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03 14:34: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语文教学设计的内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材料和方法
1.文献来源
检索文献均为国内发表的中文文献,选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年限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以“药学服务”为关键词检索。
2.文献甄?e和计量方法
通过检索,剔除会议通知、征稿启事、短讯等,并按照谢晓慧等[3]的分类方法和依据将文献分类,选取药学服务实践类论文作为目标文献,采用EXCEL记录文献的工作内容,对其进行计量学分析。
二、结果
通过检索发现药学服务文献发表数量不断升高。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文献数量就达到2279篇,排除探讨类和研究类文献,共得到实践类文献466篇。对文献工作内容进行频次分析,发现文献共涉及不良反应防治、参与临床治疗方案确定、处方点评与分析、用药指导等19种工作,按照其频次高低排序(见表1)。
三、基于文献分析的药学服务教学内容设计
1.设计原则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理论和实践并重,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2.理论教学体系
(1)绪论:主要介绍药学服务概念、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使学生了解行业现状和需求。(2)药学服务沟通技巧:药学服务是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技术服务,培养药学人员沟通技巧对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3)药品保障和供应:这是药学服务的基本工作。(4)处方审核与调配:处方审核和调配是药学服务的重要环节,对处方定义、分类、处方管理制度、处方调剂基本程序进行详细介绍,并根据行业情况介绍处方调剂差错的防范与处理。(5)用药咨询和教育:用药咨询是药学人员参与医疗活动的重要方式,在医药科技发达的今天,药学信息数量巨大,获取途径多样化,有必要对学生实施药学信息服务的能力培养。(6)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和用药指导:药学服务最大的特点是药师参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这就要求药学人员必须掌握常见疾病特点和药物治疗方案。(7)特殊人群用药指导:为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并最大程度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对特殊人群实施有针对性的用药指导势在必行。(8)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抗菌药的不合理利用普遍存在,药学人员实施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具有重要意义。(9)治疗药物监测:培养药学人员治疗药物监测能力可以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10)用药评价:包括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安全性评价、药物流行病学方法的应用评价等,这对提高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有重要指导意义。(11)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和防治:这也是药学人员工作的主要内容。(12)药历书写:药历是药师进行规范化药学服务的具体体现,是客观记录患者用药历史的技术档案,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的措施。
3.实践教学体系
开发基于工作情景的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方案,突出对学生药学服务能力的培养。
一、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基本设计特点
1.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六册共三十六个单元,安排了三十六次综合性学习,全部设计均以活动方式呈现,将写作、口语交际融于综合性学习中。学习主题的选择范围包括“社会人生”、“自然科学”、“亲情友情”、“文化积累”和“方法指导”等五个板块,意在渗透语文学习新理念,重视母语文化在学生身上的传承,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培育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在这些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是多元化的。这些活动方式可分为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自然问题探究、社会问题探究和文化探究)和社会考察、调查、访问、参观的社会体验性学习。由内容和活动方式的编排体例可以看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实现了编写理念和设计策略上的重大突破:一是特别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性;二是追求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寻求与生活经验和文化环境丰富而深刻的内在关联;三是努力增强语文知识与经验的统整性,实现学生个性的灵活、生动发展。
2.设计特点。
第一,突出与生活世界的关联。比如,“我也追星”、“我爱我家”都是学生喜闻乐道的话题,而且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综合”这一特点;第二,在内容上与绝大多数单元的阅读课文是互相联系的,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自成体系;第三,设计思路上力图通过课堂内外、学科之间的联系,建立一个开放的、广阔的语文空间,真正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二、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设计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现行人教版对综合性学习的编排和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主体性的发挥,但是,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编排与设计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教学实效性的更好发挥。
1.活动内容设计过多,挤占了学生和老师太多时间和精力,反而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
现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共有三十六个活动专题,母题下一般又包括几个子题。如此多的活动内容有可能使师生产生依赖感,本来是让学生自己完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现在基本由编者代劳。这样,本来为开启学生心智、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激趣增效的学习内容反而成为走向综合性学习目标的羁绊。而且,每一项完整的活动,一般情况下至少要一个月。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这么多的活动安排在事实上是不可能全部完成的,即使开展,也只是草草了事。
2.一些活动设计过简,缺乏整合性。
综合性学习的一大特点就是它主要不是体现在知识的最终获得上,而是渗透在具体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中。在这方面,实验教材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设计上尚可,在“过程和方法”维度的设计却比较薄弱。尤其是活动设计过简,从中体现不出对活动过程和方法的关注或指导,缺乏专题性,不能整合全部活动的课题或问题。
3.活动设计时,只提目标,忽视学法指导,学习能力梯度不明显。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设计的综合活动通常只建议“做什么”,不提示“怎样做”,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摸索。而且,三十六个单元之间,用来选择的活动方式变化不大,学习能力的梯度发展不明显,呈现为三年一贯的平面设计,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生知识的逐年提高和进步。
三、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内容设计的修改建议
1.综合性学习内容要更切合并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初中三年学生的生理发育、心理及语言发展进入突变期,每个学段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教科书设计要既考虑学生已经具有的水平,又要考虑学生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的水平。如果一味用设计者外在的趣味设计激发其兴趣或是用三年基本不变、平铺开来的活动式设计,其实际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另外,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语文素养的提高,不能只强调激发学生兴趣,只强调自主、合作、探究,而忽略语文素养本身的丰富内涵和底蕴,使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语言认知结构。相反,应针对培育语文素养的需要,增强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层次性,不能把建构综合性学习认知结构的艰巨任务完全推给学生。
2.为学生预留发展空间,更好地突出综合性、自主学习的特点。
现行教材基本是围绕自己预设的目标设计学习内容的,这就缺少应有的客观性和系统性,忽略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和多种可能发展,所以教科书在内容设计上应该综合考虑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发展因素,为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留出空间,将比较选择、思考判断、交际表达的权力真正交给学生。教科书必须把握住“突出综合、强调自主、加强实践”的特点设计,尽力改变目前所有综合性学习内容全部以活动方式呈现的,且很多活动方式基本相同的设计情况,让学生自然感受个体思维同综合思维的链接与碰撞,逐渐养成综合性学习习惯。还可以考虑适当减少活动量,在某些单元给学生留出真正的自行设计、自主活动的弹性空间,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深入生活世界,亲身体验自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表达交流。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语文教学 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035-02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质量关乎“百科之母”——语文的基石,也关涉“人生之始”——小学儿童的发展根本。作为小学职前教师,应当知道语文教育的神圣使命,应当知道语文教师的崇高职责。本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课程模块中所规定的小学教师培养课程,是教育学和小学语文教育这一具体学科结缘而生的一种理论性、技能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课程,是信息化和时代化发展的要求,是为高等师范院校(系)小学教育专业所开设的、用来培养高素质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在现代信息化背景下能够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特色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因此,对于承担《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教学的教师而言,需要有科学化的思维、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民族化的立场,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专门研究。
1 课程内容体系说明
本课程内容共有7章28节,其中涵盖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第一个层面为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通论(1、2、3、6章),涉及内容包括“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概说”、“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原理和文化通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流程系统”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艺术”等;第二个层面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分论(4、5两章),其中包括“小学语文模块教学设计”和“小学语文特殊文体的教学设计”两个方面;第三个层面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中的拓展性学习内容,即本课程最后一章“名家名师语文教育理念和教学艺术述略(第7章)。
上述内容也可以分为绪论、总论—分论—总论、补论三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分四个节次,分别概论学科本身的起源流变、学科定位及特定价值、教材资源生成及课程特点、要求,相当于课程谱系梳理和教材使用说明。
第二章、第三章是总论,是从事实层面、价值层面着眼,解决课程内涵“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第四章和第五章为分论,谈及五大模块和特定文体的教学设计,重点转向技术层面,因为要解决“怎么办”的实际问题。第六章是探究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技巧,是由四、五两章具体的教学,转向探究语文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
第七章是补论,原来的教材很少涉及。名家名师的语文教育主张和教学设计艺术,既是当代语文教学的根基,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现实标杆,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汲取本土母语教学的优良传统和精髓,返本开新,学新知新,启迪智慧。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结构示意图:
2 教师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技能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根据学科教学论的教学实际,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重理论轻实践,教师把这门课当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论或教学设计原理来讲,势必会削弱实践教学和技术操作。二是重实践轻理论,教师让学生轮番登台试讲,让学生自主体验,但缺乏理论高度。学生很快能成为一个合用的人手,但缺乏成为一个人才的理论功底。三是齐头并进但浅尝辄止。从形式上完成了一门课程:记忆几个概念,背诵几个原理,实践课程撒手不管。鉴于以往的教学惯性和教育弊端,我们认为该课程教学既要注重教学设计基本理论与规律的教学,又要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学习品析精品教学案例,组织进行课堂讨论,并通过单项和整体教学设计,不同模块、不同文体的教学设计以及备课(包括撰写教案)、说课、讲课、评课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语文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因此,本课程应主要结合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完善教学方法的信息化,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模拟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演练实践法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在教师职前教育学科设置上赢得了独立的一席,在教育实践中能否站稳,关键取决于教育研究和教学成果。要把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置于基础科学的地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跨学科研究的背景上,以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理论,吸收语言学、文章学、修辞学、逻辑学、文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邻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多视角、多侧面地丰富和充实自己,在学科整合和“智力杂交”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同时,还要学习国外语文教学的先进经验,吸收现实语文教学的先进经验和语文教学研究的优秀成果,运用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实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利用电化教育、多媒体介质和网络教育的优势,形成崭新的、适切的、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和应用技术。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之根必须深扎在中国的土地上,体现中国语文教育的特点。发掘和整理语文教育的理论遗产和特色设计,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尊重和研究汉语文教育从古至今的教学经验,诸如“文道统一”、“读写结合”、“启发诱导”、“口诵心惟”、“知行转化”、“自力求实”、“情感熏陶”、“读书做人”、“合作探究”等,才能客观地总结语文教育的规律,进而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设计。
3 学习建议
本课程的学习,首先要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即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原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流程系统、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方法与技巧等等。同时还要很好掌握小学语文课程中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模块教学设计的特点、方法与要求,更要掌握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寓言、神话传说、古诗文、歌谣与儿童诗之类特殊文体的教学设计特征与要求。另外,要借助网络上大量共享的信息资源,搜集了解当代小学语文教学名家名师、各种流派关于语文教学主张、教学设计特点和基本经验,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吸取其中精华部分为自己所用,借此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同时,要及时完整地完成相关作业和各种训练项目,如理论分析应用题、案例学习分析题、教学设计和教案撰写以及说课讲课等活动,借此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具体来讲,有如下几个方面:
(1)重视课程理论的指导意义,整体把握本课程的理论体系和知识层面,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还可以为技能训练和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利用多媒体技术及时认真地观看教学录像、学习教学案例,积极参加校内外观摩学习活动,并能在此类学习活动中做到眼、耳、手、脑并用,善于从别人的教学实践中获取经验,感受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真谛。
(3)积极踊跃地参加教学设计、教案撰写、说课讲课、听课评课等各项技能训练活动,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训练中获取技能,在训练中巩固技能、在训练中提高技能。
(4)积极主动地参加见习活动,主动向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拜师求教,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方案的再设计,并尝试进行真实课堂的教学活动。
(5)通过远程教育或拜访等方式向大师名师学习,对照成功教学案例和典型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唯其如此,方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一、语文教学设计要广泛搜集网络精华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鼠标轻轻一点各种信息喷薄而出,个人教学网站积聚了诸多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经验方面非常丰富。互联网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掘互联网的优势,让“互联网”成为教学设计的有力帮手。笔者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从网络中搜集相关的资料,特别是如何有效设计教学方案,以及科学组织语文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内容,从他人介绍的经验中汲取有价值的信息,寻找能够与自身教学相结合的内容,从而进一步丰富自身的教学设计。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网站,一些重点学校、知名学校的网站以及优秀教师的博客,都是可以汲取教学经验的平台。每一次的浏览都要有所收获,建立专门文件夹将其中的精华积累下来,久而久之,就能够积淀大量的教学设计经验,自己进行教学设计时随手拈来,丝毫不费工夫。
二、语文教学设计要充分汲取专刊精髓
只有博采众长才能提高自身语文教学设计水平,初中语文教师要养成看书读报的良好习惯,主动订阅各种教学研究刊物和重点针对本学科教学研究的专业杂志。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广泛研究专业性较强的语文教学刊物,既要研究语文教学改革的动态,也要研究一线优秀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以及其中的教学实录,增强对教育改革方向的掌握能力,善于从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中提炼出有助于教学设计的精髓。笔者坚持定期阅读教学刊物,对其中的精彩内容进行摘录,进一步的学习消化和吸收,学以致用提高教学设计水平,特别是在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如何营造教学氛围、如何科学高效运用多媒体手段等方面进行吸收借鉴,改变以往教学设计中的不合理环节,显著提高了教学设计的科学程度,为高效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语文教学设计要体现集体备课成果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发挥集体的力量才会有更多创新,教学研究工作更是如此。各学校都将集体备课当成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载体,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融入到集体备课活动之中,事前做好精心准备,针对研究的课题进行深入分析,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要认真聆听他人的表达内容,特别是对于一些很有新意并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意见,要进行认真的消化吸收。每一次的集体备课之后,语文教师要认真消化吸收集体备课的成果,将集体研究的一些内容有机穿插到自身的教学设计之中。集体备课会针对某一方面的细节以及难点进行深入分析,集中全体语文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集体备课的成果是丰硕的,值得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借鉴。
四、语文教学设计要重视听课评课意见
开展语文课教学设计,应当是一个前后连贯、环环紧扣的过程,自身教学设计的科学性程度如何,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为了更好地检验自身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经常邀请任教同一学科的教师听课,并在教学结束之后交流反馈意见,对这一节课教学设计的科学性程度进行评价,着重从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科学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教学任务落实的实效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评价和分析。执教者应当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针对评课提出的改进方向和优化内容,进行有效的整改,在下一节课及下一阶段的语文教学设计中拾遗补缺。初中语文教师要保持谦虚的心态,主动积极听取他人的意见,并在教学设计中进行改进,才能够推动语文教学设计不断提升。
五、语文教学设计要善于总结积累提炼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改革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是连接学生与知识的纽带,还充当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角色。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传统的教学内容与形式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样,不仅实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改革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促进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教师的讲,学生的听”来完成,这在无形中造成了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单一化。新课程标准实行后,语文教学模式有了相应的变化,语文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体,而是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仅保证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同时还实现了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例如,在学习《郑成功》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应改变以往直接讲课的传统模式,可以先让学生收集关于郑成功的故事或资料,学生在简单了解郑成功的事迹之后,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2.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化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一般都是照搬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授课,由于教材上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在无形中限制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扩充。因此,为了符合新课程的教学标准,语文教师扩充了语文教学内容,使教材成了教学中的参考工具。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同时还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例如,在学习《草原》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呈现草原的真实面貌,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舍笔下“人美、景美、文美”的场面,并且也在无形中丰富了关于“草原”的教学内容。由此可见,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化。
3.促进教学设计的合理化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同时还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以往的设计环节中,教师只注重课上的教学设计,却忽视了课前设计与课后设计,这在无形中就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也更多的目光投到课前设计与课后设计中,从而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合理化。例如,在学习“大自然的文字”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课上的教学设计,同时还应注重课前与课后的教学设计,以便实现“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的合理化。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途径
1.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与感悟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教师的任务不再是简单的教,更重要的引导学生在教学中的学。因此,语文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积累与感悟。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语文成绩,不是通过记忆复杂的公式与符号,而是要通过对平时知识的积累来实现的。因此,语文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不应停留在表面上,而应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探讨。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还能巩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例如,在学习《克隆之谜》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应在阐述文章内容的同时,渗透关于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并引导学生注重对说明文知识的积累与感悟。
2.注重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的教学模式给语文教学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也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不仅是丰富语文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同时还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学习《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播放二泉映月的录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二泉映月的感人场面,从而促使学生切实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3.注重学生兴趣培养的个性化
新课程标准的制订是以促进整体的发展为核心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师应注重不同学生性格间的差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不仅可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语文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在讲解语文知识时要渗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样,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还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如:教学《江畔独步寻花》时,事先预设的程序是:读诗题,解诗意,想诗境,诵诗篇。可刚一讲课,便有一位学生发问:“诗中写的是什么花?”其余学生也议论纷纷,教师马上意识到:这是个普遍关注的问题,于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把学生分组:一组为诗配画,一组改写,一组到网络教室收集资料,一组在书库查资料,一组到花园观察。最后,学生不仅深入地体会了诗歌内容,而且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这是个特殊的个案,教师在处理偶发事件时需要高度的教学机智。关注学生个体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学要体现对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作为教师,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从生命高度指导教学行为,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同时更有深刻的生命感悟,这是对社会发展的真正负责。
4.注重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