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9 16:01: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企业文化价值观的理解,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首先,从价值观形成的方式来看,一个群体或组织的价值观形成,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构建,同时也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形成过程。从企业管理方面来看,企业文化往往侧重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管理与组织,体现的是自上而下的价值观形成与建立。但如果企业的管理中只建立这样单向流动的价值观,往往会对一个组织或企业的长期发展受到影响,究其原因是因为忽略了员工的主体性,在管理中没能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这里就需重新对企业管理进行认知,企业不再是企业所有者、企业管理者的企业,而是全体从业人员和企业所有者的企业。同样企业文化不再是企业管理者的文化,而应当体现企业全体人员和所有者的文化。
第二,立足于我国价值观现状,构建了有我国特色的企业职工文化。我国当今社会的价值观与西方社会的价值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我国传统儒家伦理价值观,强调仁、义、礼、智、信,虽然由于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对传统价值的剧烈冲击,但传统的集体主义理念与西方的个人主义之间还是有着明显差别。那么,这种价值观的差别,如何体现到企业管理中呢?乔东教授是“以劳模为代表的企业基层先进职工群体的价值理念”为核心构建我国企业职工的价值观,这种以“劳模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恰恰是对我国特有的价值观的体现。反观之,我们从西方引入的企业管理理念,如果完全践行于我国的企业管理中,至少在基本的企业文化价值观中存在巨大差异,而乔东教授从我国职工价值观特点去解决中间的差异问题。
第三,从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方面来看,以劳模精神为核心的企业职工文化对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乔东教授在著作中,不仅对传统企业文化管理自身存在的问题给予准确分析,并通过企业职工文化的建立,尤其是职工文化价值观的建立和规范,形成了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良性互补关系,也形成了企业文化与企业职工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互补。
关键词:企业文化执行;绩效管理;薪酬制度;沟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1.2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1-44-02
一个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然离不开优秀的企业文化,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执行才能发挥它的巨大作用,人力资源管理是新世纪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是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课题。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都是源于企业对管理的需求,它们的根本都是“人”,以“人”为中心,二者构建起了紧密深刻的联系,把企业文化由无形变为有形的执行过程,必然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支持。可以说,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企业文化贯彻执行的重要载体,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实践活动与企业文化贯彻执行紧密关联,企业文化的价值观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
一、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文化执行提供人员支持
首先,企业文化的执行和推广也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任务之一。企业文化推广的途径有很多,如会议、日常管理、绩效考核、教育培训、团体学习、媒介、活动等。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相关人员的支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各种活动的性质,把企业文化推广任务分配到各相关岗位的职责中去,由专门人员来负责推进。其次,人力资源部门以企业文化价值观为导向,在招聘活动中,有目的进行宣传,让潜在的员工了解企业文化,特别是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基本精神和行动准则。让应聘者对企业文化有所了解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自己的价值观是否与该企业的企业文化价值观相符,进而做出抉择。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对应聘者的价值取向的分析,来判定其性格、素质、处事风格等是否与企业的价值观一致,通过面试选择对本企业文化认同度较高的人员作为进入企业的备选。再运用企业文化的特质对企业进行分析,找出每一类岗位中体现出的企业文化特质,再把适应此岗位文化特质的应聘者选。尽可能地为企业甄选出适合本企业文化的人员,在招聘源头上把好关,为企业文化的执行提供广泛的员工基础和支持。
二、培训与开发是企业文化贯彻执行的有效手段
作为企业成员共有的一种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企业文化必须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可,但执行企业文化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长期、不断地坚持向员工进行宣传教育,才能让企业文化真正扎根于员工心中,而培训和开发就是其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建立一套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培训体系,通过教育培训使员工达成共识,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理念,从而强化和引导员工的行为,使其与企业文化相悖的行为逐渐减少至消失。通过入职培训,可以让新员工对企业目标、企业文化、具体岗位工作的内容和要求等加深理解,帮助员工在短时间内培养起对企业的归属感。在培训中,向员工展示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通过一些具体的正面和反面的实例的讲解,比较形象地让新员工了解企业文化是什么样的。形式上,可以采用互动式,或者是情景模拟式,让员工身临其境感受企业文化的魅力,增强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可。通过对在职员工进行教育培训,加深巩固老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由来、发展及其深刻的意义的理解,使员工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最终成为企业文化忠实的执行者。通过对培训活动进行评估和反馈,来监控每次文化培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培训活动的评估和反馈有助于企业更全面地掌握员工的精神状态,以及对企业文化的接受程度。
三、绩效管理系统能为企业文化执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绩效管理和企业文化执行都是为了达到管理目标而使用的方法。企业文化的贯彻执行必须要有与共同目标、群体意识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制度。首先,通过良好的绩效管理制度,了解员工今后的工作规划,使员工在绩效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地成长,完善自己,使员工对企业有更强烈的归属感。员工对企业有了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可,在此基础上,企业再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对员工进行企业价值观等的强化,企业文化的落实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其次,企业文化落实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而员工的绩效指标就是企业的整体目标的分解。在员工的绩效指标中融入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在对绩效指标的考核中对符合企业价值观的工作和行为给予好评,对与企业价值观相悖的行为给予低评,通过考核成绩向员工展示企业文化倡导什么,禁止什么。从而使员工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越来越遵循企业价值观。
四、薪酬制度的实施过程就是企业文化的执行过程
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表达了企业作为盈利组织存在的意义,决定了企业的战略选择,它明确了企业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是企业内部判断是非的准则。同样,薪酬体系也会通过其内部的各个方面来传递企业的价值观。如公司执行的是业绩导向的文化,则薪酬总额中浮动薪酬设置比例要大一些,如公司鼓励创新性思考,则在考核要素中应加大工作创新方面的考核权重。如果公司是强调合作精神的文化,那么奖励的重点就是以团队为主,如果企业是强调个人英雄主义的文化,那奖励的重点就是以个人为主。企业文化的不同,决定了企业薪酬体系的不同。随着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变化,企业的薪酬制度也会发生改变。
有效的薪酬管理也有助于促进企业文化的执行。薪酬为企业文化执行提供了物质保障,如果员工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那么就谈不上企业文化执行。企业的薪酬政策能够引导员工的行为,如果薪酬制度所传达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相一致,那么就会极大地促进企业文化的落实和执行。薪酬制度与企业文化的贯彻执行息息相关,可以说,薪酬制度的实施过程也是企业文化贯彻落实的过程。
五、员工关系管理加快了企业文化执行进程
员工关系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主要职能之一,完善的员工关系管理可以使员工在心理上获得一种满足感,有利于提高其工作意愿和主动性,也在保障企业战略和目标的有效执行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良好的员工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修正员工的行为态度、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执行能力,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和谐、团结、相互信赖的文化氛围,在无形中,减少了企业文化执行的阻力,提高了企业文化执行进程的速度。
员工关系管理从狭义上讲就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管理。完善的沟通管理机制,能够把企业文化的执行情况快速反映到管理层。企业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贯彻企业文化价值观,但是贯彻执行的效果如何,员工的认可程度是怎样的,这些都是需要沟通管理机制来帮忙的。执行管理层通过企业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把企业理念和价值观等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给员工,员工接收到这种理念和价值观,在与自己既有的价值观进行分析融合后,在日常工作和员工交往中会表现出对企业价值观的一定认可。这种认可程度又会通过企业的沟通管理机制由下而上反馈给执行管理层,执行管理层会根据反馈的信息,来调整和修正企业文化执行的政策和方式,然后再传达给员工,这样循环往复,最终达到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完全认可。企业与员工之间顺畅、快速的双向交流大大提高了企业文化执行的有效性。
结语
当抽象的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能够有机地融入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和实践,员工就会日复一日地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并对其做出反应。这样,不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就会不断地修正自己原有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使自己属于该企业文化的一员;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就会更加强化自己的认同感并不断延伸下去,使其更加巩固。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执行的关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通过建立起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招聘、培训开发、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以及员工关系管理的各个环节融入企业文化价值观,在对员工进行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强化企业的价值理念,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进而落实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 (美)斯蒂芬・P・罗宾斯、蒂莫西・A・贾奇.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 董克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 雷蒙德・A・诺伊等著.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 周卫波.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关系[J].城市建设,2013,(09).
关键词: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对接 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021
高职院校创建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关键是要努力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和融合[1]。事实上,二者的对接并非新鲜话题,早在2006年马昀等进行了高职毕业生企业文化适应性的调查与分析[2];晏培玉等(2010)指出,高职院校应该研究性地学习和引进企业文化[3];雷久相(2010)等对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理论意义与实践要求形成了系统全面的观点[1]。从当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仍存在一些理论和实务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突破,其中首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就是“what”,即高职校园文化究竟要与怎样的企业文化相对接。
1 高职校园文化对接的企业文化特征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企业成员所普遍认可与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远景、使命、核心价值观及行为规范的总和[4]。健康的文化对企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事业成功的保证。高职校园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对接不是盲目的,而是要以“源于企业文化,高于企业文化”为原则,以育人为目标,与“优秀”企业文化相对接。
所谓“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具有“普适性”和“先进性”特征。一方面,企业文化具有异质性,不同企业由于其面临的经营环境、所处行业、发展历史等因素的差异,其文化必然不同,一种企业文化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企业。然而大学教育是普适性的教育,学生毕业之后会进入不同的企业,面对不同的组织文化,如果仅仅针对企业的个性文化进行对接,将会出现“点”与“面”的矛盾,只能在局部范围内培养用人单位所需人才,难以实现大多数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对大多数优秀企业所共同推崇的“普适性”的企业文化内涵进行定义并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对接内容。另一方面,不同企业的文化良莠不齐,其中既有体现时展要求的精华,如以人为本、团队协作、社会责任与服务、创新精神等先进文化;也存在不符合公众利益和时展要求的糟粕,例如注重短期利益、违背商业道德、漠视企业公民义务等落后文化。学校是培养人才的组织,关于文化建设,相对其他社会组织理应有着更为深远的历史责任和时代超前性,因此必须从优秀的企业文化中汲取营养,与具有“先进性”特征的内容相对接;对于非优良甚至不健康的因素,应加以辨析、排斥和抵制,正确地引导教育学生[3],使之在认识企业文化、适应企业文化的基础上还能够引领未来,建设和创新企业文化。
2 高职校园文化对接的企业文化内容
高职校园文化和具有普适性及先进性特征的优秀企业文化相对接,主要在于引进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企业价值观通过明确企业的基本信念、价值取向和奉行目标来引导每位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凝聚人心,协调企业内部各种关系,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成功。
不同企业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存在差异,但总体而言,现代优秀企业所具备的文化价值观具有相对稳定性。李强(2008)指出,现代优秀企业所具备的文化价值观基本上具有如下特征:以人为本理念;团队协作精神;社会责任与服务;创新精神[5]。高庆(2008)指出,“团队协作精神、以客户为中心、平等对待员工、激励与创新”是现阶段高职校园文化应当主要吸纳的优秀企业文化理念[6]。王宏德(2009)认为,“职业文化对接;技能文化对接;质量文化对接;竞争文化对接”[7]是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核心内容。席琦(2009)提出,在教学活动中要重点培养以下几种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团队意识、产品质量意识、创新意识[8]。刘红月(2011)提出,企业对高职生企业文化素养方面的要求表现为:较强的适应性,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进取意识和发展意识[9]。王长斌(2012)提出,中西企业共有的文化维度包括9个方面:顾客导向、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追求卓越、员工发展、组织学习、结果导向、规范化――实用化、开放――封闭[10]。综合相关研究成果,本文选取10项优秀企业价值观作为高职校园文化的对接内容,前6项属于外部适应维度,后4项属于内部整合维度。
第一,顾客导向。顾客导向是现代企业奉行的核心理念之一,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树立优秀品牌的重要手段。顾客导向要求企业提供良好服务,创造社会价值。兰德公司多年跟踪研究500家世界大公司后,总结出这些企业的共同原则是“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可见优秀的企业不再以追求利润为惟一的目标,而是有超越利润的社会目标。
第二,创新精神。熊彼得在“创新理论”中提出企业创新行为包括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和实现企业的新组织等五种情况。无论哪种创新形式,都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因此,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
第三,社会责任。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必然要与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企业不仅要获得利益,保证生存,而且要对社会负起责任。
第四,学习精神。是指具有学习的热情和干劲,愿意主动探索未知领域,不断丰富自我的心理追求。学习能力已成为现代企业的核心能力之一,营造学习氛围,打造学习型组织是现代企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第五,正直诚信。正直诚信是企业和员工的立身之本。基于诚信,员工之间才能够彼此理解、相互信任,形成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基于诚信,企业与个人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才能降低沟通成本,弥补制度的漏洞和不足;基于诚信,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中,企业与相关者进行交易时,方可减少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降低交易费用。
第六,追求卓越。是指对工作精益求精,不断提升业务水平的工作责任心和上进心。追求卓越是敬业精神的提升,敬业精神体现为对工作的恪尽职守,追求卓越则是在敬业的基础上力求完美,让工作做到最出色。
第七,团队协作。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合作。团队协作是任何一个团队不可或缺的精髓,通过建立团队协作的机制和氛围,团队成员得以互补互助,从而达到团队的最大工作效率。
第八,遵守制度。是指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组织纪律、劳动要求的意识。遵守制度体现出对社会规则的尊重,有利于维护秩序,减少差错,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第九,内部和谐。是指组织和员工之间、人和人之间融洽相处,保持较和睦的关系。人际关系是管理中的保健因素,内部和谐有利于保持人员的稳定,提高员工满意度。
第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要求将人视为最宝贵的资源,满足人的需要、实施激励,满足优化教育培训,以人为中心构建组织形态和机构,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最终实现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实现员工个人与组织的共同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助于指引企业为员工搭建职业发展的舞台,同时也为企业的兴盛发展带来源源不绝的动力。
高职院校应注重宣传和吸纳上述优秀企业文化理念和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建设与专业教育中,并最终体现为学校的办学宗旨、理念、办学方式、学风、教风等。
3 高职学生优秀企业文化价值观具备情况调查
高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对接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高职学生只有将优秀企业文化价值观念转化为内在素质,才能满足企业管理需要,甚至能够参与企业文化创新工作。为了解当前高职学生优秀企业文化价值观具备情况,我们展开了相应调查。
本次调查的方式为问卷、访谈。调查对象包括三类:第一类调查对象是企业人士,要求其所在单位有招聘高职生的需求,他们能对高职毕业生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第二类调查对象是毕业实习生,是指正在进行毕业实习或就业的三年级下学期学生,他们刚刚离开学校进入职场,身上还带有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企业文化带给他们的冲击还比较大,能够感知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差异所在;第三类调查对象是在校生,以三年级上学期学生为主,他们尚未充分接受企业文化的洗礼,对他们的调查可以了解接受学校教育所形成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三类对象分别收回有效问卷139份,75份,50份。调查问卷采用通行的Likert五级量表形式,从1至5代表程度从最低到最高,分别对应“很欠缺”、“比较欠缺”、“一般”、“比较不错”、“很不错”,由调查对象根据判断做出选择。各调查项目的得分采用均值法进行统计。
本次调查的问题是:“关于以下现代企业价值观,您认为高职学生具备的程度如何?”调查结果为:
企业人士的评价结果是(降序排列):正直诚信,学习精神,内部和谐,遵守制度,团队协作,追求卓越,创新精神,以人为本,顾客导向,社会责任。
毕业实习生的评价结果是(降序排列):正直诚信,内部和谐,遵守制度,学习精神,追求卓越,团队协作,以人为本、社会责任,创新精神,顾客导向。
在校生的评价结果是(降序排列):正直诚信,团队协作,遵守制度,追求卓越,社会责任,学习精神,以人为本,内部和谐,创新精神,顾客导向。
具体数据形成柱状图如图1所示。
图1 高职生优秀企业文化价值观具备情况示意图
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整体而言,高职学生的优秀企业文化价值观养成情况并不理想。
无论是企业人士还是毕业实习生本人,对于高职生10项价值观的具备情况评价均未高于4分,可见高职生优秀企业文化素养的养成情况并不理想,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并不充分。
第二,正直诚信、内部和谐、学习精神三方面的价值观具备情况相对较好。
调查表明,企业对高职生正直诚信、内部和谐、学习精神三方面的评价较高,说明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文化素养相对理想。事实上,这三项要求既是企业组织所推崇的价值观,也是一直以来校园人文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第三,顾客导向、社会责任、以人为本、创新精神四方面的培养亟待加强。
我们将得分不高于3.5分的项目视为需要加强的方面,调查表明顾客导向、社会责任、以人为本、创新精神这四项是薄弱环节。显然,这四项带有浓郁的企业特色。顾客导向和创新精神体现了来自市场的要求,缺少顾客导向意识和创新精神将使得企业产品和服务缺少竞争力,最终将被市场淘汰;社会责任是更高层面的市场观念,它体现了组织和个体作为“社会公民”的义务所在:不允许为谋求私利伤害他人或公众利益,否则也将被市场和公众所唾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样是为市场服务的:现代企业将员工视为“内部顾客”,内部顾客服务好了,员工才能产生动力服务好外部顾客。
上述四项价值观的缺失表明高校教育和企业文化的对接尚存在许多不足。正是因为缺少真实企业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学生对于顾客导向、社会责任等这样一些企业色彩浓郁的理念很陌生,难以感受到市场和职场优胜劣汰产生的压力,因而未能形成企业人的思维模式。
另外,对于“创新精神”的评价需要特别分析,本项目企业人士评价排倒数第四,而高职毕业生的评价排倒数第二,可以认为企业对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学生的自我评价高,也就是说企业认为学生的创新精神虽然不是太理想,但不是最糟的,而学生认为自己的创新精神很一般。本调查结果可能反映出这样一种状况:一方面,学校越来越重视创新教育,也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也逐渐意识到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知识基础较弱,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兴趣,求知欲不强,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在创新实践活动中,缺乏投身创新实践的勇气和冒险意识,很多学生甚至主观上没有参与的欲望,这些都使得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缺乏内在的动力和基础。基于这种“重要”但“欠缺”的认知,学生对自身的创新素养缺少信心,评价偏低。
第四,社会责任感和追求卓越的评价差异较大。
相对而言,价值观方面企业人士和毕业实习生之间的评价差异较大的项目(得分差为0.3分)为社会责任和追求卓越,且企业评价低于毕业生的自我评价。这一调查结果一方面反映了企业人士和90后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的差异。据了解,在用人单位眼里,高职毕业生对于工作热情不足,甚至部分学生在工作中怨声载道,稍有不顺就跳槽,缺乏责任感;而对于当前的90后学生而言,可能受“先就业,后择业”思想的影响,总是寄希望于下一份工作,认为跳槽是件很正常的事,因此对当前的工作不够认真。另一方面,这反映出高职校园学习环境和企业工作环境相脱离,导致学生缺少接触企业、接触工作的渠道和机会。由于缺少职场工作体验,得不到用人单位对于自身能力、素质的反馈信息,因此学生自我感觉良好,但事实上和企业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第五,在校生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团队协作意识存在高估倾向。
调查数据表明,在校生和毕业实习生“社会责任”和“团队协作”两个项目的评价存在较大差异,就业后的评价显著低于就业前评价。由此可见,学生就业之前对于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评价比较理想化,进入职场面对真实工作的考验才发现自己此方面的不足。
4 结语
高职教育只有和企业教育紧密融合才能焕发出生命力。在新一轮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高职院校应当吸纳优秀企业文化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突破价值观培养的瓶颈,通过完善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和机制、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日常学习及生活融入文化教育等途径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并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就业品质。
参考文献:
[1]雷久相.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理论意义与实践要求[J].职教论坛,2010,(12):57-59.
[2]马昀,杨林.高职毕业生对企业文化适应性的调查与分析[J].职教通讯,2006,(1):55-56.
[3]晏培玉,王瑾娟.高职院校应该研究性地学习和引进企业文化[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31-34.
[4]张春生.高职教育中融入企业文化素质培养的思考[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33-34.
[5]李强.企业文化价值观在高职教育中的培育[J].现代企业文化,2008,(33):146-147.
[6]高庆.高职学校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考[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53-556.
[7]王宏德.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95-96.
[8]席琦.引入企业文化 培养职业人才[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0-12.
[9]刘红月.多管齐下推进高职院校学生企业文化素养[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8):106-108.
论文摘要:早期有关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主要基于文化维度的视角来分析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而最近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研究则更详细地讨论中国企业文化类型,并比较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文化差异以及中西方企业文化实践的异同,这是企业文化研究的新方向。本文在阐述组织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两篇经典的研究文献,并指出该视角研究的启示意义。
一、引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有关企业文化的研究不断增加,,一般认为,20世纪60、70年代日本企业迅速崛起推动了企业文化研究的发展。基于质量、可靠性、价值观和服务的企业文化,为日本企业的成功构建了竞争优势“。企业文化具有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两大职能,同时强调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价值观的企业将获得最佳的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Schein,1992)。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在经济转型阶段,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日趋激烈,如何通过企业文化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个重要问题。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与西方企业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企业内部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异,如何理解、有效运用源于西方的企业文化方法对中国企业也存在极大挑战,,近年来,与中国企业文化有关的西方研究文献不断增加,早期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主要基于文化维度的视角,分析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例如,关系、面子和社会和谐。最近的研究则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的视角更详细地讨论了中国企业文化结构类型,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文化差异,并比较了西方和中国企业文化实践之间的异同。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认为,企业文化的各个维度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文化是不同价值观的组合,不同价值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最终导致了企业结果。基于企业结构理论视角的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代表了中国企业文化研究的新方向,因此,有必要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以为国内学者研究和企业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二、企业文化涵义和组织结构理论
基于文化维度的企业文化文献试图将企业文化归纳为不同的维度,并假定每一个维度是独立、附加地影响企业结果。Hofstede、Child以及Biggart&Hamilton等人的研究都讨论了中国企业文化的维度.例如关系、面子和社会和谐。但是这种研究范式对于文化维度、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结果三者之间的关系缺乏足够的解释。具体来说,对于文化维度将以何种形式组合构成企业文化、文化维度将如何影响企业结果等问题缺乏进一步讨论.进而无法将文化维度与企业结果直接联系。实际上,企业是一个整体,对于任何企业要素的理解都应该在企业整体框架下进行。企业文化的不同维度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企业文化维度组合形式的不同将使得企业呈现出不同的整体文化特征。虽然基于文化维度的企业文化研究分析并归纳出诸多企业文化维度,但是由于此类研究范式缺乏对企业的整体性认识,因此,在对于企业问题的深入分析上尚缺乏足够的解释能力。
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的研究范式则采取了一种整体的观点,强调造成企业结果的多个原因之间的同时性和交互作用⑧。为了进一步理解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有必要对企业文化的涵义和组织结构理论进行简要阐述。
1企业文化涵义
Schein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某一特定的人群,在学会如何应对外部适应和内部整合中遇到问题时,所发明、发现或发展出的一套基本假设的模式,这套模式一直运作良好而被视为有效,因而它被当作感知、思考和感觉那些问题的正确途径而传授给该人群的新成员。外部适应关注对外部支持者和环境关系的积极反应,内部整合关注建立一个共同的愿景、在员工和业务单元之间分享价值观,以及发展企业的特征,这些条件将促使员工对企业做出更高的承诺.做出承诺的员工进而将通过特殊表现对企业绩效作贡献。因此企业文化的日的在于创造和维持一个支持企业战略方向的“强”的企业文化,为“其成员提供可能方向”3V以获得“创造竞争优势的能力”。
2.组织结构理论
组织结构理论认为,社会进程和产出受到多维度、多样性的复合集合的影响,而非单个维度的孤立影响,因此,应该采取系统和整体的研究方法开展组织研究。结构化研究视角的基本假设是,不同的组织特征组合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特征模式进而导致不同的组织结果,对于组织现象的理解应该强调识别组织差异以及组织内部的一致性集合而不是寻找组织间的联系∞。结构化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基于类型法(Lypology)和分类法(tax"nomy)对组织进行分类研究,关注包括多个自变量的结构模式将如何影响因变量,而非单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Weber的权力论是较早体现结构化思想的研究之一。在他看来,社会权力可以分为三种,包括传统、理性/法律和超凡的权力,每一种权力都对应着一个适当的行政结构.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40篇有关结构——绩效的文献进行研究发现,组织结构与组织绩效部分相关。结构化的组织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组织研究领域,而且无论在概念层次还是在实证层次上都增强了组织研究的科学性。
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认为,企业文化是源自不同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价值观的组合,企业内部不同价值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企业的整体文化价值观结构,不同类型企业的企业文化有所差异,而且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影响。现有实证研究一致地证明了企业文化类型与企业结果(包括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之间的密切联系,将企业文化分为四种类型,即团队型文化、活力型文化、层级型文化和市场型文化,其研究发现,企业文化类型能够较好地解释企业绩效@。
三、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研究的个案分析
Sackmann认为,研究企业文化的方法基本上遵循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局外人”立场进行调查、然后加以演绎的模式:另一种以“局内人”立场进行调查、然后加以归纳的模式@。两种模式的差异在于对文化在企业中的预设不同。从外部进行调查,基础是实证主义,收集数据,意图建立普遍的法则。在这种研究中,文化被当作几个可控的组织变量之一来看待;相反,从内部的研究,强调所获知识的情境特殊性和形势的重要性,不能总结情境之外的知识,致力于对文化的完整认识。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也可以分为这两种模式。在现有的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中,Tusietal.和Cooke分别基于局外人和局内人的立场,基于结构化方法研究了巾困企业文化,是两个经典的样本。
1.Tsui的研究:局外人的视角
Tusietal.基于对中国不同地区的MBA、EMBA学员的问卷调查,通过三项研究分析了中国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中企业文化的维度、类型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员工态度之间的关系.,基于Schein有关企业文化的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功能的定义,Tsuietal.将企业文化分为与内部整合有关的文化以及与外部适应有关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文化维度进行进一步细分和精简。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外商投资/管理企业和私有企业中都存在七个企业文化维度。其中,与内部整合有关的企业文化维度有四个,包括员工发展、和谐、领导力和员工贡献。与外部适应有关的企业文化维度有三种,包括顾客导向、结果导向以及创新。
在此基础上,TsuieIal.进一步研究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将五个企业文化维度归纳为四类企业文化,即高整合型文化、市场导向型文化、适度整合型文化以及层级型文化。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外商投资/管理企业以及私有企业中普遍存在这四类企业文化,但是这四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在上述三类企业中的分布是不均的。外商投资/管理企业以及私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多属于高整合文化,同时强调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价值观。而相对其它两类企业,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多属于层级型企业文化,既不强调内部整合价值观,也不强调外部适应价值观。而且,国有企业没有一个系统的企业文化类型模式,在被调查的国有企业中,四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分布较为均衡。此外,随着文化整合水平的提高,被调查者感知的企业绩效相应提高。研究暗示,相对于所有权类型,企业文化类型对企业绩效的预测更显著。同时.Tsui,etal.发现,相对于所有权类型,企业文化类型与管理者态度更相关。在具有高整合型文化和适度整合型文化中,企业工作的管理者表现出了最高水平的组织支持,组织承诺以及最低水平的离职倾向。而相对于其它三类企业文化,属于具有层级型文化企业的管理者在组织支持、组织承诺和离职倾向上表现最差。
2.Cooke的研究:局内人的视角
Cooke基于对中国学术和实践类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企业文化的案例研究,归纳了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维度,并分析不同所有权类型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征,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和西方管理方法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进行了讨论。Cooke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存在六个维度,即员工福利、员工娱乐、生产率促进、企业程序、规则以及员工发展,在此基础上,Cooke研究了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活动。研究发现,在特大型国有企业中,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对20世纪50、60年代传统企业价值观的重温和扩展。同时,此类企业内部存在党委和行政两套管理体系,而且前者对企业的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外部制度环境约束也对国有企业文化管理存在显著影响。在跨国公司、合资公司和高技术企业中,企业的经理人接受了更多的西方教育,而且他们没有国有企业的包袱和国有企业发展路径的约束,因此,企业的经理人更倾向于使用西方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在此类企业中,更关注生产率促进和公司程序等企业文化活动。Cooke将民营企业分为乡镇企业和私有化的国有企业,在此类企业中,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活动接近于国有企业,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接近于合资企业,例如,私有化的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明显带有国有企业的痕迹。此外.Cooke的研究表明,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儒家思想和家长制)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对中国企业文化活动存在显著影响中国企业更大程度上将企业文化视为关系管理,企业文化活动是关系驱动的,既强调内部与与员工的关系,也强调外部与社会的关系。相反,外国企业更关注绩效促进活动,例如生产率提高、企业程序与规则。同时,西方管理方法、技术对中周企业的影响日益增强.
3.两种不同研究视角的比较
Tsuial.和CoOke分别基于“局外人”和“局内人”视角对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是现有中国企业文化研究的经典文献,对这两篇文献的深入分析可以较为全面地认识中国企业文化的现状。而且由于研究方法的差异,这两项研究的结论也略有不同。
一是研究方法。按照Sackmann对于企业文化研究方法的分类,Tsuietal.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采取了基于“局外人”立场对中国企业经理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取得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基于两方理论的假设和逻辑对中国问题进行研究,是一种“由外到内”的研究方法。例如.Tsuietal.对企业文化的分类就参照了Schein有关企业文化的定义;而Cooke对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则是基于对现有在中国出版的期刊上有关企业文化的案例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内容分析,Cooke提出了中国企业文化的六个维度,以及企业文化在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里的差异。这种基于“局内人”立场进行分析的方法更接近于一种“由内到外”的研究方法。“由内到外”的方法强调了中国的具体情景。研究方法的不同必然会影响研究结果,但是,正是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才能得到有关中国企业文化的真实情景。
二足研究内容。Tsuietal.和Cooke都分析了中国企业文化的维度以及企业文化在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中的差异,在企业文化维度的分析方面.Tsuieta1认为,中国企业文化包括和谐和员工导向、顾客导向、系统管理控制、创新和结果导向(社会责任)五个维度:Cooke认为中国企业文化包括员工福利、员工娱乐、生产率促进、企业外部关系/形象促进、企业程序和规则、员工发展六个维度。尽管两项研究对中国企业文化维度的分类略有不同,但是这两种分类实际上存在对应关系。例如,和谐和员工导向与员工福利、员工娱乐以及员工发展(员工意见/建议计划)维度存在对应,顾客关注、创新维度与生产率促进维度存在对应,系统管理和控制维度与企业程序和规则维度存在对应,社会责任维度与企业外部关系/形象提高维度存在对应。
在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分析方面,两项研究都认为,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存在差异。但是,Tsuieta1.认为,外商投资企业和私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同时强调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的价值观,具有整合文化的企业伴随着更高水平的感知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是企业文化类型而不是所有权结构类型决定了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这暗示,相对于社会文化,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影响更大。而Cooke认为,中国企业文化主要关注内部整合,虽然企业文化中存在一些外部导向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很大程度上是表面性的(例如,形象建设),企业文化更接近于一种发展与员工和外部社区关系的关系管理活动,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有限。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对中国企业文化存在重要影响。总体来看,两项研究并没有对有效的中国企业文化模式达成一致。
同时.Tsuieta1.和Cooke还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各自未来的研究内容。Tsuietal.指出其研究使用的经理人对企业文化的主观描述以及相应的共同方法偏差和归因偏差,可能会降低对于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感知的企业绩效与员工态度三者关系理解的准确性,而且现有研究难以排除企业绩效、员工态度与企业文化类型之间的逆向因果关系,冈此,纵向研究以及基于客观资料的研究(例如分析企业中的故事、惯例、口号等)将是今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方向。Cooke认为其研究所分析的企业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分析的企业也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或者私有化的国有企业,缺少对外资企业和真正私有化企业的分析,而后者与前者存在显著不同,其对中国管理活动的影响也日益深远,值得进一步研究。此外.Cooke的研究主要使用了二手数据.缺乏对企业员工的直接调查,这样难以获知员工对企业所实施的企业文化活动的真实感受和反应,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直接调查企业文化活动对员工的影响,以及员工的感知和反应。
虽然Tsuietal.和Cooke基于各自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未来研究展望,但是两篇文献都暗示需要对中国企业文化进行更细致、更长期的观察和分析,特别是应该从企业员工处寻找问题的答案。
四、结论与启示
目前,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已经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普遍关注。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认为,企业文化是源自不同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价值观的组合,企业内部不同价值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企业整体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结构对企业绩效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现有对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表明,虽然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存在一些共同的维度,例如关注员工、重视外部关系构建以及逐渐强调创新、控制等,但是,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类型仍然存在差异,而企业文化类型差异会进一步导致企业绩效和员工承诺的差异。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的企业文化研究具有如下启示意义。超级秘书网
首先,在理论研究方面,未来的中国企业文化研究应进一步识别、提炼中国企业文化的构成维度,并仔细识别其不同的组合形式。企业文化包含多个维度,不同维度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由于文化维度组合形式的不同.企业呈现出不同的整体文化特征。现有中国企业文化研究已经归纳、总结了一些中国企业文化维度和文化类型,但是相对于理解中国企业文化这一复杂现象而言,仍显不足。今后在此领域还需要深入研究,以识别、总结更多的文化构成维度。只有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文化构成维度及其不同的组合形式,才能更清楚地认识中国企业文化。而且未来的研究应着眼于企业员工,基于对企业员工的深入调查,分析企业文化的形成及其效果。
论文摘要:早期有关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主要基于文化维度的视角来分析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而最近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研究则更详细地讨论中国企业文化类型,并比较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文化差异以及中西方企业文化实践的异同,这是企业文化研究的新方向。本文在阐述组织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两篇经典的研究文献,并指出该视角研究的启示意义。
一、引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有关企业文化的研究不断增加,,一般认为,20世纪60、70年代日本企业迅速崛起推动了企业文化研究的发展。基于质量、可靠性、价值观和服务的企业文化,为日本企业的成功构建了竞争优势“。企业文化具有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两大职能,同时强调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价值观的企业将获得最佳的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schein,1992)。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在经济转型阶段,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日趋激烈,如何通过企业文化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个重要问题。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与西方企业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企业内部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异,如何理解、有效运用源于西方的企业文化方法对中国企业也存在极大挑战,,近年来,与中国企业文化有关的西方研究文献不断增加,早期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主要基于文化维度的视角,分析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例如,关系、面子和社会和谐。最近的研究则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的视角更详细地讨论了中国企业文化结构类型,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文化差异,并比较了西方和中国企业文化实践之间的异同。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认为,企业文化的各个维度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文化是不同价值观的组合,不同价值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最终导致了企业结果。基于企业结构理论视角的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代表了中国企业文化研究的新方向,因此,有必要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以为国内学者研究和企业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二、企业文化涵义和组织结构理论
基于文化维度的企业文化文献试图将企业文化归纳为不同的维度,并假定每一个维度是独立、附加地影响企业结果。hofstede、child以及biggart&hamilton等人的研究都讨论了中国企业文化的维度.例如关系、面子和社会和谐。但是这种研究范式对于文化维度、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结果三者之间的关系缺乏足够的解释。具体来说,对于文化维度将以何种形式组合构成企业文化、文化维度将如何影响企业结果等问题缺乏进一步讨论.进而无法将文化维度与企业结果直接联系。实际上,企业是一个整体,对于任何企业要素的理解都应该在企业整体框架下进行。企业文化的不同维度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企业文化维度组合形式的不同将使得企业呈现出不同的整体文化特征。虽然基于文化维度的企业文化研究分析并归纳出诸多企业文化维度,但是由于此类研究范式缺乏对企业的整体性认识,因此,在对于企业问题的深入分析上尚缺乏足够的解释能力。
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的研究范式则采取了一种整体的观点,强调造成企业结果的多个原因之间的同时性和交互作用⑧。为了进一步理解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有必要对企业文化的涵义和组织结构理论进行简要阐述。
1企业文化涵义
schein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某一特定的人群,在学会如何应对外部适应和内部整合中遇到问题时,所发明、发现或发展出的一套基本假设的模式,这套模式一直运作良好而被视为有效,因而它被当作感知、思考和感觉那些问题的正确途径而传授给该人群的新成员。外部适应关注对外部支持者和环境关系的积极反应,内部整合关注建立一个共同的愿景、在员工和业务单元之间分享价值观,以及发展企业的特征,这些条件将促使员工对企业做出更高的承诺.做出承诺的员工进而将通过特殊表现对企业绩效作贡献。因此企业文化的日的在于创造和维持一个支持企业战略方向的“强”的企业文化,为“其成员提供可能方向”3v以获得“创造竞争优势的能力”。
2.组织结构理论
组织结构理论认为,社会进程和产出受到多维度、多样性的复合集合的影响,而非单个维度的孤立影响,因此,应该采取系统和整体的研究方法开展组织研究。结构化研究视角的基本假设是,不同的组织特征组合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特征模式进而导致不同的组织结果,对于组织现象的理解应该强调识别组织差异以及组织内部的一致性集合而不是寻找组织间的联系∞。结构化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基于类型法( lypology)和分类法(tax"nomy)对组织进行分类研究,关注包括多个自变量的结构模式将如何影响因变量,而非单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weber的权力论是较早体现结构化思想的研究之一。在他看来,社会权力可以分为三种,包括传统、理性/法律和超凡的权力,每一种权力都对应着一个适当的行政结构.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40篇有关结构——绩效的文献进行研究发现,组织结构与组织绩效部分相关。结构化的组织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组织研究领域,而且无论在概念层次还是在实证层次上都增强了组织研究的科学性。
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认为,企业文化是源自不同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价值观的组合,企业内部不同价值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企业的整体文化价值观结构,不同类型企业的企业文化有所差异,而且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影响。现有实证研究一致地证明了企业文化类型与企业结果(包括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之间的密切联系,将企业文化分为四种类型,即团队型文化、活力型文化、层级型文化和市场型文化,其研究发现,企业文化类型能够较好地解释企业绩效@。
三、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研究的个案分析
sackmann认为,研究企业文化的方法基本上遵循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局外人”立场进行调查、然后加以演绎的模式:另一种以“局内人”立场进行调查、然后加以归纳的模式@。两种模式的差异在于对文化在企业中的预设不同。从外部进行调查,基础是实证主义,收集数据,意图建立普遍的法则。在这种研究中,文化被当作几个可控的组织变量之一来看待;相反,从内部的研究,强调所获知识的情境特殊性和形势的重要性,不能总结情境之外的知识,致力于对文化的完整认识。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也可以分为这两种模式。在现有的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中,tusi et al.和cooke分别基于局外人和局内人的立场,基于结构化方法研究了巾困企业文化,是两个经典的样本。
1.tsui的研究:局外人的视角
tusi et al.基于对中国不同地区的mba、emba学员的问卷调查,通过三项研究分析了中国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中企业文化的维度、类型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员工态度之间的关系.,基于schein有关企业文化的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功能的定义,tsui et al.将企业文化分为与内部整合有关的文化以及与外部适应有关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文化维度进行进一步细分和精简。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外商投资/管理企业和私有企业中都存在七个企业文化维度。其中,与内部整合有关的企业文化维度有四个,包括员工发展、和谐、领导力和员工贡献。与外部适应有关的企业文化维度有三种,包括顾客导向、结果导向以及创新。
在此基础上,tsui ei al.进一步研究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将五个企业文化维度归纳为四类企业文化,即高整合型文化、市场导向型文化、适度整合型文化以及层级型文化。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外商投资/管理企业以及私有企业中普遍存在这四类企业文化,但是这四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在上述三类企业中的分布是不均的。外商投资/管理企业以及私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多属于高整合文化,同时强调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价值观。而相对其它两类企业,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多属于层级型企业文化,既不强调内部整合价值观,也不强调外部适应价值观。而且,国有企业没有一个系统的企业文化类型模式,在被调查的国有企业中,四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分布较为均衡。此外,随着文化整合水平的提高,被调查者感知的企业绩效相应提高。研究暗示,相对于所有权类型,企业文化类型对企业绩效的预测更显著。同时.tsui,et al.发现,相对于所有权类型,企业文化类型与管理者态度更相关。在具有高整合型文化和适度整合型文化中,企业工作的管理者表现出了最高水平的组织支持,组织承诺以及最低水平的离职倾向。而相对于其它三类企业文化,属于具有层级型文化企业的管理者在组织支持、组织承诺和离职倾向上表现最差。
2.cooke的研究:局内人的视角
cooke基于对中国学术和实践类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企业文化的案例研究,归纳了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维度,并分析不同所有权类型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征,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和西方管理方法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进行了讨论。cooke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存在六个维度,即员工福利、员工娱乐、生产率促进、企业程序、规则以及员工发展,在此基础上,cooke研究了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活动。研究发现,在特大型国有企业中,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对20世纪50、60年代传统企业价值观的重温和扩展。同时,此类企业内部存在党委和行政两套管理体系,而且前者对企业的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外部制度环境约束也对国有企业文化管理存在显著影响。在跨国公司、合资公司和高技术企业中,企业的经理人接受了更多的西方教育,而且他们没有国有企业的包袱和国有企业发展路径的约束,因此,企业的经理人更倾向于使用西方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在此类企业中,更关注生产率促进和公司程序等企业文化活动。cooke将民营企业分为乡镇企业和私有化的国有企业,在此类企业中,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活动接近于国有企业,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接近于合资企业,例如,私有化的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明显带有国有企业的痕迹。此外.cooke的研究表明,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儒家思想和家长制)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对中国企业文化活动存在显著影响 中国企业更大程度上将企业文化视为关系管理,企业文化活动是关系驱动的,既强调内部与与员工的关系,也强调外部与社会的关系。相反,外国企业更关注绩效促进活动,例如生产率提高、企业程序与规则。同时,西方管理方法、技术对中周企业的影响日益增强.
3.两种不同研究视角的比较
tsui al.和cooke分别基于“局外人”和“局内人”视角对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是现有中国企业文化研究的经典文献,对这两篇文献的深入分析可以较为全面地认识中国企业文化的现状。而且由于研究方法的差异,这两项研究的结论也略有不同。
一是研究方法。按照sackmann对于企业文化研究方法的分类,tsui et al.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采取了基于“局外人”立场对中国企业经理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取得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基于两方理论的假设和逻辑对中国问题进行研究,是一种“由外到内”的研究方法。例如.tsui et al.对企业文化的分类就参照了schein有关企业文化的定义;而cooke对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则是基于对现有在中国出版的期刊上有关企业文化的案例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内容分析,cooke提出了中国企业文化的六个维度,以及企业文化在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里的差异。这种基于“局内人”立场进行分析的方法更接近于一种“由内到外”的研究方法。“由内到外”的方法强调了中国的具体情景。研究方法的不同必然会影响研究结果,但是,正是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才能得到有关中国企业文化的真实情景。
二足研究内容。tsui et al.和cooke都分析了中国企业文化的维度以及企业文化在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中的差异,在企业文化维度的分析方面.tsui et a1认为,中国企业文化包括和谐和员工导向、顾客导向、系统管理控制、创新和结果导向(社会责任)五个维度:cooke认为中国企业文化包括员工福利、员工娱乐、生产率促进、企业外部关系/形象促进、企业程序和规则、员工发展六个维度。尽管两项研究对中国企业文化维度的分类略有不同,但是这两种分类实际上存在对应关系。例如,和谐和员工导向与员工福利、员工娱乐以及员工发展(员工意见/建议计划)维度存在对应,顾客关注、创新维度与生产率促进维度存在对应,系统管理和控制维度与企业程序和规则维度存在对应,社会责任维度与企业外部关系/形象提高维度存在对应。
在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分析方面,两项研究都认为,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存在差异。但是,tsui et a1.认为,外商投资企业和私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同时强调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的价值观,具有整合文化的企业伴随着更高水平的感知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是企业文化类型而不是所有权结构类型决定了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这暗示,相对于社会文化,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影响更大。而cooke认为,中国企业文化主要关注内部整合,虽然企业文化中存在一些外部导向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很大程度上是表面性的(例如,形象建设),企业文化更接近于一种发展与员工和外部社区关系的关系管理活动,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有限。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对中国企业文化存在重要影响。总体来看,两项研究并没有对有效的中国企业文化模式达成一致。
同时.tsui et a1.和cooke还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各自未来的研究内容。tsui et al.指出其研究使用的经理人对企业文化的主观描述以及相应的共同方法偏差和归因偏差,可能会降低对于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感知的企业绩效与员工态度三者关系理解的准确性,而且现有研究难以排除企业绩效、员工态度与企业文化类型之间的逆向因果关系,冈此,纵向研究以及基于客观资料的研究(例如分析企业中的故事、惯例、口号等)将是今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方向。cooke认为其研究所分析的企业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分析的企业也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或者私有化的国有企业,缺少对外资企业和真正私有化企业的分析,而后者与前者存在显著不同,其对中国管理活动的影响也日益深远,值得进一步研究。此外.cooke的研究主要使用了二手数据.缺乏对企业员工的直接调查,这样难以获知员工对企业所实施的企业文化活动的真实感受和反应,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直接调查企业文化活动对员工的影响,以及员工的感知和反应。
虽然tsui et al.和cooke基于各自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未来研究展望,但是两篇文献都暗示需要对中国企业文化进行更细致、更长期的观察和分析,特别是应该从企业员工处寻找问题的答案。
四、结论与启示
目前,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已经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普遍关注。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认为,企业文化是源自不同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价值观的组合,企业内部不同价值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企业整体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结构对企业绩效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现有对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表明,虽然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存在一些共同的维度,例如关注员工、重视外部关系构建以及逐渐强调创新、控制等,但是,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类型仍然存在差异,而企业文化类型差异会进一步导致企业绩效和员工承诺的差异。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的企业文化研究具有如下启示意义。
首先,在理论研究方面,未来的中国企业文化研究应进一步识别、提炼中国企业文化的构成维度,并仔细识别其不同的组合形式。企业文化包含多个维度,不同维度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由于文化维度组合形式的不同.企业呈现出不同的整体文化特征。现有中国企业文化研究已经归纳、总结了一些中国企业文化维度和文化类型,但是相对于理解中国企业文化这一复杂现象而言,仍显不足。今后在此领域还需要深入研究,以识别、总结更多的文化构成维度。只有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文化构成维度及其不同的组合形式,才能更清楚地认识中国企业文化。而且未来的研究应着眼于企业员工,基于对企业员工的深入调查,分析企业文化的形成及其效果。