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01 14:50:3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区块链技术的创新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区块链技术概述
区块链概念最早于2008年提出,它是在已有技术上进行的独创性的组合创新,其核心技术包括P2P网络技术、非对称加密、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区块链技术特别适用于具备多方协作、节点共信、信用透明等特征的场景,天然具有降低信任成本、实现数据主权、提升运行效率等优势。产业界和学术界都不断对区块链技术进行研究和探索,但当前区块链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主要集中在技术、场景以及顶层设计方面。
2、国内外区块链发展现状
1)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区块链的发展,先后出台系列政策
从2016年开始各国政府已经关注到区块链的价值,2017年亚洲各国加快布局,2018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各国区块链技术的落地应用涌现。美国、英国和中国在应用方面布局较早,并在金融、供应链等行业领域形成丰富的应用案例。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区块链应用方向上较为聚焦,政策上较为开放。在经费支持方面,美国政府直接给予研究人员和区块链公司科研经费,英国、新加坡、日本、韩国主要以投资区块链项目为主。
2)国内外巨头纷纷布局区块链产业,推动技术与应用发展
国内外巨头企业于2015年便开始关注区块链技术,更多关注于技术研究与概念验证,部分企业于2106年开始进军区块链行业,2017年国内外各巨头企业动作更加频繁,纷纷开始落地应用探索,2018年则涌现出了一大批区块链解决方案和应用案例。国内外互联网企业非常关注区块链底层平台研发,推出区块链即服务(BaaS)平台,并在供应链金融、溯源、数字版权、物流追踪等方向积极探索应用。百度基于区块链开展百度百科数据上链、图腾存证,腾讯开展供应链金融应用及BaaS服务,阿里推出食品溯源、跨境结算等应用。
3)开源是推动区块链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式,国外社区活跃
开源是推动区块链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式,涌现了以太坊、超级账本、DFINITY、BCOS、安链云、DNA等一系列开源平台,开源社区、企业界、高校经过积极探索在智能合约、分片存储、网络优化、跨链交互等方向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但以太坊等平台也经历了多次拥堵事件、安全事件,所以性能、容量、安全的优化提升是各个平台的关注点。另外,通过分析国内外区块链开源平台的关注度和活跃度,明显看出国内区块链开源平台的活跃度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大力度推进国内区块链开源平台的研发投入。
4)人才培养是区块链创新的关键,国内外高校积极布局
当前全球范围内共计29所高校已开设区块链相关课程和培训,大力培养区块链专业人才。我国总计10家高校开设了人才培养课程,位于全球之首,这表明中国在人才培养意识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其中上海地区已有4家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占中国高校总数的近一半,这四家高校中有三家位于杨浦区。
3、上海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发展概况
1)上海已形成完备的区块链产业生态,底层平台全国领先
上海目前已经形成了从理论技术研究到底层平台研发再到行业应用创新的完整生态体系,复旦、交大、同济、财大等高校都在开展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人才培养,上海拥有工信部认定的微众银行、万向区块链、矩阵元联合打造的BCOS,众安研发的安链(AnnChain)等区块链开源平台,分布科技的DNA也通过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的《区块链参考架构》符合性测试。在金融、供应链、航运物流等领域有一大批企业在开展应用研发,也成立了一些行业联盟、研究机构,在推动区块链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2)上海出台了系列政策,高校、联盟协同推动区块链技术与应用
上海从2016年开始推动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应用探索,下图为上海市区块链相关政策出台时间,截止目前上海各政府部门已出台近10项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上海自2016年4月开始,各企业机构纷纷成立了一系列联盟机构推动区块链技术的联合研发与应用,下图为相关联盟成立的时间,截止目前至少已有7家企业、机构和高校成立的联盟机构开展区块链的研究。
从2016年2月开始,上海高校已经开始推进区块链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先后成立了研究机构、联合实验室等。
3)上海培育了一批技术创新企业,在技术方面有一定优势
根据工信部信息中心的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显示,截至2018年3月底,全国有区块链企业456家,目前上海有区块链企业95家位列全国第二;从国内区块链融资事件地域分布来看,上海有73轮次,排名全国第二,上海区块链发展有一定基础优势。从上海区块链企业注册地域来看,浦东新区数量最多,为27家,杨浦、松江、奉贤、宝山、虹口、黄埔等地区也是块链企业注册较多的区域。上海的万向区块链、分布科技、金丘科技等技术公司位于虹口、杨浦等地;同时,杨浦、浦东等区都有着高科技园区和高校分布,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都位于杨浦五角场。通过杨浦区的配套政策,相信杨浦将成为后续推进区块链发展的重要创新区域和基地之一。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我国已公开的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达到了2077件。上海申请数量为170项,与北京、广东、浙江有一定差距。目前,区块链的技术专利主要集中在数据技术、加密技术、共识技术、智能合约、区块链应用等方面,区块链应用的专利最多有700多项。上海区块链专利申请主要以企业为主,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区块链专利合计15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区块链的研发集中在企业,高校在中间的作用发挥还不明显,有必要鼓励高校在区块链理论技术方面做重点突破。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上海已经在供应链金融、保险、电子存证等行业领域有了试点应用,并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为区块链的应用落地和推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通过对上海近百家区块链企业调研和深入分析,编写组收集掌握了一手素材和典型案例,其中有特色的案例包括:万向区块链打造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基于汽车产业核心企业数据,为中小企业供应商提供信用背书,开发供应链中的“长尾客户”,缓解多级供应商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众安保险采用区块链存储处理健康险电子保单21.27万份,涉及保费收入3736.36万元;连陌科技利用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打造的全球首个区块链科技养殖项目“步步鸡”,获得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组织的第二届中国区块链开发大赛特等奖;电子数据存证产品-法链已为法大大等合作伙伴的150万/日电子合同提供存证后端。
4)上海区块链技术具有一定优势,但后续发展还存在不足
上海在区块链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例如拥有万向区块链、众安、分布科技、金丘科技等一批区块链技术研发企业,底层平台技术国内领先;区块链天然适用于多方协作、多信任主体间建立信任机制,上海拥有金融、航运、供应链等众多潜在应用场景;上海各大高校纷纷成立区块链研究机构,开展区块链教育与培训,具有一定人才储备。
但是上海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不足,从前面分析可知,区块链技术起源于国外,国内在核心技术方面还不完善,许多底层平台依赖于国外开源项目;在产业应用方面,联盟组织发挥的作用还有待于挖掘和进一步加强,需要协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推动应用落地;上海区块链企业还是较为分散,产业各方很难形成合力,需要打造专门的集聚区,在顶层规划方便也需要进一步强化。
4、上海区块链技术与产业发展建议
上海区块链技术与产业发展将紧密围绕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总体战略,抓住“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发展升级的契机,培育具备全球规模和影响力的平台经济、全球规模和竞争力的行业巨头,不断创新应用新模式、探索产业新业态,服务上海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建设。
上海在区块链底层平台研发方面相比国内其他地区有一定优势,结合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趋势,我们建议从基础理论、技术平台、共性技术三方面进行投入和布局。基础理论方面:由于区块链是一项集成创新技术,目前的加密、共识算法等其核心技术,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若要推动上海区块链技术能级的提升需要从基础研究开始培育,我们重点考虑区块链共识算法、智能合约形式化验证、抗量子隐私保护、跨链交互等;技术平台方面:解决当前区块链技术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我们重点考虑区块链技术平台的性能优化和安全管控;共方面:我们建议重点推动行业应用过程中的区块链功能、性能、安全等测试、验证服务环境建设等,帮助企业降低应用难度和成本。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应用;风险管理
区块链作为信息领域的前沿技术,正在技术创新和风投领域掀起一波浪潮。以区块链为技术支撑的产业发展中,金融行业是其优先落地应用的主要领域,基于对区块链的探索及其自身的发展,区块链技术的触角在未来会伸向越来越多的其他领域和行业。然而,正是从金融行业发现区块链在实际应用中会带来资产和管理上的风险损失,因此本文针对区块链在哪些领域得到了哪些应用、现状如何、应用中的风险如何评估及评价,试做一些探讨。
一、区块链技术介绍
(一)概念。对区块链概念的理解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狭义视角下,区块链指的是一种特殊的链式数据存储结构;广义视角下,区块链是一种技术集合,其中包括几种基础技术,如分布式存储、加密算法、点对点网络等。用户基于共识协议和分布式架构技术进行可信数据的交换以及存储是区块链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的主要作用。目前为止,区块链技术在行业内还未形成统一定义。2016年10月,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将区块链技术描述为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二)优势及劣势1、核心优势。当前,信息技术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然而信息有效性和数据可靠性却无法得到保证,区块链的出现由于其技术的特殊机制,其中的数据具有“可信”的宝贵特征,使得我们对数据高效率的获取看到了一线希望。下文介绍区块链技术在应用中的主要优势。(1)集体维护。在区块链的数据系统中,除交易用户的私有信息会被加密,其余数据系统均对所有节点用户开放。因此区块链网络中的数据会受到所有具有维护功能节点的共同维护,由于所有节点都有访问的权限,通过公共链的公开接口,任何人都可以对区块链数据以及相关应用进行查询和开发,系统信息处于高度透明状态。(2)去中心化。区块链使用分布式账本核算和存储,采用对等网络技术对数据进行存储,打破原有利用中心化的硬件和管理机构管理数据的方式。区块链中所有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相等,单独节点的变动无法对整个系统的整体运作产生影响,以此保证节点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以及系统运行的整体性。(3)无需信任系统。区块链的节点之间遵循一套固定算法进行交换,参与人无需对任何人信任,系统的安全性反而会随着参与点的增加而提高。因此,在区块链系统中的交易双方无需通过传统公开信息的方式产生相互信任,这将有助于系统交易过程中的信用累积。(4)信息不可篡改。在信息进入区块链网络之前需要经过验证,验证通过之后被添加至区块链就会被永久存储,无法篡改。在区块链系统中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生成一套不可篡改、可信任的数据库,以此规避一些由于数据篡改产生的不法行为。这也决定了区块链数据极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核心劣势。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其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出现不可避免的缺点,甚至有些优势在某些方面也会成为技术本身的劣势。(1)无隐私性。区块链采用分布式账本核算和存储数据,在公有链上等于每个节点的用户都可以查看完整账本,同时由于区块链数据存储、管理交易过程的可追溯性,交易过程中的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这就意味如果某个人的账户被知晓,通过区块链就能知道他的资产情况以及每一单交易记录,无法保证用户交易过程中的隐私性。(2)监管危机。区块链的去中心、自治化特点淡化了国家监管的概念。然而监管要求是所有技术创新应遵循的底线。对区块链的监管力度提高,一方面在区块链商业应用过程中可以提供合规性保护;另一方面由于这项新技术的未完全开发性和虚拟性,其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建立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跟进,监管程度和立法的尺度如果掌握不好也可能会毁掉区块链。(3)安全性问题。私钥安全是保证区块链数据不可逆、不可伪造的前提,而用户作为生成和保管私钥的主体,不存在第三方参与,因此私钥一旦泄露或丢失,账户的资产便无法做任何操作。私钥的保密性主要通过非对称加密算法实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采用新技术对非对称加密算法进行破解存在一定可能性,这将对区块链技术造成安全隐患。(4)数据确认的延迟性。区块链的交易无法保证时效性。以比特币在区块链中的交易为例,网络传输会影响到交易的有效性。这是因为这笔交易要被网络大多数节点知晓,并且认可后方可进行。同时还受一个小概率事件影响,就是当网络上同时有2个或以上节点竞争到记账权力,那么在网络中就会产生2个或以上的区块链分支,这时到底哪个分支记录的数据是有效的,则要再等下一个记账周期,最终由最长的区块链分支来决定。因此,区块链的交易数据是有延迟性的。(5)信息不可篡改。数据被用户变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既是区块链的优点也是缺点。举个例子:区块链中用户交易的地址信息如果填写错误将无法撤销并会造成永久损失;私钥丢失也同样会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在现实情境中如果银行卡丢失或密码忘记都可以通过一定方式找回,及时阻止损失的发生或尽可能降低损失。(三)应用领域。目前关于区块链技术,理论性的探讨居多,其应用还处于一个探索期,切实展开应用的领域主要集中在金融行业。不过现在一些产业和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区块链技术,根据目前发展态势,区块链可能在分享经济、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管理这三个领域落地。首先,由于分享经济的资源和资产呈现一定分散化,交易双方无需过多信任,基于区块链技术无需信任系统和去中心化的特点将有助于分享经济的运行。其次,具有连续性的链条交易也可以应用区块链技术。例如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一些电商平台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对所有商品进行追踪溯源,并且记录不可篡改,以此来保证产品安全。最后,一些频繁交易的数字资产管理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规避交易风险。在P2P网络借贷中,区块链技术可以全程保存出借人和借款人双方的交易行为记录并且无法更改。依托区块链技术,在建立智能合约的基础上帮助双方清晰明了地掌握交易过程,以此提升违约难度,极大降低违约风险。
二、区块链技术应用风险分析
(一)利用安全表法识别风险。安全检查表法是根据系统工程的分析思想,在对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源,然后以提问方式将这些风险因素列在表格中。最基础的安全检查表由四个栏目组成,包括序号栏、安全检查项目栏、判断栏和备注栏。根据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建立安全检查表,列举出6个安全检查项目对区块链技术在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如表1所示。(仅代表个人观点)(表1)(二)存在的风险。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大账本,具有去中心化、交易不可篡改、信息透明可查询的特点。理论角度来看,区块链所具备的一些特点能够保证其系统的可靠,然而区块链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风险隐患。同时,基于以上安全检查表的判断结果可以看到,区块链技术在应用中由于会存在黑客攻击无法及时阻止以及技术有限性无法准确识别交易主体,导致产生以下可能的风险。1、技术风险。区块链所依托的技术支撑庞大而复杂,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智能合约层、应用层是构成区块链的五层技术架构。为了保证技术架构之间协调运行,确保网络正常运行,进而产生信任,需要通过默克尔树、非对称加密、哈希算法等多种技术和算法复杂而又精密的组合才能实现。由此可以看到,代码编写无误、程序正常运行、加密算法可靠准确是区块链产生信任的前提,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或错误,都会造成信任危机。2、业务管理风险。区块链中的全网数据会被每个节点存储和验证,单个节点无法更改数据。只有获得大部分节点的同意,才有可能对数据进行变更,因此在业务管理上存在滞后或无法挽回的风险。例如,2016年6月,以太坊上theDAO被黑客盗取高达360多万以太币(按事发前价格折算约5亿元人民币)的数字资产,由于区块链不可篡改,theDAO管理者无法撤销这笔交易,只好求助于社区,最终以太坊创始人通过个人权威说服了大部分节点,共同修改黑客账户,才挽救这笔被盗资产。业务数据的修改和撤回在传统交易系统中是非常常见的事情,然而在区块链网络中由于信息的稳定性就变得异常困难。3、智能合约风险。共同维护区块链网络运行的节点,具备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当智能合约在某个节点部署后,相应代码会在全网的每个节点同时运行并校验彼此的结果。这种节点关联性会导致某一节点的智能合约出现问题时波及到其他节点的正常运行。例如,2016年10月以太坊上有节点恶意执行大量消耗磁盘IO的智能合约,使得全网负载大幅增加,导致以太坊上大部分应用都无法顺利运行,全网一度陷入瘫痪。后经紧急程序升级修正了此问题,才使以太坊上的应用恢复正常。4、法律风险。区块链应用中的各种风险最终都将可能转化为法律风险,当企业在应用区块链技术的过程中无法识别和处理这些风险时,很有可能会面临法律上的约束或制裁,又或者牵扯耗费大量物力财力的诉讼。另外,区块链集体维护、集体使用的特点同样面临新的法律挑战,如果某个节点存储了不合法的数据,基于数据同步原则,其他节点均会存储相同违法数据,这个时候是否所有节点的用户都将面临法律责任?
三、风险评价
(一)利用SWOT评价风险。利用SWOT分析法,定性分析区块链技术自身及其在应用中存在的优劣势和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如表2所示。(表2)(二)根据SWOT分析制订策略方案。根据SWOT分析矩阵,可以得到定性的风险评价结果,主观上可以判断应采取何种策略应用区块链技术,具体策略如表3。(表3)(三)评价结果分析。针对区块链技术在应用中的技术优势、劣势以及现阶段面临的机遇、威胁,构建其SWOT分析矩阵,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区块链技术应用中应当采取何种决策,在发挥优势和机会的同时规避劣势和威胁。区块链的发展正处于史无前例的机遇期,理论概念面向群众的广泛普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正在为其快速稳定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结合区块链技术的评价结果,区块链技术的更高价值还未被完全开发,未来应当通过企业这个微观主体,结合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及技术优势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四、风险规避与监控
区块链是一种全新的互联网底层技术构架,不仅限于金融、经济领域,未来在政治、法律、公益、社会、科学等领域都有一定应用,是一种具有潜力、重塑社会各方面及运作方式的覆式创新技术。区块链在实际应用中出现问题将会给用户、企业、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任何领域都应做到有效的风险防控,为区块链技术与产业的结合和落地应用设立一道坚实的防火墙。对于区块链技术在应用可能存在的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范和监控。(一)数据泄漏风险防范。一是提供技术支持,采用先进的非对称加密算法从技术上保护数据,在目前业界的相关技术成熟后,企业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数据泄露问题。二是利用区块链数据层和企业内部数据层相结合的结构处理数据,根据数据是否需要在区块链上流动,差异化设置数据的存储位置。企业内部数据库主要处理不需要在区块链流动的数据,当数据需要在区块链范围流动时再接入区块链相应节点。三是严格把关申请接入区块链的节点在授权管理方面的权限。与公有链不同的是,企业应用区块链需要通过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来审核节点的接入。同时,可以在签署的协议中明确责任和权利,从法律角度规避节点用户数据泄露的风险。(二)企业应用中。企业在应用区块链技术时需要把网络安全监管放到一个新的高度,不能完全依赖区块链本身的技术优势,加强网络软件的可靠性管理,保持一定警惕性。基于目前针对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监管条例暂处于空白状态,各行业的监管机构应当分享信息,根据实际业务的共通特点制定区块链技术的行业监管细则,达成共识,便于在技术上提前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将发生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三)提升法律规制。区块链主要依托加密算法提供技术支撑,以及通过虚拟货币在网络上进行交易,这无疑增大了法律约束和监管的难度,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应当针对区块链技术的特点以及我国数字货币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相关法律和监管政策进行研究和规范,避免在出现问题时陷入被动。同时,在对法律法规进行研究时,应当针对区块链类型和应用场景的差异制定相关标准,合理的法律法规条例,为各行业在应用区块链的过程中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消除法律隐患,激发企业以区块链技术为依托进行技术创新的活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孝男,王永涛,白云波.区块链+时代,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信息安全,2017(08).
[2]韩海庭,孙圣力,傅文仁.区块链时代的社会管理危机与对策建议[J].电子政务,2018(09).
[3]刘海英.“大数据+区块链”共享经济发展研究———基于产业融合理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01).
[4]梁雯,司俊芳.基于共享经济的“区块链+物流”创新耦合发展研究[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9.26(01).
[5]葛琳,季新生,江涛,江逸茗.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物联网信息共享安全机制[J].计算机应用,2019.39(02).
【关键词】区块链;金融行业;数字货币;数字金融;金融科技
2019年10月24日,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这是区块链技术首次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和高级别定位,标志着区块链技术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代表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在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区块链正在与5G通信、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起来,共同推动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的发展,未来势必对经济模式、金融组织和社会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甚至重塑经济社会生态。
1区块链技术的内涵
最初,人们是通过比特币了解到区块链技术的。尽管比特币目前面临较大争议,但是比特币的技术核心区块链却可以继续深加挖掘,带来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比特币也成为区块链技术最早和最具代表性的应用[1]。区块链技术主要由共识机制、密码学原理和分布式存储三大技术构成。所谓共识机制,是指区块链具有“少数服从多数”的特点,区块链节点由多方参与共同维护,共识结果需要各个节点达成一致。密码学原理是指区块链技术涉及私钥和公钥两种数字加密技术。信息加密发送时需要使用公钥,而解码信息则使用私钥。与传统的储存方式不同,区块链分布式储存的每个节点都按照块链式结构布局,而且每个节点的存储都是独立的。区块链技术的本质是一个共享的共同维护的数据库,而这三大技术使得存储于区块链中的信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等特点。因此,区块链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业务流程、实现技术增信,受到各行业的欢迎和重视。
2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应用的路径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关键在于与各行业融合,形成区块链产业化,而金融行业以其先天优势与区块链技术具有极高的契合度。无论是个人的日常理财,还是企业或金融机构的投融资活动,抑或是中央银行对资本的管控,都需要可信的数据为其决策做支撑。因此,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覆盖面广,模式多样,影响深刻。
2.1供应链金融
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庞大,对经济贡献度高,被称作经济的“毛细血管”,然而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微企业,阻碍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大量小微企业在疫情期间遭受重创,急需资金输血。供应链金融则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有效手段之一[2]。在不改变现有信贷模式的基础上,区块链平台覆盖整个供应链内的上下游企业,包括核心企业、供应商、经销商、物流公司等。小微企业的全部交易信息都上链记录和储存,并支持防伪溯源。至此,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和资金周转情况的可信度得以保障。金融机构根据区块链内的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可以降低风控成本,提高借贷业务效率。信用状况良好、还款能力强的小微企业便能够更便利地融资,形成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的双赢局面。交叉验证是区块链技术保证数据可信度的主要方法之一,在供应链金融运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仓单质押融资是小微企业通过供应链融资的手段之一。企业购买的原材料、零部件及加工后的制成品在交易物流中要经过多个仓库,仓单便是仓库管理人员在收到仓储货物后开具的凭证,存货人可凭此提取货物或者作为资产质押融资。在引入区块链技术之前,仓单质押融资这种极具潜力的融资手段很少被使用,主要原因就是仓单容易造假,给金融机构风险防控带来巨大压力。仓单造假通常是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金融机构核查仓单真实性的成本太高,往往会拒绝仓单质押融资,使得小微企业又失去一个可以用作融资的工具。区块链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一尴尬局面,依靠的就是其交叉验证的共识机制。电子仓单必须多个机构交叉验证才能成功“入链”,成为数字仓单。当存货持有者发起创建数字仓单请求后,区块链各节点会在各自的数据库内查找相关证据,仓库出具库存照片,物流机构出具运输物流记录,质检机构出具货物质检信息等。各个节点的查证过程也就是交叉验证的过程,全部在区块链内完成,可以迅速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依靠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机制,一旦核验完成即达成多方共识,有效避免仓单造假。仓单质押融资成为小微企业通过供应链融资的有效方法[3]。
2.2数字资产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将成为一种新型资产和生产要素,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并影响未来的财富分配。2.2.1数字票据作为金融行业的传统业务,票据市场的发展面临不少困境。一方面,大多数电子票据仍然需要与纸质凭证匹配生效,验证和交易流程复杂烦琐;另一方面,我国经常发生票据造假事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以存在一票多报或虚报的欺诈现象,严重影响票据市场的健康发展。区块链技术凭借其不可篡改和防伪溯源的特性,可以有效解决票据市场面临的困难。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向数据票据转变,成为新型数字资产,票据交易通过区块链平成。区块链技术特有的时间戳和智能合约能够清晰地反映票据的签发、背书、流通等全过程,实现高效、便捷的资产存储、价值提取和转移,提升票据交易效率和安全性[4]。2.2.2资产证券化作为近20年最受关注的金融创新之一,资产证券化缺乏流动性,但可以将具有预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汇集起来,形成一个资产池,通过结构性重组,使之成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从而衍生出新型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是一种结构性融资方式,整个过程参与主体多,流程较复杂,需要大量的数据和材料披露,目前国内市场运作效率不高。此外,资产证券化依赖于对基础资产的尽职调查,但资产支持证券定价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风险较大。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资产证券化简化流程,提高效率。通过去中心化的联盟链,基础资产的准确信息可以实时上传和分享,数字化信息披露能够提高证券化资产信息的可信度,降低投资人风险,减少沟通成本。同时,方便监管部门的动态监控,提前防范系统性风险。
2.3数字货币
区块链技术是人们在探索比特币的过程中被创造出来的,比特币的发明者中本聪最初的设想便是创造一种数字货币。虽然比特币目前面临较大的争议,多数情况是作为一种投资产品被大众熟知,但是借由比特币诞生的区块链却可以成为新型数字货币的核心技术。数字人民币(DCEP)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与纸币、硬币等价,具有国家信用背书,这种新型数字货币的核心技术之一便是区块链。首先,数字人民币可以与纸币、硬币自由兑换,不会对现有的稳定货币体系造成太大冲击。其次,数字人民币的区块链节点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各大商业银行控制的,便于金融监管,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性与安全性的兼顾。此外,区块链的防篡改、可追踪和私钥加密技术可以有效防范货币伪造、虚假交易和其他不法行为。最后,数字人民币使得各方面的经济数据更加准确,便于评估和分析,从而支撑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如今,以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支付平台使大众不需要携带纸币便能够便捷地购物消费,但是微信和支付宝属于第三方支付,要通过商业银行的存款账户进行结算。数字人民币是央行直接发行的,安全性更高,摆脱了第三方电子支付所需的银行账户绑定限制。此外,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对网络环境要求较高,数字人民币则不受网络信号的限制,支持离线支付,简单便捷,对广大老年群体更加友好。2020年末,数字人民币已经在深圳、苏州、北京等地开展试点工作,成效颇丰。作为全世界第一个投入试点的法定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数字人民币具有国家战略意义,能够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有效保障人民币的体系和币值稳定,提高跨境支付效率,促进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货币必然会成为影响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国明显已经具备先发优势,数字人民币在试点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并正式推出后,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2.4数字征信
自从201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征信业管理条例》和《征信业管理办法》以来,我国非常重视征信业的发展。个人征信业务和企业征信业务的普及能够维护社会秩序和金融经济稳定,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的征信体系并不完善,综合信用的评定需要各个部门多方参与配合,例如商业银行、税务部门、公安部门、司法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环保部门等,效率低下,并且容易造成信息重复或错误记录。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征信系统目前的问题。各利益分散的部门成为区块链上的节点,根据区块链的交叉验证和共识机制原理,一项数据的成功上链需要多个相关节点的验证即可自动完成。而且,区块链内的数据透明、不可篡改,有效避免联合造假的情况发生。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说,各银行在区块链内共享客户信用信息,当客户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银行可直接查询区块链平台内的数据,而不用向央行申请征信报告的查询服务,大大提高了效率和服务水平[5-6]。
3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应用的对策建议
3.1加大区块链技术的研究投入
首先,在政策上要继续给予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大力支持,加快研究团队的建设,提供足够的研究经费和补贴。要密切跟进研究动态和阶段性成果,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寻求技术突破和创新,尤其要注意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合作,尽快将技术上的成就应用到实践中来,实现区块链产业化。其次,应积极参与区块链技术的国际交流,关注国际最新研究成果。目前,我国的区块链技术研究在全球处于前列,在保证这一地位的基础上应与国际学者展开合作,参与国际区块链应用规则的制定,提高我国在新兴技术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3.2加强区块链数字金融的法律监管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受到研究人员和投资者的欢迎,但其治理机制尚不成熟,尤其是相关完整的法律还没出台,监管面临较大的困难。作为新兴技术,区块链在金融行业的应用需要必要的法律规范和适度的监管。尽管区块链为金融行业注入了新动力,但是出现洗钱、非法融资等网络犯罪行为时,监管部门必须介入并打击,这就要求现行法律体系与区块链金融不断磨合,逐步弥合两者目前存在的鸿沟,必要时应出整的针对区块链金融的法律法规。此外,还可以通过牌照或许可证制度规范区块链金融业务,对运营者实行实名登记的备案制或审核制。总之,区块链监管需要审慎灵活的监管理念,既要给予一定的技术创新和容错空间,又要严厉打击犯罪行为,需要把握好监管的尺度,不能一成不变地套用既有的法律和监管框架。
3.3加大区块链金融产品的推广力度
区块链金融产品的推广需要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引导作用。一是加快数字人民币的建设进程。货币是金融和经济的载体,要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就必须尽快将数字货币法定化。目前,央行发行的数字人民币已经进入第三轮试点,受到商家和消费者的广泛欢迎,成果颇丰,具有无限的前景。因此,在对数字人民币进行逐步的试验和完善后,应趁热打铁进行推广。二是引导资本对区块链技术的商业性投入。企业也应将目光放长远,看清区块链技术对传统产业的重塑性作用,完善区块链研发与应用相结合的投融资模式。三是加强对区块链数字金融的宣传科普。不了解会导致不信任,因此要提高民众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就应该普及区块链基本知识,在网络和社区宣传区块链金融的优点和好处,为将来区块链在证券交易、支付结算等领域的试点工作做铺垫。
4结语
在全球进入区块链时代的大背景下,数字经济翻开了新篇章。区块链技术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必将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其中金融行业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与区块链有较高的契合度。本文着重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数字资产、数字货币和数字征信4个方面的应用模式。针对目前区块链金融的困境,本文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未来,金融行业将会在数字化的浪潮中重构自身,取得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纳撒尼尔·波普尔.数字黄金:比特币鲜为人知的故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240.
[2]汤道生.产业区块链[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0:73.
[3]张恺怡.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29-30.
[4]乔海曙,谢姗珊.区块链驱动金融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分析[J].新金融,2017(1):45-50.
[5]张荣.区块链金融:结构分析与前景展望[J].南方金融,2017(2):57-63.
48.58%投资者首选金融领域,部分投资者更看好未来三年中小媒体的发展。
2、全球市场
截至2017年末,全球区块链创业公司超过1600家,获得融资的公司分布在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间,融资总额近20亿美元。
3、中国市场
截至2018年4月末,中国市场上在营区块链企业超过320家,北上广地区超过占据73.07%,共获得融资89.14亿元,其中2018年前4月共获得融资63.06亿元,占融资总额的70.74%;融资数量增长迅速,年均增长率达到30.53%;超过六成的交易仍布局种子轮/天使轮。
4、投资机构
截至2017年末,141家IVC和119家CVC参与区块链投资交易,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9.24%、121.78%。
2017年起,数十支市场化母基金和引导基金宣告成立。
2018年新设区块链母基金和引导基金的数量及频率明显加快。
1区块链产业图谱
1.1架构设计
从架构设计上来说,区块链可以简单的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设施层、技术扩展层和垂直应用层,它们相互独立但又不可分割。三大层次中,根据应用方向和场景不同,又可以细化出数十个细分领域。
图1-1:区块链层次架构及代表产业
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基础协议和硬件设备。基础协议是区块链技术的基础,它维护着网络节点,构建网络环境、搭建交易通道以及制定节点的奖励规则。区块链相关硬件设备主要包括比特币矿机设备等。
技术扩展层目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数字货币方向,主要指各类虚拟货币平台,用户通过这类平台进行虚拟货币与法币之间的兑换;第二类是扩展应用开发,衔接垂直应用,可以为某个特定的内容生产商提供定制服务,这将是区块链技术重要的发展方向,例如智能合约。
垂直应用层的产品是可以真正直接使用的产品,但大规模在行业内使用的产品目前几乎是空白。数字货币钱包是当前垂直应用层最简单、最典型的代表。
1.2区块链技术应用领域
中国区块链技术主要应用领域涉及金融、信息安全、供应链、公共服务以及物联网五大方向,可以落实到数十个具体应用场景,贯穿挖矿、货币交易、基础设施、平台技术、相关服务、行业应用多产业层次,区块链产业链基本形成。
图1-2:区块链应用落地五大领域
1.2.1金融领域
一方面,区块链技术能够将各类金融资产转化为链上的数字资产进行管理和交易,例如跨境支付、证券交易等,区块链数据不可篡改的特性能最大程度保证金融资产的安全性和可信任程度;但另一方面,作为新技术,区块链技术在系统稳定性、应用安全性、业务模式等方面尚未成熟,金融业务场景的应用和普及可能会受到时效性、工作量等因素的影响。
表1-1:金融领域应用案例
1.2.2物联网领域
在去中心化的物联网愿景中,区块链技术作为媒介,可以让物联网上的每个设备独立运行,整个网络产生的信息可以利用区块链的货币特性与智能合约进行保障。
(1)安全性。区块链通过智能合约,可以确保在特定条件触发的时候将信息发送给恰当的对象,同时利用中心化服务器收集和存储数据的物联网架构可以把信息写入固定的账本,保证事实的安全性和唯一性,例如可以应用区块链数据在物联网通信中执行商业条款。
(2)可信性。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账簿,各区块既相互联系又有各自独立的工作能力,保证链上信息不会被随意篡改。基于此,分布式账本可以为物联网提供信任、所有权记录、透明性、通信支持,并且可以为所有物联网交易添加时间戳,实现防伪溯源。
(3)效益性。因为区块链技术可以直接实现点对点交易,省略了中间其他中介机构或人员的劳务支出,可以有效减少由第三方所产生的费用,实现效益最大化。
表1-2:物联网领域应用案例
1.2.3公共服务领域
传统的公共服务依赖于有限的数据维度,获得的信息可能不够全面且有一定的滞后性。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使链上的数字化证明可信度极高,在产权、公证以及公益等领域都可以以此建立全新的认证机制,改善公共服务领域的管理水平。例如公益流程中的相关信息,如捐赠项目、募集明细、资金流向、受助人反馈等,均可以存放于区块链上,在满足项目参与者隐私保护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有条件地进行公开公示,方便公众和社会监督。
表1-3:公共服务领域应用案例
1.2.4供应链领域
由于数据在交易各方之间公开透明,从而在整个供应链条上形成一个完整且流畅的信息流,这可确保参与各方及时发现供应链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升供应链管理的整体效率。区块链技术可以避免供应链纠纷。所具有的数据不可篡改和时间戳的存在性证明的特质能很好地运用于解决供应链体系内各参与主体之间的纠纷,实现轻松举证与追责。区块链技术可以用于产品防伪。数据不可篡改与交易可追溯两大特性相结合,可根除供应链内产品流转过程中的假冒伪劣问题。
表1-4:供应链领域应用案例
1.2.5信息安全领域
去中心化的方式改变了信息传播的路径,确保了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同时保证了数据的不可篡改和伪造。基于区块链的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信息传播路径的安全问题。
表1-5:信息安全领域应用案例
2区块链投资赛道分析
图2-1:2015-2017获投企业行业分布
据投中信息数据终端CVSource数据显示,区块链技术三层架构中的垂直应用层是众多投资人布局的集中点,而基础设施层投资力度相对较弱。2015-2017年间全球发生的459笔投资交易中,投向金融、企业服务和文化娱乐三个方向的投资人数最多,特别是金融领域投资数量相当于其他行业的总和。其中复杂度低但周转频率高的项目更加受到投资人的青睐,例如支付转账、证券发行过户交易、标准化资金清算结算等。细分领域方面,相较于2017年之前,投资人最大的变化在于更看好虚拟货币和区块链的中小媒体在未来三年的发展前景。
2.1金融板块
图2-2:2015-2017金融板块获投企业细分领域分布
223笔投资金融领域的交易大致可分为8个方向。其中虚拟货币的渗透率名列榜首,比重达到了52.47%。一直以来虚拟货币都是区块链技术最大也是最具知名度的应用市场,国内外专注于虚拟货币的机构和企业比比皆是,相关投资者数量正在迅速增加。根据AppBi的中美App Store中区块链App报告显示,中美两国应用市场上和区块链相关的App共2993款,其中中国930款,美国2063款;从涉及区块链的不同业务模式来看,主要涉及虚拟数字钱包、区块链资讯、虚拟数字货币行情服务等三个方面,虚拟货币及其生态相关仍然具备相当广阔的辐射范围。
此外,在虚拟货币的细分领域中,货币交易所和矿机日渐趋于成熟。国际市场上,韩国虚拟货币交易所Bitplus为提供安全迅速的交易服务,开设线下虚拟货币交易所;日本加密货币交易所BITPOINT马来西亚站2018年5月上线;微软正在计划从数字黄金,智能合约以及小额支付三个方向入场。国内企业在虚拟货币方面也不遑多让,特别是在矿机的生产和维护链条上,目前世界排名前三的数字货币矿机生产商分别为比特大陆、嘉楠耘智和亿邦科技,其中嘉楠耘智已于2018年5月向香港交易所递交IPO申请,投中研究院认为此举将引发矿机托管的进一步火热。但不可避免的是,挖矿有其自有的模式瓶颈和资源上限,相关业务能否做到可持续性发展仍然是个疑问。
2.3企业服务板块
图2-3:2015-2017企业服务板块获投企业细分领域分布
随着大众对区块链技术接受度的提高和研发步伐的加快,区块链技术在企业服务方向上的应用越来越多样化。从2015年到2017年之间,数据、信息安全、财税、法律等企业服务投融资交易逐渐增加。值得一提的是,“区块链+人才经济”的模式逐渐走入投资人的视野,在企业服务中的占比已经达到3.15%。人才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作用举重若轻,然而随着需求的增加,招聘行业同样存在过度竞争、不实内容、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区块链+人才经济的模式能够创建甲乙双方同时维护的平台,让每一个参与的用户都享有公平的数据所有权,打通招聘市场壁垒,提高人才与岗位的精准适配率。同时随着人才信任体系的建立,全球人力资本流动在数据、信任和支付体系上成为可能。
2.3文化娱乐板块
图2-4:2015-2017文化娱乐板块获投企业细分领域分布
文化娱乐版块中,约有42.86%的交易布局在区块链媒体,特别是2017年末开始大规模爆发;进入2018年以来同样有十数家内容自媒体获得金额不菲的资金支持:3月1日,深链财经宣布获得来自梅花天使、PreAngle等八家基金的1000万元天使投资;3月2日,巴比特宣布完成由普华资本和泛城资本联合领投1亿元A轮融资;3月6日,区块链门户网站火星财经宣布获得A轮融资,融资后估值达到1.5亿元;5月22日区块链媒体“起风财经”宣布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之一首建投作为一家国资背景的投资机构,表明国家队资本首次入场投资区块链媒体。投中研究院认为,区块链媒体的崛起首先来自于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媒体作为信息的传递者,能够及时迅速的为相关利益方提供智力支持,促进市场信息的流动性,为投资者与企业之间构建畅通的沟通桥梁。其次,区块链媒体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媒体资源的权威性。优质的、客观的媒体资源可以反作用于区块链企业,为其业务发展提供高可信度的背书。
3全球区块链投融资发展现状及趋势
3.1企业年均增速超过50%,美欧资本优势明显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区块链企业一直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末,全球共有超过1600家区块链创业公司先后设立,较2012年不足200家的情况增长了十余倍,年均增长率达51.6%。其中增速的峰值出现在2013年,达到158.96%,后续增速有所回落,但企业数量一直保持正向增长。
图3-1:2012-2017全球区块链企业增长情况
从地域分布来看,区块链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追捧,但仍存在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大部分企业集中在美国、欧洲及亚洲少数国家和地区。目前获投创业公司主要分布在全球45个国家,多集中在欧美和亚洲等国家,前十位的国家企业总量占比83.08%,其中美国优势领先,欧洲国家紧随其后,美欧资本优势凸显。
图3-2:全球区块链企业地域分布
3.2融资规模持续上升,2018年交易量将爆发
在企业融资规模方面,近六年来一直保持持续性的增长,融资总额近2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56.66%。与融资频次变动趋势相符,融资规模涨幅的峰值同样出现在2013-2014年间,高达316.09%。同时随着融资频次呈现下降趋势,企业的单笔融资金额也在不断扩大。
在企业融资频次方面,近六年来呈现波动上涨的态势。2012-2017年全球区块链领域共发生融资事件695起,单个年度的融资频次从2012年的7件上升到2017年的168件,其中在2013-2014年间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并最终达到近几年的峰值,但在随后的两年中渐渐冷静下来,直至2016-2017年间随着区块链概念热度的提升又再次涌现出大量投资机会,企业融资频次持续上涨。
图3-3:全球区块链企业融资规模及频次
投中研究院认为,2013-2014年度区块链领域投融资活动的剧烈波动与比特币的快速增值有一定关系。作为区块链领域最为人熟知的比特币,其价值动向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区块链领域投融资趋势。2013年比特币被法律承认为一种金钱货币的形式这一事实使其价格一路走高,甚至超过了黄金,吸引了众多投资者趋之若骛,带动了整个区块链VC/PE行业的兴盛。
3.3融资轮次逐步后移,持续经营仍是难题
在投资轮次方面,机构投向的阶段逐渐后移,从初创期延伸至成长期和成熟期。2012-2017年,种子轮和天使轮仍然是投资机构最青睐的投资阶段,但该阶段的比例已由100%降至约50%。投资轮次后移意味着投资机构的目光不仅仅聚焦于区块链项目的创新性,也在逐渐关注区块链产业聚集。然而区块链企业获得后轮融资的比例要远低于其他相类似的新兴技术企业。2CB Insights数据显示,2013-2014年间,共有103家区块链企业获得种子轮或天使轮融资,但仅有29%左右的企业获得次轮融资,至D轮时仅剩一家企业硕果仅存。“易创立,难存续”成为区块链企业的特征。
图3-4:2012-2017全球区块链企业融资轮次分布
4中国区块链投融资发展现状及趋势
4.1企业数量连续六年正向增长,地域分布东强西弱
据投中信息数据终端CVSource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中国市场在营的区块链企业已超过320家,且在2012-2017年度连续六年保持增长。增长量最多的年份分别出现在2014年和2017年,原因在于2013年起比特币市场行情火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进入人们的视野,一大片“币族”区块链创业公司顺势成立;而在经过2016年“区块链技术元年”的洗礼后,2017年区块链的概念更加成熟且再次被炒热,初创企业数量更是直线攀升。新增企业仍以北京上海两地为主,但值得注意的是,浙江地区特别是杭州市新设企业的增速飞速提升,正在逐渐缩小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之间的差距。
图4-1:2012-2017中国区块链新设企业增量
据投中信息数据终端CVSource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中国共有168家区块链企业获得融资,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发展态势。东部地区中仍以北京、上海、广东三省(市)居多,三地合计占比超过70%。东部地区的强盛依赖于政策导向和创业氛围的构筑: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行业资源丰富,政策扶持力度大,吸引了更多的创业者入驻,使得北京区块链企业数遥遥领先,占比达到40.38%;上海则作为金融中心,市场前景较其他城市更为广阔,紧随其后约占19.87%;广东省和浙江省区得益于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开放性思维,块链产业融资情况也有着良好的表现,分别位列第三、第四位。但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企业的创立,东部成熟地区的竞争将会趋于饱和,企业未来应用市场的开发也将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扩张。目前陕西、河南、四川、重庆等地已经有少数企业获投,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区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会逐渐得到缓解。
图4-2:中国区块链企业地域分布
4.2融资总额爆发式增长,单笔融资额逐渐扩大
2013-2017年,中国区块链企业融资总额和融资频次呈现同步发展的趋势,除2015年有所下滑外,总体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状态。从融资规模来看,2013年融资总额仅有1.74亿元,至2017年已经攀升至13.58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50.81%。从融资事件数量来看,2013-2017年总体也发生了剧烈的增加,从19件激增到72件,年均增长率30.53%。投中研究院认为,2015年融资情况的回落可能源于对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监管之争,后期行业监管的渐渐成形从侧面进一步推动了区块链行业的蓬勃发展。
图4-3:中国区块链企业融资规模及频次分布
进入2018年以来,随着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的落地和商业模式的不断清晰,融资情况产生了惊人的增长。据投中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4月,本年度区块链领域共发生融资事件106件,涉及金额超过63.06亿元,无论是融资规模或融资频次都远远超过之前年度。其中最大单笔融资来自于中国平安旗下金融管理门户金融壹账通,获得了由SBI投资(思佰益)和IDG资本的6.5亿美元。从单笔投资额的分布来看,千万元级别的投资额仍是当前市场的主流方式,约占市场总量的38.68%,但值得注意的是,10.38%的区块链企业已经能够获得亿元以上的融资,开始进入有序的发展阶段。
图4-4:中国区块链企业2018年融资额度分布
4.3融资轮次后移,初创期投资仍占半壁江山
图4-5:2013-2018中国区块链企业融资轮次分布
在融资轮次方面,中国区块链企业近年来的融资轮次也在逐步后移,与国际趋势趋同。但种子轮及天使轮的占比仍然保持在60%以上,获得D轮以上融资的企业屈指可数,生存难同样是中国区块链企业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但随着区块链日益受到重视与关注,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推动国内区块链的相关领域研究、标准化制定以及产业化发展,力促区块链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截至2018年4月底,国内共有浙江、江苏、贵州、福建、广东、山东、江西、内蒙古、重庆等多个地区就区块链了指导意见,多个省份甚至将区块链列入本省“十三五”战略发展规划。
5投资机构类型分析
活跃在区块链市场的投资者中,除了最普遍的IVC,各大型集团CVC也带着自己的产业优势强势入场,不断进行试点和布局。另一方面,带有引导社会资本作用的母基金、产业基金与专项基金等也加速设立,凭借政策优势引导区块链产业有序发展。
5.1 IVC仍是主流投资者,CVC抢滩布局
据CB Insights和公开数据透露,自2012年至2017年末,区块链领域中活跃的传统风险投资机构(IVC)总量从6家增长至141家,年均增长率高达69.24%,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4-2016年间活跃机构数量增速放缓甚至稍有回落,但随即又在2017年超过140家,增速高于2013-2014年间。据投中CVSource数据显示,2016年新设立活跃机构约占活跃机构总数量的13.04%,2017年该比例上升至17.80%,投资机构对区块链领域的机会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但是作为技术驱动型行业,目前区块链底层技术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距发展成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区块链大型应用的开发与落地,短期内难以达到一定规模。由此,头部VC/PE机构对待区块链投资保持有高度的理性,在项目的选择上相对保守,而成立时间相对较短、专注于投向区块链行业的众多新兴机构则表现出了更高的活跃度,投资频率也相对较快。
表5-1: IVC机构代表性投资案例(按融资总额排列)
总体而言,投资于区块链的CVC与IVC在近六年的变动趋势趋同,呈现出曲折上升的状态,其中传统的IVC数量相较于CVC有着绝对优势,这可能源于IVC对市场风险的预测和调度经验更为丰富,以及CVC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地区的发展还相对滞后,但二者之间的差距近年来也在不断缩小。CVC综合了传统大型企业的研发中心和IVC的优势,未来可能与IVC等传统机构平分秋色。
图5-1:全球区块链行业活跃CVC与IVC变化趋势
CVC的崛起令人耳目一新。据投中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12年区块链领域活跃CVC数量仅有1家,截至2017年年末已升至119家,其中2014-2015年是CVC的高速发展期,增速高达394.44%,这一现象极大程度上源于区块链技术的创新性与可持续性。区块链技术领域的研究和探索是一项长期战略性投入,BAT等互联网巨头及CVC能够利用企业的技术场景优势,赋能区块链生态,在继续加速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的同时,为更多合作伙伴输出区块链技术解决方案,实现合作共赢。但区块链技术的日益突出使得更多的利益相关者纷纷到场,CVC的战略布局更应该侧重区块链技术的杀手级应用开发及落地。
图5-2:国际大型企业CVC区块链领域布局
图5-3:国内大型企业区块链领域布局
5.2母基金及专项基金纷纷成立
此外随着区块链热度不断上升,市场化母基金及引导基金的设立速度也随之加快。自2017年4月起,浙江、江苏、贵州、江西、广东、北京、上海等多个省市已有数十支市场化母基金或引导基金宣告正式成立,2018年新设区块链母基金和引导基金的数量及频率与往年相比有明显提升,市场化机构和国有资产蓄势待发;特别是区块链投资专项基金也纷纷亮相,为精准投资区块链技术助力。
表5-2:2017-2018新设母基金及专项基金一览
与单一基金相比,母基金的分散布局更具备平滑风险的优势,大体量、多渠道的配置方式也更加容易整合行业内基金、项目和相关的服务机构,降低项目的准入门槛,形成完整的投资生态圈,加速资本的流通。除市场化机构外,国有资本的加速入场也为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助力。一方面,国有资本的权威性能够为区块链企业吸引人才提供支持和背书,缓解区块链行业人才短缺的窘境;另一方面国有资本流通及使用过程中的制度性和规范性能够有效的影响区块链企业的规范化发展,提升行业合规水平,使区块链行业在资本和人才的双重推动下实现高效、正规、有序发展。
6区块链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6.1产业发展驱动因素
6.1.1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是驱动区块链产业发展的首要原因。区块链作为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近年来已成为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许多国家政府研究讨论的热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题为“金融科技与金融服务的初步思考”的报告中认为引入CBDC(央行数字货币)有助于中央银行更有效地履行其金融职责,这种创新可以更有力地利用中央银行网络作为防范私营虚拟货币创新的手段,此外跨境支付可以从区块链技术中受益。
美国对区块链的发展持积极支持态度。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于2017年7月首次发放清算和结算数字货币衍生品合约的牌照,总部位于纽约的比特币交易平台LedgerX获准为与加密货币市场挂钩的期权和衍生品提供清算服务。
在日本,区块链的合法化进程速度及政策支持程度领先全球。2016年3月,日本内阁通过投票,将比特币和数字货币均视为数字等价货币。同年4月,日本将比特币作为一种付款方式并将其合法化。2017年7月起,日本日本新版消费税正式生效,从交易所买入比特币所需要的8%的消费税正式取消。
尽管我国尚未正式出台国家层面的区块链技术应用相关的监管法规,但各地政府已经出台有关区块链的政策指导意见及通知文件以支持探索区块链技术与实际应用场景结合,并防范数字货币及ICO风险。截至2018年5月,国务院共出台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等4个涉及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政策文件;工业和信息化部3个区块链相关政策文件;北京颁布了4个涉及区块链技术政策文件,数量居全国首位;广东省深圳和广州分别出台3个、1个相关文件;上海涉及区块链的政策文件数量为2个。
图6-1:我国部分区域区块链相关政策文件数量
(1)国务院
国务院自2017年来发文推动研究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建立基于供应链的信用评价机制。鼓励利用开源代码开发个性化软件,开展基于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试点应用。促进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建立新型社会信用体系,最大限度降低人际交往成本和风险。创新体制机制,突破院所和学科管理限制,在人工智能、区块链、能源互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应用、基因工程、数字创意等交叉融合领域,构建若干产业创新中心和创新网络。
(2)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6年10月颁布了《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并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区块链等领域创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规划,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也将推动组建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推进区块链等领域标准研制纳入《2018年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化工作要点》。
(3)北京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自2016年便将推动中关村区块链联盟设立作为2016年度绩效任务,加快云计算、大数据和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在支付清算、数字货币、财富管理等领域的创新发展与应用,同时鼓励发展区块链技术、可信时间戳认定等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升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2017年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等八个机构在《关于构建首都绿色金融体系的实施办法》中明确要发展基于区块链的绿色金融信息基础设施,提高绿色金融项目安全保障水平。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也出台管理办法支持金融科技企业为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开展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化投资、智能金融等前沿技术示范应用,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并按照金融科技企业与金融监管机构或金融机构签署的技术应用合同或采购协议金额的30%给予企业资金支持,单个项目最高支持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4)上海
上海从2017年开始加大了对区块链的关注,上海市宝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率先行动,跟踪服务庙行区块链孵化基地建设和淞南上海互联网金融评价中心建设,依托专业团队和市场力量,推动金融科技公司发展成为宝山金融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创业投资基金和天使投资人群集聚活跃、科技金融支撑有力、企业投入动力得到充分激发的发展模式。2017年4月,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技术专业委员会了国内首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区块链自律规则,要求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应用区块链技术应当注重创新与规范、安全的平衡,应用区块链技术探索业务创新,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全方位关注区块链技术的设备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安全、密钥安全,及身份认证机制、权限管理系统等。
(5)广州
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广州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促进区块链产业发展办法》对区块链产业实行培育奖励、成长奖励、平台奖励、应用奖励、技术奖励、金融支持和活动补贴。这是目前国内对区块链产业扶持力度最大的政策奖励措施。
(6)深圳
深圳市重视对区块链产业的政策奖励。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在《市经贸信息委关于组织实施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安全专项2018年第二批扶持计划的通知》中将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型应用环境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安全专项2019年扶持计划给予资助。按投资计算,单个项目资助金额不超过200万元,资助金额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30%。深圳市人民政府金融发展服务办公室于2016年11月颁布的《深圳市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对区块链、数字货币等新兴技术的研究探索。此外,深圳市人民政府也在《深圳市扶持金融业发展若干措施》中设立金融科技(Fintech)专项奖,重点奖励在区块链、数字货币、金融大数据运用等领域的优秀项目,年度奖励额度控制在600万元以内。
表6-1:我国区块链政策文件一览
6.1.2经济因素
资金是驱动块链技术发展不可或缺的经济因素之一,各类投资机构是区块链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风险投资机构是区块链领域内的主要投资力量,此外以高盛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在区块链投资领域也占据重要地位。大型银行和金融服务公司是最主要的区块链技术投资方,超过50家公司从2014年起就开始对该领域进行投资布局。自2014年6月以来,花旗等美国10家最大的银行中有9家参与了六个区块链公司的融资活动,这些资金总共达2.67亿美元。在对区块链技术公司进行投资的机构投资者中,谷歌和高盛是当前全球投资区块链公司最活跃的两家机构投资者。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是全世界第二大企业投资者,仅次于投资了包括银行财团发起的研究新区块链应用的公司R3和加密货币交易平台Kraken在内的日本金融巨头软银。
2015年以前,主要的投资大多集中在与比特币相关的企业中,比如矿机芯片、交易平台、支付汇款、钱包服务等相关企业。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在了区块链技术研发及行业应用上,推动了包括交易后清结算、智能合约、供应链、物联网、医疗、身份认证、数据存证、数据分析等领域的发展。
根据CB Insights的全球比特币和区块链公司投资交易分析报告,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全球ICO项目累计融资总额已经超过20亿美元。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有超过250个区块链团队完成ICO融资。全球范围内总ICO交易和投资比传统股票交易的数量和金额增长都更为迅速。对可用资本的需求促成了区块链企业放弃传统的股权融资方式,改用ICO的方式筹集资金,而这反过来带动了对加密货币的需求。
此外,跨境支付的增长也对区块链的发展产生了驱动作用。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跨境支付规模以年均5%速度增长,2016年已达6010亿美元。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减小交易流程中的中介机构作用,降低交易各环节成本。作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和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中国2017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4.36万亿元。区块链技术为支付领域所带来的成本和效率优势,随着我国跨境贸易规模的扩大将拥有广阔前景。
6.1.3社会因素
区块链技术向各个领域特别是金融领域迅速渗透,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已经被全球很多国家提到战略高度,而由全球性的金融机构组成的跨境区块链联盟已积极行动,成为推动区块链产业发展的重要社会因素。最具代表性的为R3区块链联盟和超级账本。
(1)R3区块链联盟
R3区块链联盟于2015年9月份成立,目前已经有大约42家国际银行组织加入,成员几乎遍布全球,包括富国银行、美国银行、纽约梅隆银行、花旗银行等。其主要致力于为银行提供探索区块链技术的渠道以及建立区块链概念性产品。R3使用以太坊和微软Azure技术,将11家银行连接至分布式账本。2016年4月,R3CEV与微软正式建立合作关系,研究实验区块链应用,并推出了他们专门为这一目的建立的最新分布式私人账本Corda。
(2)超级账本(hyperledger)
超级账本(hyperledger)是一个技术驱动型组织,由Linux基金会于2015年发起,目的为要成员共同建立并维系一个跨产业的、开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平台,满足来自多个不同行业各种用户案例,并简化业务流程,使区块链技术不仅仅应用于金融领域,同样也转向制造业、银行、保险等行业。超级账本的项目成员中,科技公司、金融机构以及各类区块链公司是主流,包括荷兰银行(ABN AMRO)、埃森哲(Accenture)等十几个不同利益体;核心成员中科技公司占据六成以上,将hyperledger打造成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技术驱动型组织。
表6-2:国际代表性区块链联盟组织
除此之外,大型集团更是以联盟形式进军区块链产业,例如Ripple吸引盟友加盟实时支付平台;Barclays和Safello联盟,提供POC机制;Gemalto和Symbiont合作,用区块链提升数字网络安全等。
据投中研究院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至2018年初,中国成立的区块链相关的行业协会或联盟近20个。联盟、协会的成立可以为区块链行业相关机构和人员提供一个专业领域的交流及合作平台,对于中国区块链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发挥极有益的作用。从各联盟的分布地域看,区块链联盟主要覆盖于北、上、深等一线城市,部分较为发达的二级城市也逐渐开始引入,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数量较少;东部地区发展较中西部明显具有优势,但中西部地区也呈现多点开花的局面。
(1)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CBRA)
“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是专业的区块链学术研究平台,研究成和区块链技术的市场应用平台,推动具体应用规则的规范化、标准化,进行项目落地与路演,形成区块链研究领域具有高端学术品味和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CBRA的参与机构多为金融机构,包括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万向控股、包商银行、营口银行等。
(2)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China Ledger)
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是由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机构共同发起的区块链联盟,致力于开发研究分布式总账系统及其衍生技术,其基础代码将用于开源共享。主要有四个目标:聚焦区块链资产端应用,兼顾资金端探索;构建满足共性需求的基础分布式账本;精选落地场景,开发针对性解决方案;基础代码开源,解决方案在成员间共享。联盟成员涵盖国企和民企,包括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招银前海金融、厦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大连飞创、通联支付、矩真金融、万向区块链实验室等。
(3)金融区块链联盟(金链盟)
金链盟的目标是在3至5年内研发一条或多条金融区块链,推出多种广受欢迎的区块链终端应用,制定一批高水平联盟标准,申请一批区块链专利技术。目前研究方向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场外股权交易市场平台、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区块链云服务、区块链理财产品一二级市场、区块链信用服务、区块链在积分领域的应用、区块链票据应用数字资产登记和转让等12个联盟课题研究计划。金链盟的参与成员多样化,有大型集团如腾讯、华为,也有金融机构如京东金融、招商证券、安信证券,同时还有区块链领域内优质企业。
表6-3:中国代表性区块链联盟
6.1.4技术因素
区块链技术未能大规模引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的限制,但在2015年我国区块链技术开始取得飞速突破,2015年后我国区块链相关专利增速超过200%,成为我国专利数量增长最为快速的领域。在IPRdaliy和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联合的《2017年全球区块链企业专利排行榜100强》中,中国入榜的企业占比49%,其次为美国占比33%。其中阿里巴巴以总计49件专利排名全球第一;排名第二的美国银行全球专利总量共计44件;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排名第三,拥有33件全球专利总量。在全球排名前100的区块链专利拥有者中,央行系企业总量排名第一。阿里巴巴的区块链专利涵盖了发明、设计和实用领域,并且在区块链合作、区块链创新和应用层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专利技术获得的突破和应用不仅对企业的技术布局有深远影响,也带动了整个区块链产业的发展。
6.2产业发展未来趋势
6.2.1国际安全代币或将异军突起,国内趋向“无币化”
2018年5月22日,美国零售巨头Overstock的区块链子公司tZERO与BOX Digital Markets有限责任公司宣布合作推出业界首个受监管的安全代币交易平台,该平台基于区块链进行证券清算和结算,让公司通过安全的代币筹集资金,为投资参与者提供安全、高效的交易方式。作为第一个将区块链资本市场纳入国家市场体系的金融产品,tZERO平台的诞生意味着ICO有机会以合法的身份登上国际舞台,或将带动安全代币融资与传统股权融资方式分庭抗礼。
自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紧急叫停ICO融资以来,以人民币计价的虚拟货币交易量从一度占全球交易量的90%以上下降到不足1%。这预示着我国虚拟货币资产已全面进入严监管时期,国内区块链的发展在逐渐脱离虚拟货币的辐射范围,进一步向“无币化”转变。由于虚拟货币在开发模式和开发数量上有其固有的局限性,难以长期可持续发展,同时“无币”区块链技术在合规性方面具有更高的保障性,故而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投放。在“无币化”区块链技术的探索中,最核心的要素是要保证项目本身同时具备产生场景和消费场景,且该场景具有持续输出带有激励性商品或服务的平台能力,即在生态体系内形成一个消费闭环,体现商业应用场景的封闭性和限制性。根据这一特点,具有相对封闭性的联盟链或将成为无币化运作的路径重要路径。Token在一些复杂的应用场景中仍然不可或缺,但完全开放的环境并不能有效的限制货币交易,联盟链“部分去中心化”的特性以及联盟许可的存在实现了特定范围内的相对封闭,为弱化Token的货币属性提供了良好的流通环境。
6.2.2大型集团强势布局,CVC分割市场份额
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大型企业也在高调的向区块链进军,国外如SBI集团、高盛集团,国内有行业巨头BAT、迅雷等皆就区块链技术及其衍生品进行战略布局和市场开发。CVC综合了传统大型企业的研发中心和IVC的优势,未来可能与IVC等传统机构平分秋色。
从企业角度出发,一方面CVC的加入有利于其寻找转型战略布局。区块链作为高技术壁垒行业,再辅以相关政策的一并扶持,相关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细分行业竞争激烈,大量的企业需要不断寻找新的利益增长点并实现转型,生产多元化产品,CVC的加入能凭借其雄厚的产业背景和资源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战略支持和布局。另一方面,与IVC相比,企业与股权投资的双重优势更能刺激创新。大型企业通过研发中心做创新,传统意义上的IVC通过投资创业企业来进行创新。CVC能够兼顾大型企业在时间和资金量方面的长期支持和IVC对市场、风险、失败率的高度容忍性。从投资者角度出发,CVC的投资存续期限优势更为明显。区块链技术,尤其是底层技术的开发是一个投资期限非常漫长的过程,这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VC存续期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满足时间成本需求。而CVC由于背后依托的是以战略布局为主要目的的大型企业,弱化了对短期盈利的追求,能够在时间上提供长期支持,满足区块链高技术壁垒的时间需求。综合而言,CVC同时集合了IVC的优势点,正在逐步分割传统股权投资的市场份额。
6.2.3金融+信息应用率先爆发,金融科技将成为投资首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金融数据的规模也不可同日而语,每一笔金融交易的发生都衍生出海量的数据。在大量数据的传输、存储与交换中,参与者对数据的可信度、安全性与匿名的问题表示密切关注。据投中信息旗下数据产品CVSource显示,2015-2017年间投向区块链金融的项目中,有19.73%选择了金融信息化,在金融板块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虚拟货币。金融信息化即传统的金融机构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传统服务,区块链技术能很好的解决交易数据的安全性与保障性等问题,成为众多投资人关注的对象,目前落地主要瞄向数字货币,支付清算,数字票据、资产证券化、资产转让及股权交易等金融交易以及智能合约,在银行、保险、证券行业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区块链金融信息化使得金融服务效率大幅提升,同时也为金融科技企业将新兴技术落实到具体应用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金融科技更加强调科技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区块链技术的高壁垒恰巧能同时满足“金融”与“科技”两方面的需求:去中心化、安全的交易模式能够缩短交易链条,有效降低结算与交易成本;智能合约的存在可以无需参与者实地参与就完成交易,减少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发生;区块链实现的信息共享机制能进一步提高信息的传输范围,降低传播时间。这就意味着,摒除了时间和资金成本的影响,在资源匹配和满足用户需求的条件下,金融科技领域中那些体量较小的企业也能参与与大规模企业的公平竞争,进而加速相关技术与产品的落地、应用,并反作用于“金融科技+区块链”,真正的带动金融科技领域的资本注入。
区块链技术的内涵
目前,对区块链技术的阐述都比较生涩。直观地说,区块链技术是使用密码学并通过不同算法产生新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过去约定时间内所有交易信息,验证信息的有效性和生成下一个区块。在信息层面,区块链是利用计算机程序在全网记录所有交易信息的分布式结构公开账本;在网络架构层面,是去中心化协议,能安全地存储各类交易数据,信息不能篡改。
假如把邮票视为区块链,那么每一枚邮票就是一个数据区块,如此,区块链技术可以做以下五个方面的理解。一是去中心化,即没有中心化的邮政局来发行,在网络上也没有中心化的域名。每个参与并持有邮票的持有者视为各个节点,相互之间信息畅通。二是开放匿名性,即邮票持有者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匿名外,每一枚邮票的数据信息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都可以公开查询每一枚邮票的信息内容。三是契约性,每一枚邮票的产生并不由邮政局发行,而是采用不同的算法形成。交换邮票在所有的邮票持有者之间点对点形成持有者之间的经济契约关系。四是安全性,每一枚邮票连号,但这个连号却是依靠不同算法形成链接密码,使得任何持有者对每一枚邮票内容的修改无效,可以确保邮票信息安全可靠。五是效率性,借助算法,通过分布式模式,每个持有者之间点对点进行邮票交换无需任何信任的程序中心和行政中心的许可,交易效率高。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的探索
自2009年区块链技术出现以来,其已经从区块链1.0的加密数字货币应用,到区块链2.0即股票、债券的非货币应用,逐步扩展到区块链3.0即在健康、文化等方面的应用。在技术架构上,目前的区块链技术已经超越了类比特币的单位区块系统。Tendermint建立起第二代区块链的架构。微软建立Aure区块链服务平台(BaaS)。越来越多的区块链公司加入这个平台,如以太坊、Lisk、Bitpay等等,形成全球区块链集合平台。
国外金融机构看好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前景,提前布局,纷纷探索优化金融交易过程的契约要素,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银行、证券等行业的应用,包括支付结算、智能债券、财务审计等方面。2015年12月末,包括富国银行、花旗金融集团、法国巴黎银行、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德国商业银行、瑞士信贷银行、德意志银行、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在内的全球42家大型商业银行(金融集团)加入金融技术公司R3区块链计划,致力于金融领域区块链的开发应用以及全球清算一体化行业标准的制定。2015年12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式批准了在线零售商通过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发行股票的计划。纳斯达克将在纳斯达克私人市场开启区块链技术在股票市场的应用测试。Smart Token Chain(STC)公司推出智能合约结算交易所(Smart Contract Settlement Exchange),通过使用智能令牌和区块链技术将全球所有的银行和其他支付系统连接起来。一些银行也在开展独立探索:花旗银行试水“花旗币(Citicoin)”的加密货币;瑞银集团在伦敦成立了区块链金融研发实验室,探索区块链在支付结算等方面的应用。
国内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2016年1月,中国区块链企业BITSE了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真假校验平台(VeChain)。2016年3月,阳光保险用区块链技术作为底层技术架构推出“阳光贝”积分,成为国内第一家区块链积分的发行方、首家应用区块链技术的金融企业。
针对区块链技术变革银行业的举措
对于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创新,我们不仅仅只在表面上分析银行经营活动中新型经济契约关系如何构建,如何优化银行现有的要素组合,更应该追根溯源,深入研究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货币体系给银行业带来的商业模式变革,探索银行业的升级方向。
形成新的混合型数字货币体系
哈耶克一直坚持货币非国家化的理想。区块链技术在事实上验证了数字货币跨国界运用的可行性,带来信息共享和透明化,让理想照进现实。但从国家的视角,国际化的货币仍然难以构建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从比特币的认可度看,德国在2013年承认比特币的货币地位,其他国家比特币却都被诉诸法律。在国内,2013年12月,五部委联合发文防范比特币风险,明确比特币不具有货币属性,是一种虚拟的商品,不具有法偿性。
数字货币虽然难以国际化,但区块链技术却受到各国央行的重视。英国央行推出类比特币的加密货币RSCoin,荷兰央行正在开发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持的DNBCoin,中国央行计划推进数字货币。这种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货币更可能是混合型的,发展前景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混合型数字货币。有中心,即由中央银行发行,其发行规模和汇率都将由中央银行掌控,形成一个以法币为基础、以数字货币为补充的多元化货币体系;其核心是数字货币的国家。二是形成不同金融场景的虚拟货币,催生虚拟金融的交易规则和流程,进一步繁荣实体经济。当然,具有国家信誉的商业银行参与到场景创造虚拟货币更能够让不同的消费者接受这些金融创新产品。三是混合型数字货币。其产生的规则可变,并不以挖矿为基础的形式产生,比如Peercoin(PPC)采用权益证明取代工作量证明,来维护网络安全。
颠覆金融实现形式
随着传统金融不断实现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金融早已突破了资金融通的传统内涵,将金融信息与金融科技高度融合的各种技术,开始成为驱动金融发展的强大动力。其中一支重要力量便是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的区块链,目前已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核心成果。
简单来说,区块链是一项以分布式、多节点的方式,采用加密技术加时间认证,通过智能合约来解决社会信任问题的信息技术。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霍学文用五个词来总结区块链的特征,即Distributed(分布式)、Trustless(去中介信任)、Asymmetric Cryptography(非对称加密技术)、Smart financial contract(智能金融合约)、Time stamp (时间戳)。
“相对于中心化来说,区块链就是分布式总账技术。”霍学文对记者表示,人类社会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前,信任解决方式是中心化。比如设立政府部门或者征信中心等发证机构,都是为了解决社会信任问题,但尽管如此,这一问题仍是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公平交易、信息流动以及社会资源配置等问题的症结,导致在证明时各种尴尬情况频出。
而区块链是由一串按照密码学方法产生的数据块或数据包组成,对每一个区块数据信息都自动加盖时间戳,从而计算出一个数据加密数值,即哈希值。每一个区块都包含上一个区块的哈希值,从创始区块开始链接到当前区域,形成区块链。这项技术的实质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无需相互担保信任或所谓“中心”的第三方核发信用证书,采用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加密算法创设的节点普遍通过即为成立的节点信任机制。
从理论上看,当区块链的节点达到足够数量时,这种大众广泛参与的信任创设机制,不用“中心”授权便能形成信任、达成合约、确立交易、自动公示、共同监督。因此,在一些机构或金融界人士看来,区块链自身具有的去中心化在未来将彻底颠覆金融领域。
但在霍学文看来,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去中心化’是错误的,中心依然存在,过去是物理中心,未来是以互联网为中心,谁提供区块链的分布方式,谁就是中心。”他解释说,互联网时代不能改变社会组织关系、层级结构和企业组织体系,只能改变信息的存在方式、传输方式以及对社会的作用方式。因而作为一项技术的区块链同样颠覆不了金融,而只能颠覆金融的实现形式,改变金融与外界的沟通形式。
攻克金融疑难问题
除了借助多节点、时间戳等技术,解决社会信任问题,霍学文表示,区块链在金融领域乃至经济社会还将发挥诸多重要作用。
首先,区块链可以解决支付问题。“社会交易成本中很大一块来自支付,包括渠道、机构、工具、支付认证、安全机密等一系列环节,尤其是在跨境交易进行国际支付时,需要时间和各种费用。”他提到,如果通过区块链,能够降低交易成本,降低汇兑风险,加快传输速度,大大提高支付效率。
其次,在当代社会中,商品经济、社会信任和契约关系缺一不可,但目前无论是法院审结的案件或者一般经济合约都会遇到执行难、存在纠纷等情况。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能够在合约设定好后,自动确定执行,降低违约率。
“在解决金融和社会领域的欺诈方面,拥有信用认证、智能合约、全网公开等特征的区块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霍学文表示,如果将合约放在区块链上,随着节点不断增多,只有超过51%的节点都通过,才能确定一个新区块成立,即获得认可,要想篡改或造甲,也需要掌控超过51%的节点,这就能大大减少欺诈行为,而这一反欺诈过程则能增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让每个人、每家企业都更加珍视自己的信誉。
此外,从比特币这一区块链技术应用典型来看,虽然它不能当做法定货币,但却预示着数字货币时代即将到来,目前各国央行都在加紧研究法定数字货币。霍学文表示,数字货币是未来货币的新形态,法定数字货币则是基础、底线和价值标准。对于我国来说,有了中央银行推动的数字货币,将会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加强基于贸易的支付清算和金融投资。
基于以上这些改变,区块链技术将近一步改变现有金融体系与结构,通过这种底层技术改变金融的组织体系、市场体系、机构体系和工具体系。而各种迹象表明,区块链给金融领域带来的变化已经开始,正在加速,并将形成趋势。
北京抢占区块链高地
目前国内外金融界都在探索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目前,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正在尝试利用区块链技术发行证券;瑞士银行开发了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德勤已将这种技术应用于企业审计;欧洲的几大金融机构则创设了R3区块链联盟,正在研究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货币、智能合约、支付清算等方面的应用。
我国金融界也在密切关注这一趋势,北京已经组建了多个区块链技术联盟,成立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的金融科技公司,专门设立互联网金融安全产业园,建立互联网金融安全体系,集中推进金融科技产业发展。
根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按照“三步走”方针,将不断加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使北京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引领者、高端经济增长极、创新人才首选地、文化创新先行区和生态建设示范城。
在重点任务中,提到“夯实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其中便包括“推动科技与产业、科技与金融、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聚集世界知名企业技术创新总部,构建跨界创新合作网络。”重点任务还明确提出“加快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包括“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建设”。
对此,霍学文表示,在推动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区块链是重要内容。针对目前外界对这一技术的热捧,他表示现在大多数企业和机构还都处于区块链研究阶段,真正做底层技术的并不多,而在M入区块链时代后,政府将加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安全体系建设、标准、系统检验和监测,尤其是区块链产品的安全性核查。
“鼓励合法、打击非法、普及教育。”霍学文将政府对于区块链的工作概括为这三方面,既肯定了区块链作为未来科技金融核心竞争力的地位,又通过法律手段保护新技术不被不法分子利用,但由于互联网时代,很多监管措施相对滞后,因此光靠依法打击还不够,需要社会力量参与金融消费者的教育与保护。
当前,区块链技术成为市场焦点话题之一,被认为是继大型机、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计算模式的颠覆式创新。其应用实践在金融科技领域发展最为迅速,并逐步延伸到物联网、智能制造、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
而在中国,“区块链+金融”概念的深入,已经走在了全球前列。
行业困境催生“区块链+金融”
区块链技术的本质,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次虚拟货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简单来说,区块链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共享记账技术,它能让参与的各方在技术层面建立信任关系。具有分布式数据存储、安全性高、信息透明、高度自治性、数据不可篡改以及可追溯等特征。根据应用场景和设计体系不同,一般分为公有链、联盟链和专有链三类。
那么,“区块链+金融”为何而生?
金融服帐乔块链技术的第一个典型应用领域,由于该技术所拥有的高可靠性、简化流程、交易可追踪、节约成本、降低操作风险以及改善数据质量等特征,使其具备了重构金融业基础架构的潜力,能够解决行业发展的诸多痛点。
当前,金融行业发展仍面临部分现实困境。
例如,在支付结算领域,不同金融机构间的基础设施架构、业务流程各不相同,极大地增加了其对账、清算和结算的业务成本,同时涉及很多人工处理的环节,也容易出现操作风险。
在资产管理领域,股权、债券、票据、收益凭证、仓单等资产由不同的中介机构托管,权益确认不便、交易成本高企。
在证券领域,证券交易生命周期内的一系列流程耗时较长,增加了金融机构中后台的业务成本。
在用户身份识别领域,不同金融机构间的用户数据难以实现高效交互,重复认证成本较高,间接带来了用户身份信息泄露的风险,也使得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监管工作较难落到实处。
针对上述痛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解决办法和思路,可以在提高业务处理速度、效率的同时,降低交易成本。
例如,对于各类资产的管理,如股权、债券、票据、收益凭证、仓单等均可被整合进区块链中,成为链上数字资产,使得资产所有者无需通过各种中介机构就能直接发起交易。实现合约的自动执行,保证相关合约只在交易对手方之间可见,而对无关第三方保密,并通过相应机制确保其运行符合法律和监管框架。
针对支付结算过程,通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法定数字货币或者某种“结算工具”的创设,与上文的链上数字资产对接,即可完成点对点的实时清算与结算,从而显著降低价值转移的成本,缩短清算、结算时间。
此外,针对客户识别(KYC)领域,区块链技术可实现数字化身份信息的安全、可靠管理,在保证客户隐私的前提下提升客户识别的效率并降低成本。
保险业应用例证
具体到保险行业,区块链应用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
作为金融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业正逐步加大对区块链技术的探索和布局。2017年3月,上海保交所联合9家保险机构成功通过区块链数据交易技术验证,从功能、性能、安全、运维四个维度验证了区块链在保险征信方面运用的可行性,其安全、可追溯、不可篡改等优势能直指保险征信的长期痛点。
区块链在投保、承保、理赔、客服等价值链环节,可解决因信息不对称骗保、篡改原始病例虚假理赔、投保人客户信息流失被盗卖、保险赔偿金被冒领等长期困扰行业发展的难题。
一是基于区块链可溯源、不可篡改的特征,可确保数据交易的真实性,实现客户信息一致性管理,优化业务流程,解决销售误导、骗保骗赔等问题。
二是区块链开源、透明的特点,可构建以各保险机构为节点的联盟区块链,通过共识算法和加密技术,确保数据交易的安全性,实现行业数据在公司内部各业务环节、不同公司间(共保或再保)的跟进与共享,提高经营效率并降低成本。
三是利用智能合约技术实现自动理赔,提高理赔效率,降低索赔欺诈的概率。
四是构建行业的信用共享机制和安全体系,服务于反保险欺诈、反洗钱、防范非法集资、征信等领域。
热概念,冷思考
当然,在鼓励创新、探索前沿的同时也应看到,“区块链+金融”仍处早期研发和试水阶段,各种技术方案、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仍需探索、完善。
首先,要认真审视区块链技术公认的“特点”。
例如,绝对的信息透明是否可能,是否会带来信息保护难题?基于区块链规则的“智能权责处理”与线下资产确权如何关联?各种账本维护者是否有道德风险?账本规模会否膨胀?交易费用与能耗是否会快速上升?
这些都需要认真审视。通过技术、金融、法律等跨界合作,共同识别并解决区块链的缺陷和不足,才能使得这一革命性技术具有更长远的生命力。
其次,区块链并非全新技术,而是多种成熟技术共用、衍生而成,须与其他技术(如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云计算、机器学习、量子计算等)一起构成下一代金融业的基础。其应用价值将依赖于物联网、加密、大数据技术的辅助,以及云存储、云计算的支撑。
“区块链+金融”应淡化“去中心化”,而强调分布式、弱中心特征。由此,才能有利于开拓新市场,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但这绝非颠覆性的,只是在广泛应用场景中带来链式和点状的优化。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著作权;网络影视;法律规制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网络影视的技术特征和知识产权保护与传统数字作品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追溯网络影视侵权行为的难度要比传统数字作品的更大。如今,网络影视著作权的保护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通过改革和新技术来打破这种困境。2018年,区块链技术被正式引入到著作权保护运用中的司法领域,为网络影视著作权的保护提供了更多的问题解决思路。但是作为技术手段,区块链技术还需要政策和制度的辅助,以及更完善的法律规制,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一、区块链技术的优势作用
在理论层面上,区块链技术能够在网络影视著作权保护中发挥巨大的优势作用,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登记确认著作权。网络影视作品产生之后,便拥有了著作权,但是传统的著作权主体确认流程比较繁琐,时间周期较长,效率低下,而且由于作品的数量以及质量,并不是所有的影视作品都能够进行注册。区块链技术通过智能合约进行哈希运算,得出带有影视制作者信息、作品内容以及时间戳的哈希值,为网络影视制作人提供了保障。提高数字资产存储的安全性。传统数字资产存储在数据库中,虽然具有检索使用的优势,但是安全性不足。区块链技术采用P2P数据存储模式,采用不同节点存储的方法,即便其中一个节点被黑客攻击,也不会改变存储内容的真实性,提高了数字资产存储的安全性。有利于网络影视作品著作权的交易行为。首先,区块链技术允许作品交易只需要加密数字,减少了数据信息的大量传输和存储,节约了交易的时间成本;其次,网络影视作品被上传到互联网之后,只要作品带有哈希值并参与了交易,影视制作者都能够获得收益和反馈,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更加准确地判断出作品的实际价值,包括短时效益、长期回报、IP价值等等,避免作品价格虚高或者过低的情况出现,为购买者和制作人提供保障。区块链技术能够为每一个网络影视作品的著作权加上身份信息以及对应的时间戳,分布式的存储也有利于对侵权人的身份追踪,有利于著作权的维护。但是目前区块链技术在网络影视作品著作权维权领域中,还缺少大量的实践和相关的法律规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区块链在网络影视著作权保护运用中的问题
(一)区块链的规范标准不足
目前区块链技术在网络影视著作权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在著作权保护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证明。一方面,作为一种新型网络技术手段,本身就拥有一定的知识产权问题,比如美国的高盛投资银行、花旗银行等都申请了区块链技术的专利,各个银行机构纷纷效仿银行巨头的做法,抢注专业注册,实际上这种行为并不利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1]。在我国,区块链技术主要应用于网络影视的出版,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区块链技术并不成熟,技术专利方面远远不如其他发达国家。由于巨大的差距,我国在区块链技术的实际应用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另一方面,我国区块链技术目前还处于初级实验的阶段,技术的运用过程实际上都是自我设计,本身并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因此区块链技术的标准规范成了重要的问题。
(二)区块链无法完全遏制网络影视的侵权行为
由于当前我国的区块链技术运用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和初级实验阶段,因此其智能合约、数字资产存储以及资产的证明都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完善。首先,区块链技术目前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问题,作品稍加修改之后可能就不会被系统认可,节点化的记录方式很容易导致著作权的限定过于严格,限制自我发挥。其次,区块链技术可以追溯侵权行为,但是却无法确定侵权人的真实身份。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属于技术弊端,为那些熟悉区块链技术的盗版者提供了技术漏洞,使盗版者能够对别人的网络影视作品稍微修改之后进行上传,获取不当利益。比如盗版者可以在某段视频平台上下载视频,然后通过简单的剪辑和配音,重新加密之后匿名上传,由于视频内容是重新编辑过的加密内容,而盗版者又采取了匿名方式,导致侵权行为并不会被轻易发现。
(三)限制自由表达
技术本身就具有僵硬化、程式化的特点,在技术层面上可以实现对网络影视著作权的保护,但也会限制作者的思想表达。区块链技术通过重点时间戳以及数据节点实现网络影视作品的即时保护,但也会造成作品的思想在构思阶段就因为技术的限制而发生固化,网络影视作品的思想内涵还没有完全表达出来就被重点时间戳确定了著作权。这就会导致其他公众无法表达类似的题材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络影视作品的自由创作。当采用这种节点性的著作权保护时,如果无法科学合理地控制节点范围,就会扼杀一部分人的灵感,限制思想的传播。而且不合理的节点限制还会使人们无法正常接触公共领域的网络影视作品,造成技术垄断或者思想僵化的问题,阻碍著作权市场的良性发展。
三、网络影视作品著作权保护中运用区块链技术的法律规制建议
区块链技术下的著作权保护有两个作用,一是确保网络影视的制作者享有对应的著作权;二是计算机程序的编写以及运算的参与者能够在没有国家职权部门的帮助下自主制定规则。但是,区块链技术不能脱离公共政策和法律规制的规定,否则不法分子就可以利用程序和技术的漏洞来达到自己的非法目的[2]。针对目前规范标准无法有效遏制侵权行为以及自由表达的问题,除了继续研究区块链技术之外,还需要从法律政策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和完善。
(一)国家政府部门制定规范标准
政府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府部门在建设区块链技术规范标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国家政府部门的首要任务是推动标准的制定,并加强应用推广,完善政策环境并构建区块链技术标准体系。通过国家政策的驱动,实现区块链技术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并完善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例如河南省政府就和百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研发出更多有价值和规模的区块链应用。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和大型互联网企业展开合作,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区块链技术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二)合理运用区块链技术履行智能合约
作为技术手段,只有合理运用区块链技术,才能切实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网络影视盗版行为泛滥主要是因为数字作品的易复制性和易传播性,技术手段可以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也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漏洞完成盗版。因此,将区块链技术中的智能合约纳入法律政策规定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想要利用区块链技术保护自己的网络影视作品,仍需要在健全的法律规定和政府职能的帮助下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区块链技术的自由化设计虽然给予了更多发展空间,但是漏洞过于明显,因此需要国家政府部门的干预,进行确定和实施。政府部门和法院应该具备超越技术的权力,在特殊情况下允许人为更改区块链技术的内部程序,避免技术绑架社会正义的情况出现。
(三)完善区块链技术的监管模式
在网络影视著作权市场中采用区块链技术,需要应用智能监管模式,技术的限制使区块链技术无法治理化,只能在其中加入更有效的监管逻辑,加强监管力度。为了解决匿名盗版现象,网络监管部门可以要求网络服务的提供者进行实名认证,比如网络影视的制作者、小说家等等,匿名的参与者也需要进行身份验证。网络监管部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建立网络影视作品的交易数据库,有效减少那些匿名侵权的行为发生[3]。除此之外,其他行政监管部门以及著作权保护管理组织等也需要加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完善中,若有人举报或者是发现了侵权作品,及时采取行动,形成合力监管模式。综上所述,任何新技术的使用都会同时存在着利与弊,区块链技术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创新技术,还有许多有待研究和完善的地方。在理论层面上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保护网络影视的著作权,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国家政府部门、知名企业和开发人员积极实践,进一步完善区块链技术的法律规制。
参考文献
[1]陈郭祯.试论区块链在影视版权保护中的应用[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4(1):23-27.
[2]王清,陈潇婷.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著作权保护中的运用与法律规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6(3):156-163.
关键词:区块链;知识服务;技术治理;跨学科教育
区块链是一种新兴的具有特殊数据结构的信息基础设施,为经济活动和社会创新带来效率的控制与生产性的增长。区块链技术提供了全新的信任机制,影响社会的各个专业领域。它的去中心化、集体维护、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征,给人们带来生动且多样的社会生态以及价值观念的更新。艺术教育是一项基础教育,培养人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艺术教育具有鲜明的特色,以感性思维来支撑社会公众的想象,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以意识情景来为想象和需求构建起联系的桥梁。从基础层面看,区块链能够延伸艺术教育的作用和影响;从特征角度看,区块链将为艺术教育带来更完善的生态系统和进一步塑造想象力的空间。
一、区块链应用与艺术教育特征
区块链是一种特殊的数据库结构,是带有时间戳信息的分类账。其本质是分布式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集合的新兴信息技术。区块链技术正为信息化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能够推动教育信息化改革不断深入。“区块链+教育”已经在资源共享、学历认证、终生学习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应用实践,这些新的应用使得教育体系更加智能化和多元化。分析对比国内外关于“区块链+教育”的研究成果,可以大致将教育领域区块链应用分为三个方向:学习成果的区块式存储(包括学历认证)、教育资源的链上开放共享以及基于区块链学习概念的终生学习体系。例如,麻省理工学院2015年开始针对学历认证开发了一项电子证书的移动应用程序。除了传统的学历认证外,毕业生还可以选择使用移动应用程序Blockcerts获得学历证书[1]。2017年6月,麻省理工学院向该校媒体艺术与科学学院以及斯隆商学院的两组学生颁发了由区块链技术担保的学历证书[2]。学历认证不再是相对静态的,区块链能够为学习成果提供长期有效的存储和持续性的认证。这类区块链应用能够大幅度降低存储、管理及认证的执行成本,并且在安全问题上有着显著的提升,无需花费更多的资源去为每一个学生作审核评估[3]。李新等提出需要应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开放教育资源新生态[4];刘丰源等研究探讨了基于区块链的教育资源共享框架[5]。这些研究为“区块链+教育”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提供了理论方向,能够推动教育资源的有效传播和利用。Devine于2015年提出了区块链学习的概念,提倡教育机构或教师可以将教育资源放入区块链,学习者可以将学习成果视作获取区块链内流通的教育资源的货币[6]。Alexander等进一步研究了区块链技术对学习与工作实践的影响,为每一位学习者构建“LearningPassport”,通过区块链技术将人们的学习轨迹系统地描述出来,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终身学习的目的[7]。以上列举的研究成果以及实践应用,表明了区块链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区块链将教育组织机构、学习者以及教育资源串联起来,构建出相对完整的“区块链+教育”的应用场景,但这并不能完全涵盖和适用所有的专业教育方向。艺术教育既是专业教育,又是基础教育。艺术资源中的教育资源也是最为基础且被公众广泛需求的。艺术教育需要在参考已有的“区块链+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色来融合区块链技术。特别是相当一部分艺术教育资源的本质就是艺术作品,许多相关研究都本能地趋向于艺术品交易或艺术金融这类已取得了一定发展的领域,从而忽略了其作为教育资源的属性和作用。因此,“区块链+艺术教育”的应用需要在艺术教育资源与艺术品之间找到平衡。“区块链+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需要分析区块链技术如何作用于艺术教育的发展以及对其组织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二、区块链+艺术教育引发的技术治理问题
艺术教育对区块链技术的需求是艺术教育资源与区块链相结合所要面对的根本问题,我们能够对区块链技术相关知识了解到什么程度则是首要问题。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货币、金融等领域的应用相对成熟,但是艺术领域自有其独特性。互联网时代的艺术创作与研究在方法论上已经不再“单纯”,这反映了艺术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的现状。艺术与多学科的融合使得知识生产所凭借的方法与工具也呈现出与传统的极大差异。我们无法否认区块链技术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艺术教育,而且这样的改变是由外而内发生的,这也提醒了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艺术教育与区块链之间的可能性。尽管区块链已经在金融领域进行了许多实证研究[8],但在艺术领域中对区块链的调查、统计或分析更倾向于阐述对这项技术的应用或当前人们对它的态度,“区块链+艺术教育”的技术治理研究则相对匮乏。对于区块链与艺术教育结合的预测,人们大都倾向于两个方向:首先,区块链技术使艺术教育资源的获取更加自由便捷,并能够加速艺术教育资源在社会公众中的传播。两者的结合也为艺术教育及其创新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其次,人们可能会质疑区块链技术能否为艺术教育领域带来真正信任的管理和流通模式;已有的网络社交媒体和拥有大量艺术资源的组织机构是否会在流通链中逐渐成为新的中心;分散的个人是否只能被迫依赖于具有强大技术支持和组织能力的管理部门所建设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技术治理,成为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专业性问题。艺术教育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所产生的技术治理问题有两个方面比较迫切:首先是要将治理问题与艺术教育的实践相融合,特别是艺术类专业院校的教学实践。因为信息技术不是艺术教育注重的领域,但是在信息技术基础建设蓬勃发展的新形式下,必然要求我们面对大量技术性的问题以及快速变化的信息。只有做好技术治理才能对抗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不适性。其次是要将治理问题融入社会实践。区块链是一个潜在的前沿结构,承载着社会公众的自觉行为,我们有责任去理解它;区块链也是一项新兴的信息基础建设,意味着在艺术研究与交流中容易忽视它,但忽视并不能让问题消失。忽视它只会让艺术尤其是艺术教育领域在这场技术变革中被排除,而最终被动地承受其影响。技术治理渗透艺术教育应用实践的三个步骤:
(一)具有广泛参与性的议程设置,以预见性为关键要素,满足社会公众的艺术教育需求。DavidYermack曾就区块链和博物馆机构撰写过关于公司治理方面的文章,图源网络区块链上的生成艺术(图片网络)突出了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技术,它的治理机制对整个系统运作的重要性[9]。这些技术治理机制决定了在区块链技术应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由中心化组织机构决定的还是由无需信任的既定程序来处理的。在初级阶段,尚未稳定的技术治理机制看起来更像是抽象作品,而艺术教育又是为人们所期待的、真实的以及需要普遍参与的领域,因此相关领域的从业者都对区块链应用于艺术教育负有研究的责任,公众对艺术教育资源的需求提升也意味着我们对这个新兴领域的研究需要更加深入。
(二)基于价值的应用设计和标准化研究,以方向性为关键要素,关注艺术教育资源的价值流通。区块链技术使艺术教育资源在社会传播的场景里显得更数字化、更具备可见性。传统的传播模式中,艺术教育资源面临着以下困境:可见性低、出处不明确、权威性难以保证、价值评估混乱以及缺乏拓宽流通路径的技术手段。无论是实体教育资源还是数字教育资源其评估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个因素都将对其价值评估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一些艺术教育资源的价值难以评估也是限制其在社会公众中流通的重要原因之一。艺术教育资源是被公众普遍需要的知识资产,因此,艺术教育资源的增值属性和价值认可对于当今社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出现一种普遍受信任的价值体系可以评估大多数艺术教育资源的前提下,艺术教育资源的流通才会真正得到普及,其对知识服务的作用才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共同创建和测试基于艺术教育的平台,以包容性为关键要素,促进艺术教育的创新。艺术教育资源作为一种基础的社会性知识资产,公众对其需求是对感性需求的根本反馈,突出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人们需要持续学习新的技能,终生学习成为了现实。施密特研究发现传统的学习成果认证体系限制了我们教育创新的能力,特别是对于缺乏获取教育资源途径的人们而言[10]。区块链技术将会加速传统体系的终结,将学习与工作实践融合,使学习者也能够参与教育资源流通,并以自身的技能和经验来提供知识服务。区块链技术为人们在数字驱动的现实世界里提供具有建设性的学习方法,从某种程度上为公众接受艺术教育提供了更灵活的方式和更便捷的途径,符合艺术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为建立新的学习体系提供助力。
关键词:区块链;金融业;应用实践
一、金融区块链应用的意义
区别于传统互联网技术,区块链具有弱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征。区块链技术可能给金融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一方面,由区块链技术构建的金融生态,可以解决传统金融模式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另一方面,人们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将资产准确、快速地进行价值和信用转移。未来,区块链技术将对金融行业产生以下积极影响。
(一)降低金融机构运行成本,提升智能化水平
目前,金融机构业务开展的各个环节不仅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成本,而且还将引发操作风险。区块链可以改进传统的经营模式,优化业务流程,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智能化水平,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降低金融机构管理风险,提升业务处理效率
区块链利用特有的密码技术,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实现数据的不可篡改,确保交易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降低了银行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区块链还能省去各种中间环节,加快结算与清算速度,实现全天候、实时到账,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
(三)加大金融机构创新活力,发展新兴金融业态
区块链在重塑传统业务模式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的商业业务模式。一方面,区块链促进金融机构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如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拓展;另一方面,区块链加大金融机构业务之间的协调合作深度,通过源代码的开放与协作,催生了更多的金融业态,推动了新兴金融业态的出现。
二、当前江苏金融业区块链应用进展
(一)规划布局迅速铺开
人总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稳妥推进分布式账本等技术的验证试点和研发运用,辖内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区块链相关发展规划与统筹部署。统计数据显示,共30家金融机构结合自身实际特点,制定了区块链发展战略与部署方案,占调研机构总数的40%。同时,科技投入总体呈上升趋势,各机构2020年金融科技资金投入总额为135.1亿元,比2019年增长23.9%,占营收比例由1.6%增加至1.8%(见表1所列)。统计显示,各机构金融科技人员占比逐年上升,2021年1-10月金融科技人员占比中位数为3.2%,比2019年提高1个百分点,70%以上机构的金融科技人员占比有所提升(见表2所列)。
(二)应用实践有序推进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牵头组织建设了长三角征信链平台、反洗钱关注信息共享区块链系统、国库非现场监管联盟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业供应链产融服务平台等项目,在反洗钱、支付结算、供应链金融、票据业务、征信、函证等场景逐步开展应用,提升监管效率和金融服务水平。此外,鼓励金融机构基于联盟链方式,发挥区块链跨主体、低成本构建互信的技术优势,探索综合民生、融资授信、交易存证等区块链应用,如江苏银行推出全流程线上化的物流动产质押融资产品、招商银行搭建物流链普惠云平台、苏宁银行加入区块链信用证系统、东吴证券参与上交所区块链存证系统建设等。
(三)产用融合不断深入
江苏银行、东吴证券、国联人寿等11个金融机构联合高校、科技公司成立联合实验室,重点围绕区块链等技术开展基础研究合作,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应用。例如:江苏银行与南京理工大学联合开展区块链技术研究,落地区块链跨行票据贴现业务;东吴证券与北京大学实验室联合研究可信区块链,主要用于数据保护、态势感知等安全场景;苏宁银行与南京财经大学联合共建实验室,探索基于区块链技术解决不同平台之间数据共享的问题,并构建小微商户底层数据融合体系;苏州银行与西安纸贵互联网科技公司共建区块链技术实验室,围绕区块链底层技术、场景化服务与应用等方向开展研究。从初步统计的科研成果看,专利申请方面,有9家机构共申请了119项金融科技相关专利;专利授权方面,有7家机构共拥有32项专利授权;软件著作权登记方面,有15家机构登记了软件著作权共计138项。
(四)标准化水平全面提升
积极发挥标准的支撑、引领和示范作用,推进区块链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促进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规范化发展。一是组织辖内金融团体积极制定区块链相关的团体标准,包括《长三角征信链征信一体化服务规范》《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存证应用规范》等,并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二是鼓励金融企业积极制定区块链相关企业标准,通过参与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提高自身的行业竞争力。省内苏宁金融科技等共4家金融机构及金融科技企业入选《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2020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
三、存在不足
(一)技术仍处于探索期,应用尚未形成规模
目前区块链底层技术在可用性、可靠性、技术架构等方面成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网络攻击通过新技术漏洞向消费者传递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分布式账本使用的密码技术本身可能被破解,给整个产品线带来巨大威胁;成熟的应用案列不多,场景挖掘有待提升,部分金融机构在项目建设中处于观望阶段。
(二)投入回报比还不高,专业人才相对匮乏
区块链作为一项前沿技术,技术积累相对薄弱,底层技术研发成本较高,回报难以保障;中小金融机构由于地域和资金投入的限制,在吸引高层次人才方面较为困难,引进人才成本较高,专业人才储备相对不足,主要通过技术外包的模式开展项目建设。接近70%的机构反映缺乏既精通新技术又熟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超过30%的机构认为本单位科技人才难以支撑数字化转型的需要。
(三)监管机制尚未健全,标准体系有待完善
区块链创新应用的高速发展也正不断引发新的监管挑战,因涉及金融、工商、税务、司法等多个行业主管部门,涉及层面广,统筹难度大,亟须建立一套适用于新兴科技发展的区块链治理模式与机制。此外,全国统一的标准供给不足,相关技术规范尚未形成,跨链互通难度较大。
四、应对策略
(一)统筹规划,务实推进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统筹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系统建设。二是加强组织保障和资源支持,推动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发挥区块链技术优势,提升风险技防能力。三是指导金融机构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在区块链技术探索、场景落地、产用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四是强化各类区块链金融标准的贯标落地,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区块链行业和团体标准编制。
(二)聚焦前沿,合力创新
一是鼓励金融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智库等建立协同推进机制,搭建创新交流平台,加强区块链专业人才联合培养,参与信任机制、跨链技术、隐私保护等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二是推进区块链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借助科技公司的技术力量搭建安全可信的区块链平台,通过共建联盟链等方式推动行业协同发展。
(三)服务实体,深度融合
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探索在参与主体多、验真成本高、交易流程长的金融场景应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继续做好长三角征信链项目,增加服务对象,提升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促进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深度融合,深挖应用场景,推动集成创新。
(四)管控风险,创新监管
一是平衡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深入研究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对现有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的挑战,防止区块链技术风险与金融业务风险叠加产生风险扩散效应。二是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为契机,继续推动符合条件的区块链金融创新应用开展测试,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提炼优秀实践和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区块链金融应用与发展研究报告(2020)[R].2020.
[2]周猛,高峰.商业银行运用区块链技术现状与前景探析[J].商业银行,2018(7):46-53.
一、区块链基本情况介绍
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核心支持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变成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通俗的说,区块链技术是一个分布式账本(账簿系统)。每个区块作为一个独立的账簿,包含着所有交易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交易记录被添加到每个区块,一旦书写很难修改或者移除。
区块链技术的主要特征包括:一是去中心化。整个网络没有中心化的硬件或者管理机构,任意节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且任一节点的损坏或者失去均会不影响系统其他节点的运作。二是去信任。参与整个系统中的每个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是无需互相信任的,整个系统的运作规则公开透明,所有数据内容也公开,因此在系统指定的规则和时间范围内,节点之间不能也无法欺骗其它节点。三是信息不易篡改。除非能够同时控制整个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也无法影响其他节点上的数据内容。
二、区块链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应用前景
尽管金融科技与保险行业的创新融合不及银行、证券等行业,但由于区块链与保险存在基因上的相似性互助和信任,因而可能成为应用场景中较早实现突破的行业之一。例如咨询公司麦肯锡2016 年7月了一份报告表明,当前境外有20 家区块链初创公司都在关注保险市场,还有不少保险公司也已投入大量资源研究区块链与传统保险业务融合。区块链将深刻影响保险业态和商业模式,成为未来保险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支撑保险业服务模式的创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区块链技术通过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来表达协作规则,实现更有弹性、更加高效的协作方式。智能合约无需投保人申请理赔,也无需保险公司批准理赔,只要触发理赔条件,保单自动理赔,支付理赔金额。由此,通过智能合约,可以自动化关联和执行相关业务流程,不仅可以大大缩短理赔流程,还降低了人工操作成本。实践中,该技术应用于航空延误险、车险。未来通过关联灾害气象数据及对应的损失金额,其在农业保险领域的应用亦有广阔前景。
(二)区块链技术可以加快保险产品的创新发展,推进保险业供给侧改革
利用区块链技术通过共识机制重构信任以建立新型协作机制的特点,可以提升保险公司的风险定价能力和水平,通过对相关物品、数据的追溯回溯,实现对医疗、审计、公证、物流等信用缺失领域险种的开发和创新。以健康险为例,未来区块链解决健康数据的信任和安全问题后,既可以有效降低健康险发展面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还可以降低信息成本、管理成本等,促进保险公司健康险的发展,满足社会利用保险手段抵御健康风险的普遍需求。又如,围绕区块链数据的不可篡改的特点,保险公司可更好地融合积分奖励进行风险定价,加快产品创新。
(三)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提升行业信息安全,促进保险行业规范发展
保险经营的实质是风险管理,其基础为信息(数据)的处理和管理,因此信息安全是保险行业的立身之本。针对区块链技术信息不易篡改和安全性高等技术特点,部分保险公司正在研究将保单信息、客户信息及理赔信息放到区块链进行存储,避免意外事故对数据安全的冲击。同时,区块链技术重构社会信任形成机制,将有效缩短承保和索赔周期,降低行业交易成本,还有助于保险公司防范欺诈和杜绝道德风险。
三、区块链应用于保险行业的相关建议
客观来讲,区块链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在保险行业的落地,还需要经历技术发展和业务模式迭代融合创新的过程。
(一)辩证看待区块链发展现状,积极融入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浪潮
一是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去中心化并不意味着中心化组织的消亡。从金融行业发展角度看,基于消费者保护以及公平对待各方利益的原则,中心化部门提供标准规范和规则支持必不可缺。
二是业内既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发展动态,顺势而为,又应避免追时髦跟风,落入概念的炒作和造词的窠臼。从保险行业发展来看,区块链技术在保险行业落地,初期必然涉及大量的投入,应尽量减小对现有行业基础设施和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妥善处理好短期盈利和长期转型升级的关系。
三是行业机构应积极融入区块链技术发展的浪潮。区块链在保险行业的大规模应用,需要经历试错、标准化和迭代融合的过程。而标准的制定过程,除了需要一定时间,往往还存在竞争。
目前境内外已组建多个联盟,通过让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其平台搭建区块链,实现标准化,进而确立标准。四是区块链在保险行业落地应更加注重与保险需求、应用场景、互动模式的结合,如再保险、相互保险、保险征信等领域,强化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程度,实现单个应用场景的突破比多个场景的浅层次实现意义更加重大。如上海保险交易所联合9 家保险公司成功通过联盟链技术验证,扎实迈出了借力金融科技加速我国保险市场现代化进程的步伐。
(二)区块链技术还需突破诸多技术瓶颈,提升拓展性、安全性和体系性
从技术层面看,区块链技术尚不成熟,如近期发生了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最大众筹项目(1.5 亿元左右)被攻击事件。因此,区块链在保险行业的应用,技术上还需突破以下几项瓶颈:一是网络拓展性有待加强,吞吐量和存储带宽的矛盾较为突出,一些应用程序上,区块链还无法承载数百万用户的使用。二是安全性仍需提高。区块链的数据安全性基于非对称加密算法,而非对称加密还面临量子计算技术破译的挑战。这大大威胁到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可信任性,采用区块链技术的金融基础架构的安全性也因此受到威胁。三是行业标准和体系尚在摸索。区块链技术为了满足不同需求的产品,使用多种多样且通常不兼容的技术。为了实现区块链的相互之间的可操作性,需要金融产业参与者的沟通与协调,避免不兼容的账本技术体系相孤立。
2016、2017、2018年财政部相继、更新《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国家财政部陆续的一系列有关管理会计制度和文件,在一定程度上健全了我国管理会计体系,促进了管理会计体系的发展。然而,国内企业在选择、使用、整合并有效运用管理会计工具上还存在很多问题。2016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将区块链技术作为战略性前沿技术之一列入国家信息化规划。区块链以其去中心化、可追溯性、防篡改性等特点为建设管理会计体系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二、文献综述
新技术与会计的结合一直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区块链会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MaekD.Sheldon(2018)提出会计相关行业的一些关键问题都能利用“区块链+会计”来解决。区块链技术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取得信息优势,使高层做出更准确的决策。吴丽梅等利用区块链技术对财务共享系统进行重新构建。肖楚探究了“区块链+会计”的结合模式对会计的影响。杜百伟认为区块链技术对管理会计在行业中的应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范胜强指出区块链技术可以极大地提升管理会计的应用价值。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于区块链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较少涉及“区块链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研究。本文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通过研究“区块链+管理会计”的创新模式,提升管理会计创造价值的功能。
三、“区块链+管理会计”
(一)区块链技术简介
2008年11月,《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综合阐述了基于P2P网络、加密、区块链等技术的电子现金系统的框架理念。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哈希算法和分布式记账生成数据,利用链式结构储存数据,利用共识机制验证数据,利用密码技术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安全。主要有以下几点特性:分布式记账,去中心化;全网共识,防篡改性;可追溯性;数字签名,去信任机制。
(二)区块链与管理会计结合的优势与不足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内部职能分工不断细化,企业将业务和财务一分为二。业务部门倾向于追求企业利益,财务部门倾向于企业风险控制。这就使得部门间横向沟通不及时、不充分,出现信息的不对等、部门间的“脱节”现象。为了应对诸如此类的问题,许多企业开始尝试“业财融合”的新管理模式。唐惠钦(2020)认为企业实施业财融合,就是为了弥补人为割裂、缓和彼此的矛盾,财务部门既要为企业理财,又要为业务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和谋划。业财融合将财务工作划分在业务工作的每个阶段,不再单独在业务完成后进行核算和监督工作。然而,现阶段的传统技术无法满足业财融合的良好运行,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使得“区块链+管理会计”应运而生。1.区块链+管理会计结合中存在的问题(1)区块链具体应用技术支撑不够,应用场景单一目前,区块链技术还不能很好的“落地”于会计领域。特别是管理会计对于信息的整合归集、初步的分析,需要较为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公司的业务系统是数据来源,区块链技术需要在完备的会计信息系统上对各个节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然后逐个审查数据样本,验证数据。在企业的业务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区块链技术难以与现有的系统适配,应用范围受限,不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另一方面,由于区块链中的每一个节相对独立的,在同一个服务器下,他们彼此存在竞争的关系。如果在会计信息的录入和处理不是实时的情况时,当某一节点一次性处理大量数据时,各节点所要求的算力就显得捉襟见肘。(2)信息安全存在隐患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基础是互联网,自互联网诞生以来其安全性就备受瞩目,由于“区块链+会计”的技术还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安全性还不能有很好的保证。区块链技术本身固有分布式记账特点决定了其储存的数据会面临“51%袭击”的风险(Hasanova,Baeketal,2019)。如果区块链中的节点输入有超过50%在同一个主体控制下,那么该主体就有能力通过这些节点来控制后续信息的生成以及新区块所记录信息的完整性,从而使得本来更应该安全的新技术带来更具危害、范围更广、难排查的信息造假,对数据信息的安全性、真实性造成影响。2.区块链+管理会计的优势(1)提高核算效率,降低成本区块链技术采用分布式记账,使数据的、传输、验证、记账、储存等一系列过程都具有保障。同时区块链还具有可追溯性,区块链是由许许多多带有时间戳的区块构成,每个区块上的节点对所有发生的交易数据进行上传并赋予时间点,节点上的数据都可以实现时间上的追溯,可以实现账目的同步更新。刘光强、干胜道等(2020)指出,区块链数据的全网确认和不可篡改性实现了人为信任转为技术信任。(2)提升系统效率,降低风险区块链以其去中心化的特点对管理会计进行了融合和重构。管理会计与区块链的结合将大大减少外界环境对会计原始信息的篡改和干预。区块链技术使得各种会计基础信息自动归集,基础信息由机器管理,减少了其他干扰因素,提高了会计整体信息体系的信赖度,同时也减少了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间信息的不对等。基础信息交互和使用不需要中央式授权的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的银行账户、现金流账户、债券账户等信息系统与区块链相结合,以及其他可与区块链交互、嫁接的系统结合,自主完成相应交易的支付。在这种自动化的模式下,管理会计可以更好的聚焦于对企业现状的分析、对未来趋势的判断以及其他帮助决策进行活动。
四、结语
火爆的比特币把沉寂多年的区块链技术推到了普通大众的面前,不管是否加入挖矿或炒币大军,亦或是对这种虚拟代币价值艳羡不已的吃瓜群众,或是持冷眼旁观的专业人士,大家关注的主要焦点还是比特币。
显然金融是区块链技术最早,也是应用得相对成熟的领域。这与区块链技术天然就是账本的特性直接相关。然而这远远未挖掘出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平台技术、数据库技术的优势以及充分利用此种技术优势在各个领域和场景下应用的可能性。也即区块链的短期价值被高估,而长期影响却被低估(何宝宏博士语)。
如今,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而互联网技术当中还在不断涌现出各种让人应接不暇的新技术。在这些新技术当中,作为底层技术的区块链将发挥最长远最广泛的影响。
技术篇:认识区块链技术
(一)区块链技术是什么
区块链最早由密码学家“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于2008年提出,目前行业公认的区块链定义是:
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链条的方式组合成特定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去中心化共享账本,能够安全存储简单的、有先后关系的、能在系统内验证的数据。
区块链本质上就是一个账本,可以让互不信任的人,在没有权威中间机构的介入下,充分信任对方来进行信息与价值互换。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储存、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
(二)区块链技术为什么会有如此长远而广泛的影响
区块链技术具有以下六大特征,正是这六大技术特征使得区块链具备了革命性颠覆性技术的特质:
去中心化:由于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储技术,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任意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系统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中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来共同维护。任一节点停止工作都不会影响系统整体的运作。
开放性:系统是开放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
自治性:区块链采用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使得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里自由安全地交换数据,使得对“人”的信任改成了对机器和技术的信任。
匿名性:由于节点之间的交换遵循固定的算法,其数据交互无需以信任为背书,因此交易对手无须公开身份。
可编程:分布式账本的数字性质意味着区块链交易可以关联到计算逻辑,并且本质上是可编程的。因此,用户可以设置自动触发节点之间交易的算法和规则。
可追溯:区块链通过区块数据结构存储了创世区块后的所有历史数据,区块链上的任一一条数据皆可通过链式结构追溯其本源。
区块链的信息通过共识并添加至区块链后,就被所有节点共同记录,并通过密码学保证前后互相关联,篡改的难度与成本非常高。
深刻地理解区块链技术这六大特征,可以更好地在文创产业中挖掘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价值。
价值篇:区块链技术在文创产业发展中的价值
技术是解决法律问题的重要路径。
互联网领域中,技术可以高效解决某些传统法律问题;对于法律无法及时作出回应的新业态,技术就是产业规范,是法律的重要补充。
(一)盗版是文创产业的致命伤
文创产业包括了影视、文学、动漫、音乐、视频、游戏等以及其相关的数字形式,涉及内容的生产、复制、流通和传播等主要环节。
在“互联网+”时代,文创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遇到了不少挑战。互联网的网络效应、快速传输、低成本性,加上各种盗版技术的层出不穷,使文创产业面临着盗版猖獗的挑战。
网络盗版给文创产业带来了的巨大经济损失是有目共睹的。
首先,网络盗版直接带来的是诸如工作流失、版权价值缩水、损失大量优秀作品的负面影响;其次,由于网络盗版内容的低俗,加上虚假广告、木马病毒、作品质量低下等特点,劣质内容也给用户体验带来极坏的体验,影响消费者对正版作品的感受,造成版权市场的恶性循环。
原本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IP本应成为文创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素。但当下互联网产业生态圈里知识产权侵权现象依然严重,网络著作权官司纠纷频发,原创盗版遍地、举证困难、维权成本过高等问题成为文创产业的尖锐痛点。
此外,对速发展的互联网产业,法律不可避免地存在滞后性,一些新型业态无法获得著作权法权利体系下的保护,在转而寻求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同时,却存在评价标准不一的不确定性。
网络盗版如同溃堤之蚁,可以撼动整个文创产业赖以生存的根基,因此,在传统的法律法规政策、司法保护、行政执法、行业自律以及企业内部规制之外,前沿技术特别是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给文创产业的痛点带来了新的解决思路。
(二)区块链提供的解决思路和价值
规范和技术是解决法律问题的两种进路,当法律事后规制的成本较高时,区块链技术提供了更低成本更有效率的进路。
对于目前文创产业存在的各种法律问题,例如新型的盗版模式使得盗版行为更加分散化、隐蔽化,打击难度更大;网络盗版各环节更加细分,责任认定难度更大;用户的正版化意识未能与正版化进程一起提高等问题,区块链技术也许可以提供一种更低成本更有效率的解决思路。
使用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时间戳、哈希算法对作品进行确权,证明一段文字、视频、音频等存在性、真实性和唯一性。
一旦在区块链上被确权,作品的后续交易都会被实时记录,文创产业的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可追踪,这为IP权利证明、司法取证等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技术保障和可信度很强的证据。
具体而言,首先,IP是文化娱乐创意的核心,利用区块链技术,能将文创产业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整合、加速流通,缩短价值创造周期,实现IP的价值转移,并保证转移过程的可审计、可信度和透明度。
其次,基于区块链的政策监管、行业自律和民间个人等多层次的信任共识与激励机制,同时通过安全验证节点、平行传播节点、交易市场节点、消费终端制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文创行业的存储与计算能力,有助于文创产业全面进入数字化内容生产及传播时代。
另外,文创产业的盗版问题也可以通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途径来解决。可以不断加强权利持有人与标准组织和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等主要行为者之间的合作,以促进可追踪性技术的传播,并支持区块链等新追溯和认证系统的出现。
通过记录资产、交易和参与者,这种共享数字分类账本提供了关于IP来源和历史流转的信息,使IP更容易地被追踪和认证。
因此如何使用区块链技术来加强供应链的透明度并更好地保护IP是文创产业可以重点考虑的问题。
区块链技术不仅在抑制盗版方面有突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区块链技术的价值可以贯穿文创产业的全产业链。
应用篇:区块链在文创产业的应用及落地场景(一)区块链技术贯穿文创产业的全产业链
区块链在文创产业的应用主要围绕着四个领域展开的:区块链+内容生产,区块链+内容流通,区块链+内容交易,区块链+内容维权。
区块链+内容生产:利用区块链技术对共同创作作品数据的追踪、确认和审计,有效地减少共享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实现基于区块链的创意产业的生产、交易、投资平台。创造一个人人可以创作、交易、传播、消费、众筹的信息共享和价值交换的平台。
区块链+内容流通:基于区块链特性和虚拟市场规则,使得消费者能够参与内容创作、生产、传播、众筹和消费的全流程,而不需要依靠第三方平台的信用背书。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价值传输特点,内容产业可以在版权交易和游戏道具场景交易平台上发行、交易数字资产(类似于token)。基于不可篡改、分布式的特点,建立在区块链技术之上的版权和游戏道具交易不仅能促进交易的安全、透明,融合现实和虚拟之间的界限,能对游戏和版权市场带来颠覆性的影响。
区块链+内容交易:利用区块链技术,使音乐、电影、文字作品等内容产业数据的生产、传播、许可、交易等过程公开化和透明化,跨过出版商和发行商,创作者可以直接在区块链平台上发表、推广或交易作品,直接获得报酬。
利用区块链技术,添加信任的确权节点,进行IP及其相关权利的交易,以及权益分配等功能,可解决交易不透明、内容不公开等问题。
区块链+内容维权:利用区块链分布式数据存储、加密算法等技术对交易数据共识签名后上链,不仅可以进行一般的文件存储,而且可以通过实时保全的数据通过智能合约形成证据链,满足证据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的要求,促进证据及审判的标准化。
(二)区块链技术在文创产业的落地场景
1、内容生产—共创平台语戏app
语戏app是基于亚流行文化社群“语言 Cos”而创建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app,主要解决的是许多作者共同创作的文字 Cosplay 一段情节、故事的知识产权问题。
创作模式是在语戏这个app中,创作者共同创建、整理、cosplay、存放、沉淀、考核某个剧本或故事,最后汇总成为一个令人满意的作品。
最后这些作品独家授权给平台,语戏平台卖给影视、文化公司后将收益按区块链记录中每个人的贡献分配给各个共同创作者。
区块链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取代了依托于旧的QQ群及贴吧的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人为处理成本,区块链平台基于算法直接统计每个人在每部戏中贡献的内容占全作品的比例,而且平台的不可更改性更能保护共同创作者的利益。
2、内容流通—版权流通平台Primas项目
Primas项目致力于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数字版权领域,打造国内首个在版权领域商业化落地的区块链产品。希望从根本上颠覆洗稿的游戏规则,重新书写媒体传播的法则。
Primas的运行模式是建立完整的DNA体系和溯源机制,其核心是内容数字指纹识别,通过密码学与区块链技术,将创作者认证的作品及认证时间、作者信息、可信时间戳共同加密,生成一段唯一的八位码,这样不管之后内容“流窜”到哪个地方,都有根源可以追寻。
区块链技术解决的主要是类似于版权登记和公示的问题,不再需要中心化数据库下的检索比对,只需直接溯源就能确定权利人的最终版权,但是可能会涉及到盗版确权的问题。
3、内容交易—版权交易平台Cfun项目
Cfun平台是基于全球公有链量子链开发的一个去中心化的应用(DApp),用来记录作者的作品,同时获取用户行为数据,意在建立一个全球的协同创作生态,同时促进IP的全球实时交易。
运行模式主要是通过区块链技术,第一层是多个内容创作者共同创作作品,将内容卖给最终的IP买家。第二层是将包括作者信息和粉丝行为数据等所有的创作日志记录在区块链上,以便对数据进行追踪、确认和审计。
最后通过使用准确的用户行为数据,CFun计划利用算法将IP和买家相匹配,通过智能合约计算每个内容创作者在每笔IP交易中的贡献,以实现IP的自动交易。
区块链技术解决的问题是保障版权交易过程中的确权、共创版权人的版权收益分配等问题,并保证版权交易和游戏道具场景交易更安全。
4、内容维权—电子存证平台“仲裁链”项目
“仲裁链”是由微众银行联合广州仲裁委、杭州亦笔科技三方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是基于FISCO BCOS的区块链底层平台,在司法领域的真正落地,并于2018年2月制作了首份区块链裁决书而完成价值验证。
运行模式是当某项业务发生时,用户的身份验证结果和业务操作证据的HASH均记录到区块链。当需要仲裁时,后台人员只需点击一个按键,相应的证据便会传输至仲裁机构的仲裁平台上。
仲裁机构收到数据后与区块链节点存储数据进行校验,确认证据真实、合法有效后,依据网络仲裁规则依法裁决并出具仲裁裁决书。
区块链解决的问题是基于区块链多中心化、防篡改、可信任特征,利用分布式数据存储、加密算法等技术对交易数据共识签名后上链,实时保全的数据通过智能合约形成证据链,满足证据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的要求,实现证据及审判的标准化,让“仲裁链”充当“第三方电子数据存证平台”。
从以上四个具体项目来考察,我们可以看到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是贯穿到文创产业的全产业链中,在落地时并不会有明显的环节割裂开来。
事实上,在具体落地项目中,业界一直在源源不断地创新和尝试。如腾讯已经推出首款区块链游戏化应用《一起来捉妖》,真正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游戏中的功能落地,炫酷又好玩,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监管篇:区块链文创产业的监管模式对区块链的监管将因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而有所不同
文创产业涉及到内容的生产及传播,因此一直是政府监管的重点。虽然区块链技术并未广泛应用到文创产业当中,但监管也是日后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区块链技术演化出了三种应用模式,即公有链(Public blockchain)、联盟链 (Consortium blockchain) 和私有链 (Private blockchain)。因此对区块链的监管也围绕着这三个应用模式来实行。
公有链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分布式系统的任何节点均可参与链上数据的读写、验证和共识过程,并根据其相应的共识机制获得相应的经济激励。
由于公有链的各个节点可以自由加入和退出网络,并参加链上数据的读写,运行时以扁平的拓扑结构互联互通,网络中不存在任何中心化的服务端节点。
因此,公有链的特点是保护用户免受开发者的影响、所有数据默认公开,交易速度较低。比特币是公共链的典型代表。考虑到完全开放性和去中心化带来的传销或者其他犯罪的风险,目前对该应用模式的严格监管有其必要性。
联盟链是部分去中心化(或称多中心化)的区块链,适用于多个实体构成的组织或联盟,其共识过程受到一定规则的控制。
系统内交易确认的节点一般也是事先所设定,并通过共识机制确认。取决于联盟链内部的信任程度和相关需求程度,虚拟数字货币可以选择匿名或非匿名。
联盟链的各个节点通常有与之对应的实体机构组织,通过授权后才能加入或退出。各机构组织组成利益相关的联盟,共同维护区块链的运转。联盟链的特点是低成本运行和维护、高交易速度及良好的扩展性、可更好地保护隐私。对于文创产业的流通、交易和维权也有很大应用。
在监管方面,由于联盟链容易进行控制权限设定,拥有更高的应用可扩展性,可以考虑目前对于行业协会的监管模式,根据涉及领域的不同,可以采取事先许可或事后备案的监管模式。
私有链是完全中心化的区块链,但具有分布式特点。中心控制者指定可以参与和进行交易验证成员的范围。
对于私有链内的成员,系统不需虚拟货币提供奖励。私有链适用于特定机构的内部数据管理与审计等,如版权局的版权登记数据等,其写入权限由中心机构控制,而读取权限可视需求有选择性地对外开放。
私有链的特点是交易速度非常快、给隐私更好的保障、交易成本大幅降低甚至为零。由于私有链的各个节点的写入权限收归内部控制,而读取权限可视需求有选择性地对外开放。
因此,对于私有链的监管或许可以考虑接入API接口,考虑到私有链的封闭性,政府对这块的监管压力会很大。
区块链――继Internet之后最伟大的发明
2008年11月1日,一位自称中本聪的人发表了《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一文。自此,区块链以比特币的应用正式面市。比特币所用的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基于零信任基础且真正去中心化的分散式系统。区块链是一个采用共识机制、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的共享账本或数据库。通过密码学加密技术,保证这一账本或数据库的全网公开、透明的一致性,同时又是一种安全的、不可篡改的匿名网络技术。
区块链可以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有助于价值信息的点对点传输和交换,因此,也有人说区块链使得互联网从信息互联网转化为价值互联网。通过区块链技术将重塑广泛的应用场景,如数字资产的登记及管理、数字资产转移和交易。区块链是构建未来网络空间的核心关键技术,将在物联网、金融、智能设备、医疗、教学、档案、司法、版权等领域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区块链提供给中国一个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与世界同时竞跑信息技术发展、争取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发展话语权的机会。
区块链在教育中的应用
世界范围内已经开始了基于区块链的教育内容的尝试。据了解,塞浦路斯的尼科西亚大学(塞浦路斯最大的私立大学,建立于1980年)是最早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大学之一。学生的获奖情况储存在分布式账簿上。同时,学生们也可以用数字币来支付课程费用。
赫伯顿软件工程学院把从招生到学员毕业的全过程都建立在区块链技术应用上,以全面、系统记录学员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区块链技术有利于简化教育系统,满足潜在雇主的招聘功能,为学生、雇主和学校提供了证书获取、分享和认证的一站式平台。
作为国内领先的区块链教育公司,上海喵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2015年就开始了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教育当中的尝试。喵爪运用的区块链技术底层是天空区块链账本。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基于喵爪星球――在线学习系统的区块链钱包账号,作为学生承载喵爪币――学习代币的工具,同时也承载学习内容、奖励证书在区块链上的记录。因此,可将区块链技术用于学校管理、教学评估、检测、学位学历认证及学籍管理等工作上,有效防止学生个人信息的泄露、成绩造假等,使得教育更加公正、公平。
喵爪教育的区块链应用将通过喵爪发行的喵爪币来实现。
可登录网站:http:///下载钱包。
每一个喵爪星球网络原住民,都将具有区块链数字身份以及数字资产――喵爪币。区块链分布式、加密、匿名账簿的特点,可以登记学生身份而不必担心身份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学生们在喵爪星球上在线学习可利用区块链加密、匿名等安全的方式记录。区块链也可以用作考试身份的登记及成绩的录入,安全、透明而且公正。
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非常容易实现数字资产的价值转移。在线内容的提供者,可以是教育机构、学校,也可以是教师。每一个玩课表/Playlist的提供者,都可以在线招收学生,收取喵爪币作为收益。学生也可以成为教学设计者和使用者。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本身,获得喵爪币的奖励,也可以利用喵爪币去参与更多的学习活动。喵爪币也可以用于西游Go游戏,作为游戏代币来使用。
利用区块链底层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可实现校园管理的流程再造。比如校园安全管理,可以与虹膜识别等生物信息认证相Y合,通过区块链进行数字身份认证。也可以将学籍管理系统构建在区块链技术上,将学生信息数字化,通过加密区块链技术录入到区块中,永久保存、不可篡改。可供升学、就职等相关高校、用人单位查询。区块链技术也可以用于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将每一个固定资产分配一个数字账号,通过物联网技术做登记,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并降低人力成本。
关于区块链的应用开发和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作为国家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新型技术,区块链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应用将会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
喵爪项目制学习―玩课表(Playlist)
我们将喵爪项目制学习定义为“玩课表”(Playlist)。任何人,只要有好的创意、好的学习项目,都可以成为Playlist的定制者。可以是学校老师配合学校课程建立的Playlist;可以是校外机构的培训项目;也可以是学生自发,召集更多的学习伙伴,共同完成项目。
当然,作为以创新教育为己任的喵爪团队,也在开发引领喵爪教育理念的喵爪“玩课表”。喵爪“玩课表”有:
――李守白剪纸艺术+Scratch编程创意课;
――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100天,地理+AR+项目制学习;
――自然博物馆,游戏通关社交学习项目,将利用西游Go定制。
我们诚邀各界人士参与到喵爪星球的建设中来,大家一起来做好玩、有意义的“玩课表”。未来,我们将与广大学校、机构等合作,开设喵爪“极客豆学院”,将喵爪“玩课表”建成没有边界的创新教育实践基地,给孩子们一个丰富的、趣味性的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