患病。下面是大气中污染物对人体的具体危害:

颗粒物:直径小于0.015μm最容易进入人体肺部组织,称为“可吸入因子”,在肺部沉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病变,导致肺心病、心血管疾病。另外微粒物多是污染物的载体和催化剂,可吸附多种污染物如硝酸盐、硫酸盐、金属等,引起肺癌等多种疾病。

SO2:SO2易形成酸雾、酸雨。当空气中的SO2浓度达到15mg/m3时,呼吸道受到刺激,达到20mg/m3时,使人眼睛流泪,咳嗽;当达到100mg/m3时,可致人死亡。

CO:阻碍氧气的传输,使人体缺氧。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人的感觉、反应、记忆等机能障碍,严重者会危害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生命危险。

N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后生成亚硝酸血红蛋白和亚硝酸高铁血红蛋白,使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

NO2: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当空气中N02的浓度达100mg/m3时可致人死亡。

二、水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水是人体的基本成分,占人体比重的70%,人体的水5—13天更新一次,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外界许多物质被混入水源,降低了水质,使水质物理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水质变坏降低了使用价值,称之为水污染。[3]世界卫生组织报告80%的疾病与水有关,不洁饮水为人类健康十大威胁之一。据统计。淡水占全球水总储量的2,53%,其中可利用的淡水仅占淡水总量的0.34%。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将水危机列为未来十年人类面临的最严重危机之

(一)污染源。污水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污染主要是有机物,一般为蛋白质、糖类等杂质,微生物如沙门氏菌、肠道病毒、志赫氏菌等以及水厂净水工业中加入消毒剂而生成毒副产品DPs如氯仿、四氯化碳等。工业废水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铅、砷、氟、氰化物、氯仿等。

(二)危害

铅:损害神经系统,妨碍儿童发育,引起胎儿畸形。人的耐受量每周为3mg。

砷:饮水中砷含量过高,长期饮用引起皮肤癌发病率增高。

汞:有剧毒,长期作用可形成慢性中毒,损害神经系统。

氟:引起骨骼变形、发脆,损害肾脏肌能,引起关节疼痛,出现氟骨症。

氰化物:导致脑组织受损,呼吸中枢麻痹,严重者中毒致死。

四氯化碳:致癌性、损害肝和肾。

氯仿:具有潜在致癌的危险性。急性毒性为肝和肾的损伤和破坏,包括坏死与硬化。

总大肠菌群:包括沙门氏菌、志赞氏菌、肠道病毒等均可以水为媒介引起肠道传染病。

三、噪声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噪声污染是发声体作不规则的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从生理学角度讲,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即不需要的声音都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一)污染源

交通噪声:机动车辆、船舶、飞机所发出的噪声;工业噪声:工厂生产机器运转所发出的噪声;建筑噪声:建筑机械工作时发出的噪声;社会噪声:包括人们社会活动、家用电器、音响设各所发声音。

(二)危害

损伤听力:根据损伤程度分为,听觉疲劳,是暂时性、可恢复的,短时间处于强噪声环境中会感到双耳难受、头痛,但回到安静环境后很快就能恢复:噪声性耳聋,长期处于强噪声环境下听觉疲劳得不到及时恢复,耳内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爆震性耳聋,突然暴露于及其强烈的噪声中,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螺旋器从基底急性剥离,使人永久丧失听力。

损害视力:噪声作用于听觉器官,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波及视觉器官,造成视力减弱,使视觉、视野发生异常。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长期处于高噪声的人比正常环境下的人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发病率高2—3倍。地区噪声每上升1分贝,高血压发病率上升3%。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婴幼儿来说,噪音危害尤其明显。经常处在嘈杂环境中的婴儿不仅听力受到损伤,智力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环境污染除了上述三种外,还有与人体健康较为密切相关的放射性污染、电磁波污染等。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再一一陈述了。

参考文献:

[1]王俊主,化学污染物与生态效应[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篇3

关键字:城市噪声,防治 , 危害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nomy, promote urban construction of extensive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also caused the noise pollution, for normal life bring influence, produce environmental noise. So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reduce the noise produced, is concerned, is also the urgent need. The following the author to noise do a general overview, analyzes its the main causes of the harm and, and put forward some effective way to control, provide us with a good living environment.

Key words: the city noi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hazards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噪声的总述

在生活中我们把不同频率、不同强度、无规律的混乱声音组合称为噪声。而噪声给生活带来的危害,称为环境噪声,主要是指干扰正常生活环境的声音。在噪声概念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了解声音的概念,明确声音形成的主要因素,从而更深的理解噪声产生的原因,实现减少噪声和有效预防噪声。

1对噪声的分类

(1)按声源的机械特点可分为:气体扰动产生的噪声、固体振动产生的噪声、液体撞击产生的噪声以及电磁作用产生的电磁噪音。

(2)按声音的频率可分为:1000Hz的高频噪声。

(3)按噪声的来源可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噪声、社会噪声等。

2分析噪音的传播特性

声源发出的噪音在媒介中传播时,其声压或声强将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衰减。高频噪音随着距离越远或遭遇障碍物,能迅速衰减,而低频噪音却递减得很慢,声波又较长,能轻易穿越障碍物,长距离奔袭和穿墙透壁直入人耳。低频声波在固体中传播其能量随距离的增加损失很小,结构传声在建筑物中影响广远。

3讨论噪声造成的危毫

噪声污染对人、动物、仪器仪表 及建筑物均构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的频率、强度及暴露时间。噪声危害主要包括:

(1)干扰休息和睡眠、影响工作效率

(2)噪声会造成人的听觉器官损伤。

(3)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会产生心血管疾病、视力减退等各种疾病。

(4)特强噪声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结构的危害,使材料产生疲劳现象而断裂, 产生声疲劳。

4有关环境噪声的规范要求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要求,城市规划部门在确定建设布局时,应当依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合理划定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防噪声距离,并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要求。

(2)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噪声污染管理的规定。

(3)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定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并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4)国家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最高限值控制的标准

5 噪声控制基本方式

充分的噪声控制。必须考虑噪音源、传音途径、受音者所组成的整个系统。噪声控制的内容包括:

5 .1 控制噪声源

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5 .2阻断噪声传播

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使噪声的在传播过程中衰减,以减小噪声的传播能量,目前常采用的技术措施有以下几方面: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1)吸声技术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用吸声材料作成的屏障时,其中一部分噪声的能量被屏障发射回去,一部分能量被吸音材料吸收。吸声材料的吸声性能与吸声材料的类型和吸声系数有关。常用的吸声材料有无机纤维材料、泡沫材料、有机纤维材料和建筑吸声材料等。影响材料吸声性能的因素

a)材料的表观密度。对同一种多孔材料(例如超细玻璃纤维)而言,当其表观密度增大时(即空隙率减小时),对低频的吸声效果有所提高,而对高频的吸声效果则有所降低。

b)材料的厚度。增加多孔材料的厚度,可提高对低频的吸声效果,而对高频则没有多大的影响。

c)材料的孔隙特征。多孔吸音材料孔隙互相连同。孔隙愈多愈细小,吸声效果愈好。如果孔隙太大,则效果就差。

(2) 隔声技术

将发声的物体或需要保持安静的场所,用隔声良好的构件封闭起来.这种方法称为隔声。例如用隔声门、隔声窗和隔声罩等将产生噪声的声源与工作场所隔离开,形成隔声操作室、休息室等。隔音材料的一般规律包括:

a)质量定律

材料越重(面密度,或单位面积质量越大)隔音效果越好。对于单层密致匀实墙,面密度每增加一倍,隔音量在理论上增加6dB,这种律即为质量定律

b)共振频率

任何隔墙都存在固有的共振频率,当声波的频率和墙的共振频率一致时,墙体整体产生共振,该频率的隔音量将大大下降。一般地,墙体越厚重,共振频率越低。当共振频率低于隔音评价最低参考频率100Hz时,对隔音的影响大大降低。

c)吻合效应

声波接触墙板后,墙板除了垂直方向的受迫振动以外,还有沿着板面方向的受迫弯曲振动。在某个特定频率上,受迫弯曲振动将和板固有的自由弯曲振动发吻合,这时板就非常顺从地跟随入射声弯曲,造成声能大量地透射到另一侧去。形成隔音量的低谷。这种现象被称作吻合效应。

(3)吸声和隔声的结合

吸声和隔声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在具体的工程应用中,它们却常常结合在一起,并发挥了综合的降噪效果。

(4)消声技术

消声技术就是允许气流通过而阻止声波传播,实现降低空气动力噪声的措施.常用的装置是消声器。消声器的类型主要包括:阻性消声器和抗性消声器。

5.3受音者防护措施

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 、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6 有效控制城市建设噪声的方法

(1)加强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全面落实《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强化施工噪声污染防治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查处施工噪声超过捧放标准的行为。推进对建筑施工进行实时监督。(3)推进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严格实施《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择放标准》。(4)深化工业企业噪声污染防治。贯彻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加强工业园区噪声污染防治,开展乡村地区工业企业噪声污染防治。

7 结语

从噪声的概念入手,一一分析噪声的形成因素和传播特性,以此来有效地控制噪声的传播,减少噪声给生活和健康带来的危害,提高对噪声的危害的意识和防治观念,在生活中控制噪声进到自己一份义务,从而保护我们美好的生活环境。

8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2] 《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3]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篇4

【关键词】 五金

摘要:目的:探讨五金工业噪声性耳聋患病率与噪声接触剂量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听力计测定某镇五金工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并使用声级计测定作业环境噪声强度,调查作业工龄,用直线回归法分析噪声性耳聋患病率与噪声接触剂量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所调查五金工业噪声作业工人噪声性耳聋患病率为27.97%,各级噪声性耳聋患病率与噪声接触剂量之间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结论:长期暴露在工业噪声下可引起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经回归分析,要保护95%的作业工人不发生噪声性耳聋,接触噪声总剂量应控制在119dB・年以下。

关键词:噪声性耳聋;患病率;噪声剂量

Study on Noise Induced Deafness in Five Metals Factory

Abstract:Objective: To assess the dose respo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valence rate of noise deafness and the noise exposure. Method:Electric audio meter and noise meter had been used to measure the noise induced deafness of workers and noise level of the factory .Mean while the working age of each individual was investigated.By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valence rate of noise induced deafness and the noise exposure was analyzed. Resul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prevalence rate of noise induced deafness was 27.97%,there was a dose response relation between the incidence of noise induced deafness and the doses of the noise exposure.Conclusion: From the linear regression formula, it showed that in order to protect 95% workers against the noise induced deafness,noise exposure must kept below 119dB・years.

Key words: Noise induced deafness; Prevalence rate;Noise exposure dosage

为探讨五金工业噪声接触剂量与噪声性耳聋发病关系,推算允许接触噪声总剂量,我们对五金工业生产的噪声强度和噪声性耳聋患者的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应用寿命表法进行分析,查明五金工业听力损伤的危害程度及噪声性耳聋的发病与噪声接触剂量关系,为噪声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卫生学科学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为该五金业接触噪声1年以上的252名作业工人,平均年龄23岁,平均接噪工龄为4年,全部噪声聋患者均排除非职业性因素的影响。

1.2 噪声强度的测定使用丹麦产2203型精密声级计测定五金业车间的噪声强度(A声级)。

1.3 噪声性耳聋的诊断:采用丹麦产DA-65型听力计(经零级校正),于本底噪声小于25 dB的测听室内对五金工业工人进行听力测试,检查两耳0.5KHZ、1KHZ、2KHZ、3KHZ、4KHZ、6KHZ的纯音听力。要求重复误差小于5 dB,被测定者脱离噪声环境12h以上。噪声性聋的判断标准为:在高频听力损伤(即3、4、6KHZ任一频段的听阈均值≥30 dB,以患耳为准)的基础上,0、5、1、2KHZ的听阈均值≥25dB。

表1 各级噪声性听力损害患病率 略

1.4 累积接噪量的计算:根据声音叠加规律,相同声级的两个声音叠加时强度增加3dB的原理计算累积噪声暴露量。接触噪声总剂量按华西医科大学劳动卫生教研室推荐公式换算:接触噪声总剂量(dB・年)=基础剂量+工龄(年)×3dB 注:基础剂量取值为所在车间噪声强度1×(dB・年)

2 结果

2.1 五金工业车间平均噪声声(压)级为99.05(A),为中高频噪声。

2.2 听力损害测定结果:所查252人504耳中,听力损害达50.99%, 其中噪声性聋患病率为27.97%,中度及以上聋为10.51%,见表1。

2.3 各级听力损害与接触噪声剂量间的关系见表2。因Ⅲ级及Ⅲ级以上听力损害耳数较少,故只对Ⅰ、Ⅱ级听力损害与接触噪声剂量间的关系进行了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见表3)。将噪声接触剂量转换为对数值(X),将Ⅰ、Ⅱ级听力损害累积患病率转换为概率单位(Y),结果Ⅰ级听力损害与接触噪声剂量间的相关系数r=0.998,经方差分析F=1403.534,P<0.00001。回归方程为:Y=-35.054+19.203 x(公式1)。Ⅱ级听力损害与接触噪声剂量间的相关系数r=0.997,经方差分析F=908.403,P<0.00001。回归方程为:Y=-39.236+20.526 x(公式2)。

2.4 接触噪声安全剂量的推算:根据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按公式1推算,欲保护95%的作业工人不发生Ⅰ级听力损害,接触噪声剂量应低于101 dB・年,欲保护75%的作业工人不发生Ⅰ级听力损害,接触噪声剂量应低于113 dB・年;欲保护95%的作业工人不发生Ⅱ级听力损害,接触噪声剂量应低于119 dB・年,欲保护75%的作业工人不发生Ⅱ级听力损害,接触噪声剂量应低于132 dB・年。

表2 接触噪声剂量与各级听力损害的关系 略

表3 噪声接触剂量(对数值)与Ⅰ、Ⅱ级听损累计患病率概率单位间的关系 略

3 讨论

噪声对人体的作用可分为特异作用(对听觉系统)和非特异作用(对其他系统)两类,噪声作用也可表现为暂时性可恢复性效应和长期慢性病理损伤[1]。工业噪声对五金工业作业工人的听力危害相当严重,本次调查252人504耳中,听力损害患病率高达50.99%,其中轻度以上聋患病率达27.97%,中度以上聋患病率达9.51%,说明长期暴露在工业噪声下可引起作业工人听力损失,噪声性耳聋是五金工业的主要职业病。

决定噪声性耳聋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工作环境中的噪声强度和接触时间[2~4]。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接触噪声剂量(对数值)与听力损害患病率(概率单位)间存在直线正相关关系,即患病率随累积接噪量的增加而升高,即噪声聋与噪声级及噪声暴露时间长短有关。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大幅度降低噪声强度及缩短工时都不现实,如何通过限制噪声接触总剂量来控制和减少五金工业噪声性听力损害是劳动卫生工作者一直探索的问题。作者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建议,五金工业作业工人噪声接触总剂量近期应控制在132 dB・年,即相当于90 dB噪声环境下连续工作14年,在这一剂量限值下可保护75%的作业工人不发生 Ⅱ 级噪声性听力损害。Ⅱ级听损即可对作业工人的日常生活及社交活动造成轻度影响,故中远期目标应考虑保护95%的作业工人免于发生 Ⅱ 级听损,需将作业工人接触噪声剂量限制在119 dB・年,这样作业工人仅能连续从事噪声作业8~10年。故单纯依靠限制作业工人接触噪声总剂量难以达到预防和控制Ⅱ 级及以上噪声性聋的目标,因此,在现实条件下如何保护接触噪声的作业工人的听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主要是一级预防措施,控制或消除噪声源,从根本上解决噪声的危害,如采用隔声,消声新工艺以降低工作环境噪声强度,加强对噪声源进行治理改造;另一方面,应在进一步加强卫生保健宣传的同时,研制和推广实用,舒适的新型个人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实行噪声与非噪声作业轮换制等,以期达到减少噪声危害,保护工人健康之目的。同时,也应加强二级预防措施,对接触噪声的作业工人定期进行听力检查,观察听力变化情况,以早期发现听力损伤Ⅰ级听损虽不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但作为噪声性听力损害的早期阶段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一但发生Ⅱ 级听损应调离强噪声工作岗位,避免进一步听损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喉科咽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63-1070.

[2]彭忠革.铁路噪声作业工人接触噪量与噪声聋发病率关系初探[J].职业医学,1996,23(6):55.

篇5

关键词:工业噪声;防护设施;防护措施;个人防护

工业噪声在企业职业卫生防护的工作中属于重点的防护重点工作,因其可以对工作人员带来较大的职业病伤害,受到了国家及企业管理者的重视。而随着对工业噪声的不断深入研究与防护技术的发展,市场中也出现了很多噪声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为劳动人员的工作健康提供着保障。接下来我们就对工业噪声及其防护措施进行介绍。

1 工业噪声及其危害

1.1 工业噪声

工业噪声通常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之中因设备等的振动、摩擦、气流挠动所产生的噪声。依据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中对工业噪声的允许值规定为不得高于85dB(A),部分经过改进仍难达标的可放宽到90dB(A)。

1.2 工业噪声的分类

通常工业噪声可分为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这三类,其中机械性噪声是指因机械的摩擦、振动、撞击等而产生的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指的是因空气振动而产生的噪声;电磁性噪声指的是因电机中的交变力作用而产生的噪声。

1.3 工业噪声的危害

噪声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并且其伤害的严重性会随着声级的提高而加重。如果噪声在可接受范围,在听力产生下降后如果得到了适当的休息,可以使工作人员的听力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种程度的噪声损害被称为听觉疲劳,是暂时变化的一种。但是如果发生听觉疲劳后未得到适当的休息,则会使其产生噪声性耳聋,导致内耳发生器质性病变[1]。当噪声声级在85-90 dB(A)之间时,会使长时间接触噪声的劳动人员造成言语听力损伤、睡眠不良、耳鸣、头痛等状况;如果噪声声级达到110dB(A)以上时,就会对未佩戴防护用品的接触人员造成永久性的听力损伤;若噪声达到130 dB(A)则会使接触者生产耳痛或鼓膜伤害;如果声级达到165 dB(A)以上时,会导致接触者鼓膜穿孔。

1.4 噪声性损伤的表现

噪声性耳聋一般不易被发觉,因此要对其损伤的特性进行了解。通常情况下,早期听力操作表现在350kHz左右的高频范围之内,这个频率并不在人的听力范围(0.5-2kHz)之内,因此,不会对人们的语言交流造成影响,也不会使人有听力障碍的感觉。当平均听力损失达到25 dB(A)时则表示接触着将产生噪声性耳聋。听力损失在25-40 dB(A)时,接触者难以听清他人的低声谈话,此时为轻度聋;当听力损失在40-55 dB(A)时,接触者会难以听清他人的普通谈话,此时为中度聋;听力损失在55-70 dB(A)时,接触者会难以听清他人的大声谈话,此时为显著聋;听力损失在70-90 dB(A)时,接触者会难以听清他人的大声喊话,此时为重度聋;听力损失在90 dB(A)以上时,接触者会全聋,此时为极端聋[2]。

2 噪声防护措施

常用的噪声防护措施可分为噪声防护设施和个人噪声防护用品两大部分,接下来我们就分别对其进行简述。

2.1 噪声防护措施

噪声防护设施指的是可以减轻噪声至标准范围内的一系列装置、措施。这个可以从源头和传播两方面来进行。

2.1.1 噪声源头防护设施

在噪声源头方面,我们可以从改进机械设计,以使钢件可以被高阻尼的材料来替代,以减小机械噪声;同时还可以通过改变设备结构,以噪声较小的运动方式去替代噪声较大的运动方式,来减小噪声,如用斜齿轮替代直齿轮,就可以起到减小接触缝隙,减小噪声来源的目的;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可以改变施工工艺,如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情况下,使用铆接来替代焊接,用液压动力替代柴油动力等等;对于由于碰撞而产生的噪声,可以通过改进工件精度、动平衡、装配方式等方法来降低其产生的机械噪声。

而对于气流噪声的控制,则可以通过将与生产无直接关联的电动机、鼓风机等高噪声设备置于生产车间外部或独立成间,以防止其产生的噪声对其他岗位的工人产生影响;同时,还可以通过改变叶扇型式、转速等参数来减小气流噪声;同时尽量少用弯头,使气流传输顺畅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气流噪声的影响。

2.1.2 噪声传播防护措施

在阻断噪声的传播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对生产区域的合理布局,使噪声设备与非噪声设备分隔,使之工作区域不发生干扰;或者合理使用隔声壁、吸声装潢等来减轻或阻断噪声的传播。如可以在生产车间的墙壁上使用加气混凝土、木丝板、甘蔗板等来吸收车间内所产生的噪声;或者在气流噪声处加上消声器,以减小噪声的传播。

2.2 个人噪声防护用品及监护

通常性况下,在噪声较大的工作场所,工作人员应该佩戴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合理选用适当的护耳器是保障工人安全的前提,要尽量使工作人员在佩戴护耳器后其接触的噪声在75-80dB(A)之间,否则,若大于80dB(A)则工作人员还会受到噪声的损害;若低于75dB(A),则会产生过保护,使工作人员无法听到正常的安全警示或报警,为酿成事故增加了隐患。因此其选择要满足《护听器的选择指南》(GB/T 234660)的相关要求[3]。

对于监护,企业要相应的做好工作人员职业卫生档案的建立,要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后和应急的健康检查工作,并做好相应的告知,使工作人员正确使用并坚持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当发现有职业病迹像的要立项检查并调岗,并做好后续工作。

通过以上对噪声及其所产生的危害、噪声防护设施、个人噪声防护的介绍,希望可以对噪声接触者的自我保护和企业的防护设置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冀娜.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与防护控制技术[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8(07).

篇6

【关键词】噪声;溴氰菊酯;生产工人;影响

佛山市是珠江三角工业生产、制造加工业发达的地区,尤其是产生工业噪声的工厂比较多。临床上所见本地区的耳聋大部分跟工业噪声污染有关,但具体成因和听损特点尚不明确,也未见报道[1]。因此,调查佛山地区工业生产人群听力损伤特点和探讨其发生损伤机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噪声及噪声与溴氰菊酯联合作用对生产工人健康的影响,为预防控制噪声危害、保护生产工人健康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选取佛山市多家机械制造厂、化纤集团、电厂等多家企业噪声暴露工人355例,选入标准:①18岁<年龄<60岁;②均为接触噪声的生产工人,或接触噪声与溴氰菊酯的生产工人,排除接触其他健康危害物质,排除伴有其他全身疾病者。其中单一接触低噪声(噪声值75~85dB)者130例,男100例,女30例,年龄26~48岁,平均年龄(32.53±5.65)岁,工龄3~28年,平均工龄(15.86±5.32)年。单一接触高噪声(噪声值>90dB)者115例,男90例,女25例,年龄25~46岁,平均年龄(31.37±6.52)岁,工龄5~25年,平均工龄(16.32±4.82)年。接触噪声(噪声值75~85dB)与溴氰菊酯者110例,男85例,女25例,年龄28~49岁,平均年龄(33.38±4.82)岁,工龄4~28年,平均工龄(16.29±5.11)年。3组性别、年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职业性健康检查: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研究对象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心电图、血压等检查项目,所有诊断均由专业医师作出诊断结论。 (2)听力检查:采用德国麦科听力仪器公司生产 MB11 的听觉脑干反应测试系统和丹麦CAPELLA 耳声发射分析仪对诊断为听力损伤的研究对象进行ABR、DPOAEs测定。ABR 测试 I、Ⅲ、V 波潜伏期、I 一Ⅲ、Ⅲ一V、I―V 波间期及 I、Ⅲ、V 波波幅。异常判断标准[2]:① I、Ⅲ、V 波潜伏期大于正常潜伏期;② I 一Ⅲ、Ⅲ 一 V、I―V 波间期大于正常波间期;③ I、Ⅲ、V 波波幅小于正常波幅。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数数据以百分率形式表示,分别应用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及x2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作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噪声及噪声与溴氰菊酯联合作用对生产工人听力影响

据检测结果显示,单一接触噪声听力异常率明显低于接触低噪声与溴氰菊酯的生产工人(P<0.05),见表1。

组别 例数(n) 听力异常 听力正常 听力异常率

单一接触低噪声组 130 30 100 23.08*

低噪声+溴氰菊酯组 110 46 64 41.82

与低噪声+溴氰菊酯组比较,x2=9.6731,*P<0.01。

2.2噪声及噪声与溴氰菊酯联合作用对生产工人心血管影响

据检测结果显示,单一接触低噪声与单一接触高噪声、接触噪声与溴氰菊酯的生产工人的心电图异常率要低(P<0.05),见表2。

组别 例数 高血压 心电图异常

例数 检出率 例数 检出率

单一接触低噪声组 130 15 11.54* 53 40.77

单一接触高噪声组 115 14 12.17 68 59.13

低噪声+溴氰菊酯组 110 13 11.82 63 57.27

与单一接触低噪声组高血压检出率比较,x2(高噪声组)=2.3611, x2(噪声+溴氰菊酯组)=2.1256,*P>0.05;与单一接触低噪声组心电图异常率比较,x2(高噪声组)=8.2300,x2(噪声+溴氰菊酯组)=6.4985,P<0.05。

3讨论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接触噪声的人群范围日益扩大,工业噪声污染日益加重,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环境监测结果显示:工业环境噪声强度往往超过国家卫生标准限值85dB(A),甚至达到或超过100dB(A),因而导致工业噪声性耳聋发生率增加[3]。大量研究显示:过度噪声暴露可以导致缓慢的进行性听力损伤,噪声愈强、噪声暴露时间愈长,则听力损失愈严重。据报道,过强的噪声造成耳蜗毛细胞的机械性、血管性和代谢性损伤,从而导致听阈位移。在动物模型中,噪声可引起毛细胞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导致耳蜗损伤[4]。本组研究显示,单一接触噪声听力异常率明显低于接触噪声与溴氰菊酯的生产工人(P<0.05);且单一接触低噪声与单一接触高噪声、接触噪声与溴氰菊酯的生产工人的心电图异常率要低(P<0.05)。总之,噪声与溴氰菊酯联合作用对生产工人心血管系统和听力都有损伤,应在防护噪声对生产工人损伤时,也应降低生产环境中的溴氰菊酯含量。

【参考文献】

[1] 孙早,噪声及噪声与混苯联合作用对作业工人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09,25(4):268-369.

[2]王军义,肖全华,夏源.累积噪声暴露量与噪声性听力损失关系的探讨[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9(3): 131- 133.

篇7

[关键词]水泥生产线;职业病;预评价;防护措施

某水泥生产企业为了贯彻实施国家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政策,发挥企业规模经济效益,满足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决定投资建设2条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项目于2010年2月竣工投产,进入试生产阶段。为确定该建设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能否预防、控制和消除可能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止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健康,受该企业的委托,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规范和标准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1.材料与方法

1.1评价依据

1.1.1法律及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1.1.2规范及标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1-2010),其他与职业卫生有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及规范。

1.1.3基础依据该企业提供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基本设计说明书、有关图纸等。

1.2评价范围及内容本次评价是该企业新型干法45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新建项目,包括项目的总体规划、布置、工艺流程、设备布局、卫生防护措施、组织管理等。评价范围涉及到该建设项目建成后主要生产过程及其相应的辅助系统,对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作出评价。评价内容为建设项目基本情况、生产工艺、产品名称、用量或产量,主要生产工艺过程,主要生产设备,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存在形态,生产设备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备及应急救援设施、个人防护用品、拟设置的卫生设施;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本次评价不包括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3评价方法及程序采用经验法、检查表法结合工程分析对可能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价。评价程序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进行。

2.结果

2.1生产工艺流程该水泥生产线工艺分三部分,即矿山开采系统、水泥生产系统、余热发电系统。矿山开采系统流程为:采矿工作面潜孔钻机钻孔中深孔爆破液压挖掘机铲装矿用自卸汽车运输到破碎站破碎皮带输送厂区石灰石预均化堆场。水泥生产线系统包括:石灰石破碎及输送、石灰石预均化、辅助原料破碎、辅助原料储存、原料配料、原煤输送及预均化、生料粉磨、窑磨废气处理、生料均化和窑尾喂料、熟料烧成、熟料储存及散装、煤粉制备、石膏混合材破碎及输送、水泥配料及粉磨、水泥储存及散装、水泥包装及成品库、空气压缩机站和中央化验室。余热发电系统包括一台AQC余热锅炉、一台SP余热锅炉和一套混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

2.2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生产工艺,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噪声、振动、高温与热辐射、CO、CO2、氮氧化物、盐酸、硫酸、氢氧化钠、联氨、锰及其化合物、工频电磁场、紫外线、超声波、X射线等。

水泥生产线产生的粉尘主要为石灰石粉尘、矽尘、石膏粉尘、水泥粉尘、煤尘、电焊尘等。可产生于水泥生产各个环节,如石灰石粉尘产生于石灰石开采、破碎、输送、配料、粉磨、均化等过程;石膏粉尘产生于水泥配料、粉磨过程;水泥粉尘主要产生于生料配制、生料粉磨、烧成系统、存储、装运系统;煤尘主要产生于煤预均化及煤粉制备系统;煤燃烧过程产生粉煤灰、机电修车床等设备作业时会产生金属粉尘等其他粉尘。

噪声主要有流体动力性噪声、机械噪声和电磁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主要由锅炉汽包、空压机、风机、冷却塔类的排汽等气体扩容、节流引起空气振动产生的噪声;机械噪声由各种机械设备运转、摩擦、撞击、振动所产生,如泵类、破碎机、辊压机、输送机等。电磁噪声主要为总降压站变压器等电器设备,由于磁场交变运动中产生的噪声。

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生产性热源,如回转窑、预分解窑等运行温度高,各类热交换器、锅炉系统等有高温与热辐射产生。

本工程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化学物质主要来自于矿山爆破时炸药爆炸、烧成时产生的废气、余热发电使用的锅炉水、循化水处理、污水处理过程中使用水处理剂、中央化验室人员在化验中使用化学试剂,在机电修进行检修时会产生有害气体。

由于矿山开采是露天进行,扩散良好,发电系统化学品使用量较少,药品是自动添加密闭运行,中央化验室光谱分析仪由于设备安全考虑,X射线也不会溢出。因此评价不将氮氧化物、盐酸、硫酸、氢氧化钠、联氨、锰及其化合物、工频电磁场、紫外线、超声波、X射线作为重点评价因子进行评价。

通过以上分析,拟建项目评价将粉尘、噪声、高温与热辐射及有毒气体作为重点评价因子。

本建设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高温与热辐射,其次为局部振动、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盐酸、硫酸、氢氧化钠、联氨、锰及其化合物、工频电磁场、紫外线、超声波、X射线。粉尘为可能产生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的粉尘,联氨为高毒物品,根据卫生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的规定,属于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

2.3职业病危害评价结果

2.3.1选址与矿区布局该项目选址距城区较远,矿区周围及附近无居民居住,依据我国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考虑了卫生、环保、水文、气象等因素;生产及辅助区总体布局功能分区明确,选址基本正确,总体布局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2.3.2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本建设项目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与热辐射及有毒气体,拟采取职业病防护措施为:①工艺上选择扬尘少的设备,粉状物料输送采用斜槽、螺旋输送机等密闭式输送设备;物料运转时尽量降低排料落差,以减少粉尘飞扬;粉状物料储存采用密闭圆库;选用除尘效率高的除尘设备,生产线上共设置收尘器62台。②噪声防护措施:在所有罗茨风机进出口设有消音器;空压机房、发电机房等强噪声源的车间采用封闭式或半封闭的围护厂房,值班室尽量远离高噪车间,并采取隔音措施;在振动较大的磨机、破碎机、大型风机、汽轮机、发电机等采取基础加固减振措施;设置中央控制室,在高噪场所一般不设固定岗位,只进行巡回检查。③防暑降温措施:回转窑窑头、窑尾为露天布置,有利于自然通风和散热;汽轮发电机房、空压机房、高低压配电室、车间高压变电所等有余热和有害气体的房间均设置机械通风装置;中控室、办公室等房间设分体式空调。④防毒措施:矿山爆破为露天作业,自然扩散良好;回转窑烧制产生的有毒气体密闭在窑体内,废气经烟囱高空排放;中央控制室内自动化操作,工人接触机会较少。

如果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严格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要求,实施有关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并加强和执行相应的管理措施,根据相关的资料,可预测,本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将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改善作业环境并使之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7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规定和要求。生产作业人员在进行有害作业时,合理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将最大限度的控制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

2.3.3辅助设施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建设项目卫生特征等级按3级考虑,设有更衣间、休息室、带淋浴间浴室(淋浴器按5-8人/个设置)、卫生间等生产生活辅助用室。

2.3.4应急救援措施对可能发生的急性中毒事故,制定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对救援的组织机构、人员职责、应急响应程序、现场应急处理、事故处理均做出了明确规定,并进行定期演练。

3.讨论

该项目属于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有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噪声、振动、高温与热辐射、一氧化碳等。

选址及总体布局基本合理,生产设备布局大致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应急救援设施、辅助用室卫生设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拟采取的个人防护措施等设计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

篇8

关键词:城市噪声;污染;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000-00

城市噪声污染的危害性较大,我国在城市化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城市噪声污染的防治力度,优化城市噪声污染的防治方法,保障噪声防治的实践性,强调城市噪声的防治水平。城市噪声污染的类型较多,需要结合城市噪声污染的实际情况,确保防治策略应用的价值,进而科学的解决城市噪声污染的问题,维护城市环境。

1城市噪声污染分析

城市噪声污染的来源较多,导致多个方面潜在城市噪声的污染风险。结合城市噪声污染的现状,例举比较常见的污染类型,如下:

1.1工业噪声污染

工业噪声污染的影响较为明显,具有固定污染的性质,工业噪声的污染面积大,尤其是城市建筑的过程中,存在大范围的工业噪声[1]。我国许多城市非常注重工业生产,工业噪声污染相对比较严重,制约工业发展的速度,导致城市生活面临严重的噪声干扰。目前,工业噪声污染成为城市噪音中的主要影响来源,同时属于重点控制的部分。

1.2工程噪声污染

工程噪声与城市建设存在直接的关系,此类噪声污染并不是集中在某一特定的位置,而是根据城市建设工程的建设逐渐产生,仅仅出现在工程建设的周期内,一旦工程建设完工即会消除。工程噪声污染的力度大,短时间内的危害性非常高,对城市居民的生活有很大的冲击性。

1.3生活噪声污染

生活噪声污染较为频繁,基本是由居民生活引起的,包括居民日常的活动。生活噪声污染中比较常见的有:媒体声音播放、房屋维修等。

1.4交通噪声污染

交通噪声是指城市中的交通工具造成的超出安全标准的声音。交通噪声污染中最为明显的是地面交通引起的污染,如:汽车、火车等,其对城市生活造成很大的干扰,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2城市噪声污染的控制方式

城市噪声污染的控制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也是噪声防治的基本依据,降低城市噪声的污染力度。

2.1控制城市噪声污染源

城市噪声的污染源较多,零散分布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按照声音的安全标准,全方位的控制污染源,一方面管理城市噪声污染源,另一方面限制声音标准,所以针对城市噪声污染源,提出几点控制方式,如:(1)规范城市建设,联合城市各个部门,做好噪声监管的工作,各个区域的噪声达到安全标准后才能排放,落实环境保护中对噪声的要求;(2)积极检测城市噪声中的污染源,明确污染源的基本性能后,治理污染源,提高噪声污染的控制力度;(3)监督城市噪声污染中的违规行为,以免演化成污染源,降低噪声污染源的影响性。

2.2控制城市噪声传播途径

城市噪声传播属于重点控制的内容,可以按照城市噪声的级别,设计合理的传播控制方式[2]。例如:某新建城市在规划时,对新建区域实行噪声控制,主要是控制噪声传播的途径,降低城市噪声的干扰性,针对噪声控制困难的项目,尽量安排在远离市中心的位置,集中治理噪声传播。城市噪声传播途径的控制,减轻了噪声治理的压力,发挥噪声传播控制的积极性。

2.3控制城市噪声接受方

城市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噪声接受方的主体是城市居民,由此应该结合以人为本,严谨的控制城市噪声接受方,保护居民的健康并完善生活环境。我国城市建设中采取绿化、隔音措施等方法,减少接受方的噪声分贝,避免居民受到噪声危害。城市噪声接受方需要采取治理与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发挥科学控制噪声的优势,改善城市噪声污染防治的环境,推进城市建设的安全发展。

3城市噪声污染的防治策略

结合城市噪声污染的分析,综合规划防治策略的应用,提升城市噪声的防治力度,改善城市化建设的环境。

3.1完善城市噪声控制的法规

我国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立法的方式防治城市噪声污染,落实法律、法规在城市噪声控制中的应用[3]。我国在城市噪声污染方面已经提出了相关的法规,但是缺乏完善性,所以必须按照城市噪声污染的需求,细化防治噪声污染的法规内容,提高城市噪声控制法规的完善性,最大程度的控制城市噪声,还要保障噪声控制法规的实施力度,不能仅仅依靠表面工作,更重要的是将法律法规实施到位,渗透到城市噪声污染防治中。

3.2严格控制城市的噪声污染

针对上文城市噪声污染的来源,提出防治噪声污染的策略。首先是工业噪声防治策略,在工业噪声的发生源上安装消音装置,用于控制噪声源的传播,例如:某城市工业企业中统一了噪声污染的控制,机房、厂房等部分,全部加设了吸音装置,防止噪声外传,该企业的管道、排风等噪声源部分,安装了噪声处理装置,安装后检测声音在5dB-8dB的范围内,该企业要求机械类噪音在消音、吸音装置的作用下,应该达到10dB-40dB的标准;其次是工程噪声防治策略,根据工程建设的工期和进度,安排噪音污染防治,城市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工程建设的力度,规范工程建设,消除工程中潜在的噪音污染;然后是生活噪声防治策略,由社会部门对生活噪声进行控制,利用宣传、教育的方式,解决城市居民生活中的噪声问题,城市相关部门可以定期组织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生活中的自觉意识;最后是交通噪声防治策略,按照城市噪声污染的防治策略,重点防治交通噪声源,配合传播控制,在交通噪声严重的地方设计屏障,规划出特殊位置禁止车辆鸣笛等。

3.3合理规划现代城市建设

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速度非常快,各个城市都面临着规划建设,由此增加了城市噪声污染的压力,为防止城市发展中的噪声污染,必须合理规划现代城市建设,优化城市化建设的结果,避免城市建设中出现矛盾,用于防止城市建设中的噪声污染[4]。我国城市建设中逐渐意识到噪声防治的重要性,遵循城市结构的具体要求,规划不同功能的城市区,体现城市规划在噪声污染防治中的价值。

4结语

城市噪声污染是城市化建设中的主要污染源,其对城市环境、居民健康等都存在明显的影响,根据城市噪声污染的分析,合理规划城市噪音的控制方式,同时配合防治策略,降低城市噪声污染对城市建设的影响力度,缓解噪声污染对城市建设的危害,保障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力度,加强城市化发展中的经济控制,以免影响城市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昊.城市环境噪声污染及其防治对策[J].科技资讯,2009,32:97.

[2] 郑细妹.中国城市噪声污染及其防治[J].能源与节能,2011,09:31-32.

篇9

关键词:城市;声环境;噪声污染

引言

伴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工业以及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声环境质量也在不断下降。因此,造成的污染事件也在不断的发生,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噪声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迫在眉睫。目前来看,城市噪声污染源主要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以及生活噪声等,这些噪声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那么这些噪声产生的危害主要有哪些?城市声环境的现状又是怎么样的?城市噪声污染治理的对策有哪些?下面文章将一一介绍。

1 城市环境噪声来源及特点

从噪声的来源可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噪声、社会噪声和新出现的家庭生活噪声。现在城市噪声来源也无碍乎就这几个方面。

城市噪声影响最大的是交通噪声,交通噪声包括飞机噪声、铁路噪声、汽车噪声。城市环境噪声的75%来自交通噪声,而交通噪声又主要来自汽车噪声,且声级多在80~90dB(A)以上。工业噪声来自生产过程中机械振动、摩擦、撞击以及气流扰动等产生的声音。此类噪声一般可达80~120dB(A),甚至更高。这类噪声影响虽然没有交通运输影响广泛,但局部地区的污染却比交通运输严重得多。建筑噪声主要来自于建筑工地的施工噪声,在建筑施工现场,是随着工程的进度和施工工序的更替而采用不同的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的。因此噪声源是多种多样的,而且经常变换。由于施工机械多是露天作业,四周无遮挡,部分机械需要经常移动,起吊和安装工作需要高空作业,所以建筑施工中的某些噪声具有突发性、冲击性、不连续性等特点,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烦恼。社会噪声即指街道和社区内各种生活设施、人群活动等产生的声音。包括餐饮娱乐噪声、户外中小学生及商业设施人群的喧哗声、沿街流动宣传与叫卖等,还有就是一些社区娱乐广场及婚庆、节日的烟花燃放所产生的噪声对人民的生活也有一定影响。社会噪声一般对人没有直接生理危害,但会不同程度干扰人们谈话、工作、学习和休息使人心烦意乱。

另外还有室内噪声,室内噪声是由人们自己在室内的各种活动而产生的生活噪声,以及住宅楼内左邻右舍、楼上楼下住户生活噪声的相互干扰。户内噪声大多能自己控制,邻居之间的噪声影响则需要在住宅建筑的材料与构造设计上,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加以控制。

2 城市声环境现状分析

根据我国2013年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区域声环境轻度污染的城市占全国城市比例的50%左右,重度污染与严重污染的城市比例也分别为18.2%和11.8%,可见我国城市声环境现状不容乐观。噪声污染与其他污染方式不同,噪声污染能够被人们直接感受到,而且造成的危害也是长久性的,根据国家污染投诉科统计,噪声污染投诉率占整个环境污染投诉比例的60%,可见对噪声污染的治理是非常重要的。

3 城市噪声污染治理对策

不同种类噪声的产生原因是不一样的。因此,对不同噪声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不同措施。下面对城市几种不同种类的噪声治理提出具体对策:工业噪声的治理对策、交通噪声的治理对策、施工噪声的治理对策、生活噪声的治理对策。

3.1 工业噪声的治理对策

首先,对新建的能够产生噪声危害的建筑项目进行考评,并要求项目建设配备减小或者预防噪声的相应设施;其次,对已经存在的具有噪声危害的建筑项目勒令整改,严重者停工整顿;再次,对具有严重噪声污染的企业进行搬迁,建设无噪声污染城区;最后,对噪声防治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对无法发挥噪声防治的设施进行改进,以最大限度保障城市声环境的优良。

3.2 交通噪声的治理对策

交通噪声主要就是机动车的发动噪声以及鸣笛噪声,因此,应该主要从这两个方向入手治理。首先,提高机动车的车辆检测标准,对不符合噪声管理条例的车辆不予派发行驶证;其次,控制城市主干道车辆流量,同时严禁拖拉机等车辆在城区上路;再次,加强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方便市民出行同时利于降低噪声污染;最后,扩大城区禁止鸣笛路段,并对警报器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避免出现警报器乱用的现象。

3.3 施工噪声的治理对策

施工噪声一直都是噪声污染投诉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很多建筑夜间施工对居民的睡眠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应该严加治理。首先,对施工项目在施工前要接受噪声污染评估,对超过相关标准的施工项目要勒令整改;其次,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对有夜间施工需求的项目应该经过噪声污染治理部门审批,并在施工时最大限度降低噪声音量,当然,紧急抢修等项目除外;最后,引导施工队伍使用噪声较小的施工材料,比如混凝土等。

3.4 生活噪声的治理对策

生活噪声也是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比如为招揽顾客使用的高音喇叭、娱乐场所对周边居民产生的噪音、广场使用的音响器材产生的噪音等等。针对这些社会生活噪声的治理,应该通过工商、文化、环保以及城管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首先,对营业性商业活动的噪声污染进行规范;其次,要求娱乐性营业场所建设相应隔音设施;再次要对特殊地区特殊时间进行重点噪声管理;最后,开展噪音治理文化宣传活动,让每个人都成为噪音治理活动的参与者。

4 结束语

无论任何一个城市,噪声污染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仅仅需要管理部门的不断努力,更需要广大城市居民的监督与配合。噪声污染的治理也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除了噪声源头上的治理以外,还要加强对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并鼓励具有显著噪声隔离效果技术的研发,已达到为居民提供更加良好的居住与生活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蒋骥,谭艳平,董建慧.城市噪声的防范措施[J].浙江建筑,2008(10).

[2]李艳华.浅析城市噪声对中学校园的干扰类型及其防治[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6(1).

[3]谢浩.城市噪声环境下宾馆的防噪分析[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9(2).

[4]刘妍.城市交通噪声分类及治理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3).

[5]余树勋.北方城市噪声如何减弱―在“面向21世纪首都绿化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J].中国园林,2000(2).

[6]张勇.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中心动态[J].安全,2010(11).

[7]杨歌.浅谈城市噪声的污染与治理策略[J].绿色科技,2012(10).

篇10

噪声的种类很多,因其产生的条件不同而异。地球上的噪声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噪声和人为活动产生的噪声。自然界形成的这些噪声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人们是无法克服的。我们所研究的噪声主要是指人为活动所产生的噪声,它的来源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⑴交通噪声

在我国,道路交通噪声在城市中占的比重通常为40%以上,有的甚至在75%以上,随着城市车辆的拥有量不断增加,道路交通噪声的危害也将不断加剧。系由各种交通运输工具产生的振动声、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防盗报警鸣笛声、穿越而过的铁路(包括地上、地下)和飞机起落时的噪声等。 ⑵工业噪声

系由工业生产活动中的机械设备和动力装置产生的噪声。

工业噪声在我国城市环境噪声中所占的比重约为20%左右,在我国城市中,居民与厂矿的混杂情况甚多,厂矿噪声的强度大,作用时间长,使得居民对厂矿声的反应特别强烈。

⑶建筑施工噪声

建筑工地地打桩声能传到数公里以外,且工期大都在一年以上,因而对周围居民地干扰是很大的。

⑷社会生活噪声

泛指人们因生活(商业文化、娱乐等)活动所产生的噪声。

二、 噪声的危害

噪声污染已成为城市四大公害之一,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一下及格方面: ⑴干扰和损害听力。

噪声污染可引起耳鸣耳痛、听力损伤等听力损害。另外,噪声会干扰听力,掩鼻需要的声音,使人不易察觉一些危险的信号,从而容易造成重大事故。 ⑵引起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⑶对心理、睡眠、神经系统、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噪声会使人心烦意乱、负面情绪增加;使感知判断能力、智力思维、瞬时记忆、视听反应速度和验收协

调能力下降。人长时间在噪声刺激下就会患“神经衰弱症”。

⑷对妇女、孕妇、胎儿、儿童产生影响。长期强噪声会导致女性月经不调、性机能紊乱;在噪声环境下生活的儿童,智力发育水平要比安静条件下的儿童低20%。

⑸对视觉的影响。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流泪等,同时还会使色觉、视野发生异常。

⑹其他影响。强噪声刺激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使生物间的信息联系破坏;使建筑物坍塌,一起设备失灵和毁坏等。

三、主要仪器

AWA5633数字式声级计、普通声级计(II型:HS5633)、Hs5920 噪声监测仪,。

四、实验注意事项

1. 室外测量时声级计的传声器上应加防风罩;测量时应雨无雪;风力小于5.5m/s;传声器应距地面不小于1.2m;

2. 若测点靠近树木、建筑墙等不宜测量处应移开距离至少1m以上;

3. 要防止测量时的读数噪声干扰。

五、实验内容

篇11

【摘要】为了加强劳动保护的科学管理,对炼钢厂的主要生产岗位的体力劳动强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高温作业及噪声作业进行了分级和评价。

【关键词】 劳动保护 分级 评价

为了加强劳动保护的科学管理,有效地改善劳动条件,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明确生产岗位主要危害因素对从业人员的危害程度以及从事该作业所消耗的体力强度,为企业的科学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我们对炼钢厂的主要生产岗位的体力劳动强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高温作业及噪声作业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现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炼钢厂于1984年投产,年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现有职工2082人,其中生产工人数1721人。设有炼钢、准备、浇钢、连铸、行车、精整、运行、检修等10个生产车间,130个生产班组,实行四班三倒工作制。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危害因素有粉法、噪声、及高温等。

1.1 分级调查对象: 在该厂能产生各种不良劳动条件的岗位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岗位进行分级。

1.2 现场调查:为收集分级必需的所有资料,对选定的岗位进行现场监测和调查,依据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 物理有害因素GBZ 2.2-2007[3]、《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5]、《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GBJ 122-88[6]等。

1.3 分级方法: 依据《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3896-1997、《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GB5817-1986、《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高温作业分级》GB/T 4200-1997等标准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分级。

2 结果与讨论

2.1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7]: 选择有代表性的24个岗位进行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经过测定和计算,结果见表Ⅰ

表Ⅰ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结果统计表

强度级别 劳动时间率(%) 平均能量代谢率(J/min/m2)劳动强度指数岗 位

Ⅰ 22.60~96.00 3.18~9.04 2.72~11.78 加废钢、混铁炉、汽化摇炉、转炉行车、精整、行车、提升机、1号皮带、翻包、修包、中包、P4内、配水 、中包修筑、空压站、一净环、一浊环、打钢号、出坯

Ⅱ 56.80~71.30 9.20~11.58 15.09~19.77 合金工、取样工、包装工、P4外

表Ⅰ所示:Ⅰ级岗位20个,占测定总数的83.3%,Ⅱ级岗位4个,占测定总数的16.7%。分级结果表明:该炼钢厂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全部岗位以轻中度体力劳动强度为主,不存在重度和极重度体力劳动强度。由表中可以看出:降低岗位体力劳动强度级别的主要因素在于减少作业时间,降低其能量消耗。

2.2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8]: 选择有代表性的15个工种或岗位进行测定分级。结果见表Ⅱ

表Ⅱ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结果统计表

粉尘危害级别 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升/日•人) 粉尘危害

指数 岗 位

O 未超标 2898.47~7814.72 O 摇炉工、混铁炉、废钢、翻包、修包、装包、P4外

Ⅰ 0.63~2.99 361.37~7077.54 0.94~3.82 取样工、混铁炉行车、汽化工、1号皮带、中包、中包修筑

Ⅱ 3.80~8.28 4258.65~6111.10 7.60~12.42 加合金工、提升机工

注:以上岗位粉尘均为混合尘,SiO2(F)%为2.7~4.7,标准为10mg/m3。

表Ⅱ 所示:0级岗位7个,占总数的46.7%,Ⅰ级岗位6个,占总数的40.0%,Ⅱ级岗位2个,占总数的13.3%。原因是除尘设备使用时间较长,不能全部正常运转,除尘效率下降。《粉尘分级监察规定》中明确规定,企业应消灭Ⅳ级粉尘危害作业,重点治理Ⅱ、Ⅲ级。因此,提升机、1、2号皮带等产尘点是今后粉尘治理的重点。

2.3 噪声作业分级[9]:选择有代表性的21个噪声岗位进行测定分级。结果见表Ⅲ:

表Ⅲ 噪声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结果统计表

危害级别 噪声暴露时间(h) 等级连续A声级dB(A) 噪声危害指数 岗位

O 3.2~7.9 70.3~84.5 -2.45~-0.08 混铁炉、合金工、取样工、摇炉工、转炉行车、精整行车、提升机、1号皮带、一净环、中包修筑、翻包、P4外、配水、P4内、中包、中包主控、装包、打钢号、出坯

Ⅰ 1.8~3.4 0.13~0.52 一浊环、空压站

表Ⅲ 所示:0级岗位19个,占总数的90.5%,Ⅰ级岗位2个,占总数的9.5%,Ⅱ、Ⅲ、Ⅳ级噪声危害均不存在。由此可见,该炼钢厂的噪声治理是比较有效的。

2.4 高温作业分级[10]:选择有代表性的11个岗位进行分级,结果见表Ⅳ

表Ⅳ所示:Ⅰ级岗位1个,Ⅱ级岗位3个,Ⅲ级岗位5个,Ⅳ级岗位2个,其中Ⅲ、Ⅳ级危害占总数的63.6%。其危害程度是比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热源较近,导致作业环境温度升高。

3 建议

3.1 重点治理Ⅱ级粉尘危害岗位,加强除尘设备的管理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即时更换;发放防尘口罩,并保证其使用效果。

3.2 对空压站、净、浊环站的隔音设施玻璃等如有损坏应即时更换;对强噪声岗位作业人员要佩戴耳塞。

3.3 高度重视Ⅲ、Ⅳ级高温作业岗位的治理,保证通风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现场清凉饮料的发放标准。

3.4 根据劳动条件分级的结果,按照规定进行劳动卫生监测;加强工人的健康监护,防止职业危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

[2]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3]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有害因素[S].

[4]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

[5]徐伯洪,闫慧芳. 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284-295.

[6]GBJ 122-88 ,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S].

[7]GB3896-199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S].

[8]GB5817-19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S].

[9]LD80-1995,噪声作业分级[S].

篇12

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又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防护措施,必将导致永久性的无可挽回的听力损失,甚至导致严重的职业性耳聋。国内外现都已把职业性耳聋列为重要的职业病之一。强噪声除了可导致耳聋外,还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生殖机能等,产生不良的影响。特别强烈的噪声还可导致神经失常,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由于噪声易造成心理恐惧以及对报警信号的遮蔽,常常又是造成工伤死亡事故的重要配合因素。

患有职业性耳聋的工人在工作中很难很好地与别人交换意见,以致影响工作效率;在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中,无法很好地同自己的亲人或朋友交流思想感情,更无法欣赏美妙的音乐、戏曲。特别是到了晚年,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这在心情上,将造成非常大的痛苦。

一般来说,采用工程控制措施或个人防护措施,将人们实际接受的噪声控制在85dB(A)以下(按接噪时间每工作日8小时计)。噪声对听力所产生的影响就很小了。与此同时,噪声对健康的其他方面的影响也将大大减弱。因此,职业噪声危害的控制往往总是与听力保护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有效控制职业噪声的危害,近年来工业发达国家在完善法规,执行听力保护计划,加强监察,研究开发低噪声产品。噪声控制新技术以及高性能护耳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有关噪声标准法规,自70年代以来,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已趋于完善并得到严格执行。当前有些国家规定职业噪声暴露标准为8小时等效连续A声级90dB,但多数国家规定为85dB(A),总的趋势是要过渡到85dB(A)。但不管是规定90dB(A)或85dB(A)对嗓声超过85dB的生产场所都要求对工人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发给工人护耳器,告诉工人所在工作场所的噪声级和工人听力检查结果,对工人定期进行教育培训等,以予防职业噪声造成的危害。由于在噪声方面有法规标准要求,对职业性耳聋的赔偿也有明确的规定。如果执行比较严,职工自我保护意识相对也比较高,因而职业噪声危害问题基本得到了控制。

我国有关职业噪声的法规标准目前很不完善,"职业听力保护规定"的颁布仍在审议之中,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控制职业噪声危害的技术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控制噪声源;二是在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三是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带护耳器。

我国噪声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大约从本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传统的噪声控制工程方法,如吸声、隔声、消声、隔振、阻尼降噪等方法已被相当多的人所熟悉,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了不少实际噪声问题。同时,气流噪声和机械撞击性噪声的控制技术,也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各类噪声问题的控制手段现已大体具备,就总体水平来说,我国噪声控制技术同国外并无多大差别。在护耳器研制方面,特别是在慢回弹耳塞的研制开发方面,我国目前也已有此类产品问世,其主要性能已接近国际水平。

对某一具体的噪声问题而言,采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要看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在经济条件和技术上可行的情况下,应鼓励优先考虑采取工程措施,从声源或传播路径上来降低生产场所的噪声。但是,尚有许多场所,从经济或技术上考虑,目前还不可能采用声源降噪或声传播路径降噪的措施,这些场所应及时采用个人防护措施来控制噪声的危害。再如.有些车间的机械设备或管道很多、很复杂,而受噪声影响的操作工人却较少,这种情况下,暂考虑使用个人防护的办法来解决噪声问题要经济得多。另外.还有些地方虽然在声源上或声传播路径上采取了一定的降噪措施,但噪声级仍未能降到85dB(A)90dB(A)以下,其所遗留的问题应当借助护耳器来补充解决。

在控制职业噪声危害方面,护耳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用面很广。即使在业余活动的场合,只要有强噪声存在,护耳器也可大派用场,使用护耳器是一种既简便又经济的办法。国外有关噪声的法规标准一般都明文规定:在噪声达到或超过90dB(A)的场合,工人必须使用护耳器;任何人(包括工厂的上司、来厂参观的贵宾)只要进入该场所,也都必须佩带上护耳器;对那些对噪声较敏感的工人,即使在85dB(A)至90dB(A)的环境下工作,也必须使用护耳器。

篇13

1对象与方法

1.1观察对象选取太平洋机械制造车间接触噪声的作业人员218人。(其中女:88例,男:130例)为观察组,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为39.6岁。接触噪声工龄1~15年,平均6.8年。每天接噪时间约为7小时 (上午3.5小时,下午3.5小时)。选择同工厂非噪声作业人员(行政、后勤人员)142人(其中女:60例,男:82例)为对照组,其年龄及工龄分布与接触组无显著差异。

1.2方法一般职业性健康检查:详细询问职业史、既往史和家庭史,剔除确诊的心脏病、肾病、甲亢等疾病。心电图检查由专人负责记录检查在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常规九个导联的特殊变化。以黄宛著的《临床心电图学》为分析标准,并按男女和不同年龄、工龄分组比较,进行统计分析。

1.3现场劳动卫生学资料调查现场噪声测试采用国营红声器材厂生产的ND型精密声级计,使用前予以校准。方法和选点根据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对工作场所噪声进行测定,测定了10个点,噪声强度范围92-101 dB(A),均值为97.20dB(A) ;对照组的噪声强度范围62-72 dB(A),均值为64.5dB(A)。

2结果

2.1 噪声组与对照组作业人员心电图检查结果,噪声组异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表1两组人员的心电图变化

2.2噪声组开始随工龄的增加,窦性心律异常出现率明显率明显降低( P

表2不同工龄的噪声作业人员的心电图改变

篇14

摘 要:对某节能减排改造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调查和现场检测,并与技术改造前进行比较,分析其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其防护效果。

关键词:节能减排 职业病危害 危害程度 控制对策 防护效果

某节能减排改造项目主要包括锅炉房煤改气工程及荧光废水、阳极化废水、化铣废水处理站相关改造内容,采取先进的节能降耗技术和安全环保技术,达到节能减排环保运行的目标,以保证科研,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某节能减排改造项目属于技术改造项目。主要包括:本项目进行锅炉房煤改气建设、新建荧光废水处理系统、阳极化废水处理站改造、新建化铣废水处理系统、更新5台变压器。项目自生产运行以来,未发生过职业中毒及其它职业危害事故。

1.2 方法

根据某节能减排改造项目生产工艺、设备及所使用的原料、辅料情况,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现场检测等方法,将其划分为锅炉房煤改气工程、荧光废水处理系统、阳极化废水处理站、化铣废水处理系统、变压器5个评价单元分进行职业病危害调查与分析;在企业满负荷生产情况下,按照《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对其工作场所有害物质进行现场检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等职业卫生有关的法规、标准、规程和规范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经现场调查、工程分析,结合原辅材料生产用量、生产工艺过程及特点、工人实际接触机会、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危害程度等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其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谷物粉尘、甲烷、非甲烷总烃、煤油、硫化氢、二氧化硫、氢氧化钠、铬酸盐、重铬酸盐、盐酸;噪声、高温、工频电场。

2.2 检测结果

本项目化学危害因素浓度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的要求,各作业工种接触噪声强度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规定的限值要求。经现场调查,本项目各车间主要采取巡检方式,减少了劳动者的接触时间。根据改造前后检测结果的对比,改造后化学危害因素和物理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较改造前均有所降低。

2.3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2.3.1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改造后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包括防毒设施、防噪设施等。

2.3.2 应急救援设置

改造后各评价单元可能发生的急性职业损伤及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见表1。

2.3.3 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

公司目前为作业人员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取得出厂合格证、LA、QS等标志。配置的数量、型号、参数能够满足要求。本项目化学毒物的检测浓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H1005584、1015790的防尘毒口罩,7506 N95过滤棉最低过滤率95%,适用于本项目污水处理操作工佩戴;本项目噪声强度最高的作业点为89.8dB(A),使用者佩戴护听器后实际接触噪声值取理想值75dB(A),保护率取0.6,计算本项目所需护听器的最小SNR值,护听器最小SNR值=[ LAeq,8-75]/0.6=24.6dB(A),为接触噪声的职工配置的1010421防噪声耳塞降噪值为29dB(A),可以本项目满足操作工进入高噪声区域的降噪需要。

3 问题及对策

3.1 存在问题

(1)本项目3个污水处理站使用酸碱等强腐蚀物质,但未设置冲洗设施;未设置冲洗喷淋设备等应急救援设施。

(2)废水处理站酸碱储罐未O置泄险沟(堰)。

(3)荧光废水处理站为改造休息室,休息室上方设有风机,风机开启时,休息室内噪声强度较高。

3.2 防治对策

本项目职业危害控制的重点主要是对化学毒物和噪声的控制。针对本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工程技术措施。

(1)加强设备和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维护,定期的性能检测,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维修,正确使用通风设施,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保证通风设施正常开启,降低现场有害物质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