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02 11:52: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企业经营活动的内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经营活动 效益 分析 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6-0376-01
1 经营活动效益分析的内容
经营活动效益分析是以工商企业经营实态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为内容的。由于各企业的经营活动较为复杂,范围较为广泛.在诊断活动中就要根据分析的目的和范围,对企业经营中关键性和实质性的指标进行分析,主要有;经营比率分济,财务报表分析,盈亏平衡分析、等。
1.1 经营比率分析
经营比率分析是指用百分比率表示财务报表上各科目之间的关系,然后用这些比率从收益率、生产效率、资金周转率、安全率和增长适应率等五个方面来分桥企业的经济效益。
1.2 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是企业经营状况和成果的综合反映。因此,财务报表分析是经营活动效益分桥的基本内容。
1.3 盈亏平衡分析
在对工商企业经营诊断中,盈亏平衡分析的方法应用比较广泛。无论是对生产或者是商业销售企业,在分析其经营计划、经营决策、利润管理、生产和销售数量的控制,成本决策和判断企业经营发展趋势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盈亏平衡分析的核心问题是,利用盈亏平衡的原理,对企业在不同因意影响下的各种经营状况分析,找出影响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不利因素,提出提高获利水平的改进措施。
2 经营效益综合分析
对企业经营活动效益分析,除了评价每一具体指标的完成情况外,还要将各种指标综合分析,从总体上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情况做出准确的评价。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时,常用的图表
有:经营比率综合分析表、经营效益指标变化趋势图和经营雷达图。
2.1 经营比率综合分析表
经营比率综合分析表见(表1),是根据企业经营比率分析的内容,将近期主要比率指标的增减变化情况综合一起汇成分析表.总体分析这些指标结构的合理性和综合效益情况。
2.2 经营效益指标变化趋势固
经营效益指标变化趋势图2,是在经营比率综合分析表的基础础上,选择主要指标绘制在坐标图上,以便更直观地观察其发展变化趋势。
2.3 经营雷达图
经营雷达图是对企业的收益性、生产性、资金流动性、安全性和增长性五个方面用直观的图象形式来综合分析观察的。雷达图能够直观地显示出企业经营的效益和薄弱环节.为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指明方向。
2.3.1 经营雷达图的构成。
经营雷达图的结构如图3。它是由3个同心圆,5个区域构成的(每个区域72。),每个区域倍或最佳状态。
2.3.2 经营雷达图的分析方法。雷达图的分析方法是:①如果企业的比率值位于标准区内,则说明企业比率值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应认真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②如果企业的比率值接近或低于小圆,则说明企业经营效益较差,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要采取果断措施扭转局面;②如果企业的比率值大于标准区接近大圆,则说明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2.3.3 营雷达图的评价。由于不同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采取的经营方针、策略等不同,因而所取得的经营成果也各有侧重。同时,各企业在经营雷达因上所显示出的图象,即经营态
势也不尽相同。在对工商企业诊断中,就是要根据雷达团上显示出的经营态势,分桥各企业经营活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提出改善措施。
参考文献
[关键词]导论;企业经营;美学应用
一、企业经营美学的研究对象和学术使命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这既是学科赖以确立的基本理由,也是我们把握不同学科性质的前提条件。企业经营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美学应用的基本规律。也就是说,企业经营美学是研究企业经营活动如何应用美学原理的科学,它把企业运用美学原理从事经营活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我看来,企业的经营活动既是一种经济活动,同时也应该是一种审美活动,因为当今的时代生活特别是都市生活正在迅速地被艺术化。但是,我们现在还有许多经营者尚未清醒地意识到企业经营审美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们经营的注意力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硬性竞争和经验管理的水准之上,而且经营者的审美修养和审美水平也亟待提高。这就使得企业经营美学的建立成为历史的必然。由此可见,应运而生的企业经营美学理应承担下列两大学术使命:一是揭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审美规律;二是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自觉运用美学原理提供理论指导。企业经营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虽然刚刚起步,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既然企业经营美学是应现代企业经营审美实践之需而诞生的,那么,它一定会有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它将不会辜负时代生活和市场经济的重托,努力完成自己神圣的学术使命。
二、企业经营美学的学科特点
从前面的阐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企业经营美学的学科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交叉性;二是应用性。
先说交叉性。企业经营美学既不是单一的企业经营活动描述,也不是纯粹的美学原理阐释,它是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学科理论和与美学相关的学科理论的有机融合。它讨论企业经营活动,是为了给美学找到应用的注脚。它讨论美学原理,则是为了给企业经营活动提供审美的理论指导,它应该是企业经营管理学科和美学学科的交叉学科,具有边缘性。
再说应用性。企业经营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必须担当起自己神圣而艰巨的学术使命,它没有理由束之高阁,也不应该是纯理论的玄学思辨,它必须时刻关注企业经营的全部现实过程,正确而及时地指导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自觉按照美的规律从事经营活动,以便更多地尽善尽美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审美需求,创造最大效益。
三、企业经营美学的理论体系
如上所述,企业经营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美学应用问题。围绕这一研究对象进行思辨,企业经营美学建构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其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十大内容:
(一)阐述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美学原理
美学基本原理揭示了美的一般规律,它是企业经营美学的第一块理论基石。企业经营美学履行自己的学术职能,指导企业经营实践,以自己的方式阐明美学的基本原理,如:美的本质与美的标准、美的形态、形式美及其法则、审美心理与审美范畴等。如果离开美学的这些基本原理,企业经营美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习和研究企业经营美学,也应该首先弄懂弄通与之密切相关的美学原理。不懂得基本的美学原理,企业经营者就不能做到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去从事经营活动。
(二)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分析
应该说,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分析与考察,是企业经营美学发生的第二块理论基石。企业经营美学本质上属于美学学科,但它绝不同于一般的基础美学,它是应用性很强的实用美学,它要将自己的学术研究牢牢地根植于现实的企业经营活动之中。一方面从企业经营实践中总结出审美规律来,另一方面又拿这些审美规律指导企业的经营实践。这就决定了它除了要把自己的学科体系建立在美学原理之上外,还必须把理论体系建立在活生生的企业经营实践基础之上。因此,企业经营美学的理论探求,除了对美学原理的把握和阐述之外,还必须对企业经营实践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考察。企业经营活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姑且从两方面入手对它进行宏观地分析和把握:
一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历时性分析与考察。企业经营活动虽然复杂多变,但如果我们对它的动态性作出宏观的把握,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哪类企业,也无论是企业的哪类作业,其流程周期一般都可确定为四个相辅相成的步骤,这便是:市场与环境调研;计划与决策;执行与控制;评估与反馈。倘若我们能够理性地把握这四大步骤,我们就找到了总结企业经营活动审美规律的突破口,同时也就找到了为企业经营活动全程提供美学指导的出发点。
二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共时性分析与考察。如果说前面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的历时性考察属于线性的动态分析的话,那么,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共时性考察则属于非线性的静态分析。这种共时性的静态分析,使我们发现了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管理的经营;(2)对产品的经营;(3)对服务的经营;(4)对销售的经营;(5)对公共关系的经营;(6)对企业形象的经营;(7)对企业文化的经营;(8)对人力资源的经营。企业在对以上八项重要职能的经营中,无时无处不关涉到美学原理,也无时无处不伴随着审美活动。企业经营美学就是要把企业经营活动的全方位和全过程当作一种审美活动来进行系统考察,总结这些职能活动中渗透的美学规律,进而使企业的这些职能活动变成更加自觉的经济审美活动。因此,企业经营美学的理论主体除了美学原理概述和企业经营活动分析这两大总论之外,还有下面分论,即:企业管理与美;产品经营与美;经营服务与美;市场营销与美;公共关系与美;企业形象与美;企业文化与美;人力资源与美。
(三)企业管理与美
企业管理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中枢神经和指挥系统,在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今时代的管理学家们反复强调,现代化的管理应该是科学、规范、民主化的人本管理。毫无疑问,人本管理当然应该是尽善尽美的管理,不善不美的管理只会导致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恶性循环,毫无人性可言,也毫无美和效益可言。企业经营美学将在分论部分,首先从美学的视角阐述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美学应用问题,以期为现代企业的管理审美化提供理论参考。
(四)产品经营与美
产品经营是企业经营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现代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产品应该既实用便利,又美观大方,还舒适环保,令消费者赏心悦目。本章将从产品的设计与创新、品牌的培育与创意以及产品的造型与包装等方面,探讨企业在产品经营过程中如何应用美学原理。
(五)经营服务与美
企业除了要为消费者提供实用美观的优质产品之外,还应该努力为消费者提供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优质服务。特别是在当今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营销服务显得特别重要。有学者把服务与管理和产品相提并论,指出管理、产品、服务是当今企业生存的三大生命之柱,其中的任何一根坍塌,企业的生命将不复存在。因此,现代企业要充分重视服务,要像精心经营自己的管理和产品那样,精心地经营自己的服务。而真正优质的服务当然应该是美好的服务,其中服务者的服务态度、服务礼仪和服务规范等,无一不渗透着美学原理。在企业经营美学看来,企业的整个服务过程应该是一个审美化行为过程。
(六)市场营销与美
传统的营销方式就是企业把自己的产品推销给消费者,实现经济效益。其实不然,市场营销并不等于推销,营销与推销有着质的不同。营销的实质在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精神和物质的沟通交流,实行最亲密的接触,继而在这种亲密的接触当中,既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更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让消费者得到物质和精神的满足。所以,营销的宗旨不仅不是功利地推销产品,而且恰恰是要使功利笨拙的推销成为多余。由此可见,传统的推销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了,只有真善美的新营销才能完成这一崭新的营销使命。因此,企业经营美学主张在营销过程中贯彻美学精神,使现代营销成为审美化的新营销。
(七)公共关系与美
公共关系理论产生在20世纪初的美国。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有识之士纷纷指出,企业应该充分重视优化自己的内部员工关系和外部社会关系,内求团结,外求发展。于是,公共关系随即成为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经营职能。但是,在企业经营美学看来,仅从经营职能上去理解企业的公共关系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还应该把公共关系当成创建一种美好的生存环境来认真地进行经营。否则,公共关系的纯洁性就会受到玷污。当下企业公共关系的庸俗化倾向就是最好的说明。
(八)企业形象与美
企业形象是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当中的整体印象,它包括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学者们常用“企业识别系统(CorporateIdentitySystem)”来界定企业形象,简称CI。它包括企业独特的经营理念即理念识别(MindIdentity),简称MI;独特的行为方式即行为识别(BehaviorIdentity)简称BI;独特的视觉系统即视觉识别(VisualIdentity)简称VI。这三个方面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企业的形象系统。企业对自身形象的经营管理,就是力争使这三个方面超凡脱俗,优秀独特,以便给社会公众鲜明的形象感知。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借助美学的力量,加强企业内在美的修炼,同时也要强化企业外在美的修饰。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逐步赢得社会公众的好评,在社会公众心目当中树立起自己良好的企业形象,最大限度地求得社会公众的爱戴与追随。
(九)企业文化与美
如果说美好的企业形象能使企业“秀于外”,那么,深厚蕴藉的企业文化则能使企业“慧于中”。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企业与一个文化修养浅薄的企业相比,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为什么沃尔玛始终雄踞世界连锁零售行业榜首?为什么通用电器的旗帜百年不倒?为什么中国的海尔也能木秀于林?究其根本原因,无一不是长期修炼的企业文化使然。企业文化是企业所有员工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约,是企业的精神图腾,它像基因一样,深深地根植于企业的生命之中,使企业生命之树长青,使企业形象在公众心目中具有永久的魅力。而企业这种因深厚的文化修养而具备的永久魅力,当然包括企业长期的审美修养在内。如:企业崇高远大的经营理想,矢志不渝的经营宗旨,造福人类的经营道德,儒雅脱俗的经营气质,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范等。因此,企业文化的美才是企业深层次的内在美。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企业同样如此。
(十)企业人才与美
深厚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命之源,而打造一支有文化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则是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之源。企业竞争的方略千千万万,但人才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管理显得格外重要。企业经营美学要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理论,阐述企业员工审美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为企业包括CEO在内的所有员工加强美学修养提供一些必要的理论指导。
以上论及的十个方面,就是企业经营美学研究为自己设定的十大理论课题。除此之外,又由于企业经营的直接对象是广大消费者,所以,企业经营美学在讨论以上这些理论课题之后,不能不对消费者的审美心理进行必要的分析和阐述,以便指导企业经营者更加完美地投消费者之所好。出于这样一种学术考虑,因此,本课题在最后还要论及消费者的审美心理。至此,开头一个导论,结尾一个附论,中间十个理论主题,总计十二个部分,共同构成企业经营美学研究完整的理论体系。
四、企业经营美学建立的时代背景和价值前景
企业经营美学是对企业经营审美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它的提出和建立既以当今时代丰富多彩的企业经营审美实践为基础,又正是适应了当今时代企业经营审美化趋势的客观需要。因此,它的建立既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又有远大的价值前景。在企业经营美学看来,当今的时代背景呈现出以下三个明显特征:
一是买方时代的来临与市场竞争的加剧。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市场上的商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多彩,商品的供给量相对于消费者的购买力而言,明显地表现出相对过剩。而生产的相对过剩必然导致企业在市场上主导地位的丧失,代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导向。也就是说,企业过去是市场的中心和主导,消费者围绕企业转,这样的时代叫“卖方时代”。当今的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企业不再是市场的中心,买主才是市场的中心,企业开始像崇拜上帝那样崇拜消费者,追随消费者,围绕消费者转,这样的时代叫做“买方时代”。买方时代的来临,必然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因为谁追随消费者,谁就占有了市场,谁丧失消费者的宠爱,谁就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这样一条铁的法则,促使企业不得不努力优化自己的所有经营职能。于是,现代化的、规范化的、科学化的和审美化的企业经营方略应运而生。与此相适应,企业经营美学就必然地被提到企业经营理论的议事日程上来,应该说这是一个好的趋势,因为一切为了消费者既是市场本位的回归,也是企业经营美学远大的价值前景之所在。
二是消费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消费意识的成熟。买方市场的来临和商品的极大丰富,引起的另一个马太效应就是大大地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人们的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方便快捷,追求舒适和美好。伴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也日趋成熟和自觉。他们不再像卖方时代那样,被企业任意地摆布和支配,他们有了更加自觉的消费观念和更加清醒的维权意识,企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投诉。所以,企业必须想方设法地投消费者之所好,为消费者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和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服务,而这又必然要求企业经营不仅要规范化,还要审美化。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进而赢得效益。因此,企业经营美学便应运而生。:
摘 要 煤炭资源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现如今煤炭企业的市场范围日益扩大、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商品的价值得以实现取决于市场,因此各个企业往往集思广益、联想创新,努力推出一系列吸引客户的经营活动。毫无疑问,煤炭价格直接影响着企业活动的开展和成效,需要多方面考量来决定。本文首先明确煤炭价格对企业的意义作用,然后重点介绍当今形势下煤炭价格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影响,对煤炭企业价格的制定及其本身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煤炭价格 企业 经营 影响
在新的形势政策下,企业的自得到进一步的扩大,价格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影响和作用变得越来越显著,煤炭价格亦是如此。各个企业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争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也大都意识到经营活动对市场地位争夺的关键作用。因此,对煤炭价格的考量和研究就成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当然,煤炭价格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根据实际市场情况,权衡利弊,制定出最合理的价格或价格范围,才是帮助企业实现长期发展进步的一大法宝。 煤炭价格对企业的作用和意义
(一)价格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
价格就是企业对自身产品的标价,它的制定当然要有一定的依据,而这依据最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市场信息。有人形象地说,价格是市场的信号灯,确实如此。价格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价格的变化也直接影响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企业对产品价格进行相应的总结和分析,既能深入了解市场需求量的变化情况,又有利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经营策略,促进企业发展,应列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总之,研究煤炭价格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了解市场信息,掌握市场供求关系的规律,从而策划并开展最合理有效的宣传或经营活动。
(二)价格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各企业按照价值规律运行,必然存在竞争。而市场竞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价格竞争。企业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不同的价格标注,既划分了等级,又突出了企业特色,在竞争中就有了独具一格的优势。对不同的情况加以区别,变动不同的价格,是提高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另外,合理的价格体现一种人性化的服务,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支持和喜爱,从而促进了企业的销售业绩,明显领先于其他企业,获得一定的竞争地位。 煤炭价格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
(一)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销售量
价格一直都是市场营销组合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价格被看做各企业最常用和最敏感的手段之一,而制定价格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促进销售量的增加来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收益。煤炭价格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销售量,很显然,低价格的产品会受到部分阶层的人们的喜爱,但企业获利方面将会面临限制;而高价格产品虽获利较大,但销量往往并不可观。当然,这一切还与企业实力、产品质量等多个因素有很大关系。总之,价格高低,影响消费。合适的价格,有利于吸引消费者、促进销售,另一方面,销量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生产,降低成本,努力提高经济效益。所以,煤炭企业要想使经营活动有一定成效,分析和完善价格的合理性是关键。
(二)帮助了解市场情况,合理开展经营活动
当今形势下,煤炭市场需求量较大,市场情况复杂,企业之间竞争局面较为僵持,研究煤炭价格成为企业了解市场信息的重要手段。一方面,煤炭价格促使企业加强市场调查,了解市场供求情况,注重价格信息。另一方面,企业根据煤炭价格来灵活安排生产工作,合理组织产品流程,开展有效的经营活动,来提高和推动企业的收益和发展。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市场情况一直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煤炭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和走势,及时研究调整经营活动。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顺应市场的发展趋势,才能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由此可见,煤炭价格确实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起着调节和指导的作用,需要得到企业的重视和关注。
(三)调整企业经营活动的方向
煤炭价格也帮助调整企业经营活动的方向,从而帮助提高企业经营效果。企业对价格拥有自,促使企业充分运用价值规律,调整出最佳经营活动方向,例如针对性的消费群体、市场需求量、产品的更新换代等等。例如,如果煤炭价格有着明显的上升空间,说明企业的经营活动处于有利地位、存在一定优势,可以继续深入;如果煤炭价格长期不变或因为销量而被迫下滑,那就说明目前的经营活动存在漏洞,不适合再持续下去,必须通过创新和改善也就是调整经营活动方向来适应新的发展局面。这就是煤炭价格能够帮助调整企业经营活动的具体表现,它确实对企业经营活动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总结
现如今国家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煤炭企业开展各种各样的经营活动来提高收益、促进发展,价格俨然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实,煤炭价格与企业经营活动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价格的制定也受到成本、市场、竞争等多个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要想使得企业的经营活动获得良好的效果,价格是需要考虑的最重要元素之一,但其他影响因素也不能忽视。只有全面综合性地调查、分析和实践,才能找到最适用的经营活动。
参考文献:
[1] 丁志华.煤炭价格波动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
[2] 黄丹.中国煤炭企业信贷融资困境与效率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1.两者在核心重点方面的区别
企业经营是对外的,其核心重点是客户,经营的出发点与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满足客户的全部需求,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然而企业管理则是对内的,其核心重点在于员工。企业管理是通过调动员工对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辅助企业经营达到预期目标。
2.企业经营是企业管理的外延部分
企业经营是完全依照企业管理的特征而进行划分的。企业的经营主要包含有两大部分:生产与营销。而企业管理则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全部管理工作内容。在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运营也包含两个重要环节,即企业经营和企业管理。企业经营指的是引导企业市场合理操作的执行性活动,而企业管理则是辅助企业经营活动的一种整体工作流程。由此可见,两者的关系本身就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才能够促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更为完善,企业管理是企业经营的辅助部分;而企业经营则是企业管理的外延部分。
3.行为活动方面的差别与关系
企业经营是一种对外性质的行为活动,它是通过企业的关系构建与外部资源整合来追求企业的经济利益;而企业管理则是一种对内性质的行为活动,它所强调的对于企业内部资源的建设与整合。如若说企业经营所追寻的核心宗旨是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那么企业管理所追寻的目标便是效率最大化。企业经营的灵魂是一种扩张,蕴含着积极与主动;而企业管理的灵魂则是一种收敛的,蕴含着谨慎与规矩。无论是经营还是管理,二者都是密不可分的,如若一个企业仅注重管理而轻视经营,那么企业便会非常死板,不具有蓬勃的动力;如若一个企业仅注重经营而不注重管理,那么该企业必然不会拥有持续发展的机会。所以,一定要保持企业的张弛有度,做好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构建起良好的制度体系,这才是促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机会的必然。
4.经营是企业的发展趋向,而管理则是企业长足发展的重要保障
如果企业希望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背景下,博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须充分透彻的了解市场发展动态,充分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需要紧随而上的便是企业内部的基础管理,唯有管理制度完善化,企业的经营才能真正的持续长久。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越发激烈起来,伴随着当前市场背景的转变,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也应当随之转变,相互依存,共同开拓,为企业争取到更为良好的持续发展空间。
5.企业经营与企业管理的发展前景
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以前,就应当预先掌握当前市场行情,熟知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是什么,消费者的人群构成及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竞争力如何等等。在企业进行日常销售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非常良好的销售服务与大量的广告宣传,从而赢得更为广泛的客户群。为了能够生产出最为经济有效的商品,企业还需要依照当前市场的客观条件,销售群体以及商品价格等种种因素,选择更为科学合理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工具以及生产模式等等。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对消费者以及市场行情进行透彻的研究,还需要掌握竞争企业的经营行情。以上内容,都属于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然而,想要做好一家企业,还需要做好管理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制度,使员工更具备积极性与能动性,从而使企业变得更加井井有条。唯有科学的管理制度与灵活的经营策略,才能真正促使一家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结语
一、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经营决策的关系
1.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经营决策的含义
财务报表主要包含企业生产经营、产品销售、资金流动等方面内容,能够提供各种企业的财务经营信息。财务报表不仅包含企业的经营利润、产品销售、资金流动等方面信息,而且包含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资本结构、资本变动状况。财务报表分析通过整理各种财务信息,对这些财务信息进行精准的量化分析,指出企业经营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之处,来指导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高管在参考财务会计报表后,针对财务会计报表出现的问题进行治理,以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发展。会计部门主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资金流动状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和计算,财务报表分析能够保障企业资金的准确性与安全性。财务部门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准确分析;还运用单位变量确定法,对企业的单一变量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企业的经营决策首先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企业经营方案,根据企业经营方案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标与经济利润。企业的经营决策应该制定一套完整的企业生产经营方案、企业经营管理方法,企业生产经营方案能够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经营管理方法能够对企业的生产流程、资金流向进行有效监督,保障企业生产、企业资金的安全与透明。
2.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经营决策的关系
会计部门需要对企业的各项财务经营状况进行记录和计算,并将其记录形成简洁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需要运用文字、数据、公式、图表的形式进行表示,以达到简洁易懂的效果。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要能够被企业管理者理解,企业管理者在浏览财务报表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改革与调整。财务报表需要能够明确反映企业的资金总量、流动资金数额、生产产品数量、产品销量等一系列信息,为企业未来的经营决策提供相应指导。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和流程
1.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财务报表分析主要对企业的经营利润、商业经营能力、管理状况进行统计分析。
企业的经营利润指的是企业在短时间内各项经营所获得的总利润,企业经营利润主要包括:产品销售利润、成本节约利润、企业管理获得利润。企业财务报表的经营利润分析,能够发现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通过对企业的营利状况、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企业各个经营环节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企业的经营能力指的是在市场环境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通过内部生产资源、生产技术的优化整合,来完成企业经济利润的增长。企业的经营能力与管理状况密不可分:一方面来自于企业管理的加强,企业生产资源、生产技术的优化整合;另一方面来自于企业资金、生产产品的快速流转。资金与产品的快速交易转换,能够带来更多的闲置资金,也能够加快企业资本的重新利用与利润的不断产出。
企业的财务分析需要对企业的产品生产、管理状况、资金流动情况,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单一指标的企业财务分析,不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作出准确判断,也就不能达到指导企业经营的目的。
2.财务报表分析的流程
财务报表分析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确定分析标准与目标。企业会计部门需要根据财务报表的不同用途,运用不同的分析标准与分析方法,进行企业各种经营因素的分析。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企业要将企业的生产因素分析结果,与国家制定的生产因素标准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发现各种生产因素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问题治理。目前企业生产经营中,主要存在企业债务沉重、资金短缺、虚假投资、管理不到位等方面问题。
(2)策划分析方案。企业财务数据能够表现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经营状况,但财务数据不能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进行合理规划。而企业高层需要在浏览各项财务数据后,制定出详细的企业问题解决方案、企业生产指标方案、企业发展规划方案与企业资金流动方案。只有之当初准确合理的企业发展方案,才能推动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逐渐增长。
(3)整理核实信息。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进行分析后,需要对各种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审查与确定。只有保障企业经营信息的真实性,才能够顺利开展接下来的发展工作。
(4)得出结论。在完成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数据核实后,需要对企业的发展做出整体评价,包括:企业发展中的优势之处、企业发展中的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发展项目等。
三、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与局限性
1.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企业在对各种生产因素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后,能够得出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生产经营状况,也能够发现企业经营存在的问题。其次财务报表分析能够对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进行统计,得出企业的产品经营范围、资金损失状况。企业管理者在获得相应的资金流动信息后,能够根据资金的流动方向,对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适当调整。财务报表分析能够提供众多的企业管理信息,在减少企业管理与成本支出的情况下,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财务报表分析也能够对企业的经营利润进行分析,企业的经营利润包括企业产品销售利润、成本节约利润、企业管理利润等。财务报表分析还能够对企业的生产成本、损耗成本进行统计,通过企业生产总成本、经营利润的对比,可以得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各种问题进行梳理,针对主要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解决。最后财务报表分析还能够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外债状况、流动资金数额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能够得出企业的资金流向。企业的不合理的投资活动,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资本流向产生严重影响。企业失败的投资活动会产生众多的企业经营风险,也会损失大量的发展资金。因此财务报表分析一方面能够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也能够对企业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监督,避免各种风险所带来的资金损失。
2.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分析在对企业生产成本、损耗成本、经营利润、资金流动状况、资本结构、外债状况、流动资金数额等因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会受到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干扰。这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会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与实际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产生较大差别。财务报表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局限性:
(1)企业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过去生产经营状况的统计与分析,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市场经济的日益复杂,企业各种生产经营数据都会发生不确定的变化。特别是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前提下,企业财务报表会与真实生产经营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2)其次企业财务分析所运用的比率分析法,是对企业各种生产因素进行财务分析。企业选取不同的财务经营时间段,会具有不同的经营数据。而对不同的经营数据进行比率分析法的分析,会得到不同的企业财务分析结果。
(3)企业的财务人员大多具有专业的技术水平与知识素养,但它们通常以企业财务数据作为财务分析的主要角度,而不会从企业经管理角度进行企业财务分析。
四、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与管理的脱节
财务报表分析主要为企业提供可靠的生产经营信息,以指导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但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指作为参考数据,而不能决定企业未来的经营方向。由于企业高层故意忽视财务报表分析结果,自主操控企业的经营模式与发展方向,导致财务报表成为企业经营中的摆设。很多企业经营者一味追求企业的虚假宣传、面子工程,而将企业的产品品质、经济效益放置一边,最终导致企业陷入发展困境。
2.报表分析的片面性
财务报表分析还会存在分析片面性的问题,分析片面性与财务报表分析人员思想的片面性有较大关系。企业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会由于自身思想的片面与技术的生疏,导致财务报表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差异。不同的财务会计具有不同的专业认知与发展方向,在进行各种财务报表分析时候,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疏漏情况。各种财务会计性格、专业方向的差别,会导致财务报表统计分析结果的差异。
3.虚假财务报表问题
企业会计部门主要运用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对企业各种生产要素进行财务分析。而企业中的虚假财务报表问题,是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会计部门所进行的虚假财务报表分析,会得出错误的企业财务信息。企业利用错误的财务信息作为指导,会使企业未来的经营管理遭受严重危害。
五、企业经营决策中财务报表分析的改革思考
首先要根据企业财务报表的相关要求,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不同对象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在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会计部门要掌握一系列的财务报表分析流程,根据相应的流程开展具体的分析工作,各个流程工作人员的职责要分配清楚。
其次在财务报表分析前,需要对相关的会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需要时他们掌握专业的财务分析知识,以保证其能顺利完成财务分析工作。同时在运用现代科技印象财务报表分析的时候,需要对各种数据进行准确分类,根据不同的类别分层次进行分析处理,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与全面。
然后财务报表的分析要对各种账目进行准确统计,以保证账目的真实可靠;随后要运用定量、定性的财务分析方式,进行企业生产经营、外来债务的具体分析。特别是要对各种客观不确定因素进行数据分析,例如:市场经济状况、国家宏观调控情况等。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经济状况,对企业内部的生产技术、未来发展规划进行不断的改革调整。
除此之外综合绩效评价法、价值评估法的引入,能够使企业的各种财务生产因素的分析更加全面化、准确化;最后要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不定时公开,以保障财务信息的透明。
随着全球化贸易体系的形成、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经营风险。而企业自身产业结构的健全、资本体系的完善与内部管理的良好,能够保障企业顺利完成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而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与完整,无疑会对企业的产品生产、员工管理与资本经营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通过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流程、分析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经营决策的关系,探讨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
关键词:
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经营决策;影响
现代企业的产品经营竞争,属于自由贸易产品经营竞争模式。自由贸易的产品经营以产品品质、价格、服务、售后等作为产品竞争的主要手段,这就要求企业内部要有着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与实施方案。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需要不定时检查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产品销售情况与资金流动情况,以此来指导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而财务报表能够对企业的产品产量、产品销售状况、资金流动情况、人员与生产管理状况,进行准确的记录,而对这些记录结合天时、地利、人和进行精准分析形成企业财务分析第一手资料也就是企业财务分析报表,是能够指导企业在市场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经营决策环节。
一、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经营决策的关系
1.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经营决策的含义财务报表主要包含企业生产经营、产品销售、资金流动等方面内容,能够提供各种企业的财务经营信息。财务报表不仅包含企业的经营利润、产品销售、资金流动等方面信息,而且包含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资本结构、资本变动状况。财务报表分析通过整理各种财务信息,对这些财务信息进行精准的量化分析,指出企业经营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之处,来指导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高管在参考财务会计报表后,针对财务会计报表出现的问题进行治理,以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发展。会计部门主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资金流动状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和计算,财务报表分析能够保障企业资金的准确性与安全性。财务部门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准确分析;还运用单位变量确定法,对企业的单一变量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企业的经营决策首先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企业经营方案,根据企业经营方案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标与经济利润。企业的经营决策应该制定一套完整的企业生产经营方案、企业经营管理方法,企业生产经营方案能够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经营管理方法能够对企业的生产流程、资金流向进行有效监督,保障企业生产、企业资金的安全与透明。
2.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经营决策的关系会计部门需要对企业的各项财务经营状况进行记录和计算,并将其记录形成简洁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需要运用文字、数据、公式、图表的形式进行表示,以达到简洁易懂的效果。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要能够被企业管理者理解,企业管理者在浏览财务报表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改革与调整。财务报表需要能够明确反映企业的资金总量、流动资金数额、生产产品数量、产品销量等一系列信息,为企业未来的经营决策提供相应指导。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和流程
1.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财务报表分析主要对企业的经营利润、商业经营能力、管理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企业的经营利润指的是企业在短时间内各项经营所获得的总利润,企业经营利润主要包括:产品销售利润、成本节约利润、企业管理获得利润。企业财务报表的经营利润分析,能够发现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通过对企业的营利状况、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企业各个经营环节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企业的经营能力指的是在市场环境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通过内部生产资源、生产技术的优化整合,来完成企业经济利润的增长。企业的经营能力与管理状况密不可分:一方面来自于企业管理的加强,企业生产资源、生产技术的优化整合;另一方面来自于企业资金、生产产品的快速流转。资金与产品的快速交易转换,能够带来更多的闲置资金,也能够加快企业资本的重新利用与利润的不断产出。企业的财务分析需要对企业的产品生产、管理状况、资金流动情况,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单一指标的企业财务分析,不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作出准确判断,也就不能达到指导企业经营的目的。
2.财务报表分析的流程财务报表分析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确定分析标准与目标。企业会计部门需要根据财务报表的不同用途,运用不同的分析标准与分析方法,进行企业各种经营因素的分析。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企业要将企业的生产因素分析结果,与国家制定的生产因素标准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发现各种生产因素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问题治理。目前企业生产经营中,主要存在企业债务沉重、资金短缺、虚假投资、管理不到位等方面问题。(2)策划分析方案。企业财务数据能够表现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经营状况,但财务数据不能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进行合理规划。而企业高层需要在浏览各项财务数据后,制定出详细的企业问题解决方案、企业生产指标方案、企业发展规划方案与企业资金流动方案。只有之当初准确合理的企业发展方案,才能推动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逐渐增长。(3)整理核实信息。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进行分析后,需要对各种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审查与确定。只有保障企业经营信息的真实性,才能够顺利开展接下来的发展工作。(4)得出结论。在完成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数据核实后,需要对企业的发展做出整体评价,包括:企业发展中的优势之处、企业发展中的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发展项目等。
三、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与局限性
1.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企业在对各种生产因素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后,能够得出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生产经营状况,也能够发现企业经营存在的问题。其次财务报表分析能够对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进行统计,得出企业的产品经营范围、资金损失状况。企业管理者在获得相应的资金流动信息后,能够根据资金的流动方向,对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适当调整。财务报表分析能够提供众多的企业管理信息,在减少企业管理与成本支出的情况下,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财务报表分析也能够对企业的经营利润进行分析,企业的经营利润包括企业产品销售利润、成本节约利润、企业管理利润等。财务报表分析还能够对企业的生产成本、损耗成本进行统计,通过企业生产总成本、经营利润的对比,可以得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各种问题进行梳理,针对主要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解决。最后财务报表分析还能够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外债状况、流动资金数额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能够得出企业的资金流向。企业的不合理的投资活动,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资本流向产生严重影响。企业失败的投资活动会产生众多的企业经营风险,也会损失大量的发展资金。因此财务报表分析一方面能够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也能够对企业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监督,避免各种风险所带来的资金损失。
2.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财务报表分析在对企业生产成本、损耗成本、经营利润、资金流动状况、资本结构、外债状况、流动资金数额等因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会受到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干扰。这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会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与实际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产生较大差别。财务报表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局限性:(1)企业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过去生产经营状况的统计与分析,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市场经济的日益复杂,企业各种生产经营数据都会发生不确定的变化。特别是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前提下,企业财务报表会与真实生产经营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2)其次企业财务分析所运用的比率分析法,是对企业各种生产因素进行财务分析。企业选取不同的财务经营时间段,会具有不同的经营数据。而对不同的经营数据进行比率分析法的分析,会得到不同的企业财务分析结果。(3)企业的财务人员大多具有专业的技术水平与知识素养,但它们通常以企业财务数据作为财务分析的主要角度,而不会从企业经管理角度进行企业财务分析。
四、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与管理的脱节财务报表分析主要为企业提供可靠的生产经营信息,以指导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但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指作为参考数据,而不能决定企业未来的经营方向。由于企业高层故意忽视财务报表分析结果,自主操控企业的经营模式与发展方向,导致财务报表成为企业经营中的摆设。很多企业经营者一味追求企业的虚假宣传、面子工程,而将企业的产品品质、经济效益放置一边,最终导致企业陷入发展困境。
2.报表分析的片面性财务报表分析还会存在分析片面性的问题,分析片面性与财务报表分析人员思想的片面性有较大关系。企业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会由于自身思想的片面与技术的生疏,导致财务报表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差异。不同的财务会计具有不同的专业认知与发展方向,在进行各种财务报表分析时候,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疏漏情况。各种财务会计性格、专业方向的差别,会导致财务报表统计分析结果的差异。
3.虚假财务报表问题企业会计部门主要运用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对企业各种生产要素进行财务分析。而企业中的虚假财务报表问题,是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会计部门所进行的虚假财务报表分析,会得出错误的企业财务信息。企业利用错误的财务信息作为指导,会使企业未来的经营管理遭受严重危害。
五、企业经营决策中财务报表分析的改革思考
首先要根据企业财务报表的相关要求,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不同对象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在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会计部门要掌握一系列的财务报表分析流程,根据相应的流程开展具体的分析工作,各个流程工作人员的职责要分配清楚。其次在财务报表分析前,需要对相关的会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需要时他们掌握专业的财务分析知识,以保证其能顺利完成财务分析工作。同时在运用现代科技印象财务报表分析的时候,需要对各种数据进行准确分类,根据不同的类别分层次进行分析处理,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与全面。然后财务报表的分析要对各种账目进行准确统计,以保证账目的真实可靠;随后要运用定量、定性的财务分析方式,进行企业生产经营、外来债务的具体分析。特别是要对各种客观不确定因素进行数据分析,例如:市场经济状况、国家宏观调控情况等。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经济状况,对企业内部的生产技术、未来发展规划进行不断的改革调整。除此之外综合绩效评价法、价值评估法的引入,能够使企业的各种财务生产因素的分析更加全面化、准确化;最后要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不定时公开,以保障财务信息的透明。
六、结束语
财务报表分析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资金流动与投资情况,进行准确分析提供重要的依据。但财务报表分析由于人为原因、市场外部环境的干扰,也会出现与实际数据存在较大误差的状况。因此只有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指导与调整,才能保障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
参考文献:
[1]齐慧生.财务报表分析对管理层决策的参考意义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06).
【关键词】经营管理理念;创新;价值取向
当下,我国企业所处的大环境可以概括为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兴起。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也必然从封闭型趋向开放型并处于日益全球化的进程之中。新环境、新形势对我国企业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企业管理仅靠传统的管理模式、方法已远远不够了。强化管理,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根本保证。
1 新形势发展要求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进一步创新
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对我国企业管理提出严峻的挑战,它要求企业在管理手段上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和应用,在经营决策上注重掌握和运用决策支持系统,在作业流程上进行重新安排或彻底更新;它要求企业减少管理层次,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速度提高管理效率;它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尽快转变思维方式,更新知识结构,在管理思想上从重视物的管理转向以人为本的管理,并提高企业人员的学习能力;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重视环境管理。面对外国跨国公司这样强大的竞争对手,企业必须精心谋划、运筹帷幄,找准跨国经营的切入点,集中优势资源,进行战略创新,这是跨国经营获得成功的重要战略要素。为此,我们要在经营的战略观念上不断调整、更新,以适应新的国际竞争要求,提高国际化竞争水平。
2 促进企业管理创新的战略措施
2.1 转变观念,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经营战略。思想观念的陈旧和落后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因此,企业领导必须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意识,清楚现代管理模式对企业效益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管理创新在当前经济竞争形势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科学管理思想,在此基础上,更新我国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战略部署,增强集约化经营意识,从战略的高度去推动企业的管理创新。
2.2 建立有效机制,培育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效率不佳与企业家缺乏不无关系。因此,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和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促进我国企业经营者职业化。
2.3 构建企业创新文化。企业要实现管理创新,也需要文化渗透,需要建立一个健康向上、同心同德、生生不息的企业人本文化。良好的管理创新氛围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为此,要培育企业强烈而持久的创新价值观,形成强烈的创新认同感;构建企业管理创新的软环境,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表彰创新英雄人物,发挥榜样的积极作用;完善企业创新机制,形成强大的创新动力;设计创新文化礼仪以及创新文化网络,宣传创新的价值观念来感染员工。
2.4 加快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促进管理创新。现代企业的竞争也是企业制度间的竞争。企业制度先进与否,企业制度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实践证明:对原有企业进行产权改造,实现产权清晰,责权明确,对企业产权关系实行全面的重组和建设,这是经营成功的重要原因和制度保证。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从而加快了经营的步伐,为企业更快地奠定一个坚实的制度平台。
2.5 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抓好经营服务。供应在于输入经营所必需的要素和条件;生产是按照顾客要求进行转化;营销则是对经营成果的实现,经营的三个职能令经营通过市场交易实现对外交往,并与其他经营实体结合为社会经济实体,从而满足所有经营活动参与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操作者。以及经营相关者,投资者、供应商和顾客等的需要。这种要求决定了经营的根本作用在于服务,以提供满足需要的服务作为从事经营和实现目标的方式和手段。经营的三个职能都围绕着服务而发挥作用,体现经营的组织性、开放性与持续性。经营的服务作用反映在经营活动的所有方面和每一个环节上。例如,企业的对外服务;企业内部活动的前后阶段和不同环节的相互服务;管理者与操作者之间、管理者之间、以及操作者之间的互相服务,构成以服务为特征的经营组织活动系统。
3 企业管理创新的价值取向调整
应该看到,在现实的社会中,一些企业的高速增长带着对社会和经济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明确企业和决策者的对外价值、决策者的使命感和责任尤为重要。企业家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是企业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做出贡献,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创新价值取向的核心。
3.1 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为社会发展尽一些义务。既要讲究经济效益,也要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能够长期存在、永续经营的根本所在。
3.2 企业经营者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注重社会效益和企业长期利益的一致性,在注重和追求社会效益的过程中获取企业自身的最大利益,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的路子。要以社会伦理规范自身的经营活动,以民族责任感审视企业行为,最基本的是要做到企业的发展不是以损害他人为前提,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有企业经营者人人自律,企业才能有一个良好的整体发展环境。
管理创新,知易行难。创新未必成功,成功必须创新。关键在于动态而准确地把握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立足有限,找对位置。
4 管理的作用在于追求效果
企业经营管理者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管理行为、手段、方式和要求,无不围绕着追求经营效果这个核心,并且总是从企业经营的效能和效率两个方面来实施管理,以最终效果作为管理的目标。所以,企业的管理目标与企业经营活动目标是相一致的。效果以及效能和效率,成为分析、理解企业管理行为及其作用的切入点。
4.1 操作与管理。为了解释管理的这种作用,我们把企业活动分解为操作和管理两种基本行为。操作是指运用技术制造出实际结果的行为;管理则是指对操作提供引导作用的行为,管理在于令操作结果符合经营目标需要,又按照经营条件和环境要求而有效进行,最终产生预期结果。
4.2 管理的三个职能。管理透过以下三个职能来发挥对操作的引导作用:
4.2.1 计划:计划包含目标和规划两个基本元素。目标是指根据现实条件,按照行动的目的要求,预先设想、可行的、代表未来结果的预期构想;规划则是对实现目标的操作行动过程的事前构思和安排,包括操作的内容、方法和顺序,为进行操作提供依据。因此,计划具有前瞻性的引导作用。
4.2.2 领导:领导包含决定和促动两个基本元素。决定是对如何进行操作作出指示;推动则是促使操作按照决定发生在对他人活动的管理中,要求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操作,这种促动的作用是明显和必要的;对自我从事的操作,也存在促动作用。
4.2.3 控制:控制包含反馈和调整两个基本元素。控制在于对操作结果状态与环境条件的变化作出反应。首先透过反馈掌握操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出现的变化,一旦发现或者预测当前的操作所造成的结果不符合目标要求,通过对操作内容、方式或者操作环境、条件进行调整,保证操作所产生的结果符合目标要求。控制总是在变化出现之后才发挥实际的作用,所以,控制具有后援性的保证作用。
4.3 管理的作用在于协调。在经营过程中,管理的根本作用在于促使所从事的活动产生满意的效果,它依赖于三个职能来发挥前瞻引导、当前实施和后援保证作用,从而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理性地完成经营活动过程的基本形式,也是实现活动目标的必要条件。管理的作用表现在既反映人们进行活动的主观要求,以及对活动目的、活动能力和活动环境条件发挥人的能动性的体现,这种体现是从活动者对活动的内在目的与外在条件进行协调,透过人的活动能力促使外部环境要素转化成为目的结果的一种活动方式及其有效性,从而实现了人的主观愿望与物质环境的结合。
企业经营者为了获得经济利益,首先要考虑如何为顾客提供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以便与顾客进行交换。顾客能够交换的,往往不是经营者所需要的,市场活动的社会化,令到顾客拥有的价值支付获得普遍接受,价值支付表现为顾客手中的货币。通常,顾客的需要也并不是经营者个人有能力去满足,市场经济的组织化,使到这个问题迎刃而解。通过利益交易集合经营资源要素,按照有效的组织活动方式,整合形成企业经营组织实体,建立与目标相应的活动效能,以企业身份对外从事经营活动,籍此追求在不同程度上代表所有企业成员共同利益的组织目标。企业经营的成果则又是按照市场交易机制来分配个人利益,企业成员则通过参与和承担企业活动来换取个人利益,其所得也总是高于成员个人独立经营所能够获得的利益,反映了企业组织经营的有效性,企业经营也因此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形式。
经营必须以外部环境的组织化为条件,表现以为存在市场交易体系和市场机制的协调作用,没有外部的组织环境,不可能出现企业经营。企业经营具有目的与效果的要求,决定了管理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核心,企业经营过程能否完成,取决于管理的作用水平。对企业进行管理,则是透过组织作用体现出来,并且分别从组织三个职能发挥管理的作用,企业的组织活动结构,也就是在管理作用下所产生的企业经营活动。企业活动的最终成果,既取决于外部环境系统的组织状态,包括经营的输入和输出条件,外部环境的市场化程度和市场规范程度;又取决于管理透过组织作用所建立的内部活动结构,在经营的三个职能环节上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有效性。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行分工状态下,企业的组织职能是由专职管理人员或部门承担。提供组织职能管理,在于建立和维持企业的组织活动效能。例如,对企业人才、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组织规范建立与实施。与承担的组织职能相对应,这些部门分别称谓行政部门、财务部门和人事部门。不应把这些部门视为只是参谋或者后勤部门,而忽视它们在企业经营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就拿人事职能部门来说,它对企业经营活动成功的决定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财务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则在目前十分盛行的企业兼并、资产重组、资本营运、上市集资中充分反映出来;行政规范已经成为政府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
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管理,则由直线管理人员来承担。即是说,企业经营的效能由组织职能管理负责,而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则由直线管理负责,表现为对供应、生产和营销活动的管理。各个职能分工共同承担着企业经营的全部活动,协同促进企业经营实现目标。
所以说,企业经营,就是发现并利用提供服务的机会,以市场交易为基础,以管理为手段,按照组织活动方式整合环境资源,从而完成获取经济利益的持续活动过程。
【关键词】 投资行业; 现金流量表; 剥离; 加回; 扣减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情况的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重要依据。现金流量表是我国目前财务报告体系中重要的会计报表之一,我国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其编制和列报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规范,对其编报内容和格式进行了统一的规范和要求。但是,在会计实务中,针对投资行业内企业特有的经营业务内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出现了特殊的编制内容和要求。统一规范下的现金流量表内容,显然已不能满足投资行业企业编报现金流量表的要求。根据行业需求,设计针对投资行业的现金流量表显得尤为重要。
一、投资行业业务内容与统一现金流量表内容的差异
现将企业会计准则中规范的现金流量表称为统一现金流量表。统一现金流量表根据企业业务活动的性质和现金流量的来源,将企业一定期间产生的现金流量分为三类: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普通企业现金流量的主要来源与使用方向,而投资和筹资活动是普通企业除主业――经营活动以外涉及到现金流量的两类辅助的经济活动。因此在统一现金流量表格式与内容的设计中体现了这一特点和编报要求。在现金流量表编制中,首先要按直接法在第一部分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收到的税费返还、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等现金流入量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各项税费和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等现金流出量,同时要求在补充资料中用间接法将企业经营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并与主表中第一部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核对与匹配相符。
但是,对于投资行业企业来说,投资活动是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与统一现金流量表内容有着巨大的差异。
(一)投资行业企业的主要业务
包括了对外进行的流动性或非流动性的资产投资以获取投资收益、短期证券的买卖以获取利差、委托银行放贷以获取利息收入等主要的经营性投资活动,并从中获得企业的主要营业净利润――投资收益和利息收入等。这一经营内容与特点与上述文内所提到的普通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内容有着天壤之别,使得投资行业的企业在填报统一现金流量表时出现了表内项目内容不符合业务特点而无法填报的情况。
(二)投资行业内企业的业务内容与统一现金流量表中主要经营业务内容有着巨大差异
投资企业的净利润构成主要包括对外流动性、非流动性投资所获得的投资收益、短期证券买卖所获得的投资收益和委托银行放贷所获得的利息收入等内容,从而使得投资企业经营净利润的内容构成与表内补充资料中的内容也产生了巨大差异,并导致无法填报补充资料的情况。统一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内容简要如表1。
在上面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由于投资损失与收益一项不是普通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因此要求在填报补充资料时将其从净利润中剥离。即如果当期是投资损失,因不是经营活动产生的损失,就要在净利润中加回;如果是投资收益却不是经营活动产生的收益,则要在净利润中扣减。但是,对于投资性企业来说,投资收益恰恰是其主要营业利润,如果将其从净利润中全部排除,该补充资料将不能反映投资企业因正常投资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流量,并且无法与主表中第一部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相匹配,报表使用者也无法从现金流量表中获取真正有价值的投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信息,使得现金流量表失去编制意义。
二、投资行业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内容与格式设计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设计针对投资行业内企业的特定内容与要求的现金流量表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投资行业企业业务特点以及报告使用者对现金流量内容的使用要求,将统一现金流量表内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调整如表2。
首先,将统一现金流量表中与投资企业业务内容不相符的第一部分内容删除,根据投资企业业务内容的特点和报表使用者对现金流量表使用的需要,将第一部分变更为反映投资企业因投资收益产生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情况,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投资收益实现情况,并分为投资收益与因取得投资收益而支出的明细情况分别列示,对比出投资收益产生现金流量的净额;同时补充资料中在调整净利润产生的现金流量内容中,将有关投资收益调整内容删除,真实反映投资企业因投资而产生现金流量的情况,与主表中第一部分产生的投资收益现金流量核对并匹配相符,全面反映投资企业投资收益产生现金流量情况,也使报表使用者能够直接并全面了解该企业的投资效益。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营者;经济责任审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国有企业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的审计工作愈发凸显它的重要性。而由于审计在我国国有企业运用的时间较短,还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标准和规范,所以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任然存在很多瑕疵,不仅难以发挥审计的有用性,甚至可能触发审计风险。所以,研究国有企业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有企业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一)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真实性审计内容
首先,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审计,查看各收支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相应规章制度。同时,分析经营者任期财务计划是否有效实施,执行结构是否真实。其次,对企业筹资行为进行审计,查看筹取资金总数是否和企业真实的经营发展需要吻合,分析筹资后的企业资金结构是否依旧维持良好、健康的状态。审计在国有企业经营者任期是否做好资金管理工作,是否按照现代先进资金管理方式进行相应管理,是够提高了国有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对国有企业所有债务进行清查,寻找债务中是否存在坏账现象。从而避免国有企业利益受到损失。再次,对国有企业经营者任期的投资行为进行审计,分析投资行为是否符合国有企业战略规划,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盈利性,分析投资项目开展后,企业是否还有充足的资金保持正常经营。最后,对企业财会进行审计,查看财会各项操作是否遵守国家颁布的会计准则,财会部门还需要在审计期间,提供有关国有企业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各类信息,并保证该类信息的真实、完整。
(二)经营管理审计内容
首先,审计国有企业经营者任期进行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是否按照相关标准和制度和市场规则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其次,对企业各项经营管理制度进行审计,尤其是内部控制制度。查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是否存在问题,是否有不符合规范的环节。分析国有企业各项制度是否有效贯彻和落实,执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效果。最后,对国有企业经营目标进行有效的评价,分析经营目标的合理性,查看经营目标是否结合企业内部真实情况和未来市场环境的变化。
(三)财经法纪审计内容
首先,对国有企业经营者任期内企业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进行审计,查看该项内容是否符合相应固定,并检验审计对象是否真实、有效。同时,对税务方面进行审计,查看企业税务是否符合相应税法,有无偷税、漏税的现象。其次,对国有企业经营者任期的经营行为进行审计,是否利用自身岗位便利而从而违法犯罪的活动,是否私自挪用、占有国有企业资产,是否转移企业资金,是否乱用企业名义而进行与企业无关的活动。再次,对国有企业经营者任期内各项事务的处理方法进行审计,查看经营者是否可以隐瞒经营事实和财务状况。最后,审计国有企业经营者任期的经营活动是否从企业的主观立场出发,是否和外部结党营私,破坏企业、国家利益。
二、国有企业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审计评价工作一般交给外部审计机构来完成,具体评价内容则是对审计结果进行有效分析,并通过审计结果和相关标准指标的对比,找出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是否有效实现。并客观、公正的评价经营者任期的经营管理水平。找出经营者任期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作为依据来制定下一阶段的企业经营决策。同时,评价结果还可作用于政府及相关机构进行对国有企业的正确引导,从而帮助国有企业提高经营收益,促进国有企业发展。
(一)国有企业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
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对经营者任期的经营效益进行评价。具体是指任期内企业的经营盈利水平,如核算国有企业经营成本和经营收入是否达到行业内部平均水平。评价经营者任期经营目标是否实现,并通过各方面综合分析经营者的总体经营水平;对经营者任期经营行为的合法性进行评价。主要由各项财务活动来深入了解经营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是否遵守了国有企业自身的规章制度,是否符合行业标准和市场规则;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结果的真实性进行审计。如财务报表中各类信息是否准确、完整,是否存在篡改、隐瞒财务事实的行为;对经营者任期制定的投资决策进行评价,分析投资活动的效果及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并以此作为依据来评价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能力及决策水平。
(二)国有企业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原则
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必须遵守以下几点原则:遵循客观性原则。具体是指评价工作必须站在客观立场来思考问题,不能以主管思维来进行对审计结果的评价。同时,还要保证公平公正,实事求是;遵循严谨性原则。具体是指评价结果必须具备充足的依旧,若是依据不足则尽量不去进行评价,避免评价结果和真实情况不相符而导致的审计风险;遵循全面性原则。具体是指在评价过程中,要结合所有的信息数据,要参考各类审计结果,不能一味的以一项数据和结果作为评价依据。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国有企业历史经营状况和经营期间的市场环境变化。
(三)国有企业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
经营者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是评价工作的重要依据,只有系统的、全面的审计评价标准才能让评价人员在评价活动中有章可循。评价人员在得到审计结果之后,把审计结果和相关标准进行比较,从中得出的差距再用于评价,这种模式下评价工作更加准确、科学。而具体的评价标准可分为以下几种:强制标准。该标准是指国有企业经营者任职期间的经营活动必须达到的标准。一是国家颁布的相应法律法规,该项标准适用于评价经营者任期经营活动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国有企业经营者任期经营目标;主观标准。主观标准不同于强制标准,它是企业从自身视角出发制定的未来发展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国有企业自身制定的经济计划等。该标准虽然可有效评价经营者任期的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但在评价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很多内外部因素;行业标准及地域标准。由于我国国土覆盖面积广大,各地域之间的经济环境也有加大的差别。所以在进行审计结果评价时,要考虑该地域的地域平均水平。而行业标准则是经营者任期中,整个行业环境的变化,调查整个行业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的平均水平,并以此作为评价依据;历史标准。历史标准是指企业历史经营阶段的经济指标。在该标准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可以用于作为评价指标,而那些受市场环境影响大的指标则只能用于参考。总之,以上四点指标在国有企业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过程中,都可以被用作评价依据,但以标准作为依据的评价结果肯定存在差异,所以评价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评价标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具体可分为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真实性、经营管理和财经法纪这三个方面,在审计过程中,要确保审计对象各类信息的的真实、完整,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而审计评价的内容可以分为经营者任期的经营效益、经营活动的合法性、经营结果的真实性等方面,而在评价工作必须遵守客观性、严谨性、全面性原则,同时合理结合各项评价指标,分析审计结果和评价指标存在的差异,并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作者:李金凤 单位: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周口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吴秋生.基于责任两面性的经济责任审计方法研究[J].商业研究,2012,(3):9-14
[2]修俊勇.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246
[3]赵桂阳.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相关问题的探析[J].商业会计,2014,(8):59-60
[4]王启山.浅析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和对策[J].商业会计,2012,(5):39-41.
关键词:企业经营;财务管理策略
一、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益
资金是企业开展各项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在财务管理中,可通过对企业资金运转、财务收支、固定资产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企业管理者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保证资金利用率,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益。
(二)有利于促进企业稳步发展
财务管理强调对企业各项财务活动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事后分析,不仅能够保证企业财务活动严格遵循国家经济政策,而且还能够实现对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企业进行融资管理、投资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管理提供科学指导。在此基础上,企业逐步实现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管理,将财务管理渗透于各项业务环节中,确保业务活动有序开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稳定发展创建良好内部环境。
(三)有利于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流程
财务管理可利用对资金运行的监管,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控制。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通过建立起合理的薪酬体系,以稳定员工队伍;在成本管理中,通过分析成本指标,掌握费用消耗情况,制定成本控制措施,强化对生产活动的标准化管理;在利润分配中,财务管理通过分析利润指标,使企业管理者了解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并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由此可以看出,财务管理对监督生产经营活动科学化、规范化开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基于企业经营的财务管理策略
(一)创新财务管理理念
为了满足企业经营发展需求,企业要结合当前经济形势树立全新的财务管理理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核心理念,将财务管理提升到战略管理高度,结合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制定财务规划,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二是财务管理基础理念,该理念对财务管理活动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具体包括风险理念、纳税筹划理念、资本运营理念、财务杠杆理念、资本结构理念、资产组合理念、目标成本理念等;三是财务管理业务理念,是指将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相融合,促使财务工作渗透到采购管理、成本管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资本管理、收益分配等业务环节中,充分发挥财务制衡作用。
(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要结合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为促进企业经营活动的规范化开展提供制度保障。首先,完善财务预算制度。企业要对资金运营进行有效监管,科学编制财务预算,并加大预算执行力度,确保各项财务活动产生的收支均在预算控制范围内。其次,健全财务决策机制。企业管理者在进行经营决策时,要充分听取财务部门负责人的建议,根据客观、真实的财务报表进行投资决策分析,保证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再次,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将物资采购、资产清查、库存管理、资金运行作为财务内部控制的重点,并加大对财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的核查力度。最后,制定财务考核制度。企业要建立起财务考核指标体系,将其作为经营业绩评估的重要依据,通过对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持续发展能力进行量化考核,从而评估企业财务状况,了解财务管理的薄弱之处。
(三)加强企业成本核算
企业要重视成本核算,将其作为生产经营成本控制的基础性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具体措施如下:其一,规范成本核算流程,细化成本核算内容。为了掌握企业成本消耗情况,了解影响企业盈亏的因素,企业应当准确核算项目成本、产品成本、销售成本、经营成本、耗材成本、管理成本等。其二,建设成本核算信息化系统,实现该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对接,以便及时获取成本核算数据,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其三,落实成本考核机制。根据成本核算信息,将其与成本消耗定额进行比较分析,找到产生成本偏差的原因,追究成本严重超支的部门责任,从而调动起各部门、各人员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四)强化应收账款管理
企业要重视应收账款管理,加快资金回笼,避免企业因流动资金短缺而陷入经营危机。首先,建立应收账款台账制度,及时根据应收账款增减变动情况做好相应记录,并定期进行账龄分析,与业务部门加强沟通联系,核实应收账款回收情况。其次,建立应收账款催收制度,落实催收责任,根合同付款要求及时提醒客户付款,对恶意拖欠的客户通过法律途径维护企业合法利益,降低企业坏账损失。再次,制定多层次的信用政策。对信用良好的客户采用赊销政策和信用优惠政策,如在规定的还款期内给予一定的现金折扣等优惠,从而促使资金快速回笼。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财务管理是保障企业持续经营的重要管理措施。企业要根据自身经营发展需要,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构建起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并将成本核算、应收账款管理、资金管理等作为财务管理重点,确保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拥有稳定的资金支持,消除企业经营风险,从而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
作者:李娜 单位: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马磊.现代管理环境下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研究[N].天津大学学报,2015(7):65-67
关键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月28日
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手段,企业的经济活动都无法游离于内部会计控制之外,内部会计控制贯彻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财政部制定了《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规定:“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会计控制实质是指为了保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以及财务活动合法性而实施的控制,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各部门和各岗位之间建立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资金控制、成本费用控制、销售与收款控制、筹资与对外投资控制、实物资产控制、工程项目控制等,加强内部会计控制,企业应当加强资金管理,明确资金的审批权限与使用规定,防范侵占、挪用资金等违法乱纪行为的出现,加强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环节的成本控制,努力降低成本开支,加强销售与收款的控制管理,避免坏账损失对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降低筹资和投资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建立健全存货管理制度,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加强工程项目的控制管理,控制工程项目的投资风险。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必须根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生产特点、经营业务性质需要,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确保国家会计法规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贯彻执行,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和内部相互牵制原则,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要求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应渗透到企业各项业务过程和流转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加强内部会计控制,能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资产安全与完整,堵塞漏洞,及时发现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舞弊行为,减少企业经营活动中违法乱纪行为,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与经营效益,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稳定有序地进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增强内部会计控制意识
增强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是内部会计控制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把“人”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和管理活动的重心,将人本管理思想贯穿于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全过程,实现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内部控制,增强企业全体员工内部控制意识,既要提高员工的思想意识,又要有效地约束其非理,才能达到内部会计控制的最佳效果;树立信息化理念,在信息化环境下,管理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方式实行网络化和智能化,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的输入、输出、传递、保存都依赖于计算机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和以人工控制为主的内部控制方式;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完善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机制,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以“防”为主的事前内部控制,建立以“堵”为主的事中内部控制,建立以“查”为主的事后内部控制,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提高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
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者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前提与基石。应当以《会计法》规定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为依据,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活动贯穿整个经营过程和各个环节,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应涵盖企业内部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实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到职责分离、业务授权、业务执行、业务记录和实物控制等相互独立;实行内部会计稽核制度,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等业务处理环节均由相对独立的部门和人员实施,确保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实行会计考核制度,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并与职务升迁和职称评定挂钩,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奖励或处罚;实行会计人员定期轮岗制度,有利于丰富会计人员工作经验,提高处理综合业务的能力,及时发现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管理漏洞和违法违规行为。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维护国家财经纪律,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安全完整,减少和避免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管理水平。
三、运用会计信息系统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是保证企业管理信息化与高效化的重要手段。运用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把业务操作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嵌入到管理信息系统中,使得内部会计控制贯穿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实现业务流程与会计处理自动化流转、内部控制与业务流程同步进行,达到企业内部信息流、资金流、物质流的集成与共享,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企业与外界之间的信息交流;运用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由单一的内部制度控制转变为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并存,会计内部控制由人工控制变为人和计算机共同控制,改变了企业内部控制方式,延伸了企业内部控制能力,使得企业内部控制时间提前,内部控制的时间向事前防范、事中监督的方向移动;运用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加强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防范计算机安全风险,实行职责分离、业务授权、业务执行、业务记录和实物控制等相互独立,授予不同岗位会计人员的职能权限控制,能够有效地防范计算机安全风险。
四、重视内部审计监督
内部审计是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殊形式,是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再监督和再控制,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有力保障。企业内部应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发挥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保证各项内部会计控制措施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内部审计既要检查会计报表和财务账目,实行企业财务预算和财务收支的常规审计,又要测试内控系统健全性与有效性,检查内部会计控制的运行情况,发现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层,提出整改意见。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可以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明确工作职责和权限,发挥内部审计作用,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进行审查和评价,使得会计人员形成自我监督的责任意识,及时纠正、制止企业经营活动和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的不恰当行为,促进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投入、增加产出、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确保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提高管理效率与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经营活动和会计工作稳定有序地开展。
综上所述,内部会计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必须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组织形式、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建立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实现内部会计控制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衔接与融合,达到企业经营行为与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协调一致,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加强内部会计控制,能够完善企业组织管理结构,明确岗位职责,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企业资产安全与完整,减少企业经营过程中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与经济效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静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J].会计师,2014.12.
摘 要 企业财务会计,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在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现金流量表,作为财务报表的基本形式,是对经济实体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增减变动情况的反映。针对现金流量表进行科学的分析,有利于企业会计实现财务管理的高效化与合理化。
关键词 企业经济 现金流量 分析 思考
当前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与深化。财务会计是目前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能。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运行离不开现有资金的周转,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发展是否稳定的重要尺度。现金流量表作为企业会计财务报表的组成形式,对于有效反映企业发展运营状况有着重要的作用。正确分析现金流量表,有利于保障和实现现代企业的科学发展。
一、 企业现金流量表概述
相对于财务会计管理来说,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数量。随着企业经营形势的复杂化,能够反映企业资金动向的现金流量,成为企业经营的必备财务信息。所谓现金流量表,作为会计财务报表的重要表现形式,又叫账务状况变动表,往往是指针对相关经济主体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增减情况进行统计与上报的信息材料,它属于一份能够具体显示经济主体在特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财政报告。
现金流量表的内容结构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相一致。通常按照每月或每季度来统计现金变动状况。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概括反映经营、投资和筹资等活动对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影响,作为分析工具,现金流量表取代和拓展了传统会计财务状况变动表的功能,能够详细描述由企业主体的经营、投资与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现金流量表,主要反映资产负债表中各个项目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可用于分析相关经济机构在短期内的运营资金,决定公司短期生存能力,特别是缴付帐单的能力,为企业决策者提供财务管理以及利润情况等相关信息,有利于正确评估企业经营的运营潜力和发展程度。相对而言,现金流量表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应用性和实效性等特征。
二、针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的主要内容
1. 分析项目资金流量与经济活动的关系
(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针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而言,如果在正常生产经营期间出现现金流量小于零的状况,则说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存在销售不畅、到期货款不能及时收回等问题。如果现金流量大于零并刚好弥补当期非付现成本,则企业能维持经营活动的简单再生产;如果现金流量大于零并在补偿非付现成本后仍有剩余,说明企业购销活动带来的现金流量状态良好,有能力为企业投资活动提供现金流量支持。
(2)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企业投资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促进企业以后正常运营和发展,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收益。如果企业在购建资产和投资等方面所支付的现金之和,大于企业收到的现金净额之和,则应针对企业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量与企业的现金流出量状况进行具体分析和合理评价。如果企业在投资活动方面的现金流入量大于投资支出量,说明投资效益良好。
(3)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筹资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活动。当企业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量大于流出量时,应注意企业资金成本、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当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量小于流出量时,则标志着企业可能出现在本会计期间集中发生偿还债务、支付筹资费用、利润分配、偿还利息、融资租赁等业务;或因企业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在现金流量方面运转较好,不需对外筹集大量资金。
2. 分析现金流量的结构
通过分析现金流入结构能够有效反映企业经营、投资和筹资等活动现金流入的比重以及各项业务活动现金流入中项目构成情况,可以明确企业现金来源途径。通过分析现金净流量结构可以反映出现金收支是否平衡及其成因。现金流入流出比是当期流出的现金取得了多少现金流入的回报。对现金流量结构分析,可以采取比较的方法观察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发现问题找出差距。一般来讲,正常经营的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应是正数,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是负数,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正负相间。
3. 分析现金流量的充足性
现金流量的充足性分析是将现金流量表同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对比、计算和分析,更为直接有效地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报表使用者非常关注的财务信息。通过现金流量表采用现金比率、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比和现金偿付比率等指标进行偿还债务充足性分析,能够了解企业债务偿还的保障程度和时效性。
现金支付充足性是指企业可用现金偿还债务以及支付其他各项支出。采用强制性现金支付比率、现金偿付利息保障倍数、现金股利保障倍数和现金满足投资比率等指标进行现金支付充足性分析,能够体现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
企业盈利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客观性现金流入与流出表现的现金流量表,采用销售现金比率、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净资产现金回收率和现金盈余指数,分析企业盈利现金充足性,能够灵活的反映企业盈利能力
三、现金流量表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企业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应注意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企业经营特点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对于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应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采用单期分析与多期分析相结合,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现金流量表与其他报表资料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分析方法进行科学的分析。
四、结束语
总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下,针对企业会计财务报表中的现金流量表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有益于实现企业财务信息更为客观真实的显示和反映。对于帮助决策者有着重要的参评价值。
关键词:经营计划;原则;方法
经营计划通常在上一年度的年终之前编制完成。经营计划指标至少应该包括两部分,一是经营计划的财务指标,二是经营计划的文字描述。财务指标是关键指标,如:收入、利润等,是对经营业绩的量化考核。经营计划的文字描述主要是对经营活动的界定和要求,是对完成财务指标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的要求。
一、经营计划指标制订的原则
经营计划指标的制订力求科学、客观、公正,并且要求企业需要通过努力才能完成,以促使企业通过努力,挖掘潜力,降低成本,科学管理。经营计划指标的制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
1.客观性经营计划是反映企业未来年度经营活动的目标,应客观准确地描述未来年度的经营目标,符合企业实际经营能力,是企业在调动客观资源和主观因素后,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
2.系统性完整的经营计划指标体系应使企业能够全面地执行经营任务,达到完成经营任务的目标。经营计划的指标之间应有内在关联,财务指标要符合利润表上的各项逻辑关系,编制计划指标时应注意各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3.针对性经营计划指标应针对企业的不同特点,重点选择符合企业特点的经营计划指标。每个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经营条件和资源不同,即使同一个企业,在不同年度也有不同的经营条件和经营目标,因此必须注意经营计划的针对性,应与企业当年的经营条件和经营目标相关。
二、经营计划指标制订的方法
经营计划指标制订的原则确定后,就进入经营计划指标的制订程序,经营计划指标制订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
1.财务指标财务指标应重点突出几个关键性指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和净利润。营业收入是一个衡量企业经营活动规模的指标,全球五百强的排名,都以收入指标为主,因此收入指标是衡量企业业务量的最重要的指标。营业成本和费用是反映企业经营支出的指标,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消耗的资源的指标,衡量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对资源的控制能力。费用分为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其中管理费用最具控制性,营业费用其次,而财务费用由贷款规模和利率来决定,可控性不如上两个指标强。净利润是一个衡量企业最终经营成果的指标,也是股东和企业最关心的指标,这项指标是所有经营计划指标中权重最重的指标。
2.业务指标除了上述财务指标以外,还应该有业务指标。因企业涉及不同的行业,各种经营活动错综复杂,因此对于一个企业必须有针对性地下达符合其自身特点的经营指标,这就是业务指标,如:房地产企业的开工面积、销售面积,生产制造企业的产品合格率等。
3.工作任务工作任务是对经营计划任务的文字性描述,是为了解决那些不可量化的但对公司经营来讲同等重要的指标描述问题。针对不同企业,除了努力完成企业财务指标之外,还有其他工作任务需要完成,这些应该在经营计划中具体体现。以上三项内容——财务指标、业务指标、工作任务,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经营计划指标体系。
三、经营计划指标的考核
经营计划在执行完成后,企业的年度经营活动就结束了。如何对这个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就是经营计划指标的考核。如果把经营计划指标的制订当作“出题”,经营计划的执行当作“答卷”,那经营计划考核就是“阅卷”,考核结果就是“评分”。
四、经营计划指标考核的作用
1.对照经营活动,检验经营成果考核企业经营计划是对企业全年经营业绩的评价,其最主要的目的是检查经营成果。这个结果对股东来说,是检查投资回报;对企业本身来说,可以通过对照计划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弥补不足,以便在下一年度的经营活动中进行有侧重地调整。
2.检查指标体系,修正考核方法经营计划指标是经营计划考核的标准,而经营计划的考核结果,对经营计划指标的制订有反馈作用。通过考核经营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可以检验经营计划指标的合理性,便于修正和完善指标,以便更合理地编制指标。
五、经营计划指标考核的原则
经营计划的考核原则应该以客观、公正、合理为原则。经营计划的考核,必须遵循客观的原则,在遇到考核主观性较强的指标时,应联合相关部门,采取扩大考核者的方式进行平均,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主观因素对考核的结果影响。经营计划的考核必须公正合理,应该使用同一标尺,在运用同一考核工具时,应不偏不倚。在考核过程中,应具体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企业的主客观原因对经营的影响,对企业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理性判断,以确定最接近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考核结果。
六、经营计划指标考核的方法
1.对照经营计划指标,进行量化比较经营计划考核一定要对照经营计划指标,进行逐条计算比较,对各项指标给予具体的分数,以客观地衡量经营活动的成果。
2.通过设计表格,对经营计划指标进行打分经营计划的考核表格将计划指标和工作任务全面涵盖,并根据指标和任务的轻重,对每项分配不同的分数,以体现权重不同。
3.在集团公司内对考核范围内的多家企业进行排序在得出每个企业的分数后,如果有多家企业,就可以进行排序,这样就形成一个集团企业系统内的排名。
七、结束语
企业经营计划指标的制订和考核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随着企业经营情况和行业分类的多样化,市场环境和经营手段的复杂化,经营计划指标的制订和考核也随着不断调整和发展,本文只是对最基本的经营计划指标进行基本论述,希望抛砖引玉,更加完善和丰富企业经营计划的制订和考核体系。
作者:张川 单位:中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关键词】税收政策;建筑企业;影响研究李晓明
0.引言
税收政策是政府调控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企业经营的重要外部环境之一,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方向和效益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税收政策的影响,税收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对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有着深远的影响。近几年来,我国所进行的一系列税收政策的调整和改革,从整体上为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和促进产业技术升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对企业经营和效益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研究税收政策变化对企业经营和效益的影响有其重要性。
本文分为两部分内容,先通过理论分析税收政策实现过程,结合现有关于税收政策变化对企业经营影响的研究,构建税收政策变化及对企业经营和效益的产生影响的一般框架模型。其以宁波市建筑业为例,结合行业特点和发展现状,分析并探讨税收政策变化对宁波市建筑企业经营活动和效益的影响。
1.税收政策变化影响企业经营和效益的理论分析
1.1税收政策的传导机制分析
税收政策传导机制是税收政策工具变量经由某种媒介体的传导转变为政策目标变量的实现过程。在税收政策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各政策要素通过媒介体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1]而这一有机整体的良性运作不仅影响着税收政策的有效性,还会影响政策所作用市场的发展以及其环境中企业的经营活动方向和效益。按照媒介体的不同,可以将税收政策的传导机制分为:以税收负担为媒介体的传导机制和以税收归宿为媒介体的传导机制,具体作用过程见下表1,2。
表1 以税收负担为媒介体的税收政策传导机制
表2 以税收归宿为媒介体的税收政策传导机制
从上表可见,税收负担的传导作用与税收政策对象的负担能力相关,只有当两者相适应时,传导机制的作用才是有效的。而税收归宿只有在税负易转嫁的流转税为主体的税收中才起传导性作用,并存在不同时期的变动特点,只有适应税收归宿的时期性特点才能产生正向传导作用。同时还可以发现,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细胞,不管是税收政策目标的直接对象,还是税收政策传导作用的间接对象,在这一有机联系的整体中,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效益会受到影响。
1.2税收政策变化影响的行业差异性分析
尽管近年来我国一系列的税收政策调整和改革,从整体上为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和促进产业升级有着积极推动作用。但由于各行业生产和投资结构的特殊性,这些税收政策变化对于不同行业有着不同影响力度和方向。以增值税改革为例,2009年1月1日,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来鼓励投资和扩大内需,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但增值税转型对各个行业的影响不尽相同。对于设备、工具类固定资产投资额较大的机械制造、石油化工、建材、钢铁等主要制造行业,由于增值税改革为促进企业自我投资的积累意图,增值税进项税抵扣额增加,企业实际增值税率下降。[2]而科技型企业固定资产设备折旧率高,增值税改革的成本一次列支有助于提升科技企业的投资意愿,降低企业成本支出,提升企业业绩回报。[3]但对于如大型煤炭企业等资源性开采行业,由于其增值额比重高,实际税率高于其他行业,其增值税价格转移又受到市场制约,因此改革对此类行业却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
1.3税收政策影响企业经营和效益的框架构建
从上可见,税收政策变化对企业经营和效益存在影响,但具体政策内容对企业的影响与企业所在行业特性和整个经济大环境形式有着密切关系。税收政策对企业经营和效益的影响,将引起企业经营活动方向的变化,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政策目标的有效性,进而引起税收政策的调整和改革,形成一个循环的有机联系整体,因此,可以建立以下税收政策对企业经营和效益影响的分析框架(如下图1):
图1 税收政策影响企业经营和效益的框架
运用上面建立的分析税收政策变化对企业经营和效益产生影响的分析框架,下面将以宁波市建筑业为例,分析税收政策变化对其企业的影响,发现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税收政策变化对宁波市建筑业企业影响的案例研究
2.1建筑业的行业特点和涉税情况
建筑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资产负债率高,涉及面广,运作程序复杂等特点。[4]其涉及的税种包括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教育费附加等税种,这些税种共同构成了建筑业的税收制度。[5]2009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在建筑业营业税政策作了重大调整,最主要的是调整了建筑业营业税的计税依据。“十二五”规划指出“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表明我国增值税将在“十二五”期间进行一次全盘“扩围”改革,增值税将全面覆盖营业税征收范围。这一改革从总体上有利于企业发展,但建筑行业作为与货物交易密切相关、与抵扣链条完整性关联度高的行业,其在税率设置、农民工工资抵扣、存量固定资产抵扣等方面的不同步以及在税收征管、发票管理等方面的差异,将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