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01 14:50: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新媒体传播优势,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互联网新媒体 企业营销推广 互联网整合营销
一、互联网新媒体的特点与优势
(1)受众群体的精准定位及随意性:在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时代,客户的浏览倾向、时间、习惯通过技术手段的支持,均可在有效范围内实现整体的分类整合。而在传统的传播模式下,目标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全部信息,需要经过自身的判断和筛选,大大降低了主动选择的高效性和针对性。也因此使得传播信息失去了最大程度的被拾取和扩散的机会,边际收益微乎其微。通过数据分析所得精准定位,在最大程度的满足受众群体个性需要、充分发挥其主动接受、自主选择的参与积极性,最终使得传播的信息最大程度的满足受众群体需求同时增加传播的周期和次数。(2)传播的互动性及多向性:互联网新媒体的互动交流性特点,是传统传播媒介所无法实现和超越的。在数字化信息化的今天,门户网站、社交网站、论坛、贴吧、微博、微信等等平台及应用软件使得现代生活交流从传统的面对面发展成为二维、三维、四维的多重方式。目标群体通过不同的媒介平台实现时间上的自由参与、主题上的自主选择、跨地域的即时交流、多向性的互通有无...由一对一扩展到一对多、多对多。信息既可以持续保留又可以实时更新变化。使得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有效性、全面性、透明性均得到充分发挥,这是任何传统媒介都望尘莫及的。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进入21世纪,“新媒体”成为传播领域的流行词。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悄然改变,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媒体的普及拓展了人们的视听新领域。新媒体中传播媒介的多样化为文化领域带来更多机遇与变革,创新发展的新媒体技术构建了新的传媒秩序。随着互联网、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的“三网融合”,则实现了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场所,都能便捷、高效、安全地获取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在新媒体日新月异的今天,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传播渠道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服务,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向多元化、深层次、全方位的传播模式发展。
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能提高中国文化体系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以中国传统体育运动的形式传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共有977项之多,其中少数民族有676项,汉族有301项,在这些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中蕴含宝贵的传统体育文化。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按照其历史发展及其运动的主体功能,可划分为三大类:技击类传统体育运动,如武术、举重、摔跤、田径、射术项目等;民俗娱乐类传统体育运动,如球戏、舞戏、舟戏、空竹、棋戏等;保健养生类传统体育运动,如导引、太极等。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意义,例如中国武术作为传统体育运动的代表,因其悠久的文化历史、丰富的表现形式、多样的练习方式、淳朴的内容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大众群体广泛练习的运动项目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体育和体育文化源于生活,源于人们对大千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源于人们征服世界的渴望和具体实践,必然具有较强的对抗性和竞技性的特点,如摔跤、赛马、赛龙舟、舞狮、散打、武术等民间体育项目,都呈现出激烈的对抗形态,在对抗中切磋一流技艺,取长补短,交流感情,决出胜负,将比赛场上的运动员和场下的观众融为一体,提高了互动的氛围,最终实现竞赛的和谐统一。在中国古代社会,竞技体育还是人们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文化娱乐方式,源远流长的体育文化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在进入现代社会的今天,人们更是以体育新闻为不可缺少的休闲娱乐方式。传统体育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借助现代竞技技巧,百花齐放,形成系统的理论和比赛规则。以对中国最具规模和最有影响力的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例,这一届奥运会有28个大的竞赛项目,其中不少比赛项目都与中国传统竞技体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值得一提的是武术成为该届夏季奥运会的表演项目,在万众瞩目下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声望,强化了华夏儿女的民族认同感。
再则,中国传统体育竞技总是与节庆联系在一起,如每年端午节各地都要举办龙舟大赛,九九重阳节举行登山活动,春节庙会上举办花样繁多的体育娱乐活动,还有定期举办的武术节、太极文化节、文化庆典活动、拜祖大典,以及近年来在全国城乡兴起的广场舞,并由此衍生出来的广场舞大赛,使民间体育与传统节日结合得更加紧密,丰富了节日文化和体育文化,推动了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蕴含了儒、道、佛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儒文化中的伦理、包容、和谐的特性融入传统体育文化的道德观念,形成了传统体育项目中独特的礼仪规范;道家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使传统体育运动借鉴自然界的万物生灵的和谐之理,使人体的养生保健理念遵从自然的发展;佛教中的结缘、感悟、信仰等理念深刻影响了传统体育项目的理念,使少林武术形成了独特的少林功法和套路,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习武爱好者争相学习。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蕴含丰富的人文价值,其中的“天人合一”“内外合一”“知行合体”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众多文化中形成具有自己显著的、鲜明的、独特的民族特色文化。
二、新媒体拓宽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领域
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较2014年12月增加6303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的85.8%提升至90.1%;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分别为67.6%和38.7%,手机上网使用率为90.1%,电脑端向手机端迁移趋势明显;中国网站总数为423万个,中国已成为全球互联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5.64亿,较2014年底增加4546万,增长率为8.8%,网络新闻已经成为即时通信和搜索引擎之外的第三大互联网应用。显而易见,手机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越发稳固,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民时代。用户从手机、电脑上看电视、看报纸、点播和下载节目变得轻而易举。新媒体将传统媒体和信息技术巧妙结合,形成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微信、微博、数字电视等,加强了传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互动性。
(一)新媒体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
新的传播手段使体育新闻更便捷地在第一时间走进公众,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满足人们对体育赛事、体育新闻的渴求。2014年3月21日,作为国家级搜索平台――“中国搜索”上线开通,自2013年10月起,中国搜索开始筹建,首批推出新闻、报刊、网页、图片、视频、地图、网址导航七大类综合搜索服务,以及国情、社科、理论、法规、时政、地方、国际、体育、财经等16个垂直频道和“中国新闻”等移动客户端产品和服务。在这里,体育新闻占有重要的位置。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等传统媒体兴建的新闻网站,新浪、搜狐、百度等国内知名网站,各省市区委党报、都市报创办的手机报、APP、微信、移动终端都无一例外地把体育报道放在重要地位,同时也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拓宽了领域。
(二)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体育报道的垄断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的体育报道尤其是奥林匹克等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报道,往往会由一家或数家实力雄厚的电视台出巨资买断转播权,播什么、不播什么都由其说了算,观众只能被动地接受。受时间空间和媒体经营等因素制约,播出的内容十分有限,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无论传播媒体的平台与介质如何变化,媒体的生存法则还是内容为王,所以,为受众提供好的内容是媒体不变的责任[2]。新媒体出现后,进入每个人都是编辑、记者,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信息的新时代。在体育比赛和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现场,每个人都可以运用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视所听编成文字、声音和图像向场外发送,再通过层层转发,把信息传播到各个角落,一家或几家传统媒体垄断重大体育赛事报道的局面再也不可能出现了,而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公众。
(三)新媒体改变和优化了受众结构
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5.1%;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9.9%,10-19岁、30-39岁群体占比分别为21.4%、23.8%;截至2015年12月,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5.2%。通过以上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网民大军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构成并优化了网络受众结构。在数量庞大的网民中,青年人是新媒体重要的用户群体,新媒体给青年人提供了独特的审视视角和多样的展示平台,新媒体的发展成为影响和树立青年人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新载体,而青年人个性鲜明的特点更能适应新媒体环境,也为新媒体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看待事物和问题的方式和行为方式,使体育新闻事业的发展充满活力,具有无限广阔的前景。
(四)新媒体的共享性促进了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
新媒体使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大众传播中,传播者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博客日记、微信等形式,与他人共享自己的知识、体验、观点等,加强传统体育文化在人际间的传播。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目的从过去的单一信息传递向自我参与、相互交流的目的发展,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大众传播中,使受众群体主动性增强。利用新媒体的这个特点,可以拯救、保护、发展濒危的传统体育项目,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非常高的娱乐性、趣味性、健身性,但是由于人们的参与度不高,在大众中缺乏认知度,例如朝鲜族的跳板、瑶族的打陀螺、布朗族的藤球等。通过新媒体的传播途径,使有“可读性、唯一性、接地气”特点的文化信息在人与人之间共享,打破“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促进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使传统体育项目以多样的形式得以传承。
三、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促进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一)发挥新媒体个性化的特点,促进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技术形式多样,在数字化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表现形式,提升体育运动项目传媒的视觉和听觉效果。新媒体的传播现已成为人们接收社会讯息的重要生活方式,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能单一地利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来了解信息,体育爱好者可以通过手机和网络中的微博、微信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自拍的图片、视频、声音,记录自己的所想所感,形成一则“体育微新闻”,通过网络链接,表达自己个性化的意见。利用新媒体的个性化特点,可以通过新媒体传播媒介即时传统体育项目的赛事,让人们即时、快捷地观看和了解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比赛过程。通过手机电视的形式让人们不再受直播时间的限制,把相关视频下载后,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观看,并能选择“暂停、重播、选放”相关视频,并且根据个人喜好保存相关传统体育项目的视频。利用微信中的公众号传播体育权威人士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个性化文章,结合体育官方部门设置的公众号,发表权威的体育新闻,提高网友们的关注程度,达到传统体育文化在大众群体中广泛传播的目的。
(二)利用新媒体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注入新的活力
体育新闻传播的是体育的娱乐性和竞技性,关注体育新闻的群体具有以中青年为主的特点。竞技体育赛事是体育新闻传播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展现运动员高强的竞技体能、坚韧的心理素质、精湛的运动技能为主,其激烈的对抗性、比赛结果的悬念性能吸引青年人的持续关注,符合年轻人的心理特点。由于竞技体育赛事的特点符合中青年群体的心理特点,必然决定了其受众群体以中青年人为主体。中青年人对竞技体育新闻报道尤其喜好,体育新闻媒体突出竞技体育报道,也是为了满足这一受众群体的需求。而新媒体受众群体更是以中青年为主体,二者的有机结合,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样可借助新媒体强大的传播优势,促进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三)利用新媒体全方位展示传统体育项目的魅力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非常丰富,有着很高的娱乐性、趣味性、健身性,但由于传播范围小,造成人们的参与度和认知度不高。因此,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利用其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图像、音频、视频、即时传播、互联互动等优势,为青年受众群体所喜闻乐见。在新媒体传播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传统体育活动的传媒视听效果,全方位地向人们展示传统体育项目的魅力,充分展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体育项目的锻炼中去,让人们体会传统体育文化给其文化生活带来的变化,提升个人的文化精神。
(四)利用新媒体加强公众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新媒体的最大特点是公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博客日记、微信群聊等形式,与他人共享自己的知识、体验、观点等,使每个人共享信息和体验,同时不受“时间、地点、人物”的限制,有利于加强传统体育文化的人际传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应该充分发挥新媒体多渠道传播的特点,关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广和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民族文化艺术性、民俗性、观赏性、娱乐性等特性,依据现代大众群体文化娱乐需求,科学地展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新媒体传播媒介即时传统体育项目的赛事,让人们即时观看和了解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比赛过程,搭建多种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平台,扩展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与交流,提高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大众群体间的认知度,带动人人自觉参与到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中去。让传统体育文化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去,使每个人都成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构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模式,让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国际上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汤立许.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层评价体系及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1:1.
[2]陈颢天.多屏化信息时代如何构建纸媒的良性生态体系[J].新闻爱好者,2015(9):72.
关键词 新媒体;广播;民生新闻;传播;优势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0-0043-02
新媒体时代,广播作为比较“古老”的传播手段,不但没有因竞争力的削减而淡出媒体的舞台,反而在一些实用性传播上,尤其是各地的广播民生新闻节目,显得比其他媒体更具优势。归结起来其原因就是一直坚持走亲民的道路,反映百姓的诉求,使她的生命力远远超出了新兴媒体,而显得越来越旺盛。在各地的广播民生新闻节目中,记者都是以深入基层的方式,帮助百姓跑腿问事儿,解决最实际最极待解决的问题,这样的栏目定位也是以能动为民、效率为民、结果为民为要义,实现新闻批评性监督、协调性监督、建设性监督。,对于百姓的诉求,栏目可以做到件件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件件有答案,件件有结果,也搭建了政府和百姓沟通的绿色通道。下面就以辽宁本溪电台自办的民生新闻栏目《舆情聚焦》为例,探索一下新媒体时代广播民生新闻节目发展的优势所在。
1贴得更近,听得更清:深入+体验=精彩
《舆情聚焦》辽宁省许多城市都有的自办民生新闻栏目,同一个名称,同一个方向,为的是形成一种品牌的合力。而本溪电台把这品牌栏目,打造得愈发实用,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深入基层的强度超乎寻常。
节目中专门开办了《记者走基层》和《记者视线》两个以走基层为主的栏目,让整个节目以更新的面目,更亲近的广播话语,表达着对百姓的关爱,对基层生活的理解和关注。2013年12月下旬,本溪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寒的挑战,供暖成了百姓最为关注的内容,记者们不畏严寒,克服采访条件艰苦,常遇刁难冷眼的困难,把偏远地区百姓的冷暖挂在心上,及时而深入地反映了溪湖后湖、东山、九歌城、卧龙棚户区、西泊子棚户区等许多偏远地区居民的供暖问题。每一名年轻女记者,在采访中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独到的视角,向听众展示一幅幅基层生活的画面。她们深入住户家中,体验供暖的温度,反映真实情况的同时,还要找到各处室部门反映问题,找到根源,同时提出解决办法,促进相关部门实实在在为百姓解决问题。2014年节目组提出了“体验采访,直击结果”的口号,将百姓诉求的调查引向深入。年轻的女记者们有的起大早,与校车司机一起到高台子溪堡村接孩子上学;有的在夜晚十点多体验彩北彩荣小区居民因为球团厂的燥音无法入睡的感觉;有的大冬天寒冷的清晨与辽宁科技学院参加溪湖区雏鹰社的志愿者一起挤小客;有的早晨三四点钟与田师傅镇的豆腐女孩磨豆腐、卖豆腐;有的到桓仁黑沟乡与道德模范体验平常岁月的孝道……这段时间,大量的优秀新闻作品呈现在节目中:《一个人的升旗仪式》、《我和我的雏鹰社》、《妈妈,女儿为你撑着家》、《大爱在平常岁月里》等等新闻专题相继产生,这些作品相继在全省评选中获奖。有的还报送中国新闻奖参加评选。由于所有采访的资料都来源于记者的亲身经历,所以在节目中播出时,就显得格外鲜活、真实,可听性极强,所以解决问题所引起的社会反响就更加强烈。
2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真实+评述=正能量
以反映民生新闻为主的节目,大多是以舆论监督为主,如果把握不当,负面的信息会随着报道过程显露出来,这就必须要求记者改变文风,《舆情聚焦》提出每件民生新闻都要找到一个正能量的切入点由记者加以评述,站在理论和政策的高度,拿出记者自己的观点,帮助社会提升正能量,体现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次栏目组接到群众反映溪湖区后湖头道社区一处便利桥的护栏破损。记者调查情况后,协调相关部门处理直至修复。记者从提升每一位居民的公德意识入手,赞扬了提供线索的听众,提到他为居民的出行,办了一件实事,推而广之,如果每一个居民看到这种现象不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来对待,而是对自己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有觉得有一份责任,我们的社会不就会更加和谐顺畅了吗,整个节目从小事切入,逐层深入,最后提升到社会问题的解决,让听众听到希望看到希望。也正是记者们在报道中正能量的体现,才使得节目更有说服力,更受听众欢迎。
3塑得更强,容得更多:震撼+感动=新闻力量
民生新闻栏目在地方台几乎无一例外地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极受民众欢迎的实用价值。而《舆情聚焦》栏目作为广播的一档最具前沿力量的新闻节目,更以它全新的底层的视角,突出媒体的重量和能量。
几年来一直开展的系列媒体行动每月一个主题,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在《希望2014》中,记者们深入一线,采写正在工作中的交警,医生,护士,站岗的哨兵,打工回乡的农民,高炉前的工人、环卫大姐等等,让他们通过电波传递自己对2014的希望,带给听众更多的鼓励和感动。即使是两会这样的报道我们也是从居民养老,棚户改造,社区环境建设以及社会保障机制运行等几个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方面入手,将政府准备为市民办的26件实事,以形象化的听觉语言展现在市民面前,以民生的形式塑造了政府的形象。在《平安春节在行动》行动中,记者主动出击,促使十二个职能部门全面行动,全方位报道为确保春节安全全市各职能部门所做的重点工作。记者深入到检查一线,以百姓和检查者的双重身份体验春节安全的重要。成功反映了广播这种“弱势”媒体的力量所在。为了突出春节欢乐享和的节日气氛,在《欢欢喜喜过大年》行动中,记者深入到老年公寓,本钢集团,少年艺术团,儿童乐园,政府广场等地,与市民一起联欢,让人们通过电波感受最为普通的草根儿百姓的平凡却不平淡的春节。在关注寒假中的孩子的《放假啦!》行动中,记者深入到学生们所在的家庭、社区以及看护班,特长班,少年宫,采访大中小学生,家长,社区关工委成员,教师,以对比和类比的方式对如今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做了全方位报道和剖析,将假期生活中孩子管理存在的弊端加以提炼,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 微博 菲特 余姚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自媒体,因其“去门槛化”的信息审核机制、即时的信息传播速度、呈裂变式的传播态势,在灾害发生期间的信息沟通、反映民情、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抗灾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013年10月,台风“菲特”袭击中国沿海城市,成为国庆节长假期间的一大舆情事件,浙江宁波、温州等地受灾尤其严重,抗灾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根据新浪微博的数据检索,从10月1日零点到10月10日23点,包含“菲特”这一关键词的微博条目多达1,769,226 条。微博——这一“社会化自媒体”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迅速、及时地、展露、评论而振聋发聩。笔者以10月1日零点至10月10日23点59分的新浪微博数据为原始素材,对“菲特”“台风”“大水”等关键词进行了数据挖掘,经过筛选和去重后,共得到有效样本70931条,以下研究就是基于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获得①。
一、浅析微博数据对台风“菲特”地域分布情况的及时传递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656万人。”微博作为网络用户最常使用的信息获取和分享平台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微博网民规模为3.31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2216万,增长7.2%。网民中微博使用率达到了56.0%。”②
通过对“菲特”登陆浙江后的新浪微博数据统计发现,在70931条相关微博中,者位于浙江的博文共有28127条,占本次样本总数的39.65%,其中者位于宁波的用户共博文6834条,占样本总数的比例为9.63%,占浙江地区微博总数的比例为24.30%。根据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杭州、宁波、温州三地为本次微博讨论最多的城市。
表1
地市分布 用户数 博文条数 转发数 评论数
总数 平均数 最大值 总数 最大值 平均值
杭州 5728 7216 33652 4.66 4907 20117 1464 2.79
宁波 5555 6834 25728 3.76 1104 17799 341 2.60
温州 5024 6821 24175 3.54 818 15684 169 2.30
嘉兴 1494 1808 2400 1.33 131 3691 99 2.04
台州 1111 1309 3681 2.81 2882 2927 207 2.24
绍兴 793 905 1046 1.16 140 1825 86 2.02
湖州 516 601 320 0.53 83 1148 54 1.91
金华 506 585 611 1.04 121 1182 48 2.02
舟山 345 404 1100 2.72 303 953 51 2.36
丽水 207 256 174 0.68 24 413 35 1.61
衢州 104 163 141 0.87 36 259 20 1.59
(缺省值) 961 1225 9665 7.89 2057 2482 319 2.03
总计 22344 28127 102693 3.65 4907 68480 1464 2.43
根据数据统计,杭州、宁波、温州三地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其他地区,并且呈现出博文条数、博文的总转发量、平均转发量、最大值、博文的总评论数、平均评论数和最大值的依次递减状态。据此可以判断,在浙江,本次“菲特”台风给杭、甬、温三地带来的影响最大。
如果说在沃尔特·李普曼(美国著名的政论家、专栏作家,传播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时代,“偶然的事实、创造性的想象、情不自禁地信以为真,这三种因素便会产生一种虚假的现实,导致人们做出激烈的本能反应”③,在今天的社会化网络媒体时代,微博已经扮演了米歇尔·福柯(法国思想家)笔下的“全景式敞视机制”(在封闭的、被割裂的、处处受到监视的空间内,微观权力技术的规训作用),甚至已经实现了“媒介不是人与自然连接的纽带,媒介就是自然本身”这样的预言。微博对事件“报道”的自我认识、表达就使得微博本身成了大灾的一部分。
原来的“菲特”的登陆路径并非浙江,百年不遇的这场强台风给浙江尤其是宁波人民带来了灾难,其中余姚又成为重中之重。通过对新浪微博研究发现,宁波地区共有5555个账号参与对本次台风事件的讨论,共微博6834条,累计获得转发25728次,累计获得评论17799条。以各类账号的活跃度、影响力和传播力看,普通个人及微博达人的博文数量最多,而在认证账号中,政务微博的数量最多;在全部被考察账号中,媒体账号微博及政务微博的覆盖度和影响力最大。
据此可见,在本次台风事件中,政务微博和媒体微博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台风事件的社会传播中扮演了极为活跃的角色。整体上体现出“大多数账号的琐碎性”以及“小部分账号的重要性”,传统媒体必须融入互联网的大网也得到充分印证。
表2
认证类型 用户数 博文数 转发数 评论数
总数 最大值 平均值 总数 平均值 最大值
达人 1413 1630 5822 1104 3.57 5944 3.65 150
普通 3611 4027 3423 257 0.85 6083 1.51 82
认证个人 121 185 2003 657 10.83 770 4.16 128
认证媒体 33 203 4121 618 20.30 1054 5.19 99
认证企业 165 287 2958 270 10.31 1755 6.11 341
认证社会团体 4 5 86 59 17.20 45 9.00 25
认证网站 14 81 459 175 5.67 80 0.99 13
认证校园 27 30 219 70 7.30 61 2.03 17
认证政府 152 368 6630 669 18.02 1940 5.27 202
微女郎 15 18 7 2 0.39 67 3.72 19
总计 5555 6834 25728 1104 3.76 17799 2.60 341
二、微博对台风“菲特”时间分布的特殊呈现
微博呈现出与台风“菲特”的强弱变化紧密关联的态势,为了探讨与台风相关的微博在10天内的数据走向,我们选取全国微博样本的时间分布作为本研究统计对象,汇成如图1所示的折线图:自10月5日开始,博文数量持续攀升,并在10月7日达到高峰,当天共有15835条微博,此后数据陆续下降。
图1
为了进一步探讨重灾区宁波地区的数据走势,我们还着重考察了位于宁波的者,就10天台风过境期间的微博表现进行了统计分析,如图2。
图2
经上述两个图标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宁波的微博条目走势与全国各地的总体走势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全国的微博峰值出现在10月7日,而宁波的峰值出现在10月8日。此外,研究分别就7类不同的传播主体微博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并绘制成如图3所示的折线图。
图3
统计发现,在10月1日~3日三天内,微博上的数据呈现出较为零散的个别信息,并没有大规模的数量呈现,从4日开始,微博数量直线攀升并在6、7、8日三天形成了不同的峰值。
研究结果表明:微博的完全与事件发生进程一致,社会化媒体的新闻聚焦与传统媒体完全一致,但是在速度上优于后者。
三、宁波市政务微博在“菲特”时期的表现
通过对原始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菲特”期间宁波市共有152个官方微博账号相关博文368条,累计获得转发数为6630条,平均每条微博获得转发18.02次;累计获得1940条评论,平均每条微博获得评论5.27次。表3是依据微博条数列出的前15名排行。
表3
排序 政务账号 微博条数 转发数 评论数
合计 平均值 最大值 合计 平均值 最大值
01 宁波气象 14 199 14.21 86 20 1.43 9
02 镇海气象 14 5 0.36 3 0 0.00 0
03 宁波公路局 13 168 12.92 115 23 1.77 11
04 宁波 11 1783 162.09 669 493 44.82 202
05 宁海气象微博 11 0 0.00 0 0 0.00 0
06 象山 11 28 2.55 6 18 1.64 4
07 象山水利局 9 4 0.44 2 1 0.11 1
08 慈溪 8 71 8.88 20 9 1.13 2
09 余姚 8 1376 172.00 566 458 57.25 122
10 镇海网络问效 8 177 22.13 107 67 8.38 25
11 海曙江厦 6 5 0.83 2 3 0.50 2
12 宁波北仑气象 6 10 1.67 7 1 0.17 1
13 宁波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6 2 0.33 1 2 0.33 1
14 宁波水利 6 31 5.17 16 11 1.83 8
15 余姚水利 6 425 70.83 216 61 10.17 41
根据以上数据统计,气象局、水利局及新闻办的微博账号在此次台风事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结果既说明了台风期间社会大众对政府相关部门,譬如气象、交通部门等的关注度,同时宁波、余姚等官方微博对事件进行实态的连续报道以及与阅读者的密切互动,使得新闻事件在微博上的传播力、覆盖度都优于传统媒体。微博的可互动性特点也丰富了信息的实态化,进而推动了新闻内容的即时落地和传播扩散,使微博的质量和力度都获得了较之传统媒体更受社会追捧的不俗表现。
四、宁波媒体和网站微博表现评点
“菲特”期间,宁波共有47个媒体和网站的微博账号了与台风相关的信息,共微博284条,获得4580条转发,1134条评论。其中宁波日报微博53条位居微博数量第一名。表4是对47个账号根据博文数量进行排列的前15名。
表4
排序 账号 博文数量 转发数 评论数
总数 平均值 最大值 总数 平均值 最大值
01 宁波日报 53 1964 37.06 618 404 7.62 54
02 宁波民生e点通 30 71 2.37 27 13 0.43 3
03 宁波交通广播FM939 28 116 4.14 22 43 1.54 7
04 宁波晚报 21 808 38.48 235 287 13.67 86
05 东南商报 20 188 9.40 55 38 1.90 8
06 宁波看看 17 7 0.41 2 7 0.41 4
07 宁波公益网 12 44 3.67 7 6 0.50 2
08 NBTV4 11 80 7.27 28 17 1.55 6
09 中国宁波网 10 264 26.40 90 52 5.20 15
10 桥城快报 7 16 2.29 5 8 1.14 6
11 现代金报 7 103 14.71 22 19 2.71 8
12 余姚新闻网 7 306 43.71 175 42 6.00 13
13 宁波头条新闻 6 69 11.50 61 30 5.00 29
14 奉化994 5 5 1.00 2 7 1.40 5
15 宁波微生活 4 380 95.00 328 110 27.50 99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排列可以看出,传统媒体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和宁波门户网站“中国宁波网”三个账号在本次台风事件中传播的抗灾信息,拥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客观上成为部分新闻迅即传播的强音,同时也是本次研究中所发现的媒体及网站类微博用户的典型代表。但是值得提出的是:这些官方微博没有及时调集精兵良将系统、充分、高屋建瓴式地信息,失去了一次传统媒体人人都兼起网络记者的实战好机会,失去了一个以宁波主流媒体构造微博成为危机时期发出强大喉舌之声的良好“战机”,需要今后在充足专业工作者和新闻信息把关人员配备上引起重视,与时俱进。
五、“菲特”专题微博热点话题聚类分析
“菲特”突然峰回路转袭击浙江,使得全省的多个地区都猝不及防。在抗灾救灾过程中,费尽心力但仍然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情况,而反映在自媒体微博中的内容就非常的私人化、情绪化和无方向。根据兼顾“重要的少数”和“琐碎的多数”原则,本文就收集的70931条微博所涉及的核心话题及观点进行了聚类分析,解析步骤以博文的转发次数由高到低进行排行,选定转发次数排行前500位的博文内容进行解读、话题聚类和观点提炼,进而以70931条博文作为全部的分析对象,进行二次聚类。
表5
话题聚类及观点
话题 观点
媒介批评 主流媒体失语;
政务批评 违停罚单;停水停电;排水问题
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防灾准备
娱乐化 婚礼、喜酒;划船;胖子的吨位
信息公开 经济损失;伤亡人数;航运车次;新闻报道
社会动员 救灾抗灾;因公殉职;乐观精神;幽默感
根据对500条影响力较大的博文的观点聚类分析,发现微博讨论的议题主要集中在媒介批评、政务批评、预警信息、信息公开、娱乐化及社会动员6个层面。其中,从数量上来看,预警类的信息数量居多,以台风来袭前的预警信息分享、实际体验为主;其次是对媒介和政务的批评类信息,核心的观点在于批评部分以卫视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在台风肆虐之际仍然关注各类选秀节目而不对浙江地区的灾情予以重视;再次为各类信息的报道与公开,包括部分媒体对此次台风来袭后受灾人数、伤亡人数、财产损失的关注与通报。
从中可以看出,民众的微博参与对新闻事实的系统、系列、权威、有效性等方面的体现是非常有限的,微博在新闻事件和评论过程体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和即时性,是新闻媒体必须引起重视和参与的良机。以新闻媒体和新闻人的专业特长参与和推进微博的发展,其实也是一个反哺自身的契机:搭乘网络多媒体的加速发展,把中国的新闻事业推向一个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与时俱进的新高度。
(作者单位:宁波广电集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注 释
①本研究中的数据若非特殊说明,皆由合肥学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友情提供。
新时代的媒体结构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电视、平媒再也不能成为主导一切的终极媒体了,媒体受众已经严重分化,而这种分化只会日趋严重,并且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这种受众分化的格局形成已经不是发生在最近的事情了,甚至有了“新媒体时代”的独特称谓,但目前有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这种媒体受众的严重分化会给自己的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某些非快消类产品或企业还依然如故的在电视、平媒上投入绝对数量的广告费用。 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无疑是在大把的浪费有限的资源。
在“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想要有效的实现企业宣传目的,在传播方式上必须是多维度、立体化的传播方式,从不同企业剖面解读不同题材,继而进行媒体组合的立体化定向传播。
从企业品牌、企业家品牌、企业管理层品牌、产品品牌四个方面进行系统化的形象定位规划,其目的是对应不同层面的目标人群,用不同的定位传递不同的信息,这就是新时代的细分化定向沟通模式。
企业品牌、企业家品牌、企业管理层品牌、产品品牌这四个方面各自具有不同的属性,只有对应不同属性的解读方式和传播方式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传播效果。
企业品牌
从世界500强,到年营业额不足10万元的公司,从历史久远的宝洁、卡迪亚,到刚成立的不足一年时间的企业,各自之间都有自己独特文化传统所具备的独一无二的企业属性,而这种属性就是企业各自的品牌属性。
虽然不可以复制,但却可以学习。
学习宝洁是如何对优良传统进行传承,学习卡迪亚是如何挖掘与传播可以激励和感染别人的品牌故事,学习GE是如何运用、如何在讲述企业专属的管理工具,学习丰田是如何倡导产品品质,学习Apple是怎样标榜时尚科技……
而这些内容所包含的思想、题材,是需要进行系统化提炼与梳理的。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品牌故事与企业传承,就看你怎么进行挖掘与提炼,并采用有效的手段加以传播。
企业家品牌
杰克韦尔奇与GE、乔布斯与Apple、松下幸之助与Panasonic、李嘉诚与长江实业、宁高宁与华润(虽然已离开华润,但宁高宁和华润的结合与华润的高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在宁高宁入住中粮以后,中粮集团大有一振颓势之貌,可见其企业家品牌的促进作用是多么的积极。)、牛根生与蒙牛……
他们这些人是如何吸引媒体与大众关注的,我们需要搞清楚的是他们在讲什么内容?在哪里讲?在什么时间讲?在对什么人讲?讲了以后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包装,但社会大众对这些却有着相同的需求。
企业管理层品牌
有什么的团队,就有什么样的企业。
万科不仅有王石,还有郁亮;华润不仅有宁高宁,还有王群。
企业管理层品牌在社会公信力、社会期望值、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企业家品牌和企业管理层品牌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缺少了那一条都不可能快速奔跑。
产品品牌
在产品品牌的诉求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功能性,但所有成功的企业在产品功能性之外的博弈却从未停止过。怎么样才能实现产品的“价值突破”也就是在产品功能性之外的附加价值的突破。只有在产品的功能性之外实现了“价值突破”才能实现品牌的“溢价能力”,而要实现品牌的溢价能力,就必须从产品本身之外做文章。
iPad除了科技之外还拥有什么附加价值?香奈儿除了时尚之外又给予了你如何的遐想?NIKE在为你实现运动便利性之外,凭什么就比同一工厂在同一条上产线上生产出来的非NIKE标记产品卖得贵至少一倍?
这一切都是基于品牌的“内核”,而这个“品牌内核”是和企业品牌、企业家品牌、企业管理层品牌密不可分的。
你在购买万科的房子时愿意承受高于别的房产公司价格的同时,没有一点给予对王石和万科管理团队的信任吗?
很多企业都在纠结于提炼品牌主张,误以为只要将品牌主张提炼出来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在品牌主张之后所潜藏的推力才是最重要的,而这种推力源自于对目标顾客的全视角展现,这种全视角展现必须是建立在企业品牌、企业家品牌、企业管理层品牌与产品品牌相结合的基础上的,并采用立体化专业传播手段,进行有效传播。
在新媒体时代要实现全视角有效传播的目的,必须对应不同媒体和不同诉求与主张。
企业品牌题材:企业历史、企业使命、企业愿景,这些就构成了企业文化的基础;
企业家品牌题材:企业家管理理论、企业家人格魅力、企业业绩;
企业管理层品牌题材:团队业绩、团队效率;
产品品牌题材:产品功能性诉求、产品差异化诉求。
再对以上这些基础元素加以提炼包装,就形成了传播素材。
对应传播方法:
企业品牌:学院教科类传播、管理类杂志报刊、经济互动类电视媒体、网络讨论形式。
企业家品牌:平媒专访、评述、传记类;电视访谈、互动论坛、财经相关节目;网络专访、互动、博客、专题板块。
企业管理层品牌:管理类杂志报刊、互动论坛、财经相关节目、网络互动等。
石油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媒体的建设。从最初的简报、有线电视,逐步发展至现在的报纸、定期刊物、有线电视三大媒体,并在媒体的发展中逐步表现出它的重要功能。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企业改革逐步深化,作为油田媒体的受众,即油田职工,在接受媒体传播的心理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职职工,在企业改革、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他们的心理取向更加宽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联系是开放型的,其经济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从而形成一个以市场为中枢的纵横交错的立体经济网络。市场经济中,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并不为单一的地域观、篝火观,乃至文化观念、价值标准所制约、所影响,而是多种因素、多种条件综合权衡、判断的结果。所以,为了满足企业和个人对各种信息作综合权衡、判断的需求,提高企业新闻的可受性,石油媒体可以改变过去那种局限于生产管理,围绕着劳动竞赛、好人好事来报道的做法,力求从企业改革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社会的结合部上变更油田新闻报道的视点,拓展延伸油田新闻报道范围。比如,可以从油田生产经营活动、企业改革的各种现象中,寻找涉及文化的、法律的、科技的、社会的等方面内容的报道题材;也可以从文化的、法律的、科技的、社会的视点上审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现象与问题,以创作出为广大受众所关注、所感兴趣的企业文化、经济新闻等。企业媒体的所有传播活动,必须考虑到位媒体受众的心理特征。
市场经济条件下油田媒体受众的心理特征,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贴近心理。企业要想生存要研究市场,开发新产品,产销对路。企业媒体的市场在哪里?在受众。抓住受众就是抓住市场,创优才能创收,才能启动效率的杠杆,理顺一切。要想赢得受众,必先了解市场,研究受众心理和需求。现在,媒体受众在选择信息载体时,有了更多的余地。而油田媒体受众在选择了企业媒体后,在接受传播时,首先需求的是企业内部,尤其是所在单位的信息。油田的发展及其经营活动如同社会上的其他事物一样,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曲折过程,而不是一帆风顺的或者静止不变的。油气勘探的新发现、开发的进展、原油销售的顺畅、收入的增加是受众最受鼓舞的。对于重大生产事故、原油销售不畅、油价下跌等信息,受众往往表示担心。这是因为,市场把受众与油田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了。由此可见,贴近是一种自在的现象,时间上的接近,地域上的贴近,职业上的贴近,思想感情上的贴近等,是企业媒体受众的一种更为突出的心理特征。贴近受众的媒体传播必然会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是求真心理。就社会大众媒体而言,传媒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对于受众注意力的竞争,传媒参悟竞争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传媒向受众展示自己的“卖点”的过程。换言之,你想吸引受众看你这份报纸、看你这档节目,你就应当提供给他看你这份报纸、看你这个节目的理由。能够促使人们选择你这份报纸或这个节目的理由,就是你这份报纸或你这个节目的“卖点”。尽管目前油田媒体并没有面临媒体市场竞争的挑战,但肯定面临着油田媒体的受众是否乐意选择接受企业媒体的挑战。目前油田媒体的受众之所以接受企业媒体的传播,就是为了获得真实、可靠的企业内部信息以及关系到企业经营的外部信息这就要求传媒内容的各种要素齐全,真实可信。因此,报纸、刊物、电视者要给予受众真实可靠的信息喜就是喜,忧就是忧,这对于调整职工的思想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
任何媒体都是为受众服务的,油田媒体也是这样,在分析企业受众特定的心理牲甚而上,不断丰富和优化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才能进一步提高扶手效果,占领受众市场。因此,油田媒体传播内容,应针对改革中的热点、疑点、难点、盲点作深层次的开拓。要注意改变过去那种偏重于微观,进行一厂、一队、一站式的所谓“典型化”的报道模式,力求从宏观上,从全方位、深层次的经济联系上来反映丰富金秋的企业改革、职工生活,并注意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个数改革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走向分析性、预测性报道。
>> 新媒体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路径优化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品牌传播 新媒体时代“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传播理念 论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新媒体时代民间舆论的传播路径 论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品牌传播 新媒体时代地方高校新闻教育理念转变与实践创新 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的创新 论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路径 论新媒体时代电视画面编辑的创新路径 新媒体时代高校形象传播的新思路 新媒体时代灾害信息的传播特点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校园文化传播与文化建设研究 论新媒体时代的品牌传播策略及启示 论大众媒介传播在新媒体时代的功能 论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研究转型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创新策略 新媒体时代体育院校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微传播时代新媒体实务教学创新路径分析 新媒体时代高校广播的发展路径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胡百精.健康传播观念创新与范式转换:兼论新媒体时代公共传播的困境与解决方案[J].国际新闻界,2012(6):6-10.
[3]人民W评:打通“两个舆论场”――善待网民和网络舆论[EB/OL].[2011-07-11]..
[4]张洪忠.社交媒体的关系重构:从社会属性传播到价值观传播[J].教育传媒研究,2016(3):28-30.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发展策略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而且受到普遍的关注。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可以说是进入了一种"知识经济时代"和"注意力经济时代","数字化生存"的概念正在改变着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并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这个时代,以互联网、IPTV、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博客等为代表的视听新兴媒体迅速崛起,充分满足着受众的多样化传媒需求。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传播的过程中都显示出了很大的优势。在这样一个新媒体兴起的时代,传统媒体的地位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传统媒体将会同新媒体并存,还是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逐渐消失,都将取决于传统媒体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法。传统媒体在日后的发展中要保留自己的地位,需要审视自身的优劣势,并及时找出应对措施。
有些学者甚至分析认为传统媒体终将被新媒体取代。但是,不容否认的是传统媒体经过长久地发展,具有很多核心的竞争力,所以还是存在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的。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及生活的经历与经验,对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发展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就其内涵而言,新媒体是指20世纪后期在世界科学技术发生巨大进步的背景下,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能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与传统媒体迥然相异的新型媒体。就其外延而言,第一,新媒体主要包括光纤电缆通信网、大型电脑数据库通信系统、通信卫星和卫星直播电视系统、高清晰度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和多媒体信息的互动平台、多媒体技术以及利用数字技术播放的广播网等等。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一些一直存在但长期未被社会发现传播价值的渠道、载体,因为营销理念的变革和泛商业化的运用,成为信息传播的新载体,从而被赋予了媒体的意义。
近几年,新媒体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进步,不仅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而且扩展了信息传播的渠道。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而且新媒体的发展已经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渗透人们学习与工作的过程中。这使得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相比较而言,变得越来越小。那么什么是新媒体呢?新媒体其实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从概念的字面表述就可以看出来,对于新媒体的定义采用的是一种对立式的命题方式,也就是说除了传统媒体之外的就是新媒体,反之亦然。也因为此学术界对于新媒体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笔者认为新媒体是一种以网络与信息技术为传播途径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
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产生巨大的冲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媒体的优势被严重消解,面对新媒体更为丰富的视觉表现形式时,传统媒体的优势在瞬间好像被大打折扣。有人认为中国传统媒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1],因为中国地域比较广阔,人口总量大、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等2],使得我国的导致杂志市场失衡[3],大量存在的市场盲点使得传统媒体依然具备相当的市场潜力。事实上,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根本不可能为传统媒体培养出大量的忠实读者,这种可能性几乎可以说是零。其次,社会媒体作为一种主要新媒体形式对传统媒体产生巨大的冲击。社会化媒体的普及大大降低了个体接入互联网的成本,从而使得广大的民众进入了新媒体的视野。
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劣势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传统媒体还是具有一些比较明显的核心竞争力的。总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都各具优势与劣势。本章主要对两种不同的媒体形式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一个较为系统的分析,并进行对比研究,为传统媒体的发展策略的提出做铺垫。
(一)新媒体的优劣势分析
新媒体之萌芽发展以来,迅速赶超了传统媒体。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有其内在的原因的。首先,现代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其做了技术支撑[4]。其次,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与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吻合度比较高。由此可以看出,新媒体的发展不仅有技术的支撑,同时市场潜力也比较大。所以,新媒体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及技术发展的产物。具体来说新媒体的优势与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媒体的优势分析
首先,新媒体拓展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在新媒体产生、发展以前,可以说传统媒体几乎垄断了信息传播的话语权。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而不仅仅是政府、专家、记者、编辑等负责信息传播的人才能。这样不仅尊重了人们的话语权,同时也增加社会的透明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民主化氛围的形成。
其次,新媒体提供了互动平台。这个优势可以说是新媒体的核心优势,也是新媒体的一个典型的特点。互动平台不仅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媒介世界,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于媒体的关注度。而且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更加关注人们的实际需求,结合人们的现实生活。
再次,新媒体传播信息的速度快、传播方式便捷[5]。信息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如果传播不及时的话,就会失去信息本身的价值。而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手段,具有及时性、快捷性、海量性等特点。传播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报纸、期刊等传播方式。而且新媒体的传播范围打破了时间及空间的限制,任何人几乎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对信息进行自由传播。另外,从信息量来说,新媒体传播的信息量是非常大,这从每天网站上的信息就可以看出,不仅有国际及国内的一些大事,也包含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生活趣事与琐事。可以说信息量非常大。
2、新媒体的劣势分析
任何新生的事物之所以出现都是存在其内在及外在原因的,但是在看到其优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劣势[6]。对于新媒体来说也一样,其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息的质量不是很高。据最新的数据统计,网络信息中有高达70%的信息是虚假信息。这就要求人们在接收海量信息的同时要做一个筛选,要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第二,新媒体的传播环境比较差。网络环境虽然在不断地改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一些暴力及黄色信息,不仅对青少年产生很大的危害,而且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二)传统媒体的优劣势分析
1、传统媒体的优势分析
传统媒体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媒体相对于新媒体来说拥有较多的权利,对于信息的控制力比较强。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更加关注的是一些对人们"有益"的东西,而不是"有趣"的东西。尤其是对于一些主流媒体来说更是如此,在短时间内新媒体是无法取代的。其次,传统媒体资源比较丰富,历史积淀比较深厚,而且拥有强大的运营团队,在管理方面相对来说也比较规范。尤其是媒体资源,它对于媒体行业来说是最为关键的。从整个行业来看大部分的信息,依然是来源于传统媒体。只是传统媒体比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广,所以人们接收到信息的直接途径,大部分都是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的。
2、传统媒体的劣势分析
传统媒体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信息传播的方向具有单向性、传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封闭性[7]。一般来说,传统媒体的传播都属于高位传播,宣教的成分远远多于互动的成分。因为有很多都是国家的重要的政策与法规以及各地区各部门的一些相关的规定。所以,传统媒体常常以真理占有者自居。尤其,是一些期刊更是这样,很多都是相关专家及学者的研究及调研报告等。但是,这些信息对于人们的吸引力并不高,市场需求的潜力也不大。比如,对于政府的政策、法规来说,基本上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与人们实际生活及其关心的问题联系不是很紧密,所以严重缺乏吸引力及感染力。同时,传统媒体传播的信息量相对来说非常有限,除了一些比较典型、重要事件的分析,国际国内动态的描述,再加上一些广告等。涉及的信息内容的广度与深度都不够。达不到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三、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发展策略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都各自具有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为什么传统媒体会受到新媒体这么大的冲击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传统媒体在新媒体产生于发展以来没有对自己做好正确的定位。为了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共同发展,笔者对传统媒体的发展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其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其优势的充分发挥,同时提高传统媒体的创新能力。曾近听过一个故事,有3个老人家出门,其中一个带了一把雨伞,一个带了一根拄杖,另外一个什么都没带。出门后,突然下雨了。可是带伞的老人家身上都是雨水,带拄杖的老人扭到了脚,只有那位什么都没带的老人家既没有被雨淋,也没有扭到脚,安全无恙地回来了。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很多人或者企业之所以失败,可能不是因为自身劣势的存在,而是败在自身的优势方面。传统媒体也一样,如果为了保持着自身的优势,不进行创新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优势会在不经意间转化成劣势。那样的话,传统媒体的末日才可能真正带来。
传统媒体一定要站在战略的高度,从全局出发,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可以说现代社会对于知识及创新的依赖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知识和思想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基础,也是基本条件。而传统媒体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及专业性,应该尽量提供一些可靠的、权威的、前沿的知识和思想,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传统媒体作为社会在生产和知识创新体系的中关键及媒介,对公众的认知及思想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
(二)紧密联系社会及时代的主题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传播的都是信息,信息作为一种不具有事物形态的东西,其价值的衡量主要在于其使用价值。也就是说信息本身必须要满足一类或几类的需要,而这中需求主要集中在高层的需求上。从马斯洛的需求层级来看,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沟通的需求、受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五个层次不存在并存及递进关系。换句话说,对于一个连生理需求都无法满足的人来说,也可以拥有高层次的需求,比如说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等,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具有这五种需求。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媒体行业满足主要是沟通、尊重及自我实现方面的需求。而这些需求是受时代及社会的影响的,也就是说这些需求与社会及时代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所以,传统媒体要得到更大、更好的发展,必须要紧密结合社会及时代的主题。
(三)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与融合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存在是不冲突的。所以,传统媒体可以尝试着与新媒体进行战略合作,将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一起为传媒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比如,可以利用传统媒介便于阅读的优点,结合新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创设电子期刊、报纸、杂志等,从而增强与社会以及相关读者群之间的互动。让更多的人,哪怕是一些业余爱好者参与到传统媒体的创作过程中来。这样既可以打破传统媒体传播路径及方向单一的问题,实现传统媒介的多样化发展,从而最终促进传统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及水平
传统媒体的发展必须要有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这样才能保持传统媒体的生命力及创造力。具体来说,传统媒体行业人才素质及水平主要体现在编辑人员的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对于编辑人员来说,其技术能力主要体现在外语、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运用方面。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版界的国际化及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了。所以编辑人员除了提高自身的能力以外,还要加强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思想水平的提高,从而达到提升综合能力的目的。总之,在市场导向、信息爆炸、思想民主的时代环境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已形成了激烈竞争的态势。对于期刊等传统媒体而言,积极参与到这一传媒革命,不断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变革与创新中开辟新的发展境界,寻求与新媒体的融合,在竞争中认清自己的比较优势且创造出独特的社会价值,争取到新媒体无法取代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凸显自己存在的意义,既是传统期刊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四、结语
随着科技的普及,新媒体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和喜好,自网络平台微博的诞生使信息的传播方式更加的多元化,受众信息来源也更加的广泛。而对传统的广播业来说无疑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影响。对于传统的广播媒体而言利用自身优势和新媒体的发展来完善自己已经大势所趋,新闻学作为媒介的学术研究学科,对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和传统广播媒体未来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论文的研究可以看出,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不仅影响了传统媒体的发展,甚至威胁着传统媒体的生存。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新媒体信息传播具有及时性、便捷性及大容量性,而且新媒体的传播方式符合了现代人的生活及工作习惯,所以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传统媒体自身也存在严重的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自身存在的一些核心优势,或者说没有将相关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这两方面的原因共同导致了传统媒体发展受限的现状。基于此,笔者认为传统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紧密结合时代与社会的特点,同时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促进传统媒体的健康发展。最后,希望论文的研究为相关的工作者及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夏文蓉.联姻,并不简单的现在与未来--浅议报纸与新媒体的关系[J].广告人,2011,(4).
[2]安平.新媒体来了,传统媒体哪里去[J].新远见,2009,(6).
[3]邱君平.文献计量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
[4]张建星.新媒体带给我们挑战,也有机遇[J].中国记者,2011,(4).
[5]安平.新媒体来了,传统媒体哪里去[J].经济导刊,2010,(5).
[6]戴晓军.借彼用彼 壮大自己--浅谈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挑战的策略[J].新闻战线,2009,(9).
自媒体方兴未艾
1.自媒体的发展现状
从MSN、ICQ、QQ等即时通信出现到博客、微博的勃兴,再到公民新闻网站的悄然兴起,自媒体全面进入了普通公众的生活。自媒体焕发出巨大能量,自媒体也是一种“自组织”,有着“自我净化”的功能。“金庸去世”的谣言在微博扩散,使很多人在评论、转发时,变得更理性、更谨慎。“武汉女大学生被割肾”的传闻,通过知情网友的质疑、辟谣,也澄清了事实。谣言不是自媒体的主流,但其危害也不容小视。社交网站、微博上流传的无稽之谈“日本核辐射空气抵沪”,让上海市民惊出一身冷汗;而“滴血食品传播艾滋病”的失实传言,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众恐慌。
2.自媒体的传播优势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从点到面的传播方式截然不同,自主交叉互播的特点形成了它独有的传播理念,从传播向互播转变,这是自媒体时代的显著特征。
一是平等的传播理念。作为草根媒体,自媒体是平民化、私人化、自主化的传播,其理念是平等对话、信息共享。如韩国的OhmyNews,其新闻理念就是“每个公民都是记者”,自媒体立足普通公众,关注普通公众。
二是同向的传播价值。传播价值取决于传播主体和客体的需要。自媒体的传播主体与客体为同一群体,信息的生产者、使用者具有相近的价值取向,这种同向性决定了自媒体新闻具有更加强烈的贴近性、趣味性、动态性,更符合目标受众的偏好。
三是网状的传播路径。信息源决定了传播的方式和路径。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垄断信息源、独享话语权,而自媒体的信息源则遍布民间,每一个公众只要有手机或网络,都可以将各种信息传送出去。所以,自媒体的传播路径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一对多的扇形模式,而是多对多的网状模式。
四是高速的传播时效。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力所在。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流程有严格的制度规定,经过层层筛选、把关、编辑后才能到达受众。在自媒体时代,新闻的技术门槛和“准入”条件降低,任何人都可以在微博、论坛、QQ上新闻,信息会很快在这些载体之间互播。
3.自媒体的传播缺陷
自媒体深刻影响着媒体形态的演变进程,而它自身,同样存在着本身无法克服的缺陷。
一是新闻真实性存疑。首先,自媒体的新闻生产者没有任何准入标准,个人道德素质无法甄别评判。其次,自媒体不受新闻传播机制监管,这使它的真实性失去了制度保障。再次,有些自媒体过分追求新闻速度而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导致可信度降低。
二是媒体公信力较低。有些自媒体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植入、恶搞等内容,有的炒作个人隐私换取点击率,降低了公信力。
三是受众选择性困惑。专业新闻机构都有自己的系统过滤功能和把关人制度,新闻定位明确。但自媒体载体种类多,在海量信息面前,个体要依据自己的喜好和价值观来选择信息难度加大,难免产生无助感,容易陷入选择信息的困惑之中。
传统媒体负重前行
“在搜索引擎和互联网站的双重挤压下,传统媒体已经成为‘金字塔下的奴隶’。每年办一张综合性日报的采编成本数以千万元计,但是当我们把优质新闻信息交给网络媒体时,得到的却只是象征性的区区几万元。”①而网络媒体则依靠对平面媒体内容的重新包装整合,构筑起了新的新闻传播价值链条,使得报纸客观上陷入了线上大量资讯的下游提供者的困局之中。②
1.传统媒体的固有优势
传统媒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固有优势,这些优势在短时间内是难以被取代的。
一是专业化程度高。传统媒体在采集、编辑、制作、发行、商业运作这个大流程中,每一个环节的专业化以及行业标准都相当成熟。
二是品牌内容好。优质的内容是大多数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传统媒体的内容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检审过程才能对外传播,传统媒体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以品牌影响力来影响大众。
三是版面视觉感强。和新媒体不同,报纸、杂志有版面视觉感,版面可以从上下、左右、前后所提供的信息判断出新闻的价值,这其中还包括标题的浓淡、大小、报道分栏等。编辑把对新闻的价值判断整合在版面中,使读者在很短的时间里接受这种判断。
2.传统媒体的弊病和不足
一是针对性和时效性亟待加强。目前,传统媒体舆论引导的针对性、时效性、主动性还不是很强,结合实际策划和做深做透不够;舆论引导滞后、有时很被动,被网络等其他媒体牵着鼻子走;主题宣传、成就报道的方法比较生硬,鲜活的内容显得较少。
二是报道模式和报道手法陈旧。质量不够高,特色不强,精品佳作较少。同时,在新闻报道中,“说教”的痕迹太多;新闻写作模板化、脸谱化和程式化,有的混淆与行政公文的区别,难以让受众接受。
加强传统媒体在自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自媒体优点突出、缺点明显,它的出现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很大,但自媒体时代还是不能缺少传统媒体的保驾护航,为公共舆论提供正确引导。传统媒体既有着不可推卸的使命与责任,也是传统媒体在自媒体时展的未来方向。
1.把脉舆情变化,主动设置议题
随着社会舆论多元化,传统媒体要想成为新闻舆论的主导者,必须用主流声音主动引导,及时准确地把握舆情变化,主动设置议题,才能赢得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传统媒体是自媒体高可信度的关键信源,所以,一定要把握好传统媒体的信源关,主动及时地正面信息,传达党与政府的声音,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要遵循及时、准确、有利的原则开展相关新闻的报道,引导自媒体舆论健康发展。
2.凸显自身优势,树立权威地位
自媒体时代,虽然谁都可以充当信息传播者,但受众迫切需要具备权威性、可靠性的传播者。传统媒体应该利用自身优势,注重打造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以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实现新闻的深度开发,寓思想性和指导性于新闻性之中。
3.创新报道形式,提高引导艺术
传统媒体必须充分研究、准确把握大众传播规律和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立足时代特征和当下特点,持之以恒地创新新闻报道形式,提高舆论引导艺术,力求形态新、包装新、风格新。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舆论引导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4.与新媒体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传统媒体要与新媒体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构建舆论引导的合力,提升舆论引导力。例如,很多新闻事件都是由网络媒体率先报道,而后传统媒体跟进,因此,传统主流媒体开设微博,能以更快速、更有效的传播效率向大众传播新闻,特别是对于官方传统媒体来说,这是必要的选择。
注释:
①尹明华:《传媒再造》,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9月版,第8页
论文关键词 新时期 电视媒体 技术 新闻传播 应用
论文摘 要 本文先研究电视媒体技术的传播优势以及局限性,然后研究电视媒体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影响因素,最后论述电视媒体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应用。
最近几年,电视媒体技术的发展比较迅速,影响力逐渐增大。电视媒体技术逐渐在新闻传播开始应用,这有利于新闻媒体提升综合实力,扩大媒体传播能力,电视媒体技术的传播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电视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应用时也会存在着一些问题,要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使得电视媒体技术更好地在新闻传播中广泛应用,提高新闻传播的效力以及影响力。此外,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各个媒体都在积极采用新的传播手段,克服自身的不足,提升实力寻找出路,相信一定能够成功经受时代的考验,真正成为竞争中的强者,拥有自己的一份新天地。
1 电视媒体技术的传播优势以及局限性
近一段时间,电视媒体技术发展迅速,直接冲击先前传统的媒体群,影响力逐渐增大。电视媒体技术具有很强的优势,它是综合了文字、图像、声音等,画面形象生动,最能吸引人的眼球,也组合成了新的媒体传播方式,速度更快,效果更好,跟大众互动性大大提高了。新时期电视媒体技术结合了网络传播技术,把网络传播的优势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了,电视媒体技术互动性比传统的新闻媒体大大提高了,让更多的大众参与中来,传统的媒体是讲诉如何成功,而电视媒体结合了网络传播的特点,传播具有双向性,大众可以随时参与进来,一起评论,发表个人观点。这样有利于提高大众的积极性,吸引大众的注意力,一旦有了大众的参与,那么电视媒体进行新闻传播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当前,电视媒体技术进行传播,电视媒体的信息量逐渐扩大,这比一般的媒体大得很多,这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电视媒体具有一个信息平台,信息量很大。电视媒体技术被人称为在语言、文字、印刷术、无线电话之后又一次信息革命。然而,电视媒体技术拥有传播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是无法避免的。优势和局限性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也相互制约的。就我国现阶段来说,与传统媒体技术相比,电视媒体技术也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新时期电视媒体技术缺乏有效的内容控制,当前电视信息纷繁复杂,真假难辩。对于受众而言,拥有真假难辩的信息与完全没有信息是一样的。而传统的媒体技术受到监管部门的监管,新闻内容在之前要受到层层把关,这些传统的媒体责任意识很强,新闻内容具有真实性保证,不良新闻就相对来说会比较少。
2 电视媒体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影响因素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电视媒体技术更趋向融合,在电视媒体进行传播时,电视媒体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是很大的。电视媒体的传播呈现出螺旋式发展,形成了实时性传播、跟踪性传播、同步性传播、多元性传播等多种方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以及影响力,很容易使大众接受这种传播意识。
新时期电视媒体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因此,电视媒体技术的发展也就是微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新闻传播中,一个刚刚告别铅与火的传媒时代又匆匆迈入了一个告别印刷、告别发行的广播电视传媒时代。说实话,这就是新时期电视媒体技术的发展现状。
影响电视媒体技术的发展因素很多,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处理功能逐渐增强,当前计算机技术速度不断加快,尤其是对信息处理的速度大大提高,信息化进一步加强,数字化技术不断提高,这有利于电视媒体更好地进行新闻传播;其次,另外一个因素是数字信号处理能力的提高,这样可以保证信息不容易扰,也就是说提高了电视媒体抗干扰能力,保证信息和信号通畅,方便电视媒体更好地进行信息传播,为信息的以及传递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最后,影响电视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因素是网络信息技术不断进行创新,接口技术的不断改进,让很多电脑用户可以访问更多的网络电视。 3 电视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的应用
新浪网总裁曹国伟说过:“现在,你不采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或者说不能利用新媒体传播方式发展你的媒体,将会在媒体行业慢慢消失。”新时期电视媒体技术的采用,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是不可抗拒的。由于电视媒体技术不断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把最新电视媒体技术应用于新闻传播有利于促进电视媒体的发展,不断丰富媒体传播形式。电视媒体新闻可以根据不同的新闻,采取与众不同的传播形式,在形式上不断创新。当电视媒体进行播放新闻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全程流式传输方式,及时快速地实现新闻信息的传播同时可以保证画面的清晰以及连贯。而当电视媒体进行重要事件播放时,要采用流程式传输方式,这有利于用户可以得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在观看中随时快进以及后退,实现新闻视频的及时播放,也可以把自己想要看得东西再播放一遍,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新时期电视媒体应用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当前是采用网络以及手机短信参与到活动中来,每一个人都可以获得信息并进行传播信息。就是这样一个传播过程中,电视媒体很难对信息进行审核,无法保证信息的客观以及公正,也无法保证信息的及时和真实有效。通过新的电视媒体技术,进行新闻传播时,会碰到大量的虚假信息以及垃圾信息,因此当电视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应用时,应加强对这些信息的注意以及审核。加强培养合理的法制法规,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赢得大众的信赖。面临竞争激烈的电视媒体环境,面临大众多元化地信息方式,在这个文化竞争日趋加强的时代,我们媒体人必须时时注意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不断提高,完善自我。
4结论
新生的电视媒体技术直面庞大的传统媒体群,已发出强大的冲击波。有着很强的注意力,吸引力也比较大,电视媒体技术有着与生俱来,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样一个竞争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加快电视媒体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应用,这样媒体能够真正努力去应对挑战,寻找出路,相信一定能够成功经受时代的考验,真正成为竞争中的强者,拥有自己的一份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叶琼丰.时空隧道-网络时代话传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1.
关键词 新时期电视媒体技术新闻传播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4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最近几年,电视媒体技术的发展比较迅速,影响力逐渐增大。电视媒体技术逐渐在新闻传播开始应用,这有利于新闻媒体提升综合实力,扩大媒体传播能力,电视媒体技术的传播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电视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应用时也会存在着一些问题,要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使得电视媒体技术更好地在新闻传播中广泛应用,提高新闻传播的效力以及影响力。此外,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各个媒体都在积极采用新的传播手段,克服自身的不足,提升实力寻找出路,相信一定能够成功经受时代的考验,真正成为竞争中的强者,拥有自己的一份新天地。
1 电视媒体技术的传播优势以及局限性
近一段时间,电视媒体技术发展迅速,直接冲击先前传统的媒体群,影响力逐渐增大。电视媒体技术具有很强的优势,它是综合了文字、图像、声音等,画面形象生动,最能吸引人的眼球,也组合成了新的媒体传播方式,速度更快,效果更好,跟大众互动性大大提高了。新时期电视媒体技术结合了网络传播技术,把网络传播的优势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了,电视媒体技术互动性比传统的新闻媒体大大提高了,让更多的大众参与中来,传统的媒体是讲诉如何成功,而电视媒体结合了网络传播的特点,传播具有双向性,大众可以随时参与进来,一起评论,发表个人观点。这样有利于提高大众的积极性,吸引大众的注意力,一旦有了大众的参与,那么电视媒体进行新闻传播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当前,电视媒体技术进行传播,电视媒体的信息量逐渐扩大,这比一般的媒体大得很多,这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电视媒体具有一个信息平台,信息量很大。电视媒体技术被人称为在语言、文字、印刷术、无线电话之后又一次信息革命。然而,电视媒体技术拥有传播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是无法避免的。优势和局限性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也相互制约的。就我国现阶段来说,与传统媒体技术相比,电视媒体技术也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新时期电视媒体技术缺乏有效的内容控制,当前电视信息纷繁复杂,真假难辩。对于受众而言,拥有真假难辩的信息与完全没有信息是一样的。而传统的媒体技术受到监管部门的监管,新闻内容在之前要受到层层把关,这些传统的媒体责任意识很强,新闻内容具有真实性保证,不良新闻就相对来说会比较少。
2 电视媒体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影响因素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电视媒体技术更趋向融合,在电视媒体进行传播时,电视媒体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是很大的。电视媒体的传播呈现出螺旋式发展,形成了实时性传播、跟踪性传播、同步性传播、多元性传播等多种方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以及影响力,很容易使大众接受这种传播意识。
新时期电视媒体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因此,电视媒体技术的发展也就是微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新闻传播中,一个刚刚告别铅与火的传媒时代又匆匆迈入了一个告别印刷、告别发行的广播电视传媒时代。说实话,这就是新时期电视媒体技术的发展现状。
影响电视媒体技术的发展因素很多,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处理功能逐渐增强,当前计算机技术速度不断加快,尤其是对信息处理的速度大大提高,信息化进一步加强,数字化技术不断提高,这有利于电视媒体更好地进行新闻传播;其次,另外一个因素是数字信号处理能力的提高,这样可以保证信息不容易扰,也就是说提高了电视媒体抗干扰能力,保证信息和信号通畅,方便电视媒体更好地进行信息传播,为信息的以及传递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最后,影响电视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因素是网络信息技术不断进行创新,接口技术的不断改进,让很多电脑用户可以访问更多的网络电视。
3 电视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的应用
新浪网总裁曹国伟曾经说过:“现在,你不采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或者说不能利用新媒体传播方式发展你的媒体,将会在媒体行业慢慢消失。”新时期电视媒体技术的采用,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是不可抗拒的。由于电视媒体技术不断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把最新电视媒体技术应用于新闻传播有利于促进电视媒体的发展,不断丰富媒体传播形式。电视媒体新闻可以根据不同的新闻,采取与众不同的传播形式,在形式上不断创新。当电视媒体进行播放新闻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全程流式传输方式,及时快速地实现新闻信息的传播同时可以保证画面的清晰以及连贯。而当电视媒体进行重要事件播放时,要采用流程式传输方式,这有利于用户可以得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在观看中随时快进以及后退,实现新闻视频的及时播放,也可以把自己想要看得东西再播放一遍,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新时期电视媒体应用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当前是采用网络以及手机短信参与到活动中来,每一个人都可以获得信息并进行传播信息。就是这样一个传播过程中,电视媒体很难对信息进行审核,无法保证信息的客观以及公正,也无法保证信息的及时和真实有效。通过新的电视媒体技术,进行新闻传播时,会碰到大量的虚假信息以及垃圾信息,因此当电视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应用时,应加强对这些信息的注意以及审核。加强培养合理的法制法规,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赢得大众的信赖。面临竞争激烈的电视媒体环境,面临大众多元化地信息方式,在这个文化竞争日趋加强的时代,我们媒体人必须时时注意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不断提高,完善自我。
4结论
新生的电视媒体技术直面庞大的传统媒体群,已发出强大的冲击波。有着很强的注意力,吸引力也比较大,电视媒体技术有着与生俱来,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样一个竞争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加快电视媒体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应用,这样媒体能够真正努力去应对挑战,寻找出路,相信一定能够成功经受时代的考验,真正成为竞争中的强者,拥有自己的一份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叶琼丰.时空隧道-网络时代话传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
【关键词】媒体融合 广播媒体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伊契尔・索勒・浦尔(Ithiel de Sola Pool)教授最早提出“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这一概念,他认为“媒体融合”的本质是传播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传播功能上不断融合,逐渐发展成为更加完善的传播介质。
当今是媒体融合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优势整合,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广播也呈现出集音频、视频、图片、文字为一体的发展趋向。如何突破传统的经营瓶颈,努力探索一条利用新媒体拓宽传播渠道、提升影响力的创新发展路径,是广播媒体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难题。本文认为,广播具有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融合优势,与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融合可能是发掘自身优势、激发自身活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广播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优势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使传统媒体、新媒体与移动通信业的渗透和融合不断加强。微信、手机客户端已经初步具备传播介质的功能,具有沟通便捷、信息及时、传播迅速等特点。从传媒发展态势上看,媒体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广播媒体要在发掘自身优势、加强与微信、手机客户端融合上集中发力,利用新媒体平台激发自身活力、拓宽传播渠道、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从传播特性上看,广播媒体和微信、手机客户端应用具有天然的融合优势。
首先,伴随性。手机集便携性、智能性、社交性于一体。广播是伴随性媒体,在传播上不受空间、地域的限制,一台小小的收音机就可以随时随地收听信息,在这一点上具有报纸和电视不可比拟的优势。
其次,即时互动性。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社交媒体软件正是满足了人们即时互动、沟通便捷、传播迅速的需求才广受欢迎的。微信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传递信息、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快速传递信息,并以视频、文字、图片的形式到朋友圈进行更广泛的传播。广播所具有的连线功能也具有即时互动性,较之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广播的即时互动功能更强。若广播与微信、手机客户端融合,其原来的传播模式将升级为更具灵活性的、多元化的传播。
第三,共享声音传播。广播是声音媒介,这是广播媒体的核心资源,也是广播区别于其他媒体最显著的特点。微信是以语音和文字为主要传输手段的社交软件,其语音功能和广播的电台互动机制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传统广播节目里,主持人和听众通过电话互动受线性传播的限制。如果借助微信语音则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听众无需拨号,只需要持续按触摸键就可以发送语音信息,方法更简单、更快捷。
二、中国之声与新媒体融合的实践探析
广播与微信、手机客户端融合不仅仅是做内容的搬运工,更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从理念、技术、运营手段上充分借鉴新媒体。目前,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借助于微信公众平台,这是传统广播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最直接方式;二是广播手机客户端,如蜻蜓.fm、考拉FM、荔枝FM、豆瓣电台等。
中国之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电台)历史最悠久、知名度最高的一套节目,2011年率先在全国开通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后又在蜻蜓.fm上开辟专栏,借助微信、手机客户端的特色和功能,探索广播在新媒体语境里的创新之路。笔者以中国之声为考察对象,探索分析广播媒体如何借助微信和手机客户端创新广播新闻报道模式,提升广播传播力。
(一)借助微信平台增强用户黏性
开通微信公众账号,是传统广播与微信融合的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这里所说的融合,并不是将广播节目内容完全不加改造照搬到微信公众号,而是传统广播与广播微信平台相互借鉴、沟通合作,利用彼此的优势,实现传播效果的最优化。
广播微信公众账号可以借助传统广播的节目资源和自身的新媒体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优势:利用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手段对广播节目进行预告、推荐或解读,既能弥补传统广播节目线性传播的缺陷,又能借助新媒体平台扩大节目传播范围;利用关键词自动回复功能增强受众收听节目的自主选择性;利用微信的互动功能开发一些以听众语音为主导的广播节目,突破传统广播节目以全知视角叙事的模式,探索广播节目播出方式的创新;利用微信的快速传播实现突发新闻的即时传播,增强时效性。
中央电台“中国之声”的微信公众号共分为收听节目、微社区、专题报道三个部分,其中收听节目根据节目内容划分为资讯头条、深度评论、精选特辑、王牌精品、历史人文等专区,用户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收听节目;微社区是一个互动社区,用户可以在帖子下评论留言,针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可以连接到蜻蜓.fm,用户只要点击“收听节目”就可以进入“中国之声―蜻蜓.fm”,在蜻蜓.fm和微信公众号上同时收听“中国之声”。此外,“中国之声”每天在午间、晚间时段各推送三到四条热点新闻,用户即便没有时间“听”,也可以阅读到图文并茂的新闻资讯。
笔者选取了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平台2016年11月5日全天推送的消息内容,考察中国之声是如何借助微信平台创新新闻报道模式的。经统计,2016年11月5日,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平台共推送9条消息,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分析出,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平台在消息报道和推送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从数量上看,全天共推送9条,数量比较适当。微信公众平台不同于传统广播,在消息推送上是讲究时间和数量的,量少无法引起受众注意,量多容易引起受众反感。据统计,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平台每天平均推送的消息一般在5~9条之间,既满足了受众接收信息的需求,又没有进行信息轰炸;从时间上看,消息推送时间一般选择在午间休息和晚上下班之后的时间段,既避免了工作时间受众无法阅读的缺陷,又满足了受众工作之暇放松精神的需要,更加人性化;从内容和来源上看,中国之声微信平台推送的基本都是容易吸引受众点击阅读的热点民生新闻,消息来源不再局限于中国之声在线播出节目,而是综合了知乎、互动百科和其他媒体微信公众号,符合了网络传播的特点;从形式上看,消息形式比较多样,运用了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受可以在消息下面留言评论。
微信公众号在实时传播和互动沟通方面具有传统广播没有的优势。广播媒体通过充分利用微信传播的特点和优势,可以进一步增强广播用户的黏性。
(二)借助手机客户端扩展传播渠道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催生了手机客户端这一新生事物,并迅猛发展。据统计,2015年中国手机客户端应用数量已达百万量级规模,功能丰富、方便快捷、界面亮丽的手机客户端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工具。
相对于微信公众平台,手机客户端的容量更大、形式更多样、互动方式更灵活。中国之声并不是将广播节目照搬到手机客户端,而是利用手机客户端的特点对节目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划分出每日最热新闻榜、楼市新变局、环球时讯、养生大讲堂、致富早班车、今日文体、各国观察员、深度调查、第一连线等39个专辑;除此之外,用户在收听节目时,可以拉动进度条快进或回听,还可以返回主页浏览其他新闻,具有很强的自主选择性;用户还可以下载、分享、收藏节目;蜻蜓.fm具有保存历史新闻的功能,用户也可以收听旧闻。
与传统收音机相比,中国之声在蜻蜓.fm上的板块设置摆脱了线性传播的限制,用户收听节目更加直观、灵活,选择余地更广泛;与网络电台相比,其基于手机移动互联网,具有电脑所不具备的伴随性优势,具有更强的便捷性。然而,略有不足的是,中国之声在蜻蜓fm上的功能还未得到充分开发。比如:互动不足,缺乏必要的互动社区。中国之声在蜻蜓.fm上的信息容量很大,却只局限于点对点的单线传播,受众只能在每条语音消息后进行评论,无法对主持人、编辑提出建议,更无法与其他用户开展交流。中国之声的音频雷同度高,且以硬新闻为主,缺乏创新意识,更新速度慢。如《朝花夕拾》是2016全国“两会”特别节目,3月17日就已停止更新,却仍出现在重要位置。整体节目内容风格偏于严肃,缺乏广播剧等轻松活泼的娱乐节目。
三、对广播媒体运用新媒体提升传播力的几点思考
与其他广播媒体相比,中国之声在微信公众平台、手机客户端的排名和好评度都名列前茅,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笔者认为,可从创新报道形式、增强与听众互动两方面入手培养广播工作者利用新媒体的意识和技能,从而拓展广播新闻传播的路径。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生产者和提供者。2016年微信用户数量统计显示,微信注册用户数量已达9.27亿,这是一个庞大的新闻消费群体,为广播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广播媒体要多鼓励微信用户通过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提供新闻线索,选取真实准确的消息推送给广大用户,选取可以深入挖掘的线索采访调查,拓宽新闻来源。
微信是移动社交媒体,其消费者更青睐轻松愉快的报道,广播媒体要创新报道形式,尝试拍摄一些轻松幽默、契合时代主题的微型广播剧或视频节目,或以说唱的形式播报新闻,这比文本+图片的传统报道更能吸引受众关注。
与报纸、电视相比,广播与受众的互动是最便捷的,但在新媒体面前仍相形见绌。媒体融合时代,广播媒体要利用微信平台发挥声音优势,进行语音互动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在手机应用上开设互动社区,让用户之间可以随时沟通交流、分享建议。
四、结语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6)》指出,中国移动互联网一方面稳健发展,一方面已呈现出明显转折迹象:从高速发展转向稳健发展、从粗放扩张转向深耕细作、从业务改造转向模式创新、从要素整合转向平台融合。这预示着媒体融合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广播要走媒体融合之路,仅仅做内容的“搬运工”是远远不够的。面对新一轮挑战,广播媒体必须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充分了解新媒体的传播特点,结合自身优势利用新媒体技术平台,拓宽新闻来源,创新报道形式,增强与受众互动,拓宽广播传播渠道,制作出符合新媒体用户收听需求的优质节目,打造融媒体时代广播传播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周宇博《广播微信公众平台用户实证研究》,《中国广播》,2015年第1期。
2.田园 《广播与类微信App的融合探析――基于中国广播媒体与微信互动实践的思考》,《当代传播》,2015年第5期。
3.薛琦《化“微”为“机” 创新广播新闻报道模式――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开设微信平台的实践为例》,《中国广播》,2014年第4期。
4.杨蔚 《广播媒体微信公众账号运营策略》,《中国广播》,2014年第3期。
>确定目标
无的放矢是制定媒体策略的一个禁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媒体策略制定者没有完全理会客户的需求。媒体策略制定者应该要深入参与整个项目,他所掌握的信息是未经加工的,来自客户的第一手资料,从立项阶段开始,媒体策略制定者就要同客户进行接洽,准确了解客户需求。媒体策略制定者要对所接收的信息从重点到非重点的方式提前进行优先级的排序。那么何为重点信息?例如产品或服务的特色、主要营销区域、受众人群定位、客户倾向的或以往在类似传播工作中所使用的媒体组合、对新媒体形式的认可度、经费预算等等。此类信息决定了媒体策略制定者是否能够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点,选择有效的媒介来影响消费人群,同时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制定战略
接下来,在制定战略时,我们要明确方向,这是最关键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找出一条主线,即我们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如客户最想传递的是产品质量优势,那么在战略制定时,就要围绕产品质量进行整体规划,所有后期的资源都要为这个大前提服务。总之,战略制定的方向与客户目标相辅相成。
>明确战术
我们能给客户提供什么是每个公关人都要思考的问题。我们能提供的首先是我们能够掌握并了解的,所以制定媒体策略的第一个前提是对媒体的全面掌握。每个公关公司都拥有自己的优势媒体群组,如财经类媒体或网络媒体,而这类媒体就应该是公司在制定媒体策略时要优先考量的,将熟悉的媒体与客户需求相结合,并进行挖掘放大,使其在整个媒体战略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地位,因为这些媒体是我们最能以小投入换取最大产出且能保证执行效果的那一部分。
其次,基于同客户的沟通结果,选择客户倾向的媒体与公司已有的优势媒体群组相结合。不过,客户倾向的媒体所占比例不宜超过优势媒体所占的比例。
第三,推荐新型媒体形式。在当今传媒高度发达的环境之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并存衍生,各自都在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公关人要有敏锐的触角,能够及时发现对客户有价值的新传播载体。同时,新兴媒体作为新的生力军,也需要舞台展现自己的价值,如果能够很好地加以利用,不但能够获得好的传播效果,而且还能有效控制传播经费。
第四,学习竞争对手的传播之道,做好前期的媒体调研工作。我们的对手在做什么?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会经常反思的问题。同样,为其他竞争公司服务的公关公司都采取了哪些传播策略和手段,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制定媒体策略之前,要研究竞争品牌的媒体组合形式,收集他们在近期的相关报道,分析各媒体形式所占的比重,结合前面几点的思考,制定可执行的媒体策略。
第五,合理分配费用,谋求最大的利润率。每一个公关人都是决策人,每一个节点的工作都关系到整体预算的花费和利润。我们在保证良好传播效果的同时,要谋求利益的最大化,在制定媒体策略时,要按照媒体认知及分配,将费用划分成几个象限,最能带来效益的是公司的优势媒体群组和常规操作方式,而且这部分的费用投入是最低的,是制定策略时要考虑的核心部分。如果客户看重的媒体形式不是公司的优势媒体群组,则应将投入费用的比例进行侧倾。新兴媒体作为日后公司的潜在优势群组,应该在策略中进行重点推荐,因为该部分的媒体费用属于可控范围。
广电音视频节目在网络传播中的
地位和作用
无论是从传播的方式还是从传播的内容、范围、对象上看,广电传播与网络传播存在着共性,双方的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关系十分明显。特别是广电音视频节目在网络传播中不可或缺,认清并把握好这一优势,广电传媒仍可在局部形成竞争优势。
优秀的视听节目,决定着网络传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网络传播过程中,除丰富的图文外,视听节目的传播是其最大亮点,在网络传播中地位十分重要,决定着它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而视听节目的来源除从市场上的制作公司获取外,更多的来自于广播电影电视专业的生产制作团队。其选材的广泛、制作的精良、包装的到位是一般商业公司所不能提供的,市场上那些粗制滥造的音视频节目就更没有竞争力了。所以,高品质的音视频节目的生产与,是广电传媒与网络媒体竞争的制高点,把握住了这个节目源的生产流通环节,广电媒体就能确保自身的竞争优势。
多样化的视听节目生产,可以增强网络媒体对广电媒体的依存度。掌握了网络传播中的视听节目源并不等于保证了其传播的吸引力。广电视听节目要在互联网上获得传播效果,需要在广播影视节目生产的多样化和特色上下功夫。在这方面,中央、省、市广电制作播出机构要依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地方优势各展所长,为网络媒体提供丰富多彩兼具专业化、个性化特色的广播影视节目。只有这样,广电视听节目才能在网络音视频节目传播中形成行业优势,进而增加网络媒体对广电视听节目的依存度,获得竞争比较优势。
在视听节目的流通领域,广电传媒要依据法规和行业管理优势,严厉打击视听节目的盗版和侵权行为,净化视听节目流通环节,确保竞争的公平性,捍卫广电传媒自身的核心利益。因为高品质的广电视听节目影响着网络传播的吸引力,决定着网络媒体对广电传媒的依存度。所以,广电传媒更应该从保护知识产权和自身利益出发,按照行业规范,严格控制视听节目许可证的颁发,严厉打击视听节目流通环节中的侵权和盗版行为。只有这样,广电传媒的优秀视听节目在网络传播中的吸引力和决定性作用才能得到凸显。在这方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节目流通机制,形成全国性通畅透明的节目流通渠道,加大市场执法力度等尤其关键。
借助网络平台,拓宽广电传播渠道,
形成新的竞争力
面对新兴网络媒体的挑战,广电传媒不应该把这种竞争视为威胁,而应视为机会。因为在现代传媒竞争中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如果我们善于利用网络平台的开放优势、互动优势和时效优势,着力拓宽新的传播渠道,就会为广电传媒提供一个新的竞争平台。
依托视听节目优势,构建自身的网络视听传播平台。既然网络的互动、开放优势十分明显,网络的传播速度又难以抗衡,那么广电传媒为何不能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和巨大的网民市场来拓宽自己的传播渠道,发掘自己的影响力?事实证明,凡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并能有效依托广电传媒的视听节目优势,借助网络平台,拓宽传播渠道的广电传媒,不但没有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反而为自己平添竞争优势,形成了新的传播影响力。在这方面,广电传媒主动精选优秀的广播影视节目进入网络媒体视听平台,形成庞大的视听节目数据库,供网民浏览、下载、保存,这样不但不会削弱自身的影响力,反而会获得更加广泛、及时的视听传播效果。因为网络的互动性、开放性和时效性成就和强化了广电传媒的优势。
加快建立广电传媒网站,形成声、屏、网三位一体的媒体格局,在传媒竞争中赢得主动。在广电传媒中,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推广自身的视听节目已属多数,并取得一定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自己竞争手段单一的缺憾。但这远远不够,广电传媒要从竞争全局的高度考量,依托强大的广电资源,组建隶属于广电旗下的网络媒体,利用网络平台突破传播手段的限制,形成声屏网三位一体综合性的媒体力量,参与媒体竞争。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网络媒体的优势嫁接于传统的广电传媒,为广电传媒插上了新的翅膀,其效应不可低估。
强化在线点播的优势,用好广电媒体节目源。在互联网普及之前,人们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只能依靠节目预告确定收听收视时间,而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视听节目源的日益丰富,为受众在线点播广播影视节目创造了条件。在线点播视听节目不仅为受众接收广播电视信息创造了一个崭新平台,而且也为广电拓宽传播渠道,扩大受众覆盖面提供了契机。如何经营和发掘好这一优势,关键在于对网络传播平台的有效利用,这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视听节目的上传和更新速度要快,上传质量要高;需要建立广电节目源的庞大数据库,并进行科学的分类,以满足受众的需求;节目源的管理流通要建立有效的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全国性的节目联盟,形成一致对外的业界优势;利用网络舆论压力,严打视听节目的侵权行为,捍卫自身核心利益。
大力发展视听网络直播,克服广电传播时效性不足的缺陷。一般来说,广电节目都要经过采制、审定等环节才能播出。这种传统的播出方式的优势在于质量保证、导向正确、权威性强,但也导致广电节目时效性差,难以取得先声夺人的传播效果。而网上同步直播恰恰弥补了这一缺憾,播出与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步,现场感强,既满足了受众对信息和画面的渴求,又提高了广电传媒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现今广电的网络视听直播一般仅限于综艺节目、文体节目、民生节目和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新闻报道,其播出内容往往被网民高度关注和热议,但对于谈话类节目和专题节目的直播,其难度和风险性仍是对广电传媒的一大挑战,尽管如此,大力发展视听网络直播,仍然是形成广电传媒新的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