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03 14:34: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互联网企业战略规划,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战略规划 策略
前言: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改变了企业的发展模式,因此为了应对互联网变化对企业带来的冲击,新兴企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帮助企业树立更明确的战略目标,首先企业要认清战略规划的重要意义,并在制定战略规划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互联网因素的影响,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一、互联网时代下新兴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一)战略规划是新兴企业经营的基础。战略规划是企业经营的重要基础,其能够帮助企业构建科学的发展制度,更为企业经营提供了重要的经营规则。首先,新兴企业要明确战略规划,充分的分析当前的政策和市场情况,并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及时作出企业内部变动。其次,战略是企业的指导原则,同时也是收购部门的工作重心,良好的企业规划可以帮助企业从容面对市场环境变化,尤其在大事件的决策上面,战略规划会给企业一个明确的指导方向。
(二)战略规划能够提升新兴企业的稳定性。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能够显著提升新型企业的稳定性,由于新兴企业的发展方向往往受到创业者个人性格限制,如果创业者太过激进,很可能将企业置于高风险之中,因此新d企业需要借助可靠的战略规划来提升企业自身的稳定性,使企业能够从容的应对市场变化,避免创业孤注一掷的冒险行为,尽管许多研究也一直在强调创业领导者以及创业团队对于创业成长的关键作用,但是显然,一套良好韵战略规划机制对于拥有优良素质创业团队的企业来说或许意义不甚重大,但是对于创业团队整体素质尚存不足的企业来说则是企业稳定经营的有力保障。
(三)战略规划能够有效解决新兴企业经营中的问题和矛盾。新兴企业在制度上难免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下这些问题将逐渐暴露,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相关部门需要重视战略规划的制定,其能够有效的解决发展中组织之间的各项矛盾,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帮助企业内部调整资源分配,一旦出现部门意见不合时,战略规划能够明确企业发展的大方向,防止损害企业利益的事情发生,促使新兴企业在互联网时代下健康发展。
二、互联网时代下新兴企业战略规划的特性
(一)战略规划具有复杂性。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的战略规划既享受了互联网飞速发展获取信息的便利也受到了互联网信息爆炸和安全风险的严重冲击,因此融合了互联网发展的企业战略规划具有复杂性。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市场经济出现了变化,再加上新兴企业面临的问题较多,其本身制度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创业型企业战略规划的复杂性介乎于完全无规划和复杂规划之间,这种复杂性依赖于企业内部拥有的内部资源和战略目标,因此当前新兴企业要认清战略规划的复杂性,并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
(二)战略规划具有渐进性。战略规划涉及的时间较久,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因此在战略规划具体的实施中要考虑其具有渐进性。新型企业的战略目标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全实现的,因此新兴企业要把握互联网时代的每个机遇,不断的完善企业的战略规划,将片面的理论逐渐转变成为全局性的战略目标。但是如果企业经常大幅度的调整其战略,那么它将很难有效地完成任务,而且这种剧烈变动的战略规划还会带来企业资源的巨大浪费,对于资源相对匮乏韵创业型企业来说,这是一种致命的威胁。
(三)战略规划具有独立性。企业战略规划具有独立性,它不依托企业任何组织和部门,是独立存在创业企业之中的。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新兴企业要合理的把握战略规划的独立性,充分的考虑市场经营上的战略问题。
三、互联网时代下新型企业战略规划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 建筑企业 管理
一、建筑企业的管理特点
建筑企业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机构比较分散,它一般由总部和若干个分布在各地的项目经理部或分公司组成。传统模式下,日常文件传递主要靠邮寄和传真,不但传递效率低,而且需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由于机构分散,总部人员需要经常出差到各分支机构指导工作,或者将分支机构人员召回总部开会处理工作问题,大量时间都消耗在路途上,且会产生大量的差旅费。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一般原则
1、目标明确
进行信息化建设之前,要明确信息化建设要达到的目标和要实现的功能。从管理的角度出发,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满足企业管理层决策的需要,保证管理层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类信息,实现管理层对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是单纯的信息技术应用与信息系统建设问题,它要为企业战略的实现服务。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是单纯的信息技术应用与信息系统建设问题,而是要为实现企业战略服务,因此要从企业战略规划角度出发进行企业信息化规划。
2、统筹安排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要进行统筹规划,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和当今信息技术的现状;突出近期的建设效果并有利于长远目标的实现,制定合理的总体规划。确定总体规划后,就可以开展具体的信息化工作。
其次,要分步实施,一是可以减少开始部署阶段的工作压力。在部署过程中总结出一定的经验后,利于指导后面能够更加高效率地部署实施;二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信息化建设投资,减小或消除信息化建设的中的风险。
3、重点突出
信息化建设一般要经历若干个发展阶段、在不同的阶段要实现一定的阶段目标。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分而治之,将“远期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可控的“近期目标”,在众多“近期目标”中要优先、重点考虑实现那些对管理影响较大的“近期目标”。信息系统既要适合企业目前的管理水平又要考虑有适当的超前以适应企业管理的发展,不盲目追求“高、精、尖”,而应该一切以有利于企业战略实施、规范管理、提升企业能力的作用作为评判的依据。
4、操作简单
一个成熟的信息系统应该是易于掌握的,信息系统的使用者是各业务系统的人员,使用本业务信息系统,应该很容易掌握。因此,在系统的需求分析阶段,应该广泛征求各业务系统人员的意见,共同设计出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的系统。
三、建筑企业信息化方案探讨
根据建筑企业的特点以及当前信息技术水平实际,目前可以选择操作性且实际意义较大的系统有即时通信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无纸化办公系统,门户系统等。
1、即时通信系统建设
即时通信是人们日常使用到的最多的系统之一,例如qq、msn都是常用的,在企业规模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这些免费的资源,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这些系统不一定适合企业需要,这时可以考虑建设一套更完善的系统,要求具有实名制,安全性更高,衍生功能更多的系统。利用该套系统,日常的文字材料和信心沟通都可以在该系统上完成。
2、视频会议系统建设
鉴于企业机构分散的制约,要经常召开一些大型的会议,传统条件下是难以实现的,利用目前普及程度很高的互联网技术,结合一定的软硬件产品,可以架设一套功能完善的视频会议系统,利用该系统,随时可以召开大型会议。视频会议系统除具备一般会议发言功能外,还具备会议录象功能,可以让因故不能参会人员可以在会后观看会议录象,领会会议精神。
3、无纸化办公系统
无纸化办公系统的与国家倡导的节约型社会理念十分吻合,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由于建筑企业的特点,企业管理层的大部分时间是不在公司本部,这样会造成日常公文积压,影响工作效率。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和网上公文流转软件,日常公文处理完全可以放到网上电子化处理,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在线处理公文,电子公文可以实现网上并行处理,处理效率是传统模式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日常办公耗材,一举多得。
4、门户网站
关键词:“互联网+” 人力资源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227-03
一、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况和问题分析
1.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况。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组织的职能性管理,最早被社会学家怀特・巴克在《人力资源功能》一书中提及。国内的普遍观点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不断地获得人力资源,并对获得的人力资源进行整合、调控、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流程、技术、制度和机制的总和。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即现代人事管理,较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国不少企业目前还处在劳动人事管理阶段,强调以工作为核心,涵盖“进、管、出”三个环节,更关注“事”而不是“人”,因此抑制了人的能动性,不利于人员潜能的开发和工作效率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则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属于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人性化管理,以类似投资的眼光培养、激励和开发人才,寻求“人”与“事”互相适应的契合点,体现了一种人性化的回归。
2.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和不足。虽然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了由人事管理向人力管理的转变,但对于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普遍性、突出性问题总结归纳为如下几点。
(1)组织向心力不足。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虽然更注重人的因素,但组织架构对人的影响不足,容易出现内部人员互相分离,不愿协作,“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情况。不同部门之间、同部门不同员工之间缺乏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相对冷漠的工作环境也抑制了工作热情和潜力的发挥,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较为薄弱。
(2)行政文案工作相对繁琐。人力资源部门日常需要处理大量的行政文案,涵盖考勤记录、工资统计、培训测试等方面。由于工作重心集中于行政文案工作,导致人力资源各模块执行能力不足,影响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核心竞争力的发挥。
(3)没有合理的企业人力战略规划。在人才的选、育、用、留等各环节均缺乏足够的战略规划意识,不能结合企业的长远发展,从宏观角度考虑人才需求、配给和流转等事宜。在企业招聘时对亟需人才的有效定位不足,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技能作为支撑,缺乏全面考察人才综合素质的手段。人员配给更多只是为了填补岗位空缺,没能做到人尽其才、适人适岗、有效发挥人才潜能。由于没有合理的战略规划,造成人力资源管理较为紊乱,人员流失率较高,无法为企业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4)缺乏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虽然建立了完善的组织体系和组织结构,但组织内的仍较为严重,权力相对集中于上层组织结构的个别领导,人力资源部门的话语权和决定权十分有限。组织结构和权力体系的僵化没能给人才提供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员工对个人远景的预期不足,容易与组织产生离心力。
(5)有效激励不足。在传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普遍存在激励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在运用的激励手段较为单一,认为给员工加薪就能有效激发其工作潜能和工作热情,而严重忽视了员工的精神需求和更高层次追求;另一方面,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过分依赖程序和制度对员工的约束,经常延长劳动时间而忽视额外激励,甚至大幅削减休假时间,造成员工情绪低落、动力不足、热情不高。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企业的逐步发展壮大中逐步凸显,并与企业发展的其他问题相互掣肘,阻碍了企业的转型升级。而随着互联网对企业影响的不断深入,使得对传统人力资源的改造已势在必行,“互联网+”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也呼之欲出。
二、“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
1.“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特性。“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顺应平等、开放、互动、迭代的互联网整体趋势,运用互联网思维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形式。由于互联网去中心化的显著特征,赋予了人力资源新特性,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工作方法和政策机制等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革新,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相比产生了较大差异。
(1)员工从“经济人”逐渐转变为“知识人”。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人力资源使用应实现收益最大化和成本的节约化。该理论承认人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但认为应坚持“以最小的人力资本投入和最低的报酬获得最大化收益”的早期经济学原理,要求注重人力资源开发的同时,尽量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因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总是试图用三流的薪水留住二流的人才,然后促使这些人力资源做出一流的贡献。从本质上讲,实行此类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将员工等同于经济学意义上的“人”,认为人力资源的实质是可以量化的经济单位。但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信息传递的不断渗透,我国人口红利逐渐削弱,企业盈利更多依靠员工的脑力劳动,而非机械作业的廉价劳力,知识技能与员工不可分离,逐渐融为一体,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员工已经完成了“经济人”向“知识人”的转变。
(2)领导从“命令者”转变为“合作者”。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认为,领导者应该成为掌控全局的权力者和能力者,无所不会,无所不能。领导者需要知大局、想长远,制定设计企业战略规划,研究企业管理层级,并通过实施各类管理制度监督员工贯彻执行;领导者基于自身理解和设想,构建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并通过集体活动鼓励员工不断融入和认同;领导者根据员工表现实行奖惩、鼓励,使员工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效能。通过超前的思维、长远的视角、理性的制度和强大的凝聚能力,领导者得以有效管理企业。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员工普遍拥有个性化的思想和独立的价值观,原有企业和组织中根深蒂固的角色定位、人际关系、工作流程、制度体系、都可能被质疑和颠覆,领导者全盘掌控企业的愿望和意图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企业领导者的职能从个人规划、制度约束、硬性改造向适度引导、聚合发展、交互共生过渡,领导者的角色定位由“命令者”逐步走向“合作者”。
2.“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充分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互联网+”对传统企业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也越发明显。互联网时代下的“人才主导”带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人的革命,随着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的变化,人员的需求愈加多元化个性化、人员流动率不断增加,人对组织的粘性和依赖程度降低、人的价值创造能力可以不断放大。这些变化使得组织需要重新认识人的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方式,真正从人力资本至上角度重构管理理念和模式,利用好人这个最重要、最核心的资源。
(1)大数据化已逐步成为人力资源决策管理的工具。人力资源管理日常接触到大量数据,但以往很难利用数据做出更多的决策,也很难通过数据来发掘本质。随着“互联网+”的深入,人力资源管理真正进入了“量化”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将日益依赖大数据及数据背后的知识,需要及时获取大数据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组合与应用。
基于大数据,人力资源管理既可以提供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同时从小样本中推测到大趋势,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配置与整合作用,更好地处理股东、客户、员工等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近年来,一些知名的互联网企业,纷纷利用大数据进行绩效考核、人员流动管理、分配薪酬等,并对未来进行趋势分析。企业积极建立了人力资源大数据库,同时积极将数据运用于管理决策,为企业人力资源的高效运转夯实了基础。
(2)员工日常社交逐渐影响企业组织形象。互联网时代里的员工呈现更多的个性化趋势。而个性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个体的“社交化”。每个员工都将成为一个自媒体和宣传平台,在表达自身情感和诉求同时,也在对组织品牌和形象进行宣传沟通。通过微信朋友圈、QQ群等社交平台,越多越多的个性招聘推荐开始涌现,员工对企业市场宣传的呼应可以及时表达,员工个性化福利和企业文体活动也得到了在线呈现等等。员工的日常社交表达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形象和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逐步在日常社交回应、社交传播和引导等环节进行管理和引导,最大程度化地提升企业形象和员工的企业荣誉感。
(3)跨界思维对人力资源精通业务提出更高要求。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单一的知识结构已经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和管理需求。而随着企业的转型和多元化发展,企业的人才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这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不仅需要从宏观层面评价和预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价值取向,更需要从微观层面和专业技术角度来评判人才的技能水平和潜力空间。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原先的知识体系主要涵盖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的专业知识及心理学、统计学的相关方法运用,而现实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熟练掌握原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还要涉及到企业战略管理、互联网思维、行业产业链知识、财务管理等方面。人力资源管理通过“跨界思维”逐步实现转型,人力资源管理者也逐步成为企业内掌握复合式知识体系的重要决策者和决策参与者。
(4)职场年轻化要求更加注重员工真实体验。随着职场人群越来越年轻化以及互联网对于职场工作的渗透,企业工作氛围逐渐发生了改变。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员工关系的处理方式和职场氛围的调节手段趋于灵活和多元,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和体验,并根据反馈及时修正相关的管理模式和策略显得十分重要。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诸如人力资源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岗位调动等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的,虽然这种流程可最大化发挥企业战略和业务策略的作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实施,但受到互联网信息传递以及外部环境快速变化的影响,上层的决策和意图在下层被贯彻执行的难度开始增大。一方面,员工年龄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政策模式对其的吸引力不足,激励作用也被削弱;另一方面,隔代的思维差异使得上层即使换位思考也很难符合年轻人的喜好和价值取向。相当于原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金字塔结构,一些企业尤其是年轻员工较多的企业出现了平行结构,这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在短期内满足年轻职场人士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同时要有效关注其自我价值的实现及荣誉感、存在感。互联网带来的快速沟通,使得员工自主经营并参与决策成为未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5)新型福利将越来越被职场年轻群体接受。随着互联网的深入,职场群体的诉求和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在员工福利方面,“普调薪酬”的平均涨薪制度将不再受企业雇主的青睐,雇主更倾向于仅给核心员工涨薪,以应对经济下滑和企业转型的压力。随着一些企业涨薪空间的压缩和力度的降低,津贴和福利等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一些新型的平民化福利也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有效地提高员工满意度。有关调查显示,诸如旅游津贴、家属体验日、例假休息日、单亲补贴、拥抱福利等各项新型福利已在一些企业推广。较之于传统型福利,新型福利使得企业雇主的品牌化和个性化得到充分体现,也更易受到年轻职场人士的青睐。今后,如何协调老员工提升对新兴福利的认可程度,如何有效地控制福利成本成为今后企业薪酬体系的重中之重。但无论怎样,随着互联网传播,新型福利在企业普及并引发福利创新趋势将成为必然。
三、适应“互联网+”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
1.建立人才互动渠道,提升员工价值体验。“互联网+”表现出了较强的互动交互性。受其影响,企业组织结构正向网状式转变,产生了网络化经济效应。在网状式的并联结构里,愈接近客户,愈有可能创造附加值并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因而,传统企业上层拥有权力和话语权的局面将极大改变,每一层级的员工都可能成为企业运作的中心。为此,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应逐步改进围绕上层和核心人才开展工作的管理思路,形成企业与各级员工的互动渠道,促使员工均能在组织价值体系里找到存在感和激发点,从而进一步放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应。如微软公司已放弃了员工分级制,认为任何层级的员工都可能变成组织运行的中心;小米公司提出了合伙人组织、扁平化管理、去KPI驱动等等,都是去中心化与员工自主化经营的具体表现。一方面,为实现这一目标,“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应从注重手段控制向注重产品和服务转变,真正将企业员工作为产品和服务的设计者和体验者,使员工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真正客户。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应更加关注员工的价值体验,打造各类平台有效提升员工价值体验,让员工借助平台参与企业决策制定及产品服务的研发、设计和体验。
2.建立新型人才激励机制,提升员工荣誉感和使命感。传统的组织激励机制一般建立在契约承诺的基础之上,而其本质即为企业约束与员工服从的关系,因而企业的薪酬福利等人力资源政策都建立在奖惩的逻辑之上。但随着“互联网+”的影响,原本依附组织而存在的员工具有了越来越强的自驱力和自我约束力,也享有了更大的,改变了以往被约束的地位,成为企业提升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构成。因此,为适应“互联网+”的趋势,人力资源管理也需建立信任的基石,打造提升员工荣誉感、使命感、事业感的长期激励机制。近年来,海尔提出了“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员工自主经营”的新型战略决策,就是顺应“互联网+”趋势的体现。在完成战略决策后,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切实将激励的重点放在员工事业拓展和平台搭建上,构建让员工自己拟定目标,促使员工自我驱动的发展平台,实现个人和企业双赢,激发员工的创造力、责任心和主动性。
3.建立量化分析的人才管理手段,充分显现大数据优势。人力资源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综合感性和理性两种因素的管理,除了诸如绩效考核、薪酬统计等量化分析的部分外,也有诸如招聘、培训等非完全程序化的决策。然而,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员工和管理者、员工与客户、员工与员工的互动交流中产生了众多大数据,对大数据的汇总、分析和比对,也为人力资源管理者提供了量化分析和程序化决策的依据。对大数据的利用,也可协助人力资源管理从小样本中预测大趋势和未来沿革,预测员工对于薪酬的期望值、为人力资源岗位体系设置、劳资冲突纠纷的化解,预测招聘培训需求等内容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 赵曙明.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全球视野与本土经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胡婷婷.互联网思维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经济管理,2014
[3] 唐魁玉.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J].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2014
[4] 周静.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建模[J].人力资源管理,2014
[5] 陈萍.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浅谈[J].中国商贸,2014
[关键词]技术竞争情报技术竞争情报流程互联网行业赫林模型
[分类号]G350
1 CTI与CTI流程
1.1 技术竞争情报
技术竞争情报(Competitive Technology Intelligence,CTI)是指:能给组织的竞争地位带来重大影响的外部科学或技术的威胁、机会或发展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的获取、监控、分析、前瞻和预警过程,是竞争情报理论和方法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简单说来,技术竞争情报是技术方面的竞争情报,是竞争情报的一个子集。如图1所示,根据数据来源和分析人员的背景的不同,竞争情报可以分为两个平行的信息轨道,而其中来源于技术数据、经由技术相关背景的情报工作人员搜集、整理、分析所得出的情报,就是技术竞争情报。
对企业而言,技术竞争情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外部技术监测:监测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技术变化,为企业提供技术方面的预警信息;②研发管理支持:根据企业研发管理活动的需求,提供必要的技术竞争情报;③战略规划支持:帮助企业认识自身的技术定位,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支持。
1.2 CTI流程的赫林模型
传统的技术竞争情报过程就是著名的“赫林模型”,这个模型实际上是一般的竞争情报流程在技术竞争情报领域的应用,如图2所示,赫林模型包括5个步骤:①需求评估:明确CTI用户的具体需求,即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用户究竟想要知道什么?②规划:根据用户需求确定CTI各环节的任务,包括数据信息源、搜集方法、分析方法、演示方式等;③搜集:利用互联网、数据库、期刊杂志、行业专家等信息源搜集原始数据;④分析: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组织数据,并根据用户需求对其进行分析,以得出能够解决用户问题的结论;⑤演示:将分析的结果以有利于用户理解和应用的形式提供给用户。
赫林模型为技术竞争情报工作提供了一个简单可行的流程模型,从需求评估出发,通过规划活动来指导整个工作流程,最终高效的完成搜集、分析和演示的工作。这一模型以企业管理层明确的CTI需求为基础和导向,是一种收敛和服从模型(Lockean/Leibnizian),它有着针对性强、工作效率高的优点,非常适用于连续变化、可预测的市场环境,因而在传统行业领域能发挥出重大的作用。然而,互联网行业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电子商务为主体的行业市场,与传统行业市场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2 互联网行业的新特点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商业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主要体现在商业环境的变革之上:“这一时代的商业环境以迅速变化且不可预知为突出特点”。新的商业环境要求企业采取新的竞争策略,从而导致行业的竞争模式的改变。互联网行业正是一个以知识经济和电子商务为基础的行业市场,因此,互联网行业的商业环境和竞争模式与传统行业市场有着显著的差异。
2.1“收益递增”的经济法则
马歇尔的经济理论认为:传统的行业市场具有“收益递减”的特征,即企业发展壮大到一定规模之后,再追加投资,其边际收益将会逐渐减少,直至得到负的边际收益。依照这种理论,企业的扩张拥有一个极限,超越了这一极限,其收益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因此,市场竞争的格局最终会走向所谓的“完全竞争”:每个企业都以其极限的规模来运营并相互竞争。然而,互联网行业却是一个“收益递增”的市场(The Increasing-Return World):随着企业的壮大,其收益不会递减,反而会增加。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归结为如下三点:
2.1.1 递减的投入曲线互联网行业的产品都含有非常高的科技和知识含量,这就要求企业在产品研发阶段中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成本,然而在研发完成之后的生产过程中,反而不再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例如:微软公司研究开发的第一张Windows系统光盘花费了微软公司500万美元,而第二张Windows光盘的成本只有3美元。
2.1.2 网络效应互联网的高连通性确保了用户之间能够有效的交流,互联网用户能够轻易的将自己对某款产品或服务的经验传播到网络中与其他用户进行共享,因此,一个互联网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对一部分用户造成的影响效果将通过用户间的交流而得到加强。在这样一个正反馈效应的作用下,互联网行业呈现出强烈的网络效应现象:用户数量越多,产品或服务对用户的价值就越大,这反过来又增强了产品或服务的吸引力,进一步吸引更多的用户。
2.1.3 用户路径依赖互联网行业的产品或服务通常会让用户产生很强的路径依赖。这一方面是由于互联网的产品通常要求使用者接受一定的培训,培训的成本使得用户难以转移到其他产品之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用户一旦习惯了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模式之后通常会形成一种先入为主的使用习惯,而这种使用习惯难以改变。
因此,在这个行业市场中,竞争格局不再如马歇尔所描述的那样呈现出“完全竞争”的趋势,而是呈现出一种马太效应:递增的收益使得市场走向一种自然垄断、“赢者通吃”的结局。在这样一个市场中,企业间的竞争模式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2.2 “技术赌场”式的竞争模式
在传统的“收益递减”行业市场中,企业间的竞争策略大概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①通过提高经营效率来竞争:利用定标比超的方法来达到最佳表现,积极采取外包方式以达到最佳效率,通过外推自身的生产力边界来获得成本或价格上的优势;②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通过产品差异化、细分市场来定位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并利用企业流程重组将其强化。
在传统的行业市场中,企业间的竞争模式主要体现为同质化的价格竞争和不断的市场细分。但是,在互联网行业中,这两种竞争策略不再有效。“收益递增”的正反馈效应使得市场领导者能够将自身已有的市场优势扩大,而强烈的路径依赖则抵消了价格上小小差异所带来的吸引力。因此,同质化的竞争者很难从市场领导者手中抢到用户,而市场领导者却能够通过不断的扩张将同质化竞争对手挤出市场。同时,与传统行业不同,以知识为基础的互联网企业能够利用自身的用户基础和网络效应轻易实现多元化,实现横向跨领域的扩张,腾讯公司依靠自身QQ用户群的基础不断涉足资讯、休闲等其他领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采取细分市场的模式来避开与对手的竞争会让自身处于一个更狭窄的市场领域之中,没有强大的用户网络基础保障,企业所占据的细分市场最终也只有被吞食的结局。
在互联网这个“赢者通吃”的行业市场中,企业最有效竞
争策略就是成为唯一的赢家,并利用收益递增的特性不断巩固自身的优势地位。然而赢家的优势地位也绝不是永恒不变的,市场环境的不规律变化,特别是每次技术浪潮的冲击,会改变市场现有的竞争格局,为市场重新洗牌。这对其中的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技术浪潮的冲击将为市场带来怎样的变革事先并不知道,在变革占据领先的地位就能成为下一阶段的市场赢家,失误则会丧失现有的优势。因此,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最有效的竞争策略就是尽力在下一次的技术变革之中抓住机遇成为市场的赢家。美国圣塔菲研究院的w,Brian Arthur教授曾经将这种竞争模式形象的描述为“技术的赌场(the Casino of Technology)”:在这个“赌场”中,每一种游戏的规则和参与者在游戏开始之前都是未知的,而赢的关键就在于玩家所选择的游戏种类及其对该游戏的预测和选择的策略。对于在互联网产业这个赌场中豪赌的玩家而言,技术竞争情报的重要性非比寻常,它是帮助玩家预测游戏规则、制定策略的重要信号。
3 赫林模型在互联网行业应用时的缺陷
由上述内容可知,互联网行业的CTI活动,是基于该行业非连续性变化的环境之上、以对市场变化的预警为主要目的、对企业战略具有重大影响的工作。这要求互联网的CTI流程模型应当是一种发散导向系统(Hegelian/Kantian),传统赫林模型显然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具体来说,赫林模型在应用到互联网行业中时存在两个重大的缺陷。
3.1 与企业战略层的联系不够紧密
赫林模型没有体现出CTI活动对企业战略决策的支持以及企业CTI部门与决策者之间的交流。在这种模式下,企业CTI活动只是被动的满足决策者的具体需求,回答决策者的问题,因而只是处于企业的战术层面的业务活动。然而,在互联网产业中,技术竞争情报意义重大,关乎到企业对市场下一步变化的预测以及自身竞争策略的制定。因此,在互联网企业中,CTI活动应该与企业的战略决策紧密相连,CTI部门应该与企业决策者有更直接的交流,整个CTI流程应该处于企业的战略层面。
3.2 以具体需求为导向,针对性太强
赫林模型所描述的CTI流程起于需求评估,即整个CTI工作是以用户―企业决策者的具体需求为基础而进行的,体现了非常强的针对性,即:一切CTI活动完全以企业决策者的需求为中心,整个CTI活动的导向都是事先制定的。然而,在互联网领域,整个商业环境以快速及不规律的变化为特点,技术变革也是以阶段性的技术浪潮的形式出现,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决策者难以有效的预期技术变化而及时为CTI工作指定正确的导向;相反,CTI活动应该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预警从而为其指出正确的关注方向,这就要求CTI工作是发散导向、具有宽广的视野。
基于这两点缺陷,针对互联网行业的具体特点,以赫林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个CTI流程的进化模型。
4 互联网行业CTI流程进化模型
新的CTI流程模型如图3所示,这一模型期望能够综合收敛驱动系统和发散导向系统的优点,在提供视野广阔、反应灵敏的CTI预测功能的同时也能够实现高效率的CTl支持工作,因此该模型将CTI流程划分为两个模块:预警模块和传统的赫林模块,分别实现CTI预警功能和企业战略决策支持功能。同时,新的模型加强了与企业决策层的直接交流,而这一点在互联网企业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的支持下也易于实现。
4.1 预警模块
预警模块是一个发散导向系统,它的任务就是对互联网行业市场进行技术方面的监测,从各种征兆、弱信号中预测出技术发展的走向,并为可能到来的技术变革提出预警信号。由于互联网行业独特的“技术赌场”式的竞争模式,这一部分工作成为企业CTI工作中的常规内容:企业CTI部门按一定的时间频率(每周或每月)向决策层提供预测报告,以帮助决策者制订下一阶段的战略决策;企业决策层则将制定的战略决策反馈给CTI部门。为了确保CTI预警工作的作用,在这一流程中,企业甚至可以让CTI部门参与到企业战略决策过程中。
4.1.1 信息基础 预警模块的工作要求视野宽广,能及早的发现潜在的变化。因此,这部分所利用的信息以各种征兆、弱信号为主,主要来自于非正式信息渠道和非正规形式的信息源,包括各类行业新闻、专家评论、内部出版物、产品价格信息等灰色文献以及专利文献、会议论文、科技报告等。
4.1.2 情景分析方法对于所搜集到的信息,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这种方法是兰德公司开发的一种权变思维方法,现已广泛地应用于技术规划和预见中。情景分析方法与利用历史数据进行线性外推的传统预测方法不同,它是一种描述未来可能性的方法,它允许对未来不同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并给出多个预测结果。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未来的技术走向对企业的战略决策影响至关重要,每一种可能性都不能忽视,情景分析方法的应用确保了企业对未来的每一种变化都有所准备并能做出及时的反应。
4.2 赫林模块
除了常规性的预警工作之外,CTI流程仍然必须实现对企业决策的支持功能,因此,在此模型中仍然沿用了传统的赫林模型来实现这部分的功能。然而必须注意的是,在新的模型中,企业CTI部门不再只是根据战略层的具体任务来完成工作,而是根据决策层的战略决策来评估需求并规划具体的工作步骤,这也意味着将CTI工作是纳入企业战略层面中。这一模块仍然遵循收敛和服从模型,针对具体的目标,以高效率的完成任务为要求,这也保证了CTI工作的效率性。
本文所提出的进化模型将互联网行业的CTI工作划分为两个模块,但这绝不意味着将这两部分工作割裂开,相反,在此模型中,预警模块和赫林模块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方面,从工作过程上来看,一个完整的CTI过程应该是两个部分工作的结合,如图4所示;另一方面,两个模块的工作在数据信息、分析工具和人员上都是共享的,在具体的工作中也会相互影响而进行调整。
1.1财务战略的含义
财务战略是为寻求企业资金平衡有效的流动和达成企业战略,为提高企业财务竞争优势,分析企业内、外部因素对资金流动影响后,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的筹划,并确保其执行的过程。
1.2财务战略的特征
1)动态性。外部环境和企业战略是财务战略的逻辑起点,而外部环境和企业战略本身属于动态变化的,这也决定了财务战略的动态性。财务战略制定需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2)长期性。财务战略需要特别重视战略,战略是一种长期性的规划,是为了满足企业长远价值最大化、可持续性。故制定财务战略必须具有前瞻性,寻求企业长远发展,正因为财务战略对长远的影响,所以制定财务战略需要谨慎,考虑周全。3)综合性。财务战略制定需要结合内外部环境分析,这就要求财务战略的制定不再仅仅是关注一些财务指标,而需求重视更多非财务信息,比如人力资产、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质量、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变化等重要的非财务信息。
1.3财务战略的制定
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前提是对财务战略环境进行分析。企业的财务战略环境分析包括外部、内部环境分析、SWOT分析。具体如下:1)企业外部环境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是企业不可控制的因素,间接影响企业经营活动。微观环境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微观环境主要分析行业生命周期。行业产生和演变的与市场脱不开联系,通过对行业相关产品的生命周期的现实情况来推断行业生命周期及其所处的阶段。2)内部环境分析。企业内部环境包括企业的资源分析、文化环境和企业能力分析。它反映了企业所拥有的物质条件以及企业的综合能力。1.4农村中小企业的定义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等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规定了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2农村中小企业财务战略存在问题
2.1农村中小民企企业融资受阻
企业的战略、财务战略往往是基于一个长期的有利于企业价值的目标前进,而长期的规划要得到执行,需要配套的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故长期融资受阻成为企业财务战略实施不成功的一个因素。但是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却显得很艰难,主要表现为:融资渠道单一,融资一般仅限于农村信用社,这就给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2.2内忧外患的经济形势,农村经济发展减慢
美国次贷危机极大的影响了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的消费需求,至今也没有完全恢复,使得我国农村中小企业出口订单大为减少,加之国内经济放缓,产能过剩,消费需求也减少,部分以出口为导向的农村中小企业面临亏损或倒闭。
2.3农村中小企业经营者管理素质不高
财务战略的实施离不开绩效考核,而绩效评价和文化有关,民营企业绩效评价和老板有关,绩效评价需要一个好的管理基础,管理意识,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是目前农村中小企业的普遍现状。农村中小企业绩效管理意识差,使之其经营者更注重短期利润,对于长期的战略规划没有很好的落实。
3财务战略改进建议
3.1发展内源式融资
农村中小企业一直以来都面临融资难问题,目前我国外有出口恢复缓慢,内有产能过剩,消费不足,企业面临很大挑战,如果借助太多外源融资方式,并不一定能让负债很好的转化为利益,同时外源融资带来的融资成本也是远大于內源式融资。企业内源融资方式主要包括自筹、折旧、留存收益、变卖资产、合伙经营、员工持股等。
3.2推出个性化产品,拓展更多市场销售渠道
如今互联网+已成为热门的话题,将互联网+结合农村经济也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村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市场需求信息,直接与众多网民直接对话,拓展市场销售渠道,同时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满足市场需要。
3.3需要经营者重视“财务战略”中的战略
尽管大部分农村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管理者者素质不高,但是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农村中小企业也离不开战略的规划。农村中小企业需要多引进一些战略型人才,成立小型财务战略委员会,把财务战略分解落实到具体措施,将财务战略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所以要层层落实,共同为企业资金的管理做出贡献。
4结束语
关键词:会计信息;企业战略;差异;影响
企业战略制定的差异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外部的市场环境影响外,与企业内部各方面的销售等管理情况息息相关。本文针对会计信息对企业战略差异的影响及作用研究,将从会计信息以及企业战略相关理论入手,结合会计信息对企业战略差异的作用,提出会计信息对企业战略差异的相关性及影响。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提升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方面提供参考性建议。
一、会计信息相关理论
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和价值性。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帮助使用者对企业相关事宜进行评价和预测。会计信息包括企业各个阶段的财务报告分析,企业的决策者可以根据这些信息,为投资者提供财务数据。会计信息的用处主要来源于企业决策者,根据这些真实数据,决策者可以了解企业亏损等状况,还能根据这些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另外,不同的人在会计信息中看到不一样的价值,决策者一旦认可会计信息,就可以在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实现会计信息本身的价值。而实现价值的最基本前提就是,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企业战略相关理论
企业战略是对企业销售、人才建设、财务等多方面战略管理的集合。企业战略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水平,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战略中包括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价值观、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实施相关战略,必定对当前企业情况做出真实的分析。影响战略规划的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有供应商、竞争者、客户等。而内部因素就涉及文化、财务等。其中财务中包括对于会计信息的分析,会计信息可以清楚地表明企业的成本投入,销售盈亏,销售产品地域特性等。这也是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因素。
三、会计信息对企业战略差异的作用
(一)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的会计信息能够清楚的反映出企业的生产、销售、经营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水平。若在某个环节会计信息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必定是该环节出现了一些管理或技术上的问题,便于决策者找出影响会计信息的直接问题。例如,在销售环节,销售人员是否存在懒惰行为,采购方面是否存在私人交易等。接着,决策者根据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将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针对性的解决。该加强监督的地方加强监督,该制定制度的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从根本上改善生产经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二)预测企业的资产情况
会计信息是预测企业资产情况的最直观的途径。资金是企业的生命,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必须对自己企业的资产情况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通过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有效使用资产。资产的有效使用不仅可以引进新型技术,还能够增大企业的规模和活力。若会计信息不准确,必定会影响决策者对企业资产的正确判断,错误地使用资金,从而影响企业整体战略规划。
(三)为投资提供理论依据
投资者对一个企业的投资,是双方利益和信任的基础上实现的。若企业为投资者提供不准确的会计信息,一方面是企业对投资的误导和欺骗,投资一项并不合理的项目,对企业和投资双方必定会是一项不小的损失,另一方面,尽管企业并不是故意欺骗,双方利益受到损伤,彼此的信任感也降低,不利于双方以后的发展合作。因此,企业必定本着对自己负责,对投资者负责的角度,加大对会计信息的重视,使会计信息准确化、规范化、标准化,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正确的理论依据。
四、会计信息对企业战略差异的相关性及影响
企业战略和会计信息之间存在相关性,一方面,会计信息一旦不准确,不利于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不利于投资判断,更不利于企业整体战略规划。另一方面,企业确立错误的战略规划,必定存在一定的风险,从而为企业带来损失,使盈利能力削减,使企业偏离正确的轨道,会计信息也就不能提供出有效的企业盈利能力信息。因此,二者是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系。相对而言,可靠有效的会计信息才能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使决策者以正确的战略,对企业进行调整,使企业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会计信息在企业战略上占据重要地位。其准确性,直接影响企业战略上的规划。本文针对会计信息对企业战略差异的影响及作用研究,是从会计信息以及企业战略相关理论概念出发,结合会计信息对企业战略差异的作用,提出几点会计信息对企业战略差异的相关性及影响。第一,会计信息可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第二,可以预测企业资产情况。第三,可以为投资者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马媛,张伟.企业战略差异、信息披露质量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J].财会通讯,2016(36):13-17.
[2]李志刚,施先旺.战略差异、管理层特征与银行借款契约[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6(02):68-77+159.
[3]张林,丁鑫,谷丰.“互联网+”时代会计改革与发展[J].会计研究,2015(08):93-95.
[关键词]现代企业;运营管理;创新文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7158
1 企业管理
11 企业管理
111 含义
所谓的企业管理,即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达到降低运行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的过程。
112 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1)从企业生产角度:对企业进行管理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耗,提高生产效率。
(2)从企业财务角度:明确企业经济结构,节约成本,减少财务支出,对企业资产进行管理,实现企业经营最优。
(3)从企业人力资源角度:减少人力资源成本,激发员工潜力与活力,为企业创造价值。
(4)从企业战略角度:明确公司发展前景,制定战略规划,明确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113 企业管理的措施
从企业发展大范围来说如何进行企业战略管理、创新管理、文化管理,从企业具体过程来说如何从企业发展的五大模块进行企业运营。
12 战略管理
121 含义
所谓的战略管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进行的规划、谋略。
122 战略管理意义
(1)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制定长远规划;
(2)在确定企业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前提下,围绕目标进行企业运营,如何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和方法;
(3)预定性战略管理将成功地为企业开启风险防护机制;
(4)目标方法创新,重视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规模化和多元化的企业运营机制。
13 创新管理
21世纪,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个人而言,创新是科学性方法和创造性思维。从企业角度来说,如何实现企业战略规划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生产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创新以及销售模式创新才是关键。
14 文化管理
(1)企业文化是影响员工满意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培训和引导,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提升员工凝聚力和创新力,为企业注入生命活力。
(2)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够引导企业发展战略,创新体制,与管理制度深度交融。
(3)优化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2 企业模块分析
21 人力资源
211 重要性
企业是一种组织形式,是操作对象,公司的具体运营还是靠人,说人才可能更务实些。人力资源部门作为公司的重要部门之一,它是企业注入人力资本的来源,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把握好人力关才有可能使公司走得更远。
212 人力Y源开发
(1)培训。培训的重要性:培训是现在广泛应用于企业提升人力资源素质的措施,通过培训,员工在企业文化、工作内容、专业知识、人文素养等方面有了更大的进步。
(2)激励。激励的作用:所谓激励,即运用一定的方式来激发员工潜力,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同时也有利于人力资源的质量管理。
从员工角度来说,寻找努力工作的动力,个人目标的实现,实现人生价值。
激励的措施:激励可以分为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组织变革与人事调整。在员工满意度调查中,主要包括薪酬、晋升、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等,实现激励完全可以从这些角度出发,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
22 市场营销
221 营销战略
所谓的营销战略,即从营销的长远发展角度对企业的销售进行规划,把握全局才能统领局部。市场细分,发现市场潜在需求进行目标市场选择,根据竞争对手和本企业产品的特点在市场上塑造与众不同的鲜明形象。营销新理念的确立,运用创新思维把本企业产品成功推销出去。整合营销资源,争取营销最大成功化。转变传统营销模式,创新营销思路。
222 营销组合
(1)产品。产品既包括企业向顾客提供的实体产品,又包括虚拟化的优质服务。它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企业能否长足发展,取决于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受到消费者青睐,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最大的关注点应该在于产品或服务本身。
(2)价格。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顾客追求效益最大化,追求质优价廉的产品,就二者而言本身就是一种悖反的关系。企业关注产品本身的同时,更要合理地确定产品价格,处理好消费者认同度与价格的关系。价格可以依据生产成本、市场行情、供需情况、竞争对手等进行调整。
(3)渠道。指的是产品销售路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有中间商数目、渠道宽度等。中间商的分布可能会呈现金字塔结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中间商管理。举个例子,金字塔结构的中间商分布,一旦一级商出现问题,那么对于企业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企业应该注意二级商的培养,避免出现独大的情况,减少对企业本身的威胁。
(4)促销。在营销环节,促销随处可见。例如广告、人员推销、公共关系、销售促进。提升品牌知名度、消费者认同度。在销售中存在“首因效应”,先入为主。例如淘宝在中国消费者网购中的地位,其他网购App层出不穷,但始终无法取代淘宝,因为习惯,消费者早已适应了淘宝的运营。从促销角度来说,如何突出新奇,如何走进消费者心目中才是关键。
223 互联网时代下的营销
(1)创新营销模式。①O2O营销模式:即线上线下营销模式,互联网时代,网络发展迅速。商业与互联网结合已经成为时代的趋势。在线下营销的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便捷、迅速,降低成本优势,拓展营销渠道,一方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开拓销路,实现双赢;②人文营销:从根本上来说,指的是服务。消费者关注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拉近顾客关系,消费者的注意力已经上升到更高层次,产品已经不是促进交易达成的唯一因素。
(2)营销新思路。①建立企业信息系统,发挥互联网信息优势,重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②更加关注品牌形象塑造,不断提升营销能力;③专业化营销,提升营销创新能力。
23 财务管理
231 财务管理意义
①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资金也是一种资源,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②财务规划,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③避免资金链断裂风险,企业安全管理与防范,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232 财务管理职能提升
①建立财务管理发展战略目标,制定财务长远规划;②创造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优化环境,进行财务人员培养,提升财务人员素质;③拓展融资渠道,提高财务风险防范能力。
233 财务管理信息化
①构建基于互联网的财务管理系统和安全保障体系,提升财务风险防范能力,建立风险预警机制;②建立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信息共享,提升财务管理效率;③创新财务管理模式,精细化财务管理。
24 生产管理
241 生产管理
①完善企业生产组织机构,建立完整的生产团队,提高生产团队的生产效率;②生产计划精确化,提升计划管理水平;③生产流程一体化,减少冗余环节和资源浪费,及时传递。
242 生产管理模式新
生产管理理念创新,提升对生产管理的认识水平。在生产组织方面,以零件为中心多品种小批量组织生产。在生产管理控制中,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管理,优化流程,更加标准化、程序化。
25 研发管理
研发是价值链增值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确定企业研发结构,进行企业原始创新活动,提升企业技术水平。不得不提的是,研发虽然产出比例高,但是投入比例也高,那么企业该如何选择?显然,企业研发投入是必要的,举个例子,华为手机现在已经成为国产手机领导品牌,华为的成长道路最能说明研发投入的必要性。科技时代,提升产品竞争力,紧跟时代潮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诺基亚曾经作为国产机代表,它的衰退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当然其中不乏战略因素。
3 结 论
本篇文章对企业运营的全过程进行一些论述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结合企业发展实例进行思考,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也希望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具体考虑到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研发等方面,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扩大企业规模,促进企业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会计信息;企业战略;差异;影响
企业战略制定的差异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外部的市场环境影响外,与企业内部各方面的销售等管理情况息息相关。本文针对会计信息对企业战略差异的影响及作用研究,将从会计信息以及企业战略相关理论入手,结合会计信息对企业战略差异的作用,提出会计信息对企业战略差异的相关性及影响。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提升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方面提供参考性建议。
一、会计信息相关理论
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和价值性。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帮助使用者对企业相关事宜进行评价和预测。会计信息包括企业各个阶段的财务报告分析,企业的决策者可以根据这些信息,为投资者提供财务数据。会计信息的用处主要来源于企业决策者,根据这些真实数据,决策者可以了解企业亏损等状况,还能根据这些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另外,不同的人在会计信息中看到不一样的价值,决策者一旦认可会计信息,就可以在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实现会计信息本身的价值。而实现价值的最基本前提就是,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企业战略相关理论
企业战略是对企业销售、人才建设、财务等多方面战略管理的集合。企业战略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水平,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战略中包括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价值观、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实施相关战略,必定对当前企业情况做出真实的分析。影响战略规划的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有供应商、竞争者、客户等。而内部因素就涉及文化、财务等。其中财务中包括对于会计信息的分析,会计信息可以清楚地表明企业的成本投入,销售盈亏,销售产品地域特性等。这也是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因素。
三、会计信息对企业战略差异的作用
(一)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的会计信息能够清楚的反映出企业的生产、销售、经营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水平。若在某个环节会计信息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必定是该环节出现了一些管理或技术上的问题,便于决策者找出影响会计信息的直接问题。例如,在销售环节,销售人员是否存在懒惰行为,采购方面是否存在私人交易等。接着,决策者根据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将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针对性的解决。该加强监督的地方加强监督,该制定制度的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从根本上改善生产经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二)预测企业的资产情况
会计信息是预测企业资产情况的最直观的途径。资金是企业的生命,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必须对自己企业的资产情况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通过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有效使用资产。资产的有效使用不仅可以引进新型技术,还能够增大企业的规模和活力。若会计信息不准确,必定会影响决策者对企业资产的正确判断,错误地使用资金,从而影响企业整体战略规划。
(三)为投资提供理论依据
投资者对一个企业的投资,是双方利益和信任的基础上实现的。若企业为投资者提供不准确的会计信息,一方面是企业对投资的误导和欺骗,投资一项并不合理的项目,对企业和投资双方必定会是一项不小的损失,另一方面,尽管企业并不是故意欺骗,双方利益受到损伤,彼此的信任感也降低,不利于双方以后的发展合作。因此,企业必定本着对自己负责,对投资者负责的角度,加大对会计信息的重视,使会计信息准确化、规范化、标准化,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正确的理论依据。
四、会计信息对企业战略差异的相关性及影响
企业战略和会计信息之间存在相关性,一方面,会计信息一旦不准确,不利于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不利于投资判断,更不利于企业整体战略规划。另一方面,企业确立错误的战略规划,必定存在一定的风险,从而为企业带来损失,使盈利能力削减,使企业偏离正确的轨道,会计信息也就不能提供出有效的企业盈利能力信息。因此,二者是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系。相对而言,可靠有效的会计信息才能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使决策者以正确的战略,对企业进行调整,使企业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会计信息在企业战略上占据重要地位。其准确性,直接影响企业战略上的规划。本文针对会计信息对企业战略差异的影响及作用研究,是从会计信息以及企业战略相关理论概念出发,结合会计信息对企业战略差异的作用,提出几点会计信息对企业战略差异的相关性及影响。第一,会计信息可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第二,可以预测企业资产情况。第三,可以为投资者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马媛,张伟.企业战略差异、信息披露质量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J].财会通讯,2016(36):13-17.
[2]李志刚,施先旺.战略差异、管理层特征与银行借款契约[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6(02):68-77+159.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社交电商;平衡计分卡
随着网络覆盖工程不断深入,传统电商行业增速放缓,面临获客成本不断攀高的挑战。目前我国社交平台百花齐放,在用户使用时长方面占据极大优势,“社交+电商”的模式为电商行业带来活力,一种具有长期性、全局性的管理会计方法是处于激烈竞争中的社交电商企业所急需的。
一、战略管理会计概述
Simmonds首次描述关于战略管理会计的概念,认为战略管理会计注重研究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和竞争对手,帮助企业衡量自身的竞争优势,制定战略决策。国内外学者在此基础上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方法、应用等方面开展研究。王化成、杨景岩(1997)认为战略管理会计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内外部相关信息,帮助管理者明确战略定位、开展战略规划、评估战略业绩。余绪缨(1999)提出“战略三角”概念,将企业、顾客、行业竞争对手组成“战略三角”关系,“战略三角”理论包含竞争对手分析、行业内成本对比与管理、企业盈利性及发展性分析。笔者综合前人的研究,认为战略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和企业战略融合与提升的产物,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越激烈,应用战略管理会计越有必要。企业应用战略管理会计必须结合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收集、整理、分析竞争信息,并将其转换为战略资源,以培养企业竞争优势,评估战略定位、制定战略决策、实施战略规划、建立战略业绩评价体系,帮助企业最终实现战略目标。
二、战略管理会计在拼多多应用的理论分析
(一)拼多多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1.社交电商行业发展现状
据CNNIC2020年9月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及网络购物和网络支付情况见表1。移动互联网实现全面普及,线上互动和线下生活逐渐融为一体,内容分发网络的不断成熟使社交场景的应用进一步丰富;手机占据了人们的碎片化时间,各类社交APP占据移动互联网流量入口,刺激用户消费欲望,网络购物得以全面普及。2019年我国社交电商销售规模超过2万亿,成为电子商务中增长最快的部分。2015年9月,在传统电商行业激烈布局市场之际,拼多多创立,踏进了看似已接近饱和的电商“红海”。平台主打的发起亲友和熟人砍价拼团的购物模式,能以更低廉的价格拼到客户需要的商品。拼多多新颖的社交分享与电商融合的思维,帮助平台以低成本获取裂变式流量,有效解决传统电商获客成本攀高的难题,于是成立后仅三年时间就成功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营收保持高速增长,市场份额跃居行业第三,仅次于阿里和京东。
2.拼多多发展面临的挑战
(1)行业进入壁垒弱。互联网的全面覆盖、支付技术的成熟、物流体系的发展都为社交电商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借助社交平台内容传播、熟人拉客带来的巨大流量,使该行业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但目前来看行业几乎不存在进入壁垒,在行业先进入者的高边际利润吸引下,竞争者数量越来越多,这其中也包括在传统电商领域已占绝对优势的企业,比如阿里和京东。相比于阿里和京东,拼多多在商品类别、数量、物流、支付以及消费者习惯的了解等方面都不具备优势,且其目前较为亮眼的C2M模式其实也是非常容易复制的。随着竞争者的增多,拼多多的玩法将逐渐失去吸引力。只有全面分析市场环境与竞争优势,清楚认识到企业现有规模、业务、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与竞争对手的差别,做出正确战略分析并找到正确的战略定位的企业才可能走到最后。(2)商品品质存在问题。行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众多商家进驻平台,而较低的进入门槛使各商家商品质量参差不齐,此外现有广告中一些语言夸大其词,如果平台不注意对商家资质和商品质量的监管,这种通过社交关系获得裂变式客户流量的模式将对企业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拼多多饱受商品品质低劣的影响,特别在强调消费升级的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心中更倾向注重品质的天猫和京东。商品质量决定社交平台的形象,处于成长期的拼多多应把建立消费者信任放在首位,平台应以提升形象为战略主题,设立一系列稳定标准,关注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3)用户忠诚度不够。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今天,手机屏幕随意一划就能过去很多信息,社交电商企业更容易得到客户也更容易失去客户。而客户的留存率决定了流量的变现率,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体现。拼多多成立短期内就能获取并维持较高活跃度用户有一大部分原因在于它率先推出的“百亿补贴”等策略。但大部分用户抱着求便宜的心态,通常在另一平台推出更优惠的策略后就转移,在停止“补贴”后,平台可能不得不面对失去用户的挑战。运用战略管理会计可以帮助拼多多从客户层面分析市场与评价业绩。(4)盈利情况有待提高。如表2,2017年至今尽管营业收入持续大幅上升,但为拓宽市场保持长期竞争优势,企业将更多资金投入营销费用,截止目前企业仍持续亏损。随着行业竞争加剧,社交流量的投入带来用户增长的边际效应将越来越小,处在成长期的企业将资金用于扩张和再投资是必要的,但目前的行业环境对平台精细化运营及价值链的完善提出更高要求。
(二)拼多多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可行性
1.社交电商行业较完全的市场机制
社交平台集合了众多卖家与买家,信息完全开放,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在这种较为开放和自由的竞争环境中,战略管理会计能更好地收集和利用信息,在战略管理各阶段充分发挥作用。
2.良好的技术支持
目前我国电商行业的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如供应、支付、物流等已基本完善并良好运行。受益于微信小程序的开发和大众对新社交方式的接受,拼多多已无需在各环节做更多的研发与投入。在大数据时代,运用战略管理会计可以帮助企业找寻到更多的机会与发展方向。
3.优秀的管理人才
企业发展最终依赖正确的决策,管理人员的思想决定了战略管理会计最终能否有效发挥作用。拼多多有一支年轻且具有创新精神的管理团队,持续保持创业的活力,企业有机会将自身的人力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保障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有效实行。
三、拼多多战略管理会计应用体系设计
(一)战略分析
1.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1)政治环境。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各地政府给予电商行业宽松的发展环境,《电子商务法》的实施为规范及促进电商市场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拼多多紧随国家政策,平台帮助农户及小微工厂直接对接消费者,在实践精准脱贫、去产能的政策要求时,又为消费者带去了优惠。(2)经济环境。据CNNIC的统计报告我国农村网民达2.85亿,占网民整体的30.4%,在阿里、京东强调消费升级,重点发力高端消费人群时,这部分低收入人群给拼多多留下了较大的市场空间。(3)社会环境。线上购物的便利性打破了购物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经过互联网在PC端和移动端的发展,我国网民已逐渐接受并形成网上购物的习惯。各类社交APP的上线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为社交电商开放了多种形式的流量入口。(4)技术环境。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的成熟为行业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实现了对用户购物习惯的分析和精准营销,提高了购买效率,支付系统和物流体系的完善增强了用户的购买体验。
2.企业层面分析———SWOT分析
许多电商企业的失败是因为缺少战略定位及战略目标。SWOT分析结合行业发展机会与威胁,分析企业自身优势及不足,形成战略组合,帮助企业进行合理的战略定位,见表3。
(二)战略制定
1.成长型战略
社交电商行业目前处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拼多多应充分利用外部环境的机会,深入挖掘自身优势。在客户定位上,应进一步挖掘低收入长尾市场的客户需求;在产品供应端,深入与“白牌”小厂合作的同时也应对制造商实行标准化管理,为消费者真正提供更具性价比的商品,同时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培养用户对平台的信任。
2.竞争战略
信息技术的升级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传统电商已经开始发力下沉市场,特别是2020年3月阿里推出的淘宝特价版在运营模式、客户定位等方面与拼多多极为相似。激烈的竞争要求拼多多必须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拼多多C2M运营模式将用户需求直连工厂,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直接惠及用户,然而这种模式也很容易被模仿,所以拼多多下一步也可以发展多元化战略,丰富商品品类,引进中高端品牌,因为即使是低端市场的用户也越来越重视商品质量。
(三)战略实施和控制
战略实施阶段要注意战略成本管控与资源合理配置,成本优势是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问题。从战略高度对企业成本的形成进行全面分析和控制,将价值链分析贯穿战略实施的关键业务流程,确保企业高效率、高效益的发展。拼多多的价值链主要分为消费链、供应链和定制链。在消费链上,利用微信平台进行熟人分享实现裂变流量,在供应链上吸引并培育“白牌”供应商,在定制链上C2M模式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生产。整个价值链降低社会资源损耗,有效降低成本。
(四)战略业绩评价
社交电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流量,“大流量×高订单转化率×高毛利×高复购率”才能实现高业绩。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将企业业绩与战略目标相结合,适用于社交电商行业业绩的评价,见表4。
(五)战略调整
企业战略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中制定的,然而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社交APP及引流模式不断更新并丰富,消费观念也不断升级,拼多多应时刻关注内外界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将“权变”的观念贯穿于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全过程。
四、结语
“社交+电商”的模式是未来电商发展的方向,激烈的行业竞争有必要运用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帮助企业进行全局的、长期的规划,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战略管理会计获取内外部信息提供了支持。战略管理会计从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与控制、战略业绩评价、战略调整各阶段为企业提供整体性信息,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准定位,持续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化成,杨景岩.试论战略管理会计[J].会计研究,1997(10):47-50.
[2]余绪缨.企业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J].财务与会计,1999(08):8-11.
[3]郑宗旭.战略管理会计在电商企业中的运用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9,17(03):42-45.
[4]杜东.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9(06):40-42.
关键词:会计服务外包 云会计 中小企业 互联网+
一、“互联网+”含义和特征
在“互联网+”时代,不仅仅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更是将其创新成果汇集运用到各行业最前沿的技术和服务中。互联网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大平台,很好地整合了信息、技术、服务等多方位的资源,为提高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客户需求为实际导向是“互联网+”生产经营模式的主要特点。“互联网+”集中了丰富完全的信息,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为各个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巨大的平台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会计行业自然应该也要抓住机遇,主动变革,实现转型,积极发展“互联网+会计服务外包”。
二、会计服务外包发展现状
近年来,代账公司发展较快,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地,记账机构发展势头强劲。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的记账公司的规模一般都很小,服务内容也相对单一,一般企业只要求记账公司提供基础的会计核算工作。只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记账机构将服务对象覆盖到所有行业甚至部分事业单位,服务内容也已经远远超出单纯的记账,延伸到税收筹划、内部审计、财税咨询等服务,有的企业还专门设立了网站提供网上账务在线查询、网上报税等服务。此外,在我们调查的中小企业中,大部分中小企业选择将会计业务外包的原因是企业规模小,缺少相关的财务人员,其次才是认为选择会计服务外包业相关机构能获得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实现相关管理成本的节约,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会计服务外包行业整体呈现上升的发展态势,但各地区,各机构间发展不平衡,仍存在服务表面化,单一化,灵活性不足等问题,会计依旧没有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未来的会计服务外包业相关机构应积极拓展,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更精细化,专业化,流程化的财务服务,如税务筹划,顶层设计等,从前端进入,助力企业的健康成长。
三、云计发展现状
近年来受资金、人力等资源的限制及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基于传统财务软件应用模式构建的会计信息系统的缺点日益显现。然由于成本效益原则及自身的能力限制,我国的大批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感到力不从心,很多企业纷纷选择将会计业务外包,然而现在的会计服务外包业存在服务表面化,灵活性较低等不足,导致很多中小企业的财务处理混乱,数据价值未得到充分利用。为改变这一现状,各大软件商纷纷针对中小企业的情况开发软件,接连推出了用友NC等集最新互联网技术、移动应用技术、云计算技术为一体的应用系统,希望帮助中小企业改善财务状况,提高数据的处理和利用水平。而未来,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软件服务化、资源虚拟化、系统透明化、多用户低成本共享计算资源的服务模式将愈加成熟。应用云计算技术开发的在线服务平台能够实现在线处理会计信息、按需付费、资源高度共享,使财务外包业务走向专业化、集中化。
尽管云会计具有投资低廉、服务专业、数据处理高效、协同控制力强等优势,前景广阔,但其也存在宣传支持力度不足、信息泄漏风险、国内法律法规不完善等缺陷,目前我国对云会计的了解仍不够充分,云会计行业的发展相对落后。国内云计算平台还处于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基于云计算技术开发的云会计产品自然更是凤毛麟角,并且仍摆脱不了高昂的软硬件设施布置成本,以及后期的财务软件维护成本及专业知识的匮乏带来的麻烦,并未实现真正的在线专业化服务,尚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云会计。
四、会计服务外包业务发展建议
(一)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应注重供应链管理,加强与会计专业化服务公司间的信息共享,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建立起一体化的运作体系。及时完整的信息有利于会计服务外包人员实时掌握企业的真实运营情况,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的漏洞与潜在风险,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建议与专业的控制措施。同时,强化信息沟通能深化双方的合作,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
(二)政府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更好地完善法制建设,搭建适合云会计行业发展的法律环境。建议有关部门从法规层面加强个人信息、数据流转、公共安全等方面的保护,建立相应的法规体系。
2、宣传推广云会计
鉴于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云会计概念依旧模糊的情况,为促进云会计行业的发展,建议政府出台相应的文件以加强对云会计的宣传,提高公众对云会计的认知。
(三)会计服务外包机构:
1、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无论外包机构是选择自己搭建云会计平台,还是使用运营商提供的专业网站,都应该做好信息的外部及内部保密工作,提高访问安全,数据传输安全、存储安全,网络流畅及稳定性,保护客户的商业秘密。
2、积极拓展个性化服务
我国中小企业多达企业总数的99%,各有不同管理模式,若是采用统一的在线服务产品,肯定无法满足各企业的需求。所以,为实现服务的精细化,建议机构可以积极同客户沟通,分析不同客户的需求,通过安装控件等方式来实现个性化服务,助力中小企业更快更好地成长。此外,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负责人应对会计外包服务实施质量复核,以发现执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保证服务的质量,使中小企业步入良性循环。
本报讯 6月6日,由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专家委主办的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建设峰会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阴和俊出席会议并致辞,CNGI专家委主任邬贺铨主持会议。
杨学山表示,下一代互联网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信息化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自国际金融危机特别是欧债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都把信息通信技术作为提升劳动生产率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宽带、移动互联网、计算技术和其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提升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有利条件。
杨学山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工业、通信业、信息化的主管部门,在推进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中,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
一是开展下一代互联网的统筹规划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11个“十二五”规划与下一代互联网相关,《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从信息技术、产业、应用、资源、安全各个方面做了全面部署;《通信业“十二五”规划》和《互联网行业“十二五”规划》与下一代互联网直接相关,对包括下一代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在内的整个网络和互联网发展做了部署;《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电子商务“十二五”规划》、《物联网“十二五”规划》4个规划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进行了部署;《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规划》、《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规划》为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技术和产业支撑做了部署;还有两个关于网络和信息安全的规划正在制定中。
二是抓紧对实际工作的推动。这主要包括四项,启动宽带普及提速工程,为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奠定网络基础;以专项方式,推动固定网络、移动网络、芯片、操作系统、智能终端等产业环节支持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与相关部委共同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在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等各个领域的应用;从产业发展、技术研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以及信息安全检查等方面入手,创造可信、安心的互联网应用环境。(周寿英)
三星电子任命权五铉为全球CEO
本报讯 6月7日,三星电子宣布,任命副董事长、零部件业务部门主管权五铉(Kwon Oh-hyun)为新任CEO,接替前任CEO崔志成(Choi Gee-sung)。
根据三星集团的声明,崔志成将保留在三星电子的董事会席位,并继续担任三星集团企业战略办公室主管,专注于整个三星集团下属公司的未来增长战略。崔志成于2009年接任三星电子全球CEO,其上任正是三星上一轮战略调整的一部分。而权五铉此前为三星电子半导体事业社长,负责三星电子的核心零部件业务,包括存储业务、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业务和LED业务。
从业绩来看,这并不足以成为三星此次换帅的理由。三星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三星在今年第一财季的运营利润达到5.85万亿韩元(约合51.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8%。其中,手机业务利润达4.27万亿韩元,占总利润的73%。前不久,三星刚宣布,其Galaxy系列智能手机的全球出货量已经突破5000万部。
虽然三星在智能手机获得巨大成功,但其面临的挑战也不少。根据三星财报,三星在第二财季中的芯片业务营业利润为7600亿韩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4%。面板业务的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增加31%至8.54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为0.28万亿韩元,尽管开始扭亏,但仍不容乐观。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三星换帅是其全球战略调整的一部分,三星未来将从面向消费者的电子消费公司转向后台架构公司。这一转变从前后两任CEO的履历背景中可看出一二。
在公布更换CEO的同时,三星宣布将投资1.9亿美元升级自身芯片制造产业,升级后的三星电子将能够高效率、大规模地生产20或14纳米级芯片,新芯片将为三星移动市场带来巨大提升。(周寿英)
2014年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
将超千亿元
本报讯 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主办,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联盟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工业软件发展高层论坛在京举行,并《2011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年度报告》。该报告显示,我国工业软件市场增长迅速,2011年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达616.34亿元,较上年增长17.9%,高于全球市场的增长率。报告预测,未来三年我国工业软件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9%,预计到201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37.46亿元。
中国城市云计算首站现场会
在成都举行
本报讯 近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成都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社承办的中国城市云计算首站现场会在成都召开。本次现场会的主题为“智能交通”与“移动医疗云”,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专家和企业代表等200余人出席会议,就地方城市云计算产业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为城市云计算发展建言献策,为解决云计算在地方政务和民生方面的应用指点迷津。据悉,成都是中国城市云计算现场会首站,今年中国城市云计算现场会将陆续在无锡、杭州、济南、青岛、哈尔滨、西安、上海、佛山、北京等地举行。
惠普任命仪晓辉为惠普PPS
中国区总裁
本报讯 近日,惠普宣布任命仪晓辉为全球高级副总裁、打印与信息产品集团(PPS) 中国区总裁。在这个职位上,仪晓辉将负责PPS在中国的业务损益管理和领导 PPS 销售、产品、零售与商用团队制定在中国的长期战略规划。他将专注于发现高潜力增长机会、加强跨 PC 与打印业务的业务运营,并让惠普在所有关键细分领域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此前仪晓辉担任联想集团副总裁,新兴市场集团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韩国区总经理。
苹果获得一项最新的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规划 过程框架 规划方法
STUDY ON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LANNING METHODOLOGY OF TELECOM OPERATORS
Tian Peng Luo Bangcai Guizhou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pace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was faster and faster. Information planning has become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booster and engine of improving the economic benefit an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However, an effective information planning methodology will help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and meet the needs of the enterpri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elecom operators as the main body in this paper, an framework of informatization planning process is proposed, the informatization planning,s basic principle is expounded, several common methods of planning are carried on the analyses, the value of informatization planning is summarized, providing an useful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other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planning.
Key words: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Planning Process Framework Planning Methodology
一、引言
企业信息化规划以整个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为指导,结合先进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以及企业业务的最佳实践,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制定企业未来信息化蓝图以及实施保障计划,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信息化规划是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和总体指导,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依据[1]。
当下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成为了衡量一个企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现代化企业的核心内容之一[2]。对电信运营商而言,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电信市场的开放,竞争的焦点从网络竞争、规模竞争向客户竞争和管理竞争转移,同时在电信企业内部进行了组织架构重组和业务流程重组,内外环境的变化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环境、现状、战略、业务和市场,电信运营商应从企业信息化规划入手,寻找一种有效的信息化规划方法,提出适合企业3~5年长期发展战略需要的信息化规划,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支撑企业的发展战略,强化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过程框架与原则
在国务院“两化融合”思想的指引下,随着电信运营商业务发展,快速成长的业务需求对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服务标准,信息化规划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使信息化建设能够敏捷地支撑电信运营商业务、服务、运营、管理以及创新发展,提出了信息化规划过程框架与基本原则。
2.1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过程框架
从电信运营商企业战略及业务发展需求出发,根据工作内容和时间先后顺序不同,可将整个信息化规划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对前期规划回顾,第二阶段进行现状、需求及驱动力分析,第三阶段制定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第四阶段提出具体建设项目,进行项目投资估算与设计实施,如图1所示。
在理解电信运营商发展战略和核心业务的前提下,分析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前期规划执行情况,找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差距与不足,评估上年度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分析电信行业发展环境,明确企业内部相关部门业务需求,利用关键成功因素法,对发展需求及驱动力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企业未来信息化改进方向;在全面调研,充分分析企业信息化现状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制定规划期总体目标和实施原则,从技术架构演进规划、信息化组织和人员规划及信息化服务规划入手,勾画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结合企业规划思路和方法,提出必要的建设项目,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计划,分析项目投资预算,对项目投资进行权衡,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2.2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基本原则
在电信运营商进行企业信息规划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信息化规划就难以有效指导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坚持战略驱动和业务导向。目标牵引力和业务驱动力是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的源头,信息化规划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制定信息化架构,推进企业的整体发展;同时,围绕业务发展需求,制定出具有业务价值和业务促进力的规划,提高规划的可接受度。
坚持整体规划和分步实施。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要整体规划,分步骤、分重点实施。从建设逻辑上,要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先从IT基础设施及底层数据建设,再发展核心业务系统,优先解决最紧迫、最重要的需求,并在所需的人、财、物的投入上有所倾斜[2]。
坚持循序渐进和注重实效。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是一个循序渐进并贯穿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动态过程,要把握核心和重点,由急至缓,循序前进;基于成本去设计规划,规划不宜太大,规划期不宜过长,一般3~5年为宜,同时要考虑规划的扩展性和可用性,这样更能提现规划的实效与价值。
坚持全员参与和加强培训。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人,必须要让每位员工都清楚,每一个人都积极地做好准备;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是根本,实行培训与引进并举,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和人才引进渠道,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所需的适用人才。
三、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论探析
3.1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专家和企业界开始了对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并形成了一些比较典型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例如企业系统规划法、关键成功因素法、价值链分析法等,经过对这些方法的学习和实践,提出了几种电信运营商常用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
3.1.1 GMTD方法论
GMTD方法论具体指的是:Guideline,“一个指导思想”,即企业的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Methodology,“一个分析方法”,即以关键成功因素法为主要分析方法;Time step,“三个时间步骤”,即以规划回顾、需求及战略分析、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三大时间步骤为规划流程;Dimension,“四个维度”,即以战略、资源、产品、客户四大竞争力的提升体现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企业价值提升。
GMTD方法论是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总体思路,将企业信息化规划分为“一思想、一方法、三步骤、四维度”四个方面,为电信运营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更加合理、科学的支撑,有效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是目前电信运营商比较常用的规划方法。
3.1.2 问题追根溯源法
从电信运营商业务发展需求入手,聚焦客户业务要求,分析技术人员抱怨的原因、用户使用问题与客户感知以及端到端的业务流程,通过横向比较,找准企业管理、运营中存在的根本问题,以及业务需求与IT能力之间的矛盾。
对于业务部门来说,以业务为驱动,通过分析具体业务对应的具体IT功能实现,对IT规划提出要求。对信息化部门而言,业务驱动作为信息化的重要输入,信息化在能满足具体功能的同时,更需关注满足业务类及发展趋势的信息化能力是否具足、结构是否合理、需要哪些构成要素、是否可良性持续发展等,通过点上的汇集、分析和关联,进行自底向上、追根溯源,对问题进行深入挖掘,明确IT能力,制定科学的IT规划,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3.1.3内涵变化分析法
电信运营商信息化建设面对的业务环境、战略要求相对过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电信业由“通信业”转向“信息服务业”,企业发展已由过去的“利润驱动”转向“价值驱动”。
通过分析全业务环境下企业战略和业务内涵,聚焦企业战略转型及信息化内涵的变化。从企业信息化角度来说,信息化以全流程为贯穿,针对业务发展策略和能力填充点,对新的变化和发展规律需要有进一步的深入认识,并对移动互联网业务和商业模式下IT内涵变化进行重新审视。
从规划层面来说,基于战略内涵和业务需求,聚焦IT内涵变化和IT能力映射,采用MATRIX(矩阵)框架,梳理企业信息化能力建设同企业战略与业务需求驱动、客户体验驱动、持续性发展驱动的关系,进行多角度二维分析,将信息化能力建设转换为业务和服务能力,推进IT的技术、管控、服务体系方面的工作开展,创造IT价值。
3.1.4价值区间权衡法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传统的通信业已经由单一的利润驱动向多元的价值驱动转变,而竞争焦点集中在企业掌握价值链过程中面向客户的运营能力、应用提供与管理能力、服务聚合能力三个方面。电信运营商企业核心竞争力区间应由信息流的传播者向能力提供的管理者、服务应用的集成者以及客户渠道的聚合者改变,通过对产业链的引领与价值链掌控,最终成为标准与模式的引领者。
在深入推进转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持续提升企业价值的背景下,企业信息化的价值应围绕企业运营价值、股东价值、产业链价值、员工价值、客户价值和社会价值展开,构建一套相对具有客观性、全面性的基于企业价值贡献作用比重加权的二维模型来衡量信息化的作用和价值,全面提升整体化企业信息化能力,实现IT支撑和业务发展的“有机融合、创造价值”。
3.1.5企业战略解码法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信息化工作应聚焦企业发展问题。电信运营商移动数据业务领域管道价值份额被进一步压缩,传统核心业务市场面临价值分流,流量增长与价值提升难以同步增长,抢占用户第一接触界面的竞争日趋激烈。
聚焦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本质。移动互联网业务与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吸引用户、聚合资源、价值链掌控,从上、下游客户角度,聚焦管道、平台、应用在商业模式中的作用,对IT内涵的进行重新审视,从新的角度去理解“新三者战略”:智能管道、综合平台和应用。管道是桥梁,是基于客户与电信、客户与客户之间发生关联或关系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产生的作用角度。平台是容器,是基于面向内部运营与管理、面向外部合作接入与能力提供的实体系统和标准层面。应用是体验,是基于客户感知到的综合内容与体验层面。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除了IT支撑层面外,在其他方面应有更大的作为。
3.2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思考
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展现的首先是内容,作为一个面向未来能力建设的可阅读物和传达思路思想的载体,应根据电信运营商自身具体情况,适当的将内容的思维模式过程有所体现,这种“做什么”、“为什么”有上下文的方式将有利于把问题和思路传达得更清晰和透彻。
规划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思维过程,这种思维模式过程的体现方法经过总结、归纳和提炼后形成可模式化的形式,可以认为就是一种方法论。
所有的方法都是以内容为基石的,需要的只是把要阐述的内容和观点以合适的方式和逻辑结构展开,形式为内容服务,并成为内容重要的组成要素。方法论是基于内容的一种工具,可以选择工具、应用工具或创造工具,但不必为了方法论而方法论,法无定法,因时、因人、因事而定,量体裁衣,寻求一种适宜电信运营商自身发展,具有实效的信息化规划方法,将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四、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价值体现
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是信息化工作的先导,对能力建设和工作重点起到价值导向的作用,满足“二八法则”,即信息化规划花费20%的投资将为企业贡献80%的信息化成功率。
信息化规划是一项重要机制和组织形式,将信息化工作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业务、管理等紧密衔接起来,系统性的调动IT专业资源来协同解决问题、开展能力谋划、明确工作思路。规划不等同于工作计划,规划聚焦在企业级的战略、业务、价值同IT的连接,由此使得IT各级人员明确在战略地图中的坐标定位、方向、路径、内容及方法。
信息化规划是下年度信息化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先导,是IT专业下一年度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的重要来源,是企业发展战略在信息化工作、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服务与支持等方面的细化,促使企业的管理人员和IT从业人员以全局化和大局观的角度去看待、评估企业的信息化现状和信息化工作的未来,对企业IT建设工作形成长期性指导体系,促进企业对现有问题和IT需求进行全方位的诊断与梳理,能够针对当前问题和改进方向进行IT系统实施。
五、结束语
信息化是生产力,要高瞻远瞩,超前规划,发挥出对企业创新变革、精确管理、高效运营的引领性作用。信息化规划要结合电信运营商自身的发展战略和业务发展需求,从整体上进行规划,注重重点,循序渐进。然而信息化规划方法很多,必须结合电信运营商自身特点分析,从多种适配方式中创建符合企业实际和未来要求的信息化规划方法框架[3],推进信息化规划工作实施,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1] 范玉顺,胡耀光. 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基本框架与方法[J]. 新材料新工艺, 2004(9):2-7
[2] 蒋桂艳.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研究[J]. 微型电脑应用, 2012(10)
[3] 龚至晖,李.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探讨[J]. 移动通信, 2012(11):134-137
[4] Thomas H D. Putting the Enterprise Into the Enterprise System[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August,1998:3-5
[5] 段延娥,戈连柱. 关于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应用的探讨[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7(S1)
【关键词】电子商务 企业 业务流程重组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大规模应用,人类社会迎来了第三次产业革命,进入了全新的电子商务时代。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企业业务运作的模式和企业竞争策略,面对新的形势,企业必然要对业务流程进行一场根本性的改革与创新。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如何进行流程重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电子商务与BPR的内涵
电子商务是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商业活动,包括贸易行为、市场交易活动以及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通过互联网管理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改变企业的业务处理流程,加强对企业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辅助管理与决策,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开拓全球市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开展电子商务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业务流程重组(BPR)理论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Michael Hammer博士在1990年首次提出,随后他与CSC Index公司董事长James Champy于1993年出版了《企业重组――经营管理革命的宣言书》,掀起了世界性的BPR研究浪潮。业务流程重组是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改善。
传统商务方式无论是效率还是成本、速度,都无法与电子商务相比拟,电子商务是企业走向世界市场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而业务流程重组以彻底的变革和创新为手段,目的是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增强自身竞争力的能力,因此,电子商务在速度、质量、成本和服务等方面的要求实际就是业务流程重组的方向和目标。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原因
1、在企业内部,电子商务将使企业各职能部门有机联合。例如:企业可通过网络把用户需求迅速传递给设计开发、生产调度、原材料供应、财务核算、仓储管理等各个环节,从而取代传统的通过大量人工协调的运作方式,既提高了效率又减少了开支,还精简了机构和人员。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已改变,企业只有重新设计业务流程,调整组织结构,构建新的信息技术平台,才能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2、在企业外部,电子商务通过电子化贸易手段连接贸易各方。各种传统的纸质凭证被无纸化的电子凭证所取代,降低了费用、简化了业务流程;同时,企业与供应链伙伴的原材料采购与产品的制造过程有机配合,形成一体化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体系。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只利用计算机并不能实现这些优势,相反,大量电子设备和网络工具的使用只会加重企业的负担,企业只有通过业务流程重组才能充分利用新技术来构建新的竞争力。
3、随着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企业经营模式需要调整。企业商务活动的“三流”――“信息流”、“资金流”及“物流”将在很大程度上通过网络融合起来,彻底改变传统商务活动中“三流”由不同职能部门控制、由不同员工分散管理的做法,实现协调运作。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要适应市场环境的这些变化,只有通过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来实现。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实施方法
1、基于BPR的企业战略规划。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可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但许多企业在变革中失败。经验证明,战略规划是实施BPR不可缺少的环节。BPR是企业为了更好地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而利用互联网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改进或重新设计的过程,战略规划是BPR的起点,流程分析和流程设计都是在战略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的。战略规划可以保证BPR的方向,有助于明确企业所处的环境,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变革方案,减少变革的盲目性,降低风险。
为了提高电子商务流程变革的成功率,企业在进行变革前需要进行战略规划。首先,战略规划要使BPR的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BPR是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战略规划可以有效解决BPR与企业整体战略相匹配的问题。其次,战略规划可以提高企业的投资收益,降低BPR风险。“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是大多数企业在BPR过程中的经验,如果不进行战略规划,就会出现企业局部流程优化而整体流程得不到改善的状况,电子商务的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第三,战略规划可以统一思想,减少变革的阻力。事实上,战略规划的过程也是统一思想的过程,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战略规划有助于减少BPR实施过程中的阻力。
2、基于BPR的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在实施BPR的过程中必然要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重建。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是职能型的,按不同职能来设立部门,而BPR则要求企业面向流程。传统企业的工作由许多不同的专业化职能部门完成,在管理上采用金字塔式的科层管理模式,由于职能的过分细化、中层管理人员过于庞杂,导致这种组织模式臃肿、复杂,缺乏灵活性,组织运行成本高、效率低,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许多环节已属多余。企业要根据所处的大环境和原有流程的具体情况,利用BPR的指导思想确定准备变革的关键业务和需要再造的关键流程,定义再造范围和可以量化的目标,同时融入先进的、适宜的管理思想来构建组织结构、生产流程、规章制度、绩效指标以及岗位责任等业务框架,从而建立起一个理想组织结构流程模型。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组织结构变革呈现四大趋势。(1)柔性化。为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组织需要一定的柔性。柔性的组织鼓励员工根据市场的需求主动进行创造性工作,以最大程度发挥员工快速灵活的应变能力。(2)扁平化。组织扁平化意味着管理层次的减少和管理幅度的增加,组织形态从金字塔型转向扁平化型。(3)网络化。在网络化的组织中,信息、产品和人员的互动模式由需求决定,各个网络单元具有相当的管理决策权,每个成员单位都可以以实体或虚拟的形式进行资源互补和组织优化,提高资源利用率。(4)团队化。自我管理和授权的公司需要所有员工共同努力,而这些善于学习、不断成长的员工最有希望成为迅速变化的组织中贡献最大的人。当企业认识到提供优质产品、高效服务和所有顾客都满意的最好办法是激励员工的联合和协作努力时,团队工作的概念便代表了组织工作方式最基本的变化。
3、基于BPR的企业供需链设计。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在实施BPR的过程中要纳入供需链上的供需双方,系统考虑整个供需链的业务流程,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电子商务的应用改变了从原材料采购到客户关系管理以及产品设计整个供应链中的许多流程。企业可以借助电子商务的优势,对采购流程、定单处理流程、产品研发流程、生产流程、库存流程、销售流程、售后服务流程和客户关系流程进行变革,获得更好的发展。
企业要以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流程管理、资金调度管理等商务活动为基础,对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企业之间的业务流程以及企业同客户之间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整合,通过减少物流、工作流、增值流及资金流等环节中的无效环节,使企业尽可能地缩短商务活动的流通渠道,最终使企业供需链的整合达到“无链接的工作流程”。首先,在经营环节必须精简机构,多渠道合并,实现信息共享;其次,在生产环节要逐步快速适应拉式生产,前端捕捉市场需求,即时重排计划;再者,通过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优化供应商管理,适应客户个性化的生产要求,并高效发送产品。电子商务系统运行后,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使企业的销售、服务、生产、物流、供应等环节相互沟通,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企业要建立整合信息中心,以便快速应对市场和客户需求,全面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科学决策。
4、基于BPR的企业文化变革。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转变,BPR使组织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革,企业文化必然随之改变。企业在实施BPR的过程中,企业文化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在不同的企业组织中,企业文化的差异极大,而企业文化变革的困难受变革的幅度及现有企业文化浓度的影响,现有的文化越浓,对剧烈改造产生的对抗力也越大。企业文化变革的对象是企业组织内的习惯、信念、精神等人文意识,因此,企业要通过培训、宣传与交流等手段重塑企业文化,为深入实行BPR提供保障,通过树立危机意识和变革意识让职工在思想上对BPR有认同感,并利用各种可能的渠道充分交流;通过组织机构的改革,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员工的创造性与灵活性,将质量文化固化于企业文化之中,增强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但企业文化的养成需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与摸索,绝非短时间内可能形成或改变的。
四、企业实施业务流程重组的绩效评估
业务流程重组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使企业性能得到显著提高,而这种提高是各个业务流程绩效提高的综合结果,因此度量业务流程的性能是一个重要内容。无论在战略决策阶段还是实施过程中,都必须对业务流程的绩效进行分析评估,例如业务流程现有性能如何、经过再造后应达到什么性能目标等。在流程维护和管理环节,流程评价和预测体系成为对流程运营效率的监控机制,可以让企业时刻了解和发现流程的新问题,实现对流程的不断再造。BPR的绩效可以在不同层次上进行评估,在流程层次上涉及的评估内容包括BPR后流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流程的有效性可以用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来衡量;而流程的效率可以依照时间、成本和质量来衡量。企业进行BPR后,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否有所提高、流程运行周期是否缩短、运营成本是否降低、顾客满意度是否提高均可以作为评估流程绩效的依据。如果BPR未达到当初设定的目标,仍需要不断地对企业内外部的业务流程加以改进和完善。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没有终点,企业永远处于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而不断加以变革的循环之中。只有不断变革、勇于创新并且富有战略性眼光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丙明杰:重组流程[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 吴文钊:企业信息化行动纲领――中国企业信息化方法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 李志刚:企业流程再造与信息技术的关系[J].经济体制改革,2002(5).
关键词:医网 健康门户 市场竞争 战略
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对医学信息、医疗服务的需求是一种恒定的指数,这种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追求会却来越高(面对突发的社会公共卫生事件则更加表现出百姓对其关心的突出社会需求),行业环境基础更直接的行业背景则更加具有行业的针对性。
美国健康网站WEBMD,HEALTHON,DRKOOP等收获了成功喜悦,这些网站通过提高医院的信息化程度,建立医院内部医生、护士工作站,从病人挂号、医生诊断、 差距,包括网络规模、用户数、接入带宽等。处方、到病人付款、配药、化验等,实行网上数据传输,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节省了人力并减少了人为失误。“内容”指向医生和病人传播的医药信息。据统计这在互联网应用最发达的美国是最热门的信息领域之一,有16000多家网站,其中大部分以消费者信息为主。访问人数最多的是那些针对诸如糖尿病人等特定病人群体的网站。病人希望对自身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并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学习。
医网所处的市场环境,需要把国内现有的健康门户进行对比、分析,长期趋势的判定,以及中期趋势的认识与背景分析,内容建设定位、深广度、方法于表达,技术策略和市场推广模式得失探讨等等,都是需要进行更加深入、严谨和细致地对照、挖掘和分析的。
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国际互联网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对中国传统医疗行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通过搜索,利用sohu的搜索引擎,输人“医学or保健”,搜索到网站6478个。新浪网(http://省略):在新浪网的医药卫生子分类下,根据列表共有网站6921个。中华网(http://省略):收录医学健康网站1417个。导医搜索(http://省略/search):共收录医学网站3334个。包括一部分繁体网站和英文网站。
健康产业并非一个新兴的行业,但随着资本的涌入,健康产业正在迅速/升温。2006年,IDG3000万美元收购39健康网的消息引起了极大关注。这笔投资让人们看到了健康市场的发展潜力。而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应用和发展,健康网站的整合也已开始。在各健康网站的角力中,优势网站实力突显,39健康网、中国健康网、搜狐健康跻身中国健康网站第一集团。
医网( 省略)的投资方是广东天枝实业有限公司,公司07年投资两千万在医网,公司也有强大的医疗集团做背景,比三九健康网、飞华健康网等相比,医网有通畅的客户渠道及医学专家团队。做为网站资讯来源及咨询互动的医学资源。
医网在推广上采取频道合作的方式,洽淡中有腾讯、网易、tom等门户网站,这些网站的健康频道采取外包形式,在网站认知程度方面,腾讯目前排在第一位,腾讯网的总体认知度已经超过了搜狐。腾讯网在广州(67.6%),成都(67.6%)和西安(56.3%)拥有最高的使用率。
总体来说,门户的使用率以腾讯网、网易和新浪的显著性最强。三者之间总体的差异性不大,但是具有地域性。这与认知度的结论一致。
从整体市场环境来看,当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竞争变得异常充分时,企业之间相互模仿的速度定会骤然加快,进而催生“战略同质化“现象。“战略同质化”直接导致的结果是企业战略的缺位,每一家企业事实上都没有战略,大家只是在战术层面拼命厮杀,玩一场看不见未来的“狩猎游戏”。医网导航以女性、男性、、新闻为主打频道,疾病、护理等资讯频道为辅助频道,这些频道内容界定与其它健康门户网站并没太特别明显的区分。而内容大多来自转载,也令频道同质化严重。
无论是Web浏览、电子上网还是其他应用,都以国内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标准化为基础。如果医疗卫生信息资源不能完全实现数字化、标准化,则其在互联网上的应用将会大打折扣。医网的硬件设施(服务器托管)与软件设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品质不够稳定。日pv流量超过一定数量就会发生网页打不开等现象,影响口碑。
医网在技术的开发研究上都明显的落后于其竞争对手。这种高新技术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技术本身。所以技术研发的滞后,对医网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医网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不容乐观,虽然目前日平均流量有十几万,但在用户黏度及反向链接上远没有对手多。医网要达到如下几条。
1.强化正的网络外部性是取得竞争的关键因素
2竞争中强调服务的用户化和灵活
3竞争激烈且方式多样电子商务
4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融合在一起
5门户网站之间的竞争是一种高风险的竞争。
6门户网站的竞争策略要多样化。
参考文献
[1] 刘杰克著《营销力》
[2] 《互联网网民生活形态及媒体影响报告》
[3] 周子安《健康资讯类网站Alexa排名的整体分析》
[4] 汪向东《中国: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
[5] 王燕.李翠荣.牟亚伟.国内医学网站专业化与商业化分析. 当代医学.2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